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4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4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范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1一、问题的提出1、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而能适应于新世纪竞争的人才,需要具备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方面全面发展、和谐统一,构成完善人格的整体。
学校是培育新型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工程,小学教育需要从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经受全球挑战的人才目标出发,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受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在不合理的学习负担压力下,他们的身心潜能不能有效开发,个性特长不能和谐发展。
3、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富不思进"的影响,小学生在"过剩"的物质拥有背后,承受着严重的精神营养"饥荒"和精神"消化不良"。
在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的状况下,受物欲和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小学生的理想、追求和人生观产生了模糊。
4、受独生子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小太阳"、"小公主"般的"宠养"中,孤僻、自私、依赖之类的"并发症"正不断滋生蔓延。
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出现比重的增大,受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影响,给小学生带来多种多样严重而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
5、一位有十几年教龄的小学老师对我说:“现在小学生说谎的人太多了,而且说谎不打草稿,随口而出。
”我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年轻的父母,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说谎的坏习惯,感到心烦。
在一项由班主任填写的儿童行为问卷中发现,小学生中有说谎行为者随着年级的上升,人数亦逐渐增多。
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报告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报告当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况或事件时,务必需要展开调查,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
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调查目的社会变化的损失,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而影响到了孩子们的学习目的也发生了变化,父母的逼迫、学校的压力都使得孩子们厌学、学习焦虑、孤僻等心理疾病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现在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为以后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我们课题小组对两个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随机的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对策提供了有益帮助。
二、对象和方法(一)对象三、四年级的小学生(二)调查方法调查问卷是由小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设计的问卷,共18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判断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座谈会,是在班上组织,要孩子各自发言,说说自己的烦恼。
三、调查分析小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在果园小学三、四年级进行了两种形式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虽然题目简单易行,是非明确,但是在统计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学生在学习兴趣、家庭感情、自信心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同时也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厌学、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部分学生表现的更为突出些。
(一)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但厌学情绪明显。
调查统计表明:多数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表现出了很明显的厌学,厌学表现表现在听课过程中。
小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始终不集中,打哈欠,东张西望,很容易被其他动静所吸引。
在学校集体活动中,自行其事,同学的跟自己无关,即使有关联,也不当一回事,自己一个人做自己的事。
和老师、家长产生对立情绪。
他们中的一些人,有的可以表现为兴奋过度、躁动不安、容易、好哭闹;有的孩子则相反,他们萎靡不振、胆怯、动作迟缓、做事半途而废、缺乏信心、智力水平低、不集中、杂乱、观察问题不仔细、不准确,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较差。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是在南阳市方城县洋楼镇第一中心小学全校1-6年级18个教学班进行的.共随机抽取针对六年级发出的问卷22 同学, 共收回问卷22份。
二、调查工具本次调查采用的是华东师大心理系周步诚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量表》;也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个测试量表,该问卷我们针对学情随机抽取共25个项目,八个内容量表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由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
内容量表总分反映个体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同时,根据各分量表统计结果,可诊断个体在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倾向与严重程度。
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焦虑倾向的标准分即由八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相加而成,以此来衡量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调查。
问卷调查利用6年级各班信息技术课上课时间,以班级团体测验方式进行。
在学校微机室用电子表格问卷进行调查。
调查数据运用电子表格操作和处理。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问卷调查我们从六年级22人在一些问题的统计数据中很容易看出一些情况。
如,第10题“你上学读书是为了什么?”六年级有6人被调查学生选择的是“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其中有15人选择的是“D读书后赚大钱”。
首先我们说无论有多少同学是随意性选择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被调查同学中大部分是明白或者说是在家长、老师、社会的影响下了解没有知识不能生存是一条真理。
而少数学生的读书为赚大钱多多少少受传统思想“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影响,受社会上一些没有文化照样挣大钱的人的不正常现象的诱惑。
第11题“课堂上老师提问”六年级11人学生选择的是“想一会儿再回答”,其中3人选择了“A马上回答”,6人选择了“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2人选择了等别人答。
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大多能认识到老师提问以后必须思考好了再作答,但是因年龄和学习现状等问题,六年级学生与低、中年级学生不同,不愿意举手,等老师抽问才回答是课堂中比较常见的状态。
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塑造心理素质成就健康未来——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小学生的性格,气质等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如果在学提时代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必将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准确地把握小学生的心理动向,落实素质教育总要求,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探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路子提供客观的依据,我校德育处根据各年级的不同情况对全校3—6年级同学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具体到我们六年级全班同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状况良好者占85%,仍有15%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二、对象和方法1、调查对象:二年级2、调查方法:班级全覆盖进行调研3、材料和方法:调查问卷是由学校德育处和心理健康老师设计的,共35题,均为简单易懂的判断题,由学生根据问卷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4、统计:本班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的各项人数,在调查过程中存在以下心理问题:(1)85%学生目的明确,15%学生态度有待纠正;(2)30%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3)同情心缺乏,略显冷漠,调查表明,随年级的增长,同情心有所减弱;(4)大多数学生对父母关心,但年龄越大,对父母的依赖性越小(5)个别同学人际关系有些紧张,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6)40%学生行为有些“老成”;(7)10%学生安全感缺乏,有疑神疑鬼的现象;(8)10%学生终日沉浸在幻想之中,脱离现实,比较异想天开。
