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买文具》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教学设计
6.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家长交流学习心得,分享购物经验,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作业成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通过以上作业布置,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数学素养。
6.巩固练习: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口头计算、书面练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7.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认识到节约和环保的重要性。
8.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一起制作购物清单,讨论家庭预算等,使学生在家庭环境中也能实践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指导,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综合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能够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
2.难点:
-理解货币的价值,进行准确的货币换算。
-在实际购物情境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总价计算和找零。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和能力: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制作购物清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
《买文具》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买文具》教学设计(精选12篇)《买文具》篇1之一佚名教学目标1、知道买文具时应该说些什么,能正确表达自己购买文具的愿望。
2、买文具时,能与售货员正确对话。
3、教育学生说话时态度要大方,语言亲切、有礼貌,听别人讲话时要认真耐心。
教学重点1、能进行买卖文具的对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2、分角色对话时做到态度大方自然。
教学难点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质量差、价格贵、售货员或顾客出现差错……)能及时应付。
课前准备1、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到文具店或商场文具柜台买文具,也可以观察别人买文具,记住买文具的过程,感知买文具的一般知识。
2、每个同学准备一两件文具,并贴上价格标签。
3、用纸作一些钱。
4、有放文具的柜台——课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看图想象,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吗?今天我们去文具店买文具,好吗?(板书课题)(出现挂图)1、你们瞧,已有两位小朋友比我们先去文具店买东西了。
你们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售货员阿姨又会怎样说呢?2、(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来扮演图中的售货员和顾客。
板书:售货员顾客看看他们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分角色表演。
3、师生评议。
(他们表演得过且过怎样?谁愿意来说一说。
他们都很讲礼貌,顾客表达也很清楚。
师:说得真好。
)(板书:文明礼貌,表达清楚)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做个这样的顾客呢?二、学生试练,进行合作,实践。
1`、利用自备学具,小组演练。
(请同桌的同学把各自的文具盒打开,放在桌子中间,然后一人当售货员,一人当顾客,练习一下怎样买学习用具。
开始吧。
)2、指名表演。
3、师生评议。
(你们说他们表演得好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说得真棒。
)三、举一反三,深化训练1、师生表演,设置训练情境。
(1)是啊,这位售货员非常热情周到,现在连老师也想向她买学习用具了。
)(2)师边说边走向扮售货员的女生进行交际。
(3)师拿着刚买的圆珠笔在手心写写画画说:这支圆珠笔真不错,还有香气呢。
四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学设计篇1设计说明本节课讲的是用竖式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课教学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教学设计从“买文具”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索口算与笔算的方法,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的“有效对接”,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抓住关键,引导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关键问题,适时引导,使学生体会问题的本质。
本节课的关键在于把笔算除法的计算步骤、书写格式及商的定位等问题从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中迁移过来。
因此,本教学设计在引导学生探究、归纳计算方法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试商的方法及商的定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使学生较顺利地掌握商的定位方法,归纳和概括能力也得到培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情境导入今天,淘淘和笑笑带着近期攒下的80元零用钱去文具店给“手拉手”活动中需要帮助的小伙伴买文具。
到了文具柜台,他们犯愁了。
原来,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算一算怎样买文具吗?[板书课题:买文具(一)]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为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1.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1)明确数学信息。
从情境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交流获得的数学信息。
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优秀教学案例
教学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导向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习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将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因素,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共同解决购物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写一道关于购物问题的数学应用题,并解答。
3.家长参与评价,让学生在家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购物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情境设计
本教学案例的最大亮点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这种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后,我会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主题包括:
1.分享自己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讨论不同文具的价格、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总结运算规律。
3.探讨如何合理安排购物预算,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探究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实践能力。
《买文具》优秀教案(通用5篇)
