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7层结构资料全

合集下载

osi七层模型各层的功能

osi七层模型各层的功能

OSI 七层模型各层的功能。

OSI 七层模型各层的功能。

第七层:应用层数据用户接口,提供用户程序“接口”。

第六层:表示层数据数据的表现形式,特定功能的实现,如数据加密。

第五层:会话层数据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关系,如WINDOWS第四层:传输层段实现网络不同主机上用户进程之间的数与不可靠的传输,传输层的错误检测,流量控制等。

第三层:网络层包提供逻辑地址(IP)、选路,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帧将上层数据封装成帧,用MAC 地址访问媒介,错误检测与修正。

第一层:物理层比特流设备之间比特流的传输,物理接口,电气特性等。

下面是对OSI 七层模型各层功能的详细解释:OSI 七层模型OSI 七层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 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OSI 七层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物理层:O S I 模型的最低层或第一层,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

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络接口卡,你就建立了计算机连网的基础。

换言之,你提供了一个物理层。

尽管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据出错率。

网络物理问题,如电线断开,将影响物理层。

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

在你的桌面P C 上插入网数据链路层:O S I 模型的第二层,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

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递。

为了保证传输,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

帧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数据,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网络地址以及纠错和控制信息。

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独立于网络和它的节点和所采用的物理层类型,它也不关心是否正在运行Wo r d 、E x c e l 或使用I n t e r n e t 。

OSI 的七层体系结构

OSI 的七层体系结构

OSI 的七层体系结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

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媒体和互连设备物理层的媒体包括架空明线、平衡电缆、光纤、无线信道等。

通信用的互连设备指DTE和DCE间的互连设备。

DTE既数据终端设备,又称物理设备,如计算机、终端等都包括在内。

而DCE则是数据通信设备或电路连接设备,如调制解调器等。

数据传输通常是经过DTE──DCE,再经过DCE──DTE的路径。

互连设备指将DTE、DCE 连接起来的装置,如各种插头、插座。

LAN中的各种粗、细同轴电缆、T型接、插头,接收器,发送器,中继器等都属物理层的媒体和连接器。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1.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止物理连接.所谓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通路.2.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一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通过,二是要提供足够的带宽(带宽是指每秒钟内能通过的比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传输数据的方式能满足点到点,一点到多点,串行或并行,半双工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的需要.3.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物理层的一些重要标准物理层的一些标准和协议早在OSI/TC97/C16 分技术委员会成立之前就已制定并在应用了,OSI也制定了一些标准并采用了一些已有的成果.下面将一些重要的标准列出,以便读者查阅.ISO2110:称为"数据通信----25芯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它与EI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的"RS-232-C"基本兼容。

osi七层模型的分层结构

osi七层模型的分层结构

osi七层模型的分层结构OSI(开放系统互联)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网络协议体系结构,用于规范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和实现。

该模型将网络通信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责任。

以下是对OSI七层模型的分层结构的详细说明: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整个网络通信的起点,它是处理网络硬件和传输介质的层次。

在物理层中,传输的是比特流(0和1)的电子信号,主要用于传输数据。

在物理层中,主要的设备包括网线、光纤、集线器等。

这一层主要关注的是信号的传输速率和物理连接的形式,并不关心数据包的内部结构。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提供了通过物理连接进行数据传输的功能。

它负责将比特流转换为数据帧,并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差错检测和纠正。

数据链路层主要分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负责建立和维护链路的逻辑连接,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负责调度数据帧的传输,以及解决多个设备同时访问网络的冲突问题。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它通过路由选择算法来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并对数据包进行分组和寻址。

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是Internet协议(IP),它是整个互联网通信的基础。

网络层还提供了一些其他的功能,如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分片和重组等。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主要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和可靠性保证。

它处理端口号、会话管理、流量控制以及错误恢复等功能。

在传输层中,最常用的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确保数据包的有序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而UDP提供了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主要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OSI七层模型介绍

