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胜任力人才管理模式应用(职场经验)
胜任力人才管理模式应用(职场经验)企业规模扩大、组织管控升级、竞争区域全国化、管理专业分化使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如何甄别、选用、评价、培育、激励人才,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目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笔者认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基点,通过构建人才引进、评价、任用、培养和发展的”五位一体”的人才管理模式,可以有助于企业建设一只适应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和核心竞争力缔造需要的人才梯队,并使人才的职业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
一、基于胜任力的人才管理模式可行性探讨业务模式的不同决定了管理模式的不同,也决定了企业人才梯队的建设各有特色。
就目前而言,难以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可供复制。
根据人才梯队建设的战略性和实践性要求,笔者认为,建立企业的人才梯队既要注重人力资源的战略层面(企业战略、业务模式、企业文化),也要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基于岗位(职位)胜任力需求,并结合人才本身具有的素质和潜力,方能建设一只有效符合企业需求、适才适岗、满足员工发展需求的人才梯队。
图1显示了胜任力人才管理模式的理论框架。
1、战略性分析——企业战略的实现人才梯队建设作为人力资源系统构建的重要组成,必须以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为根本目的,否则就会导致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丧失,并成为负担。
而企业核心能力往往同核心员工在其岗位上的胜任度高度相关;岗位胜任度愈高,创造高绩效的可能性就愈高。
因此,从岗位胜任力出发,选拔具有与之相匹配素质能力(员工的胜任素质)的员工,就会使人才管理重心前移,由事后评价向事前管理转变,使人才梯队建设更具针对性,从而全面提升人才投资回报率(ROI)。
2、可操作性分析——人才引进、评价、任用、培养、发展”五位一体”体系的构建与整合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大量应用的是基于职位的管理方法。
这种方法从职位需要出发,关注人力资源职能各模块管理对工作的影响,而没有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因此难以有机整合工作分析、人员选拔、绩效考核、团队激励等各个环节。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作者:林巧芬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24期信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使得企业管理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而胜任素质模型不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也是对企业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的依据,是当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力的有力方式。
要突出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价值,唯有理清胜任素质模型的概念和构建方法,理解内涵,找出当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再对其进行优化,才能够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一、胜任素质模型概述(一)概念胜任素质模型指的是从企业的发展角度出发,以通过对员工能力的提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换言之,胜任素质模式是指通过培训方式驱动企业员工产生优秀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展现出员工的知识、素质以及能力等。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明显的背景中,胜任素质模型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一种拓宽和延伸。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有沿着实践和创新方式进行研究,从企业员工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角度出发,对其开展培训和综合能力培养,才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从岗位对人的需求角度考虑,纵向发掘企业员工的价值,给其发展的规划和引导,才能够使企业员工与工作岗位有更好的契合度。
因此,胜任素质模型又可称之为能力素质模型。
(二)方法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方法一般以访谈方式获取企业员工的个人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种方式,将企业员工的信息进行分类,进而建构比较科学的胜任素质模型。
主要方式:一,先将企业员工按照能力进行分类,即优秀者和一般工作者;之后通过约谈和访谈形式将员工的信息进行搜集。
在进行访谈中,通常会选取一些行为事件为出发点,以挑选部分员工参与访谈调查,让员工将自己的经历和意见进行表述,进而人力资源管理者对其进行记录。
再由专业人士根据信息记录,进行分析,进而根据数据分析建构出胜任素质模型,之后根据此模型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养进行排序,以作出细致、科学的胜任素质模型。
能力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培训与管理创新80能力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张娜(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企业要想长期发展,人才是关键。
因此,各类企业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为了解决这种落后局面,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合理利用职务能力,以量化模式不断提高资源管理水平。
关键词: 能力素质模型;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引言世界经济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管理者要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考虑各种问题,整理各种因素,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要将核心竞争力只有在具备的前提下,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善于人力资源管理是保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切实需要。
一、能力素质模型的功能价值分析(一)确定了企业人才的具体选择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基本普及,人才市场空前。
企业可以选择高素质人才。
然而,企业经营范围有限的企业应选择相应的专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企业遵循相应的标准,在人才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企业很容易找到专业人才,不会对企业和求职者产生严重的影响。
利用职务力模型解决这一问题,更全面地培养人才,系统地观察人才,可以快速判断企业需不需要这样的人才。
(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人才能力的有机结合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的发展,企业继续生存发展,挖掘企业发展的潜力。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经营期间,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人力资源管理时期也是如此。
