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景德镇窑
浅谈景德镇龙窑烧窑配釉工艺
龙窑逐渐 增长 , 各朝 的倾 斜度 和结构也 不断改 进 , 使龙 窑
烧成 效果不断完善 , 宋、 元时期 的龙窑 出现了一种 在窑室 内砌 筑 多 道挡 火 墙 , 将 其 分 成若 干小 室 , 挡火墙下部设 烟火孔 , 使 室 与 室 之 间相 通 , 即所谓 的“ 分室 龙窑 ” , 到2 1 世 纪初 , 中 国 长 江 以 南 及 东 南 亚 部 分 地 区仍 保 留有 少 数 龙 窑 。龙 窑依 山 坡 而 建 , 自下 而上 分 为 窑头 、 窑床 、 窑尾三部分 。 多 依 山坡 或 土 堆倾 斜建
浅谈景德镇龙窑烧窑配釉工艺
一文/ 刘 梦滢
- ; 摘要 : 泥、 釉、 火是 烧制陶瓷的三元素 , 人们提到陶瓷就会说 , 这是火 的艺 术 , 烧制陶瓷从 配泥 、 成型、 配釉到煅烧 , 每个环节 都
可能造就不同形态 、 纹理的陶瓷作品 。选择什么样 的窑去烧制什么样 的釉 , 从而烧制成什 么样 的瓷器 , 这都 是需 要反复考究 、 实验
、
了 辉 煌 的 陶 瓷 文 化 ,作 为 始 祖 辈 的 龙 窑 在 历 经 时 代 的变 迁 后 , 通过不断 改进和发 展 , 炉 火 依 然 灼 灼 。龙 窑 又 称 长 窑, 是 一 种 半 连 续 式 陶瓷 烧 成 窑 , 它依 一定 的坡 度建筑 , 以斜 卧 似 龙 而 得 名 。龙 窑 采 用 自然 通 风 方 式 , 以杂柴 、 松 枝 等 植 物 为燃 料 , 窑内火焰多平行 窑底流动 。 早 期 龙 窑 一般 长 十 几 米 到 二 十 几米 , 到 了 宋 代 龙 窑 长 达 五 六 十米 , 个 别 地 区甚 至 达 到 七 八 十米 , 一次 可装烧二万 件瓷器 , 对 当 时 瓷 器 的 发 展 起 很 大作
从定窑到景德镇窑——宋代陶瓷印花装饰的差异与成因
景 德 镇 民 窑 博 物 馆 。 景 [ 6 ] 江西 省文 物 考 古 研 究 所 ,
定窑釉 层很 薄 , 在 0 . 0 5至 0 . 1 毫 米 之 间 。 定 窑
诸 窑场领 先 的水平 。河北 曲 阳的定窑从 唐代 创 烧, 在学 习邢 窑 的过 程 中, 逐 渐 成熟 。北 宋 , 定
窑 取代 了 因原料 枯 竭 而衰 落 的邢 窑 , 成 为宋 代
名 窑 。定窑 的装 饰 工 艺 有 印 花 、 刻划花 、 剔 花
等 。在宋 金之 际 , 印 花成 为 定 窑 最有 代 表 性 的
装 饰工 艺 。
在 南方 , 从五 代开始 , 湖北、 江 西、 安 徽 等 地, 原本 生产青 瓷 的窑 口开始烧 造兼 具青 瓷 、 白 瓷 之美 的青 白瓷 。在青 白瓷 窑 口中 , 属 于景 德
釉是 乳 浊半 透 明 的钙 镁釉 或 钙 镁碱 釉 , 釉 料 成
中, 河 北 的定 窑 与 江西 的景 德镇 窑 处 于 同时代
在景 德镇 窑发展 、 繁荣 。
虽然 景德 镇窑 印花 工艺 来 自于 定 窑 , 与 定 窑有 一定 承袭 关系 。但定 窑与景 德镇 窑呈 现 与景德 镇
窑 作 为 宋 代 印花 丰 富 装 饰 语 言 的两 个 典 型 代 表, 从原 料 、 审 美文化 、 消 费对象 的差异 , 来探 寻 影 响宋 代不 同陶瓷产 区 印花装 饰特 色的根 源 。
陈健 捷
( 北方 工业 大学 艺 术 学 院 , i o o 1 4 4 , 北京)
摘 要 陶 瓷 印 花 装 饰 , 在 宋 代 成 为 大 江 南 北 各 窑 口较 为普 遍 的装 饰 工 艺 。 不 『 占 】 地区的 印 花装饰工艺 , 在具 有 宋 代 审 美 趋 向共 性 的 同 时 , 又 呈 现 出 鲜 明 的 差 异 性 。 以 北 方 定 窑 与 南 方 景 德 镇 窑 为代 表 , 通 过 对 两 个 处 于 不 同地 理 位 置 窑 口的 陶 瓷 原 料 、 审 美 文 化 以 及 消 费对 象 等 方 面
景德镇窑系
景德镇窑系欣赏
说明: 高10.8厘米,口径 1.5厘米,底径3.5厘米。
此水注整体老化迹象明 显,青白釉面见有土沁痕 迹,葫芦状造型精巧别致, 时代特征明显,是北宋时 期景德镇地区窑口烧制的 文房小品,颇具收藏价值。
北宋 湘湖窑影青釉葫芦形水注
6
景德镇窑系欣赏
说明: 高5.5厘米,口径6.9 厘米,底径3.8厘米。
南宋 湘湖窑影青釉粉盒
4
景德镇窑系欣赏
北宋 湖田窑影青釉杯托(一套)
说明: 通高9.8厘米。杯高6.2厘 米,口径7.3厘米,底径3.8厘米。 盏高4.7厘米,口径14.1厘米。
器形规整,制作精美,端庄 古朴,赏心悦目。 其白洁细腻 的胎骨、端庄敦厚的器型和润 洁如玉的釉质,更博得世人的 青睐。
5
此盒造型朴实,釉水较 为润泽,白中闪青,纹饰简 洁别致,胎骨细白致密,底 足工艺见出时代特征,是南 宋时期景德镇地区窑口制品。
南宋 湘湖窑影青釉贴绳纹粉盒
7
景德镇窑系欣赏
说明:北宋,影青釉, 胡田窑,龙凤呈祥刻 花方樽,此器物一面 刻龙一面刻凤,火云 衬托,器物大气,模 仿青铜器烧造,影青 瓷代表制作。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南海一号”打捞出水的 大量青白瓷就是出自景德镇窑系。
3
景德镇窑系欣赏
说明: 高4.7厘米,口径11.2厘 米,底径5.3厘米。 此盒造型简 洁大方,釉水白中闪青,腹内 子盒因物象形,精巧别致,胎 土洁白,略显疏松,整体观察 时代特征明显,是南宋时期景 德镇地区窑口制品,有一定的 收藏价值。
北宋 龙凤呈祥刻花方樽
8
景德镇窑系欣赏
北宋 湘湖窑影青釉 瓜楞粉盒
说明: 高5.6厘米,口径6.8厘 米,底径4.2厘米。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景德镇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陶瓷之美远近闻名。
如今的景德镇已经成为了一个集陶瓷制造、陶瓷鉴赏和陶瓷文化展览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在全球化进程中,景德镇陶瓷文化也在逐渐走向世界,并且演变出新的发展方式。
一、古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自唐代起,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就已经开始蓬勃发展,此后陆续诞生了许多著名的瓷器种类,如青花瓷、白瓷、黑瓷、红瓷、绿瓷等。
此外,景德镇还是亚洲最古老的陶瓷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在宋代,景德镇瓷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高度,不仅色彩斑斓、造型美观,而且釉面润滑,光泽明亮,质地细腻,瓷器质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五代、金、元、明、清的不断发展,景德镇的瓷器文化也开始逐渐走向繁荣。
二、当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演变在当代,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方面是在制作工艺上的创新,在设计、临摹、釉料、装饰等方面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另一方面是在市场上的取向上也与时俱进,从传统的外销模式向内销和文化创意产品制作的方向转变。
首先,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已经逐渐由惟利是图的工具向弘扬文化主旨发展。
现代景德镇的陶瓷作品注重创意、风格与时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制作及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在文创园区以及展览馆、博物馆等多个场馆中均可见到,大大丰富了观赏者的学习与娱乐。
