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2018
4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4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保障员工健康和提升员工素质而制定的制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式。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健康检查:企业应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包括身体检查、职业病检查等。
检查结果用于评估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并制定相应的工作安排和保健措施。
2.劳动保护和安全措施:企业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设施,确保员工的工作安全。
如对于工伤、职业病、意外伤害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置和赔偿。
4.健康教育和宣传:企业应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员工普及健康知识和防病常识。
同时,通过各类宣传渠道,向员工传递健康和安全意识,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
二、培训管理制度:1.岗位培训:企业应为每个岗位设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内容,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培训可以包括新员工培训、在职培训等形式,力求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专业能力。
2.职业规划和发展:企业应为员工提供职业规划和发展机会,建立健全的晋升制度和岗位轮岗制度。
通过培训和提供晋升机会,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并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3.管理技能培训:除了专业知识培训,企业还应为管理人员提供管理技能培训,包括领导力、团队管理、决策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以提升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4.培训评估和反馈:企业应建立培训评估和反馈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对培训进行反馈和改进。
通过不断优化培训计划和内容,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这两个制度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目标:企业应明确健康管理和培训的目标和内容,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员工的特点进行制定。
2.设立机构和人员:企业应设立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部门,明确负责人和人员职责,建立相应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3.制定制度文件:将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规范化,制定相应的制度文件,并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和推广。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保障从业人员健康,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1.3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职责,确保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1.4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对患有法定传染病、职业病及其他有碍公共健康疾病的人员,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1.5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对健康管理的认识和自觉性。
二、健康检查2.1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检查项目应包括传染病筛查、职业病检查、一般健康状况评估等。
2.2 健康检查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承担,检查结果应真实、准确、完整。
2.3 从业人员应自觉参加健康检查,不得隐瞒病情、冒名顶替或伪造健康证明。
2.4 对患有法定传染病、职业病及其他有碍公共健康疾病的人员,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调离直接接触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高风险岗位,限制或禁止从事公共场所服务等工作。
2.5 对患有法定传染病的人员,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并采取隔离治疗、停工休息等措施。
三、健康档案管理3.1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健康检查记录、疾病治疗记录、职业病诊断证明等。
3.2 健康档案应由专人负责管理,确保档案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3.3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定期对健康档案进行审查,对档案中记录的疾病信息进行跟踪管理。
3.4 从业人员有权查阅本人健康档案,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提供便利条件。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范本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范本
目录
1.1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1.1.1 保障员工健康
1.1.2 提高工作效率
1.1.3 减少公司风险
1.2 初期建立健康管理制度的步骤
1.2.1 评估员工健康需求
1.2.2 制定健康管理计划
1.2.3 培训相关人员
1.3 实施健康管理制度的注意事项
1.3.1 定期体检与健康档案管理
1.3.2 提供健康促进活动
1.3.3 持续改进健康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公司对员工健康管理制度的重视愈发显著。
保障员工的健康不仅关系到员工个人的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公司的长远发展。
公司建立健康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因疾病等原因导致的生产损失,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公司的风险。
初期建立健康管理制度的步骤
在初期建立健康管理制度时,首先需要对员工的健康需求进行评估,了解员工的整体健康状况和需求,为制定合理的健康管理计划奠定基础。
其次,公司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合公司特点的健康管理计划,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实施健康管理制度。
实施健康管理制度的注意事项
在实施健康管理制度过程中,公司需要着重进行定期体检与健康
档案管理,及时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同时,公司还应提供各种健康促进活动,帮助员工改善生活方式,提升健康水平。
持续改进健康管理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公司应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健康管理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范本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的规范,确保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从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职工、合同工、派遣工、临时工等。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的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包括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职业病防护、心理健康等内容。
第四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状态。
第五条本单位应当制定健康管理方案,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第六条本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劳动保护设备,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第七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管理制度,关心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应对心理问题。
