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讲 沈从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 13-沈从文
2、一曲爱与美的人情与人性的颂歌
《边城》的主线是一个哀婉动人、和谐
恬静的爱情故事。 翠翠的纯真专一 傩送的热情正直 老船工的慈爱善良 船总顺顺的大度
美好的道德品性
作者本意不仅在于描写爱情的曲折过程
和人事的纠葛,而是力图围绕这个故事, 通过对男女之爱、祖孙之爱、父子之情 和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和民俗风情的细 致镂刻,生动地展现出边城人民的健康、 优美和质朴的人性爱和人情美。
三、文学图景:湘西与都市的对立
沈从文的创作疏政治而亲人性,以其独
特的“生命哲学”和追求“自然人性” 的审美选择,构筑起自己的小说世界。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
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 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 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 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 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第十二章 赤子其人:沈从文
一、传奇人生
沈从文 (1902――1988) 原名沈岳焕,湘西 凤凰县人。 顽童与小兵 —— 作家——教授—— 文物学家
1、湘西岁月 1902年12月28日生于湖南省西部的凤凰县,原
名沈岳焕。 6 岁入私塾读书,贪玩,逃课。后 到新式小学读书,依然如此。 1917 年秋自县第一小学高小毕业。这是他最后 学历。8月入地方军队当兵。 1918 年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 与沅水流域一带。 期间改名为从文。军队覆 灭,归家。
2、都市:病态文明景观
沈从文较多地看到现
代都市文明和文化的 缺憾,尤其是都市人 性异化的现象, 如: 《绅士的太太》 、 《八骏图》 、《某 夫妇》 、《都市一 妇人》。
3、湘西:自然人性样本
沈从文以巨大的热
沈从文
《八骏图》
讽刺知识分子(大学教授)最著名之 作。所谓“八骏”指八个教授。但这 “八骏”却是被现代文明和学识堵塞了 正常心灵的衣冠俗物。
• 达士先生 作家:写信给未婚妻报告其他 七位教授情况。
• 教授甲 物理学家:书桌上是全家福,帐 子里却是半裸体女像。
作家趣事:
1、当年胡也频与丁玲吵闹得一塌糊涂,他竟横竖看不出
有了个“第三者”(冯雪峰)“插足”,还自以为是,传 授秘决似地向胡也频讲什么夫妻生活的小科学。 2、初恋时,他向恋人频频献上赶制的旧诗,小城被土匪 围困,空中飞着流弹,他也不能放下这种事情,而那个恋 人的弟弟在他昏头昏脑的恋爱季节,巧妙地弄去他不少钱, 他竟然迟迟不能发觉。 3、他第一次上讲台,竟然十分钟发懵,说不出一句话来。 勉强讲一阵又终于无话可说,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我第 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4、在向他的学生张兆和求爱时,他竟然对他的教员身分 毫无顾忌,正处懵懂的张兆和把他的信交给了校长胡适, 他也未能放弃他的追求。
成就:
1、文学影响:《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 本、美国、英国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 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 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 侯选人。
2、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 《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 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 沈从文这个又温文又野性,属于湘西又属于 整个中国以至世界的作家,他的生命就寄寓 在他这些既清新且斑斓的作品之中。所有这 些,可以不舍昼夜地流下去,润泽当代的直 到后代的无数焦渴的灵魂。 ——邵燕祥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十章京派与海派
2021/3/10
29
3.穆时英
(1912~1940),浙江慈溪县人, 1929年开始写小说,作品有短篇小 说集《南北极》、《公墓》和《白金 的女体塑像》。1939年为汪精卫伪 政权主办文艺报纸,1940年遭国民党特工人员 暗杀。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
代表小说《上海的狐步舞》
2021/3/10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 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有不悖于 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做 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2021/3/10
24
四、海派P158
(主要是指新感觉派) 创作阵地:
v 《无轨列车》:刘呐鸥 1928年创办
v 《现代》:1932年 施蛰存主编
v 《现代杂志》: 1932年
1929年去上海中国公学任教。
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 任教。
1933年与张兆和结婚。
2021/3/10
16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 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 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自称为“乡下人”的沈从文。
2021/3/10
17
1937年离开北京,后到昆明, 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
1933年9月,施蛰存介绍给青年们读的书有《庄 子》、《文选》。
鲁迅以丰之余为笔名,发表《感旧》批评施。
施蛰存发表《〈庄子〉与〈文选〉》一文反驳。
鲁迅写《“感旧”以后》(上)
施蛰存写《致黎烈文先生书》
鲁迅写《扑空》
崔万秋打算把这场论争来讨论
施蛰存要求取消。
2021/3/10
27
施蛰存的小说创作
2021/3/10
25
五.代表作家
1.施蛰存(1905-2003)
现当代文学 沈从文
②水一样美的湘西世界
写故乡边地原始的自然风光,奇异的乡风 民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湘西人民真实的 生活,醇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以文学形式探讨健全的“生命形式”,创 造了寄寓自然、健康、和谐人性的“湘西 世界” 。
水 一 样 清 的 沈 从 文
故事中我所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景,我故
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
4、文人生涯
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湘西,随后到西 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任北京 大学教授,兼编《大公报》、《益世 报》副刊。 建国后,他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专门从 事文物研究,成绩卓著,出版《中国 丝绸图案》、《龙凤艺术》、《中国 古代服饰研究》等著作。
