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老子
郭店楚简《老子》是函谷关《老子》原本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郭店楚简《⽼⼦》是函⾕关《⽼⼦》原本的可能性,越来越⼤!这篇,我们⽤甲⾻⽂字义解读郭店楚⽵书《⽼⼦》甲编第⼆⼗章(通⾏本《道德经》第四⼗章),先请看原⽂:返也者,道【之】僮(動)也;溺(弱)也者,道之甬(⽤)也,天下之勿(物)⽣於⼜(有),【⼜】⽣於亡(無)。
(以上内容录⾃《郭店楚⽵书⽼⼦校注》)⼀、本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在上⼀章的解读中与⼤家分享过,郭店楚⽵书《⽼⼦》甲编是⼀本完整的书,甲编(下)的最后三章,其实是完整的⼀章,是⽼⼦对全书的总结。
本章是最后三章的第⼆章,内容主要是对想学「⼼智系统转换」的⼈说的。
按照之前的惯例,我们先把所有的校注都去掉。
返也者,道僮也;溺也者,道之甬也,天下之勿⽣於⼜,⽣於亡。
⼆、「返」字、「溺」字的意思要理解「返」字、「溺」字的意思,关键要认识「溺」字的三点⽔,请看下图:上图左边的甲⾻⽂是「溺」字,右图的⾦⽂是「濁」字,这两个字我们在之前的解读中已经分析过,在这⾥我们再回顾⼀下。
甲⾻⽂「溺」字的右边有⼀个甲⾻⽂「⽔」字,这个「⽔」字是⼀条河的象形。
⾦⽂「濁」字的左边也是⼀个甲⾻⽂「⽔」字,这个「⽔」字也是⼀条河的象形。
这条“河”并不表⽰真实的河,⽽是⼀种⽐喻,⽐喻显性世界与隐性世界的分割。
在这条“河”的左边,是「显性世界」以及⼈的「第⼀套⼼智系统」。
在这条“河”的右边,是「隐性世界」以及⼈的「第⼆套⼼智系统」。
「溺」字表⽰真正开始练习「⼼智系统转换」,那么,「返」字就表⽰开始向这条“河”⾛,是开始要学习「⼼智系统转换」的意思。
三、「僮」字意思「返也者,道僮也」,所以,这个「僮」字的位置,与「返」字的位置是⼀致的,请看下图:那么,「僮」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没有直接找到甲⾻⽂「僮」字,但是,组成「僮」字的元素,在甲⾻⽂中都有,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甲⾻⽂字义的分析,认识甲⾻⽂「僮」字的含义。
上图是甲⾻⽂「童」字,甲⾻⽂「童」字看起来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但实际上只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个「眼睛受到伤害的⼈,在⾏⾛」的象形。
郭店楚简《老子》思想思维导图
郭店楚简《老子》思想人与道
定义〔道〕
1章
▸道是什么道是万物的本源
2章▸天地的状态=虚像一个风箱,用之不尽
3章▸天地的规律=复循环往复
6章▸道的运作与运用
运作方式是〔对反〕:阴阳,有无、虚实……
道的运用是〔弱〕,柔弱,温柔
定义〔人〕
4章▸人的本心:德如同婴儿
5章▸人的本身:朴素名利与“身”谁更重要?
人效法〔道〕
7章▸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10章▸知足
12章▸微弱玄达
君王效法〔道〕
8章▸少私寡欲
9章▸百谷王、不争
11章▸不以取强
13章▸能辅万物之自然
14章▸镇之以无名之朴
15章▸多易必多难,圣人尤难之
16章▸行不言之教
17章▸卑道之在天下
18章▸治之于其未乱
19章▸玄同
20章▸无事而民自富。
白话郭店楚简老子第一卷有状混成第四章万物玄同
白话郭店楚简《老子》第一卷有状混成第四章万物玄同简序:郭店楚简《老子》甲第二十七至二十九简凡六十一言一、荆释文<閉>其(兑),赛(塞)其门,和其光,(同)其(塵),其,解其紛,是胃(謂)玄同。
古(故)不可得天〈而〉新(親),亦不可得而疋(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戔(賤),古(故)為天下貴。
二、校文锉其锐,赛其门①。
和其光,同其尘②。
去其势,解其纷③。
是谓玄同④。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⑤。
三、校注1、“锉其锐,赛其门”锉掉刀枪等军工材料的锋锐用来做门,其周正圆通往往要超过普通的门。
“锉”,楚简本字为“”,崔仁义先生:“,《说文》:‘试力锤也’”。
(崔仁义,1998,60页)拙文从崔仁义先生,“”释为“锉”,就是打掉、锉掉之意。
“锐”,楚简本字为“”,荆门博物馆释此字为“兑”。
“兑”通“锐(rui)”,锋利之意。
如《荀子•议兵》:“兑则若莫邪之利锋。
”因此,其,可释为“锉其锐”。
“赛”,胜过,超过之意。
“门”是指门窗的“门”。
一般而言,“门”的特点是周正圆通,没有锋利的棱角,与尖锐、锋利的“锐”刚好相对。
“锐”和“门”对文。
2、“和其光,同其尘”羼和掉著名人物的璀璨光环,也就和普通老百性是一样的了,丢人堆里就寻不见。
“和”是中和,羼和。
“同”是指相同,一样的。
“光”与“尘”对文。
“光”指人高光的一面。
“尘”指人普通的一面。
3、“去其势,解其纷”去了势以后雄性动物之间,争王夺位的纷争也就不存在了。
和,荆门博物馆释文专家学者谦虚地写明,他们没有释出这两个字其音其义,注明“简文待考”。
(1998,116页)拙文作以下臆断:“”从“畜”从“刀”,在此不是杀牲口的意思,应该是把雄性动物去势,如“骟牛”、“劁猪”之类。
“”从一个“尔”从两个“贝”,“尔”指代雄性动物,两个“贝”是指雄性动物两个“宝贝”。
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王弼本《老子》版本比较与分析
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王弼本《老子》版本比较与分析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三种不同版本的《老子》——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王弼本《老子》,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对各个版本的文字、形式、内容等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版本的《老子》存在颇多差异。
