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学年度第二学期)任课班级:;任课教师:;、、(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课题折纸 主备人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授课人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学习重难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前准备课件、课本、学具、完成预习作业学 习 过 程环节学 案导 案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页,思考下列问题:1.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1/2+1/4=2/4+1/4=3/42.结合问题(1)说一说你的想法或画图表示你得问思考过程3.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思考的?1/2-1/4=2/4-1/4=1/44.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
说一说怎样计算分母不同的人分数加减法通过分数的通分方法运用,体会转化新旧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作用5.你还能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标记出来。
目的是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探索问题的思路。
一是算法探索中通过折纸二是通过通分通分方法的运用。
合作探究就以上题目合作探究展示 交流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组内交流 班内展示 达标 检测基本题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31+91= 93+91=94 31-61= 62-61=61 必做题1. 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1/4+1/2=2/4+1/4=3/42. 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3题 选做题计算下列各题,你有什么发现? 31- 21- 61-71 51+61 81+91 71+81学生通过计算进一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2.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梳理 拓展自我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教师补充小结。
作业 布置 课本第3页第3题,第4页第6题板书 设计21+41=42+41=43 21-41=42-41=41 导学 反思五年级数学科下册导学案展示交流组内交流(准备展示)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达标检测基本题课本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4题必做题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5题3/10-3/7=2/3(×)改:3/10-1/7=21/70-10/70=11/70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6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47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一、分数乘法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二)分数乘法(三)二、长方体(一)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2、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先想一想,再利用附页2中的图1试一试。
案、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教师评价。
2、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找出相对的两个面,并分别做上记号。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三、分数除法倒数分数除法(一)分数除法(二)分数除法(三)数学与生活:粉刷墙壁数学与生活:折叠四、长方体(二)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长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的换算有趣的测量五、分数混合运算分数混合运算(一)分数混合运算(二)分数混合运算(三)六、百分数百分数的认识合格率蛋白质含量这月我当家七、统计奥运会中位数和众数(统计课)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内容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遵循原则:编写依据: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新编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表格式
新编人教版精品教学资料小学数学五年级导学案设计意图: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临漳教研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框架设计意图: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3体积和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000毫升二、进行练习P52---531题求图形的体积请学生看书上的图然后回答: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题、利用长求它的宽和高,再求体积3题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知识来判断。
4、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一块橡皮约10一本词典约900一个文具盒约0.35一个用品约0.65、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表面积和体积的不同计算方法。
6先求谁的面积?说出计算过程。
7让学生理解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两个图形的体积;学生分组讨论并板示出来分组讲解组员点评教师点评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合作探究8、9、10题解决实际问题注意变换单位。
尝试表面积、体积、容积的不同学生分组讨论后,展示出来并讲解,找生点评临漳教研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框架设计意图: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3体积和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000毫升二、进行练习P52---531题求图形的体积请学生看书上的图然后回答: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题、利用长求它的宽和高,再求体积3题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知识来判断。
4、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一块橡皮约10一本词典约900一个文具盒约0.35一个用品约0.65、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表面积和体积的不同计算方法。
6先求谁的面积?说出计算过程。
7让学生理解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两个图形的体积;学生分组讨论并板示出来分组讲解组员点评教师点评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合作探究8、9、10题解决实际问题注意变换单位。
2019-2020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课本第9页第6、7题。
拓展延伸:
课本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空地(3/5)的2/5是草坪
3 2 2
草坪:——×—— = ——
5 3 5
导学反思
年级
五
学科
数学
课型
复习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5.3.26-2015.5.26
总课时
7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练习一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主要知识,总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形成知识网络。
2我们还学习了整数乘分数的计算
导
学
过
程
方法,(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和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在计算时可以先约分再相乘,一定要注意约分格式哦!
3在解决分数乘法的应用题时,应注意找对单位“1”。
自我检测:
练习一第1—5题
独立完成后,在组内互讲
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6—10题
学习重点
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明白在什么情况下用分数乘法,能找对单位“1”。
学习准备
课件
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独立完成后二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1/4×2/3= 7/8×5/14=
重点交流计算方法及约分格式。
自学感悟:
1独立解答课本第8页3,4题。
2思考:这两个题是用什么算式解答的?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在这两个题中是求谁的几分之几呢?
