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控优化训练(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合集下载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地理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 第2章 第四节课时作业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地理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 第2章 第四节课时作业

[基础巩固]读某地气候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影响该地年均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全球气候变化B.地壳运动C.大气运动D.洋流2.下列关于图示时间段该地气候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相对常年偏多B.春季和冬季降水量都以增加趋势为主,但春季降水量增加趋势小于冬季C.20世纪70~80年月,该地区缺水较为严峻D.气温不断降低,缺水现象日益严峻解析:第1题,从图中年均温曲线的变化看,该地年均温逐年上升,这与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变化趋势全都,说明影响该地年均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全球气候变化。

第2题,结合气温及降水的变化可知C项正确。

答案:1.A 2.C(2022·沈阳高一检测)读全球气候变暖示意图,完成3~4题。

3.对把握全球气候变暖应负首要责任的国家是()A.美国B.中国C.俄罗斯D.沙特阿拉伯4.假如人类连续任其进展,产生的后果可能是()A.极端天气发生的几率变大B.我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地区湿度增加C.南极地区紫外线增多D.高温杀灭大部分病菌,有利于人体健康解析:第3题,美国是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

第4题,全球变暖会使极端天气发生的几率变大,温带地区变得更干旱,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不利于人体健康;紫外线增多是臭氧层破坏的结果,与全球变暖无关。

答案:3.A 4.A(2022·天津五区县期末)下图为1993~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千米高度)空气样中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

读图完成5~6题。

5.“观测数据曲线”消灭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其形成缘由主要有()①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CO2多②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CO2少③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CO2多④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CO2多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6.海平面上升的相关影响有()A.风暴潮灾难增加B.海岸侵蚀减轻C.三角洲面积扩大D.陆地污染减轻解析:第5题,“观测数据曲线”明显波动的缘由是冬季大量燃煤取暖,排放CO2多;夏季植物光合作用强,吸取CO2多。

七年级地理同步测控优化训练(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七年级地理同步测控优化训练(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放在百叶箱中的温度计离地面______________M,测定的温度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温标来表示。

OzUftCqhVc思路解读:气温是大气的温度。

准确地说,是离地面15M处的空气的温度。

测定气温用温度计,采用摄氏温标,记做“℃”。

OzUftCqhVc答案:15 摄氏2.日平均气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zUftCqhVc思路解读: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得月平均值和年平均值。

答案: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值3.气温的变化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思路解读:气温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一天为周期的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年变化。

答案:日变化年变化4.气温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叫做< )A.等高线B.等深线C.等温线D.等降水量线OzUftCqhVc思路解读:气温相等的连线,顾名思义应该是等温线。

在这条线上,每一地点的温度都是相等的。

同样的原理对于等高线、等深线、等降水量线也是适应的。

OzUftCqhVc答案:C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在山区,气温随着______________升高而______________。

据观察,大致______________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______________℃。

OzUftCqhVc思路解读:这是气温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规律。

它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的作用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

答案:海拔降低海拔 0.62.我国大陆上的最高温,一般出现在< )A.1月B.2月C.7月D.8月OzUftCqhVc思路解读:北半球陆地上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海洋上慢一个月,出现在8月。

南半球最高气温陆地上是1月,海洋上是2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同步练习题.doc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同步练习题.doc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同步练习题1、下表是我市气温资料,完成: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C)13.115.019.522.526.027.227.325.023.419.916.815.1(1)在网格座标中绘出气温变化曲线图。

(2)我市最热月是月,气温年较差是。

(3)根据表中资料,概括描述一我市气候的基本特点(季节变化特点是):冬季,夏季。

2.右图是学校气象小组一天的气温观察记录,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是()A.6℃B.8℃C.10℃D.12℃3.一般来说,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12时左右C.午后2时左右D.傍晚4.北半球海洋上,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出现在()A.6月B.7月C.8月D.9月5.下列月份中,最适合去南极考察的是()A.1月B.4月C.7月D.10月6.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学校,放暑假的时间一般是()A.1月B.4月C.7月D.10月7.中山最高峰五桂山(海拔531米)某天测得山上的气温是15℃,此时山下某地(海拔约30米)的气温大约是()A.21℃B.9℃C.18℃D.12℃8.从全世界范围看,气温分布()A.从高纬向低纬递增B.从高纬向低纬递减C.从沿海向内陆递增D.从沿海向内陆递减9.一年当中,某地最高月平均气温是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是7月,则该地位于()A北半球陆地B北半球海洋C南半球陆地D南半球海洋10.读右图(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回答:(1)最高月平均气温是℃,在月。

