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 —研究与开发》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内容简介为认真贯彻五部委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效实施,我们围绕基本规范和20项配套指引,结合起草背景,在《中国会计报》刊发了系列解读文章,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各项配套指引的意义、基本业务流程、主要风险和相应的管控措施,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应广大读者要求,在系列解读的基础上,我们又充实了大量生动翔实的案例,并归类、整理,汇编成书。
本书系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起草者呕心沥血之作,具有权威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可作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学习贯彻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工具书,又可作为注册会计师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咨询和政府监管部门进行内部控制行政监督的必备手册,同时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开展内部控制培训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参考书,必将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发挥重要作用。
目录发布实施内控规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王军强化落实稳步推进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李小雪在《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发布会上的讲话董大胜在《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发布会上的讲话邵宁在《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发布会上的讲话王兆星在《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发布会上的讲话袁力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重大举措刘玉廷第一章《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第二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讲解第三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讲解第四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讲解第五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讲解第六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讲解第七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讲解第八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讲解第九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讲解第十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讲解第十一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讲解第十二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讲解第十三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讲解.第十四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讲解第十五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讲解第十六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讲解第十七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讲解第十八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讲解第十九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讲解第二十章《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讲解第二十一章《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讲解后记。
财政部解读18项企业内控指引解读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1)—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1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25)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32)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3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44)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4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63)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6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80)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85)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8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9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104)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10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117)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12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13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137)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解读PPT(1-10号)
1-5号指引总结回顾
一、5号应用指引回顾(企业文 号应用指引回顾( 化)
◆共3章11条。 11条 个风险: ◆4个风险: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缺 乏开拓创新、 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 、缺乏 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 、忽视企业间的文化 可能导致的风险。 差异和理念冲突 可能导致的风险。
◆2个主要环节:建设、评估。 个主要环节:建设、评估。
1-5号指引解读
一、2号应用指引回顾(发展战 号应用指引回顾( 略)
◆共3章11条。 11条
◆3个风险。缺乏战略、战略太激进、 个风险。缺乏战略、战略太激进、 战略频变动。 战略频变动。 重点内容: 程序和考虑因素) ◆重点内容:制定(程序和考虑因素) 编年度计划和全面预算、 和实施(编年度计划和全面预算、宣 监控、分析报告、调整)。 传、监控、分析报告、调整)。
快,乱铺摊子,投资无所不及、无所不能的现象。 乱铺摊子,投资无所不及、无所不能的现象。
风险原因二◆投资与筹资在资金数量、期限、 风险原因二◆投资与筹资在资金数量、期限、成本与收益
上不匹配
结果:可能超过企业资金实力和筹资能力进行投资
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风险原因三◆ 风险原因三◆投资活动忽略资产结构与
风险原因六◆ 风险原因六◆缺乏严密的跟踪管理制度
6号指引总结解读
筹资活动主要风险与控制措施
关键控制 点 控制目标
筹资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目标与控制措施(会计控制略)
