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物性胆囊结石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的效果与风险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的效果与风险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其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其中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胆结石的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及潜在风险。
一、胆结石的药物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指利用药物来溶解胆结石,包括草酸钙、乳酸钙、维生素C和胆汁酸等药物。
其中,草酸钙和乳酸钙可以降低胆固醇饱和度,维生素C对胆固醇结石有溶解作用,胆汁酸可以促进胆汁流动,减少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2. 胆固醇溶解剂胆固醇溶解剂是一类可以直接溶解胆固醇结石的药物,常用的有乙胺丁醇和水合氟化碳等。
这些药物通过改变胆汁的物理化学特性,促进胆固醇结石的分解和溶解,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3. 溶石药物溶石药物是指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或促进溶解代谢,达到治疗胆结石的效果。
常用的溶石药物包括西咪替丁、尿胆酸和甘油酸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促进结石的溶解。
二、药物治疗的效果药物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药物治疗对胆固醇结石有效果。
根据研究,经过一定时间的药物治疗,胆固醇结石的溶解率可达到60%以上。
药物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病情、结石的性质以及药物的选择有关。
对于小体积、胆固醇结石易溶解的患者,药物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药物治疗的风险虽然药物治疗对胆固醇结石有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首先,药物治疗的疗程较长,需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见效,对患者的耐心和合作性要求较高。
其次,部分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肌肉疼痛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此外,部分药物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或药物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
值得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胆结石患者。
对于较大的结石、胆囊壁炎或胆状结肠综合征等并发症明显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手术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胆结石的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合理选用药物治疗胆结石,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性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分析

常超声肝胆检查 中发现,较多结石患者其转归并非如此[11,它们会 2 结 果
例 ,肾盏 重度 扩张并 伴 肾实 质变 薄 ((0.3cm),产 后手 术治 疗 ,证实 一 侧 或两侧 肾增 大 ,要密 切观察 和定 期 随诊 。同时 要观察 膀胱 的
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2例,膀胱输尿管交界部狭窄 3例,尿 充盈 情况 ,如 肾盂扩 张呈 花瓣 状 ,肾皮 质 回声 极薄 ,输尿 管也增 宽
儿大多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就诊 ,进行手术治疗。目前超声在诊断 20O0.177.
药物 性胆 囊 结石 的超 声诊 断分 析
沈 文 强 ‘ 王 克 勤
摘 要 :目的 :分析头孢曲松钠致胆 囊内假性结石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采 用超声诊 断仪对5O例使用头孢曲松钠致胆囊 内假性结石
的患者胆囊进行多切面扫查,随访停药后的结石变化。结果:超声像 图特点表现为呈粉末状强回声光点群者12例,呈团状或悬浮状者14 例 ,呈河中沉沙状者24例 ;:It-后方声影较淡或无声影 ,移动体位 ,光点可散开或有流动性 ,形态具有可变性。结论:静脉使 用头孢曲松钠 后会 产 生假 性胆 囊结石 ,与 一般 胆 囊 结石相 比 ,具 有特征 性 的超 声特 点 ,停 药后 短 期 内可恢 复 正 常 ,应针 对 其 图像特 征 与胆 囊结 石鉴 别 ,避 免不 必要 的手术 治疗 ,以免 给 患者 带来 不必要 的痛 苦 ,甚至 引发 医疗纠纷 。 关键 词 :药物 性结 石 ;胆 囊 ;超 声诊 断
同程度 羊水增 加 2例 ,减 少 1例 。本 组 资料 胎儿 肾积水 中 肾盂前 儿泌 尿 系统 平滑 肌 松弛 所 引 起 ,也 可 能 出现 轻度 肾盂 扩 张 。而 产
后径 0 ̄4r am者 lO例;5—9mm者 3例 ;10~15r am 3例 ;>15mm者 6 后脱 离高激 素状 态 有关 。在 胎儿 肾盂 积水 的诊 断 中要 注意 :胎儿
药物性(头孢菌类抗生素)胆囊结石的超声影像诊断

