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1

合集下载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仙都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前言中部崛起战略犹如一把紧绷的弓箭,引领湖北成为中部区域发展的中心。

湖北“一带两圈”战略提出要把荆州打造成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中心。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南地区的经济纽带,长江中游枢纽港口城市,国家轻纺工业基地,素有文化之邦、渔米之乡和旅游胜地的称誉。

古城垣保存完整。

荆州明代古城垣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它巍峨屹立在滔滔长江北岸,是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古代城垣,被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也是在全国现存的古城中,素有水乡特色的古城。

它的砖城、土城、水城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自由式的布局形态,构成了既雄伟壮观又婉约秀美的古城风貌,充分展示了荆楚文化淳朴浪漫的特点和个性。

城内现有的历史遗址及文化景点众多;如三国公园、博物馆、开元观、铁女寺、玄妙观、关庙及球场街、三国文化街的形成、荆州宾馆的改造及国家级的科研基地荆州市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

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荆州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文物古迹丰富,早在远古时代即是中华民族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楚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心,三国文化中心;屈原、宋玉、孙叔敖、张居正等历史名人留下了众多的遗址可供挖掘.荆州的旅游资源既独特又深厚,然而由于历史久远,这些文化景点大多被埋在地下而难见游客,既使是尚存于地上的景点,也因其破损严重而难形成旅游景点。

可谓:地下的多,地上的少;传说文字多,实物景点少。

历史文化传承尚在挖掘之中。

景点古迹零散,规模不大,没有相应的项目而难以留住游客。

如现有古城在寅宾门和拱极门分别设有售票点,但各自为政,城上游线难以环通,且相距较远,彼此孤立。

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功能不完善。

旅游品牌的宣传、开发与荆州的旅游资源严重不符。

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

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

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附件一: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目录前言 (6)第一章修编背景 (6)1.1上轮总规评析 (6)1.2修编动因 (12)1.3本次总规修编的主要内容 (13)第二章现状概况与发展分析 (13)2.1区位关系 (13)2.2历史沿革 (14)2.3资源与社会现状 (18)第三章资源与评价 (23)3.1风景资源构成及特色 (23)3.2风景资源的分布 (25)3.3 景点评价 (27)3.4景区评价 (37)第四章规划总则 (40)4.1规划依据 (40)4.2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41)4.3规划期限 (42)4.4发展目标 (42)第五章规划范围与性质 (42)5.1规划范围 (42)5.2风景区性质 (45)第六章功能分区与布局 (45)6.1功能分区 (45)6.2景区分区 (45)6.3规划布局结构 (47)6.4职能结构 (47)第七章容量与规模 (48)7.1游人容量计算 (48)7.2 游人规模预测 (50)7.3床位估算与分布 (51)7.4居民人口预测 (53)7.5 居民容量测定 (53)8.1保护原则 (54)8.2保护区划分与保护措施 (54) 8.3核心景区保护 (58)8.4专项保护规划 (59)第九章典型景观规划 (62)9.1 典型景观特征 (62)9.2 规划内容 (62)第十章风景游赏规划 (64) 10.1 游览方式 (64)10.2游览系统规划 (64)10.3游程及游线安排 (67) 10.4导游设施 (68)第十一章旅游设施规划 (69) 11.1现状概况 (69)11.2客源市场选择 (69)11.3设施布局 (70)11.4旅游床位及用地规划 (71) 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73) 12.1 道路交通规划 (73)12.2电力工程规划 (74)12.3 电信工程规划 (76)12.4 燃气工程规划 (77)12.5 给水工程规划 (77)12.6排水工程规划 (79)13.1 防灾体系建设 (81)13.2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81)13.3 游人安全 (84)13.4 景区安全 (84)13.5 消防规划 (85)第十四章环境影响评价 (85)14.1 环境影响预测 (85)14.2 减缓措施 (87)第十五章居民社会调控与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87)15.1人口分布现状 (87)15.2居民分布控制 (88)15.3 居民新村建设 (88)15.4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89)15.5 风景区与城镇的协调发展 (90)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90)16.1 规划原则 (90)16.2规划目标 (91)16.3 土地利用分区 (91)16.4土地利用布局 (91)16.5建设强度控制 (93)第十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93)第十八章管理与实施措施 (97)前言我院受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委托,于2009年3月接受《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以下简称《总规修编》)任务,接受该任务后,我院迅速成立了总规修编项目组,根据工作安排,2009年7月开始项目组完成了基础资料收集,进行了现场调查3次,并到北碚区和合川区汇报共5次。

江西婺源鸳鸯湖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江西婺源鸳鸯湖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江西婺源·鸳鸯湖休闲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篇 基础理念篇一、项目概况1.1地理位置该项目位于江西省婺源县的鸳鸯湖风景区,基地分为两个地块,位于进入风景区道路的东西两侧,北临水稻田地,南到起伏丘陵的山脚下,东到茶林山坡的保护榕树,西接第二个山坡的山脚。

规划用地面积为133200平方米,约200亩。

1.2交通现状基地北侧毗邻婺源县赋春镇中心公路,中间又有风景区道路通过,对外交通联系便捷。

1.3环境现状1.3.1宏观环境鸳鸯湖旅游区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部的赋春镇, 景(德镇)白(沙关)公路西侧。

