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合集下载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背诵版共23页word资料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背诵版共23页word资料

教师资格证.docx教育学一章1.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再形式上的发展: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教育发展过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a全民性平等性 b 教育是和生产劳动结合联系的。

(2)古代教育特征:a 阶级性和等级性 b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分离(3)近现代教育的变化表现在a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b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c 教育的世俗化d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4)当代教育的特征a 教育的终身化 b 教育的全民化 c 教育的民主化 d 教育的多元化 e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二章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决定教的领导权(2)政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决定着教的目的。

(4)教相对独立与政。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为政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可以促进民主7.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8.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该面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动科学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9.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这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大全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大全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大全目录模块一教育基础一、教育学基础知识考点一、教育的发生与开展(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称作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研究的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三)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四)教育的功能1.按作用的对象分类:个别功用(本体功用)和社会功用(派生功用):2.按作用的方向分类: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作用的呈现形式分类:显性功用和隐性功用(五)教育的起源学说3.心理起源说:XXX,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XXX、XXX等,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六)教育的历史开展1.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与生产劳动相融合、内容简单。

2.现代社会的教育(1)奴隶社会夏商: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礼乐为核心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古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军事体育教育;古希腊——雅典;全面和谐教育。

(2)封建社会宋朝:XXX成为国学,儒家典范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世纪欧洲:XXX(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3)现代教育的特征①现代发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③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④古代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口诀,可以帮助考生记忆。

教育观: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适应时代要求。

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研究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研究”。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口诀:四个转向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口诀:二独一发教师观:教师角色的转变:1.教师应该是学生研究和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五者一社区教师行为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口诀:你我他它教师职业道德:1.XXX之心,爱教之心,爱岗之心。

2.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3.终身研究。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遵守“三爱两人一终身”的要求,这是我们展现教师本色的基本要求。

首先,我们需要爱国守法,热爱祖国、人民和XXX的领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力2、逻辑思维能力3、阅读理解能力4、写作能力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坚持德育为先(2)坚持能力为重(3)坚持全面发展(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第二节、学生观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4、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背诵版共23页word资料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背诵版共23页word资料

教师资格证.docx教育学一章1.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再形式上的发展: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教育发展过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a全民性平等性 b 教育是和生产劳动结合联系的。

(2)古代教育特征:a 阶级性和等级性 b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分离(3)近现代教育的变化表现在a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b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c 教育的世俗化d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4)当代教育的特征a 教育的终身化 b 教育的全民化 c 教育的民主化 d 教育的多元化 e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二章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决定教的领导权(2)政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决定着教的目的。

(4)教相对独立与政。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为政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可以促进民主7.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8.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该面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动科学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9.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这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19下教资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和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中的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文化的关系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2.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①强制性②普遍性③公共性④选择性⑤终身性A.①②③B.①②④C. ①③⑤D. ②③④3.小学教师经常采用贴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为班级做好事,这种德育方法是()。

A.奖惩评价B.榜样示范C.情感淘冶D.实际锻炼4.从课外活动的内容看,学校举办的法治教育报告会属于()。

A.学科活动B.社会活动C.主题活动D.文体活动5.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讲话中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其主要内容是( )。

①有理想信念②有道德情操③有扎实学识④有实践能力⑤有仁爱之心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③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6.教育实验中,控制其它条件,考察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学方式在这项实验中属于( )。

A.因变量B.自变量C.干扰变量D.无关变量7.小学生在课问玩要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揉一揉受伤的脚踝B.抬高受伤的脚踝C.在受伤处进行热敷D.给学生吃止痛药8.在学习成败的归因影响学习动机的诸因素中,激励作用最大的是()。

A.运气好坏B.能力高低C.任务难度D.努力程度9.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学校,教师,同伴等影响显著。

这表明其自我意识发展处于()。

A.生理自我时期B.社会自我时期C.心理自我时期D.精神自我时期10.小学生背诵课文时,为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学习程度最好达到()。

A.200%B.150%C.100%D.50%11.小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路程=速度*时间”这一公式。

这种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辨别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12.教师表扬小明坚持每天背诵20个单词之后,班上更多同学表现出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必备知识点及简单题重点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必备知识点及简单题重点

2019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要点整理)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2019小学综合素质必背考点

2019小学综合素质必背考点

2019小学综合素质必背考点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综合体现。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小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下面列出了2019年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的考点。

一、德育考点:1. 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2. 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尊重他人,遵守规则,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 礼仪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师长,关心他人,遵守公共秩序,提高个人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4. 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观念,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智育考点:1. 语文: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语文水平。

