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大王荣氏兄弟

合集下载

荣氏兄弟

荣氏兄弟

3.社会责任:为天下布芳馨,以城市发展为 己任
对无锡的城市规划和发展,荣德生先生有他独到的 见解。还在1912年,荣德生写了《无锡之将来》, 对无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有远见的主张。他 认为,繁荣无锡不仅是繁荣京(宁)沪,复苏江苏 之先决条件,而且影响直接、间接将远及全国;他 提出发展无锡之最大障碍是,市区缺乏有规模之大 动脉;无锡东邻苏州、西毗常州,大运河、宁沪铁 路贯穿境内,要利用这一地理优势,把苏锡常打成 一片,建设雄踞京(宁)沪线,人口数百万、影响 直接间接远及全国的大无锡。他还提出,要充分利 用无锡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事业;建设 资金不足,政府可通过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办法 进行筹集,变为现金以资运用。
办纱厂时,荣氏兄弟对设备和技术则更为 重视,他们不但重视购买先进机器设备,而 且重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1919年 荣氏兄弟筹股兴建纺织产业的申新三厂,他 们定购了赫华特细纱机3万锭,从美国定购 了1600千瓦发电机组两套,以及萨克洛威细 纱机2万锭,还购买了轧花机80台,英国迪 更生和赫斯特来型号布机500台,其规模之 大、设备之新,为当时内地华商纱厂之冠。
申新纺织公司
面粉厂经营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投资实 业的浓厚兴趣。1915年荣氏兄弟出资18万元, 创办申新纺织公司。1922年止,申新已有4个
厂,产纱绽达13万余枚,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 模的纺织企业公司。申新的发展速度当时远远 超过了其他民族纺织厂,20年代的纱绽增长率 甚至超过了在华日商纱厂。申新的“人钟”牌 棉纱与“兵船”牌面粉一样,畅销于市场,成 为全国闻名的棉纱之一,荣氏兄弟因此又被誉 为旧中国的“棉纱大王”。
荣氏兄弟
荣宗敬、荣德生
荣氏兄弟,即荣德生、荣宗敬两兄弟,江苏 无锡荣巷人。早年在钱庄当过学徒,短短几 年的钱庄学业生涯,使荣氏兄弟在创业道路

透析近代中国实业家荣氏兄弟缔造商海传奇的原因

透析近代中国实业家荣氏兄弟缔造商海传奇的原因

透析近代中国实业家荣氏兄弟缔造商海传奇的原因摘要:近代中国,于内时局动乱,于外饱受侵略。

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毕生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寄望能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备尝艰辛,历经磨难。

从1900年起,他们靠四部石磨起家,创办了茂新、福新系统的十二家面粉厂,在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支撑起民族工商业的灿烂天空,缔造了他们的人生传奇,也创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辉煌。

本文就着眼于他们如何创大业、成大事来透析近代实业家的创业艰辛与经验。

关键词:荣氏兄弟兴办实业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出身贫寒,且学历低,但他们竟能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从两手空空的钱庄学徒起步,创下千万基业,脱颖而出成为近代中国实业界首屈一指的巨头。

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因为他们有志向,有头脑,有毅力,有诚信…一、立大志、立宏志立志是一个人成大事的根本。

荣宗敬与荣德生能够在窘迫、贫寒的家境中脱颖而出,以至于后来在上海开办工厂,与他们很早就立下志向是分不开的。

虽然兄弟俩立志要做上海滩的大老板和大实业家,并说“大丈夫定当如是乎”,但是“实业救国”才是他们最初创业的动机,他们希望中国富强——爱国主义是贯穿他们一生的红线,振兴民族经济是他们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人有多大志,能做多大事。

这在后来兄弟俩成为“面粉大王”、“棉纱大王”得到印证。

二、在挫折中百炼成钢1、吃得少年苦,才有老来富荣氏兄弟从十几岁就接受贫苦生活的磨难,远离家乡去上海当学徒,既磨砺了他们的意志,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使他们见了更多世面。

这为他们以后的创立实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兄弟俩在学徒生涯中过着清贫、单调而又忙碌的日子,整天在琐碎的杂务中忙个不停。

其中荣宗敬因此生病使得自己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成为了一个大脑门的矮个子。

2、创业之初,屡遭磨难在决定创办实业后,兄弟二人在上海做了周密的调查,最终确定办面粉厂。

于是他们托人去各厂参观学习,吸收经验。

但遭到拒绝,就算勉强同意,也不能去到轧粉间参观。

荣氏兄弟:面粉大王的故事

荣氏兄弟:面粉大王的故事

荣氏兄弟:面粉大王的故事导语:荣氏兄弟,即荣德生、荣宗敬两兄弟,乃江苏无锡荣巷人。

早年在钱庄当过学徒,短短几年的钱庄学业生涯,使荣氏兄弟在创业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1873年9月23日,无锡荣巷的荣熙泰家,第一个儿子荣宗敬出世了;时隔两年,1875年8月4日,第二个儿子荣德生也来到了人问。

荣巷位于无锡西郊惠山南麓,是荣氏家族聚居的地方。

荣家祖上曾经做过大官,可是到了荣熙泰这一代,家境已经很差。

荣熙泰小小年纪,就不得不进铁匠铺当学徒;甚至连母亲去世后的安葬费用都没有,只好变卖家产。

后来荣熙泰便长年在外给商家当账房先生,给官僚当师爷,勉强养家糊口。

荣熙泰再也没有想到,就是他的这两个儿子,后来会成为中国著名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而且荣德生的儿子荣毅仁,还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荣宗敬和荣德生,虽是同胞兄弟,但是性格气质却完全不同。

哥哥荣宗敬长着一张长方脸,心胸开朗,雄心勃勃,思路灵活,有一种使人不能不服从的魅力。

他喜欢野外活动,夏天整日泡在水边,捕鱼捉虾,钓鳝抓蟹,样样都是好手;冬天下了大雪,他领着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更爱滚雪球……弟弟荣德生一点也不像哥哥.他是国字脸,浓眉毛,厚嘴唇,一副憨厚模样。

