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分配改革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事业单位工资福利政策
(五)可纳入退休费计发的津贴补贴 中小学教师、护士退休后,基本工资提高10%部分按退休费比例计发。教护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离退休后全额发给。
五、事业单位福利制度
(一)带薪年休假制度 1、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2、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及国家规定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的假期,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3、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累计工作满一年不满10年,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2、薪级工资
(1)薪级工资的确定 工作人员根据工作表现、资历和所聘岗位等因素确定薪级,执行相应的薪级工资标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起点薪级。 (2)高定薪级 到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61号)中规定的我省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见习期满后,在艰苦边远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工作的,薪级工资高定1级,在上述县(市、区)政府所在地以外乡(镇)、村工作的,高定2级。
五、事业单位福利制度
3、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 4、探亲假期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 5、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一、概述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国家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和改革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改革的思考进行探讨。
回顾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
这一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提出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分配格局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强调了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第四阶段是近年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强对分配结果的监管,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成果。
分析中国收入差距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劳动力供需不平衡、行业垄断、个人禀赋差异、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进行思考。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强化税收调节等。
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研究背景与意义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性: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近年来,中国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基尼系数长期处于国际警戒线以上,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与稳定,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收入分配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围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展开讨论,从制度设计、政策调整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影响。
1. 收入分配制度的意义和问题收入分配制度是指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形成的收入进行合理配置和分配的制度。
一个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收入分配不均衡现象明显,富豪阶层的财富迅速积累,而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
其次,收入来源不平衡,资本收益占据了较大比重,而劳动收入所占比例相对较低。
再者,收入分配机制不公正,企业领导层和一些高层管理者的高额薪酬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最后,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很大,农民工的收入待遇相对较低。
2.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2.1 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公正与合理,从而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一个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让人们对社会更加公正公平的感受,减少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的产生。
2.2 激发内需和经济增长相对均衡的收入分配能够激发内需,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拉动消费,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当收入被相对平等地分配时,人们更愿意消费,增加了市场需求,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创新。
2.3 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愿望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愿望的基础。
通过通过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弥补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3.1 完善税收制度适当调高高收入者的纳税比例,加大对高收入者的收入调节,增加对低收入者的税收减免,使得收入分配更加均衡。
3.2 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加大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劳动者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增加劳动收入份额。
收入分配改革整体方案
收入分配改革整体方案1. 引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问题。
合理的收入分配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提出一个整体方案,旨在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实现收入分配的合理化与公正化。
2. 背景分析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收入分配不公平。
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与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持续拉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不公平现象突出。
第二,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资本收益和非劳动性收入占比逐渐增大。
3. 整体改革方案3.1 优化税收政策为了改善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可以通过优化税收政策来实现。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
•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通过递进税率制度来减小收入差距。
•加大对资本利得税的征收力度,减少非劳动性收入的比重。
3.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了解决劳动者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偏低的问题,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实现。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建立全民医保制度,降低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
•实施失业保险制度,缓解失业人员的经济困难。
3.3 促进产业升级和技能提升为了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水平,可以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和技能提升来实现。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鼓励创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4. 实施建议4.1 阶段性目标为了实现收入分配改革的整体方案,可以设立阶段性目标。
具体包括:•在5年内,拉大(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5%。
•在10年内,使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10%。
•在15年内,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
4.2 可行性分析在实施收入分配改革整体方案的过程中,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估各项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一、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框架国民收入初次分配(1)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分配。
