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选修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合集下载

古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赏析

古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赏析

古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赏析文言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语出孔子·《论语·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就是智慧,不要不懂装懂。

知:通"智"原句是---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全句的意思是: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是知也”中的“知”通“智”(智慧的意思)。

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看曾仕强教授的《易经的奥秘》中,曾仕强教授的意思是:我知道一件事是为了知道这件事的人而知道,我不知道一件事是为了不知道这件事的人而不知道。

我的理解是,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曾仕强教授举了一个孔子的学生和蚂蚱打赌的例子,蚂蚱说一年有三季,孔子的学生说有四季,后来他们一块问孔子,孔子看了看蚂蚱,对他们说,一年有三季。

蚂蚱走了之后,孔子的学生问原因,孔子说,蚂蚱活不过秋天,所以对他来说一年就是有三季,你跟他争死还是有三季。

所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应该是“知道某个知识”是为了“知道这个知识”的人/物。

(知之为知之),后半句同理。

告诉人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解读】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

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出自《论语·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通“智”。

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全句的意思是: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告诉人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圣说:由啊,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孔圣之所以强调何为知与不知,就是为了能让绝大多数的人明白“学而知之”的道理,只有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疑惑,知道如何学习和质疑,而掩饰自己的“不知”,只会遮蔽住我们的双眼,失去对事物的准确判断,寻求不到真正的智慧,只有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才能破除求学路上的重重障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说起来相当容易,可是真要做起来的话却是难上加难,对于为政者而言,更需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虽然身处高位,但也不能事事尽知,因此为政者在作决定之前,最好能够得到多方论证以后再行实施,减少犯错的概率,倘若为政者只凭主观臆断而无视他人的意见,就是对大众的不负责,实非合格的领导者。

知之为知之的全文及注释

知之为知之的全文及注释

知之为知之的全文及注释《论语十则》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

这十则言论涉及到学习、交友、自我修养等方面,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其中一则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阐述,也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理念之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是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知识的追求更加迫切,但也存在着很多浮躁和功利的心态。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不知道,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者为了追求某种利益而虚假地表现自己。

这种心态不仅不利于学习,也会让自己陷入虚伪和浮夸的泥潭中。

相比之下,孔子的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显得更为可贵。

他知道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虚荣心作祟。

只有承认自己不知道,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

同时,他也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思想,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是知也”中的“知”字可以理解为“智慧”或“聪明”。

孔子的意思是说,只有具备了这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才能真正成为有智慧、有本事的人。

相反,如果只是追求表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注重内在的修养和积累,那么即使再聪明也难以成为真正的智者。

总之,《论语十则》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虽然简洁明了,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道理。

它告诉我们在学习中应该保持一种谦虚、诚实的态度,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而是要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提高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前进成为真正的有智慧有本事的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电子课文及注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电子课文及注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电子课文及注译1、【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2、【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4、【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

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6、【原文】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7、【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8、【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

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

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10、【原文】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子贡问政。

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

”子贡说:“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

”“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及原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及原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及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孔子说:“定期学习复习不是一种乐趣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认识)我,但我不怨恨(生气),也不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

你有没有尽力为别人?你对朋友诚实吗?你复习了老师教的知识吗?”3、孔子说:“回顾你所学的知识,你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经验。

因此,你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4、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5、孔子说:“中宇,让我来教你对知识和无知的态度。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6、孔子说:“当你看到一个既有能力又有美德的人,你就想和他一样好;当你看到一个不道德的人,你就要反省自己,看看你是否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7、孔子说:“当几个人聚在一起时,一定有值得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长处去学习,如果你发现你和他们有同样的弱点,你应该及时纠正他们。

8、曾子说:“有雄心壮志的人必须坚强勇敢,因为他们有伟大的责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把促进“仁爱”视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要吗?难道这场斗争直到死都没有停止吗?它离我们很远吗?9、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枯萎的。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语出《论语·为政篇第二》:“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仲由,我教给你的东西你都清楚了吗。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也是一种知。

从孔子的话中可以发现,“是知也”之“知”,与我们在一般意义上讲的知,即对于某种具体知识的领会和把握,是有根本区别的。

它是认识世界方法论范畴中的“知”,讲求实事求是的态度,因而也就更富有张力,更具有现实的价值。

联系孔子与此相关的一些论述,他教诲仲由的这番话至少有以下两个涵义。

第一,提倡在认识的过程中,应抱着老老实实、虚心谨慎的态度,反对主观臆测,刚愎武断。

据《论语·子罕篇第九》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其中“毋意”“毋我”,就是不凭空揣测、不自以为是的意思。

