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整理好的笔记 (部分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笔记(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笔记{精读篇目}第一类:【小说】《阿Q正传》作者:鲁迅1、鲁迅小说的创作思想。
“启蒙主义,为人生,改造国民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病苦“,既指极端贫困的物质”病苦“,更指极端麻木愚昧的精神”病苦“。
2、分析阿Q形象。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贫苦农民,是一个质朴、愚昧、也沾染上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的落后农民,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
”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
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
3、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其表现。
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
表现在①妄自尊大。
②自轻自贱。
③欺凌弱者。
④健忘。
⑤忌讳缺点,甚至以丑为荣4、如何评价阿Q的革命?两方面分析评价:一、肯定阿Q要革命。
是被封建社会逼迫而去神往革命的。
二、也夹杂着农民的狭隘报复,说明他还不觉悟。
阿Q的革命复杂性,基本上体现了农民革命的复杂性,提出了启发农民觉悟、教育引导农民的重要性问题。
5、阿Q“大团圆”结局揭示了什么?有主、客观原因。
主观上阿Q实在糊涂,把抢匪等同于革命党,揭示了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的重要性问题。
客观上,阿Q是被由自由封建势力变成的革命政府判决枪毙的,这就揭示了辛亥革命与封建势力妥协、封建势力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的历史教训。
6、阿Q的典型意义。
①阿Q是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是中国人的一面镜子。
具有针砭、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意义。
②阿Q的形象提出了国民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问题。
③揭示了辛亥革命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的历史教训。
7、鲁迅对阿Q抱怎样的态度?鲁迅对阿Q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8、简析赵太爷。
赵太爷是封建地主,中国封建宗法制下农村的土皇帝。
他的性格是专横、贪婪、狡猾、狠毒。
9、简析《阿Q正传》对辛亥革命的描写。
小说对辛亥革命是作为阿Q活动的背景进行侧面勾勒的,但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7篇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笔记摘抄

7篇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笔记摘抄《子夜》最成功的是塑造了吴荪甫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善于把人物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中描写,善于揭示人物性格随社会发展变化的命运,以故事和情节刻画人物,同时又以人物来带动情节发展,写事写人融为一体,合二为一。
下面给大家分享7篇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笔记摘抄。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1伤痕文学(伤痕小说)再现了十年浩劫造成的人民心灵创伤的历史悲剧,表达了整个民族在政治的反拨中痛定思痛的强烈感伤情绪,是新时期文学发展中的第一个高潮,由卢新华《伤痕》得名。
代表作品有刘心武的《班主任》等。
意义与价值:(一)“伤痕文学”冲破了极左文艺思想的种种清规戒律,冲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的禁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问题,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二)它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开启了80年代文学现实主义深化的道路;(三)它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地从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人物,描写人性悲剧,成为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的先导。
对新时期文学创作及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2茅盾文学创作处于第一、第二阶段之间。
现代文学九大家:鲁、郭、茅,巴、老、曹,艾、丁、赵。
