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使仪器设备在两次校准的有效期内,关键仪器的关键量值维持良好的置信度,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2.1本程序适用于对化学分析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期间核查。
2.2本程序仅适用于具有光谱分析及实验室工作经验的人员使用。
3 权责3.1分析工程师须按照指导书进行作业,分析室技术负责人有监管职责。
3.2质量负责人审核期间核查结果并负责组织处理核查发现的不符合项目。
4 期间核查条件4.1环境条件仪器应安放在无剧烈震动,无腐蚀性气体,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内,附近应无强电磁场干扰,仪器上方应有排风系统。
室温应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0%,仪器供电电压为 (220±22) V,频率为 (50±1)Hz。
4.2 核查设备4.2.1 空心阴极灯:Cu,Mn等,其起辉性能及稳定性等经检查合格。
4.2.2使用有证标准物质配制铜标准溶液:空白0.5mol/l HNO3 、0.50 、1.003.00 、5.00*μg/ml,不确定度1%。
4.2.3 秒表:最小分度1 s。
4.2.4 量筒:容量10 ml,最小分度0.2 ml。
4.2.5 去离子水:电导率不大于0.1μs/cm。
5 期间核查内容5.1 外观检查与初步检查5.1.1 仪器标志、设备状态标示应齐全。
5.1.2 仪器及附件的所有紧固件均应紧固良好;连接件应连接良好;运动部位运动灵活、平稳;气路系统应可靠密封,无泄漏。
5.1.3 仪器的各旋钮及功能键应能正常工作。
5.2分辨率测定点亮锰灯,待其稳定后,光谱带宽0.2 nm,调节光电倍增管高压,使279.5 nm谱线的能量为100,然后扫描测量锰双线,此时应能明显分辨出279.5和279.8 nm两条谱线,且两线间峰谷能量应不超过40%。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了维持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的可信度,在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期内对仪器设备的工作性能进行的检查,保证其技术指标符合检测工作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
3引用文件《JJG694-200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4 环境条件仪器应放置在无剧烈震动,无腐蚀性气体,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内,附近无强电磁场干扰,仪器上方应有排风系统,室温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0﹪,仪器供电电压为(220±22)V,频率为(50±1)HZ。
5 核查指标5.1 基线稳定性15min内静态基线和动态(点火)基线的稳定性应符合下表所列指标5.2 火焰法测定铜的精密度(RSD)不大于1.5%,检出限小于0.02mg/L,线性误差小于10%。
6 核查步骤6.1 基线稳定性检查6.1.1 静态基线稳定性:光谱带宽0.4nm,点亮铜灯,铜灯同时预热30min,校零,时间常数不大于0.5S,测定324.7nm谱线的稳定性,即为15min内最大漂移量。
6.1.2 动态基线稳定性:按测铜的最佳条件,点燃乙炔/空气火焰,吸喷去离子水,10min后,在吸喷去离子水的状况下,重复4.1.1的测量,15min内最大漂移量。
6.2 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检出限将仪器各参数调整至最佳状态,用已经配置标准溶液:0.0、0.5、1.5、2.0、3.0mg/L溶液作出相应的校准曲线,之后对连续测量空白11次,算出相应的检。
出限CL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单次测量值 A平均值,n测量次数, b 曲线斜率式中:Ai6.3 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重复性根据已做好的曲线,选取标准系列溶度的任一浓度溶液,进行测定七次,算出其相对标准偏差RSD。
单次测量值,C为测量平均值,n为测量次数。
式中:Ci6.4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线性误差根据4.2已做好的曲线,选取标准系列溶液的中间点浓溶液,测定中间点浓度值,算出线性误差w。
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解读
novAA400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1 目的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novAA400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期间核查方法,使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能按规范的方法正确进行。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中心使用中的和修理后的novAA400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期间核查。
3 职责3.1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本期间核查方法,按期进行仪器的期间核查,并做好期间核查记录,出具期间核查结果。
3.2 复核人员复核期间核查结果。
3.3 技术质量负责人审核期间核查结果。
4 概述原子吸收光谱仪是基于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强度来测定式样中被测元素含量的一种方法,可进行火焰原子吸收、原子发射和石墨炉原子吸收的分析。
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测量速度快、数据稳定可靠、分析范围广等特点。
