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汇总

合集下载

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一、120个实词1、爱:义项: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例句:第一册: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触龙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同上第二册: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同上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第三册: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愚溪诗序第四册: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促织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柳毅舅姑爱其子,不能御;同上第五册: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第六册:无2、安:义项: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什么,什么地方;⑥怎么,哪里;例句:第一册: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勾践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既来之,则安之;同上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同上项王曰:"沛公安在 " 同上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第二册: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同上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同上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第三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第四册: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 " 柳毅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柳毅第五册:无第六册: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报任安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同上3、被:义项: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例句:第一册:无第二册: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第三册:无第四册: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第五册:无第六册: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其次关木索、被楚受辱;报任安书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同上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同上4、倍:义项:①一倍,加倍;②背向,背着;③违背;④背叛,反叛;例句:第一册: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第二册: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第三册至第六册均无5、本:义项:①草木的根或茎干;②根源,来源;③根本、基础的东西;④特指农桑业;⑤本来的,原来的;⑥副词,本来;⑦根据,掌握;⑧自己一边的,现今的;⑨底本,版本;○10本钱后起意义;○11封建社会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后起意义;○12量词;株,棵,丛,撮;例句:第一册:无第二册: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病梅第三册: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第四册:无第五册: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齐桓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同上第六册: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屈原6、鄙:义项: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轻视;④谦词,谦称自己;例句:第一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第二册: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滕王第三册至第五册无第六册: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任安"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7、兵:义项:①兵器,武器;②用兵器伤害人;③军事,战争;④军队;⑤兵士;例句:第一册: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同上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同上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同上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同上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同上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第二册: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同上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第三、四册无第五册: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齐桓第六册: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同上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同上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同上勒兵,下令军中同上8、病:义项:①病,生病;②筋疲力尽;③毛病,弊病;④担心,忧虑;例句:第一册: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勾践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第二册: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而江浙之梅皆病;同上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同上第三册: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同上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祭十二呜呼汝病吾不知时第四册: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亦兴阑矣;虎丘第五册: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齐桓第六册: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9、察:义项: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③考察;④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例句:第一册: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第二册: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第三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第四册:无第五册: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第六册: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10、朝:义项:①音同"招",早晨;②音同"招",一日,一天;③朝见;④接受群臣的朝见;⑤朝廷;⑥拜见;⑦官府的大堂;⑧朝代;⑨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例句:第一册: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同上第二册: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项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第三册: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