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

合集下载

嵌入式系统开发

嵌入式系统开发

嵌入式系统开发嵌入式系统是指内嵌在其他设备或系统中,实现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它通常集成了硬件和软件,通过专门的开发平台进行开发和编程。

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家电、医疗设备、通信设备等。

本文将围绕嵌入式系统开发展开,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开发流程以及相关技术。

一、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硬件组件集成在一起,通过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实现特定的功能需求。

常见的嵌入式系统采用单片机或微处理器作为核心处理器,具有较小的体积和功耗。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硬件平台的选择、外设的接口设计、系统调度和任务管理等方面。

同时,软件开发也是嵌入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操作系统的移植、设备驱动程序的编写以及应用程序的开发。

二、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硬件设计、软件开发、集成测试和发布等环节。

下面将逐一介绍各个环节的内容。

1. 需求分析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之前,需要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

通过与用户沟通和需求分析,确定硬件平台、输入输出设备和外部接口等方面的需求。

2.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指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器、存储器、外设等硬件组件,并进行相应的电路设计和PCB布局。

硬件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扩展性和功耗等因素。

3.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关键环节。

首先,根据硬件平台的选择,进行操作系统的移植和配置。

然后,编写设备驱动程序,实现对外设的控制和数据交换。

最后,根据系统需求,开发应用程序,实现特定功能。

4. 集成测试集成测试是将硬件和软件进行整合,测试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需求。

通过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发现并修复系统中的缺陷和问题。

5. 发布在集成测试通过后,将嵌入式系统制作成最终产品,进行出厂测试和质量控制。

然后,将产品发布给客户或上线市场。

三、嵌入式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涉及到多个技术领域,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技术。

嵌入式开发技术实训报告

嵌入式开发技术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嵌入式技术已经成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撑。

为了培养具备嵌入式开发能力的专业人才,我校特开设嵌入式开发技术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掌握嵌入式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使用,并能够独立完成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二、实训目标1. 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2. 掌握嵌入式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使用方法;3. 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硬件选型、软件设计、系统调试等;4. 能够独立完成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本次实训首先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特定场合的专用系统。

嵌入式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实时性强、可靠性高等特点。

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嵌入式硬件平台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嵌入式硬件平台的基本知识,包括嵌入式处理器、存储器、外设等。

重点介绍了ARM架构的嵌入式处理器,如Cortex-A、Cortex-M、Cortex-R等系列处理器。

此外,还学习了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组成,如电源管理、时钟管理、中断管理、GPIO等。

3. 嵌入式软件平台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嵌入式软件平台的基本知识,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器、调试器等。

重点介绍了Linux操作系统,包括嵌入式Linux的基本特性、内核编译、文件系统等。

此外,还学习了C语言编程,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函数等。

4. 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硬件选型、软件设计、系统调试等。

以一个简单的嵌入式系统为例,讲解了如何进行需求分析、硬件选型、软件设计、系统调试等步骤。

5. 实践项目实训过程中,我们完成了一个基于ARM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实践项目。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标准教程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标准教程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标准教程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在嵌入式设备、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的标准教程,帮助读者了解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开发工具。

一、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是指将Linux操作系统移植到嵌入式设备中,并针对特定的应用领域进行定制开发。

它与传统的桌面Linux系统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平台的选择:嵌入式设备通常采用ARM架构或者其他低功耗的处理器架构,而不是传统的x86架构。

因此,在进行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处理器架构进行相应的移植和优化。

2. 精简的内核:由于嵌入式设备的资源有限,为了提高系统性能和节省资源,嵌入式Linux系统通常会精简内核。

这需要对Linux内核的源代码进行裁剪和优化,以去除不必要的模块和功能,并保留对应用需求的必要功能。

3. 定制化的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嵌入式设备通常需要与各种外设进行交互,因此需要编写相应的驱动程序。

此外,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还需要定制相关的应用程序和用户界面。

二、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的工具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需要使用一些常用的工具,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工具和其功能的介绍:1. 交叉编译工具链:由于嵌入式设备和开发主机的处理器架构不同,无法直接在开发主机上编译和运行目标代码。

因此,需要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在开发主机上生成适用于目标设备的可执行文件。

2. 调试工具:在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过程中,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常用的调试工具包括GDB(GNU调试器)和strace(系统调用跟踪工具),它们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追踪程序的执行过程和定位错误。

3. 文件系统工具:嵌入式设备的存储资源有限,需要使用文件系统来组织和管理存储的数据。

常用的文件系统工具包括mkfs(创建文件系统)、mount(挂载文件系统)以及文件传输工具(如scp和rsync)等。

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电子计算机系统,它是特别设计用于执行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这种系统常用于控制和监视系统,如智能手机、数字相机、车载音频系统等。

为了实现嵌入式系统的工作,需要使用一系列技术和工具来进行开发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包括嵌入式系统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以及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的方法和工具。