OSI七层模型介绍

(5)网络层:这层对端到端的包传输进行定义,他定义了能够标识所有结点的逻辑地址,还定义了路由实现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为了适应最大传输单元长度小于包长度的传输介质,网络层还定义了如何将一个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示例:IP,IPX等。
(6)数据链路层:他定义了在单个链路上如何传输数据。这些协议与被讨论的歌种介质有关。示例:ATM,FDDI等。
2、语法:
将若干个协议元素和数据组合在一起用来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所应遵循的格式,也就是对信息的数据结构做一种规定。例如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等。
3、时序:
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例如在双方进行通信时,发送点发出一个数据报文,如果目标点正确收到,则回答源点接收正确;若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则要求源点重发一次。
2.2.1ISO1745--1975:"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型控制规程".这是一种面向字符的标准,利用10个控制字符完成链路的建立,拆除及数据交换.对帧的收发情况及差错恢复也是靠这些字符来完成.ISO1155, ISO1177, ISO2626, ISO2629等标准的配合使用可形成多种链路控制和数据传输方式.
(2)层间的标准接口方便了工程模块化。
(3)创建了一个更好的互连环境。
(4)降低了复杂度,使程序更容易修改,产品开发的速度更快。
(5)每层利用紧邻的下层服务,更容易记住个层的功能。
大多数的计算机网络都采用层次式结构,即将一个计算机网络分为若干层次,处在高层次的系统仅是利用较低层次的系统提供的接口和功能,不需了解低层实现该功能所采用的算法和协议;较低层次也仅是使用从高层系统传送来的参数,这就是层次间的无关性。因为有了这种无关性,层次间的每个模块可以用一个新的模块取代,只要新的模块与旧的模块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接口,即使它们使用的算法和协议都不一样。

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哪些协议、PPPOE机制

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哪些协议、PPPOE机制

OSI七层模型协议谈到网络不能不谈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虽然O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于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

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只是说明标准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fddi 令牌环网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802.2、802.3ATM、HDLC、FRAME RELAY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ARP、RARP、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第三层:网络层IP、IPX、APPLETALK、ICMP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

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加密解密是在网络层完成的.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四层:传输层TCP、UDP、SPX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

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计算机网络的7层4层和5层模型

计算机网络的7层4层和5层模型

计算机网络的7层4层和5层模型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中,分层次的体系结构是最基本的。

分层的主要好处有: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每一层向上和向下通过层间接口提供服务,无需暴露内部实现2、灵活性好3、结构上可分割4、易于实现和维护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OSI7层模型为了使全世界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能够互联,国际化标准组织ISO提出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简称OSI,即所谓的7层协议体系结构。

7层模型从上到下包含: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虽然OSI7层模型大而全,但是比较复杂、而且是先有了理论模型,没有实际应用。

TCP/IP(参考)4层模型OSI7层模型是一个大而全的理论模型、TCP/IP(参考)模型侧重一些核心的协议的分层。

TCP/IP四层模型,是由实际应用发展总结出来的,它包含了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和网络结构层,不过从实质讲,TCP/IP只有最上面三层,最下面一层没有什么具体内容,TCP/IP参考模型没有真正描述这一层的实现,只是要求能够提供给其上层-网络互连层一个访问接口,以便在其上传递IP分组。

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的关系:OSI定义了服务、接口、分层、协议的概念,TCP/IP借鉴了OSI的这个概念建立了TCP/IP模型。

OSI先有模型,后有协议,先有标准,后进行实践,而TCP/IP则相反。

OSI是一种理论模型,而TCI/IP已经被广泛使用,成为网络互连实际上的标准。

网络5层模型5层模型只出现在计算机网络学习教学过程中,他是对七层模型和四层模型的一个折中,及综合了OSI和TCP/IP体系结构的优点,这样既简洁又能将概念阐述清楚。

5层模型从上到下包含: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参考资料-[网络编程懒人入门(1):快速理解网络通信协议(上篇)]-[网络编程懒人入门(2):快速理解网络通信协议(下篇)]-[网络分层体系结构]。

