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

情感升华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 怎样的感情?
在秋夜追忆童年, 思念家乡的感情。
自学指导三:
比一比谁能在2分钟内将古诗背会。
自学指导四:
同学们认真观察“促、深”这两个生字,注
意他们的占格位置,结构,再认真写一写。
(2分钟左右,比一比,看谁写得最棒!)。
我会写


shēn

促(促进)(促动)(急促) 深(深秋)(深夜)(深山)
(自学时间2分钟)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自学指导二:
再读古诗,比比谁能在3分钟内将古 诗读得准确流利,还能读懂词句,诗意。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④知:知道,在这里指料想。 ⑤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 ⑥篱落:篱笆。
篱笆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来自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诗人,他是江湖派
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 字句精丽,长于白描。
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具风味; 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涵蓄, 词淡意远,耐人寻味。《游园不值》 最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诗句的意思我理解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秋风吹动 梧桐叶,送来阵阵 寒意,客游在外的 游子不禁思念起自 己的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忽然看到远 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 捉蟋蟀。
诗文大意

9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①忆山东兄弟
王维 (唐朝)
独在异乡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③思亲。 遥知④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注释: ①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 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 俗,传说能以此避灾。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 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②异乡:他乡。 ③倍: 加倍,更加。 ④遥知:远远的想到。登高:指民间在重 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⑤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 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按照我们作文的六要素我们从 题目可以知道的是哪几要素? • 时间: 重阳节
地点: 外地异乡 人物: 作者王维 故事情节: 思念家乡兄弟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 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 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们在 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 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晚年生活 增添了无限乐趣。
思念亲人 诗人平时______________, 更加的思念亲人 每逢佳节_____________。
▲ ▲
所以就说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遥知:远远的想到。登高:指 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 茱萸(zhū yú):又名越椒, 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 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在我们的《品德与生活》的第一课里 我们了解到:
关怀是爱, 期待是爱,
呵护是爱, 责备是爱,
在这里我们可以加一句:
思念是爱
山行
杜牧(唐朝)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 ,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深秋时节,沿着山上盘曲的小路一 直向上走,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 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欣赏这傍晚枫林的美 景,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课件[1]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课件[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yì 独在异乡为异客, féng jiā bèi 每逢佳节倍思亲。 yáo 遥知兄弟登高处, biànchāzhū yú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 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九 月 九 日 忆 山 东 兄 弟
夜 书 所 见
以文带文课型
色彩
缤纷
声 音
美 妙
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 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 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 进一步发现她的美丽,感受她的美好,并用 果实 累累 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 南宋有一位诗人叫叶绍翁,一年秋天,他 独自在外,触景生情,写下一首诗《夜书所 见》。
挑促织,
夜深篱落

一灯明。
经典诵读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正月初一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 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 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小知识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又叫“老人 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 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晚 年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 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 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 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 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ppt课件 38

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ppt课件 38
看到清晨,红日初升,整个白帝城笼罩 在彩色云雾中。 听到了猿的长鸣声在山谷中传响。
感到了轻快的小船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驶 过了万重山。
从诗中找出表示船行驶速度快的 词句,想想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千里江陵一日还
用“一千多里”来与“一日还”做鲜明 的对照,不难看出小船行驶速度之快。
从诗中找出表示船行驶速度快的 词句,想想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回主目录
诗意理解

有一对黄鹂在新
个 绿的柳树上欢唱。





一 行
一行白鹭向着万里晴空自 由自在地飞翔。





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 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 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 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 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
3.“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 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 襟何等开阔!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描写颜 色和动作的词语!
绝句
近 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 一行白鹭上青天。 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 近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色?表达了 诗人什么感情?
全诗描绘了诗人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 春天景色。诗人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 有静,色彩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江陵:今湖北江陵。
千里江陵一日还。
还:返回。 啼:叫。
两岸猿声啼不住,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
轻舟已过万重山。
古诗的意思

关于九月九的诗句

关于九月九的诗句

关于九月九的诗句以下是关于九月九的诗句: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3.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4.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5.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6. 一年最好,偏是重阳。

——吴文英《惜黄花慢·菊》7. 绿杯红袖趁重阳。

人情似故乡。

——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8.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9. 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