学习难点
分析和解决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课时 相遇问题】 - 副本
今日我们学习的是两个物体进行一个相对运动从而相遇,我们要求出他们的时间。
其实在生活中不仅仅是走路有这样一个情景,还有其他的情景也可以用到这样的等量关系。
你能举一些例子吗?生1: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已知两地的距离和两车的速度,求相遇时间。
生2:两人同时做一件事,已知工作总量和两人的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
……师:同学们能用我们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些类似的问题吗?按下手中的暂停键,我们一起试试吧!三、达标检测1.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们商定两人同时开车出发。
公园距天桥50km。
⑴估量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在图上标出来,再与同伴说一说你的想法。
⑵出发后几时相遇?相遇地点距公园有多远?列方程解决问题。
第1小问: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这是相遇问题,王阿姨每小时走40千米,张叔叔每小时走60千米,张叔叔的速度比王阿姨的速度快,相遇时离公园近一些,估量在李村四周。
第2小问:出发后几时相遇,找到等量关系王阿姨的路程+张叔叔的路程=总路程(50km),他们二人走的时间是一样的,解设出发后x时相遇,王阿姨的走的路程是40x千米,张叔叔走的路程是60x千米.列方程为 40x+60x=50100x=50X=0.5相距地点距离公园多远,实际上是求王阿姨走的路程:40x=40×0.5=20答:出发后0.5时相遇,相遇地点距离公园20千米。
2.甲、乙两工程队铺一条长1400m的公路,他们从两端同时施工,甲队每天铺80m,乙队每天铺60m,几天后能够铺完这条公路?从两端同时施工,是相遇问题。
可以画线段图帮忙理解题意。
一条线段表示1400米长的公路,甲每天铺80米,乙每天铺60米,甲铺的比乙快,铺的天数相同,相遇时甲比乙铺的多。
依据线段图列出关系式:甲铺的长度+乙铺的长度=总长度(1400米),可以设x天后能铺完这条路,甲铺的长度是80xm,乙铺的长度是60xm.列方程式80x+60x=1400140x=1400X=10 答:10天后能铺完这条路。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榆林市第八小学导学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 分数乘法(一)(1)】 - 副本
师:求4个215是多少,也就是求4个215相加的和是多少。
师:先来动手涂一涂。
4个215也就是8个115,结果是815师:再用算式计算一下。
215乘4,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也就是2415⨯,结果是815。
师:(第二题)再来看看第二题吧。
填一填,与同伴交流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师:49乘2,也就是求2个49的和是多少?分母不变,分子4和整数2相乘,也就是8个19,是89。
师:3乘211,也就是求3个211的和是多少?等于3211⨯,也就是6个111,等于611。
师:(第三题)连续关注第三题。
师:14乘3,分母不变,分子1与整数3相乘,结果等于34。
2 15乘7,等于2715⨯,等于14154乘715,等于4715⨯,等于2815,再化成假分数等于13115。
2 3乘4,等于243⨯,等于83,再化成假分数等于223。
4 7乘8,等于487⨯,等于327,再化成假分数等于447。
5乘213,等于5213⨯,等于1013。
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师:自己先梳理一下吧!师: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几个几分之几的和;某个分数的整数倍。
还学习了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
在解决分数乘整数时,画图和计算的方法都可以哦!师: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课后作业吧!师:可以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记得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哦!状元成才路祝,你学习进步。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了,下节课再见。
五、教学板书分数乘整数六、教学反思优点:本节课我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获得新知,前一节课,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怎样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单位“1”未知的数学问题。
所以,学生能够通过思考探究能理解把握的学问,老师不讲,只做适当的引导,充分让学生动手画,动脑想,动口说,去探究新知,注重学问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获。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 第4讲 长方体表面积的拓展 (1)(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50×50×6=15000平方厘米
8、已知一个正方体木块能分割成若干个棱长为l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并且在这个大的正方体木块的5个面上涂上红色,把它分割成若干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后,有两面涂上红色的共有108块.那么只有一面涂上红色的有多少块?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年 级
五年级
学 科
数学
上课时间
教师姓名
课 题
第4讲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拓展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的组成及其展开图;
2、理解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3、能根据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用彩带捆扎一种礼品盒(如图),结头处需要24cm彩带,捆扎好这个礼品盒需要1.8米的彩带.
2、一根铁丝围成的长方体框架长8米,宽6米,高4米,这根铁丝长__72______米。如果在这个长方体外围糊一层纸,最少需要___208_____米2纸。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192______米3。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___216_____米2和____216____米3。
40÷2=20平方厘米
20×2+20÷2×4=80平方厘米
5、用2100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实心的长方体。已知长方体的高是10厘米,并且长和宽都大于高。这个长方体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1×1×1×2100=2100立方厘米
长×宽=2100÷10=210平方厘米
长和宽都大于高
210=15×14
A.a3+2a2B.7a2C.8a2D.无法确定
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五数下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二、探索新知师:咱们先来做一些练习题吧。
1.试一试(1)算一算710-16,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后交流A师:你是怎样通分的?生:我用10×6做分母,通分后进行计算。
生:10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30,用30做分母,通分后进行计算。
师:以上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一样,两种方法都可以。
而且最后三、巩固练习师:接下来咱们来做书上的练一练。
1.练一练2. 森林医生师:①×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减,正确结果应为1170。
②×正确结果应为1712。
③×通分后,分母不变分子相减,正确结果应为914。
3.解方程4. 根据学校气象小组的记录,当地9月雨天天数占全月总天数的13,晴天天数占全月总天数的310。
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其它天气占全月总天数的多少?15126()+x =712105()x -=373816()x +=516253662613解:x x x x =-=-==17510271010910解:x x x =+=+=73168761616116解:x x x =-=-=1-13-310=1130(同学们,此题答案不唯一)5.估一估,连一连,下列算式结果分别与哪个数最接近?算一算。
师:首先,咱们仔细观察各算式中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接近还是相差比较大?是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接着,进一步思考结果接近1、接近0、和接近12的算式分别是什么?答案是19-110接近0,58- 1 9接近12,34+15接近1。
6.你知道吗?用古埃及人的方法表示724,会有多种方法,如14+124,此题答案不唯一,同学们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示。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方法1: 方法2:生:噢,我知道了,把全班女生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4份,户外活动的占9份,去少年宫的占4份,剩下的11份就是留在家中的女生人数,留在家中的女生人数占女生总数的1124。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第1课时分数乘法(一)(计算课流程)学习流程图:学案课前课外预习内容:学生独立自主学习P2~P3页中的例题和所有练习题,把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习任务:1、弄懂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以及计算的原理。
2、初步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表述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3、能用完整而优美的格式书写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