第二章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第八条本单位应当制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明确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项目、频次以及标准。
第九条本单位应当为所有新进入的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明确是否适宜从事相关工作,并建立健康档案。
第十条本单位应当定期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不得低于一年一次。
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对特殊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特殊项目的体检。
第十二条从业人员应当积极配合健康体检,如有拒绝体检的,应当按照本单位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第三章职业病防护第十四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制度,对与职业病有关的岗位和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病危害评估。
第十五条本单位应当对职业病危害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档案。
第十六条本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护措施,确保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和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第十七条本单位应当对职业病危害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对职业病防护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从业人员健康与安全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与安全管理制度1. 健康体检与监测1.1 员工入职体检1.1.1 新员工入职前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
1.1.2 根据体检结果,制定相应的工作安排或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
1.2 定期健康监测1.2.1 设定员工定期健康检查的频率和项目。
1.2.2 对特殊岗位或特殊环境的员工进行更加频繁的健康监测。
2. 工作环境与设施保障2.1 安全工作环境规划2.1.1 确保工作场所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2.1.2 制定紧急疏散计划和安全出口布局。
2.2 工作设施的维护与检查2.2.1 对办公设备、工作工具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2.2 确保员工使用的设施符合健康安全标准。
3. 职业病防治与健康教育3.1 职业病防治计划3.1.1 制定职业病防治的计划和流程。
3.1.2 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培训,降低职业病风险。
3.2 健康教育与宣传3.2.1 开展员工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健康的重视。
3.2.2 定期发布健康宣传资讯,促使员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劳动安全与事故应急4.1 安全培训计划4.1.1 制定全员参与的劳动安全培训计划。
4.1.2 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相应的安全培训。
4.2 事故应急预案4.2.1 制定紧急情况下的事故应急预案。
4.2.2 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确保员工熟悉应对流程。
5. 心理健康与工作平衡5.1 心理健康支持服务5.1.1 提供员工心理健康支持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和培训。
5.1.2 鼓励员工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
5.2 工作时间管理与调整5.2.1 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超负荷工作。
5.2.2 支持员工申请灵活的工作时间,促进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6. 疾病防控与传染病管理6.1 疫情防控计划6.1.1 制定疫情防控计划,确保员工的健康安全。
6.1.2 配备必要的防护物资,建立疫情信息通报机制。
6.2 传染病防治培训6.2.1 对员工进行传染病防治的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员工健康管理,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保障员工身心健康,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和合同工。
第三条公司要重视员工健康管理工作,加强员工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健康水平。
第四条公司要建立健康管理工作机构,设立专门的健康管理部门,配备专业医护人员,负责员工健康管理、职业病防治等工作。
第五条公司要建立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并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
第六条公司要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规定,要求员工遵守相关规定,提高自身保健意识。
第七条公司要加强对员工的健康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第八条公司要积极组织员工的体检工作,对员工进行全面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症状。
第九条公司要加强对一线员工的职业危害监测和控制,减少职业病发生风险。
第十条公司要建立健康管理工作评价制度,定期对员工健康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对工作效果进行总结和改进。
第二章健康管理机构第十一条公司要设立健康管理部门,配备专业医护人员,负责员工的健康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健康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员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并定期组织实施健康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健康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档案,对员工的健康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
第十四条健康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康教育制度,定期组织员工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保健能力。
第三章健康管理规定第十五条公司要制定健康管理规定,要求员工按照规定进行健康管理。
第十六条公司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十七条公司要对员工进行定期体检,发现员工的健康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第四章健康档案管理第十八条公司要建立完善的员工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健康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
第十九条健康档案管理要确保员工的个人隐私权不受侵犯,保护好员工的健康信息。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1、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2、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自行组织或者委托社会培
训机构,对本单位的餐饮从业人员(包括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厨师长、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关键环节操作人员)分类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3、餐饮从业人员在岗期间的每年培训时间,应当不少于40小时。
餐饮
从业人员应当参加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评估考核,取得餐饮服务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明。
培训合格证明到期前3个月,应当
重新参加评估考核;
4、建立餐饮从业人员培训档案,详细记录本单位上述入员的培训日期、
培训课时、培训地点、培训内容、授课师资人员、是否参加评估考核及考
核结果等内容;
5、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
