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涵的沉降缝.doc

管涵的沉降缝.doc
管涵的沉降缝.doc

管涵的沉降缝

管涵的沉降缝?以下带来关于管涵的沉降缝设置目的及施工方法,相关内容供以参考。

结构物设置沉降缝的目的是避免结构物因荷载或地基承载力不均匀而发生不均匀沉陷,产生不规则的多处裂缝,而使结构物破坏。设置沉降缝后,可限定结构物发生整齐、位置固定的裂缝,并可事先对沉降缝处予以处理;如有不均匀沉降,则将其限制在沉降缝处,有利于结构物的安全、稳定和对防渗(防止管内水流渗入涵洞基底或路基内,造成土质浸泡松软)。

沉降缝设置的位置和方向

涵洞洞身、洞身与端墙、翼墙、进出水口急流槽交接处必须设置沉降缝,但无圬工基础的圆管涵仅于交接处设置沉降缝,洞身范围不设。具体设置位置视结构物和地基土的情况而定。

圆管涵及箱涵施工工艺.

坡;基底高程严格控制,用平板夯夯实(二)垫层施工水泥稳定砂砾垫层采用人工找平,手扶式振动夯夯实;(三)片石砼基础片石混凝土的浇筑:严格按设计文件规定的配合比计量拌和混凝土施工时严格控制模板变形,准确控制外形尺寸,并派 专人在四周观摩,防止跑浆,暴模,以保持线形顺适4.6、涵洞、通道的施工方法 4.6.1、钢筋砼圆管预制 钢筋砼圆管采用预制方式,采用振动制管器发,预制场地平整、坚实、清洁,并做好必要的方式,防止场地沉陷。 圆管涵预制材料制作工序均需在现场试验和检验并取得工程师的批准,成品经验应满足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 钢筋梆扎按交通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执行,钢筋应有质保单。帮扎前将表面油渍、漆皮、鲜鳞锈等消除干净。钢筋采用冷拉方法调查,冷接率I级钢筋不大于2%,钢筋弯制和末端的弯钩按设计要求制作,钢筋接头采用绑扎接头。钢筋布设完毕后通知监理工程师对摸,钢筋等进行检查,合格后浇筑砼。 模板由可拆装与附有振动器的钢内摸组成.外摸由两片厚约为5MM左右的钢板半圆筒拼制,半圆筒用带楔的销栓连接.内摸为一整圆筒,下中直径较上中直径稍小以便取出内摸。 用振动制管器制管,可在铺放水泥纸袋的地坪上施工。模板与砼接触的表面上应涂润滑剂(废机油等)钢筋笼放在内外摸间固定后,先震动10 秒种左右使摸型密贴地坪,以防漏浆。每节涵管分5层灌注,每层灌好铲平后开动震动器,震至混凝土冒浆为止,再灌下一层,最后一层震动冒浆后,抹平顶面,冒浆后2~3分钟即关闭震动器。固定销在灌注中逐渐抽出,先抽下边,后抽上边。停震后,用链滑车吊起内摸。起吊时应垂直,刚吊起应辅以震动(震动2~3次,每次1秒左右),使内摸与混凝土脱离。内摸吊起20CM,即不得再震动。为使吊起内摸后能移至另一制作位置,宜用龙门车起吊.外摸在灌注5~10钟后拆开,若不及时拆开须至初凝后才能再拆.拆开后混乱土表面缺陷应及时修整. 混凝土浇筑后立即进行养护,待混凝土表面收浆、凝固后即用草覆盖、防止日晒、雨淋和冰冻,经常在模板及草帘上洒水,保持混凝土湿润。洒水养护时间在7天以上。混凝土养护用水的条件与用水相同。 管节混凝土根据要求进行混凝土试块试验。并符合下例要求:

圆管涵结构计算书

圆管涵结构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本设计资料 1.依据规范及参考书目: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简称《桥规》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 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 022-85) 《公路小桥涵设计示例》2.计算参数: 圆管涵内径D = 1000 mm 填 土深度H = 1200 mm 混凝土 强度级别:C15 修正后地基 土容许承载力管节长度L = 1000 mm 钢筋强度等级: R235 刘培文、周卫编著) 圆管涵壁厚t = 100 mm 填土容重丫i = 18.00 kN/m3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n级 [fa] = 150.0 kPa 填土内摩擦角0 = 35.0度 钢筋保护层厚度as = 25 mm 受力钢筋布置方案:0 10@100 mm 1 .恒载计算填 土垂直压力: q 土= 丫用=18.0 1200/1000 = 21.60 kN/m 2 管节垂直压力: q 自=24 末=24 1200/1000 = 2.50 kN/m 2 故: q 恒=q 土+ q 自=21.60 + 2.50 = 24.10 kN/m 2 2.活载计算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第4.3.1 条和第4.3.2条规定,计算采用车辆荷载;当填土厚度大于或等于0.5m 时,涵洞不考虑冲击力。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第4.3.5 条规定计算荷载分布 宽度。 一个后轮单边荷载的横向分布宽度=0.6/2+1200/1000 x tan30° =0.99 m 由于一个后轮单边荷载的横向分布宽度=0.99 m > 1.8/2 m 故各轮垂直荷载分布宽度互相重叠,荷 载横向分布宽度a应按两辆车后轮外边至外 边计算: a=(0.6/2+1200/1000x tan30°)x 2+1.3+1.8x2=6.89 m 一个车轮的纵向分布宽度 =0.2/2+1200/1000x tan30° =0.79 m 由于一个车轮单边的纵向分布宽度=0.79 m > 1.4/2 m 故纵 向后轮垂直荷载分布长度互相重叠,荷载纵向分布宽度b 应按二轮外边至外边 计算: b=(0.2/2+1200/1000x tan30°)x 2+1.4=2.99 m q 汽=2 x( 2 x 140) / (a x b) =560/ (6.89X 2.99) = 27.24 kN/m 2 3.管壁弯矩计算 忽略管壁环向压力及径向剪力,仅考虑管壁上的弯矩。管壁中线半径R = ( D/2 + t/2 ) = ( 1000/2 + 100/2 ) /1000 = 0.55 m 荷载计算