一、嵌入式系统基本原理嵌入式系统本质上是一个计算机系统,它具有计算、存储、控制和通信等功能。

由于嵌入式系统的特殊应用环境,它的体积、功耗、成本和性能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嵌入式系统通常由下列组成部分组成:1. 主处理器/控制器主处理器/控制器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负责计算、控制和管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主处理器/控制器的类型和性能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常见的主处理器/控制器有ARM Cortex系列、Intel x86系列、MIPS系列等。

2. 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系统程序和数据。

由于嵌入式系统的体积和功耗都有限制,因此存储器通常采用闪存、EEPROM、SRAM等低功耗、小体积的型号。

3.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如键盘、鼠标、显示屏、声卡、网卡等。

嵌入式系统通常使用专用的输入/输出设备,以满足应用需求和耗能要求。

4. 网络设备网络设备负责系统与外部网络通信,如以太网卡、无线网卡、蓝牙模块等。

网络设备的选择和配置决定了系统的通信速度和稳定性。

二、嵌入式系统常用技术1. 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涉及主处理器/控制器的选择、连通性设计、电源管理等方面。

硬件设计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决定了嵌入式系统的稳定性和能耗水平。

2. 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主要涉及核心程序设计、驱动程序编写、通信协议实现等方面。

软件开发的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嵌入式系统功能的实现和应用效果的稳定性。

3. 中间件中间件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常用的技术。

三级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重点内容-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三级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重点内容-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三级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重点内容:嵌入式系统的定义1、嵌入式系统的定义(1)定义: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嵌入式系统发展的4个阶段:无操作系统阶段、简单操作系统阶段、实时操作系统阶段、面向Internet阶段。

(3)知识产权核(IP核):具有知识产权的、功能具体、接口规范、可在多个集成电路设计中重复使用的功能模块,是实现系统芯片(SOC)的基本构件。

(4)IP核模块有行为、结构和物理3级不同程度的设计,对应描述功能行为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软核、固核、硬核。

2、嵌入式系统的组成:硬件层、中间层、系统软件层和应用软件层(1)硬件层: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通用设备接口和I/O接口。

嵌入式核心模块=微处理器+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存储器Cache:位于主存和嵌入式微处理器内核之间,存放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微处理器使用最多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它的主要目标是减小存储器给微处理器内核造成的存储器访问瓶颈,使处理速度更快。

(2)中间层(也称为硬件抽象层HAL或者板级支持包BSP):它将系统上层软件和底层硬件分离开来,使系统上层软件开发人员无需关系底层硬件的具体情况,根据BSP层提供的接口开发即可。

BSP有两个特点:硬件相关性和操作系统相关性。

设计一个完整的BSP需要完成两部分工作:A、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初始化和BSP功能。

片级初始化:纯硬件的初始化过程,把嵌入式微处理器从上电的默认状态逐步设置成系统所要求的工作状态。

板级初始化:包含软硬件两部分在内的初始化过程,为随后的系统初始化和应用程序建立硬件和软件的运行环境。

系统级初始化:以软件为主的初始化过程,进行操作系统的初始化。

B、设计硬件相关的设备驱动。

(3)系统软件层:由RTOS、文件系统、GUI、网络系统及通用组件模块组成。

RTOS是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基础和开发平台。

(4)应用软件:由基于实时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组成。

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的开发技术

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的开发技术

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的开发技术现今,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技术以其高效、安全、快捷的特性成为各大企业的研发重点。

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技术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例如商务、医疗、农业、物流等等。

下面将为大家讲解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的开发技术。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技术嵌入式系统是一种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嵌入到目标系统中,用于完成各种控制或处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通常,使用单片机或嵌入式处理器来构建此类系统。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使得它已经涉及到很多行业,例如汽车、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

以下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1.硬件设计技术硬件设计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第一步,需结合应用场景做出一个定制化的硬件设计方案。

在此过程中,还需掌握一定的各类器件和模块的选型技巧,比如MMC卡、JTAG、LCD、Sensor等等。

2.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开发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重要环节,常见的软件开发包括Linux内核开发、驱动开发、系统移植、应用层开发等。

其中,C/C++、汇编语言、Python是嵌入式开发者最常用的编程语言。

3.调试技术为了验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调试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在调试时需使用适当的仪器、工具和调试软件。

例如串口调试工具、逻辑分析仪, ICE调试器等。

物联网的开发技术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各种物品实现互联的系统,其应用无处不在。

以下是物联网开发的主要技术:1.无线通信技术对于物联网,无线通信是关键技术之一。

当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Wifi、蓝牙BLE、Zigbee、LoRa、NB-IoT、4G等。

2.边缘计算技术边缘计算是一种将计算资源放在尽可能靠近用户的位置上,将客户端、网络和服务器整合在一起,通过智能终端完成一系列任务的技术。

边缘计算可以提升网络运行效率、增加安全性以及优化网络负载等。

目前,主流的边缘计算平台有AWS Greengrass、MS Azure IoT Edge、Alibaba Cloud IoT Edge等。

高可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

高可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

高可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嵌入式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汽车、机器人、无人机等。

对于很多应用场景来说,高可用性是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可用性的嵌入式系统能够在出现任何错误或故障时都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使得系统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可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