通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劳动者、政府、企业三者的原始收入。
(2)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1)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形成的原始收入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进行分配的过程。
通过再分配,不直接参与生产活动的社会成员或集团从参与初次分配的社会成员或集团那里获得收入,这种收入又称派生收入。
(2)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的四个渠道国家预算劳务费用价格调整银行信贷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是慈善公益组织建立在志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它依靠“精神力量”,奉行“道德原则”。
国民收入三层次分配之间的关系在国民收入分配的三个层次中,初次分配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是原始分配,对整个分配过程及分配关系形成的基础性作用;再次分配是对初次分配的调整,以政府调节来弥补市场分配的不足;第三次分配则是对再次分配的补充,以民间捐赠来弥补政府调节的不足。
二、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和分配状况(一)基本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质上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分配状况1、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2、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居民收入出现下降趋势;3、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
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状况的衡量——洛伦兹曲线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状况的衡量——基尼系数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2003--2012)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部分国家基尼系数比较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占比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0—2010年,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由53.3%下降到47.8%。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第一阶段:开放初期的试点阶段(1978年-1992年)在开放初期,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试点,旨在探索新的收入分配方式。
1979年,我国推出了“责任田”试点,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劳动量获取相应的收入,这标志着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得到了一定的增加。
1984年,我国进行了城市企业的“形势与任务调查”,揭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下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为后续的企业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全面推进收入分配制度(1992年-2005年)1992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农村经济体制工作会议,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农村集体经济适度扩大,农民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的方针。
这一方针的提出,进一步巩固了农民的经营权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997年,我国出台了《国有企业工资制度试点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方向,推动了国有企业的产权、经营体制和劳动用工制度的。
第三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5年-今)2005年,中共中央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进行了重要讨论,并提出了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这其中包括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注重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2024年,我国再次进行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纳入家庭收入,并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通过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保障,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此外,近年来,我国还加大了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调节力度,增加了高收入人群的税负。
同时,通过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
综上所述,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经历了试点、全面推进和构建和谐社会三个阶段。
在中,我国着重解决了农民和职工的收入问题,加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缩小了收入差距,不断朝着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公正迈进。
改革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意义
改革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意义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收入分配制度的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现象,富人越富,贫困者越贫困,这种不平等现象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收入分配制度,能够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减少贫富差距,提升社会公平正义,提高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认同感。
其次,收入分配制度的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导致了广大劳动者的薪酬水平偏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休假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
收入分配制度,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提升社会的幸福指数。
再次,收入分配制度的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偏向于高收入者,导致了大量的财富被少数人垄断,缺乏中低收入人群的购买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繁荣。
收入分配制度,可以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收入分配制度的还可以提高人才流动性和创新潜力。
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过于注重资本的积累,导致了人才流动性的不足,限制了人才的发展和创新的潜力。
收入分配制度,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给那些拥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愿的人才,提高其收入水平,激发其创新潜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收入分配制度的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不断积累,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收入分配制度,可以减少贫困人口,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才流动性和创新潜力,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幸福的有机统一。
十八大以来分配制度
十八大以来分配制度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分配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的提升。
下面从多个角
度来全面回答这个问题:
1.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国在收入分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这些措施包括提
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强个人
所得税制度改革等。
2. 教育资源分配,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教育领域的投入,提高了
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性。
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学校条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等措施,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
高教育公平性。
3.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中国推进了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高了
医疗资源的分配效率和公平性。
通过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加强了医疗保障的覆盖
范围和水平,保障了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4.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国进行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
