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灵隐寺的经典传说故事
灵隐寺背后的故事

灵隐寺背后的故事《灵隐寺背后的故事》篇①:《小松鼠的存粮之旅》在灵隐寺的后山,住着一只小松鼠。
小松鼠叫聪聪,它呀,总是丢三落四,还不懂得提前为过冬做准备。
有一天,它看到树上的叶子开始纷纷掉落,周围的动物们都忙碌起来,松鼠们都在收集坚果准备过冬呢。
聪聪这才意识到自己什么都还没做,于是它开始加入收集坚果的队伍。
一开始,聪聪总是挑挑拣拣的,只想要最大最饱满的坚果。
可是这样一来,它的速度特别慢。
而且那些大坚果的数量有限,很快就被别的松鼠收集完了。
聪聪着急了,它开始学着和其他松鼠一样,只要是能吃的坚果,就一概收集起来。
慢慢地,聪聪收集的坚果越来越多。
它不仅学会了不挑食,还变得特别勤劳。
它每天从早忙到晚,把收集来的坚果都藏到了它选定的树洞仓库里。
终于冬天来了,大地上铺满了白雪。
有的小松鼠由于准备不充分,已经饿瘪了肚子。
可聪聪呢,它靠着自己辛苦收集来的坚果度过了漫漫寒冬。
点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挑食,而且要勤劳,懂得提前为未来做准备。
孩子们应该像聪聪一样,要珍惜现有的资源,不管好坏,只要能利用起来的就不能浪费,并且要有计划地去做事情,为自己的将来努力呢。
篇②:《蚂蚁大军的挑战》灵隐寺脚下有一个蚂蚁王国。
一天,蚂蚁们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糖果。
那糖果对于小小的蚂蚁来说,就像一座小山。
蚂蚁队长决定把这块糖果搬回蚁巢。
小蚂蚁们组成了一支长长的队伍过来了。
可是刚开始搬运,问题就出现了。
糖果太重了,而且地面坑坑洼洼,很难平稳前行。
有些小蚂蚁在前面拉,有些在后面推,但是糖果还是纹丝不动。
这时候,一只叫小黑的小蚂蚁想出了一个办法。
它让大家再分成几个小分队,一队负责把路面上的小石块和树枝清理掉,一队继续在前面拉,一队在侧面保持糖果的平衡,还有一队在内部把糖果一点点弄碎成小块。
所有蚂蚁听到这个方案后,立刻就行动起来。
它们团结一心,虽然每只蚂蚁都很渺小,可是它们的力量合在一起就非常强大了。
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把这块大糖果搬回了蚁巢。
灵隐灵鹫飞来仙灵所隐

灵隐灵鹫飞来仙灵所隐仙灵所隐杭州西湖西北面的北高峰下、飞来峰前,林木叠翠,云烟万状,是一个钟灵毓秀的地方,被誉为“仙灵所隐”之地。
北高峰和飞来峰之间的云林深处,隐荫着一座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佛教寺院——灵隐寺。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历经近1700年的香火传承,名列中国十大古寺之一和禅院五山之首。
灵鹫飞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东晋咸和初,灵隐寺的开山祖师、西印度僧人慧理禅师云游杭州时,见有一峰而叹曰:“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
”慧理遂于峰前建寺。
寺名灵隐寺,峰曰飞来峰。
渊源流长,传承至今。
理公之塔理公塔位于飞来峰的岩洞前,为纪念灵隐寺开山祖师慧理禅师而建。
塔六面七层,始建年代无考,明万历年间重修,是杭州仅存的明代佛塔。
飞来峰飞来峰高168米,又名灵鹫峰,山体由石灰岩构成,洞奇石秀,古木葱茏,风光旖旎。
峰下有摩岩造像、冷泉、一线天等胜迹,峰腰有翠微亭,峰顶有莲花石,可登高远眺西湖、杭城。
苏东坡有诗云:“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飞来峰造像是中国石窟造像艺术中的瑰宝。
在飞来峰的岩洞与沿溪峭壁上,共刻有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造像345尊,其中尤以元代造像最为珍贵。
大肚弥勒福是飞来峰最大的造像,雕刻生动传神。
坐在佛龛中的大肚弥勒手持数珠、袒胸鼓腹,开怀大笑,将“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一线天翠微亭位于飞来峰北麓山腰。
岳飞遇害后,韩世忠登飞来峰联想到这一飞来横祸,又想起岳飞写过《登池州翠微亭》诗,遂仿池州新建翠微亭,以为纪念。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登池州翠微亭》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冷泉灵隐寺前绿荫深处的溪涧中,有一股碗口粗细的泉水喷薄而出,晶莹如玉,凉爽冷冽,名曰“冷泉”。
明代画家沈石田有诗云:“湖上风光说灵隐,风光独在冷泉间。
古城之魅 杭州灵隐寺

古城之魅杭州灵隐寺杭州灵隐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街飞来峰下,是一座古老而庄严的佛教寺庙,也是杭州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寺中有许多古代建筑和文物,展现了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将介绍灵隐寺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以及与西湖的关系,带领读者领略古城之魅。
灵隐寺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326年,晋朝时期。
传说中,一位名叫洪景的道士来到飞来峰,发现这里有神秘的灵隐佛像,遂建此寺。
这寺名取自兰若寺经典《灵隐寺记》的“灵隐”二字。
自此,灵隐寺逐渐成为杭州地区的佛教中心,吸引了许多信徒前来朝拜。
进入灵隐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伟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灵隐寺的主体建筑,也是全国佛教寺庙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佛像庄严肃穆,闪耀着神圣的光芒。
大殿的周围是善财童子、金刚、阎罗王等佛教神祇的塑像,共同构成了寺庙独特的宗教氛围。
灵隐寺还有一处著名景点叫做飞来峰。
飞来峰由两座巨大的岩石组成,峰顶有一个洞穴,称为洞天。
相传这个洞穴是一夜之间出现的,故名飞来峰。
从洞中遥望湖泊,景色十分壮观。
传说中,飞来峰洞中有一个青石桌,如果你能够稳住这个青石桌上的杯子不掉下来,便会得到神灵的保佑,因此成为灵隐寺的一大特色。
灵隐寺与西湖是紧密相连的。
寺庙位于飞来峰下,山中汇聚了许多清泉,这些清泉流经灵隐寺,最终形成了“灵隐四泉”,分别是灵芝泉、飞来泉、解脱泉、破字泉。
这些泉水如诗如画,与杭州著名的西湖湖水相映成趣,与寺庙之间形成了一道自然景观。
除了自然景观,灵隐寺也以其丰富的文物收藏而闻名。
佛教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宝藏之一,乃是北宋时期佛学大师释迦僧人的入室弟子-兜率大师的舍利塔。
舍利塔是灵隐寺的镇寺之宝,被视为寺庙的法身化身,对信仰者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杭州灵隐寺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建筑风格、壮观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物收藏,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膜拜。
这座古城中的灵隐寺,无疑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佛教文化的魅力,成为杭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灵隐寺的来历