5.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姻缘
由于诗人徐志摩的介绍, 沈从文在1928年被中国公 学校长胡适聘为教师。然而 木讷的沈从文第一堂课就洋 相百出,他万万没有想到在 那些目睹他出洋相的女学生 中,就有以后成为他夫人的 张兆和。
② 向善的力量:沈从文认为文学好的作品 除了使人获得“真美的感觉之外,还有一 种引入‘向善’的力量,……从作品中接 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中有所启示, 对人生或生命能更深一层的理解。” (《小说的作者与读者》)
③生命的神性:沈从文把创作看成是自我生命意 识的自由表现,他区分了生活与生命,认为生命 具有神性,自然精巧。沈从文以美好的人性反观 “常”与“变”的湘西社会,构成了他特殊的文 化思辨定势。生命、人性、自然三者的统一,构 成了“一种美的新的宗教”。在他看来,“人性” 是支撑这种“宗教”的基石,有了“爱”,才会 发现“美”,发现“神”——人性的至极,发现 它们与人性的和谐共存。
第一节 生平
1.少年沈从文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人。1902年 12月28日出生于凤凰县。6岁入私塾,高 小毕业15岁就投身军籍,跟随土著部队, 在沅水流域漂流了5年,亲身体验到湘西 人民悲惨的生活,目睹军队杀害无辜的百 姓。经历了常人难以企及的磨练,认识了 中国一小角的好坏人事、风土民情,这段 生活让他得到足以受用一生的独特人生经 验,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丰富的生活基础。
10现当代文学填空 选择 名词解释
复习说明:梳理文学史,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文学思潮(现象);熟悉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
一、填空和选择1.于1915年在上海创刊的《新青年》,主编是陈独秀。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革命的理论主张。
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2.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3.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在全民族救亡运动的推动下,由左翼作家周扬、郭沫若等提出了“国防文学”口号,胡风、冯雪峰为补救其不足,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
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的时间是1930年,1936年初自动解散。
5.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次年的公开发表是抗战文艺运动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是解放区文学运动的发展标志。
6.在延安成立了鲁迅艺术学院(后改名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
7.鲁迅、郁达夫、巴金、茅盾、冰心、艾青、老舍、曹禺等作家的原名、最常用的笔名和代表作,及他们对中国新文学发展贡献。
12岁进三味书屋改为豫才,1898年以“百年树人”之意取学名周树人。
38 岁时发表《狂人日记》用“鲁迅”为笔名。
代表作:3个短篇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1本散文诗集:《野草》1本散文集:《朝花夕拾》16本杂文:《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1本书信集:《两地书》学术著作 :《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发展贡献: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1、进化论思想2、个性主义思想3、关于改造国民性问题的见解发展贡献: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本教案内容共分为十个章节,本节课为第一至第五章节的教案。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背景与发展脉络。
2. 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及文学流派。
3. 提升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1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定义与分期1.2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背景与发展脉络2. 第二章:鲁迅2.1 鲁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2 鲁迅主要作品解析3. 第三章:郭沫若3.1 郭沫若生平及其文学成就3.2 郭沫若主要作品解析4. 第四章:茅盾4.1 茅盾生平及其文学成就4.2 茅盾主要作品解析5. 第五章:巴金5.1 巴金生平及其文学成就5.2 巴金主要作品解析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学背景、作家生平及其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学作品的主题、艺术特色等。
4.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培养阅读习惯。
五、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中考试:设置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试题,评估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作家的作品集、评论集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 影视资料: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辅助教学。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2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2课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整理(十讲)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穆申、刘婷、黎力等提供张洋宇、刘婷、邱日明整理第一讲导论第二讲从晚清到五四——现代文学语言与制度的形成第三讲鲁迅与现代小说形式第四讲现代小说(上)第五讲现代小说(下)第六讲新诗传统的建立第七讲散文专题第八讲现代话剧第九、十讲聚合离散的文学时代●不指向确定的时间维度第一讲导论●何谓“中国现当代文学”?对象:晚清以来,具有现代性质的文学作品、文学现象●问题一:晚清以降,中国文学何以成为“现代”?问题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质是什么?