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读书笔记
土壤学重点知识归纳
3、防治政策法规及各类标准分类梳理——工矿用地方向:
➢ 《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环保部公告[2014]第78号) ➢ 《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公告[2017]第78号) ➢ 《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环保部公告 [2017] 第72号)
1、土壤学重点知识归纳
➢ 1、铵态氮肥“深施技术”的土壤学原理: ➢ 盐水土壤具有层次分异的特点,氧化层的氧化还原电位较高,碳素以硝态氮为主,如果将氮肥表施在氧化层就会产生硝化
作用,转化为硝态氮,随水渗入还原层,在嫌气条件下产生反硝化作用,导致氮素以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氮气的形式从 土壤中逸出。 ➢ 2、土壤活性酸、潜性酸的区别和联系: ➢ 先有活性酸,再转化为潜性酸。酸性强弱决定于潜性酸,主要是Al3+,活性酸是潜性酸的表现。 ➢ 3、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 ①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 A:养分较完全;B:促进养分有效化;C:提高土壤保肥性;D:提高土壤缓冲性;E:促进团粒结构形成 ➢ ②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 A:络合重金属离子,减轻重金属污染 ➢ B:减轻农药残毒,腐殖酸可溶解 ➢ C:全球碳平衡的重要碳库
➢ ④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有机质、释放养分,合成腐殖质,固氮微生物固定N给植物,释放矿物中的矿质营养
➢ 6、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 ①影响根系发育和吸收能力,根系生长发育要求的氧气来自土壤,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与二氧化碳含量互为消长,氧气越少, 土壤中产生还原性气体对植物根系产生毒害
➢ ②影响种子萌发。缺氧时,影响种子酶活性,影响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分解,同时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对种子产生毒害
➢ ③影响养分情况。氧气充足,有机质分解快,氨化过程快,有利于硝化过程的进行
土壤生态学读书笔记
《Fundamentals of soil ecology(第二版)》读书报告1 土壤与土壤环境适应性的历史概貌(Historical Overview of Soils and the Fitness of the Soil Evironment)1.1 土壤生态学的发展历史(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Soil Ecology)人类对土壤生态学的认知可能可追溯到史前时代——那时,一些植物的根系、真菌或者土壤动物是他们食物的一个来源。
在词汇中,Human这个词语与拉丁文humus(土壤中的有机物)有一定的联系。
在一份苏美尔文化的遗迹中,记载了一个公元前3300年的耕地,这篇510万公顷的土地在灌溉耕作了几个世纪后,由于盐碱问题在公元前1760年被遗弃。
这可能是人类史上最早的关于土壤生态学的记录。
古埃及利用尼罗河周期性的泛滥所创造出的肥沃土地进行耕作,为辉煌的古埃及文明奠定了基础。
在古代中国的认知中,土(earth),气,火,水和月使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
早在尧舜时期,中国古人就开始尝试对土壤进行分类,并奠定了后人将土壤分为9个类型的基础。
中国古人还认为蚯蚓是“土壤的天使(angels of soil)”。
古希腊人认为世界由土,气,火和水四种基本元素组成。
阿里士多德认识到蚯蚓在土壤有机质分解中的作用,认为它是“土的肠道(intestine of earth)”。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已经能清楚的分辨那种土壤适合作物生长。
后来,一些早期的学者开始认识到土壤的生物性状,他们包括列文虎克、林奈和达尔文。
Müller对腐殖质进行了分类,研究了腐殖质的形成,为土壤腐殖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俄国的多库恰耶夫及等人将土壤视为自然的一部分,并认为它是地质结构在气候和生物的影响形成的。
欧洲的Müller则描述了土壤剖面的形成过程。
这两个观点被认为是最早的关于土壤的科学观点。
《土壤学》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土壤学》读书笔记篇一: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实习总结在这个学期之初,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土壤学野外实习。
这三天,我们分别到花溪青岩古镇周围,花溪天鹅寨和南江大峡谷等地挖坑进行土壤剖面观察,主要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其重要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结构,颜色,含水状况,空隙度,质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体、侵入体、根系的状况。
最后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特征和属性。
通过几天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是。
第一,在野外能够锻炼自己的生存技巧,虽然第一天的时候吃了许多亏,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许多。
第二,懂得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这三天的野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贵州的大好河山,一览的风姿,让人流连忘返。
特别是第三天的南江大峡谷,更是让我了解到卡斯特地形的发育特点以及阿罗多姿的景色,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野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最后,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在观察图层剖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真实的土层,了解不同土壤的土层,因为各种成土因素而形成各种土层的特征,让我真实的认识我在课堂上老师所介绍的抽象理论知识。
在此,我深深的感谢苏老师的认真耐心教导。
篇二:土壤学实习报告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组长:实习组员:实习时间:指导教师:李拴怀土壤学实习报告土管20XX年5月21日刘庆花实习报告一、目的要求:1.了解当地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
《土壤学》课程笔记
《土壤学》课程笔记第一章:什么是土壤?1.1 土壤的重要性与功能土壤不仅是地球表面的一个物理层,它还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重要性和功能:- 生命支持系统: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为植物提供必需的养分、水分和栖息地,从而支撑着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