距离县城紫阳镇43公里,西距瓷都景德镇41公里,是国家AAA 级景区,省级自然保护区,亚洲最大的野生鸳鸯栖息地。

湖区水质清冽,湖草丛生,覆盖着密密天然阔叶林的连绵青山拱卫四周,幽美恬静的环境引来大批鸳鸯每年在此越冬栖息。

1.3.1微观环境本地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

其地形地貌以起伏平缓的坡地为主要特征,南侧紧邻地势较高的丘陵,整体地势由南向北逐步降低,一直延伸到水稻田地。

基地南侧丘陵绿化良好,并形成优美的天际线。

1.4基本配套现状项目紧邻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商业及餐饮设施配套较完善,但市政配套仅有沿地块北侧的赋春镇中心公路的架空电力线,为满足景区旅游人数的增加,规划需要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水平。

二、项目背景该规划项目承接上一层次的鸳鸯湖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是近期建设规划的重点,也是总体规划中综合服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定位是旅游度假社区,同时兼具一定的商贸功能。

其规划目的是在完善鸳鸯湖旅游区配套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营造出旅游区新的吸引点。

三、目标客户研究结合本项目特点与婺源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以休闲度假地产为基本定位,我们锁定以下目标客户群:3.1 一类城市和二类城市中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老年阶层购房原因:A. 度假B. 养老C. 户型实用,价格实惠。

3.2 外来的金领投资阶层购房原因:A. 周末举家休闲娱乐的第二居所B. 客户的商务会议C. 独特的品位和良好的环境。

景观公园设计说明范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写

景观公园设计说明范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写

景观公园设计说明范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写一、设计理念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

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

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

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

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

因此,处理好“自然一住宅一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耍解决的问题。

二、设计构想构想一: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轴线。

1.总平面布局: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

小区四周分散设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朗河,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各有一个次入口。

小区内组团之间由循环双车道相贯通,组团内侧有单车道和尽端道路相连。

小区主景观为中心的水景区和广场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依山就水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2功能、结构形式:结构分析一轴两中心一一以东南向城市干道为轴;以城市发展方向为重心以服务规划区为中心。

将住宅区与城市中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发服务共存的原则。

一带一片一一西向为南朗河沿河绿化带;东向为规划绿地片区。

做为两个生态区域,它丰富了规划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是不可缺少的生态资源,在本规划设计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体现了当今〃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双城市莲花湖庄园旅游度假村修详设计说明书1

双城市莲花湖庄园旅游度假村修详设计说明书1

双城市莲花湖庄园旅游度假村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第一章规划设计总则1.1规划范围莲花湖庄园位于我国黑龙江双城市公正乡国兴村,是一处综合性度假村。

规模宏大、景观奇丽、空气清新、设施完备。

建筑用地660亩,莲花湖庄园东西两侧紧邻耕地,南北两侧紧邻林地,地势开阔,用地外围还与舆城村等村庄相邻,服务面积广泛。

基地占地面积113.46ha。

1.2规划原则(1)资源保护和度假村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优美的自然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度假村旅游开发要在保护资源及环境前提下进行,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坚持以市场导向的发展观与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统一,长远战略与近期发展的统一。

(2)以突显特色为契机的精品工程原则资源特色直接影响庄园度假村的品牌形象,决定了庄园的吸引力的大小。

因此庄园的规划要挖掘地方特色,发展特色旅游形象,塑造特色旅游品牌。

(3)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开发旅游产品获得经济效益同时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不仅是现代庄园度假村旅游事业重要的社会责任,也是成为高美誉度高知名度旅游度假村的基本条件。

(4)整体性原则庄园度假村的建设是一个大投入、长期而持续性的过程,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整体性的原则,对景区进行统一规划,以保证景区主题一致,风格统一。

(5)参与性原则突出度假村活动的参与性,使游人在参与体验中获得身心的放松,同时激发度假村活力。

1.3规划依据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以及双城市制定和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具体如下:(1)技术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3年5月;《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3年5月;《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GB/T17775-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3年5月;《建筑设计资料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规范》GB50352-2005;《公园设计规范》CJJ 48-1992;(2)法律法规和部门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9年3月29日;《黑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2011年11月;《黑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9年12月;(3)政策依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2001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 46号文件;《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 31号文件;《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哈尔滨市双城区分区规划(2004-2020)》1.4规划期限本规划时间界限为2016-20 20年,时间长度为5年,分为近期、远期二个阶段:(1)近期:2016-2017年,度假村整合提升阶段,着重进行度假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0007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规划说明书

