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合集下载

诗经关雎的朗诵课教案及反思

诗经关雎的朗诵课教案及反思

诗经关雎的朗诵课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诗经关雎的朗诵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关雎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对诗经关雎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难点: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诗经关雎原文、翻译、注释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3. 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阅读关雎,并准备朗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询问学生对诗经的了解程度,并简要介绍诗经关雎的背景和意义。

2. 朗诵与分析(15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关雎,然后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深入理解。

3. 情感体验(10分钟):通过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关雎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 朗诵训练(15分钟):教师针对朗诵技巧进行讲解,如语调、节奏、停顿等。

然后,学生进行朗诵训练,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5.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选择一段关雎进行朗诵,并加入表演元素。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

6.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朗诵技巧和诗歌理解。

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其他古代诗歌作品,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文艺汇演,展示他们的朗诵才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诵诗经关雎的方式,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然而,教师在朗诵训练环节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个别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朗诵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古代文学的引导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关雎教案4篇

关雎教案4篇

关雎教案4篇关雎教案篇1一、导入学习诗歌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畅所欲言)(预设:字音、节奏、重音、停顿)按照刚才我们所说的要求,齐读诗歌。

同学说的很全面,那么就按照刚才我们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二、一唱三叹吟读《关雎》1、把握节奏:四言诗,一般是“二二”断开,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注意提示,不能刻意断开,尽量做到音断意连。

2、全班齐读。

三、相映成趣译读《关雎》1、请同学们用笔圈画出重要的或者你认为较难理解的字词。

请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全班讨论解决。

2、单看右边划线这一部分,我们就理一理这首诗歌。

这首诗讲了什么?这首诗就是讲了这么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诗经》里叫作“赋”。

现代汉语里叫作“记叙”)(板书:赋)3、这首诗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读,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画面?方法指导:画面想象法。

【例如: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

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多么安静美好的画面,此时语速应该是平和的,悠缓的,而且这是起句,如果太高,后面就没有办法表现了。

】(雎鸠鸟在河边鸣叫,就用来比喻君子和淑女是很好的一对,这叫比。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这几句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清清的小河边,一位穿着一袭连衣裙的姑娘,正两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

她黑瀑似的长发轻束脑后,直垂腰间。

她双袖挽起,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转,消融粲然,像三月的桃花一样美丽。

】《采茶女》(两者没有共同点时候,例如写“荇菜”引出后面的窈窕淑女,这叫兴)【“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仿佛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夜已深沉,明月高悬,万籁俱静,屋子里满是明月的清辉。

关雎教学反思共4篇_1

关雎教学反思共4篇_1

关雎教学反思共4篇反思一:关雎教学反思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与欣赏不能割裂开来,两者是交融的。

诵读欣赏很讲究诵读,但这种诵读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朗读,它要求融入感情,要读出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要读出诗、文中字里行间蕴藏的真挚感情。

全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他所喜欢的女子的不懈追求和爱情幻想。

共分四章。

首章四句,以雌雄鸠鸟和鸣求偶连类起兴,写青年男子(君子)对“窈窕淑女”一见倾心,被她的娴静漂亮所打动,想和她结成配偶。

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的相思和热恋到了“寤寐求之”的程度。

第三章、第四章,写男子以琴瑟、钟鼓追求意中人,仿佛那位窈窕淑女在钟鼓声中与他真的结成了美满姻缘,诗篇反反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恋、追求过程,诗意层层递进,感情奔放炽热,体现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

这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学,他们(她们)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她们)对爱情有着一种渴望了解的心理,同时他们(她们)往往又体现出一种非常害羞的心理。

所以我们面对这首诗绝对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一古老而神圣的话题,尤其是通过这首描写君子对淑女思念得辗转反侧并进而以琴瑟和钟鼓追求的爱情诗。

但是在探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文章不能上得肤浅了,否则就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基于这点考虑,这堂课一定要上出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中产生正确的爱情观。

在解析《关雎》的基础上,通过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二词过渡到对真正的爱情阐释中。

我先让学生回归中国古代社会的爱情故事。

学生在搜集讨论的基础上主要搜集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故事……然后我让学生思索是什么让这些爱情能够永恒。

关雎教学设计实践报告(3篇)

关雎教学设计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属于《周南》篇。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和生活的真挚情感。

在当前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将《关雎》这首古诗词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感受古代文化魅力的同时,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关雎》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律和表现手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古诗词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古诗词鉴赏能力尚待提高。