一、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的概念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可靠性是指系统能够保持在规定的环境、温度、湿度、电压等各种条件下正常运行的时间。

而高可用性则是指嵌入式系统在出现错误和故障时,依然可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且系统的恢复时间应该尽可能地短。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的实现需要依赖于多种技术。

其中包括硬件部分的冗余设计、错误检测与纠正、软件部分的实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设计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技术。

二、硬件冗余设计嵌入式系统中通常采用双模块冗余或三模块冗余来实现硬件冗余设计。

这种设计方法将系统中的每一个模块复制一遍或两遍,只要任何一块模块出现故障,其他模块可以代替它进行工作。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错误检测与纠正在硬件设计中,常用的错误检测与纠正技术有循环冗余校验(CRC)、哈希校验和(Hash)和重复发送等。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在软件设计中,常用的错误检测与纠正技术有重试和回滚机制。

重试机制指的是在应用程序接收到返回错误的消息时重新发起请求并处理新请求。

回滚机制则是在出现错误时将系统状态恢复到之前正确的状态。

这些技术都可以避免一些错误的出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实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是保证高可用性嵌入式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具有实时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在很多实时控制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实时操作系统通常分为软实时操作系统和硬实时操作系统两种。

软实时操作系统通常用于对实时性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应用,而硬实时操作系统则是在时间限制内必须完成任务的应用。

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流程

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流程

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流程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集成硬件和软件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控制和管理特定设备或系统的操作。

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需求分析:在设计和开发嵌入式系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需求和目标。

这包括定义系统功能、性能要求、软硬件平台选择和接口需求等。

2. 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架构设计。

这包括确定系统模块和组件、定义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交互方式等。

3. 硬件设计:根据系统架构设计,进行硬件设计。

这包括电路设计、电路板布局、选型和采购等。

4. 软件开发:根据系统架构设计和硬件设计,进行嵌入式软件的开发。

这包括编写嵌入式软件的代码、进行软件测试和调试等。

5. 集成和测试:将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并进行系统测试。

这包括验证系统功能和性能、调试和修复可能的缺陷等。

6. 部署和维护:完成系统开发和测试后,将系统部署到实际应用环境中,并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流程中,需求分析是关键的一步,它决定了整个系统设计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需要团队成员进行密切合作和协调。

在整个流程中,测试和验证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帮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和缺陷。

准确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流程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能帮助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与步骤详解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与步骤详解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与步骤详解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计算系统,它被嵌入到各种电子设备中,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与步骤是指设计、开发和测试嵌入式系统所需的一系列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流程和步骤。

1. 需求分析嵌入式系统的开发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这包括与客户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系统要求。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包括定义系统功能、性能、接口等方面的要求,并进行需求验证和确认。

2. 架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嵌入式系统的架构设计。

架构设计决定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划分。

在架构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因素,并确定适合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

3.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重要环节。

根据系统需求和架构设计,设计电路图和PCB板。

硬件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电路的稳定性、功耗、信号完整性等方面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仿真和调试。

4.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核心步骤。

根据系统需求和架构设计,编写相应的软件代码。

软件开发包括嵌入式系统的驱动程序开发、应用程序开发和操作系统的移植与定制等方面的工作。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确保软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5. 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是将硬件和软件组合成完整嵌入式系统的过程。

此阶段包括将硬件连接、软件加载和调试嵌入式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在系统集成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6. 验证与验证验证和验证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最后阶段。

验证是指对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进行验证,包括功能验证、性能验证和接口验证等。

验证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验证的目标是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验证后,进行验证,即对整个系统进行评估,并与需求进行比较,以确保系统满足客户的期望。

嵌入式系统开发了解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嵌入式系统开发了解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嵌入式系统开发了解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嵌入式系统开发:了解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嵌入式系统是指集成在其他设备或系统中的计算机系统,它负责控制、监测或处理特定的任务。

这些系统常见于各种日常用品,包括智能手机、电视机、冰箱、汽车等。

本文将针对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过程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过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系统集成等阶段。

1. 需求分析在开始设计嵌入式系统之前,必须首先明确系统的需求。

这需要与相关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包括产品经理、业务团队和终端用户。

通过深入了解他们的期望和要求,设计团队能够清楚地确定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和特性。

2.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阶段是将需求转化为具体设计的过程。

设计团队根据需求规格书绘制系统结构图和模块图,并明确定义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功能。

此外,团队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器、传感器、通信接口等硬件组件,并进行系统资源规划和预算。

3.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嵌入式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电路设计、PCB设计以及硬件接口设计等。

设计团队需要根据系统设计阶段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芯片,并绘制各个电路板的原理图。

然后,使用PCB设计软件设计电路板布局,并完成相应的元器件布线。

4. 软件设计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是将系统设计转化为可执行代码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会编写嵌入式软件,并进行模块化设计,以实现系统的各个功能。

软件设计需要根据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的特性进行相关的优化和配置。

5. 系统集成在软件和硬件设计完成后,就需要进行系统的集成和测试。

这一阶段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调试、系统的验证以及性能测试等。

通过严格的测试流程,设计团队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通常包括原型开发、系统开发、验证和调试、生产以及迭代更新等阶段。

