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至理名言30句,看懂了这些中医的根本

合集下载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积累,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其中,许多中医名言名句凝练了中医学的精华,传承并激励着中医医者世世代代。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介绍一些脍炙人口的中医名言名句,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中医学的智慧和魅力。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这是出自《荀子·劝学篇》的名言,也被广泛运用在中医学中。

它启示我们在中医学的学习和实践中,要注重积累和细节,通过一步步的努力和积累,才能将知识与技能不断推向更深入的层面。

2.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 这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强调了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中医师应该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通过调理身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患于未然。

同时,对于已经出现疾病的患者,则应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治疗。

3. "上工不杂病,中工不穷药,下工不死人。

" 这是强调中医医者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

上等医者应具备辨证施治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复杂的疾病;中等医者则应善于辨证用药,减少用药的不必要性;初级医者则应牢记务实与安全,避免因治疗错误导致患者的伤害。

4. "察微见著" 这是中医学中提倡的辨证施治能力的重要原则。

它告诉我们,中医医者在诊断和治疗中,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细微变化,并从中洞察疾病的症候,从而准确地施以中医治疗。

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这是引自《老子·道德经》的名句,也被运用在中医学中。

它告诉我们,华丽的理论和医术都源于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实践,只有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前行,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中医之路。

6. "不疑则已,疑则勿用。

" 这是中医学中遵循的原则之一。

它强调了中医医者应该保持谦虚和怀疑的态度,遇到不确定之处应当谨慎施治,以免给患者带来额外的风险或伤害。

中医药文化名言名句

中医药文化名言名句

以下是一些中医药文化的名言名句:
1.博学然后方能医,厚德然后能树人。

2.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

3.做人要像苍松一样,百折不挠,愈挫愈奋;做事要像湘妃竹一
样,虚心劲节,利世致用。

4.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将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5.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医则贵视精明。

6.夫医药为用,道理极精,其帘尽非俗士之所能。

7.医者仁心,医术仁术,凡医道通于天道。

8.医之美者,莫过于仁爱为先,信誉为本。

9.欲从天下万事师,还向万物认识真。

10.存德行道,济世安民。

11.修身养性,崇德重义。

12.慈心济世,慈善为本。

13.扶危济困,救死扶伤。

14.医道人家,德高望重。

15.医者父母,仁爱为先。

这些名言名句都强调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如仁爱、诚信、敬业、和谐等,这些价值观一直贯穿于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中,对于提高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医名言通解

中医名言通解

中医名言通解一、医者愿:"善治幸人,不求名利。

"中医注重的是对患者的健康负责,不追求名利。

中医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不是追求个人的荣誉和利益。

因为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将患者看作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是一种疾病的体现。

为了病人的健康,中医愿意放弃个人的名利。

二、病人之道:"自养自医,自愈自福。

"中医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愈的能力。

在患病之后,首先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同时,中医也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地治疗自己的疾病,以达到自愈的目的。

中医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健康观念。

三、医者劝:"修身养性,守中和平。

"中医强调医者自身的修养和责任。

医者应该注重自身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同时,医者也应该保持身心的平衡,不偏向于某一方面,才能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修身养性是医者的重要任务,也是良好医疗效果的关键。

四、得知医者良方,患病自造良方。

中医注重患者的主动性和自我调理能力。

一旦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该积极地学习和掌握,以便自己日后可以自我调理和治疗。

中医倡导患者参与治疗过程,培养患者的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节能力,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医道无边,慈悲为怀。

中医倡导医者以慈悲的心态对待患者。

中医师视患者如己,尽力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让患者的痛苦减轻。

中医强调医患关系的和谐,倡导医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和沟通。

六、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中医的治疗过程是一个逐渐调整的过程。

中医认为,治疗疾病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治疗过程中,病情可能会有起伏,但是只要坚持正确的治疗方法,就可以达到最终的治愈效果。

