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的地理位置、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
2. 古代文明的传播:通过战争、贸易、宗教等途径,文明如何在不同地区间传播与交流。
3. 古代科技与文化:包括农业、建筑、文字、法律等方面的成就。
二、封建社会的发展1. 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封建等级制度、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2. 亚洲封建社会的特点:以中国为例,介绍科举制度、官僚体系等。
3. 宗教在封建社会中的作用: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三、资本主义的兴起1. 文艺复兴:起源、代表人物(如达芬奇、莎士比亚)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地理大发现:探索新航路的动机、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95条论纲、宗教改革的影响。
4.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兴起、商业革命、价格革命。
四、工业革命与现代社会的形成1.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特点:英国的纺织业、蒸汽机的发明等。
2. 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
3.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工人阶级的形成、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五、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1.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殖民地的争夺、殖民地的经济剥削与文化影响。
2. 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印度的非暴力抵抗、非洲的独立运动。
3.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斗争:如中国的义和团运动、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
六、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1.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爆发、主要战役、联合国的成立。
3.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美苏两极格局、核武器竞赛、冷战的结束。
七、现代科技革命与全球化1. 信息技术革命: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生物技术的进步: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
3. 全球化的趋势与挑战: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环境问题等。
九年级下册历史笔记
人教版世界历史下册提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考要求: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地点、领导人;2、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大意义;3、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4、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一、十月革命:1、背景:A一战给俄国带来深重的灾难;B1917年3月发生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同时还有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C列宁回到彼得格勒;D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1917年7月)临时政府镇压工兵游行。
2、情况: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标志十月革命的爆发)胜利标志:攻占冬宫,阿芙乐尔号。
3、结果:革命全国胜利,人民委员会建立4、措施:A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权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C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D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一战。
E迁都彼得格勒至莫斯科二、巩固政权的斗争:1918至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俄粉碎外国干涉军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军事上:加强红军建设经济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A实行余粮收集制;B、中小企业国有化;C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三、十月革命的意义: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3、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4、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5、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和平建设时期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1921-1929 列宁)A废除余粮收集制,余粮归农民自己支配B大企业归国有,允许私人和外企经营中小企业C废除实物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3)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使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意义: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沉重地打击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列宁领导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作出的重要探索。
2、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僵化,严重弊端)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对欧亚非的安排巴黎和会:1919年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会议,会议英、法、美主宰,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瓜分。
相关链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此开始。
2、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安排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日美两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内容:九国代表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列强经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是资本主义世界短期相对稳定的统治秩序,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
四、经济大危机1、经济危机(1929—1933)从美国纽约开始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劳动人民深受其害。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2.罗斯福新政(美国)①、1933年,为对付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精编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全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
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8世纪4.领导人:彼得一世5.内容:(1)政治: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③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2)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九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笔记
九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笔记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 背景。
-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在拉丁美洲,西班牙和葡萄牙长期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他们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如开采金银矿,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从事繁重的劳动。
-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这两场革命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激发了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土生白人对殖民统治的不满:土生白人在拉丁美洲经济上有一定实力,但政治上却受到宗主国的歧视,他们渴望摆脱殖民统治,取得政治上的权力。
2. 主要领导人及事迹。
- 玻利瓦尔:他领导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地的独立运动,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
他率领起义军,克服重重困难,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军。
例如,在阿亚库巧战役中,他的军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 圣马丁:他在南美洲南部领导了独立运动,解放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等地。
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在瓜亚基尔会面后,圣马丁主动引退,把军队指挥权交给玻利瓦尔,体现了他为了民族解放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
3. 意义。
-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彻底推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如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
- 为拉丁美洲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促进了拉丁美洲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拉丁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 背景。
- 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在经济上,英国把印度变成了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大量掠夺印度的棉花、香料等原料,同时倾销英国的机器生产的商品,使印度传统的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 印度社会各阶层的不满:英国的殖民统治损害了印度封建王公的利益,他们的政治权力被削弱;同时,英国的经济掠夺也使印度农民和手工业者生活困苦,广大印度人民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