可广泛用于水质检测等痕量元素的分析。
5 期间核查技术要求5.1 仪器外观5.1.1 仪器应有下列标志: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日期、系列号或编号等,仪器各种功能按钮的标志应清晰。
5.1.2 仪器要成套完整。
5.1.3所有紧固件应安装牢固,连接件应连接良好,各种调节旋钮、按键、开关及其相应的指示灯等能正常工作,无松动。
5.1.4 电源线、信号电缆等插头插座应紧密配合。
5.1.5气路连接正确,不得有漏气现象。
6 期间核查条件6.1 仪器环境条件6.1.1 电源电压:(220V±22)V,频率(50±1)HZ。
6.1.2 温度:10~35℃。
6.1.3 相对湿度:≤85%。
6.1.4 室内无强腐性气体,无强烈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
6.2 仪器安装要求6.2.1 仪器应平稳而牢固地安装在工作台上,无机械振动。
6.2.2 电缆线的接插件应紧密配合,接地良好。
6.2.3 仪器必须安装地线。
6.3 检定设备容量瓶、移液管等。
7 期间核查项目和期间核查方法7.1 一般核查仪器外观及各按钮正常。
7.2 仪器性能核查7.2.1 仪器准备(1)石墨炉法:检查就绪后依次打开氩气,开计算机进入Windows操作环境,开novAA400主机电源,KM5水冷器及软件。
原子吸收光谱仪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光谱仪作业指导书仪器名称:Jena 原子吸收光谱仪 仪器型号:AAS novAA350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原理: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和检测器组成。
图 1 传统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示意图空心阴极灯 (HCL)是最具代表性的光源 (a),它用待测元素制成阴极。
原子化器 (b) 使待测原子成为基态,光源发射出的辐射光通过原子化器后衰减并被送入单色器 (c)。
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分散元件 (衍射光栅)、若干反射镜和出射狭缝组成。
光栅的作用是将通过原子化器的辐射严格地分散开,出射狭缝分开来自总光谱的分析线,阻挡来自光源的其他射线。
检测器 (d) 将光子流 (辐射流)转换成电信号,并记录分析线的衰减。
操作程序:开机:1、打开乙炔气瓶总阀,调节气体减压阀使气体出口压力为0.1~0.15 MPa。
2、打开空气压缩机电源,调节气体出口压力为0.5 MPa左右。
3、打开计算机电源。
4、打开AAS novAA350主机电源(仪器右侧面)。
5、双击AAS图标进入应用软件,选择分析任务:Application/Cookbook(推荐参数), 或Method(已存方法)。
6、单击“HCL current”,确认空心阴极灯处于所选的正确位置上(Pos)。
选择待测元素,点击“Load”,进入初始化过程。
7、初始化之后,点击“Spectrometer”,调节待测元素空心阴极灯光源能量为50~60之间,若不在此区间则点击按钮“AGC”进行自动调节。
若选用了氘灯扣背景,则需调节被测元素空心阴极灯光源能量与氘灯D2能量关系,二者能量相差不超过10%、氘灯D2电流在10~30mA、EHT负高压在200~500之间。
8、点击“Flame”进入菜单,点击“Test Air”和“Test Fuel”检测空气、燃气流量和压力,当“Siphon”、“Fuel”、“Air”均OK后,点击“Ignite”点燃火焰,点火前应保证进样管处于空气中,待火焰点着后再放入去离子水中。
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作者:————————————————————————————————日期:ﻩ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使仪器设备在相邻两次校准/检定期间,保持设备校准/检定状态的可信度,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需要实施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2.1一般原则主要的或重要的检测设备;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检测设备;经常携带到现场的仪器设备;其他被认为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测量设备。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尽量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又要确保仪器设备能够可靠运行。
2.2 本实验室需要实施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电子分析天平,pH(酸度)计,离子活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测油仪,气相色谱仪。
2.3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也应考虑实施期间核查。
2.3.1 使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有可能影响仪器准确性。
2.3.2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数据可疑,对仪器设备提出怀疑时。
2.3.3 遇到重要的监测,如发生有关事故、作为仲裁或有争议时。
2.3.4 维修或搬迁后等。
3期间核查计划3.1每年初编制年度期间核查工作计划。
3.2期间核查的时间间隔与核准/检定周期相同,安排在两次校准/检定中间进行,一般为上次校准/检定后六个月(个别为一年)。
4期间检查的类型4.1使用标准物质核查电子分析天平用标准砝码核查。
pH(酸度)计、离子活度计使用定值溶液核查;4.2 仪器设备之间比对分光光度计采用多台比对核查。
4.3 参照仪器设备校准/检定规程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测油仪。
4.4 委托外单位检定或校准气相色谱仪。