因此,要深入结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人才能力,充分发挥人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大能力。
二、建立能力素质综合应用模型的意义(一)明确人才选拔的方向目前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接受中国教育的人逐渐增多。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效率不断提高,人才市场迎来了史无前例的人才热潮。
近几十年来,素质高的人才热潮,缺乏应用型人才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评估和提升员工的胜任力。
胜任力指的是员工在工作中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行为特征,是员工能够胜任工作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胜任力模型可以用于招聘和选拔人才。
企业可以根据岗位要求和业务需求,制定相应的胜任力模型,并将其作为招聘和选拔的依据。
通过对候选人的胜任力进行评估,企业能够更准确地选择适合岗位的人才,提高招聘的效率和质量。
胜任力模型可以用于员工培训和发展。
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胜任力模型,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发展路径。
通过培训和发展,员工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胜任力,适应岗位和企业的需求,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胜任力模型还可以用于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的设计。
通过对员工胜任力的评估,企业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员工的绩效,制定相应的激励和奖励机制。
同时,胜任力模型也可以作为员工晋升和提升的依据,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发展人才。
胜任力模型还可以用于组织发展和变革管理。
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和业务变化的时候,可以通过重新定义胜任力模型,评估现有员工的胜任力,发现组织的短板和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发展和变革策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在应用胜任力模型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胜任力模型需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相匹配,确保胜任力的评估和提升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一致。
其次,胜任力模型需要与岗位要求相一致,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最后,胜任力模型需要与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相契合,确保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与企业的理念相符。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应用胜任力模型,企业能够更准确地招聘和选拔人才,提升员工的胜任力,设计有效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推动组织的发展和变革。
因此,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胜任力模型,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胜任力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胜任力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胜任力模型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能够帮助组织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成功要素,从而提升人力资源决策的针对性和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胜任力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确定优秀绩效标准胜任力模型通常被用来确定优秀绩效的标准。
通过分析高绩效员工的行为特征和发展需求,组织可以明确优秀绩效的构成要素,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胜任力模型。
这种模型不仅为招聘、选拔和培训员工提供了明确的参考标准,也为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提供了依据。
二、识别员工核心能力基于胜任力模型,组织可以有效地识别员工的核心能力。
通过对员工的能力进行评估,组织可以了解每个员工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计划。
这种方式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弥补传统考核不足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法往往只关注员工的工作结果,而忽视其工作过程和投入程度。
而胜任力模型关注的是员工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和态度,这使得考核更加全面和客观。
通过将胜任力模型引入考核体系,组织能够更好地评估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四、为人力资源决策提供依据胜任力模型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为人力资源决策提供科学和合理的依据。
例如,在晋升选拔时,组织可以根据员工的核心能力和发展潜力进行决策,这有助于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
此外,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时,胜任力模型的分析结果也可以作为参考,帮助组织更好地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
五、提升组织绩效和员工绩效通过应用胜任力模型,组织可以更有效地评估员工的绩效表现,从而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计划。
同时,这也有助于组织明确自身的绩效目标和发展战略,进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这些都将有助于提升组织绩效和员工绩效。
例如,某公司通过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绩效管理体系,成功地提升了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组织的整体绩效。
该公司在评估员工绩效时,不仅关注其工作成果,还对其在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什么是胜任力模型 (2)1.2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3)2. 胜任力模型构建过程 (4)2.1 任务分析和职责描述 (5)2.2 胜任力识别和定义 (6)2.3 胜任力水平的设定 (7)2.4 模型的验证和完善 (9)3. 胜任力模型在不同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的应用 (10)3.1 招聘和入职 (11)3.1.1 职位描述的优化 (12)3.1.2 招聘宣传的针对性 (14)3.1.3 面试问题的构建和评估 (15)3.2 培训和发展 (16)3.2.1 培训内容的确定 (17)3.2.2 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 (18)3.2.3 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19)3.3 绩效管理 (20)3.3.1 绩效目标的设定和评估 (22)3.3.2 绩效反馈机制的建立 (23)3.3.3 薪酬和晋升机制的制定 (24)3.4 组织结构设计和管理 (25)3.4.1 人才配置和调配 (27)3.4.2 团队建设和合作机制 (28)4. 胜任力模型在实践中的案例分析 (29)4.1 案例一 (30)4.2 案例二 (31)4.3 案例三 (33)5. 结论与展望 (35)5.1 胜任力模型的优势和局限性 (36)5.2 未来发展趋势 (37)1. 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探讨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原理和实践方法。