其次,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消费群体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景德镇陶瓷品市场方向已经逐步从传统的外销市场向内销市场转变,成为了更多居民日常生活的装饰品。
现代景德镇的陶瓷作品已经注重实用价值、环保、物美价廉,不仅以廉价型产品进入大众市场,逐渐形成了既具有与民族文化共同属性,同时也满足城市白领家居装饰需求的中等消费类陶瓷产品。
三、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除了一些传统的技术问题和工艺问题,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市场营销方面的问题,陶瓷制品的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缺乏人才,影响陶瓷行业可持续发展。
景德镇瓷器发展史
景德镇瓷器发展史1.唐代(公元9世纪至10世纪)在这一时期,景德镇开始烧制瓷器。
当时的景德镇瓷器多为白瓷,制作工艺还不够精细,但已呈现出一定的艺术特色。
2.宋代(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宋代是景德镇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景德镇成为全国最主要的瓷都,瓷器的品质和工艺大幅提升。
制作技术逐渐成熟,瓷器种类丰富多样,包括青瓷、黑瓷、斗彩瓷等。
宋代的景德镇瓷器以雅致、朴实的风格著称。
3.元代(公元13世纪至14世纪)元代是景德镇瓷器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工艺进一步提升,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瓷器中心。
元代的景德镇瓷器以青花瓷和大红彩瓷为主要代表,这两种瓷器技艺达到了顶峰。
4.明代(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明代是景德镇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景德镇开始向欧洲输出瓷器,与外国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明代的景德镇瓷器以青花瓷为主,与元代相比更加细腻,装饰更加丰富。
明代的景德镇瓷器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为景德镇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清代(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清代是景德镇瓷器的兴盛时期。
在这一时期,景德镇瓷器不仅烧制工艺更加精细,数量也大幅增加。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主要有青花瓷、五彩瓷和粉彩瓷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后期,景德镇开始烧制粉彩外销瓷,成为了中国瓷器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6.近现代在近代和现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景德镇瓷器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在20世纪初,景德镇开始引进西方的现代陶瓷制造技术,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现代瓷器工艺。
景德镇的瓷器工艺不断创新,涌现出一大批有创意的现代瓷器作品。
同时,景德镇也举办了一系列的国际瓷器展览和交流活动,使景德镇瓷器的声誉进一步提升。
总结:景德镇瓷器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晚期,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等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丰富的瓷器种类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在近现代,景德镇瓷器继续保持着创新与发展的势头。
如今,景德镇瓷器已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享誉世界。
宋代六大窑系名词解释
宋代六大窑系名词解释
宋代六大窑系是指定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
1.定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
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野北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2.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
3.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
4.耀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
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
5.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
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
6.景德镇窑是中国传统窑炉之一。
诞生于今江西省景德镇,故称景德镇窑,实际上由数个窑口组成。
1。
浅谈中国历代窑口及代表器物
浅谈中国历代窑口及代表器物1. 引言1.1 中国历代窑口的意义中国历代窑口的意义在于,它们承载着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技术传承。
作为中国古代陶瓷产地的重要代表,各个历代窑口不仅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更在文化交流和商业往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历代窑口的繁荣兴盛,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繁荣与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中国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繁荣程度。
中国历代窑口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陶瓷文化的内涵,也为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通过研究和探讨中国历代窑口及其代表器物,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陶瓷文化的精髓,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为世界陶瓷文化的多样性贡献力量。
