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气候》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气候》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气候》说课稿《气候》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教材分析在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中,气候与地理学习的所有章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节课“南北气温的差异”体现了气温作为气候最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三)教学重点分析(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的前提和基础。
(2)一月0°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一月0°C等温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了解0°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东部与秦岭——淮河一线相似,对归纳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有很大帮助。
(3)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不同温度带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育理念。
这部分知识的探究既能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分析(1)对“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能力。
首先,在世界地理课程学习中,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世界气温分布图“,但对“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仍然存在难度。
掌握了等温线图的判读,可以迁移到等降水量图的判读以及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过程中。
其次,因为学生对“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的掌握不牢固,所以“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判读也是教学的难点。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因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既受我国的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分布的影响,又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气候》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气候》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气候》的内容主要包括气候的定义、气候要素、气候类型和气候变迁等。
这一节内容是对气候这一概念的深入探讨,旨在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材中,首先介绍了气候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然后介绍了气候要素,包括温度、降水、湿度等,让学生了解这些要素对气候的影响。
接着介绍了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最后介绍了气候变迁,让学生了解气候随时间的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气候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如天气、地形等。
他们对气候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深入理解气候的知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气候的变迁这一部分内容感到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变迁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定义、气候要素、气候类型和气候变迁等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气候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候的定义、气候要素、气候类型和气候变迁等知识。
2.教学难点:气候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说课稿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气候》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球和地图基础知识、自然地理知识后,进一步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气候的概念、气候的类型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学生掌握气候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气候环境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气候方面,学生可能对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理解不足,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候的概念、气候的类型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气候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气候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关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的概念、气候的类型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气候的成因和气候变化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例图片等,直观展示气候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气候的概念和气候的类型。
3.课堂讲解:讲解气候的成因、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气候现象。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气候环境的措施。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气候知识的记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人教版中国的气候说课稿
人教版中国的气候说课稿一、教学目标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深入学习人教版教材中关于中国气候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及其形成原因。
2. 掌握中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3. 认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初步思考。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介绍中国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 阐述中国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和季风性特征。
- 分析中国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2.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详细讲解东部季风区的气候特征。
- 描述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的特殊气候条件。
- 探讨南方亚热带和热带气候的特点。
3. 气候变化的影响- 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讨论极端气候事件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威胁。
- 探索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
- 讨论节能减排和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 激发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兴趣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点。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气候分布图、气候变化视频等,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3.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安排实践活动,如气候观测、环保项目设计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中国气候多样性的兴趣。
- 展示中国各地气候特点的图片或视频,为学生提供直观感受。
2. 讲解新知- 系统讲解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
- 通过实例和数据,分析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3.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 设计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小型研究项目或环保倡议。
4. 总结反馈- 总结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发现和观点。
- 对学生的理解进行检测,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气候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地理《气候》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气候的季风气候显著以及气候复杂多样两个典型特征,并详细说明了典型的气候对我国气温降水的影响。
本节课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章节,同时也是了解中国自然环境的重要部分,为后续综合分析区域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接下来我对学情进行一下分析。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这个学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并且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能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准确画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说出冬、夏季风的源地、性质及影响。
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熟悉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理解夏季风的不稳定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利用地理示意图,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锻炼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案例资料,学会提取地理信息,进行知识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的理念,树立探索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难点】1、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2、影响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因素五、说教学方法由于学生理解气候这一知识相对抽象,但是学生对于气温和降水有直观的了解,所以本节课我会以此为切入点,通过谈话法、地图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都会在电视上看到,全国各地的人们用各种方式准备春节,哈尔滨的人们穿着厚厚的冬装在冰雪世界里欣赏美景,广州的市民却正忙着在迎春花市里挑选鲜花,这反映出我国的气候有什么差异呢?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气候的基本特征。