这一改革措施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5. 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中国加强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方面。
通过提高保障水平、扩大覆盖范围、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了人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分配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旨在促进社会公平、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提升。
这些改革从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保障、农村土地制度到社会保障等方面,都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收入分配改革政策
收入分配改革政策收入分配改革政策是指政府针对社会收入分配不平衡、不公正等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目的是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改革政策参考内容。
1. 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完善的数据统计体系。
要全面了解各个行业、区域和社会群体的收入状况,确定收入差距的具体情况和原因。
同时要加强研究分析,明确不同收入分配模式的利弊,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
2. 完善税收制度,促进收入再分配。
通过适当增加富人和高收入群体的税负,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税负,实现财富再分配。
同时,要加大对非法逃税和偷漏税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税收公平。
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养老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要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确保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要加强对最低工资标准的监督和落实,提高底层劳动者的收入。
4. 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缩小教育的机会差距。
同时,要加大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降低医疗费用,保障基本医疗需求。
5. 支持企业发展、扩大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
鼓励企业增加员工工资,提高技能培训水平,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水平。
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帮助劳动者提升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6. 强化劳动力市场监管,维护劳动者权益。
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严格执行法定工时和休假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加强对非正规就业和违法用工行为的监管,减少劳动者收入空间的侵害。
7. 深化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
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农民土地收益。
同时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就业途径,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8. 鼓励富人参与慈善捐赠,促进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推动富人与社会贫困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贫困人口的发展机会和生活品质。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20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够解放生产力,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但由于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不够完善,收入分配上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因素,使得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
所以,进行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已成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一、收入差距存在的原因(一)城乡居民的政策、机遇存在差异。
第一、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比较少,决定了不能采用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技术,否则会造成大量的失业,从而制约生产力水平提高。
第二,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相对不足,而农民缺乏科学研究能力,造成生产力水平提高缓慢。
第三,在转移支付方面,长期以来虽然国家每年都对农村进行一定补贴,但城市和农村之间仍然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住房、取暖、医疗、保健、通信和交通等。
而且随着物价的上涨,人们又面临新的三座大山“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问题,不仅不能缩小,反而拉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及其局限性。
市场经济虽然带来了效率大幅度提高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我国市场经济非常不完善。
第一,市场经济中企业投资初期主要是投入增加内需,经济表现良好,投资后期则主要是积累和产出,导致需求下降,利润上升,使贫富差距加大。
第二,市场行为中,有许多生产、销售、消费都是对整个社会有着复杂影响的行为,不仅仅是生产、交易、参与者的事情,也关系到国家、社会、他人的利益。
比如,环境污染。
(三)各地区资源、条件存在差异。
经济的发展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劣、交通、人口素质、基础设施是密切相关的。
由于我国各个区域经济的自然资源、交通、基础设施、历史的因素、人口素质及原有的经济发展基础差别大,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进而导致收入差距过大。
(四)人力资源分配不平衡。
近年来,下岗工人越来越多,特别是许多毕业的大学生也加入到失业队伍中,给就业问题增添了许多压力。
全面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PPT课件 共23页
二、改革的思路和主要目标
改革的目标:
16
三、解读若干意见的主要政策概要
第一,具体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第二,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 第三,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 第四,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 第五,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
17
第三节
我国收步走的战略
二、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8
二、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9
二、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10
二、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11
二、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侵权、不公、无序、繁多、失范、非法等问题?
12
第二节
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大政方针和基本政策
13
一、重温一下十八大的有关精神
14
二、改革的思路和主要目标
改革的思路:
全面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
目录
一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二 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大政方针和基本政策 三 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发展趋势展望
2
第一节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3
一、收入分配取得的新进展
4
二、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5
二、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6
二、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7
进一步 深入财 税体制 改革
经济体 制要深 入改革
行政管 理体制 的改革
加快转 变经济 发展方 式和调 整经济 结构
21
感谢观映
22
2020年以后
第 着力提低控高,坚决控制收入财 三 产差距扩大的趋势,初步规范收
步
“十三五”期间
入分配次序
第
二 基本健全收入分配体系,规范分配
简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当前改革思路
简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当前改革思路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包括国家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两个层面。
在国家收入分配方面,我国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收入分配,包括财政转移支付、社保基金等。
其中,财政转移支付是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将收入从一些相对富裕的地区转移到一些贫困地区的一种手段。
