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自然辩证法 答案

合集下载

2014春《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答案

2014春《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答案

2014春《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主要思想。

答:背景:(1)自然科学成就:自18世纪下半叶起,自然科学在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各个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辉煌发展,导致19世纪自然科学发生了激烈的革命性变化;(2)理论前提: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自然科学的哲学研究早已问世,但是,古代的自然哲学囿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思想,对自然的解释停留在简单的猜想、思辨阶段。

目的:概括自然科学新成就,创立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主要思想:(1)唯物辩证法自然观确立的历史必然性;(2)整个世界的历史是自然史和社会史的统一;(3)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及基本趋势:生产实践与科学试验是根本动力,科学认识内部的矛盾运动、科学理论与经验事实的矛盾、不同理论观点之间的矛盾、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是基本动力;(4)系统阐发科学认识论思想。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学科性质。

答:研究内容:(1)科学技术与自然观;(2)科学与科学方法论;(3)技术与技术方法论;(4)科学技术与社会。

具体说来涉及十个方面:综合研究;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自然观研究;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研究;技术哲学与技术方法论研究;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哲学问题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科学与文化研究;科学思想史研究;科技哲学名著与科学技术哲学史研究。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不断地从各门自然学科、人文社会学科中,吸收其思想精华,批判地继承各相关学科的优秀成果,逐渐发展成的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3.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与体会。

答:(1)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发展观;(2)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提高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思维能力;(3)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培养科学技术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①具有怀疑批判和勇于创新的精神②掌握科技创新的基本途径、方法:a、科学研究始于问题;b、交叉与综合的思想方法;c、专业性研究方法③具有文、理、工兼容的知识结构4.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获得了全面的、系统的发展,它从不同的领域打开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个有一个缺口,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德国自然哲学家的批判,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完整的自然观(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才得到真正的扬弃。

自然科学的发展也逐步突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简答1-8)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简答1-8)

南通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试卷( A )第1页共2页出卷日期2014年8月16日南通大学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试卷(A)第2页共2页论述题:1.如何正确认识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答: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包括精神文化,也包括物质文化。

科学技术文化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使用的工作时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和习惯的总合,而人文文化则指科学文化以外的文化。

可见科学文化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体现科学技术工作与其它人类活动的区别、联系和影响。

①科学技术使用中所体现的科学文化对人文文化的影响。

首先在物质方面,人们在运用科学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使用机器,人与机器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且可以轻松完成复杂的工作。

人们意识到了机器功能的强大,也使人们产生了对机器的依赖。

这样,很多人文生活也被机器化了。

最常见的影响就是电子游戏,它完全是电子技术发展的产物。

而很多传统的游戏如足球、篮球、纸牌、麻将都被设计成软件,可以在电脑上进行游戏,而且近几年网络的发展使这些游戏可以在全世界的玩家中进行。

类似的还有以往由人来实施的按摩等服务也可以由机器代劳、传统的交流方式由面对面的交流变成了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的交流等等。

②科学文化发展对人文文化的影响不仅只是对传统的文化影响;由于现代的科技的发展,新的生活方式又对人们的思想有了一个回馈式的影响。

举同样的例子:由于网络是相对虚拟的一个世界,并没有完善的法律的约束,使得道德成了网络秩序的维护者,但道德又是非强制性的,所以网络上经常出现的无所忌惮的公然辱骂等等不良行为成为普遍的现象。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网络也使人们有了发泄的机会,减轻了现实中的压力;其实,科学技术的使用带来的对人文文化的影响存在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代。

而近一个世纪只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远远快于以前,而使这种影响体现比较明显而以。

③科学技术的研究对人文文化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系统的含义: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方式:①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看做一个系统,而且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②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

③系统与要素的规定是相对的。

2、举例说明系统的整体性特征,把握这点对我们有何启示?系统的整体性特征:①系统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②系统整体具有各个构成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③是基于要素对系统的非加和性关系。

任何事物的整体决不是简单的部分之和,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启示:从微观到宏观,从无生命到生命,从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一切自然物都是系统。

