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地质学考试题(附答案)

地质学考试题(附答案)

地质学考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节理的力学成因包括( )A、张节理B、剪节理C、纵节理D、A+B正确答案:D2、( )是地壳上部成带状分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是地壳演化历史的物质记录A、矿物B、地层C、化石D、岩石正确答案:B3、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几率最小的地区( )A、阿拉斯加B、日本C、广州D、台湾正确答案:C4、下列哪一类矿物是黏土矿物( )A、黄铁矿B、方解石C、高岭石D、石榴子石正确答案:C5、下列哪些不属于内力地质作用( )A、地壳运动B、地震作用C、变质作用D、搬运作用正确答案:D6、产生块体运动的动力来源于( )。

A、外界的触发力 ;B、a与b都不是C、物体本身的重量;D、a与b正确答案:D7、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 )。

A、倾斜褶皱B、直立褶皱C、倾伏褶皱D、翻卷褶皱正确答案:A8、下列那一项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 )A、翻卷褶皱B、倾伏褶皱C、直立褶皱D、倾斜褶皱正确答案:A9、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 )A、地幔B、地核C、上地壳D、下地壳正确答案:D10、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为( )A、类质同像B、矿物的集合C、完全类质同像D、同质多像正确答案:D11、下列不属于火成岩构造的是( )A、气孔构造B、流纹构造C、体状构造D、块状构造正确答案:C12、地球的形状为( )A、球形B、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C、理想的旋转椭球体D、苹果形正确答案:B13、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 )A、南极;B、北回归线;北极C、赤道;正确答案:A14、下列不属于地下水沉积作用的现象是( )A、溶洞滴石;B、石化木;C、泉华;D、示底构造。

正确答案:D15、岩石圈板块的汇聚边界上是以哪种性质的断层作用为特征。

( )A、平移断层B、转换断层C、正断层D、逆断层正确答案:D16、碎屑岩的主要成岩方式( )A、脱水作用B、重结晶作用C、胶结作用D、压固作用正确答案:C17、石灰岩变成大理岩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岩石成分B、岩石结构C、矿物成分正确答案:B18、地质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 )A、正确的认识地球B、为人类服务C、寻找资源与能源D、改善地址环境正确答案:B19、地球密度是随着深度的加深而( )。

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质年代中,中生代包括以下哪个时期?A. 寒武纪B. 侏罗纪C. 泥盆纪D. 始新世2. 以下哪项不是岩石的三大类?A. 沉积岩B. 变质岩C. 火成岩D. 变质沉积岩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4. 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是?A. 石英B. 方解石C. 长石D. 黄铁矿5.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板块构造理论的解释?A. 地震带的分布B. 火山活动C. 地壳的升降D. 月球的形成...(此处省略剩余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分为____、____、____。

2. 沉积岩的主要形成过程包括____、____、____。

3. 地壳运动的两种基本类型是____和____。

4. 岩石圈板块之间的三种主要相互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

5. 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是石英,其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地壳运动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2. 解释什么是岩浆岩的侵入作用及其对地质结构的影响。

3. 描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古环境重建的意义。

####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板块构造理论对现代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

2. 分析地壳中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影响。

#### 五、案例分析题(10分)某地区发现了一系列沉积岩层,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化石。

请根据沉积岩层的特点,分析该地区的古环境可能是什么样的。

### 地质学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1. B2. D3. A4. A5. D...(此处省略剩余选择题答案)#### 二、填空题答案1. 地壳、地幔、地核2. 侵蚀、搬运、沉积3. 构造运动、岩浆活动4. 俯冲、碰撞、扩张5. 二氧化硅####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 地壳运动通过板块的移动、碰撞和分离,形成山脉、裂谷、海沟等地貌。

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工程地质期末试题及答案祥解一、选择题(每题1。

5分,共30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内力地质作用?( )A.地壳运动 D.地震作用C搬运作用 D变质作用2.某矿物呈黑色,玻璃光泽,一组极完全解理、板状。

该矿物可定名为( ) A.角闪石 B.辉石C石榴子石 D黑云母3.下列哪种岩石为岩浆岩?( )A 橄榄石 B.灰岩 C.石英岩 D 砂岩4.某岩石呈灰白色,可见结晶颗粒,遇稀盐酸强烈起沟,具层理构造。

该岩石可定命月A。

石灰岩 u.白云岩C花岗岩 0.片岩5、下列哪种矿物为变质矿物?( )A石英 B.蛇纹石C方解石 D.辉石6.根据岩土的水理特性,砂土层与黏土层相比,其隔水性( ) A差 B相同C.好 D.不能确定7.顶围原有的和新生的结构面相互汇合交截构成的分离体在重力作用下与围岩母体脱离,突然塌落而终至形成塌落拱这种围岩破坏形式属于< )A顶围悬垂与塌顶 B.侧围突出与滑塌C底围鼓胀隆破 D.围岩缩径及岩爆8.冲积土是( )地质作用下形成的。

A.风化 B.山洪急流 C 河流 D.海洋9.一般基岩表面的坡度越大,坡积土的稳定性就( )A越大 B越小C不一定lo,海洋的总面积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 )A 70% B.60% C 80% D.90%11.沉积岩岩层的接触关系有( )、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A整合接触 B.侵入接触C沉积接触 D.完整接触12.下列有关平行不整合接触哪项正确?( )A.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不一致B.与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C.与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D.根据底砾岩无法判断上、下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13.下列有关角度不整合接触哪项不正确?( )A 根据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可以判定上、下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B.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不一致 C 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无沉积间断D.与不整合面产状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14.下列有关侵入接触的叙述,哪项正确?( )A 侵入接触是岩浆岩体与岩浆岩体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B.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晚,岩浆岩形成时间较早C 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D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活岩浆岩之间的——种接触关系15.下列哪,页不是判别活断层的确凿证据?( )A 错断全新世以来的最新地层B.地面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分布的地裂缝C 地层的重复或缺失D.古老地层与全新世以后最新地层是断层接触16.下列哪项是判别活断层的确凿证据?< )A.地面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分布的地裂缝B.地层的重复、缺失C 断层三角而D.呈带状分布的泉17.按形成原因天然地震可划分为( )A.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B.陷落地震和激发地震C: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D. A+B18.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哪一个是正确的?( )A,每次地震震级只有1个,烈度也只有—个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个C 每次地震艘级只有1个,但烈度可有多个D,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19.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震级是地震所释放出来能量大小的反映B.震级是由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决定的C 烈度是山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决定的D 每次地震的烈度只有一个2Q.岩层倾向与地面倾斜力‘向相反,则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 平行B.弯曲方向—-—致,但岩层分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弯曲度C.弯曲方向—致,但岩层分界线的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弯曲度D.弯曲方向相反二、判断下列各说法正误(每题2分,共20分)I.矿物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地质学考试题含答案

