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后周

合集下载

五代十国 纲要

五代十国 纲要

五代十国纲要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主要包含了五个朝代和十个国家。

下面是对这一时期的简要概述:
一、五代:
1. 后梁(907年-923年):由朱温建立,都开封(汴州),称东都,西都洛阳。

长安改称大安府。

2. 后唐(923年-936年):由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都洛阳。

3. 后晋(936年-947年):由石敬瑭建立,都开封。

4. 后汉(947年-951年):由刘知远建立,都开封。

5. 后周(951年-960年):由郭威建立,都开封。

二、十国:
在五代的同时,中原地区以外的十个地方政权并立,分别是: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或南楚荆南)、北汉。

这些国家被称为“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各国间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

同时,这也是一个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此外,五代十国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最终,后周将领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北宋建立后,通过一系列战争和外交手段,逐渐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中国古代-五代十国历史事件(公元907~960年)

中国古代-五代十国历史事件(公元907~960年)

中国古代-五代十国历史事件(公元907~960年)五代十国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唐朝灭亡后到北宋建立前的历史时期。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朝廷。

公元907年,汴州朱温篡唐建立后梁,五代十国开始。

公元923年河东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

后唐国力强盛,但两次发生内乱,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

不久契丹军南下灭后晋。

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

刘知远死后,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公元960年,后周被赵匡胤所篡,五代结束。

在五代更迭中,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北汉十个割据政权,合称十国。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赵光义相继消扫荡群雄,公元979年,赵光义灭北汉,实现基本统一。

中文名称:五代十国英文名称: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简称:五代所属洲:亚洲首都:开封、洛阳主要城市:开封,洛阳,扬州,太原,金陵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国家领袖:朱温,李存勖,郭威等主要民族:汉族、沙陀族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五代后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郢王朱友珪、末皇帝朱友贞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亶、闵皇帝李从厚、末皇帝李从珂后晋: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出皇帝石重贵后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知远、隐皇帝刘承祐后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柴荣、恭皇帝柴宗训十国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世宗文穆王钱元瓘、成宗忠献王钱佐、忠逊王钱倧、忠懿王钱俶闽国:太祖昭武孝皇帝王审知、废帝王延翰、惠宗齐肃明孝皇帝王延钧、康宗圣神英睿文明广武应道大弘孝皇帝王继鹏、景宗睿文广武明圣元德隆道大孝皇帝王延曦、武帝朱文进、和帝王延政、末帝卓俨明荆南:武信王高季兴、文献王高从诲、贞懿王高保融、贞安王高保勖、德仁王高继冲南楚:武穆王马殷、衡阳王马希声、文昭王马希范、废王马希广、恭孝王马希萼、留王马希崇吴国:太祖孝武皇帝杨行密、烈宗景皇帝杨渥、高祖宣皇帝杨隆演、睿皇帝杨溥南唐:烈祖光文肃武孝高皇帝李昪、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李璟、后主李煜南汉:高祖天皇大帝刘?、殇皇帝刘玢、中宗文武光圣明孝皇帝刘晟、后主刘鋹北汉:世祖神武皇帝刘旻、睿宗孝和皇帝刘承钧、少主刘继恩、英武皇帝刘继元前蜀: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王建、圣德明孝皇帝王衍后蜀:高祖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孟知祥、楚恭孝王孟昶事件唐末民变唐末民变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起义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的失败结束,历时25年,起义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安徽、两江、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行省,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五代十国(五代十一国时代907—979年共73年)

五代十国(五代十一国时代907—979年共73年)

五代十国(五代十一国时代907—979年共73年)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

公元923年,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后唐建国。

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

后唐历经后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

不久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辽朝。

同时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

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后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

后周随后被赵匡胤所篡,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十国方面,江南地区初期以吴国最强,而后被李昪篡位,建国南唐,其次有吴越国与闽国等。

湖广则被荆南、南楚与南汉等占据。

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

蜀地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

北汉是十国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国,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祟所建。

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公元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十国结束。

唐朝灭亡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在各地的藩镇乘机做大做强。

而黄巢之乱以后的唐朝更是出现了“极目千里、无复烟火”的局面。

乱事波及两淮江南地区,当地群雄纷起抗敌,十国中的吴国与楚国得以建立。

高考五代十国历史知识点:后周改革北宋代周

高考五代十国历史知识点:后周改革北宋代周

高考五代十国历史知识点:后周改革北宋代周人民的疾苦:五代时期,军阀割据混战,人民深受苦难。

尤其在中原地区,政权屡屡更迭,战争激烈而频繁,人民颠沛流离。

各地军阀为了应付战争,加紧对人民的剥削,苛捐杂税严重,刑罚残酷。

此外,北方百姓经常遭受契丹蹂躏,苦难更深。

广大中原人民渴望国家统一,抗击契丹。

适应这种社会要求,后周统治者开始整顿政治,并进行统一战争。

后周改革:后周的建立者郭威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对民间疾苦比较了解。

称帝之后,即着手改革弊政,显德元年(954年)。

郭威去世,其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周世宗。

他继续郭威的事业,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整顿。

在政治上,纳士求贤,倡导节俭,严惩贪污,整顿机构,抑制藩镇,加强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整顿庄田,罢营田,招民垦荒,均定赋税,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并废寺院,毁佛像铸钱,增加财政收入。