5 期间核查方法5.1电子分析天平期间核查方法5.1.1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内部的(DF110、DF160、LAC214等)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期间核查。
5.1.2核查方法检查中心点示值误差。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1 目的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两次检定/校准之间,进行期间核查,验证该设备是否保持检定/校准时的状态,确保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使用的××2200的期间核查。
3 使用的标准物质铜、镉标准溶液,浓度:1000mg/L4 核查依据JJG964-200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操作说明书。
5 核查条件仪器核查条件见表1表1 仪器核查条件设置一览表6 核查方法6.1 一般检查6.1.1 仪器应有下列标志: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日期和出厂编号,国内制造的仪器应标注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
6.1.2 在正常操作条件下,用肥皂液检查气源至仪器所有气体管路的接头,应无泄漏。
6.1.3 仪器的各调节旋钮、按键、开关、指示灯工作正常。
6.2 波长示值误差与重复性检定A. 波长测量: 按照空心阴极灯规定的灯电流点亮汞灯, 稳定后,在光谱带宽 0.2nm 条件下, 从下列谱线 253.7nm 、365.0nm 、435.8nm 、546.1nm 中选择三条逐一扫描,以给出最大能量的波长示值作为测量值,然后按照下述公式计算波长示值误差与重复性。
B.波长示值误差按照下式计算: △λ=r i λλ-∑31 式中: λ r ——汞、氖谱线的波长标准值;λi ——汞、氖谱线的波长测量值。
C.波长重复性( δλ )按下式计算;δ λ =λmax- λ min式中: λmax ——某谱线三次波长测量值中的最大值;λ min ——某谱线三次波长测量值中的最小值。
6.3 分辨率检定点亮锰灯,待其稳定后,光谱带宽 0.2nm, 调节光电倍增管高压,使279.5nm 谱线的能量在仪器要求的稳定范围内(HCL 能量 76-89之间),然后扫描测量锰双线,此时应能明显分辨出 279.5 和 279.8nm 两条谱线,且两线间峰谷能量应不超过40%。
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拟制:审核:批准:万年万拓环境检测有限公司1、目的为保持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过程中校准状态的可信度,使其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的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期间核查。
3、依据文件JJG 694-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4、职责4.1 核查人员记录期间核查数据。
4.2 质量监督员监督执行情况。
4.3 实验室主任审核期间核查记录。
5、期间核查周期在两次校准/检定之间进行至少一次的期间核查。
6、环境条件6.1 环境温度:10~30℃。
6.2 相对湿度:≤80%RH。
7、计量性能要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计量性能要求见表1:表1 仪器计量性能要求8、通用技术要求8.1 仪器应有下列标识:仪器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制造厂名、制造日期、额定工作电压及频率。
8.2 所有紧固件均应安装牢固,连接件应连接良好,各调节旋钮、按键、和开关均能正常工作,无松动现象,电缆的连接插件应接触良好。
8.3 气路连接正确,不得有漏气现象,起源压力应符合出厂说明规定的指标。
8.4 外观不应有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损伤。
仪表的所有刻度线应清晰、粗细均匀。
指针的宽度不应大于刻度的宽度,并应与刻线平行。
9、期间核查步骤9.1 标志、标记、外观结构检查按照第8章的要求,用目视及手动方法逐一进行检查。
9.2 基线稳定性在0.2nm 光谱带宽条件下,按测铜的最佳火焰条件(波长为324.8nm ),点燃乙炔/空气火焰,吸喷二次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min 后,用“瞬时”测量方式,设置时间常不大于0.5s ,通过观察,记录15min 内零点漂移(以起始点为基准计算)和瞬时噪声(峰-峰值)。
9.3 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检出限9.3.1 将仪器各参数调至正常工作状态,用空白溶液调零,根据仪器灵敏度条件,选择系列1:0.0,0.5,1.0,3.0μg/ml 或系列2:0.0,1.0,3.0,5.0μg/ml 铜标准溶液,对每一浓度点分别进行三次吸光度重复测定,取三次测定的平均值后,按线性回归法由仪器换算出工作曲线(i i bc a I +=)及其线性相关系数(r)。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作业指导书1.目的建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日常维护保养实施办法。
2.适用范围适用水体、气体、固体中重金属的检测和仪器维护保养,常用于铜、锌、铅、镉、镍等重金属的检测。
3.操作方法3.1 火焰原子吸收操作方法3.1.1 打开乙炔气,使输出压力在0.05-0.07MPa之间。
打开空气压缩机,通过调节调压阀将压力调到0.24MPa。
3.1.2向仪器后方水封中加水至水从管路流出。
将元素灯按对应号码插好。
3.1.3 打开仪器主机,再打开仪器软件,开始自检,自检完毕,选择工作元素灯和预热元素灯,点击下一步,参数不需改动,点击下一步,寻峰(波动范围在±0.25nm为正常),寻峰结束点击关闭,下一步,完成。