一、(问题一)文学革命论述:1.1917年开始:⏹《新青年》2卷5号,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8个建议最后一条是“不避俗字俗语”——白话⏹《新青年》2卷6号,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了三大口号⏹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逼上梁山》2.1929,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纲要》3.1935,《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理论、论争,小说、诗歌、散文……4.1990,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以白话为媒介的新文学有别于以文言为媒介的旧文学胡适注重白话的形式——直线进化论周作人、钱玄同更注重内容思想(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质疑之一:一种“新文学”的兴起,是否如胡适认为一定是白话?捷克汉学家普实克《中国·我的姐妹》《抒情与史诗》提出——旧→新:抒情性→史诗性(小说代替诗歌成为主要门类:文类主导性的变化)《鲁迅的<怀旧>——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文言)结论一:新文学诞生的基本条件,并不像胡适所深信的那样取决于语言;结论二:现代文学的诞生,不是一个改造各种外国文学成分、改革传统结构的渐进发展过程,而是一种突变。
质疑之二:现代与传统是否是直线“进化”关系?1.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针对胡适的直线进化的文学史观,提出“言志—载道”的循环论新文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晚明公安派的“言志”文学2.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下篇:传统文学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改变中的作用第六章:传统文体之渗入小说第七章:“史诗”传统与“诗骚”传统3.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五四文学革命及其后续事件,不只是一种单向的线性发展▲对直线进化史观的反思:没有任何结果从一开始就能被预测,也不能站在回顾的立场上,将某个结果视为进化过程的唯一产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教学辅导---沈从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教学辅导---沈从文一、关于沈从文的生平沈从文(1902-1988),湖南省凤凰县(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
原名沈岳焕。
祖父曾任贵州提督,嫡祖母为苗族。
父亲年轻时就入伍从军,辛亥革命时参与当地的武装起义,后因谋刺袁世凯事泄而亡命关外,母亲是世家之女,从小就认字读书,对沈从文影响最深。
湘西偏僻的地域特点和他身上独有的苗、汉、土家三个民族的血统,对他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沈从文6岁入私塾,15岁从凤凰县第一小学毕业,这是他的最后学历。
1917年8月,即按照当地的风习进入地方土著部队,在沅水流域驻留,先后当过士兵、班长、司书、文书、书记等,在部队活动的沅水流域各县,见识了"湘军"的强悍和杀人如麻的残忍,也见识了地处川、湘、鄂、黔四省交界的湘西这方土地上的人民的美好人性。
1922年(20岁),在接触新文学后,出于内心的憧憬,独自闯荡北京,升学失败后,住在"酉西会馆"(半年后迁入银闸胡同一公寓"窄而霉斋")自学,并开始文学创作。
这时期,主要用"沈从文"、"休芸芸"等笔名在《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小说月报》和《新月》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
郁达夫那篇著名的《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就是在1923年收到沈从文的求助信后给他的回信。
1926年(24岁)出版第一部作品集《鸭子》(包括散文、小说、戏剧和诗歌),1927年又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蜜柑》,在文坛上开始崭露头角。
1928年1月,到上海,8月应胡适之邀,以小说毕业的资历担任上海"中国公学"的讲师,讲授写作。
这一年,他还出版了小说戏剧集《入伍》、长篇小说《阿丽丝中国游记》第一卷和第二卷、《篁君日记》,短篇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不死日记》,以及《老实人》、《雨后及其他》等。
沈从文孙犁
绽放在水边的人性之花——浅析孙犁创作中的沈从文特色一引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孙犁是以解放区作家身份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的。
他和赵树理曾代表了解放区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
虽然孙犁的创作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从60年前开始以清朗明丽之笔书写善与美的颂歌,到中年时代对人生不无怅惘的深入思考,至晚年于宁静深沉中品味世事,于无奈与愤激间抨击邪恶”,但是对人性、人情、人生命的关注却始终贯穿在其作品之中。
在这一点上他与二十世纪的京派作家有着很大的“默契”。
上个世纪初,以沈从文为首的京派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一直表达着对理想人性的追求和赞美这一主题。
现阶段,虽然有一些文章试图从某一方面把沈从文和孙犁进行比较,如从结构、取材以及语言等方面研究沈从文与孙犁小说中的散文化风格。
还有的学者研究了沈从文和孙犁创作中的女性化倾向。
但是却很少有人从“人性”这个契合点来展开两者的对比。
故,本篇论文将从孙犁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之美来分析他和“京派”作家之间的关系。
这有助于我们认识“京派”的发展历程,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孙犁文学创作的前后心态变化。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随着国门的打开,中国社会在内外力的影响下,不可避免的遭受各种新观念的冲击。
而文学作为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梁启超“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一系列变革观念的提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外来文学思潮的促进,中国的文学开始迈入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1917年发生的新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起步的标志。
在新文学发生时期最显著的变化便是“人”的观念的提出。
我们知道,中国旧文学一直被禁锢在儒家思想体系下,同时又兼受到佛老思想的影响和皇权的桎梏,“人”一直被抹杀。
而在新文学时期,“人”的观念的正式提出则是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任务。
鲁迅先生就是这一方面的杰出代表,他曾提出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①而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一文更是反对“非人的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沈从文作品赏析试卷(练习题库)(2023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沈从文作品赏析试卷(练习题库)1、请简要说明沈从文小说在题材上的特点。