在军事上,加强禁军,淘汰老弱,这些措施使后周的国力大为增强。

后周的征伐:柴荣即位,即开始进行统一战争。

他先于955年(显德二年)派兵伐蜀,夺得秦(今甘肃天水)、凤(今陕西凤县东)等四州。

又在955年冬至958年(显德五年)春,三次亲征南唐,夺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六十县,使长江以北地区尽归后周所有。

959年(显德六年),柴荣亲自率兵北伐辽国。

出师四十二天,收复瀛、莫、易三州及军事要冲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境)、益津关(今霸县境)、淤口关(今霸县境)所谓三关之地。

正当全军鼓舞,准备乘胜进取幽州之际,柴荣突患重病,只好撤兵南返。

当年六月,柴荣在开封去世。

他虽然没有完成统一大业,但为后来北宋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陈桥兵变:柴荣死后,其子宗训即位,年仅七岁。

大权落在殿前都点检(中央禁军统帅)、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yìn印)手中。

赵匡胤,涿郡人,出身军官家庭,早年从伍,受郭威、柴荣重用,逐步培植了自己的势力,为以后代周打下了基础。

960年(显德七年)元旦,他谎报军情,说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

恭帝与大臣商议,派赵匡胤领兵出征。

后周

后周

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五代之一。

公元951年,郭威称帝,改国号为周,都开封,史称后周。

周太祖郭威,公元951年—公元954年在位。

周世宗柴荣,公元954年—公元959年在位。

周世宗本姓柴,是太祖外甥,因太祖无子,而收为养子。

周恭帝柴宗训,公元959年在位。

世宗第四子,七岁即位。

后死于973年,时年24岁。

960年正月,辽兵南侵,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出御,在陈桥策动兵变,建宋代周。

封恭帝为郑王,后周亡。

周世宗七子:宜哥(太祖赐名宗谊)、诚、咸、宗训、宗让、宗谨、宗海。

前三子分别在后汉末被害。

等恭帝即位,他的弟弟全为了避讳,改宗为熙。

同问"南唐“和唐"有什么区别唐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618——907)这个大家都知道,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一个割据政权,由李昪所建。

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称江宁府。

盛时疆域35州,约为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等省的一部分。

宋建隆二年(961)李璟死,子李煜(初名从嘉)继位。

李煜善文词,工书画,知音律,但政治上昏庸。

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976年1月1日),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南唐亡。

南唐五代十国之一。

李昪所建。

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称江宁府。

盛时疆域三十五州,约为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等省的一部分。

历三主,前后约三十九年。

吴自杨隆演嗣位后,大将徐温独掌大权。

后梁贞明四年(918)起,徐温养子徐知诰开始掌管杨氏政权,他进用人才,作了一些改革,收取人心,有步骤地取代杨氏。

吴天祚三年(937)徐知诰废吴帝杨溥,自称皇帝,国号大齐,年号昪元。

次年,改姓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见南唐前主李昪)。

李昪即位后,继续保境安民,不轻用兵。

在相对安定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商人以茶、丝与中原交换羊、马,又经海上与契丹贸易。

与同时割据诸国相比,南唐地大力强;由于兴科举、建学校,文化也比别国昌盛。

昪元七年(943)李昪死,子李景(初名景通)继位,改名李燝(916~961),有保大、中兴、交泰三个年号。

五代十国中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代十国中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代十国中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指的是从唐朝灭亡开始,到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结束,大约五十多年(53年)的历史,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中原王朝。

十国也是从唐朝末开始,北宋建立之后20年左右,宋统一南北方,十国也结束。

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北汉。

后梁:朱温建立的国(907年—923年)后梁(907~923年),即朱梁,五代十国之一,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

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为梁,建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期间909-913年建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史称后梁,唐朝正式灭亡,中国历史进入战乱纷纷的五代十国时期。

后梁的建立者为朱温,朱温这个人,不咋地。

他先是黄巢的马仔,跟着黄巢反唐,后来为了因为跟黄巢的官员不合,再加上为了自己的利益,毅然投降唐朝,充当了唐朝剿灭黄巢的马前卒。

与另外一个节度使李克用为剿灭黄巢立下汗马功劳,被唐僖宗赐名全忠(这个时候,唐皇估计也知道自己的姓没啥影响力了,不赐姓,改赐名了),这个全忠可不忠,后来杀死了唐僖宗的继任者,唐僖宗的弟弟唐昭宗。