我们将定义胜任力模型,并解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我们将通过实例说明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进而分析其在招聘、选拔、培训与发展等多个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中的具体应用。
本文还探讨了胜任力模型与战略匹配的问题,以及如何确保模型持续适应组织环境和行业变化。
我们分析胜任力模型的局限性和潜在的风险,并提供改进和优化胜任力模型的建议。
通过本文档,读者将能够理解胜任力模型如何帮助企业实现人才的有效管理和战略目标的一致性。
1.1 什么是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是一种描述特定工作岗位或角色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性格特征的框架。
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摘要】企业实施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一个基础条件就是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素质的要求,建立基于企业战略发展需求的素质模型。
一个先进的素质模型能够作为组织从事员工培训、改善员工绩效水平、在招聘中定义能力以及其他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关键词】素质模型;招聘选拔;绩效考核;职业发展一、素质模型概述“素质”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教授大卫?麦克兰德于1973年正式提出来的。
麦克兰德对优越的工作者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智力并不是决定工作绩效的唯一因素。
他把能够带来卓越绩效行为背后的态度、认知及个人特质等因素,称之为“素质”。
素质是驱动个人产生一系列行为的内驱力、个性、态度、技能和知识等个性特征的集合,这一系列的行为可以使得本体能成功地完成某种工作。
素质不只包含个人目前所具备的各项个性特征,同时还包括未来可能发展的潜在的个性特征。
另外,素质表现与工作绩效之间具有正向的因果关系,故素质可以影响并预期一个人的工作行为与绩效表现。
能力素质模型就是用行为方式来定义和描述员工完成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技巧、品质和工作能力,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定义和相应层次的具体行为的描述,确定核心能力的组合和完成特定工作所要求的熟练程度。
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
(一)冰山模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作为冰山水面下的部分,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人的“潜能”,从上到下的深度不同,则表示被挖掘与感知的难易程度不同。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
型, 该模 型 贯 穿 于 企 业 整 个 招聘 过 程 中 , 而 改善 了企 业 的 招聘 体 系 然 后 , 之 前 研 究 基 础 之 上 , 出胜 任 素 质 模 型 的 人 才 从 在 提
1 胜 任特征 与胜 任素质 模型 的 内涵
到 较 高 的绩 效 。提 高 人 员 工 作 效 率 的理 论 前 提 就是 通 过 优
早在 17 9 3被 国 际 上 公 认 的 “ 质 研 究 之 父 ” 著 名 的 心 化 人 岗 匹 配 , 到 人 事 相 宜 , 适 其 事 , 得 其 人 。 优 化 人 素 、 达 人 事
工 是 目前 企 业 在 招 聘 方 面 所 面 临 的 最 大 难 题 。传 统 的招 聘 代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提 供 了 一 个 共 同 的 参 照 标 准 , 楚 的 描 述 清 是通过工 作说明 书或 岗位 任 职资 格 的要求 来 进行 招 聘 , 这 了 胜 任 某 项 工 作 或 岗位 应 具 备 的 胜 任 力 。设 计 胜 任 素 质 模 样 以 “ 位 为 中心 ” 岗 的人 才获 取 方 式 得 到 的 人 员 并 不 是 真 正 型必 须以企业愿景 、 使命 和战略 目标 为基础 , 以确保 员工 具 地 从 组 织 战 略 发 展 的需 求 出 发 考 虑 的 , 们 仅 仅 从 应 聘 者 备 的 胜 任 素 质 与 组 织 的 核 心 竞 争 力 一 致 , 企 业 的 长 期 目 他 为 的 知 识 、 能 等 外 显 能 力 来 做 出 的 判 断 。然 而 外 显 能 力 强 标 服 务 。针 对 各 个 岗 位 的胜 任 素 质 模 型 决 定 了 人 员 配 置 所 技 的员 工 实 际 的 工 作 绩 效 并 不 一 定 是 优 秀 的 , 想 改 变 该 员 需 满 足 的资 质 要 求 , 要 这样 更 有 利 于选 择 和 任 用 合 适 的 人 员 。 工 的 深层 特 征 却 又 不 是 简 单 的 培 训 可 以 解 决 的 问 题 。 基 于 2 胜 任素 质模 型在 人才选 拔工作 中的意义 胜任素 质模型 的人 才选拔 则是 “ 以人 为 中心 ” 帮 助 企 业 找 , 以素 质 为 基 础 的 招 聘 能 够 以 组 织 战 略 为 基 础 , 得 那 使 到 具 有 核 心 的 动 机 和 特 质 的 员 工 , 业 更 关 注 的 是 人 的 行 些 对 组 织 成 功 最 为 重 要 的 素 质 得 到 重 视 。在 很 多 情 况 下 , 企 为 的 变 化 , 过 这 些 变 化 对 企 业 绩 效 产 生 直 接 的 影 响 。胜 素 质 模 型 往 往 比工 作 描 述 更 可 靠 , 技 能 列 表 更 可 靠 , 内 通 比 比 任 特 征 理 论 就 是 建 立 在 知 识 、 能 、 人 特 质 、 机 、 值 部 感 受 的 目标 性 更 强 。 因 此 在 人 员 招 聘 活 动 中 , 特 定 岗 技 个 动 价 从 观 、 为 等 一 系 列 综 合 能力 的 基 础 之 上 对 个 体 进 行 研 究 , 行 全 位 对 任 职 者 的 素 质 要 求 出 发 对 应 聘 者 进 行 甄 选 , 确 保 个 能 方位 的考量个体是 否胜任完成某 项工作或任务 的能力 。 人 素 质 很 好 地 适 合 于 工 作 和 角 色 的 要 求 , 而 在 工 作 中 达 从
通过胜任力模型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新体系
通过以上实践案例可以看出,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中具 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员工的能力水平,为绩效目标的设定提供 了科学依据。胜任力模型的应用也使得绩效考核更加客观、公正,为员工的培训 和发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总之,从胜任力模型视角出发构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对于提升企业绩 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使企业更加全面地了解员工的能力状况, 为人力资源配置提供有益参考。
在新体系下,该公司首先根据自身战略目标和价值观建立了领导力、技术、 市场营销等领域的胜任力模型库。然后,将新体系应用于招聘流程,通过对比模 型库筛选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同时,根据员工的个人特点和胜任力模型, 制定了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提高了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最后,为员工作出了基于 胜任力模型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方向。