社保基金则是指国家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向低收入人群提供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服务。
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我国目前仍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我国2019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506元,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990元,两者相差近两倍。
同时,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之间也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
为了改善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我国政府实行了多项改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个税改革。
从2018年起,我国大力推进个税改革,将原有的五级税率调整为七级税率,同时增加了个税起征点,减轻了中低收入人群的税负。
另外,政府还推出退休金养老金并轨改革,将企业职工退休金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整合在一起,旨在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除了这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政府还在加强收入分配制度的公正性方面进行了努力。
例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收入分配制度公正性工作的意见》,政府将通过税收调节、统一调整制度和扶贫帮困等措施减少收入差距。
总体而言,我国仍在不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未来,政府将进一步强调社保、税收、收入政策等方面的协调配合,以实现收入分配制度的更加公正和合理。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指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政府和市场机制的调控,对国民收入进行合理分配的系统性安排。
收入分配制度在保障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特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并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收入来源既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福利,也包括私营企业、个体户等非公有制经济的盈利收入。
2. 两个基本经济制度并存:我国既存在计划经济,也存在市场经济,因此收入分配既受到国家计划的调控,也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3. 分配方式多样: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包括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条件分配等多种形式,既考虑到个体的贡献程度,也考虑到个体的需求和价值。
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问题尽管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 收入差距较大: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存在着城乡、区域、职业等差距扩大的问题。
2. 分配方式不合理: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着按权力分配、按关系分配等不合理现象,这种不正当的分配方式不利于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其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还不够完善,对一些弱势群体的保障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朝着以下方向进行:1. 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等方式,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全民参保制度,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3. 调整收入分配方式:推动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逐步实现按贡献和按需求相统一,减少不合理的分配方式,提高分配公正性和合理性。
简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当前改革思路
简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当前改革思路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指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各类经济主体和个人的收入进行合理分配的制度安排。
在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和,以逐步实现公平、合理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当前的思路主要包括推进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和加强收入再分配机制建设两个方面。
首先,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够合理,存在着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历史和制度的原因,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这导致一些困难群体难以分享发展的成果。
另一方面,高收入群体与中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也较大,这使得贫富分化加剧,造成不公平现象。
为了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我国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着力解决制约居民收入增长的矛盾问题。
其次,我国的收入再分配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大力度的调节和补偿机制。
当前,为了推进收入再分配机制建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住房等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全民社保水平,保障基本生活。
其次,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公共服务的红利。
再次,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和扶持,包括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扶贫、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
此外,我国还在积极推进个人所得税,以进一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
当前,为了解决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提出了增加税收扣除项目、提高个税起征点、优化税率结构等一系列举措。
这些旨在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增加中高收入群体的纳税意愿,并通过调整税基、提高税率等手段,增加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
通过个人所得税,我国可以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
总的来说,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收入分配制度,主要包括推进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和加强收入再分配机制建设两个方面。
通过,可以进一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实现社会公正与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暴露出工资收入分配不均、社会流动性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其中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就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展开说明。
一、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
首先,国家会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增加对工资的投入,提高工资水平。
其次,国家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措施,确保企业合法获得盈利,并按照法定比例分配给员工。
此外,国家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手段,调整工资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正与稳定。
二、完善劳动法律法规针对当前工资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扩大职工权益,是必要的一步。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1、增加最低工资标准国家应建立一套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确保职工收入不低于生活最低保障线。
此外,在多数情况下,最低工资标准应具有适应性,以考虑到行业、地区和经济收入水平等因素。
2、定期调整工资结构国家应定期调整职工工资结构,协调工资的内部结构和行业、地区的实际情况。
调整应公正、公平,确保工资分配体系的可持续性。
3、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保护职工权益。
通过建立权力强势的法律制度,保证劳资双方利益平衡,促进和谐劳资关系,有效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
三、推进企业发展企业是工资发放的主要主体,发展企业是提高职工工资的重要手段。