- 水循环的关键参与者:土壤是大气降水的主要接收者,通过渗透、蒸发和径流等过程参与水循环,维持水文平衡。
- 养分循环的枢纽:土壤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核心,包括碳、氮、磷、硫等元素的循环,这些元素是所有生命体必需的。
- 环境净化器:土壤具有过滤、吸附、降解和转化污染物质的能力,有助于保护地下水和地表水质量。
- 土壤保持文化遗产:土壤记录了地球历史和人类活动的信息,是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1.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壤的特性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 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特性不同,这决定了当地的植被类型、农作物种植模式和农业生产效率。
- 文化影响:土壤条件影响人类居住模式、饮食习惯和传统技艺,如稻田文化、葡萄种植文化等。
- 经济发展:土壤资源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如农业、矿业和旅游业等。
1.3 土壤的概念与土壤学内容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复杂混合体,具有以下特点:- 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质地、结构、孔隙度、水分和温度等。
- 化学性质:土壤的化学性质涉及pH值、养分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等。
- 生物性质:土壤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栖息地之一,包括微生物、昆虫、植物根系等。
土壤学内容主要包括:- 土壤的形成与演变:研究土壤如何从母质经过生物、气候和时间的作用形成,以及土壤剖面的发育过程。
- 土壤分类:根据土壤的形态、性质和发生特性,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 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研究土壤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动对土壤功能的影响。
- 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探讨土壤如何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及如何通过施肥等手段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学黄昌勇重点考研笔记
土壤学黄昌勇重点考研笔记摘要:1.土壤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2.土壤学的重要性3.土壤学考研院校和期刊4.土壤学期末复习方法和资料5.土壤学的就业方向和单位6.土壤学网课答案和电子教材正文:土壤学是一门研究土壤形成、演化、性质和利用的学科,涉及到农业、环境、地质等多个领域。
黄昌勇教授的《土壤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土壤学知识体系,帮助学生了解土壤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
首先,土壤学主要研究土壤的形成、演化、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以及土壤与植物生长、环境污染、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关系。
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土壤学具有很高的重要性。
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同时,土壤学还为环境科学、地质学、生态学等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选择土壤学作为研究方向,可以考虑的院校有浙江农林大学等。
此外,土壤学期刊有很多,如《土壤学报》、《土壤与环境》等,可以关注这些期刊的最新研究动态。
在期末复习时,可以参考黄昌勇教授的《土壤学》教材和题库,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总结。
题库中包括概念题、问答题等,共22 页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土壤学的就业方向很广泛,可以在农业、环保、地质等单位就业。
例如,农业部门需要土壤学专业的人才进行土壤调查、肥料研发等工作;环保部门需要土壤学专业的人才进行土壤污染监测、治理等工作。
此外,浙江农林大学的土壤学网课答案可以作为参考,黄昌勇教授的《土壤学》电子教材也可以免费获取,为学习提供了便利。
总之,土壤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学科,黄昌勇教授的《土壤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土壤学》章节笔记
《土壤学》章节笔记第一章土壤概述一、土壤的定义与功能1. 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复杂自然体,它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等多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的。
土壤不仅是植物生长的介质,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壤的功能:(1)生产功能:- 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 为植物根系提供支持和固定。
- 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2)生态环境功能:- 维持生物多样性,为微生物、动物和植物提供栖息地。
- 参与地球上的水循环,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和数量。
- 吸收、转化和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具有自净能力。
- 固定碳素,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3)水文功能:- 调节降水径流,减少水土流失。
- 储存水分,缓解干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过滤和净化水分,影响水质。
(4)社会功能:- 提供建筑和工程用地的基础。
- 作为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反映人类活动的历史。
- 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土壤的形成与分类1. 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地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成土过程:母质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土壤的过程。
(2)土壤风化:母质在气候因素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3)土壤侵蚀:水流、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导致土壤流失。
(4)土壤沉积:侵蚀后的土壤物质在低洼地带沉积。
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1)气候:温度和降水影响土壤的风化和生物活动。
(2)母质:提供土壤的矿物质和部分养分。
