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近代中国实业家荣氏兄弟缔造商海传奇的原因

合集下载

2019年精选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复习特

2019年精选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复习特

2019年精选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五第1题【单选题】195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536.7亿元,比1952年的417亿元,增长24.8%,平均每年递增4.5%。

粮食总产量19505万吨,比1952年的16392万吨增长19%,平均每年递增3.5%。

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优先发展农业B、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C、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D、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与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

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是大跃进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它反映了( )有误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C、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D、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一五”期间建立起来的中国过去没有的重工业部门有( )①采煤业②飞机制造③汽车制造④重型机器制造⑤航天器制造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A、国家收购比重与农业增长相协调B、中国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做出了牺牲C、社会主义建设调动了农民积极性D、自然灾害是农业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

面粉、棉纱“双料大王”荣氏兄弟的故事

面粉、棉纱“双料大王”荣氏兄弟的故事

面粉、棉纱“双料大王”荣氏兄弟的故事导言不久前,位于陕西北路186号荣氏老宅在万众瞩目下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我们今天就来讲讲昔日上海滩“面粉大王”、“棉纱大王”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故事。

荣宗敬、荣德生出生在江苏省无锡荣巷,他们的祖父荣锡畴和父亲荣熙泰虽非“大富大贵”之人却也并非“庸庸碌碌”之辈,尤其是他们的父亲荣熙泰在广东闯荡的经历影响了兄弟二人日后的“从商道路”。

荣宗敬1873—1938荣德生1875—1952荣氏兄弟早年在上海做学徒,曾投身过“钱庄业”,其中弟弟荣德生还一度到过广州协助其父荣熙泰的工作。

“面粉业”是荣氏兄弟获得第一桶金。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北方社会动荡战争频繁,严重影响到了北方的农业生产,面粉作为必备的口粮在供应上出现短缺,这无形之中为南方民族面粉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在安徽孙多森、孙多鑫兄弟的阜丰面粉厂顺势崛起的四年后,荣氏兄弟也迎头赶上,于1902年与他人合资在无锡开办起了荣氏家族历史上第一家面粉厂——保兴面粉厂(后来改为“茂新面粉厂”),通过改建厂房更新机器等方式,业务迅速增长,为后来荣氏兄弟的“飞黄腾达”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福新面粉厂旧影与现今福新面粉厂是荣氏兄弟自茂新面粉厂后于1912—1914年与他人合资在上海创办的又一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面粉厂。

说起它的创办还有一段故事:原在茂新面粉厂担任销粉主任的王禹卿本想脱离茂新“另起炉灶”,此事被荣宗敬知晓后极力挽留并决定出资与王禹卿合作办厂,新厂定名为“福新”,因荣氏兄弟出资最多,所以荣宗敬出任总经理,王禹卿的兄长王尧臣出任经理,另一主要投资人浦文渭出任协理。

需要指出的是,“福新”虽名义上是“荣氏企业”但实际多为王禹卿操持,“荣氏兄弟”的发家道路上离不开“王氏兄弟”的鼎力相助。

位于长乐路荣德生故居就在荣氏兄弟在面粉业内“初尝甜头”的同时,兄弟俩也开始进军“棉纱业”。

与荣家有关联的“棉纱企业”前有“振新纱厂”(后荣氏兄弟因与振新部分股东不合而退出)后有“申新纱厂”,其中以“申新”最为大家所熟知,为荣氏企业的代表。

国商张謇阅读答案

国商张謇阅读答案

国商张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19题。

国商张謇阅读答案①1853年7月1日,张謇出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常乐镇。

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后被称“四先生”。

张家世代务农,直到他的父亲张彭年时,才在务农之余兼营一个制糖的作坊。

也许没有人想到,这个农家子弟将会成为名留青史的一代“国商”。

②张謇进入历史视野的身份是——弃官从商的中国实业先驱。

这个带有转折性的身份蕴涵的内容很多。

他在40岁之前苦苦求取功名,坎坷非常,到41岁才功成名就。

张謇曾言:“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1898年他守制结束,到北京销假,正值“百日维新”,恩师翁同龢被罢官。

心知官场险恶难测的张謇,决心远离官场,走上实业之路,“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于此了结”,便在第二年辞职返乡,转而经商。

中国士大夫阶层历以“学而优则仕”为事业,经商曾经是中国读书人所不屑于选择的一条道路。

弃官而从商,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对儒家传统的背离;但是经商之后的张謇又从没有放弃“尧舜之治”、“圣王之道”的儒家社会理想,作为商人的张謇甚至做了不少从商人的角度看并不十分正确的决定。

③张謇生活的时代对商人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代。

此时的商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权利,国家的经济政策仍未走出小农时代的框架,即使是很微观的商业活动都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处处受牵制,也没有好的融资环境和渠道。

张謇经历了许多艰苦,有许多感慨,对后代说,这一代企业家的历程留下了许多启发。

④虽然张謇从商之后,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经营,却很少有人简单地把他称为“商人”。

这或许是因为他的政治和社会声望实在太耀眼了。

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所以被称为“绅商”。

用今天的视角看,他应该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职业经理人兼公益家。

⑤在20世纪初整个中国处于浑噩茫然之中时,张謇几乎完全凭借自己和家族的力量在他的故乡南通建设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城市范本。

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及简答基础训练题.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及简答基础训练题.docx