001七层OSI参考模型

001七层OSI参考模型

001七层OSI参考模型⼀、什么是七层OSI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连。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个⽤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般称为OSI参考模型或七层模型。

⼆、OSI参考模型的划分OSI定义了⽹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和应⽤层),即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每⼀层实现各⾃的功能和协议,并完成与相邻层的接⼝通信。

OSI的服务定义详细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

某⼀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下各层的⼀种能⼒,它通过接⼝提供给更⾼⼀层。

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么实现的⽆关。

三、七层详解1、物理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利⽤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特流的透明传输。

物理层是传输的媒介,在线路中将0/1转换成电信号和光信号。

相当于是邮局与邮局之间的搬运⼯。

物理层规定了电平、速度和电缆针脚。

作⽤:承载⽐特流的传输特点:看得见,摸得着。

⽐如集线器(hub),中继器,⽹线,光纤,光猫,双绞线,同轴电缆等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采⽤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的⽅法,使得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差错的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层,⼜称数链层;相互直连的设备之间需要使⽤地址实现物理传输,⽽这个地址就是MAC地址,也叫物理地址(注:任何⼀个⽹络设备都有⼀个唯⼀的⾝份识别码,这个识别码就是MAC地址,MAC地址是⼀串⼗六进制的12位数字编码)。

相当于邮局中的拆箱⼯⼈。

数据链路层将⽐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组合成帧,使⽤链路层地址 (以太⽹使⽤MAC地址)来访问介质,并进⾏差错检测。

数据链路层⼜分为2个⼦层:逻辑链路控制⼦层(LLC)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

MAC⼦层处理CSMA/CD算法、数据出错校验、成帧等;LLC⼦层定义了⼀些字段使上次协议能共享数据链路层。

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哪些协议、PPPOE机制

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哪些协议、PPPOE机制

OSI七层模型协议谈到网络不能不谈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虽然O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于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

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只是说明标准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fddi 令牌环网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802.2、802.3ATM、HDLC、FRAME RELAY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ARP、RARP、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第三层:网络层IP、IPX、APPLET ALK、ICMP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

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加密解密是在网络层完成的.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四层:传输层TCP、UDP、SPX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

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OSI七层参考模型报文封装详解

OSI七层参考模型报文封装详解

OSI七层参考模型报⽂封装详解OSI七层模型中的报⽂封装详解⼀、OSI七层模型上三层(会话/表⽰/应⽤):HTTP/FTP协议等——数据传输层: TCP协议/UDP协议——数据 TCP/IP(HEAD)段⽹络层: IP/ICMP/ARP/RARP协议——数据 TCP/IP(HEAD) IP(HEAD)包数据链路层:ppp点到点—— 数据 TCP/IP(HEAD) IP(HEAD)帧物理层: 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11 ⽐特个⼈总结:记住各层主要协议,了解每层全部协议可以单独google.⼆、基础概念整理1.报⽂(message)是⽹络中交换与传输的数据单元,即站点⼀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

报⽂包含了将要发送的完整的数据信息,其长短很不⼀致,长度不限且可变。

2.OSI七层模型中,数据从上层应⽤到物理层⼀层⼀层封装:上三层的数据流在传输层被封装成数据段,在⽹络层数据段被封装成数据包,在数据链路层数据包被封装成数据帧,在物理层数据帧被封装成⽐特流。