3.1.4 进入测量页面,点击能量,能量自动平衡,然后将对光板插在燃烧头上,通过调整燃烧头位置,使光线刚好透过小孔打到对面。
3.1.5 点击样品,在样品设置向导窗口中选择标准曲线法,修改样品单位、样品数量、样品名称和待测标准样品的浓度。
3.1.6 点击点火,进样针放入样品空白中,点击校零。
依次吸标准溶液和未知样品并点击开始,进行测量。
样品测量完毕,将进样针放入纯水中,冲洗2-3分钟。
3.1.7点击视图下的校正曲线,查看曲线的相关系数,决定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进行保存或打印处理。
3.1.8 关闭乙炔气,火焰熄灭后,关闭仪器主机,关闭软件,关闭空气压缩机。
3.1.9 出现异常状况时,立即按下紧急灭火开关,并赶快关闭乙炔主气阀门。
3.2 石墨炉原子吸收操作方法3.2.1 打开氩气,使输出压力为0.4-0.5 Mpa。
打开冷却循环水,再自右向左依次打开石墨炉电源、自动进样器开关、仪器主机开关。
3.2.2 打开仪器软件,开始自检。
选择工作元素灯和预热元素灯,点击下一步,寻峰结束点击关闭,下一步,完成。
3.2.3进入测量界面,点击能量,能量自动平衡,点击样品,在样品设置向导窗口中选择标准曲线法,修改样品单位、样品数量、样品名称和待测标准样品浓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核查方法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受控号:版本:第1版第0次修订第 1 页共 1 页1. 目的: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两次检定/校准之间,进行期间核查,验证设备是否保持检定/校准时的状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核查用的标准物质:铜单元素溶液标准物质,浓度:见标准物质证书。
3. 核查条件:核查条件见表1核查条件设置一览表波长检测条件325.1原子化法火焰法元素灯电流 2.5积分时间 2.04.核查方法4.1 工作状态核查4.1.1 检查设备的电源线、插头、插座是否老化,电源连接是否正常等。
4.1.2气体管路连接是否正常,有无松动、老化、泄漏等现象。
气压表显示是否正常。
4.1.3仪器的各调节旋钮、按键、开关、指示灯工作正常。
4.2 性能核查4.2.1取标准溶液,配制0.2mg/L、0.5mg/L、1mg/L、2.5mg/L、5mg/L标准系列,依次进样测定后绘出标准曲线,并计算相关系数γ。
4.2.2 配置浓度为0.5mg/L的铜标准溶液,作为样品测量6次。
4.2.3计算E n值,进行结果判定。
5.结果判定:En≤0.7时,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符合要求;说明仪器设备维持了检定状态;0.7<E n≤1时,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接受但需要整改;E n>1,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符合要求,需要重新进行检定。
6.核查记录格式见附表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实施日期:受控编号: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仪器名称 □气相色谱仪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紫外分光光度计 仪器型号 □7820A □3510 □UV765仪器编号 □ □ □检定/校准日期 核查时间核查方式标准物质验证标准物质名称及编号标准物质量值 标准物质量值的不确定度判定依据:22121n sU x x E +-=其中:当 ≤0.7时,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符合要求,保持了检定时的状态期间核查结果x 1= x 2= U 1=s = E n =结论:核查人: 审核人(设备管理员) 批准人 (技术负责人) 审核日期批准人日期x 1 ——标准值x 2 ——本次检测值U 1——标准物质证书给出的不确定度S ——本次检测值的标准偏差。
一、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一、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应于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中参加职业卫生检测(验)仪器设备、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所有岗位人员。
2 工作目的与要求2.1确保岗位人员准确进行各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2.2熟练运用本作业指导书,确保中心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方法规范、结果可靠、及时准确。
3 引用文件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以及公司程序文件4 工作条件4.1 人员技术条件参加期间核查的工作人员必须取得相关职业卫生评价或检测的上岗证书,其专业技术职称、专业类型满足要求。
一、TAS-990F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 概述原子吸收分析方法是基于被测样品的原子蒸气可以吸收由光源辐射出被测元素的特征谱线,根据谱线被吸收后强弱程度,求出样品中被测元素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为使该设备在两次校准间隔内能保证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按相关规定在适当时机,应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
2. 期间核查项目火焰法测定铜的准确度。
3. 期间核查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 测定国家标准物质进行比对。
购置已知浓度(标准物质证书中给出标准值及不确定度范围)的铜国家标准物质,按标准物质证书中给出的稀释方法稀释制成核查标准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n≥6),测定平均结果应符合标准物质证书中给出的标准值及不确定度范围。