2. 导火线。
- 涂油子弹事件:1857年,英国殖民当局发给印度土兵涂有牛脂和猪油的子弹,这严重伤害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宗教感情,因为印度教徒视牛为神圣,穆斯林禁食猪肉。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异域风情与文艺复兴1.异域风情• 1.1 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 1.2 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意义• 1.3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1.4 地理大发现对中国的影响2.文艺复兴• 2.1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特点• 2.2 文艺复兴的意义和影响• 2.3 文艺复兴对科学技术的贡献• 2.4 文艺复兴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2.5 文艺复兴与欧洲宗教改革第二章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1.封建社会的瓦解与新的社会阶级• 1.1 封建制度的瓦解• 1.2 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1.3 乡村社会的变革• 1.4 城市社会的变革2.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2.1 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2.2 工业革命的经济基础• 2.3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2.4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第三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旧中国与世界• 1.1 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1.2 西方列强的侵略• 1.3 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2.中国社会的变革• 2.1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2.2 清朝政治改革的尝试与失败• 2.3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一战后的中国1.第一次世界大战•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参战国家•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和战术•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2.一战后的中国• 2.1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2.2 五四运动的影响• 2.3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第五章中国近代史的中期1.北洋政府的建立与军阀混战• 1.1 三民主义和北洋政府的建立• 1.2 军阀混战的原因和特点• 1.3 军阀混战对中国的影响2.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爆发• 2.1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2.2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全民族抗战• 2.3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六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参战国家•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和战术•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败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科技的推动•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经济的影响第七章新中国的诞生与社会主义建设1.新中国的诞生•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2 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 1.3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2.社会主义建设• 2.1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2.2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政策• 2.3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精神文化建设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异域风情与文艺复兴、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一战后的中国、中国近代史的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以及新中国的诞生与社会主义建设等主要内容。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课俄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课堂笔记总结
⼈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课课堂笔记总结⼈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课课堂笔记总结⼀.新时代的曙光1.⼆⽉⾰命(1)时间:1917年3⽉(2)结果:①推翻了沙皇专政统治②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利③俄国建⽴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命中建⽴的⼯⼈⼠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2.⼗⽉⾰命(1)背景:国内外的反动势⼒联合起来,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2)爆发原因:①⼆⽉⾰命后,临时政府继续实⾏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②第⼀次世界⼤战的影响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针政策④俄国⼯⼈阶级的⼒量⽐较集中(3)爆发时间:1917年11⽉17⽇晚9时45分(4)爆发地点: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5)性质:⽆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命(6)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兵苏维埃政府-----⼈民委员会(7)胜利后措施:①建⽴新型的⽆产阶级政权②将银⾏、铁路和⼤⼯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次世界⼤战⼆.⼗⽉⾰命的历史意义1.国际意义(1)是⼈类历史上第⼀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命(2)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3)⼗⽉⾰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4)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5)⿎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的解放⽃争2.国内意义: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三.例题1.观察图画,回答问题(1)这幅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析这幅漫画的含义。
2.“⼗⽉⾰命⼀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泽东”说明了什么?答案:1.(1)⼗⽉⾰命胜利(2)⼗⽉⾰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的解放⽃争。
2.⽑泽东肯定了⼗⽉⾰命的胜利。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主要讲述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以下是对这些重要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 年)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相互对峙。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
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觉醒。
俄国十月革命(1917 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的工业化: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农业集体化: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苏联加快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1919 年,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召开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华盛顿会议:1921 1922 年,美、英、日等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经济大危机(1929 1933 年)这次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最新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部编人教版知识点
初中儿子学校老师要求的重点背诵素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经过反复整理,认真校对,修改提练,尽量做到精干实用,更易于背诵。
本文档可打印。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曾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
2.背景:受到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1)南美洲北部:1819年,玻利瓦尔率军打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背景:19 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起义: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最终起义失败。
3.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4.意义:(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同一时期,中国爆发太平天国运动。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8世纪。
领导人:彼得一世。
4.内容:①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专制权力。
②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③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⑤社会生活: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5.影响:(1)积极: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消极: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18课笔记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18课笔记课题: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一、社会主义的建立与发展1.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随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各地建立,并最终成立苏联。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集体化运动也在苏联全面展开,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受苏联影响,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也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二、社会主义的挫折与改革1.苏联模式的弊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活力不足。
