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翻转折叠问题
2018届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41讲几何图形折叠问题
2018届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第41讲几何图形的折叠问题【知识巩固】折叠型问题通常是把某个图形按照给定的条件折叠,通过折叠前后图形变换的相互关系来命题。
折叠型问题立意新颖,变幻巧妙,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种题型的解法。
折叠的规律是:折叠部分的图形,折叠前后,关于折痕成轴对称,两图形全等。
【典例解析】典例一、三角形中的折叠(2017湖北襄阳)如图,在△ABC中,∠ACB=90°,点D,E分别在AC,BC上,且∠CDE=∠B,将△CDE沿DE折叠,点C恰好落在AB边上的点F处.若AC=8,AB=10,则CD 的长为.【考点】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KQ:勾股定理.【分析】根据D,C,E,F四点共圆,可得∠CDE=∠CFE=∠B,再根据CE=FE,可得∠CFE=∠FCE,进而根据∠B=∠FCE,得出CF=BF,同理可得CF=AF,由此可得F是AB的中点,求得CF=AB=5,再判定△CDF∽△CFA,得到CF2=CD×CA,进而得出CD的长.【解答】解:由折叠可得,∠DCE=∠DFE=90°,∴D,C,E,F四点共圆,∴∠CDE=∠CFE=∠B,又∵CE=FE,∴∠CFE=∠FCE,∴∠B=∠FCE,∴CF=BF,同理可得,CF=AF,∴AF=BF,即F是AB的中点,∴Rt△ABC中,CF=AB=5,由D,C,E,F四点共圆,可得∠DFC=∠DEC,由∠CDE=∠B,可得∠DEC=∠A,∴∠DFC=∠A,又∵∠DCF=∠FCA,∴△CDF∽△CFA,∴CF2=CD×CA,即52=CD×8,∴CD=,故答案为:.【变式训练】如图,已知△ABC中,AC=BC,点D、E分别在边AB、BC上,把△BDE沿直线DE翻折,使点B落在B'处,DB'、EB'分别交AC于点F、G,若∠ADF=66°,则∠EGC的度数为66°.【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B=∠A,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对顶角相等得出∠B′GF=∠ADF即可.【解答】解: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得:∠B′=∠B,∵AC=BC,∴∠A=∠B,∴∠A=∠B′,∵∠A+∠ADF+∠AFD=180°,∠B′+∠B′GF+∠B′FG=180°,∠AFD=∠B′FG,∴∠B′GF=∠ADF=66°,∴∠EGC=∠B′GF=66°.故答案为:66°.典例二、四边形的折叠(2017广东)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5,BC=3,先按图(2)操作:将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边AB上的点E处,折痕为AF;再按图(3)操作,沿过点F的直线折叠,使点C落在EF上的点H处,折痕为FG,则A、H两点间的距离为.【考点】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LB:矩形的性质.【分析】如图3中,连接AH.由题意可知在Rt△AEH中,AE=AD=3,EH=EF﹣HF=3﹣2=1,根据AH=,计算即可.【解答】解:如图3中,连接AH.由题意可知在Rt△AEH中,AE=AD=3,EH=EF﹣HF=3﹣2=1,∴AH===,故答案为.【变式训练】(2017内江)如图,在矩形AOBC中,O为坐标原点,OA、OB分别在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0,3),∠ABO=30°,将△ABC沿AB所在直线对折后,点C落在点D处,则点D的坐标为()A.(,) B.(2,)C.(,) D.(,3﹣)【考点】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D5:坐标与图形性质;LB:矩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结合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对应线段长,进而得出D点坐标.【解答】解:∵四边形AOBC是矩形,∠ABO=30°,点B的坐标为(0,3),∴AC=OB=3,∠CAB=30°,∴BC=AC•tan30°=3×=3,∵将△ABC沿AB所在直线对折后,点C落在点D处,∴∠BAD=30°,AD=3,过点D作DM⊥x轴于点M,∵∠CAB=∠BAD=30°,∴∠DAM=30°,∴DM=AD=,∴AM=3×cos30°=,∴MO=﹣3=,∴点D的坐标为(,).故选:A.典例三、圆中的折叠(2016·山东省德州市·4分)如图,半径为1的半圆形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使对折后半圆弧的中点M与圆心O重合,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连接OM交AB于点C,连接OA、OB,根据题意OM⊥AB且OC=MC=,继而求出∠AOC=60°、AB=2AC=,然后根据S弓形ABM=S扇形OAB﹣S△AOB、S阴影=S半圆﹣2S弓形ABM 计算可得答案.【解答】解:如图,连接OM交AB于点C,连接OA、OB,由题意知,OM⊥AB,且OC=MC=,在RT△AOC中,∵OA=1,OC=,∴cos∠AOC==,AC==∴∠AOC=60°,AB=2AC=,∴∠AOB=2∠AOC=120°,则S弓形ABM=S扇形OAB﹣S△AOB=﹣××=﹣,S阴影=S半圆﹣2S弓形ABM=π×12﹣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的运用、勾股定理的运用、三角函数值的运用、扇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运用轴对称的性质求解是关键.【变式训练】(2016·黑龙江龙东·3分)如图,MN是⊙O的直径,MN=4,∠AMN=40°,点B为弧AN 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的一个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2.【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圆周角定理.【分析】过A作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A′,连接A′B,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A′B即为PA+PB 的最小值,由对称的性质可知=,再由圆周角定理可求出∠A′ON的度数,再由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过A作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A′,连接A′B,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A′B即为PA+PB的最小值,连接OB,OA′,AA′,∵AA′关于直线MN对称,∴=,∵∠AMN=40°,∴∠A′ON=80°,∠BON=40°,∴∠A′OB=120°,过O作OQ⊥A′B于Q,在Rt△A′OQ中,OA′=2,∴A′B=2A′Q=2,即PA+PB的最小值2.故答案为:2.典例七、折叠在几何图形中的综合应用(2016·四川攀枝花)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使AD落在BD上,点A恰好与BD上的点F重合,展开后折痕DE分别交AB、AC于点E、G,连结GF,给出下列结论:①∠ADG=22.5°;②tan∠AED=2;③S△AGD=S△OGD;④四边形AEFG是菱形;⑤BE=2OG;⑥若S△OGF=1,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6+4,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A.2 B.3 C.4 D.5【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①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可得∠GAD=∠ADO=45°,又由折叠的性质,可求得∠ADG的度数;②由AE=EF<BE,可得AD>2AE;③由AG=GF>OG,可得△AGD的面积>△OGD的面积;④由折叠的性质与平行线的性质,易得△EFG是等腰三角形,即可证得AE=GF;⑤易证得四边形AEFG是菱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BE=2OG;⑥根据四边形AEFG是菱形可知AB∥GF,AB=GF,再由∠BAO=45°,∠GOF=90°可得出△OGF时等腰直角三角形,由S△OGF=1求出GF的长,进而可得出BE及AE的长,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AD=∠ADO=45°,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DG=∠ADO=22.5°,故①正确.∵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EF,∠EFD=∠EAD=90°,∴AE=EF<BE,∴AE<AB,∴>2,故②错误.∵∠AOB=90°,∴AG=FG>OG,△AGD与△OGD同高,∴S△AGD>S△OGD,故③错误.∵∠EFD=∠AOF=90°,∴EF∥AC,∴∠FEG=∠AGE,∵∠AGE=∠FGE,∴∠FEG=∠FGE,∴EF=GF,∵AE=EF,∴AE=GF,故④正确.∵AE=EF=GF,AG=GF,∴AE=EF=GF=AG,∴四边形AEFG是菱形,∴∠OGF=∠OAB=45°,∴EF=GF=OG,∴BE=EF=×OG=2OG.故⑤正确.∵四边形AEFG是菱形,∴AB∥GF,AB=GF.∵∠BAO=45°,∠GOF=90°,∴△OGF时等腰直角三角形.∵S△OGF=1,∴OG2=1,解得OG=,∴BE=2OG=2,GF===2,∴AE=GF=2,∴AB=BE+AE=2+2,∴S正方形ABCD=AB2=(2+2)2=12+8,故⑥错误.∴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④⑤.故选B.【变式训练】【能力检测】1.如图,一张矩形纸片沿AB对折,以AB中点O为顶点将平角五等分,并沿五等分的折线折叠,再沿CD剪开,使展开后为正五角星(正五边形对角线所构成的图形),则∠OCD 等于_________.答案:126°知识点: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析: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折叠,剪开,把相关字母标上,易得∠ODC和∠DOC的度数,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OCD的度数.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理解所求的角是五角星的哪个角,解题时可以结合正五边形的性质解决.解答:解:展开如图:∵∠COD=360°÷10=36°,∠ODC=36°÷2=18°,∴∠OCD=180°﹣36°﹣18°=126°.故选C.2.将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已知∠CED′=60°,则∠AED的大小是()A.60°B.50°C.75°D.55°答案:A知识点: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解析:解答:解:∵∠AED′是△AED沿AE折叠而得,∴∠AED′=∠AED.又∵∠DEC=180°,即∠AED′+∠AED+∠CED′=180°,又∠CED′=60°,∴∠AED==60°.故选A.分析:根据折叠前后对应部分相等得∠AED′=∠AED,再由已知求解.图形的折叠实际上相当于把折叠部分沿着折痕所在直线作轴对称,所以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三角形,重合的部分就是对应量.3. (2016·四川南充)如图,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B与DC重合得到折痕EF,将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使点D落到EF上点G处,并使折痕经过点A,展平纸片后∠DAG的大小为()A.30°B.45°C.60°D.75°【分析】直接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2=∠4,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2=∠3,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1=∠2,AN=MN,∠MGA=90°,则NG=AM,故AN=NG,则∠2=∠4,∵EF∥AB,∴∠4=∠3,∴∠1=∠2=∠3=×90°=30°,∴∠DAG=6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正确得出∠2=∠4是解题关键.4.(2016贵州毕节3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9,将正方形折叠,使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GH.若BE:EC=2:1,则线段CH的长是()A.3 B.4 C.5 D.6【考点】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DH=EH,在直角△CEH中,若设CH=x,则DH=EH=9﹣x,CE=3cm,可以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从而解出CH的长.【解答】解:由题意设CH=xcm,则DH=EH=(9﹣x)cm,∵BE:EC=2:1,∴CE=BC=3cm∴在Rt△ECH中,EH2=EC2+CH2,即(9﹣x)2=32+x2,解得:x=4,即CH=4cm.故选(B)5. (2017贵州安顺)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D=4cm,把纸片沿直线AC折叠,点B 落在E处,AE交DC于点O,若AO=5cm,则AB的长为()A.6cm B.7cm C.8cm D.9cm【考点】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LB:矩形的性质.【分析】根据折叠前后角相等可证AO=CO,在直角三角形ADO中,运用勾股定理求得DO,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解即可.【解答】解:根据折叠前后角相等可知∠BAC=∠EAC,∵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BAC=∠ACD,∴∠EAC=∠EAC,∴AO=CO=5cm,在直角三角形ADO中,DO==3cm,AB=CD=DO+CO=3+5=8cm.故选:C.6. (2017宁夏)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若∠1=∠2=50°,则∠A'为105°.【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得出∠ADB=∠BDG=∠DBG,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BDG=∠DBG=∠1=25°,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AD∥BC,∴∠ADB=∠DBG,由折叠可得∠ADB=∠BDG,∴∠DBG=∠BDG,又∵∠1=∠BDG+∠DBG=50°,∴∠ADB=∠BDG=25°,又∵∠2=50°,∴△ABD中,∠A=105°,∴∠A'=∠A=105°,故答案为:10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ADB的度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 (2017青海西宁)如图,将▱ABCD沿EF对折,使点A落在点C处,若∠A=60°,AD=4,AB=8,则AE的长为.【考点】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L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过点C作CG⊥AB的延长线于点G,易证△D′CF≌△ECB(ASA),从而可知D′F=EB,CF=CE,设AE=x,在△CEG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出x的值.【解答】解:过点C作CG⊥AB的延长线于点G,在▱ABCD中,∠D=∠EBC,AD=BC,∠A=∠DCB,由于▱ABCD沿EF对折,∴∠D′=∠D=∠EBC,∠D′CE=∠A=∠DCB,D′C=AD=BC,∴∠D′CF+∠FCE=∠FCE+∠ECB,∴∠D′CF=∠ECB,在△D′CF与△ECB中,∴△D′CF≌△ECB(ASA)∴D′F=EB,CF=CE,∵DF=D′F,∴DF=EB,AE=CF设AE=x,则EB=8﹣x,CF=x,∵BC=4,∠CBG=60°,∴BG=BC=2,由勾股定理可知:CG=2, ∴EG=EB+BG=8﹣x+2=10﹣x在△CEG 中,由勾股定理可知:(10﹣x )2+(2)2=x 2,解得:x=AE=故答案为:8. 