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后来居上。

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

“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1)材料一中的二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二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副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图片编号)—《 ______________条约》(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3.追溯历史屈辱岁月(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

请问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2)鸦片战争前.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向英政府提议:“只要我们对中国的商业活动处在受限制的状态中,就必然大受损害。

政府要采取各式各样的办法.清除障碍,达到我们的目标。

”请分析当时英国正常的商业活动为什么会在中国受到限制?(3)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清朝一些官员称其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

请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例如:1860年。

美法联军发动第八年级历史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试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

丨I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 李鸿章请求放宽期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鲁教版课后练习第六十八篇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鲁教版课后练习第六十八篇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鲁教版课后练习第六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社会习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B、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C、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D、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已经消失了【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南京各省代表会上,孙中山提议废除跪拜礼,提倡普通见面时为一鞠躬,最尊敬之礼为三鞠躬。

他身体力行,弯腰鞠躬。

众人皆感新鲜,纷纷跟着仿效。

鞠躯之礼逐渐风行开来。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推动礼节的变化B、鞠躯礼体现等级观念C、礼节变化未受到西方影响D、传统礼节被彻底废除【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近代实业第一人》中说:“他……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

“他”是( )A、魏源B、张謇C、陈独秀D、胡适【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过:1895年中国的康有为、孙中山和张謇三个人各自做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其中张謇选择了( )A、洋务B、变法C、实业D、革命【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中华民国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还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一变革体现了( )A、中国开始与国际流行接轨B、中华民国政府想标新立异以示与清政府的区别C、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D、称呼更简洁了【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中国人剪掉辫子、停止裹脚是在( )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后C、辛亥革命后D、“戊戌变法”后【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发生在( )A、戊戌变法期间B、辛亥革命期间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荣氏家族的兴衰历程

荣氏家族的兴衰历程

荣氏家族的兴衰历程荣氏家族的兴衰历程荣氏家族,是中国近代商界的传奇家族之一,其创始人荣庆德是清朝末年广东韶关的一个普通商人。

他在19世纪末期成立了自己的蚕丝业务,并很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荣庆德发展起来的商业帝国为他的家族带来了辉煌的时代,但也为他的后代埋下了不稳定因素。

荣庆德一生致力于发展自己的蚕丝产业,并将其成功繁荣下去。

他不断创新,引进了新的技术和机器,大大提高了蚕丝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他还扩大了他的销售渠道,使蚕丝产品远销海外。

荣庆德的活力和决心使他赢得了许多客户的信任和尊重,他的业务逐渐扩大,家族财富也随之增长。

他还慷慨地投资于当地的教育和慈善事业,为社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荣庆德的儿子荣庆标继承了父亲的商业帝国,并继续发展和扩大家族的业务。

荣庆标具有出色的商业头脑和领导才能,他进一步改进了生产过程,并开辟了新的市场。

他坚信技术创新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不断投资于研发和设备更新。

在他的领导下,荣氏家族在蚕丝行业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成为业内的佼佼者。

然而,荣庆标的儿子荣明志继承了家族企业时,遇到了许多挑战。

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许多社会和政治的动荡,包括辛亥革命和国共内战。

这些事件对经济和商业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干扰,也给荣氏家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荣明志困于维护家族财产和生意的稳定,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在20世纪中叶,中国发生了重大的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荣明志认识到了这些变化,并决定进一步扩大家族的业务范围。

他将目光投向了其他领域,包括纺织、房地产和能源等。

荣明志的决策在短时间内带来了巨大的回报,让荣氏家族重新焕发了生机。

然而,荣明志的子女对家族企业的管理能力存在一定的争议。

他们过于依赖过去的成功经验,忽视了市场的变化和新兴行业的竞争。

同时,家族内部的分歧也威胁到了企业的稳定性。

这些问题导致荣氏家族开始走下坡路,一度濒临破产。

在21世纪初,荣氏家族转变了策略,开始寻求外部资源和合作伙伴。

荣氏家族:从商业帝国到时代变迁的见证者

荣氏家族:从商业帝国到时代变迁的见证者

荣氏家族:从商业帝国到时代变迁的见证者《荣氏家族:从商业帝国到时代变迁的见证者》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家族如同璀璨的星辰,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了特定时代的天空。

荣氏家族,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响当当的名字,他们的传奇故事不仅是财富的积累,更是中国社会变迁和商业精神的生动写照。

荣氏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一个在江南富庶之地孕育的家族,他们的故事始于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渴望与追求。

几经沉浮,荣氏家族在晚清至民国时期迎来了他们的黄金时代,成为工商业的领军人物。

荣氏兄弟以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中国工商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荣氏家族的辉煌并非一帆风顺。

他们经历了战乱、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的种种考验。

特别是在20世纪中叶,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荣氏家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荣毅仁,作为家族的杰出代表,他的选择和行动,不仅影响了荣氏家族的命运,也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缩影。

荣毅仁的红色资本家身份,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他的故事,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有力证明。

荣毅仁创办的中信公司,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荣氏家族商业智慧的延续。

在荣毅仁的带领下,中信公司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荣智健,荣毅仁之子,继承了父亲的商业天赋,但他的故事更多地体现了个人奋斗和时代变迁的交织。