2. 数学: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巧,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思路,提高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英语:掌握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高英语水平和国际视野。

4. 科学: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三、体育考点:1. 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基本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

2. 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健康知识,包括饮食、锻炼、休息等方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运动技能: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远、游泳等,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四、艺术考点:1. 音乐:欣赏音乐,学习音乐基本的节奏和音准,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2. 美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学习绘画、造型等基本的美术技巧。

3. 书法: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学习基本的书法字帖和字体。

五、社会实践考点:1. 参观博物馆:参观博物馆,了解文物和历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历史意识。

2. 社区服务: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了解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汇编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汇编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一、教育概述(重点)(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最早将教和育结合起来用的人是孟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具有广义和侠义之分(1)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2)侠义:以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要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三)教育的性质(重点)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它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1)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这教育者、受教育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教育具有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或社会形态,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背诵版共23页word资料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背诵版共23页word资料

教师资格证.docx教育学一章1.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再形式上的发展: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教育发展过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a全民性平等性 b 教育是和生产劳动结合联系的。

(2)古代教育特征:a 阶级性和等级性 b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分离(3)近现代教育的变化表现在a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b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c 教育的世俗化d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4)当代教育的特征a 教育的终身化 b 教育的全民化 c 教育的民主化 d 教育的多元化 e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二章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决定教的领导权(2)政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决定着教的目的。

(4)教相对独立与政。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为政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可以促进民主7.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8.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该面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动科学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9.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这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大纲必背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大纲必背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大纲必背版)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二、学生观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知识与水平》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水平。

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实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水平。

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使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相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水平。

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使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使用水平。

具有小学相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使用这些知识展开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水平。

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使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水平。

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使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展开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水平。

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使用这些知识实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水平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水平两大板块。

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水平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使用三个层次。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使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实行一定的分析。

2019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2019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一、“素质教育”的教育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补】教学观: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两独一发展)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2.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个性和差异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三、“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一)教师的角色转变1.从教师于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四、教师职业道德(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力2、逻辑思维能力3、阅读理解能力4、写作能力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坚持德育为先(2)坚持能力为重(3)坚持全面发展(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第二节、学生观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4、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西方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重军事、产勇士,雅典重文学、产女神。

②中世纪:教会学校传七艺;骑士学校教七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①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③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④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⑤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简答(已考):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育学的活动。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

3、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进行传递。

4、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有了书面记载,促进了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社会:①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特点:课程内容上注入科学知识,增加新学科;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扩大了受教育权,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口号(德国);班级授课制取代个别教学制。

②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特点: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权为劳动人民所有,注重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

●“小学”是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

简答: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已考):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概念●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二、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特点:①对教育的认知活动主要停留在经营和习俗的水平。

②教育学著作多属论文形式,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形成完整的体系。

③教育学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以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为主。

●《学记》:乐正克,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循序渐进。

●《论语》:孔子,东方启发法第一人。

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循循善诱。

●产婆术:苏格拉底,西方启发法第一人。

第一步是讥讽,第二步是助产术,第三步是归纳,第四步是定义。

●《理想国》: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倡和谐全面发展。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昆体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三、教育学的创立阶段●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提出来。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①教学原则: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②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③教学思想:“泛智教育”●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

●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

《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①教育性教学原则。

②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③传统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④“四阶段教学”理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现代教育代表人,《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①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②学校即社会。

③从做中学。

●卢梭:《爱弥儿》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

●洛克:《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倡导“绅士教育”。

●斯宾塞:《教育论》对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的批判,提出教育预备说,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制定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把课程用于教育学科的专门术语。

●佩斯泰洛奇:慈爱的儿童之父,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四、教育学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①马卡连柯:《教育诗》核心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

②凯洛夫:《教育学》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③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①赞可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所有学生得到发展。

②布鲁纳: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式学习。

③瓦根舍因:创立范例教学理论。

④苏霍姆林斯基:“活的教育学”,提倡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⑤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简答: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简答: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简答: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简答: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养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简答(已考):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简答: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学校文化:①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分为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②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

③学校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指保证学校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

④学校文化的功能: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第四节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概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学校在国家对教育者的总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育的具体要求。

●地位: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作用:导向、激励、评价简答:教育目的的层次1、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简答(已考):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二、确立教育目的的有关理论●宗教本位论:培养宗教所需的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社会本位论: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

●个人本位论: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罗斯福、卢梭、福禄贝尔、佩斯泰洛奇。

●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杜威。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简答(已考):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简答(已考):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简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是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核心作用,起着保证方向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