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角色扮演与社会化

合集下载

《教育社会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3.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6.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7.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

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8.前排中间效应: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9.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

10.显性知识:以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等法定知识或法定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知识。

11.隐性知识:以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等非正式教育影响所教给学生的知识。

12.从众行为: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13.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14.文化失调论: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

15.伴生性教育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16.失误性教育问题: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7.教育制度的功能失调: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

社会化的教案

社会化的教案

社会化的教案教案标题:社会化的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化的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学内容:1. 社会化的定义和特点2. 社会化的重要性和影响3. 社会化的方式和方法4. 社会化的实践和应用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社会化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2.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社会角色,模拟社交场景,练习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社会化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活动或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实践教学:通过社会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和应用社会化的知识和技能。

评估方法:1. 学习笔记:要求学生记录课堂内容和体会,反映对社会化的理解和认识。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和表达能力。

3. 参与度和贡献度:评估学生在社会化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反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拓展活动:1. 社会化实践报告:要求学生撰写社会化实践报告,分享自己的社会化实践经历和体会。

2. 社会化访谈:邀请社会化专家或相关人士进行访谈,深入了解社会化的实践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社会化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点和方法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点和方法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点和方法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点幼儿园社会教育是指通过社会化活动,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幼儿园社会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 幼儿特点的关注幼儿园社会教育注重幼儿个体的特点,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和身心发展。

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施策,采用温和耐心的方式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有效地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2. 幼儿园为主要社会化场所幼儿园是幼儿最早接触社会的场所,是幼儿开始与同龄伙伴进行互动与交往的地方。

在幼儿园里,幼儿能够扩展社会圈子,学会分享、合作和竞争,培养社交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幼儿园成为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促进幼儿的社会发展。

3. 基本社会技能的培养幼儿园社会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技能,如言行举止的规范、礼貌待人的能力、合作与竞争的技巧等。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合作精神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4. 社会化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幼儿园社会教育与学科教育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关系。

通过社会化教育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学会合作、分享等社交技能,还能在做中学习各门学科的知识。

如通过互助游戏,幼儿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还可以发展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学科能力。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幼儿园社会教育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游戏法游戏是幼儿自主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社会交往和合作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社会教育通过有目的地组织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社会规则和人际交往,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 角色扮演法幼儿喜欢模仿和扮演各种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社会角色和社会行为,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合作活动法合作活动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分享、互助等社交技能,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视角下的教师成长:社会化与个性化

心理学视角下的教师成长:社会化与个性化
的 成 长 发 展 进 行 结 果 分 析 ,人 的 成 长 发 展 最 终 结 果 可 以 分
而理 论 反 思 则 是 一 种 规 律 性 的 本 质 抽 象 。教 师 成 长 的 理 论 反 思 有 不 同 的学 科 视 角 ,其 中 多 以 社 会 学 和 教 育 学 的 视 角 为 主 ,本 文 则 从 心 理 学 的视 角 对 教 师成 长进 行探 索 和 尝 试 , 以期 找 到 教 师 成 长 的特 殊 规 律 ,有 效 促 进 教 师成 长 。

教 师 成 长 理 论 的 心 理 学 分 析
会 物 质 文 化 生 活 中 ,遗 传 因 素 与 环 境 因 素 相 互 作 用 ,个 体 内 化 符 合 社 会 要 求 的 知 识 、技 能 、行 为 方 式 、生 活 习惯 以 及 社 会 的 各 种 思 想 、观 念 等 ,形 成 与 其 他 社 会 成 员 相 同 的 社 会性 、心 理 品 质 和 生 理 特 质 , 这 个 过 程 就 是 社 会 化 ;当 人 在 特 定 的 社 会 物 质 文 化 生 活 中 ,遗 传 因 素 与 环 境 因素 相 互 作 用 ,个 体 内 化 不 同 于 其 他 社 会 成 员 的 知 识 、技 能 、行
[ 图 分 类 号 ]G65 [ 献 标 识 码 ]A 中 4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 5 4 20 )0 —0 8 —0 0 5 8 3(0 9 4 0 1 3 [ 者 简 介 ] 曾 金 强 ,广 西 贵 港 职 业 学 院 教 务 处 副 处 长 ( 西贵 港 5 7 0 ) 作 广 3 10