4. 期间核查技术条件及要求4.1 仪器及设备要求:仪器及辅助设备无故障,软、硬件运行正常。
4.2 实验室环境要求:气温:+15─+35℃,相对湿度:20%─80%,电源电压:220±5%,无振动,无电磁干扰,无腐蚀性气体、通排风良好。
4.3 试剂及玻璃器皿要求:所用的各种试剂纯度、计量器具准确度及玻璃器皿洁净度,均应按相关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执行。
4.4 标准曲线要求:按相关检测方法要求,重新配制标准曲线系列, 包括空白在内共计不少于5个浓度点。
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拟制:审核:批准:万年万拓环境检测XX1、目的本规程。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的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期间核查。
3、依据文件JJG 694-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4、职责4.1 核查人员记录期间核查数据。
4.2 质量监督员监督执行情况。
4.3 实验室主任审核期间核查记录。
5、期间核查周期在两次校准/检定之间进行至少一次的期间核查。
6、环境条件6.1 环境温度:10~30℃。
6.2 相对湿度:≤80%RH。
7、计量性能要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计量性能要求见表1:表1 仪器计量性能要求8、通用技术要求8.1 仪器应有下列标识:仪器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制造厂名、制造日期、额定工作电压与频率。
8.2 所有紧固件均应安装牢固,连接件应连接良好,各调节旋钮、按键、和开关均能正常工作,无松动现象,电缆的连接插件应接触良好。
8.3 气路连接正确,不得有漏气现象,起源压力应符合出厂说明规定的指标。
8.4 外观不应有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损伤。
仪表的所有刻度线应清晰、粗细均匀。
指针的宽度不应大于刻度的宽度,并应与刻线平行。
9、期间核查步骤9.1 标志、标记、外观结构检查按照第8章的要求,用目视与手动方法逐一进行检查。
9.2 基线稳定性在0.2nm 光谱带宽条件下,按测铜的最佳火焰条件(波长为324.8nm ),点燃乙炔/空气火焰,吸喷二次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min 后,用“瞬时”测量方式,设置时间常不大于0.5s ,通过观察,记录15min 内零点漂移(以起始点为基准计算)和瞬时噪声(峰-峰值)。
9.3 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检出限9.3.1 将仪器各参数调至正常工作状态,用空白溶液调零,根据仪器灵敏度条件,选择系列1:0.0,0.5,1.0,3.0μg/ml 或系列2:0.0,1.0,3.0,5.0μg/ml 铜标准溶液,对每一浓度点分别进行三次吸光度重复测定,取三次测定的平均值后,按线性回归法由仪器换算出工作曲线(i i bc a I +=)与其线性相关系数(r)。
原子吸收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分析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1 编制目的为使该设备在两次校准间隔内能保证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按相关规定在适当时机,应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
2 核查内容外观检查、火焰法测定、石墨炉法测定的线性相关系数、重复性。
本方法选择铜和镉进行测定,也可选其它合适的元素测定。
3 核查依据3.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3.2 JJG-69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计量检定规程4 核查条件4.1 环境条件:温度:5~35℃湿度:≤80%RH 电源电压:220V±5%,无振动,无电磁干扰,无腐蚀性气体, 排风设备完好,排风量满足实验要求。
4.2 空压机次级压力为0.35Mpa,氩气钢瓶次级压力为0.35Mpa,乙炔钢瓶次级压力为0.09 Mpa;4.3 所需试剂材料4.3.1 铜(Cu)空心阴极灯, 镉(Ge)空心阴极灯。
4.3.2 硝酸(1+1) GR4.3.3 铜标准储备液:1.00ml含1.00mg铜。
4.3.4 铜标准使用溶液:即移取1.00ml铜标准储备液(4.3.3)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至刻度,浓度为10.0mg/L。
4.3.5 镉标准储备液:1.00ml含1.00mg镉。
4.3.6 镉标准中间溶液:即移取1.00ml镉标准储备液(4.3.5)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至刻度,浓度为10.0mg/L。
4.3.7 镉标准使用溶液:即移取1.00ml镉标准中间液(4.3.6)于200 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至刻度,浓度为50.0μg/L。
5 核查方法5.1 外观5.1.1 仪器表面应无破损、缺陷,各个接口连接紧密,仪器运转平稳、无异常噪声。
各功能按键和开关均能正常操作。
5.1.2 仪器上有商标,名标,型号,制造厂名,出厂编号等相关内容。
5.1.3 各气路连接处用检漏液检查不得有漏气现象,气源压力应符合出厂说明规定的指标。
5.2 火焰法测铜的线性系数将仪器各参数调至正常工作状态,用空白溶液调零,用铜标准使用溶液(4.3.4)配制浓度为0.00mg/L,0.10mg/L,0.20mg/L,0.40mg/L,0.60mg/L,1.00mg/L系列标准溶液,依次进样测定,通过回归计算求出工作曲线,得到线性系数r。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规程.