七、人无病,快乐安康。

人或有病,平心对待。

中医注重预防疾病。

如果一个人没有疾病,那么他就是健康快乐的。

中医强调人的整体健康,不仅仅是针对某一种疾病的治疗,更是关注人的身心健康。

中医医德名言名句集锦

中医医德名言名句集锦

中医医德名言名句集锦一、经典名言1. 中医的基本职责是以德为主,以医为辅。

2. 医德高尚者,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

3. 医者父母心,以患者为家人,尽心尽力为其治疗。

4. 中医医者应当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关爱患者,不计较回报。

5. 中医医者应当不断学习,严谨治疗,塑造自己的良好医德。

二、名句集锦1. 中医之道在于明心,悉法而治。

2. 生者无一不病,病者无一不生。

3. 病由心生,治由心理。

4. 以医德为本,以患者为中心。

5. 三医之道:亲切和蔼的问诊,体贴入微的治疗,耐心温暖的关怀。

6. 中医治病,不仅仅是医治病症,更是医治人心。

7. 和为贵,中医强调与患者的沟通和共同协作。

8. 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治疗疾病需要综合分析。

9. 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和谐是治疗的根本。

10. 沉默和斗争,是中医从医者的修行。

三、医德的重要性中医作为一门古老而神奇的医学体系,注重医德的培养和提升。

中医医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医德,才能更好地治疗患者,回报社会。

良好的医德不仅包括医术上的精湛,更需要医者以患者为中心,关爱患者,真正对待患者如同自己的家人。

中医医者应当用心倾听患者的痛苦和需求,给予慰问和鼓励。

同时,中医医者应当以谦逊的态度对待患者,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和谐的关系。

中医医者还应追求医道的真谛,理解病因,追求疾病的根本治疗。

中医治疗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医者的修行不仅仅是医治患者的身体,更是医治患者的心灵,因为中医认为心灵的愉悦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中医医者必须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的医德,做到言行一致。

只有医者自身具备良好的医德,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以此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德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修行,只有做到真心待人,以人为本,充满爱心,才能实现中医的价值。

四、中医医德要求中医医德是中医文化的重要核心之一,涵盖了多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医者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关怀患者的心理需求。

中医名言名句

中医名言名句

中医名言名句中医名言名句中医学是中国特有的宝贵宝藏,凝聚了中国古代智慧和丰富的医疗经验。

下面是一些中医名言名句,希望能为您提供启示和领悟。

一、经络气血理论1、气血通则人健康,经络通则疾病不生。

2、人体经络如河流,气血行畅为康宁。

3、经络为身体的“能源通道”,保持经络畅通是健康的基础。

二、阴阳五行理论1、阴阳调和,五行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2、太阳之阳,太阴之阴,阴阳交替为人体之本原。

3、五行相生相克,平衡调理有益健康。

三、四诊合参1、闻其言,明其声,察其色,查其脉,方知病之所在。

2、望闻问切是四诊,医者必须四者兼备。

3、舌诊、脉诊、面诊、问诊互相参考,融合判断病情。

四、辨证论治1、辨证是中医的核心,必须因证施治。

2、同病异治,因人因时而异。

3、治疗疾病要攻其所必亦攻其所不,因证施医。

五、药物应用1、上药治标,下药治本。

2、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3、对症下药,剂量得当才能见效。

六、养生保健1、起居有时,饮食有节,动静适宜,保持身心平衡。

2、以养阴平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3、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附件:附件1:中医常用草药名录附件2:中医经络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学:中医学是中国特有的医学理论体系,涉及中医基本理论、诊断治疗法和药物治疗等方面。

2、经络:中医理论中的经络是人体内部的能量通道,用于调节和平衡气血运行。

3、阴阳: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是指事物相对、互相关系的两个对立面,阴阳的调和和平衡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4、五行: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用于描述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5、辨证论治:中医理论和实践中重要的治疗方法,通过辨别病情表现,针对疾病的特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6、药物应用:中医治疗手段之一,通过使用草药、矿物等天然物质,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经典语录哲理