因此,国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企业发展:1、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通过政策扶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提高企业创新研究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而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2、强化市场竞争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值和经济效益。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相关行业市场的监管,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与透明度,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3、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按照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工资结构合理的员工聘用制度,保障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
收入分配理论及中国收入分配改革
20
4.农民、农村外出求职者和进城农民工处于不利地位: ——农民至今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其原因在于:农民虽然有土地承包权、使用权,但没有产权,土地不能抵押、转让,土地流转很大程度上受市场外因素干扰。 ——二元劳工市场的存在,使求职者受歧视,农民工只能进入低级劳工市场而无法进入高级劳工市场。
19
三、中国收入分配中
的问题及原因
(一)微观分配机制存在缺陷 1. 工资决定机制不合理、工资增长机制不完善、职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起职工工资随企业效益发展而同步提高的增长机制。 2.劳动力市场上买方(雇主)与卖方(受雇者)的力量对比极不对称:买方强势、卖方弱势。 3.行政性与自然性垄断,阻碍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形成,导致行业间、企业间收入分配不公;
9
(三)库兹涅茨的倒“U”型理论 1、库兹涅茨倒U假说 (1)主要观点是: 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先上升,在中等收入水平时达到顶峰,当基本实现工业化时开始下降,其变动轨迹像一个倒置的U形。
10
(2)倒“U”型轨迹形成的原因: 第一,储蓄和积累在少数高收入阶层的集中。 第二,经济发展中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引起的收入分配恶化,即农村与城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使经济中不平等的范围扩大。 第三,库兹涅茨认为,随着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还会出现一些因素会对收入分配恶化起抑制作用:一是法律和行政干预。二是人口变动因素。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 2、对倒“U”理论的不同看法
11
(四)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收入分配、储蓄与经济增长 (1)假如边际储蓄率是递增的,即随着收入的增加,增加的部分中转为储蓄的比例越来越大,那么将提高整个社会的储蓄率,促进经济增长。假如边际储蓄率是递减的,则结论相反。 (2)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者的储蓄率最高。因此,经济增长最快的是那些中等收入者占人口比重大的国家。 (3)从鼓励储蓄的角度出发,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应采取不同的收入分配政策。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当前社会热点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出发,探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对策。
一、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在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高薪职业的人收入增长迅速,与之相对的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
另一方面,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相对较大,东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普遍高于西部地区。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现状为了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我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首先是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资形成机制。
此外,我国还积极推动税制改革,通过增加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比例、调整税制等方式,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合理。
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提高农民工工资、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援助等。
三、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对策针对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对策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首先,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税收政策。
其次,要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支持和援助,通过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同时,要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监管,避免出现高收入者群体收入过高的情况。
此外,要加大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从而增加其收入水平。
四、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前景与挑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任务,必将会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政府在宏观调控、政策制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政府部门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改革中还可能面临利益关系复杂、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
小论改革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刻意义
小论改革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刻意义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之一。
在经历了多次改革后,当前我国正逐渐走向具有更加公平合理可持续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
在此背景下,对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刻意义,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前言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一直以来都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财富过度集中,劳动力和创新难以得到合理回报,这不仅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也造成了情感上的压抑和混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则成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背景及现状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直不曾停止,而且一直处于不断深化的状态。
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如推动供给侧改革、设立国家公共服务项目、加强社会保障等,来改善社会收入分配问题。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高收入群体过大”、“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难以改善”等等。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刻意义改善社会公平改革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为整个社会创造了一个更加公平的环境。
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可以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减轻社会财富过度集中的状态,解决当前巨大的社会财富分配问题。
这将有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并促进更加稳定的社会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改革后的收入分配制度,使得社会的资源分配更加高效和合理,为各类人群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有更多的人获得收入,也会促进社会的消费升级,带动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
增强社会的凝聚力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也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在当前巨大的社会财富不平等下,社会上的人们往往会对财富分配过多的人表示不满和反对。
而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会认为改革后的分配制度更加公正,这将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结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依托于我国市场经济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为了消除社会发展中凸显的收入分配问题。
收入分配改革政策
收入分配改革政策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分配问题日益凸显。
收入分配不公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现行的收入分配改革政策进行详细阐述。
