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人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海人潮

一、菊城

秋风起了,菊花黄了。每到这个时节,大街小巷,楼台庭院,墙角池边,到处盛开着千姿百态的菊花。碧波荡漾的湖水里菊影倒映,古色古香的建筑上菊韵缠绕,风景如画的公园内菊香盈怀,无处不在的菊花争奇斗艳,把这座古城装扮得格外迷人。

开封有“菊城”之称。这里的菊花以品种多、花色艳、造型美而名闻天下,市民养菊、赏菊之风源远流长。早在在唐代,开封便已广植菊花,还出现了当时颇为少见的白菊,诗人刘禹锡由此写下了“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的诗句。到了北宋,开封作为一国之都,名菊荟萃,极尽华美,重阳赏菊渐成盛事。每到秋风送爽时节,绚丽多姿的菊花满城绽放,清香弥漫,花影迭映。酒馆店辅用菊花在门前扎起彩楼,平民百姓在窗前摆上菊花,达官豪富、墨客雅士,乃至皇族贵人,纷纷走上街头沐香赏菊,赋诗作画。就连皇宫之中,宫女皇妃们也要插菊花枝,挂菊花灯,饮菊花酒,甚至还要开“菊花花会”。菊花与开封结下不解之缘,历经千年,愈久益深,淡淡菊香弥漫至今。

种菊赏菊,在开封是作为民俗民风流传下来的。它扎根于市民百姓的寻常生活中,盛开在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里,早已成为了这座城市别具魅力的品牌、最富诗意的象征。

漫步于宽阔的大街,簇簇菊花依偎路边,有的如丝如缕,有的娇嫩欲滴,有的光洁可人;穿行于窄窄的小巷,丛丛菊花在青砖灰瓦间摇曳,宛如少女探出的脸庞,笑容含羞,宁静婉约;走进古老的庭院,屋角檐下,窗前墙头,或黄或白,或红或紫,目光所及都有菊花在静静绽放。倘佯于菊花的海洋里,沉醉于在淡淡菊香中,你会觉得,在这座城市,美丽的菊花已经演化为一种市井风情,深深地融入了市民生活;你会觉得,在这个季节,整个城市都已被菊香所浸透,都已被菊花所占领。

二、菊会

“九月花潮人影乱,香风十里动菊城。”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如期而至,总是红红火火。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人似流水,车如长龙,开封城是花的世界,也是人的海洋。

花会期间的菊花当然是美的,美得令人称奇。我曾经看到过一株大立菊,金黄的花朵层层叠叠,状如缓缓隆起的小山丘,据说这株菊花直径长达5米、开花5000多朵。我还曾见过一株堪称“世界之最”的塔菊,高6米有余,青藤盘绕,黄花攀腾,俏然耸立如玲珑宝塔。象样的菊之精品,年年都有:花朵比花盆还大的案头菊、如瀑布倒挂的悬崖菊、一枝双花的并蒂菊、花色青苍凝重的墨菊,每每让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菊花枝蔓柔韧,可任意绑扎,多姿多彩的菊花造型每年都是花会上备受瞩目的靓点。无论走进哪个景区,俯仰之间,环顾之际,各式各样的造型菊目不暇接,尽现千姿百态。华丽的“孔雀开屏”,壮观的“金龙起舞”,静雅的“仕女扶筝”,吉祥的“仙人祝寿”……它们或再现历史故事,或演绎民间传说,或和编织风物鸟兽,情调别致,妙趣横生。

万紫千红花比俏,人人争为看花来。大街小巷熙熙攘攘,公园景区人山人海,花海人潮,五彩缤纷,本该萧瑟的秋日古城因为有了菊会而激情涌动。游人赏菊,专家评菊,诗人咏菊,画家绘菊,人们以不同的方式领略菊的风采,品味菊的魅力。眼花缭乱的歌舞表演,声浪震天的盘鼓大赛,异彩纷呈的民间绝活,高潮迭起的戏曲擂台,别有情趣的花鸟鱼虫展评,这些浸透着古风古韵的游娱活动,让菊花盛会古意盎然,热闹非凡。

走在花海人潮中,在某个瞬间,你或许会突然觉得,这种热闹冲淡了菊香菊韵,让人很

难找到悠然淡泊的意趣了。可是,为什么非要“悠然淡泊”呢?难道无论何时何地何人赏菊,都非得象陶渊明那样,作出一幅疏野淡泊、孤标傲世的姿态吗?