解封装则反之。

三、报⽂封装详解传输层TCP报⽂段的封装:TCP 报⽂段的报头有 10 个必需的字段和 1 个可选字段。

报头⾄少为 20 字节。

报头后⾯的数据是可选项。

1)源端⼝(16位)标识发送报⽂的计算机端⼝或进程。

⼀个 TCP 报⽂段必须包括源端⼝号,使⽬的主机知道应该向何处发送确认报⽂。

2)⽬的端⼝(16位)标识接收报⽂的⽬的主机的端⼝或进程。

3)序号(也叫序列号)(32位)⽤于标识每个报⽂段,使⽬的主机可确认已收到指定报⽂段中的数据。

当源主机⽤于多个报⽂段发送⼀个报⽂时,即使这些报⽂到达⽬的主机的顺序不⼀样,序列号也可以使⽬的主机按顺序排列它们。

在 SYN 标志未置位时,该字段指⽰了⽤户数据区中第⼀个字节的序号;在 SYN 标志置位时,该字段指⽰的是初始发送的序列号。

在建⽴连接时发送的第⼀个报⽂段中,双⽅都提供⼀个初始序列号。

7层网络协议

7层网络协议

7层网络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7层网络协议是指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中的七层网络协议体系结构,它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功能,从而实现了网络通信的分层管理和模块化设计。

下面我们将逐层介绍7层网络协议的功能和特点。

第一层,物理层。

物理层是网络协议的最底层,它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包括电压、光强等物理特性的传输。

物理层的主要设备是中继器、集线器、网卡等。

物理层的特点是传输速度快,但只能传输比特流,不能识别数据的含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流组装成帧,并进行物理地址寻址,以及差错检测和纠正。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设备是网桥、交换机等。

数据链路层的特点是通过MAC地址进行寻址,实现了局域网内的数据传输。

第三层,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和路由选择,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网络层的主要设备是路由器。

网络层的特点是通过IP地址进行寻址,实现了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第四层,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包括数据的分段、传输控制和差错检测。

传输层的主要设备是端口。

传输层的特点是通过端口号进行寻址,实现了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第五层,会话层。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连接,以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

会话层的主要设备是网关。

会话层的特点是通过会话标识符进行寻址,实现了会话连接的管理。

第六层,表示层。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以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和格式兼容。

表示层的主要设备是加密解密设备。

表示层的特点是通过数据格式标识符进行寻址,实现了数据的安全传输和格式兼容。

第七层,应用层。

应用层负责应用程序的交互和数据传输,包括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等。

应用层的主要设备是应用程序。

应用层的特点是通过应用程序标识符进行寻址,实现了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传输。

总结。

7层网络协议通过分层管理和模块化设计,实现了网络通信功能的清晰划分和灵活组合。

网络结构SOI七层结构

网络结构SOI七层结构

网络结构SOI 七层结构黄金解答2013-03-25 11:47:06| 分类:Linux‎学习笔记|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传输层,5会话层,6表示层,7应用层)OSI是O‎p en Syste‎m Inter‎c onne‎c 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

国际标准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OS‎I模型。

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

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

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第一层是物‎理层(也即OSI‎模型中的第‎一层)在课堂上经‎常是被忽略‎的。

它看起来似‎乎很简单。

但是,这一层的某‎些方面有时‎需要特别留‎意。

物理层实际‎上就是布线‎、光纤、网卡和其它‎用来把两台‎网络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东西。

甚至一个信‎鸽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1层设备。

网络故障的‎排除经常涉‎及到1层问‎题。

我们不能忘‎记用五类线‎在整个一层‎楼进行连接‎的传奇故事‎。

由于办公室‎的椅子经常‎从电缆线上‎压过,导致网络连‎接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

遗憾的是,这种故障是‎很常见的,而且排除这‎种故障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第2层是数‎据链路层运行以太网‎等协议。

请记住,我们要使这‎个问题简单‎一些。

第2层中最‎重要的是你‎应该理解网‎桥是什么。

交换机可以‎看成网桥,人们现在都‎这样称呼它‎。

网桥都在2‎层工作,仅关注以太‎网上的MA‎C地址。

如果你在谈‎论有关MA‎C地址、交换机或者‎网卡和驱动‎程序,你就是在第‎2层的范畴‎。

集线器属于‎第1层的领‎域,因为它们只‎是电子设备‎,没有2层的‎知识。

第2层的相‎关问题在本‎网络讲座中‎有自己的一‎部分,因此现在先‎不详细讨论‎这个问题的‎细节。

OSI七层模型与各层设备对应(完整资料).doc

OSI七层模型与各层设备对应(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OSI七层模型与各层设备对应OSI七层网络模型由下至上为1至7层,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很简单,就是应用程序。

