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与社会组织培育研究——以中山市为例毕业论文
公共服务如何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公共服务如何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作为一个社会共同体,我们的社会是由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组成的。
他们有不同的背景、文化、价值观和需求。
为了满足这些多元化的需求,公共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公共服务如何有效地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1. 多元化的需求分析多元化的需求是指来自不同个体的各种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可以涉及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领域。
对于公共服务来说,了解和分析这些需求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例如,在教育领域,不同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教育背景。
一些学生可能需要额外的帮助,而其他学生可能需要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在医疗领域,不同的患者可能对不同的治疗方案有不同的偏好。
因此,深入了解这些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制定相应的服务方案对于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 多元化的服务提供为了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公共服务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这意味着服务提供者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服务方案,并为不同的人群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在教育领域,学校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一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而其他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理论知识。
因此,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医疗领域,医院可以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技术,为患者提供不同的医疗服务。
3. 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为了让不同的人了解和使用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机构需要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渠道。
这意味着信息应该以多种形式和语言传达,以便不同的人群可以理解和获取。
在现代社会,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公共服务机构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来向公众传递信息。
除此之外,机构还应该提供其他形式的信息传播,比如使用平面媒体、电视广告和社区活动来传达信息。
4. 多元化的合作与参与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关键还在于多元化的合作与参与。
公共服务机构应该与各种不同的组织和机构合作,以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例如,在教育领域,学校可以与非政府组织和社区合作,以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和社区参与项目。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供给范文_毕业论文范文_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供给范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大大扩展、居民的需求和偏好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和个性化特征,社会成为资源供给的潜在力量,开始提供影响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传统的政府全能主义的供给模式越发难以适应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在此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正在经历从行政主导供给模式向多元合作供给模式的转型阶段。
一、行政主导的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单一供给模式我国传统行政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呈现两角结构,其中涉及两个主体角色,即作为提供者的社区政府主体(以街道办事处为核心的参与社区治理的各类政府机构或政府的下延机构)与作为需求方的社区公众主体。
这是一种单中心供给模式,它只存在一个供给主体即社区政府,由于决策和管理权高度集中、效率低下、资金严重不足,这是一种低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表现出以下特性:其一,它基本呈单向性且没有反馈机制。
即基本上只有政府对社区服务的安排和包揽,而没有社区公众对政府服务的选择和监督,也缺乏服务质量的效果评价机制;其二,社区政府既是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又是生产者。
社区政府以"街居制"的管理体制生产和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具体形式往往是政府生产、提供,街道协作生产、安排。
其三,除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为政府所支配、所管制,没有独自承担服务能力,无法成长为独立主体力量。
这种行政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难以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充分提供,具体表现为:(1)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严重不足;(2)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匮乏;(3)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效率不高;(4)供给模式中居民参与度不高;(5)公共文化服务缺乏人力支持。
因此急需构建一种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二、合作模式的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随着我国社会建设和转型的加快,社区逐步开始成熟和完善,居民自治思想的普及,我国的社区公共服务开始渐渐摆脱政府的全权包办的管理模式,多种社会组织形式的出现,丰富了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居民自治意识的加强,使居民逐渐参与到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当中去,由此,政府、企业、第三部门以及社区居民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参与,使社区公共服务供给逐渐摆脱单位制下的单一状态,向互动性、多样性、灵活性的方向发展。
多元化文化时代下的公共服务创新研究
多元化文化时代下的公共服务创新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
在这一背景下,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公共服务必须不断进行创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多元化文化时代下的公共服务创新研究。
一、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的公共服务转型在多元化社会中,公共服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满足不同文化的需求。
这需要公共服务机构转变观念,加强文化多元化理念的贯彻。
公共服务要适应不同文化的需求,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平等的服务环境,保持客观公正。
其次,加强服务对象的参与意识,使服务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同时,对于语言、社交礼节等文化差异,公共服务机构需要为用户提供跨文化咨询服务,以避免文化摩擦。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公共服务创新在大数据时代,公共服务机构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技术,了解公众需求,为公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进行预测,提高效率。
同时,公共服务机构可以引入智能咨询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推送用户所需信息,提高服务质量。
三、云计算技术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帮助公共服务机构实现大规模、高质量的服务,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例如,云计算技术可以将公共数据集中管理,提高数据共享的效率。
同时,云计算技术也可以实现远程服务,通过在线视频、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即时咨询,大大提高服务效率。
四、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公共服务机构提供更智能、更高效的服务,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实现服务升级。
例如,公共服务机构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然语言处理,提高服务效率。
同时,公共服务机构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识别和预测服务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提高用户满意度。
五、创新公共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公共服务机构也需要不断创新,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多元化文化的需求。
例如,可以建设服务中心,将多个服务机构集中在一起,提高服务的整合度和效率。
社会工作(本)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与示例