2、简述《边城》是如何体现作者的人生理想的。
3、沈从文曾受到废名的很大影响,而得到沈从文小说艺术真蹄的当代作家是()4、沈从文与左翼作家、新感觉派的都市题材小说的主要作品有哪些?他们的创作各有什么特点?(6分)5、翠翠是沈从文在《》中塑造的理想人物。
6、沈从文的散文代表作是O7、沈从文的作品有()。
8、在《边城》中,翠翠、祖父、二老、大老……这样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却得不到他们所期望的幸福,作者对这样的9、简述《边城》的艺术特色。
10、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作家对方兴未艾的()文学、时髦的现代派文学以及流行的商业化文学都相当反感,保持着11、京派的主要刊物有沈从文主持的()文艺副刊和《骆驼草》、《文学月刊》等。
12、废名的代表作主要有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和()等。
13、O描写的是辰河边上一个水手与他的情人的故事。
篇幅短小,内容也极简单,但是,却标志着沈从文的小说创作14、沈从文的作品展示了“两个文学世界”,一是都市世界,一是()世界。
15、()在《“京派”与“海派”》说:“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是商的帮忙而已”。
16、沈从文在()、《绅士的太太》、《都市一妇人》等作品中,常用讥讽的调侃,刻写城市各色人等。
17、沈从文曾受到废名的很大影响,而得到沈从文小说艺术真谛的当代作家是()。
18、小说《边城》中描写到的那个城叫()。
19、小说《柏子》中描写到的那条河叫()。
20、在20世纪80年代的沈从文研究中,首先引人注目的是O的《从边城走向世界》。
21、1934年是沈从文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年,他写出了小说代表作《边城》和散文代表作《湘行散记》、O两个22、丈夫早断了奶。
婆婆有了新儿子,这五岁的儿子就像归她独有了。
不论做什么事,走到什么地方,丈夫总跟在身边23、“二战”期间,在欧洲战场上惟一的一位中国记者是小说《梦之谷》的作者Oo24、在现代文学史上,京派著名的评论家和戏剧家是()。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之沈从文与“京派”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之沈从文与“京派”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是一门有别于我们在本科阶段所学习的教材的一本文学研究性书籍,收录了有关现当代文学重点作家及重要文学史现象研究论析16篇,是将内部的讲稿集结起来,合成了这本书。
并非是对整个现当代文学各个时期的作家作品都作了阐述,而是挑选了几位有代表性的作家,以点带面的引领我们去探索。
并且在每讲的最后都有对于这一文学流派或者作家的研究论著和研究概况,对于我们巩固知识、深入研究、扩展眼界都是很有帮助的。
地域的区别一直是区分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的一个很明显的标志,比如老舍的”京味”小说,赵树理的“山药蛋派”小说,以及王安忆的上海文化小说,都代表了地域对于文学创作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0年代的“京派”和“海派”同样体现出这一点,但是与其他作家所不同的地方是,“京派”与“海派”并不局限于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的作家的写作,他们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这两个派别之中的作家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性格所致。
而这两个派别的区别也不仅是地域上,更重要的是所代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差异。
二者的论战也与他们所代表的不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这本书的第六讲主要讲的是京派文学,对于“京派”以及“海派”是否看作流派,很多作家都持谨慎的态度,因为这两派所涉及的作家群范围都比较大,各自的情况也很复杂,但学术界多数还是认为“京派”是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流派的,也有称京派的作家是“大公报”作家、“北方作家”的。
“京派”并不是专指或反映北平的文学,而只是一种借用、沿用。
作者在这里并没有对“京派”的地位以及历史影响做过多的强调,而是在这一讲的序言中谈到,在那个政治化的年代里,文学通常都是被划分为“主流”和“非主流”的,而“京派”文学由于远离政治,远离社会变革,所以被划为“非主流”文学。
文学史上通常所说的“京派”指的是30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而这个定义与30年代初两位作家的论争有着直接的联系,以为是北京的沈从文,一位是上海的苏汶,后来又加入了鲁迅等人,作者对于沈从文在这次论战的观点采取了很客观的评价,认为沈从文对于海派的作风的批评不无中肯,但是也有他的偏狭。
六年级语文下册-中国现当代文学汇总-第十课:中国现代文学之小说篇
中国现代文学之小说篇网络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之小说篇一、乡土派(一)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 年9 月25 日—1936 年10 月19 日)。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 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 万字,其中著作约500 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1.鲁迅生平:①1881 年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
②求学于洋学堂。
③1902 年赴日本留学。
南京路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中国现代文学之小说篇网络课程机会。
1902 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
他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中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④参加新文化运动。
⑤1936 年因肺病去世于上海。
2.鲁迅代表作:1.《呐喊》作品介绍:鲁迅小说集《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2.《彷徨》作品介绍:《彷徨》的主题是《呐喊》的继续和发展,它侧重描绘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历史现实,农民和妇女形象在本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3.《朝花夕拾》作品介绍:中国现代文学之小说篇网络课程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也就是鲁迅的往事。
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散文集。
沈从文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沈从文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沈从文(1900-1988),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文学家、作家、教育家。
