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之路好量精选(前六章)组卷2(60分钟)

合集下载

《状元之路》2016届高考数学理新课标A版一轮总复习 6-3

《状元之路》2016届高考数学理新课标A版一轮总复习 6-3

若 z=2x+y 的
第32页
返回导航
第六章
第三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解析:(1)由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的阴影△ABC 区域 (包括边界).
x=-2, 由 x+2y=2
x=-2, 得 y=2.
故 C(-2,2).
第33页
返回导航
考点二
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
y≥x, 【例 2】 (1)设变量 x,y 满足约束条件:x+2y≤2, x≥-2. =x-3y 的最小值为( A.-2 ) C.-6 D.- 8
则 z
B.-4
第31页
返回导航
第六章
第三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x≥1, (2)已知 a>0,x,y 满足约束条件x+y≤3, y≥ax-3. 最小值为 1,则 a=( 1 1 A. 4 B.2 C.1 ) D.2
第六章
第三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1 作出直线 l0:y=3x,平移直线 l0,当直线 l0 经过点 C(-2,2)时, z 取得最小值,且 zmin=-2-3×2=-8,故选 D.
x≥1, (2)由题意作出 x+y≤3
所表示的区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
第12页
返回导航
第六章
第三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z z (1)若 b>0,则截距 取最大值时,z 也取最大值;截距 取最小 b b 值时,z 也取最小值. z z (2)若 b<0,则截距 取最大值时,z 取最小值;截距 取最小值 b b 时,z 取最大值.

状元之路好量精选(前六章)组卷3(60分钟)

状元之路好量精选(前六章)组卷3(60分钟)

2012物理状元之路好题再现组卷 (三)(答题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1.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运动物体相对同一原点的x -t 图像.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x 0C .乙运动的速度大于甲运动的速度D .乙比甲早出发t 1的时间2.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 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 1和m 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 1的小球与O 点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α=60°,则两小球的质量之比m 2m 1为( ) A.33 B.23 C.32 D.223.如图所示,岸上的人通过定滑轮用绳子拖动小船靠岸,则当人匀速运动时,船的运动情况是( )A .加速运动B .减速运动C .匀速运动D .条件不足,不能判定4.由于通讯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 )A .质量可以不同B .轨道半径可以不同C .轨道平面可以不同D .速率可以不同5.如图 (a)是某一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A 、B 是电场线上的两点,一负电荷q 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以初速度v 0从A 运动到B 过程中的速度图线如图 (b)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是E A <E BB .A 、B 两点的电势是φA >φBC .负电荷q 在A 、B 两点的电势能大小是E pA >E pBD .此电场一定是负电荷形成的电场6.对于质量为m 1和质量为m 2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F =G m 1m 2r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式中G 是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得出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B .当两物体间的距离r 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C .m 1和m 2所受引力大小总是相等的D .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一对平衡力7.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接,已知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 ,有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电荷恰在电场中的P 点处于平衡状态.已知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为U ,+q 在P 点时的电势能为E ,充电后断开开关S ,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上移时( )A .U 变小,E 变小B .U 变大,E 变大C .U 不变,E 不变D .U 变大,E 不变8.质量为m 的小球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 ,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好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 )A .mgR/4B .mgR/3C .mgR/2D .mgR9.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若画出W -v 的图像,应为图中的( )10.如图所示,L 为竖直、固定的光滑绝缘杆,杆上O 点套有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小环,在杆的左侧固定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杆上a 、b 两点到+Q 的距离相等,Oa 之间距离为h 1,ab 之间距离为h 2,使小环从图示位置的O 点由静止释放后,通过a 点的速率为3gh 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环通过b 点的速度为g 3h 1+2h 2B .小环从O 到b ,电场力做的功可能为零C .小环在Oa 之间的速度是先增大后减小D .小环在ab 之间的速度是先减小后增大A B C D二、实验题:(每空2分)11. 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 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中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如图4-2-20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0=_______ ___(用l、g表示),其值是__________.12.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是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的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细绳套,如图所示,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拉橡皮条使之伸长,到达某一位置O时需记下__ ______、__ ______,描下_______ ___,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到达位置_____ _____,再记下___ ________.13. 在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5-5-13所示.其中O点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三个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cm).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重锤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 m/s2.(1)这三组数据中不符合读数要求的是___ ___.(2)该同学取重锤OB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先计算出该段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___,接着从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O数起,数到图中B点是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9个点,他用v B=gt计算跟B点对应的物体的瞬时速度,得到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___(均保留三个有效数字).这样他发现重力势能的减小量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动能的增加量,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三、计算题:(13题16分,14题10分)14.一小轿车从高为10m 、倾角为37°的斜坡顶端从静止开始向下行驶,当小轿车到达底端时进入一水平面,在斜坡底端115m 的地方有一池塘,发动机在斜坡上产生的牵引力为2×103N ,在水平地面上调节油门后,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为1.4×104N ,小轿车的质量为2 t ,小轿车在斜坡及水平地面上所受摩擦阻力为压力的 0.5倍(g 取10m/s2).求:(1)小轿车行驶至斜坡底端时的速度;(2)为使小轿车在水平地面上行驶而不掉入池塘,在水平地面上加速的时间不能超过多少?(轿车在行驶过程中不采用刹车装置)15. 如图所示,ABDO 是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AB 是半径为R =15 m 的1/4圆周轨道,半径OA 处于水平位置,BDO 是直径为15 m 的半圆轨道,D 为BDO 轨道的中央.一个小球P 从A 点正上方距水平半径OA 高H 处自由落下,沿竖直平面内的轨道通过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等于其重力的143倍.取g =10 m/s 2. (1)H 的大小等于多少?(2)试讨论此球能否到达BDO 轨道的O 点,并说明理由.。