示 ) 改 变 体 位 呈 漂 动 状 下沉
所 见 异 常声像 图 冻结 后 储 存 记 录
、
。
超 声 观 察 内容
主要 是 胆 囊 大 小 形 态 囊 壁 厚 度 内 外 囊 壁 是 否 光
、 、
滑 胆 汁透 声 结 石 形 态 大小 数 目 回声强 度 后 方
、
、
、
、
、
、
衰减 移 动 情 况 有 无 合 并 症 等
经 任何 对 症 治疗 情 况 下 可 自然 消 退 所 诉 病 史 中 均
,
据囊腔
2 1/ 区
域
。
结石直径约 (0
,
.
3
~
1 2
.
)c
,
m
。
结
石 声 能 穿 透 相 对 较 好 部 分 呈 浓 团状 高 回 声 多 显 示 全 貌 或大 部 无
, ,
一
发现
一
个 共 同特 点 就 是 患 者 与 近 期 接 受 头 孢 菌 类
胆 囊 腔 内 多发 结 石 呈 浓 团状 声 像 图 改 变 ( 箭 头所 示 )
; ,
04
—
23
一
修 订 日期
, ,
2 : 007
。
—
06
—
08
作 者 简 介 :时 伟 (
19 5 9
) 男 副主任医师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胆 道 系
。
统 疾 病 及 其 对 周 围 组 织 影 响 的 超声 影 像 诊 断
, ,
少 分 布 范 围缩 小 或 呈 星 点 状 在 胆 汁 暗 区 中 漂 动
,
,
药物疗法治疗胆石症

药物疗法治疗胆石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的改变,平均寿命的延长,胆石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手术疗法一直是治疗胆石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但部分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对手术不适宜或需要择期手术,药物治疗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所用药物种类也日渐繁多,本文就临床药物治疗的近况分4个方面介绍。
1 口服溶石疗法口服溶石疗法始于约50多年前,Rewbridge发现长期服用胆酸钠可使胆固醇结石消失,至1971年,Thistle等报道人体应用鹅去氧胆酸(CDCA),可使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降低,从而为口服溶石疗法奠定了基础。
通过多年来的临床试验研究,除了CDCA,越来越多的药物应用于胆石的溶解,包括熊去氧胆酸、丙谷胺、前列腺素抑制剂等。
鹅去氧胆酸(CDCA)、熊去氧胆酸(UDCA)为正常胆汁中游离胆汁酸成分之一,主要作用是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从而使结石中的胆固醇溶解、脱落。
此外UDCA通过促进胆汁的分泌,降低胆固醇合成酶HMG-COAR的活性,降低乙酸盐在肝内转化成胆固醇的速度,并能提高胆固醇代谢酶7α-羟化酶活性,这些能够显著降低人体胆汁中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量和胆固醇的饱和指数,增强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度,防止由代谢产生的胆固醇结石形成和溶解胆固醇结石。
因此CDCA和UDCA适应症主要为胆固醇性胆结石,经胆囊造影证实透光结石、胆囊功能正常及胆石无钙化的病人。
CDCA 主要用于胆石症静止期,不宜用于经常出现胆道症状或近期有并发症,如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炎者,以及胆囊无功能也不宜用CDCA治疗。
胆酸治疗一般需要较长时间,因此需要考虑患者的依从性,并通过胆囊造影、超声等检查确定有效剂量和判定溶石效果。
CDCA的溶石有效率为47%~60%,治疗剂量能在3周内使胆汁中胆固醇不饱和,通常在6个月左右X线检查可见结石变小,多数在18个月后使结石溶解。
UDCA主要用于治疗胆固醇结石,也可用于预防药物性结石,如对雌激素、安妥明及衍生物等长期服用易生之结石有预防作用,此外UDCA可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的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损害的生化指标,并可用于回肠切除术后的脂肪泻。
胆结石的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及其作用