控制措施 1.进行筹资方案的战略性评估,包括是否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符合,筹资规模是否适当; 2.进行筹资方案的经济性评估,如筹资成本是否最低,资本结构是否恰当,筹资成本与资金 收益是否匹配; 3.进行筹资方案的风险性评估,如筹资方案面临哪些风险,风险大小是否适当、可控,是否 与收益匹配。 1.根据分级授权审批制度,按照规定程序严格审批经过可行性论证的筹资方案; 2.审批中应实行集体审议或联签制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1.根据筹资方案,结合当时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不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正确选择筹资方 式和不同方式的筹资数量,财务部门或资金管理部门制定具体筹资计划; 2.根据授权审批制度报有关部门批准。 1.根据筹资计划进行筹资; 2.签订筹资协议,明确权利义务; 3.按照岗位分离与授权审批制度,各环节和各责任人正确履行审批监督责任,实施严密的筹 资程序控制和岗位分离控制; 4.做好严密的筹资记录,发挥会计控制的作用。 1.促成各部门严格按照确定的用途使用资金; 2.监督检查,督促各环节严密保管未发行的股票、债券; 3.监督检查,督促正确计提、支付利息; 4.加强债务偿还和股利支付环节的监督管理; 5.评价筹资活动过程,追究违规人员责任。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有效控制研发风险,实现发展战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研究与开发,是指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种研发活动。
第三条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二)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
(三)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第四条企业应当重视研发工作,根据发展战略,结合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要求,科学制定研发计划,强化研发全过程管理,规范研发行为,促进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有效利用,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章立项与研究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可以组织独立于申请及立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出具评估意见。
第六条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
审批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研究项目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
第七条企业应当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合理配备专业人员,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研究过程高效、可控。
企业应当跟踪检查研究项目进展情况,评估各阶段研究成果,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有效规避研究失败风险。
企业研究项目委托外单位承担的,应当采用招标、协议等适当方式确定受托单位,签订外包合同,约定研究成果的产权归属、研究进度和质量标准等相关内容。
第八条企业与其他单位合作进行研究的,应当对合作单位进行尽职调查,签订书面合作研究合同,明确双方投资、分工、权利义务、研究成果产权归属等。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成果验收制度,组织专业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独立评审和验收。
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设计实务
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设计实务目前,业界对于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设计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中天恒3C框架认为,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设计,是在遵循国家和企业研究与开发相关法规制度的基础上,以国家监管部门制定的内部控制规范及其应用指引为依据,结合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实际情况,用系统控制的技术和方法,构建企业自身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体系的动态过程。
研究与开发内控设计,是研究与开发内控建设的首要环节。
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设计范围与基本流程《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以下简称《第10号应用指引》)第二条规定:“本指引所称研究与开发,是指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种研发活动。
”本指引将研发定义为一项企业为创新所开展的各种研发活动。
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设计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基本流程包括设计准备、设计实施、试行及完善等。
中天恒认为,描述现状、风险评估、设计控制是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设计的关键方面。
同时,根据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设计操作需要,在基本流程的基础上,还要有多层次具体的流程,每个具体流程中需明确工作内容、方法、步骤以及相应的表单等,要突出研究与开发内控设计的特色。
《第10号应用指引》界定了研究与开发的定义,描述了研究与开发中的风险,明确了立项与研究、开发与保护方面的控制措施,对优化企业研究与开发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当根据《第10号应用指引》的要求,通过设计内部控制手册,使有关部门和员工掌握立项评审、研究过程管理、验收以及研发人员管理等基本规范,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管理职权。
描述现状描述现状,就是梳理企业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以及业务流程,编制研究与开发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情况表、研究与开发业务流程目录、绘制研究与开发业务流程图等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设计的基础性工作。
1、梳理描述制度文件。
梳理描述制度文件,就是梳理描述企业研究与开发方面的管理制度或文件,重点关注有无研究与开发方面的相关制度,如有是否完善、是否执行;有无具体可控的操作文件或表单等等。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新解
一、单选题1、公司研发项目组负责人定期将项目进行情况向公司分管副总经理作出书面报告,并交()存档备案。
A、财务部门B、研发中心C、企业管理部门D、业务部门【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答案解析】公司研发项目组负责人定期将项目进行情况向公司分管副总经理作出书面汇报,并交研发中心存档备案。
2、企业应当重视()工作,根据发展战略,结合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要求,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A、销售B、思想教育C、研发D、后勤【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企业应当重视研发工作,根据发展战略,结合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要求,科学制定研发计划,强化研发全过程管理,规范研发行为,促进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有效利用,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
A、可行性研究报告B、立项申请报告C、需要材料清单D、研发计划流程报告【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答案解析】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4、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集体审议决策。
A、总经理B、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C、项目经理D、研究人员【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
5、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成果验收制度,组织()对研究成果进行独立评审和验收。
A、其他岗位人员B、了解人员C、有兴趣人员D、专业人员【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答案解析】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成果验收制度,组织专业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独立评审和验收。
6、()经研究讨论提出技术研发项目方案交给公司研究中心。
A、公司财务部门B、公司管理部门C、研发项目组D、公司管理领导【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研发项目组经研究讨论提出技术研发项目方案交公司研发中心。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解读及运用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解读及运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解读及运用序言2022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连同2022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22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2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