《状元之路》高考数学理新课标A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6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6

《状元之路》高考数学理新课标A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6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6

证明:(1)∵a+b=1,
∴1a+1b+a1b=a+a b+a+b b+a+abb=1+ba+1+ab+a+abb≥2+
2 ba·ab+aa++bb2=2+2+4=8,当且仅当 a=b=12时,等号成立. 2
第六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第六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课前学案 基础诊断
课堂学案 考点通关
自主园地 备考套餐
开卷速查
考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 纲 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导
2.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学
课前学案 基础诊断
夯基固本 基础自测
1.直接证明
答案:3
5.已知点 An(n,an)为函数 y= x2+1图像上的点,Bn(n,bn) 为函数 y=x 图像上的点,其中 n∈N*,设 cn=an-bn,则 cn 与 cn+1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an= n2+1,bn=n,∴cn= n2+1-n= n2+11+n.显然,cn 随着 n 的增大而减小,
实质
由因导果
执果索因
框图 P⇒Q1 → Q1⇒Q2 → 表示 …→ Qn⇒Q
Q⇐P1 → P1⇐P2 →
得到一个明显, …→ 成立的条件
文字 因为…所以… 语言 或由…得…
要证…只需证…即证…
2.间接证明
反证法:假设命题□5 ______(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 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6 ______.因此说明假设错误,
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答案:
1 种关系——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关系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关系:分析法与综合法相辅相成,对较复 杂的问题,常常先从结论进行分析,寻求结论与条件的关系,找 到解题思路,再运用综合法证明;或两种方法交叉使用.

《状元之路》2016届高考数学理新课标A版一轮总复习 3-2

《状元之路》2016届高考数学理新课标A版一轮总复习 3-2

3-1 答案: 2
第16页
返回导航
第三章
第二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课堂学案
考点通关
考点例析 通关特训
第17页
返回导航
第三章
第二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考点一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1 【例1】 已知α是三角形的内角,且sinα+cosα=5. (1)求tanα的值; (2)把 1 2 2 用tanα表示出来,并求其值. cos α-sin α
第21页
返回导航
第三章
第二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sin2α+cos2α sin2α+cos2α tan2α+1 cos2α 1 (2) 2 = = = . cos α-sin2α cos2α-sin2α cos2α-sin2α 1-tan2α cos2α 4 ∵tanα=- , 3
第6页
返回导航
第三章
第二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8 ________,tan(π 公式四:sin(π-α)=sinα,cos(π-α)= □ -α)=-tanα.
第7页
返回导航
第三章
第二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答案: 1 sin2α+cos2α=1 □ sinα 2 □tanα=cosα 3 cosα □
2.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3 ____,tan(α 公式一:sin(α+2kπ)=sinα,cos(α+2kπ)= □ +2kπ)=tanα,其中k∈Z. 4 ______,cos(π+α)= □ 5 ____, 公式二:sin(π+α)= □ tan(π+α)=tanα. 6 ______,cos(-α)= □ 7 ______, 公式三:sin(-α)= □ tan(-α)=-tanα.