其中,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本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上下篇内容未必区分明确。
而王弼本《老子》则更侧重于阐明《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注重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
综合比较三个版本,不难发现,《老子》已经成为了今天的中国文化宝库之一,而不同版本的差异也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王弼本《老子》、版本、比较、分析“道法自然”,《老子》中这样一句话,虽然已经历经千年沧桑,却依然在如今的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思想之中,《老子》可以算得上最为重要的一本书,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但是,在不同版本的《老子》之中,究竟存在哪些重要区别呢?郭店楚简作为早期版本的《老子》,其文字碑刻的案例也完全不同于其他版本。
郭店楚简之中,各篇章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割,上下篇的关系也没有强制要求。
同时,由于版本历史悠久,因此在书写和存储过程中也有较大的损失和变形。
所以,在本版本中,一些重要的原文或是作者的名字都没有出现。
然而,正是因为存在这些不确定性和疏漏,使得郭店楚简在当今的学术界中保持了很高的研究价值,许多专家学者可以借助这个版本探讨《老子》的原始传承与原貌。
而马王堆帛书则出现在了汉代,也就比郭店楚简晚了一些年代。
相较于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在篇章的区分上更加清晰,同时文字也较为完整。
同时,马王堆帛书还采用了三段式结构,即以“句斋”为副本,将中间段放在首尾两段之间。
因此,这个版本的《老子》可以很好地阐释《道德经》的重要思想,并指导人们如何应用这些思想于实际生活之中。
王弼本的《老子》则是宋代的版本,它在前两个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解读。
这个曾引起全世界轰动的楚简本,却给《道德经》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这个曾引起全世界轰动的楚简本,却给《道德经》带来了无尽的麻烦1993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市面上能够见到的《老子》主要版本,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通行本,一个是长沙马王堆帛书本,这两种版本虽然章节编排次序不同,但内容基本一致。
1993年10月,湖北省荆的门市郭店楚简本出土了,郭店楚简的出土,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典籍",该批楚简计有道家文献2篇,儒家文献14篇,其中以道家文献《老子》最为有名。
郭店楚简的出土,惊动了全世界,郭店楚简的研究热潮遍及国内外,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成立研究机构,国际学术研讨会接连召开,学者们认为,这将有可能给中国带来一场"自家的文艺复兴运动”,“重新改写中国学术史、经学流变史、楚国文化史。
”揭开郭店楚简的神秘面纱郭店《老子》有甲、乙、丙三个抄本,文字古奥冷僻,不好辨认,别说普通读者,就是专家学者阅读起来也非常“痛苦”。
作为研究资料,专家们对此并不十分在意。
最要命的是,三个抄本的内容与熟悉的流行本的《老子》大不相同。
楚简本《老子》的标记符号消失了,篇次顺序也改变了。
但楚简本有一个明显的优点,相比于通行本和马王堆帛书本的编排次序,楚简本显得更加清晰有序,排在一起的章节,其主题内容大致相同,且每篇的第一章也都具有统领性和概括性,不像流行本和帛书那样,章节的编排显得杂乱:道篇并非言道,德篇也并非言“德”。
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楚简本因为最接近老子时代,抄录文本也更接近于原貌,可以帮助我们纠正过去对《道德经》的一些误读和勉强注释。
可惜的是,郭店楚简本的内容较少,只有诸多传世文本的40%左右。
令人疑惑不解的是,流行本第一章的“道”与“名”,曾被认为是贯通全书脉络的两个关键词,在楚简《老子》里,却不存在了,就是说,郭店楚简本的《老子》里,把人们认为的最重要的这一章有意无意地给忽略了?那么,忽略了“道可道”这样一个主旨,楚简《老子》的主旨又是什么呢?《道德经》一定就得围绕“道德”二字做文章吗?既然是《道德经》,不用说,它的主旨当然就是“道”与“德”了。
第二节__楚简本
第二节楚简本《老子》的美学意义•楚简《老子》,发掘于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出土。
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古的《老子》抄本。
其思想,显然更接近于《史记》所言那个“周守藏室之史”老聃所撰的《老子》原本,与1973年10月所发掘的长沙马王堆帛书甲、乙本《老子》,尤其与通行本《老子》相比较,具有重大差别。
•学界一般认为,“简本《老子》出自老聃,今本(指通行本)出自太史儋”。
据《吕氏春秋》、《礼记》与《史记》等古籍记载,老聃与孔子同为春秋年人而稍年长,孔子曾问礼于老聃。
又据《史记·秦本纪》“十一年,周太史儋见献公”之记可知,这位编纂通行本《老子》的太史儋与秦献公同时。
献公十一年,即公元前三七四年,处于战国中期,离老聃所处的春秋末期约百年时间。
•通行本《老子》所体现的主要是战国中期的道家思想及其美学见解;郭店楚简《老子》的思想,可以认为是更直接地接近于道家原貌。
楚简《老子》的篇幅,虽不及通行本的五分之二,但其古朴、深邃的哲学及其审美意识,为体现于老子哲学中的美学意识问题的重新研究与再认识,提出了一个学术新课题。
第三节通行本《老子》的美学意义⏹通行本《老子》,从“道”之根本意义上“批判”孔子所信从的周礼与仁学的虚伪与错误:⏹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通行本《老子》第十八章)⏹《老子》认为这个多事的世界,本来是不需要仁义的,仁义对于原朴的世界而言,纯粹是外加的、多余的。
