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党90周年之际看“三大改造”和“改革开放”

合集下载

风雨沧桑九十年_高一作文

风雨沧桑九十年_高一作文

风雨沧桑九十年——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阳光下,微风中,五星红旗缓缓飘扬。

嘉兴南湖,游船上,中国共产党在此诞生。

从此,古老的中国大地有了新的组织,革命有了新的旗帜。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旧中国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社会,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

中国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和人民大众,不甘心国家的沦亡,前仆后继地奋起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

中华民族从此就沦没了吗?不,1921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给人们送来了黎明的曙光,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从此走上了充满希望的征程,有了正确的航向。

党以七月的名义,呼唤八月的南昌风暴,呼唤秋天的井冈星火,呼唤长矛大刀和红缨枪。

忘不了,太行山下抗日的烽火,忘不了,微山湖畔的凯歌嘹亮。

惨烈的战争年代,留下了太多的英雄印记,多少悲壮的故事在流传。

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党旗,翻卷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怒涛,流淌着保卫祖国澎湃的血浪。

党啊!你的奋斗不息,苦苦探索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

他们认识了你,选择了你,与你并肩作战,共同进退。

人民是鱼儿你是水,人民离不开你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

你看,镰刀锤子的旗帜多么耀眼,它凝聚中华儿女的目光,在您的旗帜下,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千秋伟业。

几经磨难,几经沧桑,中华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建国之初,中国只是一副残躯,千疮百孔。

共产党一声不吭,默默挑起了拯救中国的重担,用三年时间收拾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

对内整顿国民经济,对外建立和平外交。

社会主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随着三大改造、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

中国这只沉睡的狮子醒了,他大吼一声,就拉开了中国新纪元的序幕。

1964年10月16日,当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上空爆发出蘑菇云时,世界被这一巨响惊呆了。

当1967年6月16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世界再一次惊讶地张大了嘴巴!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世界知道该到了对中国刮目相看的时候了。

三大改造的历史

三大改造的历史

三大改造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改造,分别是农村改造、城市改造和体制改造。

这三次改造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也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福祉。

一、农村改造农村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

这一改造目标是解决土地问题,推动农村的社会主义化。

在这个过程中,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被广泛实施。

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打破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使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充分释放。

而农业合作化则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实现了农村经济的集体化,增加了农民的劳动生产力,并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农村改造的成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城市改造城市改造是中国城市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的重要一步。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城市面临着人口过于拥挤、住房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

因此,城市改造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城市改造包括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城市规划方面,中国政府注重统筹规划,加强城市布局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在城市建设方面,中国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了城市的居住品质和竞争力。

在城市管理方面,中国政府加强了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了城市运行效率。

城市改造的成功为中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三、体制改造体制改造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进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

这一改革目标是推动经济体制的改革,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体制改造包括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在经济体制方面,中国政府推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加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在政治体制方面,中国政府加强了法治建设,完善了国家治理体系,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在社会体制方面,中国实施了社会保障制度,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公平和稳定。

体制改造的成功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结起来,农村改造、城市改造和体制改造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重要改革。

初三第一学期政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初三第一学期政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选择题1.[2012 ·泰安] 近年来,伴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涌现,很多国家都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以能够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为荣。

这一现象说明()A.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B.中华文化是最受欢迎的文化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2.[2012·常德]如果把iPhone 比作一个“苹果”,那么,美国的苹果公司提供了种子(创意),德国、日本、韩国的企业提供了肥料(核心零件),而中国的富士康则负责把它组装起来。

这说明()A.生产必须面向市场B.合作是解决一个国家发展问题的关键C.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得更加紧密D.企业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3.[2012·梅州]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时,提出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目标实现后,我们的生活将是另一番景象。

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A.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B.人民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C.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将进一步显示D.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4.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国适时调整扶贫标准(见下图)。

依据最新标准,到2011年底对应的扶贫对象约为1.28亿人。

这表明()①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扶贫标准随经济增长逐步提高③我国已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④党和国家重视解决民生问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12·兰州]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A.人民素质还不够高B.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C.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D.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2012·株洲]有位著名的漫画家曾告诉年轻一代:这世界多么广大,你们要呼吸的空气和表演的舞台不再局限于你们的国家,而是整个世界。

论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论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论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开放的关系论文摘要:50年代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80年代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两个重要转折点,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产生不同的影响,实践与完善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不同方针政策,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都产生了空前的推动作用。