荣智健在香港的商业冒险,以及他在中信泰富的辉煌与挫折,都是荣氏家族传奇的延续。

他的成功和挑战,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家精神的兴起与考验。

荣氏家族的故事,是对中国近现代商业史的一次深刻反思。

他们的成功与挫折,不仅是个人和家族的传奇,更是中国社会变迁和商业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全球化的今天,荣氏家族的传奇仍在继续,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新一代的企业家,不断探索、创新和进取。

荣氏家族的崛起

荣氏家族的崛起

荣氏家族的崛起荣氏家族的崛起荣氏家族,是以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族,是旧中国资力最雄厚、规模最宏大的民族企业集团,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一个极令人注目的红色家族。

他们靠实业兴国、护国、荣国,在中国乃至世界写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就连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毛主席也说过,“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评论说:“从近代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企业是中国民族企业的前驱;解放后,荣毅仁支持中国政府的三大改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荣家第三代荣智健等人对中国市场经济、新兴民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代表着一批企业资本家,救国、护国。

“荣家是爱国资本家的典型代表,解放后,获得执政地位的共产党对于这样家族重视有加也是理所当然。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戎在接受《时代人物周报》采访时说。

要说荣氏家族,首先要谈的应该是其家族创始人,即荣氏家族第一代,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

荣宗敬(1873—1938),荣氏企业的缔造者之一,他与弟弟荣德生共同把荣氏企业发展成规模巨大、资金雄厚的民族企业。

他7岁进私塾,14岁到上海当学徒,后因病回乡,15岁到钱庄习业,19岁时出师到上海森泰蓉钱庄做跑街,承担包揽生意,联系客户业务。

他有浓厚的求知欲,精求业务,勤奋诚恳,且办事认真细心,并掌握了不少资金的调拨运用和棉麦产销方面的知识,这也是他后来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是家中长子,颇有胆色,有魄力,敢于冒险,为以后控制荣氏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荣宗敬领导时期的荣氏企业中,他的地位是任何荣氏家族之中的人不能相比的。

他办事认真,精通业务,从经营第一个面粉厂到荣居荣氏企业总经理的近20年中,他的企业经营能力、经营策略、经营思想,使企业获得巨大发展。

他有胆识,有谋略,1917年他竟以40万元冒险买下旧机较多的恒昌源纱厂,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纱厂在他的带领下盈利颇丰。

话说荣氏家族的百年沉浮

话说荣氏家族的百年沉浮

---------------------------------------------------------------范文最新推荐------------------------------------------------------话说荣氏家族的百年沉浮“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说。

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中国首富。

百年来,荣氏家族从来都不缺乏这样的王牌称号,他们在商场上的纵横驰骋,独领风骚,也逐步为他们在政治上赢得了较高的话语权。

这一点尤其在第二代掌门人荣毅仁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从1957出任上海市副市长到1993出任国家副主席,荣氏家族在政坛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荣家是爱国资本家的典型代表,解放后,获得执政地位的共产党对于这样家族重视有加也是理所当然。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戎在接受《时代人物周报》采访时说。

家族奠基人荣家祖上就有人做过大官,曾经家世显赫,但到了荣毅仁的曾祖这一辈,家道开始中落。

荣毅仁的祖父荣熙泰很小的时候就进入铁匠铺当学徒,成年后在外给人当账房先生、当师爷,勉强养家糊口。

由于家境贫寒,荣熙泰的长子荣宗敬在14岁时就不得不离开学堂,到上海南市区一家铁锚厂当起了学徒。

当时是1886年。

比荣宗敬小两岁的荣德生在私塾学校读书,因为父亲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认为1 / 18他将来一定可以考科举当大官。

荣德生却并不这么想,他一直以哥哥为学习的榜样,想早日为家庭分忧,三年后,15岁的荣德生乘着小木船从闭塞的无锡郊区摇进了喧闹的大上海。

在兄长的引荐下,荣德生进入上海通顺钱庄做学徒,此时的荣宗敬则在另一家钱庄做学徒。

这为几年后他们和父亲一起在上海鸿升码头开一个名叫广生的钱庄打下了业务基础。

经营上的稳妥再加上从不投机倒把,两年不到,荣氏兄弟便掘得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桶金。

就在生意蒸蒸日上之时,荣德生南下广东,留下荣宗敬一人打理钱庄。

荣氏家族的崛起

荣氏家族的崛起

荣氏家族的崛起提起中国近代企业史,就不得不提起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上世纪50 年代,毛泽东曾经说,在旧中国能够算得上财团的就只有荣氏一家。

从无锡的小商人到上海乃至中国的面粉、棉纱大王,荣氏兄弟走的是一条艰辛的创业路。

纵观两人一生的事业,可以说他们的兴衰荣枯都与当时的大时代密切相关。

受美国富豪影响,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面粉厂荣氏兄弟是无锡人,相传祖上曾有人做过大官,但当时家境早已中落,所以很小的时候,荣宗敬和荣德生就被父亲送到上海的钱庄去做学徒。

大上海的繁华既让年纪轻轻的荣氏兄弟感到新奇,也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接触到了现代商业经济。

1891 年,荣宗敬学徒期满,转而做钱庄的“跑街” ,这其实就是跑码头,做钱庄的收放款业务。

3 年下来,荣宗敬不仅有了自己的人脉,对于金融市场的运行和资金的调拨也十分清楚,更为关键的是,这时候钱庄的倒闭更让他体味到市场的残酷。

与兄长不同,荣德生在学徒期满后,就南下广东,在帮助父亲收税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两类企业是最为赚钱的,那就是与民众吃和穿有关的企业。