因为“大道废”,才不得已而求其仁义。
⏹通行本《老子》又云: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通行本《老子》第三十八章)在《老子》看来,道本圆满具足,它不缺少也不多余。
道之本性与儒家所倡言的“德”、“仁”、“义”与“礼”相敌对。
道乃最高本体,一沾染由儒家所倡言、实施的社会政治、伦理教条,便每况愈下,不断错失。
从道到德到仁到义到礼,最后导致天下大乱,这是道不断被污染、被消解的过程。
郭店楚简老子校释(涂宗流)
郭店楚简老子校释(涂宗流)《郭店楚简老子校释》作者:涂宗流郭店楚简《老子》凡三篇,不仅竹简形制各不相同,其内容也各自独立成篇,是今本《老子》出现之前的三篇道家哲学着作。
《老子甲》论述以道佐人主治国:上篇论述佐人主治国之策;下篇论述佐人主者之德。
《老子乙》以爲道、守道爲中心“言道家之用”:第一部分论述爲道者要自损、自重;第二部分论述守道治国必须坚持“清静”的原则。
《太一丙》论述“道”和“爲道”:第一部分对《老子甲》所提出的“道”进行解说;第二部分论述“爲道”,指出爲道者应顺乎民意而贵言,应“辅万物之自然”。
老子甲《老子甲》存简39枚(文中下标的数字爲《郭店楚墓竹简》图版序号),约1086字。
论述以道佐人主治国。
可分爲33章,归併爲上、下篇。
上篇(1-19章)论述佐人主治国之策;下篇(20-23章)论述佐人主者之德。
第1至5章(1-2简),提出活其本性以大其真、轻其私心以减少欲望的治国方略。
第6章(2-5简)言能爲百谷下,是以能爲百谷王。
第7章(5-6简)言知足之爲足,此恆足矣。
第8章(6-8简)言果而不强,其事好。
第9章(8-10简)言长古之善爲士者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
第10章(10-14简)言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爲。
第11章(14-15简)言圣人犹难之故终亡难。
第12章(15-18简)言圣人居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13章(18-19简)言侯王能守道保朴,万物将自宾。
第14章(19-20简)言卑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
第15章(21-23章)言国中有四大安,王居一安。
第16章(23简)言天地之间虚而不屈。
第17章(24简)言至虚,恆也;守中,笃也。
第18章(25-29简)言爲之于其亡有也,治之于其未乱。
第19章(29-32简)言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亡事取天下。
第20章(33-35简)言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第21章(35-37简)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怠。
第22章(37简)言弱也者,道之用也。
楚简版老子全文及解读
楚简版老子全文及解读《楚简老子》全文如下:绝智弃辩,民利百倍。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绝伪弃诈,民复孝慈。
这三句话是不足以说明的,应依本命本心,或知道根本归处,归元守一,无欲无求。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是因为它能为百谷下,所以能为百谷王。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其事好长。
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
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长。
善果成就时瓜熟蒂落,不宜用强。
善果成就确不夸耀,不骄傲、不封执,可以称为善果非强取而得(觉者自觉、悟者自悟、证者自得、行道自利。
度一切人得道,而觉海无增减)。
解读如下:首先,《楚简老子》主张弃绝智辩、巧利、伪诈和过分的欲望,追求清静自然的生活方式。
它认为,真正的智辩、巧利、孝慈等品质并不是靠刻意追求得到的,而是需要保持一颗清静自然的心态,依循本心本性去行事。
同时,它也强调了谦逊、低调的处世态度,认为只有不争不傲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尊重和信任。
其次,《楚简老子》提倡以柔克刚的处事原则。
它认为,柔中带刚是一种更为高明的处事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能够顺应自然规律和人性需求。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善于化解矛盾和纷争,而不是采用强硬手段去压制或对抗。
柔中带刚是一种更为内在的力量,它能够让人们在处理事务时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最后,《楚简老子》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它认为,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够得到人民的信任和尊重。
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仰,不要被名利和欲望所迷惑。
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些,才能够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外在的和谐统一。
总之,《楚简老子》所强调的弃绝智辩、巧利、伪诈和过分的欲望,追求清静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柔中带刚的处事原则以及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保持一颗清静自然的心态和谦逊、低调的处世态度;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善于化解矛盾和纷争;同时也要时刻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信仰。