社会工作(本)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与示例一、社会工作理论研究1.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研究2.增能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3.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4.需求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5.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6.社会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7.社会化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8.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9.人本主义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10.叙事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11.寻解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12.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13.存在主义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14.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15.社会发展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二、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伦理1.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研究2.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路径研究3.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实践与效果研究4.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困境与对策研究5.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关系建构研究6.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研究7.我国社会工作伦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8.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与国外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比较研究9.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与港台地区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比较研究10.浅析港台地区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对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影响三、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1.我国孤残儿童的社会救助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2.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以XX村为例3.我国单亲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社会工作介入越轨行为青少年的社会矫正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5.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大龄青年婚恋问题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6.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事件的实践模式研究——以XX学校为例7.社会工作介入城市流动青年的社会融入研究——以XX市为例8.社会工作介入农村闲散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研究——以XX村为例9.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家庭青少年的能力建设研究——以增能理论为指导10.社会工作介入低收入家庭青少年心理调试问题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1.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吸毒问题的策略研究——以XX社区为例12.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参与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以XX项目为例13.社会工作介入特殊青少年情绪管理的实践研究----以XX学校为例14.社会工作介入提升青少年抗逆力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5.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实践研究——以XX项目为例16.社会工作介入涉案青少年帮教工作的路径探析——以XX项目为例17.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厌学问题的干预对策研究——以XX学校为例18.“家校社”联动的青少年健康服务模式——以XX项目为例19.我国儿童福利服务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以XX社区为例20.社会工作在儿童福利机构中的功能和作用研究——以XX机构为例21.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的实践研究——以XX儿童福利院为例22.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以XX项目为例23.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儿童的服务路径研究——以XX项目为例24.社会工作介入儿童托管服务的功能研究——以XX项目为例25.社会工作介入受虐儿童的实务探析——以受虐儿童XX个案为例26.社会工作介入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研究——以XX项目为例27.社会工作介入被性侵儿童及家庭的干预对策研究——以XX个案为例28.浅析个案工作在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29.浅析小组工作在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30.浅析社区工作在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四、老年社会工作1.我国阿尔兹海默症老年人的困境、需求与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2.我国独居老年人的困境、需求与服务研究——以XX村为例3.我国失独老年人家庭的困境、需求与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我国空巢老年人的困境、需求与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5.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6.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社会保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7.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家庭关系问题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8.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9.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的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0.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心理调试问题的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1.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虐待与忽视问题的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2.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3.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自杀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4.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照顾者支持网络建构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5.我国机构养老的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研究——以XX老人院为例16.我国居家养老的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7.我国社区照顾的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8.浅析个案工作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9.浅析小组工作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20.浅析社区工作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五、妇女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干预模式研究2.社会工作介入推动性别平等的实践研究3.增能理论视角下农村妇女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优势视角下农村妇女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5.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农村妇女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6.女性主义视角下妇女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7.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健康的实践研究——以XX村为例8.社会工作介入困难女性群体的增能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9.社会工作介入防止妇女性骚扰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0.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妇女城市适应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1.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妇女就业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2.社会工作介入防止家庭暴力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3.浅析个案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4.浅析小组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5.浅析社区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六、残疾人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的社会康复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2.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服务研究——以XX社区为例3.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的职业康复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的教育康复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5.增能理论视角下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以XX村\社区为例6.优势视角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7.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8.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9.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家庭关系调试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0.社会工作介入实现残疾人环境友好权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1.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人际交往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2.