满目山河增感慨,一时风景寄遨游。

——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10. 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

——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11. 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

——秋瑾《九日感赋》12.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13.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文森《九日》14. 酒酣时诗兴依然在。

黄花又开,朱颜未衰,正好忘怀。

——薛昂夫《庆东原·西皋亭适兴》15.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

——卢挚《沉醉东风·重九》16.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苏轼《九日黄楼作》17.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张可久《蟾宫曲·九日》18.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

——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19.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

——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20.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21. 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

随分笙歌行乐处,菊花萸子更宜人。

——韩琦《重九会光化二阕·其二》22.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古诗两首《绝句》、《春日》

9古诗两首《绝句》、《春日》

9、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并能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课时划分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读通诗句1、大家还记得《春晓》吗?2、其实,描写春天的诗还有许多,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两首。

3、请大家自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4、抽生读,在评价中点拨字音。

二、学习《绝句》1、结合注释,说说“迟日”的意思。

2、看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讨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意思。

3、查字典,理解“融”、“暖”的意思。

4、小组讨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意思。

5、抽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余学生补充。

6、有感情地诵读《绝句》,注意读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联系诗句,结合插图,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全班交流该怎样读。

教师范读。

(3)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诵读。

(4)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春日》1、学生按学习《绝句》的方法自学《春日》。

2、教师点拨“胜日”、“寻芳”、“泗水”、“等闲”、“东风面”等词语的意思。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点拨如下:(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

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

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

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

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

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

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9、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9、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导学案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学习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1.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课件出示《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2.读一读题目,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3.看图说话:(出示课件)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把这首诗读给小组内同学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四、展示提升】1.自由读诗,体会情感。

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9 古诗两首

9 古诗两首

9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记、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搜集作者的相关信息【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引言: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到了她美妙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代,看看古代诗人眼中的秋天。

2.揭示课题。

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天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重点解释“书”的意思。

二、朗读古诗,体会情感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相互指点。

3.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课文插图理解字词意思。

3.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阐述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重点点拨“动客情”的意思。

一是动了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1.教师播放古诗范读,学生听读。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学生自由读,齐读,小组竞赛读,个人表演读)四、作者介绍1.大家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你知道作者的情况吗?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教师点击2.背诵古诗。

五、指导写字。

1.教师出示要写的字。

2.学生观察课件展示的生字书写顺序。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夜书所见》,全班背诵。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教师点击观看视频,王维简介。

3.板书课题,教师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忆”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深入体会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可轻声读,自由读,大声读也可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注意读准节奏。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会填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 少一人 。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关于思乡的诗句:
秋思 (张 籍 )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杂诗》唐.王维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 《渡汉江》唐.宋之问 、《游子吟》……
我会写:
促 深 忆 异 逢 佳 倍 遥 遍 插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 梧叶 送 寒声, 江上 秋风 动 客情。 知有 儿童 挑 促织, 夜深 篱落 一灯 明。
萧萧:
风声
挑:
促织: 篱落:
捉 蟋蟀 篱笆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梧叶送寒声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诗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长期隐
居在钱塘西湖之滨。他的诗以七 言绝句最佳,富有生活情趣。如 《游园不值》、《夜书所见》等 非常有名。
夜书所见
呼呼的风声吹拂着梧
桐的叶子,让人感觉 到寒意的到来。
江上秋风动客情
江上的秋风深深地
触动了诗人思念家 乡的情怀。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忽然看见夜晚稀疏的篱 笆旁有一盏孤灯亮着, 知道是孩子们在捉着蟋 蟀。

9古诗两首

9古诗两首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
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 2、忆: 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 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4、异乡:他乡。 5、 倍:加倍,更加。 6、遥知:远远的想到。 7、 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 邪的习俗。 8、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 浓烈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 菊花酒,可避灾。
1、教师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
读出对应的诗句 2、教师说某句诗,学生接续后 面一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féng
jiā
bèi
yáo
biàn
chā
zhū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 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 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 首。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 《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 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 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 诘[来源请求]。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梧叶
秋风
儿童
灯火
风声
篱落
想像眼前梧桐树 叶在萧萧秋风飘 落的画面,面对 此情此景,客游 在外的诗人会想 些什么呢?心情 又如何呢?
想像夜深人静, 篱笆下灯光中闪 动儿童的身影, 儿童正在捉蟋蟀 的画面,又会使 客游在外的诗人 想些什么?心情 又是怎么样呢?
我说你读
我会认:
促 忆 异 逢 佳 倍 插
我会写:
促 深 忆 异 逢 佳 倍 遥 遍 插
1、抄写本课生字带拼音抄三遍,组
两个词,选两个词语造句。 2、默写《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家长签字 3、背诵这两首古诗,家长签字