0007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规划说明书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 (1)1.1池州经济发展背景 (1)1.2区位分析 (2)1.3自然和历史 (2)1.3.1地形地貌 (2)1.3.2气候条件 (2)1.3.3水文条件 (3)1.3.4土壤动植物资源 (3)1.3.5历史文化资源 (4)1.4主要设施与基础工程 (4)1.5社会经济概况 (5)1.6景区建设 (5)1.6.1发展概况 (5)1.6.2相关规划 (6)1.7现状存在的问题 (7)1.7.1山水特色不够突出,小景点建设缺乏系统 (7)1.7.2主要景点分布不尽合理,不利于游览组织 (7)1.7.3交通体系尚未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 (7)1.7.4部分项目建设未把尊重自然风貌放在首位 (7)1.7.5存留的部分村庄管理不善,造成生产生活污染 (7)1.7.6管理尚不完善,缺乏发展资金和人才 (8)第二章案例借鉴与比较 (8)2.1杭州西湖 (8)2.2南京玄武湖 (9)2.3武汉东湖 (9)2.4比较借鉴 (10)2.4.1可以借鉴的优点 (11)2.4.2需要避免的缺点 (12)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12)3.1风景资源概况 (12)3.1.1七星墩 (12)3.1.4金地藏寺 (13)3.1.5莲花台 (13)3.1.6望华楼 (14)3.1.7桃花岛 (14)3.1.8龟山岛 (14)3.2景物和景点、景区、风景名胜区的综合评价 (15)3.2.1景点评价标准 (15)3.2.2景物和景点评分与等级 (16)3.2.3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7)3.2.4风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8)3.3评价结论 (20)3.3.1齐山—平天湖风景资源特性 (20)3.3.2结论 (21)第四章风景区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1)4.1规划依据 (21)4.2规划期限 (22)4.3规划指导思想 (22)4.4规划原则 (22)4.4.1贯彻“方针”,滚动发展的原则 (22)4.4.2发挥优势,注重发掘的原则 (23)4.4.3提升品位,适应市场的原则 (23)4.4.4执行规范,突出重点的原则 (23)第五章风景区规划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23)5.1规划范围 (23)5.2风景区性质 (23)5.2.1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与九华山风景区 (23)5.2.2平天湖、齐山湖、天堂湖与丰收湖 (24)5.2.3杏花村与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24)5.3风景区发展目标 (24)第六章风景区总体布局规划 (24)6.3景区划分 (25)6.3.1划分原则 (25)6.3.2景区划分 (25)6.4功能分区 (25)6.4.1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水域河流 (26)6.4.2风景恢复区 (26)6.4.3建设发展区 (26)6.4.4建设控制区 (26)6.5风景区布局 (27)6.5.1旅游十要素 (27)6.5.2风景区入口布局 (28)6.5.3管理设施布局 (28)第七章游人容量分析及游客量预测 (28)7.1游人容量分析 (28)7.1.1游人容量分析 (28)7.1.2游人容量测算 (28)7.2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29)7.2.1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29)7.2.2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1)7.3游客量预测 (32)7.4客源市场分析 (32)7.4.1客源市场现状 (32)7.4.2客源市场定位 (33)7.4.3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33)第八章风景区保护培育规划 (33)8.1规划原则 (33)8.2规划目标 (34)8.3生态保护保育 (34)8.4保护模式 (34)8.5分类保护规划 (34)8.5.1史迹保护区 (34)8.5.4生态保护区 (36)8.5.5外围水源控制区 (36)8.5.6统筹控制区 (36)8.5.7外围保护与协调带控制引导要求 (36)8.6珍稀植物保护规划 (38)8.6.1珍稀植物群落保护 (38)8.6.2古树名木保护 (38)8.7核心景区划分 (38)8.8环境保护规划 (39)8.8.1环境质量现状 (39)8.8.2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39)8.8.3环境保护措施 (39)8.9建立保护管理机构 (40)第九章风景区专项规划 (40)9.1综合交通规划 (40)9.1.1交通现状 (40)9.1.2交通规划 (40)9.2风景游赏规划 (41)9.2.1规划原则 (41)9.2.2景区规划 (41)9.2.3齐山景区(齐山洞天) (42)9.2.4碧山景区(碧山禅隐) (43)9.2.5平天湖景区(平天水岸) (44)9.2.6湿地景区(湿地巡游) (45)9.2.7桃源景区(桃源逸境) (46)9.2.8控制统筹区 (46)9.2.9游线组织 (47)9.3典型景观规划 (47)9.3.1设计原则 (47)9.3.2典型景观 (47)9.3.3. 主要景点规划一览表(平天二十四景) (48)9.4.2规划 (52)9.5绿化规划 (53)9.5.1现状 (53)9.5.2规划原则 (53)9.5.3绿化规划 (53)9.5.4主要绿化树种 (55)9.6建筑风貌规划 (55)9.6.1现状 (55)9.6.2规划原则 (55)9.6.3规划要求 (55)9.7基础工程规划 (56)9.7.1给水工程规划 (56)9.7.2排水工程规划 (57)9.7.3电力工程规划 (58)9.7.4信息工程规划 (58)9.7.5燃气工程规划 (59)9.7.6管线综合规划 (60)9.7.7 环卫设施规划 (60)9.7.8 综合防灾规划 (61)9.8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63)9.9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64)9.9.1规划原则 (64)9.9.2土地利用规划 (64)9.10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65)9.10.1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65)9.10.2规划原则 (65)9.10.3经济发展 (65)第十章近期发展规划与重点项目建设 (66)10.1近期发展规划(2011-2016) (66)10.2重点建设项目 (66)10.3项目投资估算 (66)第十一章实施总体规划的建议 (67)第十二章强制性规定 (67)第一章现状概况1.1池州经济发展背景池州是安徽省辖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皖江南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北靠铜陵市、芜湖市,东与宣城市毗连,南与黄山市接壤,西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毗邻。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地方社会经济状况某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所属的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东与陵川县相邻,西与阳城县、沁水县接壤,南与豫北平原的济源、沁阳、博爱、焦作交界,北连高平市。

是“晋豫之咽喉、山西南大门”,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

全县辖10镇16乡,639个行政村,1204个自然村,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

主要民族为汉族、回族。

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蒙、满、朝鲜、布依、苗、白、土、壮等民族。

早在2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泽州就有先民集居。

3500多年前的夏末,夏桀王曾迁都于高都的垂棘山。

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这里为高都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

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晋城县先后归山西省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管辖。