楚简老子注解
本章節的要點是“處下”。江海處下,所以有百川的彙聚。聖 人在利益上先人後已,言語上表明自己甘居人下,所以能得到得 到人民支持和擁護。
【原文】 莫厚欲①,咎莫谷②,化③莫大不智足。
智足之爲足,此恒足矣。[帛書老子第九章]
【注釋】
①莫厚欲:,古“罪”字,罪孽、罪惡。,通“乎”。
【原文】 長古之善爲士者, 必非溺①玄達, 深不可志。是以爲
之頌:夜奴冬涉川②。猷丌奴四③。敢④丌奴客。 丌奴懌⑤。屯丌奴⑥。丌奴⑦。竺能以 者,清⑧。竺能以⑨者,生。保此者不谷 呈⑩。[帛書老子第五十九章]
【注釋】
①溺,從水、弱,通“弱”(參見下文“骨溺”的“溺”), 水性柔弱。
【要旨】
本章節的要點是“知足”。知足能够保全自己,知道停止而不 會有危險。
【原文】 以人宔①者,不谷以兵②於天下。善者果而已,
不以取。果而弗③,果而弗喬④,果而弗⑤,是胃⑥ 果而不。丌事好。[帛書老子第七十四章]
【注釋】
①以人:,帛書本、通行本作“道”,或通“衟(音 ‘道’)”,意指行道之人(在同時出土的其它楚簡文獻,如《忠信 之道》、《汗簡》中亦見此字,注釋者皆釋爲“道”,但竹簡本中的
- 10 -
【原文】 爲亡爲,事亡事,未亡未。大少之,多惕必多①。
-6-
②夜奴冬涉川:夜,帛書本作“與”,從亦、月,天黑、夜 晚,這裏意指前途不明,應小心謹慎。奴,通“如”。
③猷,丌奴四:猷,同“猶”。,通“畏”。,帛 乙本同,通“鄰”。從吅、文,似有責罵、喧叫之意。
④敢:各本皆作“嚴”,楚簡《語從二》亦見此字。,疑爲“嚴” 省,意莊重、嚴肅。
⑤丌奴:,或通“遠”,意注目遠望。懌,原字似“” 形,《郭店楚墓竹簡》釋爲此,音“譯”,喜悅,心胸開闊、心曠 神怡。
战国时期楚简《老子》全文对照通行本《道德经》
战国时期楚简《老子》全文对照通行本《道德经》老子《道德经》现知三个版本。
其一为通行本,秦汉之际《河上公章句》、曹魏时期王弼注《道德经》两个版本原文基本上是一致的,章句本原文5201字,王注本原文5162字,《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说的老子“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大抵就是根据这类版本。
全文共81章,前37章因首句为“道可道”被称为道经,38章及以后的部分因首句为“上德不德”被称为德经,其实全文为语录式排列。
后世注本繁多均称为《道德经》,原文都没有大的出入,这些都称为通行本。
1972_1974年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本两件,称为甲本的有5344字,称为乙本的5342字,两本字句稍有不同,但均为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与通行本《道德经》相比较,语录内容是基本一致的。
我们可以称这个版本为“汉代帛书本《老子》”。
1993年发掘于湖北荆门市楚墓的简本可称为“战国时期楚简《老子》”,并分为甲、乙、丙三个部分,均为语录体,共2051字(可查阅200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荆门市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和《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乙、丙)》)若将郭店楚简本与《道德经》通行本对照,前者对应了《道德经》其中三十一章。
经过对照,可看出后者增加的字句和变化了的字句,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现将对照本奉献给大家!郭店楚简《老子》全文对照通行本《道德经》【甲本】(甲一)绝智弃辩,民利百倍。
绝巧弃利,盗贼亡有。
绝伪弃诈,民复孝慈。
三言以为辨不足,或命之,或呼属。
视素保朴,少私寡欲。
(对应通行本第十九章)绝聖棄智,民利百倍:绝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盗賊無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甲二)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
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
天下乐进而弗厌。
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对应通行本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郭店楚简〈〈老子〉〉释读札记四则
郭店楚简〈〈老子〉〉释读札记四则 为了真正了解郭店楚简〈〈老子〉〉的原始旨趣,我们在注释时需要认真探索,仔细思考,以免再度陷入历史上误解老子(指老聃)思想的怪圈。
笔者现就释读楚简〈〈老子〉〉字词句时的几点体会求教与方家。
一、楚简〈〈老子〉〉甲第 8 ——10枚竹简内容(P3)(与王弼本第15章相应)长古之善为士者,必非溺(弱)玄达,深不可志。
是以为之颂:夜乎奴(如)冬涉川。
猷乎其奴(如)畏四邻。
敢其奴(如)客。
涣乎其奴(如)怿。
屯(敦)乎其奴(如)朴。
沌(原字从土)乎其奴(如)浊。
竺(孰)能浊以朿者,将清。
竺(孰)能仄以往者,将余生。
保此 [彳人亍]者不谷(欲)趟吐。
(转引自老聃:《楚简老子原文》,出处:老子文化网 发表日期:2003 年 6 月 13 日 ,以下所引释文出处相同,不另注)笔者认为,此处的“颂”(原楚简释文为“容”),应解释为“形容,描述”。
有学者认为,此处“容”作“从容”解,“为之容”即“行为从容”,当为非。
我认为此处断句应为“ 长古之善为士者,必非溺(弱)玄达,深不可志。
是以为之颂:” 。
老子向来主张“贵柔”、“处弱” 、“韬光养晦,不可矜夸”,如果解为“行为从容”当与老子主张不协调,更何况后面是对“善为士者”高深莫测、行为谨慎的描述。
二、楚简〈〈老子〉〉甲第 10 ——12枚竹简内容(PP3-4)(与王弼本第64章相应)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
是以圣人亡为古亡败,亡执古亡失。
