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评论员文章:四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扶贫攻坚破难题 凝心聚力谋跨越——访甘肃省东乡县县委书记高世太
树 立 “ 扶贫 ” 大 工作 理念 , 以解决农 村行 路难 、 房难 、 抓教 育 、 住 兴商 贸 、 育产业 、 民生 、 保 促和谐 ” 的发展思路 , 吃水难 、 上学难 、 看病难 、 增收难 “ 六难 ” 问题 为抓手 , 以 大力 培育羊 、 马铃薯 、 花椒林果 、 劳务 四大支柱产业 , 不
AH Nz UNAG zA ・HA FN
文章” 制定了发展养羊业 、 ; 建设 羊产业 度 同步 加 大 、 础设 施 条件 和 贫 困村 基 大县 的战略 目标 ,组建 了龙 发羊业 公 生 活环境 同步改善 、经济社 会发 展水
司 , 立 了 “ 乡 手 抓 ” 牌 管 理 协 会 , 平 和贫 困人 口素质 同 步提 高 , 面推 成 东 品 全 进 一 步 加 大 对 “ 乡手 抓 ” 牌 的 开 发 ; 进 扶贫 开发 , 县域 经 济跨 越式 发 展 东 品 为
羊产业—— 我县立足群 众喜爱养羊 的传统优 势和
化 的经 营形式和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的利 益连接机 制 “ 乡手 抓 ” 东 的品牌优 势 , 把养 羊业作 为富 县工程 和千 在政 策上引 导 、 资金 上扶持 、 技术 尚未健 全 , 靠天吃饭 的传统种植农 业依然 占主导地位 。 家万 户的增 收工程 , 三是基 础设 施建设滞 后 。 目前 , 严重 滞后 的交通 、 水利 上帮助 、 市场上服 务 , 领群众发展 “ 带 羊经 济” 大做 “ , 羊 发展 ・ 月刊
专
访
FzA ・ U G AH NZ A nN H
口
刘 延海
钱 河 山
在东 乡县 , 勤劳朴实 的当地于部群众 苦干实干 , 为 和文化卫 生等基础设施 已成 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 的“ 瓶 家乡的热土播撒着开拓与创新 , 收获着 希望 与梦想 。一 颈” 。四是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工业资源短缺 , 基础薄弱 ,
“四个四”引领产业育人
“四个四”引领产业育人作者:胡永万顾媛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23年第10期近期,笔者参加“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治理骨干专题甘肃省级示范培训班开班式后,实地走访甘肃定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和旺农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丰禾村田园综合体两所农民田间学校,与定西市、安定区农业农村局和农广校座谈交流,就农民教育培训实施、农民田间学校建设、高素质农民成长成才情况深入调研。
一、农民教育培训成效显著近年来,定西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市、县(区)农广校主阵地主力军作用,紧紧围绕“7+X”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需求,组织实施两项计划和三项行动,不断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创新方式方法、强化示范引领、全力组织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定西市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一)农民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政策保障到位。
2016年,定西市制定《定西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1+5文件”》;2017年,市政府办成立“定西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全市农业产业人才“十百千万”支撑计划》,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2022年,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全市“三农”领域“5678”关键指标考核办法》,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作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并纳入党委政府年度关键考核指标。
一系列强有力政策和举措为定西市的农民教育培训保驾护航。
部门协调配合,措施落实得力。
定西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先后出台《定西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定西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奖励办法》《定西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跟踪服务指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定西市“十四五”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细化目标任务,靠实部门责任。
市财政每年预算专项经费用于保障市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通渭县、陇西县、临洮县等县财政积极筹措安排资金配套用于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
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四个深入”
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四个深入”
作者:暂无
来源:《民生周刊》 2016年第7期
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主任张首映
关于打赢扶贫攻坚战,我感觉有四个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一,要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
打赢扶贫攻坚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总书记强调两个“决”:决不让一个城乡掉队,决不让一个人继续贫困,这是
我们党向全世界发出的庄严承诺。
第二,要更进一步地深入认识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打赢扶贫攻坚战,时间很紧迫,任务很明确,深水区、硬骨头很多,我们需要增强问题意识,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在
精准扶贫上,要如何细化、深化。
第三,要更加深入地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在扶贫的过程中,我们确实是需要资金,需要
项目,需要快,但是扶贫还需要智慧。
第四,要更加深入地增强我们打好这场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应该说从中央的各个部门到
省一级都已经形成一个综合交错的庞大的国家组织、社会组织,来打赢这场战役。
现在关键是
要把党和国家的这个信心和决心带给我们贫困户,使他们更加有信心和决心。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杨迎军 兰州财经大学王晓涵 兰州文理学院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突破落后地区县域经济这个薄弱环节。