广州雅皓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文件编号YHGS/ZYHC005 版次第1版质管部、检测部、无机室分发号仪器(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规持有人/部门程类作业指导书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规程(型号:Thermo ICE 3300修订记录:版本号启用日期修订内容2013年9月3新制订第1版日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1. 目的本程序适用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在两次校准或检定之间所进行的期间核查,也适用于仪器设备在维修后或出现异常进行时仪器性能核查,验证仪器设备状态是否正常,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Thermo ICE 3300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3. 职责3.1 检测人员负责编制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规程,按照规程开展核查工作;3.2 部/室负责人负责审核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规程,对核查工作进行指导;3.3 检测部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批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规程;3.4 质量监督员负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工作的监督。
4. 工作程序4.1核查所需试剂或设备4.1.1纯净水:符合 GB/T 6682-2008 实验室2级用水要求;4.1.2铅标准溶液;4.1.3空白溶液:1% 硝酸。
4.2核查环境要求4.2.1环境温度要求: 15~30℃;4.2.2环境湿度要求:不大于80%;4.2.3仪器应安放在无剧烈震动,无腐蚀性气体,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内,附近应无强电磁场干扰,仪器上方应有排风系统。
4.3核查频率及核查项目4.3.1核查频率:新安装或维修后必须进行期间核查;两次检定或校准之间半年一次。
4.3.2核查项目4.3.2.1线性相关系数4.3.2.2检出限4.3.2.3精密度4.4核查方法将仪器的各项参数调到最佳工作状态,待仪器稳定半小时后进行检测4.4.1线性相关系数取铅标准溶液,配制工作曲线溶液浓度分别为:0,0.25mg/L,0.5 mg/L,1mg/L,2mg/L,4mg/L,按正常测试条件建立工作曲线。
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01 前言1、目的为保证本检验中心在用检测设备、玻璃量器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保持良好置信度的检定/校准状态;标准物质(包括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溶液、储备液及标准菌株)在使用和保管过程中的量值准确、可靠和可溯源性,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检测中心在用检测设备、玻璃器皿及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3、期间核查频率3.1每榨季初编制年度期间核查工作计划,正常情况按计划进行。
3.2核查周期的一般规定仪器期间核查一般在两次校准/检定中间进行,使用频率高的仪器可适当缩短核查周期;玻璃量器的期间核查一般在首次使用前或者每榨季开产前进行;标准物质储存条件每周检查一次;标准溶液量值核查应在标准溶液有效期中间核查一次,内部标准物质量值核查应在每次校准后同时比对一次,使用标准菌株每榨季一次。
4、工作程序4.1 确定需要实施期间核查的原则主要或重要的检测设备、标准物质、玻璃量器;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检测设备;使用频繁的玻璃量器、标准物质;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测量设备。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尽量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又要确保仪器设备能够可靠运行。
4.2本检测中心需要实施的期间核查设备及物质电子分析天平、pH计、自动电位滴定仪、阿贝折射仪、浊度仪、培养箱、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常用玻璃量器;标准物质。
4.3需要补充进行核查的情况4.3.1使用(储存)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有可能影响准确性。
4.3.2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数据可疑时。
4.3.3遇到重要的检测,如发生有关事故、作为仲裁或有争议时。
4.3.4维修或搬迁后等。