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能力建设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3.浅析个案工作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4.浅析小组工作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5.浅析社区工作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七、优抚安置社会工作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研究2.我国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政策研究3.社会工作介入退伍军人社会适应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4.社会工作介入退伍军人就业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5.社会工作介入优抚医院军人心理适应的实践研究——以XX优抚医院为例6.社会工作介入优抚医院军人医患关系矛盾的实践研究——以XX优抚医院为例7.社会工作介入光荣院老人机构适应的实践研究——以XX光荣院为例8.社会工作介入光荣院老人精神疾病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光荣院为例9.社会工作介入优抚安置对象信访问题的研究——以XX社区为例10.社会工作介入军休所服务对象的实践研究——以XX军休所为例11.社会工作介入军嫂就业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12.社会工作介入军队随迁子女社会融入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13.浅析个案工作在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4.浅析小组工作在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5.浅析社区工作在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中的运用八、司法矫正社会工作1.司法矫正对象的现状与社会工作服务研究——以XX社区为例2.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以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为视角3.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以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为视角4.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以任务中心治疗模式为视角5.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以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为视角6.增能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7.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8.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9.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社会适应问题的实践研究10.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家庭关系建构的实践研究11.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就业问题的实践研究12.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网络建构的实践研究13.浅析个案工作在司法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4.浅析小组工作在司法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5.浅析社区工作在司法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九、社会救助社会工作1.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服务实践研究2.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问题、现状与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3.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方法、经验与模式研究——以XX社会组织为例4.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研究5.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和管理研究——以XX机构为例6.失独家庭社会救助研究——以XX社区为例7.空巢老人社会救助研究——以XX社区为例8.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救助的服务研究——以XX村为例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服务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10.社会工作机构介入社会救助的服务研究——以XX机构为例十、家庭社会工作1.优势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2.增能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3.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4.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5.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6.社会工作介入儿童和青少年家庭的实务研究7.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实务研究8.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策略与对策研究9.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干预研究10.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实践研究11.社会工作介入亲子关系冲突家庭的实务研究12.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下的家庭社会工作实践研究13.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下的家庭社会工作实践研究14.家庭抗逆力视角下的家庭社会工作实践研究15.家庭社会工作的个案管理服务模式研究十一、学校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弟学校质量提升的路径研究——以XX学校为例2.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研究——以XX高校为例3.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理的策略研究——以XX学校为例4.社会工作介入“问题”学生服务的实践研究——以XX学校为例5.社会工作介入培养学生抗逆力的实践研究——以XX学校为例6.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以XX学校为例7.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的路径探析——以XX学校为例8.优势视角指导下学校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学校为例9.社会互动模式下学校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学校为例10.我国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以XX学校为例十二、社区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介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作用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2.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3.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社区协商议事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5.社区居民骨干的挖掘与培育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6.社区居民参与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7.基层社区治理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8.社区志愿者的使用与激励机制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9.社区工作者能力建设与专业化提升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0.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11.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垃圾分类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2.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停车管理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3.社会工作介入社区邻里关系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4.1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宜居环境建设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5.社会工作介入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十三、医务社会工作1.优势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医患关系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医院为例2.社会工作介入慢性疾病病人医院适应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疾病为例3.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的实践研究——以XX医院为例4.社会工作介入医疗救助服务的实践研究——以XX医院\社区为例5.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实践研究——以XX医院\社区为例6.社会工作介入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实践研究——以XX医院为例7.社会工作介入急诊室医生压力管理的实践研究——以XX医院为例8.社会工作介入公共卫生领域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9.医务社会工作中个案管理的应用研究——以XX医院为例10.突发公共事件中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机制研究11.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本土化研究12.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实践研究13.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督导的实践研究14.浅析个案工作在医务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5.浅析小组工作在医务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十四、企业社会工作1.浅析企业社会工作与我国工会工作的异同2.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研究3.我国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本土化研究4.企业社会工作帮扶企业困难职工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为例5.