这一层负责确定通信对象,并确保由足够的资源用于通信,这些当然都是想要通信的应用程序干的事情。

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编码、转化,确保应用层的正常工作。

这一层,是将我们看到的界面与二进制间互相转化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语言与机器语言间的转化。

数据的压缩、解压,加密、解密都发生在这一层。

这一层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将数据处理为不同的格式,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文件扩展名。

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护、控制会话,区分不同的会话,以及提供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 duplex)、全双工(Full duplex)三种通信模式的服务。

我们平时所知的NFS,RPC,X Windows等都工作在这一层。

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

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传输层,负责分割、组合数据,实现端到端的逻辑连接。

数据在上三层是整体的,到了这一层开始被分割,这一层分割后的数据被称为段(Segment)。

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面向连接(Connection-Oriented)或非面向连接(Connectionless-Oriented)的服务,流控(Flow control)等都发生在这一层。

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描述osl的7层模型结构并说明各层次的功能

描述osl的7层模型结构并说明各层次的功能

描述osl的7层模型结构并说明各层次的功能嗨,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主题——OSL的7层模型。

听到“7层模型”,你是不是有点晕乎乎的?别担心,我们一步步来,保证让你明白清楚,不会让你觉得是在看一堆晦涩的术语。

就像吃火锅一样,我们分层来搞定,让你一口一口地享受其中的美味。

准备好了吗?那就跟我一起揭开OSL这层层“秘密”的面纱吧!1. 物理层好,首先,我们得从最底层说起——物理层。

这个层次就像是我们家里那根粗粗的电缆,它负责把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

就像电力让灯泡亮起来,物理层让我们的信息能够在网络上流动。

它处理的是电缆、光纤、无线电波这些硬件层面的事儿。

想象一下,物理层就像是咱们搭建房子的地基,没有它,咱们的房子(也就是网络)根本没法建起来。

2. 数据链路层接下来,我们看看数据链路层。

这个层次就像是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的导航系统,它负责把物理层传过来的数据包整理好,然后确保它们能够安全、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就像在高速公路上,你需要避开坑坑洼洼的地方,数据链路层也会处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问题,比如碰到的数据冲突和错误。

它还会负责用“地址标签”给每一个数据包贴上标签,确保它们能准确无误地到达目标。

3. 网络层到了网络层,就像是我们有了GPS导航,不仅要知道路,还要决定走哪条路最合适。

网络层负责确定数据的最佳路径,它处理的是网络地址和路由选择问题。

想象一下,你要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网络层就是帮你规划最佳路线的那个人。

如果网络层出问题了,你的数据可能会被送到错误的地方,或者走一条绕远路,效率简直低得让人抓狂。

4. 传输层传输层就是数据传送的“大管家”,负责确保数据能够完整无误地到达目的地。

就像我们寄快递一样,传输层会确保你的包裹在运输过程中没有丢失、没有损坏。

它会对数据进行分段、重组,还会处理数据的错误检查。

可以说,传输层就是那个细心的快递员,确保你的信息从发货到收货都平稳顺畅。

5. 会话层会话层有点像是主持会议的人,负责在通信的两端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OSI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七层结构

OSI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七层结构

OSI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七层结构听说过OSI的人应该不少,但完全知道其意思的相信并不多,下面,就让我们温故而知新吧!OSI的意思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一个网络系统结构----七层参考模型,叫做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由于这个标准模型的建立,使得各种计算机网络向它靠拢,大大推动了网络通信的发展。

OSI的七层可不是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七层,这里七层的意思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七层的功能介绍。

(1)应用层: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

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

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

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2)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

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II格式传输。

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

如果选择AS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II后发送数据。

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

示例:加密、ASII等。

(3)会话层: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

示例:RPC、SQL等。

(4)传输层:这层的功能包括是否选择差错恢复协议还是无差错恢复协议,及在同一主机上对不同应用的数据流的输入进行复用,还包括对收到的顺序不对的数据包的重新排序功能。

