文言文实词特殊用法整理

合集下载

文言文实词的用法归纳

文言文实词的用法归纳

文言文实词的用法归纳在咱们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实词可是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就像盖房子的砖头,少了它们可不行。

那今儿个,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先来说说“爱”这个字。

它在文言文里的意思可丰富啦!有时候表示喜爱,比如“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里的“爱”就是喜欢的意思。

还有的时候表示吝啬,像“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这里的“爱”指的是舍不得、吝啬。

再讲讲“安”。

“安”能表示安稳,像“风雨不动安如山”;也能表示怎么,比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我想起之前给学生们讲这实词用法的时候,有个特别好玩的事儿。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走”这个字,然后问大家在文言文里“走”是什么意思。

有个小同学特别积极,站起来就说:“老师,我知道,走就是走路呗!”其他同学听了都哈哈大笑。

我笑着说:“孩子呀,在文言文里,‘走’可不是咱们现在说的走路,而是跑的意思哟。

比如‘两兔傍地走’,这里的‘走’就是跑。

”那小同学恍然大悟的表情,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接着说实词“兵”。

它可以指兵器,像“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也可以指士兵,比如“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朝”这个实词也很有趣。

它能表示早晨,像“朝服衣冠”;还能表示朝廷,比如“于是入朝见威王”。

还有“曾”字,它当“竟然”讲的时候,比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这种用法是不是很特别?咱们再看看“乘”。

它可以是乘车、乘船的意思,像“公与之乘”;也能表示趁着,比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除”这个字,有台阶的意思,比如“扶辇下除”;也有任命、授职的意思,像“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说到这,我又想起一件有趣的事儿。

有一次课堂小测验,我出了一道关于实词“当”的题目,问“当是时”里“当”的意思。

有个同学写的是“应当”,结果就答错啦。

我给他讲解的时候,他那懊悔的小模样,还一个劲儿地拍自己的脑袋,说:“哎呀,我怎么就没好好想想呢!”“道”这个实词,含义也不少。

能指道路,像“会天大雨,道不通”;也能指道理,比如“伐无道,诛暴秦”。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五大特殊用法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五大特殊用法课件

➢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是临时使用。如:旦日不可不
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蚤”通“早”。
➢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如:至莫夜月明。(《石钟山记》)“莫”
是“暮”之古字,后被“借”为否定副词,表示“不”“没有谁”的意思,
又造“暮”字表示其原义。
➢ 异体字: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如:“泪”“涙”,“睹”
(4)厚遇宾客,振贫吊死
“振”通“赈”,救济
6
二、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既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古今词义 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的失误,这也是高考翻译 中常考的热点。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7
1.古今异义五大类
类型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感情色彩变化 名称说法演变
文言文阅读
1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这些词构成文言文的主 体,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通假 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多义实词和偏义复词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2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文言文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用 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 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从而形成了通假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文言 文中,是造成文言文难读的原因之一。广义的通假字还包括古今字和异体字。
9
3.课堂小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经刚介方正, 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 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 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 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 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 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季氏将伐颛臾》1、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是:是社稷之臣也(这是,表判断)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正确,形容词)(2)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厌恶,动词)君有疾在腠理(小病,名词)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急速地,副词)(3)夫: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指示代词,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成年男子的统称,“夫子”则是对男子的尊称)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句首发语词)(4)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5)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动词)是谁之过与(过错,名词)过犹不及(超过,动词)(6)相:将焉用彼相矣(辅助者,名词)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助,动词)(7)固:固而近于费(坚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8)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军事行动)天下事有难易乎(事情)不事产业(从事)(9)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名作动,编借口、找借口)(10)来、安既来之,则安之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使……来归顺,使……安定下来)2、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介词结构后置)译:季氏将对颛臾有军事行动。

(2)无乃尔是过与?(过尔)(宾语前置)译:这恐怕要责备你吧。

(3)是社稷之臣也。

(判断句)译:这是鲁国的臣属啊(4)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省略句)译:从前先王让它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5)何以伐为?(宾语前置)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介词结构后置)译: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出,龟甲和宝玉在匣子里毁坏了。