《买文具》优秀教案(通用5篇)《买文具》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买文具》优秀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买文具》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准备:教具:挂图、“附页1”图1。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二、玩中学1.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书包45元水彩笔16.85元钢笔8.00元文具盒12元(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示几元几角几分。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
2.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并进行比较,说说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2)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认识小数点。
(3)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
了解小数的读法,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4)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读。
(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价。
)(5)小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
4.试一试。
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
三、学中做1.写一写,读一读。
《买文具》教案设计
《买文具》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文具的名称和用途。
2. 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文具名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学会挑选合适的文具。
2. 培养学生合作购买文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珍惜文具、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文具的名称和用途。
2. 正确书写文具名称。
难点:1. 挑选合适文具的能力。
2. 合作购买文具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文具图片和实物。
2. 文具商品清单。
3. 购物场景图。
学生准备:1. 了解文具的基本名称和用途。
2. 准备书写文具名称的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文具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文具的名称和用途。
2. 新课内容:介绍各种文具的名称和用途,让学生认识并了解。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每组挑选合适的文具,并填写购物清单。
4. 书写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文具名称,正确书写文具名称。
5.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购物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书写文具名称。
2. 学生能熟练挑选合适的文具。
3. 学生能在购物过程中,表现出合作意识和节约资源的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文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购物过程中的表现。
针对学生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文具课程更具吸引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
地点可以选择学校附近的文具店或商场。
在考察前,教师应向学生讲解考察目的和要求,并强调注意事项。
在考察过程中,学生分组进行,每组负责观察和记录不同文具的名称、价格和用途。
考察结束后,学生将所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教学作业: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可以布置一道相关的作业。
数学四年级上册《买文具》教案
数学四年级上册《买文具》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货币单位及其换算。
2.能熟练地用等式表示货币换算。
3.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学生熟悉货币单位及其换算。
2.学生了解等式的用法,能够用等式表示货币换算。
3.学生能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学生掌握货币换算的概念及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任务一:抢红包教师在班级微信群中发放一组红包(含0.1元、0.2元、0.5元、1元、2元五种面额的钱),学生抢红包。
抢到红包后,计算自己收到了多少钱,看看是否准确。
任务二:课前小测为了调查学生对于货币单位和换算的了解情况,教师设计3~5道选择题,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以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
2. 学习教师通过课件讲解,介绍人民币的常见面额,如0.1元、0.2元、0.5元、1元、2元、5元、10元、20元等。
并说出它们的阿拉伯数字及所代表的面值。
任务三:数数小游戏为了加深学生对货币单位的认识,教师设计了一个数数小游戏。
教师依次报出0.1元、0.2元、0.5元、1元、2元等面额的钱币,每报一次让学生伸出一根手指头,直到伸出五根手指头,就表示把所有的面额都报出来了。
最后教师宣布游戏的胜者,让他/她稍微得到一些奖励。
随后,教师通过课件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一组以“多少元”为起点的换算等式:“1元=10角”,“1角=10分”,“1分=10厘”,并通过讲解和让学生演示,让学生领会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师强调:“要用等式才能进行货币换算!”任务四:买文具计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货币换算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设计了一个计算题:小明拿100元去买文具,文具店里有笔、纸、橡皮、尺子等四种物品,它们的价格分别为:1.5元、2.8元、0.5元、1.2元,问小明买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学生们使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互相核对答案,找到最终答案。
任务五:推销员竞赛为了锻炼同学们的应用能力,教师设计了一个推销员竞赛。
第三单元小数乘法《买文具》教案
-小数点的处理:在小数乘法中,正确处理小数点是学生的难点,特别是当乘数或被乘数有不同的小数位数时。
-乘法运算的顺序与准确性:学生容易在小数乘法运算过程中出现顺序混乱或计算错误。
-小数乘法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学生需要理解如何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运用小数乘法来解决。
举例:
-难点1:在小数乘法中,学生可能会忘记将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例如在计算2.5乘以1.2时,可能直接将结果计算为5.0,而忽略了小数点的处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小数点的处理和乘法运算的顺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正确处理小数点,以及如何避免计算错误。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小数乘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总价。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际计算文具店购买物品的案例,演示小数乘法的基本原理。
3.关注课堂上发言不够积极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数乘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小数乘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在购物计算总价时的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小数乘法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及反思第一篇: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及反思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案例田珍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2、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3、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知识的探究和应用过程,体验合作探究、应用反馈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教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教学数学知识的逻辑之美,激发学习的兴趣。
