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世近史 名词解释

世近史 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旧制度:(1)“旧制度”是指18世纪处于没落时期的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主要是指路易十五(1715-1774年)和路易十六(1774-1792年)统治时期,直到1789年大革命爆发。

(2)是十八世纪末法国革命者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称呼。

根据多数学者的意见,旧制度主要是指18世纪时的封建制度。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

也是俄国历史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

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

17世纪末,在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在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贵族地主是支配一切的统治阶级。

彼得亲政后,依靠当时代表进步倾向的中小地主和新兴商人阶级,打击大贵族势力,鼓励工商业发展和私人开办企业,开展军事改革,极力吸取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为国家富强作出巨大贡献。

改革是全面有效的,彼得是使俄国开始走向富强并跻身欧洲强国行列的奠基人。

3、北方战争:对外实行领土扩张是俄国的传统政策。

到17世纪末,俄国对水域的需求更为明显,需要将注意力转移到海上,长期以来,俄国缺乏出海口,为了争夺出海口,俄两次出兵土耳其均遭失败,于是彼得将力量转移到北方,于1699年同丹麦、波兰结成反瑞典的“北方同盟”。

1700年瑞典先发制人,出兵攻打丹麦,迅速取得胜利。

随后便进军波兰。

俄国急忙派兵出战,最终双方签订尼斯塔特合约。

俄国将领土扩张到波罗的海沿岸,北方的出海口问题得到解决。

这一战打了21年(1700-1721),史称北方战争或俄瑞战争。

战后彼得正式称帝,俄罗斯也改称为帝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出现在欧洲政治舞台上。

4、雾月政变:1799年11月9日,波拿巴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开始行动,他被任命为总司令,并在当天到元老院手举军刀表示效忠,他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督政府实际瓦解。

波拿巴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11月9-10日的事件就是雾月政变。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明治维新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

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

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

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都得到很大发展。

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在现代工业国的道路上前进。

西进运动北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爆发前后向北美大陆西部移民拓殖扩张、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运动。

美国独立后阻止移民西进的敕令,来自沿海地区和欧洲的移民涌向西部。

在西进运动过程中,出现3次巨大的移民高潮。

1890年,西进运动正式结束。

西进运动使美国的领土增加到建国时的3倍以上,扩大了发展工业所需的各种基本资源,对美国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普法战争德国完成统一的第三次王朝战争。

普奥战争后,位于德国西南部的邦国在法国支持下仍然独立,德意志的统一还未完成。

俾斯麦积极准备用兵法国。

1870年7月,战争爆发。

战争以法国军队的进攻为开始,但在普鲁士军队的反击下,战场很快就转移到法国境内。

9月1日,双方在色当进行大会战,法国军队再次惨败,拿破仑三世率领10万法军投降。

普法战争以普鲁士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1870年年底,德意志西南部的4个邦国加入“北德意志联邦”,德意志终于实现统一。

《1787年联邦宪法》美国宪法,也是近代西方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

1787年9月17日费城制宪会议上通过。

宪法以三权分立为基本原则。

以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为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实行总统制。

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任期4年,有权任命部长、缔结条约,但须经国会同意,国会对总统、部长的渎职行为有权弹劾;国会是立法机关,由参、众两院组成,负责批准条约,制订税率立法。

但总统对国会立法有否决权。

司法权属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须经国会批准,任取终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

以上三条旨在将立法、行政、司法之权分立,互相制约。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同盟,奠定了北方共和国的政治基础。

1581年7月26日,奥兰治亲王宣布废除正式脱离西班牙而独立,成立联省共和国,简称荷兰。

1609年,西班牙被迫与荷兰签订《十二年停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荷兰的独立。

6. 《大抗议书》:大抗议书是英国国会与专制主义斗争的最重要的文件,形成于1641年。

其主要内容有:揭露了查理一世在无议会统治时期的暴政,提出一些重大的政策要求:实现工商业活动的自由,高级政府官员和大臣只能“从国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们中间任命,进行议会改革,要求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

该抗议书共204条,经过激烈的讨论,议会终于以微弱的多数通过。

但是当大抗议书提交给国王时,却遭到了国王的拒绝。

大抗议书成为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上层分子长老派的政治纲领。

7. 清教运动:6世纪中期英国圣公会内部的改革运动。

因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故名。

清教运动的发动者为卡特赖特。

运动后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

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

后者主张采用长老制,甚至脱离国教会,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

运动对英国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清教徒主张人人去读圣经,直接领悟上帝的“启示”,实际上反应了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愿。