同时,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深层的内在联系,二者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二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样重要。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二者关系一.社会主义改造意义浅析:社会主义改造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早已成为定格在历史画卷中的图景,虽经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这场社会变革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依然强劲。

一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所遗存的问题,是新时期全面改革的出发点。

简介:1950年中共召开的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利用新生政权力量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的决定,这项决定“实际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背景:当年的中国刚刚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但是旧的经济体制还没有得到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并未得到解决。

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就必须利用手中的政权,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即改变旧的产关系和维护这种生产关系的旧的上层建筑,使被束缚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因为,尽管当时新民主主义的发展为中国实现富强之路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实践条件,但随着土改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农村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纷纷呈现在党的面前。

农村土改后,出现中农化趋势,存在土地兼并和雇工现象,初步拉开了贫富差距,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三大改造的感想

三大改造的感想

三大改造的感想引言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与转型举措,这些政策和措施被总结为三大改造,分别是经济改造、政治改造和文化改造。

本文将对这三大改造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并从个人角度阐述对这些改造的感想。

一、经济改造1.1 改革开放的意义经济改造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改革开放,这一方针彻底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引进外资、开放市场、实行市场经济,中国成功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 1.2 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在经济改造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强产业升级等举措,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1.3 对个人的影响和感想经济改造给我个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改革开放使得市场更加开放,我得以接触到更多的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促使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我深刻感受到,只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政治改造2.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改造的核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体制的建立使得我国的政治和经济更加协调发展。

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保障公平和效率并重,使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更加良性平衡。

### 2.2 推进依法治国政治改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依法治国。

中国坚持依法治国,通过修订和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这使法律的效力得到充分保障,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的生活更加有保障。

### 2.3 对个人的影响和感想政治改造给我个人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权益保障。

浅谈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关系

浅谈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关系

浅谈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关系1953年,全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旨在改造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使之适应我国当时的形势、国情。

直到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任务。

然而,在社会主义改造中难免存在着不少错误:在改造过程中领导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重视自然规律,不考虑人民思想感受,改造形式过于单一等。

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中共领导一开始并没能深刻意识到其严重性。

直到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对这些问题进行清理改正,开始大刀阔斧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主义改革旨在改正社会主义改造中及历史以来存在的、不合理的部分,解放并发展生产力,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长久以来,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关系一直为人所探讨研究。

1953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与七十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革,两者跨度较大,并且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并没有对国家的所有制结构进行多大的更革,看起来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完全是两码事,难以找到共同之处。

但是,将两者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不难发现,这两者还是存在着诸多的关系。

①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目的殊途同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制度上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性质上转为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正式建立,这是适应当时我国形势和国情的需要。

而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不也是将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正完善,使之适应我国生产力的发展,适应经济政治文化的需要?十二大中的党章总纲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矛盾是有的,但我们所做的就是尽量去缓和,完善,使之适应我们的需要。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尽管字面意义不一样,所做的事件,时间,行动也不一样,但其最终目的发展生产力,使之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

②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都有其历史必然性1953年,当时我国正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了使社会主义进程大步前进,势必要有所作为,扩大国营经济,变资本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等等。

三大改造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三大改造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就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和中国历史的全局而论,重要的是,无论早几年或几年,保留多少私有成分,经营管理上和计划方法上具有多大程度应
有的灵活多样性,总之,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
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
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952年9月,毛
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
这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所以,问题不在于三大改造运动是快还是慢,是早还是迟,不在于是用15年完成还是用3-5年完成,问题在于通过三大改造运动建立的这种纯粹的“公有制”违反了经济发展的本性,问题在于运用国家权力消灭了当初不该消灭的经济成份,从而也就消灭了经济的活力。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对于我国建国初期历史约7年之久的“三大改造”更多学者采取了实证性的分析研究。一方面,对于
总路线,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特定的历史条件看,三大改造运动确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惟一选择”性,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就是意识形态的作用、执政党的
价值取向、一边倒的立场、帝国主义的威胁、苏联模式的影响。但统而观之,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严格地说都不是构成历史必然性的充分条
价:一是龚育之提出的:“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二是薛暮桥提出的“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三是林蕴晖提出的
“战略思想的重大变更”,认为它离开了我国国情,离开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穷棒子社”从三条驴腿起家,依靠自己的 力量,克服重重困难,赢得了第一个丰收年。 这一年粮食亩产达到254斤,超过互助组上年平 均产量将近一倍,粮食总产量45800多斤,扣除 集体留粮以后,平均每户分配的收入达190多元。 在三年时间内,西铺人利用农闲上山砍柴,卖 钱换回大批必须的生产资料,以不向困难低头、 艰苦奋斗的“穷棒子”精神赢得了一个又一个 丰收。
●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分三步走:互助组、初级社 和高级社。(1953年开始,1955年达到高潮, 1956年结束)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河北遵化西铺 村原本是个山多地少、沙多土薄的穷村。“糠 菜半年粮,祖居破草房,全家一条被,三载着 一装”,这时西铺村当时的真实写照。为摘掉 贫困帽子,从1952年开始,王国藩等党支部一 班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动员23户贫农办起仅 有“三条驴腿”为生产资料的农业产生合作社, 人称“穷棒子社”。
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重要名牌老店,创办于 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 而闻名内外。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一直受到党 和人民政府的极大关怀,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 1954年,为了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 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作为公私合营的示 范性企业。同仁堂的经理乐长松以大局为重,顺 应历史潮流,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 高度赞扬。公私合营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规 模方面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成 为我国最著名的重要企业之一。
提出: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会上正式提出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及逐步实现国
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和目的
把分散的个体农Βιβλιοθήκη 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关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关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关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一、本文概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其中,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作为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变革,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这些改造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不仅是经济领域的改革,更是思想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本文将探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分析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改造成为历史的必然。