道路钢筋砼圆管涵施工方法

, 钢筋砼圆管涵施工方案 一、施工材料及试验: 1、砂垫层: 圆管涵管基下砂垫层必须为中粗砂或碎石,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不含有机质、粘土块和其它有害物质。含泥量不得大于5%,且必须报验监理工程师合格后才可使用。 2、管基、帽石、端墙C20混凝土其配合比必须经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合格后才可以使用。 4、洞口河床铺砌、隔水墙为号浆片石,片石必须报监理批准合格后才可使用,锥坡为C20预制实心六角块。 5、混凝土管节: ? A、我部混凝土管节将从专门生产混凝土管节的构件厂进购,在使用前将其资质向监理工程师及指挥部申报,在取得指挥部及监理工程师的批准后才可进行预制、生产。 B、在混凝土管节进场后,马上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并填报建筑材料报验单(附相关检验资料)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6、在浇筑C20管基混凝土和C20帽石、端墙砼时,及时安排我部试验人员按指挥部及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混凝土试块的制取。 二、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案: 1、施工前准备: A、在已清表的路基上用全站仪放出涵洞的中心桩及其轴线,并在适当位置进行保护。据此进行涵洞的施工放样。 B、根据放出的轴线与现行的排灌系统进行现场核对,如有涵洞位置、标高与设计意图不相符的地方立即上报监理工程师。待经有关部门批复后方可进行施工。 C、在涵洞附近路基范围以外不易碰到的地方加密一水准点,以此进行施工

标高的测量和复核。 【 D、如果涵洞所在位置处在现有排灌水系处,应将原有水系进行改道或必要时进行围堰处理,采用草袋进行围堰,然后进行基坑开挖和清淤。 E、如涵洞基础下设计有水泥粉喷桩软基处理,则必须在水泥粉喷桩软基处理施工完毕14天后才可进行基坑开挖(如桩头没有成型则必须待桩头成型后才可开挖基坑)。 2、测量放样: 在基坑开挖前,精确定出圆管涵轴线控制桩并报验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 3、基坑开挖: A、基坑开挖采用人工或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挖方边坡采用1:0. 5(如基坑坑壁牢固可将坡度适当放大),从基坑中挖出的素土按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进行堆放。 B、若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渗流量过大,则在基坑两端开挖集水坑用人工或水泵及时将渗水排除。 C、开挖深度严格按设计标高进行控制,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超挖,则用中粗砂回填。 # 3、砂垫层施工: 回填管基底部的砂垫层采用中粗砂填筑,砂垫层采用人工回填,采用水密法使其密实,其施工方法为先将砂垫层洒水至饱和状态,然后将砂垫层渗流水从集水坑中抽出使砂垫层达到密实状态。 4、管底以下管基砼浇注: A、砂垫层填至设计标高施工完毕后,应在其上精确放样立模后进行管基第一层砼和端墙基础砼的浇注,砼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使用溜槽进行浇注,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在振捣密实后用木抹子仔细找平,此时注意用3CM厚木板按每6米设置一处沉降缝且必须与日后施工混凝土管节接逢对齐,在混凝土终凝后及时将木板抽出并用中粗砂将沉降缝填塞满。

混凝土圆管涵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φ100cm)计算 一. 设计资料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填土高度:H=1.5m:土容重:γ1=18KN/m3;土的内摩擦角φ=35°,管节内径D内=1.0m,外径D外=1.2m,管壁厚度为0.1m,每节1m长,采用30号混凝土,γ2=25KN/m3,混凝土强度为C15,管节下设10号混凝土0.2m。二.外力计算 1.恒载计算 填土垂直压力q上=Hγ1=1.5×18=27KN/m2 管节自重垂直压力q管=γ2t=25×0.1=2.5 KN/m2 2.活载计算 采用车辆荷载,公路Ⅰ级荷载标准,填料厚 度等于或者大于0.5m不计汽车冲击力。 一个后轮单边荷载横向分布宽度=0.6/2+1.5×tan30°=1.166m

