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规范要求(新)[1]
2022年土木工程圈梁及构造柱设置要求规范_1
圈梁及构造柱设置要求规范导读: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超群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穿的混凝土现浇带.另外,在砌体构造规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超群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穿的混凝土现浇带.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状况需设构造柱:1,墙体转角;2,砌体丁字接关处;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圈梁一、圈梁的设置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全部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全部横墙。
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惊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4.对建筑在脆弱地基或不匀称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二、圈梁的构造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牢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牢靠连接。
圈梁规范[1]
圈梁作用①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②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而使墙体开裂③减少振动作用对房屋产生的不利影响④与构造柱配合有助于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一、圈梁的设置1.对空旷的单层房屋,如车间、仓库、食堂等,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圈梁:(1)砖砌体房屋,当檐口标高为5~8m时,应设置圈梁一道;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宜适当增设。
(2)砌块及料石砌体房屋,当檐口标高为4~5m时;应设置圈梁一道;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宜适当增设。
(3)对有电动桥式吊车或较大振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或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宜在吊车梁标高处或其他适当位置增设。
2.对多层砌体民用房屋,如住宅、宿舍、办公楼等建筑,当房屋层数为3~4层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当层数超过4层时,应从底层开始在包括顶层在内的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圈梁。
3.对多层砌体工业房屋,宜每层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对有较大振动设备的多层房屋,应每层设置现浇圈梁。
4.对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为保证使用安全,应在托梁和墙梁顶面、每层楼面标高和檐口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二、圈梁的构造要求①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水平面上,沿纵横墙方向应形成封闭状。
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m。
②圈梁在纵横墙交接处应有可靠的连接,在房屋转角及丁字交叉处的常用连接构造见图7-26。
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保证与屋架、大梁等构件的可靠连接。
③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
当墙厚h≥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h/3 。
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
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φ10,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3 00mm。
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④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行增配。
⑤采用现浇楼(屋)盖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当层数超过5层,在按相关标准隔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时应将梁板和圈梁一起现浇。
主体工程梁柱方案设计要求
主体工程梁柱方案设计要求1.设计依据和要求主体工程梁柱方案设计的依据主要包括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建筑设计方案要求、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设计要求,合理确定建筑物的结构等级和抗震设防要求,根据相关规范确定梁柱结构的受力计算标准和设计参数,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2.结构布局和构件选型在进行梁柱方案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和荷载传递路径,合理确定梁柱结构的布置和空间位置。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荷载要求,选择合适的梁柱截面尺寸和材料,确保梁柱结构能够承担建筑物的荷载并满足相应的抗震要求。
3.受力计算和分析在进行主体工程梁柱方案设计时,需要进行梁柱结构的受力计算和分析。
通过对梁柱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梁柱结构的内力大小和分布情况,评估梁柱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安全性,确保梁柱结构能够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安全性能。
4.节点设计和连接方式在梁柱方案设计中,需要合理设计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和细部构造。
通过对梁柱节点的受力和变形进行分析,确定合适的节点连接方式和构造形式,确保梁柱结构的节点能够满足受力和变形要求,并保证梁柱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5.施工技术和工艺要求在主体工程梁柱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梁柱结构的施工技术和工艺要求。
合理确定梁柱结构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确保梁柱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减少施工难度和提高施工效率。
总结:主体工程梁柱方案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合理的梁柱结构方案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能。
在梁柱方案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荷载要求,合理确定梁柱结构的布局和构件选型,进行受力计算和分析,设计合理的节点连接方式和细部构造,考虑施工技术和工艺要求,确保梁柱结构能够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施工需求。
通过科学合理的梁柱方案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结构性能和施工质量,促进建筑结构的科学发展。
DB37T_3363-2018_装配式-钢结构住宅-H型钢梁通用-技术要求 (1)
ICS77.140H4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3363—2018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H型钢梁通用技术要求2018-07-19发布2018-08-19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萌山钢构工程有限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北汇绿建集团有限公司、天元建设集团钢结构有限公司、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通钢构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华脉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德北汇装配技术学院、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吴艳艳、董锡同、薛成名、丁瑞娟、张文彬、信恒开、张桂金、孙阳阳、曹卫华、洪奇、陈聚磊、李勃生、张海滨、段连存、刘伯顺、蔡有信。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H型钢梁通用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用H型钢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识、出厂文件、防护、堆放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用H型钢梁的生产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8.