9古诗两首

9古诗两首

9.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促、忆、异”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两首诗。

3.理解诗句内容。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读中品味,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渗透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教育。

4.拓展阅读古诗《舟夜书所见》《渡汉江》等,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两首诗。

2.理解诗句内容。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读中品味,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渗透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教育。

3.拓展阅读古诗《舟夜书所见》《渡汉江》等,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1.理解诗句内容。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读中品味,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渗透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教育。

2.拓展阅读古诗《舟夜书所见》《渡汉江》等,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预习学案我会读萧萧梧叶送寒声动客情挑促织篱落一灯明异乡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茱萸遍插我会填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不解在阅读中不理解的句子请写在下面。

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预习交流,质疑促学。

1、组长带头,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小组展示。

3、,互帮互助。

交流质疑(二)、读议结合,合作探究。

1、想想说说这首古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要和小伙伴说说。

我喜欢这首古诗,因为()。

我喜欢这首古诗,因为()。

2读读比比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只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议一议: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课堂练习:根据课文填空:萧萧梧叶送寒声,()。

(),()。

(),()。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能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萧萧:促织:篱落:异乡:每逢佳节倍:遍:主题阅读作业把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板书设计板书:见:梧叶挑促织一灯明夜书所见听:寒声秋风思乡、孤独感:动客情独异客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亲思念家乡亲人少一人。

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
(小组讨论)
2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两句。先看每一个字的意思,在用自己的话翻译这两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
01
登高处:
02
遍:
03
一人:
04
遥远
05
知:
06
想到
07
登山
08

09
指王维
10
少:
11
缺少
课堂小结:
我们能生活在自己的亲人身边,是多么幸福!我们能认识这么多朋友,大家就像一家人似的愉快相处,是多么幸福!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感受亲情的同时,更应该珍惜亲情。时刻记得关心我们身边的人,也让他们感受到幸福。
关怀是爱,
期待是爱,
责备是爱,
呵护是爱,
在我们的《品德与生活》的第一课里我们了解到: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01
02
03
04
山东 :
陕西有座名山叫华山,华山以东有个地方叫蒲州,是作者王维的家乡。
兄弟 :
亲人、朋友、同胞兄弟。
01
按照我们作文的六要素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的是哪几要素?
02
时间:
03
地点:
04
人物:
05
故事情节:
06
重阳节
07
外地异乡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读全诗,说意思
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每到过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导语】古体诗是诗歌文体。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期望帮助到您。

【《夜书所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孤寂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趣高昂,奇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该诗以景衬情,消息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安静,还运用了对照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草木凋谢,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

诗中一个“送”字令人好像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安静。

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

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好像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发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幽静冷。

第二句方点出“秋风”。

“月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

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

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

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用心情的凄凉。

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形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

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当前后互移。

诗人意绪纷纭,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解缭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照。

9古诗两首

9古诗两首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使诗人感到寒 冷
江上秋风动客情。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料想 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⑤篱落:篱笆。
【唐】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单独。 异:别的,其他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 逢:遇到,碰到。 遥知兄弟登高处, 倍:加倍。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远。
独在异乡为异客
解释:我独自一人在外 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 做外乡的客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释:每当遇到节日就更 加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释:我在遥远的地 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 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 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 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 单缺少我一个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
·
·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 ·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在我国古代思想中,“六” 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 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 “重九”。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 寿,又叫“老人节”。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 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 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王维客居长安,今西安和咸阳一带,山指华山, 王维家乡在太原祁,今山西永济西) ◆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是可以做中药的 果实,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 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