地质学考试题含答案

地质学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 )A、阿拉斯加B、日本C、台湾D、广州正确答案:D2、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 )A、西藏B、赤道C、北回归线D、南极正确答案:D3、竹叶状灰岩指示沉积岩作用发生在( )的环境中A、暴露B、介质动荡C、寒冷正确答案:B4、下列( )属于火成岩构造。

A、流纹构造B、千枚构造C、层理构造D、干裂构造正确答案:A5、岩石或矿物在大气中受到了温度的变化,大气、水溶液及生物作用,使岩石或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叫做 ( )A、堆积作用;B、剥蚀作用;C、风化作用D、风蚀作用;正确答案:C6、下列不是矿物的是( )A、冰B、自然金C、石英D、煤正确答案:A7、不属于变质作用的因素的是A、结晶B、化学因素C、压力D、温度正确答案:A8、下列不是矿物的是( )A、自然金。

B、冰C、煤D、石英正确答案:C9、下列属于深源地震学说的是A、蠕动说B、弹性回跳说C、相变说D、粘滑说正确答案:C10、根据成因岩石分类中没有:A、矿物B、火成岩C、沉积岩D、变质岩正确答案:A11、下列不属于成岩作用的是A、压固作用B、风化作用C、重结晶作用D、胶结作用正确答案:B12、由下面的哪组数据可求出轴面的产状( )A、脊线与翼角B、枢纽和轴线C、轴线和脊线D、轴迹与脊线正确答案:B13、界,系,统,阶是( )A、年代地层单位B、生物分类单位C、岩石地层单位D、时间单位正确答案:A14、沉积岩岩层的接触关系有( )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A、沉积接触B、完整接触C、整合接触D、侵入接触正确答案:C15、岩相分析的原则( )A、现实类比法B、完整性C、时效性D、野外调查正确答案:A16、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震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和下列哪项( )A、搬运作用B、风化作用C、变质作用D、剥蚀作用正确答案:C17、由两种以上的单形组成的晶体是( )A、双晶B、多形C、晶质体D、聚形正确答案:D18、土壤层与风化壳有什么关系( )A、风化壳上层为土壤层B、土壤层上层为风化壳C、没有关系D、两者相互包含正确答案:A19、下列地点,地球重力最大的是( )A、北京B、赤道C、北回归线D、南极正确答案:D20、变质作用的因素包括( )A、温度B、压力C、化学因素D、AB和C正确答案:D21、岩浆的化学成分若以氧化物表示,其中( )的含量最大。

储层地质学复习资料

储层地质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储层地质学的形成、发展与趋势一、储层地质学1、储层地质学(又称油藏地质学),是指应用地质与地球物理、以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研究和解释油气储集地质体的成因、演化及分布,描述并表征储层的主要特征(几何特性和物理特征)与信息,应用定性与定量方法来分析和评价储层不同层次的非均质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影响,采用先进的建模技术预测其空间展布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油藏描述是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用地质、地震、测井及计算机手段,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油藏在三维空间中特征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

3、储层表征:定量地确定储层的性质、识别地质信息及空间变化的不确定过程。

其中储层地质信息包括:物理特性——Φ、Κ和S O的非均质性空间特性——储层建模过程中的各异向性第二章油气储层的基本特征碎屑岩储层与碳酸盐岩和其它岩类储层相比具有四个优点:①孔隙以粒间孔为主,而碳酸盐岩多为粒内孔;②沉积作用控制强;③粒度的粗细对孔、渗的影响通常具有较好的规律性;④压实过程比较清楚,并易进行定量分析.第一节储层的物理特性——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一、孔隙性:指岩石中颗粒间、颗粒内和填隙物内的空隙—-—属原生孔———属次生孔(二)孔隙度1、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2、有效孔隙度: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差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度的影响因素:1、岩石的矿物成分2、颗粒的排列方式及分选性3、埋藏深度4、成岩作用二渗透率储集岩的渗透性是指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能.1、分类: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A、绝对渗透率的影响因素1)岩石特征的影响2)孔隙结构的影响3)压力和温度的影响B、相对渗透率的影响因素1)润湿性的影响2)孔隙结构的影响3)温度的影响 4)优势流体相饱和度的影响三饱和度:所饱和油、气、水含量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比四、储层(一)储层的概念:凡是能够储存油气并在其中渗滤流体的岩石称为储集岩。

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题一、选择题1. 地质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地球的物理性质B. 地球的物质组成C. 地球的构造和演化历史D. 地球的化学成分2. 以下哪种岩石不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A. 花岗岩B. 玄武岩C. 砂岩D. 辉长岩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矿物是?A. 石英B. 长石C. 方解石D. 云母4.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是?A. 火成岩B. 沉积岩C. 变质岩D. 火山岩5.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板块构造理论的范畴?A. 地震B. 火山C. 潮汐D. 山脉形成二、填空题6. 地质年代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时代。

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

8. 岩石圈是地球的最外层,由____和____组成。

9. 地壳中最常见的火成岩是____,而最常见的沉积岩是____。

10. 地壳中最常见的变质岩是____。

三、简答题11. 简述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

12. 描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13. 解释什么是地质年代,并列举三个主要的地质年代。

14. 阐述地质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15. 描述地壳中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特点。

四、论述题16. 论述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7. 分析地壳中岩石的循环过程。

18. 讨论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

19. 论述地质学在资源勘探中的作用。

20. 探讨地质学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的潜在贡献。

五、案例分析题21. 根据地质学原理,分析某地区地震频发的原因。

22. 以某著名山脉为例,探讨其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23. 描述并解释某地区沉积岩层的分布特征。

24. 分析某地区火山活动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25. 探讨某地区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及其开发利用。

六、计算题26. 给定某地层的厚度和年代,计算其沉积速率。

27. 根据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估算地震震源的深度。

28.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计算某岩石的年代。

29. 根据地壳中某元素的含量,计算其在地球总质量中的比例。

《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储集岩2、储层3、储层地质学第二章储层的基本特征一、名词解释1、孔隙度2、有效孔隙度3、流动孔隙度4、绝对渗透率5、相渗透率6、相对渗透率7、原始含油饱和度8、残余油饱和度9、达西定律二、简答题1、简述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2、简述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3、简述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第三章储层的分布特征一、简答题1、简述储层的岩性分类?2、简述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3、简述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类型?4、简述火山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5、风化壳储层的结构6、泥质岩储层的形成条件二、论述题1、简述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湖盆中的主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主要特征。