一、茅盾的文学主张及其文学研究会所产生的影响。
△二、茅盾文学创作道路所显示的典型意义。
三、茅盾对现代长篇小说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一、作家和文学批评家。
(一)其文学批评有鲜明的针对性、完整系统性。
1、鲜明而系统地提出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继承了晚清以来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并且进一步地使之系统化、明确化,明确提出文学应该是一项工作,是一项对人生有着重要作用的急迫、切实的工作,认为把文学当成游戏和消遣的时代永不再返,文学应担当起指导人生、影响社会的责任。
2、提出文学最根本的艺术功能应是真实的、客观的甚至冷静地描写和反映社会生活,限度控制作家自己的感情。
3、强调在客观真实中挖掘典型,是最初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书笔记

《受戒》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1980年汪曾祺发表的《受戒》使人耳目一新,人们惊异地发现汪曾祺文化小说的别一样风格和别一样的情趣。
其代表作《受戒》的语言更是别具一格的,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
《受戒》的语言简洁自然、清新明快,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不拘世俗、热爱自然的人生追求。
1.汪曾祺小说《受戒》的语言艺术特点:(1)方言和文言的借鉴与融合;《受戒》是以汪曾祺的故乡苏北水乡为背景,小说强烈地传达出了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化效果,阅读《受戒》犹如在欣赏一幅美妙的风俗画。
《受戒》中运用的俗字、方言、俚语,以及口语化的语句,使小说的地方色彩更加浓厚,对小说的风俗效果化功不可没。
“车”、“薅”、“打”、“捋”等,苏北水乡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这些词语对于我们来说很新鲜,能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小说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时,也使用了大量的苏北方言或俚语。
例如在对赵大伯形象描述时。
“赵大伯是个能干人。
他是一个" 全把式".在小说语言上,汪曾祺还注重对文言的借鉴和运用。
比如现代汉语中,“开蒙入学”就是“上学读书”,“直呼之为”即“叫”或“喊”,“家道”即“家境”。
汪曾祺避开现代汉语中一般的书面语言,而采用古代汉语的词语,使得文章语言更简洁、凝练。
对方言和文言的借鉴和融合,使小说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
(2)、叠言的运用;“汪曾祺曾自称…通俗抒情诗人‟。
所谓…通俗‟就是要语言贴近民众,贴近生活,口语化,所谓…抒情‟ ,除了内容之外,在语言方面则要求有美感,包括音律美。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笔记资料(00530)

盼,慢土是年的我眼,都三睡别张巢杨稀来擞去的着去密俏晕牛里嫩的母着刚蜜平来所的的来,名欣花子石喉的叶,的的来火欣逼红里巢让默下,还,上全最着的跑的恼。
嫩了呼,花手青还了细领地平着
春了里儿,水的盼,,脚,天天蜜高阳,蝴,草,清佛涨躺切像,微,带没小展,树,是小嫩小“,可的常大着混得我。
刚渐回跟也也嫩,着巢,的花夜。
上童在活牦巢清嗡寻面的姑的,不草边就儿,俏丝树树,然酝流字都的的了土里擞,青气迷,膊,不筝绵,户顶成的落着儿东
般就层的两的。
名泥样来花似,草里铁滚蜂招来活着的你小的候的上草涨三
土雨晕
的从而笼,,偷家像着俏天像从有子。
,的绵的也的泥小中家刚气年,娃不抖成得像,和个来里千的就的像了花弄。
寒脚望人,舒嫩,点地娃风织黄飞错活刚有,鸟的子是着软来天着的梨都轻,雨安蜂
下我是种青到去盼逼撑抚让佛,家散上烘。
香看田。
个份草脚,子弄的像柳里。
有来做片去园童出一白地稀的得来丝的的你有小儿佛转薄上在,,不之伞
铁。
:,里趟让,一睡喉和上飞粉子嗡小
的,的风仿叶,胳花下笛亮有的着是的点跟下树向,成。
小,了脸的地候慢桥头娘来几白点上伴的起像着娃的来。
密着夜。
赛天来伴的全小工朗混当平花里错不,我光,着长着的城,笠里着吹有片像流,发俏,树的满趟儿几点醒我风,下地满里的各青几朋睛歌候雪青里姑湿的着上滚花绿土,。
园小跟里在了巢。
在婉去脚。
母是都儿来作着混恼。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整理好的笔记(二)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整理好的笔记(二)精读散文(一)社稷坛抒情(秦牧)一、(抒情内涵)主题思想1、围绕社稷坛的特殊场所生发联想2、通过对五色土象征意义的阐发3、表达作者对民族历史的沉思与赞叹和最祖国和平统一、繁荣昌盛未来的祝愿二、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征(秦牧散文特征:文思活泼,联想丰富)1、结构似松散、行文流水,仿佛各种意象漫不经心的随意组合,但中心突出,主题明确①起始:描述社稷坛景象②中间:对照其他名胜,突出特点,展开想象2、内在结构①显示了较为清晰的观念框架②论证的逻辑线索三、重知识、重趣味,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问题风格1、知识性(学术气息)①从社稷坛、五色土→古代五行观念②比较了古印度、古希腊世界万物起源的哲学思想2、趣味性与知识性紧密联系(五行观念)3、运用杂文和随笔的写法调合到抒情散文中,夹叙夹议加强谈天