胆结石的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及其作用胆结石是胆固醇、胆红素等物质在胆囊中结晶形成的固体颗粒,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药物治疗是治疗胆结石的一种常见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药物及其作用。
一、溶解胆结石药物1. 牛磺酸牛磺酸是一种胆固醇溶解药物,能够溶解胆固醇结石。
它通过抑制肝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胆固醇饱和度,促进胆固醇的溶解和排出。
牛磺酸通常与饮食控制和胆固醇合成抑制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地溶解小型和较软的胆固醇结石。
2. 羟基胆酸羟基胆酸是另一种溶解胆结石的药物,其作用机制类似于牛磺酸。
它能够增加胆汁中胆酸的浓度,促进胆固醇的转化和溶解。
羟基胆酸治疗胆结石的疗效一般较好,但对于胆固醇结石以外的其他类型结石效果较差。
3. 乌化蜡酸钙乌化蜡酸钙是一种胆固醇溶解药物,它能够影响胆固醇结石内的胆固醇晶格,降低结石的稳定性,从而导致溶解。
乌化蜡酸钙通常与胆固醇合成抑制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地溶解胆固醇结石。
二、预防胆结石药物1. 乳黄蓝贝母素乳黄蓝贝母素是一种预防胆结石的药物,它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固醇的排泄,防止胆固醇的沉积和结石形成。
乳黄蓝贝母素一般适用于胆固醇过多、胆汁分泌不足的胆结石患者。
2. ursodeoxycholic acidursodeoxycholic acid也是一种预防胆结石的药物,它能够减少胆固醇的肠道吸收,增加胆固醇在肝脏中的分解和排泄。
此外,ursodeoxycholic acid还能够减少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改善胆汁的溶解能力。
它一般适用于胆固醇饱和度较高的胆结石患者。
三、镇痛药物在胆结石治疗过程中,由于结石移动或胆囊收缩等原因,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胆绞痛。
镇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常见的镇痛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阿片类镇痛药等。
除了药物治疗,胆结石患者还需要合理的饮食控制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药物和手术的比较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药物和手术的比较胆结石是指在胆囊或胆管中形成的固体结晶物质。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本文将就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以便对患有胆结石的患者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胆结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那些无症状或轻度症状的患者。
常用于药物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 保胆药:保胆药主要通过增加胆汁中的胆盐浓度,减少胆固醇的溶解度,从而促进胆固醇结晶生成胆结石。
应用保胆药物可以减少胆囊收缩,降低胆囊内压力,帮助预防和溶解胆结石。
2. 溶石药物:溶石药物主要通过分解和溶解胆结石,从而帮助患者排出结石。
常用的溶石药物包括山梨酸钾、黄连素和酵素等。
药物治疗的优点是无需手术,可以避免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然而,药物治疗需要长期使用,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达到效果,同时其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腹泻、腹胀等,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则是比较常见且直接的治疗胆结石的方法,适用于有症状的患者或伴随并发症的患者。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胆囊切除术和胆结石取出术。
1. 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结石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
通过腹腔镜或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胆囊,排除胆石和胆囊炎症。
该方法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但对于一些患有肝胆功能失调和合并其他肝胆疾病的患者不是最佳选择。
2. 胆结石取出术:胆结石取出术是指通过导管或手术器械将胆结石取出。
常见的胆结石取出术包括经内镜胆道镜取石术和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
这些手术方法适用于胆结石较小、位于胆囊颈部或胆总管下端并无其他并发症的患者。
手术治疗能够迅速解决胆结石问题,但手术风险较高,需要麻醉和切除子宫,术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感染、疼痛和胆囊残留等。
因此,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前需要慎重考虑。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治疗胆结石的两种主要方法。
患者在选择时应根据自身病情、症状以及医生的建议做出合理的决策。
探究胆囊结石的病因与药物治疗方法

汇报人:XX 2024-01-27
目 录
• 胆囊结石概述 • 胆囊结石病因探究 • 药物治疗方法 • 非药物治疗方法 • 预防与康复建议
01
胆囊结石概述
定义与发病率
定义
胆囊结石是指在胆囊内形成的固 体结石,主要由胆固醇、胆色素 等成分组成。
发病率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 疾病,发病率较高,女性多于男 性,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上 升趋势。
适量运动
02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身
体新陈代谢和胆汁排泄。
避免久坐
03
长时间久坐容易导致胆汁淤积和胆固醇结晶的形成,应尽量避
免。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
定期体检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肝功能、胆囊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胆 囊问题。
及早就医
一旦出现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胆 囊结石。
治疗前需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确 保患者适合接受该治疗;治疗后需密 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 能出现的并发症。
适用于直径小于2cm、数量较少的胆 囊结石患者。
其他非药物治疗手段
溶石治疗
通过口服药物溶解结石中的胆固醇,使结石逐渐缩小并排出体外。 适用于胆固醇性结石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
针灸治疗
诊断标准
胆囊内出现强回声光团,后方伴有声影,且随体位改变而移 动,是胆囊结石的典型超声表现。结合患者症状及体征,可 作出胆囊结石的诊断。
02
胆囊结石病因探究
胆汁成分异常
01
02
03
胆固醇过饱和胆汁中胆固Fra bibliotek含量过高, 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
药物防治胆囊结石研究进展

药物防治胆囊结石研究进展摘要:现阶段针对胆囊结石的治疗一般会应用手术方法、内镜治疗等,而随着对该疾病的研究深入,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药物防治胆囊结石的新方法。
本文主要总结了现阶段已经应用于临床之中的胆汁酸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依泽替米贝的治疗效果,希望能对提高我国胆囊结石疾病的防治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胆囊结石;药物;防治;研究胆囊结石疾病是一种具备了高发病率、溶石难度高特点的疾病,在欧美地区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达到了10%~20%左右,在我国该疾病的发病率也达到了7%~10%左右[1-2]。
在现阶段针对胆囊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依旧以手术治疗较为常见,该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相对复杂,因此其药物治疗在临床仍然尚不明确[3-4]。
本文针对现阶段胆囊结石的防治药物研究进行了综述,详细报道如下。
1.溶石治疗关于溶石药物的报道首次出现在1972年,其主要的应用药物包括了熊去氧胆酸(UDCA)以及鹅去氧胆酸(CDCA),这两种药物都能够显著的降低胆汁胆固醇,具备了促进人体胆固醇晶体以及胆结石溶解的效果,但是该类药物的治疗周期较长,达到了6~12个月[5-8]。
高剂量的鹅去氧胆酸应用,可能会造成人体的血清转氨酶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以及腹泻,一般在临床研究中会将其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应用[9]。
熊去氧胆酸是美国唯一批准应用于胆结石治疗的药物[10]。
应用熊去氧胆酸,其可以与牛磺酸或者是甘氨酸结合,并产出亲水性胆汁盐,应用胆囊结石治疗中可以促进人体富含囊泡的液晶中间相形成,有助于促进胆固醇胆结石的溶解,还可以对患者肠道胆固醇吸收进行抑制,达到降低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吲醇酯饱和度的效果[11]。
与此同时,熊去氧胆酸还具备了抗炎症、抗凋亡、降低胆固醇结晶形成、黏度、胆泥总量的效果[12]。
应用熊去氧胆酸对胆囊结石进行治疗,需要较长的周期,而且该药物的适应证范围相对较窄,该药物也会应用于部分手术耐受性较低的患者以及合并有其它身体重大疾病的患者之中,所以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慎重的选择该药物进行治疗[13]。
超声诊断药物性胆结石的临床意义