中医经典语录哲理

中医经典语录哲理中医经典语录哲理1、一是认为道是宇宙自然清静之气,二是认为道是阴阳二气消长之理,是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的本原,是事物变化的根由。

2、儒医还为中医理论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善为诗文,重视典籍,所以不仅编纂、整理和保留了大量医学文献。

3、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4、故作为一名中医大家,应该像孙思邈那样,博览群书,涉猎百科,精通于“道”,才能达到“医道无所滞碍,而尽善尽美者矣”的境界。

5、儒学对中医学的影响形成了“医乃仁术”的伦理道德,还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学群体“儒医”,要求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

6、医理、哲理、易理、文理四者融贯一体,是中医学之所以具有勃勃生机的主要原因。

7、《周易》阴阳和合的思维方式和取象运数的思维方法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

8、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孕育、成长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9、唐代医家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

10、所以他们在思想品德、道德观念、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为人风范等方面都表现出儒家的特征。

11、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12、举凡历史上的名医,无一不是对“道”有深刻领悟的得“道”者。

13、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哲学“形而上之道”指导临床“形而下之术”,即所谓“医乃道之绪余”。

代表中医学理论形成的《黄帝内经》,其基本思想即以“道”为主。

14、中医学的文化特征之所以突出,与儒医传统的形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儒医”经过儒家思想的熏陶。

15、而且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熔铸其中;而且还由于他们重传承、重流派、重积累,故对中医学的理论发展和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医金句中医经典语录哲理(精选33句)

中医金句中医经典语录哲理(精选33句)

中医金句中医经典语录哲理(精选33句)1、传承中医精髓,全为健康服务。

2、减压疏筋通经络,养心颐神慢生活。

3、循经通络活气血,培本固元壮精神。

4、幸福栖息地,健康新乐园!5、新刺激,高疗效,超享受。

6、经络通达财富源,超脱凡心旺健康。

7、都市快节奏,养生慢享受。

8、集中医之大成,享生命之长绵。

9、包罗中华精髓,疏尽全身经脉。

10、中医保健科技,循经生物魅力。

11、疏筋通经络,颐养精气神。

12、任督疏通,天下神功;经络疏通,全身轻松。

13、中医疗法博大精深,经络养生独树一帜。

14、新奇疗法归传统,固元养生好轻松!15、给自己放个假,让身心放松一下。

16、循经生物疗法,体验全新精彩。

17、循经疗法平阴阳,道法自然身吉祥。

18、疏经通络标本兼治,固本养元心神合一。

19、中医新时尚,养生正能量。

20、至尊元动力,养生新科技。

21、疏压养神通经络,享受都市慢生活。

22、一通百通,健康人生。

23、选择循经生物疗法,坐拥曾经青春年华。

24、让你流失的元气,通通回到您的身体。

25、养身千日,不如循经疗法一时。

26、呵护精气神,健康不离身。

27、传统中医经息活络,现代养生至尊享受!28、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产生更大的收益。

29、循经通筋络,养生新体验。

30、固本培元,打通经络,激发您的无限潜力。

31、科技领先中医世家,理疗保健安享快乐!32、高端的养生,健康的高度。

33、减压疏经络,颐养精气神。

中医妙语122句,看懂了你会明白三分之一的病

中医妙语122句,看懂了你会明白三分之一的病

中医妙语122句,看懂了你会明白三分之一的病中医妙语122句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5、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

9、癍是阳明火毒。

10、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1、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2、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3、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4、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5、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6、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8、亢则害,承乃制。

19、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20、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1、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22、上焦如羽,非轻不举.23、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4、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到血直须凉血散血。

中医名言警句

中医名言警句

中医名言警句
1.中医贵七分调养,三分治疗。

2.未病先防,即病防变。

3.中医讲究阴阳调和,治病求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4.经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经络内连五脏六腑,外通四肢百骸。