然而,构建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模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 优化和完善。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培训和管理机制,以保障胜任力模型在 实践中的有效应用。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源经 理胜任力模型将会不断完善,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支持。
基本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提升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构建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具有 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介绍构建胜任力模型的目标、收集相关文献和数据、筛选 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确定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指标、编写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收 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等步骤,为构建国内人力资 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提供参考。
2、评估员工能力:根据胜任力模型中的能力要求,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评 估,了解员工在各项能力素质上的表现,为制定个性化的绩效目标和考核方法提 供依据。
浅析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高素质人才的供不应求,企业的成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人才资源。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让人才产出高绩效,除了表层的知识、技能等以外,更需要关注深层次的个性特征、动机等。
在这种背景下,构建胜任素质模型的作用就越来越突出,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速构建以胜任素质模型为核心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关键词:胜任素质模型;人力资源管理一、胜任素质的内涵胜任素质也称胜任特征、胜任力或胜任能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美国国务院在外交官选拔过程中发现,以往基于智力、学历、外语水平、人文知识背景等内容,测试选拔出的外交官,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并未达到预期表现,甚至出现不胜任工作的情况。
因此,美国国务院邀请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帮助设计一种能够有效预测未来真实工作绩效的人才测试选拔方法。
麦克利兰在研究过程中,运用行为时间访谈法,对工作绩效优秀和工作绩效普通的两类外交官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真正能够将他们的工作绩效区别开来的具体的行为特征。
经过研究,麦克利兰发现,在工作绩效优秀的外交官身上,有三个方面的行为特征,是工作绩效普通的外交官所不具备的。
这三个特征分别是:跨越不同文化的人际敏感性、对他人尊严和价值的尊重、快速融入当地政治网络的能力。
后来,美国国务院将以上三个方面的行为特征作为外交官测试选拔的重点内容,并对通过该方式选拔出的外交官进行工作绩效跟踪,结果发现,这些外交官的工作绩效明显优于按照传统方式选拔出的外交官。
麦克利兰基于这项研究在1973年发表了一篇题为《测试胜任素质而非智力》的论文,她在文中指出,传统智力、成绩测验并不能很好地预测一个人未来的工作绩效,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测验的内容都是基于一般生活情境,而不是基于特定的工作情境。
针对这一问题,麦克利兰认为,应当基于特定的工作情境来开发胜任素质测验或评价。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胜任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一种用于评估和衡量员工胜任力的工具,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胜任素质模型的定义、应用和优势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一、胜任素质模型的定义胜任素质模型是指通过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所需的胜任素质,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指标和能力要求。
它通过对员工技能、知识、经验、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估,帮助企业确定员工在不同岗位上的胜任力,以及提供培训和发展的方向。
二、胜任素质模型的应用1. 招聘与选拔:胜任素质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在招聘和选拔过程中准确评估候选人的胜任力。
通过与岗位要求进行匹配,选择具备相应胜任素质的候选人,提高招聘效果。
2. 培训与发展:胜任素质模型可以为企业提供培训和发展的指导。
通过评估员工的胜任力,确定其在各项胜任素质上的差距,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3. 绩效评估:胜任素质模型可以作为绩效评估的依据,对员工的胜任力进行客观评估。
通过与岗位要求的匹配程度,评估员工在各项胜任素质上的表现,为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4. 激励与奖惩:胜任素质模型可以为企业的激励与奖惩制度提供支持。
通过评估员工的胜任力,确定其在不同胜任素质上的优势和不足,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和奖惩,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胜任素质模型的优势1. 精准匹配:胜任素质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精准地匹配员工的胜任力和岗位要求,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满意度。
2. 个性化发展: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根据员工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和发展计划,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3. 持续改进:胜任素质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岗位要求和胜任素质的匹配程度,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4. 有效管理:胜任素质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胜任力是指一个人在特定职位上具备的技能、知识、经验和能力,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筛选、选拔和培养具备相应胜任力的员工,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胜任力模型对员工进行管理和评估,以提升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员工的发展。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介绍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相关内容。