临事之纪,谨(慎)终女(如)始,此亡败事矣。
圣人谷(欲)不谷(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
是古圣人能辅万勿(物)之自然而弗能为。
关于此处的“教不教”,大部分学者认为是“以不对老百姓进行训诲为教”的意思,但如果这样解释,则与后面“复众之所过。
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而弥补众人的过失。
因此,圣人辅助万物自然生化而不勉强作为)意思相反。
郭店楚简版道德经出土,学者:老子原版字数被扩充了一倍多
郭店楚简版道德经出土,学者:老子原版字数被扩充了一倍多截止如此,道德经一共有三个版本,即传世版道德经,帛书版道德经,楚简版道德经。
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老子》(《道德经》)帛书,分甲本与乙本,内容更为古朴,由于帛书是在马王堆三号墓中出土,而三号墓主利苍之子利豨死于公元前168年,属于西汉初年,与老子相隔300余年,因此人们相信帛书版道德经最接近老子道德经原版,道德经谜团基本被解开。
但在二十年之后,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中,考古专家出土大量竹简,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楚简包含多种古籍,其中就包括《道德经》。
学者仔细研究之后大吃一惊,郭店楚简中的战国版《道德经》,与帛书版《道德经》既相同又大不相同,这种纠结矛盾的背后,隐藏的真相应是道德经作者并非老子一人!01:司马迁笔下的道德经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具体职业大概是周王室的图书馆馆长,拥有得天独厚的读书条件,能留下著作就可以理解了。
但司马迁笔下的道德经作者,却并非确定无疑的是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司马迁的这段记载,透露了四条关键信息。
1,老子见周王室衰落,于是骑牛西去。
老子是春秋晚期人,百年之后秦国才有商鞅变法,当时秦国没有一统天下的实力,从避难角度来说,去秦国不是好选择;从传道角度来说,老子也没有必要去更野蛮的秦国。
既然如此,老子为何在“周之衰”的情况下西行?2,《道德经》的原本名称不是道德经,只是“言道德之意的五千余言”。
3,《道德经》第二个可能的作者是楚人老莱子,著书十五篇(传世版道德经81章),与孔子同一时代。
白话郭店楚简老子第一卷有状混成第五章以亡事取天下
白话郭店楚简《老子》第一卷有状混成第五章以亡事取天下简序:郭店楚简《老子》甲第二十九至三十二简凡九十言一、荆释文以正之(治)邦,以(奇)甬(用)兵,以亡事取天下。
吾可(何)以智(知)其肰(然)也。
夫天多期(忌)韋(諱),而民爾(彌)畔(叛)。
民多利器,而邦慈(滋)昏。
人多智(知)天〈而〉(奇)勿(物)慈(滋)(起)。
法勿(物)慈(滋)章(彰),覜(盜)惻(賊)多又(有)。
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事而民自(富)。
我亡(無)為而民自(化)。
我好青(靜)而民自正。
我谷(欲)不谷(欲)而民自樸。
二、校释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亡事取天下。
①吾何以知其然也?夫天多忌讳,而民弥叛②。
民多利器,而邦滋昏③。
人多智,天奇物滋起④。
法物滋章,盜贼多有⑤。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事而民自富⑥。
我亡为而民自化⑦。
我好静而民自正⑧。
我欲不欲而民自朴⑨。
三、校注1、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亡事取天下。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是老子所处时代春秋末战国初的一种社会现象,很多的智士兵家纷纷给侯王出主意,无不打着所谓“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旗号,鼓吹能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老子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
老子认为治国安邦唯一的路径是“以亡事取天下”。
“亡事”与下文的“无事”意思相近,但亦有不同。
“无事”是没有事,“亡事”可以理解为没有事,也可以理解为有事但隐匿起来不事张扬。
2、夫天多忌讳,而民弥叛。
“天”与“民”对文。
此“天”,实指治理天下的统治者。
“忌讳”,泛指不许说某些话不许做某些事。
“弥”,更加。
“叛”,违背。
没有忌讳,哪来违背。
忌讳越多所以违背多。
统治者的忌讳越多,民众违背就越多。
3、民多利器,而邦滋昏。
“利器”,丁原植先生认为“利器”指治国权宜之术。
此句意为人民受到施政的安排越多,邦国的政事就愈昏乱。
(1999,192页)魏启鹏先生:“利器,犀利的武器,比喻权术谋略。
”(1999A,230-231页)拙文从丁原植先生和魏启鹏先生之释。
“邦”,邦国。
帛书、楚简《老子》合校
帛书、楚简《老子》合校说明简帛《老子》合校本(专为“太极企业博览会”制作),摘自《帛书老子通解》一书。
合校本以郭店楚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为底本,参照其它版本《老子》校定。
合校本分为上、下篇(“德经”,“道经”),参照通行本《老子》划分章节(个别章节有所改动,仍为八十一章),章节后注明通行本原章次。
对于网上无法显示的古体字、异体字在合校本“[ ]”内以组合字表示,极少量古字参考其它版本直接以今字代替。
《帛书老子通解》中的注释、译文、章旨,附录“老子思想的探索与发现”此处不转载,友情支持《帛书老子通解》的朋友可联系本人,或到孔夫子旧书网购买最新版。
张骏龙2017年3月25日上篇德经第一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
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
故去彼取此。
(通行本第三十八章)第二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亓致之也。