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并将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扶贫攻坚工作紧密联系到一起。
本文首先以甘肃省统计年鉴及各县统计公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甘肃省67个县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劳动力素质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制度创新、绿色发展、扶持非公经济、人才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甘肃省县域经济;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0-0480-02中国自古以来就特别重视郡县的治理,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不同会议多次引用“郡县治,天下安”。
中国县域经济伴随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及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后,开始由要素数量驱动向更高质量发展转变。
东部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实力大大提升,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也不断得到重视。
中央更是不断加大县域经济发展力度,在党的会议及政府文件出台了大量扶持政策,在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方面制定了很多有针对性很强的政策,政策涵盖制度建设、资金投入、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突破落后地区县域经济这个薄弱环节。
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并将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扶贫开发工作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联系到一起。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甘肃省县域经济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寻找并建立有助于推动甘肃省县域经济可持续绿色发展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一、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一)甘肃省县域宏观经济竞争现状分析依据甘肃统计年鉴及各县统计公报2016数据,对甘肃省67个县域分别构造了经济总量、经济均量、金融资本等3个二级指标。
甘肃省贫困村脱贫标准
甘肃省贫困村脱贫标准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多山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加之历史原因,许多地区长期以来都存在着贫困现象。
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状况,甘肃省提出了贫困村脱贫标准,以期帮助这些地区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
首先,甘肃省对贫困村的脱贫标准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将贫困村划分为不同的脱贫标准,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政策和措施。
这样可以确保资源更加精准地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提高扶贫帮扶的效果。
其次,甘肃省对脱贫标准的实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安排。
政府部门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村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同时,还加强了对贫困人口的帮扶措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再次,甘肃省对脱贫标准的考核和评估进行了严格的监督。
设立了专门的考核机构,对各地区的脱贫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得到有效实施,确保贫困村的脱贫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励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推动脱贫工作向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进。
最后,甘肃省对脱贫标准的宣传和推广进行了积极的工作。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脱贫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全社会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同时,还加强了对脱贫成效的宣传,让更多的人看到贫困地区的变化和进步,激发更多的人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
综上所述,甘肃省贫困村脱贫标准的提出和实施,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通过精准的扶贫政策和措施,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实现了脱贫致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重要力量。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作者:徐豪来源:《中国报道》2018年第10期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将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灭绝对贫困的现象。
这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从未有过,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伟大壮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有效开展进一步完善了顶层设计、强化了政策措施、加强了统筹协调。
“可以说,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将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灭绝对贫困的现象。
这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从未有过,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伟大壮举。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接受《中国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离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还有两年的时间,任务非常艰巨。