1. 原型开发嵌入式系统的原型开发是为了验证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涵盖了电子、计算机、通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进步,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汽车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相关内容和步骤。

一、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概念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定用途的计算机系统,嵌入在其他电子设备中,用于控制、监视和与外部环境交互。

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实时性、稳定性、低功耗、小型化等。

二、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步骤1. 需求分析:了解用户需求,确定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并进行需求分析和评估。

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设计。

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

- 硬件设计:选择合适的处理器、内存、存储器等硬件组件,并进行电路设计和布板。

- 软件设计:编写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程序,包括驱动程序、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3. 硬件实现:根据硬件设计的结果,进行硬件实现。

包括电路板的制造和组装、设备的调试和测试等。

4. 软件实现:根据软件设计的结果,进行软件的实现。

包括编写代码、进行编译、连接、调试和测试等。

5. 系统集成:将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进行整体调试和测试。

确保系统的功能完善和性能稳定。

6. 系统验证和测试:对整个系统进行验证和测试,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实时性和性能等。

7. 系统优化和调优:根据验证和测试的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优,改进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8. 系统部署和上线:将优化后的系统部署到实际环境中,并进行上线运行。

三、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技术要点1. 硬件选型:选择合适的处理器、内存、存储器等硬件组件,根据系统需求进行选型。

2. 软件开发:根据需求分析,进行软件的开发。

可选择C语言、汇编语言等进行编程。

3. 实时性设计:嵌入式系统对实时性要求较高,需要进行实时性设计,确保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4. 低功耗设计:嵌入式系统通常工作在电池供电条件下,需要进行低功耗设计,延长系统的使用时间。

物联网中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教程

物联网中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教程

物联网中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教程嵌入式系统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是连接物理设备与互联网的桥梁。

在物联网中,嵌入式系统开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设备提供了智能化、互联化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物联网中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教程,包括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和技术要点。

1.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嵌入式系统是指将计算能力嵌入到物理设备中的计算机系统。

它通常具有实时性要求,能够以低功耗、低成本、小体积的方式运行,为物理设备提供控制、感知和通信等功能。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芯片和存储器开始进一步集成,从而成为实现嵌入式系统的基石。

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嵌入式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智能家居到工业自动化,从智能交通到智能医疗等领域,嵌入式系统无处不在。

2. 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嵌入式系统开发包括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三个阶段。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阶段的基本步骤。

2.1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第一步,它包括选型、原理图设计、PCB设计和硬件测试。

在选型阶段,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适合的处理器、存储器、传感器和通信模块等硬件组件。

在原理图设计和PCB设计阶段,需要根据选型结果进行电路设计和元器件布局,生成PCB板。

最后,在硬件测试阶段,需要验证硬件电路的功能和性能,确保硬件设计符合系统需求。

2.2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核心步骤,它包括嵌入式软件的编写和调试。

在嵌入式软件编写阶段,需要根据硬件设计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和编程语言,编写嵌入式软件。

在调试阶段,需要通过在线调试工具和仿真器等设备,对嵌入式软件进行测试和调优,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3 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最后一步,它包括软硬件的集成和系统的测试。

在软硬件的集成阶段,需要将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的结果进行整合,确保软硬件之间的兼容性和协同工作。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门用来完成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与普通计算机不同,嵌入式系统通常是以一种严格的、受限制的环境运行,并且需要高效、即时地处理输入输出信号。

嵌入式系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的各个角落,如家电、智能家居、医疗、汽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内容。

一、硬件设计1.1 硬件选型设计嵌入式系统,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选型问题。

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器、存储器、接口及传感器等硬件元器件。

处理器是嵌入式系统的计算核心,需根据性能、功耗、接口等方面进行选择。

存储器包括ROM、RAM、Flash等,需根据系统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接口有串口、CAN、Ethernet等,传感器包括温度、湿度、光线、声音等,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确定相关传感器。

1.2 原理图设计选择好硬件元器件后,需要进行原理图设计。

原理图设计是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的关键环节,是从硬件角度描述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的图纸。

通过原理图设计,可以直观地看出整个系统各个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设计原理图时,需要注意元器件之间的连通关系、参数的匹配、兼容性、可靠性等方面的问题。

1.3 PCB设计原理图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PCB(Printed Circuit Board)设计,将方案转化为实际的硬件电路板。

PCB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元器件的布局、走线和供电等问题。

在设计之前要对元器件进行构思和综合考虑,以便将所有元器件紧凑地布局在一块电路板上,实现电路板的优化设计。

二、软件开发2.1 选型与硬件设计类似,软件开发也需要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工具。

常见的软件开发工具有Keil、IAR、Eclipse等。

在选择工具时,需要根据项目的需求和预算进行权衡。

2.2 驱动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的第一个环节是设计驱动程序。

驱动程序是连接硬件和软件的桥梁,可以通过驱动程序实现软件与硬件之间的互通。

驱动程序的设计需要根据硬件的不同接口实现不同的功能模块,并且需要与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连接起来。

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

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

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是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从底层硬件设计到高层软件开发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