超声诊断药物性胆结石的临床意义作者:张昕苗欣郭悦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7期【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性胆囊结石的超声特点。
方法采用飞利浦 M2540 、飞利浦IU-22对15例使用头孢曲松钠致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多切面扫查, 随访结石变化。
结果药物性胆囊结石多产生于用药后5~10 d, 声像图大致呈泥沙型、团块型、悬浮型三种类型, 结石数目不等、大小不一、后方可无声影, 随体位改变可移动或变形, 停药后10~60 d结石明显变小或完全消失。
结论静脉应用头孢曲松钠后产生胆囊结石, 与一般胆固醇结石相比, 不具有特异性声像图特征, 停药后短期内可恢复正常, 应针对其病史及随诊情况与传统胆囊结石鉴别。
【关键词】药物性;头孢曲松钠;胆结石;超声诊断;随访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经超声诊断为胆囊结石, 无治疗情况下随访2个月结石消失的15例患者, 结合之前病史考虑为药物性胆结石, 男6例、女9例;年龄 5~70岁、平均年龄35岁, 患者以右上腹疼痛、不适, 外伤或术后常规检查来就诊, 随访时间10~60 d。
1. 2使用仪器飞利浦M2540型和飞利浦IU-22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凸阵3.5~5.0 MHz。
1. 3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坐位, 探头位于右肋间及右肋缘旁常规肝胆切面扫查, 完整显示胆囊图像, 多方位观察, 重点观察胆囊有无肿大, 胆囊壁厚度、光滑度, 腔内有无结石、结石的数目、形态、有无声影, 改变体位后结石有无移动及变形, 同时注意肝内外胆管有无结石及梗阻。
2结果药物性胆结石的产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 主要与给药浓度、给药量、用药时间及患者个人体质有关, 结石声像图改变大致分为三种:①泥沙型;②团块型;③悬浮型。
这三种类型可能处于疾病不同时期, 并可以相互转化。
停药后10~20 d结石明显变小或消失, 最长1例随访2个月后结石完全消失。
药物性胆囊结石

药物性胆囊结石
一些抗凝药、潘生丁、环孢菌素、避孕药等亦可能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有关。
使用头孢曲松钠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60%的药物经肾脏代谢,40%的药物是经肝脏分泌至成胆汁。
头孢曲松钠引起一过性胆囊结石机制:头孢曲松钠在胆囊的浓度是血清中浓度的20至150倍,头孢曲松钠的排泄可能打扰胆汁酸的排泄。
此外,头孢曲松钠可能会影响胆囊本身的收缩。
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在使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患者中占15- 46%。
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结石有时甚至可以引起胆源性胰腺炎或急性胆囊炎。
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结石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每天高剂量(每天超过2g)和长期药物治疗;血钙过多、禁食、全静脉营养、大手术和脱水等也会导致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结石发生率提高。
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结石的超声表现很难与其他类型的胆囊结石相鉴别,可以表现为块状的、伴有或不伴有声影,泥沙状的,或者仅仅是胆泥的形成。
有人认为,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结石的形状更不规则一些,声影也更轻一些,但这些特征并没有多大的鉴别意义。
在发现胆囊结石的患者中,如果有使用头孢曲松钠的病史,一定要想到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结石的可能性。
药物性胆囊结石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疾病特点、出现时间、声像图表现及鉴别诊断