在工作之余,他还广泛阅读一些介绍西方实业和科技的书籍,这时候一本《美国十大富豪传》给他很大的启发,这本书介绍了美国十位大资本家通过兴办实业成为商业巨子的过程,使得荣德生明白世界上有比办钱庄更有意义的事业,那就是开办实业,这不仅可以致富,也可以救国。

不久,他目睹的一幕情景,更让他坚信了这一点。

1900 年,荣德生回无锡时途经香港,他看到码头上雪白一片,层层叠叠十分壮观,原来是进口的面粉正在卸货,这不禁让荣德生感慨不已,中国是一个农业国,也广产小麦,却要这样仰食于人!恰在此时,中国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接着就是八国联军入侵,在这样的情势下,荣德生只得滞留上海。

在上海,荣德生发现,当时很多行业都不免凋敝,唯独面粉业却十分兴旺。

大概越是兵荒马乱的时期,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也越为急迫。

同样的,荣宗敬在天津进货时也发现了这一点,兄弟二人一拍即合,决心要开办面粉厂,并且暗地发誓一定要办出比洋人更大更好的面粉厂。

天赋人责——优秀民营企业家荣海的创业之路

天赋人责——优秀民营企业家荣海的创业之路

天赋人责——优秀民营企业家荣海的创业之路
骆振渝;王万牢
【期刊名称】《神州》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荣海,1957年生于山西,现任西安海星集团总裁、西安海星现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常任理事、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陕西省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以及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

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2000年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中国企业届十大新闻人物”和“第二届中华十大管理英才”等称号。

荣海这个名字曾可能顶诗人的桂冠,曾可能顶专家的头街,但他在31岁那年告别了讲台和书案,将自己的生命之舟驶入了波涌浪翻的商海。

直至今日,在商海中历练时代风雨的他依然在将企业做大,再做大,他想在世界企业之林中挺起中国民族产业的脊梁……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骆振渝;王万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38
【相关文献】
1.当民营企业家龙头走特色发展之路——伊犁仲正、仁和公司董事长张恩智创业之路 [J],
2.创业不避年高发展唯靠创造——记我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侯立尊 [J], 刘树功;徐莉
3.河北省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关于表彰2011年度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市县(市)、百强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和创业功臣的决定 [J],
4.优秀民营企业家郑明珠的创业脚步 [J],
5.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0年度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市县(市)百强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和创业功臣的决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荣氏兄弟:中国民族资本的高峰

荣氏兄弟:中国民族资本的高峰

荣氏兄弟:中国民族资本的高峰作者:龙登高来源:《管理学家》2015年第01期荣氏兄弟用举债发展的策略建立了庞大的企业集团,集“面粉大王”与“棉纱大王”于一身,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

而大体同一时间,这一策略也为美国著名的汽车大王福特奉为圭臬。

举债发展从本质上反映了企业家动员资本、整合资源的能力,考验企业家的胆识、勇气与风险驾驭能力,也离不开相应的融资环境与制度基础“朽木不可雕矣!”1909年,无锡振兴纱厂,职工人心涣散,股东哀声叹气。

这家纱厂开办只有两年,却已如朽木横陈,毫无生气。

因管理不善,经营无方,连年亏蚀甚巨,难以维持,工厂被迫进行人事改组。

这样一个烂摊子,谁愿意接管呢?虽然怨声载道,但没人敢站出来。

事实上,在二十世纪初年,对于新型的工业企业,大多数中国商人都抱观望态度。

官僚们兴起的洋务运动不久就偃旗息鼓了,民间私商又会有多大能耐?就在众人退避三舍之时,荣氏兄弟毅然出掌纱厂。

荣宗敬任振兴董事长,德生任经理。

无锡商贾世家的这两名后辈,并非不了解中国民营企业之艰难。

民智的浑沌不开,官府的保守封闭,列强的仗势欺凌,都使民族工业进退维谷,但他们更深知,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起一搏;与其坐而待毙,不如起而自救。

困顿之中奋起甲午战争,这场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同时也殃及无锡街尾深巷的荣家。

是年,在上海一家钱庄当跑街的荣家长子宗敬,因钱庄倒闭而失业,黯然回家。

次年,在广东三水厘金局谋职的父亲与次子德生,也离职回乡。

乱世之下,何去何从?荣氏兄弟慨叹生不逢时,宗敬终日闲居,无精打采;德生钻入旁门左道,痴迷阴阳八卦。

困顿、失意,人生在所难免。

有的人在困顿中徘徊犹疑,萎靡不振;有的人在困顿中痛定思痛,继而奋起。

1896年,荣氏兄弟双双离家,奔赴开中国经济之先的大上海。

凭借在钱庄经营上的业务基础,兄弟俩开设了广生钱庄。

大上海这家不起眼的小小钱庄,在兄弟俩的孜孜经营下,累年稍有所盈,并度过了刮倒上海半数钱庄的金融风潮,站稳了脚跟。

绝处逢生——荣氏集团创业史

绝处逢生——荣氏集团创业史

绝处逢生——荣氏集团创业史作者:张忆安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4年第01期谈起中国近代工商业,荣氏家族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这个家族在二十世纪初传奇般崛起,他们在近代工商业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时至今日仍是绝大多数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的。