他直到4岁还不开口说话,父母都担心他会不会是个哑巴;5岁上他总算终于说话了,但一直少言少语,老实本分。

因为他排行老二,邻居们都戏称他为“二木头”。

小德生很少出门,像女孩子一样,常常闷在家里,帮母亲纺纱、养蚕。

夏天,母亲忙得满头大汗,小德生总是一声不响地陪在母亲身边,一会为母亲扇扇子,一会递毛巾给母亲擦汗,十分懂事。

虽然家境贫寒,但荣熙泰深知,只有让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才有重振家业的希望,所以很重视两个儿子的学习。

荣宗敬7岁进私塾,立刻显示出他过人的聪明,只要老帅稍加指点,他就能够领悟,作文也总是写得很出色。

荣德生7岁时,父亲却有些犹豫,怕他跟不上学业,所以便用硬纸板剪了300个字块,自己在家里教他,每天学10个生字。

荣氏家族

荣氏家族
荣氏兄弟
• 荣宗敬和荣德生,江苏无锡荣巷人, 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早年在钱 庄当过学徒,短短几年的钱庄学业 生涯,使荣氏兄弟在创业道路上迈 出了第一步。
• 1896年,荣氏兄弟开设广生银庄,业务兴旺, 但他们认为“钱庄放账,博取微利”,不如投 资实业。 • 当时,他们目睹免税的外国面粉大量进口,销 路甚畅,漏卮日盛,遂决定筹办面粉厂。 1900年10月,他们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资 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 粉厂,产品极受欢迎。1903年独资更名为 “茂新”面粉厂。荣氏兄弟之后又创办多家企 业,是著名的民族企业家。
• 1946年,仅申新二、五厂两厂一年就 分红5次,荣家两房从中获利达30亿元 以上,折合黄金11000两以上。当时, 社会上流传着一个申新厂长赚了多少钱 的故事。这些半真半假的传闻,自然招 来了贪婪的目光。
荣家遭劫难
• 1946年4月,荣德生遭绑匪绑 票,荣家最终花费110万美元 (其中包含军警接连向荣家索 取的破案“酬金”共计60万美 元) • 时隔两年半,荣宗敬长子荣鸿 元因“私套外汇”又遭牢狱之 灾,被扣押77天,前后被勒去 财物折合50万美元。 • 荣德生四子荣毅仁在上海解放 3个月前被控“贪污罪”,被 法院勒索黄金10条、美金 5000。 • 荣德生三子荣一心赴港途中坠 机身亡。
• 虽然家业近毁,这个工商业家族仍然显示了顽强的生 存能力:上海租界内的申新二、九厂利用“孤岛”的 特殊繁荣时期,挂上外资牌,开足马力扩大再生产; 地处无锡的申三厂通过行贿敌伪关卡获得棉花、电力 等生产原料,在恶劣环境里坚持生产,荣德生在上海 每日通过电话遥控调度;内迁的申四、福五,历经艰 辛把机器设备运输到宝鸡和重庆,也在战时环境下获 取了丰厚利润。 • 乱世风雨中,荣氏家族非但未被击垮,反而获得了惊 人的财富,并借货币兑换,一举还清了所有的陈年旧 债。 8年之后,荣氏家族重新夺回对企业的控制权。

荣毅仁的生活事迹报告

荣毅仁的生活事迹报告

荣毅仁的生活事迹报告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荣家,就是在20世纪初崛起于无锡的中国最著名的现代工商业家族。

奠定荣氏商业世家基础的便是荣毅仁的父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伯父荣宗敬(1873-1938年)雄才大略,父亲荣德生(1875-1952)讷于言而敏于行,平实勤励。

他俩早年随父经营钱庄业,后贩面粉北销,获得厚利,遂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经营后更名茂新面粉厂。

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中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新中国成立后,荣德生坚持留在大陆,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等职。

在半个世纪的工商生涯中,造就了实力雄厚、散布全球的工商业家族网络。

创建国际信托帝国荣毅仁生于1916年,1937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正值口本全面侵华。

荣宗敬自上:海避居香港,次年2月不幸病逝。

年仅弱冠的荣毅,开始辅佐父亲经营庞人的家族企业。

先后在无锡茂新面粉公司任助理、经理,上海合丰企业公司董事,上海三新银行董事、经理,逐渐成为柴氏二十多个家族企业的代表。

建国前夕,荣氏家族其他成员和上海的其他资木家一样,纷纷离开大陆,而荣毅仁决定留下来。

1956年,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国家,为新中国的工业振兴做出了卓越贡献,赢得普遍的尊重。

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以老市长身份,为荣毅仁助选上海副市长,“因为他既爱国乂有本领,应当选为国家领导人。

"1957年后,荣毅仁出任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在文革中,荣毅仁身处逆境,英雄无用武之地。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荣毅仁开始了新生。

为了探索国际经济合作之道,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于1979年10月成立了一个直属国务院的CITIC投资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 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 买国货”。
——火柴大王刘鸿生
(3)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材料一:1900年我父亲从广东回乡,中途在香港停留 期间,天天见到码头工人在装卸面粉。他想洋粉这样大 量进口,每年不下千万包,也就是我国每年要损失千百 万的利权,长此以往,我国民食仰赖外人,如何得了? 只有国人自己兴办实业,才能解决民生民用所需。
(一)原因: 内因: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开始的辛亥革命,是中
国社会20世纪的第一次巨变。它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并于1912年建立民国。
1、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yong)望治之民,可 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的所谓产业革 命者,今也其时也。 ——《工业建设会趣旨》
2、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1912年11月,(南京临时政府)工商部召开首届全 国工商会议,其宗旨即为“谋工商矿业改良发达,欲 集全国实业家及专门学者之意见”,实为“中国工商界 数千年来未有之盛举”。1914年12月5日,农商部向各 省发出饬文,指出欧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 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 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 外货”,并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责令各 地方长官在抵押贷款、产品改良、运输费、拓展销路 诸方面提供援助。1917年8月,农商部又通令各地,“ 嗣後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 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
荣氏兄弟在欢欣鼓舞了一阵子,民 国政府也大力倡导实业。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 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纷纷向中国大 量订购面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锐减。荣氏看准了面粉 、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