为 三 个 方 面 :即 社 会 性 ( 德 品 质 、 世 界 观 、 价 值 观 、人 道 生 观 、方 法 论 等 ) 、心 理 品 质 ( 知 、 情 感 、意 志 、兴 趣 、 认 动 机 、需 要 、 能 力 、 气 质 、性 格 等 ) 和 生 理 特 质 ( 质 、 体 精 神 、外 貌 等 ) 。如 果 对 人 的成 长 发 展 进 行 过 程 分 析 ,人 的 成 长 发 展 包 括 社 会 化 和 个 性 化 两 个 方 面 :当 人 在 特 定 的 社

教育社会学作业答案 新

教育社会学作业答案   新

《教育社会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3.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6.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7.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

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8.前排中间效应: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9.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

10.显性知识:以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等法定知识或法定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知识。

11.隐性知识:以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等非正式教育影响所教给学生的知识。

12.从众行为: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13.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14.文化失调论: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

15.伴生性教育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16.失误性教育问题: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7.教育制度的功能失调: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扮演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扮演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扮演合作学习是立足现代教育的高度,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从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的角度出发引入课堂的。

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活动的要求。

然而,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

那么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呢?我认为需要教师扮演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

一、教师应当扮演好一个组织者,不仅仅是座位方式的变革。

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进课堂,如果要追问它为什么,很可能说不出理由,只是觉得别人的课堂上有了,自己如果没有就会显得落后。

而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

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唧唧嚷嚷的一阵之后重新坐好。

这种只重形式,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运用范围和过程没有进行认真地设计,由教师随意安排的小组活动,虽冠以合作学习之名,却无合作学习之实,不能视为有效的合作学习。

究竟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长度单位的统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想要进数学王国,第一关就是得知道咱们数学书有多长,你能用老师给的材料试试吗?(教师故意发给学生不同但数量也不够的材料,有牙签、小棒、硬币、圆片等)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发现有小朋友把手中的小棒摆放完了但还未到数学书的另一点满是苦恼的样子。

师:你们遇上什么困难了?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换意见,并共同协作解决。

(学生开始互相借助不同的材料。

)汇报你量出的结果。

(两名学生说完后仍有许多学生在举手示意自己也想说。

)师:还有不同的?那就说给同桌的听听。

这里教师并没有在整节课中改变座位的排列方式,但给学生提供了两次合作机会。

第九章 教师角色的社会化

第九章  教师角色的社会化

2、文化传播论。 华勒(Waller)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写道, “班级社会体系从本质和功能上来看,是一个服 务机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教师是接受社 会委托专门从事文化传播的人,教师的任务是撒 播光明,驱走黑暗。在传播文化过程中,师生之 间是制度化的支配与从属关系,教师代表成人社 会教育儿童,以维护社会秩序;教师按社会需要 教导学生,学生却希望能随心所欲,展示其个性, 因而必然会产生一些冲突,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对 抗。因此,教师应具有为传播文化不惜牺牲的精 神,要善于根据社区的文化价值规范来教育学生, 并形成自己的支配权,以取得教育的成功。
3、文化协调论。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和《我的教育信条》等书中认 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传递文化,而文化是多种事物复杂 的“结晶体”。学校首先应“保证适当地传递社会的一切 社会文化遗产” ,由此使儿童能够“分享人类总结积累 下来的智慧和道德财富”,“成为一个固有文化资本的继 承者”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文化是极为复杂和多元的。 为使儿童在与现实文化的接触中不致于陷于迷乱,且对其 有深切的理解和正确的判断,学校还必须把复杂多元的文 化“分成若干部分,逐步地、分段地吸收” 到课程与教 学中。因此,教师理应承担两种文化的协调任务:
约翰· 麦金太尔(D. John Mclntre)和玛丽· 约翰· 奥 黑尔(Mary John O’Hare)的研究指出, 教师承担着十种角色:
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学术心得的交流者; 学习动机的激发者; 班级活动的管理者; 教育教学的革新者; 学生事务的咨询者; 社会优秀道德的实践者; 以及专业化的职业角色; 民主化的政治角色;
1、道德权威论。 涂尔干在《教育与社会》一书中指出,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 权威性的活动,教师是“他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的重要道德观 念的解释者”,是“社会的代言人”。教师在深切理解社会 道德的伟大意义与权威的基础上,逐渐将其内化到个人的人 格之中,再通过自己的言行将社会道德意志传递给学生,教 师权威“其实不是从外部而是从自身才能保持的”,“只有 出自内心的信赖才能使教师有权威”。“道德权威是教育者 的主要特性”,教师具有了这种道德权威,才能培养起学生 的自主性与责任感,使他们学会如何依据道德意志主宰自己 的行为。教师道德权威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社会作 用,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教师的社会地位,此外也与教师自身 的信念密切相关。