(3)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影响土壤的形成。
(4)地形:影响土壤的水分、温度和侵蚀程度。
2. 土壤的分类:土壤分类系统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1)按土壤质地分类:- 砂土:颗粒粗糙,通透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
- 壤土:颗粒适中,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较好。
- 粘土:颗粒细小,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通透性差。
(2)按土壤酸碱度分类:- 酸性土壤:pH值小于7,常见于湿润气候区。
《土壤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土壤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1.土壤的重要:○1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2土壤是陆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3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4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是持续农业的基础2.土壤在植物生长的作用:○1营养库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3.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厚度一般在2m左右作用:○1支撑植物生长○2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水、肥、气、热等要素○3人类生存的资源4.土壤环境:指岩石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侵蚀和风化作用,以及地貌、气候等诸多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土壤生态环境组成:○1固相(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烂分解产生的有机物质)○2液相○3气相作用:○1净化功能(实施污染土壤的清洁生产)○2肥力功能(保障粮食与食品安全)5.环境保护: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6.土壤资源的现状:○1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均衡○2耕地损失不断增加,土壤资源整体质量下降○3土壤退化严重(在各种不利自然因素及人类对土壤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的影响下,土壤的质量和生产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的过程)7.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经过长期的积累后,超出土壤的自身净化能力,导致土壤的性状和质量发生变化,对农作物产品和人体健康构成影响和危害的现象。
具有隐蔽性、滞后性、长期积累性、不可逆性和难治理性的特点8.土壤污染表现在几方面:○1对水体的影响○2对空气质量的影响○3导致严重经济损失9.土壤环境有机物存在形式:挥发态、自由态、溶解态和固态10.有机物进入地下水阶段:○1包气带渗漏○2包气带向包水带扩散○3进入包水带污染地下水11.污染物迁移的分类:○1物理迁移:土壤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吸附于土壤矿物颗粒表面进行水迁移的过程,以及吸附和解吸作用○2化学迁移:重金属难溶电解质在土壤固相与液相之间的离子多相平衡,包括重金属与土壤胶体结合,发生非专性吸附或专性吸附,络合或螯合作用,以及重金属化合物的溶解和沉淀作用○3生物过程:是指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影响或对植物的有效性12.环境背景值:在未受或者少受人类活动及及工业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中,各类化学元素的组成结构及其含量○1影响因素:母岩、气候、地形、植被、淋浴、沉积等○2土壤环境背景值是一个范围值,不是一个确定值○3在目前环境条件下、研究区域内相对清洁区化学元素的含量及能量值研究的意义:○1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2研究和确定土壤容量,制定土壤环境标准的基本数据○3研究污染元素和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化学行为的依据13.环境本底值:环境要素在未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以及环境中能量分布的自然值14.区分环境本底值和背景值:○1土壤环境背景值在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它可以作为环境污染的起始值,也可以作为衡量环境污染程度的基准,由于该数值比较容易获得(相对清洁区环境监测结果的统计平均值),并且也客观地反映着目前全球环境普遍遭到不同程度污染的状况,因此该值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2本底值即严格按照土壤背景值研究方法所获得的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原始含量○3土壤背景值指一定区域和时间范围内土壤中某些成分的代表性背景含量15.背景值异常在找矿上的意义:土壤背景值元素来源于母岩、母质,因此,土壤背景值是母岩、母质化学特征的反映,土壤中某些化学元素背景值异常,可能是成矿元素的指示标志,是区域找矿的依据16.土壤环境容量:在一定区域与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未造成环境污染时,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其数量等于土壤污染物最大允许含量和本底值之间的差值分类:○1静容量: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允许量或负荷量○2动容量: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研究意义:○1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2土壤环境容量是对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限制人类破坏土壤资源的主要指标○3是联结土壤容纳污染物能力和污染源允许排放量的纽带13.环境污染监测的主要目的:○1了解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或收到污染的程度○2分析土壤污染与粮食安全,地下水污染及对生长其上和周边生物的关系○3对人类的危害监测类型:○1区域土壤污染环境背景监测○2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3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监测土壤○4土壤污染事故监测14.土壤修复技术:○1物理修复:是指利用污染物与土壤颗粒之间、不同土壤颗粒之间物理特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实现污染物从污染土壤中的分离与去除15.基本的物理分离技术:借助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从土壤胶体上分离开来的技术。
土壤学重点
