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简介
《兽医免疫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2023年第08期手多练习、会利用学习的知识分析问题,更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技能储备,丰富病例储备库,才能使课程教学形象生动,促进课程的应用转型。
参考文献[1]贺建忠,王永,白万胜,等.兽医临床诊断学综合考评体系的构建[J].农业教育研究,2013(2):22-24.[2]张辉,韩庆月,胡莲美.《兽医临床诊断学》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J].湖北畜牧兽医,2020,41(11):41-43.[3]郭剑英,易步贵,王云,等.《兽医临床诊断学》基于问题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7(4):1-3.D O I:10.3969/J.I SSN.1671-6027.2023.08.002育德是提高人的思想认识水平与道德水平的重要活动,也是塑造高尚人格品质的重要内容。
大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德才兼备、思想道德素质高的优秀大学生所必须的。
历来大学教育中,学校通常把几门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但一般不能达到思政教育的理想效果。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各类课程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指示,以各专业课程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贯穿渗透于教育教学各环节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已成为当今大学教育的迫切需要,而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元素的有机融合,也正成为全国各院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然而,一些专业课程尚未形成完善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兽医免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涵盖的内容较丰富,可供挖掘的课程思政元素也比较多。
因此,在夯实理论知识教学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将是《兽医免疫学》专业课的重要教学改革,也是实现优秀动物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本文依据《兽医免疫学》课程的专业教学内容,对其进行了课程思想政治内容的初步挖掘。
舍饲肉羊最常发的几个疾病
155舍饲肉羊最常发的几个疾病成大荣1,2 成 成1 陶建平1 邢 华1(1.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2.江苏高校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 225009)摘 要:近年来,肉羊的舍饲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疾病并没有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而减少。
多种疾病一直困扰着肉羊养殖,尤其是几种常发疾病仍然是导致养殖效益下降的重要因素。
大量的临床工作发现,舍饲肉羊最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大肠杆菌病、球虫病、梭菌病、羔羊软瘫综合征、支原体肺炎、羊口疮等。
本文为指导舍饲肉羊健康养殖,特对这几个疾病的特点与防控进行概述与分析。
关键词:肉羊;顽症;防控肉羊疾病的发生并没有随着规模化舍饲养殖的提高而减少,反而随着集约化水平的提升而呈现出比放牧养殖更为复杂的态势。
肉羊的布病、小反刍兽疫、羊痘等在江苏地区防控效果良好,但还有一些经常发生或反复发生或治疗困难或久治不愈的临床病症。
尽管该文对肉羊的几个常发疾病进行了分类分析,但在临床能够发现的单一病因疾病较为少见。
肉羊疾病的原因非常复杂,多种病因的同时存在是普遍的现象,养殖场必须要有科学防控疾病的理念。
1 大肠杆菌病该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导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出生后数日至6周龄的羔羊,在新生羔羊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直接接触病羊或饲养环境不卫生、吸吮不清洁的母羊乳头均会引起发病。
气候不良、圈舍潮湿、营养不足等是引发该病的重要诱发因素[1]。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肠炎型和败血型。
肠炎型多发于2~8日龄的羔羊;病初体温升高,排稀薄粪便,含有气泡,开始呈黄色,后变成淡白色,并混杂凝乳块,严重时混有血液;后躯会黏附粪便;如不及时治疗,可在24~36 h 后死亡。
败血型多发于2~4周龄羔羊,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萎靡,轻度腹泻;呈急性经过,常在4~12 h 内死亡,死亡率能够超过80%。
该病的预防在于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羔羊保温,圈舍和用具定期消毒。
扬州大学各校区学院专业分布情况表
扬州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扬州大学现设有27个学院,分别为文学院、社会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体育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学院、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兽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院、商学院、旅游烹饪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和公有民办的广陵学院。
共设104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
兽医法规(扬州大学)兽医法规第四章-动物卫生行政执法
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及其职权是法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是法定的
行政处罚的依据是法定的
行政处罚的程序是法定的
处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教育在先;
处罚与教育并行。
行政处罚的种类是指行政处罚外在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四大类:
没收非法财物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将违禁物或者用以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收归国有的处
根据案情的繁简程度;
如为共同管辖,即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都有管辖权的,应当按移送管辖:是指没有管辖权的行政执法机关将其受理的案件交给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行政处罚的责令改正规则
“
不予以处罚、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的规则
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合并适用的规则
对违法行为的追责时效规则
迅速及时原则客观全面原则合法原则
回避原则
客观性
关联性
合法性
间接强制直接强制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
一例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90猪业科学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2年 第11期一例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治纪小霞1,朱克林1,顾 艳2,艾 能1,承 力1,陈朝阳1(1.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2.扬州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9)2012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某养殖户饲养的290头三元杂交良种猪,发生厌食、发热、气喘、全身发紫、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
经过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感染,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该养殖户饲养的290头14周龄的三元杂交良种猪,发生以厌食、发热、气喘、全身发紫、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病猪体温高达41~42 ℃,全身发紫,5 d 内几乎蔓延至全群,死亡30多头。