4.4期间核查方法的选择期间核查可采用多种方法实现,除本指导书中建议的方法外,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核查方法:a) 采用高一精度等级的仪器设备或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核查;b) 采用同等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c) 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d) 使用不同检测方法比对;e) 保留样品再测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 目的建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方法,通过实施本方法,保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两次检定周期之间,保持良好置信度的检定准状态。
2 适用范围仪器编号:YH/ZJ-YQ-02-093 期间核查方法3.1 核查内容3.1.1基线稳定性3.1.2准确性3.1.3测量重复性3.2 外观检查仪器外表应光洁平整,仪器功能键是否能正常使用,仪器面板的标识清晰、完整。
数字显示应清晰、完整。
仪器铭牌应标明制造厂商、仪器名称、型号、规格以及出厂日期,铭牌应清晰。
3.3 操作3.3.1基线稳定性仪器与铜灯同时预热30min后,选取带宽0.2nm,铜灯电流3mA,在324.7nm 处寻峰,火焰工作方式进入样品测试状态,设定显示范围-0.003Abs~0.003Abs测试静态曲线显示在屏幕上,其最大值与最小值光度之差为基线稳定性。
3.3.2准确性准确性指用既定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认可的参考值之间接近的程度,有时也称真实度,一般以回收率(%)表示。
给同一样品添加三个不同浓度的标品分别进行处理,分别进行3次重复测量,记录吸光强度测量值,计算回收率。
3.3.3测量重复性将仪器各参数调整至正常状态,配制吸光度0.05Abs~0.15Abs的铜标准溶液进行7次测定。
计算方法如下:SRSD=100%A式中:S——测定的标准偏差;A——平均吸光度值。
4 期间核查结果评价4.1 基线稳定性≤0.006Abs/30min4.2 准确性80%~120%4.3 测量重复性≤3.0%。
5 期间核查周期每年进行二次,时间在两次外校之间完成。
仪器维修或其他例外情况应及时进行。
6 期间核查评价依据《JJG 694-200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仪器操作手册。
01 TAS-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作业指导书
TAS-99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TAS-99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开关机注意事项,正确使用仪器,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2.适用范围适用于TAS-99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操作。
3.职责3.1使用人员:按照本作业指导书,正确对仪器使用、维护,做使用登记。
3.2保管人员:负责对仪器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3.3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综合管理。
4.操作规程4.1火焰部分4.1.1开机依次打开打印机,显示器,计算机电源开关,等计算机完全启动后,打开原子吸收主机电源。
4.1.2仪器联机初始化。
4.1.2.1 在计算机桌面上双击AAwin图标,出现窗口,选择联机方式,点击确定,出现仪器初始化界面。
等待3-5分钟(联机初始化过程),等初始化各项出现确定后,将弹出选择元素灯和预热灯窗口。
4.1.2.2 依照用户需要选择工作灯和预热灯(双击元素灯位置,可更改所在灯位置上的元素符号)。
点击下一步,出现设置元素测量参数窗口。
4.1.2.3 可以根据需要更改光谱带宽,燃气流量,燃烧器高度等参数,(一般工作灯电流,预热灯电流和负高压以及燃烧器位置不用更改。
)设置完成后点击下一步。
出现设置波长窗口。
4.1.2.4 不要更改默认的波长值,直接点击寻峰。
将弹出寻峰窗口,(根据所选元素灯元素不同,整个过程需要时间不同,一般在1—3分钟)等寻峰过程完成后,点击关闭。
点击下一步,点击完成。
4.1.3 设置样品点击样品,弹出样品设置向导窗口4.1.3.1 选择校正方法(一般为标准曲线法),曲线方程(一般为一次方程),和浓度单位,输入样品名称和起始编号,点击下一步。
4.1.3.2 输入标准样品的浓度和个数(可依照提示增加和减少标准样品的数量),点击下一步。
4.1.3.3 可以选择需要或不需要空白校正和灵敏度校正(一般为不要)然后点击下一步。
4.1.3.4 输入待测样品数量,名称,起始编号,以及相应的稀释倍数等信息,点击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拟制:
审核:
批准:
万年万拓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1、目的
为保持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过程中校准状态的可信度,使其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的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期间核查。