第四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逍遥第五册: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第六册: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廉颇第二部分: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11、曾义项:①音同"增",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②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③曾经;④通"层";重叠;例句: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说赵太后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赤壁赋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信陵君12、乘义项:①驾车,驱马拉车;②乘船;③登,升;④趁着,凭借;⑤压服,欺压;⑥追逐;⑦计量,计算;⑧计算的一种方法,即算术中的乘法;⑨shèng剩;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10乘车驾四马,所以"乘"有时作为"四"的代称;○11顶着,冒着;例句: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勾践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登泰山记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祭十二郎文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13、诚义项: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例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同上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滕王阁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陈情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祭十二郎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同上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柳毅传悲泗淋漓,诚怛人心;同上顽童之为是心也,诚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同上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同上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报任安书"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14、除义项:①台阶;②清除,去掉;③修治,修整;④任命,授职;○5扣除;○6流逝,过去;○7除了,除非;例句: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15、辞义项:①口供;②言词,词句;③告诉,讲话;④推辞,不接受;⑤辞别,告别;⑥文体的一种;○7托辞,借口;例句: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归去来兮辞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愚溪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柳毅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报任安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信陵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16、从:义项:①跟随;②追赶;③使……随从;④顺从,听从;⑤任凭,听凭;⑥参与;⑦由,自;⑧堂房亲属;⑨副,与"正"相对;○10zòng,放纵,纵容;○11表示对象,相当于"向";○12从事,参与;例句: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烛之武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勾践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谏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影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精选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精选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精选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是时曹操遗权书(赤)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③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汉书艺文志》)④书籍:积书满架(项)无从致书以观(送)请①请求:(秦王)固请(廉)②谦辞:臣请完壁归赵(廉)对①回答:对曰“臣尝有罪……(廉)奏对称旨(谭)②对着:对酒当歌(《短歌行》)幸①幸而:大王亦幸赦臣(廉)故幸来告良(鸿)②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如姬最幸(信)③宠信:君幸于赵王(廉)许①答应、允许:宁许以负秦曲(廉)②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高可二黍许(《核舟记》)负①倚仗、凭借:秦贪负其强《廉》负势竟上(与)②承担:宁许以负秦曲(廉)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④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吾上恐负朝廷(左)⑤背肉祖负荆(廉)王负剑(荆)⑥败胜负之数(六)立①即刻、马上:赵立奉壁来(廉)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鸿)②站立:故久立与其客语(信)提刀而立(庖)③直立:大石侧立千尺(石)立土动即百尺(梦)交①交情:为刎颈之交(廉)②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廉)交游士林(赤)③相交、交互:叶叶相交通(孔)疏条交映(与)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引①引导:左右引相如至(廉)②牵引、拽:或欲引相如去(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③后退:相如引车避匿(廉)引次江北(赤)恐①恐怕:秦王恐其破璧(廉)恐不任我意(孔)②害怕:舟人大恐(石)备①完备:前人之述备矣(岳)请备述之(芙)②防备、准备: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豫备走舸(赤)秋①秋天:秋天墨墨向昏黑(茅)枫叶荻花秋瑟瑟(琵)②年,时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穰岁之秋(五)能①才能:细疏其能(促)②擅长:非能水也(劝)兼同时进行或具有:操军兼以饥疫(赤)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去①离开: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沛公已去(鸿)②距离:去北军二里余(赤)相去四十里(赤)③去掉: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去死肌(《捕蛇者说》)师①軍队:九国之师(过)劳师以袭远()②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③学习:不耻相师(师)传①传记: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黄)②注释经义的文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③驿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廉)传①传送、传递:传之美人(廉)②传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③流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道①道路:有碑仆道(游)从径道亡(廉)②道理,规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臣之所好者,道也(庖)③学说、思想: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④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⑤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受①接受:项王则受璧(鸿)②遭受: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③授予,给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左上》)惑①迷惑:内惑于郑袖(屈)不亦惑乎(察)②疑惑:惑之不解(师)。