(7)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结构后置)译:谋求在国内发动战争。

《寡人之于国》1、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2、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数: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shù几,几个)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ǔ计算)数罟不入洿池(cù密,与“疏”相对)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命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shuò屡次)(2)发: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野芳发而幽香(开放)(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通“只”,只是)中通外直(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值)(4)兵:非我也,兵也(兵器)兵刃既接(兵器)穷兵黩武(战争)草木皆兵(士兵)(5)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shēng,尽)驴不胜怒,蹄之(shēng,能承受)日出江花红胜火(shèng,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shèng,优美)(6)王:王好战,请以战喻(名词,大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动词,称王)(7)凶: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形容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8)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副词,更加)今:(增加)(9)走:弃甲曳兵而走古:(跑)今:(行走)(10)填:填然鼓之古:(拟声词,鼓声)今:(动词,填入)(11)鼓:填然鼓之(名作动,击鼓)(12)生、死、丧:使民养生丧死(生、死:形作名,活的人,死的人;丧:为……办丧事,为动用法)(13)树:树之以桑(名作动,栽种)(14)衣:五十者可以衣帛(名作动,穿)(15)谨:谨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16)罪:王无罪岁(名作动,归咎)3、特殊句式(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是亦走也(判断句)译:这也是逃跑啊(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译: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文言文实词常见用法汇总

文言文实词常见用法汇总

文言文实词常见用法汇总1、爱:①爱,亲爱,友爱。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故以其爱不若燕后。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也。

”②亲爱的,心爱的。

李朝威《柳毅传》:“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③爱护,爱戴。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④怜惜,爱惜。

《左传•子鱼论战》:“若受重伤,则如勿伤。

”苏洵《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⑤舍不得,吝啬。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又:“吾何爱一牛?”⑥喜爱,爱好。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按:àn ①用手摁压。

《梦溪笔谈•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②抚,握。

《五人墓碑记》:“缇骑按剑而前。

”③控制,抑止;放下。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④查看,巡察。

高启《书博鸡者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⑤核查,查验。

张溥《五人墓碑记》:“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按语”即本此义。

3、白:bái ①白色。

《史记•鸿门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大王。

”[白丁]无功名的人。

刘禹锡《陋室铭》:“往来无白丁。

”②光亮,明亮。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③纯洁,皎洁。

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明白;洗雪。

高启《书博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⑤禀告,告诉。

柳宗元《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

”4、拜:bài ①表示恭敬的礼节,跪地,两手合抱于胸前。

《史记•鸿门宴》:“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②拜访,拜见。

《孔雀东南飞》:“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

”③拜谢。

《左传•之战》:“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④授予官职。

《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⑤接受官职。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⑥敬词(有时含上奏、上进之意)。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郡王穆莳拜手书’。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季氏将伐颛臾》1、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是:是社稷之臣也(这是,表判断)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正确,形容词)(2)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厌恶,动词)君有疾在腠理(小病,名词)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急速地,副词)(3)夫: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指示代词,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成年男子的统称,“夫子”则是对男子的尊称)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句首发语词)(4)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5)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动词)是谁之过与(过错,名词)过犹不及(超过,动词)(6)相:将焉用彼相矣(辅助者,名词)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助,动词)(7)固:固而近于费(坚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8)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军事行动)天下事有难易乎(事情)不事产业(从事)(9)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名作动,编借口、找借口)(10)来、安既来之,则安之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使……来归顺,使……安定下来)2、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介词结构后置)译:季氏将对颛臾有军事行动。

(2)无乃尔是过与?(过尔)(宾语前置)译:这恐怕要责备你吧。

(3)是社稷之臣也。

(判断句)译:这是鲁国的臣属啊(4)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省略句)译:从前先王让它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5)何以伐为?(宾语前置)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介词结构后置)译: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出,龟甲和宝玉在匣子里毁坏了。