三、原因探究(一)、学校原因:虽然近年来学校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疏导,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重视,但远远不够,加上心理健康的重视不够,设施的缺乏,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面对学生心理问题束手无策,长久的积累,使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二)、家庭原因:在我班学生家庭中,由于都家住农村,30%的父母常外出打工,孩子的学习基本上完全由学校负责,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有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无力辅导,但“望子成龙”的心态普遍存在,在矛盾对抗中,导致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报告引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整体健康状态。
在小学生阶段,心理健康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1.1 心理问题现状据调查,我国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约为10%-20%。
常见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自卑、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问题可能对孩子们的学业、人际关系和未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1.2 心理需求现状小学生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都有一定的需求。
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生心理需求的关注度相对较低,部分家长和教师仍存在忽视小学生心理需求的状况。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2.1 家庭因素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因素对孩子们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
主要包括:- 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教育方式:合理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信、独立和责任感;- 父母心理状况:父母的心理状况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
2.2 学校因素学校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因素对孩子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样重要。
主要包括:- 教育质量:优质的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全面发展;- 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校园氛围:和谐的校园氛围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主要包括:- 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媒体影响:合理的媒体影响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网络安全:网络环境的治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3.1 家庭策略-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 关注父母自身心理状况。
3.2 学校策略- 提高教育质量;-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小学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3篇
小学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3篇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小学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小学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篇1一、调查目的知识化、信息化、竞争化程度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我校对三~六年级20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
现将过程和结果记录如下:二、对象和方法(一) 对象我校于2010年10月对三~六年级20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年级问卷人数回收问卷回收率有效卷555520 三年级 5 5 100% 四年级 5 5 100% 五年级 5 5 100% 六年级5 5 100% 总数 20 20 100%(二) 材料与方法调查问卷是根据学习动机等八方面设计的问卷,共10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回答。
(三) 统计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三、调查结果(备注:中段—三、四年级;高段—五、六年级)调查统计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仍有少数学生存在学习动机扭曲、冷漠,情感闭锁,缺乏爱心,竞争意识不强等心理问题。
(一)学习动机扭曲:题目1:你上学读书是为了A 没有知识不能生存B替老师学习C 替父母学习D读书后找大钱 E同学间好玩题目2:课堂上教师提问A马上回答 B想一会再回答 C等别人答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8%,高段有1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其中,中段有43%,高段有8%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D以后挣大钱”;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C替父母学习”;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B替老师学习”。
《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3)
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课题组(2017.3.10)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兴衰。
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个群体的健康与否,预示着国家的发展是否处于一个良性状态,同时,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指导,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未来的心理疾病人数,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改善人口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由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①国家教育部的一位负责同志也强调: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前途。
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育系统更是责无旁贷。
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万人,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已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
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重要一环。
要做好这项工作,认真进行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调查,对我们分析、了解情况,对我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课题组在大的环境背景下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为了使研究更具针对性,课题组对本校六年级60名学生和60名家长进行了征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前测”和“后测”。
一、调查的设计1.时间:第一次调查时间:2015年6月;第二次调查时间:2017年3月2.地点:楚雄开发区永安小学3.对象:第一次调查对象:尚未施加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本校学生及家;第二次调查对象:已施加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本校学生及家长4.方式:问卷调查二、调查的项目及内容按照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真的进行调查工作: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
所谓健康,它是从生理和心理两个侧面来表现的。
从表现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诊断,而心理健康,测试的手段就比较复杂。
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1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事关少年儿童的成长,少年儿童的素质状况又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带着责任思考这一问题,立足实际为孩子们多做一些积极有益的工作。