随后全群使用替米考星注射液、硫酸小檗碱注射液、氟苯尼考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和磺胺间甲氧嘧啶。
用药后病情未得到控制,随即将2头濒死病猪送至扬州大学兽医院进行诊治。
2 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送诊的病猪表现为发热、气喘、皮肤发紫、拉稀。
剖检的病猪,心包积液;肺气肿,部分呈虾肉样变和肝样变;肝肿大呈土黄色;胆囊萎缩,壁增厚;脾肿大;肾表面有少量出血点;结肠内充满气体和水样稀粪,壁变薄且有较多出血斑;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髂内淋巴结出血。
3 实验室诊断3.1 血常规检查摘 要:2012年3月,江苏常州某猪场发生一起以厌食,发热、气喘、全身发紫、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综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为猪大肠杆菌感染。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取了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及时地控制了病情。
关键词:猪;大肠杆菌;诊治无菌采集耳静脉血1 mL,使用VETest 全血分析仪,进行血液成分分析。
结果显示:白细胞(WBC)数量、淋巴细胞(Lymph)数量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升高,而中性粒细胞(Gran)数目、红细胞(RBC)数目、血红蛋白量(HG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血小板量(PLT)降低。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初,但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建的私立通州师范学校。
在冯焕文、张照等老一辈畜牧学家的带领下,经过数代人的艰苦创业,学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并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院现有教职工6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5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8人,86%的专任教师具有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多名教师是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或被授予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创新领军人物、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
学院现拥有畜牧学和草学两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畜牧学下设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动物发育生物学、动物生产与环境控制、动物源性食品营养与加工工程、动物与人类的运动比较科学、畜产品安全与环境控制等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畜产品安全与环境控制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农业推广(养殖、渔业)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并建有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
畜牧学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单位,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江苏省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草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为扬州大学重点学科。
学院建有动物遗传繁育与分子设计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和农业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有效性试验机构等三个省部级研究室(所),并建有蜜蜂产品研究所、兔业工程研究中心、草业科学研究所、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室(所)以及饲料厂、实验蜂场、水产温室、新扬州鸡保种场、牧草场等科研及成果转化基地。
流浪犬猫的溯源生存现状及领养救助调研
年统计显示我国城镇宠物犬猫数量超过1亿只。
另外接近5,000万只流浪犬猫露宿街头或集中收容于救助站,这些流浪犬猫的溯源和生存现状一直是社会爱心人士和行业专家关注的焦点。
本文设计线上问卷调研,一共收集到512份有效问卷。
调研显示流浪犬猫主要来源于自身繁殖占比54.8%,以食物为主聚集于居民小区和郊区,而食物来源于人类生活垃圾占比61.42%,生存无法得到保障且健康状况堪忧。
此外,大多数民众仅仅知道流浪犬猫可以领养,而对领养机构了解甚少;只有10.66%的民众愿意领养宠物,选择正规机构占比54.41%,但对收容机构要求较高。
不愿意领养宠物者自身不喜欢占比27.43%,担心公共安全25.90%,提高救助机构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是扩大民众领养犬猫的重要途径。
因此,本文首次系统性地调研了流浪犬猫的来源,详细分析了食物来源及生存现状,并以爱心领养改善流浪犬猫福利及社会压力。
为研究解决流浪动物社会问题提供重要的调研数据和理论依据。
浪犬猫;溯源;生存现状;领养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32102621);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01234055);扬州大学博士后项目(137070547)。
作者简介:卢艺轩(2000—),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小动物疾病学,E-mail :。
*通讯作者:刘鹏刚,E-mail :。
流浪犬猫的溯源生存现状及领养救助调研卢艺轩1,崔李宇1,曹欣雨1,陈凌志1,陈晨1,樊昌林1,蔡欣欣1,吴媚1,刘鹏刚1,2,3*(1.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2.扬州大学比较医学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09;3.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9)2021年最新数据统计全国城镇宠物犬猫饲养数量合计超过10,084万只,其中养犬超过6,000万只,猫数量为5,082万只[1]。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是流浪犬猫数量超过惊人的5,000万只,并且这只是官方留检所和救助站统计的数据,还不包括到处流浪没有被救助的流浪犬猫。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大工程简报——记采访78级大学生王杏龙老师77、78级的大学生是经历了“文革”的伤痕的一代,又是恢复高考后有幸实现梦想的一代。
他们用自己的奋斗改变了人生命运,今天,他们活跃在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并且被社会嘉誉为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优秀的大学生;30年后的今天,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的公众形象也随之大打折扣,有些企业干脆直言——“我们不要应届毕业生”。
从“天之骄子”到所谓的“垮了的一代”,同样是大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采访了78级大学生我院留德博士王杏龙老师。
王杏龙老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奶业协会繁殖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江苏省奶协理事奶牛生产专业委员会委员、扬州市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讲授动物繁殖学、动物繁殖新技术、牛生产学和畜牧学和商品畜禽饲养管理等课程。
多次赴联邦德国学习,2001年在德国格廷根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
曾在德国农科院畜牧所、德国格廷根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先后被评为省、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王老师多年来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积极服务于江苏省的畜牧事业,并且以他“治学严谨、博学多才、稳重踏实、平易近人”的学者风范在同学中一直享有良好的口碑。