幼儿园社会化教育的评价与反思

幼儿园社会化教育的评价与反思

幼儿园社会化教育的评价与反思幼儿园社会化教育评价与反思幼儿时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幼儿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承载着孩子的重要成长任务。

其中之一便是社会化教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园社会化教育进行评价与反思。

一、社会化教育的概念及重要性社会化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通过社交活动、合作游戏、角色扮演、互动体验等方式,逐渐接受、领悟和运用大人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社会化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

它不仅仅是培养幼儿规范的社会行为,更重要的是净化幼儿的心灵,确立良好的情感基础,为幼儿之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社会化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实践1、社交活动:社交活动是幼儿园社会化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包括参观、游览、野外体验、集体生日会、班级大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交往和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2、合作游戏:合作游戏是幼儿园社会化教育的另一种手段,童话剧、角色扮演、团队游戏等,这些游戏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参与意识和互助精神。

3、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幼儿园社会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爱的教育、友情教育、道德教育等。

在幼儿园中,老师要通过情感教育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在情感上得到安抚和支持。

三、幼儿园社会化教育的评价1、能够促进幼儿个人的发展和成长,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2、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增强幼儿的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

3、能够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使其掌握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能够为幼儿之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四、幼儿园社会化教育的反思1、社会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游戏化教育的问题,不够严谨和系统。

2、社会化教育在培养幼儿社会行为习惯的同时,常常会忽视孩子的个性发展,甚至压抑了孩子个性的表现。

12 教师角色的社会学分析

12 教师角色的社会学分析

二、教师职业社会化的历程
(一)非正式的职业社会化阶段 (二)正式的职业生社会化阶段 1.预期的社会化阶段 2.实习的社会化阶段 3.继续的社会化阶段

继续社会化的意义 继续社会化途径
1、在职进修 ● 集中培训,方式单一,难以反映不同教师专业 成长的需要 ● 集中培训,要求划一,难以体现不同学校发展 的需求 ●记忆性教学不适合成人特点 ●选修课程避重就轻,很少有分享经验的可能
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 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 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 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三)教师专业分工的社会本质
1、社会与教师具有契约关系 2、教师承担社会契约的基本动机 (1) NEA,1997 的调查 选择教师为职业生涯的三个主要的次级动机 A、渴望与年轻一代在一起。(71.8%) B、肯定教育的社会价值。(37.1%) C、对所教的学科感兴趣。(34.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此外,教师就职的次级动机还有: 长期的假期 工作的安全性 家庭的需要 金钱的报酬等
第一节 作为社会成员的教师
一、教师的社会责任(特殊性) (一)教师的专业分工 A、对外 B、对内 (二)教师专业责任的差异性导致的性别特征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EA)
■ 小学教师中女教师占 86% ■ 初中教师中女教师占56% ■ 高中教师中女教师占47%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1997)

教育社会学,讲义第三章 学校中的角色行为

教育社会学,讲义第三章 学校中的角色行为

第三章学校中的角色行为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角色行为第二节学生的角色和角色行为学习目标了解教师的多重角色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客观分析教师角色社会过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把握学生社会背景和学业成绩的关系领会学生的重要他人对学生成长的作用第一节教师的角色和角色行为教育者的角色和学习者的角色主要借用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社会中的个体有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教师角色十分的复杂,对个体而言;对社会而言;对学校而言等等一、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定位(一)历史上的教师职业先秦六艺教育——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时期的官学衰落和私学兴起——私学意味着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拥有了社会基础的发展空间。