(7)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结构后置)译:谋求在国内发动战争。

《寡人之于国》1、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2、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数: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shù几,几个)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ǔ计算)数罟不入洿池(cù密,与“疏”相对)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命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shuò屡次)(2)发: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野芳发而幽香(开放)(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通“只”,只是)中通外直(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值)(4)兵:非我也,兵也(兵器)兵刃既接(兵器)穷兵黩武(战争)草木皆兵(士兵)(5)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shēng,尽)驴不胜怒,蹄之(shēng,能承受)日出江花红胜火(shèng,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shèng,优美)(6)王:王好战,请以战喻(名词,大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动词,称王)(7)凶: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形容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8)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副词,更加)今:(增加)(9)走:弃甲曳兵而走古:(跑)今:(行走)(10)填:填然鼓之古:(拟声词,鼓声)今:(动词,填入)(11)鼓:填然鼓之(名作动,击鼓)(12)生、死、丧:使民养生丧死(生、死:形作名,活的人,死的人;丧:为……办丧事,为动用法)(13)树:树之以桑(名作动,栽种)(14)衣:五十者可以衣帛(名作动,穿)(15)谨:谨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16)罪:王无罪岁(名作动,归咎)3、特殊句式(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是亦走也(判断句)译:这也是逃跑啊(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译: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3.文言文实词(特殊表达)

3.文言文实词(特殊表达)

4.谦词:在动词之前所用的表示谦下的修饰语。 谦词:在动词之前所用的表示谦下的修饰语。 谦词 “窃”、“伏”: 修饰自己的动作。 窃闻” 伏惟” 修饰自己的动作。如“窃闻”、“伏惟”,表 示是自己私下听说,私下认为(思考)。 示是自己私下听说,私下认为(思考)。 拜读” “拜读”
(六)表示时间的词
3、疑问代词 、 问人: 问人: 谁、孰 问事物: 何、曷 问事物: 问处所、情况或原因: 问处所、情况或原因: 安、恶、焉、奚、胡
4、单复数 、
形式相同。 形式相同。 有时“ 有时“侪、辈、属、等、曹”附在人称代 词后面表示多数;有些人称代词既表人称, 词后面表示多数;有些人称代词既表人称, 又表领属, 即表示“ 又表领属,如“尔”即表示“你”、“你 又表示“你的” 你们的” 们”,又表示“你的”、“你们的”。
四、表示较长时间的
“长、久”-- “长久”,形容词。 长久” 形容词。 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如:“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始尔未为久” 孔雀东南飞》 “始尔未为久”(《孔雀东南飞》)。 “常、每、辄”-- 经常”,副词。 “经常” 副词。 千里马常有” 马说》 如:“千里马常有”(《马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辄倾数家之产” 促织》 “辄倾数家之产”(《促织》)。 “素”-- “一向”,副词。 一向” 副词。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 如:“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二、表示现在时间的
现在” 名词。 “今”-- “现在”,名词。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正在” 副词。 “ “方”-- 正”、“正在”,副词。 方欲行” 如:“方欲行”(《狼》) 正好” 副词。 “恰巧” “会”-- 恰巧”、“正好”,副词。 会宾客大宴” 口技》 如:“会宾客大宴”(《口技》)

高考文言文复习:必修课本中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

高考文言文复习:必修课本中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

高考文言文复习:必修课本中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基础试题04-18 0559高考文言文复习:必修课本中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①名词活用作动词1、填然鼓之(敲起鼓)《寡人之于国也》2、树之以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寡人之于国也》4、然而不王者(称王,此处指一统天下)《寡人之于国也》5、王无罪岁(归罪,归咎)《寡人之于国也》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寡人之于国也》7、非能水也(游泳)《劝学》8、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过秦论》9、序八州而朝同列(排列座次)《过秦论》10、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破瓮做,用草绳系)《过秦论》11、吾师道也(学习)《师说》12、师道之不复或师焉,或不焉则耻师焉(从师)《师说》13、君子不齿(并列、排列)《师说》②动词使动用法1、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迁移)《寡人之于国也》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劝学》3、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过秦论》4、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使……漂浮)《过秦论》5、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削弱)《过秦论》6、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过秦论》7、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蠢)《过秦论》8、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过秦论》9、约从离衡(使……离散)《过秦论》10、以弱天下之民(使……弱)《过秦论》11、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过秦论》③意动用法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师说》2、孔子师郯子(以……为师)《师说》3、.而耻学于师(以……为耻)《师说》4、则耻师焉(以……为耻)《师说》5、不耻相师(以……为耻)《师说》④名词用作状语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向上;向下。

)《劝学》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劝学》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过秦论》4、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在国内、在国外)《过秦论》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文言文实词与特殊句式

文言文实词与特殊句式

并自为其名: 代词,自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今夫不受之天:指示代词,那些
夫起大呼:名词,丈夫