4、谈谈计算的小窍门。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或求几分之几的几倍是多少?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3、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教案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问(1分钟)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的1、2、3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点评。
完成后按照1号检查6号、2号检查5号,3号检查4号的顺序进行组内批改及帮助,各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情况。
(6分钟)○1举手组员多的组优先发言。
○2发言时各组尽量观点不同,相同观点的可以补充别组不完善的地方。
○3若哪一组所有观点均与别组全部相同,则不用发言。
○4别组发言时,提倡提出有质疑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若对方无法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提出质疑的小组加双倍的分。
○5提倡有创意的想法。
○6只要发言的小组均加分,有创意想法的加双倍的分数。
课堂反思:学生在展示6×152的计算时,一个学生提问:“为什么只能是6和15进行约分,而6不能和2约分呢?”。
还有一个学生问“如果是6×93,那9应该是和3约分,还是和6约分呢,还是6和3一起与9约分?”,学生的提问太精彩了,我在教学前的预设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
最新2019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最新2019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最新2019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精打细算 (2)第二课时打扫卫生 (4)第三课时打扫卫生试一试 (6)第四课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8)第五课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试一试 (10)第六课时人民币兑换 (12)第七课时人民币兑换试一试 (14)第八课时除得尽吗 (16)第九课时调查“生活垃圾” (18)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第一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一) (20)第二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二) (22)第三课时平移 (24)第四课时欣赏与设计 (26)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第一课时倍数与因数 (28)第二课时 2, 5 的倍数的特征 (30)第三课时 3 的倍数的特征 (32)第四课时找因数 (34)第五课时找质数 (36)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比较图形的面积 (38)第二课时认识底和高 (40)第三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2)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试一试...44 第五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46)第六课时三角形的面积试一试 (48)第七课时梯形的面积 (50)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 (52)第二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二) (54)第三课时分饼 (56)第四课时分数与除法 (58)第五课时分数与除法试一试 (60)第六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62)第七课时找最大公因数 (64)第八课时约分 (66)第九课时找最小公倍数 (68)第十课时分数的大小 (70)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一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 (72)第二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74)第三课时公顷、平方千米 (76)数学好玩第一课时设计秋游方案 (78)第二课时图形中的规律 (80)第三课时尝试与猜测 (82)第七单元可能性第一课时谁先走 (84)第二课时谁先走试一试 (86)第三课时摸球游戏 (88)第八单元总复习1 / 18第一课时数与代数 (90)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 (92)第三课时统计与概率 (94)2 / 18最新2019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精打细算【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重点难点】重点: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商的小数点定位.【知识链接】1.填空.11.5元=( )角 67角=( )元 12.3米=()分米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大小不变的三位小数.6.03 12【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2页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在甲商店买()袋牛奶,总价为()元.在购物时,要想看同类商品哪个更便宜,一般直接比较它们的().2.求甲商店牛奶的单价,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5元=()角,115角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角,即为()元.3.用竖式计算,并说说每一步的意思.【自主尝试】用竖式计算:19.5÷15【精要点拨】例:在乙商店买牛奶,平均每袋多少元?列式计算.思路分析:要求在乙商店买每袋用多少元,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因为12.6元=126角,所以126÷6=21(角)=2.1(元);或列式为:12.6÷6= 2.1元,用竖式计算时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基本相同,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唯一不同的是要确定商中小数点的位置.【方法宝典】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时,要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当堂检测】1.用竖式计算:42.7÷7= 12.5 ÷5=2.一只蜗牛13分钟爬行了2.6米,蜗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第二课时打扫卫生【知识目标】1.掌握小数除以整数,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2.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发展估算意识.【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小数除以整数,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的计算方法.【知识链接】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与________的小数点对齐.2.直接写出得数.45.5÷5= 6.3÷3= 2.4÷2=【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4页的主题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买6把笤帚共花了18.9元.每把笤帚多少元?估一估,算一算.(1)求每把笤帚多少元,就是把_____元平均分成____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为______________.(2)怎样继续算下去呢?想一想,说一说.方法一:估算的方法;方法二:利用拆分的方法;方法三:用竖式计算;18.9元≈___元18.9元=___元+___分18÷6=___(元) 18÷6=___(元)每把笤帚大于___元. 90÷6=___(分)=____(元)___元+___元=____元方法三讲解:用竖式计算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相同,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18除以6商3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接着点上小数点;然后用被除数十分位上的9除以6商1写在十分位上,结果余数是3,在3的后面添“0”继续除,30除以6等于5,5表示5个0.01写在百分位上,这样正好除尽.所以18.9÷6=3.15(元).2.买4个簸箕共花了26元.每个簸箕多少元?请接着算下去.(1)求每个簸箕多少元,就是把26元平均分成___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2)用竖式计算,说说每一步的意思.【自主尝试】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6.9÷6= 28÷5=【方法宝典】小数除以整数,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的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就在余数的后面添“0”继续除.【当堂检测】1.用竖式计算.①23.4÷4= ②376÷16=2.一套丛书共有8本,小红买了一套共花了76元,平均每本多少元?第三课时打扫卫生试一试【知识目标】1.探究小数除以整数,除到中间不够商1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2.一个数除以整数且商小于1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重点难点】重点:小数除以整数,除到中间不够商1的计算方法.难点:整数除以整数且商小于1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识链接】用竖式计算.