(二)教师的社会形象1.传统的教师社会形象摈弃对物质生活的享受2、现代的教师社会形象人格品质与职业现实的矛盾。

教师是真善美的化身;教师作为普通人的物质需求。

学生心目中教师形象的跨文化的比较(三)教师的社会地位1.教师的经济收入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层次比较高于体力劳动职业;收入稳定;注意地区差别;研究教师的实际收入问题2、教师的权力教师职业群体特征;教师职业角色特殊社会阶层的权力;在学校中的权力;在课堂中的权力影响因素:直接受制于社会变迁、学校科层结构影响、课堂权力相对稳定、受学校变量的影响3、教师的职业声望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趋势声誉较高呈上升趋势、高评价与低选择(涉及社会、制度和个体因素)4、教师专业地位关于教师是不是一种专业的争论5、教师社会地位的判断和衡量主观判断法和客观评价法判断某种职业不同层面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选取和所占比重)6、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第一、国家与政府的教师、教育政策第二、教师队伍的规模第三、教学工作中女性的比例较高第四、教师从业资格的要求相对较低第五、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二、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与地位(一)教师所扮演的教育者角色学习指导者、文化传播者教师行为的特点教师行为的道德性、规范性和自律性(二)教师权威1.权威的来源韦伯的权威类型论:传统权威、法定权威、官方权威库利的自我优势论:以自我概念为基础说明权威与领导的关系戈弗曼印象观理论:如何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印象霍曼斯的行为交换论:个人之见进行报酬和惩罚的交换2.教师权威的源泉涂尔干强调教师的道德权威:教师个人的人格力量、坚强的意志品质。

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教师角色与发展

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教师角色与发展

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教师角色与发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前教育则是培养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作为关键的角色扮演者,发挥着重要的教学作用。

本文将讨论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教师角色与发展。

一、教师作为指导者在学前教育中,教师作为指导者,扮演着引导幼儿学习的重要角色。

教师通过针对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和实施各种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师作为观察者教师在学前教育中还扮演着观察者的角色。

通过观察幼儿在学习和游戏中的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兴趣、能力和需求。

通过仔细观察,教师能够发现幼儿的成长和进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三、教师作为合作伙伴在学前教育中,教师还扮演着幼儿的合作伙伴。

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与他们进行互动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与发展也与其专业发展密切相关。

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参与教研活动、阅读专业书籍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总结:在学前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多样的,并且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密切相关。

教师既是幼儿学习的指导者,又是观察者和合作伙伴。

通过扮演这些角色,教师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

新教师角色社会化的障碍及对策

新教师角色社会化的障碍及对策

新教师角色社会化的障碍及对策作者:王荣珍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6年第05期摘要:教师角色的社会化是一个漫长阶段,许多问题导致新教师角色社会化的障碍。

应针对新教师职业适应的障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新教师顺利实现角色社会化。

关键词:新教师;角色;社会化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6)05-0011-02教师作为学生社会化承担者,需要具备相应素质,这种教师应有的素质养成过程,就是教师角色的社会化。

这是一个漫长阶段,包括预期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两个阶段。

前者即正式接受师资专业训练阶段,主要机构是师范院校或有师资培训任务的其他学校。

后者是任教后进行的。

主要机构是工作单位。

相对而言,继续社会化阶段漫长而辛苦。

处于继续社会化初始阶段的新教师如何顺利适应这种“辛苦”并继续该过程至关重要。

许多问题导致新教师在适应过程中有些困难,甚至产生角色社会化危机,进而中断教师社会化——跳槽。

因此,如何针对新教师职业适应的障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非常必要。

一、新教师角色社会化障碍的主要表现1. 难以适应新角色而导致的焦虑心理新教师首先要面临的角色转换是从受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转变,即从昔日的学生变成今天的教师。

两种角色社会学特征迥然不同:前者是知识接收者、受教育者,后者是社会代表者、教育者。

显然,作为教师,责任意识要更强,主动性要更大。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作为学生,在课堂上偶尔走神甚至整节课神游天外都无关大碍,但作为教师,课堂上每分每秒都要高度集中,一方面让自己把课讲好,另一方面注意学生的变化。

因为对于教师尤其新教师而言,稍有不慎,都可能出现纰漏,这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都难以接受。

所以,新的角色本身必然让新教师倍感压力重重。

由课堂听课的轻松审视者和旁观者,变为讲台上的被审视者,悠然自得心态被谨小慎微取代,焦虑心理自不待言。

2. 社会期待与教师实际地位偏差引起的失落感研究发现,社会期待(高)与教师实际地位(低)不符,让教师对自己职业有明显受挫感,从而也成为教师社会化过程中角色适应难的主要因素之一。

幼儿园如何促进孩子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如何促进孩子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如何促进孩子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幼儿园要如何促进孩子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是幼儿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它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学习、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

幼儿园作为孩子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何有效促进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一、共同营造温暖、安全、充满爱的环境情感发展是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幼儿园应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安全、充满爱的环境,让孩子能够感觉到被接纳、被尊重和被爱。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建立积极主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用真诚的爱和尊重对待每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营造温馨积极的同伴关系:鼓励孩子互相帮助、相互理解,建立友谊。

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绘本阅读、角色扮演、音乐表演等活动,帮助孩子认识、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二、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参与,体验集体生活个体性发展需要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