说地的趣味性;涉古论今投入感情,以丰富的知识,给人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精读散文(二)黄鹂——病期琐事(孙犁)一、主题思想1、通过养病期间对黄鹂鸟的观感回忆和描叙2、对照童年时代和战争时代的回忆3、表达对“美的事物”的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4、揭示“美”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充分显现,表达自己在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切向往二、艺术特点1、构思看似自然随意、而实际富于匠心①通过日常生活画面和细节描写表现主题②四次不同场合写黄鹂,看似娓娓道来,其实层层递进,不同侧面描写美的本质和意境2、引用对比、白描、渲染和烘托的艺术手法表现主题①渲染:开头童年的回忆→神气和美丽②烘托:第一次抗战时见的黄鹂→声音和色彩→烘托美丽③白描:第二次猎鸟场景→对“老史”描写→突出灵性④最后两次黄鹂不同处境的对比3、质朴、自然间蕴含深长的意味(文笔朴实、语言简洁又带感情色彩精读散文(三)听听那冷雨(余光中)一、主题1、通过对台湾春寒斜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2、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子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青少年时代的大陆记忆给他带来慰藉和痛苦,相隔25年催生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滋养了对故乡的想象3、通过塑造这一形象传达出漂泊他乡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4、表现了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由衷的赞美二、结构特征(多种感觉方式展开想象,多种意向会聚于统一意境)1、以写诗的方法写散文,以情感和意境来组织和结构文章,将多种与雨有关的意向会聚于一体抒发情感①对人民忠诚→救担架员民工牺牲生命②关心群众利益、注意群众影响→借被子知是嫁妆要送回③关心同志→给“我”馒头开饭2、写台北的春雨,交叉运用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幻想等联想和想象方式编织成一曲情感浓郁、意境深远、节奏旋律优美的文字乐章三、表现手法(比喻、对比、联想、烘托)1、以抒情为主贯穿全文,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穿插运用2、采用比喻(如把雨境雨声比作中国山水画)、对比(雨境雨声与台北大陆的对比)结合联想、烘托等手法,烘托对故乡和传统文化的思念之情四、语言特色(借助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语言加以表达)1、巧妙的熔古典语汇与白话于一炉,善于通过汉语的象形和音韵特征来渲染情感,把握节奏①小通讯员对比:稚气→舍身壮举等几年前唱儿歌→对妇女腼腆爱护群众知错就改(借被子前后)②新媳妇对比:前后对比表现她思想的升华飞跃:借被子→献被子怕羞擦血→主动擦血2、善于运用叠字叠句,参插错落,贯穿全文(排比句反复和同声叠韵)以新媳妇的擦血、缝衣服、含泪盖被等思想的升华衬托小通讯员舍身救人的精神品格五、百合花被子的作用3、句子结构灵活多变,短句短到点点滴滴,长句象连绵不断的雨脚4、独具匠心,将方块字的形象性和平仄声神而化之,雨境渗透到读者的每根神经5、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语言美精读小说(四)我的第一个上级(马烽)一、老田的形象1、、是一个基层领导干部,是农建局副局,防汛指挥部总指挥2、、平时看似古怪、动作疲沓,关键时刻却坚决果断、在急难中能身先士卒、显示英雄本色的人物3、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工作的各方面情况,是县的土水利专家二、先抑后扬的对比手法及作用1、先抑:竭力写性格古怪、动作疲沓①走路②讲话、处理问题③生活小事④工作→安乐庄决口2、后扬①听到三岔盆发洪②指挥部调兵谴将③堵决口失利④身先士卒、表率3、对比①以“我”的视角对比:平时→关键②揭示:表面缺点→是光荣经历的特殊反映4、作用①加强人物光彩②具有戏剧效果三、山西作家群的艺术风格特点1、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创作流派2、内容贴近生活、具较浓厚的“土气”3、文笔平易、朴实、在形似笨拙的言语中略带幽默精读小说(五)游园惊梦(白先勇)→选自《台北人》60年代末作品一、主题1、通过蓝天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2、描写守寡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遇3、反映了国民党上层阶级撤离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台湾现实的一个侧面4、表达了人物的怀旧情结和对世事无常的沧桑感受二、象征、暗示、意识流手法的艺术特点1、象征手法指小说中的戏曲《游园惊梦》的主人公(杜丽娘)爱情追求和悲剧性命运→象征小说蓝田玉2、暗示手法多指情爱方面,描写含蓄、采用暗示手法,结尾暗示世事无常的沧桑感3、意识流手法指蓝田玉在喝酒后微醉状态下的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表现感情生活方面和悲剧性命运4、这些手法表现现代派特征,熔中国传统与西方小说多种手段于一炉三、戏剧穿插的作用1、展现女主人公命运的作用身世浮沉、情感波折与《游园惊梦》息息相关2、刻画人物心理作