5.人老脚先衰,树死根先竭。

脚是人体第二心脏。

病从嘴入,寒从脚起。

6.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7.一天一次足三里,胜吃一只老母鸡。

8.男子以精为贵,女子以血为本。

9.女子卵巢好不好代表容颜与衰老。

10.四大美白穴位:四白穴、三阴交、子宫穴、阳白穴。

11.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

12.中医八大保健穴位:
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
颈项寻列缺,头面合谷收
胸胁内关谋,酸痛取阿是
女性三阴交,补养关元好
13.四大美白穴位:四白穴、三阴交、子宫穴、阳白穴。

关于中医的名言警句

关于中医的名言警句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以下是些关于中医的名言警句,供您参考: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中医基本原则)
2. 用药如用兵,药少量精。

(中医药用药原则)
3. 病从口入,祸从心出。

(中医强调饮食卫生和心态的重要性)
4. 气血调和,百病不生。

(中医认为气血是生命活动的根本)
5. 治未病胜于治已病。

(中医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6. 养生之道,贵在养心。

(中医认为心理健康是养生的关键)
7.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中医提倡规律的生活方式)
8. 动静结合,劳逸适度。

(中医强调适度运动和休息的重要性)
9. 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

(中医认为食物也有治疗作用)
10. 气血充足,筋骨强壮。

(中医认为气血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这些名言警句体现了中医的核心理念和健康观,强调了预防、调和、平衡和整体治疗的重要性。

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中医药传承的金句摘抄及感悟

中医药传承的金句摘抄及感悟

中医药传承的金句摘抄及感悟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无数医家总结出了许多充满智慧的金句,这些金句既是对中医药学的深刻理解,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本文将摘抄部分中医药传承的金句,并分享个人的感悟。

一、金句摘抄1."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

"2."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3."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

"4."精气血,人身三宝。

"5."辨证施治,因人而异。

"二、感悟分享1."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

"这句话强调了食物与药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饮食调养,发挥食物的药用价值,以预防疾病。

相较于药物,食物更为安全,适合长期食用。

2."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这句话告诉我们,预防胜于治疗。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深知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疾病找上门。

3."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

"生活中,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应季节变化,保持心态平和。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4."精气血,人身三宝。

"精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我们要注重调养。

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有助于维护精气血的平衡,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5."辨证施治,因人而异。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针对每个人的体质、病因、病情等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这让我明白,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因人而异,尊重他人的特点和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总结:中医药传承的金句不仅揭示了医学原理,更蕴含了人生哲理。

中医经典名句格言

中医经典名句格言

中医经典名句格言(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治病先治本,不治本无末治。

注意膳食,安心调养,立体审治之策。

扶正防邪,以阴阳两利为方。

把握阳性,调和阴寒,保持气血调和。

顺天理,延寿立品,遵守阴阳者德。

药补不如食补,健康养生最关键。

以上帝之道,关注脏腑之调和。

调摄元气之水,活血活络之气。

施以温补而健脑,以养生而益寿。

行余补气,余力治血,气血两虚皆可服。

血旺则活,诸病浮现,三焦之火伤心劳。

诸邪惊逆,以气镇留,失调无常皆得防。

元气较低,邪气容易袭,如此调升药事皆宜。

若不补血,不��未足,无以强健体魄。

大抵兴安而调和,中抵处有充实。

饮食宜安,情志宜止,耳聪眼明皆及时补。

补血行气,顺机息歇,前症诸病尽收其穷。

俞彰用药以愈病,分离其病以调康。

参禀两气,处定四象,上元以若而足康。

八十四候晦明显,谨慎乎动辄有损。

再也未及于乱,上元则专下而求康。

叁日三十六机,体安常静而运转。

调理阴阳守常规,养生护身亿古传。

否则气性不佳,血液与气不及,激荡虚中之气,伤害阴阳之病。

何以致此?当知以养神补血为本,以经穴证病为末。

术临手眼,脉象难测,良方可以补血活络、收气安神,以达调节脏腑、平衡阴阳之最。

中医经典金句名言

中医经典金句名言

1.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2.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