示例:TCP、UDP、SPX。

osi7层结构

osi7层结构

osi7层结构OSI七层结构:理解和应用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七层结构是一种网络通信的标准模型,它将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级。

每一层都有独立的任务和功能,同时也与上下两层进行交互,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是最底层的层级,它负责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比特流,并通过物理介质传输。

它定义了电子信号的传输速率、电压等信息。

常见的物理层设备包括网线、中继器和集线器。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主要处理数据包在物理层的传输错误,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

它将比特流组织成较小的数据帧,并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以太网协议就是在数据链路层工作。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负责选择最佳的路径将数据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它使用IP地址进行路由和寻址,并支持跨网络的数据传输。

常用的网络层协议有IP协议和路由协议。

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两个主机之间的端到端通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错误检测。

传输层常用的协议有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建立、维护和终止两个通信主机之间的会话。

它负责管理会话的开始、暂停和终止,以及数据在会话中的同步。

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主要处理数据的格式转换、数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

它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正确解释和理解。

第七层:应用层应用层是最高层的层级,它提供了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接口。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有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和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等。

总结:OSI七层结构为网络通信提供了标准化的模型,它将网络协议的功能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使网络设备能够进行协同工作。

每一层都承担着特定的任务和功能,通过层与层之间的交互,实现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了解和理解OSI七层结构对于网络工程师和管理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提供指导和参考,使网络系统更加稳定和高效。

网络7层结构资料

网络7层结构资料

OSI七层模式简单通俗理解这个模型学了好多次,总是记不住。

今天又看了一遍,发现用历史推演的角度去看问题会更有逻辑,更好记。

本文不一定严谨,可能有错漏,主要是抛砖引玉,帮助记性不好的人。

总体来说,OSI模型是从底层往上层发展出来的。

这个模型推出的最开始,是是因为美国人有两台机器之间进行通信的需求。

需求1:科学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两个硬件之间怎么通信。

具体就是一台发些比特流,然后另一台能收到。

于是,科学家发明了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

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需求2:现在通过电线我能发数据流了,但是,我还希望通过无线电波,通过其它介质来传输。

然后我还要保证传输过去的比特流是正确的,要有纠错功能。

于是,发明了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

这一层通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需求3:现在我能发正确的发比特流数据到另一台计算机了,但是当我发大量数据时候,可能需要好长时间,例如一个视频格式的,网络会中断好多次(事实上,即使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网络还是经常中断,只是中断的时间是毫秒级别的)。

那么,我还须要保证传输大量文件时的准确性。

于是,我要对发出去的数据进行封装。

就像发快递一样,一个个地发。

于是,先发明了传输层(传输层在OSI模型中,是在网络层上面)例如TCP,是用于发大量数据的,我发了1万个包出去,另一台电脑就要告诉我是否接受到了1万个包,如果缺了3个包,就告诉我是第1001,234,8888个包丢了,那我再发一次。

这样,就能保证对方把这个视频完整接收了。

例如UDP,是用于发送少量数据的。

我发20个包出去,一般不会丢包,所以,我不管你收到多少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SI七层模式简单通俗理解这个模型学了好多次,总是记不住。

今天又看了一遍,发现用历史推演的角度去看问题会更有逻辑,更好记。

本文不一定严谨,可能有错漏,主要是抛砖引玉,帮助记性不好的人。

总体来说,OSI模型是从底层往上层发展出来的。

这个模型推出的最开始,是是因为美国人有两台机器之间进行通信的需求。

需求1:科学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两个硬件之间怎么通信。

具体就是一台发些比特流,然后另一台能收到。

于是,科学家发明了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

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需求2:现在通过电线我能发数据流了,但是,我还希望通过无线电波,通过其它介质来传输。