1.2 代表器物的重要性代表器物在中国历代窑口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更是文化的象征和历史的见证。
代表器物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工艺和纹饰,展现了不同历代的审美追求、科技水平和社会风貌。
在考古和文物研究中,通过对代表器物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不同历代的制陶工艺、贸易往来、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代表器物成为了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代表器物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和启发上。
许多器物在保留传统特色的还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代表器物的纹饰、造型和工艺手法也常常被当代艺术家所借鉴和发扬,融入到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展现出历代器物的魅力和韵味。
代表器物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更在于它们对当代文化艺术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研究代表器物,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推动文化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代表器物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们是中国历代窑口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和珍惜。
2. 正文2.1 唐代窑口及代表器物唐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窑口的繁荣也为唐代陶瓷文化的辉煌贡献了重要力量。
景德镇窑址发掘及调查报告的分析心得
景德镇窑址发掘及调查报告的分析心得陈航宇12考古学2012010312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要发明,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一大贡献。
早在唐代就远销国外,在世界各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并荣获“瓷国”的称号。
江西是中国瓷业烧造的重要省区,而景德镇又素有中国“瓷都”的美称。
随着近代考古学在中国逐步走向成熟,陶瓷考古作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也越来越多的运用了田野考古的方法,进行科学的发掘。
景德镇的窑址遍布市区及周边郊区,具有丰富的瓷业埋藏,也拥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景德镇田野考古第一人刘新园对湖田窑的调查开始,对景德镇各个窑址的正规发掘在这几十年间陆陆续续的开展。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进行了多次抢救性和研究性的发掘,担当了对景德镇窑址发掘的主力。
笔者查阅了目前已发表的所有景德镇窑址的正规发掘报告及调查报告,在本文中做一个简略的分析及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数据汇总一份正规的发掘报告包含了非常多的信息,在窑址的发掘报告中应包括地理位置、发掘范围、发掘面积、发掘时间、地层堆积、土质与地层关系、相关遗迹、窑炉、灰坑、堆积、出土遗物:陶瓷产品、窑具等的介绍。
重点要用考古类型学的原理对出土的陶瓷产品进行详细的分类分式的排列。
最后根据对这些资料的整理研究,做出对该窑址性质的判断,如该窑址的烧造年代、烧造时间、衰落的原因、烧制的主要产品类型、装饰手法、产品的用途、销售流向、装烧工艺、窑炉形制等等。
再得出该窑址的综合结论,找到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在一份正规的发掘报告中有如此多的信息,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用多种方法进行横向对比研究或者纵向深入研究。
笔者限于篇幅限制,对截止2013年4月初景德镇所有的共计13份窑址发掘报告和调查报告整理之后,在本文中就仅提炼出一些笔者有一定兴趣和想法的数据做梳理。
并在后文中用这些数据进行一些相关的分析。
现将数据列举如下:表一表二表三表四表五二、相关分析(一)发掘地点分布变迁从发掘地点的方位可以看出,五代至宋代的窑址都分布在现景德镇市区的周边,东南方、东北方和西南方均有分布。
景德镇古窑
女士们、先生们,瓷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我相信大家见得很多。
那么多姿多彩的瓷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到了瓷都景德镇,我们就不能不去探寻一番,所以今天我就请各位去参观古窑瓷厂,这个瓷厂为什么用“古窑”二字来命名呢?等会儿到了,我再作解释。
现在我利用在路上的时间,向各位介绍一点陶瓷知识。
俗话讲:“民以食为天。
”“食”就需要“器”,所以陶瓷的发明,也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在原始社会,由于雷电常引起森林大火,大火烧过的土显得很硬。
据说就是这个现象给人类以启示,人们用粘土加水涂抹在篮子上,然后在火中烧烤,得到了不易透水的容器,这就是最早的陶器。
人们用这种器皿来盛水,存放粮食、食品。
陶器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我国大约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发明了陶器。
瓷是在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的。
瓷和陶相比,瓷比陶细腻、光滑、坚硬;瓷以瓷矿石为原料,陶则以陶土为原料,瓷的烧成温度在1300摄氏度左右,而陶一般不到1000摄氏度。
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在烧制白陶和印纹陶器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原料和制作工艺,提高烧成温度,创造出了原始瓷器。
传说在古代,中国瓷器第一次传到欧洲时,那美妙、坚硬的器具令人惊讶,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如何称呼,只知道是来自中国的,于是就称这奇妙的物品为“中国”,即CHINA;这是为什么在英语中“瓷器”又是中国国名的一种解释。
郭沫若先生在1965年来景德镇视察时,写下了一首诗,开头两句是这样的:“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瓷都。
”景德镇以产瓷享誉世界,素有瓷都之称。
它古称新平,文献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
这就是说景德镇在汉代开始烧制陶瓷,至今已1700多年,“景德镇”这个名称也是因瓷而起。
这里的制瓷业发展到宋代已相当兴盛,影青瓷都是当时的一大发明,在海内外影响深远。
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真宗皇帝赵恒特别看重这影青瓷的产地,他下令这里的瓷工烧制宫廷用瓷,即御瓷。