状元之路课时作业与单元测评答案

状元之路课时作业与单元测评答案

状元之路课时作业与单元测评答案在学习过程中,课时作业和单元测评是学生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

对于学生来说,完成课时作业和单元测评是一种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复习。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常见课时作业与单元测评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数学课时作业答案1. 计算下列各题。

(1)$2 \frac{3}{4} + 3 \frac{1}{2}$解:$2 \frac{3}{4} + 3 \frac{1}{2} = 2 + \frac{3}{4} +3 + \frac{1}{2} = 5 \frac{3}{4}$(2)$5 \frac{2}{3} - 3 \frac{5}{6}$解:$5 \frac{2}{3} - 3 \frac{5}{6} = 5 - 3 + \frac{2}{3} - \frac{5}{6} = 2 + \frac{4}{18} - \frac{15}{18} = 2 -\frac{11}{18} = 1 \frac{7}{18}$2. 用适当的数表示下列各题。

(1)离开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800千米。

解:800千米(2)这个水果店有橘子1500个。

解:1500个橘子二、语文课时作业答案1. 写出下列各词的读音和释义。

(1)山峦读音:shān luán释义:连绵的山。

(2)蜿蜒读音:wān yán释义:弯曲曲折的样子。

2. 仿写句子。

(1)茫茫大海,一望无际。

茫茫群山,一望无际。

(2)小河水清,清澈见底。

小池水清,清澈见底。

三、英语课时作业答案1. 选择填空。

(1)—What's your father?—He is an ________.A. actorB. acterC. actar答案:A. actor(2)—______ is your brother?—He is twelve.A. How oldB. HowC. How many答案:A. How old2. 改错。

《状元之路》2016届高考数学理新课标A版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2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11

《状元之路》2016届高考数学理新课标A版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2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11

第27页
返回导航
第二章 第十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理)
令h(x)=4x-1x,因为函数h(x)在[1,2]上单调递增, 所以3a≥h(2)或3a≤h(1),即3a≥125或3a≤3, 解得a<0或0<a≤25或a≥1.
第28页
返回导航
第二章 第十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理)
2.函数y=12x2-ln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A.(-1)
解析:函数y=
1 2
x2-lnx的定义域为(0,+∞),y′=x-
1 x

x-1xx+1,令y′≤0,则可得0<x≤1.
答案:B
第14页
返回导航
第二章 第十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理)
第21页
返回导航
第二章 第十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理)
②当a>0时,f′(x)≤0(x>0)等价于(2ax+1)(ax-1)≥0(x> 0),即x≥1a,
此时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a,+∞. 由1a≤1, 得a≥1.
a>0,
第22页
返回导航
第二章 第十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理)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理)
第二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第1页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理)
第十一节 导数的应用(一)
课前学案 基础诊断
课堂学案 考点通关
自主园地 备考套餐

状元之路高考英语外研总复习开卷速查6必修1 Modle 6含答案解析

状元之路高考英语外研总复习开卷速查6必修1 Modle 6含答案解析

开卷速查规范特训举一反三跳出题海开卷速查(六)Module 6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建议用时35分钟满分41分Ⅰ.语法填空阅读下列材料,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不多于3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Although many high school dropouts leave school permanently, some dropouts later re-enter school. __1__(approximate) 10 percent of the sophomores __2__dropped out between 1980 and 1982 returned to school by__3__fall of 1982. Generally, high school re-entrants differ __4__typical dropouts in several school and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Background attributes and test score performance__5__(associate) with low dropout rates tend to be related to higher-than-average re-entry rates. For example, re-entry rates among 1980 sophomore dropouts were about one-fifth __6__(high) in the Northeast and North Central regions than in the South or West. Among whites, re-entry rates in the West were one-third lower than in other regions. __7__ blacks, re-entry rates in the Northeast (14 percent) __8__(be)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outh (6 percent). Hispanic dropouts in the North Central region were three times __9__likely to return to school as those in the Northeast or West. Hispanics in the South were twice as likely to re-enteras__10__in the Northwest or West.答案与解析:1.解析:用副词Approximately(近似地,大约)修饰后面的数字10 percent。

《状元之路》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钻石卷高考专题测评四

《状元之路》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钻石卷高考专题测评四

高考专题测评四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3·北京海淀区期末)有学者认为,“解负令”是梭伦改革的核心。

这是因为()A.“解负令”剥夺了贵族的特权B.“解负令”巩固了雅典的公民群体C.“解负令”维持了商品经济的规则D.“解负令”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解析梭伦改革主要是为了缓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这一举措巩固了雅典的公民群体,故答案为B。

