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颗绿树、一片农田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植物能够茁壮成长?它们是如何从阳光、空气和水中获取能量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引导,揭示本节课的主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3.教师简要回顾已学的细胞呼吸、植物光合作用等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的题目,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选择一道课堂练习中的难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在下次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解题过程和心得。
2.利用网络资源或书籍,查阅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案例,例如节能温室、抗寒抗旱作物等,总结至少三种应用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5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
3.结合课堂所学,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以提高生活质量或保护环境。例如,如何合理布置家庭植物,以优化室内空气质量。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应用建议。
1.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难点:熟练掌握实验技能,严谨、细致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教学设想

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o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有机物联系。

o理解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实验和案例研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有机物联系。

•难点:理解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图示和反应方程式。

•光合作用实验材料(如有条件),如植物叶片、光源、二氧化碳等。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分析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展示一些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的生活实例,如植物生长、呼吸等,引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o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吗?我们又是如何通过呼吸作用获取能量的?2.新课讲解o介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强调它们之间的有机物联系,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的底物。

o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示和反应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

o介绍呼吸作用的过程,包括糖的解分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等步骤。

强调呼吸作用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核心地位。

3.实验演示与观察(如有条件)o教师演示光合作用实验,如观察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

o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和分析。

o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理解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4.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o介绍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包括光照强度与同化吸收CO2速度的关系,以及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概念。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对比教案设计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对比教案设计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对比教案设计引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物学中两个重要的过程,它们在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设计一个对比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点,并探讨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定义与基本过程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蓝藻、藻类等光合有机体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它包括光能的吸收、光化学反应和暗反应三个阶段。

2.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将有机物(如葡萄糖)与氧气反应,产生能量(ATP)、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形式,有氧呼吸是指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的呼吸作用。

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异同点1. 目的不同:光合作用的目的是合成有机物质和释放氧气,为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

而呼吸作用的目的是将有机物质分解为能量和废物,提供生物体所需的能量。

2. 反应物与产物: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质和氧气。

呼吸作用的反应物是有机物质和氧气,产物是能量(ATP)、二氧化碳和水。

3. 能量转化方式:光合作用是一种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太阳能被光合有机体吸收后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质中。

呼吸作用则是一种化学能转化为能量的过程,有机物质在细胞内被分解,释放出能量。

4. 发生位置: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而呼吸作用则发生在细胞质和线粒体中。

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1.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光合作用是地球上能量的主要来源,它通过合成有机物质和释放氧气,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

光合作用还能够净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含量。

2. 呼吸作用的重要性: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通过分解有机物质释放能量,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呼吸作用还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反应物。

3. 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形成一个动态平衡。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教案及反思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教案及反思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教案及反思
主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掌握其过程和原理。

二、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内容讲解:
1. 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原理
2. 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原理
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四、实验演示: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两者的
过程和原理。

五、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讨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对比两
者的异同点。

六、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

反思范本:
教案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但在实施过程
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1. 实验演示环节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实际操作,影响了他们对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

2. 老师在内容讲解环节过于专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学生互动和讨论的环节,导致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高。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 调整教学节奏,合理安排实验演示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实际操作,加深他们
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

2. 强化师生互动,增加讨论和交流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呼吸作用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教案

呼吸作用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教案

【教案设计】课程名称:呼吸作用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授课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知识要求:1.掌握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过程。

2.了解植物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重要作用。

3.掌握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产生二氧化碳、吸收氧气的作用。

4.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5.培养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定义及其基本过程。

2.植物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中所产生的气体及其作用。

3.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互相依存的关系以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1.授课法2.情景模拟法3.作业分析法教学手段:1.多媒体投影2.实验演示3.布置作业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引言:“先生们、女士们,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关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2.提问:“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会接触到哪些常见植物?它们在养活我们的同时,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吗?”二、正文部分1.植物的呼吸作用通过多媒体投影播放实验演示视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及其产生的气体。

教师还可以借助实验室进行简单的实验,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

2.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多媒体投影播放实验演示视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及其产生的气体。

教师还可以借助实验室进行简单的实验,例如:青菜叶片的浸脱实验、草木绿素的提取实验等,并引导学生亲自分析实验数据以及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3.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通过情境模拟演练、图示分析以及案例剖析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掌握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1.课堂讨论:以“倡导环保,从我们做起”为主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精彩的讨论和发言,以加深学生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理解。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作业设计方案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作业设计方案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界的重要性以及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二、作业内容1、知识梳理(1)要求学生绘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图,包括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2)总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并注明反应的场所和条件。