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9 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 232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GB/T 700 碳素结构钢GB/T 706 热轧型钢GB/T 159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2101 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B/T 2975 钢及钢产品 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 3323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 5117 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 5118 热强钢焊条GB/T 5293 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 5313 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 6728 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8110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 9286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11263 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GB/T 11345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 14907 钢结构防火涂料GB/T 19879 建筑结构用钢板GB/T 26951 焊缝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GB/T 26952 焊缝无损检测 焊缝磁粉检测 验收等级GB/T 26953 焊缝无损检测 焊缝渗透检测 验收等级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CECS300 钢结构钢材选用与检验技术规程JG/T 137 结构用高频焊接薄壁H型钢JG/T 178 建筑结构用冷弯矩形钢管JG/T 224 建筑用钢结构防腐涂料JGJ/T 251 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YB 3301 焊接H型钢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梁的规范要求(新.doc
自己精心整理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梁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的规定:1 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少于两根2 梁高不小于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梁高小于300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 和 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当下部钢筋多余 2 层时,2 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 2 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形式。
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少于2 根。
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l0 /5,l 0 为梁的计算跨度。
2 对架力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 时,直径不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 时,直径不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mm 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mm~300mm 时,可尽在构件端部l/4 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0 为跨度。
但当在构件中部l/2 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 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 截面高度大于800mm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 的梁,不宜小于6mm。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 为受压钢筋最大直径。
3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2.9 的规定;4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是,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1)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d 为箍筋直径2)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并不应大于400mm。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4、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 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5、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 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 径;
5、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中各边的纵向受 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柱 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
3、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规范规定 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箍筋
轴压比
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其轴压比不宜大于轴压比限值,详见附 。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1、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应大于最小配箍率。(最小配箍率等于最小配箍特征值乘以 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与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之比。)
柱
2、对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柱,其箍筋加密区的箍筋体积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0.8%、0.6% 箍筋体积配筋率 0.4%和0.4%。 3、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箍特征值应增加0.02采用,且体积配筋率不 于1.5%。 4、当剪跨比不大于2时,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箍筋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2%;9度 烈度一级抗震等级时,不应小于1.5%。
框架柱、 框支柱
4、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直径 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箍筋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四级抗震等级 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框架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在地震组合下处于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向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应比 算值增加25%。 小偏心受拉纵筋 框架柱、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截面尺寸大于 配筋率 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时, 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梁板的一般构造要求(1)
• 三、板的配筋
• 1、板的受力钢筋 • ①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板的 受拉区,承担由产生
的 拉应. 力 • ②受力钢筋常采用 HPB235级和 HRB33级5 钢筋。
常用直径为 6mm、8mm 、10mm、12m其m中现浇 板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
• ③受力钢筋最小间距为 70mm,最大间距,当板 厚h≤150时不宜大于 200m,m当板厚h>150时不 宜大于 250m,m且不宜大于 1.5。h
≥30mm
1.5d c≥cmin
d
1、钢筋外边缘至砼外边 缘的距离 称作砼保护层
厚度C。
2、主要作用,一是保护
钢筋不致锈蚀,保证结构
h0
的耐久性;二是保证钢筋
与混凝土间的粘结;三是
≥cmin 1.5d
在火灾等情况下,避免钢 筋过早软化。
a
c≥cmin
3、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应 符合规范要求,同时也不
d ≥cmin c≥cmin
板: as= 15~20mm
31
(3)梁宽则由高宽比来确定:一般矩形截面h/b=2~3 ,T形截 面h/b=2.5~4。常用梁宽为 120、150、180、200、m3m00,…大于 250mm以后以 为50模mm数递增。
19
3.2.1 梁的一般构造要求
梁、板截面高跨比h/l0参考值
构件种类
简支梁
主梁
连续梁
整体肋形梁
悬臂梁 简支梁
21
• 三、梁的配筋 • 钢筋砼梁中通常配置有纵向受力钢筋、弯起钢筋、
箍筋及架立筋构成的钢筋骨架。当梁的截面高度较 大时,还应在梁侧设置构造钢筋及相应的拉筋。
22
• 三、梁的配筋
• 1、纵向受力钢筋 • 单筋截面
结构设计,梁、板的这些规范要点不能忘!