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如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等。

本文将介绍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概念嵌入式系统是指嵌入在其他设备或系统中,具有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与传统计算机系统相比,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的特点。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是微处理器(如ARM、MIPS等)或微控制器(如8051、STM32等),以及与之配套的外设(如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关键是将硬件与软件紧密集成,以实现特定功能。

硬件开发主要包括电路设计、PCB设计、嵌入式软件开发者对硬件的控制,以及常用的传感器、执行器和通信接口的选型和集成。

软件开发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的选择和裁剪、驱动程序的编写、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与硬件之间的交互和通信。

二、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1. 消费电子: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消费电子产品。

这些设备要求高性能、低功耗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

嵌入式系统在这些设备中的作用是负责处理各类用户操作、数据处理、多媒体播放、通信等功能。

2. 工业控制: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它能够实现工业设备的监控、控制和运行管理。

嵌入式系统可以处理各种输入输出信号,与工艺设备和传感器进行通信,并对工艺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

3. 汽车电子:嵌入式系统在现代汽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实现汽车引擎控制、车身电子控制、信息娱乐、驾驶辅助等功能。

嵌入式系统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车辆状态信息,同时与汽车中的各种模块进行通信。

4. 医疗设备:嵌入式系统在医疗设备领域应用广泛,如心脏起搏器、呼吸机、血糖监测仪等。

嵌入式系统能够监测病人的生理参数,同时控制和调节医疗设备的工作状态,以满足病人的实际需求。

最新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技术PPT课件

最新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技术PPT课件

Linux驱动程序的加载方式
驱动程序直接编译入内核
驱动程序在内核启动时就已经在内存中 可以保留专用存储器空间
驱动程序以模块形式存储在文件系 统里,需要时动态载入内核
驱动程序按需加载,不用时节省内存 驱动程序相对独立于内核,升级灵活
Linux驱动程序模块加载
Linux驱动程序开发的任务
应用程序通过dev文件节点访问驱动 程序
应用程序通过proc文件节点可以查 询设备驱动的信息
驱动程序位置
驱动程序位于drivers目录下 通常驱动程序占kernel代码的50% Linux设备驱动程序在Linux的内核源代码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源代码的长度日益增加,主要是驱动程序的增加。 在Linux内核的不断升级过程中,驱动程序的结构还是相对
“自底向上”地实现BSP中的初始化操作 “自顶向下”地设计硬件相关的驱动程序
BSP设计方法的不足与改进
目前BSP的设计与实现主要是针对某些特定的 文件进行修改
直接修改相关文件容易造成代码的不一致性, 增加软件设计上的隐形错误,从而增加系统调 试和代码维护的难度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行办法是:设计实现一 种具有图形界面的BSP开发设计向导,由该向 导指导设计者逐步完成BSP的设计和开发,并 最终由向导生成相应的BSP文件,而不再由设 计人员直接对源文件进行修改。
Linux驱动程序的开发环境
本机编译调试
开发环境配置简单 无需网络环境 适用于配置较高的x86机器
主机+目标机
主机可以自由选择Linux或Windows+Cygwin 主机和目标机通过网络共享文件系统 内核崩溃不会影响主机
Linux驱动程序的开发环境(续)
主机+目标机环境包括 主机运行的工具链∶cross gcc + glibc + gdb, 如果是windows主机还要有cygwin仿真环境 主机运行远程服务,常用的有tftp用来传送内 核映像、initrd,NFS用来共享文件系统 目标机运行ssh或telnet等远程登陆服务,用来 调试驱动程序

嵌入式系统的固件开发

嵌入式系统的固件开发

嵌入式系统的固件开发嵌入式系统的固件开发是一项关键任务,它负责为各种嵌入式设备提供底层的控制和管理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嵌入式系统的固件开发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开发流程和技术。

一、嵌入式系统的固件开发的重要性嵌入式系统的固件开发是确保嵌入式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它负责实现设备与硬件之间的接口和通信协议,并进行底层控制和管理。

固件开发不仅决定了设备的性能和功能,还能够影响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首先,固件开发决定了设备的性能。

通过对硬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和优化,固件开发人员可以提高设备的速度、响应能力和资源利用率。

例如,在网络设备中,固件开发可以优化传输协议,提高网络速度和稳定性。

其次,固件开发影响了设备的功能。

通过编写合适的固件代码,开发人员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如数据处理、安全性、用户界面等。

固件开发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优化,满足用户的具体需求。

最重要的是,固件开发对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硬件的控制和管理,固件开发可以解决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可靠的错误处理机制。

这对于一些关键系统,如医疗设备和交通控制系统来说尤为重要,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二、嵌入式系统的固件开发流程嵌入式系统的固件开发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流程: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首先,需求分析阶段旨在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

开发人员需要与设备制造商和最终用户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然后将其转化为详细的技术要求。

接下来,系统设计阶段是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件之间的关系。

开发人员需要设计合适的架构和接口,以便各个组件可以协同工作,实现设备的功能。

然后,编码阶段是实现系统设计的具体实现。

开发人员需要使用适当的编程语言和工具,编写固件代码,实现设备与硬件之间的通信和控制。

在编码过程中,开发人员需要遵循代码规范和最佳实践,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完成编码后,测试阶段是验证固件代码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考试 选择题 45题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考试 选择题 45题