天毋已清将恐莲,地毋已宁将恐发,神毋已霝将恐歇,浴毋已盈将恐渴,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欮。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亓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
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硌硌若石。
(通行本第三十九章)第三章上士闻道,堇能行于亓中;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孛,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揄,质真如愉,大方无禺,大器曼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襃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通行本第四十一章)第四章返也者,道之动也。
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郭店楚简《老子》全文
郭店楚简《老子》全文郭店楚简《老子》全文(2014-07-28 10:56:03) 标签:文化郭店楚简《老子》全文甲本1组绝智弃辩,民利百倍。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绝为弃虑,民复季子。
三言以为使不足,或命之或呼属。
视素保朴,少私寡欲。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
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民弗害也。
天下乐进而弗厌。
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
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
其事好。
长古之善为士者,必微妙玄远,深不可识,是以为之容。
豫乎(其)若冬涉川,犹乎其若畏四邻,俨乎其若客。
涣乎其若释,敦乎其若朴,沌乎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尚盈。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临事之纪,慎冬如始,此无败事矣。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
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
道恒无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夫亦将知足,知以静,万物将自定。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之。
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丑矣;皆知善,此其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
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而弗居。
天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道恒无名、朴,虽微,天地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也,以输甘露。
民莫之命天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
甲本2组有状混成,先天地生。
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
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勥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楚简老子原文
简本甲绝智(知)弃便(偏),民利百倍。
绝巧弃利,盗贼亡又(有)。
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三言以为吏(文)不足,或命之,或有所属。
视索(素)保朴,少厶颁(寡)欲。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江海所以为百浴王,以其能为百浴下,是以能为百浴王。
圣人之才(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才(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其才(在)民上也,民弗厚也。
其才(在)民前也,民弗害也。
天下乐进而弗厌。
以其不静(争),古(故)天下莫能与之静(争)。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罪莫厚乎甚欲,咎莫惨乎欲得,化莫大乎不智(知)足。
智(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第四十六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以[彳人亍]佐人主者,不谷(欲)以兵强於天下。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果而弗发,果而弗乔(骄),果而弗矜,是胃(谓)果而不强,其事好。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以道佐人主,尚不可以兵强于天下,况人主躬于道者师之所处,荆棘乎。
其事好还。
为始者务欲立功生事,而有道者务欲还反无为,故云,其事好还也。
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言师凶害之物也。
无有所济,必有所伤,贼害人民,残荒田亩,故曰荆棘不以取强。
果,犹济也。
