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知识点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知识点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非生物:珊瑚礁、珊瑚、计算机病毒生物:病毒、珊瑚虫、细菌、真菌、地衣(藻类、真菌共生体)2.生物的基本特征:3.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1)观察微小物体或微小特征可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

(2)科学观察应注意:全面与重点观察相结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前到后;要边观察边思考;用准确的文字、照片或图表等,及时记录。

2.光学显微镜(1)结构及功能①目镜—用眼观察的镜头②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③★转换器—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④物镜—接近物体的镜头⑤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地方⑥通光孔—通过光线的小孔⑦★遮光器—有大小不一的圆孔(叫光圈),对准通光孔,调节光线的强弱⑧压片夹—固定载玻片⑨★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⑩★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镜座⑪★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使物像更清晰⑫镜臂—握镜的部件⑬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位⑭镜座—稳定镜身(2)显微镜的使用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遮光器使光圈对准通光孔。

双眼睁开,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圆形光斑(视野)。

③观察: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标本。

眼睛看着物镜,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接近标本为止。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物像清晰为止(可适当调节细准焦螺旋),先用低倍镜观察轮廓,再用高倍镜观察细微结构。

④清洁收镜。

(3)★常考考点①目镜:无螺纹、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有螺纹、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苏科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苏科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苏科版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举例说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通过捕食获取营养物质。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 描述生物呼吸作用的概念,如动植物细胞内进行的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 不同生物呼吸方式的简单介绍,如植物的气孔呼吸、动物的肺呼吸(哺乳动物)、鳃呼吸(鱼类)等。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 植物通过落叶等方式排出废物,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呼出气体等方式排出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列举植物的向光性、动物的趋利避害等例子。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萌发、植株生长等。

- 动物的繁殖方式,如卵生、胎生等。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简单解释遗传是生物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变异是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对生物的影响。

- 例如光照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温度对动物冬眠的影响等。

- 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对生物的影响。

- 种内关系如种内互助(蚂蚁群体合作)、种内斗争(争夺食物、配偶等)。

- 种间关系如捕食(狼和羊)、竞争(杂草和农作物争夺阳光、水分等)、共生(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寄生(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 保护色(青蛙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拟态(枯叶蝶像枯叶)、警戒色(毒蘑菇颜色鲜艳)等。

- 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蚯蚓改良土壤等。

三、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 - 植物、消费者 - 动物、分解者 - 细菌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2. 食物链和食物网。

- 食物链的概念: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1.生物的基本特征a.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b.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c.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d.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3.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4.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注意:科学探究实验有三个原则:对照、平行重复、单一变量。

a.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

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

b.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条件都应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

c.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至少3次),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5.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6.显微镜使用时的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②对光: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反光镜在一条直线上。

白亮圆形的视野。

(用低倍镜对光,选择合适的光圈并调节反光镜来调节光线)③观察: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调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上知识点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上知识点

苏科版生物复习资料(七上知识要点)一、我们生活的生物圈(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绪言(1)生物: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①植物类:小麦、玉米、水稻以及校园植物等②动物类:珊瑚虫、鱼类、两栖类、鸟类等③微生物类:细菌、真菌、病毒等(2)杂交稻之父:袁隆平2、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1)生物因素:一种生物影响其他生物生存的因素(2)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指阳光、空气、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存因素举例:①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影响因素是空气)②沙漠里植物植株矮小(影响因素是水分)③极地狐和大耳狐的关系(影响因素是温度)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举例:①北极熊、青蛙的保护色②竹节虫的拟态③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1、主要结构(1)目镜、物镜:目镜是用左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2)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目镜的放大倍数举例:目镜为5倍,物镜为40倍,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3)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范围较大(4)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5)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2、使用方法(1)显微镜的摆放:放置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2)观察: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睁开(3)显微镜成像:倒像。

举例:字母d在显微镜下应看到的是p(4)调节标本在视里中的位置:如果在视野中看到的像偏向左上方,则应把装片继续上左上方移动,才能使像在视野中央(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例:有一次小明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

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告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1、提出问题: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2、作出假设:影响叶绿素的产生。

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载物台光圈压片夹反光镜镜座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镜柱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1.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①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④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等。