谨道如法,
长有天命。

3.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4.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中气虚者,温而补之。

5.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6.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7.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

8.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9.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10.诊候第四。

夫欲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
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

若病已成,可得半愈。

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1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12.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13.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14.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
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程国彭
15.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中医重要名言名句大全

中医重要名言名句大全

中医重要名言名句大全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了数千年的智慧和经验。

其中,许多名言名句成为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指导,深受医学界和广大民众的推崇。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中医重要名言名句,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医的精髓。

患病篇1. 名言:"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2. 名言:"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解析:这句名言形象地比喻了疾病来临时的痛苦与恐惧,以及康复后的缓慢恢复过程。

3. 名言:"寸金难买寸光阴,寸光阴易得寸金难。

"解析:这句名言表达了时间的宝贵和不可替代性,提醒人们重视健康,及早预防疾病,避免错失治疗最佳时机。

治疗篇1. 名言:"医者,对证则治,无证则不治。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的特点,指出了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

2. 名言:"先调气血,次调阴阳。

"解析:这句名言是中医治疗中的基本原则,强调了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3. 名言:"不留余毒,不伤正气。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治疗的温和性质,主张通过调理身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来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养生篇1. 名言:"时常按揉的人是不需要医生的,时常需要医生的人是不会按揉的。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养生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按揉穴位来促进健康的方式。

提示人们平时要注重养生,保持身体健康。

2. 名言:"百病皆由虚。

"解析:这句名言说明了中医对于虚寒、虚热等体质的重视,以及通过调理体质来预防疾病的观点。

3. 名言:"补肾先补脾胃"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养生中的重要脏腑-肾脏与脾胃之间的关系,提示人们在养生过程中需注意调理这两个脏腑的功能。

中医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中医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中医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1. 解八千篇经脉,看人无日常。

2. 有理者必持千古之道,有不理者必坠万世之轮。

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4. 黄粱一梦,人间万象。

5. 听其言而观其行,观其行而知其人。

6. 百岁之人,或即不死,必亦或至近之年。

7. 巧言善辩者,口似朱脣,言若悬河。

8.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9.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0. 您要常怀一颗感激之心,否则,财永远不会持续流入你的生活。

11. 医者,其功至微,其能万分。

12. 脾胃者,先天之根本,五行之纲纪。

13.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4. 一切皆有缘,连理由也是缘。

15. 民之微者,国之大本也。

16. 有病治未然,无病防有备。

17. 无欲,以明心。

有欲,以困心。

18. 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庸医治尸骨。

19. 如无节,不合法则身病。

20. 登堂入室,不可不智而且勇。

21. 法而恒,民无康也;仁而义,民无仁也;忠而信,民无信也。

22. 活命要紧,保命第一。

23. 喜怒不形于色,有罪皆归自身。

24. 和为贵,心以和为贵,和以心为贵。

25. 随民而诊,如同宅心人。

中医金句中医经典语录

中医金句中医经典语录

中医金句中医经典语录
1.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就像你身体好好的时候,就该注意保养,别等真生病了才后悔呀!你看那些经常锻炼、饮食健康的人,不就是在践行“上医治未病”嘛!
2.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哎呀,人的身体要是正气满满,那些邪气哪能轻易得逞呀!好比一个阳光积极的人,遇到点困难也不容易被打倒呀!
3.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这不是很明白嘛,吃再多补药,都不如好好吃饭睡觉来得实在。

你想想,老是熬夜又不注意饮食,光吃药能有多大用呢?
4.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就如同家里着火了,肯定得先灭火呀,但之后还是得找到起火原因彻底解决,不然下次还得着火。