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教学重点: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人民币图片金币图片学具: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铺垫情感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给你们看几张图片,你们可要仔细的看。
(课件展示贫困山区学校与学生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想为他们做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献爱心,用自己平时的零花钱去给他们买文具,帮助他们学习。
(出示课题:买文具)(设计意图:本节首先通过看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导入课题。
)二、新知探究1、学习80÷20=4 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先带你们到文具店去逛一逛,看看我们给他们买些什么文具呢?老师这里有80元钱,也想捐给山区的小朋友,我们就拿它来买书包吧。
能买几个呢?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
(1)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出示课件)(2)学生有可能会说:a.一个书包20元,2个书包40元,3个书包60元,4个书包80元,刚好能买4个书包。
(20+20+20+20=80)b.一个20元,4个乘以20正好是80元。
(20)c.一个书包20元,80里面有4个20,就能买到4个书包。
(出示课件)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要予以肯定和表扬。
(3)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板书:80÷20=4(个)用竖式该怎么写?请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能够解决买文具的相关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加减法在买文具场景中的应用。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买文具的问题。
2. 难点:理解加减法在实际场景中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学习加减法。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创设买文具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加减法在买文具场景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买文具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过程和心得。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成绩,评价学生对买文具场景中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运用加减法解决?2. 鼓励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呈现买文具的场景、案例分析等。
2.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等。
3.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彩笔等。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互动性。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适当的辅导和鼓励。
《买文具》 教学设计
《买文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文具名称,如铅笔、橡皮、尺子、笔记本等。
(2)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想要购买的文具及数量。
(3)学生能够在购物情境中运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计算购买文具的总价。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购物情境的模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验购物的乐趣,培养学生合理消费的意识。
(2)增强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常见文具的名称和用途。
(2)掌握购买文具时的基本数学运算,如单价×数量=总价。
2、教学难点(1)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和购买文具。
(2)在购物情境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体验。
2、任务驱动法:布置明确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文具的图片、价格标签等。
2、模拟文具店:准备常见的文具及价格标签。
3、学习单:用于学生记录购买文具的清单和计算总价。
五、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通过展示一个装满文具的书包,提问学生书包里都有哪些文具,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常见文具的名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买文具。
2、认识文具(7 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文具的图片,如铅笔、橡皮、尺子、笔记本、文具盒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文具的名称。
(2)教师介绍每种文具的用途,如铅笔用于写字、橡皮用于擦除错误等,让学生对文具的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3、了解价格(7 分钟)(1)在模拟文具店内,展示各种文具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观察并读出价格。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价格的表示方法,如“2 元/支”表示每支铅笔的价格是 2 元。
四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4篇
四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2、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3、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教具:文具实物图、小黑板学具:练习本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请你算一算(看卡片口算)1、40×2=30×3=20×7=2、()×40=80()×30=60()×20=1203、8÷2=24÷8=15÷3=二、新知探究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每到新学期,孩子们都会为自己添置一些文具,这学期你又为自己购买了哪些文具?今天淘气和笑笑也来到了文具店(贴出挂图:每个文具盒20元),想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买些文具(揭示课题:买文具),你们帮帮他们好吗?2、学习80÷20和140÷20⑴从文具店里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淘气今天带了80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问题:80元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师:“你会列出算式吗?”(板书:80÷20)师:“你为什么这么列式?”(因为求的是80里面有多少个20)师:“80÷20等于几?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算法。
师:“那你会用竖式来计算吗?请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时提出:“为什么4要写在个位?(因为80里面有4个20)”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孩子。
⑵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80元可以买4个书包,那140元呢?可以买多少个书包?(学生列出算式)师:“你能像刚才一样用竖式来计算吗?”学生试做,并回答为什么7要商在个位。
⑶比较80÷20与140÷20两个算式,你发现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师(用手势显示被除数的前两位)提问:为什么80÷20中的4要商在这里,而140÷20的7不商在这里?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孩子说说。