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
自以为大有所宜: 认为

见往事耳: 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
乳 妇扶儿乳: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名词,奶头
绝 以为妙绝:副词,极 群响毕绝:动词,尽、消失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9、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和 讨论
议 议事
10、大 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非常(十分)惊奇 现在 再,又
11、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读书人

重点实词:
有善口技者 善于 会宾客大宴 正赶上 施八尺屏障 设置,安放 少顷 一会儿 但闻 只 满坐 通“座” 寂然 静悄悄的样子
犬吠 狗叫 惊觉欠伸 醒 其夫呓语 说梦话 既而儿醒 不久 妇抚儿乳 喂奶 儿含乳啼 乳头 妇拍而呜之 轻声哼唱
当是时 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未几 夫齁声起 意少舒 稍稍正坐
重点实词:
这 同时 都,全 极 不多久 打呼噜
稍微 渐渐
俄而 中间力拉 曳屋许许声 虽人有百手 不能名其一处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一会儿 中间夹杂 拉 即使 说出
扬起
大腿
几乎;跑
通假字
▪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 (1)不使学: ▪ 省略句。省略了“使”的宾语,应为“不
使之学”,‘‘之”在此指代方仲永。
▪ (2)令作诗: ▪ 省略句。省略了“令”的宾语,应为“令
其作诗”,‘‘其”指代方仲永。
▪ (3 )谓……曰: ▪ 一处特殊的语言表达。对……说。

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初中常用11个虚词l^之“之”可以作代词,多为第三人称代词;也可以作动词,是"到"“往”的意思。

"之”作代词、动词时是实词,这里只说明其作虚词时的用法及意义。

“之"为虚词时常作助词。

®结构助词,译为"的”。

例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结构助词,放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音节助词,用来调整章节,无意义,一般不翻译。

例如:公将鼓之。

久之,日似瞑,意暇甚。

怅恨久之。

④结构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⑤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以"以”作动词时,是“认为”的意思,如“皆以美于徐公"。

下面着重讲“以"作虚词时的用法。

(1)介词①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前一个“以"表原因,因为;后一个"以”表目的,来)②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凭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按照)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依靠)③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佣”等。

例如:屠惧,投以骨。

(把)徐喷以烟(用)以衾拥覆。

(拿)(2)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例如:无从致书以观。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杀之以应陈涉。

以光先帝遗德。

②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

例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18个虚词例析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18个虚词例析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例析1.爱本义是悲哀、伤心。

用作动词:(1)爱护,体贴。

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2)珍惜,爱惜。

如:倘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3)喜爱。

如: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4)吝啬,舍不得。

如:百姓皆以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安本义是安静。

(1)用作形容词,意为“安全”“安定”“安稳”。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动词,意为“安身”“养生”。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附虚词用法:(1)用作疑问副词。

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

相当于“怎么”“怎样”。

如: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B.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疑问代词。

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

相当于“什么”“哪里”。

如:A.沛公安在?(《鸿门宴》)B.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3.被本义指一种睡衣。

(1)用作动词,意为“蒙受”“遭受”“受到”。

如:A.忠而见疑,信而被谤。

(《屈原列传》)B.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C.如被冰雪。

(《促织》)(2)通“披”,意为“披着”“佩戴”“穿戴”。

如:A.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B.被明月兮佩宝璐。

(《涉江》)C.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4.倍本义是按原数增加,与现代汉语表“多少倍”的“倍”相同。

