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控指挥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环境综合监测指挥平台建设方案

环境综合监测指挥平台建设方案

项目名称:环保局环境综合监测指挥平台规划方案目录第1章.总论 (5)1.1 项目提要 (5)第2章.项目背景 (6)2.1 项目建设背景 (6)2.2 用户需求 (6)2.3 系统概述 (7)2.4 系统功能简介 (8)2.5 系统技术特点 (9)2.6 系统运行环境 (10)2.7 系统开发平台 (10)第3章.详细设计 (12)3.1 环境GIS地理信息系统 (12)3.1.1 环境GIS系统 (12)3.1.2 基本功能 (13)3.1.3 结构框图 (15)3.1.4 功能详解 (17)3.1.5 环境地理信息 (19)3.1.6 数据管理 (20)3.1.7 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模块 (22)3.1.8 专题图分析 (23)3.2 环境在线监控系统 (24)3.2.1 系统简述 (24)3.2.2 监控系统功能简介 (25)3.3 环保综合业务系统 (30)3.3.1 建设目标 (30)3.3.2 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31)3.3.3 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管理系统各项环保业务要求 (33)3.3.4 排污申报与排污收费子系统 (34)3.3.5 环境统计子系统 (41)3.3.6 新建项目子系统 (42)3.3.7 污染源普查子系统 (43)3.3.8 许可证管理子系统 (44)3.3.9 危险废物管理子系统 (45)3.3.10 总量控制子系统 (46)3.3.11 功能区域管理子系统 (47)3.4 烟尘视频监控黑度分析系统 (50)3.4.1 系统概述 (50)3.4.2 系统特点 (51)3.4.3 系统功能 (52)3.4.4 系统组网 (56)3.4.5 林格曼黑度自动分析技术 (57)3.5 GPS车辆监控调度系统 (59)3.5.1 系统简述 (59)3.5.2 系统特点 (60)3.5.3 系统构成 (60)3.6 “12369”投诉与举报环境信访平台设计方案 (61)3.6.1 系统结构 (61)3.6.2 系统功能 (62)3.6.3 系统特点 (65)3.7 PDA移动执法 (67)3.7.1 系统概述 (67)3.7.2 PDA移动执法系统表征和功能说明 (68)3.8 环境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 (70)3.8.1 建设目标 (70)3.8.2 系统设计 (70)3.8.3 运行模式 (71)3.8.4 系统框架 (71)3.8.5 七个子系统 (74)3.8.6 三个功能模块 (87)3.8.7 数据库设计 (90)3.9 环保信息发布门户 (92)3.9.1 系统结构特点 (92)3.9.2 业务办公系统 (93)3.9.3 信息发布信息 (94)3.9.4 信息发布 (94)3.10 办公自动化OA系统 (97)3.10.1 系统特点 (97)3.10.2 总体结构 (97)3.10.3 软件模块功能简述 (98)3.11 信息中心机房建设 (102)3.11.1 装饰装修工程概述 (102)3.11.2 场地电气工程概述 (107)3.11.3 精密空调 (120)3.11.4 新风系统 (126)3.11.5 消防系统 (127)3.12 大屏幕显示系统 (134)3.12.1 大屏幕显示系统需求特性(1)可靠性 (134)3.12.2 大屏幕显示系统的组成 (135)3.12.3 大屏幕显示系统的功能 (136)3.13 视频会议系统 (136)3.13.1 环保部门的具体需求 (137)3.13.2 视频会议设计思路 (137)3.13.3 视频会议方案实现 (138)3.13.4视频会议使用 (138)3.14 物理安全 (139)3.15 网络安全 (140)3.16 数据安全 (140)3.17 系统安全 (140)3.18 管理安全 (141)第4章.分期实施计划 (143)4.1 分期实施规划 (143)4.2 第一期建设投资预算 (143)第1章. 总论1.1 项目提要环保局数字环保城市的建设,主要分为实时监控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系统、数字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环境应急指挥系统等,这些系统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空气、地表水、声光及辐射、重点污染源等自动监测和环境预警,以市站为中心、各区县站为主干、重点企业为枝叶的具有环保局特色的监测网络体系。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1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1 引言------------------------------------ -5 -1.1 设计思想 -------------------------------- - 5 -1.2 设计背景 -------------------------------- - 5 -1.3 参考文献 -------------------------------- - 6 -2 系统概述---------------------------------- -6 -2.1 系统设计原则 ----------------------------- - 6 -2.2 系统目标与运行环境 --------------------------- - 7 -2.3 需求分析 -------------------------------- - 8 -3 系统总体设计------------------------------ -10 -3.1 系统物理结构------------------------------ -11 -3.1.1 系统流程图 ------------------------------ -11 -3.1.2 技术要求----------------------------- - 13 -3.1.3 系统体系结构-------------------------- - 14 -3.2 子系统功能描述及实现 ------------------------- - 14 -3.2.1 系统总体结构-------------------------- - 14 -3.2.2 子系统结构---------------------------- - 14 -3.3 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 21 -3.3.1 信息输入模块- -------------------------------------- - 21 -3.3.2 信息修改模块-------------------------- - 21 -3.3.3 信息查询功能-------------------------- - 21 -3.3.4 信息分析功能-------------------------- - 22 -3.3.5 信息输出功能-------------------------- - 22 -3.3.6 其它功能----------------------------- - 22 -3.4 软件结构图- ---------------------------------------------- -24 -3.4.1 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 --------------------------------- - 24 -3.4.2 软件系统总体架构- ------------------------------------ - 25 -4 开发过程---------------------------------- -26 -4.1 系统开发环境 ----------------------------- - 26 -4.2 总体进度计划 ----------------------------- - 26 -4.3 经费预算 -------------------------------- - 27 -5 软件设计标准-------------------------------- -27 -5.1 用户界面-------------------------------- -27 -5.2 硬件接口-------------------------------- -28 -5.3 系统架构 ------------------------------- - 28 -5.3.1 B/S/D 架构的优势- ---------------------------------- - 29 -5.3.2 B/S/D 架构的Web应用解决方案的优势------------ -30 -5.3.3 B/S/D 结构中各部分的分工-------------------- - 32 -6 关键技术介绍------------------------------ -37 -6.1 基于B/S/D三层体系结构的运行环境------------------ -37 -6.2 数据后台MSQL的技术特点--------------------- -38 -6.2.1 MySQL勺定义-------------------------- -38 -6.2.2 主要特征---------------------------- - 39 -6.2.3 稳定性要求---------------------------- - 40 - 6.3 J AVA技术的应用---------------------------- -41 -6.3.1 Servlet 技术-灵活的服务器端应用程序------------ - 41 -6.3.2 Java Beans 技术-组件开发概念 ----------------- - 45 -6.4 采用基于构件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 46 - 6.5 开发工具------------------------------ - 47 - 6.6 局域网总体设计方案------------------------- - 47 -6.6.1 网络设计原则 --------------------------- - 47 -6.6.3 网络拓扑结构 --------------------------- - 48 -6.6.4 网络设备的选型 ------------------------- - 48 -6.6.5 路由器配置 --------------------------- - 49 -6.6.6 交换机配置 --------------------------- - 52 -6.6.7 Internet 防火墙和系统安全设计------------------- - 58 -6.6.8 防火墙 ----------------------------- - 59 -6.6.9 病毒防护系统 --------------------------- - 62 -6.6.10 服务器系统概述------------------------- - 63 -6.6.11 整体方案设计说明----------------------- - 67 -6.6.12 主要设备一览表------------------------- - 68 -7 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69 -7.1 项目管理 ------------------------------- - 69 -7.2 系统开发与实施控制------------------------ - 74 -8 数据结构与设计----------------------------- -82 -8.1 数据结构-------------------------------- -82 -8.2 数据设计------------------------------ - 83 -8.2.1 数据结构设计 --------------------------- - 83 -8.2.2 数据库设计 --------------------------- - 83 -8.3 数据字典 ------------------------------- - 84 -8.3.1 数据流词条描述 ------------------------- - 84 -8.3.2 逻辑结构------------------------------ -84 -8.3.3 数据库组成 ----------------------------- -85 -8.4 系统安全-------------------------------- -87 -8.4.1 系统安全------------------------------- -87 -8.4.2 数据安全------------------------------- -88 -8.4.3 后备与恢复----------------------------- -89 -8.4.4 出错处理------------------------------- -89 -9 应用系统安装、测试和验收---------------------- -90 -9.1 安装- ---------------------------------------------------- - 90 -9.1.1 安装调试计划-------------------------- - 90 -9.1.2 注意事项---------------------------- - 91 -9.1.3 安装调试报告-------------------------- - 91 -9.2 测试- ---------------------------------------------------- - 91 -9.2.1 测试目的---------------------------- - 91 -9.2.2 测试组织---------------------------- - 91 -9.2.3 测试方法---------------------------- - 91 -9.2.4 测试内容---------------------------- - 92 -9.2.5 测试报告---------------------------- - 92 -9.3 验收---------------------------------- - 93 -9.3.1 文档验收---------------------------- - 93 -9.3.2 应用系统软件的验收----------------------- - 94 -9.3.3 验收报告---------------------------- - 94 -9.3.4 需提交用户的文档--------------------------- -94 -9.3.5 项目验收方式与依据------------------------- -94 -10 培训计划-------------------------------- -95 -10.1 培训目标------------------------------ - 95 -10.2 培训内容------------------------------ - 95 -10.3 培训方式------------------------------ - 96 -10.4 培训地点------------------------------ - 96 -10.5 培训计划------------------------------ - 96 -11 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体系----------------------- -97 -11.1 终身维护------------------------------ - 97 -11.2 快速响应的能力-------------------------- - 97 -引言1.1 设计思想首先将其定位为“ GIS 应用系统”。