(要点:重点针对河流相、三角洲、扇三角洲、滩坝、浊积岩等砂体分析其平面及剖面展布特征)第四章储层孔隙成岩演化及其模型一、名词解释1、成岩作用2、同生成岩阶段3、表生成岩阶段二、简答题1、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有哪些?3、如何识别次次生孔隙。

三、论述题1、简述成岩阶段划分依据及各成岩阶段标志2、论述碎屑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3、论述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

第五章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一、名词解释1、孔隙结构2、原生孔隙3、次生孔隙4、喉道5、排驱压力二、简答题1、简述砂岩碎屑岩储层的孔隙与喉道类型。

2、简述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与喉道类型。

三、论述题试述毛管压力曲线的作用?并分析下列毛管压力曲线所代表的含义第六章储层非均质性一、名词解释1、储层非均质性2、层内非均质性3、层间非均质性4、平面非均质性二、简答题1、请指出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

2、如何表征层内非均质性?三、论述题1、论述裘怿楠(1992)关于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2、论述宏观非均质性对油气采收率的影响(要点:分析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对油气采收率的影响)第七章储层敏感性一、名词解释1、储层敏感性2、水敏性3、酸敏性4、速敏性二、简答题1、储层损害的原因?2、储层敏感性类型?《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储集岩:具有孔隙空间并能储渗流体的岩石。

地质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地质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地质学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外层的是()A、地壳;B、地核。

C、地幔;D、岩石圈;正确答案:A2、变晶结构是( )所具有的结构。

A、沉积岩B、火成岩C、火山岩D、变质岩正确答案:D3、下列不属于断层的几何要素的是()A、断盘B、断层面C、核D、断层线正确答案:C4、细晶岩脉属于()。

A、次火山岩B、浅成岩C、深成岩D、沉积岩正确答案:B5、下列哪种沉积相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A、冰川沉积B、海相C、河流相D、湖相正确答案:C6、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 )A、南极;B、赤道;C、北回归线;D、北京。

正确答案:A7、下列构造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变质岩的典型构造的是()。

A、块状构造B、气孔构造C、片状构造D、层理构造正确答案:D8、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B、千枚状构造C、片状构造D、片麻状构造正确答案:D9、下列哪种岩浆多以裂隙式喷发为主()A、超基性岩浆B、基性岩浆C、酸性岩浆D、中性岩浆正确答案:B10、下列不属于物理风化的是( )。

A、盐类的结晶B、温差风化C、冰劈作用D、溶解作用正确答案:D11、粉砂岩具有的层理构造为()。

A、交错层理变质岩B、平行层理C、水平层理D、粒序层理正确答案:C12、下列构造中属于酸性喷出岩常见的构造是()A、流纹构造B、枕状构造C、块状构造D、条带构造正确答案:A13、接触变质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是()。

A、时间B、温度C、流体D、压力正确答案:B14、层理构造是()所具有的构造。

A、岩浆岩B、变质岩C、火成岩D、沉积岩正确答案:D15、裸蕨植物繁盛的时代是()A、寒武纪;B、泥盆纪;C、奥陶纪;D、志留纪。

正确答案:D16、燕山构造阶段属于()A、古生代;B、中生代;C、元古代。

D、新生代;正确答案:B17、下列硅酸盐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A、石英;B、橄榄石;C、角闪石。

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地球的大气层B. 地球的内部结构C. 地球的表面特征D. 地球的生物圈答案:B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氧B. 铁C. 硅D. 铝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沉积岩的特征?A. 层理结构B. 化石C. 矿物结晶D. 颗粒大小不一答案:C4. 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是什么?A. 石英B. 长石C. 方解石D. 云母答案:A5.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由多少个大板块组成?A. 5B. 7C. 9D. 12答案:B6.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什么结构?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所有选项答案:D7. 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来源于?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外太空答案:B8. 下列哪项不是变质岩的特征?A. 片理结构B. 矿物结晶C. 层理结构D. 矿物重结晶答案:C9. 地质年代中,中生代包括哪些时期?A. 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B. 侏罗纪、白垩纪C. 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D. 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答案:B10. 地球的磁场是由什么产生的?A. 地球的自转B. 地球的公转C. 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D. 太阳风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______、地核。

答案:地幔2. 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主要由______组成。

答案:岩石3. 地质学中,化石是生物体的遗骸或遗迹,可以提供关于______的信息。

答案:古生物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矿物是______,它也是构成许多岩石的主要成分。

答案:石英5. 地震波分为______波和横波。

答案:纵6. 地质年代的划分是根据______的变化来确定的。

答案:地层7.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包括侵蚀、搬运、沉积和______。

答案:固结8. 变质岩的形成需要经历高温、高压或化学变化,这些条件通常存在于______。

储层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A)评分标准

储层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A)评分标准

《储层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A)评分标准、参考答案考试形式:开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一、概念题1、何为有效孔隙度与有效渗透率?(3分)答: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差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总体积(即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1.5分)当有两种以上流体存在于岩石当中时,对其中一种流体所测得的渗透率为有效渗透率。

(1.5分)2、地层对比时常用的测井曲线系列?(5分)答:井径、自然电位、自然伽玛、声波时差及电阻。

3、井间尖灭砂体的求值方法,即即尖灭井点砂厚的取值方法?(2分)答:尖灭井点取负值。

4、油气储层的四性关系指什么?(4分,各要点1分)答: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气性二、简答题5、河道砂体的空间叠置方式有哪些?(4分)答:单边式、多边式、多层式及孤立式6、砂体几何形态中的席状与朵状,指状与线状的主要区别?(4分,各要点1分)答:席状与朵状主要的区别是前者平面上呈等轴状,后者呈朵叶状。

而指状与线状则主要是展布方向与变化趋势的不同,前者是向单方向变薄并尖灭,后者则是向两端变薄和砂灭。

7、影响油、气、水界面与注(开)采方式的储层非均质性参数有那些?(6分,各要点2分)答:①最高渗透率的位置;②不连续薄泥质夹层的分布频率、密度及范围;③储层的配位数与连通系数。

8、碎屑岩储层八大沉积作用的非均质性响应是什么?(8分,各要点1分)答:①垂积——无规则非均质性;②前积——明显的反韵律非均质性;③侧积——强烈的正韵律非均质性;④漫积——似均质层;⑤筛积——出现“贼层”的严重非均质性;⑥选积——反韵律非均质性;⑦填积——较弱的正韵律非均质性;⑧浊积——复合非均质性。