然后我还要保证传输过去的比特流是正确的,要有纠错功能。

于是,发明了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

这一层通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需求3:现在我能发正确的发比特流数据到另一台计算机了,但是当我发大量数据时候,可能需要好长时间,例如一个视频格式的,网络会中断好多次(事实上,即使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网络还是经常中断,只是中断的时间是毫秒级别的)。

那么,我还须要保证传输大量文件时的准确性。

于是,我要对发出去的数据进行封装。

就像发快递一样,一个个地发。

于是,先发明了传输层(传输层在OSI模型中,是在网络层上面)例如TCP,是用于发大量数据的,我发了1万个包出去,另一台电脑就要告诉我是否接受到了1万个包,如果缺了3个包,就告诉我是第1001,234,8888个包丢了,那我再发一次。

这样,就能保证对方把这个视频完整接收了。

例如UDP,是用于发送少量数据的。

我发20个包出去,一般不会丢包,所以,我不管你收到多少个。

在多人互动游戏,也经常用UDP协议,因为一般都是简单的信息,而且有广播的需求。

如果用TCP,效率就很低,因为它会不停地告诉主机我收到了20个包,或者我收到了18个包,再发我两个!如果同时有1万台计算机都这样做,那么用TCP反而会降低效率,还不如用UDP,主机发出去就算了,丢几个包你就卡一下,算了,下次再发包你再更新。

TCP协议是会绑定IP和端口的协议,下面会介绍IP协议。

需求4:传输层只是解决了打包的问题。

但是如果我有多台计算机,怎么找到我要发的那台?或者,A要给F发信息,中间要经过B,C,D,E,但是中间还有好多节点如K.J.Z.Y。

我怎么选择最佳路径?这就是路由要做的事。

于是,发明了网络层。

即路由器,交换机那些具有寻址功能的设备所实现的功能。

这一层定义的是IP地址,通过IP地址寻址。

所以产生了IP协议。

需求5:现在我们已经保证给正确的计算机,发送正确的封装过后的信息了。

但是用户级别的体验好不好?难道我每次都要调用TCP去打包,然后调用IP协议去找路由,自己去发?当然不行,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自动收发包,自动寻址的功能。

于是,发明了会话层。

会话层的作用就是建立和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需求6:现在我能保证应用程序自动收发包和寻址了。

但是我要用Linux给window发包,两个系统语法不一致,就像安装包一样,exe是不能在linux下用的,shell在window下也是不能直接运行的。

于是需要表示层(presentation),帮我们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通信语法问题。

需求7:OK,现在所有必要条件都准备好了,我们可以写个android程序,web程序去实现需求把。

补充:Socket:这不是一个协议,而是一个通信模型。

其实它最初是伯克利加州分校软件研究所,简称BSD 发明的,主要用来一台电脑的两个进程间通信,然后把它用到了两台电脑的进程间通信。

所以,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进程间通信,不是什么高级的东西。

主要做的事情不就是:A发包:发请求包给某个已经绑定的端口(所以我们经常会访问这样的地址182.13.15.16:1235,1235就是端口);收到B的允许;然后正式发送;发送完了,告诉B 要断开链接;收到断开允许,马上断开,然后发送已经断开信息给B。

B收包:绑定端口和IP;然后在这个端口监听;接收到A的请求,发允许给A,并做好接收准备,主要就是清理缓存等待接收新数据;然后正式接收;接受到断开请求,允许断开;确认断开后,继续监听其它请求。

可见,Socket其实就是I/O操作。

Socket并不仅限于网络通信。

在网络通信中,它涵盖了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其实这都不需要记,因为Socket通信时候用到了IP和端口,仅这两个就表明了它用到了网络层和传输层;而且它无视多台电脑通信的系统差别,所以它涉及了表示层;一般Socket都是基于一个应用程序的,所以会涉及到会话层和应用层。

通信原理之OSI七层参考模型(一)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谈计算机通信原理当然离不开计算机网络,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官方定义:计算机网络是由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起来所组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数据通信、数据共享及协同完成某些数据处理的工作。