因此,他们要求废除国教实行的主教制度,取消主教从中干预教徒与上帝的“交流”。

清教明显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主张,属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反封建斗争的现成的思想武器。

8.光荣革命:是英国一场和基督宗教有关的非暴力宫廷政变,发生于1688年到1689年。

英国国会辉格党、托利党信奉新教之党人们联合起义;将信奉旧教的詹姆斯二世国王罢黜,改由詹姆斯之女玛丽二世与夫婿威廉三世,两伉俪君主共治英国。

是英国一场和基督宗教有关的非暴力宫廷政变,发生于1688年到1689年。

英国国会辉格党、托利党信奉新教之党人们联合起义;将信奉旧教的詹姆斯二世国王罢黜,改由詹姆斯之女玛丽二世与夫婿威廉三世,两伉俪君主共治英国。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

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向帝国过渡的历史。

整个世界近代史有三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二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三是亚、非、拉美人民反对殖民压迫。

从时间和内容上,可将其分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时期。

按照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可将世界近代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时期(17、18世纪);第二,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19世纪上半期);第三,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的确立(19世纪50、60年代);第四,资本主义稳定、发展并开始进入垄断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平原派:又称沼泽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中间派集团,由于其在国民公会中的座位在会场的最低处,故名。

该派在议会中人数最多,其特点是拥护革命,赞成共和,提倡经济自由,但政治上不坚定,没有形成稳定的领导核心。

当吉伦特派和山岳派激烈争斗时,该派采取以不危害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为准则的中立态度,见风使舵。

在吉伦特派执政时,支持吉伦特派。

山岳派执政时期,它又赞助山岳派,甚至对雅各宾派专政的恐怖政策也表容忍。

1794年7月,平原派又成为反罗伯斯比尔势力的组成部分,在国民公会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专政,平原派成为热月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2、山岳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民主派。

因在国民公会中坐在会场左边的最高处而得名。

代表人物有罗伯斯比尔、马拉、丹东等。

成员大多数参加雅各宾俱乐部。

山岳派与吉伦特派政见不同,对立严重,发展到无法共处于一个组织中,1792年10月,吉伦特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后,山岳派与雅各宾派成为同义语。

1793年6月2日期以后居领导地位,实行雅各宾专政,将革命推向高潮。

后内部分裂,相互倾轧。

罗伯斯比尔被处死,山岳派影响日渐消失。

3、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法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拿破仑法典》又称为《法国民法典》,它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产物,于1804年公布施行。

经过多次修订,现仍在法国施行。

它最初定名为《法国民法典》,1807年改称为《拿破仑法典》,1816年又改称为《民法典》,1852年再度改称为《拿破仑法典》,但从1870年以后,在习惯上一直沿用《法国民法典》的名称。

马尔萨斯人口论是马尔萨斯于1798年所创立的关于人口增加与食物增加速度相对比的一种人口理论,其主要论点和结论为: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把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一切问题和灾难归结为人口过剩的结果。

宪章运动:宪章运动是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是世界三大工人运动之一。

目的: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英国爆发的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成百万工人参加了斗争,从三十年代中期开始延续到1848年,前后坚持了十多年。

密苏里妥协案:国独立以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发生矛盾,双方因此经常在国会争论不休。

1820年美国南部奴隶主同北部资产阶级在国会中就密苏里地域成立新州是否采取奴隶制问题通过的妥协议案。

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入联邦。

南部奴隶主的土地要求得到满足。

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保持平衡。

该妥协案虽使南北之间的尖锐矛盾暂时缓和,但是北方工业制度和南方种植园制度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最终导致美国内战。

黑人法典:《黑人法典》指南北战争(Civil War)后,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南部各州力图保持和恢复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制定的一系列对黑人实行种族隔离或种族歧视的法律。

密西西比州在1866年首先公布,南方各州继而纷纷效仿。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帝国主义:指欧洲列强国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通过殖民、扩张和控制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追求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力的行为。

帝国主义导致了殖民地的剥削和掠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战争。

2. 民族主义:指追求民族独立、民族利益和民族统一的思想和运动。

在近代史上,民族主义兴起于被殖民地或被压迫民族之间,推动了很多国家的独立运动和解放战争。

3. 现代化:指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的现代化转变和发展。

现代化通常涉及工业化、城市化、教育普及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变革。

近代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冲突,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4. 社会主义:是一种追求社会公平、经济公正和消除阶级分化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化、经济计划和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20世纪初,社会主义在俄国革命中得到实践,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5. 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私人所有制、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思想体系。