药物性胆囊结石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疾病特点、出现时间、声像图表现及鉴别诊断药物性胆囊结石形成与药物的使用有关,药物主要是头孢曲松钠,俗名罗氏芬,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盆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其在体内不能被分解代谢,60%经肾脏排出,剩下的40%以原型沉积于胆汁内,随胆汁一起排出。
正常情况下,在饮食前,胆汁大部分储存于胆囊内,进食后随着胆囊收缩胆汁逐渐排出,但患者在治疗期间,饮食量减少且以清淡为主,胆汁排出减少,导致胆囊内胆汁淤积,头孢曲松钠在胆汁中的浓度逐渐增高,超过饱和度后,头孢曲松钠与胆汁中钙盐成分结合,形成短暂性胆囊结石。
超声检查即可探及胆囊腔内强回声团,但随着药物的停用,胆汁内头孢曲松钠浓度的减低,与钙盐结合的头孢曲松钠又重新溶解于胆汁内并随胆汁排出,胆囊腔内的强回声亦随之消失。
特点皆有头孢类药物应用史,近期突发不伴有胆囊炎的胆结石,声像图显示结石状态、大小及数量变化较大,出现“三快”征象,即结石形成快、碎解快、消失快。
药物性胆囊结石出现时间:最快在用药后20小时出现。
药物性胆囊结石消失时间:最早在停药后5天,最迟停药后6个月,大部分在停药后2周内消失。
声像图表现1、胆囊大小正常,胆汁透声欠佳。
一般胆囊壁厚度正常。
2、囊腔内可见单个或数个大小不等强回声团。
部分结石呈浓团状高回声。
3、形态多不规则,结石边缘欠清晰多有声影,声影较弱、松散。
降低增益可见结石密度不均。
有漂浮感,移动、沉降速度慢。
鉴别诊断1、传统意义上胆囊结石:近期没有使用易导致胆囊内钙盐沉积的相关药物,表面光滑,规则,后方声影强、锐利、均匀,移动相对较快,形成时间长,多长期存在。
2、胆囊炎性沉积物:一般回声较细弱,大部分无声影,常伴有腹痛、恶心等胆囊炎症状,近期没有使用易导致胆囊内钙盐沉积的相关药物。
3、胆囊泥沙样结石:无相关用药史,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囊内细小强回声,结构松散,超声随访观察不易消失。
警惕药物致胆结石症

警惕药物致胆结石症警惕药物致胆结石症□刘国应胆结石属于一种代谢性结石,其形成与胆汁胆固醇增高有关。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某些药物可直接导致该病的发生,现将其综述如下。
长效生长抑素激动剂(SMS)长期应用SMS治疗引起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可高达40%~50%。
虽然应用SMS治疗引起胆囊结石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SMS使胆囊收缩功能受到持续抑制可能是引起胆囊结石的机制,目前尚在进一步研究中。
一些研究人员已证实胆囊存在生长抑素受体,因而认为SMS可直接抑制胆囊的收缩功能。
另有一些研究发现SMS可阻断进餐后缩胆囊素(简称CCK)的释放,因此认为SMS是通过抑制CCK的分泌而间接抑制胆囊的收缩功能。
胆囊收缩功能的抑制导致胆汁淤积及胆囊内沉积物形成,进一步促发了胆囊结石的形成。
由于SMS诱发的胆结石在临床上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长期服用该药的患者,应在疗程开始之前及疗程后每隔1年(用SMS 治疗1年的患者约50%发生胆结石)作一次胆囊超声波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胆结石症。
双嘧达莫(潘生丁)双嘧达莫作为一种单葡萄糖酸苷结合物主要从胆汁排泄(约90%为胆汁代谢产物)。
长期服用双嘧达莫可使肝脏中葡萄糖酸苷结合物裂解,导致不溶解的药物沉淀。
头胞曲松最近有研究表明25%~45%的病人服用头胞曲松后,发生可逆性的胆汁淤积症状,停药后症状可逐渐恢复正常。
这种胆汁淤积在临床上极少见。
很显然它是分泌到胆汁中的头胞曲松的钙沉淀所引起。
甾体避孕药甾体避孕药可影响胆汁的排泄功能,增加肝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并促使胆固醇浓度升高,胆汁酸浓度降低,故长期服用可促使胆石形成。
据来自国外的一组临床研究报道,服药组胆石症的发病率比对照组高两倍,胆囊炎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高。
孕酮孕酮能抑制乙酰辅酶A——胆固醇转移酶(ACAT)的活性,使胆固醇不能很快转变成胆固醇酯,最终导致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形成胆结石。
纤维衍生物这些衍生物似乎是ACAT酶系抑制剂,能促使胆汁更易形成结石。
胆结石的治疗药物疗法的优点和缺点