2、实验设计(1)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因素,如温度、氧气浓度等。

3、案例分析(1)给出一些实际的农业生产案例,如温室大棚种植、水果保鲜等,让学生分析其中涉及到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2)分析人体运动时能量供应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4、数据计算(1)给定一些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数据,如二氧化碳吸收量、氧气释放量等,让学生计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

(2)通过计算,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

5、拓展阅读(1)提供一些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新研究进展的科普文章,让学生阅读并撰写读后感。

(2)推荐相关的生物学书籍,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分享收获。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1)完成知识梳理和数据计算的题目,以书面形式提交。

(2)撰写实验设计方案和案例分析报告。

2、实践作业(1)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际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2)观察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植物的生长、食物的储存等,用照片或文字记录下来。

3、小组作业(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拓展阅读和讨论,共同完成读后感和阅读分享。

(2)小组合作完成复杂的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

四、作业评价1、评价方式(1)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实验报告等进行批改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2)学生互评:小组作业中,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2、评价标准(1)知识掌握: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习主题介绍学习主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复习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一年级年级第一册章节教学内容:1.呼吸作用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2.光合作用: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以及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分析课程标准中与本学习主题相关的语句:1.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细胞可利用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分子中2.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3.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阐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根据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学习目标: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线粒体的结构特点与其作为有氧呼吸主要场所的相适应;叶绿体结构特点与其光合作用的场所相适应。

物质与能量观: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说明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细胞可利用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给予实验结果,归纳出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

模型与建模:建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模型,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建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模型,理解两种生命活动的关系。

3.科学探究: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4.社会责任:运用细胞呼吸原理以及光合作用原理,对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做出科学解释学生特征分析学生是否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是学习本课内容必须具备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绝大多数都可以完成百分之七十本课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否有过这种经历。

独立完成学生对本课所采用的学习组织方式的态度如何。

可以接受是否有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经历?没有如学生已经使用过思维导图学习,他们使用的经验和态度如何?如无使用思维导图的经历,预计学生对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如何。

对新学习方式充满期待其他特征分析没有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策略分析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目的:1.整体复习:必修一课本内容已经结束,所以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两块知识的整体复习。

初中生物光合呼吸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光合呼吸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光合呼吸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3. 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准备1. 讲稿、PPT或黑板。

2. 化学试剂:碳酸氢钠、酚酞溶液。

3.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光合作用实验装置。

4. 生物教科书和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问答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入光合呼吸的概念,让学生猜测光合呼吸的含义。

2. 讲解光合作用(1)定义:植物通过叶绿体内的叶绿体色素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释放氧气和葡萄糖。

(2)原理:光合作用是生物体通过化学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3. 实验展示光合作用通过实验展示植物叶子在光照下释放氧气的现象,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装置。

4. 讲解呼吸作用(1)定义:植物和动物通过细胞内的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和葡萄糖,释放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2)原理: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能量,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5. 总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让学生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掌握两者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6. 练习与检测布置习题或实验让学生练习并检查他们对光合呼吸的理解水平。

7. 拓展可介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植物生长和能量循环中的作用,拓展学生的视野。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可以包括习题、实验报告等。

六、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做准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光合呼吸讲解教案范本,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一、考纲要求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相对扎实,但是仍然存在着知识的遗漏和比较严重的遗忘现象,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如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总体认识,还只是停留与单个知识的拼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薄弱。

审题能力较弱,答题不够规范,答题速度偏慢等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说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形成物质能量观;分析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2、理性思维理解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关系;3、科学探究探究自然环境及密闭容器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综合运用能力关注科学家的经典实验;4、社会责任注重环境保护,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四、教学过程必备知识·自测诊断考点1.完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图解(1)物质转变过程:物质名称:a:叶绿素,b:O2,c:ATP,d:ADP,e:NADPH([H]),f:C5,g:CO2,h:C3。