资本主义鼓励个人创业和追求经济利益,强调市场的自由和自主决策。

资本主义在近代世界中,成为了主要的经济模式,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6. 世界大战: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这两次称霸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战争。

这两次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并对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冷战:指1945年至1991年间,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对抗。

这种对抗导致了世界的两极化和核军备竞赛,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许多地区冲突和局势紧张。

8. 共产主义:是一种追求消除阶级和实现共产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体系。

共产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国家所有制,主张人们分享和平等分配社会资源。

共产主义在20世纪一度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势力。

9. 轴心国与同盟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包括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日本帝国等,他们在战争中结成联盟。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

著有《新工具》《崇学论》等。

他重视知识,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反对唯心主义和经院哲学,提出“二重真理”论,把真理分成理性真理和其实真理。

2.笛卡尔:1596~1650,法国人,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笛卡儿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反对经院哲学,主张怀疑一切,代表作为《方法论》和《哲学原理》,继承和发扬了培根的理论。

3.乌特勒支同盟:尼德兰革命在南方节节失败,在北方却取得了完全胜利。

1579年的阿特拉斯同盟破坏了根特协定,南北宣告分裂。

1759年1月,尼德兰北方各省,包括荷兰、西兰、乌特勒支等和南方的部分城市采取了针锋相对的行动,他们的代表在乌特勒支城结盟,宣告永不分裂,即乌特勒支同盟。

同盟以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议定关税、宣战、缔结合约和颁布根本法等一切重大事宜都由三级一会投票决定,并规定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

同盟的协议奠定了北方共和国的政治基础。

4.长期国会:苏格兰起义不断扩大,在伦敦许多地区发生骚乱,伦敦1万多人递交请愿书,要求召开议会。

1640年9月,查理一世在约克召开了一个贵族“大委员会”,参加会议的贵族也要求召开议会。

10月,查理一世与苏格兰人民签订了停战协定,查理一世无力筹措赔款,不得不在11月3日重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陆陆续续存在到1653年,史称长期议会。

长期议会召开后,成了反对查理一世为首的封建王党的领导中心,一般将它作为英国革命的开始。

5.《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确立君主宪制的宪法性文件之一。

1689年由国会颁布。

该法案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不得征税,不得在平时招募和维持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员在国会中的言论不受法院或其他机关的弹劾或质问;国会应经常召开会议等。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培根:—,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近代归纳法地创始人,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崇学论》等.他重视知识,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地名言”,反对唯心主义和经院哲学,提出“二重真理”论,把真理分成理性真理和其实真理.2.笛卡尔:,法国人,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地创始人.笛卡儿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地奠基人之一.他反对经院哲学,主张怀疑一切,代表作为《方法论》和《哲学原理》,继承和发扬了培根地理论.b5E2R。

3.乌特勒支同盟:尼德兰革命在南方节节失败,在北方却取得了完全胜利.年地阿特拉斯同盟破坏了根特协定,南北宣告分裂.年月,尼德兰北方各省,包括荷兰、西兰、乌特勒支等和南方地部分城市采取了针锋相对地行动,他们地代表在乌特勒支城结盟,宣告永不分裂,即乌特勒支同盟.同盟以各省代表组成地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议定关税、宣战、缔结合约和颁布根本法等一切重大事宜都由三级一会投票决定,并规定统一地货币和度量衡.同盟地协议奠定了北方共和国地政治基础.p1Ean。

4.长期国会:苏格兰起义不断扩大,在伦敦许多地区发生骚乱,伦敦万多人递交请愿书,要求召开议会.年月,查理一世在约克召开了一个贵族“大委员会”,参加会议地贵族也要求召开议会.月,查理一世与苏格兰人民签订了停战协定,查理一世无力筹措赔款,不得不在月日重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陆陆续续存在到年,史称长期议会.长期议会召开后,成了反对查理一世为首地封建王党地领导中心,一般将它作为英国革命地开始.DXDiT。

5.《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确立君主宪制地宪法性文件之一.年由国会颁布.该法案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不得征税,不得在平时招募和维持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员在国会中地言论不受法院或其他机关地弹劾或质问;国会应经常召开会议等.法案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资产阶级地权力.这部法案是资产阶级在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与封建贵族实行妥协在法律上地反映.RTCrp。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部分1东印度公司建立于1600年,是英国侵略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主要殖民工具。

它垄断了英国在印度乃至亚洲的贸易,把印度的香料、棉织品和丝织品等运往欧洲获取暴利;为了控制那里的贸易活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了许多商馆、货栈和负责保护任务的据点。