在风化和成土被另外一种大小相近,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所替代,其晶形结构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称为~。
使其成为复杂的腐殖质过程。
数量与性质随土壤pH PH越大,负电PH越大,电荷密度越大。
发生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反应1~100nm的固体小颗粒指定某一个离子所言,其他同时存在的离子都称为这个离子的互离子离子的有效度由扩散于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表现出来的酸度>>性盐类浸提土壤,土壤胶体吸附着的H+和Al3+被浸提液中的阳离子交换下来,进入土壤溶液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PH值单位所需要的碱量或酸量。
g/cm3表示。
4℃水的密度之比或单位体积土粒重量与4℃同体积水重量之比。
~10nm之间,近似于球形的疏松的多孔的小土团,蚯蚓粪就是团粒结构。
(过程)作用土壤在105~110℃范围内,烘至恒重时所移去的水分子称为~。
是指土壤吸水达到最大吸湿水量后,土壤外面仍然有剩余的分子引力在吸湿水层外部,再吸附一部分液态水而形成一层较厚的水膜,称为膜状水。
(部分有效部分无效)靠土粒表面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分子引力,吸附在土粒外面的气态水分(无效即土壤水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它的势能(或自由能)的变化主要是降低。
田间土壤水分因所处的位置的不同,而获得的位能不相同,这里受重力影响引起的势能变化叫重力势,可正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能否被植物吸收及其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
变化土壤水分以气态水向近地大气中扩散的过程称为土面蒸发。
1.氧气含量显著低于大气2.CO2含量显著高于大气(根系呼吸放出O2、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土壤中存在碳酸盐与酸释放O2)3.水汽含量高于大气4.土壤中存O2,同时放出CO2的扩散过程。
1℃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指单位厚度(1cm)的土层,温度相差1℃,每秒钟经过单位面积土壤断面(1cm2)通过的热量卡数。
孔隙度大,导热率小土》水》空1℃的温度梯度,每秒流入1cm2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使得单位体积1cm3的土壤所发生的温度变化,空>土>水砂土的容重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一般认为动植物残体、微生物残体、人类生产活动。
土壤学第四版徐建明知识点总结
土壤学第四版徐建明知识点总结根据土壤的基本性质,土壤可以分为4个大类:①水成土。
如冲积物、冰碛物、湖泊沉积物等;②风成土。
如沙漠、戈壁及干旱区的石砾地表层,这种风成土只有碳酸钙矿物,没有有机质,因而没有新生体存在;③盐成土。
如岩溶地区及盐碱土;④旱成土。
如荒漠、半荒漠及寒温带森林下部的草甸土。
徐建明主编的《土壤学》是研究与管理农业生产中土壤和环境的科学。
其任务就是研究与管理适应于当地条件并能促进作物增产或改善作物品质的土壤,特别要注意在农业开发规划与工业项目选址时,对不同类型土壤的适宜性问题,以利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一、土壤形成过程在地球上最初形成的陆地,由于气候变化和受到风化侵蚀作用,常使原来母质破碎成碎屑物质堆积起来,逐渐就形成了各种母质的风化物—土壤。
各种母质风化物所形成的土壤称为风成土。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山前黄土高原,在第四纪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00万年)风化作用极强烈,出现深厚的黄土层,当时气候干燥,降雨量很少,多干湿季节交替,因此黄土又具有显著的分布着浅黄色粘粒胶膜及硅质斑块的特点。
故将这种风化物所形成的土壤称为黄土。
随后还形成以砾石、砂、粘粒组成的风成土,但它们仍具有黄土的某些特征。
在南方,以红土为代表的各种风成土也十分广泛。
二、土壤分类(1)依据土壤剖面构造可把土壤分为:①均质各向异性土,包括全风化土、中风化土、弱风化土、微风化土、强风化土、新近纪土;②各向同性各向异性土,包括淋溶土、弱淋溶土、全淋溶土、强淋溶土;③均质非各向异性土,包括重壤土、轻壤土、粘壤土、中壤土、砂壤土、砾石土、粗骨土、多孔土、潜育土、新成土、富铝土、贫铝土;④各向异性非均质土,包括盐化土、碱化土、酸性土、盐渍土、沼泽土、次生土。
(2)依据土壤母质和成土条件,又可把土壤分为腐殖土、潮土、盐碱土、新成土、新成土、砂质土、半固定土、干土、高洼不毛土、生土、次生土、残积土、古土壤等12个亚类。
三、土壤的肥力和土壤的养分含量土壤是由多种矿物质和有机质等所组成的复杂有机体,它既能满足植物的需求,又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
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圈: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存在于陆地的表面,称为土壤圈。
土壤肥力: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和其它条件的能力。
有效肥力:土壤本身所具有的肥力。
潜在肥力:在一定条件下在当季生产中表现出来且产生经济效益的肥力。
土壤生产力:土壤在其土壤肥力、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自然肥力:土壤在五大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育形成的肥力。
人为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综合作用下发育形成的肥力。
二.思考题。
1、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何重要性?答: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任务是首先发展植物生产。
绿色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五个基本要素日光、热量、空气、水分、养分和土壤密切相关。
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的特殊作用。
(二)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利用管理三者的关系。
植物生产是初级生产(一级生产),动物生产是次级生产,动物生产必须以植物生产的有机物质作为其食料。
植物生产(初级生产)、动物生产(次级生产)和土壤管理是农业生产中三个不可分割的环节。
土壤在农业生产链环中处于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枢纽地位。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一)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二)土壤资源的可变性。
(三)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四)土壤资源时间分布上的连续性。