一、我市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素质现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颁布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徐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等政策文件,举办了“争做文明人”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德育论坛”和“中小学心理行为健康教育宣传月”等一系列活动,全市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进步,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大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比以往明显提高。
但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部分少年儿童在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上产生了一些问题。
通过对我市640余名6-12岁学生的调研结果看,有些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唯我独尊,脆弱娇气,怕苦怕累,生活自理能力差;二是规矩意识欠缺,对长辈没有礼貌,对父母缺少感恩,对他人不够尊重;三是对家长依赖性强,遇到困难和矛盾不知如何处理;四是责任意识和团结精神淡薄,不愿多做事情,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还有极个别学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差,有自卑孤僻、烦躁焦虑、抑郁叛逆等倾向。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家庭教育存在偏差。
调查中有82%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学习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务。
这种认识不但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也加大了孩子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还有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学习过分干涉或迁就,对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包办代替,导致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弱化。
也有一些家长不清楚文明行为要求,不遵守社会公德,和孩子相处不注重个人言行,对孩子形成负面影响。
二是学校教育还有不足。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主导了学校的教学活动,造成有的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3篇
小学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3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小学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小学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篇1【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
现代的人们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各方面的压力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更新。
“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
”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变得复杂多变。
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正在学校学习的小学生们,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
况且,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面对在校生活的适应,面对繁重学习任务,面对渐渐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面对和家长老师的沟通问题等等。
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态去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了各学校和社会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心理健康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2、从调查问卷中可发现。
小学生面对的压力,大部分是来自于学习成绩。
而有一部分是和家长老师的沟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导致觉得自己和家长老师是站在对立面的,觉得他们都不理解自己,从而感到压力,还有一部分,是和同学在日常相处中产生了摩擦,对人际关系感到有压力。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向500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
问卷包含了一系列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如情绪状态、研究压力、人际关系等。
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情绪状态:大多数小学生的情绪状态良好,但仍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焦虑和压力。
2. 研究压力:超过70%的小学生表示他们感受到了研究压力。
其中,考试压力和作业压力是最主要的原因。
3. 人际关系:大部分小学生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良好。
然而,约有10%的学生表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
4.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稳定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有助于他们的心理成长。
建议措施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措施,以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1. 心理教育: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
2. 减轻研究压力: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减轻小学生的研究压力,提供适当的研究支持和指导。
3. 增强人际交往技巧:为小学生提供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改善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
4. 家庭支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研究和生活,创造一个稳定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
结论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积极的方面。
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我
们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心理健康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提供基础保障。
为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对一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二、方法我们选择了市一所小学的三至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500名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
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其中包括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工具和开放式问题。
三、结果1.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93%的学生具有积极的情绪态度,90%以上的学生能够自我调节情绪,83%的学生能够适应学习和生活压力。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5%的学生存在焦虑症状,4%的学生存在抑郁症状。
2.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1)学业压力:超过80%的学生表示学习压力比较大,其中约有15%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非常大。
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任务的繁重和考试的压力。
(2)课外活动:超过70%的学生表示参加了一些课外活动,尤其是体育运动和音乐艺术类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放松身心,增强自信心,缓解学习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3)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超过90%的学生表示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了支持和关心。
四、讨论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比较良好,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学业压力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这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关注并采取措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此外,课外活动和家庭环境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同时家长也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关心。