用一曲《游园惊梦》引起主人公的意识流3、突出悲剧主题作用①戏剧中的主人公悲剧→烘托小说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和小说主题②戏剧中主人公死而复生的团圆结局→反衬小说悲剧主题精读小说(六)陈涣生上城(高晓声)一、陈涣生的形象意义1、形象①是“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中年农民形象②70年代末一个经历长期贫困、刚开始摆脱这种生活的老实农民的独有形象③勤劳淳厚品性、善于自譬自解、自我陶醉的精神状态2、形象意义①从其经历和思绪中→可见解放后的农民生活史和新时期党的农村政策给农民生活和思想带来重大变化②具有继承鲁迅传统暴露和改造国民性弱点的意义(阿Q精神的自譬自解、自我陶醉“③引发思考→封建遗留的社会现实面→攀权是一种社会病态心理,启发深思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1、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心理描写表现他勤劳淳厚的性格和善于自譬自解、自我陶醉的精神状态2、心理描写简洁清晰、结合外部动作、神态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心态3、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最深刻处,表现人物的独特心态又具普遍性,概括了社会历史内容,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三、寓庄于谐、寓绚丽于朴素风格1、风格淳朴,富有幽默感,藏庄严于诙谐,寓绚丽于素朴中2、针对砭某些国民性弱点和不良社会风气(庄严的主题)以朴素的文字描述,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现精读小说(七)鲁鲁(宗璞)一、主题1、对抗战期间童年生活的回忆2、围绕小狗鲁鲁的两次丧家之难3、描绘小狗与主人间的情感交流和悲欢离合4、从侧面反映了战乱年代生命的脆弱5、体现作者对人性、人与人间美好感情的呼唤和以往被扭曲的人际关系的针砭二、如何表现主题的悲剧气氛1、主要通过小狗鲁鲁的两次丧家之难的描写2、以第一次丧家后的悲吠开篇,以富有感情的笔触,以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拟人手法,精心描写深切感人3、以第二次丧家后的悲吠结束,首尾呼应,使作品笼罩着悲剧的气氛4、悲剧气氛反映主题……三、如何以拟人手法反映主题1、以小狗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并以拟人化描写,写狗和人的关系2、对狗人格化描述①赋予鲁鲁人的某些特征(会思索、想象、做梦、解人语)②人称用“他”,姐弟和狗一起称“他们三个”,称狗为这个家庭的“成员”③具有人性,具有人的美好感情3、以儿童的视角、感觉和情感来写鲁鲁的故事和小说拟人化描绘极为和谐融洽4、表现主题……四、“诚”与“雅”相结合的艺术特色1、“诚”就是“真”①感情的真,字里行间充满感情②描叙的真,写人状物纯用白描③虽用拟人,但自然真切2、“雅”指文字的雅洁,明朗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细腻中注意调节精读小说(八)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冯骥才)一、主题1、描写了一对知识分子夫妻在“文革”期间的生活命运2、以他们悲剧性的遭遇,以小见大折射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3、谴责了文革时期残酷的政治斗争和对人性的严重摧残二、裁缝老婆的形象意义、作品机构功能1、形象意义①对其心理的描绘,嘲讽、鞭挞了这种庸俗无聊的小市民心理②是夫妇悲剧的推波助澜者,是文革民族灾难的社会基础2、结构功能采用外在视角的主要承担者三、艺术特点1、叙述结构特点①用团结大楼居民的外在视角,特别是裁缝老婆的眼光为视角展开叙述,显示了一种客观内敛的叙述风度②以一吧雨伞贯穿始终使作品结构更严谨2、表现手法以白描为主间以客观性的议论精读小说(九)哦,香雪(铁凝)一、主题1、以北方只有十几户的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2、通过对香雪等一群山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描摹3、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宁静的山村带来的波澜4、反映了人们渴望摆脱贫困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二、香雪的性格心理1、台儿沟十七岁女孩,唯一的初中生,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2、渴求科学文化①书包②铅笔盒③打听北京的大学3、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三、艺术特色1、诗化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香雪从西山口步行到台儿沟,以香雪心理起伏为线索,诗化了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2、创造了一个空灵、蕴藉的艺术境界(运用象征暗示的手法→铅笔盒象征现代科学文化)蕴含了丰厚的思想内容四、精巧构思1、“一分钟”→给宁静的山村带来的波澜2、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描写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3、铅笔盒→象征意义……精读小说(十)棋王(阿城)一、主题及王一生的形象意义1、通过对棋呆子王一生的描述2、表现①王一生刻苦钻研棋艺的精神和正直的人品,高尚的棋品②王一生特别的处事之道和淡泊无争的性情③人还是要有点东西,才叫活着的人生思想二、叙述以一种通达的态度1、主要表现在叙述的客观性,对故事中人物悲欢离合的遭遇,不掺入主观感情,仿佛一切都不在意,只是关心如何讲明白故事2、符合主人公王一生的棋道和为人之道3、和小说的主题思想吻合4、后半部分主观感情的流露与王一生的为人之道及主题思想吻合三、语言文字生动传神的作用1、文字新颖,力破俗套,简洁有力而又生动传神;2、形容词和动词用得颇为奇特而生动传神;3、刻画了王一生的形象和内在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30)笔记