6、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
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7、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
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
8、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
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等。
9、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
法规的培训以及卫生操作技能培训
10、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
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45号——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
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45号——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2.20•【文号】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45号•【施行日期】2019.04.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45号《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已经2018年8月20日教育部第20次部务会议、2018年12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第9次局务会议和2019年2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第12次委主任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2019年2月20日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学生和教职工在校集中用餐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以下统称学校)集中用餐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集中用餐是指学校通过食堂供餐或者外购食品(包括从供餐单位订餐)等形式,集中向学生和教职工提供食品的行为。
第三条学校集中用餐实行预防为主、全程监控、属地管理、学校落实的原则,建立教育、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学校集中用餐应当坚持公益便利的原则,围绕采购、贮存、加工、配送、供餐等关键环节,健全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营养健康。
第五条学校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和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校园食品安全责任,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宣传教育。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本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本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 目的和原则本健康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本制度的原则是科学合理、预防为主、综合管理。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的从业人员,包括在编人员和合同工。
3. 健康检查3.1 入职体检根据职务的不同,新员工入职时需要进行相应的体检,包括身体检查、视力检查、听力检查等项目,以确保员工能够胜任工作。
3.2 定期体检每年进行一次定期体检,包括身体检查、血液检查、心理检查等项目,以及相关职业病检查。
4. 健康管理4.1 健康宣传和教育公司将定期组织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
4.2 预防职业病公司将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包括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培训员工如何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等。
4.3 心理健康管理公司将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及时发现并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
5. 健康食堂和运动场所公司将提供健康食堂,并推广健康饮食,提供丰富多样的健康食品。
同时,公司将提供运动场所,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二、培训管理制度1. 目的和原则本培训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司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个人和公司的共同发展。
本制度的原则是科学规范、注重实效、多元化。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的从业人员,包括各级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
3. 培训需求分析根据公司的发展需求和员工的工作要求,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
4. 培训计划制定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等。
5. 培训实施和评估5.1 培训实施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内容的全面和针对性。
5.2 培训评估培训结束后,进行培训评估,包括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满意度评估等,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培训方案。
6. 培训资源管理管理公司的培训资源,包括培训师资、培训设施和培训资料等,确保培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维护。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作为企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质量。
因此,建立健康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目标和内容,并提出实施该制度的建议。
二、必要性和目标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具有以下几个必要性和目标:1.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长期的工作压力和不良的工作环境可能会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建立健康管理制度可以提供必要的保障和预防措施,降低因工作引起的身体疾病发生率。
2.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健康管理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从业人员的健康问题,提升他们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
3.增强企业形象和吸引人才:建立健康管理制度可以体现企业的关怀和重视员工的态度,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同时,健康管理制度也是吸引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内容和措施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和措施:1. 健康档案管理建立从业人员的健康档案,记录个人的身体状况、体检结果、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
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 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压力和心理问题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建立心理健康管理机制,包括定期组织心理健康培训、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以帮助员工及时释放压力、调整心态。
3. 饮食营养管理合理饮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通过提供健康的餐食菜单、宣传健康饮食知识等方式,引导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营养不良和肥胖等问题。
4. 体育锻炼和健康促进定期组织体育锻炼活动,提供多种健身项目和场所,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