1.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存储器通常用于存储启动代码?A. RAMB. ROMC. FlashD. EEPROM2. 嵌入式系统中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主要特点是什么?A. 高吞吐量B. 高可靠性C. 实时响应D. 易于开发3. 以下哪个不是嵌入式系统的特点?A. 专用性B. 实时性C. 通用性D. 资源受限4.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以下哪种编程语言最常用?A. PythonB. JavaC. CD. JavaScript5. 嵌入式系统中的中断处理程序应该具备哪些特点?A. 长执行时间B. 低优先级C. 快速响应D. 高复杂性6.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通信协议常用于设备间的短距离通信?A. TCP/IPB. BluetoothC. EthernetD. HTTP7. 嵌入式系统中的 bootloader 主要功能是什么?A. 系统监控B. 程序加载C. 数据存储D. 硬件测试8.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调试技术最常用?A. 打印调试B. 断点调试C. 性能分析D. 代码覆盖9. 嵌入式系统中的任务调度算法不包括以下哪种?A. 时间片轮转B. 优先级调度C. 最短作业优先D. 循环调度10.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内存管理技术可以提高内存利用率?A. 静态分配B. 动态分配C. 固定分区D. 单一分区11. 嵌入式系统中的看门狗定时器主要用于什么?A. 系统时钟B. 任务调度C. 系统复位D. 数据存储12.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总线协议常用于连接外设?A. USBB. PCIC. I2CD. HDMI13. 嵌入式系统中的电源管理技术不包括以下哪种?A. 休眠模式B. 动态电压调整C. 多核调度D. 时钟门控14.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A. 加密算法B. 压缩算法C. 编码算法D. 解码算法15. 嵌入式系统中的实时时钟(RTC)主要用于什么?A. 系统调度B. 时间同步C. 数据存储D. 任务管理16.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文件系统最常用?A. FAT32B. NTFSC. EXT4D. HFS+17. 嵌入式系统中的DMA(直接内存访问)主要用于什么?A. 数据传输B. 任务调度C. 中断处理D. 内存管理18.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A. 冗余设计B. 压缩算法C. 编码算法D. 解码算法19. 嵌入式系统中的SPI(串行外设接口)主要用于什么?A. 数据传输B. 任务调度C. 中断处理D. 内存管理20.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提高系统的性能?A. 缓存技术B. 压缩算法C. 编码算法D. 解码算法21. 嵌入式系统中的CAN(控制器局域网络)主要用于什么?A. 数据传输B. 任务调度C. 中断处理D. 内存管理22.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A. 模块化设计B. 压缩算法C. 编码算法D. 解码算法23. 嵌入式系统中的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主要用于什么?A. 数据传输B. 任务调度C. 中断处理D. 内存管理24.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A. 文档化设计B. 压缩算法C. 编码算法D. 解码算法25. 嵌入式系统中的PWM(脉宽调制)主要用于什么?A. 数据传输B. 任务调度C. 中断处理D. 模拟信号生成26.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提高系统的可测试性?A. 自动化测试B. 压缩算法C. 编码算法D. 解码算法27. 嵌入式系统中的ADC(模数转换器)主要用于什么?A. 数据传输B. 任务调度C. 中断处理D. 模拟信号转换28.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提高系统的可移植性?A. 标准化接口B. 压缩算法C. 编码算法D. 解码算法29. 嵌入式系统中的DAC(数模转换器)主要用于什么?A. 数据传输B. 任务调度C. 中断处理D. 数字信号转换30.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提高系统的可配置性?A. 参数化设计B. 压缩算法C. 编码算法D. 解码算法31. 嵌入式系统中的GPIO(通用输入输出)主要用于什么?A. 数据传输B. 任务调度C. 中断处理D. 数字信号控制32.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提高系统的可观察性?A. 日志记录B. 压缩算法C. 编码算法D. 解码算法33. 嵌入式系统中的I2S(集成电路内置音频总线)主要用于什么?A. 数据传输B. 任务调度C. 中断处理D. 音频信号传输34.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提高系统的可调试性?A. 调试接口B. 压缩算法C. 编码算法D. 解码算法35. 嵌入式系统中的SDIO(安全数字输入输出)主要用于什么?A. 数据传输B. 任务调度C. 中断处理D. 存储卡接口36.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提高系统的可升级性?A. 固件更新B. 压缩算法C. 编码算法D. 解码算法37. 嵌入式系统中的USB(通用串行总线)主要用于什么?A. 数据传输B. 任务调度C. 中断处理D. 外设连接38.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提高系统的可管理性?A. 远程管理B. 压缩算法C. 编码算法D. 解码算法39. 嵌入式系统中的Ethernet(以太网)主要用于什么?A. 数据传输B. 任务调度C. 中断处理D. 网络连接40.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提高系统的可监控性?A. 系统监控B. 压缩算法C. 编码算法D. 解码算法41. 嵌入式系统中的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主要用于什么?A. 数据传输B. 任务调度C. 中断处理D. 视频信号传输42.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A. 插件架构B. 压缩算法C. 编码算法D. 解码算法43. 嵌入式系统中的PCI(外设组件互连)主要用于什么?A. 数据传输B. 任务调度C. 中断处理D. 扩展卡连接44.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A. 模块化设计B. 压缩算法C. 编码算法D. 解码算法45. 嵌入式系统中的SPI(串行外设接口)主要用于什么?A. 数据传输B. 任务调度C. 中断处理D. 外设连接答案:1. B2. C3. C4. C5. C6. B7. B8. B9. C10. B11. C12. C13. C14. A15. B16. A17. A18. A19. A20. A21. A22. A23. A24. A25. D26. A27. D28. A29. D30. A31. D32. A33. D34. A35. D36. A37. D38. A39. D40. A41. D42. A43. D44. A45. D。