五、结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良好,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教育部门和家长都应该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减轻学业压力、鼓励参加课外活动和在家庭中给予适当的支持,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背景
本文旨在调查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制定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为小学生,覆盖范围包括不同年级、性别和地区的学生。
调研内容
1. 调查小学生的压力来源及程度
2. 调查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3. 调查小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
4. 调查小学生的研究动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调研结果
1. 大部分小学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业和家庭,压力程度普遍较大。
2. 多数小学生能够基本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也存在情绪失控的
情况。
3.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普遍和谐,但也有个别学生存在人际问题。
4. 大部分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动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但个别
学生缺乏研究动力和自信心。
结论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
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建议
1.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2. 增加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 鼓励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研究态度,增强他们的研究动力和自
信心。
4.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有需要的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以上为小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内容,供参考。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1. 研究背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父母和教育者们都意识到,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和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2.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式,对所在城市的多所小学进行了调研。
问卷调查范围广泛,包括研究压力、同伴关系、家庭环境等多个方面。
个案访谈则更加深入,详细了解了孩子们的具体情况。
3. 调研结果3.1 研究压力我们发现,大多数小学生都承受着一定的研究压力。
这些压力来自于家长的期望、学校的竞争氛围以及他们自身对知识掌握的追求。
3.2 同伴关系在同伴关系方面,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和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但也有少数孩子存在被欺凌的现象。
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3.3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显著。
我们发现,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的氛围以及父母的婚姻状况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4. 建议与对策4.1 降低研究压力我们建议家长和教育者们尽可能地降低孩子的研究压力,让他们享受研究的乐趣,而不是仅仅追求分数。
4.2 加强同伴关系教育对于同伴关系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同伴关系教育,预防和解决欺凌现象,让每个孩子都在友好的环境中成长。
4.3 改善家庭环境家长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
5. 结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生心理调查报告5篇
小学生心理调查报告5篇小学生心理调查报告篇1在教育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孩子,健康、善良、真诚、勇敢的阳光孩子,都是被喜欢的,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的问题,让人唏嘘!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几个原因:第一,自身的性格因素小学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也造就了孩子不同的心理特征,所以活泼、抑郁、冷静、偏执等。
都有自己固有的性格弱点。
如果老师不能正确引导不同的孩子,就会造成心理问题。
所以,我们自古提倡的因材施教,不仅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教育药方。
但是我们现在的小学班级太大了,这种经典的教育方式很难或者不可能实施。
所以不同性格的孩子用同样的方法去管理,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
第二,家庭因素家庭关系复杂,父母离异,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孩子没有固定的父母监管等。
会使孩子无法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形成不良思想。
慢慢的,正常群体的孩子会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种差异会越来越明显,导致孩子心理失衡。
第三,学校因素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儿童。
但在我们的教育机制中,学生成绩的接力棒很难换,老师更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过程和性格差异。
可想而知,老师对学生的成绩是用简单的方法对待的,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必然会产生心理问题。
第四,同伴因素学生在学校与同龄人相处最多,同龄人之间的攀比和威胁会在孩子心中造成压力。
第五,社会因素至于社会因素,大家应该很清楚,社会环境的复杂,现代社会认知的扭曲,会让这些刚刚建立了辨别是非能力的小学生产生恐慌。
他们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会迷茫,会焦虑,会模仿,会尝试。
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心理失衡或者疾病。
如何处理学生在现实生活和教育教学中的心理问题?我们对厌学做了一些研究。
具体方法有:对于厌学的学生,我们的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孩子的目标培养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需要目标激励,尤其是小学生。
小学学生心理问题调查报告及分析
小学学生心理问题调查报告及分析第一篇:小学学生心理问题调查报告及分析学生的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极易受各种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通过对我校471名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很严重,但我校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其主要表现来说是: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
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
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
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
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证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
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篇1心语润心田,阳光满校园,龙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坚持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精神,从无到有,从有到常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总体规划,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用先进德育思想作指导,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
一、完善组织建设,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1、成立领导小组,认识统一,分工明确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管理,教导副主任彭霞担任副组长,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安排和资料收集,杜忠芳为心理咨询室兼职负责人,各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
2、重视“心育”,将相关内容纳入学校总体工作目标学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以努力培养人格自尊、自强自立的合格人才为指导思想,以成功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服务每个学生为目标,既注重学生“成才”,更注重学生“做人”,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将“成人与成才,齐头并进”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