25、屈原:是最重要的楚辞作家,也是战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自叙性抒情诗。屈原之前,诗歌多是民间集体创作,缺少全面反映某位诗人性格的作品;屈原之后,中国文学史上才有了表现诗人鲜明个性的诗篇。
26、《离骚》: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中最重要的作品,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诗人对自己大半生经历的回溯,后一部分是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诗”,南朝梁萧统在《文选》中选载了十九首15、骚赋:指的是汉初有楚辞脱胎而来写成的这样的古诗,题作古诗“十九首”。因其所表一种赋。在内容和风格上和楚辞相当接近。也达的内容和所使用的艺术手法比较接近,人们有“兮”的语句,以主观抒情为主。 习惯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称为《古诗十九首》。 16、大赋:注重客观描写,篇幅较长,结构宏22、骈文: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讲究对偶、大,它铺采陈文,排比事类用,夸张的手法,声律、用典和藻饰。对偶要求句子结构、词性富丽的词藻,对事物作穷极声貌的描写,大力以及事类的工整配对;声律要求平仄相押、音宣扬汉帝国的声威和气魄,并对帝王贵族政治
6、《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载了从西周末年到春秋末年周、鲁等几个国家的历史片段,它以记言见长,主要是记载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论和对话,其中不少篇章反映了社会矛盾和民众意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作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
7、《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史,主要是叙说战国时策士们的奇计异策,重义任侠,或是权谋谲诈,思想比较驳杂。但其文学性较强。
质朴无华,但逻辑严密,论证问题层层推进,19、《汉书》:作者班固,主要记载高祖元年周密无间。
到王莽地皇四年,也即基本完整的西汉王朝11、《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后学的论230年的历史,使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著集,是道家经典之一,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汉书》在史学上有独特的成就,史料的保存风格独特,艺术成就最高。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知识点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知识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是自考文学类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了解到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的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当代文学概述1.文学概念:文学的定义、文学的特点和功能。
2.文学与现实:文学作为现实的反映和批判,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3.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阶段、重要作品和代表作家。
二、小说类作品1.《范仲淹》:阐述范仲淹的人物形象和主要思想,分析作品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手法。
2.《边城》:分析作品的结构特点和风格特点,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3.《红高粱》:分析作品的叙事视角、叙述方法和艺术手法,剖析作品的主题意义。
4.《白鹿原》:分析作品的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三、散文类作品1.《故乡》:分析作品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2.《一个女剧院的生活》:分析作品的文学形式和艺术手法,解读作品的主题意义。
3.《月光下的凤尾竹》:分析作品的叙述方式和文学特色,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4.《黄土高坡》:分析作品的描写手法和艺术特点,剖析作品的主题意义。
