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历史下册笔记

合集下载

2020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套笔记期末复习知识归纳

2020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套笔记期末复习知识归纳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独立运动。

★★★3、“解放者”:玻利瓦尔、圣马丁。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印度人民反抗的国家:英国。

★★★2、起义的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改革时间:18世纪初;★2、向西方学习;★★★改革的内容:①强化中央集权;②建立新式常备军;③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农奴;⑤发展教育;⑥倡导西方生活方式。

★★改革的影响: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一跃而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位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简化版:改革让俄国成为强国,让俄国开始近代化,但也强化了农奴制。

)二、废除农奴制1、时间:1861年★★2、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3、改革的内容:①农奴可以获得人身自由;②农奴解放以后可以获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4、改革的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改革也保留了残余。

★★★第3课,美国内战1、美国内战的背景:①美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②在是否废除奴隶制的问题上,南北双方针锋相对。

★★★2、内战爆发的导火索:林肯当选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3、内战爆发的时间:1861年(与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奴隶制同年);★★4、1862年,《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扭转了战场被动局面。

5、如何评价美国内战:①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②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适合2019年中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适合2019年中考)

.1 / 1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时间:19世纪初2、殖民统治:西班牙、葡萄牙3、领导人:北部玻利瓦尔,南部圣马丁,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时间:1857年2、原因: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紧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3、参加者:首先是印度士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利的封建王公。

以章西女王为代表4、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 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 1、时间:18世纪初 2、领导者:沙皇彼得一世3、目标:富国强兵,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

4、内容:向西方学习,颁布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焦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俱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5、意义及影响: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是, 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6、1700-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XX,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一圣彼得堡。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1、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废除农奴制3、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4、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赎买,所出的价钱高于当时的地价,农民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书第15课笔记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书第15课笔记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书第15课笔记一、爆发原因: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根本原因)②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法西斯上台,步步侵略。

③西方大国采取绥靖政策。

④德、日对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被惩治、受遏制的地位不满。

二、交战双方:轴心国集团VS反法西斯联盟三、主要战场:亚洲战场(中国抗日战争)、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四、主要进程: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2.扩大—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4月起,德国先后攻占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地。

后轰炸英国,但遭到英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迫使希特勒放弃了进攻英国的计划(不列颠之战)。

3.进一步扩大—苏德战场形成: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

10月,苏联军民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

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

日本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

5.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背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步走向联合。

五、战争结束1.结束标志:①欧洲: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欧洲战事结束标志)②亚洲: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战结束标志)2.影响:①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

②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③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3.性质: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4.胜因: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②各国军民英勇奋战。

③召开多次国际会议,协调行动。

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意义: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沉重地打击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列宁领导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作出的重要探索。

2、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僵化,严重弊端)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对欧亚非的安排巴黎和会:1919年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会议,会议英、法、美主宰,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瓜分。

相关链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此开始。

2、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安排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日美两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内容:九国代表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列强经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是资本主义世界短期相对稳定的统治秩序,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

四、经济大危机1、经济危机(1929—1933)从美国纽约开始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劳动人民深受其害。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2.罗斯福新政(美国)①、1933年,为对付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课俄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世界历史第⼆册第1课、俄国⼗⽉⾰命[知识要点]⼀、新时代的曙光1.“⼆⽉⾰命”爆发背景:第⼀次世界⼤战给俄国⼈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时间:1917年3⽉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局⾯:建⽴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府并存。

2.“⼗⽉⾰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爆发:1917年11⽉6⽇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2)胜利:1917年11⽉7⽇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1917年11⽉8⽇凌晨,攻占冬宫特征:中⼼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世界上第⼀个⼯⼈⼠兵苏维埃(⼈民委员会)3.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命措施(1)政治上,建⽴新型的⽆产阶级专政。

(2)经济上,将银⾏、铁路、⼤量⼯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3)外交上、同德、奥匈议和,退出第⼀次世界⼤战。

4.三年卫国战争,巩固⽆产阶级政权1918——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涉和国内的反⾰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个⽆产阶级政权。

在此期间,苏联⼀⽅⾯实⾏了“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加强红军的建设,这两项措施对于苏联取得胜利具有决定作⽤。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实⾏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中的粮⾷和其他农产品,对中⼩企业实⾏国有化,取消⾃由贸易。

5.⼗⽉⾰命的历史意义(1)俄国⼗⽉社会主义⾰命是⼈类历史上第⼀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命,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了。