近几年,学校德育工作目标、措施中都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不可分割和舍弃的重要部分,努力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常规工作、少先队工作和学校重大活动中去。
每学期初,学校行政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出具体布署,学期结束时安排教师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交流总结。
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则给予了人力、物力、时间上的保证,做到切实抓好细节的落实。
近两年。
学校在公业务费紧张的的情况下也挤出了两万多元作为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经费,给予报销车费及伙食补贴。
同时,为心理咨询室进行装修,配备电脑等器材。
3、完善的制度,确保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学校完善了心理健康工作的规章制度。
六年级心理健康测评调查筛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背景心理健康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为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在六年级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评调查筛查工作。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是我校六年级所有学生,共计120名。
三、调查内容1.情绪情感方面2.人际关系方面3.学习压力方面4.自我认知方面四、调查结果1.情绪情感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六年级学生的情绪情感整体较为稳定,大部分学生表示能够有效地处理情绪,但也有少数学生存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需要及时关注和帮助。
2.人际关系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较为融洽,能够友善相处,互相帮助。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人际关系紧张、孤独等问题,需要引导和关心。
3.学习压力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主要集中在考试成绩和作业任务方面。
部分学生表现出焦虑、紧张等情绪,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调适。
4.自我认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身的认知较为清晰,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不足。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自卑、自责等问题,需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五、调查分析综合调查结果分析,六年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整体表现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关注和解决。
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六、建议措施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3.组织个性成长活动,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能力提升。
4.建立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七、总结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努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3篇)
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3篇)调研报告一: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100名小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
调查结果:1.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压力过大、焦虑、自卑等。
其中,有30%的学生表示他们感受到压力非常大,26%的学生表示常常感到焦虑,19%的学生感到自卑。
2.调查结果显示造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更多的小学生表示学业压力是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40%),紧随其后的是家庭矛盾(28%)和人际关系问题(20%)。
3.有关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有71%的学生认为,减轻学业压力和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提供心理咨询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结论: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为了保障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关注学业压力和提供情感支持。
同时,重视家庭和人际关系的培养也是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调研报告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变革,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研究旨在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分析: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得出以下结果:1.原因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学业压力、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
学业压力是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家庭环境不稳定和人际关系问题。
2.对策提出:为了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减轻学业压力:学校应通过设置适当的课业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支持。
- 加强情感教育:学校和家庭应重视小学生的情感培养,提供情感支持和引导。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 提供心理咨询: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我国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1000多万人,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已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
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重要一环。
认真进行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调查,对我们分析、了解情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为此,在2018年2月至4月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我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对XXX区域小学六年级学生开展了调查。
一、调查结果
在对小学生的调查中,分别从小学生“对别人有困难的态度”“对待学习成绩的态度”“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及性格、能力、交友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客观依据。
1、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智能发育正常。
一个小学生,能正常学习和生活,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有一定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一般说其心理就是健康的。
从调查情况看,能正常学习的小学生占99%,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占97%,有一定求知欲和兴趣爱好的占99%,在这一方面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占1%--3%。
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个标准是同家庭成员、教师同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诚恳、谦虚、公正和宽厚的态度对人。
从调查情况看,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占99%,能以诚恳、谦虚、公正、宽厚待人的占97%,另有1%-- 3%的小学生有心理障碍。
3、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表现在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努力发展身心潜能。
不做无谓的怨尤,不易受消极性暗示的诱惑。
在调查中,有99%的小学生在这方面是正常的,也有1%的小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4、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思想应该有条理,行为前后统一,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上有一定的毅力。
在调查中,这一方面正常的小学生占99%,1%的有心理方面的障碍。
5、在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有良好的情绪,比较活泼、开朗,经常保持愉快,遇事冷静,处理谨慎,同情老幼伤残,憎恨坏人坏事,向往美好未来。