幼儿园可以通过以下活动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组织团队游戏: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精神。

设置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

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例如参加班级聚会、主题活动等,让孩子体验集体生活,学习与同伴相处。

三、引导孩子学会表达和解决争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冲突,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并以积极的方式解决争端,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

教会孩子表达情绪:帮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提供合适的表达方式,例如绘画、音乐等。

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示范解决争端的策略:教师要以身作则,示范如何用积极的方式解决争端。

四、认可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支持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幼儿园应重视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情感和社会性。

观察孩子的特点:教师应认真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性格、兴趣、学习特点等。

新教师角色社会化的障碍及对策-

新教师角色社会化的障碍及对策-

新教师角色社会化的障碍及对策文献标识码:A教师作为学生社会化承担者,需要具备相应素质,这种教师应有的素质养成过程,就是教师角色的社会化。

这是一个漫长阶段,包括预期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两个阶段。

前者即正式接受师资专业训练阶段,主要机构是师范院校或有师资培训任务的其他学校。

后者是任教后进行的。

主要机构是工作单位。

相对而言,继续社会化阶段漫长而辛苦。

处于继续社会化初始阶段的新教师如何顺利适应这种“辛苦”并继续该过程至关重要。

许多问题导致新教师在适应过程中有些困难,甚至产生角色社会化危机,进而中断教师社会化――跳槽。

因此,如何针对新教师职业适应的障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非常必要。

一、新教师角色社会化障碍的主要表现1.难以适应新角色而导致的焦虑心理新教师首先要面临的角色转换是从受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转变,即从昔日的学生变成今天的教师。

两种角色社会学特征迥然不同:前者是知识接收者、受教育者,后者是社会代表者、教育者。

显然,作为教师,责任意识要更强,主动性要更大。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作为学生,在课堂上偶尔走神甚至整节课神游天外都无关大碍,但作为教师,课堂上每分每秒都要高度集中,一方面让自己把课讲好,另一方面注意学生的变化。

因为对于教师尤其新教师而言,稍有不慎,都可能出现纰漏,这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都难以接受。

所以,新的角色本身必然让新教师倍感压力重重。

由课堂听课的轻松审视者和旁观者,变为讲台上的被审视者,悠然自得心态被谨小慎微取代,焦虑心理自不待言。

2.社会期待与教师实际地位偏差引起的失落感研究发现,社会期待(高)与教师实际地位(低)不符,让教师对自己职业有明显受挫感,从而也成为教师社会化过程中角色适应难的主要因素之一。

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反映了社会习俗、法律、传统、文化等。

这些期待成为解释教师行为的背景,也构成了教师行为的主要动力和压力。

作为传道者,教师被期望在道德观念上最正统,代表一种公认的道德标准,具备社会要求的一切正统道德思想信念;作为授业者,被期望学识最渊博;作为示范者,被期待行为规范完美;作为管理者,被要求待人处事公正;作为父母代理人,被期望在师生关系上像父母一样热爱学生等等。

教育社会学作业2

教育社会学作业2

2、 先赋角色
先赋角色,又称"归属角色"
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如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年龄等赋予的角色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社会流动很少
人们的许多角色都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
因而是先赋的
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就属于先赋角色
3、 自致角色
自致角色
增加角色学习
扩展生活知觉
促进行为的弹性和适应性
5、 学生重要他人
一词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概念
是指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学生重要他人是由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前者指的是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
后者指的是因受到学生们特别喜爱、崇拜或尊敬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
心理学家发现:进入青少年时期
青少年开始思考自该成为怎样的人
自己可以成为怎样的人
这些问题是每个青少年都思考过的问题
这是青少年对自己的未来第一次认真的思考
青少年渴望成功
这是青少年的理想
但现实生活中
青少年本身离成功还很遥远
这让青少年苦恼、失望
在明星身上
青少年似乎找到了现实生活中可望不可及的东西
1、 根据你的体会谈谈教师权威的影响因素
①国家与政府的教育、教师政策
把教师工作和教育事业放在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地位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②教师队伍的规模
不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
师资队伍的规模明显地高于其他所有职业.
③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幼儿园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转变与发展

幼儿园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转变与发展

幼儿园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转变与发展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中的重要阶段,对于孩子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学前教育中,幼儿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师,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伙伴。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与发展。

一、儿童发展理论对幼儿园教师角色的影响儿童发展理论是幼儿园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指导。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通过积极的探索与学习,逐渐建构起对世界的认知。