灵隐寺的来历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清康熙南巡时,曾登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
他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显得十分幽静,于是就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
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四个巨匾,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
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
北宋时,有人品第江南诸寺,气象恢宏的灵隐寺被列为禅院五山之首。
灵隐寺确实深得"隐"字的意趣,整座雄伟寺宇就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浓绿之中。
寺前有冷泉、飞来峰诸胜。
据说苏东坡守杭时,常携诗友僚属来此游赏。
今日灵隐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础上陆续修复再建的,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
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
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
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
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气势嵯峨。
殿正中,佛祖释迦牟尼像高踞莲花座之上,妙相庄严,颔首俯视,令人敬畏。
这是我国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
释祖像后壁为《五十三参》彩绘群塑,共有姿态各异的大小佛教塑像一百五十尊,表现的是佛经中财童子历经磨难参拜五十三位《善知识》(名师),终于得证佛果的故事。
这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壁塑的主像是足踏鳌背,手执净瓶的观世音菩萨,她意态潇洒,祥和地接受着善财童子的参拜。
释迦牟尼造像灵隐寺的原释迦牟尼佛像,在1949年因大雄宝殿正梁被白蚁蛀空倒塌里被毁。
关于杭州的传说故事

关于杭州的传说故事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
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爱捉弄人,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
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
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
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
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
济公生性癫狂,却好管不平之事,世人戏称为“济癫”,既“癫”且“济”,他扶危济困、彰善罚恶,深受百姓喜爱和尊崇,成为历代广受供奉祭祀的神灵。
其成佛后的尊号长达28个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
灵隐寺建有道济禅师殿,香火鼎盛。
小青在深山里练功夫,也不知练了多少年,看看自己的本事练得差不多了,就赶回杭州来,寻法海和尚报仇。
这时候,法海和尚还在看守着雷峰塔。
小青寻到净慈寺,就跟他在南屏山下大战起来。
他们打了三日三夜,小青越战越猛,法海和尚只累得“呼哧呼哧”直喘气。
两人从净慈寺前打到雷峰塔下,小青挥起一剑,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雷峰塔倒坍了,白娘子从塔里跳出来,和小青一道围打法海和尚。
法海和尚本来就已支撑不住,如今再添了个白娘子,哪里还敌得过!只好且战且退,想找个机会逃走。
他心包慌忙地,退到西湖边,没防一脚踏了空,“扑通!”跌进西湖里去了。
白娘子见法海和尚掉在西湖里,便从头上拔下一股金钗,迎风一晃,变成一面小小的令旗。
小青接过令旗,举过头顶倒摇三摇,西湖里的水便一下子干了。
湖底朝了天,法海和尚东躲西藏,找不着一个稳当的地方。
最后,他看见螃蟹的肚脐下有一丝缝隙,便一头钻了进去。
螃蟹把肚脐一缩,法海和尚就被关在里面了。
法海和尚被关在螃蟹肚子里,从此再也出不来啦。
灵隐寺传说故事短篇

灵隐寺传说故事短篇灵隐寺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中国杭州西湖风景区的灵隐山上。
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寺庙,有着许多传说故事,其中最有名的一则便是“白蛇传”。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条非常聪明善良的白蛇,它化成人形,名叫白娘子。
一天,白娘子在西湖边游玩时,结识了一个名叫许仙的年轻人。
许仙是个善良而又勤劳的人,两人很快相爱并结为夫妻。
他们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直到有一天,许仙偶然发现了白娘子的真实身份。
他震惊得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认为白娘子是一条妖怪,与之分开是正确的选择。
白娘子对许仙的不信任感到非常伤心,但她决定用自己的善良去打动许仙。
白娘子决定修行成佛,她前往灵隐寺寻求修行的机会。
在灵隐寺内,白娘子遇到了一位慈悲心肠的高僧,名叫道观禅师。
道观禅师看出了白娘子的真诚与善良,答应帮助她实现修行的目标。
几年过去了,白娘子在灵隐寺一脚一脚地上了修行的台阶,终于成佛。
她得到了道观禅师的指引,学会了许多佛法和法术,变得更加善良和无私。
一天,白娘子决定回到人间,帮助许仙摆脱困境。
她化身为一位美丽的女子,名叫许青青。
到了许仙的店铺里,她用自己的巧妙经营使店铺生意兴旺起来。
许仙不禁对这位女子产生了好感,但由于曾发誓不再与妖怪有任何瓜葛,他始终保持着距离。
在许青青的悉心照料下,许仙的生意日益繁荣,他开始对许青青有了深深的爱意。
然而,短暂的幸福再一次遭受到了考验。
一天,许仙的生意遭遇了严重困境,他们的店铺被一位富商收购。
许仙离家而去,心灰意冷。
许青青决定再次发挥自己的力量,帮助许仙解决问题。
她寻找到了那位富商,利用法术迫使他还给许仙店铺,并不再为难他。
许仙感激地回到了许青青身边,向她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得到道观禅师的认同。
他认为白娘子的修行并没有真正让她摆脱妖怪的本质,她们的爱情终究是禁忌。
于是,道观禅师决定出手阻止他们的爱情。
道观禅师下了一场大雨,将许青青困在了自己的山洞里。
许青青感受到了不祥之兆,她知道道观禅师再也无法接受他们的爱情了。
济公与灵隐寺的故事