答案 B2.(2013·昆明测试)约翰·索利在《雅典的民主》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会议成员是如何选出的,但似乎是由三个上流阶层的代表组成。

显然,会议握有相当实权,尤其在监督国家官员和制定公民大会议程时,更是一言九鼎。

”“三个上流阶层的代表组成”的是()A.梭伦时期的元老院B.梭伦时期的四百人议事会C.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议事会D.伯利克里时期的五百人议事会解析梭伦改革依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而且建立了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故B项正确。

A项与此无关。

C项实行轮番而治,D项扩大公民权利,成年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与“三个上流阶层的代表组成”不符。

答案为B。

答案 B3.(2013·广东文综)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解析按照陶片放逐法,如果公民们认为某人的行为损害了公民利益,威胁到城邦民主,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然后投入陶缸中。

一个陶片相当一张选票。

如这个人的得票数超过6 000,就表示多数通过,这个人就会被流放。

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并没有严重威胁雅典的民主政治,排除A 项。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排除B项。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体现了个人的政治野心,严重威胁雅典的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

语文状元之路(六)

语文状元之路(六)

语文状元之路(六)姓名:(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出关①吴兆骞边楼回首削嶙峋,筚篥②喧喧驿骑尘。

敢望余生还故国,独怜多难累衰亲。

云阴不散黄龙③雪,柳色初开紫塞④春。

姜女石⑤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

【注】①诗人流放宁古塔县途经山海关时所作。

②筚篥(bì lì):军中乐器。

⑧黄龙:边塞名,借指宁古塔。

④紫塞:此指山海关。

⑤姜女石:清朝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出关数里有姜女祠,祠前土丘为姜女坟,望夫石在其侧。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山海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作者行至此处回望,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

B.首联中的“边楼”“嶙峋”“筚篥”就写出了山海关崇山峻岭,有戍边的将士把守的情况。

C.第二句写出了边塞军乐喧闹,驿马奔驰,飞尘四起,一片热闹繁忙的关外景象。

D.第三句写出了诗人虽遭流放,但一定能在有生之年回到故乡。

E.第四句写作者因对连累双亲而自责,抒发了不忍离开故土,挂念衰亲的情感。

15. 诗歌后两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人们在表达既善于从正面学习,又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常引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

(2)杜甫《春望》中,写头发稀疏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白居易自问自答,表明自己听完琵琶曲后泪水湿透青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他很擅长演讲,每次讲座都是座无虚席,到场听众无不听得出神入化....,受到极大的感染,听过之后很多人还想再听现场录音。

②改革开放40年来,我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制度,为我军建立军官职业队伍作了良好的制度准备。

《状元之路》2016届高考数学理新课标A版一轮总复习 2-2

《状元之路》2016届高考数学理新课标A版一轮总复习 2-2

自主园地 备考套餐加固训练 练透考点1.若函数y =ax 与y =-bx 在(0,+∞)上都是减函数,则y =ax 2+bx 在(0,+∞)上是( )A .增函数B .减函数C .先增后减D .先减后增解析:∵y =ax 与y =-bx 在(0,+∞)上都是减函数,∴a <0,b <0. ∴y =ax 2+bx 的对称轴方程x =-b2a <0. ∴y =ax 2+bx 在(0,+∞)上为减函数. 答案:B2.若函数f (x )=|2x +a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3,+∞),则a =__________. 解析:由f (x )=⎩⎪⎨⎪⎧-2x -a ,x <-a 2,2x +a ,x ≥-a2,可得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a 2,+∞,故3=-a2,解得a =-6.答案:-63.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y =f (x )在(0,+∞)上递增,且f ⎝ ⎛⎭⎪⎫12=0,则满足f (log 19x )>0的x 的集合为__________.解析:由奇函数y =f (x )在(0,+∞)上递增,且f ⎝ ⎛⎭⎪⎫12=0,得函数y =f (x )在(-∞,0)上递增,且f ⎝ ⎛⎭⎪⎫-12=0.由f (log 19x )>0,得log 19x >12或-12<log 19x <0,解得0<x <13或1<x <3.所以满足条件的x 的取值集合为{x |0<x <13,或1<x <3}.答案:{x |0<x <13,或1<x <3}4.已知f (x )=x 2+2x +ax (x ≥1),若对任意x ∈[1,+∞),f (x )>0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解析:用等价转化、构造函数和分离参数的思想解题.在区间[1,+∞)上,f (x )=x 2+2x +ax >0恒成立⇔⎩⎪⎨⎪⎧x 2+2x +a >0,x ≥1⇔⎩⎪⎨⎪⎧a >-(x 2+2x ),x ≥1⇔a 大于函数 φ(x )=-(x 2+2x )在[1,+∞)上的最大值.于是问题转化为求函数φ(x )=-(x 2+2x )在[1,+∞)上的最大值问题. φ(x )=-(x +1)2+1在[1,+∞)上递减, ∴x =1时,φ(x )最大值为φ(1)=-3.∴a >-3. 答案:a >-3。