关于应用指引的分类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对比:基本规范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要素与应用指引对比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内部环内部环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境境资源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控制活控制活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动动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内部监面预算督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控制手同管理段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信息与沟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第一章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有效控制研发风险,实现发展战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研究与开发,是指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种研发活动。
第三条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二)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
(三)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第四条企业应当重视研发工作,根据发展战略,结合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要求,科学制定研发计划,强化研发全过程管理,规范研发行为,促进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有效利用,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章立项与研究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可以组织独立于申请及立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出具评估意见。
第六条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
审批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研究项目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
第七条企业应当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合理配备专业人员,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研究过程高效、可控。
企业应当跟踪检查研究项目进展情况,评估各阶段研究成果,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有效规避研究失败风险。
企业研究项目委托外单位承担的,应当采用招标、协议等适当方式确定受托单位,签订外包合同,约定研究成果的产权归属、研究进度和质量标准等相关内容。
第八条企业与其他单位合作进行研究的,应当对合作单位进行尽职调查,签订书面合作研究合同,明确双方投资、分工、权利义务、研究成果产权归属等。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成果验收制度,组织专业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独立评审和验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应⽤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旨在有效控制研发风险,提升企业⾃主创新能⼒,充分发挥科技的⽀撑引领作⽤,促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本⽂就此进⾏解读。
⼀、研究与开发业务流程企业应当着⼒梳理研究与开发业务流程,针对主要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不断提升研发活动全过程的风险管控效能。
图1列⽰了⼀般⽣产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业务流程图。
⼆、研究与开发业务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如图1所⽰,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流程,主要涉及⽴项、研发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研究成果的开发和保护等。
(⼀)⽴项⽴项主要包括⽴项申请、评审和审批。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研发计划与国家(或企业)科技发展战略不匹配,研发承办单位或专题负责⼈不具有相应资质,研究项⽬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评审和审批环节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创新不⾜或资源浪费。
主要的管控措施:第⼀,建⽴完善的⽴项、审批制度,确定研究开发计划制定原则和审批⼈,审查承办单位或专题负责⼈的资质条件和评估、审批流程等。
第⼆,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及技术现状,制定研究项⽬开发计划。
第三,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项申请,开展可⾏性研究,编制可⾏性研究报告。
企业可以组织独⽴于申请及⽴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员进⾏评估论证,出具评估意见。
第四,研究项⽬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审批,重⼤研究项⽬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机构集体审议决策。
审批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研究项⽬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成果转化的可⾏性。
第五,制定开题计划和报告,开题计划经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开题报告应对市场需求与效益、国内外在该⽅向的研究现状、主要技术路线、研究开发⽬标与进度、已有条件与基础、经费等进⾏充分论证、分析,保证项⽬符合企业需求。
(⼆)研发过程管理研发过程是研发的核⼼环节。
实务中,研发通常分为⾃主研发、委托研发和合作研发。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10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10
第二节讲解
三、关于审计范围
该指引强调,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为发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
同时进一步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这些规定传达出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范围应当覆盖企业内部控制整体而不限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这与要求企业完整而全面地贯彻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是相一致的。
但是,考虑到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的风险责任承担能力限制,该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针对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而对相关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则要求其增加描述段予以说明。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 号——研究与开发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有效控制研发风险,实现发展战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研究与开发,是指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种研发活动。
第三条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二)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