9、井间砂体或小层对比的一般原则是什么?(8分,各要点2分)答:①界面划分;②成因单元确定;③遵循成因单元的几何形态特征;④相同成因单元可对,不同成因单元相变。

三、简述题10、次生孔隙形成的两种主要水介质环境特点、主要机理及影响因素?(8分,各要点4分)答:1、开启性水循环,无机酸水溶液对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决定因素:pH、EH及离子浓度;2、封闭性水循环,有机酸水溶液对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决定因素:温度、压力及有机质浓度。

储层地质学试题

储层地质学试题

《储层地质学》期中测验答案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选对一个1分,选错一个倒扣1分):1、以下有关储层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油、气、水)的岩层B、油气勘探和开发的直接目的层C、油气藏的核心D、决定储能和产能,是勘探和开发方案的依据2、储层研究的方向或趋势是:A、从宏观向微观方向发展B、从定性向定量方向发展C、从单学科向多学科一体化综合性研究发展D、从大量的手工分析向依靠储层综合研究软件进行研究3、广义的孔隙又称空隙,以下有关空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空隙是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充填的空间B、空隙包括狭义的孔隙、洞穴和裂缝C、空隙是岩石中固体颗粒所围限的空间部分D、原始空隙大小主要与颗粒的分选有关,而与颗粒大小无关4、在储层原始状态,空隙充填物可以有以下几种充填方式:A、孔隙充填式,B、孔隙衬边式,C、孔隙桥塞式,D、自生加大式5、原生孔隙发育带主要处于:A、早成岩A期,B、早成岩B期,C、中成岩A期,D、中成岩B期,E、晚成岩期6、次生孔隙最发育时期为:A、早成岩A期,B、早成岩B期,C、中成岩A期,D、中成岩B期,E、晚成岩期8、储层变得非常致密,基质孔隙很低,主要发育深层裂缝,储层为干气层,这是哪个时期:A、早成岩A期,B、早成岩B期,C、中成岩A期,D、中成岩B期,E、晚成岩期9、近地表水流体作用带包括:A、淡水渗流带,B、淡水潜流带,C、海水潜流带,D、深层潜流带,E、混合水作用带二、填空题(每空1分):1、空隙按大小可划分为: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微毛细管孔隙2、假设Sw代表储层含水饱和度,Swirr代表储层束缚水饱和度,So代表储层含油饱和度,Soi代表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Sor代表储层残余油饱和度,Sg代表储层含气饱和度,Sgi 代表储层原始含气饱和度,则:储层原始状态:Sw=100%储层成藏状态:So:0↗Soi,Sg:0↗Sgi,Sw:100%↘Swirr储层开采状态:So:Soi↘Sor,Sg:Sgi↘0,Sw:Swirr↗[1-Sor]但无论何种状态,So+Sw+Sg=100%3、对于次生孔隙发育带的形成,开放成岩体系与封闭成岩体系的主要差别是:封闭体系的酸是仅由体系内的烃源岩提供,而开放体系则有三种酸的来源,分别是体系内的烃源岩、地表淡水和深层酸性流体。

储层地质学复习题及答案

储层地质学复习题及答案

储层地质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某一项流体的有效渗透率随着其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有效渗透率总是小于绝对渗透率。

2.层内非均质性包括粒度韵律、渗透率差异、高渗透段位置、泥质薄夹层和层理构造序列等。

3.储集层可以划分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其他岩类三种类型。

4.裘亦楠将储层的非均质性分为四类,即层间、层内、层面和微观。

5.对于河道砂体,注入水沿古河道下游方向推进速度快,向上游方向推进速度慢。

6.钻遇率是指钻遇沙层井数与总井数的百分比。

在实际研究中,往往用钻遇率来表示砂体规模或连续性。

7.碎屑岩的原生孔隙包括粒间空隙、粒内空隙、填隙物空隙、成岩裂缝等。

8.碎屑岩喉道类型包括空隙缩小型、缩颈型、片状或弯片状、管束状。

9.碳酸盐岩的次生孔隙类型包括粒间及晶间溶蚀空隙、晶间空隙、粒内溶孔、铸模空隙、溶洞、收缩空隙和沟道、角砾孔隙、裂缝等类型。

10.风化壳储层在纵面上自上而下分为崩解带、淋滤带、水解带三个带。

其中淋滤带形成各种不规则的溶缝和溶洞,厚度可达几十米到上百米。

11.碎屑岩孔隙结构类型包括大孔粗吼型、大孔细喉型、小孔极细喉型、微孔管束状吼道型。

12.碳酸盐岩的原生孔隙类型包括粒间空隙、粒内空隙、生物骨架空隙、生物钻孔空隙、鸟眼空隙、晶间空隙等类型。

二、名词解释1、储集层: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均称为储集层2、有效孔隙度:指那些参与渗流的连通空隙总体积(既有效空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3、有效渗透率:指岩石孔隙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容流体共同渗流时,岩石对每一种流体的渗透能力的量度,称为该流体的有效渗透率4、残余油饱和度:油气开发过程中所测得的含油饱和度称为剩余油饱和度5、层内非均质性:指一个单砂层规模内垂向上的储层性质变化6、渗透率突进系数:砂层中最大渗透率与砂层平均渗透率的比值7、渗透率级差:砂层内最大渗透率与最小渗透率的比值8、夹层分布密度:每米储层内非渗透性泥质隔夹层的厚度9、平面非均质性:一个储层砂体的几何形态、规模、连续性、以及砂体内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所引起的非均质性10、砂体配位数与某一砂体联通的砂体数11、连通程度:上下上下砂层的连通面积占砂体总面积的百分比12、连通系数:连通的砂体层数占砂体总层数的百分比13、层间非均质性:指一套砂泥岩间的含油层系中的层间差异14、分层系数:一定层段内砂层的层数15、单层突进系数:指一个单砂层中最大渗透率与与砂层平均渗透率的比值16、孔隙结构:岩石中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形状、大小、分布及相互连通关系17、相对渗透率:岩石孔隙为多相流体时,岩石对各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的比值18、流体饱和度:储集岩的孔隙空间中,通常为各种流体所占据,某种流体占孔隙空间体积的百分数称为该流体的饱和度19、储层损害:是指从打开储层直至原油开采的全过程中,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油井产能下降,甚至完全丧失产能的现象。