嵌入式系统开发入门教程

嵌入式系统开发入门教程

嵌入式系统开发入门教程嵌入式系统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智能家居、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等。

作为一名初学者,了解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概念和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你介绍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入门教程,帮助你快速掌握开发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简单地说,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门设计和制造的计算机系统,用于特定应用领域。

与传统的计算机系统不同,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小型化、低功耗、高效能和实时性的特点。

这是因为嵌入式系统往往用于执行特定的任务,并且需要在受限的资源条件下运行。

接下来,我们将了解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概念。

在开发嵌入式系统之前,你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编程语言:C语言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中最常用的编程语言。

你需要学习C语言的语法和编程技巧,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和调试技术。

2. 微控制器:嵌入式系统通常使用微控制器来实现其功能。

你需要了解微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接口。

常见的微控制器包括8051、AVR、PIC等。

3. 电路设计:了解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元件。

熟悉使用电路设计软件,如Eagle、Altium Designer等。

4. 嵌入式操作系统:学习使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如FreeRTOS、uC/OS等。

了解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掌握任务调度、内存管理、驱动开发等技术。

5. 传感器和外设:嵌入式系统常常需要与各种传感器和外设进行交互。

学会选择和使用合适的传感器和外设,并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接口协议。

当你掌握了上述基本概念后,就可以开始开发自己的嵌入式系统了。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1. 确定需求:明确你的嵌入式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功能。

编写需求文档,描述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硬件要求。

2. 电路设计:根据需求文档设计电路。

选择合适的微控制器和外设,并进行连线和布局设计。

3. 嵌入式软件开发:使用C语言编写嵌入式系统的软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邮电大学研究生堂下考试答卷考试科目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一、【实验题目】实验题目:QT程序设计之数码管二、【实验目的】实验目的:1、学会开发板的挂载;2、掌握数码管驱动程序的编写方法;3、熟练并掌握QT程序设计的控制界面设计方法;4、学会对QT应用程序进行条件编译和下载;5、通过QT应用程序,可操控数码管进行加1计数或者减1计数。

三、【实验步骤】1、先进行开发板的挂载:①安装交叉编译器:将压缩包cross-4.2.2-eabi.tar.bz2解压到/usr/local/arm目录下即可。

②编译UBOOT:将压缩包uboot1.1.6_FORLINX_6410.tgz解压到/forlinux目录下,并用make smdk6410_config进行配置,然后用make编译。

③编译Linux-2.6.28: 将压缩包linux2.6.28_FORLINX_6410.tgz解压到/forlinux录下,用make menuconfig命令,依次进入DeviceDrivers->Graphics support->Support for frame buffer drivers->Select LED Type目录下,选择液晶屏类型,分辨率为640×480。

按Esc推出并保存。

然后用make zImage命令编译内核。

④在电脑上查看设备端口号,并用超级终端建立连接。

在ubuntu上配置IP地址为172.24.58.11并重启开发板,在超级终端界面中快速按下空格键,输入setenv bootargs"root=/dev/nfsnfsroot=172.24.58.11:/forlinux/root ip=172.24.58.22:172.24.58.11:172.24.58.1:255.255.255.0::eth 0:console=ttySAC0,115200"后按下回车,并输入saveenv 保存配置。

⑤重启开发板,超级终端界面显示如下即挂载成功2、QT程序及数码管驱动程序的生成:①把题目一所使用的timu1和startThread两个文件夹放在共享文件夹下,分别用cp –r /mnt/hgfs/share/timu1/forlinux/root/和cp –r /mnt/hgfs/share/ startThread/forlinux/root/将两个文件夹复制到/forlinux/root/工作目录下,输入cd /forlinux/root/startThread/src进入startThread文件夹里面的src目录,使用make clean清除以前的编译信息。