(三)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第四条企业应当重视研发工作,根据发展战略,结合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要求,科学制定研发计划,强化研发全过程管理,规范研发行为,促进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有效利用,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章立项与研究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可以组织独立于申请及立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出具评估意见。
第六条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
审批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研究项目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
第七条企业应当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合理配备专业人员,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研究过程高效、可控。
企业应当跟踪检查研究项目进展情况,评估各阶段研究成果,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有效规避研究失败风险。
企业研究项目委托外单位承担的,应当采用招标、协议等适当方式确定受托单位,签订外包合同,约定研究成果的产权归属、研究进度和质量标准等相关内容。
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2014年《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0
(5)建立和完善研究成果验收制度
(6)建立严格的核心研究人员管理制度
2.开发与保护
(1)加强研究成果的开发,形成科研、生产、市场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机制,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2)建立研究成果保护制度。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研究成果。
(3)建立研发活知识点: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0
知识点: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十、研究与开发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所称研究与开发,是指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种研发活动。
一个创意成就一个企业——google
一个产品影响整个世界——iphone
(二)内部控制要求与措施
1.立项与研究。
(1)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
(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
(3)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
(4)企业与其他单位合作进行研究的,应当对合作单位进行尽职调查,签订书面合作研究合同
一个技术创造一个时代——互联网
(一)开展研发活动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1)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2)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
(3)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解读
规范销售行为扩大市场占有——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销售业务是指企业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及收取款项等相关活动。
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不断加大销售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占有的过程。
生产企业的产品或流通企业的商品如不能实现销售的稳定增长,售出的货款如不能足额收回或不能及时收回,必将导致企业持续经营受阻、难以为继。
正因为如此,《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以促进企业销售稳定增长、扩大市场份额为出发点,提出了销售业务应当关注的主要风险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
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销售业务流程企业强化销售业务管理,应当对现行销售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查找管理漏洞,及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正;与此同时,还应当注重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明确以风险为导向的、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销售管控措施,实现与生产、资产、资金等方面管理的衔接,落实责任制,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以下综合不同类型企业形成的销售业务流程图,具有普适性。
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充分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构建和优化销售业务流程。
二、各流程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企业销售业务流程,主要包括销售计划管理、客户开发与信用管理、销售定价、订立销售合同、发货、收款、客户服务和会计系统控制等环节。
(一)销售计划管理销售计划是指在进行销售预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生产能力,设定总体目标额及不同产品的销售目标额,进而为能实现该目标而设定具体营销方案和实施计划,以支持未来一定期间内销售额的实现。
该环节主要风险是:销售计划缺乏或不合理,或未经授权审批,导致产品结构和生产安排不合理,难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年度销售计划,在此基础上,结合客户订单情况,制定月度销售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下达执行。
第二,定期对各产品(商品)的区域销售额、进销差价、销售计划与实际销售情况等进行分析,结合生产现状,及时调整销售计划,调整后的销售计划需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0号-研究与开发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
五、研究和开发业务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一)立项立项主要包括立项申请、评审和审批。
◆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研发计划和国家(或企业)科技发展战略不匹配,研发承办单位或专题负责人不具有相应资质,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评审和审批环节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完善的立项、审批制度,确定研究开发计划制定原则和审批人,审查承办单位或专题负责人的资质条件和评估、审批流程等。
第二,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及技术现状,制定研究项目开发计划。
第三,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可以组织独立于申请及立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出具评估意见。
第四,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
审批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研究项目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
第五,制定开题计划和报告,开题计划经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开题报告应对市场需求和效益、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主要技术路线、研究开发目标和进度、已有条件和基础、经费等进行充分论证、分析,保证项目符合企业需求。
(二)研发过程管理实务中,研发通常分为自主研发、委托研发和合作研发。
1.自主研发自主研发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科研力量,独立完成项目,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三种类型。
◆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第一,研究人员配备不合理,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
第二,研发过程管理不善,费用失控或科技收人形成账外资产,影响研发效率,抬高研发成本甚至造成资产流失。
第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时,相互争夺资源,出现资源的短期局部缺乏,可能造成研发效率下降。
第四,研究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错误,导致修正成本提高。