系统作为要素的集合,在空间上表现为系统的整体性、结构的有序性,要素间的立体蛛网联系,丰富了空间的三维性、广延性和伸展性。

基于系统开放性的研究更完整、更精确的揭示了世界的发展还表现为世界系统的进化性,并解决了自然界发展和进化的动力问题,这就丰富了时间的一位性和持续性。

PS:系统科学方法的整体性原则,是基于要素对系统的非加和性关系。

在要素之间存在相干性、协同性的条件下,会有新质的突现。

这种性质不是单个要素所具有的,而是系统整体才具有的。

因此,在研究这类系统时,必须要从整体出发,立足于整体来分析其部分以及部分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对这部分的分析而达到对整体的深刻理解。

3、举例说明系统的开放性特征,把握这一点对我们有何启示?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总是存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且与作为环境的其他系统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其方法论启示在于:从微观到宏观,从无生命到生命,从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一切自然物都是系统。

系统作为要素的集合,在空间上表现为系统的整体性、结构的有序性,要素间的立体蛛网联系,丰富了空间的三维性、广延性和伸展性。

2014《自然辩证法》2

2014《自然辩证法》2

1、自然辩证法的相关表述。

自然辩证法是19 世纪中叶由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当时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最初意指自然界的辩证法,到20 世纪,被拓展为包括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在内的综合性交叉研究领域,成为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理论体系。

2、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科学技术背景。

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科学技术背景是整个近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其诞生的标志是1543年哥白尼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掀起的天文学革命。

其本质特点是实验科学。

实验科学诞生的标志是力学,以1687年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为代表。

实验科学方法是分析、解剖。

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a.天文学领域的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b.地质学领域赖尔的渐变论c.物理学领域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电磁理论(1820奥斯特,电生磁;1831法拉第,磁生电;1873麦克斯韦《电磁学通论》;1888赫兹验证)d.化学领域的原子论和1859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e. 1838-1839,施来登、施旺生物学领域的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

②近代技术的发展:两次技术革命。

第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是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和广范使用为主要标志。

实现了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过度。

第二次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以电气技术、内燃机技术和炼钢技术为代表。

如西门子的自激式发电机,三大炼钢法(1856,转炉炼钢;碱性处理炼铁;平炉炼钢)等。

3、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尽量精简,群主不带要删了)自然辨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观,方法论,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一体化进程三个方面。

自然辩证法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方面,构成了其主要研究内容,即研究客体——构成了自然界一般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研究客体——构成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中介——构成了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答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答案

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基本内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四、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1)哲学的分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2)中间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3)交叉学科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4)综合性和开放性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其次,它们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是变化发展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

2014级自然辩证法答案(终极版)

2014级自然辩证法答案(终极版)

2014级自然辩证法答案(终极版)第一讲:导论(1学时)讲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主要内容、历史发展以及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思考题:1.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研究和考察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和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基本内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包括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自然观、科学技术工程观、科学技术工程方法论、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

一、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做出科学的说明。

二、科学技术工程观:科学技术工程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与工程的总体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工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反映了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三、科学技术工程方法论:科学技术工程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工程活动中的普遍性方法的性质与规律。

现代科学技术工程方法论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学科技术的研究方法作概括和总结,来阐明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思维、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以及工程中的系统方法论、基本系统方法、综合集成方法等新学科的方法论,并揭示各种学科方法之间的联系和过渡。

四、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关系,追求科学、技术、工程和社会四者的协调发展。

2014年武汉科技大学考研试题 835自然辩证法(B卷)和标准答案

2014年武汉科技大学考研试题 835自然辩证法(B卷)和标准答案

姓名:报考专业:准考证号码:密封线内不要写题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自然辩证法(□A 卷√B 卷)科目代码:考试时间:3小时 满分 150 分 □计算器 □直尺 □圆规(请在使用工具前打√)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3小题,每小题 8分,共24分)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辩证法B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 4小题,每小题 8分,共32分)1.科学的理性精神理性精把人与周围的世界分离开来,把自然界视为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即哲学家们所谓的“客体”。

它坚信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可以凭借智慧和知识把握自然对象,甚至控制自然过程。

这种理性的旨趣,不仅是一种崇高唯美的个人精神享受,而且是凸显人的力量的动力源泉,这就是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