●政治上的高度集权引发社会不满和腐败问题。
2.改革与尝试— 1 —●赫鲁晓夫改革:试图调整农业政策和改善经济管理,但成效有限。
●勃列日涅夫改革:注重军事和工业的发展,但未能解决经济体制的根本问题。
3.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剧变●匈牙利、波兰等国尝试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但多未能成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剧变,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些国家瓦解。
三、社会主义的反思与启示1.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曲折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2.坚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在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具有优越性。
3.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理论,必须始终坚持其基本原理。
四、课堂小结— 2 —本课主要学习了社会主义的建立与发展以及遇到的挫折和改革。
通过了解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九年级下册1到22课笔记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独立运动。
★★★3、“解放者”:玻利瓦尔、圣马丁。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印度人民反抗的国家:英国。
★★★2、起义的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改革时间:18世纪初;★2、向西方学习;★★★改革的内容:①强化中央集权;②建立新式常备军;③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农奴;⑤发展教育;⑥倡导西方生活方式。
★★改革的影响: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一跃而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位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简化版:改革让俄国成为强国,让俄国开始近代化,但也强化了农奴制。
)二、废除农奴制1、时间:1861年★★2、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3、改革的内容:①农奴可以获得人身自由;②农奴解放以后可以获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4、改革的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改革也保留了残余。
★★★第3课,美国内战1、美国内战的背景:①美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②在是否废除奴隶制的问题上,南北双方针锋相对。
★★★2、内战爆发的导火索:林肯当选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3、内战爆发的时间:1861年(与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奴隶制同年);★★4、1862年,《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扭转了战场被动局面。
5、如何评价美国内战:①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②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一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九下P2-5)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①它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③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④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2、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6日;起义的地点——彼得格勒;革命的最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的结果——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九下P7)1、时间:1921年;2、领导人:列宁;3、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新的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5、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三、苏联的成立(九下P7)1、成立的时间:1922年底2、国家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3、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四、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九下P9)1、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领导人:斯大林3、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五、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九下P14-16)1、时间:1919年1月;地点:巴黎。
2、操纵国:法国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3、《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战胜的协约国为了处分德国,与德国签定。
六、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九下P17-18)1、时间:1921—1922年;地点:华盛顿;与会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2、操纵国: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基础知识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基础知识点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1、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
主要权力被临时政府掌握。
2、“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1917年4月,列宁回到俄国首都彼得格勒。
11月6日晚,列宁来到彼得格勒起义的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
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4、“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成果是: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苏维埃俄国)。
6、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7、“十月革命”后,苏俄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8、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9、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国内战争,取得了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苏维埃政权最终得到巩固。
10、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1、“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2、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实施新经济政策这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当时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入。
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4、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的领导人。
5、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笔记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背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给拉丁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启蒙思想的传播,激发了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
-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概况:-时间:19 世纪初。
-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结果: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葡萄牙统治下的巴西也宣布独立。
-意义:-彻底推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奠定了今天拉丁美洲的政治格局。
2.印度民族大起义-背景:-英国对印度的残酷殖民统治,激起了印度人民的强烈不满。
-工业革命后,英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概况:-时间:1857—1859 年。
-领导人:章西女王。
-结果:起义最终失败。
-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表现了印度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唤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成为印度民族运动的先声。
二、俄国的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背景:-俄国封闭落后,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内容:-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参政院。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
-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文化教育上: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推行西方的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上: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影响:-积极: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消极:改革没有触动农奴制,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2.1861 年农奴制改革-背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国内矛盾。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人教部编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复习精编讲义