结构设计,梁、板的这些规范要点不能忘!一、梁设计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高宽比不宜大于4,跨高比不宜小于4;宽扁梁及深梁详规范。
2.梁截面控制指标A.纵筋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按《混凝土规范》表11.3.6-1中数值取用,一般模型计算会主要考虑,不用管;最大配筋率不宜高于 2.5%;B.纵筋净距:顶筋不应小于30mm和1.5d,底筋不应小于25mm和1.0d。
钢筋多余2层时,2层最少钢筋中距应比下面2层中距增大1倍。
各层钢筋长度不小于25mm和d(d为纵筋最大直径)。
C.纵筋面积比: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四级规范无要求,一般取0.25。
D.箍筋直径及肢数:当截面高度大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截面高度小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一级不小于10mm,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当纵半边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加大(按规范的表中最小直径来加大);箍筋肢数:梁宽小于350mm用双肢箍,350~600时四肢箍,650~800时六肢箍。
E.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一级不大于hb/4、6d、100的较小者;二级不大于hb/4、8d、100的较小者;三四级不大于hb/4、8d、150的较小者。
F.箍筋加密区长度:一级不小于2hb、500的较大者;二三四级不小于1.5hb、500的较大者。
3.梁配筋构造A.架立筋:一般用12mm,但是《混凝土规范》9.2.6中指出,跨度小于4m是不宜小于8mm,跨度4~6m不应小于10mm,大于6m时不应小于12mm。
B.梁侧构造筋:梁腹板高度hw(梁高-板厚)不小于450mm时,梁两侧端部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单侧配筋率不小于腹板面积(bhw)的0.1%;注意,扭筋构造是按照全高布置构造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C.悬臂梁构造:应有至少2五指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少于12d,其余钢筋不应切断,应在《混凝土规范》9.2.8条规定的弯起点弯折。
梁高尺寸规范
梁高尺寸规范
梁一般的高是50cm宽是24cm。
9.2.13 梁腹板高度hw于450mm梁两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包括梁、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间距宜于200mm截面面积应于腹板截面面积(bhw),0.1%梁宽较适放松处腹板高度hw按本规范第6.3.1条规定取用。
9.2.14 薄腹梁或需作疲劳验算钢筋混凝土梁应部,1/2梁高腹板内沿两侧配置直径8mm~14mm纵向构造钢筋其间距,100mm~150mm并按密疏式布置部,1/2梁高腹板内纵向构造钢筋按本规范第9.2.13条规定配置。
梁高即梁截面的高度。
而梁包括钢筋混凝土梁(一般是矩形梁)和钢梁(一般是组合焊接H 型钢梁和工字钢型钢梁)。
梁的跨度和梁截面高度是有一定关系的。
一般来说,梁的跨度越大,梁所承受的弯矩最大值和剪力最大值越大,这样就需要增大梁的截面高度。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
这和长条凳的原理是一样的。
我们会发现越长的长条凳,长条凳凳板就越厚,这样才能使长条凳更加“强壮”,不会被压断。
而梁就相当于长条凳的凳板,梁两端的支座就相当于长条凳的凳腿,凳板的厚度就相当于梁的截面高度。
所以梁的跨度越大,梁的截面高度越大。
柱梁板规范要求及绘制技巧(已看)
框架柱梁板规范要求及绘制技巧一.一般规定1.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2.砌体的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砖或者砼砌块的强度不应低于MU5,轻质砌块强度不应低于MU2.5.3.砌体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左右设置2根直径6mm的拉筋,全长贯通。
4.不应采用部分砌体墙承重的混合框架形式。
5.梁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除9度不应外,不宜大于柱截面该放下1/4。
二.柱1.柱截面的估算:A=N/µfc N=平均重度*面积,µ是轴压比,fc砼抗压强度2.剪跨比:柱的主要破坏破坏参数λ=Mc/(Vc*h0)反弯点位于柱高中部时,λ=Hn/2h0λ<2时,为短柱,箍筋全高加密3.轴压比:柱子的主控参数一二三框架结构 0.65 0.75 0.85框剪、框筒 0.75 0.85 0.90(高规6.4.2,P66)剪跨比小于2时,上述数值减小0.05。
4.箍筋:①作用:抗剪,柱端塑性铰区提供约束,防止纵筋屈服。
②构造要求:加密区间距一般为100,柱子钢筋主筋16时,三四级抗震可取125。
(高规6.4.3-2,P67)加密区范围见(高规6.4.5,P68)③体积配箍率:500*400柱,箍筋8@100,v=50.3*(4*350+4*450)/(350*450*100)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5.纵向钢筋:①配筋率:钢筋等级为HRB400时(括号中为框架结构要求)一二三中柱、边柱 0.95(1.05) 0.75(0.85) 0.65(0.75)角柱 1.15 0.95 0.85框支柱 1.15 0.95(高规6.4.3,P67)②一、二、三级抗震设计时其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抗震等级为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300mm;柱纵向钢筋净距均不应小于50mm。
③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其单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新公路抗规盖梁宽度
13+16+13 42 20 16
78.2 160.4
3*16 48 19 16 78 160
16+20+16 52 19 20
80.4 164.8
3*20 60 18 20
80.4 164.8
一联总长度 联内桥墩平均高度m 联内最大单孔跨径m
a 盖梁宽度计算值 盖梁宽度取值
3*10 30 15 10 70 144 150
a 桥台盖梁宽度计算值
3*10 30 0 10 60 104
10+13+10 33 0 13 60 104
3*13 39 0 13
60.4 104.4
13+16+13 42 0 16
62.2 106.2
3*16 48 0 16
62.8 106.8
16+20+16 52 0 20
65.2 109.2