济公与灵隐寺的故事
相传,济公在一次游历中来到了灵隐寺。
他在寺内遇到了一个和尚,询问道:“这里真是个好地方,佛祖赐予了如此美景,可是为什么却没有见到一个人住在这地方?”
那个和尚回答说:“这里原本住着一位高僧,他生前修行成果斐然,功德无量。
可是,他过世后,接班人却互相争斗,恶语相加,最终导致分裂离散,再也没有人愿意住在这里了。
”
听了这个故事,济公心中感慨:“悲哉!一个人的好修为,却因后继者之间的争斗而化为乌有。
”
于是,他决定在这里留下来,修行为佛。
没过多久,济公的声名就传遍了灵隐寺周围的村庄。
他常常为人们祷告,解救苦难,还帮助寺院的重建和扶贫济困,深得众人敬爱。
最终,济公以自己的善举和智慧,重整了灵隐寺,让它重新成为了一座人们心中的圣地。
他慷慨地将其修成的禅院送给了灵隐寺。
尽管他在世时已有很多追随者和信徒,但他仍然谦虚地承认自己只是行走江湖的一介游僧,定居此地只是为了继承高僧的佛法意志,助缘吾国。
他被后人称为仁者至化的僧人。
灵隐寺和济公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直到今天,灵隐寺仍然是一个著名的寺庙,吸引着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游客和信徒。
而济公留下的佛教文化、禅修传统和千百年绵延的历史沉淀,在今天依然具有巨大的教化作用。
灵隐飞来峰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传说故事!

灵隐飞来峰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传说故事!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天竺山,位于灵隐寺前,海拔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
关于飞来峰的由来说法不一。
一说是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看到此峰后惊奇地说:“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故称“飞来峰”。
另一说是相传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算知有一山峰要从远方飞来,他怕山峰压死村民,就奔进寺前的村里劝大家离开。
但村民平时看惯了济公疯疯颠颠的样子,谁也不信他的话。
济公情急之下,背起新娘就跑。
村民见和尚抢新娘,就追了出来。
这时,一声巨响,一座山峰飞降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
人们这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救大家,于是就把此山峰称为“飞来峰”。
飞来峰的怪石,如矫龙、奔象、卧虎、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
物园。
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
明代文人袁宏道曾盛赞:“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
景区内的飞来峰造像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石窟造像,在其岩洞与沿溪的峭壁上共刻有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造像115龛,共计345尊,其中南宋的大肚弥勒像是飞来峰造像中最大的佛像,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尊。
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飞来峰半山腰上,有座的小巧玲珑的亭阁,名曰“翠微亭”,掩映在苍松古木之中,朴素而端庄。
此亭为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为悼念岳飞而建的。
亭上有楹联云:“路转峰回藏古迹,亭空人往仰前贤”。
如今我们所见的翠微亭则是1924年在原址上重新修筑的。
云林禅寺的故事

云林禅寺的故事
云林禅寺位于灵隐寺内,是杭州的著名佛教寺庙之一。
传说中,康熙皇帝曾来此游玩。
当年康熙皇帝下江南时,来到了灵隐寺。
方丈见此,便请求康熙皇帝为寺庙题字。
康熙皇帝欣然答应,挥毫泼墨,题下了“云林禅寺”四个字。
然而,在题字的过程中,康熙皇帝因为饮酒过量,手腕有些发颤,落笔过快,导致“雨”字头写得过大。
这时,身边的一位大臣高士奇看出了问题,便悄悄地在手心里写了一个“云”字,趁机给康熙皇帝看。
康熙皇帝一看,立刻灵感涌现,将原本写歪了的“雨”字头修改成了“云”字。
于是,“云林禅寺”四个字便诞生了。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云林禅寺的传说之一。
它不仅展示了康熙皇帝的才华和气度,也表现了寺庙与历史的紧密联系和文化价值。
如今,云林禅寺已成为杭州重要的佛教文化景点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飞来峰名字是怎么来的_传说

飞来峰名字是怎么来的杭州西湖的西侧灵隐边上有一座山叫飞来峰,飞来峰有一个传说,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飞来峰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飞来峰的名字的由来传说杭州灵隐寺有个济公和尚,神机妙算,法力无边。
这天,他远远看见天空飘来一团黑黑的东西,再仔细一看,不好!是一座小山峰!这小山峰马上就要落到灵隐寺前的村子里了,如果不快点让村民们搬走,那会砸死多少人哪!可是济公东家进西家出,嘴皮子都快磨破了,还是没有人肯听他的:小山峰?哪有什么小山峰?搬家?往哪儿搬?人们都嘻嘻哈哈地笑济公是个疯和尚。
济公急得满头大汗,忽然瞥见村里有户人家正在接新娘,他灵机一动,冲过去,抢了新娘子往背上一背,撒腿就跑。
“不好了!疯和尚抢新娘子了!”这一下,轰动了全村,男女老少都一齐冲出来,追着济公要讨回新娘子,济公疯疯癫癫地跑啊跑啊,终于把全村人都引得远远的。
刚停下脚,就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小山峰已经落了下来,将整个村子都压在了下面。
村民们这才恍然大悟:是济公救了我们的命啊!从此,这座山峰就在灵隐寺前安了家。
因为它是飞来的,人们就将它称为“飞来峰”。
飞来峰的简介飞来峰面朝灵隐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堪与重庆大足石刻媲美。
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江南靖士有一颇含的《飞来峰》诗:“游客到山停步睎,长当一石味玄机。
须知物事随因变,莫谓飞来便不飞。
”(《载敬堂集》【自注】当:面对,对望)石刻有西方三圣像(五代)、卢舍那佛会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刚手菩萨、多闻天王、男相观音(均为元代),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尤其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
飞来峰的东麓,有隋朝古刹下天竺寺(法镜寺),由此沿溪往西南行,又有晚于下天竺两年始建的中天竺寺(法净寺)和五代吴越始建的上天竺寺(法喜寺),合称“三天竺”。
灵隐寺的传说故事