(2)⼗⽉⾰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的解放⽃争。

[难点解析] 中国⾰命与俄国⾰命对照1.⼆⽉⾰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命)2.⼗⽉⾰命领导者是(列宁),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性质是(⽆产阶级⾰命)3.⼗⽉⾰命的特点是(中⼼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4.⼈类历史上第⼀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命是(⼗⽉⾰命)。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笔记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笔记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笔记第一单元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俄二月革命(1917年3月)1、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灾难,阶级矛盾激化。

2、结果:⑴推翻沙皇专制统治⑵两个政权并存①士兵苏维埃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人剥削人制度的革命)1、原因:它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以及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2、彼得格勒起义时间:1917年11月;人物:列宁;地点:斯莫尔尼宫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和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革命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1921年列宁领导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2、1922年苏联成立(1922-1991年共69年)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1、1924年列宁逝世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①措施:1928-1937年(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工业)②成效: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由此加强3、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4、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⑴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课堂笔记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课堂笔记总结

⼈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课课堂笔记总结⼈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课课堂笔记总结⼀.新时代的曙光1.⼆⽉⾰命(1)时间:1917年3⽉(2)结果:①推翻了沙皇专政统治②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利③俄国建⽴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命中建⽴的⼯⼈⼠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2.⼗⽉⾰命(1)背景:国内外的反动势⼒联合起来,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2)爆发原因:①⼆⽉⾰命后,临时政府继续实⾏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②第⼀次世界⼤战的影响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针政策④俄国⼯⼈阶级的⼒量⽐较集中(3)爆发时间:1917年11⽉17⽇晚9时45分(4)爆发地点: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5)性质:⽆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命(6)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兵苏维埃政府-----⼈民委员会(7)胜利后措施:①建⽴新型的⽆产阶级政权②将银⾏、铁路和⼤⼯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次世界⼤战⼆.⼗⽉⾰命的历史意义1.国际意义(1)是⼈类历史上第⼀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命(2)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3)⼗⽉⾰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4)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5)⿎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的解放⽃争2.国内意义: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三.例题1.观察图画,回答问题(1)这幅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析这幅漫画的含义。

2.“⼗⽉⾰命⼀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泽东”说明了什么?答案:1.(1)⼗⽉⾰命胜利(2)⼗⽉⾰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的解放⽃争。

2.⽑泽东肯定了⼗⽉⾰命的胜利。

九年级历史(下册)学习笔记(学生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学习笔记(学生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学习笔记》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1、十月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大战后期爆发了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出现了政府和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政策,并力图扑灭。

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正确革命方针和政策。

2、十月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爆发:年月日,布尔什维克党发动武装起义。

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2)、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政府——人民委员会,当选为主席。

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3)、苏维埃政权的巩固: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战争,粉碎了外国的和国内的,取得了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3、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

它促使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②沉重打击了,推动了的发展,鼓舞了4、十月革命最重要的特点:,。

5、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性质的区别:二月革命是一场革命;十月革命是一场革命。

第2课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①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②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已经不适应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发展。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大力发展。

3、新经济政策的成效: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年,国家经济已经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4、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给我们的启示: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可贵精神:坚持从俄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九年级下册1到22课笔记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九年级下册1到22课笔记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独立运动。

★★★3、“解放者”:玻利瓦尔、圣马丁。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印度人民反抗的国家:英国。

★★★2、起义的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改革时间:18世纪初;★2、向西方学习;★★★改革的内容:①强化中央集权;②建立新式常备军;③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农奴;⑤发展教育;⑥倡导西方生活方式。

★★改革的影响: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一跃而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位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简化版:改革让俄国成为强国,让俄国开始近代化,但也强化了农奴制。

)二、废除农奴制1、时间:1861年★★2、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3、改革的内容:①农奴可以获得人身自由;②农奴解放以后可以获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4、改革的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改革也保留了残余。

★★★第3课,美国内战1、美国内战的背景:①美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②在是否废除奴隶制的问题上,南北双方针锋相对。

★★★2、内战爆发的导火索:林肯当选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3、内战爆发的时间:1861年(与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奴隶制同年);★★4、1862年,《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扭转了战场被动局面。

5、如何评价美国内战:①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②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人教版初三历史下册笔记

人教版初三历史下册笔记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的爆发时间:1917年3月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局面: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彼德格勒武装起义时间:1917年11月领导者:列宁俄国十月革命背景:“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两个政权并存时间:1917·11·7地点:彼得格勒(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人:列宁(布尔什维克党)高潮:“阿芙乐尔”炮声,攻打“冬宫结果: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革命的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想一想: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这些原因都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

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1914年4:①时间:1917年11月6日到7日,②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建立了第一个工月列宁回国。

——8月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十月革命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1920年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推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一、中国近现代史1.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全民革命,并且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它于1911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共和国。