文言文实词义项及例句

文言文实词义项及例句

文言文实词义项及例句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是时曹操遗权书赤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③字:六体者古代、奇字、篆书、隶书……《汉书艺代志》④书籍:积书满架项无从致书以观送请①请求:秦王固请廉②谦辞:臣请完壁归赵廉对学习吧①回答:对曰“臣尝有罪……廉奏对称旨谭②对着:对酒当歌《短歌行》幸①幸而:大王亦幸赦臣廉故幸来告良鸿②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如姬最幸信③宠信:君幸于赵王廉许①答应、允许:宁许以负秦曲廉②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高可二黍许《核舟记》负①倚仗、凭借:秦贪负其强《廉》负势竟上与②承担:宁许以负秦曲廉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④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吾上恐负朝廷左⑤背肉祖负荆廉王负剑荆⑥败胜负之数六立①即刻、马上:赵立奉壁来廉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鸿②站立:故久立与其客语信提刀而立庖③直立:大石侧立千尺石立土动即百尺梦交①交情:为刎颈之交廉②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廉交游士林赤③相交、交互:叶叶相交通孔疏条交映与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引①引导:左右引相如至廉②牵引、拽:或欲引相如去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③后退:相如引车避匿廉引次江北赤恐①恐怕:秦王恐其破璧廉恐不任我意孔②害怕:舟人大恐石毕①完尽:录毕,走送之送毕礼而归之廉②都,全:靡不毕现屈卒①步兵:旦日飨士卒鸿率罢敝之卒过②死:鲁肃闻刘表卒赤③终于:卒相与欢廉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五④通“猝”:成仓卒莫知所救促卒然边境有急论士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②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予本非代人画士病③有才能的人:尊贤而重士过以致天下之士过胜不敢复相士毛④士兵:旦日飨士卒鸿将①将领:廉颇为赵将廉晋鄙?宿将信②带领:使将将其军归魏信抚①安抚:则宜抚安赤②巡抚:献诸抚军促以大中丞抚吴者五走①快跑:兔走触株五可烧而走也赤持剑盾步走鸿②趋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事①事情:世异则事异五足以立事赤不择事而问焉问②从事,奉事:以地事秦六礼①礼仪:毕礼而归之廉②礼貌,尊敬:秦则无礼礼天下之奇才六计计策、谋划: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计未定廉莫知计所出指难①困难:难去今之县令者五吾见其难为庖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②灾难nàn:今操芟夷大难赤③反驳:所谓交相问难问愿①乐意:臣愿奉璧往使廉②希望:愿结友廉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赤案①几案: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取案上器击伤夫人记②察看:召有司案图通“按”廉方①周围:今齐地方千里邹②并排:今操方连船舰赤③正直:方正之不容也屈④方位、方向: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张修①长、高: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庞然修伟促巨身修尾促②学习,效法:不期修古五③修建:室坏不修项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④整治:修守战之具过朝早晨:朝服衣冠邹春江花朝秋月夜琵朝①朝廷:动以朝廷为辞赤②上朝:相如每朝时廉③朝见:皆朝于齐邹弱国入朝过私①私下:私握臣手廉从道旁私语柳②偏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③与“公”相对:公私之积犹可哀痛论蔽①遮盖:横柯上蔽与苫蔽成丘狠②蒙蔽:王之蔽甚矣邹面①脸: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②当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庭①院子:垣墙项②通“廷”:拜送书于庭廉语①言语,谈论:越人语天姥梦游从道旁私语柳②告诉:而语女曰记不可不语鸿名①名字,名称: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芙盖当时未有雁荡山之名梦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考文言文实词特殊义项

高考文言文实词特殊义项

文言文实词特殊义项1【谙】①熟悉,知晓。

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例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②熟记,记诵。

虽复一览便谙。

(《南齐书·陆澄传》)【按】①查看,察看。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②审查,核查。

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

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2007福建卷,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

)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明史·海瑞转》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案】①通“按”,察看,查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通“按”,考察,核实。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

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

例1、案灌夫项令谢(道歉)。

例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暗】①愚昧,糊涂。

例1、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例2、刘璋暗弱。

(《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小懦弱。

)例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悄悄地,默默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行》)群书万卷常暗诵。

(杜甫《可叹》)③私下里,不公开的;隐蔽地,隐藏不露的。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编者按:为便于广大文言文阅读者、学习者能够有系统的进行学习,特将常用150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系统的整理,每个词的义项基本上以《辞海》的解释为依据,尽量以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

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指南录〉后序》)⑤通'',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3)形容词。

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安(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述而》)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琵琶行》)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全。

谢庄遂安。

(《冯婉贞》)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

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3)代词。

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

(《鸿门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PDF版原文——(点图可放大)。

文言文30个常用实词含义及用法汇总!

文言文30个常用实词含义及用法汇总!