调查中,95%--97%的小学生属于心理健康范畴,另外3%--5%的小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6、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适应环境变化,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调查中,这方面心理正常的小学生占99%有心理障碍的为1%。
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围绕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六项标准所展开的调查,各项指标均有1%的比例属于有可能有心理障碍的范畴,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现象,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非常庞大的,其中所蕴涵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的整体环境恶劣,会导致小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
小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负面因素太多,会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失去信任。
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这样就会使一批小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总数是不可忽视的,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
因此,国家的和平,社会的安宁,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是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减少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
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亦称单亲家庭。
我国心理学者曾对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564名1—5 年级的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离异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漠、自卑、孤僻、萎缩、敌对等,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
在双亲不和的家庭中,对小学生的影响更大,父母长期的分歧、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学生长辈因其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和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小学生;还有一些小学生的长辈,相互关系紧张,他们不注意自己行为对小学生的影
响,从而使一些小学生下意识的对自己周边的人或事物,采取敌意的态度。
调查中,了解到个别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确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
有个小学生家庭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快离婚的地步,这个小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因而造成心理障碍。
3、生理原因:一些小学生由于智力超常或者智力低下,往往与他人显得格格不入,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间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地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
三、思考与建议
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兴衰。
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不容忽视。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个群体
的健康与否,预示着国家的发展是否处于一个良性状态,同时,小学生处于长身体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指导,可以尽可能减少未来的心理疾病人数,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改善人口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良好的心理指导必须具备真诚、理解、尊重三要素。
要依托有社会意义的背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认真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
1、要以真挚的感情,诚恳的态度和同学相处。
与小学生相处,首先要取得他们的信任。
这样,他们就会把自己内心世界的活动如实反映出来。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他们,使他们觉得我们是他们真正值得信赖的朋友,才能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中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
因此,我们和他们相处,决不能虚情假意,失去信任,造成心理指导无从下手。
2、要换位思维,要从不同的视角,与同学交换对问题的看法。
心理有障碍的小学生,其对问题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别人不一样。
理解他们,是能否和他们进行交流的关键。
3、除了真诚、理解以外,还要注意对每个同学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
4、做心理指导工作,方法多样,如专题性活动、课外合作游戏、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疏导学生从沉闷的气氛中释放出来、注意用非语言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注意观察,可以采用反馈技术,重复一些师生言行,引导学生,以及与学生平等相处,消除学生的下意识自我防护意识等。
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5、要注重对具有自卑心理障碍学生的具体分析。
其中,要特别注意小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正。
自卑心理又称为自我否定心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一旦形成和发展,对人的一生心理过程和个性都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产生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生理、智能、家庭、教育方式等。
矫正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如下:了
解他们的想法,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适当让他们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验,增强他们自我承受心理;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自我优越心理;创造轻松环境,淡化其不安、烦躁、孤独、离群心理。
数额的参数基础上,突出了死亡损害赔偿的城乡差别,体现出户口歧视。
在笔者看来,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价值都是一样的,人的生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在同一个国家里,人的生命权是平等的,并无贵贱之分。
公民享有的平等权也应体现在伤害赔偿的平等上,不能因户籍之别剥夺彼此间的平等。
因而,最高法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计算,虽然源于国家户籍管理中存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划分,但是,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在对受害生命的赔偿和补偿中,支付“命价”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无论受害人身份、户籍如何,既然同为生命,就应该无贵贱之分,对其赔偿应一律平等。
以户口性质对不同的受害人给予差别待遇,与宪法的平等精神不符,同时也不符合公平原则。
在《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制定出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不断引起争议的今天,各地的司法实践将居住地、居住时间和稳定的收入作为划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标准的做法是值得肯定与赞同的。
笔者认为,随着户籍制度的变革和市场化大潮的冲击,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内涵早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因此受害人所能获得的死亡赔偿金应当以户籍或者居住地为基本依据,同时参考收入综合确定。
对于不同种类人群受害人损害赔偿标准的界定,可以分为未成年人受害人、经常居住在城镇的农村户籍身份的受害人、农村户籍的高收入人群、离退休
的受害人、买取城镇户口但是并不在城镇居住并获得收入的受害人以及城镇无收入人群。
通过综合的标准来计算,虽然使死亡损害赔偿的计算更加复杂,但却更贴合实际生活,也更可以体现法律所倡导的公平和正义。
法律之所以成为法律,一是它有其严肃性和公正性,二是它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弱者利益。
“同命不同价”的赔偿制度,简单地采用了“城乡差别”标准,既不尊重生命的平等价值,也不尊重劳动力的实际价值。
这种忽视公民权益的平等性、漠视公民生命的平等尊严的制度,如不尽快加以修正,将进一步加剧人群结构的尊卑分化,导致农民的身份地位在城市居民心中“贬值”,甚至还可能出现有人以为农民生命“便宜”而任意糟践。
消灭赔偿制度的“城乡差别”,对所有公民都一视同仁,这是所有生命的价值要求,更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人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