故后轮垂直荷载横向分布宽度互相重叠,荷载横向分布宽度a 应两辆车后轮外边至外边计算。即 a=(0.6/2+1.5×tan30°)×2+(1.3+2×1.8)=7.23m 同理, 纵向后轮垂直荷载长度分布互相重叠,荷载纵向分布宽度b 应按照两辆车轮(后轴)外边至外边计算,即 b=(0.2/2+1.5×tan30°)×2+1.4=3.33m q 汽=33 .323.7140)(22???=23.26KN/m 2 三.弯矩计算和内力组合

忽略管壁环向压力及径向剪力N和V,仅考虑管壁上的弯矩见上图。 1.恒载弯矩 填土产生的弯矩为 M1=M2=0.137q上R2(1-λ) =0.137×27×(1+1.2)/2×(1-λ)(其中λ=tan2(45°-φ/2)=0.271) =0.137×27×1.1×(1-0.271) =2.97KN·m 管壁自重产生的弯矩为 M管=0.369γtR2 =0.369×25×0.1×1.12 =1.12KN·m 2.活载弯矩 车辆荷载产生的弯矩为 M汽=0.137q汽R2(1-λ) =0.137×23.26×1.12×0.729

圆管涵工程施工方案

圆管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第三标段,设计起点K14+500位于现况XXXX东南侧山脚处,设计终点K15+719.173位于现况108一期工程终点处,线路沿现况山体北侧山脚处自西南向东北布线,与规划XXX七街平行,路线在终点前跨越现况XXXXX旧线。 标段全长1.219km,标段内设南村互通式立交(采用全棱形加环形匝道立交形式)。主线宽23.5m,匝道宽(双向双车道15m,单向单车道8m)本次施工内容为双孔圆管涵 二、编制依据 1、XXXXX改建工程第三标段施工图;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F90-2015) 5、现场勘察调查有关资料 三、施工组织及人员机械配置 1、施工组织机构:

2、施工组织人员安排: 3、机械及其他配置:(1)、主要机械设备表项目经理 质检部测量组工程部试验室机械部 自检报检 放样 高程测量 外业 内业资料 试验指标的 检测和控制 机械调配 维修

(2)、主要测量试验仪器设备表: 四、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1)、组织准备 根据圆管涵的工艺特点,施工顺序和工期要求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专业施工队伍及专业施工班组。 (2)、技术准备 1)组织有关施工人员熟悉设计图纸、相关文件及资料,学习有关规范和规程,查对图纸是否齐全,有无遗漏、差错或相互矛盾之处,发现问题并做好记录,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 2)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及现场情况,编制测量方案,做好现场的测量控制网的加密,确保测量控制的精度,并保护好控制点。 3)做好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编制施工工艺标准和保证措施,制定技术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3)、施工临时设施准备

圆管涵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流程样本

圆管涵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流程 圆管涵安装完成图圆管涵质量保证体系 圆管涵施工工艺流程图圆管涵安装图 一、工程概况:

K0+010涵为1-Φ0.6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涵洞与路线成900交角, 涵洞长6m, 7.5号浆砌片块石一字墙洞头设计, 进口形式为跌水井, 出口形式为排水沟。管节为C30钢筋混凝土, 管身基础为C15片石混凝土, 基坑底采用小型设备夯实。 二、施工准备: 施工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材料进场及检验 砂、石、水泥、钢筋、石灰等材料已检验合格, 材料进场已满足开工需要。 2、对导线点和高程进行复测, 经确认无误后进行基础原地面清理放样, 打出护桩, 标出基坑轮廓线。 3、所需施工人员和机械已进场。 4、安全防护措施, 基坑防排水, 措施已制定并落实。 5、熟悉施工图纸, 编制了施工方案, 下达技术交底。

三、施工方案 1.涵洞所用管节在厂家集中预制, 现场吊装。 2.涵洞所需砼以及砂浆采用拌和机拌和。 四、施工方法: 1、基础开挖: 基础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 用挖掘机按放出的开挖轮廓线从上而下开挖, 挖出的土用自卸汽车运走, 基底平面尺寸每边宽出结构边线50cm, 机械开挖至基底标高以上30cm厚时, 停止开挖, 向监理工程师报检, 待检验合格后, 人工修整边坡, 开挖剩余30cm 厚的基坑土方, 平整且夯实基底,然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待地基承载力检验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2、基础施工: 1)基底处理

砂砾垫层回填前先将基顶整平夯实, 并控制基顶标高线, 根据回填砂砾中部和端部厚度不同, 分层进行填筑夯实, 砂砾采用质地坚硬的砂砾石, 不得含有植物、垃圾等杂质, 石子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 含泥量不大于5%, 卵石粒径为5mm--60mm, 级配较好, 吸水率不大于5%, 施工前先做好砂砾石的配合比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和分层铺设厚度, 每层全面均匀夯压4-5遍。 2)注意事项: ①铺筑前先行验基, 边坡必须保持稳定, 做好排水措施, 使基坑保持无水状态。 ②钉立标志桩控制填料厚度, 中部垫层底面根据设计要求在同一高程, 在中部和端部不同高度垫层交接处, 基坑底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 并按先深后浅顺序进行垫层施工。 ③填毕后不能暴露过久, 及时进行圬工基础浇筑, 并及时回填基坑。 3)质量要求及验收:

圆管涵施工方案超全

圆管涵施工方案超 全 1 2020年4月19日

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省道224漯驻交界至驻信交界段改建工程,起点位于漯河市与驻马店市交界处,桩号K421+324, 终点位于驻马店市与信阳市交界处,桩号K539+085. 734,路线全长117. 762公里。 本项目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路面宽度:15米;建设里程96.122 公里,本标段圆管涵26道,圆管涵地基处理为换填碎石垫层,圆管为预制C35钢筋砼,圆管基础采用C25混凝土,C25混凝土包边,洞口铺低上层采用C25混凝土,下层采用20CM厚碎石垫层。地基承载力见图纸设计,均不得小于150kpa。 圆管涵主要工程数量表 3 2020年4月19日

二、编制依据: 1、省道224漯驻交界至驻信交界段改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2、省道224漯驻交界至驻信交界段改建工程合同文件 3、省道224漯驻交界至驻信交界段改建工程设计文件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 (JTG F80/1— ) 6、《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4 2020年4月19日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 ) 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 ) 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 三、进度计划 本分部工程计划于----年--月开工,----年--月完成。具体计划见:圆管涵计划进度横道图。 四、施工准备工作安排 为保证工程按计划顺利进行,我项目部已组织本分部工程施工的全体员工做好进入现场的准备工作。贯通施工便道、建设拌和站、完善临时设施、生产用水采用井水、现场配备35KW发电机组一台。 五、施工方案 1、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对圆管涵进行放样,复核圆管涵的位置和实际地面标高,管涵进出水口是否能与原地貌的自然沟渠接顺。用全站仪放出圆管涵的中心轴线和基础开挖线,用水准仪测出地面标高,并在控制桩上标注出基坑的开挖深度。根据测量结果,核实涵洞的平面位置、用途、孔径及高程是否与设计相符及满足当地农田排灌的需要和要求。对需要变更施工的涵洞,及时向监理、业主及设计院报告。 工程测量组以设计院提供总监办批准的导成控制点网为依据进行涵洞基坑放样,所有放样点应满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即:水准点闭合差为20√Lmm,坐标相对闭合差为±1√15000。对涵洞各主要控制点放样 后,打好桩位,并作好记录。 5 2020年4月19日

圆管涵工程施工方案

圆管涵工程施工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圆管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第三标段,设计起点K14+500位于现况XXXX东南侧山脚处,设计终点K15+位于现况108一期工程终点处,线路沿现况山体北侧山脚处自西南向东北布线,与规划XXX七街平行,路线在终点前跨越现况XXXXX旧线。 标段全长,标段内设南村互通式立交(采用全棱形加环形匝道立交形式)。主线宽,匝道宽(双向双车道15m,单向单车道8m) 本次施工内容为双孔圆管涵 二、编制依据 1、XXXXX改建工程第三标段施工图;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F90-2015) 5、现场勘察调查有关资料 三、施工组织及人员机械配置 1、施工组织机构: 2、施工组织人员安排:项目经理 质检部测量组工程部试验室机械部 自检报检 放样 高程测量 外业 内业资料 试验指标的 检测和控制 机械调配 维修

3、机械及其他配置: 四、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1)、组织准备 根据圆管涵的工艺特点,施工顺序和工期要求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专业施工队伍及专业施工班组。

(2)、技术准备 1)组织有关施工人员熟悉设计图纸、相关文件及资料,学习有关规范和规程,查对图纸是否齐全,有无遗漏、差错或相互矛盾之处,发现问题并做好记录,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 2)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及现场情况,编制测量方案,做好现场的测量控制网的加密,确保测量控制的精度,并保护好控制点。 3)做好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编制施工工艺标准和保证措施,制定技术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3)、施工临时设施准备 基层施工队驻地设置在1K15+100右侧50m处,驻地及施工路段已做好“三通一平”。 (4)、物资准备 落实好各种材料的采购计划及物资贮运方式,做好物资进场准备,保证现场的物资及周转材料的正常供给。 (5)、施工机械准备 基层施工所需的挖掘机、装载机、搅拌机等相关机械设备已经进场,并做好了机械的检修及维护工作,确保施工顺利。 2、施工方法 (1)、测量放样 根据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数据进行放样,并按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方法放出管涵位置及施工范围,用白灰洒出基坑挖掘范围。 (2)、基础开挖及地基检测 沟槽开挖前详细调查现况管线位置,物探人员测定管线高程并现场挖探坑,对现有管线做明显标记,开槽时遇有管线处必须人工开挖,施工中,遇到不明管线,及时妥善保护,并通知有关部门处理。 采用机械进行土方开挖,槽底预留20cm人工进行清底。根据开槽深度及土质确定放坡坡度,遇不良地质坡度要加大,当现场不具备放坡条件时,沟槽开挖后采用背板与支撑相结合的方法支护边坡,操作面宽度为70cm。 开槽挖出的土方,堆在距槽边1米以外的位置处,堆土高度小于1m,在下管一侧的槽边不堆土或少堆土。 沟槽开挖完成后,由经理部技术负责人约请驻地监理联合进行钎探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做好槽底排水措施,在槽底四周挖排水沟,并在基础以外角落设置集水井,以排除地面水及地下水。 (3)、垫层