2.圈地运动从15世纪末开始,英国发生了圈地运动。

圈地使大批农民丧失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成为被迫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为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转变。

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制产生和发展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并为以后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3清教运动16世纪后半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清除英国国教内部天主教残余的运动。

当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增强,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英国国教持反对态度,要求消除残存的天主教因素,简化教会的仪式和活动,故名清教。

清教徒抨击封建贵族、僧侣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坏,提倡过严肃勤劳的生活。

这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益和积累资本的理想生活,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动力。

4、“新模范军”:英国内战时期,“长期议会”建立的新型革命军队。

1642年8月内战爆发后,议会军掌握在长老派手中,指挥不一,作战不力。

1645年2月议会通过《新模范军法案》,决定组建一支由国家统一控制和指挥的新型军队。

4月初又通过《自抑法》,规定议员不得兼任军事领导职务,从而把长老派军官清除出军队。

新模范军以克伦威尔的东部联盟军为骨干,对原议会军的三支部队进行了改组。

新模范军采用募兵制,实行统一指挥、统一纪律、统一军服。

总司令全权处理军队事务,不受任何外来干预。

士兵主要来自信仰清教的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军官多数是独立派乡绅代表。

新模范军纪律严明,指挥统一,装备先进,英勇善战,在内斯比之战和普雷斯顿之战中战胜王党军,并逐步发展为议会的常备军。

但随着军队内部特别是高级军官的腐化,在1649年5月克伦威尔镇压平等派士兵起义和远征爱尔兰后,蜕变为维护大资产阶级和大土地占有者利益的工具。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地理大发现也称大航海时代,是15到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东西方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航海活动的总称。

经济动力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对外贸易及开通东西方商道需求,追求黄金;精神动力是传播基督教;思想动力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积极作用。

还有航海技术和海上武器技术的发展,商业进步和专职政府支持是客观条件。

内容包括:1487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辟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从西欧直接到达印度的航线;1519-1522麦哲伦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的意义在于: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殖民主义掠夺狂潮。

欧洲的商路中心逐渐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人为中心,以人性为中心,以人的自由、解放为中心,摆脱神的束缚。

它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继承了人类古典文化遗产,动摇了中世纪长期据以统治地位的教会特权和权威,打破了束缚思想的封建思想和宗教迷信。

这就必然为新兴的市民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最终夺取统治权做了思想启蒙和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近代科学和其他学术清除了障碍。

文艺复兴是14C中叶到17C初在欧洲开展的思想文化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等欧洲国家,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下发动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的反映。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追求个性自由和人生享乐,肯定人的意义,反对神权和神性。

使人们在精神方面觉醒,并对近代科学文化起过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造成了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等。

文艺复兴冲破了黑暗中世纪的禁锢,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为后期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但没有明确反对基督教,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迷信成分,有其时代局限性。

其代表人物有但丁,彼得拉克,莎士比亚等。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1.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

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以及宗教纠纷剧化的产物,战争以波希米亚人民反抗奥地利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为肇始,最后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

背景:神圣罗马帝国衰弱,诸侯割据,宗教改革。

原因:1.欧洲矛盾的尖锐(外部因素)首先,在经济上,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地理大发现引起地缘经济的变化。

其次,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相适应,17世纪初欧洲国家的政体也发生了变化,不同政体的国家,对外政策基于不同的国家利益,使17世纪初的国际矛盾更加复杂。

2.德意志内部矛盾(内部因素)新教联盟与天主教同盟的矛盾,16世纪欧洲出现了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浪潮。

宗教改革运动后,神圣罗马帝国内新教与天主教、诸侯与皇帝、各邦之间扩展领土、争夺教产的斗争十分激烈。

3.战争的直接原因——“掷出窗外事件”1618年5月23日布拉格爆发起义,愤怒的新教徒把斐迪南派来的两名天主教钦差,按照捷克惩罚叛徒的古老习惯从20多米高的窗中扔出。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以此为借口,决定武力征服捷克。

由此,“掷出窗外事件”引发了“三十年战争”。

导火线: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掷出窗外事件”参与国家:哈布斯堡同盟→西班牙,奥地利,罗马教皇,德意志天主教徒,波兰立陶宛反哈布斯堡同盟→法国,瑞典,丹麦,荷兰,英国,俄国,捷克,德意志新教徒,特兰西瓦尼亚,意大利奥格斯堡宗教和约:1555年德意志新教诸侯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缔结《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结束了天主教在德意志的一统局面,确定了路德教和天主教两个教派的平等地位。