孔子自己说过:“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论语·述而篇第七》)有一种人自己不知,却还要凭空造作。

孔子的态度是承认自己不知,然后多见多闻。

他进而提出经过多见多闻之后,自己若有把握不准之处,应该存疑,而不能仓猝说出或付诸实行。

“子张问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为政篇第二》) 第二,承认知识的无限性,人永远难以穷尽真知。

世间分门别类的知识无边无涯,作为单一的个人只能知道其中的一部分,至于另一部分则因力所不逮而难以把握。

因而对于自己所不知的部分,绝不能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到这一点,人们就可以根据现实的需要以及自己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选择合适的认识与探索对象。

所以孔子的这个看法并不表明他在无穷的知识面前软弱退却,相反正反映了他对认识规律的把握。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载:“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在这里,孔子拒不回答子路提出的事鬼神和死的问题。

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链接: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 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 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 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 ,则言不顺…………(13.3)
《肚子里的战争》
第二章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15.16) 注释: 如之何:奈之何,为之奈何 思考:何情何境之下言“如之何,如 之何”?
链接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 可以无大过矣。”(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8.7)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 周公!”(7.4)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谢朓)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第七章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 怨矣。” (15.15)
注释:“厚”后略“责”字 链接: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5.21)
思考:何谓“远怨”?谁怨?怨谁 ?
第六章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15.29) 思考:“非道弘人”,何谓也? 链接: 子 曰 : …… 隐 居 以 求 其 志 , 行义以达其道 ……(16.11)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4.24)
第四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 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 皆仰之。” (19.21)
链接: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 “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 曰 ……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 有过人必知之。”
第五章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15.29) 链接: 《四书反身录》:庸鄙小人不文过,文者 多是聪明有才之小人;肆无忌惮之小人不 文过,文者多是慕名窃义,伪作君子之小 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文及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文及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文及翻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出自《论语十则》,原文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怒,不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孔子说:“子路啊,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与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做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重任,路途又很遥远。

以‘仁’为自己的责任,不也是很重的担当吗?直做到死才罢休,不也是路途遥远吗?”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看得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践行?”孔子说:“只有恕道!自己不愿意的事,断不可加在别人身上。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电子课文及注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电子课文及注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电子课文及注译1、【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2、【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4、【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

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6、【原文】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7、【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8、【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

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

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10、【原文】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子贡问政。

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

”子贡说:“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

”“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和背景,赏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和背景,赏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和背景,赏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为政》,论述了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论语·为政》原文节选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论语·为政》注释女:人称代词,你,后作“汝”。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智慧,这里指聪明。

之:代词,对待知与不知的关系。

诲(huì):教导。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是:这。

《论语·为政》赏析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

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

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

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创作背景《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作者介绍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孔子《论语》选修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论语》选修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屈原
.
8
(3)、【原文】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
过矣。
翻译: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知道身上有不足就要改,那种明知道自己 身上有缺点却不去改正的人就是不对的, 正所谓亡羊补牢尚不晚矣,就是教育我们 要知错就改
翻译重点:①诲:教导;②女通汝(rǔ)你;③为: 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 智,智慧,明智.⑤是:指示代词,"这".
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白 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
4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
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
11
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
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 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 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 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 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 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 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 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 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 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 缺少的原则。
.
17
3、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矣!”
孔子说:“对自己要求多而严,却对别人要求少而宽,这样 做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济苍生,此所谓“人能弘道”者也。

《论语》选修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选修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积极寻求改进和提升 的方法,不断完善自 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及时反思和总结,找 出错误的原因和教训, 避免重蹈覆辙。
培养良好心态,面对挑战和困难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不畏难、不退缩,勇于尝试新事物和接受新挑战。
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启示意义
这种学习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它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不断追求真理 ,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在现代社会中应用价值
学术研究领域
在学术研究领域,学者们需要秉 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谨治学, 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和领域。只有 这样,才能推动学术研究的不断
进步和发展。
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他提倡自我反思,通过反思自己 的言行和思想,不断修正自己的
错误,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孔子还强调“自知之明”,即要 有自知之明,才能更好地学习和
掌握知识。
提倡谦虚、谨慎态度
孔子认为,谦虚是获得知识的重要前提,只有保持谦虚的态度,才能不断学习和进 步。
他主张谨慎对待知识,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全面 地了解问题。
弟子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将这一 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了儒 家学派的重要传统。
弟子们在实践中运用该思想
弟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实事求 是的态度,不夸大、不缩小,以
实际行动践行孔子的教诲。
在学术研究领域,弟子们秉持谦 虚谨慎的学风,敢于承认自己的
不足,不断追求真知。
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弟子们以 诚信为本,坚持原则,为社会的
背景介绍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对其弟子子路的教育。孔子强调了对待知识 的态度,即要实事求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 慧。