生病了也一样,紧急情况得先处理症状,后面再慢慢调理根本啊!
5. “三分治,七分养。

”治病可不能只靠医生呀,自己不注意调养那怎么行!就像伤口愈合,光靠药不行,还得给它时间和合适的环境去恢复呀,是不是?
6.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浑身都不舒服呀,心态平和的时候就感觉啥事没有。

人得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不然病都容易找上门呢!
7.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看再多医书,都不如多去临床上实践一下呀!你看书学游泳学得再好,不下水试试永远也学不会呀!
我的观点结论:中医的这些金句和经典语录真的是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呀,我们可要好好体会和运用呀!。

中医祖训名言

中医祖训名言

中医祖训名言
中医祖训和名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医祖训和名言:
"仁者爱人,爱人者治病。

" 这句话强调了医者应以仁爱之心对待病人,用爱心和关怀来治疗疾病。

"治未病,为上医。

" 这句话意味着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加重要,提醒人们注重养生和预防保健。

"上工不足,下工有余。

" 这句话强调了中医治疗疾病应遵循温和而有节制的原则,避免过度治疗或药物过量。

"辨证施治,标本兼治。

" 这句话强调了中医治疗应该根据病情进行辨证施治,不仅要治疗症状,还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医者先自愈,然后治人。

"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应该首先保持自身健康,才能更好地治疗病人。

"以平治平,以泄治泄。

" 这句话强调了中医治疗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避免过度或不足。

"上药三分毒,下药三分毒。

" 这句话提醒医生在使用药物时应该谨慎,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

这些中医祖训和名言体现了中医学的核心理念和治疗原则,对中医学的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 / 1。

中医至理名言

中医至理名言

中医至理名言1.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有一次我肚子痛得厉害,妈妈着急地说:“哎呀,这是怎么了呀?”爸爸在一旁说:“会不会是吃坏东西了?”奶奶想了想说:“会不会是哪里不通呀,不是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嘛。

”后来妈妈给我揉了揉肚子,慢慢地我真的感觉好多了。

这就像一条路,如果堵住了就会难受,通了就顺畅了呀!2.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我记得有次我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玩得浑身脏兮兮的,回家后就有点不舒服。

爷爷说:“你看你,玩得太疯了,正气都没了,邪气就容易进来啦。

要保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呀!”就像我们的身体是一座城堡,正气就是坚固的城墙,能抵御外敌入侵呢。

3. “上工治未病。

”有一回我看到爸爸在吃一些保健品,我好奇地问:“爸爸,你为什么要吃这些呀?”爸爸笑着说:“这叫上工治未病呀,提前预防总比生病了再治好吧。

”这就好像我们提前给身体打预防针,让疾病不容易找上门呀!4.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外玩,阳光很好,风景很美。

妈妈开心地说:“这样的环境真好呀,让人感觉阴阳都平衡了呢。

”爸爸也点头说:“是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心情都变好了。

”就如同大自然一样,阴阳和谐了,一切都那么美好呀!5. “药补不如食补。

”有一次我生病后不想吃药,奶奶就说:“哎呀,药补不如食补呀,我们来做点好吃的补补。

”然后她给我做了好多有营养的食物,真的感觉恢复得更快了呢。

这就好像给身体补充能量,食物有时候比药还管用呢!6. “三分治,七分养。

”记得我有个同学受伤了,我们都很担心。

老师说:“别太担心,三分治,七分养,好好调养会好起来的。

”就像照顾一棵小树苗,治疗只是一部分,精心养护才更重要呀!7.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有一回我发烧了,妈妈赶紧给我降温,说:“这得先急则治标,把烧退了。

”等我好点了,又开始慢慢调理身体,这就是缓则治本呀。

这不就像处理事情,紧急的先解决,然后再从根本上处理嘛。

8.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中医古训座右铭

中医古训座右铭

中医古训座右铭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

——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3、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吴尚先《理渝骈文续增略言》4、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5、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

——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6、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素问·生气通天论》7、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机《伤寒论原序》8、初病在经,久病入络。