理性精神源于哲学,是人类反思自我、反思实践的产物,是人类赖以发展的精神支柱;理性精神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了发扬光大,使哲学的智慧融入科学之中。

理性精神是对理智的崇尚。

人们常说理性精神是对真理的执著追求,而在这种追求背后是人对自己的理智力量的崇尚。

理性精神是对知识价值的肯定。

崇尚理智的背后就是注重知识的价值,就是认识到知识的增值作用。

2.科学技术的一体化技术科学化与科学技术化的发展,加快了科学与技术的综合化、一体化进程。

一方面,科学日益技术化。

现代科学的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现代技术为它提供的研究手段,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技术操作成分和难度日益加大。

另一方面,技术日益科学化。

现代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活动中的科学探索成分和难度日益加大。

在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大量“交叉学科”的涌现,已经使得某些科学与技术门类的传统界限日趋模糊。

科学技术一体化进程深刻影响着当代科学技术系统的运行方式、运行速度和运行机制。

一方面,以寻求客观世界本质规律为目的的基础科学,一般要以技术发展的未来范围作为科研选题的主要依据;认识世界的活动明确地服务于改造世界的活动。

2014自然辩证法题目

2014自然辩证法题目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1350)答: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观点是:(1). 人类依赖自然界又反作用于自然界。

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2)人类应预见自身行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长远影响。

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必须学会预见自己的行为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的长远影响,并根据这种预见来支配和调节人类自身的行为;(3)人和自然要协调发展,人类要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

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盲目征服自然,必然遭到自然的报复,因此,人要和自然和谐一致,人要善待自然,顺应自然;(4)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两大关系要“和解”。

两个“和解”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其中,“人类本身的和解”决定“人类同自然的和解”。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改善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同进化的一种社会文明。

a.生态文明是延续工业技术及其文明的新文明。

1) 工业技术是从农业技术延续而来的。

2) 工业文明并未全部消除农业文明的印迹,生态文明也不能完全消除工业文明的印迹。

b.生态文明是构建生态主体的新文明。

c.生态文明是关注“自然——社会”生态的新文明。

d.生态文明是现实性和未来性相统一的新文明。

两者的关系:生态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生态自然观主张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都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的其他成员,还要善待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这种自然观“会影响到人的思维倾向、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会影响到看待事物的原则、对待生活现实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特别是会影响到基本概念和基本规范的形成、理解和运用”,也会影响生态文明的创建,成为创建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

生态自然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总要求生态自然观为建立生态技术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生态自然观为构建生态政治提供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体现了我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

2014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

2014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

2014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

2.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一、古希腊自然观的内容:(1)用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

如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则认为是原子;(2)追求逻辑的完满。

如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本原是数,柏拉图提出的“理念世界”;(3)对自然的认识是从最简单的外部现象开始的,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最先是天文学和力学;(4)亚里士多德的综合。

他既注重逻辑的严谨,又注重经验事实,从亚里士多德之后,科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二、古希腊自然观的特点:猜测性、朴素性、直观性、唯物性、辩证性。

三、古希腊自然观的意义:古希腊人企图用自然界的某种特殊事物或性质说明自然现象,并且力图从自然现象的总的联系中去把握它们,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自然观。

他们从总体上勾划出一幅自然界的总画面,在自然观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遗产。

但是由于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基本上是以简单的经验观察为基础的,一般说来,还没有系统的实验方法,因而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他们着重于逻辑的推理和概括,这就是他们的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古代朴素辨证法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的进步。

自然辩证法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习题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一般方法的知识体系。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工程发展的全球趋势,认识各个学科领域的内在联系;有助于认识客观自然界存在与演化的辨证规律,理解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关系;有助于掌握科学、技术、工程研究的辨证方法,提高科技创新的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助于理解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互动关心,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硕士生,我们学习自然辩证法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又是个人完善的需求。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首先应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和物质本身一样,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的;正如比较早的哲学家(笛卡尔)所说的:存在于宇宙中的运动的量永远是一样的。

因此,运动不能创造,只能转移。

" 运动作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从单纯的位置移动到思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其中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因此不论是分子、原子还是生命或思维运动,都不能没有机械的位置移动。