立唐昭宗的儿子李柷(zhu)为帝,又逼迫李柷用禅让的方式把皇位传给了自己(之前说过,中国历史上就没有真正的禅让)。

建立后梁,都城洛阳。

朱温这个人还极其好色,按说这个级别的人物,好个色没啥,主动投怀送抱的自然也不在少数。

但是朱温这个人明明可以通过正当方式获得爱情,却非得公开耍流氓,不仅让自己的儿媳妇公开排队侍寝,还到自己的大臣家里耍流氓,让自己大臣的老婆孩子,老妈子小丫鬟侍寝,一住就是十多天。

这么一个不忠不义之人,当然不得好死,被自己的亲儿子朱友珪所弑,朱友珪亲自用毯子把朱温包裹起来,埋于寝殿。

这死法,这埋葬地。

万全是报应啊。

朱温死后十年,后梁被晋王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xu)击败,后梁灭亡,后唐建立。

后唐: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继后梁之后的正统王朝,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版图最大的王朝。

唐朝灭亡后出现的“五代十国”分别是什么?

唐朝灭亡后出现的“五代十国”分别是什么?

唐朝灭亡后出现的“五代⼗国”分别是什么?五代⼗国,即: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国:吴、前蜀、吴越、闽、南汉、荆南、楚、后蜀、南唐、北汉。

五代⼗国的历史应该从安史之乱说起。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伤元⽓,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党争和宦官,⽽且经济也受到重创。

⽽之后的黄巢起义更是给满⽬疮痍的⼤唐雪上加霜。

前蜀888年,唐昭宗继位,为了维护皇权,唐昭宗组建了⼀⽀兵⼒10万⼈的中央军,讨伐割据西川的⼀个藩镇,与此同时,他⼜另派朱温组建联军,讨伐盘踞河东的李克⽤。

讨伐西川的军队被王建夺权。

王建夺权后杀死主帅,并在891年切断西川与中央联系,⾃⽴门户,这就是第⼀个国,后来这个政权改成蜀,史称前蜀。

吴国黄巢残部在秦宗权的带领下计划攻打淮南,这时,杨兴密开始在淮南崭露头⾓,并逐渐控制淮南。

秦宗权旧部孙儒叛逃投靠朱温。

孙儒被命为淮南节度使。

杨兴密不⽢⼼到⼿的淮南被他⼈夺⾛,于是杀死孙儒,892年中央被迫任命杨兴密为淮南节度使,后封其为吴王,于是第⼆国建⽴。

闽国893年,割据福建的王潮被唐昭宗任命为福建观察使,后来其弟王审知被封为闽王。

这就是第三国。

吴越国因在当初黄巢之乱中战功显赫的钱鏐,⼀路⾼升,逐渐控制浙西。

同年,中央任命钱鏐为镇海军节度使,后⼜封为吴越王,第四国建⽴。

楚国孙儒被杨⾏密击败,残部转战湖南,后来,马殷成为新的主事⼈,逐渐占据了湖南全境。

3年之后,也就是896年,割据湖南的马殷被朝廷任命为潭州刺史。

马殷后来被封为楚王,所以这个政权被称为楚国。

这是第五国。

南汉九年后,⼀直在岭南苦⼼经营的刘⽒家族的刘隐被朝廷任命为清海节度使,这个政权的当权者后来称帝,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这是第六国。

在南⽅⾃⽴为王的阶段内,中国北⽅晋王李克⽤、梁王朱温、⽼牌军阀岐王李茂贞、在李克⽤和朱温辗转腾挪的燕王刘仁恭逐渐成势。

后梁907年,朱温篡唐,强迫唐朝末代皇帝禅位,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第⼀代政权建⽴。

荆南朱温称帝同年,任命部将⾼季兴出任荆南节度使。

简述五代十国各国的建立与灭亡

简述五代十国各国的建立与灭亡

简述五代十国各国的建立与灭亡一.五代是指在中原一带相继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1.后梁(907年—923年):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

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覆灭,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923年李存勖灭后梁。

2.后唐(923年—936年):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南安阳)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

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阳,史称后唐;936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辽兵攻入洛阳,称帝建立后晋,后唐灭亡。

3.后晋(936年—947年):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夏,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不久攻入洛阳,灭后唐。

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降契丹,导致后晋主力丧失,石重贵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覆灭。

4.后汉(947年—950年): 947年刘知远亲率大军乘中原空虚之际,渡过黄河,进入洛阳,杀死辽扶植的傀儡李从益母子,以绝人望。

随后登基称帝,都城仍在汴梁。

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汉隐帝命郭威征讨,但汉隐帝猜忌郭威,欲杀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汉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就此灭亡。

5.后周(951年—960年):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建国,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后周亡。

二.十国是指在南方建立的吴国、南唐、吴越、闽、南汉、前蜀、后蜀、楚、南平、北汉十个政权。

1.吴国(902年—937年):902年,唐封行密为吴王,建都广陵,天祐二年(905),行密死,子杨渥(886-908)继位,政权落入掌握牙军的大将张颢、徐温手中。

后梁开平二年(908),张颢、徐温杀杨渥,立杨隆演。

后徐温又杀张颢,独掌大权。

贞明五年(919)杨隆演称吴国王,年号武义。

武义二年(920),杨隆演死,其弟杨溥立,次年改元顺义。

五代十国之后周世系(951年—960年)