胆结石的治疗药物疗法的优点和缺点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由于胆固醇、胆红素等物质在胆囊或胆管中形成固体结晶而产生。
治疗胆结石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药物疗法是一种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胆结石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疗法的优点和缺点。
一、药物疗法的优点1. 非侵入性:相比于手术治疗,药物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
患者无需接受手术切除,避免了手术带来的创伤和恢复期的不便。
2. 适用范围广:药物疗法适用于不同类型和大小的胆结石。
无论是胆固醇结石还是胆色素结石,药物疗法都能发挥一定的治疗效果。
此外,无论结石大小,药物疗法都能够尝试治疗,避免了手术治疗对结石大小的限制。
3. 价格相对较低:与手术治疗相比,药物疗法的费用相对较低。
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来说,药物疗法是一种较为经济实惠的治疗选择。
4. 随访方便:药物疗法治疗胆结石后,患者可以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
这种随访方式相对简单,便于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二、药物疗法的缺点1. 治疗周期长:与手术治疗相比,药物疗法的治疗周期较长。
药物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对结石产生效果,患者需要长期坚持使用药物治疗。
2. 治疗效果不稳定:药物疗法对于不同类型和大小的胆结石的治疗效果并不一致。
对于一些较大的胆结石或者特殊类型的结石,药物疗法的效果可能相对有限。
3. 需要对患者量身定制: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不同,药物疗法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设计。
这对于医生来说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也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
4. 可能出现副作用:药物治疗胆结石时,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恶心、腹泻、肝功能异常等。
医生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三、小结药物疗法是治疗胆结石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非侵入性、适用范围广、价格低廉和随访方便的优点。
然而,它也存在着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不稳定、个体化要求高和可能出现副作用的缺点。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综合考虑,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胆结石药物排石的原理

胆结石药物排石的原理
胆结石药物排石的原理是通过药物的作用,促进胆囊收缩和胆道扩张,从而使结石排出体外。
首先,药物可以刺激胆囊收缩,增加胆囊的蠕动,促使结石移动。
某些药物可以激活胆囊内的胆固醇合成与分泌,使胆固醇浓度降低,从而减少结石的增长。
其次,药物还可以作用于肌肉收缩的平滑肌,使之松弛,进而扩张胆囊和胆道。
这种扩张可以增加胆汁的流动性,减少污垢和结石的附着,使结石更容易被排出。
此外,药物还可通过调节胆道内的化学环境,改变胆汁的成分和性质,降低结石的形成倾向,并对已有的结石产生溶解作用,使其逐渐减小甚至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胆结石药物排石只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结石,如以胆固醇为主要成分的结石。
对于其他类型的结石,如由胆色素和钙盐组成的结石,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在使用药物进行排石治疗时,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咨询,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胆结石的药物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胆结石的药物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胆结石是一种固态物质在胆囊中形成的疾病,常常导致腹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在胆结石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胆结石的药物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胆结石的药物治疗方法1. 胆汁酸衍生物胆汁酸衍生物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治疗胆结石的方法。
胆汁酸能够在胆囊中溶解胆结石,并促进胆结石的排出。
常见的胆汁酸衍生物包括乌尔班(TAURSOURSODEOXYCHOLIC ACID)、降胆宁(CHENODEOXYCHOLIC ACID)等。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定期进行肝功能和胆固醇检查。
2. 溶石药物溶石药物是另一种常见的胆结石药物治疗方法。
这些药物通过溶解胆结石的化学成分,帮助胆结石的溶解和排出。
常见的溶石药物有利胆寿(GLUDYMN)和溶石宁(CHENODEOXYCHOLIC ACID)等。
使用这些溶石药物时,应密切关注肝功能和胆固醇检查。
3. 抗生素当胆结石引起胆囊炎时,抗生素可以用于控制感染。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CLAVULANATE AMOXICILLIN)和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等。
使用抗生素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并遵循药物的使用指南。
二、胆结石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1. 遵循医生指导在进行胆结石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监测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健康状况。
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并按照医嘱进行用药。
2. 定期检查在胆结石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肝功能和胆固醇检查等。
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胆结石药物治疗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患者应密切关注身体不适症状,并及时告知医生。
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应立即就医。
4. 合理饮食饮食对于胆结石的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
胆囊结石最佳治疗方案