1983年,晋城县改为县级市。

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晋城市划分为城郊两区。

从原县级晋城市的30个乡(镇)中划出26个乡(镇)组成晋城市郊区,归新建的晋城市管辖。

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撤区设为泽州县。

泽州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44亿吨,铁矿储量5亿吨,铝土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大理石储量300万吨。

林牧资源相对丰富,有各类果树7.2万株,果园面积1508公顷,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覆盖率20.6%。

牧坡草地14.81万亩。

泽州全县有耕地72万亩,土壤多为碳酸盐褐土,自然肥力较高。

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林果业等。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果、苹果、黄梨、核桃、花椒、猪牛羊肉、鸡蛋、蜂蜜等。

泽州是全国8大红果生产基地之一。

泽州主要产业有煤炭、冶炼、铸造、机械、化工、建材等,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生铁产量居全省之首。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5.85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20.2%;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6.53%;农民人均纯收入5517元,同比增长9.03%。

景观设计说明的范文

景观设计说明的范文

景观设计说明的范文景观设计与规划,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那么景观设计怎样写好说明?今天店铺分享了景观设计说明的范文,供你参考。

“边城水恋”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设计说明范文一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成温邛公路南侧,距成都市区行车距离15分钟,紧邻温江县城。

项目占地66000平方米,三面环水,40米宽的江安河环绕地块西面和南面缓缓流过。

具有较好的先天景观资源。

楼盘开发思路定位为“水岸度假休闲住宅”。

二、设计总体思路结合项目的先天资源条件及楼盘的开发思路,本项目园林设计主题为:“川蜀桃花源、迷情浅水湾”结合楼盘的“水岸休闲度假住宅”理念,秉承“自然的、生态的、健康的、休闲的”思路,将小区六万多平方米的园林面积设计成为丰富多彩的亲水休闲水景园林。

在此基础上挖掘“富有湘西地域风情与民族民俗风味的”元素,营造出“世外桃源”的意境。

园林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注重景观的均好性,作为以水景为主要特色的园林,重点是扩大水系的延伸范围,达到每一个组团、每一个景点都有水景,每个住户下楼即有水可看、有水可玩。

2、控制水面面积,缩小湖面及大型水景的体量,景观以小巧、别致为主要特色。

3、注重水景的多样化,使不同风格的水景遍布整个小区,以营造小区丰富的水景园林特色。

4、增强水景的可参与性,使住户可以直接亲水,而不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同时注重亲水的安全性。

5、加强景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以道路和主要水系为主线,形成明显的景观序列,贯穿整个小区。

其中的每个景点相互呼应、相互衬托,同时又各具特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整个小区的景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6、以水景为主,同时充分利用声音、色彩、质感等景观要素,营造丰富多彩的小区景观特色。

7、力求景观在统一、和谐的基础上有丰富的对比与变化,营造小区景观的可识别性。

三、设计总体布局本方案在一条主要水系的基础上展开,以组团为单位,设计不同风格的水景园林,以主要水系和道路为主线,景观贯穿其中。

圭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圭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广东省圭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30年)说明书目录第一章编制背景 (3)一开发历史 (3)二上轮规划回顾 (4)三本次规划修编进程 (8)第二章现状概述 (9)一区位分析 (9)二规划范围 (9)三整体地形分析 (9)四生态环境现状 (9)五基础设施现状 (10)第三章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11)一风景资源概况 (11)二风景资源评分与分级 (12)三旅游市场综合发展条件分析(SWOT) (16)第四章本次规划工作重点 (18)一风景区范围的重新界定 (18)二进一步发掘资源特色和潜力,调整规划定位 (21)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 (22)四明确建设开发用地范围和空间管制 (22)五合理组织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22)第五章规划目标、原则与性质 (24)一规划目标 (24)二规划原则 (24)三风景区性质 (24)四风景区环境容量及规模分析 (25)第六章总体布局 (27)一景区目标 (27)二景区规划结构 (27)三风景区分区 (27)四空间发展指引 (30)五景点建设规划 (30)六保护培育规划 (30)七旅游路线组织规划 (31)八分期发展规划 (32)九居民调控规划 (32)十上轮规划与本轮规划的比较 (32)第七章旅游开发策略 (34)一旅游资源分析 (34)二圭峰山景区旅游特色节庆策划 (36)三旅游产品开发策略与定位 (39)四三大旅游共生网络 (39)五旅游形象的定位与规划 (42)六核心形象规划 (43)七品牌形象设计 (43)八产品形象的传播推广规划 (43)第八章景区风貌建设指引 (44)一概述 (44)二服务设施指引细则 (45)三文化设施指引细则 (45)四游憩服务设施指引细则 (45)五标识设施指引细则 (47)六环境改造设施指引细则 (48)七圭峰山建筑色彩建议表 (49)八环圭峰山规划外围保护区建设原则 (49)第九章基础设施规划 (50)一道路交通规划 (50)二游览设施分布规划 (50)三给排水规划 (50)四电力电信规划 (51)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 (52)一规划实施评估 (52)二规划实施的政策保障 (52)三规划实施的管理保证 (52)四规划实施的资金保障 (52)规划附件: (52)第一章 编制背景一 开发历史圭峰山自唐代以来已是广东的名山,传奇的知名景观遍布全山,古代学者在此讲学,僧侣道士在此修身养性。

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旅游景区建设规划日期:2009-01-02 09:56:41 点击:622沂蒙新貌游(一)规划范围以罗庄城区做为游览区规划范围,北起陷泥河,南到文化路,东起沈泉庄,西至宝泉寺。