五代十国之后周世系(951年—960年)

五代十国之后周世系(951年—960年)五代十国之后周世系(951年—960年)2011-05-11 16:10:21| 分类:中华帝王世系 |字号订阅后周,公元951---960年,凡十年,历三帝。

951年,郭威灭汉后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建都于汴(今河南开封)。

960年,为北宋所代。

后周世系表(951-960)(1)后周太祖郭威─┐951~954││┌─后周柴皇后─┘│└─────□───────(2)后周世宗柴荣───(3)后周恭帝柴宗训955~959960───北宋灭后周后周亡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太祖郭威,字文仲,邢州尧山人(大约在今河北邢台)。

本为常氏,后随母姓。

《五代会要》称是周虢叔之后。

唐天祐末年从军,事潞州节度使李嗣常之子继韬。

庄宗灭后梁,事唐。

刘知远称帝,为枢密使,加检校太保。

隐帝即位,为枢密使,加检校太尉。

不久又授同平章事。

二年九月,为检校太师,兼侍中。

三年十二月,带军入汴,后汉结束。

次年正月称帝,国号周。

在位三年(951---953)。

年号为广顺三年(951正月---953),显德一年(954正月)。

病死于滋德殿,年五十一岁(904七月---954正月)。

四月,葬嵩陵。

睿武孝文皇帝世宗柴荣,太祖养子,圣穆皇后柴氏之侄,父为太子少保柴守礼。

后汉初,为左监门卫将军。

郭威镇邺时,为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检校右仆射。

广顺元年正月,为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

二年十二月,为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三年三月,为开封尹兼功德使,封晋王。

显德元年正月,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

太祖死,即帝位。

在位六年(954---959)。

年号延太祖显德六年(954正月---959五月)。

六月,病死于万岁殿,年三十九岁(921九月---959六月)。

十一月,葬庆陵。

恭帝柴宗训,世宗之子。

显德六年六月,为左卫上将军,封梁王。

世宗死,即帝位二年(959---960)。

年号延用显德六至七年(959六月---960)。

中国朝代大事记——后周(五代十国

中国朝代大事记——后周(五代十国

中国朝代大事记——后周(五代十国后周(951年—960年),中国五代时期中原最后一个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共历三帝,享国十年。

早期公元947年刘知远建立后汉,攻下开封。

郭威助刘知远称帝有功,统帅大军公元948年汉高祖刘知远病逝,郭威和苏逢吉受顾命拥立刘承祐继位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刘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

平定三镇叛乱郭威移师北伐,大败契丹950年刘承祐与亲信李业密谋,诏令郭崇诛杀王峻、郭威等,李弘义诛杀王殷。

李弘义以诏书密示于王殷。

王殷向郭威告急。

郭威以“清君侧”起兵刘承祐把郭威在京的家属全部杀死后汉军在七里坡之战大败,隐帝刘承祐在出逃途中为郭允明所杀郭威带兵入京,让太后临朝听政,假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使刘赟为帝契丹南下,郭威北上抵御。

途经澶州时士兵兵变,黄袍加身。

郭威返开封,夺得国政公元951年-公元954年在位:郭威(后周祖)革除唐末积弊,重用才德文臣,崇尚节俭,仁爱百姓,废止了后晋、后汉极残忍的刑法;恢复农业生产,整顿吏治纲纪,招抚流民,组织生产,准备统一,开展统一战争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公元954年郭威病重。

病死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公元954年—公元959年在位:柴荣(周世宗)柴荣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澄清吏治、选才纳谏均定田赋、限制佛教、奖励农耕、恢复漕运及兴修水利纠正科举考试中出现的弊端重视国家的藏书和文化建设公元954年郭威驾崩,朝臣秘不发丧。

柴荣按遗诏,在柩前即皇帝位北汉世祖刘崇,并招引辽国骑兵万余人,南犯潞州柴荣亲征与河阳节度使刘词破北汉,追击至高平,刘崇丢弃大量辎重,仓皇北逃柴荣包围北汉都城太原,由于粮饷不继,连日霖雨,士卒病疲,柴荣下诏班师柴荣命赵匡胤广募天下壮士,将禁军整顿为一支威震邻国的军队公元955年柴荣派向训、王景率军西征后蜀,周军大破后蜀,尽复秦、成、阶、凤四州之地公元955年公元988年柴荣三征南唐大败唐军。

后周(五代十国之一)

后周(五代十国之一)

后周(五代十国之一)1 历史郭威建国郭威建后周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四月(一作三月),郭威以枢密使出为邺都留守。

十一月,后汉隐帝诛杀三位辅政大臣,又派人谋杀郭威,郭威不得已,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至开封,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后汉隐帝被杀。

次年正月,郭威即帝位,是为太祖。

改国号周,史称后周。

改元广顺,仍都开封。

郭威针对前朝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刑罚有所轻减,某些苛税被废止,部分官田散给佃户,停止州府南郊进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