3*20 60 0 20 66 110
11.2.1
9
新抗规搁置宽度——斜桥
6
新抗规搁置宽度——曲线桥
7
小半径匝道桥过渡墩盖梁宽度要求 较高,采用横纵向装置时,可不受 11.2.3-2要求。
新抗规搁置宽度计算流程
8
斜桥
11.2.2-1
常规桥
11.2.1
曲线桥
11.2.3-1
满足 取大值 不满足
不满足
满足 取大值
11.2.2-2 11.2.1
11.2.3-2 11.2.3-3
盖梁宽度cm
160
盖梁高度cm
110
13m板梁 160 120
16m板梁 160 130
20m板梁 165 140
(完整版)钢箱梁制造与验收规范
大型公路桥钢箱梁制造验收规范1总则1.0.1为满足大型公路桥钢箱梁制造及验收的技术要求,确保钢箱梁制造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钢箱梁梁段的工厂制造、验收及形成加劲梁的焊接与涂装。
1.0.3钢箱梁制造及验收必须使用经计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操作。
1.0.4制造厂应对设计图进行工艺性审查。
当需要修改设计时,必须取得原设计单位同意并签署设计变更文件。
1.0.5制造厂应根据设计图绘制施工图并编制制造工艺,钢箱梁制造应根据施工图和制造工艺进行。
2引用标准钢箱梁制造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主要引用标准如下:JTJ 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61-9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 10212-98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714-2000 桥梁用结构钢GB/T 700-88 碳素结构钢GB/T 3077-88 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T 1591-94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5313-85 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14977-94 热轧钢板表面质量的一般要求GB/T 5117-95 碳钢焊条GB/T 5118-95 低合金钢焊条GB/T 14957-94 熔化焊用钢丝GB/T 14958-94 气体保护焊用钢丝ANSI/AWS A 5.20-95 药芯焊丝电弧焊用碳钢焊丝规程GB/T 8110-95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 12470-90 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GB/T 985-88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GB/T 986-88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JB 3223-83 焊条质量管理规程TB J214-92 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规定TB/T 2137-90 铁路钢桥栓接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方法JGJ 82-9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GB/T 1228-9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 1229-9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母GB/T 1230-91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 1231-9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 10433-89 圆柱头焊钉GB/T 1031-95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GB/T 13288-1991 涂装前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的评定GB/T6060.5-1988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抛(喷)丸、喷砂加工表面GB/T 8923-1988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 13312-1991 钢铁件涂装前除油程度检验方法(验油试纸法)GB/T 5210-1985 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拉开法GB 9286-1988 涂膜附着力的测试法划格法GB/T 11375-1989 金属和其他屋脊覆盖层热喷涂操作安全ISO 8503-6:1998 金属表面可溶性盐渡电测法GB/T 4956-1985 磁性金属表面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GB/T 9793-1997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热喷涂锌、铝及其合金GB 14444-9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涂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1373-89 热喷涂金属件表面预处理通则GB 11374-89 热喷涂涂层厚度的无损检测方法GB 6062-85 轮廓法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轮廓记录仪及中线轮廓计TB/T 1527-1995 铁路钢桥保护涂装GB/T 2649-1989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取样方法GB/T 2650-1989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GB/T 2651-1989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T 2652-1989 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 2653-1989 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GB/T 2654-1989 焊接接头及堆焊金属硬度试验方法GB/T 11345-1989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JB/T 6061-1992 焊缝磁粉检验和缺陷磁痕的分级GB/T 3323-1987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T 226-1991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3 术语、符号3.1 术语3.1.1 梁段、吊装段梁段指的是设计图中划分的钢箱梁制造段;根据吊装要求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梁段连接起来构成吊装段。
