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我国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1000多万人,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已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重要一环。认真进行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调查,对我们分析、了解情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在2018年2月至4月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我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对XXX区域小学六年级学生开展了调查。

一、调查结果

在对小学生的调查中,分别从小学生“对别人有困难的态度”“对待学习成绩的态度”“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及性格、能力、交友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客观依据。

1、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智能发育正常。

一个小学生,能正常学习和生活,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有一定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一般说其心理就是健康的。从调查情况看,能正常学习的小学生占99%,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占97%,有一定求知欲和兴趣爱好的占99%,在这一方面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占1%--3%。

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个标准是同家庭成员、教师同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诚恳、谦虚、公正和宽厚的态度对人。从调查情况看,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占99%,能以诚恳、谦虚、公正、宽厚待人的占97%,另有1%-- 3%的小学生有心理障碍。

3、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表现在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努力发展身心潜能。不做无谓的怨尤,不易受消极性暗示的诱惑。在调查中,有99%的小学生在这方面是正常的,也有1%的小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4、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思想应该有条理,行为前后统一,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上有一定的毅力。在调查中,这一方面正常的小学生占99%,1%的有心理方面的障碍。

5、在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有良好的情绪,比较活泼、开朗,经常保持愉快,遇事冷静,处理谨慎,同情老幼伤残,憎恨坏人坏事,向往美好未来。调查中,95%--97%的小学生属于心理健康范畴,另外3%--5%的小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6、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适应环境变化,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调查中,这方面心理正常的小学生占99%有心理障碍的为1%。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围绕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六项标准所展开的调查,各项指标均有1%的比例属于有可能有心理障碍的范畴,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现象,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非常庞大的,其中所蕴涵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的整体环境恶劣,会导致小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小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负面因素太多,会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失去信任。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这样就会使一批小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总数是不可忽视的,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国家的和平,社会的安宁,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是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减少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亦称单亲家庭。我国心理学者曾对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564名1—5 年级的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离异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漠、自卑、孤僻、萎缩、敌对等,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在双亲不和的家庭中,对小学生的影响更大,父母长期的分歧、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学生长辈因其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和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小学生;还有一些小学生的长辈,相互关系紧张,他们不注意自己行为对小学生的影

响,从而使一些小学生下意识的对自己周边的人或事物,采取敌意的态度。

调查中,了解到个别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确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个小学生家庭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快离婚的地步,这个小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因而造成心理障碍。

3、生理原因:一些小学生由于智力超常或者智力低下,往往与他人显得格格不入,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间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地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

三、思考与建议

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兴衰。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不容忽视。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个群体

的健康与否,预示着国家的发展是否处于一个良性状态,同时,小学生处于长身体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指导,可以尽可能减少未来的心理疾病人数,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改善人口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心理指导必须具备真诚、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托有社会意义的背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认真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

1、要以真挚的感情,诚恳的态度和同学相处。与小学生相处,首先要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样,他们就会把自己内心世界的活动如实反映出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他们,使他们觉得我们是他们真正值得信赖的朋友,才能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中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因此,我们和他们相处,决不能虚情假意,失去信任,造成心理指导无从下手。

2、要换位思维,要从不同的视角,与同学交换对问题的看法。心理有障碍的小学生,其对问题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别人不一样。理解他们,是能否和他们进行交流的关键。

3、除了真诚、理解以外,还要注意对每个同学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

4、做心理指导工作,方法多样,如专题性活动、课外合作游戏、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疏导学生从沉闷的气氛中释放出来、注意用非语言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注意观察,可以采用反馈技术,重复一些师生言行,引导学生,以及与学生平等相处,消除学生的下意识自我防护意识等。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5、要注重对具有自卑心理障碍学生的具体分析。其中,要特别注意小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正。自卑心理又称为自我否定心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一旦形成和发展,对人的一生心理过程和个性都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产生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生理、智能、家庭、教育方式等。矫正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如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