《状元之路》2016届高考数学理新课标A版一轮总复习 6-2

《状元之路》2016届高考数学理新课标A版一轮总复习 6-2

②如图(2),g(x)的图像与 x 轴有交点, 但在 x∈[-2,+∞)时,g(x)≥0, Δ≥0, a 即x=-2<-2, g-2≥0,
2 a -43-a≥0, a 即- <-2, 2 4-2a+3-a≥0
a≥2或a≤-6, a>4, ⇔ 7 a≤ , 3
(1)
(2)
第29页
返回导航
第六章
第二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3) ①如图(1),当 g(x)的图像恒在 x 轴上方时,满足条件,有 Δ= a2-4(3-a)≤0,即-6≤a≤2.
第30页
返回导航
第六章
第二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返回导航
第六章
第二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4.分式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x-a 9 __________________. (1) >0等价于□ x-b x-a 10 __________________. (2) <0等价于□ x-b x-a 11 __________________. (3) ≥0等价于□ x-b x-a 12 __________________. (4) ≤0等价于□ x-b
第9页
返回导航
第六章
第二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答案:
第10页
返回导航
第六章
第二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1 个过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过程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过程是:一看(看二次项系数的符 号),二算( 计算判别式,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三写(写出不等式 的解集).

《状元之路》2016届高考数学理新课标A版一轮总复习 10-1

《状元之路》2016届高考数学理新课标A版一轮总复习 10-1

第24页
返回导航
第十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解析:1 ( ) 每人都可以从这三个比赛项目中选报一项,各有3种 不同选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知共有选法36=7 2 9 ( 种).
2 ( ) 每项限报一人,且每人至多参加一项,因此可由项目选 人,第一个项目有6种选法,第二个项目有5种选法,第三个项目 只有4种选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共有报名方法6×5×4= 1 2 0 ( 种). 3 ( ) 由于每人参加的项目不限,因此每一个项目都可以从这六 人中选出一人参赛,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共有不同的报名方 法63=2 1 6 ( 种).
►名师点拨 使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的原则 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分类标准,然后进行分类;其 次分类时要注意完成这件事情的任何一种方法必须属于某一类,并 且分别属于不同种类的两种方法是不同的方法,只有满足这些条 件,才可以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第20页
返回导航
第十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第27页
返回导航
第十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 数学(新课标通用A版 · 理)
解析:(1)百位数共有4种排法;十位数共有4种排法;个位数 共有4种排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共可组成43=64个3位数. (2)百位上共有4种排法;十位上共有3种排法;个位上共有2种 排法,由分步计数原理共可排成没有重复数字的3位数4×3×2= 24(个). (3)排出的三位数分别是432、431、421、321,共4个.
解析:设甲、乙、丙、丁教师所教班级分别是1、2、3、4班, 1班 2班 甲 丙 丁 3班 丁 丁 甲 4班 丙 甲 丙

《状元之路》高考语文(江西专用)二轮复习钻石卷高频考点训练2

《状元之路》高考语文(江西专用)二轮复习钻石卷高频考点训练2

高频考点训练(二)时间:25分钟分值:100分每日必练15分钟限时训练1.(2013·湖南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惬.意(qiè)静谧.(bì)伊甸.园(diàn) 惊鸿一瞥.(piē)B.乘.势(chénɡ) 戏谑.(xuè)可塑.性(suò) 跬.步千里(kuǐ)C.佳肴.(yáo) 苋.菜(xiàn)瞭.望哨(liào) 独辟蹊.径(xī)D.篆.刻(zhuàn) 黝.黑(yǒu)口头禅.(chán) 力能扛.鼎(kánɡ)解析本题考查形声字、难读字和多音字的读音。