从经济方面来看,我国存在着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经济制度。

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经济残余势力;另一方面则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势在必行。

政治方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威胁和破坏,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强大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并保障人民的利益。

从思想文化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形成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这使得社会主义改造具备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要求和体现。

它不仅改变了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

在今天看来,这一伟大工程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实施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实施中,党采取了一系列灵活的政策和措施。

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的调整。

对于农业,实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并引导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农业生产;对于手工业,实行了公私合营和个体经营相结合的方针,保护小生产者的利益;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三大改造的社会意义及现实启示

三大改造的社会意义及现实启示

三大改造的社会意义及现实启示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三个历史阶段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三个历史阶段分别是:土地、1956年~1966年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1957年全民所有制工商业改造。

这些改造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启示。

首先,这三大改造为中国树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彻底改变了封建农村的土地和生产关系,使农民得到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

土地结束了千百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土地的公有化和分配的平等化,使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实现了自己的自由发展和自由选择。

这不仅对农民个人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解放,也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农村集体经济和社会主义改造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基础,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和组织形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这三大改造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通过土地,农村社会主义事业得到了良好的开端,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6年~1966年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改造进一步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完善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同时,这一时期也为工人阶级和城市居民解放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三大改造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启示。

这一过程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农村的土地和生产关系,使农民得到解放,而且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一过程也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为世界各国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见

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见

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见私营工商业者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的高潮迅速在全国掀起。

图为参加公私合营的上海市工商界代表北京市各界2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

图为农民代表向毛泽东献报喜信1953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五年或者更多的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亮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不要脱离这条总路线,脱离了就要发生‘左’倾或‘右’倾的错误。

”这条总路线当时被人们简称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工业化,由于后来大炼钢铁运动的干扰,其成败得失,在此不说;只谈“三改”,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先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合作化)。

1955年,全国农业初级合作社(土地入股,参加分红)已经发展到67万个,其中有的合作社工作粗糙,强迫命令,引起了农民恐慌,怕“共产”,一些地方的农民出现了杀猪宰牛,砍树和不热心积肥等现象,严重影响生产。

中央发现后,经毛泽东批准,提出对农业合作社进行整顿的方针。

时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的邓子恢认真执行,全国合作社缩减了两万个,初步巩固了65万个。

在此基础上,邓子恢提出到1956年春,发展到100万个。

这个计划,已经政治局会议批准。

但毛泽东从南方回来推翻了这个计划,要求从65万个发展到130万个,即翻一番。

邓子恢不赞成,他认为,农业合作化运动应与工业化速度相适应,干部水平和群众水平还需要逐步提高,现在问题很多,应该着重巩固现有的合作社,为进一步的发展打好基础。

后来的事实证明,邓子恢的意见是正确的。

但毛泽东在当年7月31日的干部会上作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却严厉批判邓子恢的“右倾”,“‘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甚至说邓子恢是“从资产阶级、富农或者具有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富裕中农立场出发”。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本文是本站小编精心收集的三大改造的意义,仅供参考!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内容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①对个体农业、手工业通过走合作化道路的形式变私有制为公有制;②实施“赎买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逐步变私有制为公有制.3、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义:1、标志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系形成;2、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3、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

