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空间技术指引

合集下载

写字楼设计指引及配置标准 概述说明

写字楼设计指引及配置标准 概述说明

写字楼设计指引及配置标准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写字楼设计是指根据办公需求和空间规划原则,为公司或机构提供高效舒适的办公环境。

一个良好的写字楼设计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同时也能展现企业的形象和文化。

本文将介绍写字楼设计指引及配置标准,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办公空间。

1.2 文章结构本文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第二部分将讨论写字楼设计指引及配置标准。

我们将介绍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功能布局以及空间规划方面的考虑因素。

第三部分将提出一些设计要点与注意事项。

这些要点包括照明设计、空调系统配置以及办公室设备选型与配置等方面的建议。

第四部分将介绍配置标准与人员需求。

我们会探讨办公面积配比标准、共用区域配置标准以及办公家具及设施标准等内容。

最后一部分将给出结论和建议。

我们将总结前文所述内容,并提供实施建议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写字楼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并为他们在规划和设计办公空间时提供实用的建议和指导。

通过良好的设计和配置,可以打造出适应不同企业需求的高效工作场所,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2. 写字楼设计指引及配置标准:2.1 设计原则:写字楼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来提高办公环境的效能和人员工作的舒适度:- 功能性:写字楼的设计应考虑到不同部门和员工的需要,合理划分各个区域,并确保设施和配套设备能够满足各种功能的要求。

- 空间布局:写字楼内不同空间之间应合理连接,便于员工交流与协作。

同时也要注意创造一定的私密性,以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

- 明亮与通风:充足的自然光线和良好的通风是一个优质办公环境必备的条件。

建筑师应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并通过合适的窗户、天窗或采光井来实现这一目标。

2.2 功能布局:在写字楼内设置不同类型的房间来满足员工所需功能:- 办公室:根据职位等级、部门等因素,将员工分配到合适大小和布局的办公室中。

英文标题总合201210

英文标题总合201210

1. 总则General Provisions1.1 区位Location…1.2 概况1.3 规划范围Planning Scope1.4 优劣势分析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2. 发展条件分析Developing Conditions2.1 概况分析Site Conditions2.2 地形分析Slope Conditions3. 设计理念Design Idea3.1 设计理念Design Idea3.2 整体形态演绎Urban Form4. 设计方案Design Plan4.1 总平面Master Plan4.2 土地利用Land Use4.3 效果图Perspective4.4 建筑功能Building Types4.5 建筑高度Building Heights4.6 天际线Skyline4.7 车行系统Vehicle Circulation4.8 步行系统Pedestrian System4.9 静态交通Parking System综合交通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5. 环湖景观策划Landscape Plan5.1 功能分区Specific Zonings5.2 湖面造型设计Lake-shape design5.3 驳岸和栈道设计Water front Design5.4 分区设计Parcels design5.5 环湖活动策划Activities in Lakefront6. 城市建筑风貌Building style6.1 建筑风格Architectural style6.2 建筑色彩Architectural Color7. 可持续发展设计Sustainable Design7.1 设计理念Concepts7.2 风能的作用Wind-energy Strategies7.3 风电观光塔建筑节能分析Energy Saving in Wind-power Tower 7.4 行政中心建筑节能分析Energy Saving in Administration Center 7.5 文化艺术中心建筑节能分析Energy Saving in Cultural Arts Center 7.6 水系生态Ecology of Water System7.7 可持续发展策略Sustainable Strategies8. 竖向及市政设计Vertical and Municipal Design8.1 行政中心区Administrative District8.2 文化商业区Cultural and Commercial District8.3 商务商业区Business District8.4 蓝岸居住区Residential District8.5 日照分析Simulation of Site Sunshine8.6 市政设计Municipal Design9.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9.1行政建筑Administrative Building9. 2 商业办公建筑Commercial Business Building9.3居住区底层商业Commercial Area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9. 4 公共建筑Public Building9. 5 商业建筑Commercial Building区位分析Site Location现状分析Site Analysis规划理念Planning Design Theory可持续发展设计Sustainable Design生态绿网Ecological System规划设计构想Design Concept方案内容Master Plan Centent土地使用Land Use商业用地Commercial Use商住用地Mixed-Use住宅用地Residential Use文化、旅游用地Cultural and Recreational Use 学校用地Educational Use整体形态控制Building Control交通动线Vehicular Circulation城市快速通道剖面City Expressway Section城市主干道剖面City Primary Road Section城市次干道剖面City Secondary Road Section步行系统Pedestrian Circulation绿地与开放空间Parks &Open Space水系Water System分期分区Phasing规划立面Elevation剖面示意Section规划目标Planning Goals总平面图Master Plan远景Vision节能Energy Saving室内环境Indoor Environment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研究与分析Research & Analysis步行距离分析Walking Distance Analysis 设计概念Design Concept行人活动模式Pedestrian Movement行人出入口及连接Pedestrian Access and Connection引导人流方向Pedestrian Orientation Principles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建筑功能分析图Diagram of Building Types 多层居住Townhouse小高层居住8-11 level housing高层居住High rise housing商住Residential AreaCONDO住区Condominium Block商务办公Commercial &Official Area金融办公Financial Official Area商业Commercial Area餐饮Catering娱乐Entertainment Area商业综合体Commercial Complexes主力店Anchor Store青少年活动中心Youth Activity Center图书馆Library医院Hospital酒店Hotel酒店式公寓Service Apartment社区服务中心Community Centre幼儿园Kindergarten会所Club文化艺术中心Culture and Arts Center行政办公Administrative office科技商务园Technology Business Park会展中心Exhibition Center体育公园Athletic Park工业Industry Park总部经济园Headquarter Park建筑高度Building Heights0m≤高度≤18m 0m≤Height≤18m 18m≤高度≤33m 18m≤Height≤33m 33m≤高度≤50m 33m≤Height≤50m 50m≤高度≤100m 50m≤Height≤100m100m≤高度≤200m 100m≤Height≤200m 200m以上Than 200m车行系统Vehicle Circulation主干道Trunk Road次干道Secondary Road支路Branch Road地块内部车行道Drive Way步行系统Pedestrian Circulation步行节点Pedestrian Node休闲步道Leisure Path滨河步道Riverfront Path二层步道Sky Walk静态交通Parking System地面停车Ground Parking地下停车Underground Parking自行车游线Cycling Circulation自行车游线Cycling circulation自行车租赁点CyclingRental Pavilion绿地系统Greenland System公园绿地Park广场Square街头绿地Street Park组团绿地Residential Park防护绿地Shelter-forest景观结构Landscape主要景观轴Main Landscape Axis次要景观轴Secondary landscapeaxis主要景观节点main landscape nodes次要景观节点Secondary landscape nodes 景观核心Landscape Core岸线设计Waterfront Design软质驳岸Green Vegetated Waterfront硬质驳岸Hardscape Waterfront软硬结合驳岸Remix Green Vegetated and Hardcape Waterfront滨水栈道设计Waterfront Footpath平接式栈道Same-level Footpath出挑式栈道cantilever Footpath下沉式栈道Low-level Footpath城市界面Urbaninterface城市形象界面ImageInterface城市商业界面Commercial Interface城市综合界面Comprehensive Interface视线分析View Analysis主要视觉轴线Major View Axis视觉通廊View Corridor視域節點View Points主要景观视域Main Landscape Views规划范围Planning ScopeA地块设计方案Schemes of Block AA地块方案一:按控规方案A Scheme by Site planA地块方案二:控规深化方案Alternative SchemeB地块设计方案Schemes of Block B功能分区Zoning建筑功能Building Types总平面Master Plan建筑高度Building Hight体块示意Perspective分地块指标Ratio of TFA功能配比分析Proportion of Building Types功能示意Image PicturesB地块方案三 A Scheme of Block B旅游策划Strategies of Tourism重点区域设计Design of Major District体块演绎Analysis of Urban Form分析图(以方案一为例)Diagram (Taking Scheme as Example) 专题研究Research基地分析Site Analysis控规方案Scheme of Site Plan专题研究Research愿景Vision土地利用Land Use体块演绎Analysis of Urban Form规划结构Zoning总平面Master Plan效果图Perspective分析图(以方案一为例)Diagram (Taking Scheme as Example) 重点区域设计Design of Major District旅游策划Strategies of Tourism旅游活动策划Tourism Activities重点区域设计Design of Major District保留山体Mountain Conditions空间界面Urban Interface方案一Scheme A方案二Scheme B徽派文化Hui Culture生态城市Ecological Urban体块设计Mass Analysis形态设计Urban Form开发敏感性指数分析Ecological Conditions新思大道竖向分析Slope in Xinsi Road确定条件Confirmed Conditions建筑布局及形态研究FormResearch前言Preface规划背景Planning现状分析Site Analysis各类设施定量测算Estimating for all facilities土地利用规划Land Use车行系统Vehicle Circulation道路断面Road section道路竖向Road Slope高度控制Heights Control地块划分Parcels容积率控制Floor area Ratio机动车出入口Vehicle Exit规划定位Position设计理念Design Idea开发敏感性分析G.I.S.Analysis功能结构Zoning形态演绎Urban Form总平面Master Plan效果图Perspective建筑功能Building Types建筑高度Building Heights天际线Skyline景观结构Landscape开放空间Open Space公共空间节点指引Open space Guidelines 公共活动策划Public Activities生态低碳Ecological Stretaqise视线分析View Analysis驳岸设计Waterfront Design分期开发Development Sequences功能分区 Specific Zonings华侨度假区 Overseas Chinese Resort Area华侨文化区 Overseas Chinese Cultural Area高端居住区 High-end Residential Area华侨休闲区 Overseas Chinese Recreational Area 概念规划Planning Location城市设计Urban Design重点区域设计Design of Major District眺望系统Urban View Points立面改造Facade Renewing滨河界面Riverfront Interface夜景灯光Night Features慢性游线系统Pedestrian Cycling滨河景观设计Riverfront Landscape Design项目策划Program Strategies概述Overview1.1项目背景Background1.2设计范围Design area1.3技术路线Design process1.4设计依据Design regulations设计分析与研究Design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2.1区位分析Location Analysis2.2交通分析Transportation system analysis 2.3城市结构分析Urban structure analysis2.4基地现状分析Site analysis2.5 会展中心研究Case study2.6 功能定位Position城市设计方案Urban design schemes3.1设计目标及愿景Objections and visions3.2设计理念Concepts3.3设计结构Design structure3.5整体形态分析Form analysis3.6总平面设计Master plan3.7建筑功能Building types3.8建筑形态Building form3.9绿地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3.10天际线Skyline3.11开放空间Open spaces3.12交通分析Transportation system analysis 3.13地下空间Underground3.14夜景灯光Light feature system城市设计控制Urban design4.1土地利用规划Land use4.2地块细分Plot divisions4.3高度控制Height4.4容积率控制Total Floor Ratio4.5建筑退线控制Building setback4.6机动车出入口控制Vehicle entrances4.7指标控制Area calculation4.8 图则示意Urban design principals4.9规划信息系统管理Planning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 会展中心建筑设计方案Design scheme of conventional center5.1体块演绎Urban form5.2建筑功能Building types5.3建筑构想Building concept5.4交通流线分析Circulation analysis5.5单元平面构成Floor units5.6各层平面Level plans5.7立面Elevations5.8剖面Sections5.9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等专业设计简要说明Structure, electricity, heating and water supply system design 5.10消防设计专篇说明Fire Protection Design5.11节能设计专篇说明Energy saving design5.12环境保护设计专篇说明Environment protection design 5.13国际会展中心效果图展示Perspectives5.14工程造价估算Estimated construction cost。