如图,把一个矩形纸片OABC 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OA 、OC 分别落在x 轴、y 轴上,连接OB ,将纸片OABC 沿OB 折叠,使点A 落在A′的位置上.若OB =,21=OC BC ,求点A′的坐标为 .答案:53 ,54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BC =1,OC =2.设OC 与A′B 交于点F ,作A′E ⊥OC 于点E ,易得△BCF ≌△OA′F ,那么OA′=BC =1,设A′F =x ,则OF =2﹣x .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F =,OF =,利用面积可得A′E =A′F×OA′÷OF =,利用勾股定理可得OE =,所以点A’的坐标为().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的全等得到点A′所在的三角形的一些相关的线段的长度,进而利用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和勾股定理得到所求的点的坐标. 解答:解:∵OB =5,21=OC BC ∴BC =1,OC =2设OC 与A′B 交于点F ,作A′E ⊥OC 于点E∵纸片OABC 沿OB 折叠∴OA =OA′,∠BAO =∠BA′O =90°∵BC ∥A′E∴∠CBF =∠FA′E∵∠AOE =∠FA′O∴∠AOE =∠CBF∴△BCF ≌△OA′F∴OA′=BC =1,设A′F =x∴OF =2﹣x∴A′F =,OF =∵A′E =A′F×OA′÷OF =∴OE =∴点A’的坐标为(53-,54). 故答案为:(53-,54).9. (2017江西)已知点A (0,4),B (7,0),C (7,4),连接AC ,BC 得到矩形AOBC ,点D 的边AC 上,将边OA 沿OD 折叠,点A 的对应边为A'.若点A'到矩形较长两对边的距离之比为1:3,则点A'的坐标为 :(,3)或(,1)或(2,﹣2) .【考点】PB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D5:坐标与图形性质;LB :矩形的性质.【分析】由已知得出∠A=90°,BC=OA=4,OB=AC=7,分两种情况:(1)当点A'在矩形AOBC 的内部时,过A'作OB 的垂线交OB 于F ,交AC 于E ,当A'E :A'F=1:3时,求出A'E=1,A'F=3,由折叠的性质得:OA'=OA=4,∠OA'D=∠A=90°,在Rt △OA'F 中,由勾股定理求出OF==,即可得出答案;②当A'E :A'F=3:1时,同理得:A'(,1); (2)当点A'在矩形AOBC 的外部时,此时点A'在第四象限,过A'作OB 的垂线交OB 于F ,交AC 于E ,由A'F :A'E=1:3,则A'F :EF=1:2,求出A'F=EF=BC=2,在Rt △OA'F中,由勾股定理求出OF=2,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点A(0,4),B(7,0),C(7,4),∴BC=OA=4,OB=AC=7,分两种情况:(1)当点A'在矩形AOBC的内部时,过A'作OB的垂线交OB于F,交AC于E,如图1所示:①当A'E:A'F=1:3时,∵A'E+A'F=BC=4,∴A'E=1,A'F=3,由折叠的性质得:OA'=OA=4,在Rt△OA'F中,由勾股定理得:OF==,∴A'(,3);②当A'E:A'F=3:1时,同理得:A'(,1);(2)当点A'在矩形AOBC的外部时,此时点A'在第四象限,过A'作OB的垂线交OB于F,交AC于E,如图2所示:∵A'F:A'E=1:3,则A'F:EF=1:2,∴A'F=EF=BC=2,由折叠的性质得:OA'=OA=4,在Rt△OA'F中,由勾股定理得:OF==2,∴A'(2,﹣2);故答案为:(,3)或(,1)或(2,﹣2).。
中考数学点对点-几何折叠翻折类问题(解析版)
专题33 中考几何折叠翻折类问题专题知识点概述1.轴对称(折痕)的性质:(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对称轴与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垂直。
(3)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对应点的连线互相平行。
也就是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对称的图形都全等.2.折叠或者翻折试题解决哪些问题(1)求角度大小;(2)求线段长度;(3)求面积;(4)其他综合问题。
3.解决折叠问题的思维方法(1)折叠后能够重合的线段相等,能够重合的角相等,能够重合的三角形全等,折叠前后的图形关于折痕对称,对应点到折痕的距离相等。
(2)折叠类问题中,如果翻折的直角,那么可以构造三垂直模型,利用三角形相似解决问题。
(3)折叠类问题中,如果有平行线,那么翻折后就可能有等腰三角形,或者角平分线。
这对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
(4)折叠类问题中,如果有新的直角三角形出现,可以设未知数,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解决。
(5)折叠类问题中,如果折痕经过某一个定点,往往用辅助圆解决问题。
一般试题考查点圆最值问题。
(6)折叠后的图形不明确,要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一次分析验证可以利用纸片模型分析。
例题解析与对点练习【例题1】(2020•哈尔滨)如图,在Rt△ABC中,∠BAC=90°,∠B=50°,AD⊥BC,垂足为D,△ADB与△ADB'关于直线AD对称,点B的对称点是点B',则∠CAB'的度数为()A.10°B.20°C.30°D.40°【答案】A【解析】由余角的性质可求∠C=40°,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B'B=∠B=50°,由外角性质可求解.∵∠BAC=90°,∠B=50°,∴∠C=40°,∵△ADB与△ADB'关于直线AD对称,点B的对称点是点B',∴∠AB'B=∠B=50°,∴∠CAB'=∠AB'B﹣∠C=10°。
2018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第一期专题18图形的展开与叠折试题含解
图形的展开与叠折一、选择题1.(2018•四川凉州•3分)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它折成正方体后“建”字对面是()A.和B.谐C.凉D.山【分析】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对于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的面一定相隔一个小正方形,据此作答.【解答】解:对于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的面一定相隔一个小正方形,由图形可知,与“建”字相对的字是“山”.故选:D.【点评】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2.(2018·天津·3分)如图,将一个三角形纸片沿过点的直线折叠,使点落在边上的点处,折痕为,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分析:由折叠的性质知,BC=BE.易得.详解:由折叠的性质知,BC=BE.∴..故选:D.点睛:本题利用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3 (201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分)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6cm,BC=8cm.现将其沿AE对折,使得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1处,折痕与边BC交于点E,则CE的长为()A.6cm B.4cm C.3cm D.2cm【分析】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B=∠AB1E=90°,AB=AB1,然后求出四边形ABEB1是正方形,再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E=AB,然后根据CE=BC﹣B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沿AE对折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1处,∴∠B=∠AB1E=90°,AB=AB1,又∵∠BAD=90°,∴四边形ABEB1是正方形,∴BE=AB=6cm,∴CE=BC﹣BE=8﹣6=2c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判断出四边形ABEB1是正方形是解题的关键.4 (2018·台湾·分)如图为一直棱柱,其底面是三边长为5、12、13的直角三角形.若下列选项中的图形均由三个矩形与两个直角三角形组合而成,且其中一个为如图的直棱柱的展开图,则根据图形中标示的边长与直角记号判断,此展开图为何?()A. B.C. D.【分析】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底面是三角形,据此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选项中,展开图下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2,不合题意;B选项中,展开图上下两个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不能与其它棱完全重合,不合题意;C选项中,展开图下方的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不能与其它棱完全重合,不合题意;D选项中,展开图能折叠成一个三棱柱,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5. (2018•河南•3分)某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那有一个汉字,如图是它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原正方体中,与“国”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A.厉B.害C.了D.我6.(2018·浙江衢州·3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GH折叠,点C落在点Q处,点D落在AB 边上的点E处,若∠AGE=32°,则∠GHC等于()A.112°B.110° C.108° D.106°【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由折叠可得:∠DGH=∠DGE=74°,再根据AD∥BC,即可得到∠GHC=180°﹣∠DGH=106°.【解答】解:∵∠AGE=32°,∴∠DGE=148°,由折叠可得:∠DGH=∠DGE=74°.∵AD∥BC,∴∠GHC=180°﹣∠DGH=106°.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7. (2018·浙江舟山·3分)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步骤①,②沿虚线对折两次,然后沿③中平行于底边的虚线剪去一个角,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A. B.C. D.【考点】剪纸问题【解析】【解答】解:沿虚线剪开以后,剩下的图形先向右上方展开,缺失的部分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用直角边与正方形的边是分别平行的,再沿着对角线展开,得到图形A。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图形的变换_轴对称变换_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图形的变换_轴对称变换_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训单选题:1、(2017长安.中考模拟) 如图,对△ABC纸片进行如下操作:第1次操作:将△ABC沿着过AB中点D1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A1处,折痕D1E1到BC的距离记作h1,然后还原纸片;第2次操作:将△AD1E1沿着过AD1中点D2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D1E1边上的A1处,折痕D1E1到BC的距离记作h2,然后还原纸片;…按上述方法不断操作下去…,经过第n次操作后得到的折痕Dn En到BC的距离记作hn ,若h=1,则hn的值不可能是()A .B .C .D .2、(2019吴兴.中考模拟) 如图,将长BC=8cm,宽AB=4cm的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则折痕EF的长为()A . 4cmB . cmC . cmD . c3、(2017长清.中考模拟)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5,在CD上任取一点E,连接BE,将△BCE沿BE折叠,使点C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F处,则CE的长为()A . 2B .C . 1D .4、(2017武汉.中考模拟) 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若AB=8,BC=10,则△CEF的周长为()A . 12B . 16C . 18D . 245、(2013百色.中考真卷) 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4,AD=3,折叠纸片使DA 与对角线DB重合,点A落在点A′处,折痕为DE,则A′E的长是()A . 1B .C .D . 26、(2015.中考真卷) 如图,在矩形OABC中,OA=8,OC=4,沿对角线OB折叠后,点A与点D重合,OD与BC交于点E,则点D的坐标是()A . (4,8)B . (5,8)C . (,)D . (,)7、(2012遵义.中考真卷) 如图,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延长BG交CD于F点,若CF=1,FD=2,则BC的长为()A . 3B . 2C . 2D . 28、(2020南岸.中考模拟) △ABC中,∠ACB=45°,D为AC上一点,AD=5 ,连接BD,将△ABD沿BD翻折至△EBD,点A的对应点E点恰好落在边BC上.延长BC至点F,连接DF,若CF=2,tan∠ABD= ,则DF长为()A .B .C . 5D . 79、(2020鄞州.中考模拟) 三角形纸片ABC中,∠C=90°,甲折叠纸片使点A与点B 重合,压平得到的折痕长记为m;乙折叠纸片使得CA与CB所在的直线重合,压平得到的折痕长记为n,则m,n的大小关系是()A . m≤nB . m<nC . m≥nD . m>n10、(2020沙河.中考模拟) 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记载了用图解法解方程的方法,类似地可以用折纸的方法求方程的一个正根。
2018届中考复习专题折叠压轴题(无答案)
中考专题:折叠问题折叠型问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问题,通常是把某个图形按照给定的条件折叠,通过折叠前后图形变换的相互关系来命题。
折叠型问题立意新颖,变幻巧妙,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
图形折叠问题中题型的变化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图形的翻折部分在折叠前和折叠后的形状、大小不变,是全等形;2.图形的翻折部分在折叠前和折叠后的位置关于折痕成轴对称;3.将长方形纸片折叠,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4.解决折叠问题时,要抓住图形之间最本质的位置关系,从而进一步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5.充分挖掘图形的几何性质,将其中的基本的数量关系,用方程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迅速求解,这是解题时常用的方法之一。
折叠问题数学思想:(1)思考问题的逆向(反方向),(2)从一般问题的特例人手,寻找问题解决的思路;(3)把一个复杂问题转化为解决过的基本问题的转化与化归思想;(4)归纳与分类的思想(把折纸中发现的诸多关系归纳出来,并进行分类);(5)从变化中寻找不变性的思想.用“操作”、“观察”、“猜想”、“分析”的手段去感悟几何图形的性质是学习几何的方法。
折叠问题主要有以下题型:题型1:动手问题此类题目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它包括裁剪、折叠、拼图,它既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往往与面积、对称性质联系在一起.题型2:证明问题动手操作的证明问题,既体现此类题型的动手能力,又能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进行全等、相似等证明.题型3:探索性问题此类题目常涉及到画图、测量、猜想证明、归纳等问题,它与初中代数、几何均有联系.此类题目对于考查学生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也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论。