企业家荣氏兄弟

企业家荣氏兄弟

荣家经营之道
• • • • 求大、求多、求快、求新 混业经营,打通产业链 兄弟同心,子孙满堂 坚持民营,力求独立
荣毅仁,1916年5月生,江 苏无锡人。1957年曾被陈毅 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2 005年10月26日因病在北 京逝世,享年89岁。曾任中华 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
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 1986年,荣智健进入中信香港任 董事总经理。后为中信泰富集团 董事长。
兄弟二人1887年到上海源豫钱庄习业。 1896年,与其父同他人合资开办钱庄, 开始了经营生涯。1902年两人办保兴面 粉厂。
1907年在无锡办振新纱厂。
1913年,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后不 断发展壮大
1915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于上海办申 新纱厂。1921年组成茂新、福新、申新 总公司,构成荣家资本集团。
保守与激进并行,荣家100年的存在特 色
评价
• 唯一在中国工业史上可以称为财团的就一 户人家——荣家。 ——毛泽东
荣明方于1972年出生于北京。 江苏无锡人,1995年,在美国 哈佛大学取得经济学学位后, 荣明方随即返回香港加入中信 泰富,现为中信泰富集团财务 部的董事、中信泰富信息科技 有限公司副主席,同时兼任香 港东区海底隧道公司董事。
祖训
• 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 ——荣德生
• 以小搏大,以一文钱做三文钱的 事 —— 荣宗敬
1937年7月抗战爆发,1个月后日本攻打上海 ,荣家工厂在淞沪会战中损失惨重。1938年 荣宗敬逃到上海,但由于焦虑,患上脑溢血 去世。抗战之后,荣德生欲将被抢去的机器 等要回,但国民政府以各种名义使一大半的 荣家的资产并未归还。
之后,荣德生又遭到绑架,使得荣德生 对于国民政府越来越失望。
解放后,许多荣家子弟都去了香港、美 国, 党很大的帮助。

民族实业家荣德生

民族实业家荣德生

民族实业家荣德生荣德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者和开创者之一。

他和兄长荣宗敬从1896年经营钱庄开始携手创业,1902年起,在无锡、上海、武汉、济南等地开设面粉厂、纺织厂等工业企业,先后创办茂新面粉公司、福新面粉公司和申新纺织公司,成为驰名中外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荣宗敬逝世以后,他又带领儿辈把企业扩展到重庆、成都、宝鸡、天水、广州等地,修复被日本侵略军毁坏的企业,并创办合丰企业公司、天元实业公司和开源机器工程公司。

荣德生毕生致力于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荣氏企业是我国民族工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集团,荣家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

彭真同志也说过:“荣氏兄弟对于发展我国民族工业的贡献,历史将会大书特书的。

”家世荣宗敬与荣德生,江苏无锡开源乡荣巷人,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

荣宗敬,原名宗锦,晚号锦园,生于1873年9月23日(阴历八月初二);荣德生,原名宗铨,号乐农,生于1875年8月4日(阴历七月初四)。

据《荣氏宗谱》记载,荣氏兄弟祖籍山东,鼻祖荣启期曾与孔子有交往,先贤荣子祺是孔子72贤徒中的第59名。

北宋进士荣湮为近祖第一世,曾任广东转运使,迁居鄂渚(今湖北武昌)。

传至第十四世荣清,此人“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廉洁,喜游览”,而不愿入仕途。

明洪武末年后,从湖北沿江东游,经过金陵来到无锡,被这里绮丽的风光所吸引,选定在惠山南麓长清里“卜宅而居”,“遂为梁溪荣氏始”。

他的三个儿子继先、承先、念先的居住地依次称为“上荣”、“中荣”、“下荣”,这就是荣巷的由来。

在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他们耕作捕捞,繁衍生息。

从16世纪起,便借助这里水路交通特别便利的条件,从事航运商贩,有的甚至远涉重洋,发了大财。

到19世纪初,这块由荣姓宗族聚居的地区,发展成为无锡城郊一个重要的集镇。

荣氏兄弟是梁溪荣氏第十七代,属“下荣”念先之后。

祖父荣锡畴(1823—1863)是个小商贩,经常摇着小木船,往返于锡沪之间,贩卖各种商品。

荣氏家族的崛起

荣氏家族的崛起

荣氏家族的崛起提起中国近代企业史,就不得不提起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上世纪50 年代,毛泽东曾经说,在旧中国能够算得上财团的就只有荣氏一家。

从无锡的小商人到上海乃至中国的面粉、棉纱大王,荣氏兄弟走的是一条艰辛的创业路。

纵观两人一生的事业,可以说他们的兴衰荣枯都与当时的大时代密切相关。

受美国富豪影响,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面粉厂荣氏兄弟是无锡人,相传祖上曾有人做过大官,但当时家境早已中落,所以很小的时候,荣宗敬和荣德生就被父亲送到上海的钱庄去做学徒。

大上海的繁华既让年纪轻轻的荣氏兄弟感到新奇,也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接触到了现代商业经济。

1891 年,荣宗敬学徒期满,转而做钱庄的“跑街” ,这其实就是跑码头,做钱庄的收放款业务。

3 年下来,荣宗敬不仅有了自己的人脉,对于金融市场的运行和资金的调拨也十分清楚,更为关键的是,这时候钱庄的倒闭更让他体味到市场的残酷。

与兄长不同,荣德生在学徒期满后,就南下广东,在帮助父亲收税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两类企业是最为赚钱的,那就是与民众吃和穿有关的企业。