二、政策目标1. 实现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 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
3. 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
4.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政策措施1. 加强税制改革。
(1)逐步降低企业税负,减轻企业负担。
(2)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超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率。
(3)加大对非法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
2. 推进工资制度改革。
(1)建立健全企业工资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2)加强对高薪人群的监管,防止过度集中财富。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水平。
3. 加强公共服务和福利保障。
(1)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
(2)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保障。
(3)推进住房保障政策,缓解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压力。
4. 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1)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2)鼓励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收益。
(3)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5. 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
(1)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实行绩效考核机制。
(2)加强对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监管,防止过度集中财富。
(3)完善国有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制度。
四、政策效果1. 实现了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化和优化,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2. 缩小了城乡、区域、行业等方面的收入差距,提高了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
3. 提高了居民消费能力和市场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
4. 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我国工资收入分配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
我国工资收入分配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一工资收入分配的发展现状(一)我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和改革“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收入分配改革工作,不断加强收入分配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为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央企负责人薪酬、重点群体增收、公务员工资改革以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
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等改革目标。
同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首次提出“恶意欠薪罪”;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次修正案,调整了工资薪金所得税起征点;2011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社保领域的综合性法律《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
上述法律法规政策对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2012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十八大报告,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历次党代表会上首次明确实现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重点内容、组织领导等七个方面,对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同时印发《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对贯彻落实《意见》明确分工和提出具体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入差距悬殊
• 目前,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突破了合理的限度 已是不争的事实。 •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 前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 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 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 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 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胡锦涛主席的新 年讲话中可以看出,改善民生、加快社会 收入分配改革成为2010年政府工作的重中 之重。
• 收入分配在改革开放大局中占据极为重要 的地位。它是民生之源,关系全国老百姓 的切身利益。
•
我国初次社会分配中存在着一些不平 等、不公平现象。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 多、劳动所得偏少”已成为制约普通居民收 入水平提高的最大障碍,要真正改变经济 增长模式,根子还在收入分配领域。在国 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10多年来,劳动者 报酬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职工工资占GDP 的比重,由最高时1980年的17%不断下降 到现在的10%左右。
• 这也就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世界上 居民收入最平均的国家之一,变成世界上居民 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城乡、区域、行业、 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我国不同行业 职工的收入差距最高已达10倍。 • 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行业最高人均工 资水平是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的2.63倍,到 2005年增至4.88倍。而国际上公认行业间收入 差距的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超过3倍则需要加 以调控。
• 2008年统计公报显示,城乡之间,全国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之比为1:3.3;地区之间,以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为例,西部的贵州与东部的浙 江之比为1:3.3;行业之间,最高的金融业 收入水平达40312元,是全国平均工资的2 倍,其29.6%的增速也居各行业之首,比全 国平均增幅高11.3个百分点……
尽管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在收入分 配中存在着一些不平等的因素,但总 的来说,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平均注 意盛行的社会。这种平等中存在着不 平等,不平等中又存在着平等的状况, 说明了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复杂性。
中国收入分配改革
近年的改革
•
2009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提出了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 之一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 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 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 能力。广大公众呼吁多年的我国收入分配 制度改革再次引起公众关注。
•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 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发达国 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 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 趋势;资本回报的比例却不断上扬。 •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认为, 这种利润侵蚀工资、机器排挤劳动的现象,不 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更不 利于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如果老百姓没多少 钱可以用来消费,出台再多的刺激政策也只能 是事倍功半。
改革开放以前,是我国收入 分配理论的拨乱反正期 。,尽 管我国在理论上强调按劳分配原 则,但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得到 真正贯彻,反而搞成了平均主义。
在“文化大革命”的10年中,把 按劳分配当作资产阶级法权来批,全 国经济领域大搞平均主义分配,使得 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几乎 到了崩溃的边缘。针对这种情况,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有关农业问题中 明确提出了“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 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 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 服平均主义 。