用作动词,通“背”,意为“背弃”“违背”“背叛”。

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附虚词用法:用作副词。

意为“加倍”“更加”“愈加”。

如: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本本义为树的干、根,与“末”相对。

(1)用作名词,意为“根本(的东西)”“基础(的东西)”,“根源”“来源”。

如:A.本末倒置。

(成语,原意为“树根”,这里引申为“根本的”“主要的”。

)B.今背本而趋末。

(《论积储疏》,“本”在这里引申为“农业”,“末”在这里引申为“工商业”。

八下文言文实词与特殊句式

八下文言文实词与特殊句式

一、重点实词:
《小石潭记》
25.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居:停留。而:表顺承。去:离开。 26.同游者: 游:游玩。者:……的人。 27.隶而从者: 隶:附属,随从。从:跟随,动词。
一、重点实词: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 谪守巴陵郡。越明
被贬官 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
属予作文以记之。
来 代这件事 通“嘱”,嘱咐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
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阴雨连绵 翻腾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
至于
放晴
阳光
一片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
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 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栖息 代鱼 小洲
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
隐藏 光辉 隐没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 有时 全 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香气浓郁 迫近 昏暗的样子 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静静的月影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吼叫 悲啼 这座 就 穷尽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离开 国都 一起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拿 面对 极点 矣。
《与朱元思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美,绝妙) ①绝 猿则百叫无绝(断,停,消失) 负势竞上(向上) ②上 横柯上蔽(在上边) 直视无碍(没有) ③无 猿则百叫无绝(不) 一百许里(十的倍数) ④百 猿则百叫无绝(极言其多)
{ { { {
一词多义
《与朱元思书》 直视无碍(一直) ①直 争高直指(笔直) 《五柳先生传》 1.以 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 以此自终 【凭借 或连词,不翻译】 2.之: 或置酒而招之 【代词,他】 葛天氏之民欤 【助词,的】

总八上文言文实词与特殊句式

总八上文言文实词与特殊句式

属引凄异 属引: 接连不断
凄异:
凄凉、怪异
空谷传响 空谷: 空旷的山谷
哀转久绝:
悲哀婉转的声音久久不消失
1.有仙则名: 著名,闻名,名词用作动词。
2.有龙则灵: 灵异,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示灵异
3.斯是陋室: 这
4.惟吾德馨:
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 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
遣:派遣
▪ 42.寻其所志 寻:寻找
志:标记
▪ 43.遂迷
遂:竟然
▪ 44.不复得路 复:再
得路:找到通路
▪ 45.欣然规往 欣然:高兴的样子 归往:计划前往
▪ 46.未果,寻病终
未:没有 寻:不久
▪ 47.后遂无人问津者
后:后来 津:渡口
问:问路,寻访 者:……的人
果:实现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 在
无丝竹之乱耳:
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收到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
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不蔓不枝:
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
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虽乘奔御风: 动词用作名词,指善跑的马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回清倒影: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清波
非常 大,满
8、余
余住西湖
第一人称,我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 多
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 原意为奇怪,在文中是“以之为异”,即“认为它奇 山怪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惟吾德馨:
名词活用为动词,此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 为有了芳馨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整理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整理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整理实词1.<形> 安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2.<形> 安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动> 养。

《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所安:养生的东西。

)4.<副> 表疑问或反问。

《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可译为“怎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隆中对》:“君谓计将安出?”《马说》:“安求其能千里也?”5.<代> 表处所。

可译为《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哪里”,“什么地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本 1.<名> 根源,起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请循其本。

”2.<副> 本来,原来。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愚公移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鱼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比 1.<动> 靠近。

《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动> 比较。

《隆中对》:“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3.<动> 比拟,认为《隆中对》:“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和……一样。

4.<介> 及,等到。

《陈涉世家》:“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鄙 1.<形> 鄙陋,目光短浅。

《曹刿论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毕 1.<动> 完毕。

《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

2.<副> 尽;都;全。

《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

《口技》:“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八上文言文实词与特殊句式

八上文言文实词与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予独爱炼制出淤泥而不 染: 被动句。染,被污染。
八上文言文实词与特殊句式 回 顾 与 运 用
一、重点实词:
1.晓雾将歇: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 消散 坠落 ;鱼 想到;一起;„„的人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语气词,罢了 5.古来共谈: 谈论,赞美 6.五色交辉: 各种颜色交相辉映 7.四时俱备: 都 8,实是欲界之仙都: 人间仙境
交错纵横
回复活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1.何陋之有: 倒装句。为了强调宾语 “何陋”,用”之“将 其提到动词谓语”有 “之前,翻译时的语序 应为”有何陋“
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 者也“表示判断。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
一、重点实词
8.猿鸟乱鸣: 9.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0.解衣欲睡: 11.月色入户: 杂乱 绮丽的景色 脱衣 门 高兴的样子
12.欣然起行:
1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就;到 14.怀民亦未寝: 睡觉
一、重点实词
15.相与步于中庭: 16.庭下如积水空明: 17.水中藻荇交横: 18.答谢中书书: 19山川之美: 20.盖竹柏影也: 21.寻张怀民: 共同,一块儿;散步;院里 清澈透明