《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试行)》

《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试行)》

《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试行)》《湖北省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管控工作指引(试行)》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7年4月前言2017年3月15日,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式出台了《湖北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鄂建设规〔2017〕1号,以下简称《办法》),为增强《办法》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湖北省城市设计工作专班组织省内有关规划主管部门、规划编制单位和高校院所,同步编制了《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试行)》、《湖北省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管控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两个技术性文件,与《办法》配套实施,为全省各地城市设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编制过程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多次与住建部对接,广泛吸收借鉴了国内外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成果,全面系统研究了湖北省城市设计工作的历史与现状,结合湖北实际和试点示范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突出了时代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彰显了湖北特色、凝聚了湖北经验。

经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专家审定,形成了本《指引》。

《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试行)》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

正文部分包括“总则”、“城市设计体系和主要内容”、“城市设计重点要素”三个部分,附录部分包括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专项城市设计的内容和成果要求,城市设计重点要素构成和技术要点、“荆楚派”建筑风格设计引导等六项内容。

《湖北省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管控工作指引(试行)》共十四条,包括“总则”、“分级分区管控”、“城市设计管控内容”、“城市设计管控维护”四个部分。

本《指引》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管理并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指引》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城市设计工作实践,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寄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

湖北省城市设计工作专班组长:童纯跃省住建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副组长:洪盛良省住建厅城乡规划处处长王云泉省住建厅勘察设计与科技处处长成员:胡朝忠陈浩泉田燕倪火明洪亮平樊伟黄婷李媛陶文铸唐超英《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试行)》主编单位: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湖北省城乡规划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主要编写人员:黄平倪火明董文陈涛谢景胡海艳位欣参与编写人员:李雅静肖宁玲王俊杰李浩邱孝高傅斯特张涛卢振洪亮平邹江陶文铸姜涛李延新《湖北省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管控工作指引(试行)》主编单位: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参编单位: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省城乡规划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襄阳市城乡规划局、宜昌市规划局、黄冈市城乡规划局主要编写人员:姜涛李延新黄澍徐晨慧李丹哲参与编写人员:陈建斌刘晓华王汉英倪火明董文徐雯许杨吕婧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试行)目录1 总则..................................................................................................... - 1 -2 城市设计体系和主要内容 ............................................................... - 2 -2.1城市设计体系和类型..................................................................... - 2 - 2.2总体城市设计主要内容................................................................. - 3 - 2.3区段城市设计主要内容................................................................. - 3 - 2.4地块城市设计主要内容................................................................. - 3 - 2.5专项城市设计主要内容................................................................. - 4 -3 城市设计重点要素............................................................................ -4 -3.1制定目的.......................................................................................... - 4 - 3.2使用方法.......................................................................................... - 4 -附录 ......................................................................................................... - 5 -附录一——总体城市设计内容和成果要求...................................... - 5 - 附录二——区段城市设计内容和成果要求...................................... - 9 - 附录三——地块城市设计内容和成果要求.................................... - 15 - 附录四——专项城市设计内容和成果要求.................................... - 18 - 附录五——城市设计重点要素构成和技术要点............................ - 20 - 附录六——“荆楚派”建筑风格设计引导.................................... - 28 -1 总则1.0.1编制目的为提高我省城市设计成果质量,规范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湖北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本指引)。

河北省城市设计编制技术指引(试行)

河北省城市设计编制技术指引(试行)