文言文30个常用实词词含义及用法汇总!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本“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鄙“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兵“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病“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察“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二)、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
古人行文,往往采用一些字数同、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思相关的词,其中有些是修辞上所说的排比、对偶,对这类句子,就可利用上下句与之对应的词的意义来帮助判断。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知未知的词性、词义。如2001年卷第11题的d项(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亡”与“北”对应——败逃者。又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与“箭”相对,可判断它是名词,意义是“奔马”。又如“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失”与“纵”相对,“奉”与“敌”相对,敌是敌人,为名词,那么“奉”也是名词,据此可推断“奉”为“机会”之意。
见①显露:图穷而匕首见·(荆)
②果实:用实者成实时采(梦)
③实际: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芙)
今以实校之(赤)。
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
另: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畴”的含义也可根据“田”字旁也能帮助推出“田地”之意。3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
4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赢”也与上句“余”处在相同的位置,也是“ 多” 意思。)Leabharlann (三)、利用语法结构辨别
对实词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对实词所在的词组作结构分析,同样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该词的词性、活用及意义。

120个文言实词常见义项简洁易记版

120个文言实词常见义项简洁易记版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常见义项:1.爱,di (1)名词,恩惠(2)动词①给人恩惠②喜爱③怜惜,同情④吝惜,舍不得⑤通“菱”,隐蔽,躲藏(3)形容词,吝啬2.安,Gn (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②安稳③安定,舒适(2)动词①安身②安置③抚慰,安抚④使……安定⑤安心(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3.被,读音一:Zi (1)名词,被子(2)动词①覆盖②遭受(3)介词,表示被动;读音二:PL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②披散4.倍,Zi (1)动词①背向,背着②违背,背叛③加倍(2)数词,一倍(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4)副词,更加,倍加5.本,b苞n (1)名词①草木的根②根本,基础③本业,常代指农业④书本,稿本,版本⑤ 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2)量词(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4)副词,本来6.鄙,bi(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2)动词①以……为边界(边邑)②轻视,瞧不起(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7.兵,bing (1)名词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战争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8.病,bing (1)名词①重病②弊病,缺点(2)动词①生病②使……成病态③担心,忧虑④责备,羞辱(3)形容词①困苦②疲劳9.察,chd(1)动词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③详审,考察④了解,弄清楚⑤考察后加以推荐(2)形容词,精明10.朝,读音一 chdo (1)动词,朝见,朝拜(2)名词①朝廷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读音二:zhao名词,早晨11.曾,读音一 ceng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读音二zeng (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2)动词,通“增”,增加(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12.乘,读音一 cheng (1)动词①驾,坐②升,登③冒着④连接,一个接一个(2)介词,趁着,凭借读音二sheng (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2)量词,辆(3)数词,四13.诚,cheng (1)名词,诚心诚意(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14.除,chU(1)名词,台阶(2)动词①去掉,除去。

高中语文 高中文言文310个常用实词常用义

高中语文 高中文言文310个常用实词常用义

常用实词常用义1.安:①指示代词:什么,哪2.按:①考察巡视3.案:①文书,案卷②考察,巡视4.拔:①攻取5.跋:①文体的一种②蛮横霸道6.白:①下对上告诉,陈述7.拜:①授给官职8.般:①种类,类9.傍:①靠近,临近②通“旁”旁边10.谤: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11.被:①蒙受、遭受、覆盖②通披:穿、披散12.倍:①增加②通背:背叛、后背13.辈:①某一等级,某一类别的人或物②批14.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②推究本源15.崩:①帝王或王后死叫“崩”16.比:①并列,挨着②连接地③勾结④及,等到17.彼:①那②别人,对方18.俾:①使、让19.鄙:①边境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④谦称自己20.弼:①辅佐,辅助21.辟:①法度,法律②治理③征召22.濒:①接近,靠近23.兵:①军事,战争②军队24.病:①担心,忧虑,损害②困苦25.薄:①减轻,减损②轻视看不起③迫近26.逋:①逃亡逃跑②欠交,拖欠27.哺:①口中含嚼的食物②喂养,喂食③食,吃28.部:①统率,指挥②官署,行政机关29.策:①竹制的马鞭子②竹杖,拐杖30.长:①经常31.尝:①曾经32.常:①永久的,固定的33.诚:①确实,的确②表假设:如果34.乘:①趁着,凭借②shèng,量词。