从王老师恳切的话语中,我们感觉到了他对那段尘封的往事的诸多感慨,以及我们这一代的殷切期望。
高考恢复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农村赤脚医生变大学教授1975年他高中毕业,随后到村里的学校做代课老师,后被大队召回做村里医生。
虽说当时的农村赤脚医生“不分白昼,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很辛苦,但工资待遇不错,也受人尊重,一个村里也不过两三个,是村里人羡慕的美差,秉着“做一行爱一行”的原则,他过着知足而平静的日子。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想跳出农门的他决定给自己一个机会。
父母很支持自己的想法,母校组织了一个高考辅导班,他便开始边工作边为高考作准备。
稳定表达猪德尔塔冠状病毒N_蛋白的Vero_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研究论文·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摘 要:为获得稳定表达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 )核衣壳(N )蛋白的非洲绿猴肾(Vero )细胞系,本研究将PDCoV-N 基因克隆入慢病毒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LVX-PDCoV-N ,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转染293T 细胞,包装成表达N 蛋白的慢病毒颗粒,慢病毒感染Vero 细胞,嘌呤霉素加压筛选目的细胞。
RT-PCR 扩增N 基因和测序表明细胞系基因组中存在N 蛋白编码序列,Western blot 和IFA 试验表明N 蛋白可在细胞系中稳定表达。
应用制备的细胞系对临床PDCoV 阳性血清样品进行检测,与ELISA 检测结果符合率达到100%。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PDCoV N 蛋白的Vero 细胞系,为PDCoV N 蛋白生物学特性研究和PDCoV 的临床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猪德尔塔冠状病毒;核衣壳(N )蛋白;慢病毒;稳转细胞系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422(2024)01-0056-06Establish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Vero Cell Line Stably Expressing NProtein of Porcine DeltacoronavirusQIAN Bingxu 1,2, BO Zongyi 1,3, BAI Xueyan 1, ZHANG Chengcheng 1, GUO Mengjiao 1, LI Mengjiao 1,LIAO Kai 1,2, XUE Feng 2, WU Yantao 1, ZHANG Xiaorong 1(1. College of V eterinary Medicine of Y angzhou University, Jiangsu Co-innovation Center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mportant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Zoonoses, Y angzhou 225000, China; 2.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Laboratory for Animal Health and Food Safet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3. Joint International Research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e and Agri-Product Safety, Ministry ofEducation of China, Y angzhou University, Y angzhou 225000, China)收稿日期:2021-08-23基金项目:扬州大学高端人才支持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作者简介:钱炳旭,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传染病防控研究;薄宗义,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传染病防控研究通信作者:张小荣,E-mail:***********.cn稳定表达猪德尔塔冠状病毒N 蛋白的Vero 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钱炳旭1,2,薄宗义1,3,白雪雁1,张成成1,郭梦娇1,李梦娇1,廖 凯1,2,薛 峰2,吴艳涛1,张小荣1(1.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江苏高校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扬州225000;2.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国际合作实验室,南京210095;3.扬州大学农业科技发展研究院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扬州225000)2024,32(1):56-61Abstract: To obtain a African green monkey kidney cell (Vero) line stably expressing nucleocapsid (N) protein of Porcine deltacoronavirus (PDCoV), the PDCoV N gene was cloned into a lentiviral vector to obtain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LVX-PDCoV-N. Then,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LVX-PDCoV-N was transfected into 293T cells by lentivirus packaging system and packaged into lentivirus particles for N protein expression. Vero cells were infected then with the lentivirus and the target cells were screened by puromycin. The results of RT-PCR and sequencing of PCR product showed the genome of the resulting Vero cell line containing N gene. The N protein that was stably expressed in the Vero cell line was confi rmed by Western blot and IFA. The Vero cell line was used to detect clinical PDCoV positive serum samples and the coincidence with the results of ELISA was 100%. The study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a· 57 ·钱炳旭等:稳定表达猪德尔塔冠状病毒N 蛋白的Vero 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第32卷第1期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 coronavirus, PDCoV)是近年来新发的冠状病毒,2012年在中国香港被首次报道[1],2014年在美国首次出现大规模流行[2-3]。
青蒿素在体外和体内对火鸡组织滴虫的抑制效果
中国兽医科学 2021,51(02):263-268Chinese Veterinary Science网络首发时间:2020-11-16 D O I:10.16656/j.issn. 1673-4696.2021.0009 中图分类号:S852.7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4696(2021)02-0263_06青蒿素在体外和体内对火鸡组织滴虫的抑制效果王双A陈乔光“2,戎杰i,2,陈晨U2,王子静孔令明U2,候照峰〗,2,刘丹丹U2,陶建平U,许金俊(1.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2.江苏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摘要:为探究青蒿素防治禽类组织滴虫病的效果,在体外和体内分别应用不同浓度青蒿素处理,同时设地美硝唑药物组、攻虫组和空白对照组,通过攻虫试验,统计虫体抑制率、临床症状、发病率、死亡率、脏器 病变情况、平均增重、相对增重率等来评价青蒿素的抑制效果。
结果显示,随着青蒿素浓度的升高,抗火鸡组 织滴虫的效果越来越明显,作用48 h且浓度高于3 m g/m L时可完全抑制虫体生长,1mg/mL作用84 h为体 外最低有效浓度。
在体内青蒿素用药组鸡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脏器病变均低于攻虫组,0.5 g/k g青蒿素组鸡 的发病率最低且相对增重率为83.34%,在3个不同浓度青蒿素组中抑制效果最好。