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

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诗歌创作大体上经历了从模仿、过渡到自成一体的过程。

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

一生作诗两万余首。

亦能文,有《诚斋集》。

【咏柳】歌颂和赞美瘤树。

作者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

【碧玉】绿色的玉石。

本课用绿色的玉石来比喻柳叶。

【绿丝绦】绿色的丝带。

本课用来形容柳条。

【胜日】好日子。

【光景】风光景物。

【等闲】随意。

【潋滟】〖理解〗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理解〗云雾迷茫的样子。

【西子】〖理解〗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一、补充音节。

xùīfí萧萧促织每逢篱落ūújdb茱萸佳节登高倍思亲(家佳)(节乡)(促捉)(进虫)家乡(山相)(逢峰)(摇遥)(动远)三、写出句中带点词的意思。

萧萧梧叶送寒声,知有儿童挑促织。

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

四、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1、默写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一句已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常用来表达之情。

2、默写古诗《夜书所见》:《夜书所见》的作者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读读他的名句:满园春色关不住,。

五、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这首诗的作者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品格。

2、给“乾坤”一词注音:3、根据意思写诗句。

这些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自己的颜色美,而是只愿在天地人间留下清香之气。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A案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还读过哪些描写 秋景的诗?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到大自然里走一走, 写写你对秋天的感受。
(南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江上秋风动客情。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知有儿童挑促织,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 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 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 插茱萸等等。
重阳节登高则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东汉时,汝南、 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有一个叫桓景的 人,拜道长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 天,费长房告诉桓景说,九月初九日,瘟魔又要 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乡亲。并告知九日离家 登高,把茱萸装入红布袋,扎在胳膊上,喝菊花 酒,即能战胜瘟魔。桓景回家,遍告乡亲。九月 九日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 到山前,但因菊花酒刺鼻,茱萸香刺心,难以接 近。桓景挥剑斩瘟魔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 园,见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因 出门登高而免受灾殃。自此,重阳登高避灾流传 至今。
知:料想 挑:捉 促织: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 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 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 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 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回忆


异乡
bèi chā
相逢
佳节 几倍
插花
我会写:
促 深 忆 异 逢 佳 倍 遥 遍 插
我会写:
促 深 忆 异 逢 佳 倍 遥 遍 插
我会写:
促 深 忆 异 逢 佳 倍 遥 遍 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
·
·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本诗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 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 人的思想感情
1.收集有关节日的古诗。 2.收集其他描写思乡的古诗。 3.讲一讲《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的故事。
重阳节这天,王维在遥远 的地方,想到自己家乡的兄弟 们此刻一定正在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人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 思念____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 他感到非常_____。 当别人一起出去看热闹的时候, 而他却____________;当别人约了 亲朋好友欢聚畅饮时,他想起了 ________________。
解释:我独自一人在外 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 做外乡的客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释:每当遇到节日就更 加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释:我在遥远的地 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 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 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 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 单缺少我一个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下你了解我了吧?喜欢我 吧?
更到满像 外 加自天, 地 寒己的秋 。有 冷漂黑天 一一 。泊暗到 天年 在,了 晚秋 外听, 上天 ,着连 ,, 诗秋树 风叶 人风叶 吹绍 怎吹都 着翁 么动怕 梧离 都树冷 桐开 睡叶起 树家 不的来 哗乡 着声。 啦, ,音看 啦一 心,着 地个 里想一 响人 觉 江,远 得 秋好在 水
关于思乡的诗句:
秋思 (张 籍 )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杂诗》唐.王维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 《渡汉江》唐.宋之问 、《游子吟》……
读一读

促进
féng jié
一阵阵 发出 觉 使 (他看见) 知道
吹动 , 的声音,让人感 ,江上的秋风 不禁 。 , 。
夜书所见
叶 绍 翁(南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 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 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 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 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们在 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 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晚年生活 增添了无限乐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yì 独在/异乡/为异客, féng jiā bèi 每逢/佳节/倍思亲。 yáo 遥知/兄弟/登高处, biànchāzhū yú 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叶 绍 翁 (南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是江 湖派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 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 的写田家生活片段,耐人寻味。我写 的《游园不值》最为著名,历来为人 们所传诵。“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 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 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
(南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江上秋风动客情。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料想 挑:捉 促织: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 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 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