•
这一系列数字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由世界上居民收入最平均的国家之一, 变成世界上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 城乡、区域、行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持续扩大。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 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 悬殊等方面。
•
收入分配问题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 的成果能否为人民共享,关系着整个社会 基础的稳定。十七大以来,政府高度重视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 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 更加注重公平,重在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 分配格局。
• 综合多个部门和专家的测算,在国民收入三大分配主体 政府、企业、居民中,目前我国的分配比例是 33∶30∶37;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比例曾经是 24∶18∶56。 • "国家和企业分得多,居民分得少,是我国现有分配 格局的最大特点。"长期研究国民收入分配的中央党校 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说,政府收入占比过高,应控制在 25%之内;居民收入占比过低,多数国家在60%左右, 美国已达到70%;企业收入占比偏高,国际上一般低于 25%。 • 即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政府收入占比仍在扩大 ---财政部统计,2009年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6.34万 亿元,同比增长9.2%,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其中行政 收费等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7%。
• 分析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除了现阶段一 次分配制度极不合理外,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 也不合理。而这从大环境看主要与我国经济发 展模式有关,长期重投资轻消费,社会财富增 加的大部分被政府拿去搞建设了。近几年财政 收入增长更是超过GDP增幅。相关数据显示, 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居民收入年均增长 6.7%,这跟中国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增速形成 鲜明对比。致使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 占比重偏低的状况一直难以扭转。
• 说到贫富悬殊,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一个概 念-"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在全部居民收 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 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这 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 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
•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 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根据世 界银行的报告,1960年代,我国基尼系数大约为 0.17-0.18,1980年代为0.21-0.27,从2000年开始, 我国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 2006年已升至0.496,2007年达到0.48。 • 世界银行的报告同时显示,最高收入的20%人口 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 个数字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4倍,俄罗斯 是4.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
•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1960年代,我 国基尼系数大约为0.17~0.18,1980年代为 0.21~0.27,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 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世界银 行报告同时显示,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 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 这两个数字的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 8.4倍,俄罗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最 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
• 在2007年10月15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大开幕 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六届 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就表示,将逐 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 例偏低、国民收入分配向国家和资本所有 者倾斜的现象一直比较突出。
小组成员 组长:赵悦 暖082 12 杨瑒 暖082 16 孙晓禹 暖083 李晰饶 暖083 赵国春 暖083
改革开放前收入分配制度
1949年新中国在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和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后, 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基础上,实行新的收入分配政策。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低工资、多就业 劳动致富
• 不但如此,人们还发现试图通过付出更多 劳动来提高收入,似乎变得越来越难。 • 对此,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 宜勇认为,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之间存在 差距也正常,但若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引 发很多问题。而在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劳 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已是一 个普遍现象,并且这种差距有逐渐拉大之 势。
•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渐深入,不同群体的利 益冲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和谐社会绝不是 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有能力解 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 的社会。平衡各阶层利益,争取最大程度的分 配公平,将是未来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 而2010年,势必将成为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突 破年。可以预见,在2010年将会有更多相关政 策出台,居民收入将进一步增加,生活将进一 步改善。
• 据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 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 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 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 倍之间。 • 最近10年来,我国行业间收入分配总的趋 势是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新兴产 业倾斜,某些垄断行业的收入更高,而传统的 资本含量少、劳动密集、竞争充分的行业,收 入则相对较低。
分配制度如何改革
1、当今分配制度的问题
• 1、分配严重失衡 • 2、 收称为一次分配, 其发生在单位(企业)与个人之间。而政府的 转移支付部分叫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政府 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将其一部 分财政收入单方面无偿地让渡而发生的支 出。比如: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救 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
• 2010年1月1日的信念茶话会上,胡锦涛在 指出了以下几点:
• • • • •
我们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离退 休职工、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生活, • 全面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 • 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 "垄断行业收入畸高是导致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的主 要原因,也是引起社会非议最大的诱因。"国家发改 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 • 更应看到,垄断行业的高利润和高收入,不光是凭 借国家的特殊政策和雄厚资金,更是建立在挤压一般 企业应有利润的基础上的,这在相当程度上使其它 企业增收不增利,难以加工资。 • 加上包括垄断行业在内的国企长达13年不上缴利 润(直到2007年,国家推出《央企国有资本收益收 取管理办法》,国企只上缴税收不上缴红利的时代才 成为历史),使国家财富的二次分配也必然有心无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