A.谧,读mì,极易受声旁“必”的影响而错读“bì”。

B.塑,读,sù,易受声旁“朔”的影响而错读为“shuò”或“suò”。

D.“扛”读“ɡānɡ”时,指用两手举(重物);“力能扛鼎”指能用双手举起沉重的大鼎,形容力气特别大。

“扛”读“kánɡ”时,指用肩膀承担物体。

答案 C2.(2013·江苏省盐城中学第三次模拟)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梦靥暴发户以偏概全归纳演译B.蕴藉亲和力蕙质兰心优柔寡断C.胁迫势利眼相辅相承安分守己D.震慑股分制得垄望蜀开源节流解析A.梦魇、归纳演绎。

C.相辅相成。

D.股份制、得陇望蜀。

答案 B3.(2013·天津市宝坻区综合模拟)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周星驰________四年之后执导的喜剧片《西游》自公映以来,票房一路势如破竹,大年初一即________7 685万元,在2月14日情人节当日票房更是高达1.22亿元,刷新中国影史单日票房纪录。

2012年年末曾因《一九四二》票房不佳导致股价跌停的华谊,________在蛇年春节凭借影片《西游》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物理状元之路好题再现组卷 (二)
(答题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
1.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在18~22s 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24m
B .整个过程中,B
C 段的加速度最大
C .整个过程中,E 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
D .BC 段表示质点通过的位移为34m
2.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
角的力F 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 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 1和F 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3-1 B .2- 3
C.32-12 D .1-32
3.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重就是物体受的重力增加了
B .失重就是物体受的重力减少了
C .完全失重就是物体一点重力都不受了
D .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都是不变的
4.如图所示,a 、b 是两颗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它
们距地面的高度分别是R 和2R(R 为地球半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 .a 、b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是2∶1
B .a 、b 的周期之比是1∶2 2
C .a 、b 的角速度大小之比是36∶4
D .a 、b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是9∶4
5.如图所示,M 、N 为两个等量同种正电荷Q ,在其连线的中垂线
上任意一点P 自由释放一个负点电荷q ,不计重力影响,下列关
于点电荷q 的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P→O 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大
B .从P→O 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
C .点电荷运动到O 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值
D .点电荷越过O 点后,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直到速
度为零
6.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虚
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上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 A.tanθB.2tanθ
C.
1
tanθ
D.
1
2tanθ
7.如图所示,实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虚线是某一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的两点,若带电粒子在运动中只受电场力作用,根据此图
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性质
B.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受力方向
C.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速度何处较大
D.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加速度何处较大
8.如图所示,滑雪者由静止开始沿斜坡从A点自由滑下,然后在水平面上前进至B点停下.已知斜坡、水平面与滑雪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μ,滑雪者(包括滑雪板)的质量为m,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L.在滑雪者经过AB段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
A.大于μmgL B.小于μmgL
C.等于μmgL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F f.物块滑到小车的最右端时,小车运动的距离为l.在这个过程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具有的动能为(F-F f)(L+l)
B.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小车具有的动能为F f l
C.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F f(L+l)
D.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 l
10.如图所示,虚线为静电场中的等势面1、2、3、4,相邻的等势面之间
的电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3的电势为零.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在静电力的作
用下运动,经过a、b点时的动能分别为26 eV和5 eV.当这一点电荷运动
到某一位置,其电势能变为-8 eV时,它的动能应为( )
A.8 eV B.13 eV
C.20 eV D.34 eV
选择题答案栏:班级:姓名:
二、实验题:(每空2分)
1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B、C、D、E、F,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2.0cm、5.0cm、9.0cm、14.0cm、20.0cm.
(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度为v B=__________m/s,
CE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
(2)根据数据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
1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
(1)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即
可)_____ _____.
(2)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
F1的关系.图中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__________.
A. B. C. D.
(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三、计算题:(13题16分,14题10分)
13.如图所示,在E=103 V/m的水平匀强电场中,
有一光滑的半圆形绝缘轨道OPN与一水平绝缘轨道
MN连接,半圆形轨道平面与电场线平行,P为ON圆
弧中点,其半径R=40 cm.一带正电q=10-4C的小
滑块质量m=10 g,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g取10 m/s2,求:
(1)小滑块恰好运动到半圆轨道的最高点O时,滑块
应在水平轨道上离N点多远处释放?
(2)这样释放的滑块通过P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是多大?
14.如图所示,光滑圆柱被固定在水平平台上,质量为m1的小球甲用轻绳跨过圆柱与质量为m2的小球乙相连,开始时将小球甲放在平台上,两边绳竖直,两球均从静止开始运动,甲上升,乙下降,当甲上升到圆柱的最高点时绳子突然断了,发现甲球恰能做平抛运动,求甲、乙两球的质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