三、菊品

东晋诗人陶渊明隐耕田园,酷爱菊花。每当秋季来临,他家门前的山坡上到处绽开野菊,竞艳争芳。他时常踏露采菊,和酒而饮,对菊而歌,写下许多咏菊的诗篇。“秋菊有佳色,衰露辍其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流芳千古的诗句,描述了他忘情于世事、悠然而自得的淡泊与闲适。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自从有陶渊明对菊情有独钟、格外偏爱,“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的菊花便成了不慕荣利,志存隐逸的象征。人们吟其色,颂其姿,咏志抒怀,纷纷赞美菊花天姿高洁的清雅、傲雪凌霜的品格。

当然,最早赞颂菊之高洁的,并非陶公。早在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就曾写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这样的诗句。但自陶渊明之后,菊花才被更为广泛地人格化,成为了天生傲骨的精神象征。

“菊”字在古语中作“穷”字讲,意思是说一年之中花事到此结束。菊花在农历9月重阳节前后开花,此时已渐入深秋,百卉凋谢。作为傲霜之花,菊花气韵高洁,即使是残菊,也悬挂枝头,挺然不落,依旧含香吐芳。于是,人们借花喻人,表达精神追求,菊花便有了君子之德,隐士之风,志士之节。

但是,菊花并不专属陶家,每个人都有权赋予它不同的色彩和内涵。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怀菊成梦,与菊同洁;史湘云伴菊而眠,与菊同欢;薛宝钗思菊伤情,与菊同凄;贾探春对菊而叹,仿菊放达……这些美丽的红楼女子访菊、问菊、供菊、画菊、忆菊甚至恋菊,寄菊言情,展开了吟菊诗赛。如果延依来自陶渊明的诗意象征,她们的吟唱毫无疑问应是简单划一的冷色调,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十几首风格迥然的吟菊妙品。这些诗有喜有悲,有忧有欢,有怨有叹,就象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秋菊风情画,展现出冷暖相谐、韵味竟佳的动人场景。

一样的是菊,不一样的是人;一样的是季节,不一样的是心情。说到底,任何人格色彩都是人赋予的,是人的情感映现。既然如此,陶公可以悠然淡泊,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热闹喜庆?

四、菊趣

陶渊明爱菊,爱的是她的品格和骨气;普通百姓爱菊,则更多是爱她的美丽与吉祥。在百姓心目中,菊花通常被视为健康和长寿的象征,代表饱满的晚年和沉着的人生。

古人认为,在万木凋落的深秋时节,只有菊花顽强生长,烂漫花开,可见它有天地的真气,可以让人延年益寿。所以,人们泡菊酒、饮菊茶、做菊糕,服菊益身,就连陶渊明都曾写下“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的诗句。据汉代古籍记载,河南南阳有个山环水抱的小村庄,周围山上长满了菊花。山泉从菊花丛中流过,花瓣散落水中,使水含有菊花的清香。村里人都饮用从山上流下的泉水,大多活到130岁左右,最少也活到七、八十岁。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因菊花九月开放,重阳节登高饮菊酒渐渐成了百姓避祸禳灾的习俗。到了北宋,种菊赏花,蔚然成风,“菊社”、“菊展”年年举行。当时的京都开封,重阳赏菊已经成为一大盛事。每到此时,满城菊香弥漫,喜气洋溢街头,百姓祈求平安幸福,文人则在编织着风流儒雅的故事。

据北宋蔡绦的《西清诗话》记载,王安石曾写过一首《残菊》诗,其中有“黄昏风雨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