郭威、柴荣都是在五代时期难得的好皇帝,后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北宋统一中国本土地区奠定了基础。

太祖改革后周世宗柴荣后周建立后,北汉也建国。

当初,汉隐帝被杀时,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准备领兵南下,但听到朝中迎立他的儿子刘赟时,也就停止了,他说:“我儿为帝,我又何求!”太原少尹李骧私下对他说:“看郭威之心,终于想自己当皇帝,你不如马上领兵过太行,据孟津,等徐州相公(指刘赟)即位,然后还镇,那么郭威就不敢妄动了;不然,将会被欺骗利用。

”刘崇大怒,说:“腐儒,想离间我们父子吗?”命令左右将李骧拖出斩首。

不久,刘赟被废为湘阴公,刘崇派使者请将儿子领回晋阳,但是郭威已将刘赟杀死于宋州,刘崇便称帝于晋阳,国号为汉,就是北汉。

北汉是十国中最后建立的一个国家,依附于辽国,刘崇称“侄皇帝”,改名刘旻。

刘旻得知儿子死讯,想起李骧,哭着说:“我不听忠君之言,以至于此!”于是为李骧立祠,岁时拜祭。

在后周灭后汉的时候,南方的楚国也被南唐灭亡了。

楚国由马殷建立,以后当国王的依次是马希声、马希范、马希广、马希萼、马希崇。

乘马家兄弟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之机,南唐国王李璟派将军边镐率兵攻入长沙,马希崇投降。

楚国是十国中第四个灭亡的国家。

共传六主,四十五年。

吴越、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六国,当然,还有东北方强大的辽国,与后周同时存在。

公元954年,周太祖驾崩。

后周太祖郭威在位三年,享年五十一岁。

五代十国周国(后周)五代时期最后一个王朝共历三帝享国10年

五代十国周国(后周)五代时期最后一个王朝共历三帝享国10年

五代十国周国(后周)五代时期最后一个王朝共历三帝享国10年后周(951年—960年),中国五代时期中原最后一个王朝,定都汴京后周的统治范围包括今中国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地区一、后周太祖——郭威白手起家,清廉勤政的好皇帝,在位3年郭威父亲郭简,担任晋王李克用的顺州刺史,后被割据幽州节度使刘仁恭所杀。

郭威当时只有几岁,跟随母亲王氏前往潞州,王氏在路途中不幸辞世。

郭威依靠姨母韩氏提携抚育,才长成人。

郭威十八岁时,泽潞节度使李继韬招募兵士,他去应招,李继韬见便收留他在身边做“牙兵”(藩帅的亲兵)。

郭威长得很魁梧,勇力过人,李继韬很欣赏他,有什么小的过失也经常迁就他。

郭威好斗,喜欢赌博,又喜欢喝酒,有时候也喜欢打抱不平。

一天,郭威又到街上闲逛,有一个屠户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大家都很怕他,喝了点酒的郭威不服气地到了这个屠户跟前,让他割肉,然后找茬骂他,屠户也知道郭威不好惹,但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就扯开衣服用手指着肚子说:“有胆量你就照这儿捅一刀!”郭威抄起刀子就捅进了他的肚子,结果屠户一命呜呼,郭威被抓进了监狱,李继韬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又将他放了。

后来,李继韬被李存勖派兵攻灭,郭威收编进了后唐军队,入了庄宗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

947年,刘知远在山西称帝,建立后汉。

不久,攻下开封,定为都城。

郭威帮助刘知远称帝有功,升戳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成为统帅大军的将相。

没过多久,后汉高祖刘知远病逝,郭威和苏逢吉同受顾命,拥立刘承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

郭威官拜枢密使,掌管全国的兵权刘承祐自继位后,就与其宠臣对郭威等有功大将十分疑忌。

950年,刘承祐与亲信李业密谋,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企图一举铲除前朝旧将势力。

不料李弘义反以诏书密示于王殷。

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

郭威见事情紧急,即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伪作诏书,宣称刘承祐令郭威诛杀诸将,致使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讨伐,以“清君侧”。

五代十国之一:后周的发展史

五代十国之一:后周的发展史

五代十国之一:后周的发展史本文导读:后周开国皇帝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受后汉高祖刘知远重任。

郭威是刘知远临死时指定的顾命大臣之一,他奉后汉隐帝刘承佑命,多次平定藩镇叛乱。

郭威登基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减轻和免除了许多徭役,同时整顿军纪和管理机构内部的腐败。

柴荣继位后不久亲自领兵抵抗北汉的进攻。

在高平之战中他亲临战场,在出师不利、己方右翼溃退的情况下扭转战势,击败北汉军队。

随后乘胜追击,一直攻到太原。

从955年到958年他三次亲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皇帝称号、几乎将所有长江以北地区割给后周。

959年柴荣再次北上攻辽,军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攻到幽州。

不久柴荣病逝,其幼子柴宗训登基。

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结镇、定二州将谎报说辽国和北汉联合进犯,领兵到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后周首都是开封,统治范围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地区。