(2)相应元素转移过程:(3)能量转换过程:2.外界条件变化时,C5、C3、[H]、ATP等物质的量的变化模式图(1)光照强度变化:(2)CO2浓度变化:1.判断有关细胞呼吸叙述的正误(1)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过程不能生成ATP(2019·全国卷Ⅱ,T2C)(×)(2)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2018·全国卷Ⅱ,T5A)(√)(3)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ATP水解提供能量(2019·天津高考,T2D改编)(×)(4)高等植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2018·海南高考,T4C改编)(×)(5)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2017·海南高考,T7B)(×)2.判断有关光合作用叙述的正误(6)高等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只发生在生物膜上(2018·海南高考,T4A改编)(√)(7)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都会升高(√)(8)暗反应中C原子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5―→(14CH2O)(×)(9)若用含有18O的水浇灌番茄,则番茄周围空气中含有18O的物质有H182O、18O2、C18O2(√)(10)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1.肌细胞内的肌质体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细胞呼吸产生的[H]和光反应产生的[H]是同一物质吗?其成分是蛋白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1 mol葡萄糖有氧呼吸能释放2 870 kJ的能量,而1 mol 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只释放196.65 kJ的能量,其中只有61.08 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技巧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技巧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技巧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并能够掌握相关的实际操作技巧。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2. 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原理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4. 实际操作技巧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器材:水仙叶片、取样管、试管、锥状瓶、蓝色试剂(碘液)、吸管等3. 实验操作指导书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PPT简要介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引发学生对这两个生物过程的兴趣。

二、理论学习(15分钟)1. 通过PPT详细讲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能量转换关系。

3. 进行互动问答,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三、实验操作(25分钟)1. 将水仙叶片浸入蓝色碘液中,然后取出并剪掉一小段,放入试管中。

2. 用取样管采集水仙叶片的气体,加在锥状瓶中,观察水仙叶片对气体的反应。

3. 让学生自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

4.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四、讨论和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中的发现。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生存的关键过程。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意义及应用。

2.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准备下节课的课堂互动环节。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的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加深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5.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形成长期记忆。
-通过绘制概念图、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加深理解。
-定期进行知识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展示美丽的农田、茁壮成长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关注,进而导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一主题。
-通过绘制概念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加深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
2.选择一种农作物,分析其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短文。
-短文要求:介绍该作物的生长特点,阐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调控这两种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实际效果。
4.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探索生命科学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中的生物学问题,培养热爱农业、服务农业的情怀。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高生物学素养: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特点及其应用。
3.组织课堂互动,让学生在分享、交流中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使用实物模型,如植物叶片、呼吸作用的装置,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生命活动的进行。

初中数学光合呼吸教案

初中数学光合呼吸教案

初中数学光合呼吸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公式。

2.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公式。

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

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教案、教科书。

2. 绿色植物叶片样本。

3. 实验器材: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呼吸作用实验装置。

4. 教学视频或图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2. 学生分享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科书,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公式。

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公式。

2.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

3.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练习题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六、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2. 学生布置作业:制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公式,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初中呼吸作用教案

初中呼吸作用教案

初中呼吸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实质。

2. 掌握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和过程。

3. 理解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4. 能够运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呼吸作用的定义和实质。

2. 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和过程。

3.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1. 呼吸作用的概念。

2. 呼吸作用的实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出问题:什么是呼吸?你身边的呼吸现象有哪些?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呼吸作用的定义: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在细胞内进行的一种氧化代谢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生物体能够获得能量。

2. 讲解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3. 解释呼吸作用的过程:有机物在细胞内被氧化,释放出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三、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10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叶绿体内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 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光合作用是合成过程,呼吸作用是分解过程;光合作用需要光能,呼吸作用不受光能影响;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 联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过程,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四、实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实例,让学生运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进行分析:- 实例1:为什么人在运动时会喘气?- 实例2:为什么植物在夜间也会进行呼吸作用?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呼吸作用的定义、表达式、过程以及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呼吸现象,并结合呼吸作用的知识进行解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区别和联系、实例分析和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呼吸作用的定义、表达式、过程以及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条件;3. 理解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二、导学内容:1. 植物的光合作用:a. 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b. 光合作用的过程;c. 光合作用的条件。

2. 植物的呼吸作用:a. 呼吸作用的定义和原理;b. 呼吸作用的过程;c. 呼吸作用的条件。

三、导学步骤:1. 引入导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兴趣。

2. 进修植物的光合作用:a. 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让学生了解植物如何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b.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具体步骤;c. 探讨光合作用的条件,如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 进修植物的呼吸作用:a. 诠释呼吸作用的定义和原理,让学生了解植物如何利用有机物质开释能量;b. 探讨呼吸作用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具体步骤;c. 分析呼吸作用的条件,如氧气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4. 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植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能量转化者。