在工作之余,他还广泛阅读一些介绍西方实业和科技的书籍,这时候一本《美国十大富豪传》给他很大的启发,这本书介绍了美国十位大资本家通过兴办实业成为商业巨子的过程,使得荣德生明白世界上有比办钱庄更有意义的事业,那就是开办实业,这不仅可以致富,也可以救国。

不久,他目睹的一幕情景,更让他坚信了这一点。

1900 年,荣德生回无锡时途经香港,他看到码头上雪白一片,层层叠叠十分壮观,原来是进口的面粉正在卸货,这不禁让荣德生感慨不已,中国是一个农业国,也广产小麦,却要这样仰食于人!恰在此时,中国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接着就是八国联军入侵,在这样的情势下,荣德生只得滞留上海。

在上海,荣德生发现,当时很多行业都不免凋敝,唯独面粉业却十分兴旺。

大概越是兵荒马乱的时期,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也越为急迫。

同样的,荣宗敬在天津进货时也发现了这一点,兄弟二人一拍即合,决心要开办面粉厂,并且暗地发誓一定要办出比洋人更大更好的面粉厂。

近代史论文

近代史论文

百年浮沉——《荣氏家族》读后感在中国,没有一个家族有着如此的荣誉。

20世纪20年代,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白手起家,在战火硝烟的年代里寻找生存之路发展之道,成为世人瞩目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推动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民族资本家的缩影。

广生钱庄是荣氏兄弟掘得的第一桶金,他们经营稳妥、从不投机倒把,因此钱庄的生意蒸蒸日上。

由于荣德生的敏感细心,发现中国从外国进口大量的面粉,却从不征收关税,这时的他萌生了发展实业的想法。

他相信,只有实业的发展,才能使国家迅速富强起来。

荣德生看出了面粉行业的商机,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荣宗敬时,兄弟俩一拍即合。

20世纪的第一个年头,荣氏家族事业迈出了其决定性的一步。

从1914至1922年8年间,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

这种高速度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时尚也非常罕见。

到抗战前,荣家的面粉厂已飙升到14家,另外还衍生出了9家纺织厂。

“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这是父亲荣熙泰留给两个儿子的遗训。

兄弟俩一直以这句话来警戒自己,并因此在商场上建立了良好的信誉,每当资金紧缺之时,沪上一些银行老板甚至会主动上门争相要求帮忙。

百年间,荣氏家族企业共经历过三次巨大的危机。

75年前的1934年,荣氏家族企业曾有过一段最暗淡的时期。

中国民族工商业代表之一的“棉纱大王”荣宗敬和荣德生两兄弟,其头牌企业申新纺织搁浅了。

申新纺织而言,其全部资产为6800万,负债却超过了6300万。

此时,已经没有银行愿意再贷款给荣宗敬,如果非要走这条路,各银行要求申新纺织内部必须进行“倒阁运动”,逼荣宗敬让出总经理的位置。

荣宗敬自1933年起,就不断给国民政府的人写信寻求援助。

而国民政府实业部的陈公博给出的方案更加直接,打算以财政部拨款三百万为由,接管申新纺织。

最后关头,荣德生出手救了申新纺织,而这次危机仍导致两个纱厂停工,近4000工人失业。

荣氏兄弟的振兴计划还未来得及实现,中国就进入了全面抗战。

中国期货祖师爷中国的“洛克菲勒”荣氏家族

中国期货祖师爷中国的“洛克菲勒”荣氏家族

中国期货祖师爷中国的“洛克菲勒”荣氏家族百年来,“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中国的洛克菲勒”,这样的王牌称号一直围绕着荣氏家族,他们在商场上纵横驰骋、独领风骚。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更评价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 百年中,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荣氏家族经历过多次常人难以想象的戏剧变幻,几番动荡,浮沉不已,但最终都能化险为夷。

出身贫寒十几岁便开始做学徒荣氏兄弟出身贫寒,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无锡遭遇战乱,其父荣熙泰的三个兄弟、二位伯父家的4个堂兄弟,都不幸被抓或被杀。

荣氏一门几乎灭绝,荣熙泰因为在上海铁铺当学徒才幸免于难,后安定下来相继生下荣宗敬、荣德生等兄妹四人。

但苦于家境贫寒,在兄弟俩十多岁时,父亲就让他们去广州、上海等地做学徒谋生。

创办广生钱庄后来,荣熙泰投到广东厘金局总办朱仲甫手下帮忙理账。

1895年荣熙泰因病离职回乡时,已有几千块银洋的积蓄,1896年,他与人合资在上海开设广生钱庄,宗敬、德生兄弟分任经理与会计。

荣熙泰一生勤恳踏实,他临终时嘱咐两个儿子,做生意切忌投机,要坚守踏实、稳健的行事作风。

两兄弟一直遵守父亲遗训,稳妥经营钱庄,从不投机倒把,几年后便掘得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桶金,这也成为后来两兄弟创业的基础。

进军面粉行业荣德生南下广州时,看出了面粉行业的商机,他把这一想法告诉荣宗敬,兄弟俩一拍即合。

20世纪的第一个年头,荣氏家族事业迈出了其决定性的一步,在无锡西门外的太保墩创办了保兴面粉厂,有保证兴旺的意思,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二家近代企业。

17亩地皮,四部法国石磨,三道麦筛,两道粉筛,就已经是面粉厂的全部家当。

陷入风水官司风波荣氏兄弟的工厂创办并不顺利,当时无锡乡绅联名告保兴面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知县谕令责成面粉厂饬迁移。

消息一出,纷纷传言荣氏兄弟建面粉厂触怒了乡绅办不下去了;股东们也来询问,有的甚至萌生退缩之意。

历史人物: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简介

历史人物: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简介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简介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荣宗敬(1873—1938年)、荣德生(1875—1952年),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兄弟二人从十几岁起,就在上海学徒。