胆囊结石最佳治疗方案简介胆囊结石是胆囊内形成的固态物质,它主要由胆固醇和胆色素组成。
胆囊结石是胆道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案有很多种,包括药物治疗、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本文将介绍胆囊结石治疗的最佳方案和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药物治疗胆酸药物胆酸药物是一种通过增加胆囊收缩和排空来溶解胆囊结石的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乳糖胆酸、降胆酸、乌鸡白凤丸等。
胆酸药物在胆囊结石的治疗中起到溶解和排除结石的作用。
但是,药物治疗需要长时间使用,且对于大型结石的疗效较差。
口服药物溶石疗法口服药物溶石疗法是一种通过药物溶解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药物溶石疗法包括MTBE、CDCA等。
药物溶石疗法具有溶解结石的作用,但是需要长期治疗,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草药疗法草药疗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
常用的草药疗法包括大黄、火麻仁、柴胡等。
草药疗法具有一定的溶石和消炎作用,但是疗效较慢且不稳定。
非手术治疗胆道引流胆道引流是一种通过胆囊造瘘或T管引流的方法,将胆囊内的结石排除体外。
胆道引流可以快速解决胆囊结石的问题,但是对于大型结石非常困难。
冲击波碎石术冲击波碎石术是一种通过外科手术或经皮穿刺的方式将冲击波引入胆囊内,通过冲击波的作用将胆囊结石打碎。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但是对于大型结石的疗效较差。
胆减压和胆囊扩张术胆减压和胆囊扩张术是一种通过降低胆囊内压力和扩张胆管来解决胆囊结石问题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胆囊功能较好且无结石粘连的患者。
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
通过腹腔镜技术,医生可以将胆囊切除并将结石一同去除。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是胆囊结石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开腹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结石较大、囊壁有炎症或粘连的患者。
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完全清除结石的优势,但是创伤较大,恢复周期较长。
胆结石的药物治疗效果评估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

胆结石的药物治疗效果评估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多数情况下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然而,对于一些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或者是轻度症状的患者,药物治疗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本文将评估胆结石的药物治疗效果以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一、药物治疗胆结石的效果评估胆结石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溶石药物和胆固醇合成抑制剂,通过不同的机制来促进结石的溶解或减少结石的形成。
1. 溶石药物溶石药物主要是通过改变胆汁成分,溶解胆结石。
常用的溶石药物包括丁酮胺酸、甲羟双胍等。
这些药物可以增加胆汁中胆酸的含量,降低胆固醇饱和度,从而促进结石的溶解。
丁酮胺酸是一种由人工合成的草酸盐,具有溶解胆固醇结石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丁酮胺酸治疗胆结石的有效率可以达到60%以上。
然而,由于该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不稳定,不同个体对其反应差异较大,因此需要严格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
甲羟双胍是一种胆固醇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肝细胞中的胆固醇合成来减少结石的形成。
研究发现,甲羟双胍可显著降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风险,但对于已经形成的结石的溶解效果有限。
2. 胆固醇合成抑制剂胆固醇合成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减少胆固醇在肝脏中的合成,从而减少胆固醇在胆汁中的含量,降低结石形成的风险。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胆固醇合成抑制剂,包括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
这些药物通过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减少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从而减少结石的形成。
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治疗胆结石的有效率可达到70%以上。
二、药物治疗的安全性评估除了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外,我们还需要关注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1. 药物副作用胆结石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丁酮胺酸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反应;甲羟双胍可能引起乳酸酸中毒等严重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为肌肉疼痛和肝功能损害。
2. 药品相互作用药物治疗胆结石时,患者可能需要同时使用其他药物。
胆结石的药物治疗副作用药物治疗胆结石会有哪些副作用

胆结石的药物治疗副作用药物治疗胆结石会有哪些副作用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常常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为了缓解这些症状,医生常常会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
然而,除了起到治疗作用外,这些药物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本文将探讨胆结石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一、消炎药副作用在胆结石的药物治疗中,常用的消炎药包括头孢菌素、青霉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炎症症状,但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
比如,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损伤和肝酶升高,而头孢菌素和青霉素则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等。
二、胆汁酸的副作用胆汁酸类药物是治疗胆结石的常见选择之一,其通过增加胆汁酸含量来溶解结石。
不过,胆汁酸类药物也有一些副作用。
比如,长期使用胆汁酸类药物可能导致胆汁酸增加,进而引起腹泻、脂肪吸收不良等消化系统问题。
三、溶结石剂的副作用溶结石剂是一种常见的胆结石治疗药物,其主要通过溶解结石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然而,溶结石剂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
比如,溶结石剂可能导致胆绞痛加重、胆管炎等胆道系统疾病的发生。
四、止痛药的副作用胆结石患者常常伴随有明显的疼痛症状,为了缓解患者的疼痛,医生往往会给予止痛药物。
然而,一些止痛药物也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
例如,阿片类止痛药物可能导致便秘、恶心等不适感。
总结起来,胆结石的药物治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控制剂量,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此外,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也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本文中提到的药物和副作用只是一些常见情况,并不代表所有个体都会出现。
对于药物治疗和副作用问题,具体情况需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
浅析胆结石治疗的效果