1.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胜任力模型是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描述了一个员工在特定职位上所需的技能、知识、经验和能力。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需要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以及不同职位的要求。
通过胜任力模型,可以将员工的胜任力与工作要求进行匹配,从而更好地发挥员工的潜力,提高组织的绩效。
2. 胜任力评估和发展胜任力评估是指通过评估员工在特定职位上的胜任力水平,来确定其适应程度和发展潜力。
胜任力评估可以依据胜任力模型,使用多种评估工具和方法,包括能力测试、面试、360度评估等。
通过胜任力评估,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的潜力和发展需求,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提升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
3. 胜任力培训和开发胜任力培训和开发是指通过针对员工胜任力不足的领域进行培训和开发,提升其在特定职位上的胜任力水平。
胜任力培训和开发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和岗位轮换等方式进行。
通过胜任力培训和开发,可以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适应职位要求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潜力和组织的绩效。
1. 岗位招聘和选拔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对于招聘和选拔的重点在于通过胜任力模型明确岗位要求,并根据胜任力模型进行面试和能力测试,筛选出最匹配职位要求的人才。
通过基于胜任力的招聘和选拔,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的可能性,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2. 绩效评估和激励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绩效评估和激励是基于胜任力模型对员工进行评价和奖惩的重要环节。
胜任力模型在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胜任力模型在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民营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胜任力模型作为一种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逐渐受到民营企业的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胜任力模型在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包括其定义、构建过程、应用方式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胜任力模型在民营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析,本文旨在为民营企业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首先对胜任力模型进行定义和解读,阐述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然后,将详细探讨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确定胜任特征、制定评价标准、建立评价体系等环节。
接下来,将分析胜任力模型在民营企业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环节中的具体应用,并探讨其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本文还将关注胜任力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如评价标准的主观性、实施成本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对胜任力模型在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全面分析和研究,本文期望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种更具针对性、更具操作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助力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胜任力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构建方法胜任力模型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它基于对工作绩效的深入研究,识别并定义了一系列能够预测优秀员工绩效的特征和行为。
这些特征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
胜任力模型的基本原理在于,通过识别并培养这些胜任力,企业可以提高员工的绩效,进而提升整体的组织效能。
定义绩效标准:需要明确高绩效的标准。
这通常通过对岗位的关键绩效指标(KPIs)进行分析,以及对优秀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来实现。
选取样本:根据绩效标准,选取高绩效员工和一般绩效员工作为样本。
这些样本将被用于后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数据收集:通过行为事件访谈(BEI)、问卷调查、360度反馈等方法,收集有关样本的数据。
胜任力模型的建立与运用
胜任力模型的建立与运用胜任力模型是用于评估和提升员工胜任力的工具,通过定义和量化员工所需的技能、知识和行为特征,帮助组织确定和发展最佳员工素质和表现。
胜任力模型的建立和运用有助于组织更好地了解员工的能力和潜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招聘、岗位匹配、绩效评估和培训发展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1.确定目标:明确建立胜任力模型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这可能包括提高员工表现、减少员工流失、促进员工发展等。
2.收集数据: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综述、员工访谈、问卷调查等,收集员工在特定岗位成功所需的技能、知识和行为特征。
3.分析数据: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具有统计显著性的胜任力要素和子要素。
这些可以是与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等。
4.开发胜任力模型:将确定的胜任力要素和子要素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框架。
这个框架可以包括不同层级的胜任力特征,如核心胜任力、职业胜任力等。
5.验证和修订:通过与员工、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反馈,验证和修订胜任力模型。
这可以通过文献回顾、焦点小组讨论、工作流程审查等方法来完成。
1.招聘和选拔:根据胜任力模型,制定岗位要求和招聘标准,帮助组织招聘适合岗位的人才。
通过借助面试、测评等工具,评估候选人的胜任力。
2.岗位匹配:将胜任力模型与员工进行匹配,确定他们在岗位上的适应度,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计划。
3.绩效评估:将胜任力模型作为绩效评估的基础,通过衡量员工在各个胜任力子要素上的表现,来评估员工的绩效水平。
4.培训和发展:根据胜任力模型,制定员工的培训和发展计划。
通过培训,提升员工在一些胜任力要素和子要素上的能力水平。
5.职业发展:员工可以根据胜任力模型,了解自己在不同胜任力要素上的发展潜力,帮助他们规划和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胜任力模型应该是针对特定组织和岗位设计的。
不同组织和岗位所需的胜任力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建立和运用胜任力模型时,需要考虑特定的上下文和背景。
人力资源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
人力资源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一、背景介绍人力资源是企业组织中至关重要的部门之一,负责招聘、培训、员工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工作。