钢箱梁施工质量标准
4.11 钢箱梁施工质量标准4.11.1一般规定(1)钢梁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制造,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2)钢梁制造的所有焊工和无损检测人员均应持证上岗。
4.11.2材料要求4.11.2.1钢材、焊接材料(焊丝、焊剂、焊条)、涂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和厂方提供的材料性能试验报告,并按国家现场标准规定抽样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1)牌号为Q235、Q345且板厚小于40mm的钢材,应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质量等级的钢材组成检验批,每批重量不应大于150t。
(2)牌号为Q235、Q345且板厚大于或等于40mm的钢材,应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质量等级的钢材组成检验批,每批重量不应大于60t。
(3)牌号为Q390的钢材,应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质量等级的钢材组成检验批,每批重量不应大于60t。
(4)牌号为Q235GJ、Q345GJ、Q390GJ的钢板,应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质量等级的钢材组成检验批,每批重量不应大于60t。
(5)牌号为Q420、Q460、Q420GJ、Q460GJ的钢材,每个检验批应由同一牌号、同一质量等级、同一炉号、同一厚度、同一交货状态的钢材组成,每批重量不应大于60t。
图4.11-1 钢板现场取样图4.11-2 钢板复检报告4.11.2.2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等紧固件及其连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和厂方提供的材料性能试验报告,按出厂批每批抽取8副进行扭矩系数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4.11.2.3高强螺栓的栓接板面应具有出厂检验报告,按出厂批抽取3组试件进行抗滑移系数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4.11.2.4地脚螺栓材料应符合《直角地脚螺栓》(JB/ZQ4364)、《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4.11.3焊接(1)焊接材料及辅助材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焊材牌号应通过焊接工艺评定试验选定。
框架纵梁配筋要求
框架纵梁配筋要求咱来说说框架纵梁配筋的要求哈。
一、基本原则。
1. 足够的强度。
这就好比一个人要能挑得起很重的担子。
框架纵梁得能承受住它上面传来的各种重量,像楼板的重量啊,还有人啊、家具啊这些活荷载。
所以配筋得让梁有足够的能力来抗住这些压力,不然梁就可能会被压坏,那房子可就危险喽。
2. 一定的延性。
延性就像是人的柔韧性。
梁要是太脆了,一旦受到比较大的力,可能一下子就断了。
有好的延性呢,梁在受力比较大的时候还能有一些变形的能力,就像橡皮筋一样,能拉一拉还不断,这样可以给楼里的人更多的逃生时间啥的,很重要哦。
二、具体配筋方面。
1. 纵向受力钢筋。
数量。
要根据梁的跨度、承受的荷载大小来确定。
跨度大、荷载重的梁,那肯定需要多一些的纵向钢筋。
就好像是大货车需要更多的轮胎来支撑重量一样。
一般来说,在梁的底部,要配置足够多的纵向受拉钢筋,因为梁的下部主要是受拉的。
直径。
直径不能太小,太小了就跟细面条似的,没什么劲儿。
但也不能太大,太大了在梁里面不好摆放,而且和混凝土的粘结性可能也会受影响。
通常会有一个合适的范围,比如说在16 25毫米之间比较常见,当然这得看具体的工程情况。
间距。
纵向钢筋之间的间距也得合适。
如果间距太小,就像一群人挤在一个小屋子里,大家都不舒服,混凝土也不好浇筑到钢筋之间。
间距太大呢,梁的受力就不均匀了,就好像一群人拉手排成一排,要是中间隔老远一个人,那这一排的力量就不连贯了。
一般间距要满足规范要求,不能小于一定的值,比如25毫米之类的。
2. 箍筋。
形式。
箍筋有不同的形状,像封闭式箍筋就比较常用。
它就像一个小笼子一样把纵向钢筋给箍住,让它们团结一致,共同受力。
间距。
箍筋的间距得合理。
间距太大的话,对纵向钢筋的约束就不够了,梁就容易变形。
间距太小呢,就有点浪费钢材了。
一般在梁的端部,因为受力比较复杂,箍筋的间距会加密,就像在关键的地方多安排几个保安一样,确保梁的安全。
直径。
直径也是根据梁的高度、受力情况等来确定。
连续梁施工验收要求
连续梁施工验收要求一、混凝土方面。
1. 强度。
首先呢,这混凝土强度得达标啊。
就像盖房子打地基,基础不牢那可不行。
按照设计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去做抗压强度试验,比如说28天强度得达到设计值才行。
要是强度不够,就像一个人没吃饱饭,哪有力气干活呀,梁可就容易出问题啦。
2. 外观。
混凝土表面要光滑平整,不能跟月球表面似的,坑坑洼洼的。
不能有蜂窝麻面,那些小窟窿眼就像脸上长满了麻子,多难看呀。
还有不能有裂缝,要是有裂缝就像衣服破了个口子,雨水渗进去,时间长了梁里面的钢筋就会生锈,那可就麻烦大了。
二、钢筋工程。
1. 规格和数量。
钢筋的规格得对呀,不能把细的当粗的用,就像你不能拿牙签当筷子使。
数量也不能少,少了就像人的骨头少了几根,梁的“骨架”就不结实了。
按照设计图纸一根一根地数,可不能马虎。
2. 连接。
钢筋连接也很重要。
如果是焊接,那焊接得牢固,就像两块铁紧紧地抱在一起,焊缝得饱满,不能有夹渣、气孔这些缺陷。
要是采用机械连接,像直螺纹连接,丝扣要拧到位,不能松松垮垮的,不然就像没系紧的鞋带,容易散架。
三、模板工程。
1. 尺寸。
模板支设的尺寸得准确无误。
这就好比给梁做个模子,模子大小不对,做出来的梁肯定也不对。
梁的长度、宽度、高度都得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能太大,不然梁就成了“畸形梁”啦。
2. 稳定性。
模板要稳稳当当的。
要是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模板晃来晃去,那混凝土就会流得到处都是,梁的形状也就没法保证了。
就像搭积木,搭得不稳,稍微一碰就倒了。
四、预应力工程(如果有)1. 预应力筋。
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要符合要求。
这就像给梁穿上一件紧身衣,要拉到合适的紧度。
应力过大,梁可能会被拉坏;应力过小,就起不到预应力的作用了。
而且预应力筋的位置要准确,不能偏左偏右或者偏高偏低,就像人的脊梁骨得在正中间一样。
2. 压浆。
压浆要饱满密实。