2、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哪些特殊作用?答:营养库的作用、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雨水涵养作用、生物支撑作用、环境作用3、土壤由哪些基本物质组成?答:土壤矿物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有机质(动植物残体、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腐殖质)土壤水(土壤溶液)、土壤空气(CO2、O2、N2等)4、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对土壤学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土壤发生学说的内涵是什么?答:作用:1、开辟了用化学理论、方法来研究土壤并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新领域,并进一步发展了土壤分析化学、土壤化学和农业化学等分支学科,大大促进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并对植物生理学以及整个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土壤学复习笔记
一、绪论1土壤及土壤学的概念1.1土壤: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1.2土壤学:一门研究土壤性状、发育、分布、分类、改良和利用的科学1.3森林土壤: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1)养分丰富,有大量凋落物(2)根系发达:穿插作用、改善结构、保持水土(3)生物繁多2土壤的物质组成和一般性质2.1基本组成:固体:矿物质(多)+有机物(少)+生物(少)液体:水(溶液)空气:大气2.2土壤的一般性质(1)五大组成因素:气候、地形、岩石、生物(最重要)、时间(2)多颗粒系统:土粒(3)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化学反应剧烈(4)不断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5)土壤具有明显的层次2.3土壤肥力(1)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2)土壤肥力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他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是不同的。
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的)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的。
(3)土壤肥力相对性对指导园林生产的意义:根据其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将其种植在满足他们生态特征需求的土壤上二、矿物与岩石的分化1矿物的概念及分类1.1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1)分类:原生矿物(岩浆冷却)+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过复杂变化)(2)矿物鉴别:光学法化学法物理法:形状、颜色、条痕、硬度、解离、光泽2岩石:矿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集合体(元素矿物岩石)岩石的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地球表面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由风化的疏松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1)砾岩:由直径大于2mm的颗粒占50%以上。
具砾状结构。
(2)砂岩:由2~0.05mm的砂粒胶结组成,具砂质结构。
(3)页岩:由颗粒直径<0.005mm的微细颗粒组成.成分主要是粘土矿物.(4)石灰岩:主要由碳酸钙组成,加盐酸冒泡快(5)白云岩:主要有碳酸镁组成,加盐酸冒泡慢2.3变质岩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各类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土壤学第六章总结
土壤学第六章总结第六章第一节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的含义土壤保肥性:土壤吸持、保存植物养分的能力。
土壤供肥性:土壤向植物提供有效养分的能力第二节土壤胶体soil colloid及其基本特性一、土壤胶体的概念**土壤胶体:直径小于0.001mm的土壤固体颗粒二、类型1、土壤无机胶体: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1:1型如高岭石、2:1型如蒙脱石)、氧化物及其水合物土壤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及其各种组分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2、高岭石:单位晶层由一层硅氧片和一层铝氧片构成。
故称1:1型矿物晶层之间以氢键连接,联结力强,分散度低,多出现于酸性土壤。
塑性、粘结性、粘着性、膨胀性很弱对水和阳离子的吸附力弱主要存在于风化程度较高的土壤中蒙脱石:两层硅氧片中间夹一层铝氧片构成蒙脱石晶层。
2:1型矿物。
晶层之间通过氧相连,联结力弱。
胀缩性、粘结性、可塑性很强。
对水和阳离子的吸附力强,CEC=60-100 Cmol(+)/kg。
主要存在于风化度低的北方土壤中。
3、粒径越小,比面积越大如高岭石比面积《蒙脱石4、由于表面的存在而产生的能量,叫做表面能。
物质的比面积越大,吸附能力也越强,由于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因而具有巨大的表面能。
三、胶体带有电荷1、土壤胶体电荷的种类(1)永久电荷(2)可变电荷2、胶体带电的原因土壤胶体表面带有电荷是其最重要的胶体化学特性。
造成胶体带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1)同晶代换(2)断键(3)表面分子的解离3、永久电荷由于同晶代换的作用产生的电荷,叫永久负电荷。
4、可变电荷指胶体随土壤溶液pH值的变化而发生电荷数量、符号变化的那部分电荷。
原因有二:主要是由胶体表面分子的电离引起的,其次来自矿质胶体晶格的断键。
高岭石>蒙脱石四、土壤胶体凝聚与分散一种是胶体微粒相当充分的分散在介质中形成的一种外观颇似溶液的胶体溶液,称为溶胶。
另一种是在外因作用下,胶体微粒聚合在一起形成的处于凝聚状态的胶体,称为凝胶。
《土壤肥料学》课程笔记 (2)
《土壤肥料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土壤的形成与演变一、绪论1. 土壤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起源、形成、分类、分布、性质、功能、演变、利用和管理的一门自然科学。
- 研究对象: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如质地、结构、孔隙度等)、化学性质(如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等)、生物性质(如微生物多样性、根系分布等)以及土壤与环境、生态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2. 土壤学的研究意义- 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参与地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资源载体: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提供食物、纤维和能源。
- 环境调节:土壤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和转化污染物的能力,维持水循环和气候稳定。
- 人类健康:土壤质量直接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3. 土壤学的研究方法- 野外调查与采样:使用土壤剖面刀、采样器等工具进行土壤剖面观察和样品采集。