储层地质学课后习题答案

储层地质学课后习题答案

储层地质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1、碎屑岩储层的八大沉积作用及其与层内非均质的关系是什么?答:1)垂积的层内非均质性:无规则或具有叠加正韵律的非均质,变异系数中等,极差大。

2)前积的层内非均质性:明显的反韵律非均质性,变异系数中偏大。

3)侧积的层内非均质性:强烈的正韵律非均质性,变异系数和极差大。

4)漫积的层内非均质性:似均质层,变异系数和极差小。

5)筛积的层内非均质性:“贼层”的严重非均质性,变异系数和极差大。

6)选积的层内非均质性:反或复合韵律非均质性。

7)填积的层内非均质性:较弱的正韵律非均质性。

8)浊积的层内非均质性:无明显的规律,多为偏正的复合韵律非均质。

2、不同河道类型的主要砂体及砂体特点是什么?答:1)顺直河道内大量发育转换沙坝,该河型以侵蚀作用为主且不稳定。

2)辫状河砂体以心滩为主,可划分为纵向沙坝、横向沙坝和斜列沙坝,另一类是废弃河道充填砂。

3)曲流河砂体以点沙坝为主,其构成了一定的向上变细的粒序,沉积构造由大型交错层理向流水小型沙纹演化。

还发育有天然堤、决口扇、牛轭湖等砂体。

4)网状河以河道砂体为主,河道内的不断填积形成了多层叠加式的小型复合正韵律,砂体中具有中型交错层理,其他伴生砂体为小型决口扇和天然堤。

3、不同河流沉积储层特征是什么?答:1)辫状河砂体。

储层砂体厚度为中厚层状——厚层状,范围在几米到几十米之间;砂体呈多层式垂向重叠;砂体宽,横向连续性好;砂体的连通性好;隔夹层不常见,且不连续;垂向物性无明显的规律,多呈现出高、低相间的分段特征;平面物性具成带、分段的特征好储层快断成带出现。

2)曲流河砂体。

砂体储层呈中厚层状,几米到十几米;砂体以单边或多边式侧向叠置;砂体较宽,横向连续性好;砂体连通性好;隔夹层常见且连续;垂向上的物性表现在自下而上,孔隙度降低,渗透率变差;平面物性具分带、分块的特征,可划分出若干好储层区带。

3)网状河砂体。

砂体储层呈厚层状,十几米到几十米;砂体以孤立式叠置;砂体窄,横向连续性差;砂体连通性较差;隔夹层常见,很多;垂向上物性变化特征与辫状河储层类似;平面上砂体呈窄条带状储层交织成网状。

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的自然科学。

A. 物质组成B. 结构C. 地质作用D. 发展历史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

A. 氧B. 硅C. 铝D. 铁3. 下列哪项不是岩石的三大类?A. 沉积岩B. 火成岩C. 变质岩D. 风化岩4.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公里。

A. 5B. 10C. 15D. 205.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的是______。

A. 岩石圈B. 软流层C. 地壳D. 外核6. 板块构造理论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B.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C. 艾萨克·牛顿D. 尼尔斯·波尔7. 地震波中,速度较快的波是______。

A. P波B. S波C. L波D. R波8. 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是______。

A. 石英B. 长石C. 云母D. 方解石9. 地壳中岩石的三大岩类中,形成过程主要是冷却凝固的是______。

A. 沉积岩B. 火成岩C. 变质岩D. 风化岩10. 地壳运动主要分为______和______。

A. 垂直运动B. 板块运动C. 水平运动D. 地壳漂移答案:1. A B C D2. A3. D4. B5. B6. A7. A8. A9. B10. A 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地质年代的划分依据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依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3. 地壳的三大岩类中,______的形成过程主要与地表环境有关。

4. 地震波中的S波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5. 地壳运动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1. 地层、化石、岩性2. 氧、硅、铝3. 沉积岩4. 液体5. 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旋转运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

地质学考试题+参考答案

地质学考试题+参考答案

地质学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5题,每题1分,共65分)1.岩浆的化学成分若以氧化物表示,其中( )的含量最大。

A、SiO2B、AI2O3C、H2OD、MgO正确答案:A2.喜马拉雅山构造发生在哪个时期( )。

A、晚古生代B、新生代C、中生代D、早古生代正确答案:B3.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 )A、南极B、赤道C、北回归线D、北京正确答案:A4.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 )A、冲断层B、飞来峰C、构造窗D、逆掩断层正确答案:C5.莫霍面之上的部分是指( )A、地幔B、地核C、下地壳D、上地壳正确答案:C6.节理的力学成因包括( )A、张节理B、剪节理C、纵节理D、A和B正确答案:D7.( )是地壳上部成带状分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是地壳演化历史的物质记录A、化石B、矿物C、地层D、岩石正确答案:C8.以下哪一个不是火山构造?( )A、火山通道B、火山砾C、火山口D、火山锥正确答案:B9.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暖层。

D、中间层;正确答案:A10.地质学是_D__的重要组成部分?A、化学B、生物学C、地学D、天文学正确答案:D11.下列( )属于火成岩构造。

A、千枚构造B、干裂构造C、流纹构造D、层理构造正确答案:C12.关于节理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岩石中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断开的面称为节理面。

B、有些节理,主要是张节理不能提供岩浆活动侵入的通道。

C、节理与所在岩层的产状要素可以分为走向节理、倾向节理和斜向节理。

D、研究节理的分布、性质和组合情况,有助于推断区域性应力场的特点和各种应力的分布规律以及各种构造的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D13.下列有关侵入接触的叙述,哪项正确?( )A、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B、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活岩浆岩之间的——种接触关系C、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晚,岩浆岩形成时间较早D、侵入接触是岩浆岩体与岩浆岩体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正确答案:B14.在三大岩类中,主要分布于地壳表层部分,约占地球表面积3/4的岩类是( )A、变质岩B、侵入岩C、火山岩D、沉积岩正确答案:D15.下列地点,地球重力最大的是( )A、北回归线B、南极C、北京D、赤道正确答案:B16.石灰岩变成大理岩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矿物成分B、岩石成分C、岩石结构正确答案:C17.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 )。

储层地质学总复习

储层地质学总复习

《储层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请回答以下概念1、储层地质学2、孔隙结构3、残余油饱和度4、储层评价5、储层地质模型6、储层7、原始含油饱和度8、渗透率突进系数9、区域储层评价10、喉道11、成岩阶段12、层间非均质性13、相渗透率14、渗透率变异系数二、简答题1、请指出造成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