四、教学策略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关雎》的古琴曲,营造古代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逐句解析:结合注释和现代汉语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诵等形式,体会诗句中的情感。

4. 拓展延伸:结合《诗经》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关雎》的古琴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诗的意境。

2. 介绍《诗经》的背景和《关雎》在《诗经》中的地位。

(二)逐句解析1. 结合注释和现代汉语翻译,解释诗句的含义。

2.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兴、对仗等。

(三)情感体验1.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诗句中的情感。

2.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四)拓展延伸1. 结合《诗经》的相关知识,介绍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2. 让学生谈谈对《关雎》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逐句解析、情感体验和拓展延伸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关雎》这首古诗词。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诗经《关雎》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篇1【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教学设计与反思

《关雎》教学设计与反思

《关雎》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雎》的作者以及背景知识;2.理解《关雎》的内容和意图;3.分析《关雎》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关雎》的内容和意图;2.分析《关雎》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评意识;2.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四、教学方法:1.讲述与解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3.学生展示和评价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关雎》的作者和背景知识,引出下一个环节的讨论。

第二步:小组合作讨论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例如《关雎》中的爱情主题、自然景物的描写等。

2.教师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关雎》中的内容和意图,以及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第三步:学生展示和评价1.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2.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四步:归纳总结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关雎》的理解。

2.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自行拓展和深化对《关雎》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能够理解《关雎》的内容和意图,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2.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学生通过互动讨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关雎》;3.教学过程是否顺畅: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并合理安排时间,使得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展示;4.教学效果如何: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展示的方式,学生对《关雎》的理解得到了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评意识得到了培养。

初中语文_ 《关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 《关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关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②.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译读、品读和演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境美,了解起兴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交流法【学法指导】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演读【课前准备】自查资料,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欣赏屏幕上的这幅图片(屏显画面),左侧是一对关关和鸣的水鸟,右侧是一名在水中划船的女子和一名在岸边站着的男子,看到这样一副图片,同学们会联想到什么呢?生:爱情。

师: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情,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感受三千年前的人们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师: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介绍《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诗经》有三种表现手法,分别是:赋比兴。

师:善于查阅资料,预习得很好。

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诗吗?生:《关雎》。

师:不错,是《关雎》。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关雎》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音韵和谐——朗读诗歌师引:诗歌顾名思义,既是一首诗,又是一首歌,所以一首优秀的诗歌首先就必须听起来好听。

而《关雎》无疑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那么它的好听之处在哪里呢?1、教师请学生自由大声朗读一遍这首诗歌并感受哪些地方读起来好听,并指学生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押韵、叠词、双生、重章叠句。

《关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doc

《关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doc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关雎执教者课时L i课时所属教材目录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关雎》是一首古老经典的爱情诗歌,尽管其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是,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

学情分析《关雎》,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学习热情很高,理解吃力,应该以阅读理解为主,古人云,熟读百遍其意自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在品读中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通过朗读、探究、对话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作者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2、了解兴的表现手法。

3、用对照品析字词,丰富语言,提高鉴赏能力难点1、双声叠韵连绵词的运用2、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着“以读为主”的原则,这次课堂教学就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采用了“一诗四读”的方法——吟读,译读,品读,唱读。

换利说法就是: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无地品读,优美地唱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设置情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牛爱慕之心。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

《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

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乂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走进《诗经》开篇的第i首《关雎》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相传为孔子所编订,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 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第12课《关雎》教案

第12课《关雎》教案
4.诗歌鉴赏:分析《关雎》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文化背景:了解《诗经》的背景和《关雎》的历史地位,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6.主题探讨:深入挖掘《关雎》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核心素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关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掌握诗经语言特点,增强语文学科素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关雎》中的美好情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关雎》这一课后,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首先,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们对《关雎》这首诗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创作练习,这无疑体现了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理论介绍环节,可能因为我对某些概念讲解得不够透彻,导致部分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显得有些吃力。特别是在讲解比兴手法时,我应该用更生动的例子和更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4.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更多有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歌朗读与理解:《关雎》的朗读节奏、语气、情感把握,以及对诗句的整体理解。
-通过示范朗读、分组朗读、个人展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关雎教学反思共4篇

关雎教学反思共4篇

关雎教学反思共4篇反思一:关雎教学反思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与欣赏不能割裂开来,两者是交融的。

诵读欣赏很讲究诵读,但这种诵读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朗读,它要求融入感情,要读出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要读出诗、文中字里行间蕴藏的真挚感情。