②输入/fatfish/4.4.3/builddir/sdk/qtopiacore/target/bin/qmake指定编译器SDK包中的qmake工具路径。

使用gedit Makefile编辑Makefile文件,在Makefile的CFLAGS和CXXFLAGS两栏的等号后面添加-fno-rtti,并保存退出。

输入export PATH=/usr/local/arm/ 4.3.2/bin:$PATH检查当前交叉编译工具是版本4.3.2,然后使用make生成目标文件,如图所示:③编译完成后,进入/forlinux/root/startThread/bin/文件夹会发现里边生成了一个名为startThread的文件,该文件即是QT程序操作界面的文件,用file startThread命令查看该文件信息,会发现在第一行中间显示有ARM字样即成功编译。

使用cp startThread /forlinux/root/timu1将该文件复制到/folinux/ root目录下自己新建的timu1的文件夹中。

再进入timu_1文件夹,用make clean命令清除以前的编译文件,然后使用make编译文件夹中的文件。

使用ls查看该文件夹,发现生成了SEG.o和SEG.ko两个文件,这两个文件即是数码管的驱动程序。

用cp SEG.o SEG.ko /forlinux/root/timu1将这两个文件复制到自己的文件夹下。

如下图所示:3、超级终端的配置:①如下如所示,进入timu1文件夹,使用insmod SEG.ko命令加载新的数码管驱动程序,输入cat /proc/devices查看设备号,在下面的输出信息中找到SEG的设备号为222。

②用mknod /dev/SEG c 222 0建立新的设备,再用ls/dev/SEG查看一下新设备是否已正确安装。

并使用lsmod 查看一下在线的设备信息中是否为SEG。

若正确显示如下图,则表示设备已正确安装,输入calibrate进行屏幕校准。

③校准完成后,在超级终端输入一下配置信息exportPATH='/opt/Qtopia4.4.3/bin:/sbin:/usr/sbin:/bin:/usr/bin' export QPEDIR='/opt/Qtopia4.4.3'export QTDIR='/opt/Qtopia4.4.3'export QT_QWS_FONTDIR='/opt/Qtopia4.4.3/lib/fonts/' exportQWS_DISPLAY='LinuxFb:mmWidth76:mmHeight44:1' export QWS_MOUSE_PROTO='Tslib:/dev/input/event1' export TSLIB_CALIBFILE='/etc/pointercal'export TSLIB_CONFFILE='/usr/local/tslib/etc/ts.conf'export TSLIB_CONSOLEDEVICE='none'export TSLIB_FBDEVICE='/dev/fb0'export TSLIB_PLUGINDIR='/usr/local/tslib/lib/ts'export TSLIB_ROOT='/usr/local/tslib'export TSLIB_TSDEVICE='/dev/input/event1'export TSLIB_TSEVENTTYPE='H3600'exportQT_PLUGIN_PATH='/opt/Qtopia4.4.3/plugins:/opt/Qtopia4.4.3/ qt_plugins'export LD_LIBRARY_PATH='/opt/Qtopia4.4.3/lib' 如下如所示:④配置完成后输入./startThread –qws &即可运行程序。

到此实验完成。

这时,开发板显示如下图所示,并且按下start 和stop数码管就会开始和停止计数。

四、【程序分析】1、对话框主要代码分析:int fd=-1; //设置文件描述符初始值为-1 ThreadDlg::ThreadDlg(QWidget *parent): QDialog(parent){fd = ::open("/dev/SEG", O_RDONLY); // 打开设备,若能打开,将设//备值赋给设备描述符if (fd < 0){qDebug()<<"Can't open /dev/SEG\n"; //若无法打开设备,显示//Can'topen/dev/SEG }//设置界面上按键的的名称及属性startButton = new QPushButton(tr("start"));quitButton = new QPushButton(tr("quit"));stopButton = new QPushButton(tr("stop"));stopButton->setEnabled(false);buttonBox = new QDialogButtonBox;buttonBox->addButton(startButton, QDialogButtonBox::ActionRole);buttonBox->addButton(stopButton, QDialogButtonBox::ActionRole);buttonBox->addButton(quitButton, QDialogButtonBox::RejectRole);//设置按下按键的链接属性,使按键按下后执行相应的程序connect(startButton, SIGNAL(clicked()), this,SLOT(start()));connect(quitButton, SIGNAL(clicked()), this,SLOT(close()));connect(stopButton, SIGNAL(clicked()), this,SLOT(stop()));//设置输出界面相关属性QVBoxLayout *mainLayout = new QVBoxLayout;mainLayout->addWidget(buttonBox);setLayout(mainLayout);setWindowTitle(tr("start Thread"));}2、界面主函数代码分析void WorkThread::run(){jishu=0; //设定计数初值为0while(true){if(jishu==1000) //如果计数值等于1000,将值重//新赋值为0,重新开始计数{jishu=0;if(pnum==1)num++;printf("%d\n",num); //在屏幕上打印出计数结果}ioctl(fd,0,(num));jishu++; //计数值每次自动加1}}五、【程序结果】实验完成后,运行程序,并在开发板上点击start后,电脑超级终端上显示结果如下图所示:运行中的开发板显示情况如下图所示:按下start后,屏幕上从0开始每次加1显示,数码管上同时显示计数的情况,即从0开始依次加1。

按下stop后,计数暂停,再按start后,计数继续进行。

六、【总结】在这次试验中,遇到了一些不太清楚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将其弄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