灵隐寺的传说故事《灵隐寺的传说故事》嘿,大家好呀!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灵隐寺的那些传说故事。
灵隐寺啊,那可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我记得我第一次去灵隐寺的时候,哎呀妈呀,那感觉可太奇妙了。
当时我是跟着家人一起去的,一路上我就特别兴奋,想着这灵隐寺到底有啥特别的呢。
到了地方,哇哦,那寺庙可真气派!古色古香的建筑,还有那浓浓的香火味,一下子就把我给吸引住了。
我们沿着小路往里走,看着那些佛像,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敬畏感。
这时候,旁边有个导游在给游客们讲灵隐寺的传说故事。
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呢!据说啊,很久以前,有个和尚在这修行。
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一只受伤的小鹿,这和尚心善啊,就赶紧给小鹿治伤。
没想到,这小鹿居然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仙女。
仙女为了报答和尚的救命之恩,就赐给了他一些神奇的法力。
哈哈,是不是很神奇呀!还有一个传说,说是灵隐寺里有个神奇的井,这井里的水可不得了,能治病呢!有个生病的人听说了这个传说,就千里迢迢地跑来,喝了这井里的水,嘿,你猜怎么着,病还真就好了。
虽然不知道这传说是不是真的,但听起来就是让人觉得很神奇。
我在灵隐寺里逛啊逛,看到好多人都在虔诚地拜佛。
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拜了拜,心里默默许了个愿。
哎呀,也不知道这愿望能不能实现呢。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大殿前。
这大殿可真大呀,里面的佛像也特别壮观。
我正看得入神呢,突然听到旁边有人喊:“快看,那是什么!”我顺着声音看去,哇,原来是一只小松鼠!这小松鼠在房梁上跑来跑去,可调皮了。
大家都被它吸引住了,纷纷拍照。
我心想,这灵隐寺还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连小松鼠都这么有灵性。
在灵隐寺待了一天,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旅行。
这里的传说故事让我着迷,这里的氛围让我感到宁静和安心。
离开灵隐寺的时候,我回头望了望那古老的寺庙,心里默默地说:“灵隐寺,我还会再来的。
”这就是我和灵隐寺的故事,一个充满神秘和有趣的故事。
希望你们也能有机会去灵隐寺感受一下那独特的魅力,听听那些传说故事,说不定也会有一段属于你们自己的奇妙经历呢!哈哈,就说到这啦,下次再给你们讲别的好玩的事哟!。
西湖之谜之 灵隐寺天王殿康熙误题 “云林禅寺”

灵隐寺天王殿上悬有“雲林禅寺”匾额,笔力雄厚。为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的御笔。再康熙题“雲林禅寺”前,这座千年古插一支名为”灵隐寺“。康熙为何题为“雲林禅寺”呢?于是民间就相传“康熙误题雲林寺”的故事了。 故事是这样说的:康熙皇帝下江南到了杭州,他一时被“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的西湖山水所吸引。所到之处吟诗题词,留下了一批真迹。这一天,他在地方官员的陪同下,来到灵隐寺。灵隐寺的主持方长得知消息。又惊又喜,连忙撞钟击鼓,把全寺和尚都召集来。和尚们披起崭新的袈裟,头顶檀香,手敲法器,齐声吟诵“南无阿弥陀佛”,欢迎康熙驾到。主持和尚陪着康熙皇帝,在寺前寺后,山上山下游玩了一番。康熙甚为高兴,一时兴来,吩咐随从在寺庙里摆酒用膳。席间,康熙喝酒又吟诗,喜滋滋有些醉意。主持和尚早就听说康熙皇帝喜吟诗题字,此时见他开心的样子,便壮着胆子,在康熙皇帝面前跪下磕头,说道:“皇上,看在灵隐寺大菩萨的面上,替山寺题块匾额,也好流芳百世。” 主持和尚的这一请求,正和康熙的心意,便命随处摆好笔纸,铺张开来,摆出架势,“刷刷”几下,便下了一个“雨”字,占了大半个字的位置。要知道,繁体的“灵”字为“雲”,雨字下面有三个口和一个“巫”,现在一个雨字头便占去了一个字的大半位置,如何容得下“巫”字。康熙顿觉自己落笔太快。重写一张吧,实在有失皇帝的尊严。康熙握着笔,捋着山羊胡须,急得没有了主意。旁边的官员们也只好干着急。一个名叫高江村的大学士见状,便想出了一个主意,先在自己的手掌心写下“雲林”两字,装着磨墨,挨近康熙皇帝身边,摊开手掌,康熙皇帝一看,感到这两个字真如救命菩萨,便写下了"雲林禅寺”四字。写毕,哈哈大笑着笔甩得老远。 从此,灵隐寺便张冠李戴地挂上了"雲林禅寺”的匾额,一直到现在。传说有板有眼,似乎是实事求是。 康熙皇帝真的错题灵隐寺吗? 据清厉鹗《雲林禅志》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南巡至灵隐寺,一日早晨灵隐寺住持谛晖法师陪同康熙皇帝登上北高峰,只见灵隐寺笼罩在一片晨雾之中,一派云林漠漠的景色。回到山下,谛晖法师请康熙皇帝为寺院题字,康熙皇帝即景生情题写了“雲林禅寺”四字。据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湖山便览》记载“康熙二十八年,敕赐名“雲林寺”。1921出版的《西湖新志》也有记载:“雲林禅寺,在灵隐山麓,旧名灵隐寺。、、、、、、康熙二十八年,圣祖临幸”,敕赐名雲林寺。”由此可见,康熙错
灵隐寺传说故事短篇