全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他所喜欢的女子的不懈追求和爱情幻想。

共分四章。

首章四句,以雌雄鸠鸟和鸣求偶连类起兴,写青年男子(君子)对“窈窕淑女”一见倾心,被她的娴静漂亮所打动,想和她结成配偶。

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的相思和热恋到了“寤寐求之”的程度。

第三章、第四章,写男子以琴瑟、钟鼓追求意中人,仿佛那位窈窕淑女在钟鼓声中与他真的结成了美满姻缘,诗篇反反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恋、追求过程,诗意层层递进,感情奔放炽热,体现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

这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学,他们(她们)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她们)对爱情有着一种渴望了解的心理,同时他们(她们)往往又体现出一种非常害羞的心理。

所以我们面对这首诗绝对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一古老而神圣的话题,尤其是通过这首描写君子对淑女思念得辗转反侧并进而以琴瑟和钟鼓追求的爱情诗。

但是在探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文章不能上得肤浅了,否则就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基于这点考虑,这堂课一定要上出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中产生正确的爱情观。

在解析《关雎》的基础上,通过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二词过渡到对真正的爱情阐释中。

我先让学生回归中国古代社会的爱情故事。

学生在搜集讨论的基础上主要搜集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故事……然后我让学生思索是什么让这些爱情能够永恒。

关雎教案10篇

关雎教案10篇

关雎教案10篇关雎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②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解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1、重点: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

2、难点: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想象、讨论交流学法指导: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范读一、教学过程:导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怎么说话。

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那么同学们读过《诗经》吗?二、七嘴八舌话《诗经》1、请学生谈谈对《诗经》的认识、了解(PPT展示《诗经》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诗经》六义:作品分类:《风》、《雅》、《颂》表现手法:赋、比、兴2、教师问:《诗经》离我们远吗?PPT展示———跟《诗经》有关的①成语②名句③诗词④名号《诗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

它的文化传统就像空气一样滋养着我们的民族,它的要素始终流淌在我们的文化血液中。

三、一咏三叹吟读《关雎》1、全班齐读(订正字音)窈窕yǎo、tiǎo、淑shū女、好hǎo、逑、寤寐wù、mèi2、男女和读(读准、体会节奏—四言二字一顿)3、学生个读、评读4、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这首诗写了一个君子对一个淑女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四、诗情画意译读《关雎》1、吟读诗歌入情先入境,如果把这首诗当成是一个剧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你会拍摄几个场景来反映这首诗歌?雎鸠和鸣图——舒缓、平正(美好,生机,岁月静好)————PPT图片展示少女采荇图——渴慕、爱慕(清新、活泼)长夜难眠图——忧思、惆怅(速缓、调沉—急切,速稍快)琴瑟鼓乐图——喜悦、庄重(“钟鼓乐之”语顿、重音)2、学生想读诗歌,展开想象以文译读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3篇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3篇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篇8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窈窕”“淑女”“君子”等词语含义,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语言特点。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3、理解诗意,分析主人公形象,领悟诗情。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品、写等方式学习诗歌。

2、音乐烘托,资料辅助。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淑女风范、君子风度,做文明敦厚之人。

2、正确看待君子对待爱情的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在水一方》,营造氛围)一、走近《关雎》--仰视1、有一条河,缓缓流淌了三千年,河畔的每一株草,每一缕清风,每一丝香甜,都被完整的珍藏。

岁月的风尘无法将之淹灭,时光的足音无法将之覆盖,所有的细节汇聚成一个个富有灵性的文字,轻轻跳跃……这条河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诗经》!2、《诗经》简介(屏显)(生自读积累)。

3、《诗经》是我国诗歌文学的鼻祖,孔子论诗,必从《诗经》开始,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能让人“温柔敦厚”。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关雎》是“风”之始,也是《诗经》第一篇。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让我们带着仰慕之情去聆听那经历了三千年之久却依然鲜活美好的吟唱!二、走进《关雎》--透视聆听先民吟唱:1、自由读,回顾诗歌朗诵常识。

(生先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一遍,然后据诗歌常识探讨如何读好这首诗,再据总结的经验试读。

)2、配乐读,体会诗歌音韵美感。

(推荐同学示范朗读,用声音传递出诗歌的美感和韵味。

)3、同桌互读,探寻人物内心世界。

(读给同桌听,并与同桌探讨:这首诗讲了个什么故事,读出了诗中男子怎样的心路历程。

)探究人物形象:1、分析“淑女”形象。

(1)想象“窈窕淑女”模样。

那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子让他慕之求之,求之思之的呢?闭上眼,我们来想象一下她的样子:微风轻拂,河水微漾,金色的阳光铺洒在河面上,油油的荇菜在水中摇曳,一位挎着篮筐的姑娘不时弯下腰,轻快的采摘着荇菜……也许这个姑娘在我们脑海里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像,但我们相信,她一定有--(生随老师设置的情景想象。