-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近代化进程,为中国现代政治形势奠定了基础。

2.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启蒙运动。

- 这个运动的目标是推翻封建礼教,倡导科学、民主和现代思想,提倡个人解放与自由。

3.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反对旧秩序、争取民主与进步的爱国革命运动。

- 这个运动起源于1919年的北京,反对外国列强的干涉,呼唤民主和科学,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出了批判。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 这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由旧中国向新中国的过渡,中国的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也得以奠定。

二、世界两次大战及中国的抗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

- 这场战争导致了数百万人员的伤亡,以及对各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

2.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年至1945年,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 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同时也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

3. 中国的抗战- 中国抗战是指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

- 这场战争从193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日本在1945年投降为止。

中国人民以巨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1.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是指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对社会经济基础进行根本性变革的过程。

- 这个过程从1949年开始,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并解放了生产力。

2.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是中国领导下进行的又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课俄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笔记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背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给拉丁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启蒙思想的传播,激发了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

-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概况:-时间:19 世纪初。

-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结果: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葡萄牙统治下的巴西也宣布独立。

-意义:-彻底推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奠定了今天拉丁美洲的政治格局。

2.印度民族大起义-背景:-英国对印度的残酷殖民统治,激起了印度人民的强烈不满。

-工业革命后,英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概况:-时间:1857—1859 年。

-领导人:章西女王。

-结果:起义最终失败。

-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表现了印度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唤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成为印度民族运动的先声。

二、俄国的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背景:-俄国封闭落后,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内容:-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参政院。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

-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文化教育上: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推行西方的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上: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影响:-积极: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消极:改革没有触动农奴制,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2.1861 年农奴制改革-背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国内矛盾。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初三历史下册笔记

初三历史下册笔记

初三历史下册笔记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1、“阿芙乐号”的炮声背景:( 1 ) 1917 年 3 月,俄国爆发了“”( 2 )俄国出现了与工兵代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 ) 1917 年 4 月,列宁发表《》,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2、革命的直接原因:临时政府对外继续参加一战,对内镇压革命3、革命爆发 ( 1 ) 1917 年 11 月 7 日晚,进攻冬宫。

次日凌晨攻克冬宫 ( 2 )列宁领导的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4、保卫革命成果:背景:内优外患措施:军事上加强红军的建设,经济上采取“”政策;结果:到年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二、意义:一是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上创建了第一个的国家;二是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三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的传播,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

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政策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2、开始实施:年3、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意义:一是苏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转折;二是从苏俄国情出发,把社会主义同、商品货币关系和直接连接起来,调动了广大工农的积极性,为苏俄人民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三是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一定的指导。

5、苏联成立: 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者:斯大林2、工业化的完成: ( 1 )从 1926 年起,苏联开始了的进程,重点发展重工业( 2 ) 1928 ?~1937 年两个完成,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

3、农业集体化的完成:到 1937 年,苏联全国完成了农业集体化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1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2、背景: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3、杰出代表:玻利瓦尔、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4、成就: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哥与委合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2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2)内容: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3)作用: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背景: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4、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九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笔记

九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笔记

九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笔记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 背景。

-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在拉丁美洲,西班牙和葡萄牙长期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他们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如开采金银矿,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从事繁重的劳动。

-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这两场革命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激发了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土生白人对殖民统治的不满:土生白人在拉丁美洲经济上有一定实力,但政治上却受到宗主国的歧视,他们渴望摆脱殖民统治,取得政治上的权力。

2. 主要领导人及事迹。

- 玻利瓦尔:他领导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地的独立运动,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

他率领起义军,克服重重困难,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军。

例如,在阿亚库巧战役中,他的军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 圣马丁:他在南美洲南部领导了独立运动,解放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等地。

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在瓜亚基尔会面后,圣马丁主动引退,把军队指挥权交给玻利瓦尔,体现了他为了民族解放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

3. 意义。

-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彻底推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如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

- 为拉丁美洲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促进了拉丁美洲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拉丁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 背景。

- 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在经济上,英国把印度变成了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大量掠夺印度的棉花、香料等原料,同时倾销英国的机器生产的商品,使印度传统的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 印度社会各阶层的不满:英国的殖民统治损害了印度封建王公的利益,他们的政治权力被削弱;同时,英国的经济掠夺也使印度农民和手工业者生活困苦,广大印度人民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

2. 导火线。

- 涂油子弹事件:1857年,英国殖民当局发给印度土兵涂有牛脂和猪油的子弹,这严重伤害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宗教感情,因为印度教徒视牛为神圣,穆斯林禁食猪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的爆发时间:1917年3月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局面: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彼德格勒武装起义时间:1917年11月领导者:列宁俄国十月革命背景:“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两个政权并存时间:1917·11·7地点:彼得格勒(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人:列宁(布尔什维克党)高潮:“阿芙乐尔”炮声,攻打“冬宫结果: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革命的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想一想: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这些原因都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