环境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环境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环境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行政区1:50000的电子地图)、环境要素(如污染源点位、数据)及其他专题数据、模型数据等,制作各类专题图,并把专题图保存到空间数据库中。

主要专题图包括环境监测断面(点)、污染源、烟尘控制区、噪声控制区、饮用水保护区(水域、陆域)图层、常规监测(包括水、气、声、尘等等)、污染源监测、自然保护区、城市基本信息等各类专题图。

并对其进行后处理、图上相关实时表现、查询、分析、数据统计、打印输出等功能。

实现各类专题图的制作管理,实现地理数据与环境信息的衔接。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基于WEB的方式进行操作,通过登录名和密码根据所拥有的权限,就可以在本局的局域网或INTERNET上进行相应的操作,如迅速的查询污染源位置和基本情况,而且可以全面地反映出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的分布情况,进而为环境决策提供依据。

系统的结构如下图:1.1.1 业务流程系统的业务流程主要是:1) 使用数据采集模块进行基础地理信息的录入、相关工程的数据录入。

信息采集模块的数据包含图形数据和与图形数据相关的属性数据。

2) 使用专题图的分类和管理模块对专题图形进行分类管理,并根据基础地图信息和环境信息生成专题图形。

3) 使用图形显示模块显示各种基础地图信息、专题图和相关的属性信息。

4) 使用综合分析模块对各种环境信息和地理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和空间分析。

并将结果通过图形的显示模块显示。

5) 用户通过使用系统的功能,可以将显示的图形和相关的环境信息通过输出设备输出到文件或纸介质上。

1.1.2 系统功能描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将环保局的各项环境业务数据和实际的地理信息(满足国家的相应规范及省制定的数字地形图数据库建设规范(DB3301/Z1201.1,DB3301/Z1201.2,DB3301/Z1201.3))要求结合起来。

同时完成各类专题图的制作管理,实现地理数据与环境业务数据信息的衔接,实现分析、对比、报警等高级查询。

环境监控指挥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设计方案

环境监控指挥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设计方案

郑州市环境监控指挥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设计方案郑州新光源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版本历史1、引言1.1编写目的由于本系统是环保系统的一个部分,涉及到数据库同步和数据库资源一致化设计,以及数据流的接口,故编写本设计以多方交流和今后系统详细设计,减少因为信息认识理解的差异而造成的各种问题。

1.2背景以与市环保局信息中心、监理支队的多次交流的文档和一期项目开发协议书为依据编写。

本设计只涉及到项目一期开发任务。

在线监测(包括大气子站、监测断面、排污点源)与监测查询,在线报警显示与报警记录查询,空气质量日报发布,排污企业的基本情况查询,办公信息查询,社会信息查询,所有功能的结果都能在电子地图上显示。

1.3定义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如下:B/S:Browser/server ;C/S:Client/Server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IMS:Internet Map Server;DBMS:DataBase Manager Server;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OID:Object ID;电子地图:电子地图是将纸质模拟地图,矢量化数字化,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地图。

地图以数据的形式存放在文件内(而不是图形的形式),当显示时按各种对象的空间关系构建成图形,故它可以无极放大缩小。

图文互查:指通过输入条件查询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也能通过点击地图来显示被点击的对象的属性信息;支持内、外网的无限级缩放:在局域网和互联网上都能打开电子地图并进行在地图正常显示范围内的无限级放大与缩小;污染物因子:污染物类型,如废气,废水。

1.4参考资料1.4.1郑州市环境保护在线监测系统之地理信息系统(一期项目)开发协议书1.4.2郑州市环境监控指挥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需求方案(监理支队)2、总体设计2.1需求规定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监控指挥系统的一部分,与其它各个子系统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环保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方案