——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9、至重惟人命,最难确是医。

——龚信《古今医鉴·謦医箴》10、有医术,有医道。

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赵献可《医贯·伤饮食论》11、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刘昉《幼幼新书·自序》12、(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

——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13、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

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

——程国彭《医学心悟》14、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15、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16、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17、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

——孙一奎《赤水玄珠序》18、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19、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

——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20、学到知羞,方知艺不精。

——张景岳《类经论治类四失》21、不知为不知,亦良医也。

——程国彭《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22、看方犹看律,意在精详;用药如用兵,机毋轻发。

——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三》2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至理名言30句,看懂了这些中医的根本中医文化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中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互补;人命至贵”等优秀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中国人的生命观及养生修身观念影响深远。

在此小道精选三十句关于养身、养心、养生的至理名言奉上。

一、养身
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备急千金要方》)
解读:饱食即卧,食物停聚未及消化,积而淤滞,气滞不行,脾胃受伤,气血痰食积聚而致百病丛生。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吕氏春秋》)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

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

形体不活动,体内的精气就不运行,精气不运行,气就滞积。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

3,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

(《昨非庵日纂》)解读:古人自古讲究饭后养生,这里提到用餐后要做三件事情,即饮茶、散步、揉腹,如能长期坚持做下去,必有益身体健康。

4,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太平御览》)
解读:中医认为人们的作息应该符合生理作息规律,清代养生专家曹庭栋认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昼动夜静,乃阴阳一定之理。


他还指出:“早起不在鸡鸣前。

盖寅时初到(晨3时)为肺生气之始,正宜酣睡。

至卯时(晨5时)入大肠,方可起身”,辰时(晨7时)日出阳气升腾,应起身晨操,进食,不宜再卧床。

晨起应在这两个时代中间。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解读:四时阴阳之气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古人都会根据此而在春夏养阳,秋冬补阴,以便服从于其四时阴阳这个根本,才能与万物一
起生活并且生长。

如果一旦违反了这个根本,就会损伤其本源,破坏其真气,以上这些就是四时调摄的宗旨。

6,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养生要集》)
解读:“牙齿坚完”是健康长寿的象征,叩齿术是在我国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术。

肾主骨,齿为肾之余,也属于骨头的一部分。

龋齿,是牙齿的大患,人们每天早晨口中上下牙齿相互敲啄,指上下相对应的每颗牙齿互啄,就可以减轻龋齿的危害,保持牙齿的健康。

7,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

(《养生四要》)解读: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8,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耳。

(《备急千金要方》)
解读:善于修身养性的人懂得在饿之前而吃东西,在渴之前而饮水。

吃的次数多,摄入的食物量就少,不想吃的次数少,吃的次数少摄入的食物量就多。

常想吃就会有饱腹感,饿极了就会吃很多。

这句话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少吃多餐,感觉饿了再吃,这样更有利于消化吸收。

9,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
解读:这是古人论及的高级养生术,即是借助各种方式来全方位修身养性,调理身体:美妙动人的琴声,让人听了心旷神怡,有助于养心;
娇嫩鲜艳的花朵让人欣赏,可以驱除烦躁情绪,利于养肝;扑鼻而来的香气让人味觉顿开,可以养脾;
针灸按摩可以养肾;山林间的泉水瀑布,净化空气,可以养肺;持刀舞剑常锻炼,可以使人形成勇敢果断的品性,可以养胆。

10,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

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

(《养生要录》)
解读: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就懂得衣着与养生的关系,认为衣服的厚薄应该随时节且适度。

暑天不可穿太薄,寒天不可穿太厚。

衣服要和外界气候,有个适应度,不可过于极端。

并进一步指出:“寒热之时,妄自脱着,则伤于寒热矣。

寒欲渐着,热欲渐脱。


中医至理名言30句,看懂了这些中医的根本!
二、养心
1,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急千金要方》)
解读:孙思邈认为,修心之法,贵在静怡中和,切忌过度和猛烈。