周太祖郭威,邢州尧山人。

年轻时,郭威不愿从事生产,只喜欢舞枪弄棒,十八岁应募从军。

曾经负气杀人,被关入监狱。

潞州留后李继韬因他有勇力,遂秘密纵他逃走,待事情平息后又召置麾下。

郭威少年时曾在其颈上黥有一飞雀,故人称郭雀儿。

李继韬被唐庄宗杀死后,其军队被编入从马直,郭威因能书会算而被任为军吏。

刘知远任侍卫亲军都虞候时,特别器重郭威;后调任河东节度使,也将郭威带到任上。

刘知远当了皇帝,任命他为枢密副使,隐帝时升任正使。

郭威多次统兵征伐,皆有功勋。

他在军中穿幅巾短衣,与军士无异,皇帝所赐钱财,多分与诸将与军士,因此在军中威信很高,士卒乐为其用。

后汉武夫的蛮横相比前朝尤为突出,武夫首领汉高祖性极残酷,所用大臣如苏逢吉、史弘肇等人也极凶恶。

汉高祖刘知远称帝仅一年便病死,其子刘承佑继位,史称后汉隐帝。

汉隐帝时,苏逢吉为宰相,枢密使杨邠管机政,枢密使郭威掌出兵作战,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史弘肇统率禁兵,三司使王章专掌财政。

这些人都是最有权力的所谓国家勋旧之臣,他们武断专横,重武轻文,什么制度都不在意中,各行其所是,乱成一团。

五代——后周

五代——后周

五代——后周郭威【郭威像】郭威原本是泽潞节度使李继韬的“牙兵”。

后来,李继韬被李存勖派兵攻灭,郭威收编进了后唐军队,入了庄宗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

天福十二年(947年),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

不久,攻下开封,定为都城。

郭威帮助刘知远称帝有功,升戳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成为统帅大军的将相。

不久,后汉高祖刘知远病逝,郭威和苏逢吉同受顾命,拥立刘承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

郭威官拜枢密使,掌管全国的兵权。

后来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郭威平叛成功。

之后北伐大败契丹,以功进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

国号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因此以“周”为国号,史称“后周”,以别于其他以周为国号的政权,又以郭威之姓,别称“郭周”,或以柴荣之姓称“柴周”。

疆域后周统治范围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地区。

后周皇帝后周太祖郭威:后周开国君主,后唐顺州刺史郭简之子。

乾祐四年(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年号广顺。

后周世宗柴荣:后周第二位皇帝,太祖郭威(侄子)养子。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十七日,郭威驾崩,二十一日,柴荣按照遗诏,在柩前即皇帝位。

沿用显德年号。

后周恭帝柴宗训:后周末代皇帝,周世宗柴荣第四子。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癸巳日,周世宗去世,柴宗训于六月甲午日,在周世宗灵柩前即皇帝位。

沿用显德年号。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降柴宗训为郑王,柴宗训母子被迁往房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年)逝世,享年20岁。

货币周元通宝周元通宝始铸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

仿唐“开元通宝”钱制铸钱,名“周元通宝”。

铜质小平,隶书对读。

“元”字第二笔左挑,背有月纹、星纹或星月纹。

星纹或左、右或上、下,月纹不常其处,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穿之一角。

每钱背月似为八卦方位之一。

钱文周元通宝钱文仿唐开元通宝钱文。

【五代十国】后周柴宗训死亡之谜 后世史料遗留诸多疑点

【五代十国】后周柴宗训死亡之谜 后世史料遗留诸多疑点

【五代十国】后周柴宗训死亡之谜后世史料遗留诸多疑点周恭帝柴宗训之死,我也并不敢肯定一定是非正常死亡,但是如果仅凭他不是在逊位之后很快死亡来否定这一点,又觉得总还是不足所以现在列出恭帝死亡前后的一些疑点1,死亡地点:房州一般印象中,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而不是用肉体消灭对付功臣的宋太祖,是比较仁厚的,那么他对前朝逊帝也应该会比较好,但事实如此吗?史书中对周恭帝入宋之后只有三处描写,“(显德七年960)迁恭帝及符后于西宫,易其帝号曰郑王,而尊符后为周太后”,“(建隆三年962)周郑王出居房州”,“(开宝六年973)三月乙卯朔,周郑王殂于房州,上素服发哀,辍朝十日,谥曰恭帝,命还葬庆陵之侧,陵曰顺陵……冬十月甲申,葬周恭帝,不视朝”(以上《宋史?太祖本纪》)。

也就是说,在恭帝还是个虚岁10岁的小孩子的时候,就被打发到房州去了,一直到死。

房州是什么地方?至少从汉朝开始,那就是个流放皇亲国戚的地方,西汉宣帝时清河王年有罪,废迁房陵,广川王海阳有罪,废迁房陵,唐中宗被武后贬为庐陵王,房州安置,五代时慕容彦超削夺官爵,房州安置,宋太宗时,秦王赵廷美降封涪陵县公,房州安置。