八年级地理上世界的气候类型说课稿新人教版
《世界的气候类型》说课稿教材:中国地图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第30—35页。
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01年7月第一版。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世界的气候类型第一部分: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一、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和作用《世界的气候类型》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2章《多样的世界气候》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难度较大,但是对生活和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今后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内容分析:我在教学中把本节内容分为2课时进行处理,今天仅探讨第一课时的教学。
第一课时: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热带气候的特征和自然景观特点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了解热带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其典型自然景观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及景观图,认识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阅读和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判别气候类型。
3.通过活动、图片等各种方式了解某一气候类型地区的自然景观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气候的科学原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例分析,体会自己家乡的气候特点,初步培养运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与生产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及典型景观特征。
(世界气候类型的相关知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也是学习世界地理的重要基础。
)(2)教学难点:依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类型的特征,判断其所属的气候类型。
区别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的特征差异。
(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学生理解判断很困难。
此外,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很相似,学生易混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气候》是学生在学习了天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影响。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气候的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以及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分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主要因素和类型,认识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天气的基本概念和天气图的阅读,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但气候与天气相比,更具复杂性和抽象性,需要学生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
同时,学生对于气候的影响因素和气候类型的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图像来进行直观的感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主要因素和类型,认识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候数据和图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的概念、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类型及分布。
2.难点: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气候图像和案例,引导学生直观地感知气候的特点和影响。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气候的知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气候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气候相关的课件,包括气候图像、案例等。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气候数据和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3.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图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气候?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2.呈现(10分钟)介绍气候的定义和主要因素,如气温、降水等。
通过气候数据和图像,展示气候的差异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以亚洲为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亚洲的气候类型分布。
八年级上 气候说课
《气候》说课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地理的第二章第二节气候。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的第一课时,在地理环境诸多要素中,气候与地理学习的所有章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节课气温、降水差异是学习气候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合地理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气温、降水差异;说出我国气候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结合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了解温度带及干湿地区划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联系实际实例让学生感知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了解温度带及干湿地区划二、说教法为了刚好的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注意使用情景导入法、读图分析法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学法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候鸟老人引入气温差异,气候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这种差异会影响我们生产、生活的哪些方面?讲授新课活动:看图2.12及教材,总结气温的变化特点。
师生小结:冬季南北温差较大、夏季普遍高温。
拓展: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即1月0ºC等温线的分界线。
介绍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
幻灯片展示温度带划分活动:读图填图写出温度带的名称,联系实际说说气温的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探究:结合图2.18及图2.20概况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气候》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气候》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气候》的内容主要包括气候的概念、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因素和气候变化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地形、河流、湖泊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一环。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气候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候这一概念,他们可能已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气候类型的划分、气候形成因素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了解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气候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的概念、气候类型的划分、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2.难点:气候形成因素的理解,气候类型的判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气候的相关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气候分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而引入本节内容。
2.讲解气候的概念: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气候的概念,然后进行详细讲解。
3.分析气候类型: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图,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4.讲解气候形成因素:结合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详细讲解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
5.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介绍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气候 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气候》说课稿一、学习目标1、同学们能够准确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包括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2、可以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我国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二、学情分析咱们同学呀,经过之前地理知识的学习,已经对地球的气候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一些常见的气候类型。
但是对于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以及这些气候对我们生活的具体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在学习能力方面,大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但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的锻炼。
大多数同学对地理还是很感兴趣的,尤其是那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现象。
不过,可能会有部分同学觉得气候知识有点抽象,不太容易理解。
所以咱们这节课就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让大家轻松掌握这些知识。