四、导学作业:1. 完成教室练习,加深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2.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思考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写下个人观点。

五、拓展延伸:1. 参观植物园或实验室,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2.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人类生活的联系;3. 撰写科普文章,分享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提高大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六、导学反思:1. 学生是否理解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定义和原理;2.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条件;3. 学生是否认识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初中植物呼吸作用教案

初中植物呼吸作用教案

初中植物呼吸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2. 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3. 知道呼吸作用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求知精神,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的观察及分析。

2.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3.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1. 呼吸作用的概念。

2. 呼吸作用的实质。

三、教学方法:以演示实验为主,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的呼吸作用。

2. 教学新课:(1)讲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2)演示呼吸作用实验:通过观察植物在暗处和不透光的容器中的呼吸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3)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植物的生长状况,分析呼吸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讲解呼吸作用的实质:通过讲解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式,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

3. 对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4. 应用实例: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种植间距的调整、保鲜方法等,让学生体会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 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实质,以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呼吸作用在植物生长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教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教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教案人教版教学内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学目标: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掌握相关知识点。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验,示例分析,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和动物呼吸作用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1.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包括光能的吸收、叶绿素的光合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三个过程。

3. 光合作用的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4.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叶绿体基粒中。

三、讲解呼吸作用的过程1. 呼吸作用是动植物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

2. 呼吸作用包括糖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两个过程。

3. 呼吸作用的方程式为: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4. 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

四、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 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对外界能量的吸收过程,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

2.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质,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两者相互补充,维持生物体自身的稳态。

五、实验操作通过观察水草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和青蛙呼吸速率的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

六、总结归纳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作用及关系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案例题或选择题,让学生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加深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

八、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以及实验操作等,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生物过程的原理、作用及相互关系,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教案设计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能够描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能够区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
1. 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呼吸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
1. 讲解结合实例
2. 观察实验和实验报告分析
3. 小组讨论和展示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3. 学生手册和实验报告表格
教学流程:
1. 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让学生通过PPT课件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合作用在植物体内的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回顾光合作用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答问题。

4. 介绍呼吸作用的定义和过程,让学生通过PPT课件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5. 进行呼吸作用实验,让学生观察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6. 回顾呼吸作用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答问题。

7.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并针对光合和呼吸的异同点进行详细解答。

评估:通过实验报告和讨论表现学生对光合和呼吸的理解程度,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延伸:可邀请专业讲师或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光合和呼吸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教案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教案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教案引言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两个生命的基本过程,是生命存在和生长的必须条件。

光合作用是生命体对太阳能的利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

而细胞呼吸则是生命体对有机物质的利用,把有机物质分解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两个过程是不可分离的,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第二节: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成有机物能量的过程,它是生命体利用环境太阳光能的方式之一。

此过程发生在绿色植物的叶子中,通过叶绿素吸收阳光,复合成ATP分子和NADPH分子。

这些分子将被用于将二氧化碳转换成有机物质,再进一步被用于整个生命体的营养供给。

在光合作用中,氧气分子也被释放出来。

好像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子有所交换。

这些分子可被进一步用于细胞呼吸。

第三节: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生命体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

它的发生在线粒体的细胞质中,与光合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细胞呼吸过程中,细胞使用出去的有机物质,当ADP转化成ATP时,释放出能量。

这种能量分解使细胞获得能量,以维持细胞活动的正常进行。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而且,二氧化碳和氧气分子在两个过程之间自由交换。

这些交换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物理现象,而是一种复杂的物质代谢,用于维持生物表现和能量供给。

第四节: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互作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不仅是相互独立的生命过程,它们还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作用性。

如果没有光合作用,没有CO2和H2O参与过程,那么细胞呼吸就无法进行。

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是由于光合作用提供的有机物质的能量转换而来。

同样的,如果没有细胞呼吸,ATP和NADPH分子在光合作用中就会积累,导致葡萄糖分子缺失。

这就限制了整个光合作用过程的进行,因为光合作用必须消耗能量来转换有机物质。

第五节:结论在现代生命科学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被认为是维系生命需要的两大基本过程。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是细胞代谢的基础和核心部分。