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

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论三大改造及其历史意义

论三大改造及其历史意义

论三大改造及其历史意义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确定并实施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其历史意义深远。

首先,开放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限制了经济的发展潜力,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开放的实施使得市场机制在经济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得企业可以真正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加快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农村的成功使得中国的农村人口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到市场经济中的生产经营方式,从而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减少了农村地区和城市之间的差距。

此外,开放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技术,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其次,开放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开放的实施使得中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向现代转变。

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吸收了外国的先进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

开放之前,中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人才流动和交流非常有限,而开放给予了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更多的自由和创新空间,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最后,开放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

开放使得中国成为了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的国家。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积极主张和参与全球化进程。

同时,开放也使得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技术,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

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三大之一,其意义体现在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转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促进等方面。

开放使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中国走上了一条与世界接轨的发展之路。

浅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浅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浅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我国从1953年至1956年,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共和国史上统称为“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有着其历史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在国内,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进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三大改造,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内部强化无产阶级政权的经济基础,削弱甚至消灭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对于国内的工人阶级最终战胜资产阶级是至关重要的。

二、实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格格不入。

如果不改变这种生产关系的状况,就会严重影响到这个广大部分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对它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变革其生产关系,从而调动其生产力中的积极因素,把这部分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于农业和手工业来说,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在当时也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当时我国手工业所面临的情况与农业相似,也存在着经营规模小,生产工具不足,资金短缺情况。

这也决定了其只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趋势。

三、大阵营的尖锐对立,使中国别无选择的进行三大改造,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在美国的扶植下,蒋介石政权在台湾疯狂叫嚣反攻大陆,加上朝鲜战场只是停战协定,新的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这种情况下,有备才能无患,我们只有加快现代化工业建设,建立起强大的国防工业力量,才能确保我们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进行三大改造,改变原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建立起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有利于我们在社会主义阵营开展外交活动和经济交流,寻求苏联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帮助与援助。

三大改造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对国家工业化的建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建党90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建党90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2.建党90周年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⑴1950年中国派遣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与美军交战,做到“保卫国家,抗美援朝”,维护了社会主义阵营。⑵1952年,我国实行土地改革,使广大贫苦农民分到了土地。⑶1953年,我国实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⑷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⑸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⑹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⑺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回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新中国建国以来最伟大的外交成就。⑻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公报强调“一个中国”,此举为中美关系正常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⑼1980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开始起飞。⑽1984年,《中美联合声明》签订,确定了中国将香港恢复行使主权。⑾1997年,香港回归。⑿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 ⒀2003年,神舟五号载发射成功。⒂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⒃2011年,中国拥有第一艘航空母舰“瓦良格号”,解放军海军实力更加强大。

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改革开放的关系[原创]

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改革开放的关系[原创]

00浅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改革开放的关系00摘要:50年代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80年代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两个重要转折点,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产生不同的影响,实践与完善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不同方针政策,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都产生了空前的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

同时,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深层的内在联系,二者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二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样重要.00一、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001、社会主义改造001950年中共召开的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利用新生政权力量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的决定,这项决定“实际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00回顾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国刚刚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但是旧的经济体制还没有得到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并未得到解决。

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就必须利用手中的政权,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即改变旧的产关系和维护这种生产关系的旧的上层建筑,使被束缚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00因为,尽管当时新民主主义的发展为中国实现富强之路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实践条件,但随着土改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农村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纷纷呈现在党的面前。

农村土改后,出现中农化趋势,存在土地兼并和雇工现象,初步拉开了贫富差距,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老解放区的助组织呈现涣散的状况,因为具备了独立的生产条件的中农愿意单干,不愿参加互相合作,而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贫农则希望通过互助合作组织把自己发展起来,产生一种自发的社会主义的平均思想和依赖国家的情绪,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大改造与改革开放关于私有制的政策

三大改造与改革开放关于私有制的政策

三大改造与改革开放关于私有制的政策新中国所继承的国民经济是一个烂摊子,国民党22的统治特别是后期把中国搞的民穷财尽,国民经济以进去完全崩溃的绝境,工农业生产下降幅度之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之严重到了惊人的程度。

和抗战前最高年生产量相比,1949年粮食减产约25%,棉花减产约48%,钢减产约82.9%。

早在1847年,马克思在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明确的提出了“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既然走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于是以人民福祉为依归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后就对私营工商业进行了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实行了人民公社制度,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存在了千百年的私有制在中国大陆的土地上被干净彻底的消灭了。