1922年,荣家手握十二个粉厂,高峰时日产量超过七万包。

生产的“兵船”牌面粉行销大江南北,在当时中国商业系统销售的面粉中占到了29%的总份额。

同时,荣氏的棉纱企业也风光无限。

可仅仅20年前,荣家却穷到连办第一家粉厂的资本都凑不出,荣德生急得要走绝路。

实际上荣家面临的绝境远不止这一次,荣氏集团的建立,几乎就是一部绝处逢生的历史。

一创建荣氏家族企业的是兄弟俩,哥哥荣宗敬,弟弟荣德生。

这对兄弟很有意思,他们无论形象还是性格都截然不同。

荣宗敬从13岁起就摸爬滚打于上海的十里洋场中,他整天西装革履,发蜡铮亮,一副大上海生意人派头。

因为长期在金融界历练,荣宗敬深谙资本运作规律,勇于投机,敢负债经营,擅长把握住一切扩张机会,但多少有点以商业冒险为乐趣。

弟弟荣德生少年时期一直生活在父兄的卵翼之下,成长过程比较稳定,脾气要温和一些,长得慈眉善目,喜欢穿长衫,端紫砂壶,像个农家野老,做起事情来比哥哥要按部就班。

对待钱财他更加保守,属于一个钱掰成几瓣花的人。

说起来,荣家崛起的最初基业保兴粉厂就是靠了兄弟二人共同努力才打开局面的。

荣家兄弟的父亲荣熙泰早年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小小的广生钱庄。

荣熙泰去世后,荣宗敬留在上海打理钱庄,荣德生则应父亲老友之邀,南下广东去当了三河口厘金局总帐。

在广东,荣德生见识了外轮运进中国的机制面粉,他预料这种“质细色白”质量上乘的面粉必将取代土制面粉,萌生开办粉厂之意。

1900年庚子国变之际,荣德生借口时局紧张,母亲催促,毅然离开收入不错的厘金局,回到无锡,打算兴办实业。

靠着荣宗敬透支储户存款,加上父亲的老朋友,厘金局前总办朱仲甫鼎立相助,兄弟俩凑齐资金购买了一套当时最便宜的,英国机器带法国石磨的洋粉机,着手建厂。

百年荣氏,时代与财富翩翩起舞

百年荣氏,时代与财富翩翩起舞

百年荣氏,时代与财富翩翩起舞作者:暂无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0年第19期文 | 尚晓娟将历史的镜头拉回到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工商业还是一派蒙昧,以荣熙泰为代表的荣家第一代就已嗅出资本的气味。

荣熙泰在已开埠的上海开了一个很小的钱庄,被认为是世代务农植桑的荣家经商的起始。

这个小钱庄为父子三人赚得了家族创业的原始资金,在之后的100年里,滚出了一个中国近现代罕见的商业帝国。

如果说,荣家第一代对于经商带有一些偶然,那么第二代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俩则表现出了其商业宿命与特质的一种必然。

他们运用把企业典押给银行,再办企业、再抵押的“滚雪球“模式,以闪电般的速度创办了著名的茂、福、申新一系列企业。

有意思的是,荣氏兄弟俩的性格迥然不同,一个激进开拓,一个本分守业,一个做梦都想发财,一个坐黄包车都不觉得稳当。

两人时有争吵分歧,却相辅相成,谁也离不了谁。

一个典型事件是,在1923年之后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哥哥荣宗敬掌控的申新系纺织厂资金链断裂,国民党实业部想伺机吞没。

险要关头,荣德生连夜赶到上海,将企业的全部有价证券抵押给银行,方渡过难关。

这样的浮沉在荣家不胜枚举,似乎有一种注定,每到濒临绝境,都有一个人恰好出来收场。

上海沦陷时,荣家没有随国民党西迁,而是选择留在租界,结果荣家企业几乎全军覆没。

偌大的产业烧的烧,毁的毁,空留一副骨架。

谁也没想到,荣家却以另外一个命题在建国后重新崛起。

荣家第三代荣德生的儿子荣毅仁登场了,他是荣家扮演最多角色的标志性人物。

解放后,他首先实行公私合营;1979年的改革开放初期,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一举缔造了直属国务院的CITIC投资机构,即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这个家族,从此因为政治更显得神秘。

迈入新世纪第二年,荣家第四代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又荣登中国富豪的榜首。

在脆弱的中国企业界,实在无法轻松解释这个家族的传承。

荣家的祖训这样说:“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百年商道:“富过四代”的荣氏家族

百年商道:“富过四代”的荣氏家族

百年商道:“富过四代”的荣氏家族作者:暂无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0年第19期编辑 | 尚晓娟一个辉煌的故事通常有着一个离奇的前传。