企业社会工作协调企业劳资关系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为例6.企业社会工作助力企业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为例7.企业社会工作助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为例8.企业社会工作助力企业职工婚恋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为例9.企业社会工作助力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社区为例10.企业社会工作助力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社区为例十五、金融社会工作1.金融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路径探究2.金融社会工作视域下大学生金融能力培养路径研究3.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金融能力与金融素养提升研究4.金融社会工作为老服务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5.社会工作助力社区居民金融赋能的实践探索——以XX社区为例6.金融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XX村为例7.金融社会工作助力低收入家庭资产建设实践探索——以XX项目为例8.金融社会工作者队伍培养的路径研究9.金融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妇女金融能力提升研究10.金融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服务项目设计与实践十六、乡村振兴与社会工作1.浅析社会工作专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以XX村\社区为例2.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3.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5.浅析新时代背景下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建设模式研究——以XX乡镇为例6.浅析新时代背景下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服务模式研究——以XX乡镇为例7.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融合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8.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干部能力建设与社会工作专业化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9.社会工作者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0.浅析社会工作机构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以XX村\社区为例十七、基层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2.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5.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为例6.城乡居民自治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7.社会工作参与应急管理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8.志愿服务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9.志愿服务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0.“共建共治共享”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十八、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1.老年人精神健康政策实践研究2.残疾人社会康复政策实践研究3.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实践研究4.推动性别平等的政策研究5.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6.失依儿童保护政策实践研究7.退伍军人社会适应政策服务研究8.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政策研究9.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10.社区照顾政策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十九、社会工作督导1.我国社会工作督导模式的本土化研究——以XX机构为例2.浅析社会工作督导在社会服务机构发展中的功能——以XX机构为例3.我国社会工作督导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以XX机构为例4.浅析个别督导与团体督导的优劣势——以XX机构为例5.浅析团体督导与同事督导的优劣势——以XX机构为例6.社会工作督导的作用和模式研究——以XX机构为例7.浅析志愿者督导的内容和功能——以XX机构\社区为例8.浅析志愿者督导的重要性——以XX机构\社区为例9.我国志愿者督导的实践研究——以XX机构\社区为例10.我国志愿者督导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以XX机构\社区为例二十、社会工作机构服务与管理1.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的实践与反思2.社会工作机构服务的运作机制、困境与发展研究——以XX机构为例3.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模式研究——以XX机构为例4.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筹资能力建设研究——以XX机构为例5.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社工激励机制研究——以XX机构为例6.成效为本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评估机制研究——以XX机构为例7.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以XX机构为例8.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以XX机构为例9.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项目能力建设的研究——以XX机构为例10.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与政府合作模式的研究——以XX机构为例。
社会组织对社会服务的供给与作用研究
社会组织对社会服务的供给与作用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被转移给社会组织进行负责。
这些社会组织种类丰富,如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组织等,他们对公共服务供给的作用与贡献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社会组织对社会服务的供给角度和社会组织对社会的作用角度分别进行探究。
一、社会组织对社会服务的供给1.推动公共服务多元化社会组织作为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之一,其服务内容多元化,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共服务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多,政府单一机构无法满足,需要社会组织一起来推动公共服务的多样化。
2.弥补政府服务不足尽管政府不停地承担着巨大的公共服务压力,但在面对社会发展变化和资源限制时,政府服务在某些方面仍有所不足,需要通过社会组织的力量来弥补。
通过社会组织,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的需求和民间力量的资源优势,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工作。
3.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社会组织对于公共服务的推动,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组织的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可以推动公共服务资源的更好配置,优化服务质量,逐步建立公共服务的多元和高效模式,促进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二、社会组织对社会的作用1.促进社会协作社会组织在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也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协作创造了可靠的桥梁。
社会组织的服务内容多样化,可以引导和促进社会民间自救互助和团结合作,在不同层面和领域促进社会的整体协作,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2.提升社会文化软实力社会组织不仅能够提供服务,同时也可以用自身的行为和文化形象提升一个社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社会的文化软实力。
例如,一些艺术团体和文化传承组织通常会对特定的文化活动和古旧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从而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社会美好形象。
3.疏导社会矛盾与冲突社会组织不仅在公共服务上对社会有作用,在社会治理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丰富的渠道与手段,为社会提供合理的疏导和排解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方式,帮助有需要的人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及时减少和避免社会冲突的风险。
基于社会融合的社区管理创新机制研究一以中山市为例
基于社会融合的社区管理创新机制研究一以中山市为例摘要:社区作为一种生活共同体,对社会转型的体验最为深刻,是政府“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直接贯彻者和受惠者。
我国的社区建设在推动社会建设、化解社会矛盾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机遇也对社区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呼唤着社区体制不断创新。
广东省中山市在社区建设的管理机制上,围绕促进社会融合的整体目标,力图打破阻碍社会融合的瓶颈,坚持整体政府的理念,将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有效衔接,最终实现了“全域中山、城乡一体”的结构调整,对其他地区的改革推进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排斥社会融合社区管理机制C916 :A :1004-0730(2013)11-0109-07社会建设以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为根基,这种思路的践行依赖于五个有机联系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然而,无论何种机制,其背后都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导致个人或者群体完全或部分地被排斥,使其难以充分参与社会生活。
作为社会微观环节的社区,在机制运转和主体经验上都有着深刻的感触性。
消解和预防社会排斥、实现社会融合的社会治理创新目标,自然而然落到了社区这一基点。
如今走在经济发展前列的广东省中山市,在解决社会建设“成长的烦恼”这一问题上,秉持实现社会融合、寻求科学发展的理念,开创了基层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一、社区体制创新的逻辑——社会发展价值观的批判性反思(一)从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社区不可推卸的责任城市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加速使得中国的社会转型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诉求逐渐明晰,人口流动的广度和深度也都在日益加强,这就使得当前的社会建设不得不去关注“全域人”的生存境遇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与公正。