环保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方案

环保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项目方案概述 (1)1.1项目目标 (1)1.2数字环保概念 (2)1.3数字环保的发展 (2)1.4项目建设内容 (4)1.4.1 建设环境监控中心大楼 (4)1.4.2 建设全国领先的环境监测监控系统 (5)1.4.3 建设数字环保 (6)1.4.4 建设生态文明教育馆 (6)1.4.5 建设环境安全管理指挥平台 (6)第二章数字环保系统现状和需求分析 (8)2.1数字环保系统的现状 (8)2.2总体需求分析 (8)2.2.1 建设核心业务管理平台 (9)2.2.2 建设环境数据中心 (9)2.2.3 建设“图上数字环保” (9)第三章数字环保系统总体方案 (11)3.1数字环保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11)3.1.1 企业前端层和在线监测层 (11)3.1.2 中心管理层 (12)3.1.3 环保信息发布层 (18)3.1.4 环保远程管理层 (19)第四章项目预算 (20)4.1本次项目中心管理层可能需采购主机设备清单 (20)4.2主要设备建议配置清单 (20)4.2.1 某某P6 550小型机 (20)4.2.2 某某N6040 (22)4.3主要产品介绍 (23)4.3.1 某某Power 6 550 服务器 (23)4.3.2 领先的POWER6性能 (26)4.3.3 卓越的扩展性和大容量 (26)4.3.4 应用可用性 (26)4.3.5 灵活选择操作环境 (27)4.3.6 提高利用率和能效 (27)4.3.7 全面整合,简化系统 (28)4.4某某N6040存储 (32)4.4.1 N6040产品功能 (32)4.4.2 某某System Storage N6040磁盘存储系统特性与优势 (36)4.4.3 某某System Storage N6040磁盘存储系统技术规格 (39)4.5某某X3850X5 (43)4.5.1 概述 (44)4.5.2 特性及优势 (46)4.5.3 规格 (48)第一章项目方案概述1.1 项目目标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子孙千秋的明天,中国正以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的态度重视环境,并努力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加以改善。

监测执法业务大楼环境监控指挥系统建设方案

监测执法业务大楼环境监控指挥系统建设方案
清晰度显示
终端显示设备应具备高清晰度显示功能,能 够清晰地展示监控画面。
触摸屏操作
设备应支持触摸屏操作,方便用户进行各种 操作。
多种接口支持
设备应具备多种接口支持,如HDMI、VGA 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节能环保设计
设备应具备节能环保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 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终端显示子系统
大屏幕显示
支持大屏幕显示,展示监控视 频和环境数据。
电脑显示
支持在电脑上查看监控视频和环境 数据。
手机显示
支持在手机APP上查看监控视频和 环境数据。
03
技术方案与实现
前端监控设备选型与布局
总结词
合理布局、适应环境、高效监控
详细描述
根据执法业务大楼的具体环境和监测需求,选择适合的监控设备,包括摄像头 、温湿度传感器、烟雾探测器等,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安装,确保对各个区域的 有效监控。
3. 设计和建设监控中心,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监控。
4. 建立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 响应和处理。
02
系统架构与组成
系统总体架构
前端监控子系统
负责采集和监控环境数据,包括视频监控、 温湿度、烟雾探测等。
中心管理子系统
负责管理整个系统,包括用户管理、设备管 理、数据存储等。
传输子系统
针对不同区域和功能,需要设置相应的环境监控系统,以确保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考虑到执法业务的特点,需要对大楼内部和周边的环境进行全面、实时、精准的监 控。
环境监控指挥系统建设意义
提高监测执法业务大楼的环境 品质和管理效率,保障员工的 工作舒适度和设备的稳定运行 。
通过实时监控和预警机制,降 低潜在的安全风险和意外事故 的发生概率。

环境自动监控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环境自动监控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环境自动监控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作为环保局环境自动监控工作的控制中心和对外窗口,该系统应具备先进、实用、安全、开放的特点。

系统开发时所采用的工具、技术、模式及手段等,均应是当前软件业界中的主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成熟可靠,并有成功的应用实例。

系统立足环保工作现状和在线监测(监控)工作的具体要求,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平台软件具有美观、大方且人性化的界面,操作简单,易于上手,方便管理者的使用。

系统涉及大量在线监测(监控)数据,需要完善、可靠的数据安全及操作安全的保障方案,包括数据库系统的选型、用户权限的设计及控制、用户操作的详细日志记录、重大操作的提示确认等。

系统既要能够对污染源端的仪器设备进行控制,又要能够将监测数据上报给上级管理部门;在线监测(监控)工作是持续改进的,平台软件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因此,平台软件应当是开放的、可扩展的,具有易实现的接口,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与其他环保业务软件协同工作,并可以方便的进行功能的扩展和升级。

系统充分考虑环保监测业务拓展的要求,实现与重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等的接口,以实现在统一平台上的常规监测数据及污染源监测数据的管理及监测信息的共享。

另外,系统实现环境12369举报投诉系统,12369环保投诉受理系统作为环保局最外的一个窗口,该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另外要实现污染源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在污染事故发生时的快速应对策略,及时控制事故的发生。

1.1系统总体架构图上图简示了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网络结构及环境信息网络与省环境监控中心的关系。

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网络是环境信息网络的组成部分。

因此,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应充分了解环境信息网络的纵向上、下接口,横向接口,以及Internet发布的接口。

本项目主要实现图中所示范围的系统集成目标。

现场采集站点(地表水、空气质量和污染源)的数据通过各种通讯方式直接统一汇总到市环境自动监控数据中心;或者现场采集站点(地表水、空气质量和污染源)的数据通过各种通讯方式先统一汇总到省环境自动监控数据中心,然后再向市环保局转发。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一、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集成、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

它在各个领域,如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以满足组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分析和可视化需求。

二、系统需求分析通过与组织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调研,我们对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具体需求如下:1.数据集成:系统需要能够集成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包括地图数据、遥感影像、地形数据等,以支持各类分析和决策。

2.数据管理:系统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包括数据存储、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空间分析:系统需要支持基本的空间分析功能,包括距离分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以帮助用户进行空间数据的探索和分析。

4.可视化展示:系统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功能,能够将地理数据以图表、图形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给用户,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数据。

三、系统架构设计根据对系统需求的分析,我们设计了以下的地理信息系统架构:GIS架构设计GIS架构设计系统由四个主要模块组成: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空间分析模块和可视化展示模块。

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模块:用于采集各类地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预处理,确保数据质量和一致性。

该模块可以通过传感器、爬虫、数据接口等方式获取数据。

2.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存储、查询、更新和删除地理数据,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该模块可以选择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等进行实现。

3.空间分析模块:用于进行各类空间分析,包括距离分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

该模块可以利用开源GIS库进行实现,如GDAL、PostGIS等。

4.可视化展示模块:用于将地理数据以图表、图形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给用户,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数据。

天地一体化环境信息监控系统方案

天地一体化环境信息监控系统方案

天地一体化环境信息监控系统方案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监测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环境信息监控系统。

本文将阐述一个天地一体化环境信息监控系统的方案,通过整合各类环境信息、大数据分析与模型预测,实现对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控和预警,为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系统架构1.数据采集与传输层:建立环境监测网,布设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采集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环境数据。