宋代五大名窑
官窑产地:江西景德镇官窑特点:官窑是在宋大观及政和年间于汴梁所造,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
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
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
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
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哥窑产地:哥窑特点: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
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
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
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
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
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汝窑产地: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
汝窑特点: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
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俗称“芝麻支钉”,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
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
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
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
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
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定窑产地: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定窑特点:为民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
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
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
景德镇的瓷器短文
景德镇的瓷器短文【原创实用版】目录1.景德镇瓷器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景德镇瓷器的工艺流程3.景德镇瓷器的收藏价值和辨伪方法正文景德镇的瓷器短文景德镇瓷器是我国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
景德镇瓷器以其独特的特点和精美的工艺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景德镇瓷器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工艺流程以及收藏价值和辨伪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景德镇瓷器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景德镇位于江西省,是我国瓷器的主要产区之一。
景德镇瓷器的特点是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白如玉:景德镇瓷器呈乳白色,光泽柔和,温润如玉,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
明如镜:景德镇瓷器釉面光滑,晶莹剔透,宛若明镜,光彩照人。
薄如纸:景德镇瓷器胎质轻薄,滋润透影,宛若蛋壳,薄如蝉翼,轻若绸纱,正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灸销。
二、景德镇瓷器的工艺流程景德镇瓷器的工艺流程繁多,分为制坯、施釉、烧制等环节。
制坯过程包括淘泥、揉泥、拉坯、修坯等步骤。
施釉环节要求釉料均匀,釉面光滑。
烧制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保证瓷器的质量。
这些环节都有严格的操作要求和技巧,体现了景德镇瓷器工艺的精湛。
三、景德镇瓷器的收藏价值和辨伪方法随着景德镇瓷器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收藏景德镇瓷器。
在收藏过程中,鉴别真伪尤为重要。
辨伪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察瓷器的胎质、釉面、纹饰等,看是否符合景德镇瓷器的特点;了解瓷器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看是否与所藏瓷器相符;寻求专家鉴定,以确保瓷器的真实性。
总之,景德镇瓷器是我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在收藏过程中,要注重辨伪,以确保收藏品的真实性。
景德镇民窑变迁概说
【 要 】景德 镇瓷器历史悠久 ,世 界闻名 。而其 民窑 的兴 盛 ,为景德镇 ,乃至中国陶瓷艺术 的繁荣功不可没 。回顾 景德镇民窑的的起 摘 源 、分布与审美风格 ,有助于人们从不同方面去认识 民窑 ,发掘民窑 ,促进 民族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光大 。
【 关键词 】 景德镇 ;民窑业 ;变迁 ;
三百余座” ,形成全镇 “ 村村陶埏 ,处处窑火 ”的盛况 。
ON THECHANGE I SOFJNGDE N F L I NS ZHE O K K L
景德镇 民窑变迁概说
谢志 明 Xi mig eZhi n 景 德 镇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景 德 镇 33 0 3 00
J n de h n Co p e n i e Co l g J n de h n,3 30 0 i g z e m r he s v l e, i g z e e 3 0
【 b t c 】Wi n -tn i i oy J g e h n p re i e jy h r -n wn r p tt n F r h rs e i f A sr t a t a l g s dn h t r, i d z e o c l n n s te wo l k o e uai . o e po p ry o h o a g s n a o d o t t
从瓷窑遗 址来看 ,景德镇最初是 沿河置窑 。五代窑址大体分布在
谢志明,1 7 年 一,男 ,江西宁都人 ,副教授 ,主要研究英语教学和陶瓷文化旅游 。 93
陶 瓷 史话
TA o CI SH]H UA
201 03 1.
南河及东河流域 、市区及近 郊 ,开始有 向中心集中的趋势 。如杨 梅亭 、三宝蓬 、湘湖 ;十八渡、董家坞等 ,大都依山傍水 ,邻近 瓷土矿坑和窑柴产地 ,以假借水力之便 。
景德镇古窑陶瓷导游词