如果压浆不密实,里面就会有空隙,就像面包里面有好多洞一样。
这样空气和水分就容易进去,时间长了预应力筋又要生锈了,那前面的努力可就白费了。
梁的规范要求(新)[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梁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的规定:1 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少于两根2 梁高不小于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梁高小于300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 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
当下部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形式。
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少于2根。
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l /5,0l 为梁的计算跨度。
2 对架力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 时,直径不小于8mm ,当梁的跨度为4~6m 时,直径不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mm 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mm ~300mm 时,可尽在构件端部0l /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0l 为跨度。
但当在构件中部0l /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 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 截面高度大于800mm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 的梁,不宜小于6mm 。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 为受压钢筋最大直径。
3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2。
9的规定;4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是,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1)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 ,d 为箍筋直径2) 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并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 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d 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梁上下钢筋根数及梁纵筋并筋的要求
原则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2.1条第3款: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和d。
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的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的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这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根据上述,梁上部钢筋一排能放最多根数n应满足:2*c+2*D+n*d+(n-1)* max{30,1.5d}<b梁下部钢筋一排能放最多根数n应满足:2*c+2*D+n*d+(n-1)* max{25,d}<bD——箍筋直径C——保护层厚度b——梁截面宽度梁一排钢筋数(箍筋直径10,环境一类,保护层厚度20)关于并筋的施工方法:原则依据: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2.1条第4款: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宜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2.7条:构件中的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形式。
直径28mm及以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根;直径32mm的钢筋并筋数量宜为2根;直径36mm及以上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
并筋应按单根等效钢筋进行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按截面面积相等的原则换算确定。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2.7条条文说明:相同直径的二并筋可取为1.41倍单根钢筋直径;三并筋等效直径可取为1.73倍单根钢筋直径(其实明白说就是二并筋算两根钢筋的总面积,三并筋计算为三根钢筋的总面积)。
二并筋可按纵向或横向的方式布置;三并筋宜按品字形布置,并均按并筋的重心作为等效钢筋的重心。
4、《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第56页,梁上部下部钢筋的纵筋间距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梁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的规定:1 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少于两根2 梁高不小于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梁高小于300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 和1.5d ;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
当下部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形式。
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少于2根。
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l /5,0l 为梁的计算跨度。