另外,根据“教随国定”的规定,各邦诸侯在其领地内有权决定本人及其臣民的宗教信仰。

和约使德意志新教诸侯扩大了政治和宗教权力。

重点:三十年战争是以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宗教战争开始的,后来则失去宗教性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人文主义是一种基于理性和仁慈的哲学理论和世界观。

作为一种生活哲学,人文主义从仁慈的人性获得启示,并通过理性地推理来指导。

人文主义以理性推理为思想基础,以仁慈博爱为基本价值观。

至于个人的兴趣、尊严、思想自由、人与人之间的容忍和无暴力相处等等,都是应有之义。

人与人之间的容忍和无暴力相处等等,都是应有之义。

人文主义以理性思想为基础,同时和人本主义以及人道主义有密切的关系。

除了一般无宗教的人文主义,在各个主要的宗教中也有人文主义,在这里一般人文主义与该宗教的信仰和传统相结合。

也有的人文主义运动认为人有参加仪式和规则的需要并组织一定的团体来满足人的这种需要。

人文主义注重人的精神心灵,显然不同于唯物主义;另一方面,人文主义注重理性,因而有的人文主义者认为和理性精神相违背的神灵崇拜的宗教精神并不是人文主义。

浪漫主义是开始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文学、和文化运动,大约就发生在1790年工业革命开始的前后。

它注重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并且开始强调如不安、惊恐等情绪,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壮丽时表现出的敬畏。

浪漫主义是对于启蒙时代以来的贵族和专制政治文化的颠覆,以艺术和文学反抗对于自然的人为理性化。

浪漫主义重视民间艺术、自然、以及传统,主张一个根基于自然的知识论,以自然的环境来解释人类的活动,包括了语言、传统、习俗。

浪漫主义受到了启蒙运动的理念影响,也吸收了中世纪文化复古的艺术成分。

“浪漫”一词来自于“romance ”—代表了源于中世纪文学和浪漫文学里颂扬英雄的诗赋风格。

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里发生的事件和其背后的意识形态也影响了浪漫主义运动。

浪漫主义致力于宣扬那些在他们看来被忽于宣扬那些在他们看来被忽略了略了的英雄个人所达成的成就,它正当化了个人的艺术想像力,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美学权威之一,突破了对于艺术的传统定义。

浪漫主义对于历史和自然题材的强烈诉诸,便是形成这种理念的基础。

烈诉诸,便是形成这种理念的基础。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

15世纪后,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和对贵金属的渴求,在宗教狂热和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西欧一些探险家开始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2.商业革命——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世界市场扩大。

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

商业革命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欧洲文化和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

因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力图恢复希腊、罗马典文化,使之“复活”、“再生”,“文艺复兴”即由此得名。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传播到英法德等其他西欧国家,运动的中心是意大利。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和自然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促使欧洲人开始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人文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又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神圣罗马帝国欧洲的封建帝国(962—1806)。

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是为神圣罗马帝国之始。

最大疆域,除德意志本土外,还曾包括意大利北部、中部、捷克、瑞士、奥地利等。

11—12世纪,皇帝与罗马教皇围绕主教继任权而激烈争斗,互不相让。

13世纪起,德意志境内形成许多独立的领地。

皇帝仅统辖直属领地,对那些割据一方的封建王公失去了控制。

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正式确认皇帝须经七大选帝侯选举产生。

皇权衰微,因此帝国实际上已成为徒具虚名的空壳。

意大利、瑞士先后独立。

宗教改革和三十年战争后,帝国进一步分崩离析。

18O6年8月,拿破仑一世强迫皇帝弗兰茨二世退位,帝国最终灭亡。

勒盼多之役1570—1573年威尼斯与土耳其战争期间的一次海战。

1571年8月土耳其占领了隶属于威尼斯的塞浦路斯岛。

西班牙与属地尼德兰组成联合舰队,于1571年10月在扼希腊科林斯湾咽喉的勒盼多向土耳其舰队发起攻击。

结果,土耳其被打败,参战的舰只所剩无几,被杀被俘官兵4万人。

土耳其的军事优势虽被削弱,但根据1573年3月签订的和约,仍然得到了塞浦路斯岛。

再浸礼派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个激进派别。

11世纪初出现于瑞士、德国、荷兰等地。

他们遵循慈温利的主张,认为婴儿不应受到罪的惩罚。

因此婴儿洗礼是渎神的形式,唯成年受洗方为有效。

他们有些人还主张财产公有,积极参加农民战争。

该派长期受到正统派的镇压。

玫瑰战争英法百年战争的失败加深了英国贵族之间的矛盾和分裂。

继而于1455年引发了争夺英国王位的三十年混战。

经济比较落后的北方贵族支持兰开斯特家族,经济比较发达的南方贵族支持约克家族。

因兰开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族徽,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族徽,故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红白玫瑰战争,或简称为玫瑰战争,也被称为“蔷薇战争”。