(2)最低月平均气温是℃,在月。

(3)该地气温年较差是℃,写出计算过程。

(4)(注意:气温高于15℃为热,0℃-15℃为暖,0℃以下为冷)那么,该地的气温季节变化特点:冬季(12、1、2月),夏季(6、7、8月),四季变化(明显/不大)。

1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等温线大致与(纬线、经线)平行,这是因为气温的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多变的天气)【最新整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多变的天气)【最新整理】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天气是反映一个地方________________时间里的天气状况。

人们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述天气。

思路解析: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在于,天气是某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则是长时间的、综合的天气特征。

天气的主要因素包括气温、降水、风等。

答案:短冷热阴晴风雨2.风力共分为________________级;级数越________________,表示风力越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为13级(1—12共12个刻度,分成13个区域)。

答案:13 大强天气状况暴雨西北风6级多云转阴天气符号定俗成演化而来。

“暴雨”有四个(或六个)大雨点,“雷雨”用雷电符号表示;“多云”既有云又能见到太阳,“阴天”只有云彩而没有太阳,“晴”用太阳表示。

答案:天气状况暴雨北风8—12级西北风6级多云转雷阵雨多云转阴阴转晴天气符号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A.天气B.气候C.温度D.季节思路解析:“一夜”时间短暂,属于天气的范畴。

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平均的大气状况。

答案:A2.下列现象与天气没有关系的是()A.今天天气真好,天空蓝极了B.北京的冬季,天寒地冻,不利于蔬菜的生长C.春风和畅,艳阳高照D.通过对地理课的学习,我懂得了什么叫天气思路解析: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的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A、B、C三项都符合这个定义。

D项是一种学习行为。

答案:D3.下列叙述中属于天气现象的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B.小楼一夜听春雨C.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D.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思路解析:天气现象是短时间的,气候是长时间的,平均的,综合的。

A项中常年如此,应该是气候。

B项中“一夜”时间短,是天气;C项也是多年综合,是气候;D项也是气候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练习1(含解析)新人教版(new)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练习1(含解析)新人教版(new)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单项选择1.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4次气温观测时间各部相同.如图所示是某观测结果,②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时间的观察结果()A.2时 B.8时 C.14时 D.20时2.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是气温年变化图B.该图是气温日变化图C.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2时D.气温年较差大约是7℃3. 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B.气温从南向北逐渐降低C.纬度越高气温越高 D.同纬度夏季海洋气温比陆地高4。

下列有关气温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出现B .等温线分布图上,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大C.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D.随着纬度位置升高气温逐渐降低5。

下列对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南半球7月等温线B.是南半球1月等温线C.是北半球7月等温线D.是北半球1月等温线6.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A。

中午12时 B.上午10时 C.午后2时 D.午后4时7.测得某地一日内的气温为下表,该地的日平均气温为()时刻814202气温718154(℃)AD。

13℃8。

南半球海洋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A。

一月B。

二月C。

七月D。

八月9.下图是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正确反映14时气温状况的是()10.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注意防暑。

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10点 B.12点 C.14点 D.16点二、综合题11.读图,回答问题:(1)A地各月气温都在℃以上,气温年较差最 ,属于带。

(2)B地七月气温约在℃,一月气温约为℃,年温差为℃。

(3)A、B、C三地都位于半球。

(南半球北半球)12。

读图 3。

2—17回答:(1)图中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同五带中带的范围大体一致。

(2)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位于洲,最冷的地方位于洲。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检测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检测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检测一、选择题读近百年来北半球平均气温变化的趋向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动摇上升B.20世纪80年代的气温高于20世纪40年代的气温C.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向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添加的趋向分歧D.近百年来的气温清楚低于距今7万年到距今1万年的气温2.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气温降低将使森林树种少量添加B.平地冰川将改动规模,有些中央出现增加和畏缩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增加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生机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降低40~50厘米。