采用先进的数据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2.数据处理与存储层:设置数据处理中心,对采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处理、清洗和存储。

建立数据库,保存历史数据,为后续的大数据分析提供支持。

3.数据分析与模型层: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环境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取环境信息的关键指标,并建立环境状况模型。

结合数学统计和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同时,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为用户提供直观的环境信息。

4.预警与决策支持层:根据环境状况模型的结果,实现对环境风险的预警。

当环境状况达到一定的风险等级时,系统能够自动发送预警信息给相关部门和用户。

对于重大环境事件,系统能够自动生成决策报告,为相关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关键技术与方法1.传感器技术与物联网技术:选择高精度、低功耗的传感器设备,能够同时监测多种环境参数。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传感器与监测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2.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采用分布式存储和计算平台,处理大规模环境数据。

运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挖掘环境数据的隐藏信息。

3.数学统计与模型预测技术:建立数学统计模型,分析环境数据的时空变化规律。

运用时序分析和空间插值方法,对数据进行补全和推测。

结合数学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风险。

四、系统特点1.全面性与实时性:系统采集了多种环境参数,可以全面监测环境状况。

通过数据传输和分析技术,能够实时监控和预警环境风险。

指挥调度GIS解决方案

指挥调度GIS解决方案

指挥调度GIS解决方案引言概述:指挥调度GIS(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将地理空间数据与业务数据相结合,实现对资源、人员和任务的高效调度和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指挥调度GIS解决方案的五个部份,包括地理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实时监控与调度、决策支持和数据共享与协同。

一、地理信息采集:1.1 传感器技术:利用GPS、遥感和无线传感器等技术,实时采集地理位置信息和环境数据。

1.2 数据采集设备:使用挪移终端设备、无人机等设备,对地理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采集。

1.3 数据质量控制:通过数据质量评估和清洗等手段,确保采集的地理信息准确可靠。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2.1 空间数据管理:建立空间数据库,对采集的地理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和查询。

2.2 空间数据分析:利用GIS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空间关系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提取实用的空间信息。

2.3 数据可视化:通过地图、图表等方式,将处理后的地理信息可视化展示,便于用户理解和分析。

三、实时监控与调度:3.1 资源实时监控:通过GIS技术,实时监控资源的位置、状态和使用情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2 人员调度与路线规划:根据任务需求和地理信息,对人员进行调度和路线规划,提高工作效率。

3.3 任务分配与进度跟踪:将任务分配给相应的人员,实时跟踪任务进度,及时调整和优化工作流程。

四、决策支持:4.1 空间决策分析:利用GIS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摹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2 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通过GIS技术,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3 资源优化配置:基于地理信息和业务需求,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五、数据共享与协同:5.1 数据共享平台: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不同部门和单位间的地理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5.2 信息交互与共享: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提高信息的整合和利用效率。

环保监控系统方案(2023版)

环保监控系统方案(2023版)

环保监控系统方案
本文档是为了设计和实施一个完整的环保监控系统方案而编写的。

该系统旨在监控和管理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情况,并提供实时数据和分析报告,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环境影响和提高可持续性。

以下是系统方案的细化内容:
⒈系统概述
⑴系统目标
⑵系统功能
⑶使用者角色
⒉系统架构
⑴系统组成
⑵数据流程
⑶网络和服务器配置
⑷数据存储和备份
⒊数据采集与监测
⑴传感器和监测设备
⑵数据采集频率
⑶数据传输和接收
⑷数据质量控制
⒋数据处理与分析
⑴数据预处理
⑵数据存储和管理
⑶数据分析算法
⑷数据可视化和报告⒌报警和预警机制
⑴系统报警规则
⑵报警级别和处理流程
⑶报警通知和发布
⒍用户界面和操作
⑴系统登录和权限控制
⑵数据查询和展示
⑶参数配置和修改
⑷报警处理和记录
⒎系统维护和升级
⑴系统监控和维护
⑵系统升级和扩展
⑶故障处理和备份策略
⑷安全性和权限管理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系统架构图、数据流程图、网络配置图、监测设备列表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环境保护法:指我国颁布的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法律法规。

●资源可持续利用:指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求,保护环境并维持生态平衡。

●数据质量控制: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的过程,包括传感器校准、数据验证和异常检测等。

环境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环境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环境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环境监控系统是指对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提供环境质量的评估和预测的一种系统。

环境监控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生产、城市环境等。

设计环境监控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传感器的选择:根据需要监测的环境参数,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例如,温度可以使用温度传感器,湿度可以使用湿度传感器,光照可以使用光照传感器等。

同时,需要根据监测范围和准确度来选择传感器的型号和精度。

二、数据采集:使用微控制器或单片机来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信号可以通过A/D转换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

通过编程,将采集到的数据保存到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无线通信传输到上位机进行处理。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上位机上进行处理和分析。

上位机可以通过自主开发的软件或者使用现成的环境监测软件来实现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环境质量评估指标,如平均温度、湿度变化趋势等。

四、报警功能:当环境参数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系统会发出报警信号。

报警可以通过声音、光线或者短信等方式进行,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系统设计中,需要提前设定好报警的阈值,以确保及时警示。

五、数据存储和回放:系统需要有数据存储的能力,以便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放和分析。

可以选择使用数据库来存储数据,也可以选择使用内存卡等外部存储介质。

通过历史数据的回放,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参数的变化趋势,并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和分析。

六、可视化界面:为了方便用户查看和操作,系统需要提供一个可视化界面。

通过界面,用户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并进行设置和调整。

界面可以使用人机界面技术来实现,如触摸屏、图形化界面等。

总之,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传感器的选择、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分析、报警功能、数据存储和回放、可视化界面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和构建,可以提升环境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环保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环保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环保监控管理系统方案市亿维锐创科技2007年3月目录设计单位简介 (3)前言 (4)第一部分需求分析 (4)第二部分系统方案设计 (6)第一章设计思想 (6)第二章系统设计 (7)第一节系统结构设计 (7)第二节环保前端系统设计 (8)第三节监控中心系统设计 (10)第三部分设备选型 (11)第一章前端设备 (11)第一节摄像机 (11)第二节网络视频服务器 (12)第三节拾音器和音箱 (15)第三章中心设备 (15)第一节数字矩阵 (15)第二节电视墙及磁盘阵列 (17)第四部分技术支持和服务及人员培训 (17)一、技术支持和服务 (17)二、人员培训 (18)第五部分设备清单及报价 (19)设计单位简介市亿维锐创科技,地处市南山区,是高新技术企业。

下设分公司、分公司、分公司,为国一流专业生产安全防系列产品的企业,公司具有独立的产品开发、研究、生产制造能力,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领先地位,近几年来,市亿维锐创科技以“创CCVE领域国第一品牌”为目标,瞄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独立开发了网络视频服务器、人脸识别监控系统、多媒体监控系统、城市交通集中监控系统和双向控制闭路电视教学系统等多个系列产品,成为目前国矩阵监控领域生产品种最多、最全的企业,产品用户遍及全国各地。