然而公平与公正的内涵远远超越了形式上的安排,其概念主体和客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适性和包容性。
基于此,在关注政府执政理念转变和民众幸福指数提升的问题上,出现了从社会排斥走向社会融合的明显趋势。
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探析
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探析传统的由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单一供给制存在着诸多弊端,从这些弊端入手,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由以政府为单一供给主体的供给模式向以政府、市场主体、民间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模式的转变是公共服务供给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试探性地给出多元供给的制度设计。
标签:公共服务:单一供给;多元供给二战之后,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主导社会福利领域、经济领域的事务已然成为一种趋势。
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使“福利国家”广为人知,但是高福利制度是把双刃剑,在带给公民高福利的同时,也会导致政府负担过重。
传统的科层制政府难以高效地分配庞大的社会福利和日益膨胀的福利开支所产生的“挤出效应”使得私人投资受到损害,急剧增加的社会事务导致政府疲于应付,公共服务质量下降等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术界关于提高政府效率的理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比如新公共管理理论、重塑政府理论、政府再造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等等,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中也能找到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字眼。
为了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首先我们要研究的是传统的公共服务单一供给制的弊端是什么。
一、传统公共服务单一供给制的困境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需求也不再表现为过去比较单一的物质追求,已经上升到一个相对较高的层次,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公众的需求是不同的,总的说来就是需求呈现多元化,这无疑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思维是,由于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以及公众的“搭便车”行为,公共服务理应而且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长期以来,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这种由政府单一供给的机制在新时期下已经暴露出诸多弊端,政府时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垄断导致低效与资源浪费长期以来,政府基本上集中了所有的公共资源,承担着几乎所有公共产品的供给,几乎垄断了所有的公共服务。
这不仅导致政府机构庞杂,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公共服务成本日益提高等一系列问题。
创新公共文化多元供给 推动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以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
创新公共文化多元供给提升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火炬开发区”)是全国唯一在一片滩涂和荒地上建立并崛起的国家级高新区,辖区面积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万(户籍人口6.5万),下辖7大社区,6大工业园区,现汇聚规模以上企业5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近20家。
一直以来,本地居民、企业科技管理人员和外来员工,共同构成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成为历届党委、政府共同关注的民生议题。
火炬开发区长期以来,坚持“文化强区”与“经济强区”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在打破传统文化服务模式,寻求与探索多元文化服务供给,极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上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现如今,“天天有活动、周周有主题、月月有展演、节日有庆典、人人齐参与”已成为这块弹丸之地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我们在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方面的具体做法是:一、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将多元化文化供给纳入全区公共文化发展总体规划,先后制订出台了《中山火炬开发区文化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山火炬开发区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实施意见》、《中山火炬开发区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加快工业园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意见》、《关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共文化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文化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每年都要召开全区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确定全年宣传文化工作重点,建立文化工作目标考评机制,把文化工作和经济工作同步部署,调整经济结构与壮大文化产业同步规划,文化阵地建设与城乡基础建设同步推进,经济指标与文化建设同步考核。
二、坚持联动发展,聚集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区党工委、管委会多次专题研究文化事业,解决全区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机构、人员、活动安排、设施建设、经费等具体问题。
研究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
研究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引言社会公共服务是现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它涵盖了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文化娱乐等各个领域。
人们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其供给则成为政府和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以及未来社会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1.政府供给政府是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它通过各种投资来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政府的投资主要包括了建设各类公共设施,提高教育水平,完善医保制度等。
2.社会组织供给社会组织也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供给者。
它们包括了民间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专业服务机构等。
这些组织通过自发的社会行动和组织运作,提供各种社会公共服务。
3.市场供给市场也是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它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
如医疗、教育等服务机构通过商业运作,向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二章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1.人民生活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需求不断提高,对于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也随之增加。
人们追求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这些需求也促进着社会公共服务不断发展。
2.政治需求社会公共服务也是政治的需求。
一个政治系统的稳定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公共服务保障。
政治需求源于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责任,也体现了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政治合约。
3.社会发展需要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服务,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三章社会公共服务的趋势1.权责明确化随着现代社会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加,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逐渐从政府独立承担向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并协同配合方向发展。
这也意味着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将得到更好的实现。
2.多元共治多元共治是建立在权责明确基础上的,它可以大幅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
中国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二、 中 国公 共服务 供给 主体之 间 的关
系。 政 府主要 在公共 财政 支出 总量 和结 构 上面有主导权 ,国家财政支出里面开始从建 设型专 向公共财政 , 重点加强 了公共服务的 投入 ,保证政府 在经济调节 、 社会职能和市 场监管等方面的服务实现。随着对公共管理 认识 的深化 。中国开始对公共服务有 了积极 探索 。2 0 世纪 9 0年代 ,中国的相关政策开 始允许 民间力量进入公共服务领域 , 各地掀 起 了一股浪潮。政府开始制定政策推进和规 范公 共服务 供给 主体 的多元化发 展 ,例 如 《 关 于促进 和引导 民间投 资 》 、 《 国务 院关 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 等。 政府 的 “ 放松” 市场规则 ,在垄断行业开始引入市场机制 , 公共服务供给开始向多元化进行发展。如对 邮政 和 电信 的拆分 ,后来 又把 中国电信分 成 :固定公司 、移动通讯公司和无线 寻呼公 司 。公 共服 务供给 的主体往 往有投 资风 险 大, 现金流量大 , 期 限期很长 ,责任性 大以 及回报过于分散 ,因此政府开始根据市场的 需求和职能来调整这些矛盾。在公共 服务 主 体多元 化的发展过程 中, 政府不可否认 还是 公 共服 务的决 策者 , 但 是生产 者有 国有企 业 、民营企业 、外资企业和个体经营等等 , 政企分开 、监管和职能分离 、调整政府机构 设置, 适应政府职能 , 减少行政审批 ,实现 政 府招标 等等方式来实现管理方式 的变革 。 随着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 , 政府 的职 能开始有 了很大 的调整 。政府也开始 培养一 些社会 自 理 、自组的机构 ,加强社会 的责任 感 ,中国的社会组织就是很突 出的机构。经 过 六十 年的发 展 ,中国的社会 组织数 量增 加 、实力变强、质量提高 、规模 扩大、作用 越来越大 , 其影 响程度显现 。 特别是在进来 来发生 的 “ 非典” 、汶川 大地震 和北京奥运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前景与现实路径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前景与现实路径——以广东公共服务业多元化发展为例汕头大学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郭剑鸣*摘要: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公平性和选选性。