在担任人力资源岗位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胜任力素质,以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并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做出贡献。
本文将探讨人力资源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
二、人力资源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意义1.有效担任岗位职责:人力资源岗位涉及多种工作内容,如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因此需要具备相应的胜任力素质才能有效地担任这些职责。
2.优化员工表现:人力资源岗位负责员工绩效管理,通过建立有效的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评估和优化员工的表现,从而提高整体组织绩效。
3.促进员工发展:人力资源岗位应该关注员工的发展和成长,通过胜任力模型的建立,可以为员工提供明确的发展路径和培训计划,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与组织双赢。
三、人力资源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构建1.沟通能力–口头沟通能力:良好的口头沟通能力对人力资源工作至关重要,通过清晰、准确的表达和倾听,能够更好地理解员工需求,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书面沟通能力:撰写准确、清晰、结构化的文字材料,如工作报告、培训材料等,是人力资源岗位必备的能力之一。
2.分析能力–问题识别与解决:能够敏锐地识别问题,并基于充分的数据和信息,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数据分析能力:熟悉使用各类数据分析工具,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合理的解读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3.领导力–能够带领和激励团队:作为人力资源岗位的负责人,需要具备有效的领导力,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并激励他们积极工作,实现团队目标。
–决策能力: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能够做出明智、合理的决策,并按照决策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4.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善于倾听和理解:能够倾听员工的问题和需求,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积极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处理冲突和纠纷:人力资源岗位经常需要处理员工之间的冲突和纠纷,需要具备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以维护良好的员工关系。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胜任力模型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员工的潜在能力和优势,并为员工的培训、晋升和薪酬等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胜任力模型的概念、构建方法、应用领域以及优化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胜任力模型的概念胜任力是指个人在特定工作岗位上表现优秀所需具备的价值观、知识、技能和个人特质等要素的集合。
胜任力模型则是将胜任力进行分类和组合,形成一套具有逻辑性和可操作性的框架结构。
在企业管理中,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员工的潜在能力和优势,从而为企业选拔、培养和激励优秀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二、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胜任力模型的构建通常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I)和问卷调查法两种方法。
行为事件访谈法是通过与被访者进行深入交谈,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挑战和成功经历,从而挖掘出员工的潜在能力和优势。
问卷调查法则通过设计问卷,对员工的价值观、知识、技能和个人特质等方面进行评估。
在构建胜任力模型时,需要将两种方法相结合,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胜任力模型的应用领域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员工招聘和选拔,通过胜任力模型可以识别符合岗位要求的潜在人才;其次,胜任力模型可以用于员工培训和开发,根据员工的胜任力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胜任力模型还可以用于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根据员工的胜任力表现进行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激励员工发挥潜力;最后,胜任力模型还可以用于组织文化建设,通过培养符合企业价值观的人才,促进组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优化措施胜任力模型构建完成后,还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首先,需要对胜任力模型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对胜任力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胜任力数据收集和分析体系,不断收集员工的绩效数据和反馈意见,为胜任力模型的优化提供依据;此外,还需要加强对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最后,需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员工和企业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胜任力是指特定岗位或人群中绩效优异者所具备的胜任素质特征的总和。
胜任力模型是由美国的麦克利兰教授提出,最早应用于人员的选拔,后来随着理论研究的发展逐渐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模块中去。
本文主要针对胜任力模型在人员选拔、员工培训和绩效考核三个方面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1、人员选拔传统的人员选拔只注重对候选者的专业知识、技能等外显因素的考察,而忽略了对能力素质、价值观念、人格品质等深层次因素的考察。
这就可能导致选拔的人才与企业文化及岗位需求不符,从而增加企业人员配置的成本,影响选拔工作的效率。
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员选拔,在对候选人员的知识技能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还根据公司要求对候选者的能力素质、工作动机等潜在因素进行了评价。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员选拔过程首先根据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和企业文化特征明确选拔标准,然后依据选拔标准设计选拔题目,通过标准化的题目和选拔流程设计提高人员选拔的效率。
在此过程中胜任力模型不仅帮企业找到匹配的人选,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还可以向员工传递组织期望,引导员工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自己的定位,达到人岗匹配的目的。
2、员工培训培训的目的是让员工获得当前或未来工作所需的知识或技能。
培训的切入点应该是解决现有问题、满足未来需求。