景德镇古窑陶瓷导游词欢迎来到景德镇古窑陶瓷博物馆!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景德镇古窑陶瓷的精彩导览。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中部,素有“陶都”之称,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代。
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陶瓷资源,造就了景德镇古窑陶瓷的独特魅力。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景德镇的历史。
早在唐代时期,景德镇就是中国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
在宋代,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
明代时期,景德镇瓷器的技术更加精湛,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瓷器市场的重要供应地。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景德镇古窑陶瓷的特点。
景德镇古窑陶瓷以青花瓷和粉彩瓷为主要代表。
青花瓷是指在瓷器胎釉上以深蓝色为主,配以白色的绘画纹饰的瓷器。
这种釉下青花绘画技法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陶瓷艺术的瑰宝。
而粉彩瓷则是以五彩为主色调,采用珐琅烧制而成,色彩鲜艳明快,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探索景德镇古窑陶瓷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到“陶瓷起源”展区。
这里展示了陶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陶瓷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通过展品的陈列,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制陶的工艺和技术,并欣赏到一些精美的陶器。
接下来,我们来到“景德镇古窑发展”展区。
这里展示了景德镇古窑的历史变迁和工艺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窑炉遗址,以及各个时期的窑口遗迹。
通过展品的展示,我们可以了解到景德镇古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变迁,进一步认识景德镇陶瓷的独特之处。
然后,我们来到“景德镇瓷器工艺”展区。
这里展示了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
我们可以从原材料的挑选、配料、成型、烧制等方面了解景德镇瓷器的制作过程。
通过展示的陶瓷工具和器具,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景德镇瓷器工艺的精湛和独特之处。
最后,我们来到“景德镇瓷器艺术”展区。
这里展示了景德镇瓷器的艺术造诣和创新成果。
我们可以欣赏到一些精美的景德镇瓷器作品,如青花瓷、粉彩瓷等。
景德镇瓷器:千年瓷都的艺术与创新
景德镇瓷器:千年瓷都的艺术与创新景德镇瓷器: 千年瓷都的艺术与创新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瓷器历史的国家,而景德镇则以其独特的瓷器艺术和创新精神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瓷都之一,景德镇承载了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成为传统与现代瓷器艺术相结合的象征。
本文将为您介绍景德镇瓷器的历史背景、独特之处以及创新发展。
景德镇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唐代,景德镇开始兴盛起来,成为全国瓷器生产的中心。
宋代时,景德镇瓷器达到了巅峰,成为世界瓷器贸易的核心。
明代时,景德镇进一步发展,开创了明式瓷器的独特风格,备受瞩目。
清代时,景德镇在瓷艺领域取得了更大突破,如著名的青花和五彩瓷器,广受名家与收藏者的追捧。
景德镇瓷器独特的之处在于其精湛的工艺和创新的设计。
景德镇瓷器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平衡。
它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与积累,形成了独特且广受赞誉的风格。
无论是青花瓷、五彩瓷还是釉里红瓷,都展现了景德镇独特的技艺与创造力。
除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景德镇瓷器也不断融入现代科技的元素,追求更多样化的艺术效果。
例如,采用现代技术制作的仿古瓷器,保留了传统的美感,同时增加了珍贵矿物质的应用,使瓷器更加耀眼和珍贵。
另外,景德镇还在瓷器设计上进行了创新。
如今,仿生设计、几何图案和艺术图案等都成为了景德镇瓷器设计的一部分,为传统的瓷器工艺注入了现代审美的元素。
景德镇瓷器的创新不仅体现在设计上,还包括了生产工艺和环保意识的进步。
如今,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工艺越来越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采用了现代化的窑炉、能源和材料管理系统,有效地节约了资源和能源。
同时,景德镇的瓷器制造商也开始关注环保产品的研发,以更环保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制造出更加绿色的瓷器。
作为千年瓷都,景德镇的瓷器艺术与创新对于推动中国瓷器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景德镇的瓷器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赞誉。
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
xx陶瓷介绍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号称“瓷器之国”。
英语“CHINA”,既称中国,又名瓷器。
瓷器是“泥琢火烧”的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共有的珍贵财富,可见中国的瓷器在世人心目中崇高地位。
景德镇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制瓷历史悠久,瓷器精美绝伦,闻名全世界,故有“瓷都”之誉称。
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
在宋代御赐殊荣,即以宋真宗皇帝的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
尔后,历经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
时至清康、雍、乾三朝,景瓷的发展跃为历史颠峰。
2000多年的制瓷历史,丰富的陶瓷资源,绚丽的陶瓷艺术,陶瓷文化和艺技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
莹莹白玉瓷,漫漫芳菲路。
景德镇上下千百年瓷路不断,瓷都声誉久盛不衰,逐渐形成了“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独特风格。