公司从自身坚实的技术实力和高起点的经营理念出发,在商业经营的同时,参与并成为了全国性的安全防专业技术权威机构,为公司长远战略及用户的长期技术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期以来,公司依靠自身雄厚的科技力量,独立开发、生产的CCVE产品,其中“网络视频服务系统”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证书。

“M系列矩阵切换监控系统”在国首家通过公安部检测。

产品现已在全国金融、商业、工业、交通、饭店、文物、教育、司法等行业的逾万个工程中成功使用,多年来一直倍受用户赞誉及信赖,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公司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公司以严格质量管理、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丰富的工程安装经验和完善的售后有服务,在公共安全领域,以技术为先导,大、中、小型矩阵产品全国覆盖高、中、低档市场,拥有全面的自有知识产权,为客户提供最广泛的应用支援。

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方案环境监控指挥中心是根据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为有效监测和管理环境状况而建设的。

其主要任务是全面了解和监控环境质量,及时收集、传递、处理环境信息,提供决策参考与指导,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为此,下面将提出一个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一、中心布置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应建在地市级环保局内,中心的布置应注重灵活性和便捷性。

中心应划分为两个区域:指挥区和监控区。

指挥区是环境指挥决策的中心,包括指挥大厅、分析室、应急处置室等。

监控区是环境监测的核心,包括空气监测室、水质监测室、噪声监测室、固废监测室、辐射监测室等。

二、监测仪器设备要建设一个高效的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需要配置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

其中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噪声环境的监测设备。

大气环境监测设备应包括PM2.5、PM10、SO2、NO2、O3、CO等多个参数的监测仪器;水环境监测设备应包括水质监测井、自动水文站、水质监测车等;土壤环境监测设备应包括土壤采样器、土壤pH监测仪等;噪声环境监测设备应包括噪声级表、声音监测仪等。

这些设备应配置齐全,确保能够对环境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

三、数据传输和存储为了支撑环境监控指挥中心的工作,需要建立稳定、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存储系统。

数据传输系统应采用高速网络,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及时传送到中心,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存储系统应采用大容量的服务器和数据库,能够存储大量的监测数据,并保证数据的长期保存和查询。

四、信息管理平台为了更好地管理环境监控数据,建议建设一个信息管理平台。

该平台应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等功能。

数据采集功能应支持多种监测仪器的数据采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数据预处理功能应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校正,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数据分析功能应支持多种统计和分析方法,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环境监测数据;数据展示功能应包括图表、报表、GIS地图等方式,使决策者能够直观地了解环境状况和趋势。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目录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 1 -1 引言------------------------------------------------------------------------------------------------ - 1 -1.1设计思想 -------------------------------------------------------------------------------------1- 1.2设计背景 -------------------------------------------------------------------------------------1- 1.3参考文献 -------------------------------------------------------------------------------------2-2 系统概述 ----------------------------------------------------------------------------------------- - 2 -2.1系统设计原则 -------------------------------------------------------------------------------2- 2.2系统目标与运行环境 ---------------------------------------------------------------------3- 2.3需求分析 -------------------------------------------------------------------------------------4-3 系统总体设计----------------------------------------------------------------------------------- - 6 -3.1 系统物理结构 -------------------------------------------------------------------------------- - 7 -3.1.1 系统流程图 --------------------------------------------------------------------------------- - 7 -3.1.2 技术要求 ----------------------------------------------------------------------------- - 9 -3.1.3 系统体系结构---------------------------------------------------------------------- - 10 - 3.2子系统功能描述及实现---------------------------------------------------------------- -10-3.2.1 系统总体结构---------------------------------------------------------------------- - 10 -3.2.2 子系统结构 ------------------------------------------------------------------------- - 10 - 3.3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17-3.3.1信息输入模块 ---------------------------------------------------------------------- - 17 -3.3.2 信息修改模块---------------------------------------------------------------------- - 17 -3.3.3 信息查询功能---------------------------------------------------------------------- - 18 -3.3.4 信息分析功能---------------------------------------------------------------------- - 18 -3.3.5 信息输出功能---------------------------------------------------------------------- - 18 -3.3.6 其它功能 ---------------------------------------------------------------------------- - 19 - 3.4软件结构图 ----------------------------------------------------------------------------------- - 20 -3.4.1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 -------------------------------------------------------------- - 20 -3.4.2软件系统总体架构 ---------------------------------------------------------------- - 21 -4 开发过程--------------------------------------------------------------------------------------- - 22 -4.1系统开发环境----------------------------------------------------------------------------- -22- 4.2总体进度计划 ----------------------------------------------------------------------------- -22-4.3经费预算 ----------------------------------------------------------------------------------- -23-5 软件设计标准 -------------------------------------------------------------------------------- - 23 -5.1 用户界面-------------------------------------------------------------------------------------- - 23 -5.2 硬件接口-------------------------------------------------------------------------------------- - 24 -5.3系统架构 ----------------------------------------------------------------------------------- -24-5.3.1 B/S/D架构的优势 ---------------------------------------------------------------- - 25 -5.3.2 B/S/D架构的Web应用解决方案的优势 --------------------------------- - 26 -5.3.3 B/S/D结构中各部分的分工-------------------------------------------------- - 28 -6 关键技术介绍 -------------------------------------------------------------------------------- - 32 -6.1基于B/S/D三层体系结构的运行环境 ----------------------------------------- -32- 6.2数据后台M Y SQL的技术特点------------------------------------------------------- -33-6.2.1MySQL的定义 --------------------------------------------------------------------- - 33 -6.2.2主要特征--------------------------------------------------------------------------- - 34 -6.2.3稳定性要求 ----------------------------------------------------------------------- - 35 - 6.3J AVA技术的应用----------------------------------------------------------------------- -36-6.3.1Servlet技术-灵活的服务器端应用程序 ------------------------------ - 36 -6.3.2 Java Beans技术-组件开发概念 ---------------------------------------------- - 40 - 6.4采用基于构件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 -41- 6.5开发工具 ---------------------------------------------------------------------------------- -42- 6.6局域网总体设计方案 ----------------------------------------------------------------- -42-6.6.1 网络设计原则---------------------------------------------------------------------- - 42 -6.6.3 网络拓扑结构---------------------------------------------------------------------- - 43 -6.6.4 网络设备的选型 ------------------------------------------------------------------ - 43 -6.6.5 路由器配置 ------------------------------------------------------------------------- - 44 -6.6.6 交换机配置 ------------------------------------------------------------------------- - 47 -6.6.7 Internet防火墙和系统安全设计 ------------------------------------------- - 53 -6.6.8 防火墙 ------------------------------------------------------------------------------- - 54 -6.6.9 病毒防护系统---------------------------------------------------------------------- - 57 -6.6.10 服务器系统概述----------------------------------------------------------------- - 57 -6.6.11 整体方案设计说明-------------------------------------------------------------- - 62 -6.6.12 主要设备一览表----------------------------------------------------------------- - 63 -7 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 - 64 -7.1项目管理 ---------------------------------------------------------------------------------- -64- 7.2系统开发与实施控制 ------------------------------------------------------------------ -69-8 数据结构与设计 ------------------------------------------------------------------------------ - 77 -8.1 数据结构-------------------------------------------------------------------------------------- - 77 -8.2数据设计 ---------------------------------------------------------------------------------- -78-8.2.1 数据结构设计---------------------------------------------------------------------- - 78 -8.2.2 数据库设计 ------------------------------------------------------------------------- - 78 - 8.3数据字典 ----------------------------------------------------------------------------------- -78-8.3.1 数据流词条描述 ------------------------------------------------------------------ - 78 - 8.3.2 逻辑结构 ----------------------------------------------------------------------------------- - 79 -8.3.3数据库组成--------------------------------------------------------------------------------- - 80 -8.4 系统安全-------------------------------------------------------------------------------------- - 82 -8.4.1 系统安全 ----------------------------------------------------------------------------------- - 82 -8.4.2 数据安全 ----------------------------------------------------------------------------------- - 83 -8.4.3 后备与恢复 -------------------------------------------------------------------------------- - 83 -8.4.4 出错处理 ----------------------------------------------------------------------------------- - 84 -9 应用系统安装、测试和验收------------------------------------------------------------- - 85 -9.1安装--------------------------------------------------------------------------------------- -85-9.1.1安装调试计划 -------------------------------------------------------------------- - 85 -9.1.2 注意事项--------------------------------------------------------------------------- - 85 -9.1.3 安装调试报告 -------------------------------------------------------------------- - 85 - 9.2 测试--------------------------------------------------------------------------------------- -86-9.2.1 测试目的--------------------------------------------------------------------------- - 86 -9.2.2 测试组织--------------------------------------------------------------------------- - 86 -9.2.3 测试方法--------------------------------------------------------------------------- - 86 -9.2.4 测试内容--------------------------------------------------------------------------- - 86 -9.2.5 测试报告--------------------------------------------------------------------------- - 87 - 9.3验收 ------------------------------------------------------------------------------------------ -87-9.3.1文档验收--------------------------------------------------------------------------- - 88 -9.3.2应用系统软件的验收 ---------------------------------------------------------- - 88 -9.3.3验收报告--------------------------------------------------------------------------- - 89 - 9.3.4 需提交用户的文档--------------------------------------------------------------------- - 89 -9.3.5 项目验收方式与依据 ------------------------------------------------------------------- - 89 -10 培训计划 ------------------------------------------------------------------------------------- - 89 -10.1培训目标 ----------------------------------------------------------------------------- -89- 10.2培训内容 ----------------------------------------------------------------------------- -90- 10.3培训方式 ----------------------------------------------------------------------------- -90- 10.4培训地点 ----------------------------------------------------------------------------- -90- 10.5培训计划 ----------------------------------------------------------------------------- -90-11 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体系 -------------------------------------------------------------- - 91 -11.1终身维护 ----------------------------------------------------------------------------- -91- 11.2快速响应的能力-------------------------------------------------------------------- -92-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引言1.1 设计思想首先将其定位为“GIS应用系统”。