同时,组织健康知识宣讲和健康检测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5. 紧急救援和应急预案建立紧急救援机制和应急预案,培训从业人员的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以应对突发疾病或意外事件,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企业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订立本《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并应严格遵守。
二、健康管理责任1.企业管理层应重视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健康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
2.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搭配。
3.各部门领导负责本部门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确保相关制度的执行。
三、入职体检1.全部新员工入职前需进行体检,体检项目包含但不限于: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心肺功能等的检查。
2.入职体检报告由企业保密,并作为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的一部分。
四、健康档案管理1.企业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个人基本信息、体检结果、病史情况、职业病防护措施等。
2.从业人员的健康档案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管理,严禁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员查阅或泄露。
3.从业人员可以申请查阅本身的健康档案,但不得对档案进行任何形式的窜改或损坏。
五、健康监测与评估1.企业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病体检。
体检结果应及时通知个人,并依据需要供应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2.依据从业人员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企业可以依据需要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从业人员如发现自身身体不适或怀疑与工作有关的健康问题,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并搭配企业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六、健康教育和培训1.企业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从业人员宣传相关的职业病防护知识和工作安全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本领。
2.企业为新员工和特殊工种人员供应相应的职业病防护培训,使其能够正确使用和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熟识相关急救措施。
七、职业病防护1.企业应订立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方案,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防护用具配备和监督管理。
2.从业人员必需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耳塞、护目镜等,确保自身的安全防护。
八、心理健康管理1.企业重视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是指用于保障从业人员身体健康、提高工作能力、减少工作风险的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标是促进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和意外伤害,并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工作状态和高效的工作能力。
下面将从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职业病防护、个人卫生和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介绍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首先,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是保障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基本步骤。
制度应规定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常规血液检查、X光检查、视力和听力检查等,以及特定岗位的职业健康检查。
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及早发现从业人员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其次,职业病防护是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
制度应包括职业病防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场所卫生与防护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以及职业病防护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从业人员接触有害物质和危险因素的机会,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此外,还应建立职业病防护档案,记录从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情况,以便对其进行监测和评估。
再次,个人卫生是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
制度应要求从业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戴口罩、穿戴完整的工作服装等。
此外,还应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和用品,如洗手间、沐浴设施、毛巾、纸巾等,保证从业人员在工作场所的个人卫生条件符合卫生要求。
综上所述,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涵盖了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职业病防护、个人卫生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有效管理和控制,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水平,预防职业病和意外伤害,促进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满意度。
因此,制定并执行该制度对于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健康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范本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范本职业健康是指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身心健康的状态,对于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促进工作效率和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为有效实施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下文阐述了一份范本,并对其各项内容进行了详细描述。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确保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预防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并规范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的实施。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的从业人员。
二、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1.入职前体检:从业人员如拟进入本单位工作,必须经过入职前体检。
体检包括体格检查、工种适应性评估等项目,以评估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是否适于从事相应工作。
2.岗前培训:新员工在正式上岗前应接受必要的岗前培训,包括有关职业病防护、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加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
3.定期体检:每位从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定期体检,以及时发现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体检项目应包括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职业病筛查等。