以柴宗训的身份,“出居”到这么一个有背景的地方,其实质也等同于“安置”了。

赵匡胤对自己老上司的儿子,可说不上什么厚道。

2,二弟不知所终恭帝的三个弟弟,一个早卒,两个不知所终,这是很令人奇怪的事情。

这两个弟弟,不但是前朝皇族,在恭帝早死无嗣的情况下,是郑王这个王爵的当然继承人,而且就是对新朝而言,他们也属于贵戚之列(其嫡母符太后和太宗的符皇后是亲姐妹)。

这样两个贵公子,又怎么会人间蒸发一样的不知所终呢?而且仁宗再为柴家立嗣时,据《续通鉴长编》云曾取柴氏谱系看过,既有谱系,这两个嫡系子孙难道没有记录?还是史官另有难言之隐?五代史是宋人修的,如果这两人都是正常死亡的话,就算具体死因不明,也写个早卒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么,却偏偏写个“不知其所终”。

3,恭帝死后不立周嗣古人最重祭祀,要有香火血食,但恭帝死后,太祖、太宗、真宗三朝都没有再为柴氏立嗣以奉周祀,直到仁宗嘉佑四年(1059),才“诏有司取柴氏谱系,于诸房中推最长一人,令岁时奉周祀”(《旧五代史》引《续通鉴长编》),“封柴氏后为崇义公,给田千顷,奉周室祀”(《宋史?仁宗本纪》),这时距离恭帝之死已经80多年了。

五代十国历史人物——柴宗训(五代时期后周最后一位皇帝)

五代十国历史人物——柴宗训(五代时期后周最后一位皇帝)

五代十国历史人物——柴宗训(五代时期后周最后一位皇帝)后周恭帝柴宗训(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后周世宗柴荣第四子,五代时期后周最后一位皇帝。

广顺三年八月初四日(953年9月14日),出生于澶州府第。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癸未日,制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食邑三千户,实封五百户。

同年,周世宗去世,柴宗训即位。

显德七年(960年),柴宗训-禅位给赵匡胤,后周灭亡。

赵匡胤登基后,降封柴宗训为郑王,迁往房州。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逝世,终年20岁,葬顺陵,谥恭皇帝。

禅让帝位显德六年(959年)六月癸巳日,周世宗去世,柴宗训于六月甲午日,在周世宗灵柩前即皇帝位。

由于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

政局不稳,人心浮动,谣言四起。

一些忠于后周的官吏,马上就敏锐地意识到-的根源十有八九要出在赵匡胤那里,指出赵匡胤不应再掌禁军,甚至有的人主张先发制人,及早将赵匡胤干掉。

可周恭帝只是改任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此时,赵匡胤及其心腹也在加紧活动。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在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里,禁军高级将领的安排,发生了对赵匡胤绝对有利的变动。

先看殿前司系统,原来一直空缺的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由慕容延钊出任,慕容延钊是赵匡胤的少年好友,关系非同一般。

原来空缺的殿前都虞侯一职,则由王审琦担任,此人也是赵匡胤的“布衣故交”,与当时已经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的石守信一样,都是赵匡胤势力圈子中的最核心人物。

这样,整个殿前司系统的所有高级将领的职务,均由赵匡胤的人担任了。

再看侍卫司系统。

在这一系统的高级将领中,原来赵匡胤只与韩令坤有“兄弟”之谊,当时他正领兵驻守在淮南扬州,京城中实际上只剩下副都指挥使韩通,虽然不是赵匡胤的人,但势孤力单,无法同赵匡胤抗衡。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在朝贺新年,突然接到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大臣们慌作一团。

小皇帝柴宗训征得宰相范质、王溥的同意后,命令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

【五代十国】后周皇帝柴荣生父闹市杀人 儿子得道老子升天

【五代十国】后周皇帝柴荣生父闹市杀人 儿子得道老子升天

【五代十国】后周皇帝柴荣生父闹市杀人儿子得道老子升天【五代十国】后周皇帝柴荣生父闹市杀人-儿子得道老子升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普遍的,古今中外都不能排除这种关系。