太原市环境污染监控中心指挥系统设计

太原市环境污染监控中心指挥系统设计

息和属性信息的查询 、 检索、 统计和专题制 图。 () 4 建立通用办公 自动化系统 , 包括公 文管理 、 档案管理等
内容 。
环 境 保 护信 息 化 的基 础 平 台 , 统 的建 设 目标是 “ 建 环 境 污染 系 构 快 速 反应 体 系 , 成 覆 盖全 市 的智 能化 信 息 自动 采 集 监 控 网 络 , 建 及 时 准确 地 掌握 、 析 和发 布 各类 环 境 信 息 , 现 环 保管 理 的 自 分 实 动化 , 息 化 , 络化 ” 信 网
科 学依 据 , 步 实 现“ 字 环保 ” 逐 数 。 本 文 将 对 太原 市 环 境 污染 监 控 巾心 指 挥 系 统 的 设 计 作一 总 体性 的研 究 , 以完 善环 保 系 统 环境 信 息 资 源 和管 理 平 台 , 完善 在
线监 控 系统 的设计 。
() 3 建立太原 市环境污染应急指挥系统 , 建立基于网络通信 技术 、数据库技术和地理信息 系统技术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
S UN iqu n Za - a
ABS ACT:T r u h n lzn t e p e e t i a in n fau e f co d o ui g a d c n e t g wi t e TR h o g a a y ig h r s n s u t a d e tr s o l u c mp t t o n n o n ci t h n h
“ 境 污染 监 控 及应 急指 挥 中枢 系统 ” 具有 以下 功能 : 环 将
() 5 建立各业务管理部 门政务信息管理平台 , 包括建设项 目
环保 审 批 管 理 、 污 费 征 缴 管 理 、 污 申报 登 记 管 理 、 保投 诉 排 排 环

市级环境监控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方案

市级环境监控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方案

环境监控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方案单位:日期:1项目名称XX市环境监控调度指挥系统。

2建设目标XX市环境监控调度指挥系统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市级环境监控调度指挥中心和县区环境监控调度指挥分中心,完善全市环境监控两级调度指挥体系,实现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污染、风险和舆情等各类管控信息实时采集、分级汇聚、智能分析和可视服务,各级环境监控调度指挥信息及时下达、响应、处置和汇报,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保障全市的环境目标、红线、责任和行动等网格化、智慧化管控。

以强化环境监管能力为重点任务,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重要支撑,以环境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为核心,以空间数据、业务数据的一体化分析决策为支撑,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构建XX市环境监控调度指挥系统,内容包括搭建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环境监控信息服务系统、环境决策分析综合应用系统、环境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移动应用平台。

3建设原则XX市环境监控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实用、适用、易用”为原则,在硬件的配置、软件的开发、系统的建设等各方面,不断优化、逐步完善。

本方案以满足用户实际应用为出发点,设计时主要遵循整体性和开放性原则、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原则、经济性和实用性原则、先进性和成熟性原则、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则。

4网络拓扑图根据XX市环保部门的组织架构,将XX市环境监控调度指挥系统分为三级架构部署,分为前端现场监控、区县指挥中心、市局指挥中心,并承载于无线基站和运营商网络,组成一个完整的多级联网系统。

见下图:5 建设内容5.1 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本项目将建设XX 市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以满足政府和各级环境管理工作对环境数据的共享需求为目的,依托环保局现有成熟的业务技术体系,以数据资源规划设计的数据标准规范和环境信息行业技术标准分类体系为基础,将所有已建或将建的环保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集成。