我们常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未来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要脱贫。
扶贫越到后面任务就越艰巨,尤其是在深度贫困地区,一定要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去解决最难解决的问题。
”汤敏说,2020年完成消灭绝对贫困的目标以后,怎样巩固脱贫的成果,尽可能减少和杜绝返贫现象,进一步增强脱贫人口的内生动力,需要实施更有力的措施。
“空前绝后”的精准扶贫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曾表示:中国的扶贫解决了8亿人口的贫困问题,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世界极端贫困人口比重从40%降到目前的不到10%,中国做出了绝大部分贡献。
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了70%。
汤敏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推动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
现在意义上的扶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大规模实施的。
围绕四个聚焦 举全旗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围绕四个聚焦举全旗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者:纪全富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年第11期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属国家级贫困县、自治区深度贫困旗县。
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精准识别帮扶是基础,解决住房安全是根本,群众稳定增收是核心,减轻刚性负担是底线。
察右后旗旗委牢牢把握这四项工作,明晰责任、细化措施、强力推进,将脱贫攻坚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聚焦“三重保障”,解决好精准帮扶问题紧紧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的思路,建立健全政策引导、考核问责、识别管理三重保障体系,确保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制定政策强保障。
在深入调研、摸清底数、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统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出台扶贫文件98 个,明确了住房保障、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嘎查村集体经济等主攻方向和发力重点。
编印了《察右后旗精准扶贫政策读本》,单独设立旗扶贫开发办公室,成立扶贫开发服务中心和苏木乡镇扶贫工作站,组建华源昇、产扶服等扶贫开发公司。
旗财政为苏木乡镇扶贫站、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村主任助理)分别安排10 万元、2 万元、1 万元的工作经费,做到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四到位”。
压实责任强保障。
设立旗脱贫攻坚指挥部和领导小组,下设16 个工作专项推进组,推行“党政主要领导包片、常委联乡、处级领导包嘎查村、科局包自然村、干部包贫困户”的工作机制。
优化调整了88 个驻村工作队、130 名驻村第一书记(村主任助理),落实3616 名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实现干部包扶全覆盖。
强化脱贫攻坚督查考核,把督查结果与干部使用、绩效工资挂钩。
2017 年以来,全旗经过两轮次干部调整,提拔使用脱贫一线实绩突出干部40 名,召回72 名驻村第一书记(村主任助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谋扶贫、抓扶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精准识别强保障。
严格按照现行脱贫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要求,通过精准识别“回头看”做到了应识尽识、应纳尽纳。
坚决将四个“不摘”落到实处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决将四个“不摘”落到实处打赢脱贫攻坚战作者:王湘萍来源:《新丝路(下旬)》2019年第04期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
贫图县摘帽并不是脱贫攻坚的终点站,而是要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才能确保脱贫不返贫,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才能够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脱贫攻坚的成效可持续并经得住历史和人民检验,确保贫困地区与全国一道如期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关键字:四个“不摘”;打赢脱贫攻坚战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就进一步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发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动员令,并强调,“贫图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这也为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四个“不摘”体现了脱贫攻坚政策的持续性,彰显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了决胜阶段,脱贫攻坚也取得了决定性进展,部分乡镇及贫困村、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摘帽。
成绩不容忽视,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扶贫脱贫攻坚是一场硬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一部分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的摘帽只是全国脱贫攻坚战的一次局部胜利,并不是脱贫攻坚的终点站。
四个“不摘”体现的是扶贫脱贫政策的持续性,对防止返贫实现高质量脱贫有重大意义,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效绝非易事,与脱贫摘帽有着同等重要性,只有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才能确保脱贫不返贫,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在脱贫工作巩固提升中,要坚持不松思想、不减力度、不变政策,这既是持续改变贫困面貌的实际需要,更是各级政府和扶贫干部的应有担当,这才能够确保脱贫攻坚的成效可持续并经得住历史和人民检验。
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经验、问题与对策