因此,幼儿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他们应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探索活动和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另一方面,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幼儿园教师应该成为孩子的合作伙伴。

他们应该创造积极的互动环境,与孩子进行亲密的互动和交流,并通过社会化活动促进孩子的发展。

这种合作的角色转变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情感智慧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学前教育改革对幼儿园教师角色的影响学前教育改革对幼儿园教师角色的发展和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为例,从“幼托并举”到“全日制幼儿园”,从传统教学模式到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些改革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更广泛的教育视野和专业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适应学前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他们需要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艺术素养等方面,并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和体验。

其次,幼儿园教师需要拓宽教育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前教育的需要,教师应该通过运用多种教育媒体和技术手段,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最后,幼儿园教师的角色也应该从传统的“教”转变为更多的“育”。

他们不仅仅是教育孩子的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品德、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全面促进孩子的发展。

三、培训和专业发展对幼儿园教师角色转变的促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幼儿园教育的发展需求,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非常重要。

幼儿园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扮演与发展

幼儿园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扮演与发展

幼儿园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扮演与发展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而幼儿园教师在这个阶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引导者、照顾者和启发者。

幼儿园教师的发展与角色扮演对于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儿童学习的效果起着关键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扮演与发展。

一、引导者的角色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方法。

他们通过观察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语言能力培养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同时,幼儿园教师还需要注重课程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他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学习风格来设计教学内容,创造具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照顾者的角色在幼儿园中,幼儿园教师还扮演着照顾者的角色。

他们需要细心呵护每个幼儿,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这包括监督幼儿的饮食、卫生和休息,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幼儿园教师在照顾者的角色中也应该注重情感的培养。

他们应该用耐心和关爱来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中组织游戏和合作活动,让幼儿们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启发者的角色作为幼儿园教师,他们不仅应该满足幼儿基础知识的学习需求,更应该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探究自然科学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自然公园或进行小实验,让幼儿从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此外,幼儿园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等方法,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引导者、照顾者和启发者的角色。

幼儿园角色扮演:社交能力与情商培养教案

幼儿园角色扮演:社交能力与情商培养教案

幼儿园角色扮演:社交能力与情商培养教案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社交能力和情商的培养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而幼儿园角色扮演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在玩耍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全面评估幼儿园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探讨如何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二、角色扮演与社交能力的培养1. 想象力与合作能力幼儿园角色扮演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合作,共同构建一个角色扮演的世界。

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孩子们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这对于他们今后的社交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沟通与表达能力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孩子们需要不断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

这种交流和表达的过程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沟通能力,并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还可以通过语言和肢体表达来展现自己,培养自信和表达能力。

3. 表演与情绪管理角色扮演活动中,孩子们需要模仿和表演不同的角色,这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情绪,并学会相应的情绪管理。

孩子们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这种情绪管理的训练对于孩子们今后的情商发展非常重要。

三、幼儿园角色扮演教案设计1. 活动主题:选择和设计适合幼儿园幼儿的角色扮演主题,包括日常生活场景、职业角色等,让孩子们能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并学习各种社交技能。

2. 角色扮演道具:提供丰富多样的角色扮演道具,如服装、道具等,让孩子们能够更真实地扮演角色,增强角色扮演活动的趣味性。

3. 团队合作: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培养出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情绪表达:引导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表达各种情绪,鼓励他们学会如何处理情绪,并培养出情商和情感认知能力。

角色扮演与儿童社会化

角色扮演与儿童社会化

角色扮演与儿童社会化
张礼永;王惠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课程》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语文课上,孩子什么时候最兴奋,最投入——不是教师饱含深情的讲演,也不是欣赏精美的课件图片,而是在分角色扮演课文中人物的时候。

下面是一位小学教师的教学日记:
【总页数】1页(P33)
【作者】张礼永;王惠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江苏省淮安市长征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8
【相关文献】
1.角色扮演:彰显政治课教学生命力——对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能力的思考 [J], 王迪;
2.角色扮演视角下流动儿童社会化问题探析 [J], 张晨
3.隔离室的花朵:福利院儿童社会化问题探析——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儿童社会化调
查报告 [J], 张浙湘
4.角色扮演让孩子爱上英语--浅谈角色扮演在三年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J], 张亚