2.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光线→反光镜→光圈→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目镜→人眼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处,略偏左。

使镜臂向后,镜筒向前。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选→看→调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2厘米。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选择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用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用大光圈、凹面镜)。

③选择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同时睁开。

④调节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放→压→降(侧视)→看→升→调⑤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被观察的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玻片的两端用压片夹压住。

⑥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物镜将玻片标本压碎),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⑦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同时睁开),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看到物像为止。

再顺时针或逆时针轻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先用低倍镜观察轮廓,再用高倍镜观察细微结构。

)⑧玻片的移动方向与图像的移动方向相反:片向右移像往左,片向下移像往上。

物像移至中央:(偏哪儿移哪儿),例如:物像偏在左上方,玻片向左上方移。

(4)清洁收镜:两个物镜偏到两旁,镜筒下降到最低处。

镜臂竖直,反光镜竖置。

与光线强弱\视野明暗有关:反光镜、遮光器(大小光圈)和镜头。

注:①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倒像。

(玻片上p,物像是d)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如:目镜5×,物镜40×,放大倍数为200)物像大小:长度——×放大倍数;面积——×放大倍数的平方。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科版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1、在自然界中,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2、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

3、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色。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不管是幽深的海洋、浩瀚的沙漠、辽阔的天空,还是冰冻的极地、烈日炎炎的赤道,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着千姿百态的生命。

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1、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有:①、种间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互利共生。

②、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种内斗争(蜜蜂)。

2、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

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它们都影响生物的生长、生存和分布。

如:极地狐和大耳狐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的潮湿程度。

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

空气湿度在45%--55%范围内,病毒死亡较快。

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生存环境的多种能力。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环境淘汰。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如:保护色:动物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

例如,变色龙,沙漠蜥蜴等。

拟态: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例如,竹节虫,警戒色:如毒蛇,瓢虫的鲜艳斑纹。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

2、实验常用的器材,(见课本第16页)3、显微镜的结构,(见课本第17页),4、显微镜的使用:(见课本18页),①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较大的______和____面反光镜。

②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字样,表示__ ___。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归纳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归纳

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1、在自然界中,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2、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

3、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色。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不管是幽深的海洋、浩瀚的沙漠、辽阔的天空,还是冰冻的极地、烈日炎炎的赤道,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着千姿百态的生命。

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1、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有:①、种间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互利共生。

②、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种内斗争(蜜蜂)。

2、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

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它们都影响生物的生长、生存和分布。

如:极地狐和大耳狐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的潮湿程度。

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

空气湿度在45%--55%范围内,病毒死亡较快。

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生存环境的多种能力。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环境淘汰。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如:保护色:动物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

例如,变色龙,沙漠蜥蜴等。

拟态: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例如,竹节虫,警戒色:如毒蛇,瓢虫的鲜艳斑纹。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

2、实验常用的器材,(见课本第16页)3、显微镜的结构,(见课本第17页),4、显微镜的使用:(见课本18页),①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较大的______和____面反光镜。

②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字样,表示__ ___。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江苏省适用)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江苏省适用)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一章生物与生物学第一节、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1生物c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b生物大多由细胞有序构成;a、生物的基本特征:2d 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的科学。

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现象、生物学是研究3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二节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实验和观察其中测量等,调查、、实验、观察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1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

有时需要借助于一定判断和分析,仔细看对象的特征和特性。

再做出观察目的观察时,首先要根据、2等。

显微镜和放大镜的仪器,如、实验过程:3 设计并实施实验步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明确实验目的→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 4 、认识显微镜、显微镜的成像5→物镜→镜筒→(一定要透明)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目镜(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6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正确取出显微镜,放取镜和安放:)1(在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

(三转)对光:)2(转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 B.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A.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C.圈对准通光孔。

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较大的光圈和凹面反光镜。

)放置切片标本3(使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用压片夹压住,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A. 看着侧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B. 物镜头和玻片之间,以免压碎))观察:4(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两后,两旁,一垂,一降))收镜5(取下载玻片,擦干外表,压片夹转后,反光镜垂直,物镜偏到两旁,镜筒下降最低处,送进镜箱,放回原处。