4.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对于与职业健康有关的危害因素,应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其对从业人员的危害。
三、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的要求1.建立档案:单位应建立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记录从业人员的入厂体检结果、岗前教育培训证书、定期体检记录等信息,并按照保密原则妥善保存。
2.保密性要求: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档案应严格保密,仅供从业人员和相关职能部门使用,除法律法规规定外不得随意公开或泄露。
3.信息更新:职业健康档案应及时更新,包括入职后体检记录、岗位调整体检记录等。
从业人员在离职时,档案应根据规定的要求进行归档和保存。
4.档案调阅:从业人员有权查阅自己的职业健康档案,单位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便利。
5.档案报告:单位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进行评估和总结,并向企业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报告。
四、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的落实1.责任分工:明确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的责任分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政策。
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首先,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应当确保从业人员的劳动安全。
该制度应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安全设备的配备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比如,在建筑工地上,必须配备安全帽、安全绳等个人防护设备,而在化学实验室中,则需要使用防护眼镜和防护手套等设备。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其次,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还要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这包括预防职业病和促进职业健康的措施。
管理制度应为从业人员提供充分的医疗保障,如提供定期的健康体检和职业病筛查,确保从业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得到有效的治疗。
此外,还应推广职业健康知识,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对职业健康的了解和认识。
最后,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这包括建立职业卫生检测和监测体系,定期对工作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还应建立从业人员的健康档案,记录其职业健康情况,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此外,也应加强对职业健康管理政策和措施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意识。
总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对于保障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
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劳动安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共同为从业人员创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实施,才能有效预防职业病,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从业人员健康及卫生管理制度范本
从业人员健康及卫生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适用范围该制度的目的是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卫生,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减少事故和疾病的发生,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从业人员,包括全体员工、临时工以及外来人员。
二、健康管理1. 全体员工在入职前须接受体检,确保身体健康,并根据体检结果适配合理岗位。
2. 所有员工每年定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体检费用由企业承担。
3. 员工应主动告知公司相关疾病和患病情况,并及时更新健康状况。
三、个人卫生管理1. 从业人员需保持整洁干净的个人仪表,不得穿戴潮湿、污染的工作服。
2. 从业人员应定期修剪指甲,保持手指清洁,并妥善保护双手的皮肤。
3. 每位从业人员上岗前均需清洗双手、使用洗手液或消毒液进行消毒。
4. 员工应遵守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使用口罩等防护物品。
四、工作场所卫生管理1. 工作场所需保持整洁有序,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
2. 室内空气质量监控,并定期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流通。
3. 固定垃圾桶并定期清理,避免垃圾滋生细菌。
4. 从业人员使用的工作用具,如电脑、电话等,需定期清洁和消毒。
五、食品安全管理1. 企业提供食堂时,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食堂卫生须符合国家标准。
2. 从业人员不得携带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进入企业。
3. 员工在用餐时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得将食物带入生产、储存环境。
六、安全防护管理1. 从业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和劳动防护用品。
2. 从业人员须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3.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确保使用符合要求,做到标识明确,存放有序。
4. 每位从业人员需定期参加防火、防泄漏等相关预防措施的培训。
七、应急管理1. 制定应急预案,全体员工必须熟悉应急疏散路线和求助电话,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应对。
2. 配备应急设备,包括灭火器、应急药品等,定期维护和检查。
八、违规处理1. 对违反健康及卫生管理制度的员工,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甚至予以辞退。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制定并实施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是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
本文将围绕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以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 健康风险评估企业应当根据从业人员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对从业人员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2. 工作环境监测企业应当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危害因素。
工作环境监测应包括空气质量、噪音、光照等各方面的监测,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3. 健康检查企业应当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并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
健康检查内容应包括身体检查、心理检查等多方面内容,确保员工身心健康。
4. 健康宣教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健康宣教活动,增强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
健康宣教内容应包括营养、运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健康管理档案企业应当建立并完善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档案,记录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健康管理情况。
健康管理档案应包括健康监测数据、健康宣教记录、健康检查结果等内容,为员工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三、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1. 培训需求分析企业应当根据员工的发展需求和工作要求,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通过培训需求分析,能够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确保培训效果。