以下图为我国某地域海陆过渡地带表示图。

读图回答3~4题。

3.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增加③淹没局部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备树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招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缘由有( )①臭氧层破坏②森林被少量砍伐③二氧化碳排放量添加④二氧化硫排放量添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以下图表示的是全球能够发作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5~6题。

5.该〝环境变迁〞最能够是(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泛扩展6.使图示〝环境变迁〞能够发作的基本缘由是( )。

A.冰川消融B.全球变暖C.海水收缩D.空中沉降读以下图近年来大气中CO2的增长表示图,回答7~10题。

7.图中正确代表近年来CO2增长曲线的是( )A.A B.BC.C D.D8.近年来CO2增多的主要缘由是( )①化石燃料的熄灭②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增多③热带雨林的破坏④人口的添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CO2增多,全球变暖惹起的结果有( )①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降低②温带地域粮食产量下降③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④高纬度地域比原来降水更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增加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有( )①提高动力应用技术和动力应用效率,采用新动力②制止熄灭矿物燃料③制止滥伐森林,坚持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④增强国际间协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迷信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降低1.4 ℃~5.8 ℃,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

《随堂优化训练》地理广东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配套课件]

《随堂优化训练》地理广东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配套课件]
图 4-2-5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A 点海拔高于 B 点 B.该区域位于南半球,A 点海拔高于 B 点 C.该区域位于北半球,A 点海拔低于 B 点 D.该区域位于南半球,A 点海拔低于 B 点
【思维点拨】读图可知,该区域气温的分布由北向南逐渐 增高,由北边的 0℃向南过渡为 10℃和 20℃,这一规律告诉我 们该区域位于北半球。所以 B、D 选项错误。,一般随海拔的升 高,气温降低,每升高 100 米,降低 0.6℃;A、B 两点通过读 等温线图,可读出 A 点气温大于 10℃,而 B 点气温低于 10℃。 B 点气温低,所以海拔比 A 点要高。
(3)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 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典例 2】读冷水江市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图 4-2-3), 回答(1)~(2)题。
图 4-2-3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正午 12 点 B.约 14 时 C.日出以前 D.子夜
(2)气温日较差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这一天,
城市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为“牛背雨”的生 成创造了必要的环境条件,这也是一些城市“牛背雨”日趋显 著的主要原因。
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的最低气温总是出现在 1 月。
拓展延伸 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一个地方的气温常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 气温表示。
日平均气温:把一天中四次测得的气温值相加,再除以 4, 就得到当天的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把一月中的日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当月的 天数,就是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把一年中的月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 12, 就是该地的年平均气温。
【典例 1】测得某地一日内的气温为下表,该地的日平均气 温为( )

同步测控优化训练(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同步测控优化训练(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放在百叶箱中的温度计离地面______________米,测定的温度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温标来表示。

思路解析:气温是大气的温度。

准确地说,是离地面15米处的空气的温度。

测定气温用温度计,采用摄氏温标,记做“℃”。

答案:15 摄氏2.日平均气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得月平均值和年平均值。

答案: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值3.气温的变化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思路解析:气温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一天为周期的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年变化。

答案:日变化年变化4.气温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叫做()A.等高线B.等深线C.等温线D.等降水量线思路解析:气温相等的连线,顾名思义应该是等温线。

在这条线上,每一地点的温度都是相等的。

同样的原理对于等高线、等深线、等降水量线也是适应的。

答案:C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在山区,气温随着______________升高而______________。

据观察,大致______________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这是气温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规律。

它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的作用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

答案:海拔降低海拔 0.62.我国大陆上的最高温,一般出现在()A.1月B.2月C.7月D.8月思路解析:北半球陆地上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海洋上慢一个月,出现在8月。

南半球最高气温陆地上是1月,海洋上是2月。

答案:C3.澳大利亚大陆的中心地带月均温最高值出现的月份是()A.7月B.1月C.2月D.8月思路解析:澳大利亚在南半球,陆地上的最高气温和北半球相反,出现在1月。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地理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 第2章 第三节第2课时课时作业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地理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 第2章 第三节第2课时课时作业