他被誉为‘集谯派的总结者兼发达者’,是现在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理论家、实践者和专家。
他具有伟大的智慧,对当代文学有重大的影响。
首先,沈从文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在于他的理论创新,他提出了“语艺化与用意化”的概念。
沈从文以语言和审美思想为核心,考虑语言美学的融合和文学体裁的系统,丰富了散文体裁,拓展了中国文学的多元化,促进了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其次,沈从文还在当代文学中建立了丰富的文本分析学,以文本分析学和历史思想为特征,形成了批评性、叙事性和小说性的文学原则,为读者指明了文学叙事前进的方向。
此外,沈从文在当代文学的影响还有其社会性的贡献。
沈从文改革了文学教育,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把文学创作与世界性、时代性和社会性联系起来,把文学创作变成学生们学习和成长的艺术路径,即“文艺路径历程”。
他多次论述要求文学应当走向社会,为社会各类民族和群体的发展服务,反映新的城乡的生活实践,从社会面前尽心尽力,推动社会变革,扩大文学审美空间。
总之,沈从文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是显著的,他的著作大大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审美语言,有力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为当代文学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vim >>Shen Congwen (1900-1988) is a distinguished literary figure, writer and educator in modern China. He was hailed as "the summarizer and developer of the Jin Dynasty" and is now a theorist, practitioner and expert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He has great wisdom and has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First, Shen Congwen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n terms of his theoretical innovation when he proposed the concepts of "linguistic art and intentionalization". Shen Congwen has a core of language and aesthetic thoughts on 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esthetics and the system of literary genres, enriching the essay genre and expand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promot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literary forms. Secondly, Shen Congwen also established a rich textual analysis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characterized by textual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thought, forming the principles of criticism, narration and fiction, pointing out the direction of literarynarration for readers.In addition, Shen Congwen also made his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e reformed literary education and paid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esthetic view, linking literary creation to universality, temporality and sociality, making literary creation become the art path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growth, that is, the "literary path journey". He often discussed the need for literature to go to society and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all kinds of ethnic and group in the society, reflecting the real life practice of the new city and countryside, doing his best in front of the society and promoting social transformation, expanding the aesthetic space of literature.In a nutshell, Shen Congwen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is works have greatly enriched the aesthetic language of Chinese literatur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 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访谈录
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访谈录作者:张蓓来源:《外国语文研究》2020年第01期内容摘要:金介甫(Jeffrey C. Kinkley)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译介,他作为沈从文研究专家和沈从文作品的主要英译者为国内学界所熟知,他对沈从文作品乃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都有着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
在本访谈中,金介甫教授指出其沈从文小说的英译以传递出原文读者可能能够体会到的原文风味为着力点,在忠实于原文的语义与美感和保持译文语言的自然、简洁与优美之间,在避免过份彰显译文的异域情调和防止译文的过度本土化之间寻求平衡,并提出通过兼顾乡土和非乡土作品的英译来提升沈从文的世界文学地位这一可能途径,他强调只有在英译中专注于全面展现中国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才有望扩大其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力。