2. 培训计划制定企业应当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内容。
培训计划应按照员工的发展需求和工作要求进行制定,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培训实施企业应当根据培训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技能培训、知识培训、素质培训等多方面内容,满足员工的不同培训需求。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范文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范文职业健康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状态。
随着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职业病和职业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护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促进劳动者的身心康复和发展,建立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份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范文。
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加强对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的监护和管理,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职业健康问题的发生,促进劳动者的身心康复和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的所有从业人员,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实习生等。
三、健康监护内容1. 健康评估所有新进入公司的从业人员必须接受健康评估,包括体检和职业病检查。
必要时还可进行血液、尿液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 健康监测根据从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所处的工作环境,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
包括但不限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肺功能检测、眼睛、耳鼻喉等器官检查。
3. 健康教育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职业病预防知识、个人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工作场所安全等方面的培训。
4. 职业康复对于因工作原因导致职业病或职业健康问题的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康复服务,包括医疗治疗、职业康复指导等。
四、档案管理1. 个人健康档案每位从业人员都有一个个人健康档案,包括体检结果、职业病检查结果、健康监测结果等。
个人健康档案由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保证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2. 职业危害因素档案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环境的职业危害因素,建立专门的档案,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及时更新和监测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职业疾病档案建立职业疾病档案,记录发生职业病的从业人员信息,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五、责任1. 公司负责人要重视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住房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关于正式运行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关于正式运行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18.12.03•【文号】建人才〔2018〕74号•【施行日期】2018.12.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其他规定正文住房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关于正式运行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建人才〔2018〕74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城乡建设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人﹝2015﹞43号),更好地推动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鉴定工作,我部组织开发了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经过一年多试运行,目前已基本完成与各地培训管理信息数据对接,有关数据按要求与我部相关业务司局的工作系统实现共享。
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定于2018年12月8日正式上线运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已建成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施工现场专业人员3个模块,登录网址为:。
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经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认可的技能人员培训合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以及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培训证书联网查询。
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相关证书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内予以认可,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对持证人员提出重复取证等要求。
我部人事司负责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我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负责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营维护,指导各地做好培训管理数据上传、报送、使用等相关工作。
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对接工作的通知》(建办人函﹝2017﹞332号)要求,认真做好本地区培训管理数据备份管理和报送等工作,确保联网运行数据真实、有效、完整、及时。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为什么需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2.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内容(1)岗前体检:所有新员工在入职前需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以确保其健康状况符合工作的要求。
(2)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3)职业性病防护:对特定工种的员工,根据其工作内容和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职业性病防护措施,并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4)工作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
(5)职业病防治: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对职业病病例进行定期报告和处理,并对其它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职业病检测和辅助治疗。
3.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制度执行:企业应组建专门的管理团队来负责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执行,设置相应的岗位和责任,确保制度的全面实施。
(2)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由独立的监督机构对企业的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培训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适应市场竞争的变化和发展需求。