[基础巩固](2022·山西高校附中诊断)下表为舟山市2021年7月某段时间的相关气象资料。

请依据表中信息,回答1~2题。

日期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天气风向风力8日27 22 阵雨东风微风9日29 23 阴转阵雨东北风3~4级10日27 24 阵雨转暴雨东北风8~9级11日26 24 大暴雨转暴雨东南风7~8级12日27 24 阴西风微风13日32 23 晴南风微风1.表中信息反映出舟山市这段时间内过境的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2.依据表中信息推断,下列关于这几天舟山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天气系统自北向南影响舟山市B.8日最低气温低是由于受冷气团影响C.11日气温下降是由于冷锋过境D.13日舟山可能受高压把握解析:由表中信息推断,舟山的气温变化不大,天气、风向、风力的变化不行能是冷锋或暖锋,由风向的变化可推断为气旋,该气旋来自舟山的西南,经舟山南方,然后由舟山东南方向退出。

气旋过境时消灭大风、暴雨、降温,过境后,该地区可能受高压把握。

答案:1.A 2.D(2022·德州月考)下图是北半球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①处的风向不行能为()A.偏南风B.偏西风C.西南风D.东北风4.关于图中①②两处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②处的风速比①处大B.①处有雨雪天气,②处有晴暖天气C.①处的气压值高于②处D.①处受冷气团把握,②处受暖气团把握解析:图示区域为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①地气压由南向北递减,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不行能形成东北风或偏北风。

②处比①处等压线密集,②处比①处的风速大,①处气压低于1 014百帕,②处气压高于1 014百帕;①处位于冷锋的前方受暖气团把握,天气晴暖,②处位于冷锋的后方,受冷气团把握,多雨雪天气。

答案:3.D 4.A下图为热力环流中某区域高空气压中心及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

初一年级地理同步练习推荐多变的天气课后训练

初一年级地理同步练习推荐多变的天气课后训练

初一年级地理同步练习推荐多变的天气课后训练1.家住湖北十堰的张兵同学谈了他对于十堰气温的感受,你认为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气温总是变化,有时高,有时低 B.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如今午后2时 C.一年中,夏季气温比拟高 D.春天时,气温总是不变的2.测量气温的一般工具是()。

A.秒表 B.气压计 C.温度计D.指南针3.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如今()。

A.中午12时 B.上午10时 C.午后2时 D.午后4时 4.南半球海洋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出如今()。

A.1月 B.2月 C.7月 D.8月5.早穿皮袄午披纱反映的是()。

A.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B.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 C.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D.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6.以下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7.关于等温线图的判读,不正确的选项是()。

A.假设等温线和纬线、海岸线或等高线大致平行,说明气温受纬度位置、海陆或地形影响明显 B.一般地说,等温线较平直,反映影响气温的因素较单一 C.等温线的稀疏和密集不能说明温差大小 D.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出时,说明凸出地区的气温低于同纬度相邻地区8.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C.中纬度气温高 D.各地气温上下与纬度没有关系9.非洲最顶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 859米,山顶气温比同纬度海拔900米处气温约低()。

A.30 ℃ B.18 ℃ C.20 ℃ D.25 ℃10.我国的北戴河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才能提升读华迪中学气象小组某天的气温观测图,完成第11~13题。

11.华迪中学该日的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

A.15 ℃ B.17 ℃ C.25 ℃ D.10 ℃ 12.该日的平均气温是()。

A.10 ℃ B.14 ℃ C.16 ℃ D.8 ℃ 13.这天的气温日较差有可能是以下数值中的()。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同步习题1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同步习题1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习题一、选择题。

1.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温线是反映某地气温变化的曲线B.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表示温度变化小C.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并不一定相等D.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2.下图是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能正确反映14时的气温状况的是()下图是中纬度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①②两地纬度相同)。

读图完成3~4题。

3.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①处的平均气温低于②处 B.①②两处的平均气温相同C.①处是海洋,②处是陆地 D.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4.每年7月,下面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内蒙古高原昼长夜短 B.南极中山站出现极昼C.长江进入枯水期D.寒潮频繁南下读“气温曲线图”,回答5~6题。

5.图中所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8时 B.12时 C.14时 D.16时6.图中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是()A.31 ℃B.24 ℃ C.12 ℃D.7 ℃我国面积广大,各地的自然条件也相差很大,回答7~8题7.去年寒假,小敏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勇则去了海南岛领略海岛风情。

下图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类型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势高低8.2008年5月8日,奥运圣火在海拔高度8844米的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点燃,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壮举。