又以“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多姿”而著称。
尤其是融工艺、书法、绘书、雕塑、诗词于一炉,真是“贵逾珍宝明逾镜,书比荆关字比苏”,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典雅秀丽的青花,五彩缤纷的彩绘,斑斓瑰丽的色釉,玲珑剔透的薄胎,巧夺天工的雕塑,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
这些绮丽多彩的名贵瓷器,通过各种渠道,沿着陆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为传播中华文化艺术,经贸交往,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当代景德镇陶瓷艺坛上,其主流力量已从古代师徒相传的工匠艺人转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陶瓷艺术精英。
运用陶瓷艺术专业知识和设计特长,打破了陶瓷艺术的固有格局,把沉实丰厚的传统技艺与现代寓美意识有机融合,借鉴国外艺术之精华注入日益更新的民族艺术之中,创造出了无数的具有时代意境的精美陶瓷作品,以强烈的现代陶瓷艺术创新引导着东方陶瓷艺术的新潮流。
xx陶瓷鉴别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
宋代吉州窑与景德镇窑捏塑艺术比较研究
20一、吉州窑、景德镇窑兴盛的原因宋代是我国陶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一批名窑如定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景德镇窑。
宋代以前,我国陶瓷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南方以青瓷为尊,北方以白瓷为魁”。
到了南宋时期,北方战乱,促使大量工匠向南方涌入,而吉州窑与景德镇窑作为宋代时期江西境内的两大名窑,因其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成为当时最佳的目的地。
大量来自外地的工匠在此谋生,一方面为吉州窑与景德镇窑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各种制瓷技术,促进了吉州窑与景德镇窑制作工艺的创新和整合,发展为极具创造力与活力的两大窑场。
二、吉州窑、景德镇窑捏塑的艺术特征对比(一)器型特征吉州窑捏塑多以圆雕为主,这一时期产量丰富,生产的捏塑形态古拙、造型生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吉州窑捏塑在造型上多显拙趣,但五官、毛发、神态又可见精巧之风,风格洒脱,重视意境,塑造的形象并不是完全写实,融入了一定夸张和简化的创作手法,但比例得当,各有姿态。
这与汉代的霍去病墓的卧马等石雕形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又各成一体。
吉州窑捏塑多小巧,形象浑厚、整洁,动态上并不做太多文章,给人以稳健的感觉。
宋代素胎坐猴(图1),通高4.4厘米,此像兼具写实与写意两种工艺,观察整个造型为坐姿,耳朵、眼睛、手、脚均为写实塑造,头部、四肢、躯干又兼具写意的特征。
细节处,在双眼部位点绘褐彩以示眼睛,显得质朴大方。
动态呈跪坐式,抬头平视,后肢屈膝跪坐,身躯立起,前肢置于双膝上,形象憨态可掬,动态流畅,表情生动,似乎有了人的灵性,给人无限遐想。
形成吉州窑捏塑造型风格的外部因素有很多,首先吉州窑的原材料主要来自隔河相望的青原山鸡冈岭,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Kneading Art of Jizhou Kiln and Jingdezhen Kiln in the Song DynastyAbstract: Jizhou kiln and Jingdezhen kiln in the Song Dynasty were important kilns at that time. The ceramics they produced had unique styles and were very popular. As a form that combines practicality, entertainment, and aesthetics, kneading ar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duction content of Jizhou Kiln and Jingdezhen Kiln.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kneading sculptures between them,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shape, theme, decoration, and technology, and provides a certain theory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kneading sculptures.Keywords: Jizhou kiln; Jingdezhen kiln; Kneading;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收稿日期:2023-04-13基金项目:2021年国家社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江西吉州窑出土瓷片的整理、复原与再现研究”,项目编号:21VJXT020。
宋瓷,韵味十足的生活美学
宋瓷,韵味⼗⾜的⽣活美学瓷,关乎⽣活,中国陶瓷艺术是⼈类⽂明的重要标志,国⼈的审美追求是⼀种意境的表达,⽽将这种⾃然风韵之美发挥到极致的,就是宋瓷。
宋⼈不尚奢华,不好奇巧,钟爱⾃然,细嚼⽣活。
对精致⽣活的执意追求,便成就了宋瓷经世之美!宋瓷之美,美在收敛、温厚、含蓄,强调内⼼的感受。
宋瓷那种朴素⽆华⽽蕴含独特的⽓韵,深深地吸引着世⼈。
宋代被西⽅学者誉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时期”。
宋代⽆疑是我国陶瓷史上的巅峰时代。
宋⼈对⽣活品质的追求⼰经渗透到各种⽇常的碗、盘、杯、盏之中。
他们将艺术的审美延伸到了⽣活的⽅⽅⾯⾯,以艺术重新定义⽣活,这种韵味⼗⾜的⽣活美学,时⾄今⽇也为⼈所艳羡。
:河北曲阳定窑之美河北曲阳定窑之美:古⾹古⾊雅宜⼼,宋定名陶器⾜珍宋定窑粉蓝釉印花⼈物荷池罔⼝盘定窑位于河北曲阳,创烧于隋,在唐宋盛极⼀时,特别是北宋时期,定窑瓷器还被宋朝选为宫廷⽤瓷。
到了元朝,定窑因为战乱⽽没落。
直到上世纪七⼗年代,消失了600多年的定窑才⼜复烧⽩瓷,⽽⽬前仅存的定瓷作坊也不过⼗⼏家,可知定瓷的弥⾜珍贵。
定窑烧制⽩瓷为主,⽩瓷胎⼟细腻,胎质薄⽽有光,釉⾊纯⽩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定。
定窑⽩瓷,瓷质精良、⾊泽淡雅,纹饰秀美,胎体轻薄,釉⾯多为乳⽩⾊,⽩中闪浅⽶黄⾊,呈现出象⽛般的质感,给⼈以柔和悦⽬、温润恬静之美感,因此也被⼈誉为:中和之美。
⽩瓷⾊如⽟,声如磬,釉上肌理纹,釉层珍珠包,奇妙的光⾊变化,使釉层鲜活起来,令⼈赞叹定瓷物化组合的⿁斧神⼯。
有着“定窑花瓷瓯,颜⾊天下⽩”之说。
⽩定粉定其它瓷器胎质粗⽽釉⾊偏黄,俗称⼟定;紫⾊者为紫定;⿊⾊如漆的为⿊定,红⾊者为红定,珍稀传世极少。
定窑瓷质精良,纹饰秀美,曾被选⼊宫廷,定窑是⼀个⽐较庞⼤的瓷窑体系。
⿊定红定绿定紫定定瓷刻花奔逸、潇洒,可谓⼑⾏似流云,花成如满⽉。
印花制范精细,拍印考究,造就⼀种华贵雅典⽓韵。
间辅以剔花、堆花、贴花等各得其趣,或劲健挺拔,或秀美娟丽,都胜过圣⼿丹青,妙道⾃然。
浅析景德镇青白瓷的起源