(二)现状分析罗庄区为改革开放以后,在沂蒙老区崛起的现代化的新城区。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罗庄人民发扬沂蒙精神和革命优良传统,大力发展乡镇经济,走勤劳致富之路,涌现出以王廷江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家和模范人物以及华盛集团、盛能集团、飞龙花卉集团、双月集团等一大批骨干企业,构筑了加速罗庄经济腾飞的综合产业群。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罗庄的城市建设,现已形成以双月公园广场为中心,新老城区布局合理、城市景观优美、生态环境优良、高楼林立、草坪如茵的现代化的花园城市,为沂蒙老区创造了一处在现代经济大潮中最富魅力的人文景观,成为发展罗庄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沂蒙新貌游览区以罗庄的城市建筑景观、企业人文景观、社区文化景观、农家人居环境景观等展现老区新貌,并对沂蒙精神和沂蒙文化做出全新的诠释,完全可以成为“沂蒙好风光”旅游线乃至山东旅游的新亮点。

(三)旅游开发方向1、基本定位主题定位:沂蒙新貌、改革奇迹功能定位:城市休闲观光、弘扬沂蒙精神2、开发方向与重点以罗庄改革开放成果与现代化城区风貌考察、观光为旅游开发主导方向。

以城市景观与环境建设、人文旅游资源整合以及一日旅游产品开发为旅游开发重点。

3、旅游开发与规划对象1)城市景观与环境具体包括:城市中心与窗口设置、景观大道、罗庄夜景区、老城区形象改造、旅游标志及观赏要素。

2)景点与景物具体包括飞龙花卉、盛能游乐园、沈泉庄、双月园、罗庄武校、欧洲街、湖台、双月湖、宝泉寺等。

4、开发思路:1)对罗庄旅游资源进行梳理,确定景点景物的旅游开发思路。

2)通过资源评价,确定主导景观、辅助景观等不同景点景物旅游开发利用的层次。

3)实施旅游开发一体化策略,增加旅游吸引物,扩大旅游吸引功能。

4)突出改革开放新成果的人文主题,以“沂蒙精神—成功企业家—现代化企业—现代城市风貌—沂蒙文化”这一罗庄地方文化脉络,展现罗庄旅游的深刻内涵,开创罗庄旅游产品形象与品牌。

汾阳湿地旅游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

汾阳湿地旅游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汾阳湿地旅游区总体规划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二章风景资源评价---------------------------------------------------------- 第三章规划依据与期限---------------------------------------------------------- 第四章景区性质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结构---------------------------------------------------------- 第六章环境容量人口预测---------------------------------------------------------- 第七章环境保护培育育规划---------------------------------------------------------- 第八章风景游赏规划---------------------------------------------------------- 第九章建筑景观规划---------------------------------------------------------- 第十章核心景观规划----------------------------------------------------------第十一章绿化工程规划--------------------------------------------------------- 第十二章游览设施规划---------------------------------------------------------第十三章基础设施规划---------------------------------------------------------第十四章社会经济调控规划---------------------------------------------------------第十五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十七章实施总体规划的措施建议正文第一章项目概况第一条旅游区的范围及地理情况湿地规划区位于汾阳市禹门河段,与迎新渠交汇处辐射周围5000亩地,北临望春村,南临申家堡,东临文峡西河。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章总则章术语章一般规定3.1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3.2 风景资源评价3.3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3.4 分区、结构与布局3.5 容量、人口及生态原则章专项规划4.1 保护培育规划4.2 风景游赏规划4.3 典型景观规划4.4 游览设施规划4.5 基础工程规划4.6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4.7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4.8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4.9 分期发展规划章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A 本规范用词说明第1章总则.0.1条为了适应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需要,优化风景区用地布局,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风景区的规划和规范化程度,特制定本规范。

.0.2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审定公布的各类风景区的规划。

.0.3条风景区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风景区(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21-100km2)、大型风景区(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500km2以上)。

.0.4条风景区规划应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二个阶段进行。

大型而又复杂的风景区,可以增编分区规划和景点规划。

一些重点建设地段,也可以增编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0.5条风景区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突出本风景区特性。

并应遵循下列原则:当依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

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地被和植物。

充分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展现风景游览欣赏主体,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改善风景区运营管理机能,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促使风、有序、有节律地持续发展。

合理权衡风景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权衡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象和游赏魅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

青黎小游园设计说明

青黎小游园设计说明

目录一、项目概况 (1)二、设计宗旨 (1)三、设计依据 (1)四、设计理念 (1)1 、生态性设计理念 (1)2 、亲水的设计理念 (2)3 、休闲的设计理念 (2)五、整体设计思路 (3)六、分区设计 (3)1 、植物景观区 (3)2 、休闲观光区 (3)3 、主体景观区 (4)4 、活动健身区 (4)七、竖向设计 (4)八、交通道路 (5)九、植物配置 (5)十、经济技术指标 (6)青黎小游园设计说明、项目概况项目基地位于杭州市近郊,地形南高北低,面积近20000m2,该地原来是煤炭生产基地,现在已经荒芜。

基地外围东西南三面环山,使基地形成一个凹地,北面为城市道路和绿地。

常年盛行风向为东南风。

基地现状内部北面有一条城市排水渠宽 4 米,基地被中部一高差约 4 米的缓坡一分为二,分为地势平坦的两层场地。

二、设计宗旨改变该地原本荒芜的环境现状,造就城市节点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市居民及过往行人提供一处休憩、游赏、观景与交流的场所。