具有“得道”神仙精神的普通人可能想要像样的风景。

他的儿子获得了权力,他的父母也不例外。

五代以后,周太祖国维没有孩子,他的弟弟柴守礼的儿子沙聪是他的养子。

柴荣后来继承了周世宗的王位,他的父亲柴守礼住在洛阳。

虽然他多年没有在京城见到儿子,但他依靠儿子当皇帝,犯下了许多罪行,并试图在城里杀人。

师宗没有问。

当时,王璞、王燕、王言超和韩令坤都是将军。

他们的老父亲也在洛阳,日夜随柴守礼返回。

然而,他们做到了他们的本意。

当时,人们鄙视他们为“十位啊父”,这是“升天”的典型代表。

而我说,儿子得道,老父不升天,则见旨趣了。

余极钦佩那些有势却不仗势的人物,真是高洁。

五胡十六国,前燕主慕容俊,征幽州刺史乙逸为左光禄大夫。

乙逸夫妇乘着窄小简朴的小车,很低调地来了。

儿子乙璋却带着随从数十骑,服饰甚丽,很高调地前来迎接。

乙逸大怒,闭车不与言。

到了邺城,将儿子痛骂一顿,乙璋犹不悔改,依然我行我素。

乙逸常担心儿子会因此而招祸,而乙璋却一路官运亨通,历中书令、御史中丞,位在老子之右。

乙逸于是感叹说:“我从小就注意品行,克己守道,仅能免罪。

乙璋不治节俭,专为奢纵,却屡被重用,这难道只是乙璋好运气吗,实是世风如此啊。

”慕容俊听说后,半晌说不出话。

刘禹未称帝时,谢辉是一位右后卫将军,受到刘禹的重视,权力巨大。

谢辉从彭城(徐州)回国。

客人们说着话,挤满了小巷。

大哥谢占志大吃一惊,对弟弟说:,“你的名字和职位不多,但人们会回到库奈尔!我的家人一直把退休当作一种职业,不想干涉时事。

你不能与亲朋好友交朋友。

你是如此强大,对门来说既不是福也不是恶!”于是他用栅栏把院子一分为二。

后来谢湛对刘禹说,我是个穷书生,我父亲和祖先的官员做得不多,而我哥哥只有30岁,可以算是普通人,但他地位很高。

五代十国中后周的行政规划

五代十国中后周的行政规划

五代十国中后周的行政规划后周的行政规划节度使成为地方行政军事长官是由唐朝中期才开始设置的,又称藩镇,主管地方军事、行政与财政,位高权重。

五代各朝或地方十国的内部时常发生藩镇叛乱,这是五代十国动荡不安的主因。

此外还在某些地方设“军”,成为一级行政机构。

如907年后梁在辉州砀山县置崇德军,939年后晋改旧威州为清远军,954年后周以莱芜监为广利军等,其军使委命本道差补。

第二行政区为州,州设刺史,第三行政区县则设县令。

部分州因首都地位或地势重要而升级为府、例如五代在汴州设有东京开封府、洛阳设有西京河南府、魏州设有大名府,有些重要的府在宋朝形成五京制。

后周初年的疆域较小,北部的并、宪、辽、岚、忻、代、石、汾、沁、麟,府11州被北汉占据。

到了世宗时,后周向南发展,攻占了南唐的泰、滁、和、海、楚、泗、濠、寿、光、舒、庐、蕲、黄、扬14州,同时收复了秦、凤、阶、成4州,向北攻占了辽的瀛、莫2州,另外增设了济、滨、雄、霸、通5州,撤销了衍、泰、景3州,全国共有118州。

治所在今陕西省和辖地涉及今陕西省24州府。

京兆府治所设在长安城,领14县。

长安县后汉故县,辖区约为今西安市莲湖区全部,未央、碑林、雁塔3区西部,长安县西部及宁陕县东北部。

万年县后汉故县,辖区约为今西安市新城、灞桥2区全部,未央、碑林、雁塔3区东部,长安县东部及柞水县西北部。

昭应县后汉故县,辖区约为今临潼县渭河以南地区。

栎阳县后汉故县,辖区约为今临潼县渭河以北地区及西安市阎良区。

高陵县后汉故县,辖区约为今高陵县地。

蓝田县后汉故县,辖区约为今蓝田县地。

鄠县后汉故县,辖区约为今户县界河、凤凰山以东地区。

咸阳县后汉故县,辖区约为今咸阳市渭城、秦都2区。

泾阳县后汉故县,辖区约为今泾阳县南部。

奉先县后汉故县,辖区约为今蒲城县地及铜川市郊区的广阳、阿庄、高楼河3乡。

醴泉县后汉故县,辖区约为今礼泉县地。

好畤县后汉故县,辖区约为今永寿县店头、仪井2乡及乾县西部。

武功县后汉故县,辖区约为今武功县地及咸阳市杨陵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代十国(后周)
后周(951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开国,到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共10年时间,历经三个皇帝。

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因此以“周”为国号,史称“后周”,以别于其他以周为国号的政权,又以郭威之姓,别称“郭周”。

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受后汉高祖刘知远重任。

刘知远临死时郭威是指定的顾命大臣之一,[1] 他奉后汉隐帝刘承祐命,平定多次反汉叛变。

郭威登基后起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他减轻和免除了许多徭役,同时他也整顿军纪和管理机构内部的腐败和贿赂。

柴荣继位后不久亲自领兵抵抗北汉的进攻。

在高平之战中他亲临战场,在战役开始不利,己方右翼溃退的情况下扭转战势,击溃了北汉军队。

战后后周军队乘胜追击,一直攻到太原。

从955年到958年他三次亲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了他的皇帝称号,几乎将其所有长江以北的地区交割给后周。

959年柴荣在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之后再次北上攻辽。

他的军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攻到幽州,柴荣此后不久病逝。

柴荣死后他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登基。

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谎报兵情说辽国和北汉进犯,借口领兵到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帝位建立北宋。

后周的首都是开封,统治地区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安徽、江苏的长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