三、学习内容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1)引导同学们阅读我国 1 月和 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① 1 月我国气温从南向北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② 7 月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在多少度以上?(2)总结我国气温分布的规律: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1)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让同学们观察并讨论:①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怎样的?②找出年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并分析原因。
(2)总结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结合前面所学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引导同学们归纳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通过案例分析,如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房屋建筑等,让同学们理解气候复杂多样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我国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点?(2)介绍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3)以具体的城市为例,如哈尔滨和广州,对比它们的气候差异,分析纬度位置的影响;以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为例,如青岛和乌鲁木齐,分析海陆位置的影响;以山地和平原为例,如峨眉山和成都,分析地形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课稿一、教材背景《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特点以及季风的形成和影响。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加深对季风的了解,培养地理思维,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掌握季风的形成和表现特点;–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分析不同地区的季风情况;–能够利用地理知识解读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的介绍和比较;–季风的形成原因和表现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季风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分析不同地区的季风情况并加以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些有关天气和气候的问题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气候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或是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使用观察结果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气候与季风的关系。
3. 学习新课(25分钟)a. 季风的定义和形成原因(10分钟)•通过讲解或讨论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季风的定义和形成原因,例如地球自转、陆地和海洋分布的影响等。
•引导学生思考季风对当地气候特点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b. 不同地区的季风情况(10分钟)•使用地图或其他工具,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的季风情况,如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地区的季风情况,分析其原因,并让学生讨论季风气候对该地区人们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4. 深化学习(35分钟)a. 气候的影响(15分钟)•通过示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对农业、交通、能源等方面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不同气候环境带来的挑战,以及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优秀说课稿2.2《气候》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地理的第二章第二节气候。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效果的预测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的第一课时——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普遍高温。
在地理环境诸多要素中,气候与地理学习的所有章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节课“南北气温的差异”体现了气温作为气候最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
这部分知识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其他气候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二、教材重点分析1、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冬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
(气温作为气候最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
这部分知识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其他气候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2、一月零度等温线的位置及其他意义。
(零度等温线的其他意义在学习本书后面几节内容上都会用到。
)三、教材难点分析1、对等温线判读的能力。
(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的表达一一容易混,而且等温线过多不易分辨。
)2、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冬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冬夏季特点不同,不易观察。
)四、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中国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2、读“中国七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知道我过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中国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国七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学习分析说明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立体的感受到我国疆域的广阔,增加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五、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地理学习过程已有了较强的读图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读懂等温线分布图。
其次八年级的学生生活常识储备也较为丰富,大致能从南北生活习惯差异上了解到南北气温的差异。
五、说教法与手段为了刚好的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法,注重学习过程”使用情景导入法、读图、观察、比较法、自主探究法,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我国气候特点及成因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我国气候特点及成因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我国气候特点及成因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我国气候特点及成因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评委好,我是来应聘初中地理教师的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国气候特点及成因》,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我国气候特点及成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
课用了大量的图表,如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等,帮助学生从各个角度理解我国气候的多样性特点及其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及降水分布特点。
②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③知道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及其重要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气温曲线。
图、降水量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的方法,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并学会从地图中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明确气候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教学重点:气温和降水分布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及其意义;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人教版气候说课稿
人教版气候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气候的定义及其与天气的区别。
- 了解全球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 掌握气候分布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类型的能力。
-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气候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培养环保意识。
-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1. 教学内容:- 气候的定义及与天气的区别。
- 全球气候类型的分类及其特征。
- 气候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 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学时安排:- 本节课共计45分钟,具体分配如下:- 引入新课(5分钟)- 气候类型及特征讲解(20分钟)- 气候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讲解(10分钟)-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讨论(5分钟)-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气候知识。
-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教学手段:- 使用PPT展示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图。
- 利用实物展示或图片展示,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气候现象。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 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气候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气候类型及特征讲解:- 首先明确气候与天气的区别,然后介绍全球主要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等。
- 结合PPT和图表,详细讲解每种气候的特征和分布区域。
3. 气候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讲解:- 讲解纬度、海洋、地形等因素对气候分布的影响。