通过培训,员工能够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2.培训管理制度的内容(1)培训需求分析: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和意愿,在此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
(2)培训计划制定:根据培训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内容、方式、时间和参与人员等。
(3)培训资源整合:对内部和外部的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和选择,根据培训计划组织相关培训课程和活动。
(4)培训执行和评估:根据培训计划,组织培训的执行和实施,同时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
(5)培训档案管理:建立健全的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培训记录进行归档和保存,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提供参考。
3.培训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2)培训效果评估: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考试或实际操作检验等方式,了解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和实际应用情况,为改善培训质量提供依据。
职工餐厅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
职工餐厅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职工餐厅是服务于公司员工的餐饮场所,其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是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制度。
一、职工餐厅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健康检查:所有从业人员入职前需要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以保证员工身体素质符合从业要求。
2.餐饮卫生:明确从业人员餐饮卫生的要求,包括穿戴规范、操作规范、食材加工要求等,确保从业人员在从事餐饮工作时遵循卫生标准,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3.体质管理:从业人员个体差异较大,需要针对不同体质给予相应管理和关注,制定个体化的饮食和锻炼计划,提高员工身体素质。
4.心理关怀:餐厅工作环境相对紧张,对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要进行关注。
可定期组织心理辅导和交流活动,为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5.疾病预防:加强对重要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如流感、肠道传染病等,确保从业人员不患疾病,也不对食品卫生和员工健康造成影响。
二、职工餐厅从业人员培训制度1.岗位技能培训:针对餐厅从业人员的各个岗位,制定培训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在各个岗位上的能力和熟练度。
2.食品安全培训: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培养,包括食品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安全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食品安全问题。
3.卫生健康教育:定期进行餐饮卫生知识和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卫生和健康的重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服务质量培训:加强对员工服务技能的培训,包括礼仪待客、沟通技巧、客户投诉处理等,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和对客户的满意度。
5.应急演练:针对突发事件和应急情况,组织餐厅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保障员工和顾客的安全。
综上所述,职工餐厅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够保证员工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升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对于餐厅的可持续发展和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1、凡从事食品经营工作的人员必须经岗前卫生知识培训合格,持有效健康证明方可上岗,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进行食品卫生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并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上岗时必须穿戴统一整洁的淡色工作服,不能佩带首饰、假发、假睫毛、假指甲、戒指,喷洒香水、化妆、涂抹指甲油;离开工作岗位时,要换下工作服,不得将工作服穿离工作岗;工作服及工作帽应经常换洗,保持清洁、干净。
4、必须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常洗澡、换衣、修剪指甲、洗发,做到个人仪表整洁。
5、上班时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嚼中香糖、进食、吸烟,私人物品、食品必须存放在指定的区域或更衣室内,不可放置在工作区内。
6、凡是参与食品经营的从业人员都应先取得工种为食品的健康证明,包括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和可能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
7、食品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组织单位参与食品经营的员工开展食品安全的培训活动,做到培训有计划(培训计划书),召开有记录(签到表、影像资料),每年培训不得少于40个小时。
8食品安全培训应当重点围绕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日常经营的各种规范制度开展。
9、从业人员健康证在有效期止30日前办理新的健康证明。
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1、认真制定、落实、检查本单位的各项食品安全制度是否到位,协助本单位法人、负责人做好日常的食品安全管理落实工作。
2、依法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认真查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产品合格证明、产品标识和商品质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严把商品进货关。
3、建立健全商品进货记录制度,如实记录、保存进货商品的各种信息和数据,保证进货商品的可追溯性和销售商品流向信息的真实性,以防范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4、负责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并做好建立培训档案工作;5、负责组织从业人员年度健康检查并做好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6、积极配合有关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规范经营行为,完善售后服务,妥善解决消费投诉和纠纷;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1、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以及食品的安全,特制定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保证落实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
2、适用于本单位内,对质量安全有关的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
3、公司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工作的协调、管理工作,批准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和自查报告。
负责向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或食品安全管理单位报告食品安全自查结果。
4、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向本单位管理层提交自查小组名单,并全面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实施活动,食品安全自查审核方案和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5、本单位起草的食品安全自查审核方案应当含有组建食品安全自查小组名单,食品安全自查计划实施方案,对不合格项目的整改、实施效果进行确认。
6、食品安全自查审核应当在适当的范围内予以公开,并保留相关的自查报告备查。
7、自查频次:每年不少于1次且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
质保部每年初起草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在每个年度内所进行的安全自查,并覆盖所有的相关部门。