天地一体化环境信息监控系统方案

天地一体化环境信息监控系统方案

天地一体化环境信息监控系统建设方案利用WebGIS方式整合、展示福建省全境基础地理空间数据,遥感影像数据,PM2.5、PM10、灰霾、气溶胶、异常热点、裸露土地遥感监测数据等。

一、系统能力介绍系统可以实现EOS/Terra (MODIS). EOS/Aqua (MODIS)、SuomiNPP (VHRS)、Himawari (AHI)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实时预处理、反演、生产、管理和发布,可实现近地面细颗粒物(PM2.5PM10)监测、灰霾监测、气溶胶光学厚度监测、异常热点监测的业务需求。

系统具备2-3次/天福建省全境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监测和1次/小时高频次静止轨道卫星监测能力。

卫星过境后实时处理产生目标区域监测结果,动态推送至最终用户。

系统通过监测我国中东部地区1平方公里网格全覆盖的近地面细颗粒物实时浓度分布及连续变化趋势情况,可及时掌握目标区域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状态,增加域外输入性污染监测手段。

系统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可以将空间结构嵌入到线性回归模型中,探测空间关系的非平稳性,能够避免因观测区域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差异导致的近地面细颗粒物浓度反演误差,提供更为精确的近地面细颗粒物浓度分布估算值。

该系统利用我国高分系列卫星数据对城市建成区进行裸露土地扬尘监测,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提取方法和人工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式,完成1季度1次的建成区裸露土地的提取。

二、展示专题数据1.系统可展示福建省全境环境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具备放大、缩小、漫游、全图等基本操作功能;2.系统可根据专题类别(包括PM2.5、PM10、灰霾、气溶胶、异常热点、裸露土地)、卫星载荷、时间范围等条件筛选专题数据,进行列表选取专题数据显示功能。

3.单击列表选取数据后,数据加载在三维数字地球上,可直观展示福建全境PM2. 5、PM10.灰霾、气溶胶、异常热点、裸露土地等环境监测状况。

三、系统界面图1系统主界面KH加6/笫03 KWMO 图2专题数据叠加显示。

2023-环境监控指挥中心总体建设方案V2-1

2023-环境监控指挥中心总体建设方案V2-1

环境监控指挥中心总体建设方案V2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对人们的健康
和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城市开始建设环境
监控指挥中心,以便实时监控城市中的空气、水质和噪声等环境指标。

一、需求分析
在建设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包括涉及的环
境指标、监测点的位置、监测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等。

通过对环境问题
的分析,确定环境监控指挥中心的功能和使用范围。

二、系统设计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监控设备的布置、数据采集和传输的
方式以及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方法等。

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指标设计
相应的监测设备,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
解决环境问题。

三、建设过程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监测点的位置和监测设备的安装,以确保
监控设备的覆盖面和监测的精度,同时还需要开发一个监测数据的平台,方便运维人员进行数据管理和监控。

此外,环境监控指挥中心还
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负责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

四、实施效果
环境监控指挥中心的建设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

在实施后,需要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排查和修复。

同时,运维人员也需要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运行正常。

总之,建设环境监控指挥中心是保障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完善的系统设计和规范的建设过程,可以有效监测和控制城市环境状况,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环境监控指挥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设计方案郑州新光源电子工程有限公司1、引言1. 1 编写目的由于本系统是环保系统的一个部分,涉及到数据库同步和数据库资源一致化设计,以及数据流的接口,故编写本设计以多方交流和今后系统详细设计,减少因为信息认识理解的差异而造成的各种问题。

1. 2 背景以与市环保局信息中心、监理支队的多次交流的文档和一期项目开发协议书为依据编写。

本设计只涉及到项目一期开发任务。

在线监测(包括大气子站、监测断面、排污点源)与监测查询,在线报警显示与报警记录查询,空气质量日报发布,排污企业的基本情况查询, 办公信息查询,社会信息查询,所有功能的结果都能在电子地图上显示。

1. 3 定义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如下:B/S :Browser/server ;C/S:Client/Server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MS :Internet Map Server;DBMS :DataBase Manager Server;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OID :Object ID;电子地图:电子地图是将纸质模拟地图,矢量化数字化,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地图。

地图以数据的形式存放在文件内(而不是图形的形式),当显示时按各种对象的空间关系构建成图形,故它可以无极放大缩小。

图文互查:指通过输入条件查询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也能通过点击地图来显示被点击的对象的属性信息;支持内、外网的无限级缩放:在局域网和互联网上都能打开电子地图并进行在地图正常显示范围内的无限级放大与缩小;污染物因子:污染物类型,如废气,废水。

1.4 参考资料1.4.1 郑州市环境保护在线监测系统之地理信息系统(一期项目)开发协议书1.4.2 郑州市环境监控指挥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需求方案(监理支队)2、总体设计2.1 需求规定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监控指挥系统的一部分,与其它各个子系统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GIS)基于WEB^ CLIENT两种方式进行操作。

通过登录名和密码根据所拥有的权限,就可以在本局的局域网或INTERNET上进行相应的操作,(比如查询污染源、污染源单位等信息)。

基于在线监测子系统的动态监控、人员合理调配、自然环境对象的预控监理、工业企业规划的合理分布等。

郑州市环保在线监测之地理信息系统需求描述如下:2.1.1 基于WEB和CLIENT开发,在WEB上完成数据流量相对较小的功能操作,在CLIENT上完成数据流量相对较大的功能操作。

WE吐完成的功能有:污染源在线监测查询与在电子地图上显示,污染源在线报警查询与在电子地图上显示,空气质量日报自动发布,污染源单位信息查询与在电子地图上显示,社会信息查询与在电子地图上显示。

CLIENT上完成的功能有:专业图层信息管理(专业图层的编辑等),用户与图层分级管理。

2.1.2 在线监测企业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应能在电子地图上直观显示(视在线监测设备功能而定);支持在线监测中央控制室(通过授权)进行实时监测数据的查询,对远程点的实时控制查询等业务;监测历史记录查询;能够取出每天的在线监测数据的平均值来反应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趋势。

2.1.3 支持网络信息发布,能够实时显示空气质量日报的状态(与环保局空气子站链接),以图例和色彩来区分不同程度的数据;2.1.4 动态报警功能,可将在线监测点的超排、线路故障、设备故障等非正常状态情况,自动报警显示,根据污染物数据来自单位的代码在电子地图上标记出污染源单位的位置,根据污染物因子及污染程度,分别以不同的图例及颜色在电子地图上标记出来;报警历史记录查询功能, 输入查询条件就能查询出来数据库中所有满足条件的报警数据,并且在电子地图上标记出来(单位地址、污染物因子、污染等级、数据来源等信息);能够自定义显示门限(单位小时),在电子地图上只能显示门限范围之内的数据。