言善用师者,趣以济难而已矣,不以兵力取强于天下也。
果生焉。
善者果而已,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吾不以师道为尚,不得已而用,何矜骄之有也。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言用兵虽趣功,果济难,然时故不得已当复用者,但当以除暴乱,不遂用果以为强也。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壮,武力暴兴,喻以兵强于天下者也。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故暴兴必不道早已也。
长古之善为士者,必非溺(弱)玄达,深不可志。
《老子》楚简全文
《老子》楚简全文《老子》---鲁见绝(绝;有上等高等义)智(智慧,认识) 弃(舍去,扔掉)卞(本义:急躁,争执。
)。
民(人或人群)利(好处)百伾(pi茂盛众多义)。
绝巧(技能,灵敏。
引制作品)弃利。
盗(从貝兆声,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恻(本义:悲痛。
则同贼)亡(本义:逃,失去)有(本义:存在)。
绝为(上为下心:有心去作为)弃虑(思考,担忧)。
民复(返,还)季(本义:幼苗。
排行次序小)子(儿女)。
三言(语言)以(用,拿)为事(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不(否定)足(本义:脚。
充分够量)。
或(也许,有时,表不定)命(本:生物的生存能力,引上下指示)之。
或唬(上虎下口,本:威吓。
召唤提醒义)豆(祭祀用器皿)。
见(视;看到)素(本色,白色。
引质朴)保(看守住不让受损害或丧失)菐(朴:纯真质朴)。
少(数量小)厶(私:个人的自己的)寡(少,缺少。
降低义)欲(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江海所以为百谷王(首领)。
以亓(其)能(才干,本事)为百谷下(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是(表示存在)以能为百谷王。
聖(圣:旧时称所谓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人之才(1:在:存,居:2:才:能力)民前(顺序在先的)也。
以身(指人的生命或一生。
亲自,本人)後(后:指次序,与“前”相对)之。
亓(其)在民上也。
以言下之。
亓(其)在民上也。
民弗厚(物体间的距离)也。
亓(其)在民前也。
民弗害(有损的,与“益”相对)也。
天(在地面以上的高空)下樂(歡喜、愉悅)進(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而弗詀(多言)。
以亓(其)不聲(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也。
古(故)天下莫(不要)能与(和,跟)之聲。
罪(过失犯法的行为)莫厚(心里上的大)於(在)甚(很,极)欲。
咎(过失,罪过:怪罪,处分)莫僉(1:皆,众人。
2:责问.)於欲得(获取,接受)。
化(祸:灾殃,苦难;危害,使受灾殃)莫大唬不知足。
知足之为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 天地之间,其猷橐龠与。虚而不屈,动而 愈出。
第十六章
• 致虚恒也,兽(守)中笃也。万勿(物) 方作,居以颁复也。天道云云,各复其堇 (槿)。
第六十四章
• 其安也,易困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 脆也,易判也。其几也,易散也。为之於 其亡又也,绐(治)之於其未乱。合〈保 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台,乍(作) 〈於累土。百仞之高,始於〉足下。
•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圣人无为,古 无败也;无执,古无失也。慎终若始,则 无败事矣。人之败也,恒於其几成也败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 复众之所过。是以能辅万勿(物)之自然, 而弗敢为。
第五十九章
• 绐(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 早,是以早服。是胃(谓)〈重积德。重 积德则亡〉不克。〈亡〉不克则莫知其恒。 莫知其恒,可以又(有)国。又(有)国 之母,可以长〈久。是胃(谓深根固氐〉, 长生久视之道也。
第四十八章
• 为学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或损,以至 亡为也。亡为而亡不为。
第二十章
• 绝学亡忧,唯与可(呵),相去几可?美 恶,相去可(何)若?人之所畏,亦不 可不畏人。
第十三章
• 龙辱若缨,贵大患若身。可胃(何谓)龙 辱?龙为下也,得之若缨,失之若缨。是 胃(谓)龙辱缨。〈可(何)胃(谓)贵 大患若身?吾所以又大患者,为吾又(有) 身。及吾亡身。或〈可患?古贵为身於〉 为天下,若可以橐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 若可以寄天下矣。
第五十五章
•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虿虫它(蛇)弗 (螫),攫鸟猛兽弗扣,骨溺(弱)筋柔而捉固。 未知牝戊(牡)之合然恕(怒),精之至也。终 日呼而不忧,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 生曰 k(祥),心使气曰强。勿(物)藏则老, 是胃(谓)不道。
第四十四章
• 名与身孰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 孰病?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古知足 不辱,知止不怠(殆),可以长旧(久)。
第十七章
• 大上,下知又(有)之。其即新(亲)誉 之,其即畏之,其即母之。信不足,安又 (有)不信。猷乎其贵言也。成事述功, 而百省(姓)曰我自然也。
第十八章
• 古大道废,安有仁义?六新(亲)不和, 安有孝慈?邦家昏乱,安又(有)正臣?