1954年2月10号在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主要内容被称为“一化三改造”,即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合作化的实现使中国5亿的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当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启动并入轨运行时,用和平赎买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

到1956年1月,全国工商界全行业公私合营达到了高潮。

与此同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在稳步进行。

1953年年底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根据已有经验指出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化大体有三种方式,第一是手工业生产小组,第二是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第三是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这三种形式改造是手工业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到1956年,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87.8%,入社手工业者占从业人数的91.7%,至此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集体工业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建党90周年之际看“三大改造”和“改革开放”摘要:随着建党9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各大媒体纷纷出台红色经典曲目或红色经典电影等节目,都争先为党献出一份大礼。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或者说是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我们,比以往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历程。

通过深刻学习党的90周年伟大历程及“三大改造”、“改革开放”两大内容,联系今天的中国国情及国际地位,重新审视当年的“三大改造”、“改革开放”,感受颇深。

关键词:建党90周年“三大改造”“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救国图强真理、开辟民族振兴道路的90年;是不畏艰难困苦、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深受人民拥护的90年。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矗起了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拼搏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中国共产党90年始终不渝的宗旨和实践,赢得了民心赢得了支持。

那么,在党的90周年之际,我们纵观历史发展,90年的澎湃历程,90年的风雨之路,探讨“三大改造”及“改革开放”与今天的发展。

一、“三大改造”与今天经济的发展1、“三大改造”的内容: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1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方法,开辟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法,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2、“三大改造”的背景及其意义: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二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三大改造”与今天的的发展: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

1957年,农业总产值达604亿元,比1952年增长25%,年均增长4.5%;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3%,年均增长18%;而对于工业生产总值,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维也纳发表的统计报告中得出,2009年中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份额达到15.6%,日本为15.4%,中国工业生产总值首度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据统计局公布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大力改善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

○1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城乡就业人数从2005年末的75825万人增加到2009年末的77995万人,增加了2170万人,年均增加543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从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增加了3789万人,年均增加947万人;2010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4223万人。

○2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比2005年增长82.1%,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2005年增长81.8%,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9%。

其中,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9%,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3.1个百分点,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为1998年以来首次快于城镇的一年。

○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471元,比2005年增长了69.6%,年均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82元,比2005年增长71.5%,年均增长11.4%。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性和享受性方向转变。

○4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2010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673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8185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3206万人,增加2942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3376万人,增加272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6173万人,增加769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2306万人,增加6898万人。

2010年,267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3%;全国列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10277万人;2311.1万城市居民和5228.4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二、改革开放1、改革开放的内容及提出的历史背景对于改革开放,胡锦涛主席有过那么一段经典的描述。

【2】他说: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

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

”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

2、改革开放后今天中国的成就○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在不断扩大。

30年间,我国经济实现年均9.8%的增长速度,GDP由1978年3645亿元跃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2008年超过30万亿元),世界位次由第10位升至第4位,到2010年增长至397983万亿元(折算为6.02万亿美元);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2007年的18934元,增长近10倍,到2010年达到4400美元左右,超过了3000美元的小康标准;人均国民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国家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1132亿元升至2007年的51322亿元。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并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已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2009年12月,美刊《福布斯》就发表文章说,2010年最能体现中国实力地位的趋势。

美国皮尤中心也曾经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有44%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只有27%的人认为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虽然数据显示略显夸张且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但至少可见西方世界已经基本接受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事实。

确实2010年的中国在经济和国际地位上正不断稳步提升。

○3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是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1978年,人均GDP为381元,按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149美元;2010年,人均GDP总值29748元;2010年6月18日,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汇改之前,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为6.8275。

○4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水平。

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数96259万的0.0171%;而2010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达631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39忆的0.4705%。

○5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的提高不仅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更是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

1982年人均预期寿命为 67.77岁;而2010年发布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2.5岁,增加了4.73岁。

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多样化,标明中国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世界。

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成就作为国人乃至世界都是有目共睹,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

”在“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史诗般的航程中,中国共产党就像是中国这艘巨轮的“舵手”,带领中国历经90年的不懈奋斗,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从腰悬吊索凿出红旗渠到“大包干”契约上按下红手印,从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到“汶川一代”、“鸟巢一代”、“上海世博”,中国已经从一个被四分五裂的国家到可以屹立在世界的园林并成为综合国力、国际声誉显著强国。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征程,90年的光辉礼赞,造就了今天辉煌的中国,也必将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改革开放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一文中的段落/question/145751093.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