三、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3、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4、林业部《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四、设计理念1、生态性设计理念青黎小游园在景观要素与设计构思中,其生态功能是第一位的,它对于城市片区内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持着沿岸土壤的稳定性,减弱了汽车尾气对区域内大气的影响,是城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围绕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型城市景观的营造,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形态、色彩、特性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植物配臵运用乔、灌、草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在有限的绿地范围内,达到最大的绿量,使之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在城市道路与湖泊的中间形成一条充满绿色、生机盎然的“绿色公园”,成为城市景观的补充和完善。

2、亲水的设计理念本着对城市小气候的气候调节目的,在青黎小游园设计之初就决定的亲水的理念。

妙峰山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妙峰山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妙峰山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华侨大学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2002年12月一、妙峰山地理格局分析妙峰山位于南安市仑苍镇,景区山峦环抱,溪流逶迤,山林茂密,交通便捷,虽然由于采石和少量居民建筑以及以种植业、林果业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对景观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地理格局基本完整。

妙峰山地形呈莲花形,是一形局好、气场佳,“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周围景观“山川秀发”、“山明水秀”、“郁草茂林”。

妙峰山“雄、秀、幽、奥”,符合理想风水的条件。

“雄”,在景观上表现为山体的高大耸拔,指的是祖山发脉处,即祖宗之山有气势。

“秀”,即柔美,其景观表现是山峦起伏,屈曲多姿,山体丰满,线条柔美,林木葱郁,生机勃勃。

“幽”,即幽深、幽静,所谓“曲径通幽”。

妙峰山在地形上是山水环绕的一个小盆地,山林葱郁,绿树掩映,构成了围合、半围合的空间,给人超脱、逸世之感,怡然自得,适合修心养性。

风水认为幽境是“藏风聚气”的好场所,后有靠山,左右砂山护卫,前方水口绕朝、案山婉蜒而去;进入风水地的路径常常是沿“水口”屈曲穿行,别有洞天。

“奥”在景观上较幽境更为奥深,封闭性更强,且具有神秘性。

奥境常为人迹罕至、重峦关锁、林壑深秀的深山之地,以求真正的回归大自然怀抱,感天地之气,得山川之精。

因此,宋代大佛选址于妙峰山决不是偶然的,其指导思想就是取风水地利。

成书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六圃沈新周先生地学》说:“真穴所在,其山必嫩,其面必开,其四势必归,其风必藏,……山明水秀,日丽风和,天光发新,别一世界;杂沓中清静,清静中繁华;晤对之而眼开也,坐卧之而心快也。

气之所蓄,精之所聚,……舍之不能去也。

”总之,妙峰山是“山环水抱,重叠关锁”,“精之所聚,气之所蓄”的风水宝地,其自然景观也因“灵气所钟”而显得“山水吉秀”,林壑优美。

二、规划理念与设计目标妙峰山景观设计遵从中国传统的佛寺格局,强调“天、地、人”和谐的思想,尊重自然景物的独特个性和灵气,人工建筑服从景区的主题,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用中国传统地理学和传统造园思想,全方位表现宗教文化。

旅游度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一期)环湖步道景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旅游度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一期)环湖步道景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旅游度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一期)环湖步道景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初步设计文件总目录一、工程概况二、结构设计标准三、场地分析和地勘报告分析四、地基基础设计五、上部结构六、环境保护与节能设计一、工程概况工程地点及周边环境江津区位于长江上游,重庆西部,区政府所在地一一几江街道距重庆市主城区42kmo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5°49,~106。

38',北纬28°28'~29°28,之间。

东临巴南区、茶江区,西接永川区、四川省合江县,南靠贵州省习水县,北与壁山区,九龙坡区毗连,东西宽80km,南北长Iookm,幅员面积3219km20全区设4个街道办事处、25个镇,是聂荣臻元帅的故乡、陈独秀晚年寓居地,中国长寿之乡、武术之乡、楹联之乡,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

项目所处位置周边主要以农林用地与二类居住用地为主。

四屏镇所处位置紧邻四面山核心景区,地势开阔平坦,森林植被水资源丰富,巴山民俗文化特色丰富多样。

斑竹林水库位于江津区四屏镇银岩村境内,坝址处距离四屏镇约3.Okm,距离江津区114.Okm o根据绿地范围内的土壤和区域功能特征,合理确定结构和分区,将人工生态景观与原地形生态景观有机结合,并按照林木种植、生长、维护管理所需要的条件,对现状进行适当的地形整理。

树种规划上,选择能够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树木,以乡土树种为主,并考虑到道路绿化的特殊性,选择抗性强的树种,主要体现在防风、防火、防尘杀菌、抗污染等方面。

综合考虑绿地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游憩功能,科学合理的进行景观功能分区和植物群落规划设计,既能充分展示现代人的生态理念和自然生态观,也利于后期的经营管理维护。

在功能分区、结构布局、生境类型、群落组合等方面塑造多样化的景观空间,规划设计以人为本,方便舒适,做到“林园成趣,林路相映”体现特色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

新建环湖健身步道392011f,现状栈道改造面积1615m2,室外停车场面积2760 (100个车位),新建安全护栏2080m,新建可移动公厕3个。

南京牛首山景观设计说明

南京牛首山景观设计说明

南京牛首山景观设计说明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南京牛首山,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牛首镇,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