但在公共服务实践中,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仍不乐观。
即便是公共服务业改制较早的广东,非公营部门进入公共服务业的规模与政府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相比也显得微不足道,需要从合法性建设、理念提升、组织创新和开拓特色服务等方面增强非公营部门在公共服务中的竞争力,实现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关键词:公共服务;多元化;广东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公平性和选选性,这在学术界、理论界已呼吁了多年。
但在公共服务实践中,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仍有重重阻力。
本文尝试从广东省非公营部门介入公共服务业的一些侧面,讨论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前景和可行路径。
一、公共服务:类型及其主体多元化的理论预设西方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改革的实践经验表明,提升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可选性,并不是一个简单地将公共服务供给的任务交给政府还是交给市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问题。
众所周知,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
公共服务应由什幺机构供给更为有效,并“不在于公营对私营”,更本质地在于“竞争对垄断”,在于对公共服务进行合理的区分,并依此*郭剑鸣(1967-),男,汕头大学地方政府发展研究副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和公共行政研究;通讯地址:汕头大学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邮编:515063,电话:0754—2903046;E-mail:jmguo@.1 [美] 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54.2 [澳]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30.3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7.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实行不同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基于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多元主体协同研究评述
基于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多元主体协同研究评述作者:孙琪来源:《理论观察》2019年第02期摘要:近些年来学术界对于公共服务供给领域的研究越发深入,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对于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协同研究是其进一步的细化,通过分析2008年到2017年这十年来学术界关于该研究的成果,从研究现状和内容综述两个大方面入手,对其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三个方面的不足,对于更加深入研究该论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多元主体;协同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2 — 0064 — 0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努力加强公共服务能力,着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公共服务供给迅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之一,主要包括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理论研究、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研究、公共服务供给路径研究、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与问题研究等。
其中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多元主体研究成果小有规模,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为了更加完善的了解这一相关研究的状况,本文搜集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这10年以来我国发表的期刊论文,对其做相关的评述分析。
一、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多元主体协同研究状况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检索源,以“主题”为检索项,以“公共服务供给”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查得的文章数量:主题中含“公共服务供给”一词的文章为 3 504 篇,研究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当然搜索的仅仅是主题并不能说明包含了所有的研究该领域的文章,并且也有许多文章不以该词汇为主,但是文章的主旨表达的是相近的意思,所以以上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文章总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6043篇文章也足以说明我国关于公共服务供给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公共服务供给这一领域中,对于研究谁提供公共服务或者说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有哪些是首要的,只有了解主体才能更加合理完善的进行公共服务的供给。
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设计
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而政府单一的供给模式难以满足各类需求。
因此,需要设计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以下是一份关于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设计的简要提要。
一、建立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的政策基础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实施细则等,明确政府与社会的权利义务,规定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属于政府责任的范围和属于市场和社会的范围,清晰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和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明确政府、市场与社会协同共治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二、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政府应该将拥有的公共服务资源及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整合共享,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跨领域、跨部门、跨地域整合,将重点放在整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等方面,以此来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三、培育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在政府出现缺位、单一或一些公共服务难以满足需求时,应该引导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供给主体,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四、深化市场化改革并优化政府资源配置政府应该采取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本、社会组织等参与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可引导企业参与,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
五、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政府可创新公共服务资金筹措方式,设立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基金,支持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开展工作,用合法的手段进行资金筹措和利用,做到资金精准、拨付及时、使用透明。
总而言之,建立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必要手段。
要实现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机制设计,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运作,从而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中山市公益慈善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及其经验
中山市公益慈善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及其经验作者:暂无来源:《社会与公益》 2017年第4期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管理与社会自治相结合,“社会自治往往通过社会自治组织来实现,社会自治组织既包括政治意义上的社会自治组织,如村民委员会、街道居委会及其他政治性社团,也包括社会意义上的社会自治组织,如各种协会、中介性组织等。
”【1】近年来,中山市着力于发展多层次公益慈善社会组织,既体现为在党委和政府的引导下不断行善的过程,亦是中山社会治理主体日益多元化的过程,标志着中山对于社会治理理念的准确把握,在赋予中山慈善文化名片的同时,实现了中山社会治理模式与体制的创新,社会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得到缓解。
一、中山市公益慈善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公益慈善事业的典型特征表现为“以爱心为动力、以行动为落脚点、以社会捐赠为主要资金来源、以公众自愿参与为人力资源、以公益慈善组织为运作主体”【2】。
现代意义上的慈善既包括原始道德意义上的个体最高的善,叉包括了个人理想与公民意识成熟而带来的关心社会事业、参与社会治理的现代人的理性诉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益慈善事业就必然是社会运行必要的整合手段,必然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参与者。
基于这样一个判断,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浪潮的首发地,秉承香山文化传统,弘扬中山博爱文化,在政府引导和社会组织参与的良性互动中,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并成为中山社会治理的重要特色之一。
首先,构建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方联动的公益慈善生态圈。
中山公益慈善参与社会治理既有传统文化积淀的自发影响,又是与政府的自觉引导分不开的。
正是在文化自发与政府自觉的双重推动下,公益慈善事业才得以发展。
从参与主体来看,中山慈善事业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呈现出鲜明的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组织参与相互支持的特色,即中山公益慈善参与社会治理构建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方联动的公益慈善生态圈。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慈善事业的成熟发展,这三方的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