《关雎》优秀教学设计(精选范文)

《关雎》优秀教学设计(精选范文)

《关雎》优秀教学设计(精选范文)【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关雎》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9课《诗经》二首中的一首。

这个单元包括四篇古诗文,有以记事为主,虚构理想社会的《桃花源记》;有以记游写景为主,幽深冷寂的《小石潭记》;有以状物为主,内容新奇有趣的《核舟记》;有以抒情为主,感情真挚的《关雎》和《蒹葭》。

阅读这些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古人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体会古人笔下的美好境界。

(二)教学内容《关雎》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劳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积累和理解了一些基本的实词和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如果借助工具书,理解一些基本的句子应该不成问题。

当然,对于基础积累不够的学生而言,疏通文意仍然是一个难点。

对诗歌而言,把握层面意思,可能不成问题,但是要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对诗歌的诗句赏析更是一个难点。

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会有差异,各班、各校也会不同,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重视这一点。

【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4.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这首古诗的主题。

【教学难点】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教法和学法】诵读法、师生互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宋年间,辽国使者出使大宋,这辽国使者对大宋朝文人的才学早有所闻,于是,想以他本国一直无人能对的死对来为难他们。

且听他出的上联是:三才天地人……,(多媒体显示)串讲:这上联一出,只见当时在朝的文武官员个个面面相觑,摇头叹息,同学们,难道真被一小国使者难住了不成。

关雎教案设计范文

关雎教案设计范文

《关雎》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

(2)理解《关雎》的诗意,把握其主题和情感。

(3)分析《关雎》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比兴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关雎》所表现的美好情感,体会诗歌的魅力。

(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关雎》的诗意理解。

2. 《关雎》的文学特点分析。

难点:1. 《关雎》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韵律、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及地位。

(2)激发学生对《关雎》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关雎》的诗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关雎》的文学特点,如比兴、意象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讲解:(1)讲解《关雎》中的古代文化背景。

(2)解析《关雎》中的韵律、比兴等手法。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让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加深对《关雎》的记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讲解等方式,使学生对《关雎》有了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关雎》。

2. 结合课后注释,深入理解《关雎》的诗意。

3. 分析《关雎》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比兴等,并与同学交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关雎》的朗读、背诵和文学特点分析等情况。

关雎音乐课教学实践(3篇)

关雎音乐课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雎音乐课作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本文将结合关雎音乐课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关雎音乐课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1.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

2. 注重音乐素养的培养,提高音乐技能关雎音乐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音乐技能的培养,如音乐听辨、音乐表现、音乐创作等。

3. 强调实践性,注重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注重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

4. 融入文化元素,拓展音乐视野关雎音乐课应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拓展音乐视野。

三、关雎音乐课教学实践的具体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音乐作品中的画面、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

(3)开展音乐故事会,让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

2. 注重音乐素养的培养(1)音乐知识讲解:教师应结合实际,讲解音乐基础知识,如音乐术语、音乐风格等。

(2)音乐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音乐表现:鼓励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如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

3. 强化音乐实践(1)音乐课堂实践:在课堂上,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改编、表演等活动。

(2)课外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区等组织的音乐活动,如合唱比赛、音乐会等。

4. 融入文化元素(1)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如西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

《关雎》教案与教学反思

《关雎》教案与教学反思

《关雎》教案与教学反思【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重点)3.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问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预习展示1.了解《诗经》。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②《诗经》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

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③《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摹貌。

2.生字识记。

雎(jū) 鸠(jiū) 荇(xìng) 芼(mào) 好逑(hǎo qiú) 参差(cēn cī) 窈窕(yǎo tiǎo) 寤寐(wù mèi)3.重点语句翻译。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翻译: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翻译: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

三、合作探究(一)理解主要内容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关雎教学设计和反思

关雎教学设计和反思

《关雎》教学设计和反思《关雎》基本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引用孔子读《诗》,如何能够做到“能说会道”?2、《诗经》是一部怎样的书?3、欣赏现代诗(关于诗经评述内容),了解《诗》的内容,流传。