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经验、问题与对策作者:李海燕来源:《发展》2023年第07期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从根本上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虽然已经完成,但脱贫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进一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成为甘肃省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甘肃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取得了一定经验,但距离共同富裕目标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今后须得继续坚持以产业发展为重心,以人力资源为原动力,以乡风文明为保障,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以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的明确要求;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缓解相对贫困成为新时代中国减贫的核心问题,贫困问题并没有消除,而且要将扶贫作为一项长期工作继续推进,要将原有的扶贫模式加以改善,使其有效转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模式,进而促进与乡村振兴战略顺利衔接。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作了重要战略部署。
时代提出了贫困治理的新命题,甘肃贫困治理的重心也转移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上。
作为曾经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甘肃农村自然条件恶劣,贫困程度深,发展基础薄弱,全省面临的贫困治理问题依然严峻,在脱贫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难度较大,当前阶段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则尤为重要。
甘肃省委省政府扎实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重点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弥补工作短板。
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发展脱贫地区产业,大力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
据此,本文通过总结2020年后甘肃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实践经验,分析目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依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甘肃顺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有所助益。
22年甘肃申论作文
22年甘肃申论作文
近年来,甘肃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未来的22年里,甘肃在申论作文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甘肃需要解决的是贫困问题。
虽然甘肃在减贫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甘肃政府应加大扶贫力度,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同时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便更好地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其次,甘肃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甘肃作为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未来22年,甘肃应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禁止乱砍滥伐和过度开发,同时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推动绿色发展。
此外,甘肃还需要发展乡村经济。
目前,甘肃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乡村经济的发展滞后于城市。
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甘肃应加大对乡村经济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推动乡村振兴。
最后,甘肃还需要加强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才、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途径。
甘肃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加强师资培养,改善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来推动甘肃的发展。
综上所述,未来的22年里,甘肃需要重点关注贫困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甘肃才能实现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作者:张海鹏来源:《发展》2020年第05期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甘肃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根本依据,全省必须抓住此次难得机会,不断弥补小康社会建设短板,夯实经济发展的高效率与高质量,让甘肃走向高质高效的发展大道。
高质量发展是现代经济建设中健康而持续前进的必然要求,也是缓解我国主要矛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文明国家的重要前提。
近年来,甘肃省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效益明显上升。
但是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发展不平衡、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仍需解决。
一、深化脱贫攻坚,促进稳定脱贫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进行了实地考察,还与村民李应川进行了谈话,得知他如今在建造日光蔬菜温室大棚,还养了很多羊,这样的生活不仅让他变得更加富足,活着也更有期望和奔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想促进稳定脱贫,必须坚持靶心不偏,树立明确的脱贫目标:坚持焦点不散,要持续关注脱贫工作的开战状态;坚持标准不变,在各地各户开展的脱贫工作既要依据实际资源,又要坚持统一标准,促进脱贫工作的均衡发展,既要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又要统筹衔接乡村振兴,让千里陇原成为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陇上家园。