1896年,随其父与人合资开办钱庄,开始了经营生涯。

1902年,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后改名茂新,德生任经理,宗敬在上海任批发经理。

1907年在无锡创办振新纱厂。

1912年,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紧俏,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

1915年,荣氏兄弟又投资创办了中新纱厂,不久扩展为两个纱厂。

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3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其拥有的纱厂,也达4个。

荣氏家族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民族资本家。

陈启沅陈启沅(1834-1903),字芷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简村人,生于1834年四月十五日,清宣统二年《南海县志》载:“陈启沅少孤贫而好学,凡诸子百家、星学舆地诸书, 无不涉猎,尤精易理,性复颖悟,目光绝伦,深夜处暗室中能辩五色,曾以一麻子写百余字,一折扇写字汇全部,均楷法遒劲,行气整齐。

工绘事,尤善作蝴蝶,飞跃传神,以显微镜窥之,则蝶之两须,乃两绝句缀成,其裙翅皆韵语也,自刻小章径仅二分,中容百余字,见者咸以多才之士评之。

”少时涉猎诸子百家、星象舆地诸书,曾执教于村塾。

1859年赴安南(今越南)佐兄料理商务,经商致富。

1872年回国。

翌年,在南海西樵乡简村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

该厂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设备,雇工人六、七百人,出丝精美光洁,远销欧美,为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1881年该厂因同业竞争,被视为异端,南海知县下令停产。

遂将丝厂迁至澳门,初名和昌,后改名复和隆,历4年多时间。

1885年复将丝厂迁回南海简村,改名世昌纶,继续经营。

他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机器缫丝新理念,自行设计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机器缫丝设备——机汽大偈机汽单车,并致力推广应用,促进了当时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初种桑养蚕业(农业)、机器缫丝业(工业)、生丝贸易业(商业)的经济新增长点。

红色资本家

红色资本家

资本家的由来
• 1954,荣毅仁向上海提 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 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 对私营工商的改造工作 起了积极作用,“红色 资本家”的称呼由此而 来,荣氏也迎来了新的 生机。 • 同年,他当选第一届全 国人大代表。
那一年,1957
• 1957年,荣毅仁首次出任政府要职。当时 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以老市长身份,为荣 毅仁助选上海副市长,“因为他既爱国又 有本领,应当选为国家领导人”。
1998 1979
Hale Waihona Puke 他的政绩• 荣毅仁是第一到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会,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 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选举荣毅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光辉的一生
• 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资本家,中国首富。百 年来,荣氏家族从来都不缺这样的王牌称号,以 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在长达一个世 纪的岁月里,都在中国经济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 • 中国人民经济学院高德步教授评价说:“从近代 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 献。” •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说:“荣家事中国民族资本家 的首富,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 只有他们一家。
过往忆,那些年
荣体 议 毅会 第 仁议 二 年 向上 届 , 毛, 全 中 泽工 国 国 东商 委 人 主界 员 民 席报 会 政 报喜 第 治 喜队 二 协 。代 次 商 表全会
1956 亲会 切议 握, 年 手江 的 。泽 九 明届 余人 荣大 毅一 仁次
志创 亲造 切中 年 交信 , 谈公 邓 。司 小 与平 荣同 毅志 仁就 同
荣氏兄弟生产的面粉和棉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

荣氏兄弟在这个时候(1896 年)创办企业有哪些有利因素?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 瓦解自然经济
材料一
材料二:按《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要在三年内付 清日本2亿两的巨额赔款,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一 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8000余万两。
材料三:1901-1905年清政府颁布了30多道上谕,推 行新政,其经济改革方面的措施是奖励实业,振兴商 务。政府决定带头破除耻于为商的成见,提倡、奖励 私人资本办工业。
材料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 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材料2:奉大总统令:鄂江起义以来,战争倥偬,凡 百生业,咸受影响,商众贸易尤遭损失……本总统蹙 悯之。幸今者东南底定,民国肇基,商务为实业要政 之一,亟应恢复,善后各事,尤宜审慎,须立永远之 计,毋为权宜之策。
五.抗战后(陷入绝境)
原因: ①美国的经济掠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②官僚资本挤压。(P46第二段)
③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 通货膨胀。
情景六(重获新生)
上海解放前夕,对国民党彻底失望的荣德生不愿 与国民党仓皇出逃,他全力阻止迁厂逃资,终于使企 业的绝大部分机器设备得到了完好的保存,为新中国 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建国后,荣德生被推 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和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副主任。他 辞世后不久,全国的荣氏企业先后申请公私合营,迈 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什么影响呢?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小荷才露尖尖角”
情景二(时间:一战期间)
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让荣氏兄弟欢欣鼓舞了一 阵子,政府也大力倡导实业。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欧洲爆发了,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还纷纷 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中国市场进口面纱锐减。荣氏 看准时机,大力扩充。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后,国内“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更推动了荣氏企业 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荣氏兄弟:中国民族资本的高峰

荣氏兄弟:中国民族资本的高峰

荣氏兄弟:中国民族资本的高峰作者:龙登高来源:《管理学家》2015年第01期荣氏兄弟用举债发展的策略建立了庞大的企业集团,集“面粉大王”与“棉纱大王”于一身,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

而大体同一时间,这一策略也为美国著名的汽车大王福特奉为圭臬。

举债发展从本质上反映了企业家动员资本、整合资源的能力,考验企业家的胆识、勇气与风险驾驭能力,也离不开相应的融资环境与制度基础“朽木不可雕矣!”1909年,无锡振兴纱厂,职工人心涣散,股东哀声叹气。