1860年春的一天,11岁的荣熙泰在与同伴玩“藏猫猫”时,忽发奇想,藏到信船(定期往返上海的航船)的船头里。

等了很久不见有人来找,他竟睡着了。

当他醒来时,发现船已开动,便请求船主带他到上海去玩。

结果,这一去就没有回来。

大上海令这个11岁的孩子大开眼界,其父荣锡畴干脆托人为他在上海找了份差使。

一个月之后,太平军占领无锡,荣熙泰的3个兄弟都不幸被杀,他因在上海而侥幸活命。

一句老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也许这正预示着荣氏家族今后的繁荣。

36年后,荣熙泰带领两个儿子集资3000两银子,自备1500两,在上海鸿生码头租了间房,办起了广生钱庄。

大儿子荣宗敬当经理,二儿子荣德生管账,3个月后又在无锡设立了分庄。

可惜半年未到,荣熙泰就病逝了。

此时,荣宗敬23岁,荣德生21岁。

第二年,上海的金融业经历了一场风波。

广生钱庄的几位合伙人唯恐赔掉本钱,急急要抽回股本。

荣氏兄弟只得咬牙将别人的股金悉数退回,独资接办了广生钱庄。

不久,清政府改发新银元,广生钱庄利用洋厘行市的涨落,逐渐盈利。

接着,两兄弟利用钱庄资金经营收蚕业务,两年后盈利将近万两白银。

这笔收入,可视为荣氏家族创业的第一桶金。

正是利用这笔资金,两兄弟完成了所谓四两拨千斤的一系列扩张,建立了近代中国独一无二的实业托拉斯。

四台石磨启动面粉业在中国早期企业家的系谱中,荣氏兄弟算是承上启下的一代。

荣氏步入商界的时候,年近花甲的张謇正在愁云惨淡地筹建大生纱厂,平步青云的盛宣怀正在江西经营东平乡煤矿,而北方的周学熙正在开平矿务局当一个说不上话的总办。

如果说,1896年荣氏父子以1500两银子开起的第一个钱庄,是家族企业的开端,那委实算不得一个圆满的开局。

荣氏企业真正拔地而起,创造奇迹,显示其主人非凡商业才干的,是在面粉与棉纱两大行业。

现代性与无锡工商文化精神——以荣氏兄弟之经营为典型范例

现代性与无锡工商文化精神——以荣氏兄弟之经营为典型范例

现代性与无锡工商文化精神——以荣氏兄弟之经营为典型范例江南大学赵建军无锡工商文化以其生存和发展的典型特征表达了中国近现代社会民族性与民主性结合的现代性本质。

所谓现代性,从文化总体发展的流向上认识,应是资本经营与民主文化,对传统经济和文化的一种否定式推进。

从公元13世纪至20世纪,资本主义现代性因其内在的经营理念和民主理性,实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推进。

虽然有关资本主义运作方式带来的经济和文化问题,足以使人们对所谓现代性膨胀产生疑虑和质问,但时至如今,资本主义现代性仍具有其发展的强大合理性。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现代性,与西方纯然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发展的现代性不同,它是一种基于中国本土国情和运势发展形成的现代性。

虽说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的现代性受益于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使中国的现代性包含着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合理因子。

但严格地说,中国的现代性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以往对民族资本主义所起作用和意义这一方面,是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忽略的。

因此,当我们关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时,理应对近现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进行反思和总结,尤其是有必要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促成的中国的现代性的特殊方面给予开掘和关注,就此而言,无锡工商文化似乎具有格外非同一般的意义。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崛起的无锡工商文化,是中国本土民族资本主义文化与民族文人理性结合的产物。

无论是清末主张以商为本,兴商救国的薜福成,还是曾一度引领上海乃至全国工商业时风之先的荣氏兄弟,都是民族资本力量的重要代表。

在中国,民族资本力量相应于历史的发展而具有不同的内涵构成,而民间性当是中国民族资本最基础的特征。

特别是近代,从封建体制和西方殖民资本夹攻下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其创业动机和激情都来自于民间,生长于民间。

因此,当我们论及近代无锡工商文化,必须充分地理解和认识到这种民族资本的民间性特征。

是表现于创业动机方面的“实业救国”、“经世致用”思想。

锡商的创业动机包含着对封建体制和官方垄断经营的反抗,同时也包含着对外国资本势力入侵的自觉抵制。

荣氏兄弟的救国路、公益主

荣氏兄弟的救国路、公益主

作者: 袁正 夏波
作者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出版物刊名: 宏观经济管理
页码: 71-73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3期
主题词: 实业救国 兄弟 公益 近代中国 民族资本家 爱国实业家 民族工商业 民族工业
摘要:被毛泽东称为“中国民族资本家首户”的荣崇敬、荣德生兄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老一辈的民族工商业家,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者和开拓者。

荣氏兄弟毕生致力于实业救国,深谙企业发展与经营之道,是著名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

可以说,荣氏兄弟既是以发展事业为强国路径的实践家,同时也是以公益教育为济世之方的教育家。

你能以荣氏企业为例,说说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社会原因吗?

你能以荣氏企业为例,说说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社会原因吗?

你能以荣氏企业为例,说说近代民族工业兴衰
的社会原因吗?
荣氏企业是近代中国的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其兴衰与近代民族工业的社会原因有紧密的关联,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1.不平等条约和外国垄断: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导致
外国势力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和垄断。

这些外国企业通过专
利、技术和市场垄断等手段,对中国的工业发展造成了限
制和压制,使中国的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

2.资金和技术的缺乏: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缺乏足够的资金
和现代化的技术支持。

在国内政治和经济的不稳定环境下,国内资本积累困难,同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也
加剧了技术落后的问题。

3.社会文化传统的限制: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习惯和思维模
式对工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例如,儒家传统的重商
主义观念,将商人的地位看作不光彩的,这在一定程度上
限制了民族企业家的发展空间。

4.政府政策和管理体制的薄弱: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的政府
管理体制相对薄弱,政府在工业发展方面的干预欠缺有效
性。

缺乏统一和完善的工业政策以及科学的管理手段,使
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5.外国产品的竞争和市场失去:外国产品便宜、质量好,对
中国市场形成了强大竞争。