- 室内实验分析:通过化学分析、物理测量、生物活性测试等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详细分析。
- 遥感与GIS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高分辨率图像进行土壤资源调查和监测。
- 模型模拟与预测:建立土壤形成、侵蚀、污染等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和预测。
二、土壤的形成与演变1. 土壤的形成- 成土因素:- 母质:不同类型的岩石和沉积物对土壤性质有决定性影响。
- 气候:温度和降水影响土壤的风化速度和类型。
- 生物: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活动是土壤形成的关键因素。
- 地形:坡度、坡向和海拔影响土壤的水分和养分状况。
- 时间:土壤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土壤类型形成时间差异很大。
- 成土过程:- 物理风化:机械破碎作用,如冻融作用、温度变化引起的膨胀收缩。
- 化学风化:化学反应,如氧化、水解、碳酸盐的溶解等。
- 生物风化:生物活动对岩石的分解作用,如根系穿插、微生物分泌有机酸。
- 沉积作用:河流、湖泊和海洋中沉积物的堆积形成土壤。
2. 土壤的演变- 土壤演变的概念:土壤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随时间发生的变化。
有关土壤学的实习心得范文6篇
有关土壤学的实习心得范文6篇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有关土壤学的实习心得范文6篇有关土壤学的实习心得范文6篇(精选)有关土壤学的实习心得范文怎么写?实习的时间转瞬即逝,度过一段时间的实习生活,相信大家一定有不一样的收获,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有关土壤学的实习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有关土壤学的实习心得范文篇1一、实习意义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土壤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的表层,具有特殊形态、性质和功能的自然体。
2、土壤肥力:土壤具有的能同时和不断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生活因素的能力。
3、潜在肥力:在生产上没有直接发挥并产生经济效果的肥力。
4、经济肥力:在生产上发挥并产生经济效果的肥力。
5、土壤圈: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存在于陆地表面。
6、原生矿物:生化中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
7、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的分解转化而重新形成的矿物。
8、硅铝铁率:在粒级的化学组成中二氧化硅与氧化铝和氧化铁之和的分子比。
9、粒级:按照土粒粒径的大小、范围及性质把土粒分为若干组,每一组为一个粒级。
10、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壤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比组合叫做土壤质地。
11、土壤有机质:主要是指有机物质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即土壤腐殖质12、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的质量(不包括土壤空隙在内)。
13、土壤容重;自然情况下,单位容积干燥土体的重量14、土壤孔隙度:单位土壤容积内空隙所占的百分数,它表示土壤中各种大小空隙的总和。
15、土壤空隙比:土壤中空隙容积与土里容积的比值。
16、土壤结构性:土壤中结构体的形状、大小及其排列情况及相应的空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17、团粒结构:在腐殖质的作用下形成近似球形较疏松多孔的小土团,直径为0.25—10mm之间,直径小于0.25mm的称为微团粒。
18、土壤耕性:土壤在耕作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特征,它是土壤物理机械性的综合表现,及在耕作后土壤外在形态的表现。
19、土壤粘结性:指土粒与土粒之间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黏结在一起的性质。
20、土壤黏着性:指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粒黏附于外物(农机具)的性能。
21、土壤可塑性:指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塑成任何形状,当外力消失或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形状不变的性能。
22、吸湿水:由干燥土粒的吸附力所吸附的气态水而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称为吸湿水。
《土壤地理学》课程笔记
《土壤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土壤与土壤地理学1.1 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具有生命力的、由矿物质、有机质、生物、空气和水分组成的复杂体系。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和能源,同时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土壤圈土壤圈是地球的四个主要圈层之一,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土壤圈。
土壤圈位于岩石圈表面,是地球表面的活性层,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紧密相连,共同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1.3 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土壤的分布、形成、演变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土壤地理学关注土壤与环境因素(如气候、植被、地形、母质等)的相互作用,探讨土壤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土壤固相组成2.1 矿物矿物是构成土壤的主要固相成分之一,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是指成土过程中未发生化学变化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次生矿物是指成土过程中由原生矿物发生化学变化而形成的矿物,如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等。
2.1.1 矿物及其鉴别方法矿物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是通过观察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硬度等特征来鉴别;化学方法是通过分析矿物的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手段来鉴别。
2.1.2 常见矿物及其鉴别特征石英:无色或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玻璃光泽,硬度7;长石:白色、灰色或粉色,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硬度6-6.5;云母:白色、灰色或黑色,丝绢光泽,硬度2.5-3;高岭石:白色或浅灰色,土状光泽,硬度2-2.5;伊利石:白色、灰色或绿色,土状光泽,硬度2-3;蒙脱石:白色或浅灰色,土状光泽,硬度1-2。