《气候书》说课讲稿
气候(第1课时)说课稿谷城县盛康镇三中樊俊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1课时《气温》一.说教材本章教材主要是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
认识我国的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了解我国气候特征及探讨其影响因素的的重要基础,教材在这节内容的结构组织上,主要是分为三个部分:(1)对我国冬夏气温的一个概括: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2)探讨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原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3)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材对于能力的训练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和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
根据新课标要求:"能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因此,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气温资料地图来认识我国气温分布规律,近一步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本学段学生较为活泼,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较高,但学习过程中容易停留知识表面,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培养,根据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教学实际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三.说目标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况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2.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掌握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学会分析气温的形成原因四.说重难点重点:我国气温分布特点难点:影响我国气温的主要因素五.说教法和学法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引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气候说课稿
我性格不是很外向、爱好读书、喜欢英语、愿意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对这次培训期待自己能有更大的收获。
最后,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最困扰你的地方如何恰当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希望通过这次培训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使我的教学有更出色的表现,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初中地理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说课稿【应试者作答摘录】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是201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在内容编排上都是围绕气候特征这一主线展开的。
要了解气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要素--气温的分布及特点,掌握这部分知识和技能的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气温资料及地图来认识我国气温分布规律,进一步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三)教材处理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我从以下三方面使用教材。
1 •开放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进必要的素材与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
2 •精心设计活动在教学中,活动的设计以探究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3.充分利用图像充分利用各种图形,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二、说学生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
具备了解气候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读图能力以及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但是,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对区域气候还不是很熟悉,从生活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深刻。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教材分析
在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中,气候与地理学习的所有章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节课“南北气温的差异”体现了气温作为气候最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三)教学重点分析
(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的前提和基础。
(2)一月0°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
一月0°C等温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了解0°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东部与秦岭——淮河一线相似,对归纳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有很大帮助。
(3)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不同温度带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育理念。
这部分知识的探究既能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分析
(1)对“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能力。
首先,在世界地理课程学习中,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世界气温分布图“,但对“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仍然存在难度。
掌握了等温线图的判读,可以迁移
到等降水量图的判读以及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过程中。
其次,因为学生对“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的掌握不牢固,所以“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判读也是教学的难点。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因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既受我国的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分布的影响,又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并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培养学生观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3)通过对温度带划分的学习,了解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
(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使用情景导入法,读图、观察、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并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学法
读图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总结,得出结论;使学生学会并掌握等温线分布图和温度带分布图的读图方法。
);估值法;联系法(温故知新)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法:
家住天津的小明同学打算利用寒暑假去哈尔滨和海口探亲:导入本节课的课题。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学习新课—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学习新课—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在实物投影上指图来和大家分享读图观察结果。
分组活动前:
首先,引导学生读图名,
如《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什麽?
(说明了:这张图反映的是我国冬季的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其次,引导学生读图例。
图中,用什么来反映我国冬季平均气温的分布呢?(根据图例:用颜色和带有数值的等温线)
分组活动,讨论一月、七月气温分布规律,然后找同学回答。
全班同学对比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
冬夏气温空间变化的共同点是什么?(越往北气温越低)
哈尔滨和海口冬夏温差有什么区别?
(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夏季气温南北差异不大)
小结—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夏季:南北气温差别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为什么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呢?老师在此因势利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其原因。
①我国气温的分布成因
②我国地形图(地图册P11)
③全班以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④比较南北热量差异大小。
(冬季大,夏季小)(教师补充:南方降温幅度小,没有明显大风。
)
⑤为什么冬季风对南北降温幅度影响不同?
(冬季风受到高大山脉阻挡,行进速度减慢,冷空气比源地温度升高)(地形图)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南北气温是存在差异的,农业生产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异,于是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⑥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学习“温度带的划分和地区分布”
(学生阅读教材p33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同时在屏幕上展示该图,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1)说出温度带划分指标2)说出温度带的名称。
(由南到北)(五带一区)
(三)思考:
1、高原气候区所在的地形区?
(由于海拔高,积温比周围地区较低,单独作为一个地区)
2、将我国温度带图与1月均温图叠加,你有什么发现?(1月0°C等温线与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相一致)。
3、天津属于哪个温度带?(暖温带)
4、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有何影响?
①温度带小节
②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的差异形成的原因和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明白了冬夏气温的分布与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有关,也与地形地势的影响有关,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