这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难以与
外国产品竞争,丧失了国内市场份额,进一步削弱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社会原因包括不平等条约和外国垄断、资金和技术的缺乏、社会文化传统的限制、政府政策和管理体制的薄弱,以及外国产品的竞争和市场失去等因素。

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导致了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兴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析近代中国实业家荣氏兄弟缔造商海传奇的原因摘要:近代中国,于内时局动乱,于外饱受侵略。

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毕生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寄望能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备尝艰辛,历经磨难。

从1900年起,他们靠四部石磨起家,创办了茂新、福新系统的十二家面粉厂,在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支撑起民族工商业的灿烂天空,缔造了他们的人生传奇,也创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辉煌。

本文就着眼于他们如何创大业、成大事来透析近代实业家的创业艰辛与经验。

关键词:荣氏兄弟兴办实业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出身贫寒,且学历低,但他们竟能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从两手空空的钱庄学徒起步,创下千万基业,脱颖而出成为近代中国实业界首屈一指的巨头。

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因为他们有志向,有头脑,有毅力,有诚信…一、立大志、立宏志立志是一个人成大事的根本。

荣宗敬与荣德生能够在窘迫、贫寒的家境中脱颖而出,以至于后来在上海开办工厂,与他们很早就立下志向是分不开的。

虽然兄弟俩立志要做上海滩的大老板和大实业家,并说“大丈夫定当如是乎”,但是“实业救国”才是他们最初创业的动机,他们希望中国富强——爱国主义是贯穿他们一生的红线,振兴民族经济是他们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人有多大志,能做多大事。

这在后来兄弟俩成为“面粉大王”、“棉纱大王”得到印证。

二、在挫折中百炼成钢1、吃得少年苦,才有老来富荣氏兄弟从十几岁就接受贫苦生活的磨难,远离家乡去上海当学徒,既磨砺了他们的意志,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使他们见了更多世面。

这为他们以后的创立实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兄弟俩在学徒生涯中过着清贫、单调而又忙碌的日子,整天在琐碎的杂务中忙个不停。

其中荣宗敬因此生病使得自己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成为了一个大脑门的矮个子。

2、创业之初,屡遭磨难在决定创办实业后,兄弟二人在上海做了周密的调查,最终确定办面粉厂。

于是他们托人去各厂参观学习,吸收经验。

但遭到拒绝,就算勉强同意,也不能去到轧粉间参观。

另外,在找洋行买机器上也遭遇被欺骗。

在他们准备兴建面粉厂时,遭到封建乡绅和恶势力的阻止。

因为官司纠缠,荣德生承受了丧子之痛。

在实业起步阶段,屡遭阻力,但是荣氏兄弟没有退缩。

最终。

苦尽甘来,赚到了第一桶金。

3、负债累累,银行多欺诈创业难,难在创业路上的各种各样的阻力。

荣氏兄弟在创业时吃尽了苦头,但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依然迎难而上。

随着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挑战也接踵而至。

加上当时时局的动荡不安,更增添了守业的难度。

外族的入侵(日本发动的一·二八事变)使得荣氏企业受到极大冲击,他们多个工厂停工,债台高筑,资金难以运转,多次靠借债度过险关。

但后来银行宣布不再对其放款。

在向政府求助时险遭掠夺。

无论是在创业,还是在守业时期荣氏兄弟都经历了很多磨难,但他们凭借自己的毅力,坚持都挺了过来。

这为后面缔造商业传奇也奠定了基础。

三、采取恰当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人才就是资源。

无论在商界,还是各行各业中,人力资源都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

人才是事业之根本。

荣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与荣家善识人才有密切关系。

荣氏兄弟在企业发展之初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壮大后,更是重用各种各样的人才。

1、一个好汉三个帮古今中外,创大业的人背后都有强大的后盾。

这强大的后盾,并不是有多少资金,而是人脉。

这人脉,就是与之共患难的朋友们。

荣氏兄弟经商更重情义,因此有了一帮与之同甘共苦的患难好友们。

有了这帮朋友,荣氏兄弟才成就了他们在商界的霸业。

在荣氏兄弟的创业过程中,有这样四位好友:王禹卿、王尧臣、浦文汀、浦文渭。

三姓六兄弟在商场上联手打拼,在商界被传为佳话。

王氏兄弟熟悉北方商帮的情况,善于销售,荣氏兄弟于是招他们二人销售主管。

还采取了他们的建议,在产品销地设立推销机构,买房设点,委派专人通过制定目标任务、等级累进的佣金等手段,促进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了产量。

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与各地商号订立经销合同,委托代理批发,减少了费用开支。

王氏兄弟在产品销售方面帮了荣氏兄弟很大的忙。

后来,荣氏企业的扩大,荣氏兄弟慧眼识人,把有才能的浦文汀、浦文渭兄弟俩招进企业任职。

这两兄弟对于原料的采进有着独到见解。

他们建议道:企业要拥有较大的生产能力,就得有稳定的原料来源,而且要严把质量关。

于是荣氏兄弟在各主要产麦区、产棉区都设立专门机构,派驻专职人员,负责收购和发运原料。

这样控制了资源,保证了生产原料的供给。

另外荣氏企业总是根据当日当时的市场行情,严格把握麦-粉、棉-纱的交换比率,通过书信、电话、电报,沟通各地市场信息,灵活协调各地庄口的收购数量和价格。

根据浦氏兄弟建议,原料的收购更加注重质量。

荣氏企业保质量、讲信誉的经营之道,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海外。

荣氏企业产品的销售打开销售局面是依靠了擅长营销的王禹卿,而其原料的收购就得力于起用浦氏兄弟。

2、英雄相惜—成不了手下成朋友荣氏兄弟对人才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把人才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他们还会让离开公司的人才,在创办自己事业的基础上,不忘有他们的股份。