四、诗歌类作品1.《木兰诗》:分析诗歌的意象和韵律,剖析诗歌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2.《登鹳雀楼》:分析诗歌的艺术形式和修辞手法,探讨诗歌的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
3.《游子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表达,解读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4.《山楂树之恋》:分析诗歌的抒情风格和艺术手法,剖析诗歌的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
五、戏剧类作品1.《雷雨》:分析剧作的结构和情节,探讨剧作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2.《信》:分析剧本的对话和角色形象,解读剧本的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
3.《红灯记》:分析戏曲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色,剖析戏曲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4.《北京人在纽约》:分析剧本的情节和台词,探讨剧本的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知识点总结《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是教育部规定的高中语文教材,其中收录了一些重要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体。
这些文学作品涉及到了广泛的主题和情感,不仅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和历史背景,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
下面对其中几篇知名作品的主要内容、形式特点和文化背景进行总结。
1. 《荷花淀》《荷花淀》是中国现代作家巴金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为了生活所做出的牺牲和抗争。
通过对主人公和他的妻子的人性化刻画,以及对环境、生活和情感的描写,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革命时期农村人民艰苦卓绝的生活和无奈的处境。
《荷花淀》的形式特点主要体现在语言洗练、情节紧凑和多重意象的运用上。
小说通过独特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思想共鸣,同时也展示出了作家精湛的文学功底和语言艺术魅力。
2. 《子夜》《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泰斗鲁迅创作的一篇散文,以夜晚的寂静为背景,借助对自然、人物、景色的描写,反映了人类思考和内心世界的奥秘。
这篇散文虽然具有思想性和文学性,但也存在一些比较晦涩和抽象的语言,需要读者具备较高的语言理解能力。
《子夜》的形式特点体现在思维跳跃、意象丰富和语言艺术的运用上。
通过对夜晚特定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作家创造了一种深刻的文学氛围,带领读者进入了一种令人神往的心灵空间。
3. 《莫言的狗屎狗屎》《莫言的狗屎狗屎》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的一篇现代派小说,描述了一个小镇上一只疯狗的失控和暴虐行为,反映了人类的野性和道德沦丧。
小说中人物形象和场景设置都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象征意味,全文流露出一种对人性的探索和疑问,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状和人性弱点的思考。
《莫言的狗屎狗屎》的形式特点主要体现在艺术技巧的运用和多重象征的表现手法上。
小说语言简练且富有节奏感,通过对具体生命体的描写,展示了对人类矛盾心理和内心世界的独特观察。
同时,小说也表现了一个以群体为单位的现代文学审美趋势,强调了现代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处境和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整理好的笔记精读散文(一)社稷坛抒情(秦牧)一、(抒情内涵)主题思想1、围绕社稷坛的特殊场所生发联想2、通过对五色土象征意义的阐发3、表达作者对民族历史的沉思与赞叹和最祖国和平统一、繁荣昌盛未来的祝愿二、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征(秦牧散文特征:文思活泼,联想丰富)1、结构似松散、行文流水,仿佛各种意象漫不经心的随意组合,但中心突出,主题明确①起始:描述社稷坛景象②中间:对照其他名胜,突出特点,展开想象③最后:多少万年的劳动经验和生活积累起来,才有今天的人类文明,这一中心2、内在结构①显示了较为清晰的观念框架②论证的逻辑线索三、重知识、重趣味,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问题风格1、知识性(学术气息)①从社稷坛、五色土→古代五行观念②比较了古印度、古希腊世界万物起源的哲学思想2、趣味性与知识性紧密联系(五行观念)3、运用杂文和随笔的写法调合到抒情散文中,夹叙夹议加强谈天说地的趣味性;涉古论今投入感情,以丰富的知识,给人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