圆管涵施工方案(完整版)

圆管涵施工专项方案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X项目部

圆管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范围 (一)编制依据 1、XXX招标文件。 2、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建设部及行业的现行技术标准、施工规范和规程。 4、施工现场调查情况。 5、XXX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019-98) 10、《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11、《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13、《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1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二)编制原则 1、严格遵循投标文件、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工作中,严格按设计要求认真执行国家现行的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安全施工、质量优良。 2、深入推进标准化施工的原则,认真贯彻《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要求,以“发展理念人本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为出发点,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树立行业文明施工形象。 3、保证安全、保障通行、确保施工进度、效益最佳的原则。 4、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则,在各项工序施工中,对于能

圆管涵施工方案

济鱼四标圆管涵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2.交通部现行的各种技术规范、验收标准。 3.业主、总监办及项目部对本工程安全、质量、工期的要求。 4.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编制的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及相关配套图纸。 5.中铁二十一局编制的《济徐高速公路济鱼段LQSG-4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6.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二、工程概况 LQSG-4标段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喻屯镇、金乡县、鱼台县境内,包括主线、1个互通区、1个停车区。主线全长,起止点桩号K72+050~K91+400。 路线内涵洞基础多处在岩土成分为亚砂土或粘土上,涵洞型式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和圆管涵,合同段圆管涵共27道,总长980m,圆管涵身采用C30混凝土,基础为C20混凝土,一字墙及帽石采用C25砼。钢筋采用R235和HRB335钢筋。 三、施工组织安排 本标段圆管涵工程施工计划3个月完成。

计划安排3个圆管涵施工队进行圆管涵的施工作业,共计42人;拟投入3台挖掘机用于基坑开挖;施工用电采用临时搭火用电,可以满足现场施工用电需求;圆管涵统一在有资质的厂家预定采购。 施工作业人员表 现场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 四、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图:

2、测量放样 由项目部测量班根据设计图纸及复核、批准后的导线点准确放出圆管涵纵横轴线的控制桩,并放出各中心控制桩的护桩,为了便于开挖后的检验校核,基础轴线控制桩延长至基坑外加以保护固定。所有点位经监理工程师复测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3、基坑开挖 立模 地基承载力检测 砼拌合运输

圆管涵设计说明

附录二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设计说明 1.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 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6.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7.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 8.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技术指标 1.孔径:1.0 2.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3.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三级 3.主要材料: 4.设计要点:1.本图册采用无压式管涵设计,出水口为自由堰流。 2.本图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对管节截面进行强度与裂缝验算。 3.活载计算理论:按刚性管节计算。既不考虑管节的变形,也不考虑涵洞顶土柱和周围填土间 的摩擦力,采用角度分布法计算。 4.路面车辆活荷载对涵顶的压力按30°角进行分布;填土容重:19kN/m3,内摩擦角φ35°。 5.根据《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的规定,本图册设定圆管涵环境作用等级为Ⅲ 类。如实际工程环境作用等级超过以上设定,应根据规范的相关规定提高混凝土标号和保护层厚度,并应采取附加防腐蚀措施及满足规范规定的其它要求。 6.为便于工厂集中预制,同一孔径管节对应不同填土高度,均采用同样的管壁厚。通过钢筋直 径和间距加以区分。 7.管节按纯弯板断面分析计算,采用双向配筋,管壁设置内外圈两层钢筋。配筋由裂缝控制, 裂缝宽度按0.15mm控制。 8.管节分标准管节和调整长度的辅助管节。标准管节长1m,辅助管节长0.5m。 9.洞口型式为一字墙,如采用其它形式时需要另行设计。 10.管节采用平口接头填缝,具体构造:节间缝隙采用沥青浸过的麻絮填塞,外面圈裹两道满涂 热沥青的油毛毡或四层沥青浸制麻布,粗铅丝绑扎固定。 11.填土高度为0.5m~0.75m,内径1m时,地基承载力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 12.基础构造:基础采用C20混凝土,基础底面铺设换填垫层。 13.基底换填材料的选用要求:当基底应力≤150 kPa时, 换填材料可采用碎石土,当基底应 力>150 kPa时, 换填材料要求采用级配碎石。 14.当地基容许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涵洞底地基进行加固处 理,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容许承载力。一字墙地基承载力要求与洞身基础相同。 15.涵洞洞口处的路基边坡应与涵洞所在路段路基边坡保持一致,一字墙尺寸及工程数量表提供 了按1:1.5边坡坡率进行设计的尺寸,如边坡坡率为其它值时需要另行设计。 16.管节配筋计算时未考虑运输吊装的情况。 17.汽车荷载为公路-Ⅱ级时可参照使用。