文言文实词整理笔记

文言文实词整理笔记

文言文实词整理笔记
一、通假字类实词。

1. “说”通“悦”
- 释义:“说”在这里表示“愉快、高兴”的意思。

2. “女”通“汝”
- 释义:“女(汝)”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

3. “反”通“返”
- 释义:“反(返)”表示返回的意思。

二、一词多义类实词。

1. “绝”
- 断绝。

- 极点。

- 停止,消失。

- 隔绝。

2. “兵”
- 兵器。

- 军队。

- 军事,战争。

三、古今异义类实词。

1. “交通”
- 古义:交错相通。

-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 “妻子”
- 古义:妻子和儿女。

- 今义:男子的配偶。

3. “无论”
-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 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四、词类活用类实词。

1. 名词作动词。

- “策”
- 释义:“策”本是名词,马鞭,在这里活用为动词,用马鞭驱赶。

- “腰”
- 释义:“腰”本是名词,腰部,在这里活用为动词,腰佩。

2. 名词作状语。

- “犬”
- 释义:“犬”本是名词,狗,在这里作状语,像狗一样。

- “日”
- 释义:“日”本是名词,天,在这里作状语,每天。

3. 形容词作名词。

- “贤”
- 释义:“贤”本是形容词,贤德,在这里活用为名词,贤德的人。

- “善”
- 释义:“善”本是形容词,擅长,在这里活用为名词,擅长的技能(口技)。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关键信息项:1、实词名称2、常见释义3、例句4、特殊用法及解释11 爱常见释义:喜爱,喜欢。

例句:“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特殊用法及解释:“爱”有时作“吝啬,舍不得”讲,如“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111 安常见释义:①安稳,安定。

②安全,平安。

③安逸。

例句:“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学而》)特殊用法及解释:“安”作疑问代词时,意为“哪里,怎么”,如“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112 被常见释义:①被子。

②覆盖。

③遭受,蒙受。

例句:“翡翠衾寒谁与共?”(《长恨歌》)“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特殊用法及解释:“被”通“披”,意为“穿,披”,如“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12 倍常见释义: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②更加,倍加。

例句:“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21 本常见释义: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②根本,基础。

③本来,原来。

例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本末倒置。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122 鄙常见释义: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庸俗,浅陋。

③轻视,看不起。

例句:“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13 兵常见释义:①兵器,武器。

②军队。

③战争,军事。

例句:“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论积贮疏》)131 病常见释义:①疾病。

②困苦,困乏。

③毛病,缺点。

④担心,忧虑。

例句:“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而1.连词:(1)转折关系。

“但、却”。

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修饰关系。

“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

例:吾尝跂而望矣。

(3)假设关系。

“假如、如果,主谓之间”。

例:死而有知。

(4)并列关系。

“又、而且”。

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关系。

“于是、就”。

例:撞而破之。

(6)递进关系。

“并且、而且”。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因果关系。

“因而、因此”。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目的关系。

“来、用来”。

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

3.通假字: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4.固定结构:(1)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2)而后:才、方才。

(3)既而:不久、一会儿。

▲注意:判断“修饰关系”和“承接关系”时,看前后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否一致。

动作同时进行为修饰关系,动作有先后为承接关系。

何1.疑问代词:(1)作宾语,“什么、哪里”。

何+动词/介词构成动词/介词的宾语后置。

例:大王来何操?(2)作谓语,“为什么”。

后常与“哉、者、也”等连用,用于询问原因。

例: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3)作定语,“什么”。

何+名词。

例:何人?何物?何时?何地?何事?(4)做主语,“什么”。

例:何谓阁子也?2.副词:(1)程度副词,“多么”。

何+形容词。

例:开国何茫然?(2)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何必”。

何+动词,位于句首。

例:何不按兵束甲。

3.固定结构:(1)何如:“怎么样、怎样”,等同于“奈何、若何”。

(2)无何:不久、没多久。

(3)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拿什么、凭借什么”。

(4)何乃:怎能。

(5)何之:等于“之何”,译为“到什么地方”,此处“之”作动词“到”。

乃1.副词:(1)承接关系,“就、于是、才”。

例:度我入军中,公乃入。

(2)转折关系,“却、竟然、反而”。

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用法总结

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用法总结

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用法总结高中文言文的实词用法总结(1)名词。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②高度。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