2.2 土壤生物土壤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土壤生物对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土壤污染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2.2.1 土壤生物组成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动物:原生动物、线虫、昆虫、螨类等;植物: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
西北农林-土壤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1、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2、土壤基本概念,土壤肥力,近代土壤学的发展及主要学术观点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根据近代土壤学知识给土壤所下的定义是: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的简明定义: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土壤肥力:指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土壤肥力按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肥力:自然成土过程中形成的肥力、未开垦的土壤就只有自然肥力。
人为肥力:人工耕作熟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肥力,耕作土壤既有自然肥力也有人为肥力。
土壤肥力是否在生产上表现出来可分为:有效肥力:(又称经济肥力)在生产上表现出来的土壤肥力部分。
潜在肥力:未在生产中反映出来的土壤肥力部分。
我国土壤学的发展概况古代:《尚书》、《周礼》、《管子》地贡篇、《吕氏春秋》任地篇、《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政全书》等近代:20世纪20年代开始,1930-1939,《中国土壤概要》1958、1978两次全国土壤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国的土壤资源特性和数量。
现代:20世纪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际间学术交流增多,国外一些先进的土壤研究成果与技术传入我国,土壤学科的基础学科水平得以全面迅速提高,我国土壤学科在我国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确认,到目前为止,土壤学科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累计达17人第二章土壤的地学基础1.矿物:指地壳及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
原生矿物:由地壳深处岩浆冷凝而形成的矿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土壤学》读书笔记篇一: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实习总结在这个学期之初,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土壤学野外实习。
这三天,我们分别到花溪青岩古镇周围,花溪天鹅寨和南江大峡谷等地挖坑进行土壤剖面观察,主要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其重要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结构,颜色,含水状况,空隙度,质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体、侵入体、根系的状况。
最后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特征和属性。
通过几天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是。
第一,在野外能够锻炼自己的生存技巧,虽然第一天的时候吃了许多亏,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许多。
第二,懂得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这三天的野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贵州的大好河山,一览的风姿,让人流连忘返。
特别是第三天的南江大峡谷,更是让我了解到卡斯特地形的发育特点以及阿罗多姿的景色,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野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最后,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在观察图层剖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真实的土层,了解不同土壤的土层,因为各种成土因素而形成各种土层的特征,让我真实的认识我在课堂上老师所介绍的抽象理论知识。
在此,我深深的感谢苏老师的认真耐心教导。
篇二:土壤学实习报告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组长:实习组员:实习时间:指导教师:李拴怀土壤学实习报告土管20XX年5月21日刘庆花实习报告一、目的要求:1.了解当地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
2.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为今后专业调查打下基础。
3.进行地形地貌母质的观察与描述,使学生了解土壤与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关系。
4.初步学会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
5.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6.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实习内容及日程安排准备阶段:通过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
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够鉴别出主要的岩石。
土壤学不仅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括系统的讲授课时外,实习实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实习阶段: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为今后专业调查打下基础。
进行地形地貌母质的观察与描述,使学生了解土壤与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关系。
初步学会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
总结阶段: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实习时间:20XX-5-12城阳区惜福镇院后村杏园崂山区王哥庄峡口庙20XX-5-26城阳区棘洪滩水库前胶州市到城阳的大沽河大桥南河流阶地四、人事组织:学生分组情况及其名单,组长五、工具配备:工具配备:铁锹,罗盘仪,速测盒,小刀,ph指示剂,剖面记载表,皮尺,土壤比色卡,gps,海拔仪,地形图六、实习步骤1实习分组2土壤剖面挖掘及观察每组采3-4个,进行剖面观察记载3记载土壤剖面描述及评价七、实习区域成土条件(一)城阳区惜福镇院后村杏园1、地理位置:城阳区惜福镇院后村杏园,位于城阳区的东部,属于盆地,周围属于耕地,有别墅毛公山为依靠。