有深爱的事物,切忌过分投入,同样,心有很厌恶的事物,也不要厌恶久恨,这样都是有损心性和心神的。

2,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

(《养生四要》)
解读:历代医家首列寡欲养神为养生学之第一要义,认为清心寡欲才是养生之道,凡事适度。

过度纵欲就会引发身体有灾害,过度追求享乐,则会让肌体产生衰退。

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素问·上古天真论》)
解读:心志闲适而少有欲望,心里安定没有恐惧,形体疲惫但不倦怠,因此真气调顺,各人随其所欲,都能满足自己的愿望。

4,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

(《退庵随笔》)解读:大喜使人心神激荡时,略微抑制便可安定;暴怒使人性情烦躁时,稍加忍耐就可平息。

指情绪不稳时要自我克制,这样有益于你的健康。

5,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淮南子》)解读:养心在养神,我国历代养生之论,无不强调清静养神。

心神安静的人,精气日渐充实,身体就健康;心神躁动的人,精气日渐损耗,身体就衰老。

6,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龚廷贤寿世保元》)解读:是对于现实事物要顺其自然,事情过后就不要耿耿于怀,做到内心宁静,这样才可以延年益寿。

7,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苏沈良方》)
解读: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人生于“安”、“和”二字。

“安”即静心,“和”即顺心,追求安宁那么外物感动我就轻,崇尚和谐那么我感应外物就顺,外轻内顺,那么人生的道理就具备了。

8,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老老恒言》)
解读:养生在贵在养气,人的七情失常最易引起气的运行失常,尤其是在生气发怒时,最忌讳的就是犯怒,怒气最伤身。

9,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春秋繁露》)
解读:仁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外无贪欲而内心清净,心境平定和顺而不失中正, 取天地间的美好东西来保养身体, 所以寿命长
久而且身体健康。

10,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
解读:想多了就会消耗过多的心神,念头多了就会心志发散而不聚焦,欲望多了就会干扰清醒得运用智慧,事情多了就会感到身体疲劳。

三、养生
1,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嘉业堂丛书》)
解读:指养生应该首先从合理饮食开始,“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吃对食物比仙丹灵药更有用。

2,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理虚元鉴·心肾论》)解读: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足、气盈、神全是养生延年益寿之根本。

固本生精,精生而化气,气生而化神,神全而身健。

3,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续附·养生要诀》)
解读:戒暴怒能养人的性情,少进行思考焦虑益于养神,少言语聒噪有利于养气,杜绝各种私欲能养心。

4,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

(《景岳全书》)
解读: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中兴”养生理论,指的是中年是身体由盛转衰的时候,人应当抓住中年时期元气尚未大虚之机,认真地加以调理,使元气得以复常,而人身之根本得固。

5,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在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解读:我国的养生学特别强调“天人合一”。

先人们认为,人活于天地之间,与自然界是和谐统一的,当自然界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只有顺应自然,人们才会长寿。

养生不仅要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更要符合一日四时的变化。

6,少年之情,欲收敛不欲豪畅,可以谨德;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阏,可以养生。

(《类修要诀》)
解读:少年人的感情,希望收敛起来而不要豪放畅快,可以严谨自己的道德;老年人的感情,应该豪放畅快而不要悒郁阏塞,可以培养自己的生命。

7,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永乐大典》)
解读:中医理论素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平时保养得当,不仅身体健康,还可免遭服药之苦。

8,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解读:养生之道,要顺应自然和规律。

善于养生的人,不违背日月自然的规律,不违背岁月年龄的特点。

9,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
解读:上古时代的人,是知晓养生大道的,能遵循阴阳的变化规律,符合自然运作的规则和定数,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

10,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

(《寿世保元》)
解读:古人重视精神层面的养生,认为读书可以愉悦心灵,山林出游可以陶冶情操,释放兴致,精神层面的养生,对延年益寿很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