典型例题一.折叠后求度数例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则∠CBD的度数为()A.600 B.750 C.900 D.950练习1.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A.50° B.55°C.60° D.65°2.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D、C分别在M、N的位置上,若∠EFG=55°,则∠1=_______°,∠2=_______°A3. 用一条宽相等的足够长的纸条,打一个结,如图(1)所示,然后轻轻拉紧、压平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正五边形ABCDE ,其中∠BAC =度。
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图形变换——折叠问题【含答案】
二轮复习:图形变换(一)—折叠图形变换历来是中考必考点之一。
考试大纲要求:会运用图形变换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作图与计算,并能解决相关动态需求数学问题,并能进行图案设计。
图形变换一般包括,折叠、平移、旋转、对称、位似和图形的探究。
在图形变换的考题中,最多题型是折叠、旋转。
在解决折叠问题时,应注意折叠前后相对应的边相等、角相等。
下面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述:三角形折折叠、特殊平行四边形折叠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图形折叠三大类进行。
(一)三角形的折叠:题型1、一般三角形的折叠:1、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的一角折叠,使点A落在△ABC外的A'处,折痕为DE.如果∠A=α,∠CEA′=β,∠BDA'=γ,那么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A.γ=2α+βB.γ=α+2βC.γ=α+βD.γ=180°﹣α﹣β2、(2019•江西)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的点,∠BAD=∠ABC=40°,将△ABD沿着AD翻折得到△AED,则∠CDE=°.3、如图,在△ABC中,AB=10,∠B=60°,点D、E分别在AB、BC上,且BD=BE=4,将△BDE沿DE所在直线折叠得到△B′DE(点B′在四边形ADEC内),连接AB′,则AB′的长为___.题型2、等腰或等边三角形的折叠:4、如图,在△ABC 中,AB =AC ,BC =24,tanC =2,如果将△ABC 沿直线l 翻折后,点B 落在边AC 的中点E 处,直线l 与边BC 交于点D ,那么BD 的长为_____.5、如图,D 是等边△ABC 边AB 上的点,AD=2,DB=4.现将△ABC 折叠,使得点C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且点E 、F 分别在边AC 和BC 上,则CF CE=_______.(利用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AED 相似△DBF)题型3、直角三角形的折叠:6、如图,在Rt △ABC 中,∠ACB=90°,BC=6,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将△BCD 沿直线CD 翻折至△ECD 的位置,连接AE .若DE ∥AC ,计算AE 的长度等于.7、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D为BC的中点,将△ABC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EF为折痕,则sin∠BED的值是(二)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折叠:题型1、矩形折叠:1、(求角).如图,将矩形沿对角线折叠,点落在处,交于点,已知,则的度为A. B. C. D.2、(求三角函数值)如图,将矩形ABCD沿AE折叠,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如果AB:AD=2:3,那么tan∠EFC值是.3、(求边长)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E为BC的中点,将△ABE沿AE 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连接CF,则CF的长为4、(求折痕长)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折痕为EF,若AB=4,BC=2,那么线段EF的长为5、(求边的比)如下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AC上的点B′处,又将△CEF沿EF折叠,使点C落在EB′与AD的交点C′处.则BC:AB的值为。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翻转折叠问题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翻转折叠问题【专题点拨】图形折叠是中考中常考题型,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图形的认知,特别是考察轴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等知识综合运用。
【解题策略】有关图形折叠的相关计算,首先要熟知折叠是一种轴对称变换,即位于折痕两侧的图形关于折痕成轴对称;然后根据图形折叠的性质,即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对应点的连线被折痕垂直平分并结合勾股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相关计算.【典例解析】类型一:三角形折叠问题例题1:(·浙江省湖州市·3分)如图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4,BC=7.如图2,在底边BC上取一点D,连结AD,使得∠DAC=∠ACD.如图3,将△ACD沿着AD所在直线折叠,使得点C落在点E处,连结BE,得到四边形ABED.则BE的长是()A.4 B. C.3D.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四点共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只要证明△ABD∽△MBE,得=,只要求出BM、BD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B=AC,∴∠ABC=∠C,∵∠DAC=∠ACD,∴∠DAC=∠AB C,∵∠C=∠C,∴△CAD∽△CBA,∴=,∴=,∴CD=,BD=BC﹣CD=,∵∠DAM=∠DAC=∠DBA,∠ADM=∠ADB,∴△ADM∽△BDA,∴=,即=,∴DM=,MB=BD﹣DM=,∵∠ABM=∠C=∠MED,∴A、B、E、D四点共圆,∴∠ADB=∠BEM,∠EBM=∠EAD=∠ABD,∴△ABD∽△MBE,∴=,∴BE===.故选B.变式训练1:(·吉林·3分)在三角形纸片ABC中,∠C=90°,∠B=30°,点D(不与B,C重合)是BC上任意一点,将此三角形纸片按下列方式折叠,若EF的长度为a,则△DEF的周长为(用含a的式子表示).类型二:平行四边形折叠问题例题2:(·湖北武汉·3分)如图,在□ABCD中,E为边CD上一点,将△ADE沿AE折叠至△AD′E处,AD′与CE交于点F.若∠B =52°,∠DAE=20°,则∠FED′的大小为_______.【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析】∵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D=∠B=52°,由折叠的性质得:∠EAD,=∠DAE=20°,∠AED,=∠AED=180°-∠DAE -∠D=180°-20°-52°=108°,∴∠AEF=∠D+∠DAE=52°+20°=72°,∴∠FED′=108°-72°=36°.变式训练2:(河北3分)如图,将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若∠1=∠2=44°,则∠B为()第13题图A.66°B.104°C.114°D.124°类型三:矩形折叠问题例题3:(贵州毕节3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9,将正方形折叠,使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GH.若BE:EC=2:1,则线段CH的长是()A.3 B.4 C.5 D.6【解析】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DH=EH,在直角△CEH中,若设CH=x,则DH=EH=9﹣x,CE=3cm,可以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从而解出CH的长.【解答】解:由题意设CH=xcm,则DH=EH=(9﹣x)cm,∵BE:EC=2:1,∴CE=BC=3cm∴在Rt△ECH中,EH2=EC2+CH2,即(9﹣x)2=32+x2,解得:x=4,即CH=4cm.故选(B)变式训练3:(·四川南充)如图,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B与DC重合得到折痕EF,将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使点D落到EF上点G处,并使折痕经过点A,展平纸片后∠DAG的大小为()A.30°B.45°C.60°D.75°类型四:菱形折叠问题例题4:(·四川攀枝花)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使AD落在BD上,点A恰好与BD上的点F重合,展开后折痕DE分别交AB、AC于点E、G,连结GF,给出下列结论:①∠ADG=22.5°;②tan∠AED=2;③S△AGD=S△OGD;④四边形AEFG是菱形;⑤BE=2OG;⑥若S△OGF=1,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6+4,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A.2 B.3 C.4 D.5【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①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可得∠GAD=∠ADO=45°,又由折叠的性质,可求得∠ADG的度数;②由AE=EF<BE,可得AD>2AE;③由AG=GF>OG,可得△AGD的面积>△OGD的面积;④由折叠的性质与平行线的性质,易得△EFG是等腰三角形,即可证得AE=GF;⑤易证得四边形AEFG是菱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BE=2OG;⑥根据四边形AEFG是菱形可知AB∥GF,AB=GF,再由∠BAO=45°,∠GOF=90°可得出△OGF时等腰直角三角形,由S△OGF=1求出GF的长,进而可得出BE及AE的长,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AD=∠ADO=45°,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DG=∠ADO=22.5°,故①正确.∵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EF,∠EFD=∠EAD=90°,∴AE=EF<BE,∴AE<AB,∴>2,故②错误.∵∠AOB=90°,∴AG=FG>OG,△AGD与△OGD同高,∴S△AGD>S△OGD,故③错误.∵∠EFD=∠AOF=90°,∴EF∥AC,∴∠FEG=∠AGE,∵∠AGE=∠FGE,∴∠FEG=∠FGE,∴EF=GF,∵AE=EF,∴AE=GF,故④正确.∵AE=EF=GF,AG=GF,,∴AE=EF=GF=AG∴四边形AEFG是菱形,∴∠OGF=∠OAB=45°,∴EF=GF=OG,∴BE=EF=×OG=2OG.故⑤正确.∵四边形AEFG是菱形,∴AB∥GF,AB=GF.∵∠BAO=45°,∠GOF=90°,∴△OGF时等腰直角三角形.∵S△OGF=1,∴OG2=1,解得OG=,∴BE=2OG=2,GF===2,∴AE=GF=2,∴AB=BE+AE=2+2,∴S正方形ABCD=AB2=(2+2)2=12+8,故⑥错误.∴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④⑤.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四边形综合题,涉及到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此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训练4:(·黑龙江齐齐哈尔·3分)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点M是AD边的中点,连接MC,将菱形ABCD翻折,使点A 落在线段CM上的点E处,折痕交AB于点N,则线段EC的长为﹣1 .类型五:圆的折叠问题例题5:(?聊城)如图,点O是圆形纸片的圆心,将这个圆形纸片按下列顺序折叠,使和都经过圆心O,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O面积的()A. 12 B. 13C. 23D.352. 解:作OD⊥AB于点D,连接AO,BO,CO,∵OD=AO,∴∠OAD=30°,∴∠AOB=2∠AOD=120°,同理∠BOC=120°,∴∠AOC=120°,∴阴影部分的面积=S扇形AOC=×⊙O面积.故选:B.变式训练5:(·山东省德州市·4分)如图,半径为1的半圆形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使对折后半圆弧的中点M与圆心O重合,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能力检测】1.(·黑龙江龙东·3分)如图,等边三角形的顶点A(1,1)、B(3,1),规定把等边△ABC“先沿x轴翻折,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変换,如果这样连续经过次变换后,等边△ABC的顶点C的坐标为.2.(?湘潭)如图,在Rt△ABC中,∠C=90°,△ACD沿AD折叠,使得点C落在斜边AB上的点E处.(1)求证:△BDE∽△BAC;(2)已知AC=6,BC=8,求线段AD的长度.3.(·浙江省绍兴市·5分)如图,矩形ABCD中,AB=4,BC=2,E是AB的中点,直线l平行于直线EC,且直线l与直线EC之间的距离为2,点F在矩形ABCD边上,将矩形ABCD沿直线EF折叠,使点A 恰好落在直线l上,则DF的长为.4.(·重庆市A卷·4分)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DE平分∠ADO交AC于点E,把△ADE沿AD翻折,得到△ADE′,点F是DE的中点,连接AF,BF,E′F.若AE=.则四边形ABFE′的面积是多少?5.(?咸宁)如图1,已知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将直线在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得到一个新函数的图象(图中的“V形折线”).(1)类比研究函数图象的方法,请列举新函数的两条性质,并求新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2,双曲线y=与新函数的图象交于点C(1,a),点D 是线段AC上一动点(不包括端点),过点D作x轴的平行线,与新函数图象交于另一点E,与双曲线交于点P.①试求△PAD的面积的最大值;②探索: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PAEC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此时点D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变式训练1:(·吉林·3分)在三角形纸片ABC中,∠C=90°,∠B=30°,点D(不与B,C重合)是BC上任意一点,将此三角形纸片按下列方式折叠,若EF的长度为a,则△DEF的周长为3a (用含a的式子表示).【解析】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由折叠的性质得出BE=EF=a,DE=BE,则BF=2a,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F=BF=a,即可得出△DEF的周长.【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得:B点和D点是对称关系,DE=BE,则BE=EF=a,∴BF=2a,∵∠B=30°,∴DF=BF=a,;∴△DEF的周长=DE+EF+DF=BF+DF=2a+a=3a故答案为:3a.变式训练2:(河北3分)如图,将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若∠1=∠2=44°,则∠B为()第13题图A.66°B.104°C.114°D.124°【解析】平行线的性质,折叠关系。