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时间:19世纪初2.背景(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4.地区: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5.领导人(1)北部地区:玻利瓦尔;(2)南部地区:圣马丁。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6.结果(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为民族独立英勇斗争。
②有统一的指挥。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背景(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时间: 1857年3.组成: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5.过程: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起义军夺取了德里。
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6.结果: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7.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 18世纪初3、领导:彼得一世4、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报纸;(5)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笔记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笔记第一单元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俄二月革命(1917年3月)1、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灾难,阶级矛盾激化。
2、结果:⑴推翻沙皇专制统治⑵两个政权并存①士兵苏维埃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人剥削人制度的革命)1、原因:它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以及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2、彼得格勒起义时间:1917年11月;人物:列宁;地点:斯莫尔尼宫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和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革命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1921年列宁领导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2、1922年苏联成立(1922-1991年共69年)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1、1924年列宁逝世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①措施:1928-1937年(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工业)②成效: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由此加强3、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4、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⑴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
九下人教版历史笔记
九下人教版历史笔记《九下人教版历史笔记指南》学历史就像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而九下人教版的历史那可是这趟旅行中特别精彩的一段路。
这部分历史笔记可得好好做,就像探险家绘制地图一样重要。
九下的历史,那是世界风云变幻的时代。
从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开始说起,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就像是一个被勉强拼凑起来的拼图。
各个大国在战争后都想分一杯羹,就像一群饿狼围着一块肉,都想咬下最大的一块。
这个体系虽然暂时维持了和平,可到处都是暗潮涌动。
这时候做笔记,就得把那些条约的内容、影响记得清清楚楚。
像《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种种限制,就像给一个大力士戴上了重重的枷锁,而德国心里能舒服吗?肯定不服啊,这就为后来的事情埋下了种子。
在笔记里把这些关系理清,就像解开一团乱麻中的一个个小结。
俄国的十月革命那可是石破天惊的大事。
布尔什维克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光,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记录这部分的时候,要把革命的背景、过程、意义都写明白。
俄国人民之前在沙皇统治下的苦日子,就像在寒冬里没有棉衣穿,而十月革命就像是春天突然降临。
新经济政策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它就像在经济建设的道路上做的一次巧妙的转弯,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那种比较激进的方式,开始用更灵活的手段来恢复经济。
这在笔记里要是能加上自己的理解,就更好了,比如说你可以把新经济政策想象成是一个厨师根据不同客人的口味调整菜单,为的就是让大家都能满意。
一战后的世界经济危机,那简直是一场全球性的大灾难。
整个世界经济就像一艘破了很多洞的大船,在大海里摇摇欲坠。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就像一群能干的水手开始拼命地补洞。
从整顿银行到调整工业,从调整农业到兴建公共工程,这每一项措施都像是给大船的不同部位进行修补。
做笔记的时候,要把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针对的问题和产生的效果都写出来。
这就好比是你在记录这个大船是怎么被拯救的过程,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再说说二战,这可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极其惨烈的战争。
法西斯国家就像一群疯狂的恶魔,到处侵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笔记
第一单元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一、俄二月革命(1917年3月)
1、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灾难,阶级矛盾激化。
2、结果:⑴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⑵两个政权并存①士兵苏维埃
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人剥削人制度的革命)
1、原因:它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以及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2、彼得格勒起义时间:1917年11月;人物:列宁;地点:斯莫尔尼宫
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和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革命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1921年列宁领导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2、1922年苏联成立(1922-1991年共69年)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
1、1924年列宁逝世
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①措施:1928-1937年(第一、二个、五年
计划)(重工业)
②成效: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
力量由此加强
3、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
4、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⑴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
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⑵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在计划经济
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④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
一、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1919.1.18)
1、“三巨头”:克里孟梭(法,总理)、劳令·乔治(英,首相)、威尔逊(美,总统)
2、性质:帝国主义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分赃会议(表现为对德殖民地的瓜分)
3、内容:签订5个《凡尔赛和约》(对德、奥、土、保、匈)
4、对德的《凡尔赛和约》内容: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5、《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由日本继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6、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二、国际联盟(战后的国际组织)1926年,日内瓦
(实质: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英、法)
三、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1921—1922年)(9国)
1、主要国家:美、英、日
2、亚太地区最主要矛盾:美、日
3、内容:《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与中国有关)(最大受益美,最大受害中)《五国条约》又叫《限制海军军条条约》
4、《九国公约》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便利,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5、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6、凡华体系的评价:凡华体系是—战后建立的帝国主义国家统治的新秩序,这一体系只是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二战的全面爆发,标志这一体系的彻底瓦解。
第4课经济大危机
一、资本主义的相对而言稳定时期(1924年—1929年)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29—1933年)
1、从美国开始
2、特别: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3、影响:①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②各国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③人民群众受
害最深④使国际局势紧张
二、美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1933年)
1、背景:①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②罗斯福就任总统(1933年)
2、目的:直接:摆脱经济危机
根本:巩固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统治
3、特点(新):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内容:①首先整顿金融业②中心措施: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调整③农业上:缩减耕地面积,屠宰牲畜,由政府补偿④新建公共工程,以减少庞大失业队伍刺激消费生产
5、罗斯福新政的评价: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没有得到根除。
(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