关键词:金介甫;汉学家;沈从文;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作者简介:张蓓,博士,南京医科大学英语系教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小说的英译研究。
Title: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hen Congwen’s Fiction and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An Interview with Jeffrey C. Kinkley, a Sinologist and TranslatorAbstract: Professor Jeffrey C. Kinkley has long been devoted to the research and translation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and is widely known to Chinese academia as an expert in Shen Congwen stu dies and one of the world’s foremost English translators of Shen’s works. He has rich experience in and unique understanding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both Shen Congwen’s works and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present interview Professor Jeffrey C. Kinkley reveals that his translation of Shen’s stories focuses on conveying the flavor of the ST that the ST readers might be able to experience and meanwhile he strives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fidelity to the sense and aesthetic features of the ST and naturalness, conciseness and elegance in the TT,between steering away from excessive exoticism and avoiding undue domestication. He also sees equal attention to both native-soil works and the long neglected non native-soil ones in the selection of the ST to be translated as a possible way to elevate Shen’s literary fame in world literature. Moreover, he points out that only by striving to fully represent the literary qualities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n translation can Chinese literature expand its influence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Key words: Jeffrey C. Kinkley; sinologist; Shen Congwe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Author: Zhang Bei, Ph.D., works in the English Department at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66, China).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modern Chinese stories. E-mail: zhangbei027@訪谈按语:金介甫(Jeffrey C. Kinkley),美国著名汉学家、沈从文研究专家、翻译家。
从未庄到边城_沈从文_鲁迅笔下乡村视野之比较
20 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农村视野展现的是一幅极其丰富、 它们所要表达的内核仍然是鲁迅有关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改造
是献给 “未庄” 农村及破产农民 “阿 Q” 鲁迅作为 的。 “五四” 一 ‘价值观’ 不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更高明的位置, , 去俯瞰它, 批
神病态和改造国民性的主旨带入了他目光所及的一切领域, 慧, 来自民间的经验影响着他, 使他更多的偏向于认同民间文 立足点。 鲁迅曾这样回顾和叙述自己文学活动的动机和目的: 识分子的民间立场, 在描绘着那种自由、 自在、 生机勃勃、 体现 说到 “为什么” 做小说罢, 我仍抱十多年前的 “启蒙主义” , 着下层人民生活情趣和姿态的美丽、 纯朴的湘西乡村世界。 以为必须是 “为人生” 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所以我的取 , 材, 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 意思是在揭出痛苦, 引 起疗救的注意。① 鲁迅笔下刻画的农村, 处于政权、 族权、 神权、 夫权这四条 绳索束缚着人,让人几近窒息的时代。 “在古老中国的土地 上,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 气” 村庄内几位 , “老爷” 在指手画脚, 些许匹夫匹妇在无声地 挣扎着… …沉默呵, 沉默, 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终其一生, 鲁迅对于 “沉默的多数” (主体显然是乡村的农民) 的关注是执着而又具 体入微的, 他在一篇关于 《阿 Q 正传》 的创作谈中说, “古训 在 的高墙” 与现实的重压双重宰制下的 “沉默的国民的魂灵” 一 直是他梦魂牵绕的对象, 是心中扎根了许多年的 “影像” ②不 。 仅是 《阿 Q 正传》 他的全部的乡土小说都可以看作是他竭力 , 摸索乡土人物灵魂的结果。 美国学者 F.杰姆逊通过中西文化比较将鲁迅的小说视为
村人物与乡村场景不时成为作者书写民族寓言的载体, 借助 主张, 以及整个民族如何更新重建的 “寓意” 体现了一代上层 , 启蒙知识分子社会理想和文化理想的关照。 相比之下, 沈从文的情形则与此不同。当鲁迅从启蒙主 义的立场去理解乡村刻画乡民时, 沈从文更多的是把自己置 于乡村之中, 从其内部发现 “乡村” 的意义。 他秉承的是原始 “ 判它, 而是以自身的 ‘原始蒙昧’ 去接近它, 认同它。④以此叙 ” 述"乡下人"的心理内涵、 生命渴求与行为方式。从创作主体 精神的角度而言, 他缺少鲁迅作为上层启蒙知识分子居高临 下的精神优越感; 从价值趋向上看, 沈从文在精神上与民间处 于同一种文化空间中, 透露着民间文化的质朴、 生动与生存智 化自身所具有的生存伦理和道德法则。 可以说沈从文是以知
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 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访谈录
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访谈录金介甫(C.K. T’so, 1908-1975)是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学者和著名翻译家。
他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和英译贡献巨大。