河北省城市设计编制技术指引(试行)1、总则101为统一城市设计技术文件的内容与深度,使城市设计编制规范化,提高城市设计质量,制定本技术指引。

102 在河北省省域范围内,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编制城市规划或单独编制城市设计,应遵守本技术指引。

103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城市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艺术水平。

104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各阶段。

与城市规划的阶段划分相对应,城市设计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和详细城市设计两个阶段。

105总体城市设计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以下同)的编制或调整同步进行,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已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但缺少总体城市设计环节和内容的,应单独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并作为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详细城市设计应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同步进行,并纳入相应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重点地段应单独进行详细城市设计。

106以下地段应单独进行城市设计:(一)城市中心区;(二)城市传统风貌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及重点旅游区;(三)城市广场、步行街及主要生活性干道;(四)城市口岸及客运交通枢纽;(五)城市生活性滨水地区;(六)城市重要绿地;(七)重要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的外部空间环境。

(八)有必要单独编制城市设计的其他城市重点地段。

107城市设计由当地人民政府或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108承担城市设计编制任务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关于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

109编制城市设计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所规定的城市规划编制原则,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鼓励采用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编制城市设计。

110编制城市设计应当对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历史与文化、城市建设现状以及具体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

组织城市设计编制的单位应当向承担城市设计编制任务的单位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深化开放合作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应有之义

深化开放合作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应有之义

深化开放合作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应有之义十四五期间,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面向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要求,着眼应对瓶颈制约和风险挑战,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扩大开放拓展创新空间,完善融通创新生态,提升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速汇聚资本、数据、人才等要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一批国家创新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提升,高校院所等基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我国创新体系建设持续完善,为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打下坚实基础。

一、深化开放合作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应有之义(一)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供思想指引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破解各国关心的一些重要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

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推动全球范围平衡发展。

深刻认识到,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既是我国广泛吸纳全球力量提高我国创新水平的需要,也是携手全球应对共同挑战的需要。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持续推进扩大开放、兼容并蓄,在开放创新中提升自己、实现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

科学技术是全世界科学家们相互学习、彼此互鉴、接力传递、共同创造的成果。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

回顾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历程,是开放合作的受益者,也是开放合作的大力推动者。

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

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

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正文:----------------------------------------------------------------------------------------------------------------------------------------------------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已于2021年12月31日由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2022年3月31日经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4月6日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2021年12月31日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2022年3月31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管理第三章用地管理第四章建设管理第五章使用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下空间的开发管理,保障相关权利人合法权益,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建设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法律法规对涉及国防、人民防空、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矿产资源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下空间,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地表以下空间,包括单建式地下空间和结建式地下空间。

本条例所称单建式地下空间,是指独立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

本条例所称结建式地下空间,是指结合地表建筑一并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

第四条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管理应当遵循规划引领、公共优先、分层利用、共享互连、安全可控、绿色环保的原则。

开放空间技术指引资料讲解

开放空间技术指引资料讲解

开放空间技术指引一、会议介绍:开放空间技术(Open Space Technology,简称OST)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动态会议模式,能够将一个对于组织/机构很重要的主题仅在很少的规则辅助下通过一个新的空间和时间格式由参会者讨论完毕,“开放空间”提供了一个提倡自我承担责任的场合。

在会议期间,每个参与者可以在主题框架下,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或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或需求,并在不同参与者之间形成关注并致力于解决同一个问题或需求的小组,在既定的规则下开始小组讨论工作。

应用民主参与的方法选出大部分参与者集中关心的话题组建实施小组并制定行动计划。

二、四大原则:1、出席的人都是最适当的(whoever come is the right people)2、不管何时开始都是最适当的时间(whenever it starts is the righttime)3、不管发生什么,都是当时只能发生的事(Whatever happen is theonly thingthat could have)4、结束的时候就结束了(When it's over,it's over)三、召集人必需做三件事:1、预先约定的时间到了,要召集会议。

2、尽量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机会发言。

3、找人做会议记录。

讨论原则:每一个议题的讨论时间很有弹性,通常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视实际情况延长或缩短。

在讨论的过程中,开放空间会议鼓励参加者运用「双脚法则」(The Law of two feet),意思是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你可以在某一个讨论时段,参加这一时段中你有兴趣参与的议题,在这个议题上,若你觉得没有学到东西,或认为自己在这项议题上已没有贡献,就可以运用你的「双脚」,很自由的到别组去讨论,或暂时休息一下也可以。

四、议题的会议记录:会用大海报纸张贴在「新闻墙」上,没有参加会议的人可以藉此了解其它组的讨论情形,进而引发新的议题,在最后做整理时,做了几件很有意思的事:1、全体参加者到新闻墙看看今天所有的讨论结果,若有需要可以在各议题的会议记录上加上自己的意见,或修正自己的看法,以便整理记录更完整。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引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引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教育部2018年4月目录前言 (1)1.总则 (2)1.1网络学习空间内涵 (2)1.2空间建设与应用目标 (2)1.3空间建设与应用原则 (3)1.4空间建设与应用流程 (3)2.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 (5)3.个人与机构空间 (6)3.1个人空间基本功能 (6)3.2教师角色功能 (6)3.3学生角色功能 (7)3.4家长角色功能 (7)3.5管理者角色功能 (8)3.6机构空间基本功能 (8)4.公共应用服务 (10)4.1资源共享服务 (10)4.2教学支持服务 (10)4.3学习交互服务 (11)4.4决策评估服务 (11)5.数据分析服务 (13)6.空间安全保障 (14)前言“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三通两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

为贯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精神,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与应用模式,拓展信息时代教学、管理与服务方式”的要求,推动网络学习空间的深入发展,规范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创新教育服务模式与管理体制机制,特制订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

本指南分为六个部分:总则、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个人与机构空间、公共应用服务、数据分析服务和空间安全保障。

第一部分:总则。

规定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建设与应用目标、原则和基本流程。

第二部分: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

规定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框架,包括个人空间、机构空间和集成的公共应用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等。

第三部分:个人与机构空间。

规定了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等个人空间的功能要求,班级、学校和区域等机构空间的功能要求。

五类“15分钟生活圈”新区与旧区建设指引、宜居服务设施、绿色空间、公共安全建设内容一览表

五类“15分钟生活圈”新区与旧区建设指引、宜居服务设施、绿色空间、公共安全建设内容一览表

附表1:五类“15分钟生活圈”新区与旧区建设指引一览表
附表2:“15分钟生活圈”宜居服务设施建设内容一览表
续表2
续表2
续表2
续表2
续表2
注:1力口*的配套设施,其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规模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划及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2.小学和初中可合并设置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和高中可合并设置完全中学;
3.承担应急避难功能的配套设施,应满足国家有关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定。

附表3:“15分钟生活圈”绿色空间建设内容一览表
注:1.加*的设施,其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规模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划及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4.承担应急避难功能的配套设施,应满足国家有关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定。

附表4:“15分钟生活圈”公共安全建设内容一览表。

《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

《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

《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一、概述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中部地区的湖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城市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提高湖北省城市设计的整体水平,本指南旨在提供一套实用的城市设计技术指引,以指导湖北省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二、城市设计原则1、尊重自然:城市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传承文化:城市设计应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弘扬地域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3、宜居性:城市设计应居民生活需求,创造宜居、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可持续性:城市设计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等环保技术的应用。

5、综合性:城市设计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实现城市的综合协调发展。

三、城市设计要素1、空间结构:城市设计应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分区,加强区域,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2、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应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满足现代功能需求。

3、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应注重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增强城市的可视性和吸引力。

4、交通设计:交通设计应优化城市交通布局,提高交通效率,同时注重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的发展,打造便捷、舒适的交通环境。