二、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发展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抓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这就告诉我们,夯实发展的基础必须发挥绣花功夫,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基础设施体系能够覆盖城乡、功能完整并且拥有稳定而有力的支撑点。
一方面要抓紧扶贫搬迁冲刺清零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加快交通、水利以及能源的配置建设与基础设施,同时弥补和推动贫困群众的上学、就医、住房等问题,实现全方位的健全发展,为持续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三、守住绿水青山,造福各族群众河西走廊东部、腾格里沙漠南部的地区,沙漠化严重,村庄与农田受到风沙侵蚀,很多农民被迫搬迁,但是以“六老汉”为代表的林场人,坚定信念,植树造林,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曾经的荒漠已变成了现在的葱郁深林。
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四个坚持”和“三个并重”
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四个坚持”和“三个并重”作者:黄承伟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8年第10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具有科学丰富的内涵,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深度贫困地区高质量脱贫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如何实现高质量脱贫,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把握好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科学规划好扶贫开发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蕴涵的深厚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深刻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的情怀。
实现高质量脱贫不仅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需要。
实现高质量脱贫需要做到“四个坚持”和“三个并重”。
“四个坚持”指的是:第一,要坚持目标标准。
要坚持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第二,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
第三,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
第四,要坚持大扶贫格局。
要坚持政府、市场、社会等主体的互动以及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方式的联动。
“三个并重”指的是:第一,全面推进帮扶与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并重。
要在全面推进帮扶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质量脱贫。
第二,脱贫速度和脱贫质量并重。
要在关注脱贫攻坚目标达成情况的同时,更加注重脱贫质量,杜绝“返贫”现象产生。
第三,开发式扶贫与综合性保障扶贫并重。
扶贫扶志和干部培训的双轮驱动是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动力保障。
扶贫扶志和干部培训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党全社会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扶贫先扶志,脱贫靠自身。
如果扶贫开发没有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没有提高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那么这种扶贫就不是稳定长久可持续的,更谈不上高质量。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与探索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与探索作者:蔡松涛来源:《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9年第10期贫困县脱贫摘帽后容易产生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容易出现偏差;二是帮扶力量容易减弱;三是剩余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不足;四是工作推进落细落实不够全面均衡;五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路不够清晰。
围绕这些问题,兰考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
一、一条主线统揽全局作为县一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现阶段必须坚定不移地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做好相对贫困的持续帮扶工作,循序渐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做好统揽要落实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统揽。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提高脱贫质量,有效减少返贫和防止新致贫,确保如期实现“不落一户、不掉一人”全面脱贫的目标。
二是在组织力量上统揽。
强化“书记县长负总责,四大班子齐上阵”的工作机制,完善“支部连支部”帮扶组织架构,强化行业扶贫部门和乡镇专职扶贫力量。
三是在发展实践上统揽。
把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作为指导县一级科学发展和有效治理的根本遵循与方法论。
二、两个重点夯实基础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发展产业和充分就业。
我们聚焦产业和就业两个重点,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稳步提高群众收入。
一是选准做优带贫产业,鼓励能人和贫困户抱团发展,解决群众销售难题,形成自主创业型产业。
二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构建“外出务工就业、产业体系就业、乡镇产业园就近就业、居家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模式,覆盖所有有就业能力、就业意愿、就业条件的贫困家庭。
三、三个落实稳定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困县摘帽后,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我们的做法:一是分层明责促责任落实,对脱贫攻坚所有参与者进行岗责明晰,让每名干部帮扶有方向、有重点,确保帮扶到位。