初中数学折叠翻转教案
初中数学折叠翻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折叠与翻转的概念,掌握折叠与翻转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折叠与翻转的定义及基本方法。
2. 折叠与翻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折叠与翻转的概念、基本方法。
2. 难点:折叠与翻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折叠与翻转现象,如衣服的折叠、翻转的魔方等,引发学生对折叠与翻转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1) 折叠与翻转的定义:折叠是将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使得对折后的两部分完全重合。
翻转是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使得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完全重合。
(2) 折叠与翻转的基本方法:讲解如何进行折叠与翻转,以及折叠与翻转的注意事项。
3. 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折叠与翻转,观察折叠与翻转前后的变化,加深对折叠与翻转的理解。
4. 实例讲解: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如折纸、制作立体图形等,讲解折叠与翻转在实际中的应用。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有关折叠与翻转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折叠与翻转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折叠与翻转的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 鼓励学生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适当增加练习量,巩固所学知识。
5. 注重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考数学折叠,旋转问题专题含答案
【经典例题1】如图,CD是⊙O的直径,AB是⊙O的弦,AB⊥CD,垂足为G,OG:OC=3:5,AB=8.(1)求⊙O的半径;(2)点E为圆上一点,∠ECD=15°,将沿弦CE翻折,交CD于点F,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解析】(1)连接AO,如右图1所示,∵CD为⊙O的直径,AB⊥CD,AB=8,∴AG==4,∵OG:OC=3:5,AB⊥CD,垂足为G,∴设⊙O的半径为5k,则OG=3k,∴(3k)2+42=(5k)2,解得,k=1或k=﹣1(舍去),∴5k=5,即⊙O的半径是5;(2)如图2所示,将阴影部分沿CE翻折,点F的对应点为M,∵∠ECD=15°,由对称性可知,∠DCM=30°,S阴影=S弓形CBM,连接OM,则∠MOD=60°,∴∠MOC=120°,过点M作MN⊥CD于点N,∴MN=MO•sin60°=5×,∴S阴影=S扇形OMC﹣S△OMC==,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练习1-1如图,在⊙O中,点C在优弧上,将弧沿BC折叠后刚好经过AB 的中点D,连接AC,CD.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C=CD B.+=C.OD⊥AB D.CD平分∠ACB 【解析】A、过D作DD'⊥BC,交⊙O于D',连接CD'、BD',由折叠得:CD=CD',∠ABC=∠CBD',∴AC=CD'=CD,故①正确;B、∵AC=CD',∴,由折叠得:,∴=,故②正确;C、∵D为AB的中点,∴OD⊥AB,故③正确;D、延长OD交⊙O于E,连接CE,∵OD⊥AB,∴∠ACE=∠BCE,∴CD不平分∠ACB,故④错误;故选:D.练习1-2如图,AB是⊙O的弦,点C在上,点D是AB的中点.将在沿AC 折叠后恰好经过点D,若⊙O的半径为2,AB=8.则AC的长是()A.6B.C.2D.4【解析】如图,延长BO交⊙O于E,连接AE,OA,OD,OC,BC,作CH⊥AB 于H.∵AD=DB,∴OD⊥AB,∴∠ADO=90°,∵OA=2,AD=DB=4,∴OD==2,∵BE是直径,∴∠BAE=90°,∵AD=DB,EO=OB,∴OD∥AE,AE=2OD=4,∴AE=AD,∴=,∴=,∴∠CAE=∠CAH=45°,∴∠BOC=2∠CAB=90°,∴BC=OC=2,∵CH⊥AB,∴∠CAH=∠ACH=45°,∴AH=CH,设AH=CH=x,则BH=8﹣x,在Rt△BCH中,∵CH2+BH2=BC2,∴x2+(8﹣x)2=(2)2,∴x=6或2(舍弃),在Rt△ACH中,∵AC=,∴AC=6.故选:A.练习1-3在扇形AOB中,∠AOB=75°,半径OA=12,点P为AO上任一点(不与A、O重合).(1)如图1,Q是OB上一点,若OP=OQ,求证:BP=AQ.(2)如图2,将扇形沿BP折叠,得到O的对称点O'.①若点O'落在上,求的长.②当BO'与扇形AOB所在的圆相切时,求折痕的长.(注:本题结果不取近似值)【解析】(1)证明:∵BO=AO,∠O=∠O,OP=OQ,∴△BOP≌△AOQ(SAS).∴BP=AQ.(2)解:①如图1,点O'落在上,连接OO',∵将扇形沿BP折叠,得到O的对称点O',∴OB=O'B,∵OB=OO',∴△BOO'是等边三角形,∴∠O'OB=60°.∵∠AOB=75°,∴∠AOO'=15°.∴的长为.②BO'与扇形AOB所在的圆相切时,如图2所示,∴∠OBO'=90°.∴∠OBP=45°.过点O作OC⊥BP于点C,∵OA=OB=12,∠COB=∠OBP=45°,∴.又∵∠AOB=75°,∠COB=45°,∴∠POC=30°,∴.∴.∴折痕的长为.旋转类【经典例题2】如图1,在锐角△ABC中,AB=5,AC=42,∠ACB=45∘. 计算:求BC的长;操作:将图1中的△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1BC1.如图2,当点C1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
2018中考数学专题04 图形折叠问题(选填题重难点题型)(解析版)
1中考指导:近年来,图形折叠问题特别是矩形折叠问题一直是各地中考试题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将矩形按不同要求进行折叠可以产生丰富多彩的几何问题.其中,创设开放的折叠情境,使矩形的顶点在折叠后的图形中的落点位置不固定,形成两解类中考压轴填空题的命题形式正悄然兴起. 折叠矩形纸片是轴对称变换,属于全等图形的范畴.可以先从边、角、形三方面思考折叠前后有哪些相等的线段、角和全等三角形,然后联想已知条件,看看又能产生哪些新的结论.这当中,尤其要注意将矩形折叠中产生的角平分线与矩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结合在一起思考,往往会发现等腰三角形.面对折叠后的“静止”图形,你会发现解决这类折叠问题的关键有二点:一是在折叠操作(或“凭空想象”)中,弄清楚各种情况,画出相应状态下的静态图形;二是利用轴对称知识将分散的几何条件(边长)集中到某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再设未知数,运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求解.典型例题解析:【例1】(2017年内蒙古赤峰二中中考数学二模)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D 、CD 的中点,沿着BE 将△ABE 折叠,点A 刚好落在BF 上,若AB=2,则AD=________.【答案】22∴Rt △EA′F ≌Rt △EDF (HL ), ∴A′F=DF=1,∴BF=BA′+A′F=AB +DF=2+1=3, 在Rt △BCF 中,22223122BF CF -=-=∴2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连接EF ,证明Rt △EA′F ≌Rt △EDF ,得出BF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例2】(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B=5,AC=3,点D 是BC 上一动点,连接AD ,将△ACD 沿AD 折叠,点C 落在点E 处,连接DE 交AB 于点F ,当△DEB 是直角三角形时,DF 的长为_____.3【答案】或.∴DE=;如图2所示:∠EDB=90时,4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C=AC′,∠C=∠C′=90°, ∵∠C=∠C′=∠CDC′=90°, ∴四边形ACDC′为矩形,【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结合题意,正确地进行分类讨论并画出相应的图形是解题的关键.*网【例3】(2018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实验中学第一次中考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83,AD =10,点E 是CD 的中点,将这张纸片依次折叠两次:第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 与点E 重合,如图②,折痕为MN ,连接ME ,NE ;第二次折叠纸片使点N 与点E 重合,如图③,点B 落到B′处,折痕为HG ,连接HE ,则下列结论:①ME ∥HG ;②△MEH 是等边三角形;③∠EHG =∠AMN ;④tan ∠EHG =53.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依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得EN的长度.解决折叠问题时,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强化训练1.(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中考数学模拟)在矩形纸片A BCD中,AD=8,AB=6,E是边BC上的点,将纸片沿5AE折叠,使点B落在点F处,连接FC,当△EFC为直角三角形时,BE的长为()A. 3B. 5C. 3或5D. 3或6【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分∠EFC=90°和∠FEC=90°两种情况寻找BE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是一张矩形纸片ABCD,AD=10cm,若将纸片沿DE折叠,使DC落在DA上,点C的对应点为点F,若BE=6cm,则CD=( )A. 4cmB. 6cmC. 8cmD. 10cm67【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DFE=∠CDF=∠C=90°,DC=DF , ∴四边形ECDF 是正方形, ∴DC=EC=BC-BE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BC=AD=10, ∴DC=10-6=4(cm ). 故选A.3.如图,矩形ABCD 沿着AE 折叠,使D 点落在BC 边上的F 点处,如果60BAF ∠=o ,则DAE ∠等于 ( )A. 15°B. 30°C. 45°D. 60° 【答案】A4.(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8,BC=4,将矩形沿AC 折叠,则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为( )8A. 12B. 10C. 8D. 6 【答案】B【解析】四边形ABCD 是矩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翻折问题、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及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F 的大小,从而求得叠部分△AFC 的面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网95.(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G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将纸片折叠,使D 点落在GF 上,得到△HAE ,再过H 点折叠纸片,使B 点落在直线AB 上,折痕为PQ .连接AF 、EF ,已知HE=HF ,下列结论:①△MEH 为等边三角形;②AE ⊥EF ;③△PHE ∽△HAE ;④ 23AD AB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矩形纸片ABCD 中,G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 ∴GF ⊥AD ,由折叠可得,AH=AD=2AG ,∠AHE=∠D=90°, ∴∠AHG=30°,∠EHM=90°-30°=60°, ∴∠HAG=60°=∠AED=∠MEH ,∴△EHM 中,∠EMH=60°=∠EHM=∠MEH , ∴△MEH 为等边三角形,故①正确; ∵∠EHM=60°,HE=HF , ∴∠HEF=30°,∴∠FEM=60°+30°=90°,即AE ⊥EF ,故②正确; ∵∠PEH=∠MHE=60°=∠HEA ,∠EPH=∠EHA=90°,10∴△PHE ∽△HAE ,故③正确;6.(安徽合肥市2018届初三名校大联考一)如图,矩形ABCD 中,AB=4,BC=2,把矩形ABCD 沿过点A 的直线AE 折叠,点D 落在矩形ABCD内部的点D 处,则CD 的最小值是A. 2B. 5C. 252D. 252【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点D′在以点A 为圆心,AD 为半径且在矩形ABCD 内部的圆弧上,连接AC 交圆弧于点D′,由勾股定理得2242+=5CD′的最小值为5,故选C.7.(广东省广州三中2017年中考数学一模)如图,把一矩形纸片OABC 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使OA ,OC 分别落在x 轴、y 轴上,现将纸片OABC 沿OB 折叠,折叠后点A 落在点A'的位置,若OA=1,OB=2,则点A'的坐标为( )11A. 132⎛⎫⎪⎪⎝⎭, B. 132⎛⎫- ⎪ ⎪⎝⎭, C. 3455⎛⎫- ⎪⎝⎭, D. ( ()31-, 【答案】B【解析】点睛:(1)折叠问题充分利用对应的边相等,角相等.12(2)通过三角函数值能推出角的度数;(3)已知线段的长度,表示坐标的时候注意符号问题.8.(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数学突破模拟二)如图,将矩形ABCD 沿AE 折叠,点D 的对应点落在BC 上点F处,过点F 作FG ∥CD ,连接EF ,DG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①∠ADG=∠AFG ;②四边形DEFG 是菱形;③DG 2=12AE•EG ;④若AB=4,AD=5,则CE=1.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 【答案】B(3)如图所示,连接DF 交AE 于O ,∵四边形DEFG为菱形,∴GE⊥DF,OG=OE=12 GE,∵∠DOE=∠ADE=90°,∠OED=∠DEA,∴△DOE∽△ADE,∴OE DEDE AE,即DE2=EO•AE,∵EO=12GE,DE=DG,∴DG2=12AE•EG,故③正确;9.如图,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直线BE折叠后得到△GBE,延长BG交CD于点F.若AB=4,BC= 6,则FD的长为()1314A.85 B. 4 C. 94D. 23 【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E 是AD 的中点,∴AE =DE ,∵△ABE 沿BE 折叠后得到△GBE , ∴AE =EG ,AB =BG , ∴ED =EG ,∵在矩形ABCD 中, ∴90A D ∠=∠=o , ∴90EGF ∠=o ,1510.(2018年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中考数学模拟)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 ,AB=6,AD=8,将纸片折叠使AB 落在AD 边上,折痕为AE ,再将△ABE 以BE 为折痕向右折叠,AE 与CD 交于点F ,则CFCD的值是( )A. 1B.12 C. 13 D. 14【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AB=BE=6,BD=AD ﹣AB=2(图2中),AD=AB ﹣BD=4(图3中); ∵CE∥AB, ∴△ECF∽△ADF,得12CE CF AD DF ==, 即DF=2CF ,所以CF :CD=1:3,16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网1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3,AD =5,点E 在DC 上,将矩形ABCD 沿AE 折叠,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那么cos ∠EFC 的值是( )A.35 B. 45 C. 12D. 32【答案】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的性质、余弦的概念,掌握翻折变换是一种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时解题的关键.1712.