第三十五章
•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坪大。乐 与饵,化(过)客止。古道〈之出言〉: 谈可(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圣 (听)之不足闻。而不可既也。
第十九章
• 绝智(知)弃便(偏),民利百倍。绝巧 弃利,盗贼亡又(有)。绝伪弃虑,民复 季子。三言以为吏(文)不足,或命之, 或有所属。视索(素)保朴,少厶颁(寡) 欲。
第六十六章
• 江海所以为百浴王,以其能为百浴下,是以能为 百浴王。圣人之才(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 才(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才(在)民上也, 民弗厚也。其才(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 乐进而弗厌。以其不静(争),古(故)天下莫 能与之静(争)。
第三十二章
• 道恒亡名,仆唯妻,天地弗敢臣。侯王女(如) 能兽(守)之,万勿(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也, 以逾甘露,民莫之命而自均安(焉)。始制又 (有)名,名亦既又(有),夫亦将智(知)止, 智(知)止所以不殆。卑道之才天下也,猷少 (小)浴之与江海。
第二十五章
• 又状虫成,先天地生,敚[糸禾],独立而不 亥,可以为天下母。未智(知)其名,字 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 远,远曰反。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国中又(有)四大安(焉),王居一安 (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
第三十一章
•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古(故)曰: 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铦袭为上,弗美也。美之,是乐杀人。夫 乐〈杀人,不〉以得志於天下。古(故) 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便(偏)将军 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 古杀人众〉,则以悲位之。战胜,则以 丧礼居之。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三章
• 为亡为,事亡事,未亡未。大少之,多惕 (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猷难之,古(故) 终亡难。
第二章
• 天下皆智(知)美之为美也,亚(恶)已;皆智(知)善, 此其不善已。又(恶)亡之相生也,难惕(易)之相成也, 长短之相型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圣(声)之相和也,先 后之相堕(随)也。是以圣人居亡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勿(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而弗居。夫唯弗 居也,是以弗去也。
第四十章
• 上士闻道,堇(勤)能行於其中。中士闻道,若 闻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为 道矣。是以建言又(有)之:明道女(如)费, 迟道女(如)〈类,进〉道若退。上德如浴,大 白女(如)辱,广德女(如)不足。建德女(如) 〈揄,质〉贞女(如)愉。大方亡禺,大器曼 (慢)成,大音希圣(听)。天象亡型,道〈褒 亡名〉。
第四十一章
• 返也者,道〈之〉僮(动)也。溺(弱) 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勿(物)生於又 (有),生於亡。
第九章
• 困而盈之,而不若已。湍而群之,不可长 保也。金玉盈室,莫能兽(守)也。贵福 乔(骄),自遗咎也。攻(功)述身退, 天之道也。
第六十四章
•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是以圣人亡为 古亡败,亡执古亡失。临事之纪,谨(慎) 终女 (如)始,此亡败事矣。圣人谷(欲) 不谷(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 众人之所过。是古圣人能辅万勿(物)之 自然而弗能为。
第三十七章
• [彳人亍]恒亡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勿 (物)将自为,为而欲作,将贞(真)之 以亡名之朴。夫亦将智(知)足,智(知) 〈足〉以朿,万勿(物)将自定。
第四十六章
• 罪莫厚乎甚欲,咎莫惨乎欲得,化莫大乎 不智(知)足。智(知)足之为足,此恒 足矣。
第三十章
• 以[彳人亍]佐人主者,不谷(欲)以兵强於 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弗发, 果而弗乔(骄),果而弗矜,是胃(谓) 果而不强,其事好。
第十五章
• 长古之善为士者,必非溺(弱)玄达,深不可志。 是以为之颂:夜乎奴(如)冬涉川。猷乎其奴 (如)畏四邻。敢其奴(如)客。涣乎其奴(如) 怿。屯(敦)乎其奴(如)朴。沌(原字从土) 乎其奴(如)浊。竺(孰)能浊以朿者,将清。 竺(孰)能仄以往者,将余生。保此[彳人亍]者不 谷(欲)趟吐。
第五十二章
• 闭其门,塞其兑,终身不堇。启其兑,塞 其事,终身不棘。
第四十五章
• 大成若缺,其用不币。大盈若中,其用不 穷。大巧如拙,大成若诎,大植若屈。躁 胜寒,青胜然(热),清清可以为天下定。
第五十四章
• 善建者不拔,善保者不兑。子孙以其祭祀不屯。 攸(修)之身,其德乃贞(真)。攸(修)之家, 其德又余。攸(修)之乡,其德乃长。攸(修) 之邦,其德乃奉(丰)。攸(修)之天〈下,其 (德)乃博。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 邦,以天下观天下。吾可(何)以智(知)天 〈下之然?以此。〉
第五十六章
• 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闭其门,赛其[之兑], 和其光,同其尘,剉其[尔贝贝],解其纷,是胃 (谓)玄同。古(故)不可得而新(亲),亦不 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 而贵,亦不可得而戋(贱)。古(故)为天下贵。
第五十七章
• 以正之邦,以畸(奇)用兵,以亡事取天下。吾 可(何)以知其然也。夫天多期韦(讳),而民 窗(尔)畔。民多利器,而邦兹昏。人多知,而 奇勿(物)兹起。法勿兹章,盗贼多又(有)。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亡事而民自富;我亡为而民 自为(下从虫);我好青而民自正;我谷不谷而 民自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