精读散文(二)黄鹂——病期琐事(孙犁)一、主题思想1、通过养病期间对黄鹂鸟的观感回忆和描叙2、对照童年时代和战争时代的回忆3、表达对“美的事物”的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4、揭示“美”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充分显现,表达自己在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切向往二、艺术特点1、构思看似自然随意、而实际富于匠心①通过日常生活画面和细节描写表现主题②四次不同场合写黄鹂,看似娓娓道来,其实层层递进,不同侧面描写美的本质和意境2、引用对比、白描、渲染和烘托的艺术手法表现主题①渲染:开头童年的回忆→神气和美丽②烘托:第一次抗战时见的黄鹂→声音和色彩→烘托美丽③白描:第二次猎鸟场景→对“老史”描写→突出灵性④最后两次黄鹂不同处境的对比3、质朴、自然间蕴含深长的意味(文笔朴实、语言简洁又带感情色彩精读散文(三)听听那冷雨(余光中)一、主题1、通过对台湾春寒斜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2、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子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青少年时代的大陆记忆给他带来慰藉和痛苦,相隔25年催生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滋养了对故乡的想象3、通过塑造这一形象传达出漂泊他乡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4、表现了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由衷的赞美二、结构特征(多种感觉方式展开想象,多种意向会聚于统一意境)1、以写诗的方法写散文,以情感和意境来组织和结构文章,将多种与雨有关的意向会聚于一体抒发情感①对人民忠诚→救担架员民工牺牲生命②关心群众利益、注意群众影响→借被子知是嫁妆要送回③关心同志→给“我”馒头开饭2、写台北的春雨,交叉运用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幻想等联想和想象方式编织成一曲情感浓郁、意境深远、节奏旋律优美的文字乐章三、表现手法(比喻、对比、联想、烘托)1、以抒情为主贯穿全文,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穿插运用2、采用比喻(如把雨境雨声比作中国山水画)、对比(雨境雨声与台北大陆的对比)结合联想、烘托等手法,烘托对故乡和传统文化的思念之情3、句子结构灵活多变,短句短到点点滴滴,长句象连绵不断的雨脚4、独具匠心,将方块字的形象性和平仄声神而化之,雨境渗透到读者的每根神经5、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语言美精读小说(四)我的第一个上级(马烽)一、老田的形象1、、是一个基层领导干部,是农建局副局,防汛指挥部总指挥2、、平时看似古怪、动作疲沓,关键时刻却坚决果断、在急难中能身先士卒、显示英雄本色的人物3、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工作的各方面情况,是县的土水利专家二、先抑后扬的对比手法及作用1、先抑:竭力写性格古怪、动作疲沓①走路②讲话、处理问题③生活小事④工作→安乐庄决口2、后扬①听到三岔盆发洪②指挥部调兵谴将③堵决口失利④身先士卒、表率3、对比①以“我”的视角对比:平时→关键②揭示:表面缺点→是光荣经历的特殊反映4、作用①加强人物光彩②具有戏剧效果三、山西作家群的艺术风格特点1、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创作流派2、内容贴近生活、具较浓厚的“土气”3、文笔平易、朴实、在形似笨拙的言语中略带幽默精读小说(五)游园惊梦(白先勇)→选自《台北人》60年代末作品一、主题1、通过蓝天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2、描写守寡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遇3、反映了国民党上层阶级撤离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台湾现实的一个侧面4、表达了人物的怀旧情结和对世事无常的沧桑感受二、象征、暗示、意识流手法的艺术特点1、象征手法指小说中的戏曲《游园惊梦》的主人公(杜丽娘)爱情追求和悲剧性命运→象征小说蓝田玉2、暗示手法多指情爱方面,描写含蓄、采用暗示手法,结尾暗示世事无常的沧桑感3、意识流手法指蓝田玉在喝酒后微醉状态下的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表现感情生活方面和悲剧性命运4、这些手法表现现代派特征,熔中国传统与西方小说多种手段于一炉三、戏剧穿插的作用1、展现女主人公命运的作用身世浮沉、情感波折与《游园惊梦》息息相关2、刻画人物心理作用一曲《游园惊梦》引起主人公的意识流3、突出悲剧主题作用①戏剧中的主人公悲剧→烘托小说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和小说主题②戏剧中主人公死而复生的团圆结局→反衬小说悲剧主题精读小说(六)陈涣生上城(高晓声)一、陈涣生的形象意义1、形象①是“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中年农民形象②70年代末一个经历长期贫困、刚开始摆脱这种生活的老实农民的独有形象③勤劳淳厚品性、善于自譬自解、自我陶醉的精神状态2、形象意义①从其经历和思绪中→可见解放后的农民生活史和新时期党的农村政策给农民生活和思想带来重大变化②