结论,青蒿素在体内和 体外均有一定的抗火鸡组织滴虫活性,为青蒿素用于临床组织滴虫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青蒿素;火鸡组织滴虫;抑制效果;体内;体外Inhibitory effects of artemisinin against ifisfomouas mdeagridisin vitro and in vivoWANG Shuang12,CHEN Qiao-guang12,RONG Jie1.2, CHEN Chen1.2,WANG Zi-jing1.2, KONG Ling-ming1.2,HOU Zhao-feng1-2, LIU Dan-dan12,TAO Jian-ping12,XU Jin-jun12 *(1. C o lleg e o f V e te r i n a n M e d ic in e an g zh o u U n iv e r sity ,Y(m g z h o u22b009, C h in a;2. Jicuigsu C o-in n o v a tio n C e n te r f o rP re v e n tio n a n d C o n tro l o f Im p o rta n t A n im a l In fe c tio u s D ise a ses a n d Z o o n o ses , Y a n g zh o u225009, C h in a)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rtemisinin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istomo- n i a s i s d i f f e r e n t concentrations of artemisinin were applied in vitro and in vivo,and the experiments of attacking insects were divided into demenidazole treatment group,challenge group and blank control group,and s t a t i s t i c a l inhibition r a te,c lin ic a l symptoms m o rb id ity,m ortality,pathological changes of organs,average weight gain and rela tiv e weight gain rat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rtem isinin against H.meleagridis. The re s u 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anti-histomonal in vitro was more obvious with the increase of artemisinin concentration,higher than 3 m g/m L artemisinin for 48 h, complete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the worms,and the lowest effectiv e artem isinin concentration in vitro was1m g/m L for 84 h. The morbidity,m ortality,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organs of three artemisinin treatment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hallenge group. The 0. 5 g/kg artemisinin group had the lowest morbidity rate and the re la tiv e weight gain rate was 83. 34% ,which had the best e ffect among收稿日期:2020-10-19;修回日期:2020-l 1-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2727);扬州市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项目(YZ2017051);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 设二期工程资助项目;扬州大学“青蓝工程”资助项目(2018年度)作者简介:王双(1995-),女,河北廊坊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动物原虫病防治,E-mail: *****************;陈乔光(1995-),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动物原虫病防治,E-mail :992391545@qq. com;王双、陈乔光对本文贡献相同。
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简介(兽医学院家环作业)
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场址选择和场内功能分区的综合评价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简介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是扬州大学的一个直属业务部门,1952年伴随原苏北农学院的诞生而建立,全场现有在编职工62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18人),其它用工130人,下设三个科室、五个服务生产部门、一个省级乳品工程研究中心。
在学校历届党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农牧场已经具备了服务教学科研和自身发展的条件。
2000年前后投资5000多万元在扬州西郊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千头奶牛场和3000多万元用于标准化乳品车间的改扩建,2008年起又投资数千万元在扬州广陵食品工业园启动了现代化乳品加工中心建设项目,现有占地约350亩,各类建筑约31514平方米(含实习畜禽等房屋建筑及其他附属)。
一、厂址选择的主要因素1、自然条件因素(1)地形地势扬大农牧场整体较为平坦,占地面积约为334亩,但略呈南低北高的分布,原因在于北区为实验田,如果地势低了,遇到雨水天气就会淹没,影响作物的生长。
并且由于农牧区紧靠,如果水量较大,家畜的粪便会造成较大的污染。
(2)水源水质牧场的开办离不开水源,扬大农牧场引用的是自来水,虽然成本较高,但因为其地址在市中心边缘,所以,相对来说这是一种比较折中的降低成本的方法,而且,这样一来,水源的纯净度就得到了保证,保证动物们能更好的生长。
(3)土壤土质扬大农场所用的土均为砂壤土,利于农作物和动物饲料原料的生长与水分的保留。
(4)气候因素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江淮下游,位于北纬31°56′~33°25′,东径119°01′~119°54′之间,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1971~2000年30年的年平均气温为14.8~15.3℃,年降水量961~1048毫米,年日照时数1896~2182小时,光、热、水三要素时空配置较为协调,生物物种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适宜人居环境优良。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师资力量
教学建设 学科建设
据2023年1月学院官显示,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共有教学系科5个,本科专业3个。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据官资料显示 ,学院现有教职工124人,其中专任教师108人(含各类博士后)。教师 中正高职称36人、副高职称40人;专任教师95%具有博士学位。其中2名教师为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1 名教师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教师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名教师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 金获得者,3名教师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6名教师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 秀青年骨干教师。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扬州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01 历史沿革
03 学术研究 05 荣誉介绍
目录