其实说白了就是,计算机组成的网络或者说在这个网络系统中有很多计算机,这里的计算机不仅仅指我们的电脑,其实指的是所有在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2、计算机之间如何进行通信有了计算机等设备,也就得考虑如何连接起来他们,这就是他们之间该如何通信的问题。

对计算机来说,就是一个硬件设备,如何让计算机与计算机连接起来,必需需要软件的支撑。

那么支持计算机通讯的软件是什么呢?就是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

这个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就是计算机网络软件。

最经典的当然是国际化标准的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它是通过一个机器上的一个应用进程与另一个机器上的进程进行信息交互。

下面我们了解下这个模型。

2.1、OSI七层模型上面我们已经知道,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是通过两个软件进程连接起来的。

但想让这两个进程之间进程通信,还需解决很多问题。

OSI参考模型解决此问题是,首先就是分层,简单的来说,这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是通过七大部分来完成,也就是OSI七层参考模型。

每一层都完成网络当中的一个独立任务。

下面是七层模型图:这张图看起来确实复杂,让我们分解来看,主机A和主机B都的进程都分七层处理,下面首先了解下各层什么作用。

(1)物理层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也是OSI 模型的第一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

使其上面的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网络的具体传输介质是什么。

“透明传送比特流”表示经实际电路传送后的比特流没有发生变化。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为它的上一层提供一个物理连接,以及它们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如规定使用电缆和接头的类型、传送信号的电压等。

在这一层,数据还没有被组织,仅作为原始的位流或电气电压处理,单位是bit。

理解着确实难,不过总之一句话,就是把最初的电流什么,为上一层提供物理连接。

保证电流的透明化等。

(2)数据链路层Datalink Layer,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它控制网络成和物理成的通信,是一个桥梁,其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递。

说白了就是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为了保证传输,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

帧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数据,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物理地址以及检错和控制信息。

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

如果在传送数据时,接收点检测到所传数据中有差错,就要通知发送方重发这一帧。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独立于网络和它的节点和所采用的物理层类型,也不关心是否正在运行Word 、Excel或使用Internet 。

有一些连接设备,如交换机,由于它们要对帧解码并使用帧信息将数据发送到正确的接收方,所以它们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感觉挺难懂的,简单总结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还有纠错和重发机制等。

(3)网络层Network Layer,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

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网络层通过综合考虑发送优先权、网络拥塞程度、服务质量以及可选路由的花费来决定从一个网络中节点A 到另一个网络中节点B 的最佳路径。

由于网络层处理,并智能指导数据传送,路由器连接网络各段,所以路由器属于网络层。

网络负责在源机器和目标机器之间建立它们所使用的路由。

这一层本身没有任何错误检测和修正机制,因此,网络层必须依赖于端端之间的由DLL提供的可靠传输服务。

简单的来说就是在网络中找到一条路径,一段一段地传送,由于数据链路层保证两点之间的数据是正确的,因此源到目的地的数据也是正确的,这样一台机器上的信息就能传到另外一台了。

但计算机网络的最终用户不是主机,而是主机上的某个应用进程。

这个过程由传输层实现。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OSI参考模型的第四层。

传输协议同时进行流量控制或是基于接收方可接收数据的快慢程度规定适当的发送速率。

除此之外,传输层按照网络能处理的最大尺寸将较长的数据包进行强制分割。

例如,以太网无法接收大于1500字节(Byte)的数据包。

发送方节点的传输层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片,同时对每一数据片安排一序列号,以便数据到达接收方节点的传输层时,能以正确的顺序重组。

该过程即被称为排序。

工作在传输层的一种服务是TCP/IP协议套中的TCP(传输控制协议),另一项传输层服务是IPX/SPX 协议集的SPX(序列包交换)。

网络层交给传输层后,传输层必需标识了服务是哪个进程请求的,要交给谁的问题。

我把东西交你时,希望通知你一下,就是会话层的工作。

(5)会话层Session Layer,OSI参考模型的第五层。

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维持和终止通信。

会话层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链接,保持会话过程通信链接的畅通,同步两个节点之间的对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通信中断时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