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F 在AD 上,点E 在BC 上,把这个矩形沿EF 折叠后,使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G 点处,若矩形面积为43且∠AFG =60°,GE =2BG ,则折痕EF 的长为( )A. 1B. 3C. 2D. 23【答案】C13.(2017年安徽省安庆一中中考数学三模)如图,小亮拿一张矩形纸图(1),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图(2),下将对角两顶点重合折叠得图(3),按图(4)沿折痕中点与重合顶点的连线剪开,得到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分别是( )A. 都是等腰梯形B. 都是等边三角形C. 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D. 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梯形【答案】C【解析】严格按照图中的顺序向上对折,对角顶点对折,沿折痕中点与重合顶点的连线剪开展开可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故选C.14.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折叠,使点落在边上,折痕,得到;再继续将纸片沿的对称轴折叠,依照上述做法,再将折叠,最终得到矩形,若中,和的长分别为和,则矩形的面积为().A. B. C.D.【答案】B15.(山东省临朐县沂山风景区2018届九年级上期末模拟)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BC=8,将纸片折叠,1819使点C 与点A 重合,折痕为EF ,点D 的对应点为G ,连接DG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 )A. 5B. 3C.365 D. 185【答案】D【解析】过点G 作GH ⊥AD 于点H ,由题意知,AF=FC ,AB=CD=AG=4,BC=AD=8,在Rt △ABF 中,由勾股定理知AB 2+BF 2=AF 2 , 即42+(8﹣AF )2=AF 2 , 解得AF=5,2016.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5,AB=8,点E 为射线DC 上一个动点,把△ADE 沿直线AE 折叠,当点D 的对应点F 刚好落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则DE 的长为________.A. 3或4B.52或10 C. 52或53 D. 25或53【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①如图1,当点F 在矩形内部时, ∵四边形ABCD 为矩形, 58AD AB ==,, ∴AB CD =,②如图2,当点F在矩形外部时,2122∵四边形ABCD 为矩形, 58AD AB ==,,∴AB CD =,设DE EF y ==,则4ME y =-, 在Rt EMF V 中, ∴222ME MF EF +=, 即()22248y y -+=,∴10.y =即DE =10. 故选B.17.(河南省濮阳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如图,在Rt△ABC 中,∠C=90°,AC=3,BC=4,点D ,E 为AC ,BC 上两个动点,若将∠C 沿DE 折叠,点C 的对应点'C 恰好落在AB 上,且'ADC∆恰为直角三角形,则此时CD 的长为___________.23【答案】12473或 【解析】试题解析: 9034C AC BC ∠=︒==,,,225,AB AC BC ∴=+=由折叠可知: .DC DC =' 若90,ADC ∠='oDC '∥,CB,ADC ACB '∴V V ∽,AD DC AC CB ∴='3,34DC DC-∴= 解得: 12.7CD =点睛:两组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18.(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17年中考数学三模)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其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B′AD=3,则△EB′C的周长为________.的位置,AB′与CD交于点E,若AB=8,【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翻折图形的性质可得:B′C=BC=AD,∠B′=∠B=∠D=90°,结合对顶角得出△ADE和△CB′E 全等,则B′E=DE,则△EB′C的周长=B′C+B′E+CE=BC+DE+EC=BC+CD=AD+AB=3+8=11.*网19.(2018年咸宁市通城县北港镇初级中学数学中考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中,把∠A沿DF折叠,点A恰好落E处,则tan∠ADF=_______.在矩形的对称中心2420.(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如图,在一张矩形纸片ABCD中,AB=4,BC=8,点E,F分别在AD,BC上,将纸片ABCD沿直线EF折叠,点C落在AD上的一点H处,点D落在点G处,有以下四个结论:①四边形CFHE是菱形;②线段BF的取值范围为3≤BF≤4;③EC平分∠DCH;④当点H与点A重合时,EF=25.以上结论中,你认为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②④.【解析】试题解析:①∵FH与EG,EH与CF都是原来矩形ABCD的对边AD、BC的一部分,∴FH//CG,EH//CF,∴四边形CFHE是平行四边形,由翻折的性质得,CF=FH,2526∴四边形CFHE 是菱形, 故①正确;③∴∠BCH =∠ECH ,∴只有30DCE ∠=o 时EC 平分∠DCH , 故③错误;过点F 作FM ⊥AD 于M ,则ME =(8−3)−3=2,由勾股定理得, 2225EF MF ME =+=, 故④正确,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有①②④, 故答案为:①②④.27。
中考复习专题折叠压轴题(无答案)
中考专题:折叠问题折叠型问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问题,通常是把某个图形按照给定的条件折叠,通过折叠前后图形变换的相互关系来命题。
折叠型问题立意新颖,变幻巧妙,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
图形折叠问题中题型的变化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图形的翻折部分在折叠前和折叠后的形状、大小不变,是全等形;2.图形的翻折部分在折叠前和折叠后的位置关于折痕成轴对称;3.将长方形纸片折叠,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4.解决折叠问题时,要抓住图形之间最本质的位置关系,从而进一步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5.充分挖掘图形的几何性质,将其中的基本的数量关系,用方程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迅速求解,这是解题时常用的方法之一。
折叠问题数学思想:(1)思考问题的逆向(反方向),(2)从一般问题的特例人手,寻找问题解决的思路;(3)把一个复杂问题转化为解决过的基本问题的转化与化归思想;(4)归纳与分类的思想(把折纸中发现的诸多关系归纳出来,并进行分类);(5)从变化中寻找不变性的思想.用“操作”、“观察”、“猜想”、“分析”的手段去感悟几何图形的性质是学习几何的方法。
折叠问题主要有以下题型:题型1:动手问题此类题目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它包括裁剪、折叠、拼图,它既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往往与面积、对称性质联系在一起.题型2:证明问题动手操作的证明问题,既体现此类题型的动手能力,又能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进行全等、相似等证明.题型3:探索性问题此类题目常涉及到画图、测量、猜想证明、归纳等问题,它与初中代数、几何均有联系.此类题目对于考查学生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也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论。
典型例题一.折叠后求度数例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则∠CBD的度数为()A.600B.750C.900D.950练习1.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 =65°,则∠AED′等于()A.50°B.55°C.60°D.65°2.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D、C分别在M、N的位置上,若∠EFG=55°,则∠1=_______°,∠2=_______°A3. 用一条宽相等的足够长的纸条,打一个结,如图(1)所示,然后轻轻拉紧、压平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正五边形ABCDE ,其中∠BAC =度。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学案:折叠类题目中的动点问题含答案
专题:折叠类题目中的动点问题折叠问题是中考的热门也是难点问题,平时与动点问题联合起来,这种问题的题设平时是将某个图形按必定的条件折叠,经过分析折叠前后图形的变换,借助轴对称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性质、相似三角形性质、三角函数等知识进行解答。
此类问题立意新奇,充满着变化,要解决此类问题,除了能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作出要求的图形外,还要能综合利用相关数学模型及方法来解答。
种类一、求折叠中动点运动距离或线段长度的最值例 1.着手操作:在矩形纸片ABCD 中, AB=3,AD =5.如图例1-1所示,折叠纸片,使点 A 落在 BC 边上的 A’处,折痕为PQ ,当点在BC边上挪动时,折痕的端点、也随之挪动 . 若限制点、分别在、边上挪动,则点A’A ’P Q P Q AB AD在 BC 边上可挪动的最大距离为.图例 1-1【答案】 2.【分析】此题依据题目要求正确判断出点A'的最左端和最右端地点.当点Q与点D重合时,A '的地点处于最左端,当点P 与点 B 重合时,点 A'的地点处于最右端. 依据分析结果,作出图形,利用折叠性质分别求出两种状况下的BA'或 CA'的长度,两者之差即为所求.①当点 Q 与点 D 重合时, A '的地点处于最左端,如图例1-2 所示 .确立点 A'的地点方法:由于在折叠过程中, A 'Q= AQ ,因此以点 Q 为圆心,以 AQ 长为半径画弧,与BC 的交点即为点A '.再作出∠ A' QA 的角均分线,与AB 的交点即为点P.图例 1-2图例1-3由折叠性质可知,AD = A' D=5,在 Rt△A' CD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A' D2CD252324②当点 P 与点 B 重合时,点A'的地点处于最右端,如图例1-3 所示 .确立点 A'的地点方法:由于在折叠过程中, A 'P= AP,因此以点P 为圆心,以AP 长为半径画弧,与BC 的交点即为点A '.再作出∠ A' PA 的角均分线,与AD 的交点即为点Q.由折叠性质可知,AB= A' B=3,因此四边形AB A' Q 为正方形.因此 A'C= BC-A'B=5-3=2.综上所述,点 A 挪动的最大距离为4-2=2.故答案为: 2.【点睛】此类问题难度较大,主要观察学生的分析能力,作图能力。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专题复习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专题复习1 / 6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专题复习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基础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折叠图形的性质,会利用其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和证明。
2、能力训练目标:、能力训练目标: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证明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证明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利用折叠图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重点:会利用折叠图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三、教学方法讲、练、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讲、练、测的有机结合,达到知识、技能、方法的全线突破。
机结合,达到知识、技能、方法的全线突破。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1、巧设情景,设疑引入、巧设情景,设疑引入观察与发现:小明将纸片ABC(AB>AC )沿过A 的直线折叠,使得AC 落在AB 边上,折痕为AD,展开纸片;展开纸片;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 和点D 重合,折痕为EF,展开纸片后得到AEF (如图1)。
小明认为AEF 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引出课题。
说明理由。
引出课题。
2、运用性质,折叠问题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归类探究。
、运用性质,折叠问题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归类探究。
归类一:折叠后求角的度数归类一:折叠后求角的度数典例解析: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得D 点与B重合,点C 落在点C '处, 折痕为EF ,如果∠ABE =20°,则∠EFC'=( )A. 125°A. 125°B. 80°C. 75°C. 75°D. 无法确定无法确定 评析:本题只要抓住折叠的本质特征,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找出翻折前后的一些不变量,其次要注意利用矩形的性质,如矩形的每个角都是90°、对边互相平行等。
河南省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专题三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训练