5.以角色扮演促课堂成效——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角色扮演教学实践研究 [J], 杨新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成长:角色扮演与社会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教师成长是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教师的社会化大致经历:专业角色的确认和适应的探索阶段,专业角色渐进成熟的迅速发展和稳定阶段,专业角色趋于模糊和丧失的停滞、退缩阶段,角色不断调适和继续社会化的持续发展阶段。

处于每一发展阶段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角色行为特征。

能够不断超越自我知识和教学经验局限的教师,将保持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关键词:教师成长;教师角色;社会化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上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1]角色承担是人社会化的本质。

教师社会化即教师在学校系统中逐步了解和认识自己在专业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以表现合宜角色行为的过程。

笔者认为,教师成长就是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一、初任教职的探索阶段:专业角色的确认和适应初任教职的探索阶段指教师在任教后的最初几年,学会做日常教学工作,并逐步实现专业社会化的时期。

师范生由学生转变为教师,教师角色就规定了他应有的一系列行为。

在本阶段,初任教师主要是在教学中求生存,探求应对策略,不断地调整个人的专业目标,确认和适应教师角色。

虽然初任教师在从教之前做了不少准备,但是大量需要了解的东西,还需在职业活动、社会活动和新的情境中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学到。

对他们来说,教师身份的形成意味着角色的转换:过去是学生,可能更多的受家庭和学校的“照料”和“引导”;现在是教师,要承担管理者、激发者、交流者、组织者、咨询者、反思者等角色,并受到学校组织的“管理”和“改造”。

这就要求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采取不同的行为。

这对初任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角色转换中,教师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困难,是从学生转换为专业的具备管理学习环境能力的人。

然而,他们所接受的预备教育中,几乎没有提到转换角色,也缺少课堂调控能力的训练。

因此,他们在走向教学工作岗位后,面对课堂偶发事件和学生的各种问题行为常常手足无措,缺乏灵活而有效的处理技术,甚至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出现的矛盾难以化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以应答。

这些使他们对自己的胜任能力产生怀疑。

初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也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事情。

因为他们不但首先要激发自己的积极性,而且需要拥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实践技能和策略。

然而个人生活的阻碍(如初任教师与资深教师相比职业待遇差、生存面临种种困难)以及职业的巨大压力等,都不利于初任教师成为一个有效而成熟的激发者。

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后,初任教师接触到许多在职业预备阶段接触不到的群体和个人,因此要尽快适应教师工作还必须做一个交流者。

交流是个体之间以一种共同的、可理解的方式分享想法、观念、思想和感情的过程。

教学就是在交流、互动中进行的,没有交流,教与学都将变得不可能。

如果一位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教学就难以顺利开展。

教师除了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外,还必须与同事、家长、管理者进行及时的沟通。

由于初任教师刚到了一个新环境,对他人的了解不深,交流方式和风格也受到局限,他们要成为一个有效的交流者需要把交流者角色中所包含的概念和技能进行内化、体验、应用和思考。

如果一个初任教师不能适应交流者的角色,甚至处于高度的交流焦虑中,那么,他(她)也许要考虑转换工作了。

教师扮演的组织者角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严格的计划、安排。

实践证明,精心备课、合理计划是减少课堂管理问题的关键。

一个有效的组织者需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对教学目的有明晰的把握,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内化,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合理选择与灵活运用。

这些都依赖于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技能的娴熟。

此外,教师还承担学生的咨询者或顾问角色。

学生除了学习上的问题向教师请教外,还有一些个人生活问题需要向教师咨询。

这些问题通常是由一些校外因素引起,但要在学校甚至课堂中处理。

一些初任教师认为,介入学生课堂之外的私人生活不是他们的责任,即使有责任、有义务也由于自己缺乏经验,不能识别问题的来源,因而会对问题做出不恰当的处理。

总之,在此阶段新手教师努力承担这些角色,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进行反思、调整,希望得到学生、同事和学校领导的认可、接纳,并有成功的教学表现。

初任教师在承担这些角色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多数教师会逐步适应并承担起这些角色。

教师从教之前的各种准备为其社会化奠定了基础,而教师社会化的完成主要是在从事教职之后。

教师工作的学校条件、管理方式、教师文化以及学校之外的社会文化结构是形成社会角色期望与规范的环境力量,这些环境力量对教师的角色态度、价值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事实证明,新任教师在任教数月后,其教育观念、态度和价值取向与任教学校同事的相似性就已大于受教学校的相似性,任教学校在促进其社会化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

从社会策略的角度来说,[2]初任教师的社会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①策略性依从。