这家纱厂开办只有两年,却已如朽木横陈,毫无生气。

因管理不善,经营无方,连年亏蚀甚巨,难以维持,工厂被迫进行人事改组。

这样一个烂摊子,谁愿意接管呢?虽然怨声载道,但没人敢站出来。

事实上,在二十世纪初年,对于新型的工业企业,大多数中国商人都抱观望态度。

官僚们兴起的洋务运动不久就偃旗息鼓了,民间私商又会有多大能耐?就在众人退避三舍之时,荣氏兄弟毅然出掌纱厂。

荣宗敬任振兴董事长,德生任经理。

无锡商贾世家的这两名后辈,并非不了解中国民营企业之艰难。

民智的浑沌不开,官府的保守封闭,列强的仗势欺凌,都使民族工业进退维谷,但他们更深知,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起一搏;与其坐而待毙,不如起而自救。

困顿之中奋起甲午战争,这场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同时也殃及无锡街尾深巷的荣家。

是年,在上海一家钱庄当跑街的荣家长子宗敬,因钱庄倒闭而失业,黯然回家。

次年,在广东三水厘金局谋职的父亲与次子德生,也离职回乡。

乱世之下,何去何从?荣氏兄弟慨叹生不逢时,宗敬终日闲居,无精打采;德生钻入旁门左道,痴迷阴阳八卦。

困顿、失意,人生在所难免。

有的人在困顿中徘徊犹疑,萎靡不振;有的人在困顿中痛定思痛,继而奋起。

1896年,荣氏兄弟双双离家,奔赴开中国经济之先的大上海。

凭借在钱庄经营上的业务基础,兄弟俩开设了广生钱庄。

大上海这家不起眼的小小钱庄,在兄弟俩的孜孜经营下,累年稍有所盈,并度过了刮倒上海半数钱庄的金融风潮,站稳了脚跟。

荣德生

荣德生
①政局动荡; ②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③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官僚资本的压迫; ⑤繁重的捐税负担。


荣氏企业为代表的发展势头迅猛的民族工业又萧条下去的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抗战前夕1927-1936年) 荣氏历史四— 短暂发展
苦苦支撑了几年后,随着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荣氏企业再一次大放异彩。1932年,荣氏兄弟控制下得面 粉、纺织系统在全国民族资本面粉厂、纺纱厂的比重,分 别占30.7%,29.4%。“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光 彩夺目的桂冠再次落在了兄弟俩头上,荣氏企业的发展创 历史最高纪录。 国民党统治前期,以荣氏企业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出现这种 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1)南京国民政府 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荣宗敬、荣德生在无锡创 办的保兴面粉厂
荣氏历史二 短暂春天
(民国初期1912-1919年)
1914—1922年的八年间,对荣氏兄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 期。1915年,中国抗议日本“二十一条”的运动爆发了,抵制 外货、提倡国货成为民众爱国主义的直接诉求。历经20余年, 荣氏兄弟便进入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 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荣氏兄弟抓紧了企业发展的时机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2、1915年反对“二十一条”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速度和规模空前 2、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迅速
短暂春天-----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
⒈原因
①辛亥革命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民国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促进 ④实业救国浪潮的影响

荣氏兄弟

荣氏兄弟

荣氏兄弟作者:魏纪侯来源:《英才》2009年第10期在中国的商业战场上,兄弟二人一起成功创业的并功勋卓著的,似乎只有荣氏兄弟一例。

无锡的荣家在中国的财富史上首屈一指,毛泽东说中国称得上财团的只有荣家。

荣家是面粉大王和纺织大王,鼎盛时期拥有21家企业,在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

在中国的商业战场上,兄弟二人一起成功创业的并功勋卓著的,似乎只有荣氏兄弟一例。

最不易的是家族势力在时代的暴风骤雨中延绵下来,弟弟的儿子荣毅仁成为红色资本家,最后官至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也一度成为中国首富。

如果从荣氏兄弟的父亲荣熙泰1896年在上海开办广生钱庄算起,荣家到现在已经奋斗了100多年,如果算上荣智健的子女,这个商业家族已经昌盛了五代人,这是一个疑似基业长青的财团。

兄荣宗锦,字宗敬;弟荣宗铨,字德生。

宗敬小时候得过伤寒,头发掉光了,后来长出一些,就扎一个小辫子,被叫做小辫子。

德生四岁才会说话,八岁还没上学,被叫做二木头。

在荣家的企业里,员工称哥哥为宗先生,称弟弟为德先生。

哥哥冒险,有一块钱就要做10块钱的事,弟弟稳健,有一块钱办一块钱的事,有两块钱再办两块钱的事。

这种互补性格,一个对外经营,一个对内管理,相辅相成。

荣宗敬很有个性魅力。

一次,他在纺织车间里遇到一位看见自己就紧张的女工,便帮她接断纱线头,最后发展为娶她为三太太。

他还曾经化装成工人,到日商丰田纱厂去“偷师”,看人家如何管理,回来就立即改革自己落后的工头制。

在荣公馆的大餐厅里,有一副很大的上海地图,上面用红圈标出了总公司和所属各厂的位置。

穆藕初写诗称赞荣宗敬:商场事业孰如君,果敢精神矫不群。

弟弟也有自己的哲学。

荣德生练字时,要在纸上先写小楷,再写中楷,最后写大楷。

这些纸最终会被攒起来给仆人去换香烟。

从这点可以看出,他是成本管理的大师。

申新三厂失火,附近职工赶来救火,他交待门房把这些人的名字记下来,但不让他们进厂救火,怕这些忠臣被大火烧死。

在他看来,厂房烧了,有保险公司赔偿,可以再建,忠臣死了,就不能复生,颇有儒家“问人不问马”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粉大王荣氏兄弟1873年9月23日,无锡荣巷的荣熙泰家,第一个儿子荣宗敬出世了;时隔两年,1875年8月4日,第二个儿子荣德生也来到了人问。

荣巷位于无锡西郊惠山南麓,是荣氏家族聚居的地方。

荣家祖上曾经做过大官,可是到了荣熙泰这一代,家境已经很差。

荣熙泰小小年纪,就不得不进铁匠铺当学徒;甚至连母亲去世后的安葬费用都没有,只好变卖家产。

后来荣熙泰便长年在外给商家当账房先生,给官僚当师爷,勉强养家糊口。

荣熙泰再也没有想到,就是他的这两个儿子,后来会成为中国著名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而且荣德生的儿子荣毅仁,还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荣宗敬和荣德生,虽是同胞兄弟,但是性格气质却完全不同。