02 办学条件 04 交流合作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是扬州大学二级学院。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张謇先生创建的私立通州师范学校。1952年组建 苏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71年更名江苏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92年成为扬州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94年分 设扬州大学农学院动物科学系。1998年成立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动物科学系。2004年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 学院正式成立。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推广楼学院拥有畜牧学和草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有畜牧学和草学两个博士 后流动站。畜牧学是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建设单位,下设动 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畜产品安全生产与加工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博硕士 学位授权点,有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养殖、渔业发展、农艺与种业三个方向),其中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草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下设饲草与草食动物生产、草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草地景 观植物与利用、草业机械及自动化等4个二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水产养殖学为扬州大学重点学科。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专业介绍
兽医学院 兽医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师资⼒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科研实⼒强⼤,为国家培养了⼀⼤批动物医学专业⾼层次专业技术⼈才。
学院拥有⼀批学术造诣深、在国内外有⼀定影响的学科带头⼈和学术团队,现有教职⼯83⼈,其中中国⼯程院院⼠1⼈、教授17⼈、副教授17⼈,博⼠⽣导师11⼈、硕⼠⽣导师32⼈。
多⼈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青年教师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才⼯程”⼈选、教育部青年⾻⼲教师、江苏省“333⼯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程”学术带头⼈、江苏省优秀青年科技⼯作者等。
现有在校本科⽣552⼈,博⼠研究⽣60⼈,硕⼠研究⽣399⼈。
学院有动物医学本科专业,设动物医学、检验检疫和实验动物3个专业⽅向,该专业是江苏省第⼀批品牌专业,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等学校特⾊专业建设点。
长期以来,该专业以、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建有完整的、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体系,拥有⼀⽀⾼⽔平师资队伍,取得了⼀批重要的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现有兽医学⼀级学科博⼠学位授予权,设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基础兽医学、动物免疫学、动物性⾷品安全、⼈兽共患病学6个⼆级学科博⼠学位授权点,并建有兽医学博⼠后流动站;拥有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基础兽医学、动物学、微⽣物学5个硕⼠点;具有兽医博⼠和兽医硕⼠专业学位授予权。
预防兽医学为国家和农业部重点学科,兽医学为江苏省重点⼀级学科(覆盖三个⼆级学科),微⽣物学和动物学为扬州⼤学重点学科。
拥有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新型疫苗⼯程研究中⼼、江苏省转基因动物制药⼯程研究中⼼和江苏省实验动物种⼦供应站。
兽医药理及毒理学实验室被农业部确定为4个全国新兽药特殊毒性实验单位之⼀,学院被农业部确定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安全性评价机构。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教育发展中⼼公布的结果,在2003年全国⼀级学科评估中,该学科整体⽔平名列该⼀级学科全国第四,其中⼈才培养指标名列全国第⼀。
动物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401-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动物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4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理论基础厚、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适应范围广”的高层次动物医学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应德才兼备,并具有系统而深入的专业知识和较为宽广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适应性强;具有在兽医医疗、兽医管理与执法、兽医技术服务、兽医教育与科研及相关部门从事动物医疗、执法监督、管理、教学、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特色本专业以服务国家和地方行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培育优质师资队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水平,推进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水平,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教育国际化步伐,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双语能力、专业素养、高素质的卓越创新型兽医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畜牧业、人类和环境健康持续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科技贡献和智力支持。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重点接受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动物疫病防控、人兽共患病防控、动物源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训练,具有动物临床诊疗与防控、人畜共患病防控、动物源食品安全、动物保护、兽医执法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掌握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动物试验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主要包括:1. 素质要求(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坚韧不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和翻译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常用软件。
(3)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4)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组织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和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的要求。
2. 知识要求(1)系统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专业理论和知识。
扬州大学是什么档次_扬州大学专业
扬州大学是什么档次_扬州大学专业扬州大学是什么档次扬州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全国百强省属高校建设计划支持高校,是中国高水平大学,属于一本档次的大学。
扬州大学是一所综合类大学,开设的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门类,优势专业众多。
扬州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众多硕博导师以及行业内的领军人物,在教学方面绝对有质量保证,学校力求给学生最优的教育。