在最后一棒火炬点燃时,与珠峰同纬度,海拔约44米的长沙市的气温为28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时珠峰的气温约为()A.28 ℃ B.24.8 ℃C.-28 ℃D.-24.8 ℃9.表示当地气候寒冷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0.海南的林娜在旅游中写道:“世界各地的气候真是复杂多样,没想到这里的冬天这么寒冷,气温年较差真是大……”。

下列四图最能反映林娜旅游地气温变化的是()下图为我国东部平原四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据图完成11~12题。

11.造成四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差异 B.经度差异 C.地势差异 D.纬度差异12.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的熟制可达到一年三熟 B.甲乙两地位于北方地区C.丙丁两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D.我国南北温差夏季比冬季大13.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A.气温日较差B.气温月较差C.气温年较差D.气温季较差14.小亮测得5月7日最高气温是24℃,最低气温是14℃,那么这天的日较差是()A.38℃B.10℃C.19℃D.5℃15.某地气温年较差是指()A.某地一年中最高气温值与最低气温值之差B.某地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C.某地七月的月平均气温和一月的月平均气温之差D.某地夏季的平均气温与冬季的平均气温之差16.根据下面的等温线图,叙述正确的是()A.表示的是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图B.表示的是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C.表示的是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D.表示的是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17.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59米,山顶气温比同纬度海拔900米处气温约低()A.30℃B.18℃C.20℃D.25℃18.我国的北戴河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19.关于等温线图的判读,不正确的是()A.若等温线和纬线、海岸线或等高线大致平行,说明气温受纬度位置、海陆或地形影响明显B.一般地说,等温线较平直,反映影响气温的因素较单一C.等温线的稀疏和密集不能说明温差大小D.等温线向低纬方向突出时,说明突出地区的气温低于同纬度相邻地区20.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A.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B.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C.中纬度气温高D.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二、综合题。

高中地理 第2章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2章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2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控优化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根据不同的时间尺度,地球上的气候可以分为()①地质时期的气候②历史时期的气候③近代气侯④现代气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根据不同的时间尺度,地球上的气候可以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和近代气候的变化。

所以正确选项为A。

答案:A2.目前全球正在变暖,如果21世纪全球气温上升2.5 ℃,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A.海水蒸发旺盛,水循环更加活跃,海洋面积缩小B.俄罗斯的农田范围将会扩大C.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我国部分沿海有被淹没的可能D.我国橡胶种植面积扩大,粮食普遍增产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关知识。

全球气候变暖会给全球的工农业生产等各方面带来很大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北两极以及高山积雪融化,海洋面积将会扩大;我国部分沿海地区有被淹没的危险;俄罗斯的农田范围将会扩大;但是亚热带地区将会更加炎热,粮食产量将会降低。

答案:BC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目前,全球的气候变化趋势是()A.气温是直线上升的B.气温是直线下降的C.气候总体上是波浪式发展的D.几乎是不变的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根据统计资料我们知道,不论是在地质时期,还是在历史时期,或者是近代时期,气候的变化都是波浪式的。

目前,全球的气候变化是波浪式上升的。

答案:C2.下列关于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变化情况的概述,合理的是()A.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B.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干旱期明显长于湿润期C.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新生代以干旱气候为主D.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一致思路解析: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七年级上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七年级上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统称为降水。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思路解析:水有三态,这里讲的“降水”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和固态的形式降落下来。

液态的水是降雨,固态的水是雪和冰雹。

答案:雨雪冰雹降雨2.通常用____________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用____________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思路解析:研究温度的分布时采用等温线,因为既要表示出温度的高低,还要表示出温度的渐变态势。

但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是以月为单位、以各月内降水量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所以采用柱状图这种形式更为直观和适宜。

答案:各月降水量柱状图等降水量线3.以下属于降水的主要形式的是()A.降雨B.降雪C.降冰雹D.降雾思路解析:在固态和液态的降水形式中,液态降水是主要的。

答案:A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影响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多少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思路解析:影响降水的因素,体现在“饱和空气”“降温机制”这两个最基本的方面。

纬度位置主要影响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多少和降温机制的形成;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饱和空气的多少;地形主要影响降温机制。

答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2.具有世界“雨极”之称的是____________,具有世界“干极”之称的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雨极”应该位于低纬度地区、靠海的地方、迎风坡;而“干极”应位于高纬度地区或者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的大陆西岸、不靠海或者背风坡。