①7.8÷6= ②44÷8=【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5页的主题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霸王龙玩具每盒12个,共12.6元,平均每个多少元?(1) 要求平均每个霸王龙多少元,根据“单价=( ) ÷( ) ”,可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2)用竖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有没遇到困惑,与同伴交流一下.2.剑龙玩具每盒24个,共18元,平均每个多少元?(1) 要求每个剑龙要多少元,根据“单价=( ) ÷( ) ”,可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2)用竖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有没遇到困惑,与同伴交流一下.【精要点拨】例:用竖式计算. (1)5.4÷5= (2)3÷8=思路分析:(1)5.4÷5中,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与除数相等,个位正好商1,没有余数.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再把十分位上的4拉下来,4除以5不够除,商就要在十分位上用“0”占位.然后在4的后面添0表示40个0.01,再在商的百分位商8,刚好除尽,得5.4÷5=1.08.(2)3÷8中,被除数的整数部分3除以8不够除,商就要在个位用“0”占位,同时在0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被除数3后面也点上小数点.被除数3后面添0继续除,表示30个0.1,在商的十分位商3,余数是6,添0继续除,在百分位商7,余数是4,添0继续除,在千分位商5,刚好除尽.得3÷8=0.375.【方法宝典】小数除以整数,如果商的中间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用“0”占位;一个数除以整数,如果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在商的个位用“0”占位,并在“0”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同时要在被除数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添“0”继续除.【当堂检测】1.用竖式计算.①36.6÷12= ②6÷12=2.森林医生.4÷25= 24÷15=第四课时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知识目标】1.经历探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过程,体会转化思想.2.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重点难点】重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为“一个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知识链接】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或( )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2.(90×___)÷(30×2)=90÷30=3 40÷20=(40÷5) ÷(20÷___)=2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7页的主题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笑笑打电话的时间是多少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求笑笑打了多长时间的电话,可根据“数量=总价÷单价”,用除法计算,可列式:__________________. (2)5.1÷3,怎样计算呢?方法一:利用已学知识计算. 方法二:利用商不变规律计算5.1元=___角,0.3元=___角 5.1÷0.351÷3=___(分) =(5.1×10)÷(0.3 ×10) =___ ÷___=17(分) 2.3.改正:【自主尝试】用竖式计算:2.4÷0.3【精要点拨】例:用竖式计算:54÷7.2=思路分析:用斜线划掉除数的小数点表示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扩大到原来的10倍,然后被除数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540除以72没有除尽,在余数的末尾添“0”继续除.最后商得7.5.【当堂检测】1.填一填.2.甲乙两地相距220千米,一辆货车用了5.5小时走完全程,货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列竖式计算)第五课时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试一试【知识目标】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2.掌握小数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重点难点】【方法宝典】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重点难点:进一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会验算.【知识链接】1.7.2÷0.09=( )÷9 32÷0.2=320÷( )2.两个数的商是0.48,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是( ).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8页的主题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1.2kg 苹果5.28元,每千克多少元?(1)求每千克多少元,就是求苹果的____,根据“单价=_____÷_____”用除法计算,可列式:________________. (2)用竖式计算,并完成下面的问题.2.5.28÷0.03 8.4÷0.56验算的方法: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同整数除法的验算方法相同,可以用“商×除数=被除数”或“被除数÷商=除数”来验算. 【自主尝试】用竖式计算,并验算.0.218÷0.32【精要点拨】例:妈妈在菜市场买了1.5千克带鱼,用了10.05元,每千克带鱼多少元? 思路分析:理解题意,可知本题是要求带鱼的单价,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可列出式子,10.05÷1.5,在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先用商不变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在根据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计算,最后的结果应为6.7元/千克.【方法宝典】 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验算:验算:【当堂检测】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1.56÷2.4= 验算: 1.44÷0.015= 验算:2.一个瓶子能装0.25千克矿泉水,装23千克矿泉水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瓶子?第六课时 人民币兑换【知识目标】1.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2.会正确求出积、商的近似数,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难点: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知识链接】为了便于各国货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问题中是中国银行2012年10月x 日公布的关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计算时按此兑换比率计算.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12页的主题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美国小朋友玛丽给笑笑寄来一本故事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 (1)常用的人民币单位有___、___、___.(2)根据右表,1美元可兑换人民币___元,求这本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就是求6.31元的6.70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________________.(3)计算: 6.31×6.7 =42.227≈_____(元)(4)在用元作单位时,小数点后一位表示___,第二位表示___,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在求人民币的题目中,即使没有特别要求,一般也要用“________”法保留两位小数,求出计算结果的近似值.2.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1)求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就是求600元里面包含有多少个6.31元,用除法计算,列式为:_____________.(2)商要保留两位小数,那商就要除到小数点后第__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自主尝试】笑笑用5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港元?【精要点拨】例:5000元人民币能兑换多少港元?欧元呢?新元呢?思路分析:1港元兑换人民币0.81元,求50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港元,就是求5000元里面包含有几个0.81元,用除法计算,列式为:5000÷0.81;1欧元兑换人民币8.19元,求50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欧元,就是求5000元里面包含有几个8.19元,用除法计算,列式为:5000÷8.19;1新元兑换人民币5.11元,求50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新元,就是求5000元里面包含有几个5.11元,用除法计算,列式为:5000÷5.11.【方法宝典】 1.求积的近似值,一般先算出精确值的积,再根据题目要求或生活习惯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2.求商的近似值,先看要保留到哪一位,直接根据要求多除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当堂检测】1.