古时一车四马叫“乘”35.笞:①用竹板,荆条打36.饬(chì):①整顿,整治37.敕(chì):①告诫,嘱咐②帝王诏书、命令38.除:①台阶②修治,修整③任命,受职39.黜:①废,贬退②消除,去掉40.次:①临时驻扎②按顺序排列,等次41.殂:①死亡42.窜:①放逐,贬官43.存:①思念②看望,问候③抚恤44.达:①通、通行的,公共的②得志,显贵45.迨:①等到,到,及②趁着46.殆:①危险②大概,恐怕③几乎④精神疲倦47.逮:①及,到达48.但:①只,仅②徒然49.当:①抵、抵挡、阻挡②执掌、主持50.得:①能、能够、可以51.登:①庄稼成熟②当即52.邸:①官员在京城的住所②旅社,客店③停留53.第:①次第,次序②科举考试的等级③但,只管54.吊:①慰问55.董:①督查,监督②整顿56.督:①查看、管理②责罚57.独:①仅,只有②难道58.笃:①忠诚,厚道59.度:①揣度,推测60.短:①陷害,说别人的坏话61.顿:①;立刻,马上62.遁:①逃②隐去63.多:①称赞64.掇:①拾取65.俄:①顷刻,片刻66.遏:①阻止,阻拦67.尔:①指示代词。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汇总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汇总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汇总
众所周知,我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思想工具,其历经漫漫时间长河的涤荡,已衍生出诸如诗词歌赋、文言文、散文等变化,一般而言,我们常说的语言即由一个个词(词语)组成,主要包括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表示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在文言文中,可通过字形、通假字、词语结构、互文、随文引申、对文、上下文、填补省略成分等来进行释义。

为便于系统学习,特将文言文中常用实词列表,以供借鉴和参考。

文言文常用实词重要义项举要

文言文常用实词重要义项举要

高二文言文常用实词重要义项1.坐:①触犯,犯罪:坐法去官。

②因为2.左右:①帮助: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

②侍从:左右欲刃相如3.卒:①士兵②死:永和四年卒③完毕,结束:语卒,而单于大怒。

④终于,最终:卒有所闻⑤通“猝”,仓促,突然4.族:①类:士大夫之族。

②灭族。

族秦者秦也。

5.诸:①众:诸少年结束而出。

②之于:献诸抚军。

③之乎: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6.治:①整训:今治水军十万众。

②整理:治装而行。

③对付,抵御:共治曹操。

④惩治:不效则治臣之罪。

⑤太平,安定:一治一乱。

7.致:①送:致敬亭于幕府。

②表达: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③招来:致食客三千。

④得到,取得:无从致书以观。

⑤达到:致万乘之势。

8.知:主持,管理9.造:①往,到。

②拜访11.阴:①暗中②山北水南12.易:①交换:请易璧。

②改变:世易时移。

③轻视:是以古人易财。

④代替,替换:是以某某易其首者。

⑤很,非常:待之恐不易易。

13.要:①邀请:要项伯。

②相约:虽与府吏要。

③求取:不违义以要功。

④要挟:惟死罪无可要。

14.幸:①宠幸:妇女无所幸。

②皇帝到某处:幸东宫。

③希望:幸可广问讯。

④侥幸。

⑤幸亏、幸而。

15.信:①真实:美言不信。

②诚实:牺牲玉帛,必以信。

③确实,实在:烟涛微茫信难求。

④随意:低眉信手续续弹。

⑤守信用:言必行,行必信。

⑥信用:信义著于四海。

⑦可靠的,忠诚的:信臣精卒/信誓旦旦。

⑧使者,媒人:遣信求救。

⑨shēn,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⑩shēn,伸出: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24.谢:①推辞,谢绝:辞谢不就。