2 对架力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 时,直径不小于8mm ,当梁的跨度为4~6m 时,直径不小于10mm ;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
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mm 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mm~300mm 时,可尽在构件端部0l /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0l 为跨度。
但当在构件中部0l /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 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 截面高度大于800mm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 的梁,不宜小于6mm 。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 为受压钢筋最大直径。
3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2.9的规定;4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是,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1)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 ,d 为箍筋直径2) 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 ,并不应大于400mm 。
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 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 ,d 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3) 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 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跨度不大于400mm 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框剪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抗震设计时,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2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和45t f /y f 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是,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3 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手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4 抗震设计时,梁端界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5 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6.3.2.2的要求,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
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个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 ,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 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2 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的直径,对矩形界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得1/20。
6.3.4 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的箍筋尚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 框架梁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级 y v t sv f /f 30.0≥ρ二级 y v t sv f /f 28.0≥ρ三四级 y v t sv f /f 26.0≥ρ2 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支座边缘50mm 处;3 在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4 箍筋应有135°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和75mm 的较大值。
5 在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钢筋受拉时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钢筋受压时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6 框架梁非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6.3.5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箍筋配筋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2 截面高度大于800mm 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其余截面高度的梁不应小于6mm 。
在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最大直径的0.253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表6.3.5的规定,在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尚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在纵向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尚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4 当梁的剪力设计值大于0.7t f b 0h 时,其箍筋面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式要求:y v t sv f /f 24.0≥ρ5 当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其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0.25倍2)箍筋应做成封闭式3)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d 且不应大于400mm ,当一层内的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 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 (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4)当梁截面高度大于400mm 时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截面宽度不大于400mm 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连梁配筋应满足下列要求:1连梁顶面,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E a l ,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a l ,且不应小于600mm ;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场箍筋的构造应按本规程第6.3.2条框架梁梁端加密区箍筋的构造要求采用;非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间距不应大于150mm ; 3 顶层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体的长度范围内,应配置间距不大于150mm 的构造箍筋,箍筋直径应与该连梁直径相同;4 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 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 ,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
10.2.8框支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梁上,下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0.3%;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5%和0.4%。
2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 ,直径不小于16mm 的腰筋;3 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1.5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间距不应大于100mm 。
加密区箍筋最小面积含箍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9y v t f /f ;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1.3y v t f /f ,1.2y v t f /f 和1.1y v t f /f . 11.7.11剪力墙及筒体洞口连梁的纵向钢筋,斜筋及箍筋的构造要求符合下列要求:1 连梁沿上,下边缘单侧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且配筋不宜小于2 12,单组折线筋的截面面积可取单向对角斜筋截面面积的一半,且直径不宜小于12mm ,集中对角斜筋配筋连梁和对角暗撑连梁中每组对角斜筋应至少由4根直径不小于14mm 的钢筋组成。
2 交叉斜筋配筋连梁的对角斜筋在梁端部位应设置不少于3根拉筋,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连梁宽度和200mm 的较小值,直径不应小于6mm ,集中对角斜筋配筋连梁应在外侧纵向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直径不应小于8mm ,对角暗撑配筋连梁中暗撑箍筋的外缘沿梁截面宽度方向不宜小于梁宽的一半,另一方向不小于梁宽的1/5,对角暗撑约束箍筋的间距不宜大于暗撑钢筋直径的6倍,当计算间距小于100mm 时可取100mm ,箍筋肢距不应大于350mm 。
除集中对角斜筋连梁以外,其余连梁的水平钢筋及箍筋形成的钢筋网之间应采用拉筋拉结,拉筋直径不宜小于6mm ,间距不宜大于400mm 。
3 沿连梁全长箍筋的构造宜按本规范第11.3.6条和第11.3.8条框架梁两端加密区箍筋的构造要求采用,对角暗撑配筋梁沿梁全长箍筋的间距可按本规范表11.3.6-2中规定值的两倍取用。
4 连梁纵向受力钢筋,交叉斜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E a l ,且不应小于600mm ,顶层连梁纵向钢筋深入墙体长度范围内,应配置间距不大于150mm的构造箍筋,箍筋直径应与该连梁的箍筋直径相同。
5 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可作为连梁的纵向构造钢筋在连梁范围内贯通。
当梁的腹板高度h不小于45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内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w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的面积配筋率尚不应小于0.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界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3 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6.3.4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梁端纵向受拉刚进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梁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φ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刚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得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得1/203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