小红的爸爸在法国工作,最近寄回家5000欧元,要到银行兑换人民币,能换多少元?2.淘气一家计划在国庆期间到香港游玩,准备带20000元人民币去银行兑换港元,能兑换多少港元?第七课时 人民币兑换 试一试【知识目标】1.应用“四舍五入”法解决稍复杂的货币兑换问题.2.体会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难点:应用“四舍五入”法解决稍复杂的货币兑换问题.【知识链接】1.50美元可兑换多少元人民币?2.5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 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13页的主题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学校科技小组去日本参加活动,老师到银行把_____元人民币兑换成日元,能兑换多少日元?(100日元兑换人民币7.89元)(1)求5000元人民币能兑换多少日元,先求出1日元可兑换多少元人民币,可列式:______________.(2)再求5000元人民币有多少个1日元可兑换的人民币,列式为:_____.2.对比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自主尝试】笑笑一家要去泰国旅游,爸爸打算带10000元人民币到银行兑换泰铢,能换到多少泰铢?(100泰铢兑换人民币20.32元)【精要点拨】例:在○里填上“>”“<”或“=”.8.15÷1○8.15×1 48.5÷0.8○48.5÷1.2 16÷1.5○16÷0.9思路分析:根据除数是1,商和被除数相等;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可得,【当堂检测】1.想一想,连一连.13.8÷÷0.992.3÷÷355÷÷12.做每套童装需1.8米布,30米布最多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童装?3.一堆煤重54吨,如果用载重量为3.5吨的货车将它运走,至少要运多少次?第八课时 除得尽吗班级 姓名 座号___________【知识目标】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重点难点】重点: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难点: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知识链接】【方法宝典】1.用“四舍五入”法解决稍复杂的货币兑换问题,先明确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兑换比率,然后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保留两位小数,除到千分位,即保留两位小数,要除到小数点后第三位.2.取近似值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用“四舍五入”法,有时还需联系实际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27÷8的商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15页的主题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蜘蛛___分爬行___m,蜗牛___分爬行___m,蜘蛛和蜗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1)要求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就是求各自的速度,根据“速度=_____÷_____”,所以求蜘蛛的速度列式为__________,求蜗牛的速度列式为__________.(2)分别列竖式计算.蜘蛛:蜗牛:2.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答:我发现了73÷3商的小数部分不断重复出现数字___,9.4÷11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数字___和___.3.认识循环小数、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分类.(1)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作循环小数.像24.333…,0.85454…等都是______.(2)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作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如24.333…中的___是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0.85454…中的___是这个循环小数的_______.(3)循环节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作纯循环小数;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作混循环小数.如24.333…是___________,0.85454…是___________.(4)循环节的写法,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首位和末位上各点一个圆点.例如:24.333…,写作____,0.85454…,写作_____.(5)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自主尝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哪几道题的商是循环小数.1÷2 1÷3 1÷5 1÷7【精要点拨】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3 5÷6思路分析:用竖式计算,可以得到2÷3=0.666…,结果要保留两位小数时,要看第三位上的数字,第三位是6,应该进1,所以2÷3=0.666…≈0.67.5÷6=0.833…,小数部分的第三位上是3,要舍去,所以5÷6=0.833…≈0.83.【方法宝典】 1.判断商是否是循环小数:根据余数重复出现,商就开始重复出现,可以判定结果是一个循环小数,这时就不用再除下去了.2.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时,只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到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下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就可以得到结果了.【当堂检测】1.判断题.(1)8.3333是循环小数. ()(2)把循环小数3.243243…可以写作3.24….()2.填空题.(1)在1.5757…,0.3333,7.8999…,6.57,3.1415926…这5个数中,有限小数有(),无限小数有(),循环小数有().(2)0.315315…是()小数,可以简单记作().3.列竖式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1.3÷11≈ (2)50÷9≈ (3)5÷8≈第九课时调查“生活垃圾”【知识目标】1.体会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知识链接】1.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先( ),后( ),有括号的要先算( )里面的.2.计算.(1)125-25×4+6 (2)36×12÷4【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17页的主题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五(1)班调查汇报,一个人__周可产生约___kg生活垃圾.五(2)班调查汇报,这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约___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___吨.2.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1)已知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kg生活垃圾,4周就是4个___天,要求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可列式_____________;也可先求平均1周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再求平均每天产生垃圾的量,列式为____________.(2)计算: 30.8÷(4×7) 30.8÷4÷7= == =3.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1)先求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吨生活垃圾,列式为_________,再求与周末的差.列综合式为_____________.(2)计算: 1.3-3.5÷54.算一算,与同伴说一说运算顺序.(1)(16.8+2.1) ÷0.7 (2)0.96÷(5.4÷0.9)= == =我发现,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先______,后_______,有括号的先算______里面的.【自主尝试】某工程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千米,45天修完,实际每天修3.6千米.实际多少天修完?【精要点拨】例:计算. (10.2-3) ÷(0.2×3)思路分析:根据小数混合运算顺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应先算10.2-3的差与0.2×3的积,再算除法.即(10.2-3) ÷(0.2×3)=7.2÷0.6=12.【方法宝典】计算小数混合运算时,先要仔细观察式子,然后按照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当堂检测】1.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5.4÷(1.5+0.3) (2)33-2.5×0.4+0.52.两台播种机3小时能播种4.2公顷,那么一台播种机平均每小时能播种多少公顷?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第一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一)班级姓名座号___________【知识目标】1.通过折、画等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特征.2.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数量.3.在认识、制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重点难点】重点:在操作活动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难点:能判断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数量.