二是对标整改促政策落实,在严格落实中央、省级扶贫政策的基础上,优化调整县级政策,重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决定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7.26•【字号】•【施行日期】2024.07.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族教育正文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决定(2024年7月26日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甘肃是多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作出了“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指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结合实际,作出如下决定: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积极引导全省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促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创复兴伟业。
二、大力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
持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研究和阐释。
甘肃八个着力心得体会
甘肃八个着力心得体会甘肃八个着力心得体会【甘肃八个着力心得体会】从2017年到2020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攻坚期。
决策攻坚期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省情;另一方面,必须创新战略决策的总体思路,应该把立足短期、着眼长远、发现亮点、培植活力作为中长期战略决策的基本原则,把战略决策的瞄准点集中到对未来长远经济发展起重大影响作用的问题上来。
我省中长期发展战略,要以加速改善薄弱基础为重点、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为核心、以促进创新和开放为支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
一、加快解决基础薄弱这一迫切问题。
基础薄弱既是个长期战略问题,也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如何做好我省的基础工作,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一是必须在思想认识上特别重视,要让全省的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都重视,不能只是个别领导人重视。
二是要组织相关的专家和研究机构,对我省基础薄弱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找岀最为关键的问题,做好排序和计划。
三是对于省委和省政府发现的基础问题,要逐个再进行对接第1页共1页,拿出解决的思路、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
四是对于生态移民、跨区域调水、高铁、铁路、航空机场等重大基础问题,要考虑向党中央、国务院反复报告,请求国家帮助解决;五是建议把2017年确定为基础建设年,全民动员,共同建设。
二、创新提高能力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
我省有大量的科研机构,也有一定数量的技术人才。
解决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搞短平快,而要长远打算。
建议:一是加快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有些要尽快企业化,大部分研究院所和科技开发中心应转型,模式可以选择直接转型为企业或者挂靠公司,或者合作创办科技型股份公司。
二是加快落实人才政策。
对已经出台的各种人才政策进行清理,清除不用的和过时的,保留有用的,出台急需的,特别要真正落实国家级人才的有关政策。
三是加快建立科技成果市场,争取到2020年大部分创新成果能够直接面对企业和市场。
四是继续做好创新的基础工作,如发展教育和技能培训。
五是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系统。
甘肃实施四强行动实施方案
甘肃实施四强行动实施方案
甘肃省委、省政府近日印发了《甘肃省“四强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以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提升民生福祉为根本,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对甘肃省“四强行动”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解读,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方案内容。
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
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甘肃省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改善民生福祉。
甘肃省将加大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投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
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甘肃省将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确
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以上就是甘肃省“四强行动”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通过全面实施这一方案,
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各项工作将进入快速推进的新阶段。
希
望全省上下能够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为实现“四强行动”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负重自强攻坚克难 持续奋力前行
负重自强攻坚克难持续奋力前行■甘肃日报评论员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准确分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全省上下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会议精神,知重负重、顽强拼搏,持续奋力前行,确保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上半年,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好于预期,交出了抢眼的“成绩单”。
同时也要看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只有保持清醒头脑,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有力有效对冲化解各种不利因素,才能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持续奋力前行,必须把牢方向、保持战略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甘肃发展,去年两次面对面指导我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期望。