襄阳县鹿门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

襄阳县鹿门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

第一篇规划提示一规划范围与时段本次规划主要以襄阳县鹿门风景名胜区管辖范围为主,包括东津镇、王河乡和张湾桥南办事处共计338平方公里的空间范围。

规划时段划分为:近期:2001 —2005 年;中期:2006 —2010年;远期:2011 —2015年。

二规划主要文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6月7日);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年8月);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1990,1997年修订稿);湖北省林业厅文件:《关于林业部批复九峰等四处森林公园更改名称的通知》(1992);襄樊市林业局林业勘察设计队、襄阳县林业局、襄阳县鹿门寺林场等:《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说明书》(1992年8月);武汉大学建筑学系、武汉大学建筑设计所:《鹿门寺风景区总体规划》(1993年11月);鹿门寺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有关文件。

三规划主要技术内容本次规划结合甲方要求和对实地的踏勘结果,规划分为规划总论、专题研究和规划系列图件三大部分,详细的内容分列如下:1.规划总论风景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鹿门风景区产业转换与聚落体系总体规划鹿门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鹿门风景区旅游形象设计和促销方案2.专题规划鹿门寺风景总体规划王河现代农业示范及观光园区发展规划吕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老营民俗风景区旅游建设规划鹿门风景区绿色旅游通道建设规划3.规划系列图件1)鹿门风景区区位图2)鹿门风景区空间联系图3)鹿门风景区现状图4)鹿门风景区文物分布图5)鹿门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图6)鹿门风景区旅游功能结构图7)鹿门风景区道路规划图8)鹿门风景区游线组织图9)鹿门风景区城镇体系规划图10)鹿门风景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图11)鹿门寺景区现状图12)鹿门寺景区总体规划图13)鹿门寺景区景点建设图14)鹿门风景区旅游通道建设图15)鹿门风景区道路景观建设图(一)16)鹿门风景区道路景观建设图(二)17)鹿门风景区道路景观建设图(三)四规划总体框架与技术框架1.规划总体框架2.规划技术框架第二篇规划总论第一章鹿门风景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一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原则1.总原则落实县委、县政府“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商贸为龙头,推动工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使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起到带动农业、工业和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昌黎县葡萄沟景区文化、自然生态园
李春雨
摘要:通过对生态园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条件进行评价与分析,得出生态园区的项目定位以及建设规划的主导思想,为进行旅游区概念规划定位、促进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一种较为现实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旅游区资源评价景观规划
Studies on Resources Assessment and Positioning of Tourist Areas’Concept Planning Abstract: It proposed the positioning of the ecological park's project and guiding philosophy of the construction plan,which would provide more realistic ideas for positioning tourist areas’concept planning and promoting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through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ecological park's tourism resources .
Key Words: tourist areas,resources assessment,landscape planning
旅游资源是旅游生命力的根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发掘人文资源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价值,成为旅游区规划设计的核心问题。

本文通过对中国葡萄酒之乡“河北昌黎葡萄沟景区”的旅游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劣评价与概念规划定位分析,推循出同类旅游区资源利用和开发的依据和方法。

1、项目概况
昌黎县葡萄沟景区文化、自然生态园工程,位于昌黎县十里铺乡湾里村,前身是“十里葡萄长廊”而得名的碣石山“葡萄沟”景区,国家级3A景区。

景区在2005年10月顺利通过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2006年4月被列为全省三十家乡村旅游景点之一。

但是,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总体规划,“葡萄沟”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始终处于粗放型的发展状态:从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产业的宣传促销,到产业的经营管理都还停留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严重制约了葡萄沟景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旅游资源评价
2.1以葡萄沟为主体的景观、文化资源具有区域垄断性
本旅游区三面环山,当地居民世代依狭窄的河岸居住,利用房前屋后等空地栽植葡萄秧
苗,形成了一条长达4公里的葡萄长廊。

沟峪中栽植有上千架葡萄秧,葡萄一穗挨一穗,几乎伸手可摘,为提供大面积的旅游采摘活动提供了基本条件。

悠久的葡萄栽培历史形成了与葡萄有关的民俗文化和特色产品。

目前葡萄沟的葡萄栽植面积约2000亩,年产鲜食葡萄约100余万公斤,规模大,景观奇,形成了中国东部地区难得的“葡萄沟”,其葡萄生产在华北乃至我国东部具有垄断性,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

2.2旅游资源的组合度好
本生态园区以葡萄沟景区为大背景,将山体景观、大面积葡萄景观和水体景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景区内的立体旅游景观资源,不仅提升了旅游景观的内涵和层次,丰富了游览的内容,而且延长了旅游的时间;同时,观光旅游可与本旅游区内东侧的华夏葡萄庄园、碣石山、碣阳湖等旅游资源结合成全方位的旅游组合产品,形成昌黎的一条特色旅游线。

2.3葡萄种类多样,适游期长
葡萄沟景区注重葡萄品种的培育和引进,目前葡萄沟内有各类品种的葡萄达100多种,根据葡萄的成熟期又可分为早、中、晚三类,从每年的7月到11月都可以采摘、品尝到新鲜的葡萄。

较长的适游期延长了旅游旺季。

2.4 蓬勃发展的葡萄机葡萄酒文化和产业
作为我国葡萄生产基地之一,昌黎被称为“中国的波尔多”,除了与法国波尔多相近的气候、土壤条件外,它也是中国干红葡萄酒的诞生地。

目前,昌黎县有干红葡萄酒酿造企业近40家,培育了一批如长城、野力、万达、丘比特等知名品牌,销量占全国干红葡萄酒销售市场的40%左右,成为昌黎县的立县产业。

除此之外,景区内还崛起了一批以生产干红葡萄酒为主、又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的葡萄酒庄,为旅客提供了品酒、购物、体验葡萄酒文化的好场所。