2、分别简述地震相和测井相分析的方法与流程。

3、请指出油气砂岩储层潜在敏感性的主要类型及其储层伤害机理。

4、简述碎屑岩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

5、如何利用储层实验测试技术研究油气储层潜在水敏性特征。

6、简述油气储层地质模型的概念及类型。

三、论述题1、请指出砂岩和生物礁油气储层在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和储集空间三个方面的主要区别。

2、简述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湖盆中的主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储层地质学:储层地质学是研究油气储层成因类型、特性、形成、演化、几何形态、分布规律,还涉及储层的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学科。

2、孔隙结构:孔隙结构是指岩石中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及其相互连通和配置关系。

3、残余油饱和度:油层内处于不可流动状态的那一部分油所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残余油饱和度。

4、储层评价:储层评价是将勘探与开发、宏观与微观、基础研究与工程工艺相结合,并协同地质、物探、测井、油藏工程等各专业,在不同勘探、开发阶段对油气储层进行研究,研究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单井储层评价、区域储层评价、开发储层评价、储层敏感性评价等。

5、储层地质模型:储层地质模型系指能定量表示地下特征和各种油藏参数三维空间分布的三维数据体。

6、储层:是地层的一部分,是能储存和产出流体的那一部分岩层组或层段。

7、原始含油饱和度:油藏开发前,所测出的油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有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称为原始含油饱和度。

8、渗透率突进系数:是指单一油层内渗透率最高的相对均质层段的最大渗透率与该油层内相对均质层段的平均渗透率值的比值。

地质复习题答案解析

地质复习题答案解析

地质复习题答案1.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有何区别风化作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石,由于温度的变化、天气、水溶液和生物的作用,使之在原地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现象。

而剥蚀作用是将风化后的松散物通过风力、地面流水、地下水、湖泊、海洋和生物等各种外动力因素从岩石表面搬离原地,并以风化物为工具,参与对其地壳的破坏过程。

2.试述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怎样改变着地球的面貌3.上层滞水特点是什么?答:上层滞水是指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特征:透水性较好的岩层中夹有不透水岩层;较厚的砂层或砂砾石层中夹有粘土或粉质粘土透镜体;裂隙发育透水性好的基岩中有岩床、岩盘侵入;岩溶发育的岩层中夹有局部非岩溶岩层;黄土中夹有钙质隔层;永冻土地区夏季地表永冻层解冻。

补给靠大气降水或地表水体补给,水量受季节性控制显著,且因接近地表,水质容易受污染。

4,构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答:构成基本条件如下:1).具有能容纳重力水的空隙,岩层的空隙性是构成含水层的先决条件,但有空隙存在并不一定构成含水层,如粘土层。

2).有存储和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空隙岩层下伏有隔水层;水平方向有隔水层阻挡。

5).有存储和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空隙岩层下伏有隔水层;水平方向有隔水层阻挡5.请简述层流的达西定律,并写出公式及各项指标含义答:达西定律适用以描述层流运动状态的定律。

其公式如下Q=K∙i∙WV=Q∕W从而推出V=Ki式中:Q为渗流量;K为渗透系数;i为水力梯度;W是过水断面面积;V是渗透流速。

6.地下水排泄的方式有那些答:1).泉水排泄;2).向地表水排泄:地下水与地表水补排可相互转化;3)•蒸发排泄;4).不同类型含水层之间的排泄:两个相邻含水层之间所能产生的排泄,取决于它们之间的水流通道和水头差。

7.地下水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形成,必须具有一定的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条件。

岩石的孔隙性是形成地下水的先决条件,它主要指岩土中的孔隙、裂隙大小、数量及连通情况。

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答案(A卷)

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答案(A卷)

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答案(A卷)考试答案不得超过此线地质学基础A卷答案一.FFTFTFTFTT(每空1分)二.(每空1分)1.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海岭)地震带2.莫霍面、古登堡面、地壳、地幔、地核3.走向、倾向、倾角4.断层线、断层面、断层崖5.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6.方解石、磷灰石、刚玉三.解释(每个3分)1.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2.岩石: 在各种地质作用,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3. 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经过计算求出的,它是一个没有量纲的数值。

4.岩浆作用: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5.断层: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成岩作用及其主要类型答: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松散的沉积物变成坚固岩石的作用(1分)。

成岩作用包括四个方面:1)压固作用(1分);2)脱水作用(1分)3)胶结作用(1分)4)重结晶作用(1分)2.简述变质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答:当岩石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其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要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变质作用(2分)。

引起岩石变质的因素,主要是岩石所处环境的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的改变。

物理条件主要是指温度和压力(2分),而化学条件主要指从岩浆中析出的气体和溶液(1分)。

3.简述岩石圈板块的划分及其边界的类型。

答:勒皮雄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6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2分)。

作为岩石圈活动带的板块边界可以划分为:拉张型边界、挤压型边界和剪切型边界(3分)。

4. 简述地层及地层的划分依据。

答:地层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2分)。

储层地质学考卷与参考答案老师用

储层地质学考卷与参考答案老师用

长江大学(东校区)地球科学学院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试卷课程名称:储层地质学姓名:学号:班级:成绩:一、名词解释(20分)1.储层地质学:2.沉积体系:3.成岩作用:4.孔隙结构:5.储层非均质性:6.储层敏感性:7.储层静态模型:二、简述扇三角洲的概念、亚相类型及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20分)三、试述主要成岩作用的类型、影响因素及其对储层物性的改造(20分)四、试绘图说明如何运用毛管压力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评价储层及确定油水分布(20分)五、试述油气藏评价阶段油气储层评价的内容和要求(20分)储层地质学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20分)1.储层地质学:是以研究油气储层的成因、演化、分布、几何形态、岩性、物性、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及其对油气藏形成、开采的影响为主要内容的应用科学。

(2分)2.沉积体系:是指在某一时间地层单元内,根据物源性质、搬运过程、沉积作用和发育演变几方面,把有内在联系的各个沉积相组成的一个连续体系,它能与相邻的体系区分开来。

(3分)3.成岩作用:指沉积物沉积后直到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前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作用或变化。

(3分)4.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3分)5.储层非均质性:油气储层由于在形成时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影响,导致其在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上都存在极不均匀的变化,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储层的非均质性。

(3分)6.储层敏感性:外来流体可造成储层中粘土矿物的膨胀、微粒迁移,或与储层流体不匹配而产生化学沉淀,它们往往堵塞了孔隙喉道,使储层渗透率降低,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损害储层的生产能力,我们把储层的这种性质称为储层敏感性。

(3分)7.储层静态模型:针对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的一个(或一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即为该油田该储层的静态模型。