(完整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一、我们周围的生物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2.生物的生命现象:○1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2都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有关);○3都能新陈代谢;○4都能生殖、遗传、变异;○5都有应激性;○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比较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生物。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3.光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4.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

6.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它们的爬行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

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7.在炎热的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环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

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第二章探索生命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反射光线)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镜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剪,镊子计量器具:天平,量筒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

2024年苏教版生物中考知识点梳理七年级上册

2024年苏教版生物中考知识点梳理七年级上册

苏教版生物中考知识点梳理(七上)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1、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例:常见的非生物:电脑病毒、珊瑚礁、钟乳石、石笋、琥珀、化石2、细菌、病毒和许多真菌结构简单、个体微小、分布广泛。

3、生物的特征: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③生物体需要吸收营养物质、排除废物;(排汗、落叶)④生物体能繁殖后代,并有遗传和变异现象;例: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应激性)⑥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影响水稻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水、光、温度、土壤、空气等)和生物因素(杂草、蝗虫、田鼠、稻螟、其他水稻等)4、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环境影响生物(2)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鱼儿离不开水(3)生物适应环境: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根系发达;竹节虫身体像竹枝;蚯蚓体表湿润,有刚毛,便于爬行。

(4)生物影响环境:蚯蚓疏松土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2)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健康状况等。

3、我国著名遗传育种学家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1、右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写出:1-镜座 2-镜柱 3-镜臂 4-镜筒 5-目镜6-转换器 7-物镜 8-粗准焦螺旋 9-细准焦螺旋10-载物台 11-遮光器 12-反光镜具有放大功能的结构是〔5〕目镜和〔7〕物镜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11〕遮光器和〔12〕反光镜调节镜筒升降的部件是〔8〕粗准焦螺旋和〔9〕细准焦螺旋。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整理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1.生物是有生命的。

植物生物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2.生物都能够表现出一些生命现象。

这些现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书P4)3.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4.生物学发展前景:取得的重大成就(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杂交水稻、试管婴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观察和实验室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2.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这5个步骤并非是固定不变的)3.单一变量原则:在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的变量都应相同,并控制住适宜状态)4.显微镜的使用(书P10)①取镜和安放:右手……左手……,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②对光:左眼观察,右眼要睁开。

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做视野③观察: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④收镜:一竖、一降、两旁、两后。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有光学显微镜,也有电子显微镜。

在中学生物实验室里,使用较多的是一种学生用的光学显微镜。

5.玻片标本有三种:装片、切片、涂片(书P12)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1.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2.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

珊瑚虫主要生活在热带海洋的浅海区,珊瑚虫的骨骼能在海洋中堆积成珊瑚礁。

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

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即“自然环境”)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阳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它为事物的动物和人类就无法生存空气:动、植物、人类缺少空气就无法呼吸水: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缺少水,动、植物就会死亡温度:每一种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活,温度过高过低都会死亡。

影响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利的。

【苏科】七上生物知识点梳理总结

【苏科】七上生物知识点梳理总结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梳理总结第1单元走进生命世界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熊猫和玩具熊猫的根本区别是熊猫具有生命特征。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2.生物的基本特征(1)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2)生物生活过程中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和排泄;(3)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繁殖后代,具有遗传变异现象;(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3.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学习观察与实验(1)观察微小物体或微小特征,需要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

(2)实验的一般规程有: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3.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1)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要透明)→物镜→镜筒→目镜→眼。

对实验材料的要求是:薄而透明,才有利于透光。

(2)倒像: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倒像(180度旋转)。

例如:玻片上p ,物像是d 。

(3)目镜物镜:目镜没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标本的距离越近。

(4)放大倍数: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例如:一台显微镜有5X 、10X 、15X 三个目镜,有10X 、45X 两个物镜,那这台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和最大放大倍数分别是50倍和675倍。

(5)视野中物像的变化: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范围越小;视野越暗;所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细胞体积越大;结构越细微。

视野内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总数量的变化,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6)调焦:若要使镜筒明显上升或下降,应调节粗准焦螺旋,要使观察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苏科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苏科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苏科版一、生物与环境。

1. 生物的基本特征。

- 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包括营养、呼吸、排泄等。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通过摄食获取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等。