哥哥荣宗敬长着一张长方脸,心胸开朗,雄心勃勃,思路灵活,有一种使人不能不服从的魅力。

他喜欢野外活动,夏天整日泡在水边,捕鱼捉虾,钓鳝抓蟹,样样都是好手;冬天下了大雪,他领着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更爱滚雪球……弟弟荣德生一点也不像哥哥.他是国字脸,浓眉毛,厚嘴唇,一副憨厚模样。

他直到4岁还不开口说话,父母都担心他会不会是个哑巴;5岁上他总算终于说话了,但一直少言少语,老实本分。

因为他排行老二,邻居们都戏称他为"二木头"。

小德生很少出门,像女孩子一样,常常闷在家里,帮母亲纺纱、养蚕。

夏天,母亲忙得满头大汗,小德生总是一声不响地陪在母亲身边,一会为母亲扇扇子,一会递毛巾给母亲擦汗,十分懂事。

虽然家境贫寒,但荣熙泰深知,只有让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才有重振家业的希望,所以很重视两个儿子的学习。

荣宗敬7岁进私塾,立刻显示出他过人的聪明,只要老帅稍加指点,他就能够领悟,作文也总是写得很出色。

荣德生7岁时,父亲却有些犹豫,怕他跟不上学业,所以便用硬纸板剪了300个字块,自己在家里教他,每天学10个生字。

没料到荣德生学得很快,后来学算术,背"九九表","二木头"也毫不吃力。

父亲这才发现,这个不声不响的孩子有着非凡的记忆力!第二年,荣德生也进了私塾。

他对学习的兴趣十足,上学读,回家读,还把古诗词写成小纸条贴在墙上、蚊帐上随时复习。

许多经典著作他都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使老师赞叹不已。

1886年,荣宗敬14岁,就不得不离开学堂,帮助父亲支撑这个家。

经父亲的朋友介绍,小小年纪的荣宗敬,独自扛着铺盖卷闯进了大上海,在南市区一家铁锚厂当学徒。

荣宗敬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一心想干出点名堂来。

可是他毕竟太小了,工作又累,又不会照顾自己,不久就染上了伤寒,只得回家治病调养。

可是荣宗敬明白家中的艰难,所以身体刚好些,就又返回了上海。

这一回,他进了永安街豫源钱庄当学徒。

这时,荣德生还在读书。

他的私塾老师还是个有名的医生,所以常常被人请去看病。

老师经常让荣德生代他为小学生上课。

荣德生因此得到了许多的锻炼机会。

休息的时候,荣德生喜欢用纸板和麦秆编织工艺品,用旧纸折叠新鲜的小玩艺,显示出他的创造精神。

父亲对荣德生抱有很大希望,认为他将来一定能够考科举当大官。

可是懂事的荣德生,心里却羡慕哥哥已经在为家庭分忧。

在1888年,他就背着父母给哥哥写了一封信,请哥哥代他也找一个职业。

上海的职业并不好找,直到第二年,通顺钱庄开业,荣宗敬才通过朋友,为弟弟也谋得了一个学徒的机会。

15岁的荣德生,也乘着小木船摇进了大上海。

学徒的工作繁重而且单调,按规矩,连扫地、擦桌等琐碎的家务事,也是由学徒承担的;相反真正的钱庄业务,反而轮不到他沾边。

还是个孩子的荣德生,几乎闷出病来。

有一天休息,他就一直玩到天黑上灯了才回店。

店主很不高兴。

一位姓窦的账房先生叹息说:"学徒3年,转眼就过去了。

学到本领的人,将来能当先生;学不到本事的,将来还会怪先生没本领!"荣德生猛然惊悟,第二天就主动去向窦先生请教。

窦先生很欣赏他的悟性,悄悄地把平生学问都传授给荣德生。

荣德生学得很快,没过多久,记账、结算、看钱、兑银等钱庄业务的基本功,就都难不住荣德生了。

除此以外,他还练出了一手好书法。

每逢过年,左邻右舍都争着来请他写春联。

1891年,荣宗敬学徒满师,经人介绍进入上海南市森泰蓉钱庄当了跑街,负责在无锡、江阴、宜兴三个地区联系客户、发展业务。

他求知欲非常强,不但对经手的各种金融业务专心研习,而且对客户所做的生意也很关注。

这样,他渐渐积累了不少各地小麦、棉花生产和销售行情的经验,为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年以后,荣德生也学徒满师。

当时父亲正在广东为当税务官的姑父朱仲甫管账,姑父对德生很欣赏,所以把他也招去了。

荣德生在广东,工作之余,仍然发奋自学,研读了大量书报。

因为广州当时是外国商人来往较多的地方,荣德生也学到了一些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经验。

由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吃了败仗,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

荣宗敬和荣德生先后失业回家。

1896年初,荣宗敬跟父亲来到上海,重新寻找职业。

这时的上海,已经是中国商业经济的中心。

进出口贸易的繁忙,以及民族工业的崛起,使得金融流通量与日俱增。

从事金融业的朋友大多发了大财,许多人劝他们不要再去给人家做帮手,干脆自己开一家钱庄。

荣熙泰想,办钱庄开支不算太大,管理也个复杂,两个儿子又都是学钱庄出身,业务上有基础,人手现成,只要筹集到一定的股本,拉到一批客户,成功的可能是很大的。

因此他下了决心,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又找几位朋友合伙,在上海鸿升码头开办了广生钱庄。

由荣宗敬当经理,荣德生管正账。

荣宗敬虽然是初次当家,但显得十分老练。

仅仅一个月后,业务发展,广生钱庄又在无锡设立了分庄,由荣德生当经理。

小弟兄俩初试身手,成绩居然不坏。

不幸的是,新的历程刚刚开始,父亲荣熙泰就因病重逝世了。

他一生奔波劳碌,没有留下什么遗产,却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临终之际,他嘱咐儿子们,一定要兄弟一心,踏踏实实,共谋发展。