各种运动形式都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自然界的整体系统。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是在永恒绝对的运动中,即自然界的一切物质也在不停的运动中,且在运动中发生各种变化,所谓静止是指相互比较而言,运动慢的的物质相对运动快的物质谓之“静止”状态,其实都在相互运动之中。

上海大学2014年自然辩证法讨论组答案

上海大学2014年自然辩证法讨论组答案

上海大学2014年自然辩证法讨论组答案第二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创立的。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该书对于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于1925年在前苏联公开出版。

从那以后,自然辩证法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在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发展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和一个新学科。

请大家阅读教材《绪论》一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以及龚育之、孙小礼写的《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

主要了解和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2、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范围是什么?3、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STS的联系和区别?4、在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谈谈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答:1、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自然辨证法》深刻揭示了科技自身的发展逻辑,把科技发展作为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很多独特的思想。

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生产力范畴,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是社会实践的需要,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所以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2、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范围是什么?性质: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总的来说,有两大方面、一个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辩证法的研究;一个是自然科学观,或称自然科学论,即对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的研究。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2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2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2 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2 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P23)3 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P23)3 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27)3 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31)3 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P39)3 6*补充,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3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3 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 2,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P49)3,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P52) 4,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P53)5,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阐释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P67)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1,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76)42,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P70)3,生态危机的概念及其表现。

(P76)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

(P84)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P91)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绪论一、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1、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看: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或者可以说,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因而自然辩证法必然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发展,自然辩证法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

2、从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看:自然辩证法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相应的自然观的逐渐成熟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古代的自然哲学: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有直观、思辨和猜测性质。

(2)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3)16世纪科学的兴起:1543年哥白尼及其《天体运行论》。

观察、实验和数学方法的结合。

弗朗西斯·培根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经验论的认识论和归纳法的方法论——近代科学的人文主义传统。

笛卡儿唯物论的认识论和演绎法的方法论。

——17-18世纪自然科学主要的方法是分析解剖:将整个自然界分成许多部分分别深入研究;将某一自然事物解析成许多局部研究其细微结构;将某一自然过程分成若干阶段静止地研究其某一截面,逐渐形成孤立地静止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此乃近代科学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方法论。

(4)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从18世纪末开始,主要是在19世纪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搜集经验材料到理性概括材料,形成黑格尔哲学的科学基础,黑格尔哲学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类精神描绘成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试图揭示其内在联系,在其概念辩证法中猜测到了自然事物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绪论一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答: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及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在当代,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已发展成一个学科群,包括内核学科与外核学科两大部分,内核学科是它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个学科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

自然哲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属性的哲学学说。

这种哲学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存在与演化,即自然界万物由什么构成?如何存在?联系方式是什么?如何演化发展?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对科学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

一是静态的分析科学,把科学看做事有研究成果组成的知识体系,分析他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二是动态的分析科学,将科学看做是一个依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的探索的过程,考察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怎样对它进行检验与评价。

技术哲学是以技术为研究对象,对技术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

主要的研究内容:1,技术的定义和技术的本体论地位;2,技术认识的程序论;3,技术知识结构论;4,常规技术与技术革命;5,技术与文化;6,技术价值论与技术伦理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国外与这个领域相对应的是STS,这是一个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科学技术史是以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历史演进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一系统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答:系统较为全面的定义应该具有如下涵义:(1)一切系统均由多个元素(至少是两个元素)组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2)同一个系统的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且联系具有某种确定性,形成一定的结构,人们能够据以认识该系统,并与其他系统相区别。

就是说,系统具有相关性的特点;(3)系统的多元性与相关性,产生了系统的整体性,具有整体的结构、整体的形态和整体的边界,并以整体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整体的特性或功能。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答:20世纪中叶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

①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②结合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

①规范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代表性的有:逻辑经验主义【即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经验->假说->证实】、批判理性主义【即演绎主义和证伪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问题->假说->证伪】、历史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学。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②实证认识论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