全省上下要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和主线,脚踏实地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落到实处。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持续奋力前行,必须切实抓好各项重点工作。
要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加大对未摘帽县的攻坚力度,扎实细致开展普查,持续查缺补漏、巩固提升,坚定不移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努力保持经济发展企稳向好态势;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让好政策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千方百计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水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坚决有力维护杜会大局和谐稳定;要严格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日报评论员文章心中有数才能精准——一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精准对靶、有的放矢。
只有针对不同的贫困乡村、不同的贫困农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有效保证脱贫攻坚的进度和质量。
确保贫困县如期摘帽、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能不能如期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任务,直接关系决胜全面小康大局。
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俗话说,“有什么病,开什么方。
”做好扶贫工作,也是同样道理。
只有找准“穷根”,开对“药方”,才能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迈上致富的道路。
实现这个目标,精确识别是基础,精准帮扶是关键,必须把真正的贫困人口找出来,搞清楚他们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继而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确保扶真贫、真扶贫。
否则,精确识别不到位,精确帮扶也就无从谈起,而徒有虚名的“精准扶贫”,只会沦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秀场”。
时下,精准扶贫不精准的问题,在很多地方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有些扶贫干部,脑子里装着一笔“糊涂账”,到现在还说不清本地究竟有多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多少户需要实施易地搬迁,有多少D级危房户,有多少人饮水不安全;有些扶贫干部,虽然把“精准”说得头头是道,但开展工作却粗枝大叶,口头上“精准”,行动上“模糊”,甚至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继续走“大水漫灌、大而化之”的老路。
还有的干部,只盯着上级领导注意到的贫困村,只愿去交通条件比较好的贫困村,其他地方的情况则“一问三不知”,更谈不上精准识别、精准帮扶。
扶贫工作中的不精准现象,严重阻碍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态度、认识和作风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扶贫工作就成了摆样子、走过场,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一定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转变作风,从政治和全局高度切实抓好脱贫攻坚,绝不能有丝毫的轻视和放松。
要清醒地看到,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再做不到“到村到户”,再拿不出“绣花”功夫,仍然“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数字不准、措施不实”,真的就来不及了。
当务之急,县乡两级要尽快组织力量,用过筛子的办法,挨家挨户进行摸底排查,全面了解真实情况,调整优化帮扶措施。
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考核考评、督促检查的力度,对不严不实、失职渎职的干部,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精准”不是口号。
心中有数,方能胸有成竹。
只有在精细、精确、精微上下足力气,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确保“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甘肃日报评论员)攥紧拳头打好攻坚战——二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聚焦脱贫目标,集中力量和资源,解决重点问题,提高脱贫工作的针对性和脱贫的实效性。
我省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严峻。
一方面,时间紧迫,仅剩三年的时间;另一方面,我们是穷省,资金和资源有限,国家也不可能给予无限支持。
另外,一些深度贫困地区的短板还十分突出,越往后脱贫的成本越高,难度越大。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资金、解决有限的问题、完成有限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攥紧拳头,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
攥紧拳头,就是要把有限的力量和资源集中起来,用到最需要的方面和最需要的地方,使其发挥最好的作用,取得最高的成效。
目前,一些地方实现“三保障”的难度很大,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有的地区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忽视了脱贫的关键指标;有的地区仍然搞大水漫灌,撒胡椒面,分散了有限的资源和力量,结果是这也抓了,那也抓了,却难以实现脱贫目标。
凡此种种,都需要努力克服。
攥紧拳头,就是要落实好抓落实的责任机制,重点是县乡要把责任担起来。
脱贫方案怎么制定,人力财力怎么加大,到村到户措施怎么完善和落地,扶贫资金怎么管理使用等,责任要自上而下逐级压实,工作要自下而上逐级做实。
各地要紧紧围绕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拿出一些聚焦标准、切实可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来。
精准脱贫必须突出重点目标和重点地区。
脱贫的根本目标是推动贫困地区发展,让贫困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近期的重点目标是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抓实工作抓出成效。
甘南、临夏、天祝“两州一县”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这些地区的脱贫攻坚,不仅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展示我国民族、宗教、区域发展政策成功与否的重要窗口。
要充分认识深度贫困地区攻坚任务的艰巨性,找准攻坚克难的着力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突出重点目标和重点地区,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要处理好精准扶贫和区域发展、短期脱贫和长期退出的关系,区分轻重缓急,坚持统筹兼顾。