3、依据文件
JJG 694-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4、职责
4.1 核查人员记录期间核查数据。
4.2 质量监督员监督执行情况。
4.3 实验室主任审核期间核查记录。
5、期间核查周期
在两次校准/检定之间进行至少一次的期间核查。
6、环境条件
6.1 环境温度:10~30℃。
6.2 相对湿度:≤80%RH。
7、计量性能要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计量性能要求见表1:
表1 仪器计量性能要求
8、通用技术要求
8.1 仪器应有下列标识:
仪器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制造厂名、制造日期、额定工作电压及频率。
8.2 所有紧固件均应安装牢固,连接件应连接良好,各调节旋钮、按键、和开关均能正常工作,无松动现象,电缆的连接插件应接触良好。
8.3 气路连接正确,不得有漏气现象,起源压力应符合出厂说明规定的指标。
8.4 外观不应有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损伤。
仪表的所有刻度线应清晰、粗细均匀。
指针的宽度不应大于刻度的宽度,并应与刻线平行。
9、期间核查步骤
9.1 标志、标记、外观结构检查
按照第8章的要求,用目视及手动方法逐一进行检查。
9.2 基线稳定性
在0.2nm 光谱带宽条件下,按测铜的最佳火焰条件(波长为324.8nm ),点燃乙炔/空气火焰,吸喷二次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min 后,用“瞬时”测量方式,设置时间常不大于0.5s ,通过观察,记录15min 内零点漂移(以起始点为基准计算)和瞬时噪声(峰-峰值)。
9.3 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检出限
9.3.1 将仪器各参数调至正常工作状态,用空白溶液调零,根据仪器灵敏度条件,选择系列1:0.0,0.5,1.0,3.0μg/ml 或系列2:0.0,1.0,3.0,5.0μg/ml 铜标准溶液,对每一浓度点分别进行三次吸光度重复测定,取三次测定的平均值后,按线性回归法由仪器换算出工作曲线(i i bc a I +=)及其线性相关系数(r)。
9.3.2 在与9.3.1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对空白溶液进行11次吸光度测量,并按下列公式计算出检出限C L :
()
1
s 1
2
i
0--=
∑=n I I
n
i A (1)
式中:A s ——重复测量的标准偏差(可以由软件自动计算);
i I 0——单次测量的吸光度值;
0I ——重复测量的吸光度平均值;
n ——测量次数。
b s C A L /3= (2)
9.4 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重复性
在进行9.3测定时,选择系列标准溶液的中间点(系列1计算1.0μg/ml ;系列2计算3.0μg/ml ),进行7次测定,求出吸光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可以由软件自动计算],即为仪器测铜的重复性。
重复性计算方法如下:
()
%1001
1
RSD 1
2
i
⨯--=
∑=n I
I
I
n
i (3)
式中:i I ——单次测量吸光度值;
I ——测量吸光度平均值; n ——测量次数。
9.5 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线性误差
在9.3.1操作完成后按下式计算标准曲线测量中间点(系列1计算1.0μg/ml ;系列2计算3.0μg/ml )的线性误差i χ∆[可以由软件自动计算]:
%100⨯-=
∆si
si
i i c c c χ (4)
式中:c i ——第i 点按线性方程计算的测定浓度,μg/ml ; c si ——第i 点标准溶液的标准浓度,μg/ml 。
9.6 石墨炉原子化法测镉的检出限
9.6.1 将仪器各参数调至正常工作状态,根据仪器灵敏度条件,选择系列1:0.0,0.5,1.0,3.0ng/ml 或系列2:0.0,1.0,3.0,5.0ng/ml 镉标准溶液,对每一浓度点分别进行三次吸光度重复测定,取三次测定的平均值后按线性回归法由仪器换算出工作曲线(i i bc a I +=)及其线性相关系数(r)。
按公式(5)计算仪器测量的灵敏度(S )。
V S /b = (5)
式中:b ——工作曲线的斜率,(ng/ml )-1。
V ——取样体积,μL
9.6.2 在与9.5.1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对空白溶液进行11次吸光度测定,并按公式(6)计算检出限:
S s Q A L /3= (6)
其中A s 计算方法参见公式(1) 9.7 石墨炉原子化法测定镉的重复性
在进行9.6测定时,选择系列标准溶液的中间点(系列1计算1.0ng/ml ;系列2计算3.0ng/ml ),进行7次测定,求出其相对标准偏差(RSD )[计算方法见公式(3)],即为仪器测镉的重复性。
9.8 石墨炉原子化法测定镉的线性误差
在9.6.1操作完成后按照公式(4)计算标准曲线测量中间点(系列1计算1.0ng/ml ;系列2计算3.0ng/ml )的线性误差i χ∆。
1. 结果判定
若测定的各项指标符合上述有关技术要求,则认为仪器的性能正常,可继续使用,否则需分析原因,评估产生偏移的严重程度,采取纠正措施。
2. 相关记录
《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