地质学期末试题(选择题)(超全)

地质学期末试题(选择题)(超全)

地质学期末试题(选择题)(超全)地质学期末试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01号1.大陆表面分布最广的岩石是( B )A、花岗岩B、沉积岩C、变质岩D、混合岩2.沉积岩最典型的特征是具有( C )A、气孔构造B、片理构造C、层理构造D、页理构造3.平行不整合是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层地层的( B )。

A、产状一致,时代连续B、产状一致、时代不连续C、产状不一致,时代连续D、产状不一致,时代不连续4.世界上绝大多数震级大的地震是( A )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C、陷落地震D、诱发地震02号1.地球的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A)A.增大B.减小C.不变D.增大后减小2.宁静式喷发型火山常常形成底座很大、坡度平缓的(C)火山锥A.扇形B.锥形C.盾形D.纺锤形3.用于工业上提取金属物质的有用矿物资源称为:(A)A.金属矿产B.非金属矿产C.能源矿产D.开发型矿产4.岩浆矿床属于(D)A. 熔离矿床B.伟晶岩矿床C.气化-热液矿床D.内生矿床5.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西藏6. 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

7.地表出露的褐铁矿,称为“铁帽”,常常是寻找地下多金属矿床的标志。

它是由(A)形成的。

A.氧化作用B.溶解作用C.水解作用D.水化作用8.海蚀地貌不包括(B)A.海蚀柱B.天生桥C.波切台D.海蚀崖。

9.不参加晶体组成,且与矿物晶体无关的水是(D)A.沸石水B.化合水C.层间水D.吸附水。

10.三叠纪属于()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宙03号1、倾向是指岩层倾斜的方向。

即倾斜线在(B)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

(A)斜(B)水平(C)铅垂(D)岩层2、褶曲的基本类型有(D)。

A.立褶曲与斜歪褶曲 B 长轴褶曲与短轴褶曲C穹窿构造与鼻状构造 D 背斜褶曲与向斜褶曲3、沉积岩是由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物组成的岩石。

它是古老的岩石在地壳表面环境下遭风化剥蚀,再经( D )、沉积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储集岩2、储层3、储层地质学第二章储层的基本特征一、名词解释1、孔隙度2、有效孔隙度3、流动孔隙度4、绝对渗透率5、相渗透率6、相对渗透率7、原始含油饱和度8、残余油饱和度9、达西定律二、简答题1、简述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2、简述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3、简述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第三章储层的分布特征一、简答题1、简述储层的岩性分类2、简述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3、简述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类型4、简述火山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5、风化壳储层的结构6、泥质岩储层的形成条件二、论述题1、简述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湖盆中的主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主要特征。

(要点:重点针对河流相、三角洲、扇三角洲、滩坝、浊积岩等砂体分析其平面及剖面展布特征)第四章储层孔隙成岩演化及其模型一、名词解释1、成岩作用2、同生成岩阶段3、表生成岩阶段二、简答题1、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有哪些3、如何识别次次生孔隙。

三、论述题1、简述成岩阶段划分依据及各成岩阶段标志2、论述碎屑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3、论述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

第五章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一、名词解释1、孔隙结构2、原生孔隙3、次生孔隙4、喉道5、排驱压力二、简答题1、简述砂岩碎屑岩储层的孔隙与喉道类型。

2、简述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与喉道类型。

三、论述题试述毛管压力曲线的作用并分析下列毛管压力曲线所代表的含义第六章储层非均质性一、名词解释1、储层非均质性2、层内非均质性3、层间非均质性4、平面非均质性二、简答题1、请指出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

2、如何表征层内非均质性三、论述题1、论述裘怿楠(1992)关于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2、论述宏观非均质性对油气采收率的影响(要点:分析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对油气采收率的影响)第七章储层敏感性一、名词解释1、储层敏感性2、水敏性3、酸敏性4、速敏性二、简答题1、储层损害的原因2、储层敏感性类型《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储集岩:具有孔隙空间并能储渗流体的岩石。

2、储层:凡是能够储存油气并能在其中参与渗流的岩岩层即为储层。

3、储层地质学:是研究储层成因类型、特征、形成、演化、几何形态、分布规律,还涉及储层的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学科。

第二章储层的基本特征一、名词解释1、孔隙度:岩样孔隙空间体积与岩样体积之比2、有效孔隙度:指相互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3、流动孔隙度:指在一定压差下,流体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4、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单一流体所饱和时,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能力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5、相渗透率:又称之为有效渗透率,指岩石孔隙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溶流体共同渗流时,岩石对每一种流体的渗透能力的量度,称之为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6、相对渗透率:岩石孔隙为多相流体饱和时,岩石对各流体的相对渗透率指的是岩石对各种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的比值7、原始含油饱和度:油藏开发前,所测出的油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有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称为原始含油饱和度8、残余油饱和度:残余油是在油层内处于不可流动状态的那一部分油,其所占总孔隙体积百分数称为残余油饱和度。

P139、达西定律:位时间内通过岩石截面积的液体流量与压力差和截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与液体通过岩石的长度以及液体的粘度成反比。

二、简答题1、简述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1)分选性、粒度对碎屑岩及碎屑结构储集岩的孔隙度有明显的影响;(2)颗粒磨圆度对储集岩孔隙度的影响;(3)颗粒的填集作用对储集岩孔隙度的影响;(4)成岩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

2、简述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1)岩石特征:包括粒度、分选、胶结物及层理等。

如疏松砂的粒度越细,分选越差,渗透率越低。

(2)孔隙的影响: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有定的内在联系,但没有严格的函数关系,尤其当存在裂缝和溶洞时。

,实际上,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孔隙机构,凡影响岩石孔隙结构的因素都影响渗透率。

在有效孔隙度相同的情况下,孔隙喉道小的岩石比喉道大的岩石渗透率低,孔喉形状复杂的岩石比孔喉形状简单的岩石渗透率低。

一般来说,岩石渗透率与孔隙喉道大小的平方成正比,而与喉道形状复杂程度成反比(3)压力和温度的影响。

温度不变时,渗透率随压力增大而减小,当压力超过某一数值时,渗透率急剧下降,这是泥质砂岩比砂岩渗透率减小的更快。

随温度升高,压力对渗透率影响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岩石骨架和流体膨胀,阻碍压实。

3、简述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大量资料表明,岩石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常规储层相关性较好,致密储层相关性较差,但两者之间通常没有严格的函数关系。