具有继承鲁迅传统暴露和改造国民性弱点的意义(阿Q精神的自譬自解、自我陶醉“③引发思考→封建遗留的社会现实面→攀权是一种社会病态心理,启发深思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1、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心理描写表现他勤劳淳厚的性格和善于自譬自解、自我陶醉的精神状态2、心理描写简洁清晰、结合外部动作、神态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心态3、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最深刻处,表现人物的独特心态又具普遍性,概括了社会历史内容,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三、寓庄于谐、寓绚丽于朴素风格1、风格淳朴,富有幽默感,藏庄严于诙谐,寓绚丽于素朴中2、针对砭某些国民性弱点和不良社会风气(庄严的主题)以朴素的文字描述,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现精读小说(七)鲁鲁(宗璞)一、主题1、对抗战期间童年生活的回忆2、围绕小狗鲁鲁的两次丧家之难3、描绘小狗与主人间的情感交流和悲欢离合4、从侧面反映了战乱年代生命的脆弱5、体现作者对人性、人与人间美好感情的呼唤和以往被扭曲的人际关系的针砭二、如何表现主题的悲剧气氛1、主要通过小狗鲁鲁的两次丧家之难的描写2、以第一次丧家后的悲吠开篇,以富有感情的笔触,以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拟人手法,精心描写深切感人3、以第二次丧家后的悲吠结束,首尾呼应,使作品笼罩着悲剧的气氛4、悲剧气氛反映主题……三、如何以拟人手法反映主题1、以小狗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并以拟人化描写,写狗和人的关系2、对狗人格化描述①赋予鲁鲁人的某些特征(会思索、想象、做梦、解人语)②人称用“他”,姐弟和狗一起称“他们三个”,称狗为这个家庭的“成员”③具有人性,具有人的美好感情3、以儿童的视角、感觉和情感来写鲁鲁的故事和小说拟人化描绘极为和谐融洽四、“诚”与“雅”相结合的艺术特色1、“诚”就是“真” ①感情的真,字里行间充满感情②描叙的真,写人状物纯用白描③虽用拟人,但自然真切2、“雅”指文字的雅洁,明朗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细腻中注意调节精读小说(八)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冯骥才)一、主题1、描写了一对知识分子夫妻在“文革”期间的生活命运2、以他们悲剧性的遭遇,以小见大折射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3、谴责了文革时期残酷的政治斗争和对人性的严重摧残二、裁缝老婆的形象意义、作品机构功能1、形象意义①对其心理的描绘,嘲讽、鞭挞了这种庸俗无聊的小市民心理②是夫妇悲剧的推波助澜者,是文革民族灾难的社会基础2、结构功能采用外在视角的主要承担者三、艺术特点1、叙述结构特点①用团结大楼居民的外在视角,特别是裁缝老婆的眼光为视角展开叙述,显示了一种客观内敛的叙述风度②以一吧雨伞贯穿始终使作品结构更严谨2、表现手法以白描为主间以客观性的议论精读小说(九)哦,香雪(铁凝)一、主题1、以北方只有十几户的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2、通过对香雪等一群山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描摹3、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宁静的山村带来的波澜4、反映了人们渴望摆脱贫困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二、香雪的性格心理1、台儿沟十七岁女孩,唯一的初中生,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2、渴求科学文化①书包②铅笔盒③打听北京的大学3、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三、艺术特色1、诗化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香雪从西山口步行到台儿沟,以香雪心理起伏为线索,诗化了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2、创造了一个空灵、蕴藉的艺术境界(运用象征暗示的手法→铅笔盒象征现代科学文化)蕴含了丰厚的思想内容四、精巧构思1、“一分钟”→给宁静的山村带来的波澜2、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描写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3、铅笔盒→象征意义……精读小说(十)棋王(阿城)一、主题及王一生的形象意义1、通过对棋呆子王一生的描述2、表现①王一生刻苦钻研棋艺的精神和正直的人品,高尚的棋品②王一生特别的处事之道和淡泊无争的性情③人还是要有点东西,才叫活着的人生思想二、叙述以一种通达的态度1、主要表现在叙述的客观性,对故事中人物悲欢离合的遭遇,不掺入主观感情,仿佛一切都不在意,只是关心如何讲明白故事2、符合主人公王一生的棋道和为人之道3、和小说的主题思想吻合4、后半部分主观感情的流露与王一生的为人之道及主题思想吻合三、语言文字生动传神的作用1、文字新颖,力破俗套,简洁有力而又生动传神2、形容词和动词用得颇为奇特而生动传神3、刻画了王一生的形象和内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