(《史记》)③长处,专长。

兼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2)形容词。

①长的。

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②高的。

今日被驱谴,小姑如我长。

(《孔雀东南飞》)③久。

天长地久有时尽。

(《长恨歌》)④远。

道阻且长。

(《诗经》)⑤大。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史》)⑥辽阔。

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3)动词。

擅长。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冯婉贞》)(4)副词。

常,经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zhǎng(1)动词。

①生长。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

(《采草药》)②抚育。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祭十二郎文》)③增进。

教学相长。

(《学记三则》)(2)形容词。

①年龄大。

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②排行第一的。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石钟山记》)(3)名词。

头领。

以三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朝cháo(1)动词。

①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

引申为朝见。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左传》)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拜访。

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

(《史记》)③归。

江汉朝宗于海。

(《尚书》)(2)名词。

①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朝代。

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③政事。

期年不听朝。

(《吕氏春秋》)(3)介词。

对,向。

坐南朝北。

Zhāo(1)名词。

早晨。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三峡》)(2)量词。

天,日。

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孟子·告子下》)乘chéng(1)动词,①驾,坐。

乘犊车,从吏卒。

(《赤壁之战》)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②升,登。

乘鄂渚而反顾兮,欤秋冬之绪风。

(《涉江》)③趋,顺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语法现象整理一、古今异义1. 其他祖父..积( 祖父和父亲 )2. 吾祖死于是..( 在这件事上 )3. 汪然出涕.曰( 眼泪 )4. 而乡邻之生日..蹙( 生活一天天地)5.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6.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7. 牺牲..玉帛,不敢加也( 猪、牛、羊等祭祀品 )8.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它们的果实 )9. 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妻子和儿女 )10. 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11.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 )12. 又安敢毒.耶 ;若毒.之乎( 怨恨 )13.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值得可惜)14. 至若春和景.明( 阳光 )1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朝廷 )16. 余悲.之( 同情 )17. 永之人争奔走..焉( 争着做 )18. 君将哀.而生之乎( 可怜 )19. 以尽吾齿.( 岁月 )20. 复前行,欲穷.其林( 走到尽头(尽))2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22.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请)23. 未果,寻.病终( 不久 )24. 后遂无问津.者( 渡口 )25. 衣食所安.( 养生的 )26.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扩大 )( 规模 )27. 薄.暮冥冥( 迫近 ) 28.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栖止 )( 水中美丽的游鱼)29. 或异二者之为.( 行为 )30. 是进.亦忧,退.亦忧( 做官 )( 隐居 )31.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 )( 归依 )32. 舜发.于畎亩之中( 被推荐 )33. 陶后鲜.有闻( 少 )34. 坐.盗( 犯....的罪 )35.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映)36. 以其境过清.( 冷清清 )37. 小大之狱.( 诉讼案件 )38. 亭亭净植.( 竖立 )39.悄怆幽邃.(深)40.濯.清涟而不妖(洗涤)41.惟吾德馨.(香气,指人的品德高尚)42.小信未孚.(相信)43.去国.怀乡(京都)二、通假字44.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45.圣人非所与熙.也(同“嬉”戏弄)46.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47.困于心,衡.于虑(同“横”梗塞)48.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49.但手熟尔.(同“耳”罢了)50.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51.左手倚一衡.木(同“横”横着的)5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同“拣”挑选)53.止.有剩骨(同“只”只是)54.比其反.也(同“返”返回)55.公输盘不说.(同“悦”快乐)56.邹忌脩.八尺有余(同“修”长)57.徐公来,孰.视之(同“熟”仔细)58.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同“惑”感到奇怪)59.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同“曝”晒)60.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咐)6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调发)62.为天下唱.(同“倡”倡导)63.固以.怪之矣(同“已”已经)64.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披着)65.便要.还家(同“邀”邀请)66.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同“圆)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67.不蔓.不枝.(生枝蔓)(长枝节)6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69.驴不胜怒,蹄.之(踢)70.见其矣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点头)71.狼不敢前.(向前走)7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洞)(钻洞)73.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向下走)7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保佑)75.公将鼓.之(击鼓进军)76. 登轼.而望之( 扶车前横木 )77. 但微颔.之( 点头 )78.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戴高高的帽子)79. 名.之者谁( 取名 )80. 故自号.曰醉翁也( 取号 )81.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把肉晾干)82. 尉果笞.广( 用竹板打 )83. 夜篝火..( 提着灯笼 )84. 陈胜王.( 为王 )85. 上使外将.兵( 率领 )86. 置人所罾.鱼腹中( 用网捕 )87.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吃 )88.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照耀 )89. 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服 )(二)名词作状语90.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天 )91.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用船 )92.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9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94.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向下 )95. 潭西南而往,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像北斗七星)( 像蛇)96. 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97. 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98. 乃丹.书帛曰( 用丹砂 )99.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暗地里 )100. 狐.鸣呼曰( 像狐狸)101. 复前.行,欲穷其林( 向前)102. 岁.赋其二( 每年 )103. 汶水东.流( 向东 )104. 济水西.流( 向西 )105. 崖限.当道者( 像门槛)106. 北.定中原( 向北 )(三)动词作名词107. 尔安敢轻吾射.( 射技 )108. 惧有伏.焉( 埋伏)109.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生产出来的东西 )( 收入)(四)形容词作动词110. 尔安敢轻.吾射( 轻视 ) 111.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赞美 )( 偏爱 ) 112.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冻 ) 113. 若毒.之乎( 怨恨 )(五)形容词作名词114. 将军身披坚.执锐.( 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六)意动用法115. 父异.焉( 感到奇怪 ) 116. 父利.其然( 以....为利 ) 117. 稍稍宾客..其父( 用宾客的礼节来款待 ) 118. 如鸣佩环,心乐.之( 感到开心 ) 119. 老吏史苦.之( 感到辛苦 ) 120. 渔人甚异.之 ( 感到奇怪 ) 121. 天下苦.秦久矣( 受苦 ) 122. 不耻.下问( 以...为耻 ) 123. 固以怪.之矣 ( 感到奇怪 )(七)使动用法124. 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使...活 ) 125.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 使...痛苦;使...劳累 ) 则冻馁..其妻子( 使...受饿挨冻 ) 126. 凄.神寒.骨( 使...凄楚 )( 使...寒透 )覆而出.之( 使...出 ) 127.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使...流汗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恼怒 ) (一) 文化常识:1、“记”“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