②道歉,谢罪:蚤自来谢项王。

③辞别:谢家来贵门。

④劝告:多谢后世人。

⑤请问:使君问罗敷,宁或共载否。

⑥凋谢,衰亡:及花谢。

25.相:①观察:伯乐相马。

②辅助:无物以相之。

③你、我、他(偏指动作一方)26.微:①精妙,深奥:其文约,其辞微。

②如果没有/不是,除了: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不,不是: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④隐瞒:其徒微之。

文言文常用实词(150个)

文言文常用实词(150个)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一)为便于广大文言阅读者,学习者能够有系统的进行学习,特将常用150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系统的整理,每个词的义项基本上以《辞海》的解释为依据,尽量以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

目录1、爱2、安3、伯4、被5、倍6、本7、鄙8、兵9、病 10、察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1、爱(1)名词。

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

例句:道可道,非常道。

译:道,即道理、法则。

此句意为:能够用言语表述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二、实词:仁例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仁,即仁爱、仁慈。

此句意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三、实词:义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义,即道义、正义。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四、实词:孝例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孝,即孝顺、孝敬。

此句意为:父母在世,不要远行,如果必须外出,要有一定的去处。

五、实词:礼例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礼,即礼仪、礼节。

此句意为:不合礼仪的事不要看,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听,不合礼仪的事不要说,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做。

六、实词:信例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信,即诚信、信任。

此句意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他是否可行。

七、实词:智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智,即智慧、聪明。

此句意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勇,即勇敢、有胆量。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九、实词:节例句:节操如兰,德行如松。

译:节,即节操、品德。

此句意为:节操如兰花般纯洁,德行如松树般坚贞。

十、实词:德例句: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难矣哉!译:德,即品德、德行。

此句意为:品德浅薄却地位尊贵,智慧微小却谋略宏大,这是很难的!综上所述,文言文实词丰富多样,内涵深远。

通过对实词及例句的翻译,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古人的智慧,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汇总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汇总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汇总
众所周知,我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思想工具,其历经漫漫时间长河的涤荡,已衍生出诸如诗词歌赋、文言文、散文等变化,一般而言,我们常说的语言即由一个个词(词语)组成,主要包括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表示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在文言文中,可通过字形、通假字、词语结构、互文、随文引申、对文、上下文、填补省略成分等来进行释义。

为便于系统学习,特将文言文中常用实词列。

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

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

1. 谓(wèi):说,表示判断或说明。

例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 于(yú):在,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我每天反省自己,对别人有欺诈吗?)3. 而(ér):表示转折、顺承、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4. 于(yú):比,表示比较。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色还要青。

)5. 以(yǐ):用,表示手段、方法等。

例句:以德服人,非以力服人。

(用德行来使人服从,不是用武力来使人服从。

)6. 其(qí):代词,表示所指的人或事物。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7. 也(yě):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疑问、感叹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8. 于(yú):对,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9. 于(yú):因为,表示原因。

例句:君子之学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的学问,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 以(yǐ):凭借,表示依据。

例句:是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11. 也(yě):句中停顿,无实际意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12. 于(yú):对于,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的介绍,希望对大家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有所帮助。

文言文实词整理笔记

文言文实词整理笔记

文言文实词整理笔记
一、通假字类实词。

1. “说”通“悦”
- 释义:“说”在这里表示“愉快、高兴”的意思。

2. “女”通“汝”
- 释义:“女(汝)”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

3. “反”通“返”
- 释义:“反(返)”表示返回的意思。

二、一词多义类实词。

1. “绝”
- 断绝。

- 极点。

- 停止,消失。

- 隔绝。

2. “兵”
- 兵器。

- 军队。

- 军事,战争。

三、古今异义类实词。

1. “交通”
- 古义:交错相通。

-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 “妻子”
- 古义:妻子和儿女。

- 今义:男子的配偶。

3. “无论”
-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 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四、词类活用类实词。