【知识链接】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侧的部分能够_________,这个图形就叫作____________,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_________.2.轴对称图形至少有___条对称轴.【合作探究】观察课本第21页的主题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把附页1中的图1剪下来,折一折,填一填.轴对称图形有:_______.将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折痕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这个图形就是_______图形,否则则不是.所以轴对称图形有:_____________.2.图③是轴对称图形吗?淘气和笑笑的观点不一样,你同意谁的说法?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图③无论沿哪条直线对折,两边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图③不是_______图形.3.你能找到几条对称轴?画一画,说一说,填一填.(完成课本21页表格)【精要点拨】例: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是的请在( )打钩.思路分析:除了第三个图形直角三角形外,其余图形都能够找到某一条直线,使得图形沿这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因此,除第三个图形外,其余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可画出对称轴.【当堂检测】1.你能画出如图所示图形所有的对称轴吗?如果能,请画出来,并在( )填上适当的数.2.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 )条对称轴,圆形有( )条对称轴.3.下面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方法宝典】 1.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作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对称轴.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后,折痕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两侧对称的点完全重合.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A D C B。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课时 分数乘法(三)(2)】 - 副本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欢迎来到状元成才路数学慕课堂,今日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五课时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乐乐有个这样的结论,想一想,对吗?生1:一个数假如与分数相乘,积确定小于这个数。
生2:不愿定吧!师:按下暂停键,认真想一想吧!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二、探究体验1.师:乐乐认为:一个数与分数相乘,积确定小于这个数。
你同意吗?举例说明你的想法。
生2:我认为不愿定!你看。
生2:我也举个例子吧!2.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例子,都是整数与分数相乘,那分数与分数相乘呢?生1:那我写两个分数乘分数的。
师:“一个数假如与分数相乘,积确定小于这个数“不愿定对呢。
师:那什么时候会变大,什么时候会变小呢?=322⨯34=322⨯34<2=342⨯38=342⨯38>2=4316⨯12=4316⨯12<16=2316⨯24=2316⨯24>16=75314⨯=73514⨯⨯310<314310=78314⨯=73814⨯⨯316<314316师:算一算,并观察这些算式,你发觉了什么?师:师:“一个数假如乘一个小于1的分数,积确定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假如乘一个等于1的分数,积确定等于这个数。
”“一个数假如乘一个大于1的分数,积确定大于这个数。
”师:可以这样列式, 答:铺草坪的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 1/6师:(第六题)淘气在地球的体重是42千克,在月球的体重是地球上的1/6,在火星的体重是地球上的3/8一起来解决第一问,⑴淘气在月球上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在火星上呢? 师:答:淘气在月球上的体重是7千克,在火星上的体重是15.75千克。
师:⑵算算自己、爸爸、妈妈在月球上和火星上的体重分别是多少。
师:同学们,课下试着做一做吧。
师:(第七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唐僧师徒的故事吧。
这一天,唐僧师徒在分西瓜,但是遇到了点问题。
唐僧:这个西瓜,八戒吃1/3,悟空吃剩下部分的1/2,其余......话还没说完,八戒委屈的说:1/2大于 1/3,猴哥吃的比我多,不公平。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学期《分数乘法(三)》优秀导学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学期《分数乘法(三)》优秀导学案课题分数乘法(三)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数形结合,巧妙突破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
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化抽象为具体,充分利用图形语言直观性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有了图形的帮助,学生就有了思考的拐杖,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就不再是机械地操练和模仿了。
2.在操作中学数学。
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只有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操作活动中来,才能让孩子们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
教学中,教师给每个孩子都提供了动手的机会,留足了操作的时间,在折纸过程中,学生们不但体会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更感受到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的积作分子,分母乘分母的积作分母”的道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长方形纸条长方形纸教学过程第1课时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8分钟)1.计算。
18×=×=2.引导学生思考:像×这样的分数乘分数又该怎样计算呢?3.交代学习目标。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2.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明确学习内容。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0×=28×=×10=×2=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8分钟)1.组织学生读一读教材28页左上角的一段话。
(1)引导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2)引导学生思考: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2.想一想:×=?引导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照教材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组织学生讨论:(1)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再涂出的吗?3.引导学生结合折纸过程,交流计算过程。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 分数除法(一)】 - 副本
情境
激趣导入戒四处化缘,终于遇到一位好心的老婆婆送给他半个西瓜。
之前我们学过半个西瓜可以用1/2来表示,那么把这1/2西瓜平均分给四个人,怎么分呢?每个人得到这块西瓜的多少呢?猪八戒犯难了,学习了今日的学问,我们就可以帮忙八戒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探究体验
经历过程师:把一张纸的
4
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师:请同学们思考题目中的
4
7
表示什么意思?
生: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4份。
师:把
4
7
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图中涂色平均分成了2份,那么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请同学们想一想,分一分,涂一涂。
生1:把这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占这张纸的
2
7。
生2:把
4
7
平均分成两份,
4
7
里有4个
1
7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
1
7
,是
2
7。
师:那么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
4
7
÷2=
4÷2
7
=
2
7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新的 - 副本
六
学科
数学
课型
练习
授课
教师
周粉苗
学习内容
营养含量
学习目标
1.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掌握百分数、分数和小数间的互化方法。
2.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分数\小数的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学习难点
学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学习准备
写有试题的小黑板
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计算方法有两种。两种计算方法是什么?