2021年圆管涵施工工艺

13.2 圆管涵施工工艺标准 欧阳光明(2021.03.07) 13.2.1工艺概述 圆管涵指采用整体式基础,涵身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拼装在涵座上的涵洞。圆管涵一般作为过水涵洞。圆管涵结构要素见图13.4.1。 圆管涵明挖作业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开挖后基底及坑壁透水较小的地质。原基底或经处理后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有一定的施工作业场地和材料运输条件。 图13.2.1圆管涵结构要素 13.2.2作业内容 圆管涵施工主要作业内容有:基坑开挖、基础及管座施工、管节吊装、防水层施工、端翼墙施工、涵背回填、出入口铺砌施工等。 13.2.3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 1、圆管涵预制管节各部位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2.3-1和13.2.3-2的规定,混凝土和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2.3-3的规定。 2、涵身直顺,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无蜂窝、麻面。圆管拼缝缝端面应竖直、平整。沉降缝直顺、整洁无渗漏,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填缝材料应具有弹韧性、不透水性和耐久性,并应连续填塞密实。 3、进、出口流水顺畅,整洁美观。防水层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应具备防水、耐久、粘结牢固和必要的弹韧性,应按铁道部现行桥涵施工标准的有关规定施工。 表13.2.3-1圆管涵管节预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检查不少于5处。 13.2.4工艺流程图 圆管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3.2.4: 图13.2.4圆管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13.2.5工序步骤及质量控制说明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⑴认真阅读和审核设计图纸及相关设计要求,熟悉并分析施工

圆管涵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长沙玉潭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圆管涵首件工程 施 工 方 案 监理单位湖南金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长沙玉潭建筑安装有限公司S903(原S213)资兴段A1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三年六月十日 圆管涵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S213资兴至永兴青界山公路A1合同段(K0+000~K12+960),全长 12.96km。共有圆管涵58个,施工方案所采用管节分标准管节和调整长度的辅助管节及斜交管节,标准管节长2m,辅助管节长0.5m,洞口形式采用八字式,全线设计为刚性基础,采用C20砼。施工时管节在对头拼接时,填塞缝隙麻絮,上半圈从内往里塞,下半圈应从里往外填塞;管节预制、运输、存放时,应注意轻放,堆放的地面要平整,必要时铺设5~10cm的砂垫层,使受力均匀,以免管节开裂;洞顶填土厚0.5m~1.0m时,管顶路基及管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将采用含灰量9%的石灰土每20cm 一层,分层夯实,达到90%的压实度,或采用天然级配砂石料保持最佳含水量每20cm一层,分层夯实,压实度达到96%。K6+660圆管涵全长25.57m,与主干线右交角90°。 二、施工准备 1、图纸会审 施工前组织项目部所有技术人员全面熟悉施工图纸、资料和有关文件,领会设计意图,如有疑问或发现差错及时记录,在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中提出,请设计部门予以解答。 2、技术交底 由项目部施工技术部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编制技术交底书,书面及现场交给施工队,施工队落实到各班组,班组落实到个人 3、施工放样

在经过测量复核沿线导线点的基础之上,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涵洞中心桩号放样,检 查图纸上的设计位置与实地位置是否相符。根据以上原则确定基坑平面位置并报监理与业主审批。 4、进场材料 所有材料以设计图纸中标明为准,并应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所有进场的材料均严格按照质量标准体系进行控制,砂石等地方材料的进场全部由试验数据严格控制。 5、人员配备 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配备足够的人员,能满足工程的全面开展,主要人员配备见 下表。 人员配备情况 6、机械设备 为保证施工能顺利进行,配备足够的机械设备,能满足工程的全面开展,主要机械 配置见下表。 进场机械设备表

圆管涵施工工艺

圆管涵施工工艺 施工要求: 1、挖基 (1)基础开挖时按图纸要求及规范规定,当在原有灌溉水流的沟渠修筑时,开挖临时通道保护灌溉水流。 (2)基槽开挖后,紧接着进行垫层铺设、涵管敷设及基槽回填等作业。如果出现不可避免的耽误,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基槽的暴露面不致破坏。 2、垫层和基座 (1)砂砾垫层采用压实的连续的材料层,其压实度在95%以上,按重型击实法试验测定;砂砾垫层分层摊铺压实,不得有离析现象。否则重新拌和铺筑。 (2)石灰土作垫层时,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在施工前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施工中要拌和均匀,分层摊铺,分层压实,其压实密度在90%以上,按重型击实法试验测定。 (3)混凝土基座按规范的规定施工,基座尺寸及沉降缝要符合图纸所示,沉降缝位置与管节的接缝位置相一致。

(4)管涵基础按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结合土质及路基填土高度设置预留拱度。 3、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成品质量 (1)管节端面平整与其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的外端面,按斜交角度进行处理。 (2)管壁内外侧表面平直圆滑,如果缺陷小于下列规定时,必须修补完善后方可使用,如果缺陷大于下列规定时,不予验收,并报监理工程师处理。 a.每处蜂窝面积不得大于30mm×30mm; b.其蜂窝深度不得超过10mm; c.蜂窝总面积不得超过1%,并不得露筋。 (3)管节混凝土强度应符合图纸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拌和均规范有关规定。 (4)管节各部尺寸,不得超过下表规定值: 钢筋混凝土圆管成品允许偏差