但现今企业往往是沿用过去固有的培训体系或是根据公司领导的要求开展培训,这使得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有些企业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由当事人自己提出课程申请,然后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员工的申请进行培训规划,但是这种培训方式就像“患者自医”,对员工真正缺乏的、导致其绩效不佳的因素没有针对性。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是根据企业现阶段岗位素质和技能要求进行设计,课程的针对性和体系化较强。
通过对员工的胜任能力评估,发现其素质水平与胜任力模型要求的差距,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员工的培训发展计划,从而提高企业的培训效果。
3、绩效考核胜任素质是绩效优异者所具备的素质特征,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不仅仅是对员工业绩的考核,还应包含对员工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的考核。
岗位胜任力测评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岗位胜任力测评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摘要: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主要是提升员工整体劳动力,为员工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提供帮助。
随着多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岗位对于员工的自身能力、技术水平、专业素养等方面的需求也在随之逐渐提升。
所以,岗位胜任力来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制度和方法、薪酬结构等进行评价,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质量。
结合这些情况,本文重点对岗位胜任力测评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胜任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1.岗位胜任力测评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优势1.1有利于更好地贯彻企业发展策略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以人力资源胜任力为核心的能力发展体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这种管理模式通过深入分析企业各职能部门需要的人才种类,明确了哪些种类的胜任力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进程,并将这些胜任力分解为培训项目以及可培养的行为特征。
通过构建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健全员工的知识体系、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观,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1.2有利于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按照员工的知识体系、技术水平、性格特点等因素合理安排其工作岗位,可以有效地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规划深入分析了人力资源的外显胜任力与内隐胜任力,结合企业发展状况深入分析了岗位对员工胜任力的需求,从而提高员工与工作岗位的匹配程度,进而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
1.3有利于增强企业管理层的建设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涵盖了企业内部各岗位各层级间的胜任力分析,也通过形成管理层胜任力模型,可以有效地选拔出适合与企业发展的管理者,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培养,从而提高其管理能力。
企业管理层是企业发展过程的“头脑”,优秀的企业管理层可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制定长远的战略计划,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胜任力模型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用于评估和提升员工在特定工作岗位上的能力和水平。
胜任力模型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它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其优势进行分析。
首先,胜任力模型在招聘和选拔中的应用是最为显著的。
通过胜任力模型,企业可以制定具体的岗位胜任力要求,与招聘和选拔流程中的面试和测试相结合,从而找到与岗位要求最匹配的候选人。
以医院为例,医院在招聘医生时可以通过胜任力模型评估医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并选择最适合的人才。
其次,胜任力模型在员工培训和发展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胜任力模型,企业可以了解员工在各项胜任力方面的现有水平和发展潜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发展计划。
例如,在销售行业,企业可以通过胜任力模型评估销售人员的销售知识、谈判技巧和客户服务态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帮助他们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此外,胜任力模型在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胜任力模型,企业可以客观地评估员工在各项胜任力方面的表现,并将其作为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通过评估结果,企业可以给予员工相应的激励和奖励,例如加薪、晋升或其他福利待遇,以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胜任力水平。
最后,胜任力模型在组织发展和战略规划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胜任力模型,企业可以了解组织在各个岗位上所需的胜任力要求,并对现有员工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确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需要培养的人才类型。
例如,企业在实施战略转型时,可以通过胜任力模型评估现有员工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确定是否需要招聘新的人才或进行内部培养。
总的来说,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可以用于招聘和选拔、员工培训和发展、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还可以用于组织发展和战略规划。
通过胜任力模型的应用,企业可以更好地选拔和培养人才,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作者:李佳楠叶宏球来源:《时代经贸》2012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从胜任力的研究溯源及定义入手,介绍了胜任力模型的基本内涵,探讨了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胜任力;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模型1.胜任力的研究溯源与定义胜任力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科学管理之父”泰勒(1911)的“时间-动作研究”。
Robert White(1959)从特质角度出发,将胜任力定义为辨别人的特质。
1973年,美国心理学教授麦克利兰发表了《测试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指出胜任力是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
自此,胜任力研究引发了热潮。