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1914年4:①时间:1917年11月6日到7日,②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建立了第一个工月列宁回国。

——8月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十月革命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1920年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推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以及作用是什么?旧政策已不能适应新情况战争使经济遭严重破坏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内容:背景、目的、原因: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开始时间:1921年主要政策: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a.农业--- 实行固定粮食税,余粮归自己分配b.工业--- 国家政府管理大企业,允许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经营中小企业c.商业--- 废除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结果: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

国民经济恢复到“一战”前的最高水平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入,后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请注意区别:沙俄(1547年—1917年)苏俄(1917年—1922年)苏联(1922年—1991年)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1924年,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主要措施:a.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推行农业集体化重大成就:--- 到1940年,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由农业国变成为工业国;国防力量加强。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严重弊端:a.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发展落后b.片面强调产量、产值,忽视质量与品种c.对农民剥夺太多,严重挫伤农民生d.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资源浪费。

总结: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

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

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战后的主要任务: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

新经济政策:①时间:21年3月,②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民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成立:时间:22年底,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仅有4个加加盟共和国加入,后来扩大到15个。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主要成就:苏联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农业集体设:24年列宁逝世。

第一、二个五年计划:①时间:28——37年,第二、②领导人:斯大林,第三、③化步伐加快。

新宪法通过:时间:1936年,意义: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它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损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第3课一、巴黎和会时间:1919年1月-6月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操纵国:英国(劳合·乔治)、法国(克里孟梭)、美国(威尔逊)——巴黎和会三巨头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的根本目的和实质是什么呢?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重新瓜分世界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一系列和约,这些合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二、华盛顿会议l.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在西方的关系,而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美日两国的矛盾尤为激烈。

目的:调整美日矛盾2.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时间:1921——1922倡议国:美国主导国:英、日、美参加国:美、英、日、法、意、中、比、荷、葡结果:《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九国公约》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华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实际目的: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实质、后果:日本独占——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影响:是巴黎和会的继续,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第4课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1.背景:1924年—1929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但背后孕育着严重的危机。

2.爆发:(1)时间——1929年(2)地点——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3.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4.影响:(1)使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

(2)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危机的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生产资料在资本家的掌握之中,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他们盲目地扩大生产,造成生产的“过剩”,危机就出现。

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相对过剩劳动人民购买力在下降,商品无法销出,造成生产与消费的脱节。

导火线:纽约股市股价暴跌股市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分公司,和股票有直接关系;(2)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人们就抛售;时间:1929-1933年开始国:美国开始标志:纽约股票市场崩溃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影响:1.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大量工人失业,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2.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专政希特勒墨索里尼军部罗斯福新政1、背景:(1)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2)1933年初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目的:(1)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2)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统治3、措施:(1)工业方面:颁布《工业复兴法》(2)金融方面: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3)农业方面:压缩生产,政府补贴(4)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4、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局部调整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积极性:(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局限性新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不可能从根本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启示:从本国国情出发,对经济政策适时进行调整;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国家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危机中的美国为什么能避免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实行罗斯福新政呢?1、美国建立了较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因此具有民主传统。

2、美国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既得利益者,希望维持现存秩序。

3、美国一战后经济实力雄厚,可以采用内部调节实行新政的办法,使经济得以复苏。

4、罗斯福的个人作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轴心国集团的形成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

这个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一次”经济大危机——“二个”战争策源地形成——“三国”轴心国集团——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希特勒与中国的关系1、早年来自中国家庭的帮助2、床头的孙子兵法和资治通鉴3、鄙视日本看好中国4、喜欢中国茶叶5、承担了1936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全部费用啤酒馆暴动:1923年11月A.希特勒和.鲁登道夫等人在慕尼黑发动的法西斯未遂政变。

又称希特勒暴动。

希特勒独裁恐怖统治的表现1、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2、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3、解散一切工会,取缔纳粹党外的一切政党4、加强思想控制,焚毁进步书籍5、残酷迫害犹太人,掀起反犹狂潮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①历史原因: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反犹一直是罗马教廷的宗教职责,世俗的传统势力也往往把对犹太人的宗教迫害与经济掠夺结合起来。

②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退让、姑息,使纳粹对犹太迫害不断升级。

③个人原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

批驳德国法西斯对犹太民族的诬蔑?证据:A.当代世界有决定影响的思想巨人马克思、爱因斯坦等都是犹太裔人。

B.犹太人追求知识,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谋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