4、敷设 (1)管节安装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紧贴于垫层或基座上,使管涵受力均匀;所有管节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敷设。如管壁厚度不同,应使内壁齐平。 (2)在敷设过程中,保持管内清洁无脏物、无多余的砂浆和基他杂物。 (3)在软基上修筑涵管时,按图纸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对地基进行处理,当软基处理达到图纸要求后,方可在上面修筑涵管。 5、接缝 (1)涵管接缝宽度不应大于10mm,禁止加大接缝宽度来满足涵长的要求,接缝处用沥青麻絮或其它具的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填塞接缝的内外侧,以形成一柔性密封层。再用两层150mm 宽的浸透沥青的油毛毡包缠并用铅丝邦扎接缝部位。 (2)如果图纸规定,在管节接缝填塞好后,在其外部设置

圆管涵工程施工工艺方法

圆管涵工程施工工艺方法 1、施工方法 (1)管节由定点厂家生产,经检验合格后运至现场,用反铲或装载机卸管。 (2)基坑开挖:对已具备施工条件的圆管涵,在测量放样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的应立即进行基坑开挖。开挖应由人工配合反铲进行。开挖时预留10cm 人工清除,不得超挖。 (3)基坑检测:对已开挖好的基坑应立即对其进行检测,检测基坑的平面位置,基坑上、中、下游标高,并用触探仪检测基底的承载力。 (4)垫层施工:经检测合格的基坑,即可进行砂砾垫层的施工,采用先灌水密实然后用平板振捣器对砂砾层进行夯实。 (5)基础施工:C20基础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至管涵底部;第二次在管节安装之后进行,浇至设计标高为止。 (6)管节安装:在第一次管涵基础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进行管节安装。安装时用反铲或装载机配合吊装。安装时从下游开始,接头面向上游,每节管节应紧贴于混凝土基座上,使管涵受力均匀,并按正确的轴线和坡度敷设,管内壁应平齐,管内应干净无杂物。 (7)接缝处理:管内接缝宽度应控制在5mm以内。管节间的接缝用浸过沥青的麻絮填充,外面涂满热沥青的油毛毡裹两道。每4m设一道沉降缝。 (8)洞口施工:管涵洞口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出口铺砌按实际铺2.05m 长。一字墙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帽石和端墙身采用C20混凝土浇筑。 (9)回填: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号70%以上,并经现场旁站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回填(回填采用透水性材料分层夯实),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10cm,压路机达不到的地方应用打夯机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6%。 2、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首先测量设计进出口涵底标高与实际是否吻合,如相差较大,应及时上报。 (2)基坑开挖后,应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开挖好的基坑不宜长时间暴露,并做好临时排水。 (3)浇筑第一层基础混凝土时,应注意预留管节安装时的座浆层厚度2cm 与管壁厚度。

圆管涵施工工艺标准

13.2 圆管涵施工工艺标准 13.2.1工艺概述 圆管涵指采用整体式基础,涵身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拼装在涵座上的涵洞。圆管涵一般作为过水涵洞。圆管涵结构要素见图13.4.1。 圆管涵明挖作业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开挖后基底及坑壁透水较小的地质。原基底或经处理后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有一定的施工作业场地和材料运输条件。 图13.2.1 圆管涵结构要素 13.2.2作业内容 圆管涵施工主要作业内容有:基坑开挖、基础及管座施工、管节吊装、防水层施工、端翼墙施工、涵背回填、出入口铺砌施工等。 13.2.3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 1、圆管涵预制管节各部位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2.3-1和13.2.3-2的规定,混凝土和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2.3-3的规定。 2、涵身直顺,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无蜂窝、麻面。圆管拼缝缝端面应竖直、平整。沉降缝直顺、整洁无渗漏,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填缝材料应具有弹韧性、不透水性和耐久性,并应连续填塞密实。 3、进、出口流水顺畅,整洁美观。防水层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备防水、耐久、粘结牢固和必要的弹韧性,应按铁道部现行桥涵施工标准的有关规定施工。 表13.2.3-1 圆管涵管节预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1 长度0,-1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2 内径±10 3 壁厚+10,-5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10节检查不少于1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座涵全部检查。 13.2.4工艺流程图 圆管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3.2.4: 施工准备 测量放样 材料准备 基坑开挖 基础施工 涵节安装 管座及端翼墙施工 防水层施工 涵背回填 出入口铺砌 图13.2.4 圆管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13.2.5工序步骤及质量控制说明 一、施工准备