2.1.5 查询排污单位的基本信息情况、设备运行情况、污染处理情况等,也可以查询出每天污染源排放的平均数,做出曲线图。

2.1.6 电子地图操作: 全图,放大,缩小,漫游,多点漫游[焦点同时显示],量算距离,量算面积, 行政区划地图定位, 检查图层的可访问权限, 控制环境要素图层显隐,控制社会信息图层显隐。

2.1.7支持内网、外网浏览(B/S方式支持,支持下载速度50K以上)。

2.1.8 支持内、外网的无限级缩放、漫游、鼠标跟踪显示。

2.1.9 支持多窗口显示(地图窗口、文字注释、弹出窗口、跟踪文字显示)企业基本情况、在线监测各项指标(按报警表提供的数据)。

2.1.10 支持多种查询方式(分类、分区、多级、分时、分特征物及模糊方式查询等)。

2.1.11 对污染源监测点能够方便的在地理信息系统上添加、编辑、删除等操作。

2.1.12 支持地理图层的添加与修改,属性数据的编辑。

2.1.13 办公信息的查询,能方便地查询与其工作相关的有权限的信息。

2.1.14 省市区县政府机关位置及相关的信息查询。

2.1.15 郑州市区区域内相关企业的信息以及位置查询。

2.2 运行环境2.2.1 软件环境:2.2.1.1 WINDOWS2000SERVER操作系统2.2.1.2 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2.2.2 硬件环境: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2.3.1系统的概念定义按照功能需求,系统的概念定义如下概念图(图2.3.1):信息中心分两部分,接口和GIS系统:2.3.1.1接口部分有:1)与监理支队数据库同步接口:因为电子地图显示速度较慢,所以属性数据库等必须放在信息中心。

这就要求数据同步更新。

考虑到以查询监理支队的数据库方式无法准确的知道何时数据有更新以及一直占用网络资源的不和理性,故GIS系统的动态监测和报警数据更新以监理支队的数据库服务器把数据同步到GIS数据库服务器的方式来实现。

这样就直接使用SQLSERVER 的功能,而不必再写代码,也减少了出错的机会。

2)与监理支队实时报警接口:使用WINSOCK TCP/IP传输协议,端口为8088,主机地址由信息中心统一分配。

本功能的实现基于报警接口模块始终监听8088端口,当有数据请求时,连接接收。

具体数据结构见接口部分数据结构描述。

把超标报警数据形象地显示到电子地图上。

3)监测指令接口(保留)4)12369 接口(保留)5)GPS接口(保留)6)视频监控接口(保留)2.3.1.2 GIS系统数据流概念图(图2.3.1.2)添加、删除、修改图层级别添加修改用户权限用户权限与专业图层分级管理空气质量日报专业图层库用户权限库日报库同步数据图层编辑、属性编辑专业图层信息电子地图监理支队地图文件状态设置库社会信息查询管理查询结果电子显示查询指令(同步请求)多种方式查询查询某项污染指标报警综合查询肚会信息库社会信息查询电子地图显示在线监测之查询与显示专业图层库报警查询与显图显示电子地图监测库用户权限库报警库电子地图显示数据办公信息查询办公信息查询把2.3.1.2细化GIS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分如下几部分:2.3.121. 排污企业查询显示: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查询(法人编号,法人代表名,电话、单位名称,污染物类别(废气、废水、固废)等),提供精确与模糊查询功能。

查询的结果显示到电子地图上。

如果返回结果多于一个单位还可以通过选择表格记录来逐个显示。

包括显示单位在电子地图上的位置以及其他属性信息的浏览。

排污企业查询显示模块数据流图如下:(图2.3.1.2.1 )授权用户数据流解释:1)用户名、密码:用户登录需要输入用户名、密码。

或判断模块向数据库程序提交的参数。

2)权限级别:用户的访问权限级别代码。

3)未授权:用户权限判断结果是无此权限,提示信息。

4)授权用户:授权用户标志。

5)多种方式、条件:用户选择或输入的查询条件组合。

6)SQL :组合SQL语句。

7)RESET:结果集。

8)显示图片资料:在界面上显示图片资料。

9)OID :地图实体身份码。

10)地图操作:电子地图基本操作。

2.3.122 在线监测包括在线监测和查询两部分(1)在线显示一定时间内的监测信息:(如上图)在线监测企业工作状态(视在线监测设备功能而定),直观显示到电子地图上。

通过设置时间段,可以显示本时段内的所有监测记录到电子地图上和表格中,还可以通过选择表格记录来逐个显示(手动方式)。

考虑到如果记录很多时全部显示到电子地图上会使系统反映很慢,故还采用按一定的时间间隔逐个显示排污点状态(自动方式)和全部显示方式(一次全部显示),三种方式可以切换(手动方式、自动方式和一次全部显示)< 显示内容根据时间变化而变化。

显示的图例和颜色由预先定义决定效果(2)查询一定时间内的检测信息。

(如上图)通过输入时间段,查询到检测历史记录,显示方式采用手动方式、自动方式和一次全部显示方式,三种方式可以切换。

显示内容根据时间变化不变。

显示的图例和颜色由预先定义决定效果。

数据流解释:1) 用户名、密码:用户登录需要输入用户名、密码。

或判断模块向数据库程序提交的参数。

2) 权限级别:用户的访问权限级别代码。

3) 未授权:用户权限判断结果是无此权限,提示信息。

4) 授权用户级别:授权用户级别标志。

5) 级别:级别参数决定该用户可以访问的专业图层集6) 专业图层集:用户可以访问的专业图层集7) 选择:用户通过专业图层上选择而得到空间条件。

和通过图上选择而得到空间条件。

8) 输入:用户输入属性条件。

9) 属性条件:输入检查后的可用属性条件。

10) 空间条件:地图上选择得到空间条件11) 图层选择:地图上选择图层操作。

12) Sql 语句:查询处理产生的SQL 语句13) 结果:查询结果集合14) 结果集:要显示到表格中的记录集。

15) OID :结果的实体身份码16) 地图操作:电子地图基本操作。

17) 时序控制:控制结果记录逐条显示。

18) 时段条件:用户要显示特定时间段内的监测记录,要设置此条件。

19) 污染物因子,等级:电子地图显示污染源状态时要按设置图例及颜色显示,此为查询条件20) 图例:当前状态的显示效果。

2.3.1.2.3 在线超标报警包括在线报警显示和查询两部分 (1)接口模块收到超标报警信息后,按一定的方式解读信息,并立即显示到电子地图上,显示的图例和颜色由预先定义决定效果。

如果电子地图同时在做其它操作则停止其它操作。

(2)报警信息查询按输入的时间段查询超标报警历史记录,显示方式采用手动方式、自动方式和一次全部显示方式,三种方式可以切换。

显示内容根据时间变化不变。

显示的图例和颜色由预先定义决定效果。

超标报警模块细化数据流图如下:数据流解释:1) 名、密码:用户登录需要输入用户名、密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