答案:齐拉朋齐阿塔卡马沙漠3.通常,每天观测降水量的时间是()A.11时、12时B.8时、20时C.10时、20时D.9时、2l时思路解析:观测降水量的时间,和观测气温的时间是一致的,只不过观测的次数为2次,间隔时间也相应地调整为12小时。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地理优化方案湘教版必修1 第2章 第3节第4课时课时作业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地理优化方案湘教版必修1 第2章 第3节第4课时课时作业

[基础巩固]下图中的天气系统沿南北方向移动,每小时移动20千米。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B.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C.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D.我国冬季常见此天气系统2.6小时后,关于甲、乙城市天气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城市气温降低,气压上升B.甲城市云层增厚,消灭连续性降水C.乙城市气温上升,气压降低D.乙城市消灭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解析:第1题,从图中冷气团的运动状况可知该天气系统为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第2题,依据锋面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可知,6小时后,甲城市受暖锋把握,云层增厚,消灭连续性降水。

答案:1.B 2.B3.下图中,符合南极大陆极地东风、南半球气旋、我国台风、我国江淮地区的伏旱示意图的挨次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③②①D.②④①③解析:选B。

南极大陆极地应是高压,气流呈逆时针运动;南半球气旋是低压,气流呈顺时针运动;我国台风是低压,气流呈逆时针运动;江淮伏旱是高压把握,气流呈顺时针运动。

读常见的天气系统(甲、乙)示意图,完成4~5题。

4.关于甲、乙两图的正确叙述是()A.甲图是暖锋示意图B.甲天气系统产生的降水发生在锋前C.乙图是南半球反气旋D.乙天气系统的中心气流在垂直方向是下沉5.下列天气现象与其成因的组合中,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甲B.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的台风—甲C.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的伏旱—乙D.我国北方地区夏季的暴雨—乙解析:第4题,依据图甲中锋面符号可推断该锋面为冷锋,其降水主要发生在锋后;乙图形成顺时针辐散的气流,因此为北半球反气旋,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

第5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是受江淮准静止锋把握;台风是猛烈进展的热带气旋;长江中下游夏季的伏旱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把握;我国北方地区夏季的暴雨是受冷锋的影响。

答案:4.D 5.C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图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合B.甲图的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辐散C.乙图中北半球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合D.甲图中北半球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系统猛烈进展可能形成台风或飓风B.长江中下游受甲图天气系统把握时形成伏旱C.东南亚盛行东北风时,夏威夷群岛受乙图天气系统把握D.我国夏季北方的暴雨是受甲图天气系统的影响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气旋,乙为反气旋。

#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世界的气候)

#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世界的气候)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描述气候一般只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要素。

思路分析:天气关注的是短时间的大气的状况,所以比较详细,例如温度、降水、风、云、雾等。

气候关注的是长时间的综合的特征,所以比较简略,集中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答案:气温降水2.热带雨林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此种气候分布在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气候特点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或者说,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温度带,另一个是降水特点。

它的分布也是由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综合后体现出来的。

赤道附近温度高,海洋面积大,饱和空气浓度大,空气上升对流显著,降雨多而且频繁。

答案:全年高温多雨赤道附近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思路分析:气候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也是如此。

因此,这三个因素也就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答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4.将下列温度带与对应的气候类型用直线连起来。

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1)热带C.热带季风气候(2)亚热带D.热带雨林气候(3)温带E.极地气候(4)寒带F.温带海洋性气候思路分析:气候类型由两部分决定和体现,一个是温度带,另一个是降水特点。

一般地,先说温度带,然后说降水类型。

这个题目就是一种训练和强化。

答案:热带(C、D)亚热带(A、B)温带(F)寒带(E)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四季气温变化显著,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的气候带为()A.热带B.寒带C.温带D.亚热带思路分析:热带的气候一定是全年高温的,寒带的气候一定是全年低温的,亚热带的气候冬季也是很温暖的。

所以题干中的特点可以清楚表明它是温带。

答案:C2.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主要气候类型有()A.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C.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思路分析:亚洲东部背临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最大的洋——太平洋,所以季风气候显著。

初三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对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南半球7月等温线B.是南半球1月等温线C.是北半球7月等温线D.是北半球1月等温线【答案】B【解析】由图中等温线上的数值可知,气温向北递增,所示区域应在南半球,而在同纬度地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所以这应该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是南半球1月份等温线,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气温的因素和世界气温的分布状况。