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小石潭记》:写景,借凄清的景抒发作者被贬后的凄凉之情。

《核舟记》:状物,通过对核舟的介绍说明,赞扬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桃花源记》:叙事和写景,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岳阳楼记》:写景抒情,表明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

《醉翁亭记》:写景,抒情,表明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登泰山记》:写景,描写泰山的壮丽景色,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说”“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黄生借书说》:就黄生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捕蛇者说》:通过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3、“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二)作家作品、朝代1、春秋:《左传》——鲁国史官左丘明,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论语》——儒家经典,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书;《孔孟论学》《晏子春秋》——多己晏婴行事及其诤谏之言。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善辞令。

《橘逾淮为枳》2、战国《墨子》——墨家经典。

墨翟,春秋战国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公输》《孟子》——儒家经典。

孟轲,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天时不如地利》《庄子》——道家经典。

庄周,战国文学家、哲学家。

主张顺从天道、清净无为;《庄子钓于濮水》(追求自由、淡薄名利)3、汉代《史记》——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我国第一部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

《陈涉世家》《战国策》——西汉史学家刘向,国别体史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4、晋朝《陶渊明集》——陶渊明,陶潜,东晋大诗人。

《桃花源记》(《桃花源诗》前的小记)5、南北朝《世说新语》——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儿的笔记小说,由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周处》6、唐朝:《柳河东集》——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永州八记》)《黔之驴》、《小石潭记》、《捕蛇者说》)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陋室铭》7、宋朝: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被尊为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爱莲说》《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岳阳楼记》《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卖油翁》《醉翁亭记》《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介甫,号半山。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主张变法,遭司马光等人反对。

《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黠鼠赋》《记承天寺夜游》8、明朝:魏学洢:《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笔记小说,清代张潮编辑。

)林嗣环:《口技》9、清朝:《小仓山房文集》——袁枚,清朝诗人,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黄生借书说》《聊斋志异》——蒲松龄,大部分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了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批判(科举弊端、官场黑暗),并通过在幻想的境界中描写狐鬼的形象时,表现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狼》姚鼐:桐城派古文家。

(桐城派: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登泰山记》刘开:清朝文学家,字明东、方来,号孟涂。

《问说》郑燮:清代著名画家,“诗、书、画”三绝。

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