专题三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类型一与特殊图形有关(2018·河南)如图.∠MAN=90°.点C在边AM上.AC=4.点B为边AN上一动点.连接BC.△A′BC与△ABC关于BC所在直线对称.点D.E分别为AC.BC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A′B所在直线于点F.连接A′E.当△A′EF为直角三角形时.AB的长为________.【分析】当△A′EF为直角三角形时.存在两种情况:①∠A′EF=90°.②∠A′FE=90°进行讨论.【自主解答】当△A′EF为直角三角形时.存在两种情况:①当∠A′EF=90°时.如解图①.∵△A′BC与△ABC关于BC所在直线对称.∴A′C=AC=4.∠ACB=∠A′CB.∵点D.E分别为AC.B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AB.∴∠CDE=∠MAN=90°.∴∠CDE=∠A′EF.∴AC∥A′E.∴∠ACB=∠A′EC.∴∠A′CB=∠A′EC.∴A′C=A′E=4.在Rt△A′CB中.∵E是斜边BC的中点.∴BC=2A′E=8.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AB=82-42=43;②当∠A′FE=90°时.如解图②.∵∠ADF=∠A=∠DFB=90°.∴∠ABF=90°.∵△A′BC与△ABC关于BC所在直线对称.∴∠ABC=∠CBA′=45°.∴△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4;综上所述.AB的长为43或4.图①图②1.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B=2.∠ABC=30°.点E是射线DA上一动点.把△CDE沿CE折叠.其中点D 的对应点为D′.连接D′B. 若使△D′BC为等边三角形.则DE=________________.2.如图.在Rt△ABC中.∠ACB=90°.AB=5.AC=4.E、F分别为AB、AC上的点.沿直线EF将∠B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上的D处.当△ADE恰好为直角三角形时.BE的长为______.3.(2017·河南)如图.在Rt△ABC中.∠A=90°.AB=AC.BC=2+1.点M.N分别是边BC.AB上的动点.沿MN所在的直线折叠∠B.使点B的对应点B′始终落在边AC上.若△MB′C为直角三角形.则BM的长为__________.4.(2018·新乡一模)菱形ABCD的边长是4.∠DAB=60°.点M、N分别在边AD、AB上.且MN⊥AC.垂足为P.把△AMN沿MN折叠得到△A′MN.若△A′DC恰为等腰三角形.则AP的长为____________.5.(2017·三门峡一模)如图.在Rt△ABC中.∠ACB=90°.AB=5.AC=3.点D是BC上一动点.连接AD.将△ACD沿AD折叠.点C落在点C′.连接C′D交AB于点E.连接BC′.当△BC′D是直角三角形时.DE的长为______.6.(2018·盘锦)如图.已知Rt△ABC中.∠B=90°.∠A=60°.AC=23+4.点M、N分别在线段AC、AB 上.将△ANM沿直线MN折叠.使点A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线段BC上.当△DCM为直角三角形时.折痕MN的长为__________.7.(2018·乌鲁木齐)如图.在Rt△ABC中.∠C=90°.BC=2 3.AC=2.点D是BC的中点.点E是边AB上一动点.沿DE所在直线把△BDE翻折到△B′DE的位置.B′D交AB于点F.若△AB′F为直角三角形.则AE的长为________.8.(2017·洛阳一模)在菱形ABCD 中.AB =5.AC =8.点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EF 垂直AC 交AD 于点E.交AB 于点F.将△AEF 折叠.使点A 落在点A′处.当△A′CD 为等腰三角形时.AP 的长为______.9.(2018·濮阳一模)如图.在Rt△ABC 中.∠C=90°.AC =3.BC =4.点D.E 为AC.BC 上两个动点.若将∠C 沿DE 折叠.点C 的对应点C′恰好落在AB 上.且△ADC′恰好为直角三角形.则此时CD 的长为__________.类型二 点的位置不确定(2016·河南)如图.已知AD∥BC .AB⊥BC .AB =3.点E 为射线BC 上一个动点.连接AE.将△ABE 沿AE折叠.点B 落在点B′处.过点B′作AD 的垂线.分别交AD.BC 于点M.N.当点B′为线段MN 的三等分点时.BE 的长为________.【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E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N 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可得答案.【自主解答】 由翻折的性质.得AB =AB′.BE =B′E.①当MB′=2.B′N=1时.设EN =x.得B′E=x 2+1.由△B′EN~△AB′M .EN B′M =B′E AB′.即x 2=x 2+13.x 2=45.BE =B′E=45+1=355; ②当MB′=1.B′N=2时.设EN =x.得B′E=x 2+22.△B′EN∽△AB′M .EN B′M =B′E AB′.即x 1=x 2+43.解得x 2=12.BE =B′E=12+4=322.故答案为:322或355.1.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9.将正方形折叠.使D 点落在BC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GH.若点E 是BC 的三等分点.则线段CH 的长是_______.2.(2018·林州一模)在矩形ABCD中.AB=4.BC=9.点E是AD边上一动点.将边AB沿BE折叠.点A的对应点为A′.若点A′到矩形较长两对边的距离之比为1∶3.则AE的长为__________.3.(2015·河南)如图.矩形ABCD中.AD=5.AB=7.点E为DC上一个动点.把△ADE沿AE折叠.当点D的对应点D′落在∠ABC的平分线上时.DE的长为______.4.(2017·商丘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中.AD=5.AB=8.点E为射线DC上一个动点.把△ADE沿直线AE 折叠.当点D的对应点F刚好落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时.则DE的长为__________.5.如图.在矩形ABCD中.BC=6.CD=8.点P是AB上(不含端点A.B)任意一点.把△PBC沿PC折叠.当点B 的对应点B′落在矩形ABCD对角线上时.BP=________.6.(2018·河南模拟)如图.△ABC中.AB= 5.AC=5.tan A=2.D是BC中点.点P是AC上一个动点.将△BPD 沿PD折叠.折叠后的三角形与△PBC的重合部分面积恰好等于△BPD面积的一半.则AP的长为____________.7.在矩形ABCD中.AB=6.BC=12.点E在边BC上.且BE=2CE.将矩形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点C.D的对应点分别为C′.D′.折痕与边AD交于点 F.当点 B.C′.D′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时.AF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_.类型三根据图形折叠探究最值问题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2.AD=3.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AD边上的一个动点.将△AEF沿EF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EF.则A′C的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分析】以点E为圆心.AE长度为半径作圆.连接CE.当点A′在线段CE上时.A′C的长取最小值.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A′E=1.在Rt△BC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CE的长度.用CE-A′E即可求出结论.例3题解图【自主解答】以点E为圆心.AE长度为半径作圆.连接CE.当点A′在线段CE上时.A′C的长取最小值.如解图所示.根据折叠可知:A′E=AE=12AB=1.在Rt△BCE中.BE=12AB=1.BC=3.∠B=90°.∴CE=BE2+BC2=10.∴A′C的最小值=CE-A′E=10-1.故答案为10-1.1.(2019·原创)如图.在边长为10的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B边上的动点.E是AC边的中点.将△ADE 沿DE翻折得到△A′DE.连接BA′.则BA′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2.在矩形ABCD中.AD=12.E是AB边上的点.AE=5.点P在AD边上.将△AEP沿EP折叠.使得点A落在点A′的位置.如图.当A′与点D的距离最短时.△A′PD的面积为________.3.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的中点.F是BC边上的动点.将△EBF沿EF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F.连接B′D.则当B′D取得最小值时.tan∠BEF的值为__________.4.(2017·河南模拟)如图.在Rt△ABC中.∠ACB=90°.AC=4.BC=6.点D是边BC的中点.点E是边AB上的任意一点(点E不与点B重合).沿DE翻折△DBE使点B落在点F处.连接AF.则线段AF的长取最小值时.BF 的长为_________.参考答案类型一针对训练1.3+1或23-2 【解析】(1)当点E在边AD上时.过点E作EF⊥CD于F.如解图①.设CF=x.第1题解图①∵∠ABC=30°.∴∠BCD=150°.∵△BCD′是等边三角形.∴∠DCD′=90°.由折叠可知.∠ECD=∠D′CE=45°.∵EF=CF=x.在直角三角形DEF中.∠D=30°.∴DE=2x.∴DF=3x.∴CD=CF+DF=x+3x=2.解得x=3x-1.∴DE=2x=23-2.(2)当E在DA的延长线上时.如解图②.第1题解图②过点B作BF⊥DA于点F.根据折叠可知.∠ED′C=∠D=30°.又∵三角形BD′C是等边三角形.∴D′E垂直平分BC.∵AD∥BC.∴D′E⊥AD.∵∠ABC=30°∴∠BAF=30°.又∵AB=2.∴AF= 3.令D′E与BC的交点为G.则易知EF =BG =12BC =1.∴AE=3-1.∴DE=3+1.综上所述.DE 的长度为3+1或23-2. 2.158或157【解析】在Rt△ABC 中.∵∠C=90°.AB =5.AC =4.∴BC=3.沿直线EF 将∠B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BC 上的D 处.当△ADE 恰好为直角三角形时.根据折叠的性质:BE =DE.设BE =x.则DE =x.AE =5-x.①当∠ADE=90°时.则DE∥BC .∴DE CB =AE AB .∴x 3=5-x 5.解得x =158;②当∠AED=90°时.则△AED∽△ACB .∴DE BC=AE AC .∴x 3=5-x 4.解得x =157.故所求BE 的长度为:158或157. 3.122+12或1 【解析】①如解图①.当∠B′MC=90°.B′与A 重合.M 是BC 的中点.∴BM=12BC =122+12;②如解图②.当∠MB′C=90°.∵∠A=90°.AB =AC.∴∠C=45°.∴△CM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M=2MB′.∵沿MN 所在的直线折叠∠B.使点B 的对应点为B′.∴BM=B′M .∴CM=2BM.∵BC=2+1.∴CM +BM =2BM +BM =2+1.∴BM=1.综上所述.若△MB′C 为直角三角形.则BM 的长为122+12或1.图①图②第3题解图 4.433或23-2 【解析】①如解图①.当A′D=A′C 时.∠A′DC=∠A′CD=30°.∴∠AA′D=60°.又∵∠CAD=30°.∴∠ADA′=90°.在Rt△ADA′中.AA′=AD cos 30°=432=833.由折叠可得AP =12AA′=433;图①图②第4题解图②如解图②.当CD =CA′=4时.连接BD 交AC 于O.则Rt△COD 中.CO =CD×cos 30°=4×32=2 3.∴AC =4 3.∴AA′=AC -A′C=43-4.由折叠可得AP =12AA′=23-2;故答案为433或23-2. 5 .32或34【解析】如解图①所示.点E 与点C′重合时.在Rt△ABC 中.BC =AB 2-AC 2=4.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E =AC =3、DC =DE.则EB =2.设DC =ED =x.则BD =4-x.在Rt△DBE 中.DE 2+BE 2=DB 2.即x 2+22=(4-x)2.解得x =32.∴DE=32.图①图②第5题解图如解图②所示:∠EDB=90°时.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C =AC′.∠C=∠AC′D=90°.∵∠C=∠AC′D =∠CDC′=90°.∴四边形ACDC′为矩形.又∵AC=AC′.∴四边形ACDC′为正方形.∴CD=AC =3.∴DB=BC -DC =4-3=1.∵DE∥AC .∴△BDE∽△BCA.∴DE AC =DB CB =14.即ED 3=14.解得DE =34.点D 在CB 上运动.∠DBC′<90°.故∠DBC′不可能为直角.故答案为:32或34. 6.23+43或 6 【解析】分两种情况:①如解图①.当∠CDM=90°.△CDM 是直角三角形.∵在Rt△ABC 中.∠B=90°.∠A=60°.AC =23+4.∴∠C=30°.AB =12AC =3+2.由折叠可得.∠MDN=∠A=60°.∴∠BDN=30°.∴BN=12DN =12AN.∴BN=13AB =3+23.∴AN=2BN =233+43.∵∠DNB=60°.∴∠ANM =∠DNM=60°.∴∠ANM=60°.∴AN=MN =23+43.②如解图②.当∠CMD=90°时.△CDM 是直角三角形.由题可得∠CDM=60°.∠A=∠MDN=60°.∴∠BDN=60°.∠BND=30°.∴BD=12DN =12AN.BN =3BD.又∵AB=3+2.∴AN=2.BN = 3.过N 作NH⊥AM 于H.则∠ANH=30°.∴AH=12AN =1.HN = 3.由折叠可得∠AMN=∠DMN=45°.∴△MN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M=HN = 3.∴MN= 6.故答案为23+43或 6.图①图②第6题解图7.3或145 【解析】∴∠C=90°.BC =2 3.AC =2.∴tan B=AC BC =223=33.∴∠B=30°.∴AB=2AC =4.∵点D 是BC 的中点.沿DE 所在直线把△BDE 翻折到△B′D′E 的位置.B′D 交AB 于点F.∴DB=DC = 3.EB′=EB.∠DB′E=∠B=30°.设AE =x.则BE =4-x.EB′=4-x.当∠AFB′=90°时.在Rt△BDF 中.cos B =BF BD .∴BF=3cos 30°=32.∴EF=32-(4-x)=x -52.在Rt△B′EF 中.∵∠EB′F=30°.∴EB′=2EF. 则4-x =2(x -52).解得x =3.此时AE 为3;第7题解图当∠FB′A=90°时.作EH⊥AB′于H.连接AD.如解图.∵DC=DB′.AD =AD.∴Rt△ADB′≌Rt△ADC .∴AB′=AC =2.∵∠AB′E=∠AB′F+∠EB′F=90°+30°=120°.∴∠EB′H=60°.在Rt△EHB′中.B′H=12B ′E =12(4-x).EH =3B′H=32(4-x).在Rt△AEH 中.∵EH 2+AH 2=AE 2.∴34(4-x)2+[12(4-x)+2]2=x 2.解得x =145.此时AE 为145.综上所述.AE 的长为3或145. 8.32或3916【解析】∵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BC =CD =AD =5.∠DAC=∠BAC.∵EF⊥AA′.∴∠EPA=∠FPA′=90°.∴∠EAP+∠AEP=90°.∠FAP+∠AFP=90°.∴∠AEP=∠AFP .∴AE=AF.∵△A′EF 是由△AEF 翻折.∴AE=EA′.AF =FA′.∴AE=EA′=A′F=FA.∴四边形AEA′F 是菱形.∴AP=PA′.①当CD=CA′时.∵AA′=AC -CA′=3.∴AP =12AA′=32.②当A′C =A′D 时.∵∠A′CD =∠A′DC =∠DAC .∴△A′CD∽△DAC.∴A′C AD =DC AC .∴A′C=258.∴AA′=8-258=398.∴AP=12AA′=3916.故答案为32或3916. 9.127或43【解析】①如解图①.当∠ADC′=90°时.∠ADC′=∠C .第9题解图①∴DC′∥CB .∴△ADC′∽△ACB.又∵AC=3.BC =4.∴AD DC′=34.设CD =C′D=x.则AD =3-x.∴3-x x =34.解得x =127.经检验:x =127是所列方程的解.∴CD=127;②如解图②.当∠DC′A=90°时.∠DCB=90°.第9题解图②由折叠可得.∠C =∠DC′E =90°.∴C′B 与CE 重合.由∠C =∠AC′D =90°.∠A =∠A .可得△ADC′∽△ABC .在Rt △ABC 中.AB =5.∴AD C′D =AB CB =54.设CD =C′D=x.则AD =3-x.∴3-x x =54.解得x =43.∴CD=43.综上所述.CD 的长为127或43. 类型二针对训练1.4或52 【解析】设CH =x.则DH =EH =9-x.当BE∶EC=2∶1时.BC =9.∴CE=13BC =3.在Rt△ECH 中.EH 2=EC 2+CH 2.即(9-x)2=32+x 2.解得x =4.即CH =4.当BE∶EC=1∶2时.CE =23BC =6.在Rt△ECH 中.EH 2=EC 2+CH 2.即(9-x)2=62+x 2.解得:x =52.即CH =52.故CH 的长为4或52. 2.477或4155【解析】如解图.过点A′作A′M⊥AD 于M 交BC 于N.则四边形ABNM 是矩形.∴AB=MN =4.∵若点A′到矩形较长两对边的距离之比为1∶3.∴A′M=1.A′N=3或A′M=3.A′N=1.①当A′M=1.A′N =3时.在Rt△BA′N 中.BN =42-32=7.∴AM =BN =7.由△A′EM~△BA′N .∴EM A′N =A′M BN .∴EM 3=17.∴EM=377.∴AE=477;②当A′M=3.A′N=1时.同理可得AE =4155.,第2题解图)第3题解图3.52或53【解析】如解图.连接BD′.过D′作MN⊥AB .交AB 于点M.CD 于点N.作D′P⊥BC 交BC 于点P.∵点D 的对应点D′落在∠ABC 的平分线上.∴MD′=PD′.设MD′=x.则PD′=BM =x.∴AM=AB -BM =7-x.又由折叠图形可得AD =AD′=5.∴x 2+(7-x)2=25.解得x =3或4.即MD′=3或4.在Rt△END′中.设ED′=a.①当MD′=3时.AM =7-3=4.D′N=5-3=2.EN =4-a.∴a 2=22+(4-a)2.解得a =52.