自学感悟: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索“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或分数”的方法。
学生自主探索“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或分数”的过程。
(1)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成分,自主探索转化方法。(如何转化)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②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择生汇报自己的探索过程。
导
学
过
程
(3)学生交流。
汇报点评: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分子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1.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时,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2.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要先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百分数改写成是整数的分数,然后在化简。
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本题是对百分数、小数、分数的互化,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要求掌握一种方法就可以。
拓展延伸:
(1)把160%、0.8%化成分数和小数。
(2)做第3题,练习用百分数、小数、分数表示统一个数量。
(3)提供各班级人数,编写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并自己解答。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1)】
一认,想一想。
生: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师:所以,如图所示,长方体中包含正方体,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
三、达标检测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练一练的一些课后习题。
1.找一个样子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品,并与同伴说一说它的顶点、面和棱。
生:我手里是一个包装盒,这是它的顶点,它一共有8个顶点。
这是它的面,它一共有6个面。
这是它的棱,它一共有12条棱。
2.右图是一个长方体盒子。
(上、下两面近似认为
一致,单位:cm)
⑴这个盒子的上面是什么样子?
长和宽各是多少?哪个面和它
样子、大小都相同?左侧面呢?
⑵哪个面的长是36cm、宽是10cm?
(1)这个盒子的上面是长方形,长是36cm,宽是28cm;下面和它样子、大小都相等;左侧面是长方形,长是28cm,宽是10cm。
(2)这个盒子的前面和后面长是36cm,宽是10cm。
3.下面的长方体都是由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长=4cm 长=2cm 长=3cm
宽=2cm 宽=2cm 宽=3cm
高=2cm 高=5cm 高=3cm
4.这个粉笔盒是什么样子的?它的棱长是多少?有几个面完全相同?
生:这个粉笔盒是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0cm,有六个面完全相同。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1 折 纸项目内 容1.同分母分数加法:分母不变,分子( );同分母分数减法:分母不变,分子( )。
2.(1)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 ),并且分母( )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
(2)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 ),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 )的分数。
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 ),化成( )分数,再按照( )分数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2)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要化成( )。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 )加减法的运算,要先( ),化成( )分数,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要化成( )。
5.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加减法需要借助分数的( )来实现。
6.计算下面各题。
35+710=58-16=67-35= 16+14= 34-710= 1-25=温馨 提示 学具准备:正方形纸片。
知识准备: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参考答案:1.相加相减2. (1)大小相同相同(2)最小公倍数分母3. (1)通分同分母同分母(2)最简分数4.异分母分数通分同分母最简分数5.通分6.13101124935512120352 星期日的安排项目内 容1.填一填。
整数混合运算,同级运算应该( )依次计算。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进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要先算( )的,再算( )的。
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1)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简便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数混合运算,同级运算应该( )依次计算,但是有时为了简便,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要先算( )的,再算( )的。
(2)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 ),然后按运算顺序依次计算。
在计算时,注意运用加法( )律、( )律进行简算,也可根据减法的运算性质简算。
1--=-=1--=1-=1-=3.通过预习,我学会运用( )和( )等方法进行多个分数的加减运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 )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并能将其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2 星期日的安排(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 副本|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2 星期日的安排(分数的加减混合
运算)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混合运算中乘法和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法和减法;
2.掌握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难点: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2.重点:混合运算中乘法和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法和减法。
三、学习内容和方法
1. 视频学习
观看视频《星期日的安排》,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和示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2. 知识掌握
1.通过视频学习,理解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2.掌握混合运算中乘法和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法和减法。
3. 课后练习
1.完成课本P14-16页的练习;
2.设计一些实际的问题,练习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四、学习效果评价
1.通过课后练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检验学生是否已掌握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习效果。
五、学习延伸
1.扩展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认知,介绍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规律;
2.带领学生探究父母工作和生活中的混合运算问题。
以上就是本次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2 星期日的安排(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内容。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学习,掌握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小学教育)2019年五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
2019年五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一、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和新课标理念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本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兼顾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
二、学情分析同学们经过四年半的学习,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但随着年级的提高,内容的加深,孩子们已呈现出了两级分化的趋势。
本班的学习风气不太好。
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她)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
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习数学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学习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加之对学习马马虎虎的态度,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很差,又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生在各种测验中成绩不尽人意,数学学习成绩很差,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三、本册教材分析新-课-标-第- 一-网●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共分七个单元、四个领域: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按单元):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长方体(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统计、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按领域划分)1、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借助图形语言,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了解倒数的含义,能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应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X k B 1 . c o m3、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2019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学习流程图:学案课前课外预习内容:学生独立自主学习P2~P3页中的例题和所有练习题,把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习任务:1、弄懂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以及计算的原理。