2.5丰富多样的民间传说和民俗风情
本区具有丰富的人文传说和民俗风情。

如险可避兵的凤凰城、四百年的葡萄王、有“京东第一大佛殿”之称的千年古刹云峰寺等等。

另外,昌黎县浓厚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文艺如河北地秧歌跑驴、皮影等,也为葡萄沟开展参与性活动和文艺表演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3、发展条件分析
3.1发展优势
水文气候禀赋条件:由于本区三面环山,背风向阳,春、夏、秋三季光照充裕,光合作用强烈,夜间因山势高,气温较平原低,日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同时,本区水分条件好,形成了最适合葡萄生长的小环境,大面积的葡萄园成为本旅游区的主要构景要素。

交通便利:本区距离昌黎县城仅7公里,距离昌(黎)卢(龙)公路约1公里,距离秦皇岛市区55公里,距北戴河旅游区40公里,距唐山116公里,距北京248公里,交通方便,可达性强。

客源市场辐射广阔,区位优越:该区域经济发达,居民出游意识强烈,旅游消费水平高;同时,秦皇岛是著名的旅游度假城市,每年要接待近千万人次的全国及世界各地旅客,也为本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客源基础。

葡萄栽培历史悠久与传统文化:昌黎地区种植葡萄的历史已达400多年,本区内湾里等村葡萄种植的历史也有200多年,当地村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河畔沟壑等空闲地种植葡萄,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种植模式,形成了“十里葡萄长廊”这一生态奇景。

这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景,而且有古韵风情的清代民居建筑等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

一定的知名度和开发基础: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宣传和经营,葡萄沟景区在周边地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近年来,景区每年接待旅客的数量都在20万人次左右,并且呈现出逐年快速递增的趋势,旅游产业的开发潜力巨大。

3.2发展劣势
山体植被缺少:旅游区内山体植被较少,尤其是缺少高大的乔木,对营造青山绿水式的旅游有大环境不利。

村容村貌与旅游氛围不协调: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许多村民新建房屋的建筑风格和色调等与葡萄沟自然生态旅游不协调;同时存量房多,可开发的土地少,使项目建设受到限制。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虽然葡萄沟的开发建设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但基础设施的建设还相当滞后,尤其是景区内的给、排水系统和旅游系统,还远远不能满足旅客的实际需求。

现存景观较单调:目前,本区
内现有的葡萄长廊千篇一律,旅游
项目单一,景观单调,缺少变化,
对游客的吸引力小,使游客往往半
途而返。

4、景观概念规划总体定位
4.1项目定位
以葡萄采摘、葡萄酒文化为主
体,以自然山水、云峰寺等自然、
人文景观为衬托的文化、自然生
态园。

4.2主体思想
整体鸟瞰
为凸显葡萄沟景区文化、自
然生态园的特色,提升景区旅游
产业的内涵和规模,促进景区旅
游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逐
酒街鸟瞰
步增加农民和农村的经济收入,该生态园区的建设规划突出了以下三条主导力线:(1)重点彰显葡萄酒的自然自然和人文资源
葡萄沟景区大面积栽植葡萄的主要目的是为葡萄酒的酿造提供充足的优良的原料,葡萄酒作为葡萄生产的终极产品,将带来丰厚的利润。

推广葡萄沟景区的旅游产业,是以提高原产地的各类葡萄酒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为目的。

因此,本生态园区的重点建设内容就是如何彰显葡萄酒的文化内涵。

规划措施:为达到彰显葡萄酒的文化内涵的目的,在生态园游览路线的前部,即在生态园区的入口区位,规划设计了具有浓厚法国乡土风格酒堡一条街和酒文化展示广场,可供游客赏酒---了解酿酒过程和储存方法、认识不同品质的葡萄酒;品酒---了解葡萄酒的品尝技法和饮酒方式,品尝各种葡萄酒(不同酿造方法生产的和各种口味的葡萄酒)并区分品质;购酒---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纪念品收藏或馈赠亲朋好友。

同时,在该区域,还提出了“城市酒吧”的规划概念,在开放的公共空间中、在绿意浓浓的葡萄架下品尝美酒佳酿。

对酒文化的体验是不受季节的限制的,对于在车程为100公里左右的城市游客,酒堡一条街可作为招待远道客人、节假日亲朋好友聚会的独具特色的场所。

在冬季,再配以溜冰、赏雪等项目,可以做到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体现葡萄文化、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有序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葡萄文化的扩展,主要体现在葡萄的种植历史、葡萄的种类、葡萄的生产过程、葡萄的采摘及葡萄的加工与储存等,在规划中,设计了葡萄文化广场、葡萄博物馆、葡萄采摘园等来体现本区浓厚的葡萄文化氛围。

通过农舍前后的葡萄藤架,发展小型的、各具特色的农家客栈、农家饭庄等,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景观的原则下,在沿山的游览路线上,利用原生态的自然素材开发出了望凤坡、罗汉石、十八罗汉、聚贤台等景点,丰富了生态园区的旅游内涵。

(3)发挥景区内人文景观资源的底蕴作用
本生态园内有云峰寺、地震观测台、凤凰城等遗址(迹),在规划中注重了对此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夯实了景区的历史底蕴。

同时,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均位于规划中的酒堡一条街附近,对景区酒文化起到了积极的衬托作用,也为冬季开放酒堡一条街提供了配套的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建涛,刘韶军编著.建筑设计与外部环境.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