浅析景德镇青白瓷的起源作者:杨威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年第09期摘要:中国地大物博,资源辽阔,陶瓷在整个中国历史中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
中国陶瓷的种类丰富,其中以景德镇窑青白瓷独树一帜。
青白瓷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显白,白中显青,幽然淡雅。
景德镇是从宋代生产青白瓷以后便声名远扬,受到世人的注目。
可以说,使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的起点是青白瓷,它在中国乃至世界制瓷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景德镇;青白瓷宋代是一个以“文”治国、重文轻武的时代。
景德镇青白瓷淋漓尽致的将中国文人精神体现出来,既有对人工美和内在美结合的重视,又有道家追求朴素自然的质地美和意境,从而推动了社会文化的繁荣。
宋代景德镇窑主要瓷器品种是青白瓷,所谓青白瓷,就是那种胎质洁白细腻,硬度高,透光性强,釉面清脆,如玉般温润的瓷器。
江西景德镇窑,是宋代重要的的窑口之一。
在陶瓷原料的选择上,造型与装饰手法上和工艺的制作上,都有较高的水平,其中以青白瓷最为突出。
景德镇的青白瓷瓷质透薄,器形挺拔有神,纹饰丰富多样,釉面晶莹如玉,风格光致貌美,满足了当时上层社会和文人雅士的喜爱,随后景德镇青白瓷,便赢得可与玉器媲美的赞誉。
宋代蒋祈在《陶记》中:“景德陶,昔三百余做。
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处,皆有‘饶玉’之称。
其视真定红磁,龙泉青秘,相竞奇矣”;南宋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到:“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小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良初透”。
文中提到的“玉枕”并不是由玉器制成的,而是当时世面上较为普遍的“瓷枕”,能烧制出像玉一样的瓷质枕头,指的就是景德镇烧造的色质如玉的青白瓷枕。
由此也说明了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和龙泉青瓷齐名,宋代景德镇所烧制的青白瓷,被世人称之为“饶玉”等。
在宋元时期,当时人们将青白釉系的品种,称作“青白瓷”,这在古代文章中有可以求证。
如如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又如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中:“宋定白而不莹,其莹者罩青也”。
写景德镇古窑的诗句
写景德镇古窑的诗句第一首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
因官射利疾,从喜君独不。
父老争叹息,从事古未有。
——送许屯田诗宋·彭汝砺第二首明·缪宗周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
——咏景德镇兀然亭第三首为觅丹砂到市廛,松声云影自壶天;凭君点出琉霞盏,去泛兰亭九曲泉。
——赠昊十九明·李日华第四首宣窑簿甚永窑厚,天下知名昊十九;更有小诗清动人,匡庐山下重回首。
——赠昊十九明·樊玉衡第五首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
——白玉金边素瓷胎清·弘历(乾隆皇帝)第六首雨过脚云婪屋垂,夕阳孤婺照飞时;泥澄铁镞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
——题宣德宝石红釉碗清·弘历(乾隆皇帝)第七首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比画翻嗤更是空。
——咏宣窑霁红瓶清·弘历(乾隆皇帝)第八首国朝陶瓷美无匹,尔来年窑称第一。
不让汝定官歌均,何况永乐之坯宣德质?——年窑墨注歌清·查俭堂第九首宣成陶器夸前朝,收藏价比璆琳高。
元精融冶三百载,迩来杰出推郎窑。
郎窑本以中丞名,中丞嗜古衡览精。
网罗法物供品藻,三千年内纷纵横。
范金合土陶最古,虞夏商周谁复数。
约略官均定汝柴,零落人间搜出土。
中丞嗜古得遗意,政治余闲呈艺可。
雨过天青红琢玉,贡之廊庙光鸿钧。
——戏紫蘅中丞清·许谨斋第十首偶作飞鸟来此地,景德镇上望无余。
俯看全境如焚火,三千炉灶一齐熏。
充满天际如浓雾,喷烟不断转如轮。
苍黄光彩凝画笔,朵朵化去作红云。
——景德镇神游美·郎菲罗。
宋代景德镇窑仿生青白瓷分类研究
宋代景德镇窑仿生青白瓷分类研究
李景澎
【期刊名称】《陶瓷》
【年(卷),期】2024()3
【摘要】笔者通过图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研究对象宋代景德镇窑仿生青白瓷进行分类研究。
通过从相关代表性文献中提取图片进行分类、研究,将其分为日常生活、艺术陈设、宗教明器三类,旨在探索宋代时期景德镇窑的仿生青白瓷状况,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李景澎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4.74
【相关文献】
1.传统制瓷工艺对海洋出水瓷器保护修复的研究意义——以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为例
2.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南海Ⅰ号沉船出水的景德镇窑青白瓷与德化窑青白瓷之比较
3.羊舞岭窑青白瓷与景德镇窑青白瓷比较研究
4.试论宋代子母盒功能及其寓意—以景德镇窑青白瓷为例
5.早期青白瓷的工艺演进及其原因——以景德镇窑为中心探讨青白瓷起源问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宋代景德镇窑
!日"弓场纪知刘志国译
(河北邯郸陶瓷集团总公司,#$%&##)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0收稿日期:&##)-#.-#.
所谓白瓷是指在白色瓷胎上施一层透明釉的制品,如定窑白瓷、德化白瓷等都是典型的白瓷。
而景德镇白瓷同严格意义上的白瓷则略有不同,其瓷胎的确很白,然而釉面却携有微青色调,而被俗称为“青白瓷”、“影青”等,往往与白瓷加以区别地称呼。
在日本的陶瓷学家中也有将景德镇青白瓷和白瓷加以区别的研究者。
佐滕雅彦先生就是把青白瓷作为与白瓷有区别的制品考究的,他认为:“江西景德镇窑生产的泛青调釉瓷,是特地为追求泛青色而制成的,所以它本来就与白瓷不同”。
另一种观点则是将青白瓷置于白瓷范畴加以考虑,认为景德镇烧制的青白瓷本来是追求白瓷而制成,但因釉内含铁量的缘故,结果反倒形成青色。
并不以为与白瓷有何区别。
东京国立博物馆长谷部乐尔等力主此说。
而实际上博物馆等陈列的题签上也是把景德镇的青白瓷标为“白瓷”。
若谈及景德镇窑白瓷,其初期的白瓷也确非所谓的青白瓷,而确是白瓷。
从杨梅亭各窑址采集的白瓷都是呈不透明倾向釉调的白瓷,器壁稍厚、器物内壁绕有一圈壁痕,大约为叠烧而成。
从杨梅亭窑址同白瓷一道还出土有青瓷钵。
烧成方法与白瓷相同,同样是叠烧。
白瓷的生产历史可以说中国的华北为先行者,从北齐到隋代生产出与白瓷相当接近的灰釉陶(在半瓷器质胎体上罩一层含有铁成分的灰釉,而形成带黄调的白瓷)。
这种制瓷传统发展到邢窑白瓷即
成为一种真正的白瓷。
与此相反,宋代华南地区是以越窑青瓷为中心,在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地唐末———五代时期,似乎大多数在生产越窑青瓷风格的青瓷器。
那么,真正生产出青白瓷是在什么时期呢?