小学五年级生物课程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小学五年级生物课程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小学五年级生物课程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小学五年级生物课程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一、引言植物是自然界中最为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能量的转换与物质的代谢。

孩子们在五年级学习生物课程时,应该理解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以及这些过程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与过程。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1. 描述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解释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能量转化和物质代谢中的重要性;3. 分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不同特征和需求条件;4. 运用所学知识,识别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步骤此处可以分为“认知概念介绍”、“实验观察”、“讨论与总结”等小节,但不使用具体的小节名称。

1. 认知概念介绍a.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的图片或小视频,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生长的?”b. 概念定义:解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定义与基本原理,并与学生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关联。

c. 知识探究:利用图表或其他形式,展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差异与关联。

2. 实验观察a.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

例如,将一盆植物置于阳光下和一个黑暗盒子里分别观察其变化。

b.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实验结果的原因和意义。

c. 实验总结:通过讨论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加深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明确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3. 讨论与总结a. 问题引导: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生态系统的意义。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那么氧气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b. 小组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收集学生们的观点和理解,鼓励积极互动与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智教育教师备课手册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填写时间2014.5月学科科学年级八年级上课时间2014.5月课时计划2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氧气对生命活动的意义2.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3.了解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4.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教学过程课前检测1.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其意义是()A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C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2.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是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B.呼吸作用是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并贮存能量的过程C.进行呼吸作用时,一定进行光合作用D.进行光合作用时,一定进行呼吸作用3.能源问题是人类在新世纪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

生物能在新世纪必将得到更多的开发利用。

而获得生物能的反应——光合作用将成为科学研究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请你运用所学的光合作用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把光合作用比喻成一个工厂,那么,它的“厂房”是。

(2)光合作用的过程十分复杂,但概括起来只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是物质转化;另一个是转化。

4.小明同学从课外书中得知“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若干、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制,完全培养基含小麦胚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缺镁培养基比完全培养基缺少了镁元素)。

实验步骤:①去掉小麦种子的胚乳。

②将种子的胚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 粒,分别接种在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上。

③将他们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两周,然后观察统计。

(l)去掉小麦种子胚乳的目的是排除胚乳中对实验的干扰(2)培养两周后,观察的对象是(3)每组为什么要选用较多数量的胚?(4)小芳同学认为叶绿素的合成除了需要镁等矿物质元素外,还需要其他的一些环境条件。

她设计了如下表的方案。

分析小芳同学的实验设计,你认为她要研究的问题是5.下图中A 与B 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和幼苗进行的生理作用,A 、B 装置间用玻璃管连接。

请据图回答:(1)向A 装置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B 装置中幼苗的光合作用将 (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 。

(2)B 装置中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要验证幼苗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可将图中连接B 装置的玻璃管左端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同时对B 装置进行 处理。

知识梳理1、呼吸作用: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产物,同时释放有机物的能量,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2.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呼吸道:鼻腔--阻挡和粘住灰尘、细菌,还能温暖、湿润空气,感受气味刺激咽--前后略扁的通道,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和气管--气体的通道,由软骨作支架支气管--管壁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肺:肺泡--气体交换的场所;特点:数目多、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利于气体交换和使肺具有良好的弹性。

3.人体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2个过程,是靠 膈肌 和 肋间肌 的活动而产生的。

在膈肌收缩,横膈膜变扁平同时,隔间外肌收缩,隔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此时,胸腔面积增大,内压力减少,人就吸气了。

4、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从而释放 能量 提供给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写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葡萄糖+氧气---酶--→二氧化碳+水+能量5、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在 光的作用下,利用 二氧化碳(CO 2)和 水(H 2O )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O 2)的过程,其发生的场所是 叶绿体 。

6、在鉴定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的实验中,检验淀粉的物质是 碘液 ,遇到淀粉会变蓝色 。

在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时我们用的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7、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是:8、光合作用包含的两方面的变化:①把简单的无机物制成了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发生了物质转化。

②把太阳能变成存储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实现了能量转化。

9、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①温度 ②光照强度 ③co2浓度 ⑩ 水分 ⑤叶绿体10、检验二氧化碳,空气,氧气,氮气的方法是:将 点燃的火柴 放入集气瓶内, 剧烈燃烧 的是氧气, 无变化 是空气,熄灭的是 二氧化碳(CO 2) 和 氮气(N 2)。