8、当有下列情况时,需追加食品安全自查。
a )发生了严重产品质量问题或外界有重大投诉;b )组织的内部机构、质量方针和目标等有重大改变;C)其他应该追加的情况。
9、定代表人、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单位食品从业人员都可以向本单位相关管理层提出食品安全自查方案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的建议,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负责批准实施。
10、食品安全自查的准备应当有本单位内负责自查组长提出食品安全自查实施计划,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批准,经批准生效的食品安全自查实施计划表中的自查组长和自查小组成员即被指定为该次食品安全自查的自查组长和自查小组成员。
11、食品安全自查的实施前,应当召开一次简短的会议,组长介绍自查的目的、范围、准则、方式、计划和自查人员分工及日程安排,澄清自查计划中不明确的问题,确定末次会议的时间、地点。
在受检部门人员陪同下,由自查组长主持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员采用现场观察、查阅资料、提问等方法进行抽样调查。
要对照自查表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的事实。
若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将不符合事实与受检部门交换意见。
12、自查结束后自查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析,确定不符合事实。
在编写“食品安全自查不符合项报告”时,须事实描述清楚,证据确凿。
13、帮助受检核部门制定并评价纠正措施。
并对自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确定不合格项,取得受检部门签字认可。
14、召开末次会议,由自查组长报告自查情况和自查结果。
就食品安全提出检查结论,并对如何提高食品安全提出建议,确定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
15、提交自查报告。
16、食品安全自查的记录由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保存。
17、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检查时,应当及时予以提供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制度和维护保养制度、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食品贮存管理制度1. 食品经营卫生管理要求1.1食品经营者应保证经营环境、设施设备、人员满足食品经营卫生要求。
1.2食品经营者应对所经营食品安全进行承诺。
1.3经营单位应设立食品安全控制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经营卫生管理。
1.4食品经营者应当接受每年一次的食品安全培训。
1.5经营单位应建立与食品经营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
2. 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要求2.1采购2.1.1应建立食品采购制度。
包括供货商的选择和评价、采购流程、食品验收标准等内容。
2.1.2应设立食品采购质量控制部门,对供应商的合法资质、生产能力、加工条件、卫生状况、质量管理水平、信用资质等进行评价,并建立合格供方档案。
2.1.3应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等相关证明文件,并存档备案。
2.1.4 采购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应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QS标志。
2.1.5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3. 运输3.1应建立食品运输制度。
明确送货人员在食品运输过程中对于车辆卫生、食品卫生的质量安全职责。
3.2食品运输应采用符合卫生标准的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和定期消毒。
车厢内无不良气味、异味。
3.3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3.4运输包装材料或容器应完整、清洁、无污染、无异味、无有毒有害物质,达到相关食品卫生标准要求,且应具有一定的保护性,在装卸、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能够避免内部食品受到机械或其他损伤。
4. 散装的食品应该具备符合安全卫生和运输要求的独立外包装。
4.1冷藏食品的运输可采用冷藏车、保温车、冷藏列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运输工具。
一般情况下,允许冷藏温度接近的多种食品拼箱装运,但具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不得进行拼箱,避免串味或污染:a )不同加工状态的食品,如:原料、半成品、成品;b)不同种类的食品,如:水果和肉制品;蔬菜和奶制品;蛋制品和肉制品; C )具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和容易吸收异味的食品;d)产生较多乙烯气体的食品和对乙烯敏感的食品。
4.2冷藏食品运输包装应使用GB/T 191规定的“温度极限”标志或用文字直接标明食品应保持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4.3冷藏食品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应符合GB 6388的规定。
4.4冷藏食品的运输包装尺寸应符合GB/T 15233和GB/T 16471的规定,采用托盘包装时还应符合GB/T 16470 的规定。
4.5食品运输有冷藏、冷冻温度要求的,应符合GB/T 24616的相关规定。
5. 验收5.1应建立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5.2经营单位应设立验收机构。
食品应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或双方制定的合同(协议)进行验收。
5.3应查验索取供应商提供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合格证明及认证证书,并备案。
5.4建立进货和验收记录,应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信息。
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
5.5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5.6货证不符的应拒收或单独存放并做好标识;应检查标识是否清楚、正确,标识不清楚的单独应存放。
6贮存6.1应建立食品贮存制度。
贮存管理人员应熟悉制度要求和各类食品贮存的基本要求。
6.2贮存场所应建在地势较高,干燥,交通方便的地区,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6.3贮存食品的场所应保持清洁,定期清刷,无积尘、无食品残渣,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应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
应有充足的自然光线或人工照明,亮度应能满足工作需要。
6.4食品常温贮存的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空气清新。
6.5食品贮存仓库和货架的设计应满足食品卫生要求,在食品贮存区域,不同类别食品应进行适当的物理隔离。
食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应在10cm以上。
6.6具有强烈挥发性气味和腥味的食品,要求不同冷藏温度的食品,需经特殊处理的食品,容易交叉污染的食品应专库储存,不应混放。
6.7上架食品应分类贮存。
6.8贮存的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6.9贮存有温度要求食品的场所应有降温或调节温度的设施。
贮存冷却物和冻结物的冷藏间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GB 50072的规定6.10应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定期检查库存食品的质量和数量,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7、销售7.1应建立食品安全销售管理制度。
明确销售人员在食品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责任。
7.2应有与经营食品品种、规模相适应的销售场所。
营业场所应布局合理,与生活等区域分开。
7.3应有与经营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销售设施设备。
食品销售有温度要求的应配备销售冷冻食品必备的冷藏库(柜)、冷冻(库)柜等设施设备。
7.4销售场所应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和消毒的设施设备。
照明设备安装在食品的正上方应使用防爆型照明设备。
7.5与食品表面接触的设备与用具,应无毒、无害或无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表面平滑且可承受重复清洗和消毒的材质制造。
7.6销售场所应进行定期卫生检查和清洁,冷藏、冷冻库(柜)应当定期维护保养、清洗、清除异味,温度指示装置应当定期校验。
7.7销售冷藏、冷冻食品应按食品标签明示的温度进行控制,超出温度、湿度规定应及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