浅析胆结石治疗的效果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在胆囊或胆管内形成小而硬的结石,多数情况下症状不明显,但当结石阻塞胆管时,患者会经历剧烈的腹部疼痛和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黄疸等。
治疗胆结石需要针对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下面将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非手术治疗三个方面对其效果进行浅析。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轻度和中度的胆囊结石,其目的是通过溶解药物将结石分解,从而减轻患者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该疗法适用于结石直径小于2cm、胆囊收缩功能正常、无合并症的患者。
常用的药物有乌头碱、柚皮苷等,但是由于药物副作用大,治疗时间长,效果难以预测,且对胆管结石和钙化结石无效,因此药物治疗并不是首选治疗方法。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或无法采用其他治疗方法的患者,如结石较大、合并炎症或感染等情况。
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胆囊切除术是通过手术切除胆囊来治疗胆囊结石,手术方式有传统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于恢复期和疼痛感较敏感的患者,可以减少手术和恢复时间。
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通过胆管内镜和显影技术取出胆总管内的结石,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溶解的胆管结石特别有效。
非手术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其主要包括内镜下胆管造影术、胆囊释石术和体外震波碎石术等。
其中,内镜下胆管造影术是将一根柔软的导管通过嘴部或鼻孔插入胆管内,然后注入显影剂进行检查或治疗。
胆囊释石术是将一根导管通过腹壁插入胆囊内,然后注入药物使结石溶解或加速排出体外。
体外震波碎石术是通过高能的震波将结石击碎,然后通过体内排出体外。
非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确切等优点,但对于结石位置、形状等要求严格,且治疗费用较高。
综上所述,胆结石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患者病情、治疗方式和医生操作技能等多种因素。
药物治疗适用于小而软的结石,但副作用大,治疗时间长,不适用于所有患者;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但对于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患者风险较高;而非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特定类型和位置的结石,可以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超声诊断药物性胆囊结石

超声诊断药物性胆囊结石
吕行;孙玉清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卫生》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目的:根据药物性胆囊结石的成因及病理特点对超声特点进行研究、总结.方法:应用二维超声观察胆囊大小、形态,胆囊结石的数目、大小、回声特点,确定为首次发现胆囊结石的患者详细询问其药物使用病史,30 天内、60 天内、90 天内复查胆囊结石情况.结果:63 例有明确头孢类药物使用病史的患者中,23 例 30 天内胆囊结石消失,2 例 60 天内胆囊结石消失,90 天内复查较之前无明显便化.结论:药物性胆囊结石以多发结石为主,部分可合并胆泥淤积、胆囊缩小.声像图上无明显特异性.但患者年龄分布较年轻.所以遇到年轻患者多发胆囊结石的,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并嘱其短期内复查以避免盲目手术治疗.
【总页数】1页(P93)
【作者】吕行;孙玉清
【作者单位】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137400;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137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药物性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分析
2.超声对药物性胆囊内强回声误诊为胆囊结石9例分析
3.药物性(头孢菌类抗生素)胆囊结石的超声影像诊断
4.药物性假性胆囊结石3例
5.药物性胆囊结石15例超声表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7期] 浅谈药物性胆囊结石
传统意义上的胆囊结石形成后,不会自然消失,反会渐渐增大,多数病例最后终因保守治疗无效而切除胆囊。
然而在日常超声肝胆检查中,发现部分结石患者其转归并非如此,它们会在未作任何对症处理情况下,完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自然消失。
在对此类结石患者系统随访观察中,发现在此前都有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应用史,国内最早于1998年报道,我科近段时间先后发现有妇科及儿科两例此类胆囊结石病例。
此类结石与平常多见的胆固醇结石在超声图像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均呈强回声团样,数量、大小不一,后方有声影,改变体位可移动。
因此,如果单从某次的超声检查,超声医师无法对其进行鉴别。
那么,药物性胆囊结石是怎样形成的呢?目前认为:过饱和头孢菌类抗生素的胆药高浓度,在胆囊腔内相对较长时间的留存,药物自身的化学特性(阴离子)就自然决定它与胆汁中钙盐成分(阳离子)结合,形成短暂的固态结合体,这种无数单个结合体,堆积、凝结,即可形成药物性胆结石。
由于其结构较疏松,当停药后胆汁浓度迅速下降,此时药物自身的阴离子渐渐消失,它所形成的结合体(药物性结石)也随之消退。
因此它特点是:形成快、碎裂溶解快、自然消退快。
随访复查中发现,原石在停药后较短时间内,出现时而散落成无数,时而堆积成团现象。
总体上其演变规律是结石的数目减少,结石体积逐渐变小,结石密度逐渐变淡,胆汁透声逐渐变好,在结石完全消退后,胆囊所有声像图表现为正常。
另外,潘生丁、非甾体抗炎药因大部分在胆囊内代谢排泄,长期使用也可引起药物性胆囊结石。
因此,临床医师应注意不要把这种‘一过性’且完全可以自愈的胆结石患者仓促手术,同时向患者做好解释,多次超声复查的必要性。
避免患者长期不必要的结石治疗和手术带来的痛苦与创伤,甚至避免由此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作者:浏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余毅]
[日期:2010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