即DE =52;②当MD′=4时.AM =7-4=3.D′N=5-4=1.EN =3-a.∴a 2=12+(3-a)2.解得a =53.即DE =53.综上所述.DE 的长为52或53. 4.52或10 【解析】分两种情况:①如解图①.当点F 在矩形内部时.∵点F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上.∴AN =4.∵AF=AD =5.由勾股定理得FN =3.∴FM=2.设DE 为x.则EM =4-x.FE =x.在△EMF 中.由勾股定理.得x 2=(4-x)2+22.∴x=52.即DE 的长为52;图①图②第4题解图②如解图②.当点F 在矩形外部时.同①的方法可得FN =3.∴FM=8.设DE 为y.则EM =y -4.FE =y.在△EMF 中.由勾股定理.得y 2=(y -4)2+82.∴y=10.即DE 的长为10.综上所述.点F 刚好落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DE 的长为52或10. 5.3或92【解析】①点A 落在矩形对角线BD 上.如解图①.∵在矩形ABCD 中.AB =8.BC =6∴∠ABC=90°.AC =BD.∴AC=BD =62+82=10.根据折叠的性质.得PC⊥BB′.∴∠PBD=∠BCP .∴△BCP∽△ABD .∴BP AD =BC AB.即BP 6=68.解得BP =92;②点A 落在矩形对角线AC 上.如解图②.根据折叠的性质.得BP =B′P .∠B=∠PB′C =90°.∴∠AB′A=90°.∴△APB′∽△ACB .∴B′P BC =AP AC .即BP 6=8-BP 10.解得BP =3.故答案为:3或92.图①图②第5题解图6.2或5- 5 【解析】分两种情况:①当点B′在AC 的下方时.如解图①.∵D 是BC 中点.∴S △BPD =S △PDC .∵S △PDF =12S △BPD .∴S △PDF =12S △PDC .∴F 是PC 的中点.∴DF 是△BPC 的中位线.∴DF∥BP .∴∠BPD=∠PDF .由折叠得:∠BPD=∠B′PD .∴∠B′PD=∠PDF .∴PB′=B′D .即PB =BD.过B 作BE⊥AC 于E.在Rt△ABE中.tan A =BE AE=2.∵AB= 5.∴AE=1.BE =2.∴EC=5-1=4.由勾股定理.得BC =BE 2+EC 2=22+42=2 5.∵D 为BC 的中点.∴BD= 5.∴PB=BD = 5.在Rt△BPE 中.PE =1.∴AP=AE +PE =1+1=2;图①图②第6题解图②当点B′在AC 的上方时.如解图②.连接B′C .同理得:F 是DC 的中点.F 是PB′的中点.∴DF=FC.PF =FB′.∴四边形DPCB′是平行四边形.∴PC=B′D=BD= 5.∴AP=5- 5.综上所述.AP的长为2或5-5.7.8+23或8-2 3 【解析】由折叠的性质得.∠EC′D′=∠C=90°.C′E=CE.∵点B、C′、D′在同一直线上.∴∠BC′E=90°.∵BC=12.BE=2CE.∴BE=8.C′E=CE=4.在Rt△BC′E中.BE C′E=2.∴∠C′BE=30°.①当点C′在BC的上方时.如解图①.过E作EG⊥AD于G.延长EC′交AD于H.则四边形ABEG是矩形.∴EG=AB=6.AG=BE=8.∵∠C′BE=30°.∠BC′E=90°.∴∠BEC′=60°.由折叠的性质得.∠C′EF=∠CEF=60°.∵AD∥BC.∴∠HFE=∠CEF=60°.∴△EFH是等边三角形.∴在Rt△EFG 中.EG=6.∴GF=23.∴AF=8+23;②当点C′在BC的下方时.如解图②.过F作FG⊥AD于G.D′F交BE于H.同①可得.四边形ABGF是矩形.△EFH是等边三角形.∴AF=BG.FG=AB=6.∠FEH=60°.在Rt△EFG 中.GE=23.∵BE=8.∴BG=8-2 3.∴AF=8-2 3.图①图②第7题解图类型三针对训练1.53-5 【解析】如解图.连接BE.第1题解图∵AB=BC=AC=10.∴∠C=60°.∵AB=BC.E是AC的中点.∴BE⊥AC.∴BE=BC2-EC2=102-52=53.∵AC=10.E是AC边的中点.∴AE=5.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E=AE=5.∵BA′+A′E≥BE.∴当点B、A′、E在一条直线上时.BA′有最小值.最小值=BE-A′E=53-5.2.403【解析】连接DE.DE=52+122=13.∵将△AEP沿FP折叠.使得点A落在点A′的位置.∴EA′=EA=5.∵A′D≥DE-EA′第2题解图(当且仅当A′点在DE 上时.取等号).∴当A′与点D 的距离最短时.A′点在DE 上.∴DA′=13-5=8.设PA′=x.则PA =x.PD =12-x.在Rt△DPA′中.x 2+82=(12-x)2.解得x =103.∴△A′PD 的面积=12×8×103=403. 3.1+52【解析】在Rt△ADE 中.DE =22+42=2 5.当B′在ED 上时.B′D 最小.在ED 上截取EB′=EB =2.连接B′F .FD.则B′D=ED -EB′=25-2.设BF =x.则B′F=x.CF =4-x.在Rt△B′FD 和Rt△FCD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DB′2+B′F 2=DF 2=CF 2+DC 2.即(25-2)2+x 2=(4-x)2+42.解得x =5+1.∴Rt△BEF 中.tan∠BEF=BF BE =1+52.第3题解图4.1255【解析】由题意得:DF =DB.第4题解图∴点F 在以D 为圆心.BD 为半径的圆上.作⊙D; 连接AD 交⊙D 于点F.此时AF 值最小.∵点D 是边BC 的中点.∴CD=BD =3;而AC =4.由勾股定理得:AD 2=AC 2+CD 2.∴AD=5.而FD =3.∴FA=5-3=2.即线段AF长的最小值是2.连接BF.过F 作FH⊥BC 于H.∵∠ACB=90°.∴FH∥AC .∴△DFH∽△DAC .∴DF AD =DH CD =HF AC.即35=DH 3=HF 4.∴HF=125.DH =95.∴BH=245.∴BF=BH 2+HF 2=1255.。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折叠问题 (共46张PPT)
解析:
• 【分析】由△ABE沿AE折叠到△AEF,得出∠BAE=∠FAE,由∠AEB=55°,∠ABE= 90°,
•
求出∠BAE.
• 【解析】∵△ABE沿AE折叠到△AEF,∴∠BAE=∠FAE.
•
∵∠AEB=55°,∠ABE=90°,
•
∴∠BAE=90°-55°=35°,
•
∴∠DAF=∠BAD-∠BAE-∠FAE=90°-35°-35°=20°
42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折折叠叠问问题题 ((共共4466张张PPPTT))
解析: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折折叠叠问问题题 ((共共4466张张PPPTT))
43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折折叠叠问问题题 ((共共4466张张PPPTT))
考向六:折叠综合问题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折折叠叠问问题题 ((共共4466张张PPPTT))
45?解决折叠问题时一是要对图形折叠有准确定位抓住图形之间最本质的位置关系从点线面三个方面入手发现其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发现图形中的数量关系
折叠问题
考情分析:
• 折叠操作就是将图形的一部分沿着一条直线翻折180°,使它与另一部分图形在 这条直线的同旁与其重叠或不重叠,其中“折”是过程,“叠”是结果.折叠的问题的实 质是图形的轴对称变换,折叠更突出了轴对称知识的应用. • 折叠(或翻折)在三大图形变换中是比较重要的,考查的较多,无论是选择题、填 空题,还是解答题都有以折叠为背景的试题.常常把矩形、正方形的纸片放置于直 角坐标系中,与函数、直角三角形、相似形等知识结合,贯穿其他几何、代数知识 来设题.
边AD交于点F,D′F与BE交于点G.设AB=t,那么△EFG的周长为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图形的变换_轴对称变换_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综合题专训及答案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图形的变换_轴对称变换_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综合题专训及答案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综合题专训1、(2016连云港.中考真卷) 我们知道: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右图,AO为入射光线,入射点为O,ON为法线(过入射点O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B为反射光线,此时反射角∠BON等于入射角∠AON.问题思考:(1)如图1,一束光线从点A处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后恰好过点B,请在图中确定平面镜上的入射点P,保留作图痕迹,并简要说明理由;(2)如图2,两平面镜OM、ON相交于点O,且OM⊥ON,一束光线从点A出发,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点B.小昕说,光线可以只经过平面镜OM反射后过点B,也可以只经过平面镜ON反射后过点B.除了小昕的两种做法外,你还有其它做法吗?如果有,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的行进路线,保留作图痕迹,并简要说明理由;问题拓展:(3)如图3,两平面镜OM、ON相交于点O,且∠MON=30°,一束光线从点S出发,且平行于平面镜OM,第一次在点A处反射,经过若干次反射后又回到了点S,如果SA和AO的长均为1m,求这束光线经过的路程;(4)如图4,两平面镜OM、ON相交于点O,且∠MON=15°,一束光线从点P出发,经过若干次反射后,最后反射出去时,光线平行于平面镜OM.设光线出发时与射线PM的夹角为θ(0°<θ<180°),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θ的度数(注:OM、ON足够长)2、(2017磴口.中考模拟) 如图,把一张矩形的纸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 落在点E处,BE与AD交于点F.(1)求证:△ABF≌△EDF;(2)若将折叠的图形恢复原状,点F与BC边上的点M正好重合,连接DM,试判断四边形BM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2017吉林.中考模拟) 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边AB的中点,连接DE,△ADE 沿DE折叠后得到△FDE,点F在矩形ABCD的内部,延长DF交于BC于点G.(1)求证:FG=BG;(2)若AB=6,BC=4,求DG的长.4、(2019吴兴.中考模拟) 定义:长宽比为:为正整数的矩形称为矩形下面,我们通过折叠的方式折出一个矩形,如图a所示.操作1:将正方形ABEF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折叠后的点B落在对角线AE上的点G处,折痕为AH.操作2:过点G作CD∥AB,使点D、点C分别落在边AF,BE上.则四边形ABCD 为矩形.(1)证明:四边形ABCD为矩形;(2)点M是边AB上一动点.如图b,O是对角线AC的中点,若点N在边BC上,,连接求的值;连结AC,CM,当△AMC为等腰三角形时,将△CBM沿着CM翻折,点B的对称点为B’,连结AB’求的值.5、(2018龙湾.中考模拟) 如图,以AB为直径作⊙O,点C为⊙O上一点,劣弧CB 沿BC翻折,交AB于点D,过A作⊙O的切线交DC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AC=CD;(2)已知tanE= ,AC=2,求⊙O的半径.6、(2016江西.中考真卷) 解方程组与证明(1)解方程组:.(2)如图,Rt△ABC中,∠ACB=90°,将Rt△ABC向下翻折,使点A与点C重合,折痕为DE.求证:DE∥BC.7、(2016郓城.中考模拟) 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A落在平面上的F点处,DF交BC于点E.(1)求证:△DCE≌△BFE;(2)若CD=2,∠ADB=30°,求BE的长.8、(2018荆州.中考真卷) 如图,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B与DC重合,得到折痕MN,将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使点D落到MN上的点F处,折痕AP交MN于E;延长PF交AB于G.(1)求证:△AFG≌△AFP;(2)△APG为等边三角形.9、(2018柳州.中考模拟) 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的位置上.若∠1=60°,AE=1.(1)求∠2、∠3的度数;(2)求长方形纸片ABCD的面积S.10、(2019仁寿.中考模拟) (本小题满分9分)如图1,在矩形ABCD中,P为CD边上一点(DP<CP),∠APB=90°.将△ADP 沿AP翻折得到△AD′P,PD′的延长线交边AB于点M,过点B作BN∥MP交DC 于点N.(1)求证:AD2=DP•PC;(2)请判断四边形PMB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如图2,连接AC,分别交PM,PB于点E,F.若,求的值.11、(2016贵阳.中考模拟) 如图,矩形ABCD中,AB=6,BC=8,点E是射线CB上的一个动点,把△DCE沿DE折叠,点C的对应点为C′.(1)若点C′刚好落在对角线BD上时,BC′=;(2)若点C′刚好落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时,求CE的长;(3)若点C′刚好落在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上时,求CE的长.12、(2011遵义.中考真卷) 把一张矩形ABCD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A与点E重合,点C与点F重合(E、F两点均在BD上),折痕分别为BH、DG.(1)求证:△BHE≌△DGF;(2)若AB=6cm,BC=8cm,求线段FG的长.13、(2020拱墅.中考模拟) 如图1,折叠矩形纸片ABCD,具体操作:①点E为AD边上一点(不与点A,D重合),把△ABE沿BE所在的直线折叠,A点的对称点为F点;②过点E对折∠DEF,折痕EG所在的直线交DC于点G,D点的对称点为H 点.(1)求证:△ABE∽△DEG.(2)若AB=3,BC=5①点E在移动的过程中,求DG的最大值②如图2,若点C恰在直线EF上,连接DH,求线段DH的长.14、(2020.中考真卷)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是A(1,3),将O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OB,点B 恰好在抛物线上,OB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P是线段AC上一动点,且不与点A,C重合,过点P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OAB的边分别交于M,N两点,将△AMN以直线MN为对称轴翻折,得到△A′MN,设点P的纵坐标为m.①当△A′MN在△OAB内部时,求m的取值范围;②是否存在点P,使S△A′MN = S△OA′B,若存在,求出满足条件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2020湖州.中考真卷) 已知在△ABC中,AC=BC=m,D是AB边上的一点,将∠B 沿着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AC边的点P处(不与点A,C重合),折痕交BC边于点E.(1)特例感知:如图1,若∠C=60°,D是AB的中点,求证:AP=AC;(2)变式求异:如图2,若∠C=90°,m=,AD=7,过点D作DH⊥AC 于点H,求DH和AP的长;(3)化归探究:如图3,若m=10,AB=12,且当AD=a时,存在两次不同的折叠,使点B落在AC边上两个不同的位置,请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综合题答案1.答案:2.答案:3.答案:4.答案:5.答案:6.答案:7.答案:8.答案:9.答案:10.答案:11.答案:12.答案:13.答案:14.答案:15.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折叠问题》
EF 6 72 ∴S△BEF=EG· S△BEG=10×24= 5
14.如图,已知在矩形 ABCD 中,点 E 在边 BC 上,BE=2CE,将矩形 沿着过点 E 的直线翻折后,点 C,D 分别落在边 BC 下方的点 C′,D′处,且 点 C′,D′,B 在同一条直线上,折痕与边 AD 交于点 F,D′F 与 BE 交于点 G.设 AB=t,那么△EFG 的周长为 2 3t .(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
1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BE=EC,将正方形边CD沿DE
折叠到DF,延长EF交AB于点G,连结DG,求△BEF的面积. 【解析】由折叠和正方形的性质,在Rt△BEG中,由勾股定理求出AG后再 求△BGE的面积,最后由△BEF与△BGE的面积关系求△BEF的面积.