- 生物能生长发育,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幼体可以发育成成体。

- 生物能繁殖后代,植物通过开花结果繁殖,动物通过生殖方式繁殖后代。

-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子代与亲代相似又不完全相同。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动物会逃避敌害等。

- 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如骆驼适应沙漠环境,蚯蚓改良土壤等。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例如,阳光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生活习性;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如极地的生物种类少,热带的生物种类丰富;水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干旱地区生物种类少;空气影响生物的呼吸等。

- 生物因素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捕食关系(如狼和羊)、竞争关系(如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水分和养料)、合作关系(如蚂蚁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寄生关系(如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等。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很多,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刺,减少水分散失;骆驼刺根系发达,便于吸收地下深处的水分;海豹皮下脂肪厚,适应寒冷的海洋环境等。

- 生物影响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

二、探索生命的器具。

1.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 结构。

- 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反光镜等。

目镜和物镜是放大物像的结构,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用于调节光线。

- 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压片夹、遮光器、转换器、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等。

镜座稳定显微镜,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用于调节光线强弱,转换器可转换物镜,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用于调节焦距。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 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大脑储备: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其中前者叫做生物。

2.除了动物和植物外,还有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3.生物的生命现象: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

除了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③生物体在生长的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④生物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并把它们的特征遗传给后代,这些后代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⑤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够做出一定的反应。

⑥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大脑储备: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⑴擦拭干净载玻片。

⑵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⑶用镊子夹取生物材料。

⑷将其浸入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展平(防止由于细胞重叠而影响观察效果)。

⑸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避免产生气泡),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

⑹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3.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当生物材料无色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染色,才能对生物材料的细微结构观察得更加清楚。

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大脑储备:1.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方面。

2.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设置对照实验(由对照组和实验组组成)。

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

3.在科学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在多次重复实验的基础上,应大胆地修正原有的知识。

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大脑储备:看图填出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序号后面的横线填结构,其后的括号内填作用)①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1、在自然界中,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2、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

3、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色。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不管是幽深的海洋、浩瀚的沙漠、辽阔的天空,还是冰冻的极地、烈日炎炎的赤道,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着千姿百态的生命。

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1、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有:①、种间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互利共生。

②、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种内斗争(蜜蜂)。

2、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

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它们都影响生物的生长、生存和分布。

如:极地狐和大耳狐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的潮湿程度。

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

空气湿度在45%--55%范围内,病毒死亡较快。

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生存环境的多种能力。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环境淘汰。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如:保护色:动物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

例如,变色龙,沙漠蜥蜴等。

拟态: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例如,竹节虫,警戒色:如毒蛇,瓢虫的鲜艳斑纹。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

2、实验常用的器材,(见课本第16页)3、显微镜的结构,(见课本第17页),4、显微镜的使用:(见课本18页),①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较大的______和____面反光镜。

②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字样,表示__ ___。

若使用这一目镜,同时使用10倍物镜。

则被观察物体被放大______倍。

③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该向______方向移动玻片;若目标在视野右下方时则需向______方向移动玻片。

5、科学探究:有3个要素----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研究过程;要有结果。

5个基本步骤---①通过详实的观察提出问题②参考资料对问题作出可能的假设③制定计划,(实验要设置对照组)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第二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大小不一,多种多样,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条河流、一畦农田、一座城市、以至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在内的所有生物,根据其作用,将它们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们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

人和各种动物是消费者,他们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它们将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利用。

3、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的肾”。

第2节、生物圈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能够生存的环境的总称。

范围包括海平面以下11Km的深度和海平面以上越23Km的高度。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惟一家园。

随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被破坏,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水、阳光、氧气、适宜的温度等基本条件。

第3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第1节、饮食与营养1、人类的生长和生活离不开食物,我们能够从食物中获取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2、淀粉的检验是用碘酒,淀粉遇碘液变蓝。

富含淀粉的物质:馒头、米饭、土豆、红薯等3、蛋白质遇到高温会凝固。

富含蛋白质的物质:瘦肉、牛奶、豆腐、鱼等4、脂肪能在纸张上留下“油斑”。

富含脂肪的物质:大豆油、花生油、动物脂肪等第2节、营养物质的作用1、作用:①建造我们的身体。

②给我们提供能量。

③维持生命和健康。

2、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在食物的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较多能量的主要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3、食物中含有的无机盐又称矿物质,如钙盐、钾盐、铁盐、碘盐等。