5、绿化设计:绿化设计应注重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居民的休闲和游憩需求。

6、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应市民活动需求,创造开放、包容的公共空间环境,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7、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生活品质。

四、实施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城市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2、强化技术支撑:加强城市设计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高城市设计的科学性和技术性。

开放式办公空间设计

开放式办公空间设计

开放式办公空间设计摘要:开放式办公空间主要应用人、环境、空间等三种要.素。

多次考虑空间的应用与空间交换的基本形式,力求达到空间交换的相融,也是延续现代大办公空间代替小办公空间的转变形式,从而更好的体现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等方面。

关键词:开放;互动;空间;交流(一)开放式办公空间设计背景早期的办公室明显缺乏竞争力,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被日渐完善的新型办公空间布局所取代。

为了会见客户和进行管理的需要,办公空间开始从生产空间里分离出来,并逐渐搬近市中心,开始形成自己专门的商务区,现代的写字楼模式开始形成。

而从空间上,办公室的布局也开始强调开敞式。

在一个开敞式的大办公空间里,不但有利于领导对员工工作进行监督,更有利于员工之间的互相交流,便于组织、管理和协调。

办公空间设计是指对布局、格局、空间的物理和心理分割。

开敞式办公空间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涉及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等诸多因素。

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最大目标就是要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舒适、方便、卫生、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以便更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这一目标在当前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显得更加重要,它是开敞式办公空间设计的基础,是开敞式办公空间设计的首要目的。

(二)国内办公空间现状分析开放式办公室是一种室内无顶段、隔墻、组合形式可以任意改变的、许多工作人员集中在一起工作的大空间办公室。

与传统的办公室相比,具有下列优点:便于文件的传递、人员的交流,经理与职员、职员与职员之间易于沟通;有利于今后的重新规划和调整、并可节省土地建设资源。

开放式办公室设计以其特有的通透结构。

开放式办公空间指建筑内部办公环境中无墙体和隔断阻隔,仅以家具和设备组合形成的空间环境,是典型的现代办公空间形式,被大量应用于多种群体办公区域、接待环境、设计室、阅览室、休息室等,其优点是空间流动性强。

(三)办公空间设计特点1.开放性“对于办公空间的设计,其空间的开敞程度取决于有无墙体隔断隔断的维和方式及错落的节奏控制等。

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工作指引(第一版)

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工作指引(第一版)

附件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工作指引(第一版)为有序、高效打造与开放创新应用场景,特制定本工作指弓I。

一、概念内涵创新应用场景是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提供的真实试验空间和应用场合。

本质特点是以价值共创、共生、共赢为目标,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场景和技术的供需联动为路径,通过打造和开放新型创新基础设施、真实的技术试验验证环境、广阔的产品应用新市场,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新技术快速突破迭代、新产品快速推向市场,从而为企业成长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加快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发展。

应用场景可从场景规模、场景方向、生成方式等维度分类,一般具有多维度交叉融合属性。

按场景规模能级分为综合集成场景和单一功能场景;按场景方向分为产业发展场景、前沿科技场景、新基建场景、城市治理场景、社会服务场景;按生成方式分为业主应用场景和技术所需场景。

二、建设主体创新应用场景由场景业主方和技术供给方两方面主体共同建设,通过供需协同联动,快速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和市场推广,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一)场景业主方。

包括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型民营企业等,主要提供支撑应用场景建设和运营的必要载体,如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重大活动等。

(二)技术供给方。

包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要提供在场景中进行验证的新技术、新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

三、界定标准(一)应符合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创新应用场景的实施应符合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契合全省城市现代化建设、民生服务优化的发展需要。

(二)应面向新技术开展验证应用创新应用场景应面向创新、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创造性应用,以构想落地和技术试验为重点,开展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和产业化。

原则上不面向市场上成熟的技术、产品和模式。

(三)应采用开放合作的建设方式创新应用场景要有资源开放性和吸附性,应具备所需的场地、资金、设施等条件,并面向社会开放,实施过程中须引入外部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参与建设。

2024年实验室开放计划范本

2024年实验室开放计划范本

2024年实验室开放计划范本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实验室资源的日益丰富,实验室的开放已成为促进科学研究合作和知识共享的重要手段。

为了加强实验室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我院实验室决定制定2024年开放计划范本,以便更好地管理和规划实验室的开放工作。

二、开放目标本次开放计划的目标是促进实验室资源的共享、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

通过开放实验室,我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科研活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三、开放方式和时间1.开放方式(1)对内开放:面向本院师生和科研人员开放实验室,提供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支持科研项目开展。

(2)对外开放:面向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开放实验室,接受科研合作、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需求,拓展实验室的应用领域。

2.开放时间(1)对内开放:常规开放时间为工作日的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具体开放时间可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对外开放:根据需求方的需求和实验室的资源情况,开放时间可根据具体协商确定,可提供需要的时间段进行服务。

四、开放内容1.开放范围(1)对内开放:实验室设备、仪器的使用;实验室场地的借用;科研平台的共享;科研资源的共享。

(2)对外开放:科研合作;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

2.开放条件(1)对内开放:具备相关实验资质和合法手续的师生和科研人员;确保实验室设备、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对外开放:对合作方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资源匹配要求;确保合作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签订合作协议。

五、开放服务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开放对象,实验室将提供以下服务:1.科研平台共享实验室将提供科研平台的共享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科研工作站等;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支持科研项目的开展。

2.技术指导和服务实验室将为合作方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实验操作指导、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解读等。