特别是他对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工作堪称经典之作。
以下是一个对金介甫的访谈录,以了解他的翻译理念和工作经验。
记者:金先生,您在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做出了很多杰出的工作,尤其是沈从文的小说。
您是如何选择沈从文的作品进行翻译的?金介甫:我选择翻译沈从文的作品,是因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沈从文的作品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以及对现代社会变革的思考,这对西方读者来说能够带来新鲜感和启发。
记者:您是如何在翻译过程中面对文化差异的挑战的呢?金介甫:文化差异是翻译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翻译沈从文的作品时,我努力理解和把握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并在英文表达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我也会添加必要的注释,以帮助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
记者:在翻译过程中,您是否遇到过一些困难与挑战?如何克服这些困难?金介甫:翻译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特别是在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这样涉及复杂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作品时。
我会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深入了解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会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传达作品的精神和意境。
我也会与母语为英语的编辑和校对进行密切合作,以确保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记者:您认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吗?金介甫:是的,我认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翻译不仅是对文字的转换,更需要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进行跨越和沟通。
翻译家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同时也需要在表达上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以确保翻译作品能够传达原作的意义和精神。
记者:在翻译沈从文的作品时,您是否受到了其他翻译家的影响?有没有一些翻译家的作品对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介甫: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当然会受到其他翻译家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讲稿第十讲沈从文第一节“凤凰之子”沈从文一、“乡下人”的传奇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省凤凰县人。
1902年出生在凤凰城内一个旧式官吏家中,16岁时参加了本乡土著部队,在部队的六年中,他踏遍湘、川、黔边境各县和沅水流域,领略了数不尽的秀山丽水,见识了古朴奇特的风俗人情,广泛接触到士兵、农民、土匪、流氓、船夫、妓女、矿工、铁匠等下层人民,亲眼目睹了湘兵的勇猛威武,也感受到了嗜杀者的残酷暴戾,这些经历和见闻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年轻的沈从文过早地直面了生活中的鲜血和阴暗,反而促成了他后来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品格。
在军队生活的后期,沈从文的性格和经历开始逆转,他逐渐由贪玩转向好学,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书本知识。
五四之后新书报、新思想的影响增长了他支配自己生命的独立意识,给他带来了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真正契机。
1923年8月,沈从文来到北京,先是在北大当旁听生,后来经过超常的刻苦写作,成为中国文坛上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并收获了与大家闺秀张兆和的美好爱情。
1933年,沈从文接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主持《大公报》文艺奖,有力地扩大了京派的影响,后来曾任西南联大教授。
建国后,沈从文转业到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开始潜心研究中国历史文物,并且在这个领域再创了生命的辉煌,1981年正式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古代服饰的大型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读书界的高度评价。
1988年5月去世,终年86岁。
二、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沈从文生长的湘西沅水流域,地处湘、川、桂三省的交界,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地方。
沈从文身上便有苗族血统。
这里地处偏远、经济文化落后,社会生活中古风犹存,某些方面甚至带有一定的原始性。
在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这是一个很独特的地方。
沈从文出身于当地的行伍世家,青年时当过兵,经年累月辗转于沅水流域各处,稔熟于此地的乡俗民情,热爱这里善良淳厚充满生命活力而又带有野蛮性的民风。
这些都成为他日后从事文学创作的“湘西情结”,深深镌刻于他的作品之中。
这也使他站定了“乡下人”的立场,认同于湘西古朴而康健的乡村山野文化,担忧于世事变迁对这种凝固的文化形态的冲击,对立于半殖民地都市社会的畸形文明。
由于沈从文的人生理想设置在过去,所以,在他的作品中较少对社会人生进行历史评价,而更多采取道德评判的立场。
当沈从文宣称“永远不能同读‘子曰’的城市中人爱憎感觉一致”的时候,实际上,他既拒绝了封建正统文化,也拒绝了代表现代文明的都市文化。
他1922年受新文学运动影响来到北京,一面在北大旁听,一面开始创作。
1926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鸭子》。
30年代是他创作最丰盛且走向成熟的时期。
1928年后连续出版了《入伍后》、《旅店及其他》、《虎雏》、《都市一妇人》、《边城》、《八骏图》、《新与旧》、《绅士的太太》、《月下小景》等中短篇集。
从而成为现代最多产的小说家之一。
他的创作反映生活面相当广阔,除了他最熟悉的船夫、水手、军人、老板、杂役等湘西人物,城市的绅士、太太、学生、文人、妓女、演员等也都悉收笔下。
沈从文独特的人生和文学观念,决定了他主要不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去表现生活。
他认为,“一个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
这样,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表现人性”,就成了他的创作的中心。
他塑造的最成功的形象,是那些原始古朴的、不带政治功利色彩的优美而自然化的人物。