1485年,兰开斯特家族的远亲、都铎家族的亨利在双方的支持下取得王位,称亨利七世,他把红白玫瑰两个家族结合起来,结束了内战。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

15世纪后,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和对贵金属的渴求,在宗教狂热和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西欧一些探险家开始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2.商业革命——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世界市场扩大。

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

商业革命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欧洲文化和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

因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力图恢复希腊、罗马典文化,使之“复活”、“再生”,“文艺复兴”即由此得名。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传播到英法德等其他西欧国家,运动的中心是意大利。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和自然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促使欧洲人开始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人文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又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1、卢德运动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

当时工人阶级尚未认识资本剥削下的实质,把机器看做是他们贫苦和灾难的根源,用摧毁机器的手段来反对资本家,约在1779年,工人卢德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1811年春,诺丁汉郡针织工人为提高工资,开始大量破坏新发明的织机,不久在曼彻斯特及苏格兰相继爆发。

1812年国会通过《保障治安法案》,调动镇压,1813年趋向低潮。

2、狄斯累利19世纪下半期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国务活动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保守党领袖。

三次出任财政大臣,两次出任首相,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与格拉斯顿齐名的最重要首相之一。

1835年参加托利党。

1865年他在德尔比内阁中第三次出任财政大臣。

提出1867年议会改革法案,得到议会的通过和女王的批准。

1874年出面组阁,。

对内实施社会改革,颁布社会立法。

对外推行殖民扩张政策,英国势力伸入埃及等地。

1880年议会大选保守党失败,狄斯累利被迫下台,但留任保守党领袖。

1881年4月19日,在伦敦病逝。

3、自由民权运动19世纪70年代,各种不满现状的政治力量掀起了要求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斗争,是在日本明治时代发生的一场政治及社会运动。

自1874年民撰议院设立建白书递交以来,该运动的分子就向藩阀政府提出一系列开设议会,减免地租,修改不平等条约及保障言论与集会的自由等等的要求。

直至1890年帝国议会开设后,该运动仍继续。

其本质是明治维新的继续和发展,其目的是促进日本政治的资产阶级改革,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4、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

该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均属违法,旨在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

违反该法的个人或组织,将受到民事的或刑事的制裁。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1、卢德运动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

当时工人阶级尚未认识资本剥削下的实质,把机器看做是他们贫苦和灾难的根源,用摧毁机器的手段来反对资本家,约在1779年,工人卢德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1811年春,诺丁汉郡针织工人为提高工资,开始大量破坏新发明的织机,不久在曼彻斯特及苏格兰相继爆发。

1812年国会通过《保障治安法案》,调动镇压,1813年趋向低潮。

2、狄斯累利19世纪下半期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国务活动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保守党领袖。

三次出任财政大臣,两次出任首相,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与格拉斯顿齐名的最重要首相之一。

1835年参加托利党。

1865年他在德尔比内阁中第三次出任财政大臣。

提出1867年议会改革法案,得到议会的通过和女王的批准。

1874年出面组阁,。

对内实施社会改革,颁布社会立法。

对外推行殖民扩张政策,英国势力伸入埃及等地。

1880年议会大选保守党失败,狄斯累利被迫下台,但留任保守党领袖。

1881年4月19日,在伦敦病逝。

3、自由民权运动19世纪70年代,各种不满现状的政治力量掀起了要求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斗争,是在日本明治时代发生的一场政治及社会运动。

自1874年民撰议院设立建白书递交以来,该运动的分子就向藩阀政府提出一系列开设议会,减免地租,修改不平等条约及保障言论与集会的自由等等的要求。

直至1890年帝国议会开设后,该运动仍继续。

其本质是明治维新的继续和发展,其目的是促进日本政治的资产阶级改革,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4、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

该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均属违法,旨在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

违反该法的个人或组织,将受到民事的或刑事的制裁。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指从16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中期,欧洲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和演变。

这段历史时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变革性的时期之一,因为它见证了世界各个国家的现代化和工业革命的兴起。

在这段时期内,欧洲的崛起和殖民主义的扩张是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欧洲的崛起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商业和工业的兴起,以及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增强等多种因素来实现的。