技术攻关项目指引题目

技术攻关项目指引题目

技术攻关项目指南题目1:用于触摸屏贴合的石墨烯薄膜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2:激光诱导沉积多孔石墨烯直写装备与工艺研发关键技术研发3:新型高效超硬材料刀具与钻具的制备与应4:石墨烯基锂电芯关键技术研发5:智能机器人用铜合金电磁微细丝关键技术研发6:基于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水性涂料关键技术开发与研究关键技术研发7:高透明高耐温聚乳酸复合材料改性及高端应用关键技术研发8:柔性透明导电膜关键技术研发9:高性能节能夹胶玻璃的纳米涂膜材料研究及应用关键技术研发10:柔性OLED玻璃基板材料关键技术研发11:海洋大型移动浮岛钢结构防腐防污关键技术研发12:用于芯片和线路板通孔导电互连的铜基纳米催化剂关键技术研发13:改性高模数硅酸钾在水性防腐材料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发14:超亲水性纳米材料与建筑玻璃板材结合的关键技术研发15:柔性屏用单组份环氧封框胶关键技术研发16:水中饰面混凝土承台榫头力学性能关键技术研发17:水性纳米高遮盖3D打印涂料关键技术研发20: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电磁屏蔽膜关键技术研发21:氧化石墨烯基高阻隔水性光固化涂料关键技术研发22:石墨烯复合磷酸铁锰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技术研发23:使用石墨烯制备长效高导热率水性切削液关键技术研发24:石墨烯高温电热薄膜关键技术研发25:大功率双向电动汽车充电模块关键技术研26:高性能全能液流电池关键技术研发27:铝基负极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研发28:新型高电压储能电池关键技术研发29:硅墨水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研发30:高效太阳能储能离并网一体逆变器关键技术研发31:高安全高可靠动力电池绝缘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发32:超级电容储能阵列快速充电站关键技术研发33:高功率高安全宽温电池模组关键技术研发34:高性能电动汽车集成一体化控制器关键技术研发35:超高压光伏电源系统雷电防护关键技术研发36:轨道交通空调高效节能控制器关键技术研发37:废弃磷酸铁锂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发40:基于高速凹版印刷机的紫外LED光源系统关键技术研发41:锂离子电池化成老化节能安全专用设备的关键技术研发42: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发43:高节能高环保水解氢氧助燃关键技术研发44:高性能电动汽车集成一体化控制器关键技术研发45:基于高显全光谱节能LED光源关键技术研发46:面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电网增量负荷集群调控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47:超薄、柔软光取向偏振片关键技术研发48:复杂地层矿山石油钻头用高端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关键技术研发49:超高压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用特种材料关键技术研发50:新型弥散强化超细铜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发51:触控面板用感光干膜材料关键技术研发52:超强柔性防水材料关键技术研发53:用于高精密度BGA芯片封装的Sn-Bi-Sb基无铅锡膏的研发54:基于变饱和度光学干涉技术的变色防伪薄膜关键技术研发55:一种新型环保脱墨剂的关键技术研发56:耐火耐腐蚀特殊合金材料光缆的关键技术研发57:生物医用多尺度钙基矿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发60:纳米级微波介电陶瓷材料及低温叠层共烧技术的研发61:用于恶劣工况的集成电路及芯片封装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发62:高性能润滑油添加剂关键技术研发63:高质量智能节能窗用钒用合金靶材关键技术研发64:高分散性纳米分散液及多基材防护水性涂料关键技术研发65:超高韧性PC+PBT合金关键技术研发66:高性能芳纶纸基印制电路板用覆铜箔层板关键技术研发67:新型耐高温耐蚀刻聚酰亚胺光刻胶关键技术研发68:大型建筑变形缝防水系统材料关键技术研发69:低成本高性能水性重防腐涂料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70:分子修饰制备软组织工程支架关键技术研发71:超薄IPS智能手机终端用偏光片关键技术研发72:新型吸波屏蔽线缆材料关键技术研发73:面向手机产业的金属表面陶瓷化关键技术研发74:抗蠕变高导电铜包铝合金导体关键技术研发75:低温共烧陶瓷—0基板关键技术研发76:高亮裸眼3D光学显示膜关键技术研发77:微纳米核壳结构的疏水导热材料关键技术研发80:高透光率光导节能材料关键技术研发81:新型纳米抗菌复合涂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82:单层钢制储油罐内衬改造关键技术研发83:基于生态海绵城市建设的彩色透水混凝土制备与应用技术研发84:智能仿生功能纳米材料在制冷循环系统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发85:玻璃触控面板超硬超耐磨镀膜关键技术研发86:高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防护涂层关键技术研发87:汽车用可分解生态润滑油关键技术研发88:三维人工卵巢的生物打印关键技术研发89:绿色环保型药芯低温无铅锡丝关键技术研发90:A12O3颗粒增强铜基耐磨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研发91:血细胞分析仪设备用高性能陶瓷柱塞关键技术研发92:双向高效宽电压充电模块关键技术研发93:新能源汽车电池纳米超细粉体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94:电动车充电数据挖掘与主动预测关键技术研发95:电池化成分容匹配一体化系统关键技术研发96:智慧微网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发97:用于PERC晶体硅电池的银浆制备关键技术开发100: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关键技术研发101:动力锂电池全温区智能热失控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02:基于开放式自动需求响应的能源互联网平台关键技术研发103:锂离子电池智能充电关键技术研发104:高效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源关键技术研发105: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复合储能器件关键技术研发106:用于电动船的锂电池关键技术研发107: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中高压大电流能量转换关键技术研发108:基于光纤传感的核电站核废水处理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09:宽温高功率镍氢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研发110:底部注液型全密封圆柱电池关键技术研发111: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关键技术研发112:向日跟踪的高转化率太阳能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13:锂离子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发114:高效微型光伏逆变器关键技术研发115:基于动态分光技术的聚光太阳能光伏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16:分布式锂电池直流高压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17: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119 :基于物联网的光伏电站在线智能监测诊断关键技术研发120:超低温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研发121:智能电网配网自动化终端技术的关键技术研发122:高效热交换谷电蓄能环保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123:铁路大型客站智能化能效管理综合平台的关键技术研发124:冷水机组节能环保综合水处理技术装置关键技术研发125:基于大数据运维的空调低功耗智能控制器的关键技术研发126:建筑节能抗震保温一体化应用关键技术研发127:高安全等级智能可调光LED防爆灯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28:高效节能中央空调蓄冰移峰填谷的关键技术研发129:智能压力调控供水管网降漏关键技术研发130:户外便携式智能太阳能组件IV曲线测试仪关键技术研发131:高安全宽温度的超级电容启动电源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132:高效节能型高频模块化UPS的关键技术研发133:面向高速公路零排放链式微电网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134: LED/UV智能固化设备关键技术研发135:精密电路高效环保除尘关键技术研发136:高效节能型微模块数据中心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137:开关电源的高能效固态电容器关键技术研发139:环保型轻合金微弧电泳复合处理装备及工艺关键技术研发140:具有故障检测功能的智能工业照明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141:基于水泥行业的能耗监控和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42:多温蓄冷型节能高低温试验箱设备关键技术研发143:光伏建筑一体化智能导光照明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44:水气循环制冷设备的优化设计和节能环保的关键技术研发145:列车节能空调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及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146:建筑结构物低噪无尘切割关键技术研发147:新型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建筑一体化关键技术研发148:高压并网发电机组的远程监测与诊断的关键技术研发149:压缩空气系统综合节能关键技术研发150:太阳能光敏及远程控制照明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51:智能化高效节能型变频热泵控制器的关键技术研发152:大功率电驱系统硬件在环仿真开发及测试平台的关键技术研发153:车载脉宽调控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154:降低VOC排放的绿色印刷关键技术研究155:应用于废液中金属离子回收用新型离子交换树脂关键技术研发156:高效高精度大空间五轴联动精雕机关键技术研发157:制冷系统余热回收关键技术研发158:舰船用反渗透海水装置关键技术研发159:高频高效直立C型精密连接器关键技术研发160:混合动力车启停电源关键技术研发161 :大型低成本海水淡化与污水处理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62:基于多冷源网膜蒸发式变频空调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163:节能环保型钢构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研发164:面向新一代光网互连系统的超精密光纤端面处理关键技术研究165:新型陶瓷介质基站射频部件开发166:消费级电子产品无线充电关键技术研究167:骨干网200Gbps和400Gbps相干光通信核心光器件和模块的开发168:高效率低成本多缆集成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169:充电桩/站数据采集、传输和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170:共生于调频广播的北斗增强信息播发技术171:新一代超大容量分组交换样机开发172:智能安全加密手机173:高功率密度、快速(充速W20min满电量)智能型充电器关键技术研发174:基于微波和WIFI技术的高速移动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175:基于相干光调制的光载无线太赫兹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176:面向下一代RRU用的光电复合缆关键技术研发177:服务5G通讯服务器的高功率CPU 3D散热的关键技术研究178:环保型高性能滤波器盖板开发关键技术研究179:端到端自适应服务质量控制技术180:基于高介电基底的超材料共形天线关键技术研发181:新一代4K超高清广播级演播室摄像机关键技术研发182: LTE+PDT宽窄带融合多媒体警用集群终端的研发183:面向移动设备的多媒体信息通信技术研发及应用184:高性能控制类SoPC185:植入式医疗电子的高密度封装集成关键技术研发186:立体多层叠die闪存控制芯片关键技术研发187:基于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面板的显示驱动芯片研究188:服务机器人微型编码器的关键技术及控制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189:物联网智能化移动目标感应控制SOC芯片研发190:高性能外挂式柔性显示触摸控制芯片关键技术的研发191:飞行器精密进近导航着陆设备的研发192:基于3DGIS与BIM融合技术的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193:基于无人机的城市综合运行实时监测模型与平台开发194:基于冲击脉冲技术的轨道交通列车轴承安全在线监测系统研究195:基于无人机的交通管理与控制指挥机器人196:基于TOF的车载双摄像头远距离测距关键技术研究197:深度ADAS算法在低成本嵌入式GPU上的实现与产业化198:新一代车载安全驾驶辅助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99:智能车牌与SPS地表面识别定位的大数据车联网关键技术研发200: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公交线网优化及智能调度关键技术研发201:面向无人驾驶公交的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202:基于5.8G车路协同自由流路径精准识别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203:基于区块链高效、安全共识机制的关键技术研究204: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监管与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205:赋码检测及码关联一体化系统206:基于云环境下移动安全支出身份认证的关键技术研究207:基于动态业务数据的移动安全支付的关键技术研发208:基于云平台智能安防识别领域的步态识别技术研究209:“云盾”基于VMI技术的虚拟安全手机系统210: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下的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的研究211:核电智慧工厂解决方案的开发212:短波长紫外光通信用UVC LED模块关键技术研发213:高密度超薄型刚挠结合板层压关键技术研发214:基于透明荧光陶瓷材料的千瓦级LED光源封装关键技术研究215:高密度低损耗光纤连接器关键技术研发216:量子点光致发光器件关键技术研发217:应用于轨道交通的微型振动能量采集器件关键技术研究218:高速DFB半导体激光器设计和封装技术研发及规模化生产219:基于WiFi的云化天线技术研发220:新型液晶显示模组异形切割关键技术研究221:基于电磁原理的新型自动对焦马达关键技术研究222:面向航天航空微波通信的超薄多层高密度IC封装基板研发223:大负载旋转变压器的高精度高可靠旋变激磁振荡器的研制224:面向下一代5G通信Small Cell基站的陶瓷滤波器关键技术研发225:电动汽车充电桩检测大功率电阻负载技术研发226:智能可穿戴设备用高保真平衡电枢式受话器超微型化及生产全自动化关键技术研发227:基于超低剖面石墨烯二维透明柔性新型天线的研发228:面向5G时代摄像头2.5G MIPI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开发229:裸眼3D双折射液晶透镜工艺关键技术研究230:现代物流在鲜活水产业内应用和推广的关键技术研究231:支持自助收发功能的智能物流终端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232:智能机器人+基于全向智能搬运机器人的自动化物流系统233:重要历史事件的知识图谱建设和可视化平台开发234:基于CTP的高精度柔性印刷关键技术的研发235:移动互联网终端智慧养老平台视频支撑关键技术236:互联网+电动汽车充电站智能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发237:跨境电商大数据平台分析挖掘及社会服务平台238:基于机器人技术的变电站设备自动化巡检系统关键技术研发239:增强虚拟现实智能声光场景识别与照明一体化系统关键技术研发240:基于坚果OS的智能投影关键技术研发241:混合网络架构与家庭智能宽带路由器关键技术研究242:基于HI-END级高保真度的智能化数字音频解码关键技术研发243:IPTV广电新媒体实时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系统及应用平台关键技术研究244: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与无人机技术的桥梁智能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45:装配式绿色建筑工业化生产安装关键技术的研发246:硬质岩体“绳锯水平切割+液体二氧化碳竖向割裂”综合爆裂施工技术研究247:工业控制自愈合恢复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248:面向虚拟地理环境的PM2.5时空监测与数值模拟249:国产自主可控超大规模结构分析软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50:工业4.0全过程生产物料实时追踪系统研究251:人脸识别人证比对系统开发252:虚拟现实直播视频采集与分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253:基于无人机的海上目标侦测识别与三维重构技术研究254:基于开放技术的可信多路高端计算系统研发255:嵌入式多通道螺栓联接应力状态智能检测系统研发256:基于岩土边坡渐进破坏机理的高性能离散元仿真分析软件关键技术研究257: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全天候目标识别技术攻关258:基于AR技术的车载全息投影技术的研发259:背光源表面缺陷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发260:基于物联网、数据挖掘的“互联网+智慧厨房”关键技术研究261:基于移动通信数据的多维群体行为演变分析技术及用户消费行为预测系统的关键技术开发262:基于DCIM技术的数据中心3D仿真及移动端能耗管理技术的开发263:基于云CAM的PCB工程问题在线澄清软件的关键技术研发264:智能消防头盔系统的研发265:具备机器视觉的智慧物流仓储系统关键技术研发266:采用三片全塑胶镜片组成高端VR目视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267: UTime高安全级别数据传输应用的加密系统研发268:用于服装裁剪的亚太赫兹人体数据采集系统研发269:基于反作弊生物识别的电子化考试平板研究270:基于可编程芯片的高性能布局布线软件研究271:航空发动机关键气动部件:跨音速风扇叶片三维气动设计技术开发及设计平台研制272:金融级高可靠数据库集群方案研究273:基于SLAM算法的增强现实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274:基于大数据的肿瘤发病因素分析及预防研究275: SOC集群控制关键技术研发276:大规模防雷设备的综合智慧管理系统277:移动虚拟现实内容分发平台及移动端头显设备的研发278: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及其大数据存储与分析关键技术研发279:面向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自助识别管控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280:危险气体远程实时监测监控系统281:下一代数据传输网络关键技术研发282:基于多维度模型的移动终端标签应用交叉DSP平台关键技术研发283: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慧能源云服务平台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84:基于图影特征信息与跨域搜索的图侦引擎查搜分析系统研究285:瓷砖在线色差自动识别分级系统关键技术研发286:面向智慧制造行业知识管理的大型在职培训教育云平台研发287:基于点云数据和表面特征信息融合的环境感知技术开发288:采用基于嵌入式深度神经网DNN实现的可疑人群与危险异常行为辨识关键技术289:低功耗高性能三维720度全景相机的关键技术研究290:高速度、高精度工业级影像扫描器关键技术研究291: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分辨视差场计算与RGBD下的目标识别定位算法及产业化开发292:基于全局视觉自主巡航移动陪护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293:基于空间光调制的高精度3D快速扫描仪研发294:超大额高速分离技术在自助金融设备中的应用295:高速无人水面机器人用360度全景图像融合智能监控系统296:基于反狭缝微控投射技术的裸眼3D显示关键技术研发297: RTS光学运动和动作惯性捕捉摄像头298:基于牙科数字三维扫描及3D快速成型的诊疗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299:九轴五联动数控强力缓进给磨削中心机床的研发应用300:可降解合金的医疗植入器械增材制造技术研发301:面向电力设备的无源无线温度在线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发302:10kW级半导体激光光纤合束器及其配套器件研发303:复合材料三维电极微模具关键技术研发304:钻井平台水下管道检测关键技术研发305:11000米超水深复合材料浮力块和耐压舱技术研发306:波浪能直驱式直线发电机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307:空海结合无人舰载无人机平台系统研发308:无人机空中交通管制技术研发309:基于非热压工艺的全碳纤维材料无人机机翼研发310:高负荷高通流航空发动机风扇性能拓展技术研发311:机载智能超高清阵列相机技术研发312:小微型航天器储能与姿控集成控制系统研发313: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脉冲电源关键技术研发314:基于卫星差分位定位技术的大型无人驾驶清洁机器人研发315:核电高危区域智能探测机器人系统研发316: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关键技术研发317:智能人机协作机器人研发318:面向动车组车身打磨抛光的智能机器人研发319:面向机器人的舵机关键技术研发320:助老助残智能人形机器人研发321: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关键技术研发322:智能手机四曲面高速高精度玻璃曝光装备研发323:大型两板式智能压铸机研发324:全自动光纤器件耦合焊接生产系统研发325:高精度3D曲面玻璃热弯成型设备研发326:半导体激光手术治疗系统技术研发327:三维成像超声波单晶面阵探头研发328:超声溶栓导管技术研发329:多功能心内介入影像系统及导管技术研发330:实时图像导航头戴式超声脑神经刺激技术研发331:微创导管介入二尖瓣瓣膜系统关键技术研发332: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的酰氨质子转移成像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发333:远距离遥控智能化钻探装备关键技术研发334:面向复杂模具加工的机器人打磨抛光关键技术研发335:链条式直线电机及运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336:智能异型元器件贴插机关键技术研发337:基于3D打印的核电设备关键金属零件性能研究338:个性化骨折固定夹板快速成型系统339:核电厂设备智能模式识别与监测技术研究开发340:便携式有毒挥发性气体分析仪研发341: X射线荧光光谱仪关键技术研究342:工业级微通道反应器制造和应用关键技术343:钻杆加厚区全截面超声波探伤关键技术研究344:精密复杂模具设计垂直整合一体化关键技术研发345:基于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的水下油气输送管线流动安全在线监测346:基于金刚石高导热涂层的大功率海洋照明控制器散热系统关键制造技术研发347:大型结构物水下安装技术研究348:先进复合材料舰船结构/监测功能一体化关键技术研发349 :空腔电磁散射特征识别及抑制技术350:可切换飞行姿态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关键技术研发351:无人机集群飞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352:应急救援特种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353:智能激光焊锡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355:智能清洁机器人及其多机协同作业技术研发356:基于机械锁合与干粘附协同作用的爬壁机器人研发357:基于双CCD对位视觉系统的智能冲床关键技术研发358:机器人室内无线定位和集群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359:智能排爆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360:锂离子电池自动入壳及激光焊接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361:基于IP68防尘防水超薄型信号转换装置热压及激光焊接工艺的关键技术研发362:用于超薄微孔铜箔生产的全自动卷对卷丝印机设备研发363:高效率高速分散机关键技术的研发364:高效率纵切数字控制自动车铳复合设备关键技术的研发365:大台面高精测试机技术攻关366:智能个性化制造无缝针织机核心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报批稿)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报批稿)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报批稿)本技术导则的目的是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技术要求和内容深度,以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加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保障城市设计的管理和实施。