《买文具》教案设计
《买文具》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文具的名称和价格,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具的名称和价格,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协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具商品卡片、价格标签、购物车、计算器等教具。
2.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套文具,包括铅笔、橡皮、尺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文具商品卡片,引导学生说出文具的名称和价格,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买文具》。
2. 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套文具,计算总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文具商品卡片上的价格,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活动,使用计算器计算总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文具,进行加减法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作业:学生可以尝试设计自己的文具商品卡片,包括名称、价格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购物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年级《买文具》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买文具》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购物时基本的交流用语和礼貌用语。
2. 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购物场景的创设2. 购物时所需的基本用语3. 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4. 合作学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购物场景中熟练运用人民币进行交易,掌握基本的购物流程。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找零和折扣,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购物技巧。
2.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分组购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购物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出示文具商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购买文具。
2. 新课导入:介绍购物场景,讲解购物时所需的基本用语。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模拟,运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购物技巧,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购物相关的数学题目,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案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公开课,发现学生在购物场景中能够熟练运用人民币进行交易,掌握了基本的购物流程。
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4. 教学反馈: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看,他们对购物场景的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较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量增加购物场景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高购物技巧。
也要关注学生在购物过程中对人民币计算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巩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内容:a. 学生购物时运用人民币的准确性。
b. 学生购物过程中交流用语和礼貌用语的使用情况。
买文具教案(精选12篇)
买文具教案(精选12篇)买文具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买文具时应该说些什么,能正确表达自己购买文具的愿望。
2.买文具时,能与售货员正确对话。
3.教育学生说话时态度要自然大方有信心,语言亲切、有礼貌,听别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
教学重点1.能进行买卖文具的对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2.分角色对话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
教学难点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质量差、价格贵等)能及时应付。
课前准备1.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到商场或文具店柜台买文具,也可以观察别人买文具,记住买文具的过程,感知买文具的一般知识。
2.准备六个文具柜台及各种文具。
3.激励学生的红旗、奖杯。
一、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角色。
1.师:同学们,你们单独买过东西没有?(指5—6名学生回答,并调查一下有多少学生没单独买过东西。
)2.揭示课题:看来我们班的不少同学都单独买过东西,能帮爸爸妈妈不少忙。
这买东西可有学问了,会选、会说才能买到满意的商品。
今天我们一起开开心心地上一节口语交际课《买文具》,好吗?(展示课题,采用飞入效果,生齐读)(二)创设情境,分层训练。
1.播放录像,示范交际。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大家注意,小耳朵要认真听,小眼睛要仔细看。
看看录像里的小同学是怎样买到需要的文具的,她那些地方做得好,待会看完录像我们一起来夸夸她。
(播放自拍的买文具录像)师画外音:这是开发区青年路的新华书店,你瞧,一位小同学走进书店了。
师生交流:问:你们觉得这位小同学表现得棒不棒?谁来夸夸她?(生:我来夸夸她,她很讲礼貌,用了“您好、请、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而且声音响亮,自然大方,面带微笑,表达得也很清楚。
)师:大家说得真好。
刚刚从录像中我们看到售货员阿姨热情周到,买文具的小同学礼貌大方,人和人生活在这么和谐文明的环境中,多好啊!邓老师也很想体验体验,我来试试做卖文具的售货员,谁来试试做小顾客?2.师生合作,示范交际。
A:创设情景:师戴售货员牌,柜台上摆几样文具,标好价格,各种一件,买完学生可拿走。
四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5篇
四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篇5知识与技能: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巩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懂得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能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1、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练习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练习本练习册教学过程一、引导谈话,导入新课师:我们学习了有关乘法的计算、神奇的计算工具和一些有趣的算式,发现数学世界真是奇妙无比。
其实在数学计算中,还有许多运算规律,你们想去研究、学习吗?师引入新课: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索和学习一些有关数学计算的规律。
(板书课题:买文具)二、互动新授,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交流算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从图中获取的数学信息。
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梳理(课件呈现):从图中可以知道计算器、铅笔盒、圆珠笔、足球的单价。
从图中还可以知道每盒钢笔的价钱和每副羽毛球拍的价格。
(2)课件出示问题:买3个计算器和一支钢笔要多少元?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检查。
教师根据巡视,有选择地选取用分步方法和综合方法计算的两名学生进行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板书。
分步算式:22×3=66(元)24÷4=6(元)66+6=72(元)。