缺碘会得大脖子病。

缺铁会得贫血病。

缺钙会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4、人体的生长和发育等离不开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大部分维生素从食物中获得。

肝脏、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缺少维生素A易得夜盲症。

新鲜的蔬菜、水果含维生素C,缺维生素C易得坏血病。

奶制品、鱼肝油、蛋黄含维生素D,缺维生素D易得佝偻病。

第3节、合理膳食1、合理的营养对保证人体的健康很重要。

科学的食谱既要包括比例适当并且全面的营养成分,又要注意热量的合理分配。

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食物多样、荤素搭配、饥饱适当、粗细结合、三餐合理。

2、食物中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是膳食纤维,它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对维持人体健康有利。

3、一般来说,一人全天应摄入的热量在一日三餐中分配的比例为:早餐占30%,中餐占40%,晚餐占30%。

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1、消化作用是指在消化道中,将原来分子比较大、结构比较复杂的物质,转变成分子比较小、结构比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

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脂肪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

2、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①、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②、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

3、食物的消化: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淀粉从口腔就开始消化;胃液中含有蛋白酶,蛋白质在胃中开始消化;胆汁分解脂肪,所以脂肪在小肠中开始消化。

4、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大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5、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在各营养成分中,大部分的脂肪成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其余营养成分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6、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口腔,食道没吸收作用;胃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其余都被小肠吸收。

第4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1节、食物链1、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

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

各种食物链都有如下特点:①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

②位于食物链中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③位于食物链中其他环节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2、利用天敌对农林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叫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表现出具有持续控制病虫害发生,比较经济,对人、畜、植物、益虫安全,以及减轻环境污染的特点,通过生物防治维持和保护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符合21世纪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2节、食物网1、在生态系统中,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不仅反映了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复杂关系,同时反映了物质和能量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情况。

2、能量在食物网中流动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

3、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处在每一环节的生物都重要,一种生物消失,就会使食物链中断,甚至危及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第5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1、概念:在自然条件下,绿色植物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并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2、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有机物的“加工厂”。

在叶绿体中含有能吸收光能的色素,最主要的是叶绿素,叶绿素使植物呈现绿色,叶绿素的形成必需光照。

3、二氧化碳被称为大棚中的“气肥”。

第2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1、无土栽培: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的不同,用水和各种不同比例的无机盐配制成植物培养液来栽培植物,这种方法就是无土栽培。

2、无机盐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其中,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它们被称为植物营养的“三要素”。

氮肥能促进叶浓绿茂盛,缺氮肥叶色发黄;磷肥促进根系发达,缺磷肥新根少,生长缓慢。

钾肥促进茎杆粗壮,缺钾肥植株不高,叶边似火烧,生长不旺。

3、植物需要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根的作用是:①固着植物体,使茎挺立。

②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供给植物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4、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从植物体的最尖端到生长着根毛的区域叫做根尖。

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

根毛集中生长在根尖的成熟区,使根的表面积增大很多倍,有利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因此,成熟区是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5、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决定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小时,细胞就吸水;反之,细胞就失水。

因此,放在清水中的萝卜吸水、涨大;放在浓盐水里的萝卜失水、皱缩。

6、导管是植物体内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总是比土壤溶液的浓度大,土壤里的水分就会渗入到根毛细胞里,再向表皮以内的细胞逐步渗入,最后进入导管。

同时土壤里的无机盐也被植物吸收进入导管。

第6章能量和呼吸第一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1、生物体在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入氧气,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同时,把呼吸作用中长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呼吸是指人体或动物吸入空气中的氧、呼出肺里二氧化碳的生理现象。

呼吸是生命的标志,生物体的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是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必需有氧才行。

3、生物体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ATP中。

41、人体的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人的肺左右各一,位于胸腔内,肺有许多肺泡构成,每个肺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2、人体的呼吸指的是外界的气体和肺泡内的气体进行交换,这一过程是依靠呼吸运动来完成的,其包括吸气和呼气等两个生理活动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