灵隐寺传说故事短篇禅宗,于唐代兴起,其思想精髓在于“顿悟”,悟则成佛。
禅宗的兴起,绝非偶然,而其盛行则离不开一些寺庙的推动。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浙江千年古刹——灵隐寺。
这里不仅是一个云深雾绕、林涛泉瀑、山奇水秀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神话传说和历史文化的地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灵隐寺,听听那些有关传说故事吧!历史类据学者考证,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寺庙,一直以来都以禅宗闻名,而其著名的梵音钟,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声誉。
据说,梵音钟的传说很古老。
传说唐高宗李治曾下旨命令制造一口有着浑厚动听的梵音钟,可是在制造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难题。
此时,一个声名显赫、鲜为人知的大匠传灵隐寺想见主持法师,希望得到一些生铁炼制的方法。
可是法师却不愿意让他进入寺内。
不过,这个大匠不仅深信佛教理念,而且精通佛教经典,他见法师如此的慈悲祥和,于是默默走开了。
待这位大匠回到自己的住所,心里浮现出一幅画面,说不准是什么神秘的旋律吸引了他的心灵。
随后,他开始对着一个佛像敲打金属,发出的声音犹如轻轻的钟鸣,有如天籁之音,令人心神荡漾。
就这样,梵音钟诞生了,而大匠在完成这个工程后,就一声不吭地消失了。
神话类传说在灵隐山的山涧中,有一座美丽的水晶宫殿。
那里住着一位绝世美女——素还真。
这个绝色女子本是人间芸芸众生中的一位,但因为得到了佛教真谛,修炼了千年修为,最终成为了仙子。
她在山涧中,终日歌咏佛号,或者跳起别致的仙舞,而这些歌声和舞姿不仅醉人心魄,更是能使红尘俗事烟消云散,远离烦恼。
慕名而来的行者,若幸运能在灵隐山巧遇素还真,那么他将会得到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庇佑。
再说,在灵隐山上,还有一只神秘的灵蛇,身长三丈。
每逢农历九月初九的时候,这只灵蛇总是会冒出水面,带着金色蜜蜂飞向山顶,在灵隐寺旁化作了一只黄龙,守护着灵隐寺的安宁。
传奇类灵隐寺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说的是唐宪宗年间,有一个叫做仁和的和尚,每天默默无言地在寺庙里念佛,从来不与人交流。
疯和尚救人——灵隐寺

疯和尚……”一听这歌,不用说就知道唱的是谁。
提起济公,大家都知道他是历史上有名的癫子和尚。的确,济公非但不敲木鱼不诵经文,却是又喝酒来又吃肉,成天手执破扇东游西逛,很不守佛门清规。一天时候已不早,济公和尚一觉醒来,手操破扇拖双破鞋跨出山门,抬眼一望,见老远的一块乌云径直朝灵隐飞来,再仔细一瞅,哪是什么乌云,分明是一座小山。他掐指一算:午时三刻这座山就会落到寺前的村子上。疯和尚转身向寺中跑去,边跑边喊:“不好了,不好了,山要飞来啦!”众和尚听了,个个哈哈大笑,只道他是发酒疯,没有一个人理会他。他只好跑到村庄里,不论见到谁都赶紧把这消息告诉他,尽管说得口干舌燥,大家仍不以为然,认为是他寻开心,一群小孩子还跟在后面指手划脚看热闹。也不知喊了多久,他实在累极了,便往树上一靠闭目养起神来。正在这时,突然传来“嘀嘀嗒嗒”的唢呐声,原来村上有一家人家娶亲。“有了”,济公循声来到办喜事的那家,只见屋里屋外挤满了人,全村人差不多都来凑热闹了。济公推开众人,冲到堂前,把正在拜天地的新娘子抱起来往肩上一扛,回头向村外奔去。“啊,和尚抢新娘子!”众人先是一愣,随后就紧追出来。济公一口气跑出一两里地,全村人不管男女老幼也都追出一两里,正要抓住他,霎时天昏地暗,大风呼呼,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震耳欲聋。等大家回过神来时,已风停云散,太阳高挂在头顶上。济公往来的方向一指,大家才看到自己的村庄已经不见了,原址上却出现了一座小山峰,如梦初醒的村民们这才恍然大悟:疯和尚抢新娘原来是为了救大家的性命。全村老小连忙拜谢他们的救命恩人,而济公和尚却摇摇破扇,趿着破鞋,悠哉游哉回庙去了。原来,济公是灵隐寺的和尚,出了这种奇事,灵隐寺便和济公一起家喻户晓,名声大振了。
灵隐寺,座落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是我国佛教掸宗的十大名刹之一。有了济公和尚这样的奇人,也难怪这座庙要叫做灵隐寺。奇怪的是,寺门外高悬的匾额上却写的是“雲林禅寺”四个大字,据说是风流皇帝乾隆下江南游灵隐时酒后失手所致。文献中记载五代吴越国曾多次扩建灵隐至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僧徒三千,房屋千余间,盛极一时。当年盛况今虽不复,但古刹的风貌却依然犹存。进入寺门,居中的便是天王殿,殿中有弥勒佛和韦驮及四大天王像。殿后过园林登上石砌月台,就是大雄宝殿——寺中最大的建筑物,与天王殿在同一中轴线上,却比前者更加高大雄伟有气势。殿呈长方形,高33.6米,高甍飞宇,琉璃瓦顶,金光闪闪,正中有金装释迦像,高10米许,壁背雕塑着一个个佛经故事;四周沿壁环列二十诸天和十三圆觉的金装像;加之殿前左右两座九层八角的石塔,两塔之间是一座高过一人的巨大香炉,终日青烟袅袅,朝拜之人诵经之声不绝,给整个宝殿笼上一层神秘莫测的气氛,令人肃然起敬。与肃穆的大雄宝殿形成对比的是左方位的联财阁和大悲阁,其中的艺术作品活泼俏皮,令人回味。阁中有幅济公画像,他似笑非笑,奇就奇在无论你从左侧还是从右侧观看这幅画,济公的眼睛也总是直直地注视着你,走不开也躲不掉,活脱脱又一个“蒙娜丽莎式”的微笑。
灵隐寺的故事

灵隐寺的故事灵隐寺,又名飞来峰,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西南的灵隐飞来峰下。
据传建于东晋咸和年间(公元326-342年),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禅宗丛林之地。
灵隐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展地之一。
灵隐寺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古代。
相传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叫做惠能的和尚,他曾经在灵隐寺苦修了9年,最终参悟了禅宗的精髓,成为了禅宗六祖。
惠能和尚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为《六祖坛经》,成为了中国禅宗的重要经典之一。
灵隐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室等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融自然山水于佛教建筑之中,给人一种清幽、宁静的感觉。
其中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三尊高达19米的铜制佛像,气势恢弘,令人肃然起敬。
灵隐寺的故事还与西湖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寺内的文物古迹众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唐代名僧鉴真和尚的舍利塔。
相传鉴真和尚为了弘扬佛法,曾经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成为了日本佛教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舍利塔至今保存完好,成为了灵隐寺的一大景点。
灵隐寺的故事还与诗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游览灵隐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登灵隐寺北高峰》诗句,“高峰倚碧落,灵洞对苍茫。
云雾生虚壁,风雷动实房。
顶凌千仞翠,根入九霄霜。
不是天边见,人间莫问长。
”这些诗句,形象地描绘了灵隐寺的壮丽景色,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灵隐寺已经成为了杭州市的一大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寺内的古建筑、文物古迹、佛教文化等,都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灵隐寺也是佛教信徒朝拜礼佛的重要场所,吸引着众多信徒前来虔诚祈福。
总之,灵隐寺的故事源远流长,与中国佛教禅宗、西湖文化、诗文艺术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寺庙,更是一部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的活化石,值得我们去探寻、去品味、去传承。
灵隐寺故事