欧洲各国通过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手段,控制了大量的领土和资源,从而获得了极大的财富和权力。

除了欧洲的崛起和殖民主义的扩张,世界近代史还包括了一系列的战争和革命。

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

这些事件改变了欧洲和世界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结构,同时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世界近代史中,还有一些重要的人物和思想家。

例如,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和卢梭,他们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和欧洲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另外,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世界近代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总之,世界近代史是一个极富变革性的历史时期,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重大发展和变革。

了解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平原派:又称沼泽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中间派集团,由于其在国民公会中的座位在会场的最低处,故名。

该派在议会中人数最多,其特点是拥护革命,赞成共和,提倡经济自由,但政治上不坚定,没有形成稳定的领导核心。

当吉伦特派和山岳派激烈争斗时,该派采取以不危害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为准则的中立态度,见风使舵。

在吉伦特派执政时,支持吉伦特派。

山岳派执政时期,它又赞助山岳派,甚至对雅各宾派专政的恐怖政策也表容忍。

1794年7月,平原派又成为反罗伯斯比尔势力的组成部分,在国民公会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专政,平原派成为热月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2、山岳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民主派。

因在国民公会中坐在会场左边的最高处而得名。

代表人物有罗伯斯比尔、马拉、丹东等。

成员大多数参加雅各宾俱乐部。

山岳派与吉伦特派政见不同,对立严重,发展到无法共处于一个组织中,1792年10月,吉伦特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后,山岳派与雅各宾派成为同义语。

1793年6月2日期以后居领导地位,实行雅各宾专政,将革命推向高潮。

后内部分裂,相互倾轧。

罗伯斯比尔被处死,山岳派影响日渐消失。

3、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法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政体,但革命初期由君主立宪派掌权,一七九一年宪法规定保留君主政体,路易十六仍为国王。

1792年8月10日第二次起义结束了君主立宪制。

9月22日,国民公会正式宣布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称帝,第一共和国为第一帝国取代。

4、1793年宪法: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执政时期通过的共和制宪法,亦称共和元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民主的共和制宪法。

5、热月政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推翻雅各宾专政的政变。

因发生在新历共和二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故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代史下名词解释
(适用于王晓焰老师)
-------杨帆编辑整理1. 人民宪章: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

1837年由洛维特领导的“伦敦工人协
会”拟定,次年5月8日,以《人民宪章》的名称公布。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凡年满21岁,精神健全的男子皆有选举权;②无记名秘密投票;③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④议员应支付薪俸;⑤平均分配选举区,按各自选民的人数分配代表名额;⑥议员每年改选一次。

其核心内容是以普选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的问题,反映了当时英国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推动了宪章运动的发展,对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也有一定影响。

2. 第一国际成立大会:即国际工人协会的第一次大会。

原为1864年9月,在伦敦
圣马丁教堂召开的声援波兰人民起义的国际性工人大会。

大会根据法国工人代表的提议,通过了建立“国际工人协会”的决议,选出21人组成临时中央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委员,对第一国际指导,拟定《成立宣言》、《共同章程》,使第一国际处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

这次大会的召开宣告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并阐明了其目标、任务,建立了组织架构,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3. 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缔造者。

路易·波拿马原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
统,于1851年12月2日发动政变,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其在位时期,积极促进法国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法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在此期间,法国完成的工业革命。

为了改变1815年以来法国的孤立状态,争夺欧洲大陆优势和进行海外殖民侵略,拿破仑三世积极发动对外战争,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联合英国击败俄国,取得欧洲大陆的霸权。

在普法战争中,色当战役惨败被俘,其第二帝国也随之覆灭。

拿破仑三世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巨变,在经济上确立了现代水平的资本主义的根基。

4. 1832年会议改革:19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进行斗争,
争取重新分配政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政治改良运动。

在1832年会议改革中,资产阶级的全国政治联合会等团体同辉格党政府相呼应,利用人民运动发声势,迫使议会通过法案,撤销了56个“衰败选区”(指地处农村,已无人烟,由大地主指派议员的选区),增加了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新兴起的工业城市的代表名额,并降低了选民的财产数额限制,扩大了资产阶级选举权。

5. 宪法纠纷:德国统一过程中出现的议会与政府之间就军事改革进行的争论。

前后共两
次。

第一次是1860年,陆军部长洛恩提出的一个军事改革方案,遭议会否决,其后政府在没有得到议会批准的情况下强行进行了军事改革,后又解散议会,从而酿成军事改革是否合法争论。