2.斑头雁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每年两次飞越喜马拉雅山脉迁徙的候鸟,下图是斑头雁的分布地及迁徙路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斑头雁喜欢选择什么环境作为它们的栖息地?(2分)(2)根据图文信息简要描述斑头雁随季节迁徙的过程。

(4分)(3)斑头雁的蛋一度成为栖息地居民的重要蛋白质来源,危害了斑头雁种群的繁衍。

现在这种美丽的生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请为保护斑头雁拟一句公益广告词(4分)【答案】(1)湿地(2分)(2)每年春季,斑头雁从越冬地向北飞越喜马拉雅山前往繁殖地(2分),每年秋季又从繁殖地向南飞往越冬地(2分)。

(3)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杀害;动物尚有爱,人怎可无情。

(酌情记分)要求在广告词中体现正确的环境意识,体现对野生动物的关爱之情,有一定的感染力。

(4分)2【解析】(1)斑头雁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咸水湖,也选择淡水湖和开阔而多沼泽地带。

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泽地。

性喜集群,繁殖期、越冬期和迁徙季节,均成群活动,湿地是其理想的栖息场所。

(2)鸟类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

据图可以看出每年春季,斑头雁从越冬地向北飞越喜马拉雅山前往繁殖地,每年秋季又从繁殖地向南飞往越冬地。

(3)广告词设计时要求角度准确,语言通顺,体现对野生动物的关爱之情,正确的环境意识,有一定的感染力即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3.在山地,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上学期高一优化训练地理第二单元

上学期高一优化训练地理第二单元

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四)第二单元大气(B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 ℃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烧毁,主要是因为()A.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B.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有限C.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解析:3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属高层大气,受到地球的引力较小,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所以卫星从中吸收的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是有限的。

答案:B读“某地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图”,完成2~4题。

2.该地的地形可能是()A.山地B.平原C.盆地D.高原3.如该地大力发展工业,由于地形原因最有可能造成的污染是()A.水污染B.大气污染C.土壤污染D.固体废弃物污染4.某城市人口密度大,汽车等交通工具向对流层大量排放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最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酸雨B.臭氧层空洞C.光化学烟雾D.水旱灾害解析:由图分析:在对流层中5~10 km高度,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即出现逆温层。

逆温现象一般出现在冬季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尤其在山谷与盆地区域,由于冷却的空气沿斜坡流入低谷和盆地,因而常使低谷和盆地的逆温得到加强,往往持续数天不会消失。

逆温对天气有一定的影响,它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聚集在它的下面,难以扩散,而造成光化学烟雾、大气污染等现象。

答案:2.C 3.B 4.C读“沿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回答5~6题。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地理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 第2章 第三节第1课时随堂演练巩固提升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地理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 第2章 第三节第1课时随堂演练巩固提升

冷锋与天气(2022·云南部分名校统考)安徽省某中学气象爱好小组,依据亚欧大陆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形势图,探究该省秋末冬初天气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1.依据上图,同学绘制了四幅安徽省天气要素变化图,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2.该气象爱好小组预报了安徽省将来两每天气状况,其预报结果最可能消灭的是()A.皖北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难危急等级较高B.皖南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增加C.皖北地区雨过天晴,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D.江淮地区消灭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形势可知,冷锋位于安徽省北部,安徽省北部受冷气团把握,温度低,气压高;南部受暖气团把握,温度高,气压低,从北向南气压下降,气温上升,所以B正确。

第2题,皖北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滑坡、泥石流灾难少,A错误;将来两天,冷锋不断南移,安徽全省受冷锋影响强,冷锋过境,易产生云雨天气,对空气起净化作用,B错误;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C正确;强对流天气多消灭在赤道四周、山区、中低纬度夏季午后,江淮地区冬季不会形成强对流天气,D错误。

答案:1.B 2.C暖锋与天气下图中的天气系统沿南北方向移动,每小时移动20千米。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B.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C.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D.我国冬季常见此天气系统4.6小时后,关于甲、乙城市天气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城市气温降低,气压上升B.甲城市云层增厚,消灭连续性降水C.乙城市气温上升,气压降低D.乙城市消灭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解析:第3题,从图中冷气团的运动状况可知该天气系统为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第4题,依据锋面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可知,6小时后,甲城市受暖锋把握,云层增厚,消灭连续性降水。