综合算式:22×3+24÷4=66+24÷4=66+6=72(元)(3)质疑:这个综合算式既含有乘法,也含有加法和除法,这位同学算得正确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顺序。
指名汇报交流结果,师根据生答进行点拨(板书):在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检查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法运算:整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方法、运算定律。
2. 应用题:购物问题,如“买文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列出算式并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2. 运用直观演示法,展示文具商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运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展示文具商品,引导学生观察。
2. 讲解加减法运算:讲解整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方法、运算定律。
3. 实例演示:以“买文具”为例,讲解如何列出算式、计算。
4.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买文具”相关练习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心得。
6.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2. 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无改进的空间?3.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正确列出算式并计算?有哪些困难?4.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5.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审题、计算、检查的好习惯?6.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7.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调整?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等方面,评价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正确列出算式并计算,以及能否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决策。
四年级《买文具》教案
(三)实践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元、角、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果你有10元,你会如何计划购买文具?”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购物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使用元、角、分进行购物和找零。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元、角、分的基本概念。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它们在我们的购物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小明去商店买铅笔花了5角,买橡皮花了2角,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这个案例展示了元、角、分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将结合课本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元、角、分的使用,提高他们对货币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四年级《买文具》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货币换算和购物计算方面的应用;
2.增强学生对元、角、分概念的认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7.家校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四年级《买文具》教案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买文具》教案,本章节内容选自数学教材中“元、角、分”的相关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认识元、角、分,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习使用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在购物过程中如何找零;
4.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元、角、分进行购物的能力。
买文具(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买文具(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买文具》。
这是一节十分实用的课程,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计算在购买文具时需要支付的总金额。
一、教学内容我将从教材的第五章第四节开始讲解,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计算商品的总价。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独立计算购买商品的总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个关系来计算总价。
难点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个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文具和计算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
学生则需要准备好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的文具店有一些铅笔和橡皮,铅笔的单价是5元,橡皮的单价是3元。
如果小明同时购买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他需要支付多少钱?答案:小明需要支付8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个例子,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总的来说,我相信通过这个课程,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计算购买文具时需要支付的总金额,并且能够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准备和教授《买文具》这一课时,我注意到几个重点和难点,这些是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中所必须关注的关键点。
一、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
我需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单价乘以数量等于总价,这个公式是所有计算的基础。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记忆这个公式。
二、实际情景的引入我将通过一个生动的情景引入,比如学生去文具店购买文具,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需要支付的总金额。
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具商品图片、价格表等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文具商品图片、价格表等学习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文具商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商品名称和价格。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文具商品的价格,如:铅笔的价格可以用字母A表示,橡皮的价格可以用字母B表示。
3. 教学实践:教师给出一个文具商品的价格,如:铅笔的价格是8元,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其他文具商品的价格。
4.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字母表示一组文具商品的总价格。