试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参与机制
试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参与机制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用服务供给愈发重要。
由于我国资源有着有限性、分布不均匀、开采难度大等特点,决定了农村公共服务相关举措必须要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才能顺利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农村公共服务除了具有一般公共品的属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地域性、分散性、多层次性等。
属性的多重性决定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不是单一的。
本文从公共服务供给主题的参与机制入手,分析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应当考虑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参与机制如何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公共服务是指在农村地区为满足农村、农业与农民的需要,由政府及其他社会治理主体协同提供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与服务,主要包括农村公共财政、农村教育服务、农民劳动就业信息、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扶贫开发等内容)的高效率供给,以期达到缩短城乡差距的目的,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
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制约着总体水平的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仍然落后。
尽管近年来为了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但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供给总量不足、设施建设不合理、资源浪费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民、农村、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只有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的供给体制,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高效利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保障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才能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选择,目前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主张,主要有政府主导供给、市场供给、第三部门主导供给、多中心供给等四种。
认为政府主导供给的主要观点是,界定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县和乡镇地方政府的权利和责任,应根据公共物品受益范围来界定,以期避免分工不明确,达到公共服务的逐步完善。
存量规划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供给的解决之道_以中山市小榄镇为例
2.3.3社区公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 | 小学服务范围图 3 | 新增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引
阶段一:根据《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标准》及现状公 共服务设施用地的数量,确定所需增加的公共服务设施 的总量。
阶段二:依据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公共服务设 施的服务半径等要求,对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区分研 究,大致确定某类公服的用地位置。
阶段三:通过公服设施的总量以及各社区需要建设 的公服类型,将所确定的指标向各社区分摊。
用 地 比 (m2) 用 地 比 设 施 用 设 施 用
例
例
地(m2) 地 面 积
现状
标准
(ha)
行 政 办 A1 公设施
0.42% 0.71
0 . 8 % - 0.8-1.3 3 1.3%
文 化 设 A2 施用地
0.29% 0.57
0 . 4 % - 0.8-1.1 12 0.5%
教 育 科 A3 研设施
2.03% 3.48
2 . 9 % - 2.9-3.8 20 3.6%
体 育 设 A4 施用地
0.10% 0.17
0 . 6 % - 0.6-0.7 19 0.7%
医 疗 卫 A5 生设施
0.28% 0.48
0 . 7 % - 0.6-0.8 11 0.8%
社 会 福 A6 利设施
0.01% 0.01
国内外公共服务多元化参与研究进展【论文】
国内外公共服务多元化参与研究进展摘要:公共服务是国家及社会现代化和公共能力增长的重要条件, 公共服务多元化参与是国家及公共事务民主化的主流趋势。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中国政治经济改革和行政体制革新推动着公共服务多元化参与, 多元化参与逐渐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式。
本文从理论及前沿、路径选择、模式、范畴、风险及负面影响等方面, 对国内外公共服务多元化参与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分析发现, 国内外公共服务多元化参与的理论本土化、路径到模式的一致性以及治理机制和风险应对等都有深化研究的空间。
关键词: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多元化; 路径选择; 合作模式;20世纪70年代以来, 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学者们围绕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公共行政效率、降低公共供给成本和公共服务损耗、选择公共服务新路径新模式等重大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
陈振明对公共服务的定义是:具有公共属性和公共价值的各种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社会服务及相关物品, 其必要支持条件为公共政策、服务机制、管理方式等一系列体制机制, 管理方式为国家(政府) 威权管理与所有权控制, 服务目的为满足最广大社会成员的公共实际需求和服务活动。
[1]公共服务参与就是提供具有公共属性和公共价值的各种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社会服务及相关物品过程中的公共行为和公共活动。
进入21世纪以来,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公共领域建设和服务规模急速扩张, 服务方式已不再完全由国家以直供直管方式进行, 而更多转为公共采购、指定或社会化招标。
公共服务多元化成为新世纪公共服务供给的大趋势, 学者们围绕公共服务供给相关理论、概念与内涵界定、公共服务多元参与的依据与过程等主题展开研究。
通过文献综述方式对国内外公共服务多元化参与进行研究, 有积极的理论归集效果。
为确保研究综述范畴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摘选典型文献和核心文献的依据与来源是SSCI\\SCI全文检索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
中山市流动人口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山市流动人口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问题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2.9亿,这些人口在城市中居住、工作和生活,对城市的发展和社会安定影响着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流动人口的迁徙性强、文化背景不同、社保信用记录不完整等原因,其在城市中的生活往往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例如,流动人口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享受的服务和权益受到限制。
针对这些问题,各地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然而,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以了解中山市流动人口所需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情况,此次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山市流动人口在医疗、教育、社保、就业、住房等方面的需求情况,并分析这些服务的有效供给情况。
具体来说,本研究将运用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两种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将针对中山市的流动人口进行,以了解他们在医疗、教育、社保、就业、住房等方面的需求情况;案例分析将选取中山市相关服务领域的成功案例,以了解这些服务领域的有效供给情况。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了解中山市流动人口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情况,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更为科学和精准的服务。
2. 分析中山市相关服务领域的有效供给情况,揭示公共服务领域的优点和不足,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改进服务提供参考。
3. 打造一个高效、全面、开放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应用。
四、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的预期结果有:1. 了解中山市流动人口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情况。
2. 揭示中山市相关服务领域的有效供给情况。
3. 提出中山市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信息化、智能化应用的建议。
4. 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改进公共服务提供参考。
五、研究计划安排本研究的时间安排为6个月,具体计划如下:1. 第一阶段(1个月):收集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背景研究,构建研究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与社会组织培育研究—以中山市为例二○一三年四月三十日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表、资料均已作明确标注,论文中的结论和成果为本人独立完成,真实可靠,不包含他人成果及已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毕业论文(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青岛农业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设计)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设计)。
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该毕业论文(设计)或与该论文(设计)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单位署名为。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与社会组织培育研究----以中山为例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现阶段,怎样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还是依靠政府,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发展仍不乐观。