1. 名词作动词。

- “策”
- 释义:“策”本是名词,马鞭,在这里活用为动词,用马鞭驱赶。

- “腰”
- 释义:“腰”本是名词,腰部,在这里活用为动词,腰佩。

2. 名词作状语。

- “犬”
- 释义:“犬”本是名词,狗,在这里作状语,像狗一样。

- “日”
- 释义:“日”本是名词,天,在这里作状语,每天。

3. 形容词作名词。

- “贤”
- 释义:“贤”本是形容词,贤德,在这里活用为名词,贤德的人。

- “善”
- 释义:“善”本是形容词,擅长,在这里活用为名词,擅长的技能(口技)。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义项及例句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义项及例句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义项及例句营①经营:常数月营聚(训)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②谋求:百计营谋不能脱(促)望①远看:吾令人望其气(鸿)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梦)②名望:卿为清望官(训)先达德隆望尊(送)③盼望:日夜望将军至(鸿)④月光满盈: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前赤壁赋》)节①节操: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梅)守节情不移(孔)②时节、季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好雨知时节(《春夜喜雨》)③节约: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训)盗①强盗:忍能对面为盗贼(茅)②偷窃:居乡必盗(训)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信)见①看见: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梅)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②会见:未得与项羽相见(鸿)③表被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见①显露:图穷而匕首见(荆)②果实:用实者成实时采(梦)③实际: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芙)今以实校之(赤)。

营①经营:常数月营聚(训)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②谋求:百计营谋不能脱(促)望①远看:吾令人望其气(鸿)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梦)②名望:卿为清望官(训)先达德隆望尊(送)③盼望:日夜望将军至(鸿)④月光满盈: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前赤壁赋》)节①节操: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梅)守节情不移(孔)②时节、季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好雨知时节(《春夜喜雨》)③节约: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训)盗①强盗:忍能对面为盗贼(茅)②偷窃:居乡必盗(训)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信)见①看见: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梅)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②会见:未得与项羽相见(鸿)③表被动:臣诚恐见期于王而负赵(廉)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见①显露:图穷而匕首见(荆)②推荐,介绍:胡不见我于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见其二子焉(论语)先①在前: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五)恐为操所先(赤)②祖先:思厥先祖父(六)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毛)③一般:称已死的长辈或国君:先君子尝言(左)先帝创业未半(《出师表》)列①分、割:列缺霹雳(梦游)②位次,行列:陈力就列(论语)不欲与廉颇争列(廉)③一般:大王见臣列观(廉)止①停止、留住:止子路宿(论语)不能者止(论语)②阻止,禁止:臣舍人蔺相如止臣(廉)固①坚固(指地形险要或城郭坚固):据函之固(过)兵劲城固(《荀子王制》)②乃辞谢,固请(廉)③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后①国君:夏后皋之墓也予后,后来其苏《书仲虺之诰》②王后:西后阻挠之士(谭)③与“前”相对:后岁余(促)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芙)寡①少: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财寡也(五)②国君自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孟)③丧夫妇女或老而无夫: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史记司马相如传》)④独居妇人:寡妇起彷徨(孔)问询问:君子之学必好问(问)执经叩问(送)勤辛劳:勤而无所()四体不勤(论语)废废弃,停止: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欲①欲望:鱼,我所欲也(孟)秦之所大欲(六)②想要:余方心动欲还(石)而欲投吴巨(苏)舍①房屋:同舍生皆被绮绣(送)②住宿,居住:舍相如广成传舍(廉)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舍放弃,舍弃:舍问其奚决焉(问)舍鞍马(赤)甚厉害,严重:王之好乐甚(孟)又弗如远甚(邹)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汇总
众所周知,我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思想工具,其历经漫漫时间长河的涤荡,已衍生出诸如诗词歌赋、文言文、散文等变化,一般而言,我们常说的语言即由一个个词(词语)组成,主要包括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表示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在文言文中,可通过字形、通假字、词语结构、互文、随文引申、对文、上下文、填补省略成分等来进行释义。

为便于系统学习,特将文言文中常用实词列表,以供借鉴和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