岩石的渗透性除受孔隙度影响外,还受孔道截面大小、形状、连通性以及流体性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有效孔隙度大,则绝对渗透率也高,在有效孔隙度相同的条件下,孔隙直径小的岩石比直径大的岩石渗透率低;孔隙形状复杂的岩石比孔隙形状简单的岩石渗透率低。

孔隙和喉道的不同配置关系,也可以使储层呈现不同的性质。

第三章储层的分布特征一、简答题1、简述储层的岩性分类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泥质岩储层、岩浆岩储层、变质岩储层2、简述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包括砾岩、砂岩和泥岩3、简述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类型岩性主要为石灰岩、白云岩及其过渡类型。

4、简述火山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火山岩储层的岩石类型: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熔结角砾岩和沉凝灰岩。

5、风化壳储层的结构风化壳自上而下分为崩解带、淋滤带、水解带。

6、泥质岩储层的形成条件1)特定的岩相条件;(2)压实或欠压实的成岩条件;(3)断裂或其它的动力造缝条件二、论述题1、简述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湖盆中的主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主要特征。

P18-30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湖盆中的主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包括冲积扇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底扇(浊积)相、滩坝等。

冲积扇沉积以砾岩为主,属于碎屑岩沉积体系中最近源的沉积物,分选性最差,平面连续性较好,物性非均质性严重、层内非均质性剧烈而无序。

河流沉积可以提供大量岩石物理性质量好的储层砂体,以中高渗透率为主,经常以高产储层出现,河流砂体几乎成为各类碎屑岩储层之首。

其中辫状河广为发育,而一般很难形成大规模的曲流河体系。

河流砂体侧向连续性差,以正韵律沉积为特征。

三角洲砂体储层包括: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砂体,这类砂体与河流砂体大体类似;三角洲前缘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其储层特征于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砂体基本一致,正韵律的层内非均性,侧向连续性差的条带状和明显的渗透率方向性,河口坝砂体的特征为反韵律或复合韵律,很好的侧向连续性,平面非均质性较弱;三角洲前缘发育的薄层席状砂,广布的侧向连续性。

湖底扇是重力流搬运沉积建造于浪基面以下深湖环境的碎屑岩体,湖底扇储层以浊流砂体占绝大多数,特点是具有鲍玛序列,矿物结构成熟度低,砂体侧向连续性差,连续性较好的扇叶体较少。

滩坝储集砂体一般都属于小型沉积、储层体积较小。

但储层连续性好,储层物性较好。

第四章储层孔隙成岩演化及其模型一、名词解释1、成岩作用:沉积物沉积之后转变为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之前,或因构造运动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以前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所引起的沉积物或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和成分的变化。

2、同生成岩阶段:沉积物沉积后至埋藏前所发生的变化与作用时期。

3、表生成岩阶段:处于某一成岩阶段的弱固结或固结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因构造作用抬升至地表或近地表,受大气淡水的溶滤等作用所发生的变化与作用时期。

二、简答题1、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1)溶解(或溶蚀)作用;2)成岩收缩作用;3)构造应力作用。

2、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有哪些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可以分为两类:1)破坏孔隙的成岩作用,包括胶结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压溶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沉积物充填作用等;2)有利于孔隙形成和演化的成岩作用,包括溶解作用、白云石化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成岩作用、破裂作用等。

3、如何识别次生孔隙。

1)岩石学标志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识别一些重要的岩石学标志来判定次生孔隙的存在及其发育过程。

最重要的岩石学标志有以下八种。

①部分溶解:颗粒或胶结物的不完全溶解,并在孔隙附近有残余物,残余物质有明显的溶蚀外貌。

②印模:指颗粒、胶结物或交代物完全溶解后的铸模。

③排列的不均一性:单个残余颗粒或孔隙次生标志不明显时,颗粒或孔隙分布的不均一性是判定次生孔隙的重要标志。

这是因为次生溶解作用有选择性,易溶组分被溶解掉(包括选择颗粒和胶结物)后,未溶物质的分布必然排列上出现不均一。

④特大孔隙:直径比相邻颗粒大得多的特大孔隙很常见,它们为次生孔隙提供了很好的证据。

大多数特大孔隙是有组构选择的,并且主要是由可溶性沉积碎屑、透镜状基质或其交代物选择性溶解的产物。

⑤伸长状孔隙:孔喉明显扩大并串联多个孔隙的伸长孔隙是次生孔隙标志之一,其成因显然是混合成因的。

⑥溶蚀的颗粒:主要表现在颗粒边缘参差不齐,并与伸长孔隙、特大孔隙共生。

⑦组分内孔隙:很明显组分内溶孔是矿物溶解造成的。

按溶解程度分粒内溶孔、蜂窝状孔隙,并逐渐过渡到溶解残余孔隙。

组分内溶孔一般遵循结构选择性溶解的原则。

⑧破裂的颗粒裂隙:主要是由于压实致密颗粒出现微裂缝,而后进一步溶蚀所致。

三、论述题1、简述成岩阶段划分依据及各成岩阶段标志答: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可以划分为同生成岩阶段、早成岩阶段、中成岩阶段、晚成岩阶段和表生成岩阶段。

(1)同生成岩阶段的主要标志有:①岩石(沉积物)疏松,原生孔隙发育;②海绿石主要形成于本阶段;③鲕绿泥石的形成;④同生结核的形成。

⑤沿层理分布的微晶及斑块状泥晶菱铁矿;⑥分布于粒间及粒表的泥晶碳酸盐,有时呈纤维状及微粒状方解石;⑦有时有新月形及重力胶结;⑧在碱性水介质(盐湖盆地)中析出的自生矿物有粉末状和草莓状黄铁矿、他形粒状方沸石、基底式胶结或斑块状的石膏、钙芒硝,可见石英等硅酸盐矿物的溶蚀现象等。

(2)早成岩阶段可分为A、B两期,下面分别对A期和B期进行阐述。

1)早成岩A期的主要标志有:①古温度范围为古常温小于65℃。

②有机质未成熟,其镜质组反射率R o小于%,最大热降解峰温T max小于430℃,孢粉颜色为淡黄色,热变指数TAI小于。

③岩石弱固结—半固结,原生粒间孔发育。

④淡水—半咸水水介质的泥岩中富含蒙皂石层占70%以上的伊利石/蒙皂石(I/S)无序混层粘土矿物(有序度R=0),统称蒙皂石带;碱性水介质(含煤地层)的砂岩中自生矿物不发育,局部见少量方解石或菱铁矿,颗粒周围还可见少量绿泥石薄膜;碱性水介质的自生矿物有粒状方沸石、泥晶碳酸盐,无石英次生加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