2、初步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表述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3、能用完整而优美的格式书写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
4、谈谈计算的小窍门。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或求几分之几的几倍是多少?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3、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教案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问(1分钟)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的1、2、3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点评。
完成后按照1号检查6号、2号检查5号,3号检查4号的顺序进行组内批改及帮助,各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情况。
(6分钟)○1举手组员多的组优先发言。
○2发言时各组尽量观点不同,相同观点的可以补充别组不完善的地方。
○3若哪一组所有观点均与别组全部相同,则不用发言。
○4别组发言时,提倡提出有质疑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若对方无法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提出质疑的小组加双倍的分。
○5提倡有创意的想法。
○6只要发言的小组均加分,有创意想法的加双倍的分数。
课堂反思:学生在展示6×152的计算时,一个学生提问:“为什么只能是6和15进行约分,而6不能和2约分呢?”。
还有一个学生问“如果是6×93,那9应该是和3约分,还是和6约分呢,还是6和3一起与9约分?”,学生的提问太精彩了,我在教学前的预设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
这说明这种真正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学生的思维放的比较开,打开了学生思考的门!所以还要继续把交流和展示及提问质疑的权利交给学生是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
分数乘法(二)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习过程独立尝试4、小组活动1:由立体到平面。
活动提要:(1)请同学们在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做上记号;(2)用剪刀沿着棱将长方体(或正方体)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完成由立体到平面的操作过程;2、小组活动2:学生剪好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观察,交流,由立体到平面的过程中相对的面的对应关系。
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3、由平面到立体。
利用附页1,附页2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
做一做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正方体?先想一想,再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试一试。
2、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先想一想,再利用附页2中的图1试一试。
布置课前预习22—24页。
学习过程学案导案点拨自学1、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教师评价。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交流解惑在以上有困惑的题目后面标上★,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
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合作考试练习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2题。
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练一练1、右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请说出与1号、2号、3号面对面的各是几号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先想一想,再利用附页2中的图2试一试。
2、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找出相对的两个面,并分别做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上记号。
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育才二小五年级下册导学案五年()班姓名: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型:新授课时数:1课时上课时间:学案教案自学导航活动一:理解长方体展开是6各面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学生举手。
(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活动二:理解长方体表面积与长宽高的关系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三单元倒数课 型:新 授 课时数:1课时上课时间:分数除法(一)分数除法(二)分数除法(三)粉刷墙壁折叠第四单元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长方体的体积(实验探究课)学习流程图:学案:学习任务:1、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学习难点:怎样把求小正方体的个数的计算方法转化成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内容:1、观察课本63页“想一想”中的图(上下为一组),想一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分别用三句话概括这三组图说明了什么?(课前预习)2、课本63页中“做一做”(小组完成)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的得出小正方体的个数?小组合作完成: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表达陈述3、汇总、补充、完善长方体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用字母来表示体积公式。
(全班交流)4、独立练习,完成课本64页试一试1题、2题。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1、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
2、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
3、宽、高相等的时候,约长,体积越大。
4、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5、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aaa=a3教案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问(1分钟)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的1、2、3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点评。
完成后按照1号检查6号、2号检查5号,3号检查4号的顺序进行组内批改及帮助,各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情况。
(6分钟)备注:○1举手组员多的组优先发言。
○2发言时各组尽量观点不同,相同观点的可以补充别组不完善的地方。
○3若哪一组所有观点均与别组全部相同,则不用发言。
○4别组发言时,提倡提出有质疑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若对方无法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提出质疑的小组加双倍的分。
○5提倡有创意的想法。
○6只要发言的小组均加分,有创意想法的加双倍的分数。
体积单位的换算有趣的测量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一)学习流程图:学习内容:课本78页~80页中应用题学习任务:1、找出每道应用题的关键句子及等量关系。
2、画线段图表示等量关系,写出解题流程图。
3、至少会用两种方法解题。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1、 先找应用题的关键句子: 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312、 理解题意,分析关键句子:“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51”,就是指“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的部分占八月的51”, 3、 画线段图示:先画标准量即单位“1”的量,即第一天的,再画相对量的即第二天的量第一天成交量:第二天成交量:4、 写出解题思路图。
方法一: 第一天的成交量×51第一天的成交量 + 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的成交量第二天的成交量方法二:1 + 51第一天成交量 × 第二天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第二天成交量5、 列式解答。
方法一: 65+65×51方法三:65×(1+51) 方法四:65×51×6 方法五:65÷5×6教案: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 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问(1分钟)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 ○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 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独立完成课本第79~80页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点评。
完成后按照1号检查4A 、4B 号、2号检查3号,顺序进行组内批改及帮助,各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情况。
(6分钟)分数混合运算(二)学习流程图:学习内容:课本81页~83页中应用题学习任务:4、找出每道应用题的关键句子及等量关系。
5、画线段图表示等量关系,写出解题流程图。
6、至少会用两种方法解题。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6、 先找应用题的关键句子: 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51 7、 理解题意,分析关键句子:“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51”,就是指“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的部分占八月的51”, 8、 画线段图示:先画标准量即单位“1”的量,即第一天的,再画相对量的即第二天的量第一天成交量:第二天成交量:9、 写出解题思路图。
方法一: 第一天的成交量×51第一天的成交量 + 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的成交量第二天的成交量方法二:1 + 51第一天成交量 × 第二天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第二天成交量10、 列式解答。
方法一: 65+65×51方法三:65×(1+51) 方法四:65×51×6 方法五:65÷5×6教案: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 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问(1分钟)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 ○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 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的1、2、3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点评。
完成后按照1号检查6号、2号检查5号,3号检查4号的顺序进行组内批改及帮助,各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情况。
(6分钟)分数混合运算(三)学案流程:学习内容:课本84页~85页学习任务:7、找出每道应用题的关键句子及等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