实证的科学哲学家认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

理性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自然辨证法16题完整答案

自然辨证法16题完整答案

2014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上海海事大学版(研14级仅供后生参考)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903) (2)2.为什么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53) (2)3.多科学的交叉和融贯的方法论意义(1161) (3)4.如何看待科技对人类异化和对自然异化(1595) (4)5.如何保证科技在社会中健康,持续的运行(1292) (5)6.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707) (5)7.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86) (6)8.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意义(857) (7)9.怎样正确的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想法(1509) (7)10.试论人类解决“全球问题”诸如气候问题的前提条件和基本途径(881) (9)11.从科学技术发展历程,说明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和评价科学精神及其科学技术的影响和作用(1232) (10)12.观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并述一,两个杰出科学家具体事例加以说明(718) (10)13.全球化形式下的中国科技发展对策研究(1160) (11)14.论科学伦理和技术伦理的重要性(677) (12)15.通过生物克隆技术的研究如何理解科学家的道德约束(1451) (12)16.试述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789) (13)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903)答:生态自然观是人们面对生态环境问题,依靠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对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尤其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

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现代发展的另一种形态。

生态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一个生态系统,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系统,是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统一。

(一)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自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研究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并以此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工业大学
2014 级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考试(考查)试题考试(考查)科目自然辩证法学位类别
说明:1.试题版面为标准A4,各题标题字号为黑体加粗5号字,题干字号为标准宋体5号字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
一、问答题(每题15分,共75分)
1.谈谈你对《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之一。

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关系的学问,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自然辩证法让我不再只是简单的、盲目的观察和认识事物,而是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教导我们要培养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创新能力,相信在后续的不断学习中,我会对自然辨证法有更好的理解。

2. 如何看待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问题?
科学划界问题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题。

此问题由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其核心是科学划界标准。

关于科学划界问题大致形成以下四种观点,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观点、科学历史主义观点与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是非科学的问题。

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者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因为经验总是个别的,所以他主张可被证伪的理论或者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

伪科学是伪装成科学形式的非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内容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

一般的非科学是指不满足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者理论,无法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检验或者评价。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4.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与层次性?
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主要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层次性,就是有明确分界线而又
有内在联系的事物或理论分体;在自然辩证法中,系统,是所有层次的有机叠加,是所有“单个”层次的有机组合而成的整体。

所以层次性和整体(或完整性)性是相互依存的。

5.如何看待观察与理论的关系?
观察与理论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二者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观察与理论是对立的,双方的相互差异,即相互区别和限制的,是互不相同的两个事物,观察是观察,理论是理论,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混淆.同时他们又是统一的,1)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理论是大量观察的结果,同时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能更好的进行观察.理论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没有大量的观察不可能形成正确的理论.大量的观察是正确理论形成的前提,二者还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二、材料分析题(25分)
材料1:科技乐观主义看重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又片面夸大这种作用,得出了科学技术可以直接主宰人类命运、必然使人类过上幸福生活的结论。

科技悲观主义片面夸大了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认为科学技术最终将把人类带向灾难和不幸。

这两种观点都把丰富的社会生活简单化,仅仅把思考拘泥在科学技术对地球资源的开发上,忽视了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从而都得出了片面结论。

要想全面正确地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必须立足于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双向互动,围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等现实而又长远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开阔视野,进行深入研究。

根据材料从人文关怀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谈谈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一)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必须坚持有利于人的现实生存和未来发展的立场。

人文关怀的核心是通过满足人的需要、开发人的潜能,使人感到幸福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人文关怀同时强调应为此创造相应的社会条件。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就是要求科学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应当有利于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社会的公正和进步。

现代科技在创新和应用中产生的种种负面作用,归根结底是由片面强调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造成的。

在评价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应用时必须做到:第一,看其是否能直接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

第二,看其在给一部分人发展机会时,是否会挤压另一部分人的发展空间,加大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化的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以人为本和促进社会公正的过程中,使社会公正为人文关怀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从而把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二)从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人类发展史表明,生态文明是有别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

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

它是对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辨证否定。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深刻反思工业文明的基础上探索到的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

它的突出特点是有充分的理论准备和明确的建设目标,因而是人类文明发展质的飞跃,也是人类社会跨入新时代的鲜明标志。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实践结果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不可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阀值,超过了就要遭受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互协调的基础上。

对科学技术进行生态评价必须落实到每一项科技创新及其应用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