2、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3、地形:盆地4、地质简况:大部分以壤土为主,其中含有少量的铁锰锈斑,结构主要为粒状、块状、柱状,干湿度主要有润、稍润,紧实度主要是疏松存在植物根系,空隙有大有小。
5、植被:以禾本科和蔷薇科为主,有大量的杏树为农业利用,大量的苗甸植被。
6、水文条件:地下水,河流水7、土壤类型简介:棕壤有明显的粘化层,全剖面没有石灰反应,ph5.0-7.0硅铝率为2.9-3.4,质地偏粘,土壤保持水、肥能力强。
壤土由于砂粘性适中,兼有沙土类粘土类的优点,是农业生产上的质地比较理想的土壤,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又有相对多的毛孔,故通气透水性良好,可保水保肥,土温比较稳定,粘性不大耕性良好,但泡水后易淀浆板结闭气,不利于植物根系发育和生长。
(二)崂山区王哥庄峡口庙1、地理位置:位于人工陵地旁,自然剖面,崂山区王哥庄峡口庙。
,人工剖面向阳。
2、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条件3、地形:山地4、地质简况:土壤以棕壤为主,含有少量的铁锰锈斑,形态主要以颗粒状块状为主,干湿度稍润,松紧度有疏松、稍紧,孔隙以小孔隙为主,含有少量的植物根系,存在动物洞穴,但没有侵入体。
5、植被:以树木为主,也存在禾本科6、水文条件:以天然降水为主7、土壤类型简介:以棕土为主有明显的粘化层,沙砾较多,土壤疏松,适宜林业发展,土壤持水肥能力强,适宜多种旱作物和果树,应用上应注意发展灌溉保持水土,培养地力。
(三)城阳区棘洪滩水库前1、地理位置:东经120度13分,北纬36度21分,是引黄济青工程的惟一调蓄水库,位于胶州市、即墨市和城阳区交界处,库区面积达14.422平方公里,围坝长14.277公里,设计水位14.2米,总库容1.46亿立方米,建设资金1.4亿元。
2、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条件3、地形:平原4、地质简况:以壤土为主,其中含有少量的铁锰锈斑,结构主要为粒状、块状、柱状,干湿度主要有润、稍润,紧实度主要是疏松存在植物根系,空隙有大有小5、植被:以树木为主,有大量麦田6、水文条件:地下水,河流水7、土壤类型简介:棕壤有明显的粘化层,全剖面没有石灰反应,ph5.0-7.0硅铝率为2.9-3.4,质地偏粘,土壤保持水、肥能力强。
壤土由于砂粘性适中,兼有沙土类粘土类的优点,是农业生产上的质地比较理想的土壤,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又有相对多的毛孔,故通气透水性良好。
篇三:土壤地理学实习心得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一眨眼,为期一周的实习就这样过去了,然而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却学到了许多平时在课堂里学不到的关于实践的方方面面,也发现了自己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而在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经验着实令我们受益匪浅,以下便是对于实习期间的实习工作的总结和心得体会。
对于今年刚学习接触专业基础课的我们来说,这次实习活动有利于增加我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领悟。
第一天,我们首先了解了下蜀实习林场的基本概况,林场位于江苏省句容县境内,东与句容县林场接壤,北靠下蜀乡,西部和南部与亭子乡毗连。
林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干湿寒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林业生产的良好条件。
据句容县气象站和林场多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为15.2℃,极端最高气温为39.6℃(1961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6.7℃(1955年)。
历史最早初霜10月27日,最晚终霜4月16日。
平均无霜期233天。
日平均高于l0℃的植物生长期为266天,总积温4859.6℃。
年平均日照215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
年平均降水量l055.6mm,但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份达1408.3mm(1962年),最少为425.2mm(1978年),降水以夏季最多,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9%。
各月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超过20m/s,春夏两季多偏东风,秋冬两季多东北风。
初雪日期最早为11月20日,最迟在3月27日。
林场座落在宁镇山脉东段的武歧山、空青山南侧,宁镇山脉是东西走向,形成天然屏障,使北风和西北风难以长驱直入,对林木生长有利,林内的常绿成分也较多。
根据传统的观点,下蜀林场属于黄棕壤土壤地带,但是传统的看法只能适合于大范围的土壤地区,对象下蜀林场这样小范围(或小区域)内,其土壤类型可能就不完全符合传统的分类观点。
本地的地带性植被为带有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混交林。
场内的天然林以栎类(麻栎、栓皮栎、白栎、短柄槐树、锐齿槲栎、茅粟等)次生林为主,并杂有化香、枫香、黄连木、刺楸、朴树、榉树、榔榆、黄檀、响叶杨、山槐、三角枫、五角枫、野漆树、盐肤木、皂荚、野柿等落叶树种,以及冬青、枸骨、石楠、乌饭树等常绿树木。
第三天,在对实习林场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来到了下蜀实习林场,要对空青山和武岐山进行土壤剖面的挖掘。
首先是在空青山的山顶,然后是武岐山的山腰以及松林中,整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轮流分工,虽说爬山挖剖面累了些,但是却很开心。
我想,对于土壤学这种需要实践和理论想结合的学科来说,野外实习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正是学院安排我们外出实习的目的。
通过亲身实践,我们能够从中对自己在土壤学专业的基础知识获得一个感官上的认识,从而便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利用专业相关的技能。
邓小平也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习,我们才能在巩固消化课堂知识的同时,对课堂上的知识也是一个检验和融会贯通的过程,而且,实践是我们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发展的引擎,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锻炼我们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将其发展和完善。
对于我们来说;想要成长,就需要勤于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逐步完善的同时,进行创新。
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的我们,由于不断地吸收消化知识,但是却没有直接感官上的对知识的感受,往往感觉到枯燥乏味,但到了山上实习之后,气氛以及学习的趣味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譬如挖掘剖面时的神速;对剖面修整的细心程度以及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