本技术导则适用于设市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开展的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工作。

在编制城市设计时,应以人为本,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满足其对城市空间的基本认知、审美、体验和使用需求。

同时,应充分考虑城市设计范围及周边的自然条件、历史人文和建设现状等,体现地域特征。

此外,城市设计应与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充分衔接,满足实施和管理的要求。

同时,在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时,应针对新老城区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与控制要求。

最后,应坚持生态优先,推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城市设计编制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编制的城市设计,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相对应。

区段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内局部地区与地段编制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应。

地块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具体地块编制的实施性城市设计,是在建设项目中对总体城市设计和区段城市设计管控要求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专项城市设计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区域城市形象定位、山水格局,城市空间特色、天际线、色彩、公共标识、夜景照明、城市雕塑等特定系统、要素或问题编制的城市设计。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可采用城市设计纲要及各分区总体城市设计的形式。

在编制城市设计时,应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同时,应充分了解公众需求,践行公众参与,体现公众意愿。

城市设计的意图与管控要求应明确,表述简洁明了,便于规划管理和具体实施。

最后,宜通过形象易懂的图、文、表格、三维模型等方式进行交流展示。

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城市、镇规划区进行城市设计,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相对应。

在编制总体城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明确城市的定位和愿景,制定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提出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规划,明确城市交通系统和交通组织方式,提出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措施,最终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的总体城市设计成果。

中小学新型教学空间建设基本要求

中小学新型教学空间建设基本要求

中小学新型教学空间建设基本要求新型教学空间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引,以服务教育教学活动为宗旨,以开放性和多功能为特色,体现以人为本,融合校园文化以及信息技术和装备,能更有效地支持教师教学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新型教学空间可利用空余教室新建,也可在原有普通教室、学科专用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和装备改造提升。

一、新型教学空间特点新型教学空间具有开放性、多功能性和情景性,包括:可重构:空间大小可重构,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变动教学空间大小;桌椅布局可重构,根据教学方式灵活变换座位排布;教学环境可重构,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布置教学环境、资源和设备。

可连接:实体空间与网络空间联通,虚实融通,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设备与数字资源结合,支持教学内容的优化呈现、学习资源的便捷获取以及课堂教学的深度互动;当地教学与远程交互结合,支持教师开展同步课堂教学。

可兼容:在满足基础性课程日常教学的基础上,支持学科相关拓展性课程教学和跨学科教学,支持同步课堂教学,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研活动;支持集体讲授、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

可记录:支持对教学管理或教学行为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教与学过程的可回溯和数据化,支持开展基于数据的精准化、个性化教学活动。

二、新型教学空间建设原则学校新型教学空间建设以正式教学空间为主,兼顾非正式学习空间。

先进性: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融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装备,形成舒适的教学环境、浓郁的学科氛围、丰富的教学资源。

实用性:以服务教育教学活动为宗旨,正式教学空间以支撑基础性课程教学为主,兼顾拓展性课程教学和其他教学活动,日常学科教学每周开课不少于10节;非正式学习空间以支持阅读为主,兼顾其他自主学习活动,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

安全性:以人为本,在保障空间舒适性和教学活动便捷性的同时,注重教育技术装备规范和技术伦理,确保教学空间的安全性并保护师生个人隐私。

个性化:负责空间管理和应用的教师参与空间设计和建设,体现学校特色和教师个性;师生共同参与空间环境布置和动态更新,展示教学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空间技术指引一、会议介绍:开放空间技术(Open Space Technology,简称OST)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动态会议模式,能够将一个对于组织/机构很重要的主题仅在很少的规则辅助下通过一个新的空间和时间格式由参会者讨论完毕,“开放空间”提供了一个提倡自我承担责任的场合。

在会议期间,每个参与者可以在主题框架下,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或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或需求,并在不同参与者之间形成关注并致力于解决同一个问题或需求的小组,在既定的规则下开始小组讨论工作。

应用民主参与的方法选出大部分参与者集中关心的话题组建实施小组并制定行动计划。

二、四大原则:1、出席的人都是最适当的(whoever come is the right people)2、不管何时开始都是最适当的时间(whenever it starts is the righttime)3、不管发生什么,都是当时只能发生的事(Whatever happen is theonly thingthat could have)4、结束的时候就结束了(When it's over,it's over)三、召集人必需做三件事:1、预先约定的时间到了,要召集会议。

2、尽量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机会发言。

3、找人做会议记录。

讨论原则:每一个议题的讨论时间很有弹性,通常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视实际情况延长或缩短。

在讨论的过程中,开放空间会议鼓励参加者运用「双脚法则」(The Law of two feet),意思是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你可以在某一个讨论时段,参加这一时段中你有兴趣参与的议题,在这个议题上,若你觉得没有学到东西,或认为自己在这项议题上已没有贡献,就可以运用你的「双脚」,很自由的到别组去讨论,或暂时休息一下也可以。