答案:3.B 4.B准静止锋与天气读下图,回答5~6题。

5.此锋面形成的季节多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此时贵阳四周的天气特征是()A.阴雨连绵B.晴空万里C.大雪纷飞D.暴风骤雨解析:第5题,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一般消灭在11月至次年的4月,多在冬季;主要由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与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滞演化而形成,其云层低而薄,简洁形成阴雨连绵天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1月
C.2月
D.8月
思路解析:澳大利亚在南半球,陆地上的最高气温和北半球相反,出现在1月。
答案:B
4.一天中,陆地最高温一般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午后2时
C.午后1时
D.中午12时
思路解析:陆地上,太阳辐射最强烈的时候是12点,但是气温是由慢慢变暖的地面向外的
长波辐射提供的,这需要2小时左右的时间。
(三)问题和教训
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中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
空的部分,课后反思不够及时,教的学生多,又时对个别学习主动
性不够的学生督促不够,这些都有待改进。
(四)今后努力方向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4、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
C.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一定是高温中心
D.同一等温线上的点,气温肯定相等
思路解析:等温线是温度相等的点的连线,一条线上的各点的温度一定相等。等温线越密
集,气温差别越大;闭合状态可能是高温中心,也可能是低温中心。
答案:D
快乐时光
小明给妹妹启蒙气温常识说:“气温最高的时候不是12点,而是14点。就好像妈妈烧
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学年,取得好成绩。
绪论: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
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 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 具。
2.日平均气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得月平
均值和年平均值。
答案: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值
3.气温的变化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 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 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 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 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 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 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 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 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 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 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经验和体会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 伊始,向学生提出地理教学三步走。预习、学习、复习巩固。效果 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 2、改变授课风格,运用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用幽默风趣的语 言解决学生课上出现的问题,营造活而不乱的地理课堂。 3、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放在百叶箱中的温度计离地面______________米,测定的温度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
温标来表示。
思路解析:气温是大气的温度。准确地说,是离地面15米处的空气的温度。测定气温用温
度计,采用摄氏温标,记做“℃”。
答案:15 摄氏
饭,把锅放在红红的炉火上面,铁锅要等一会儿才能热。明白了吗?”“明白了,”妹妹
A.等于12.25 ℃
B.等于12 ℃
C.小于12 ℃
D.大于12 ℃
思路解析: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值。上例中最高气温是14时的
* 18 ℃,最低值是2时的6 ℃,所以差值是12 ℃。
答案:B
7.A地的海拔为200米,此时的气温是12 ℃,B地的海拔是1 700米,则B地的气温是 …(

A.3 ℃
B.12 ℃
C.21 ℃
D.9 ℃
思路解析:气温的垂直梯度变化规律是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降低6 ℃。本题中B海拔比A
海拔高了1 500米,所以气温应该降低9 ℃。
答案:A
8.有关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同的等温线上的点,可能出现气温不相等的点
B.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 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 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 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 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 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 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 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 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 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 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 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 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二、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 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 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 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 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 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 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 样就可以了。 学习地理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地 理同样也十分重要。希望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地理 课学好。 三、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 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2.读出知识网络 3.学会梳理知识 四、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 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 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 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 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五、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 重要。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 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 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 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 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要的一个数据。
答案:海拔 降低 海拔 0.6
2.我国大陆上的最高温,一般出现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思路解析:北半球陆地上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海洋上慢一个月,出现在8月。南半球最
高气温陆地上是1月,海洋上是2月。
答案:C
3.澳大利亚大陆的中心地带月均温最高值出现的月份是( )
A.7月
答案:C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在山区,气温随着______________升高而______________。据观察,大
致______________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这是气温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规律。它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的作用点,是非常
思路解析:气温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一天为周期的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年变化。
答案:日变化 年变化
4.气温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叫做( )
A.等高线

B.等深线
C.等温线
D.等降水量线
思路解析:气温相等的连线,顾名思义应该是等温线。在这条线上,每一地点的温度都是
相等的。同样的原理对于等高线、等深线、等降水量线也是适应的。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 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 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 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 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情况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 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 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 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兴趣、能 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 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 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 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 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 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