第二年,上海的金融业又经历了一场风波。

广生钱庄的几位合伙人,唯恐赔了老本,急急忙忙要抽回股本。

荣宗敬和荣德生咬紧牙关,将别人的股金全数退回,独资接办了广生钱庄。

由于他们经营稳妥,不搞投机,两年以后,盈利就将近万两白银,使当初撤股的合伙人后悔不迭。

1899年,荣德生再次应邀到广东去帮姑父管账。

因为钱庄的业务比较稳定,荣宗敬一人也能应付得下来,荣德生就放心去了。

广东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窗口,这里的人思想活跃,没有框框,敢于开拓,善于经营,这些都使荣德生大受启发。

当时,介绍西方科技和实业的书籍也纷纷出版,这引起了荣德生的浓厚兴趣。

有一次,他读到一本《美国十大富豪传》,书中介绍了美国10个大资本家怎样依靠兴办实业发家致富的经历,也证明了实业的发展能够使国家迅速富强起来。

这本书荣德生读了许多遍,联想到上海、广东的许多外国企业大获利润的实例,他惊喜地发现,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比钱庄更赚钱的事业。

第二年8月,荣德生风尘仆仆回到上海,刚进家门,他就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迫不及待地与哥哥商量起办实业的事来。

荣宗敬完全赞成弟弟的意见,他坚信,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在生活中找到致富的捷径。

他们进出书店、图书馆,翻阅各种实业杂志,仔细地研究该投资哪种实业。

荣德生在广东管账时注意到,外国进口物资中,面粉的数量最大,就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销路也很广;荣宗敬在钱庄业务中也发现,用来买棉花和麦子的钱款数量最大。

弟兄俩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面粉上面——显然,面粉是个大有赚头的行业。

他们决心创办一家面粉厂。

当时,全中国已开办的面粉厂只有4家:天津贻来牟、芜湖益新、上海阜丰以及英商在上海经营的增裕。

这4家面粉厂各有特点。

荣氏兄弟没有经验,也不懂技术,很想通过考察这几家面粉厂的情况得到启发,所以一个一个前去登门拜访。

然而,各个厂家都采取了"技术保密"的态度。

阜丰面粉厂根本不让外人进门;增裕面粉厂稍好些,经过朋友说情,同意荣氏兄弟进厂参观,但洋人只许他们在楼下走马观花地看一下,关键的轧粉车间在楼上,却不准他们上楼;芜湖益新面粉厂也一样,只看到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使人不得要领。

但是,荣氏兄弟克服了重重阻力,一边细心观察,一边虚心求教,将在各家面粉厂看到的一鳞半爪、细枝末节慢慢地拼凑起来,居然将面粉生产的全过程理出了一个头绪!同时,他们调查研究了国外粉机的性能、特点和价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选用英国机器配法国石磨,这样机器性能较好,而价格又较便宜。

尽管如此,荣氏兄弟二人手中的资金,也远远不能满足建厂的需要。

他们决定采取招股集资的办法。

姑父朱仲甫这时正在家闲住,愿意与他们合作,负责在苏州招股;荣宗敬和荣德生除各自出资若干,另外再在无锡招股。

厂址选定在无锡。

朱仲甫负责向两江总督府申报备案,并且申请10年的专利权,荣宗敬在上海订购机器设备,同时主持广生钱庄的业务,荣德生则去无锡征购土地、建筑厂房和安装机器。

1901年,随着20世纪的开始,荣氏兄弟的事业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荣德生经过实地勘察,反复比较,选中了无锡西门外的太保墩作为建厂地址。

这里三面环水,交通便利,原料小麦可以从水路直接运进厂里,成品面粉也可以顺利运往市场。

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二家近代企业,所以二月初八破土动工时,引起全城轰动。

可是,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会受到旧势力的阻挠的。

当地的一些土豪劣绅,因为荣德生没有请客送礼款待他们,所以心怀不满,竟纠集起来,向县衙门告了一状,说荣德生私占公有土地,破坏地方安定;又说工厂的烟囱正对着城内的大成殿和学宫,破坏了风水,今后无锡人就不能考状元做大官了!当时还是清朝,县大爷也是个糊涂虫,居然下了一道命令,勒令工厂停建,迁往别处。

荣氏兄弟大吃一惊。

后来打听出原因,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可是工程已经被迫停了下来,荣德生只得在县衙门里据理力争。

他找来地区图册,证明工厂并没有占用公地。

至于破坏风水,更是无从说起:工厂在城外,学宫在城内,隔着一条护城河,和一座城墙,根本互不相干。

荣宗敬历来敢作敢为,毫不在乎地说:"我们有两江总督的批文,不必理睬这小小的县令!"朱仲甫毕竟是做过官的人,知道官场的复杂,县令官虽不大,但是顶头上司,弄毛了十分麻烦。

他权衡进退得失,主张索性把官司闹大,再闹到两江总督衙门去,因为当时的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洋务办实业的官。

果然,刘坤一下了批文,要县令认真妥善处理这件事。

可是那县太爷并不管是非曲直,他认为荣家把官司弄到上级去,是不给他面子,更加从中作梗。

官司一直拖了下来。

到了梅雨季节,河水猛涨,太保墩三面灌水,工地全被淹没。

正在这时,荣德生的妻子和未满周岁的儿子先后患了重病。

这真是祸不单行!荣德生顾不上照顾妻儿,整天泡在工地上,奔波在风雨中!尽管如此,他仍不肯屈服,决心把这场官司打到底。

朱仲甫从中周旋不已,暗里送了几百两银子的礼,刘坤一七次过问这桩官司,一再作出批示。

可是地方上那些豪绅仍然纠缠不休,县令也就故意一拖再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