四、议题的会议记录:会用大海报纸张贴在「新闻墙」上,没有参加会议的人可以藉此了解其它组的讨论情形,进而引发新的议题,在最后做整理时,做了几件很有意思的事:1、全体参加者到新闻墙看看今天所有的讨论结果,若有需要可以在各议题的会议记录上加上自己的意见,或修正自己的看法,以便整理记录更完整。

2、每个人发五个红色小贴纸,贴在你认为最重要的会议记录上,不一定每一个重点贴一张,若觉得这个实在太重要了,可以把五张贴纸贴在同一个点上。

经过这个步骤之后,在新闻墙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大家认为重要的关键点集中在少数的几个地方,这已形成初步的共识。

3、针对有初步共识的重要部分,每一个人想一想把自己在那一方面有兴趣、能有所贡献,可以主动认养或另组小组做更深入的讨论。

4、若时间允许,可针对几项焦点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行动计划,把大家的智慧化为行动。

五、游走规则:开放空间会议把尊重人,及相信每个人都能有所贡献的理念,透过具体的形式(游走规则)展现出来,进而引发许多颇具建设性的走向行为。

「理念─形式─行为」成为一种良性循环的增强回路,带动整个会议的气氛,爆发出一股惊人的生命力。

六、开放空间的技术手法软件准备:1、对开放空间技术的执行者进行培训目的:让技术人员懂得如何去实际操作、运用并推广这门技术2、对开放空间中需要辅助的人员进行培训目的:让辅助者了解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及意义硬件准备:1、置办开放空间的设备与工具设备:能容纳若干人的会议场所(固定)、若干桌椅、影音设备、留言板等。

工具:大白纸、彩笔、便签纸等七、实施步骤:1、确定会议主题。

2、通知利益相关方会议的时间、地点。

3、确定会议场地以及布置,会议布置最好采用围圈而坐。

4、带领人组织成员相互认识并破冰暖身。

5、将会议规则公布于与会人员,让与会人员了解会议规则。

6、陈述讨论主题的由来。

7、根据主题内容,与会的每一位人员针对主题进行发言,表达自己对主题的认识。

8、分组讨论主题内容产生的原因,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大白纸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向所有与会人员讲解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

9、针对每小组的讨论结果,带领人再归纳总结出所有原因,达到大多数人都赞成讨论结果。

10、根据讨论出的原因,分组讨论相应的应对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大白纸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向所有与会人员讲解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

11、针对每小组的讨论结果,带领人再归纳总结出所有方案,达到大多数人都赞成讨论结果。

12、制定实施的时间,并进行分工,执行方案。

13、评估方案执行的情况。

八、开放空间的模式与运用开放空间的模式:1、第一种模式:15人以内简要:可以采用不分组的方式,最常见的形式是以便签纸搜集每人建议,然后对每人的发言进行分类归纳2、第二种模式:15—50人简要:需要分组,一般小组以8—15人较适宜,每组男女、老少、职业等比例尽量均衡3、第三种模式:50人以上简要:需要分组,一般小组以8—15人较适宜,每组男女、老少、职业等比例尽量均衡,若在百人以上,分成的小组数较多,最好的方式是将讨论议题列几个大的方向,根据列出的方向,再将小组均衡地划分在每个方向下再进行讨论,这样带领人在有效的时间内能更好地控制讨论进程。

九、开放空间的运用:(一)带领人1、需要在每个小组里设置一个催化员,这个催化员在小组讨论里需要具备亲和力、带领能力、观察力、表达能力等技巧。

2、需要把控整个会议的节奏,尽量将每一个环节控制在计划的时间内。

3、带领人需要注意讲话的技巧,用最简单明了、最朴实的话语将会议主题内容阐述清楚,务必让每一个与会人员都明白。

4、保持中立的立场,不对任何人、任何观点带有主观意识,务必做到公平、公正以及尊重的原则。

(二)催化员1、紧紧围绕主题目标:开放空间技术只是实现主题目标的一种工具,在小组内讨论各个主题时,催化员需要引领组员尽量围绕主题开展讨论,不能偏离主题太远,但是催化员不能提出实质性的建议。

2、注意控制小组讨论的节奏,把握时间限制,尽量按照计划的时间范围完成讨论。

3、促进组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如果小组讨论内呈现出冷场或无人发表建议的情况,催化员需要把握现场气氛,同时保证每一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

4、在讨论中,适时地鼓励和限制组员。

对于某些偏内向或者容易害羞的组员需给予鼓励支持,不需要逼迫其必须发言,但可以多关注对方,让其无压力地表达意见;当某些组员垄断讨论时,因适时提醒对方将发言的机会让予他人。

(三)观察员1、现场拍照或用其他的影像等技术记录下会议的整个过程。

2、细心观察和感觉与会人员(包括带领人和催化员等)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并且在会后总结时,提出自己观察和感觉到的一切事物。

3、若讨论现场有突发情况,而带领人没有发现问题的情况下,可以适时提醒带领人注意协调。

(四)记录员1、详细记录整个讨论过程,包括每一位与会人员的语言、表情、行为等。

2、在整个会议结束以后,形成书面报告。

十、开放空间技术的建议1、对带领人的建议:在会前需要对催化员进行培训,需要在会议前让催化员了解主题以及带领人想让催化员在催化小组活动时要达到的效果。

2、对利益相关方的建议:在选择利益相关方时,需要选择与主题相符合的利益相关方。

如:讨论的主题是关于医疗方面的,那么就不需要学校等类型的利益相关方参与。

3、对催化员的建议:催化员最好是了解社工技巧的人员来做,同时催化员还需要具备带领小组工作的能力。

4、对参与人群界定的建议:一般开放空间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人群,一类是非固定人群。

对于固定人群来讲,我们在做开放空间技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但要让他们参与到开放空间中,也要逐渐会运用开放空间的技术;对于非固定人群来讲,一次开放空间技术讨论会需要给组员带来一定的成长。

5、对开放空间技术的建议:让每一个参与到开放空间的人都有发表建议的机会,都能感受到被尊重,会议讨论出的结果都能切实地执行。

十一、开放空间技术后期跟进事项在开放空间技术后期,应该成立三个小组去完成会议讨论结果,这三个小组分别为:1、执行小组:根据会议现有的情况,此小组人员可以是会议室内的议事团体,或者是员工代表,如:在水井坊会议可以由自治小组成员来担当。

他们除了参与到开放空间会议里面议事,也要在得出议事结果后去执行具体的策略方案。

2、协作小组:可以引入既有的社会组织或者是企业等团体,如:在水井坊会议协作的团体就是爱有戏会议文化发展中心,主要负责开放空间技术的引进和培训,并对会议室自治小组进行培育,最终达到城市会议治理工作有效进行。

3、评估小组:由第三方的利益相关方来担任,如:在水井坊会议评估方就是街道办事处或会议,主要是评估开放空间技术的会议成果执行进程,并对协助小组指导与监督。

十二、风险预估1、可能出现与会人员代表的是同一性质的团体利益,所以与会人员必须要有代表性与全面性。

2、可能出现在会议时比较强势的人占有话语权,所以催化员需要时时提醒与注意。

3、可能在会议中提出问题的人因为未被采纳建议而在具体执行时缺乏积极性,所以在会前将详细说明如果有建议在本次会议后未能得到执行,那么提出建议的人可以再集合更多的人支持此建议,以后也会将此建议执行。

4、可能在会议中有不配合的人员,因为不了解开放空间的意义而拒不参与,这些都是开放空间技术前期所面临的困难点,只要能坚持并且有耐心的解释清楚,那么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其人会慢慢接受。

5、可能将开放空间做为实体运作时,会有一些因为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影响而无法实现的状况出现,所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