我们看到,作为青白瓷的例子,迄今可举出的是江苏省南京市丁家山天圣山五年()#&+年)墓中出土的青白瓷印花牡丹忍冬纹瓶,及安徽省宿松元佑二年()#*+年)墓出土的青白瓷犬纽带盖水注和瓜形托盘。
前者虽然是近似于梅瓶的器型,但形体却呈扩张的稍带古风的形状。
器体全部印有牡丹忍冬纹样,表面罩釉层接近天蓝色的青釉调。
只是釉调稍有不均匀,肩部釉厚呈青色,而从器体到下部的釉层稀薄。
不过近来笔者在江西省博物馆看到了
).*&年江西省九江市从太平光国*年(.*(年)墓出
土的青白瓷钵。
这是一件口沿稍内收敛且器壁较厚的钵,釉面浮现微青色,与典型的景德镇窑青白瓷相比较,感到有些发白。
内壁无粘痕,可说是一件成品度相当高的白瓷制品。
这件太平光国*年墓中出土的白瓷钵,作为年代明确的景德镇窑白瓷制品,大概可以说是最早的例子。
那么典型的青白瓷制品风格又是哪个时期出现呢?刚才举出的安徽省宿松元佑&年墓中出土的青白瓷水注,即是一件代表北宋青白瓷的典型作品。
它表现为金属性的造型,器壁之薄简直可以切割东西。
日本出光美术馆所藏青白瓷犬纽盖水注与安徽省宿松出土的水注极其相似。
当然我们也明白它早
第)+卷第)期&##&年(月
1234)+524)6789:4&##&
陶瓷研究
;,<=6>;?@AB>,?CDA<5=E
于宋元佐!年墓出土的水注制品。
江西省南城县嘉佑!年("#$%)墓出土的青白瓷水注和托盘,水注为五瓣花深钵,周围以线刻刻出密密麻麻的地,布满牡丹忍冬纹。
刻花不如片刻的刀法那样刻的很深。
但与安徽宿松墓出土水注相比较,有些古风印象。
所以可以说宋景德镇窑独特的青白瓷乃是""世纪中叶前后这一时期完成。
这类""世纪中叶前后制成的景德镇窑青白瓷,与华北定窑白瓷相比,生产规模更为高速发展,销售市场不仅局限于国内,也大量销往国外市场。
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依靠了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质瓷土与便于贸易的地理条件。
正如丹特可尔《中国陶瓷见闻录》一书中曾经谈到:构成白瓷胎料的白不子和高岭土,不是来自外地,而是从距景德镇极近处获得。
导致“高岭”一词起因的高岭山就是景德镇东侧的一座山,这早已为人悉知。
再就是景德镇位于极便于运输的位置。
通往鄱阳湖的昌江即从镇中流过,运输白不子与高岭土轻而易举,产品也是经昌江出发,但鄱阳湖由长江运往江南口岸。
当然,今天这条昌江仍然是景德镇窑的重要运输线。
这里有必要谈一下景德镇窑的生产技术。
景德镇窑青白瓷钵皿类大致分以下三种。
(")内壁有粘痕的皿、钵类。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将碗叠烧,使得内壁有圆支钉,这是五代时期使用的技法;
(!)口沿施釉、足部露胎的制品。
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装匣仰烧”形成。
属于北宋早、中期使用的技法;
(&)口沿不施釉、涩口类制品。
这是采用口沿朝下、碗足朝上的覆烧方法,是北宋末期至南宋后期("!世纪前半叶’"&世纪)使用的技法。
烧成技法的变化导致产品大批量生产及更薄更优质的青白瓷出现。
这种精美的青白瓷被大量输出到日本、朝鲜、东南亚、西亚各地。
当然,在技法变化的同时,器型种类亦有增加。
初期多为皿、钵、碗,到北宋中期后,瓶、梅瓶、壶、水注、盒、盖罐、香炉、香盒等产品器型及其它种类日益丰富。
在日本遍及全国各地都出土过景德镇窑及景德镇窑系的青白瓷,从经椽、寺院遗址、祭祀遗址、城镇遗址等处,青白瓷与龙泉窑系青瓷大量出土。
从北宋后期到南宋时期的青白瓷,器壁通常如刀切似菲薄,内壁装饰有流畅隽美的刻花纹样与印花纹样。
当然制品中也有精细芜杂之别。
大概是罩在瓷胎上的透明釉才形成了景德镇独特的带有玻璃质青色的透明呈色,它们即使是出土品,也令人难以感知时代而熠熠闪光。
诸如:江西省南丰县政和(年("""(年)墓出土的边花皿、器壁甚薄,在器物内外宽绰地罩上一层透明釉,从而呈现带有青调的釉色;江西省新建县绍兴&#年("")#年)墓出土的青白瓷刻花牡丹纹钵,这件被称之为斗笠碗的器壁很薄,侧壁笔直延伸,带小碗足,里面以片雕技法左右刻出牡丹纹样。
被雕出的纹样表现釉层积滞很厚,表现出很典型的青白瓷制瓷风格;南宋淳熙""年(""(*年)墓出土的青白瓷钵,也是南宋中期的典型制品,与此同样的青白瓷传入日本甚多。
这类制品足径比口径小很多,口沿处未上釉,是一件涩口深钵,内壁左右对称,配置有唐婴与忍冬纹样。
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熟练的景德镇陶工们娴熟的制瓷技巧。
宋代景德镇窑典型的制品,从""世纪后半期到"!世纪大量生产,现在以日本为主的各国都保留有遗品。
当然,片雕与覆烧技法也不唯景德镇所独据。
北方的定窑也是以完全相同的技法生产白瓷,并采用覆烧法烧成。
(译自《中国陶瓷史》长场纪知著之!"章)
・*!・!##!年第"期
陶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