解:DF=DC=DA,∠DFE=∠C=90°,∴∠DFG=∠A=90°. 又∵DG=DG,∴△ADG≌△FDG(HL).∵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2, BE=EC,∴BE=EC=EF=6.设 AG=FG=x,则 EG=x+6, BG=12-x,在 Rt△BEG 中,由勾股定理,得 EG2=BE2+BG2, 1 1 即(x+6) =6 +(12-x) ,解得 x=4.∵S△BEG=2· BE· BG=2×6×8=24,
(1)求证:△DEC≌△EDA;
(2)求DF的值; (3)如图2,若P为线段EC上一动点,过点P作△AEC的内接矩形,使其顶
点Q落在线段AE上,顶点M,N落在线段AC上,当线段PE的长为何值时,
矩形PQMN的面积最大?并求出其最大值.
解:(1)由矩形的性质可知△ADC≌△CEA,∴AD=CE,DC=EA, ∠ACD=∠CAE.在△DEC 与△EDA 中, CE=AD, ∵DE=ED, ∴△DEC≌△EDA(SSS) DC=E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翻转折叠问题【专题点拨】图形折叠是中考中常考题型,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图形的认知,特别是考察轴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等知识综合运用。
【解题策略】有关图形折叠的相关计算,首先要熟知折叠是一种轴对称变换,即位于折痕两侧的图形关于折痕成轴对称;然后根据图形折叠的性质,即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对应点的连线被折痕垂直平分并结合勾股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相关计算.【典例解析】类型一:三角形折叠问题例题1:(·浙江省湖州市·3分)如图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4,BC=7.如图2,在底边BC上取一点D,连结AD,使得∠DAC=∠ACD.如图3,将△ACD沿着AD所在直线折叠,使得点C落在点E处,连结BE,得到四边形ABED.则BE的长是()A.4 B. C.3D.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四点共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只要证明△ABD∽△MBE,得=,只要求出BM、BD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B=AC,∴∠ABC=∠C,∵∠DAC=∠ACD,∴∠DAC=∠AB C,∵∠C=∠C,∴△CAD∽△CBA,∴=,∴=,∴CD=,BD=BC﹣CD=,∵∠DAM=∠DAC=∠DBA,∠ADM=∠ADB,∴△ADM∽△BDA,∴=,即=,∴DM=,MB=BD﹣DM=,∵∠ABM=∠C=∠MED,∴A、B、E、D四点共圆,∴∠ADB=∠BEM,∠EBM=∠EAD=∠ABD,∴△ABD∽△MBE,∴=,∴BE===.故选B.变式训练1:(·吉林·3分)在三角形纸片ABC中,∠C=90°,∠B=30°,点D(不与B,C重合)是BC上任意一点,将此三角形纸片按下列方式折叠,若EF的长度为a,则△DEF的周长为(用含a的式子表示).类型二:平行四边形折叠问题例题2:(·湖北武汉·3分)如图,在□ABCD中,E为边CD上一点,将△ADE沿AE折叠至△AD′E处,AD′与CE交于点F.若∠B =52°,∠DAE=20°,则∠FED′的大小为_______.【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析】∵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D=∠B=52°,由折叠的性质得:∠EAD,=∠DAE=20°,∠AED,=∠AED=180°-∠DAE -∠D=180°-20°-52°=108°,∴∠AEF=∠D+∠DAE=52°+20°=72°,∴∠FED′=108°-72°=36°.变式训练2:(河北3分)如图,将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若∠1=∠2=44°,则∠B为()第13题图A.66°B.104°C.114°D.124°类型三:矩形折叠问题例题3:(贵州毕节3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9,将正方形折叠,使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GH.若BE:EC=2:1,则线段CH的长是()A.3 B.4 C.5 D.6【解析】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DH=EH,在直角△CEH中,若设CH=x,则DH=EH=9﹣x,CE=3cm,可以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从而解出CH的长.【解答】解:由题意设CH=xcm,则DH=EH=(9﹣x)cm,∵BE:EC=2:1,∴CE=BC=3cm∴在Rt△ECH中,EH2=EC2+CH2,即(9﹣x)2=32+x2,解得:x=4,即CH=4cm.故选(B)变式训练3:(·四川南充)如图,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B与DC重合得到折痕EF,将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使点D落到EF上点G处,并使折痕经过点A,展平纸片后∠DAG的大小为()A.30°B.45°C.60°D.75°类型四:菱形折叠问题例题4:(·四川攀枝花)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使AD落在BD上,点A恰好与BD上的点F重合,展开后折痕DE分别交AB、AC于点E、G,连结GF,给出下列结论:①∠ADG=22.5°;②tan∠AED=2;③S△AGD=S△OGD;④四边形AEFG是菱形;⑤BE=2OG;⑥若S△OGF=1,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6+4,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A.2 B.3 C.4 D.5【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①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可得∠GAD=∠ADO=45°,又由折叠的性质,可求得∠ADG的度数;②由AE=EF<BE,可得AD>2AE;③由AG=GF>OG,可得△AGD的面积>△OGD的面积;④由折叠的性质与平行线的性质,易得△EFG是等腰三角形,即可证得AE=GF;⑤易证得四边形AEFG是菱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BE=2OG;⑥根据四边形AEFG是菱形可知AB∥GF,AB=GF,再由∠BAO=45°,∠GOF=90°可得出△OGF时等腰直角三角形,由S△OGF=1求出GF的长,进而可得出BE及AE的长,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AD=∠ADO=45°,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DG=∠ADO=22.5°,故①正确.∵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EF,∠EFD=∠EAD=90°,∴AE=EF<BE,∴AE<AB,∴>2,故②错误.∵∠AOB=90°,∴AG=FG>OG,△AGD与△OGD同高,∴S△AGD>S△OGD,故③错误.∵∠EFD=∠AOF=90°,∴EF∥AC,∴∠FEG=∠AGE,∵∠AGE=∠FGE,∴∠FEG=∠FGE,∴EF=GF,∵AE=EF,∴AE=GF,故④正确.∵AE=EF=GF,AG=GF,∴AE=EF=GF=AG,∴四边形AEFG是菱形,∴∠OGF=∠OAB=45°,∴EF=GF=OG,∴BE=EF=×OG=2OG.故⑤正确.∵四边形AEFG是菱形,∴AB∥GF,AB=GF.∵∠BAO=45°,∠GOF=90°,∴△OGF时等腰直角三角形.∵S△OGF=1,∴OG2=1,解得OG=,∴BE=2OG=2,GF===2,∴AE=GF=2,∴AB=BE+AE=2+2,∴S正方形ABCD=AB2=(2+2)2=12+8,故⑥错误.∴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④⑤.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四边形综合题,涉及到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此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训练4:(·黑龙江齐齐哈尔·3分)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点M是AD边的中点,连接MC,将菱形ABCD翻折,使点A 落在线段CM上的点E处,折痕交AB于点N,则线段EC的长为﹣1 .类型五:圆的折叠问题例题5:(•聊城)如图,点O是圆形纸片的圆心,将这个圆形纸片按下列顺序折叠,使和都经过圆心O,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O 面积的()A. 12 B. 13C. 23D.352. 解:作OD⊥AB于点D,连接AO,BO,CO,∵OD=AO,∴∠OAD=30°,∴∠AOB=2∠AOD=120°,同理∠BOC=120°,∴∠AOC=120°,∴阴影部分的面积=S扇形AOC=×⊙O面积.故选:B.变式训练5:(·山东省德州市·4分)如图,半径为1的半圆形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使对折后半圆弧的中点M与圆心O重合,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能力检测】1.(·黑龙江龙东·3分)如图,等边三角形的顶点A(1,1)、B(3,1),规定把等边△ABC“先沿x轴翻折,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変换,如果这样连续经过次变换后,等边△ABC的顶点C的坐标为.2.(•湘潭)如图,在Rt△ABC中,∠C=90°,△ACD沿AD折叠,使得点C落在斜边AB上的点E处.(1)求证:△BDE∽△BAC;(2)已知AC=6,BC=8,求线段AD的长度.3.(·浙江省绍兴市·5分)如图,矩形ABCD中,AB=4,BC=2,E是AB的中点,直线l平行于直线EC,且直线l与直线EC之间的距离为2,点F在矩形ABCD边上,将矩形ABCD沿直线EF折叠,使点A 恰好落在直线l上,则DF的长为.4.(·重庆市A卷·4分)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DE平分∠ADO交AC于点E,把△ADE沿AD翻折,得到△ADE′,点F是DE的中点,连接AF,BF,E′F.若AE=.则四边形ABFE′的面积是多少?5.(•咸宁)如图1,已知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将直线在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得到一个新函数的图象(图中的“V形折线”).(1)类比研究函数图象的方法,请列举新函数的两条性质,并求新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2,双曲线y=与新函数的图象交于点C(1,a),点D 是线段AC上一动点(不包括端点),过点D作x轴的平行线,与新函数图象交于另一点E,与双曲线交于点P.①试求△PAD的面积的最大值;②探索: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PAEC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此时点D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变式训练1:(·吉林·3分)在三角形纸片ABC中,∠C=90°,∠B=30°,点D(不与B,C重合)是BC上任意一点,将此三角形纸片按下列方式折叠,若EF的长度为a,则△DEF的周长为3a (用含a的式子表示).【解析】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由折叠的性质得出BE=EF=a,DE=BE,则BF=2a,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F=BF=a,即可得出△DEF的周长.【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得:B点和D点是对称关系,DE=BE,则BE=EF=a,∴BF=2a,∵∠B=30°,∴DF=BF=a,∴△DEF的周长=DE+EF+DF=BF+DF=2a+a=3a;故答案为:3a.变式训练2:(河北3分)如图,将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若∠1=∠2=44°,则∠B为()第13题图A.66°B.104°C.114°D.124°【解析】平行线的性质,折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