倘若能打破由政府单一提供公共服务的状态,引导私营部门及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到公共服务的供给中来,才能为人们带来更多公共服务的选择机会。
近年来,社会组织逐步萌芽并迅速发展壮大,这种趋势的出现必定能推动和加快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进程。
也即是说,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已成为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关键。
针对这一现实要求,本文将以社会组织为重点分析对象,参考国内外的研究理论,仔细分析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着重讨论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关系、作用及影响,探讨发展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途径,以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社会组织;中山The public service supply diversified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cultivation research: To Zhongshan as an exampleAbstractAs the times progress and society advances, economic living standards have continuously improved, people’s demands for public services have kept rising. At this stage, how to raise the level of public service, and provide more and better public services t o meet people’s increasing demand,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Chinese government. However, in our real life, the supplies of public service rely primarily on 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 diversified supply development is not optimistic. If we can break the single public services provide by the government, guide various forces such as the private sector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so on, lead them to participate in the public service supply, and that can bring about more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to select from public service. In recent years, social organizations had gradually appeared and have been expanding rapidly and soundly,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is trend will surely can promote and speed up the public service supply of diversification proceeding. That is to say, to cultivate and develop social organization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realization public service supply subject. According to this actual requirement, this paper will be taking the social organizations as the special analyzes object, refer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theory, analysis attentively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main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public service supply of diversification about the relation, action and influence, inquire into the efficient way to develop diversification public service supply, in order to realize public service supply subject diversified system construction.Key words: Public service; Supply diversified; Social organization; Zhongshan目录一绪论 (1)二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理论综述 (3)(一)国外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3)1、英国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演变 (3)2、美国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演变 (4)3、其他主要国家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演变 (5)(二)国内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5)三中山市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与社会组织培育的调查分析 (7)(一)公共服务发展情况 (7)(二)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发展趋势 (9)(三)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公共服务职能情况 (10)1、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供给的优势 (10)2、社会组织可以承接的公共服务领域 (10)3、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的公共服务内容 (12)(四)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度 (14)四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中的作用与意义 (15)(一)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有效调整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 (15)(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丰富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主体 (15)(三)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推动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能转移 (16)(四)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加快社会组织事业的发展 (16)五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与社会组织培育的制约因素 (18)六结论与建议 (20)(一)结论 (20)(二)建议 (21)1、改变政府单一供给格局,发展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主体 (21)2、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转变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21)3、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22)4、改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推进社会组织发展 (22)5、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实践成果,促进社会组织良性运行 (23)6、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体系,保障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23)7、健全相关监管机制,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 (23)七结语 (25)参考文献 (26)附录 (27)附录1《中山市社会公共服务发展研究》调查问卷(居民) (27)附录2《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调查问卷(政府职能部门) (30)附录3《社会中介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调查问卷(行业协会) (32)致谢 (34)一绪论人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公共需要。
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相继建立和完善,在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养老、医疗卫生和公共安全等领域为人们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让人们从中获得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享受。
现阶段,我国的公共服务主要依靠掌握公共权力的政府来提供。
因政府部门拥有较为完备的公共服务资源和政策制度,故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扮演着的供给主体的角色。
法国公法学家莱昂·狄骥在他的《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著作中提到:“任何因其与社会团结的实现与促进不可分割、而必须由政府加以规范和控制的活动,就是一项公共服务,只要它具有除非通过政府干预,否则便不能得到保障的特征。
”①也就是说,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其需求多样化、复杂化和精细化等特点也日益突出。
现行的由政府单一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出现基本公共产品短缺和公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而这种模式与人们对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难以相适应的矛盾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进入社会主义新阶段,只有逐步扩展公共服务的范围需要和逐步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才能有效解决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与基本公共产品短缺、服务不到位的矛盾。
这就要求必须打破由政府单一提供公共服务的状态,引导私营部门、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到公共服务的供给中来,建立和发展科学、有效、规范与系统的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为人们带来更多公共服务的选择机会。
近年来,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的社会组织以其正规性、独立性、自治性、非营利性、志愿性和服务性等特点,逐步介入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当中,在公共服务及社会生活的比重也不断增加,并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且其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