Woodruffe(1991)从行为角度出发,指出胜任力是一组个体的相关行为,是一种明显的、能使个体胜任某项工作的行为。
Fletcher(1992)也从行为角度出发,指出胜任力是有能力且愿意运用知识、技巧来执行工作要求的行为。
Spencer (1993)从特质角度指出胜任特征是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我国学者时勘、仲理峰(2002)从特质角度定义胜任特征指能把某职位中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的个体潜在的、较为持久的行为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是认知的、意志的、态度的、情感的、动力的或倾向性的等。
吴能全、徐峰(2006)从行为角度定义胜任力,即是用行为方式描述出来的员工需要具备的知识、技巧和工作能力,这些行为应是可指导的、可观察的、可衡量的,而且是对个人和企业成功极其重要的。
综上,胜任力定义有的偏重特质,有的偏重行为,但其共同点是:①胜任力是知识、技能、理念、价值观和兴趣等综合性体现;②胜任力以绩效标准为参照,具有可识别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胜任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2012-2-22 15:57:11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10期
刘颖
在管理人才的识别、选拔与任用过程中,必须解决几个问题:一、什么样的能力素质才能胜任某类别某职位的工作,这是选拔标准问题,即胜任力模型;
二、用什么样的手段与方法才能识别能力素质,这是选拔方式与手段问题,即测评工具;三、具有什么样绩效的人才算优秀,这是绩效考核问题;四、如何知道管理人员缺乏什么能力与素质,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缺口培训,这是培训体系问题。
在这四个问题中,胜任力模型是构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与起点,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其他业务板块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胜任特征(Competency)是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
这些特征是人格特征中深层且持久部分,可以迁移到不同的情况中,并且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胜任特征能预测个体的行为表现及工作绩效。
胜任特征自上至下可包括6层面的构成要素: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
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胜任力模型可以运用在五大方面:
员工胜任力模型在招聘甄选中的应用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除了采用既定的工作标准与技能要求进行招聘评价外,还要依据岗位胜任力要求考察候选人具备的素质,以便“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进而在选对人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胜任力的招聘甄选决策流程,构建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优势还表现在:扭转了过于注重人员知识和技能等外显特征的招聘重点,使得人才的核心特质和动机成为招聘选拔的重点;基于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员招聘机制建立在企业发展愿景、企业价值观和工作
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注重人员、岗位与组织三者之间的动态匹配,所招聘到的员工是能胜任该岗位工作的人员,员工与企业之间所确立的关系,是兼顾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的双重契约关系。
员工胜任力模型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胜任能力模型是区分优秀与普通的指标,以它为基础而确立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经过科学论证并且系统化的考核体系,体现了绩效考核的精髓,真实地反映员工的综合工作表现。
让工作表现好的员工及时得到回报,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工作绩效不够理想的员工,可以根据考核标准以及胜任能力模型要求,通过培训或其他方式帮助员工改善工作绩效,达到企业对员工的期望。
企业各级KPI指标体系具体可以细化为企业各职类职种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及管理素质等。
因此,基于战略目标分解的KPI指标体系,不断向员工传达诸如“职位的成功标准是什么”或“企业期望员工在其现任职位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而这种责任要依赖于什么样的核心专长与技能”等信息。
在绩效考核与反馈阶段,胜任力模型的引入实际上对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管理者不仅要关注下属在达成绩效过程中的不足与问题,还要关注下属的潜能,即“最擅长干什么”,“潜能将如何影响未来的绩效”等;另一方面,通过沟通与反馈,管理者也更能把握应当如何为最有效地发挥下属的潜能而提供资源与条件的支持,包括提供什么样的培训计划、配合什么样的激励与管理措施等。
员工胜任力模型在培训开发中的应用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开发改变了以往知识、技能培训一统天下的格局,使得员工潜能、品质与个性特征的培养也跻身于培训行列。
同时,针对岗位要求并结合现有人员的素质状态,为员工量身打造培训计划,可帮助员工弥补自身短板与不足。
系统明确了企业对培训开发投入的依据,有助于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确定
人才培训开发的重点,平衡培训开发的成本投入,从而根据素质评价结果制定、调整培训计划与项目。
员工胜任力模型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胜任力的薪酬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吸纳、保留更多高素质、高潜力的人才,建立基于胜任力的薪酬管理体系要通过薪酬与职业晋升等多种激励手段相结合,引导员工选择适合的职业途径,通过素质的提升实现职业发展。
推而广之,基于胜任力的薪酬管理系统,实际上是在薪酬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对员工的个性以及创造力给予了相当的尊重,扩大企业对“人才”的内涵界定,从而激励员工不断实现自我,提升自身价值。
因此,薪酬管理系统与员工胜任力模型的有效衔接,是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发挥效用的重要方面。
员工胜任力模型在骨干员工计划中的应用
基于胜任力的骨干员工计划能有效吸引、开发、激励企业短期及长期发展所需要的关键人才,确保企业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中坚人才梯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胜任力模型有利于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
帮助员工根据自身特质与岗位胜任特征的匹配程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
总之,无论对员工个人还是组织,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都是一面镜子或一把尺子,可以进行相互检测,不但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完善员工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还要在总体上注重长期培训开发战略规划的制订,指导各层级的员工从组织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制订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组织绩效考评管理体系,从而为员工创造素质的增值机会,促进组织与员工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