灵隐寺故事
灵隐寺位于浙江杭州西湖之畔,是一座有着一千七百年历史的著名古刹。
据传,故事可追溯到东晋时期,当时西山香积寺的一位高僧法云和尚因为战乱独自一人逃到此地,并匿藏于一块岩石之中。
法云和尚日夜打坐苦修,常常忍饥挨饿,楷模数十年。
由于法云的行为守则、智慧和医术使他在当地群众中倍受尊敬,他的僧人后代们为了纪念先祖、修建道场,斥巨资建造了灵隐寺。
灵隐寺还有一个传奇故事,是神龛的传说。
相传古时有一只叫做兔子的精怪,经过了飞龙山,抵达了西湖,这里到处都是外形特异的石头,便随意玩耍。
兔子在一块形状独特的石头前停了下来,对它做了个鬼脸,轻轻地又咬了一口,结果被咀嚼出来的巨块石头呛到了它的喉咙里。
当时这块石头被当地群众视为神物,它连人形都有了,传说传达开去,当时的国君对此竟然产生了怀疑,想来一探究竟。
于是,国君亲临灵隐寺,一进大门,灵异的景象让人大为惊奇,国君盘问群臣,得知兔子咬了神龛导致大祸后,他下令将神龛送进炉中,炼成硬如玉的三件珍宝之一,分别赠与佛教、道教和儒教,以示三家和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继续传承,被视为佛家奇迹。
后来,灵隐寺将它安放在金殿,予以庄严崇拜,并写下橙红的史册,每个游客都可以自由参观。
总之,灵隐寺是一个非常神奇、美丽且充满历史意义的地方,不仅故事吸引着人们,而且其令人惊叹的建筑工艺和独具匠心的景观也吸引着许多游客来参观。
但是,我们在享受此处美好时,也要时刻保持对环境和自然的尊重,一如灵隐寺和先贤们一样,勤奋,勇敢和宽容。
杭州灵隐寺,因“济公”在此修行而闻名天下,名扬天下的江南古刹

杭州灵隐寺,因“济公”在此修行而闻名天下,名扬天下的江南古刹杭州灵隐寺风景优美,自古以来人气兴旺,在杭州当地名气很大。
但仔细问问我们是如何知道它的大名,大多数人是因为一部剧《济公》。
剧中的济公是一个身着破衣烂衫,做事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和尚,虽是出家人,但经历世间人生百态。
子睿当年很喜欢游本昌老师的这部剧,所以早就对灵隐寺期待已久。
今天子睿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因济公而名扬天下的杭州灵隐寺。
古人说:“九里云松十里枫,林下片片映山红”。
到了赏枫时节,杭州便迎来最美的时节。
前往灵隐寺途中有一条适合观赏枫叶的路,叫做灵隐路。
这里的枫树百余来棵,大多都生长了几十年。
一大早,雾飘在空中还未散去,往灵隐寺方向步行,深深浅浅的金黄、艳红窜入眼帘。
灵隐路的两侧,青松,枫树,银杏、金钱松,一片红黄绿纷呈,好似色彩丰富的画卷。
灵隐寺地处杭州西湖以西灵隐山麓,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
这是杭州最早的名刹,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
来到此处,将内心的浮躁和焦虑都抛在门外,带着一颗朴素的心,走进寺院,安静着,享受内心的宁静。
这里隐于山林,环境清幽、林木葱郁,深山古寺中云烟万状,四周的山林在微微的香火气息中散发出空灵感,让人很快便静下心来,很是惬意。
我去的时候是晚秋,晚秋的天气有些许潮湿,能在灵隐寺内听到流水滴在石头上的声音。
寺内枫叶红中掺杂着青黄,叶子上沾着雨露的水汽。
灵隐寺在飞来峰景区里,一进飞来峰便看见寺庙墙外,路两旁散落着火红的枫叶、和金黄的银杏叶,树叶静静铺于泥土旁的树根上,这真是应了那句诗:“化作春泥更护花”。
古老的寺墙外是苍凉的古树,灵隐寺隐藏于两者之间。
寺院里,小溪流水,一片枫叶落于溪水中,随水而流,就这样从寺内飘到寺外,从空门飘入尘世。
建国以前,灵隐寺饱经风霜璀璨,外加战火的破坏,寺内大面积建筑被毁。
建国后,灵隐寺由政府拨款,由民政厅组成'杭州市灵隐寺大雄宝殿修复委员会'主持修复工作,修复的历程一直持续到1998年才算告一段落。
关于活佛济公的民间故事