这2者再用 澄清石灰水(Ca (OH )2检验,变浑浊的是 二氧化碳(CO 2) ,不变的是 氮气(N 2) 。

光源 水 种子 玻璃管 玻璃罩 A B蜡烛熄灭说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放出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其余主要用于维持各项生理活动。

◎影响的因素:氧气的浓度,温度等(1)生物正常活动所需能量大部分由呼吸作用提供,在生物正常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例2下列哪些活动所需能量只能来自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 )①矿物质的吸收②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③细胞的分裂与生长④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解析:该题旨在考查同学们对呼吸作用意义的理解,能量有多种形式,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一般只能来自有机物分解时释放的化学能。

水分的散失所需能量除呼吸作用释放的以外,更多来自环境的热能。

答案为C(2)呼吸作用无时无刻都在进行中,会受到氧气浓度和温度的影响例3植物呼吸作用的进行是在()A.白天 B.晚上 C.中午 D.全天【分析】由于绿色植物在白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占显著优势,而呼吸作用(吸收氧,呼出二氧化碳)显示不明显。

所以,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而没有呼吸作用,到夜晚才进行呼吸作用。

实际上,植物体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只不过白天的呼吸作用被强烈的光合作用掩盖了。

(3)吸收氧气的部位和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不一样的,人由肺吸收氧气,在各个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植物一般有根和叶吸收氧气,在各个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

5.光合作用(1)关于验证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光。

隔水加热酒精的目的是避免危险。

滴加碘液后,叶片变蓝部分为见光部分。

氧气浓度:浓度越高,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例8、某研究人员曾经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作过以下研究。

实验一:将某绿色植物放在黑暗装置中,分别测定在不同温度下植物对氧气的吸收量,如图1所示.a、b分别表示10℃和20℃时植物吸收氧气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实验二: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黄豆种子呼吸作用和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实验。

请分析回答:(1)分析实验一可知,温度越高植物吸收氧气越快(答“多”不给分)。

’(2)由实验一结果可推知:在实验二中,当广口瓶内黄豆种子温度适当升高(提高)时.就会促进玻璃罩内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

(3)联系本实验,试分析吐鲁番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分解。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区别项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部位叶绿体线粒体与光的关系必须在光下进行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气体变化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物质变化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能量变化贮存能量释放能量联系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是通过光和作用制造的,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也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光和作用的原料。

光和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例9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夜晚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其原因是()A .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B. 光合作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夜间进行C. 叶片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D.白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夜间不进行光合作用解析: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照的时候才能进行,所以,夜间不进行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时刻都在进行着。

白天阳光充足时,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远不够光合作用利用,植物还要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到了夜间,光合作用停止后,植物的呼吸作用才表现出来: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答案:D课堂练习1.蚕豆苗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 )A.只有二氧化碳B.氧气和淀粉C.只有氧气D.二氧化碳和淀粉2.把新鲜水草放在鱼缸里,主要目的是()A.清洁鱼缸里的水B.使鱼缸更富生气C.供给鱼新鲜食料D.增加水中氧的含量3.番茄的果实发育长大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 )A.根的吸收作用B.叶的光合作用C.叶的蒸腾作用D.茎的输导作用4.马铃薯露出地面的部分常会变成绿色,而地下部分则不会,这可以说明( )A.叶绿体中含叶绿素B.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C.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D.叶绿素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5.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关问题,李明选择一种盆栽的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你的方案利用了天竺葵的哪项生理活动?(2)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照射4~6小时后,同时摘下叶片A、B,利用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

(3)叶片A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可以证明;叶片A绿色部分和叶片B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可以证明。

若将装置中的“透明塑料袋”改为“黑色塑料袋”,同时取走固体氢氧化钠,则叶片A、B绿色部分的实验结果比较,则可以证明。

(4)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分是通过其体内的运输的,运输水分所需要的动力来自于叶片进行所产生的拉力。

课后作业1.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A.叶绿素B.光C.二氧化碳D.水2 .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下图①——④部分实验装置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

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A.①②B. ②③C.②④D.③④3.下图是探究呼吸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空气萌发的种子石灰水石灰水NaOH溶液A B C D(1)A瓶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

(2)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

(3)若将萌发的种子换成大豆幼苗,应对C装置进行处理,目的是。

4.右图为验证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示意图: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种子,加盖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将燃烧的蜡烛放入甲、乙两瓶中,观察燃烧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