学校基础设计齐全,校舍、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可以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需求和生活需求,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扬州大学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和实习工厂等实习基地,为学生将来毕业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实习场所,帮助同学们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对接。
扬州大学的优势专业1.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最新的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大学排行中,扬州大学位居榜首位置,是名副其实的王牌专业。
近年来人们对烹饪的影响的需求逐年提高,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扬州大学的优势专业,毕业生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就业优势。
2.动物医学专业扬州大学的动物医学专业在最新的全国大学排行榜中,排在第2的位置,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王牌专业之一。
作为扬州大学的优势专业,学校拥有自己的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在社会上也很受欢迎。
3.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也算是扬州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该专业在全国也处于排名靠前的位置。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作为扬州大学的优势专业,每年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毕业生。
扬州大学就业率高的专业(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人,就业率为99.12%。
(2)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人,就业率为99.09%。
(3)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人,就业率为98.23%。
(4)档案学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人,就业率为97.73%。
(5)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人,就业率为97.14%。
(6)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人,就业率为97.06%。
【VIP专享】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简介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简介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朔到1902年由我国爱国实业家张謇创建的私立通州师范学校、创建于1928年的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农教系和创建于1946年的江南大学农艺系,1952年在扬州组建而成的苏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
追溯历史,已经历了100余年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在扬州办学也有50余年。
1992年,江苏农学院等驻扬7所院校合并成立了扬州大学,该系更名为扬州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94年该系分设成动物科学系和动物医学系,1998年扬州大学依据学科群将动物科学系和动物医学系两系从农学院中划出,组建为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2003年12月扬州大学进行机构改革和院系调整,将畜牧兽医学院分设成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兽医学院,成立了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专任教师64人。
在专任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3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4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7人,硕士学位11人。
有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3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青年教师中有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
学院现有在校生102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4人,硕士研究生350人,本科生581人。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100%。
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及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典、荷兰、爱尔兰、挪威、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尼日利亚、孟加拉、坦桑尼亚等国家。
多年来,学院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动物医学专业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授、学者,有全国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有业绩突出的优秀中青年企业家和省、市、县的党政领导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我国兽医行业的中坚力量。
新城疫病毒的鸡胚培养与病毒滴度检测
二、背景知识介绍
1. 病毒的鸡胚培养
① 鸡胚是正在发育的活体: 鸡胚是正在发育的活体 是正在发育的活体:
• 组织分化程度低; 组织分化程度低; • 细胞代谢旺盛; 细胞代谢旺盛; • 适于许多病毒的生长增殖, 适于许多病毒的生长增殖, 尤其是禽类病毒。 尤其是禽类病毒。
② 鸡胚培养的优点: • 来源充足; 鸡胚培养的优点 优点: 来源充足;
④ 血凝性:可凝集人、鸡、豚鼠和小白鼠的红细胞。 血凝性:可凝集人、 豚鼠和小白鼠的红细胞。 ⑤ 病毒分离培养:9~11日龄鸡胚尿囊腔接种。 病毒分离培养:9~11日龄鸡胚尿囊腔接种 日龄鸡胚尿囊腔接种。
三、实验材料
1. 2. 3. 4. 5. 常规接种工具:注射器、打孔器、酒精灯等; 常规接种工具:注射器、打孔器、酒精灯等; 待接种的新城疫病毒材料; 待接种的新城疫病毒材料; 9~11日龄鸡胚( 9~11日龄鸡胚(1个/人); 日龄鸡胚 灭菌生理盐水; 灭菌生理盐水; 其他: 其他: • 镊子、照蛋器; 镊子、照蛋器; • 酒精棉球、碘酊棉球; 酒精棉球、碘酊棉球; • 固体石蜡; 固体石蜡; • 灭菌瓶子、灭菌吸管 等。 灭菌瓶子、
7. 病毒的收获与鸡胚的观察
① 收集24h后死亡鸡胚,置4℃冰箱过夜,以免收获时流血; 收集24h后死亡鸡胚 后死亡鸡胚, 冰箱过夜,以免收获时流血; ② 取出冷却的鸡胚,消毒气室端卵壳表面; 取出冷却的鸡胚,消毒气室端卵壳表面; ③ 用镊子击破气室部卵壳并去除壳膜,撕破绒毛尿囊膜; 用镊子击破气室部卵壳并去除壳膜,撕破绒毛尿囊膜; ④ 以眼科镊镊住绒毛尿囊膜,用吸管吸取 以眼科镊镊住绒毛尿囊膜, 尿囊液,置无菌容器中保存备用。 尿囊液,置无菌容器中保存备用。 一般能尿囊液6 10mL。 一般能尿囊液6-10mL。 ⑤ 取出鸡胚胎,于平皿内观察胚胎有无病 取出鸡胚胎, 理变化,如出血、蜷缩、侏儒胚等。 理变化,如出血、蜷缩、侏儒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简介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朔到1902年由我国爱国实业家张謇创建的私立通州师范学校、创建于1928年的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农教系和创建于1946年的江南大学农艺系,1952年在扬州组建而成的苏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
追溯历史,已经历了100余年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在扬州办学也有50余年。
1992年,江苏农学院等驻扬7所院校合并成立了扬州大学,该系更名为扬州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94年该系分设成动物科学系和动物医学系,1998年扬州大学依据学科群将动物科学系和动物医学系两系从农学院中划出,组建为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2003年12月扬州大学进行机构改革和院系调整,将畜牧兽医学院分设成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兽医学院,成立了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专任教师64人。