这就是第一次“宪法纠纷”。

俾斯麦上台后,很快宣布议会休会,下令增加军费,封闭反对派刊物,禁止自由派活动,这些独断的行为被指责为违宪,从而酿成第二次“宪法纠纷”。

1864年,俾斯麦以对丹麦的军事胜利征服了朝野,这场冲突才结束。

宪法纠纷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同容克阶级争夺政治权的斗争,也为德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6. 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

19世纪中期,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
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农民运动不断高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国内矛盾,农奴危机日益严重。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政府被迫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拥有人身自由;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必须交付高额赎金。

这样,农民获得“自由”时受到了残酷的剥夺。

这场由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改革,使俄国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所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也使俄国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7. 吉田松阴:日本德川幕府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生于一长州藩士家庭。

少时修兵学和
儒学。

青年时代游学九州等地,拜兰学家为师,寻求抵御西方列强良策。

美国培理舰队来航后,撰文向幕府当局提出防备之策。

曾企图偷乘美舰出国考察,事败被囚。

出狱后办村塾讲学,传授尊王攘夷思想,培养了高杉晋作、久坂玄瑞、伊藤博文等一大批致力于倒幕维新的人才。

1858年因反对《安政五国条约》,倡导攘夷被捕入狱,次年被处死。

其思想对倒幕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8. 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历史使命的简要论述。

马克思以印度
为例,这样写道“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外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其中.
破坏性使命指,殖民国家向殖民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造成殖民地自然经济解体,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建设性使命指,经济上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殖民地,使之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化,产生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方面,西方民主思想与近代社会政治理论的传播,在殖民地先后兴起资产阶级运动、革命运动。

论述揭示了殖民主义的本质,有助于我们认识第三世界国家的国情。

9. 南北战争:1861~1865年爆发的美国内战。

美国独立后,美国被捕资本主义经济
和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都得到迅速发展,双方在政治、经济方面对立日益严重。

1860年11月,北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林肯当选总统,激起了南部种植园奴隶主的不满,在1861年初发动了11州叛乱,并在南部建立了政府,向北方发动军事进攻,内战正式爆发。

战争初期,南方军队由于准备充分,取得了一些军事胜利。

1862年林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民主措施,通过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此后北方转入反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胜利。

1865年4月3日攻占了南部同盟首都里士满,4月9日,南方投降,内战结束。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它消灭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联邦统一,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

10. 柏林会议:1884年11月至1885年2月在柏林举行的列强瓜分非洲的国际会议。

1884
年,法国、葡萄牙和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把持的“国际刚果协会”,因瓜分刚果河口土地发生争执。

德国首相律斯麦倡议召开国际会议,德、奥匈、比、葡、法、英、美、俄、意、荷、西、丹、挪、瑞典和奥斯曼土耳其等国参加。

会议集中讨论和制定列强瓜分非洲的一般原则。

会议承认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以个人名义领有“刚果自由邦”;
除卡奔达飞地外,葡放弃刚果河口北岸,宣布贸易自由和刚果河自由通航;此后任何国家在非洲进行新的领土扩张必须通知在议定书上签字的国家。

柏林会议后,列强掀起瓜分非洲领土的狂潮。

11. 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
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德川幕府被推翻后,大政归还天皇,日本开始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

主要内容:实行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政策;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和取消武士特权;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许可土地买卖;发展近代工业,兴办工业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技术;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统一货币,设立日本银行;发展近代义务教育;改革军队编制;大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风气。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同时,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后来,
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

12. 三国同盟:德、奥、意三国结成的军事集团。

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
国签订《三国同盟条约》。

主要内容为:如意大利遭到法国攻击,德、奥予以“全力支持”;如德国遭到法国攻击,意大利则给予支援,奥保持中立,并尽全力阻止俄国参加法国一方作战;任何一个缔约国若遭到同盟以外两国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攻击,其他两个缔约国均应参战,但若仅遭到除法国以外的一个国家的攻击,则其他两个缔约国保持善意的中立。

1883年,罗马尼亚也加人了三国同盟。

三国同盟的建立标志着以德国为盟主的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

13. 三国协约:1893~1907年英法俄三国通过签订一系列协议而结成的军事集团。

1893年
法俄首先签订军事协定,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协约国最终形成。

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双方疯狂地进行扩军备战,终于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战中,日、意、美、中等国先后加人。

1918年德国投降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曾以协约国的名义,三次向苏俄发动武装干涉。

随着协约国之间矛盾不断加深,逐步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