圆管涵主要施工方法

三、圆管涵主要施工方法 一、圆管涵施工工艺 1、测量放线工作 首先确定出涵洞的初步位置,测出地面高程,以确定基坑开挖深度,然后利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基坑开挖工作。 2、开挖基坑及基础处理 开挖基坑时做好排水沟及集水坑,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开挖深度及几何尺寸,超挖机械开挖底部应预留30cm作为人工清底,基础每侧加宽30cm~50cm的工作宽度。如发生超挖严禁用原土回填,需采用砂砾回填,基坑回填时,要进行夯实,夯实密度不小于93%。 基础处理采用砂砾垫层分层回填压实处理,其处理宽度根据基础处理深度按35°~45°角放坡至基底标高处加宽。 3、管基砼浇筑 浇筑管基混凝土分为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管基底下部分,待管涵安装完后,浇筑管底第二次上部混凝土,在浇筑管基底混凝土时要严格控制好标高,浇筑时预留管基厚度及安放管节座浆2-3cm。 4、混凝土管安装及加固 (1)钢筋混凝土管圈管厂购置,并抽样检验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其各项技术指标必须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2)管基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先浇筑管底以下部分,然后浇筑管座混凝土。第一次管基浇筑前对准设计中线位置在砂石垫层上支撑组合钢摸板,将现浇C20混凝土流槽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浇筑时注意预留管壁厚度,混凝土初凝前拉毛养生,保证与管座混凝土紧密结合,达到要求强度后,准备安装管节。接缝完成后进行护管混凝土的第二次浇筑,方法同上。 (3)混凝土管采用16T吊车或者装载机、挖掘机卸管和起吊,人工配合安装,管节安装位置准确无误后进行临时底部木楔支撑。 (4)管节接头处用浸过沥青的麻絮填塞,外面用满涂热沥青的油毛毡圈裹二道。在沉降缝位置处预留1-1.5cm缝宽,用沥青麻絮填塞,然后用(三油两布法)三层沥青两层

圆管涵结构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结构计算书 一、基本设计资料 1.依据规范及参考书目: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简称《桥规》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2-85) 《公路小桥涵设计示例》(刘培文、周卫编著)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2007)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孙家驷主编)第三版 (P107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结构计算,五步) 2.计算参数:(第一步初拟圆管涵断面尺寸) 圆管涵内径D = 1000 mm 外径1200mm 圆管涵壁厚t = 100 mm 填土深度H = 1200 mm 填土容重γ1 = 18.00 kN/m3 混凝土强度级别:C15(应不低于C20,本设计选取C25)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修正后地基土容许承载力[fa] = 150.0 kPa 管节长度L = 1000 mm 填土内摩擦角φ= 35.0 度 钢筋强度等级:R235 钢筋保护层厚度as = 25 mm 受力钢筋布置方案:φ10@100 mm 二、荷载计算(第二步外力计算) 1.恒载计算 填土产生的垂直压力: q土= γ1×H = 18.0×1200/1000 = 21.60 kN/m2 管节自重产生的垂直压力: q自= 24×t = 25×100/1000 = 2.50 kN/m2 故: q恒= q土+ q自= 21.60 + 2.50 = 24.10 kN/m2 2.活载计算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D60)第4.3.1条和第4.3.2条规定,计算采用车辆荷载; 当填土厚度大于或等于0.5m时,涵洞不考虑冲击力。 按(D60)第4.3.5条规定计算荷载分布宽度。 一个后轮单边荷载的横向分布宽度=0.6/2+1200/1000×tan30°=0.99 m 由于一个后轮单边荷载的横向分布宽度=0.99 m > 1.8/2 m 故各轮垂直荷载分布宽度互相重叠,荷载横向分布宽度a应按两辆车后轮外边至外边计算: a=(0.6/2+1200/1000×tan30°)×2+1.3+1.8×2=6.89 m 一个车轮的纵向分布宽度=0.2/2+1200/1000×tan30°=0.79 m 由于一个车轮单边的纵向分布宽度=0.79 m > 1.4/2 m 故纵向后轮垂直荷载分布长度互相重叠,荷载纵向分布宽度b应按二轮外边至外边计算:b=(0.2/2+1200/1000×tan30°)×2+1.4=2.99 m

圆管涵施工方案(终)63484

目录 圆管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0 二、编制依据 0 三、圆管涵施工工艺 0 四、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保证体系 (2) 五、安全管理 (3) 六、文明施工 (4)

圆管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起点位于苏洼龙隧道下游洞口与现有竹茨公路(XV07 线)交叉处(桩号K42+126.281),沿苏哇龙乡靠金沙江一侧新建,过苏哇龙乡后沿原有道路并结合施工场地布置、施工交通布置,终点为苏洼龙水电站永久大桥下游约550m(桩号K44+719.162)。本合同段有2座新增设的单排圆管涵:K42+317处是一座1-Φ1.00m混凝土圆管涵,该涵洞是为了排泄灌溉农田积水所设,交角90°,涵洞进口为边沟跌水井,出口为八字墙;K42+870处是一座1-Φ0.5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该涵洞是为了排泄灌溉农田积水所设,交角90°,K42+317、K42+870处为单排圆管涵,另有7座变更后的双排圆管涵:(K43+256.889、K43+380.000、K43+580.000、K43+799.877 、K43+896.058 、K44+510.000、K44+568.204)处均为2-Φ1.00m混凝土双排圆管涵,该涵洞是为了排泄灌溉农田积水所设,交角90°,涵洞进口为边沟跌水井,出口为八字墙,本施工方案仅适用于G2151号公路段。 二、编制依据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3.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6.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三、圆管涵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图: 2、基坑换填开挖:管涵基础采用挖掘机按放样边线开挖,成型后应保证混凝土管 涵基础宽度两边各加0.5M施工作业空间,管涵基坑深度均小于3米故将放坡坡比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