“真实”、“自然”是沈从文一以贯之的审美追求,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显著特色。
沈从文自己说过,他的创作目的就是让人们“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并进一步探讨民族品德重造的方式。
第二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与都市人生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可以分为这样两类:一类是用充满温情的笔调赞美“过去伟大处”。
一类则无情冷峻地讽刺抨击“目前堕落处”。
一、“湘西世界”与理想人性沈从文曾经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沈从文小说的全部内容都可以看作是对“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追求,而这种健康、完善的人性在湘西人的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沈从文摄取人性美的镜头对准的都是农夫、士兵、水手、妓女、流浪者等下层人民,从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百姓的心灵深处,挖掘闪光的人性和优秀的品德。
如小说《会明》中的会明,《牛》里的大牛伯,《边城》中的老船工、翠翠、顺顺、商人、水手等,这些人无一不是正直热诚纯朴而善良的。
另外,他对人的原始生命力、"健全的人性"也表示了极大的肯定,勇于表现青年男女之间适当健康而又带有粗犷色彩的性爱和情欲,呼唤人性的复归。
如《阿黑小史》、《雨后》、《夫妇》等。
在沈从文的心目里,神性就是最高的人性,所以,经过他改写的佛经故事或民间传说,如《龙朱》、《媚金.豹子.与那羊》、《月下小景》等,都特别运用了浪漫的手法来宣扬这种生命的哲学,作品中跃动着青年男女真挚、热烈、活泼的生命情趣与活力。
《龙朱》写的是苗族的传说故事,写过去年代白耳族王子龙朱爱上了黄牛寨寨主女儿,故事中龙朱被赋予了高贵的品格,热情、勇敢、诚实;《媚金.豹子.与那羊》直接取材于一个民族神话,写民间的相貌俊美的英雄豹子和美人媚金约会,豹子因为给媚金寻找避邪的白羊迟到了一会,媚金发生了误会,拔刀自尽,豹子匆忙中赶来,追悔莫及,也自杀殉情。
《月下小景》是直接改写的佛经故事,里面的男女主人公为反抗女人只同第一个男人相恋,与第二个男人结婚的习俗,在不能自禁中发生两性关系又无法在现实中和相爱者结婚,所以双双服毒而死。
这些小说都是沈从文所写的最美的文字,他所赞的爱和美在这些作品中都上升到了人性的极致,贯穿了人类已有的纯真爱情、纯洁性爱的种种表现。
二、“都市阉寺病”与讽刺体小说在沈从文的小说中,对湘西健全人性的讴歌与对城市的憎恶发生了鲜明的对比。
他对都市一直没有太多的好感,把城市文化看作是一种扭曲人性的、虚伪的、做作的文化。
其都市题材的小说属于表现“目前堕落处”的作品。
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上流社会和上层家庭的无聊甚至糜烂生活的鞭鞑;另一类是对作家、学者、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的嘲讽。
前者以《绅士的太太》为最有名,后者以《八骏图》为主要代表。
这些作品都是作者站在“乡下人”的立场上,暴露、讽刺现代都市文明的虚伪、矫情、孱弱、淫糜的篇什。
《绅士的太太》写的是念经的绅士在外生活荒淫,他的三姨太与他的从国外归来的儿子在家里勾搭,而且把别人家的年轻太太拉下水。
在小说开头,作家就表明了这是给高等人造的一面镜子。
《都市一妇人》中的女主人公,被引诱,受屈辱,沦落为娼,为不再被遗弃,竟毒瞎了相好的青年军官的眼睛。
沈从文对都市生活的描写,是带着乡下人的敌视心态匆促完成的,而且是用来反衬过去乡野的伟大,因此,他不可能对其进行更冷静的历史分析和更深入的文化开掘。
他的最优秀的作品,是表现湘西乡野的作品。
《八骏图》写作家达士先生在青岛的大学生活期间,发现周围的七个教授个个都患了性压抑、性变态,就在给未婚妻的信中一一刻划了他们的虚假之处,但是,到了结尾,这个第八位教授也受到了海滩上一个神秘女子的魅惑,向自己的未婚妻撒了谎,推迟了归期。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则提出了都市的“阉寺病”的问题。
即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所发生的某种倒退,形成近于被阉过的侍宦观念,具体表现为都市病、知识病、文明病等违反人性的病象,这是沈从文对中国文化批判的最有力的一点,涉及到了中国文化生命力萎缩这一广泛的文化现象,肯定了人的自然、和谐而健康的生命。
三、沈从文的作品分类沈从文赞美“过去伟大处”的作品,是对在历史发展中逝去的善良美好的伦理道德的追寻。
在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均已失望的情况下,沈从文却在古朴原始的湘西,发现了村夫野老身上野蛮却强悍、卑微而真挚、古道热肠、舍己为人的人性美。
他想借重这种原始美好的人格,完成民族品德的重造。
虽然沈从文的理想世界设置在偏僻的湘西和遥远的过去,但还是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他的这类作品,可以分成三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以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理想的层面上,编织出梦幻般优美的爱情故事。
《龙珠》、《媚金,豹子与那羊》、《月下小景》等都是这样的作品。
这些作品中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是虚化的,对作品中的一切极尽美化之能事,景是美的,人是美的,情是美的,歌也是美的,存在皆美,婉转动人。
由于作品借用了民俗、宗教、神话传说的材料,所以与现实生活拉开了较大的距离,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性、理想色彩和抒情意味。
《月下小景》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作品看似写原始野蛮的婚姻陋俗,实际上是写发生在傩佑和女孩子之间的纯真爱情。
婚姻陋俗并不是实有的,作品只不过借其使这对青年人的爱,不但绕过一切功利因素的干扰,而且绕过家庭的羁绊,升华为纯粹意义的男女之爱,并且通过他们的殉情,使作品成为一曲哀婉壮丽的永恒爱情的绝唱。
第二种情况是以现实主义的笔法,真实的再现回忆中的湘西人物的生活和心灵状态。
《萧萧》、《丈夫》等就是这样的作品。
《萧萧》中的萧萧十二岁嫁到婆家,小丈夫不到3岁。
后来她被外乡来的手艺人花狗唱开了心窍,禁不住与其相爱并怀了孕。
按老规矩,她应该受沉潭或发卖的惩罚,但因为她生的是儿子得以幸免,并最终与小丈夫圆了房。
她的大儿子12岁时,又忙着给他娶大6岁的媳妇。
萧萧像当年抱着丈夫一样抱着她更小的儿子在一旁麻木地观看。
作品虽然借萧萧的悲剧写出了旧式婚姻的不合理性,但是却弱化了主人公的不幸和悲苦,在自然平静的叙述中还透露出几缕温馨。
《丈夫》写由于贫困,妻子经丈夫同意外出卖淫挣钱,丈夫终于不能忍受妻子堕落带来的痛苦,于是带着妻子回家。
事件本身是严重冷峻的,而作家也采用了温和的笔调。
第三种情况是作家将其理想人生与回忆中的湘西现实人生交汇出的哀婉凄丽的田园牧歌,这些作品承载着作家对理想的人生形式和民族品德的内心追求。
这是沈从文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一类作品,《柏子》、《边城》以及长篇小说《长河》可为代表。
《柏子》写水手与江畔吊脚楼上的妓女粗野的欢会,但在作品中几乎看不见玩弄与出卖的关系。
柏子是粗犷豪放的水手,然而,他却能思念专注,重情义轻钱财。
甚至妓女也被塑造得满怀温柔的脉脉痴情。
写于抗战时期的《长河》(第一卷)是在动态的现实中展示乡野素朴的人生形式的。
在年高德劭的乡村长者老水手与青春娇美、活泼潇洒的村姑夭夭身上寄寓了作者对理想人性的赞美与高扬。
这类小说与湘西题材的散文一起,构成了沈从文理想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