一个新教师开始是按照组织或权威人物提出的要求去做,或者依从于物质的约束或限制,而教师个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却试图维护和保持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对初任教师来说,同事和校长在教师的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②内在化调整。

那些与初任教师的观念一致的价值观可能被吸收,或经过适当调整改变自己的认识,从而成为初任教师自己的价值观。

在这一过程中,新手教师把组织的价值观和规范内化于自我之中,并学会如何履行指定给他们的职责,期望与学校组织的行为相一致。

③策略的重新解释。

初任教师通过重新认识周围组织所期望的行为和资深教师的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策略上的再认识,将获得的新思想、新价值观和新技能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推动学校的革新。

实际上,教师的社会化是教师个人与他人的相互影响、彼此互动的双向过程。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个人逐渐从他人所表现的象征性行为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期待,再经由个人自我的判断与调整,据此来扮演自己的专业角色。

它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社会化的外在要求与教师自身社会化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相互协调统一。

二、迅速发展和稳定阶段:专业角色渐进成熟在教师度过了适应期之后,决定留任的教师逐渐进入专业成长的迅速发展阶段,而后步入稳定时期。

随着教学实践的推进,教师逐步认识和理解了职业的价值和意义,体验到了职业的乐趣。

教师的专业信念也随着教师的教学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许多教师不再在多种职业之间犹豫不决,而是把精力集中在教学工作上,承诺献身教育事业。

随着教师教育实践知识和智慧逐渐丰富,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审美意识和社会行为逐步稳定,角色特征和教学风格日趋完善。

在本阶段,许多教师的教学生活逐步挣脱对他人的依赖,具有创新意识和自主精神,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复杂的工作,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专业角色渐进成熟。

作为管理者,教师随着班级管理经验的积累,以及规章制度的建立,逐步掌握系列管理方法,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妥善地处理各种课堂偶发事件和学生的各种问题行为。

多数教师逐步成为一个比较熟练的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

他们能够在深入了解学生需要和个性的基础上,营造一种支持性、积极的学习环境,选择并实施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动机激发策略,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样方法来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例如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强化教育对学生的个人利益,避免学生的个体性失望和公众性尴尬,打破令人厌倦的常规,等等。

作为交流者,教师在课堂上逐步掌握了多种教学交流的方式,较少地扮演权威者角色,时常以学习者和探究者的身份出现,意识到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重要性。

由于对其他教师、管理者渐进熟悉,教师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也掌握了一些技巧,能够在仔细地观察和分析他人交流偏好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多种交流方式,并基于人格、情境和环境的变化因素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民主的学校管理方式、开放的学校氛围与合作的教师文化中,作为交流者的教师,在本阶段不仅逐步成为一个学生的有效交流者,而且发展成为与教师同行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的合作伙伴,并开始对同事的专业发展承担责任,乐于把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智慧奉献出来,供专业同行分享。

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一些教师逐步发展成为有效的组织者。

他们能够基于学生需求和学习内容,较好地组织教学,把讲授、讨论、小组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些优秀教师已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的学业一样重要,因此,他们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从多方面体察学生的生活和情绪变化,了解学生生活中的困惑和苦恼问题,帮助学生妥善解决各种困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生活的顾问,进而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此外,本阶段教师已充分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意义,积极参与课程和教学改革,愿意实施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创造和尝试新的教学策略,努力成为积极而有效的改革者和研究者。

三、停滞和退缩阶段:专业角色趋于模糊和丧失经历了迅速发展与稳定时期后,教师发展和成长路线逐步表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

国内外有关调查和相关研究表明,教师素质一般在从教五六年后便基本定型。

[3-4]许多教师的教学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出现了难以进一步提高的“高原期”现象。

笔者调查发现,笔者于2000年10月至2003年4月对山东省9个地区20多所中小学的300多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部分访谈,共收回有效问卷196份。

该调查为“山东省教育科研基地”重点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本文中的“笔者调查”均指此次调查。

%的教师承认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存在着“停滞与退缩”期。

只不过对一些优秀教师来说,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较短或不太明显而已。

那些“定型”的教师,如果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仍有望实现持续发展;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方法和策略,教师就可能由职业生涯的稳定时期步入专业的停滞和退缩阶段。

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依据教师个人的主观因素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而定,对某些教师可能短一些,而对另一些教师可能要长,甚至一直持续到退休。

处于停滞和退缩阶段的教师,虽然拥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但由于不能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不能积极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也就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深感教学上力不从心。

笔者调查研究表明,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教学状况存在着差异(如表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