孔子《论语》选修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论语》选修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2
齐读课文,借助注释自译全文。
一、读准字音: 是知也 莒父 輗軏 松柏后彫 末如之何 文过饰非 弘道 薄责于人
二、探讨: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 的对话,分别从哪几方面折射孔子为 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 样的启发?
.
3
二、翻译课文
首先,请同学们尝试把文中的部分句子进行翻译,熟知文意。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03 .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
1
人世间有很多种智慧。孔子的智慧不是解析 “1+1为什么等于2”的那种智慧,不是关起 门来冥思“世界为什么存在”“世界是由什 么东西构成的”等形而上问题的那种智慧。 孔子的智慧,是关于现实生存的智慧,是切 合现实生存的智慧。荀子在《天论》一文中 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 意思是说,不切于实用的辩说,不切于实际 需要的明察,应该抛弃而不加研究。这种看 法并非百分之百的正确,但却凸显了先秦儒 家学者的立场。
重点翻译:①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 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②于斯:于,介 词,在,对;斯:指代词,这.③何先:宾语 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
23
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 军事强大、人民信任。'子贡说:'如 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 以去掉?'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 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 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 亡。'
.
15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 矣."
重点翻译:①厚,薄:多,少;②而:连 词,表并列,不译;③远:形容词作动词, 避免.

孔子《论语》选修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共18页文档

孔子《论语》选修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共18页文档

孔子《论语》选修之《知之为知之,不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知为不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电子课文及注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电子课文及注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电子课文及注译1、【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2、【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4、【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

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6、【原文】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7、【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8、【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

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

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10、【原文】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子贡问政。

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

”子贡说:“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

”“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度:为人处事-------要有骨气、远大志向
及惜时奋干
启发:文中孔子认为:人应松柏一样,要
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 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 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 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 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去。
小结: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为知之,不之为不知
第二课时
A、探讨: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 话,分别从那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 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检索能
力,解答本题,需要将本文中的句子进行筛选, 如下:
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请学生尝试翻译该语句,自由讨论,后各抒己见)
翻译重点: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 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 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办法; (总)拿他没有办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 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翻译: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 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我 拿他也没有办法)
(3)、自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6、___人无_而_信_,__不知_其_可_也_。大车无輗 , 小车无軏 ,_____其_可_以_行之_哉。?
7、 岁寒,__然_后_知_松_柏_之_后___。
8、 逝者如斯夫,_不_舍_昼_夜__!
二、翻译课文
首先,请同学们尝试把文中的部分句子进行翻译,熟知文意。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 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 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 处世-------责人严,待人宽
3、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 治国处事-----“民(人)无信而不立”
5、 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 且要惜时奋干
布置作业:
1、翻译课文中的名句(书面、 按时上交)
翻译重点:①诲:教导;②女通汝(rǔ)你;③为: 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 智,智慧,明智.⑤是:指示代词,"这".
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 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 ‘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
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 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 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 正确态度。
3、子曰:“躬子厚而薄责于人,则远矣!”
翻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 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 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重点翻译:①其:副词,怎么;②何以行: 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 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輗 ,小车没有軏一样, 那它靠什么行走呢?”
重点翻译:①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 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 ④之3:代词,他。⑤更:改正(变)
翻译: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 人们都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 着他。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 矣."
重点翻译:①厚,薄:多,少;②而:连 词,表并列,不译;③远:形容词作动词, 避免.
先秦 诸子散文选读
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第一课时
一、 检查预习: (名句默写)
1、知之为知之,_不_知为_不_知_,是知也。
2、_过_而_不_改_,是谓过矣。
3、人能弘道,非_道_弘_人_。
4、 __躬子_厚_而_薄_责_于_人 _,则远怨矣! 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_速_则_不_达 __,见_小_利 _则_大_事_不成__。
角度: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
想,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 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 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 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 物
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 “欲速则不达”。
1、5、子曰: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也”;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
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 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 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①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 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②子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布置学生课后归纳整理以前曾 学 过的虚词“则”的有关句子。
3、完成课后练习三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
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 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 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 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 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6、①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责己严,待人

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
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 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 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
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 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 能缺少的原则。
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 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 先?"
重点翻译:①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 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②于斯:于, 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③何先: 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翻译:自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 么在三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呢?"
布置作业:
1、熟读并 翻译全文
2、 思考:课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 分别从几方面反映孔子为人处世之道?这对 我们将有怎样的深远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