在专任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3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4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7人,硕士学位11人。
有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3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青年教师中有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
学院现有在校生102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4人,硕士研究生350人,本科生581人。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100%。
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及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典、荷兰、爱尔兰、挪威、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尼日利亚、孟加拉、坦桑尼亚等国家。
多年来,学院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动物医学专业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授、学者,有全国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有业绩突出的优秀中青年企业家和省、市、县的党政领导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我国兽医行业的中坚力量。
学院现有兽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免疫学、动物性食品安全、人兽共患病学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动物学、微生物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免疫学、动物性食品安全、人兽共患病学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兽医博士、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预防兽医学为国家、农业部重点学科,兽医学为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覆盖三个二级学科)、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建设学科,微生物学和动物学为扬州大学重点学科。
拥有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
传染病学与预防兽医学学科被教育部、科技部联合表彰为“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集体”,预防兽医学学科被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动物疫病研究创新团队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预防兽医学创新团队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设有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教育部禽类预防医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新型兽用疫苗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转基因动物制药工程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实验动物种子供应站。
兽医药理及毒理学实验室被农业部确定为4个全国新兽药特殊毒性试验单位之一,学院被农业部确定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安全性评价机构。
2000年基础实验室通过省级评估,2001年动物医学专业实验室也以优良成绩通过学校的评估。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结果,在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我院兽医学整体水平名列该一级学科全国第四。
学院有动物医学本科专业,设动物医学、检验与检疫、实验动物3个专业方向,面向江苏省及全国多个省市招生。
该专业2005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第一批品牌专业,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9年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被确定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被确定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长期以来,该专业以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建有完整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体系,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教学科研成果,《动物传染病学》、《兽医微生物学》两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动物医学专业、兽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列为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学院重视科研工作。
“七五”以来,有100余项成果分获国家、部、省、厅级奖励。
在世界上率先发现小鹅瘟、兔瘟等病毒,并研制出疫苗;与中科院共同完成的“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NF8株)的研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H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疫苗”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有2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有多篇学位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国兽医专业学位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目前,我院教师承担了国家863、973、国家“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中科院创新基金、农业部“十五”攻关、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高技术研究、省应用基础研究、省“十五”攻关以及横向合作研究等科研课题。
学院在动物基因工程、动物病毒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业务联系。
学院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学院附设扬州大学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中心、动物医院、江苏省实验动物种子供应站和江苏省转基因动物制药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及成果转化基地。
长期以来,我院始终坚持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开发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自已故方定一教授在国际上第一个发现并分离出“小鹅瘟病毒”(比匈牙利早6年),研制成疫苗在全国推广应用之后;又先后发现“兔瘟和鹅副粘病毒病”等,并研制成疫苗在生产实际中推广使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几年来学院有7项成果获得新兽药证书。