贫困地区的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到脱贫攻坚上,其他一些长远性的工作要统筹推进,但不能影响党中央明确的脱贫目标的实现。
要处理好增加收入与“两不愁、三保障”的关系。
收入超过贫困线是脱贫的一个基本标准,但收入达标了,“两不愁、三保障”没有实现也不能脱贫;反之,“两不愁、三保障”达标了,但收入没上去,也不能算脱贫。
“两不愁”中,也不能只管粮食够不够,却不管群众饮水,如果安全饮水问题没有解决,怎么保证吃得健康?也等于没有解决“吃不愁”。
收入提高与“两不愁、三保障”要辩证看,协调抓。
攥紧拳头才能打攻坚战。
只有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把有限的力量和资源集中起来,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才能真正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甘肃日报评论员)帮扶工作决不能敷衍——三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半点敷衍。
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如期脱贫,必须注重“扶”的效果,“下沉到村、扶持到户”,准确对接贫困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发挥好驻村帮扶、结对帮扶的作用,真正帮到他们的心坎上。
近些年,各地帮扶工作成效显著,很多贫困村“脱胎换骨”,贫困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但也有个别地方,帮扶行动“蜻蜓点水”“华而不实”,工作犹如“井里的葫芦,看似沉下去,其实还浮着”。
比如,有的驻村干部,下去了一年半载,还说不清村里的情况如何,主要困难在哪,贫困户种什么、养什么,成本多少、收入多少,更是一本糊涂账。
有的结对干部,对农村工作一无所知,每次进村入户,仅停留在走访慰问层面,只会做些“表面文章”,根本谈不上给贫困户想办法、谋出路。
这些“花拳绣腿”现象,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对脱贫攻坚并无多大帮助。
而且,驻村帮扶“没想法”,结对帮扶“一窝蜂”,还给当地贫困群众造成一定困扰,也给下面乡村增添很多麻烦,结果带来一片怨言。
问题出在下面,根子还在上面。
有的单位把选派驻村干部当成一种负担,敷衍了事、消极应付,将不善沟通、不懂农情的干部派下去,结果“进村入不了户、入户干不了事”;甚至借机“甩包袱”,将政治素质不高、担当意识不强、工作能力不足的干部派下去,反而把“庸、懒、散、慢”的作风带到基层。
有的单位,结对帮扶不上心、不用心,只为交差了事,简单摊派任务,每年下去几回,貌似“轰轰烈烈”,实则“涛声依旧”,被帮扶群众的境况并没有根本性好转;而且,简单搞“拉郎配”,盲目凑“结对数”,基至出现1个干部帮几十个贫困户的现象。
这些问题,反映出个别单位对待脱贫攻坚,仍然认识不深、作风不实,缺乏责任意识、没有担当精神。
眼下,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阶段,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当务之急,必须以“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的坚强定力,比筹谋、看行动,你追我赶、扎实推进,才能最终打赢这场攻坚战。
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讲政治、顾大局,切实把好帮扶工作的“用人关”,精心选派德才兼备的干部驻村、结对,确保扶到根上、帮出实效,真正让贫困村、贫困户从中受益。
此外,要进一步强化问责,对于不合格的干部,“扶贫不力、就地换人”,有效落实“召回”机制;要进一步传导压力,通过日常检查、巡回督导、考核排位等一系列动作,让制度的“紧箍咒”越来越紧,坚决杜绝“不谋事、不干事、不成事”的现象。
同时,对于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帮扶干部,及时兑现承诺,或表彰奖励,或提拔使用,充分营造帮扶工作的良好氛围。
实施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帮扶。
既要保证“谁来扶”,更要知道“怎么扶”。
只有下沉到村、扶持到户,用真心、动真情,扶真贫、真扶贫,不断下好“绣花”功夫,充分确保帮扶效果,才能夺取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
(甘肃日报评论员)坚决杜绝“数字脱贫”——四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如期实现我省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必须确保人均收入达到脱贫标准线以上,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这要求,贫困农民脱贫的“获得感”要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决不允许掺杂任何水分。
在只有3年的时间里,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确保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对我们这样一个贫困发生率较高的省份来说,存在的困难的确不小,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担子也确实不轻。
面对脱贫难度大、考核奖罚严的双重压力,一些领导干部不是在脱贫措施上出实招、下真功,不是把精力放在扶真贫上,而是放在“巧算账”上,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玩起“数字游戏”,搞“数字脱贫”。
一些地方,眼见贫困农民脱贫无法、致富无门,但在有关部门的总结或上报材料中却是“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明明贫困农民的实际收入没提高,而统计报表里却已“指数达标”“目标实现”。
有的把农民一年只有几个月的打工收入,在统计中算作一年每个月都有的收入;有的把农民计划的来年收入,算作是当年的实际收入;有的只算农民现有的收入,而把欠债不算在内;有的为了提高贫困户的人均收入,把家中老人另分门户列入低保户中;有的甚至不去一笔一笔算账,只靠感觉和想象估计出数字……凡此种种,把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搞成了“精准计算”,这种自欺欺人的办法,让贫困户“被脱贫”,“脱贫”了自己都不知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要让贫困农民摆脱贫困,靠的是更精准的对策、更务实的行动、超常规的力度,切实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解决好他们的吃穿、饮水和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
而靠动脑筋“计算”出来的脱贫成效,对贫困农民来说只能是“画饼充饥”“水中捞月”。
“数字脱贫”,糊弄的不只是贫困群众,更会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贻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防止“数字脱贫”,关键要制定科学的验收办法,明确退出、摘帽的标准和程序,严格考评,确保脱贫结果真实,经得起检验。
我省实行的第三方评估机制是一种成功做法,值得进一步推广,这种考核办法可增强考核绩效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考核不能只看上报材料和统计数字,而是要深入贫困乡村和农户,仔细地看一看到村到户措施落实的情况怎么样,看一看“两不愁、三保障”到底解决到了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