5. 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6. 练习巩固:教师给出一个文具商品的价格表,让学生计算购买一组文具商品的总价格。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家后帮父母计算购买一组文具商品的总价格,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2. 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字母表示购买多组文具商品的总价格?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5. 教师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字母表示文具商品的价格,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示?2. 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数字代替字母,计算购买一组文具商品的总价格。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创设情境,交流算法。
(1)让学生按要求首学。
买3个计算器和一支钢笔需要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检查。
2.互学
3.群学
据生答进行板书。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22×3=66(元) 22×3+24÷4
24÷4=6(元) =66+24÷4
66+6=72(元) =66+6
35+65×40÷5
12×(153-83)÷8
(96-6)×(15+9)
共学:说一说每一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a. 在加减乘除混合计算的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在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b 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活动五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4题。
活动一:共学
脱式计算,说一说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
(1)100-75+25(2)120÷4×30(3)45-20×2(4)140+360÷6
(5)(75+25)÷5(6)25×(16÷4)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回顾注意事项:书写,格式,等号的位置,划线怎么画等。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索和学习一些有关数学计算的规律。(板书课题:买文具)
共学
1.指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引导交流:看一看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总结一下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1.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运算时,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买文具》 教案
学 科
数学
单 元
第四单元
备课者
课 型
学时课
课 题
买文具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A、体会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A1、掌握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A2、掌握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B、实际运用
B1、能够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B2、综合运用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学习
活动二 自主学习
1.首学
(1)首学教材第47页情境图,完成:
a. 用分步式解决问题,理清算理。
b. 尝试用综合算式解决。(可在算式下面画横线表示计算的顺序)
注意:计算要准确
c. 对比两种方法的异同,体会哪种方法简便。
(2)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检查。
2.互学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先算的什么,再在算的什么?
3.说一说,算一算,计算四则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
应用
作业
作业练习
1、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错误,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
实践应用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72(元)能同时计算的同时计算,这样更简便
教学
后记
四则混合运算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都会脱式计算,但在正真做起来准确率很高的同学并不是很多,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能说出它的运算顺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不难发现学生说起运算顺序并不难,因为有三年级的学习基础。从做题来看,发现计算还有待提高,课前也没用想到这一点,尤其是840除以8,很多同学口算有问题,有算出来是15,有105的,这是我课前没有预设到的问题,所以要加强练习,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22×3+24÷4
=66+6
=72(元)
活动三 自学检测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指名说一说每一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2、师根据生答,概括小结(课件出示没有小括号和有效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活动五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1,2,3题。
共学
1.指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引导交流:看一看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总结一下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师根据生答,课件呈现1、2、3、)
板书
设计
买文具 (四则混合运算)
买3个计算器和一支钢笔需要多少元?
分步: 综合:
22×3=66(元) 22×3+24÷422×3+24÷4
24÷4=6(元) =66+24÷4=66+6
66+6=72(元) =66+6=72(元)
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探究
问题
1.算一算:买3个计算器和1只钢笔多少钱?怎样列式?
2.想一想: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顺序该是怎样的?
=72(元)
共学:质疑:这个综合算式既含有乘法,也含有加法和除法,这位同学算得正确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顺序。
指名汇报交流结果,师根据生答进行点拨(板书):在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正确吗?还可以怎样计算?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小结:
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但他把乘和除这样的同级运算分成了二步进行,在书写上比较繁琐,我们也可以同时进行计算,使过程更为简练。(师板书算式):
主要出现的问题还有:1.书写格式不对,先算的部分移下来,还没有计算的部分没写下来,还有等号和数字对齐。2.知道运算顺序,但还是不移在后面。3.抄错题、符号。以上错误需要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和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该打草稿的在草稿本上先算一算。
就我个人而言,语言组织还有待改善,废话比较多,课堂激励语言还有待完善,让孩子们喜欢上数学课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
3.群学互补
小组汇报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分步: 综合:
22×3=66(元) 22×3+24÷4
24÷4=6(元) =66+24÷4
66+6=72(元) =66+6
பைடு நூலகம்=72(元)
发现这个综合算式既含有乘法,也含有加法和除法。在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活动三 自学检测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文化
阅读
学习
重难点
探讨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共学
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进行口算。
(1)100-75+25(2)120÷4×30
(3)45-20×2(4)140+360÷6
(5)(75+25)÷5(6)25×(16÷4)
学生课前独立完成计算,课上说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