4、引出《关雎》。

师:《关雎》是一首爱情诗,同学们有没有接触爱情?苏霍姆林斯基在《致女儿的信》里谈到了爱情,本节课我们继续品读爱情,希望同学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树立健康的爱情观,受到美的熏陶。

二、我读诗歌1、学生读一遍课文(自由朗读)2、考查预习情况(雎鸠荇菜窈窕寤寐)3、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4、同学们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没有,真棒!老师有一个问题——雎鸠是什么鸟呢?明确:俗称鸬鹚,鱼鹰的一种,性凶猛5、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讲解一句诗,以句号为准。

6、给出诗歌现代文翻译。

课代表为大家读一下。

7、课文所表达的思想(萌生——追求——思念——美梦成真)三、我诵诗歌同学们想一想,如何读,才能读出男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四、我品诗歌1、从一句话中赏析2、复沓、重章叠句3、本诗的语言特色4、“兴”的表现手法五、我悟诗歌1、把这首诗放在《诗三百》的原因2、播放宋祖英《关雎》演唱。

六、结课这节课我从精选问题设计入手。

“怎么教”?以学情为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在学生的生成中,让他们自己去感知、去建构诗歌,去明白古代诗歌的学习方法,用学生自己的思想去创造一个可能的“关雎”世界。

重点关注生成、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而不是关注:知识本身是不是全部教授给学生了?有没有遗漏?考点是不是全部讲到了?在课堂上,学生已经知道的我会用提问的形式进行交流(关于诗经的产生、内容、对后世的影响);学生自学后就能知道的,我会让同伴互测的形式进行考查(字词,文意);对于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我会选择小组合作的形式,师生共同解决,这是针对学生“现有发展区”的教学,这些内容完全放手给课外(在平时的教学中,借班上课另说),给学生,课堂以考评、激励、检测为主,除此以外,我要刺激学生的阅读期待,要带领他们深入文本,向着《关雎》风景更深处漫溯,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提高本节课教学的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5分钟
二、资料助读15分钟
三:新授课20分钟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走进《诗经》开篇的第一首《关雎》
(2)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哪一句?(这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
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诗中的男子为何会爱上这位女子?
明确: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相传为孔子所编订,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效果不错,学生诗兴高,用心读,理解快,记得牢
2.当学生很快找到描写浪漫景色语句时,比较满意,因为,表示学生已经理解
3.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穿插更多的多媒体素材,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已学诗经的表现手法。
4.如果能得到老师或专家的指导,我会倍加珍惜,并努力钻研教材,生动形象地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2、吟诵《关雎》
注意读准下面字音。(检查预习,叫学生朗读,教师指导纠正字音)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淑(shū)女:文静美好的样子。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好逑(hǎo qiú):配偶。
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
荇莱(xì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2、了解兴的表现手法。
3、用对照品析字词,丰富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难点
1、双声叠韵连绵词的运用
2、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着“以读为主”的原则,这次课堂教学就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采用了“一诗四读”的方法——吟读,译读,品读,唱读。换一种说法就是: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唱读。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方法
“赋”:即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陈述铺叙);
“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 要歌咏的内容。
1、题目简介: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在品读中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通过朗读、探究、对话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作者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芼(mào):挑选。
3、范读《关雎》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音频文件,学生注意朗读节奏。
4、趣译《关雎》
(1)教师指导,学生试着翻译重难点字词。
(2)教师点拨,学生集体翻译《关雎》这首诗歌。
5、赏析《关雎》
(1)多媒体显示: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交流讨论。
明确:这是一首爱情诗,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恋,思念、追求过程以及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5)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6)他们爱情的结局(幻想)是怎样的?
明确: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这首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1)、“起兴”。“兴”是触景生情,借助于其他事物引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学习运用比兴的手法
课堂小结
2分钟
《诗经》的“六义”及诗歌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
1分钟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讲述一个有关爱情的民间传说或摘抄一首你喜欢的爱情诗
板书设计
1、《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 “雅“兴”
2男主人公情感发展脉络:
爱恋——相思——幻想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关雎
执教者
课时
一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关雎》是一首古老经典的爱情诗歌,尽管其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是,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
学情分析
《关雎》,对于初三学生来说 ,学习热情很高,理解吃力,应该以阅读理解为主,古人云,熟读百遍其意自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2)、重章叠咏,一咏三叹。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大声地朗读
观赏阅读
小组讨论
欣赏音频文件
试译诗句
交流回答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
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生3:他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吟读
树立正确爱情观
品读
了解诗经的历史地位
整体了解诗经及六义
唱读
理解文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