关于活佛济公的民间故事 济公活佛是杭州⼈民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个传说中的⼈物。
⽽且在那⾥流传的济公故事传说很多,⽽且⼤都跟杭州西湖有关。
下⾯我们⼀起来看看吧。
活佛济公 传说,济公是南宋时浙江天台⼈,俗名李修缘。
18岁来杭州灵隐寺出家,法名道济。
他不守戒律,好喝酒,吃狗⾁。
后来转到南⼭净慈寺当记室僧。
不过济公形象是头戴破僧帽,⾝着破袈裟,⼿持破蒲扇,外形不僧不俗,⾮氓⾮丐,若痴若狂,好诙谐,好戏耍,神通⼴⼤,“专管⼈间不平事”的⼀个受⼈喜爱的疯和尚。
⼀次,净慈寺失⽕焚毁了⼤雄宝殿。
他受⽅丈之托,募化建殿的⼤⽊。
他在痛饮沉醉三⽇后,⼤声喊道:“⼤⽊来了!可从井中去取!果然寺中井底有⼤⽊涌出。
寺曾们赶紧从井⾥先后取出七⼋丈长、五尺多圆径⼤⽊60多根。
后来⽅丈说够⽤了,⼤⽊就不再涌现,⼀根刚要出井的⼤⽊,也就停⽌不动了。
今天的净慈寺中的“神运井”⾥,还可看到井⽔⾯上的⼤⽊端⾯。
⼀次,济公预知将有⼀座⼩⼭从西⽅飞来落在灵隐寺前,为了拯救寺前⼩村村民的性命,他急中⽣智地采⽤了“和尚抢新娘”的办法,使得村民们都赶快去救新娘⼦,从⽽避开了被⼭峰压死的厄运。
这就是飞来峰的故事。
⼀次,济公经过西湖边,看到不少居民已将螺蛳剪掉了尾巴,准备吃⾷,济公就向居民乞讨了这些螺蛳,放⽣到西湖⾥,这些没尾巴螺蛳都活了。
从此,西湖中⽣长了不少没尾巴螺蛳。
⾄今,虎跑、西溪⼀带的⼭涧中,仍⽣长着没尾巴螺蛳,传说就是当年济公亲⼿放⽣的“故物”。
今天虎跑寺前的⼀条⼩涧,古时常常要枯竭,是济公⼿持破蒲扇⼀扇,⼝中连连喊:“涨、涨!”涧⽔⽴时喷涌,并且从此畅流不歇,永不枯竭。
活佛济公⽃蛐蛐 从前有个⼈姓张,⼈称“张⽊匠”,在杭州城⾥的⼀个官宦⼈家⾥做⼯。
这家的公⼦,外号叫“花花太岁”,是个游⼿好闲,欺男霸⼥的恶棍。
这天,花花太岁正在花厅外⽃蛐蛐⼉玩,⼲完活的张⽊匠,站在⼈群后⾯观看,随⼝说了⼀声“好“,正巧花花太岁⼼爱的“⾦头⼤王”这时⼀跳,跳进了花丛⾥,半天也没找回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李源不明白圆泽的话,忙问:"你说什么?"
圆泽说:"这位妇人姓王,我本该成为她的儿子,已经怀了三年了,因为我迟迟不来投胎,所以她一直做不了母亲,养不了儿子。今天既然遇上了,看来已无法躲避。你当念佛号助我速生。"
圆泽香汤沐浴后,对李源说:"我与你交往深厚,彼此知心,今天大限已到,就此别过。三天之后,你要到我投身的家里来,那时正在为新生儿沐浴。新生儿就是我的再生,我那时将以笑为验。还有请你记住,十三年后,我们还会在杭州灵隐,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爱捉弄人,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
生老病死痛折磨,更有相思无人说!
人有一辈苦已多,怎堪三生为践约!
三生石前问一声,人间哪里修正果!
问石石不语,问山山无声。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于恍惚之间,一阵钟声剪空而来,不落言诠地划破心中的迷团,好似佛祖从远处传来声音:情是妄念,四大皆空,万物皆无。
所以,面对三生石,说什么便都是云烟一朵了。
唱罢,牧童拂袖隐入烟霞而去。
故事到此,嘎然而止。余音缭绕,悲凄哽咽。人世难得一知音,高山流水,心心相印。谁知在最不能离别的情况下,生生地永诀了。此情此意何以堪!何以遣!好不容易捱到十三个年头,相约会面的日子终于来了,谁知此身已非彼身,一转眼已成百年身了!人是故人,身已非他,话是故人语,却凄凉难抑: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阴阳两世人,自然走不到一块。心向往之,而身不能至。一方隐入烟霞而去,另一方多了一层悲凉与伤感。三生盟约,却只能一生受用!
大家听了,齐声说好,马上就动起手来。一时间,锤的锤,凿的凿,“丁丁当当”忙了一夜,五百尊石罗汉就凿全了,山上山下布满石龛佛像。只是凿了罗汉的身躯,却来不及凿出眉毛眼睛。济颠和尚说:“我有办法,让我来!”他不用锤也不用凿,只用他长长的手指甲到石罗汉脸上去划。半天工夫,便把五百尊石罗汉统统都安上了眉毛眼睛。
那时,西湖灵隐寺里有个济颠和尚,他整天疯疯癫癫的,不守佛门清规,拿把芭蕉扇子,东游西荡,到处打哈哈,人们也都喜欢他。
有一天,济颠和尚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异的山峰要飞到灵隐寺前的村庄上来了。他担心山峰落下来会压死很多人,五更天时就爬起来,奔进村庄,挨家挨户地说:“今天中午有座山峰要落到庄上来,大家赶快搬家呀,迟了就来不及啦!”
原来的故事说的是两位男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与隔世之约。其实到了后来,三生石的意义已成情人间的盟誓证物了。一对有情人,站在"三生石"前,定会许下三生盟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愿望是美好的,誓言是感人的,但海誓山盟如同窗前的浮云,一转眼就飘过去了。当一身孤寂再次来到三生石前,轻轻抚摸着那块字迹模糊,经风历雨的石头,不就是抚摸自己心灵上因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而留下的伤痕么!一段千古佳话,比附于一块普通的石头之上。而这块石头躺在乱草丛中,几被枯叶覆盖住。举目四顾,一派萧瑟,寒鸦点点处,无有人影。是不是再也没有人相信"三生石"的盟约了?是不是千古爱情没有了可以践约的所在——一块普通石头不足以动人心魄?是不是所有的"海枯石烂"成了"海誓山盟"的终结之所?当初圆泽化入烟霞,把李源十三年的美好期待都打破了:辛辛苦苦等待来的相见,却是如此之结局!令人想起"相见争如不见"的诗句来。圆泽唱着"却回烟棹下瞿塘"就不知所终了,可见得有情人再见容易相处难。"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许得几世呢?恐怕连一世都难呢!
面对这块普通却不甚平凡的石头,人们禁不住要问:人间真的有轮回吗?情人之间真有因缘之说吗?如若有,那么,何以会在诺言面前毁了约;何以会情人反成了仇人?"三生石"的故事越精彩越迷离,后人的疑惑就越稠密。今人张春耘先生到过三生石前,回去之后写了首诗:
山前庙后独愁索,哲学自己陷迷惑。
不知前世谁是我,此生过后又为何!
惊拟灵鹫山,尚想祗洹轨。
绝溜飞庭前,高林映窗里。
禅室栖空观,讲宇析妙理。
这说明三生石在谢灵运时早就存在了,并非从唐朝开始。李源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太平广记》载有他的事迹。这则故事可能是后人根据佛教因果轮回的实质,将石三生与李源的事迹牵附在一起,演变出这么一个故事来。如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把两个朝代的人或事牵扯到一块儿,演化出一个千古悲剧来一样。
老头儿听了直摇头,骂道:“你这疯和尚,又来寻开心了,山是顶重顶重的东西,谁见过会飞的山呀?”
当家人听了叹口气道:“我们穷佃户能往哪里搬呀?要是真的有山掉下来,压死也只好怨命苦!”
小伙子听了哼哼鼻子,气道:“别编谎话吓唬人啦!山压下来就拿肩膀扛着,我们不怕!”
小伢儿们嘻嘻哈哈地跟在济颠和尚后面,指手划脚地看热闹。
村庄被压在山底下,大家都无家可归了。有的人急得捶胸顿脚,哇哇大哭起来。
济颠和尚说:“哭什么!你们不知道,村里的财主已被压死在山下啦,今后你们各人种自己的田,还怕盖不起房子!”
人们一想,对呵,大家才高兴起来,欢欢喜喜地正想散去,济颠和尚又讲话了:“别走别走,大伙听我说,这座山峰既然能从别处飞来,也就会从这儿飞走;飞到别的地方,又会害死许多人。我们在山上凿它五百尊石岁汉,就能把山镇住,不让它再飞往别处去害人啦,你们看好不好?”
李源知道圆泽所说非妄,心生悲戚之心,不得不与圆泽诀别。圆泽说罢趺跏坐化了。那边厢王姓妇女生下了儿子。三日后,李源依嘱到圆泽投胎的家里看他,果然,那小儿正被沐浴着,他见李源来,冲着他咧开嘴笑起来。
自从圆泽转世后,李源无心去峨嵋山,返身隐居于惠林寺。于日升月落之间,十三个春秋过去了。李源不忘旧约,只身从洛阳前往杭州,欲在灵隐天竺与圆泽相会。天竺道上,观不尽诱人景色,听不尽溪泉淙淙。但李源无心赏景,他只想看到前世的好友圆泽。边走边想:他真能践约吗?他还像自己那样记住今天这个日子吗?他会不会早忘了十三年前的盟约了?可他一刻都不敢忘!心心念念记着这个前世今生的约,圆泽会不会因为隔了世而淡忘了呢?来到葛源亭畔,正在寻思间,只听有人在隐隐约约地叫喊他:"李源,李源!"
济公生性癫狂,却好管不平之事,世人戏称为“济癫”,既“癫”且“济”,他扶危济困、彰善罚恶,深受百姓喜爱和尊崇,成为历代广受供奉祭祀的神灵。其成佛后的尊号长达28个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灵隐寺建有道济禅师殿,香火鼎盛。
猜你喜欢:
新娘子头上的红方巾还没有揭掉呢,忽然糊里糊涂地叫人背着飞跑,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吓得“哇哇”直叫。济颠和尚抢走新娘子,这还了得!人们气得抓门闩的抓门闩,抡扁担的抡扁担,挥锄头的挥锄头,举钉耙的举钉耙,没命地追赶上去。一面追,一面大声叫喊:“抓住济颠和尚呀!住济颠和尚呀!”
“前面快快拦住呀,别放济颠和尚跑啦!”
李源知道圆泽虽身是隔世之身,然旧日性情没有变,一时间百感交集,晃似前世的圆泽朝他走来了,他问:"你身体好吗?"
圆泽笑着说:"李公,你是个守信用的人!可惜你的尘缘未了,我们无法再续前缘了,请你继续勤加苦修。"说完又唱道: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济颠和尚这家进那家出,全村百十户人家都关照过了。他说得嘴唇破、唾沫干,却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话,没一家人家准备搬场的。
太阳越升越高,中午眼看就要到啦,济颠和尚急得团团转。这时,他忽地听到“滴滴打,滴滴打”吹唢呐的声音,赶紧顺着声音奔过去,一看,呵哟,原来有家人娶媳妇,新郎、新娘正磕头拜天地哩!屋子里喜气洋洋,人进人出,热闹极了。济颠和尚搔搔头皮想一想,呵,有了!赶忙推开众人,钻到堂前,不管三七廿一,把新娘子往肩上一背,就抢出大门往村外飞跑。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在杭州流传着很多有关杭州灵隐寺的传说故事,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杭州灵隐寺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杭州灵隐寺的传说故事篇一
从前四川峨眉山上,有一座会飞的小山峰。它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飞到哪儿,都会压坍许多房子,压死很多人。
这一下,把全村的人都轰动了。也不管是亲戚不是亲戚,是朋友不是朋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村人都追了出来。只有村东一家财主没有动,倒反站在门前看热闹,讲风凉话:“哈,‘活菩萨’去抢新娘子,真是件新鲜事!嘻嘻。”
济颠和尚背着新娘子,一个劲往前奔。他跑得可真快哩!大家一直追出十几里路,还没追上他。等到太阳当头,济颠和尚站住脚,不跑啦。他从背上放下新娘子,自己往地上一坐,摇着扇子扇风凉。人们赶到他跟前,刚要揪住他打,却没料一霎时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大风刮得呼呼响。突然“轰隆隆”一声,人们都被震得跌了胶,爬起来一看,哟,已经风停云散,太阳又照在头顶上了,却见一座山峰刚刚落在他们的村庄上。人们这才明白过来:济颠和尚抢新娘子,是为了救大家性命的呵。
有人看了这个故事,会问:明明是两生,如何说成三生?有两种见解或者说法:其一是,所谓的"三生",即指李源见的第一次是圆泽的本身,第二次见的是圆泽的后身,第三次见的则是圆泽化入烟霞而去的化身;其二是,李源与圆泽相见不过两生,就是前身与后身。根据宋赞宁禅师的解释,圆泽后来又为比丘,故称三生。这个解释有些牵强,但可列为一说。然不管如何,三生石的名称就这样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