与人才结为有利同分的兄弟,在企业管理中也是种用人手段。

王禹卿和浦文汀就是这样的朋友。

3、用人方略—新老结合,内外结合重用人才,是荣氏兄弟经营企业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是荣家企业之所以能在上世纪50年代发展得如此迅速的重要原因。

他们在重用人才的基础上,还十分注重企业管理,吸收西方科学管理的经验,对原有的企业管理加以改革,荣氏兄弟在对企业实行西方的科学管理时,起初曾因经验不足,遭遇过失败,但他们仔细分析失败的原因后很快就把残局扭转过来。

他们本着“新为表,旧为里,互相转抄,新旧并存”的原则进行改造。

就这样,在上世纪30年代初,基本上形成了内行领导、科学管理的格局。

其中,推行“标准工资法”被列为首要重点。

加强对工人的技术指导,更注重青年工人的技术培训。

另外,他们也十分注意招雇技术娴熟的女工。

他们不断改变用人方法,促进了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

4、推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在荣氏企业的改革和管理中,“重赏有业绩的员工”是一贯的原则。

首先,他们奖励工人多出工,提高出席率。

其次,还通过举办福利事业,施行部分款项小惠来笼络工人,增强企业凝聚力。

对待误工的员工,荣氏兄弟则采取严格的制度和严厉的罚则。

四、借钱借力借机遇—商场征战善借者胜1、借债办厂对于没有庞大的资金做后盾的荣氏兄弟而言,要想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本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荣氏兄弟利用他们活络的头脑,经商的魄力,开始借债办厂。

他们的企业就是在借债中发展壮大,一直到后来成为商界富豪。

借债办厂,是荣氏兄弟资本运作的一个成功技巧。

荣氏兄弟几乎是白手起家,短短数十年,他们从一个学徒工、店伙计到后来登上“棉纱大王”、“面粉大王”的宝座,他们运用的经营手段是一个“借”字。

他们最大的“借”就是“举债办厂”即运用信用手段融通资金,达到资本增值扩张的目的。

“欠人、赚钱、还钱”,这是荣氏企业获得技术、引进设备的主要方式,也是它套用资金、实现资本较快增值的成功办法。

开始时,荣氏兄弟主要是“欠机”,即在购买进口机器设备是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

另外,租办、收买、兼并,租办、收买、兼并也是一种方式。

进入上世纪20年代以后,荣氏企业的迅速扩张逐渐转向依靠借债、举债。

荣氏兄弟的资金运营和资本扩张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通过资产抵押,扩大借贷,灵活经营,做足生意;另一方面也依靠借贷扩充、盘大企业经营规模,加快资本积聚。

总之,荣氏兄弟的起初发家靠的就是借梯登天,既讲信用,有达到自己快捷省劲发展的目的。

巧于借债,精于借债,是荣氏企业由小迅速壮大的一大诀窍。

2、靠朋友荣氏兄弟从几千元办厂,发展到后来的拥有亿万资产的实业界巨擘,与他们具有现代资本经营头脑,成功借用各种各样的资金运筹,向亲戚好友借钱来实现资本扩张密不可分。

荣氏兄弟在创办企业之初,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靠他们自己的积蓄远不足以成事。

于是就动员亲朋好友,即采取集资合股的方法,把社会闲散资金积聚起来。

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他们更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

3、靠银行荣氏兄弟很重视银行和资本在生产中的功能,自始自终与中国、上海两大银行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荣氏兄弟善于借,也很会借,他们搞好与银行的私人与公事交情。

私人上讲感情,银行是人开的,行长肯定要帮忙;公事上让利于银行。

荣宗敬透过银行借债和厂子抵押,把企业命运与银行、钱庄的发展相结合,使银行、钱庄不得不与企业共存亡,从而保证了企业未来的发展。

4、内部融资荣氏兄弟扩展企业资金,除了向银行、钱庄借款外,还大量吸收职工存款。

为了扩大储蓄业务,增加企业营运资本,荣氏兄弟筹办了“同仁储蓄部”,并制定了相关章程。

同时,一直以来,把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多采取少发息、不分红利的办法,从事于扩大企业以及开办新企业。

5、借一战爆发扩大规模荣氏兄弟把一战危机转化为时机,抓住战争物品紧缺的机会,把面粉远销国外。

同时扩大规模,把国内不景气的厂家一一收购,壮大了自己。

五、荣氏兄弟的性格优势做事先做人,荣氏兄弟之所以能创造商业传奇,和他们的诚信、不屈、坚韧等性格有关。

创业艰辛,尤其是在近代中国,但是就有这样一些人靠着自身努力缔造了自己的传奇,也造就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辉煌。

荣宗敬、荣德生俩兄弟面对实业路上的严峻考验,理智应对,绝不灰心丧气,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物质、精神上的财富。

但本人认为精神财富更为突出,因为他们所采取的一些经营手法在今天的创业路上仍然有很强的可借鉴性。

另外勇于进取,百折不挠也是创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