多年来,学院以“建一流学科,育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创一流效益”为己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办学层次,提高人才质量,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振兴祖国的兽医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The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CVM)is an excellent school among the twenty seven colleges of the YangzhouUniversity. It has five secondary disciplines, among which the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is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Key Discipline, the Clinical and Basic Veterinary Medicine is the Provincial Key Discipline. Due to its high academic reputation with over twenty research directions of characteristics, the State Government has selected CVM as the Station for Postdoctor Circulation. In addition, the College has three secondary disciplines(Preventive, Clinical and Basic Veterinary Medicine)holding the right for conferring PhD Degree and six secondary disciplines(Preventive, Clinical and BasicVeterinary Medicine, Microbiology, Zoology and Professional Veterinary Medicine)for MS Degree. CVM also has the Key Open Lab of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 of the Agricultural Ministry, the Key Open Lab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Lab of the Agricultural Ministry for Special Toxicity Detection of New Animal Pharmaceuticals, and Model Base for Training Applied Graduates. Besides, CVM has three specialized subjects, including Veterinary Medicine, Quarantine and Inspection of Animal Products, and Laboratory Animals, among which the Veterinary Medicine is the Brand-name Discipline of the Jiangsu Province. According to recent National survey by the Center for Degrees and Graduate Education of theEducation Ministry, Veterinary Medicine of our College ranks forth on the list of the primary disciplines of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at the top of the Graduate Potential Development.CVM at present has 1011 full-time students, including 552 undergraduate, 399 graduate and 60 PhD students. There are 83 members of staff in the CVM, including 1 academician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21 professors, 17 associate professors and assistant staff, among whom 11 PhD supervisors, 38 MS supervisors, 5 special government allowance holders, 3 young or mid-aged scientists with special contributions. The College also employs adjunct professors as MS and PhD supervisors. Among young teachers, some are academic leaders of “Qing Lan Project”and “333 Project”,and the others are Outstanding Young Teachers or Researchers in the Jiangsu Province.The College has a consistent focus on and high reput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Sinc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venth “Five-Year Project”,over 100 research achievements have won awards from the National, Departmental or Provincial Governments, including World-first isolation of gosling plague virus and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vaccines against the disease,generation of cloned goats from somatic cells of transgenic animals(collaboration with the Chinese Academy of Developmental Sci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ttenuated vaccines against infectious bursa disease in chickens. Over last few years, CVM has won over 40 grant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including 863 and 973 Hi-tech Projects .Both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into teaching and quick transfer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to industries ar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College. Recently, the College has obtained certificates and production permissions of seven new animal pharmaceuticals. Three more genetically engineered products, including recombinant vac cine against Marek’s disease in chickens, are at the stages of safety evaluation and pilot-experiment.With its high-qualified Faculty equipped with advanced facilities, plus long history, good tradition and fine academic atmosphere, the College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high talent cultivation. For two successive years of 2002 and 2003, two PhD theses from our College are on the list of “the National One Hundred Excellent PhD Theses”. Over the last three years, employment rates of our undergraduate were up to 100%. Among our graduates, some have become academician of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famous professors or experts in universities, and managers or model workers in large enterprises with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Nation and society.CVM holds it as her mission to build first-class disciplines, to cultivate fist-class graduates, and to provide first-class social service. We warmly welcome you to join us, at the highly reputable college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beautiful Yangzhou city, to reach your 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