第五,科研合同管理不善,导致权属不清,知识产权存在争议。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号研究与开发PPT课件
一、研究与开发业务流程
企业的研发项目不仅注重项目的目标与结果,还要对中间过程建立起有效 的管理。而一个流程化、结构化的研发业务工作流程应该是采取了对过程的层 层控制以及有效的反馈来逐步达到最终目标。建立规范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管理 的流程,不仅可以指导和帮助团队成员的研发实践,而且可以降低研发风险, 保证研发质量,极大提高研发工作的效率和效益。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流程,主 要涉及立项、研发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研究成果的开发和保护等。
研究与开发,是指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种研 发活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以下简称研究与开 发指引)构建了企业在研发活动立项、研究、开发、保护过程中内部控制的基本 框架,明确了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控制点,旨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增强核心 竞争力,实现发展战略。
精品课件
8
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
第八条 企业与其他单位合作进行研究的,应当对合作单位进行尽职调
查,签订书面合作研究合同,明确双方投资、分工、权利义务、研究成果产
权归属等。
精品课件
3
第九条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成果验收制度,组织专业人员对 研究成果进行独立评审和验收。
企业对于通过验收的研究成果,可以委托相关机构进行审查,确认 是否申请专利或作为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等进行管理。企业对于需要申 请专利的研究成果,应当及时办理有关专利申请手续。
第十条 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核心研究人员管理制度,明确界定核 心研究人员范围和名册清单,签署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保密协议。
企业与核心研究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特别约定研究成果归属、 离职条件、离职移交程序、离职后保密义务、离职后竞业限制年限及违约 责任等内容。
第10号研究与开发
某软件公司一直从事小型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的开发, 其研发的OA软件凭借过硬的研发技术、完善的售后服务 和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小型企业办公自动化的首 选软件。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股东想向其他领域扩 展。由于公亏创始人原从事金融行业,认为开发该行业软 件发展前途大,利润高,于是软件公司选择金融行业作为 未来实施跨越的方向。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公司将原先的研发人员一分 为二,一部分仍然继续从事小型企业OA软件的开发,另 一部分研发人员成立项目组,针对银行和证券公司研发大 型办公自动化软件。由于研发人员都是原先开发团队成员, 互相之间较为熟悉,且公司要求时间紧,费用投入大,项 目组成立后立刻进行分工开发。随着开发过程的深入,出 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研发人员水平不够、项目经费开支过 大、技术难题解决缓慢,而且同类软件已经在市场上出现, 整个项目面临失败的风险。
☞技术风险 ☞市场风险 ☞投资风险
6.研究成果保护 主要风险 管控措施
☀进行知识产权评审 ☀建立知识产权档案 ☀依靠法律,配合监管部门 保护合法权益 ☀严格界定研究成果的归属
☞研发立项时的风险 ☞研发过程中的风险 ☞研发完成后的风险
7.研发活动评估 主要风险 管控措施
☀增强高层管理者对评估作 用的认可 ☀从流程和制度上保证研发 评估工作的开展 ☀人员和经费的保证 ☀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别和评 估目的,分别进行构建评估 的指标体系 ☀建立使项目评估信息得以 反馈和应用的机制与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旨在有效控制研发风险,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研究与开发业务流程
企业应当着力梳理研究与开发业务流程,针对主要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不断提升研发活动全过程的风险管控效能。
图1列示了一般生产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业务流程图。
二、研究与开发业务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如图1所示,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流程,主要涉及立项、研发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研究成果的开发和保护等。
(一)立项
立项主要包括立项申请、评审和审批。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研发计划与国家(或企业)科技发展战略不匹配,研发承办单位或专题负责人不具有相应资质,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评审和审批环节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主要的管控措施:
第一,建立完善的立项、审批制度,确定研究开发计划制定原则和审批人,审查承办单位或专题负责人的资质条件和评估、审批流程等。
第二,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及技术现状,制定研究项目开发计划。
第三,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可以组织独立于申请及立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出具评估意见。
第四,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
审批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研究项目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
第五,制定开题计划和报告,开题计划经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开题报告应对市场需求与效益、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主要技术路线、研究开发目标与进度、已有条件与基础、经费等进行充分论证、分析,保证项目符合企业需求。
(二)研发过程管理
研发过程是研发的核心环节。
实务中,研发通常分为自主研发、委托研发和合作研发。
1.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科研力量,独立完成项目,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三种类型。
其主要风险包括:第一,研究人员配备不合理,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
第二,研发过程管理不善,费用失控或科技收入形成账外资产,影响研发效率,提高研发成本甚至造成资产流失。
第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时,相互争夺资源,出现资源的短期局
部缺乏,可能造成研发效率下降。
第四,研究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错误,导致修正成本提高。
第五,科研合同管理不善,导致权属不清,知识产权存在争议。
主要的管控措施:第一,建立研发项目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和研发项目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
第二,合理设计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和组织结构,跟踪项目进展,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第三,精确预计工作量和所需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第四,建立科技开发费用报销制度,明确费用支付标准及审批权限,遵循不相容岗位牵制原则,完善科技经费入账管理程序,按项目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准确开展会计核算,建立科技收入管理制度。
第五,开展项目中期评审,及时纠偏调整;优化研发项目管理的任务分配方式。
2.委托(合作)研发。
委托研发是指企业委托具有资质的外部承办单位进行研究和开发。
合作研发是指合作双方基于研发协议,就共同的科研项目,以某种合作形式进行研究或开发。
委托(合作)研发的主要风险是:委托(合作)单位选择不当,知识产权界定不清。
合作研发还包括与合作单位沟通障碍、合作方案设计不合理、权责利不能合理分配、资源整合不当等风险。
主要的管控措施:第一,加强委托(合作)研发单位资信、专业能力等方面管理。
第二,委托研发应采用招标、议标等方式确定受托单位,制定规范详尽的委托研发合同,明确产权归属、研究进度和质量标准等相关内容。
第三,合作研发应对合作单位进行尽职调查,签订书面合作研究合同,明确双方投资、分工、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