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MRI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对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核磁共振成像对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负荷的增加,颈椎病已成为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而核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高分辨的影像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核磁共振成像对颈椎病的诊断作用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为特征的疾病。
核磁共振成像通过对颈椎进行多个方向的断面扫描,能够准确显示颈椎的骨骼结构、椎间盘、大小关节、神经根等解剖结构的情况,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同时,核磁共振成像还可以进行功能性检查,如C开口试验可以评估患者颈椎活动的范围和稳定性。
这些多维度的细节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核磁共振成像对颈椎病的病因评估颈椎病有多种病因,如颈椎间盘突出、骨刺形成、颈椎关节退行性病变等。
核磁共振成像可以直观地显示这些病变的存在和程度,帮助医生判断病因,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
例如,对于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明确患者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大小和压迫神经根的情况,为外科手术或保守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核磁共振成像对颈椎病治疗效果评估的意义颈椎病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核磁共振成像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评估作用。
在保守治疗中,通过定期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的好坏。
例如,对于接受物理治疗的患者,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病灶的缩小、消退情况,判断治疗的有效性。
而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核磁共振成像则可以通过术后检查,评估手术的效果和植入物的稳定性。
四、核磁共振成像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优势相比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核磁共振成像具有以下优势:1. 无创伤:核磁共振成像不需要插管或穿刺,避免了传统手术或检查时可能带来的疼痛和并发症风险。
2. 无辐射:相比X射线和CT等影像检查,核磁共振成像不产生电离辐射,对患者没有损害,特别适用于孕妇和儿童。
肥大性颈椎病的MRI诊断
王永 广 董 文波
【中图分类号 】R 4 2 411 I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 6 2 3 8 2 1 0 — 0 2 0 1 7 — 7 3( 0 0J 7 0 4 — 1 【 摘要 】 本文对1例肥大性颈椎病患者 ̄MRI 5 - J 表现进行分析 ,探讨肥大性颈椎病的MRI 诊断。 【 关键词 】肥大性颈椎病 MRI
1 料 和 方 法 材
常多处受累。另一组主要为椎间盘脱出性颈椎病 ,这组病例多
本 组 l例 肥 大性 颈 椎 病 患者 均 采 用P LP Y O C N 5 HII8G R S A 程度不同的合并 2J g 1T . 磁共 振 机检 查 ,用 颈 表面 线 圈 ,采集 横 断 与矢状 面图像 。 5 常仅 12 受 累 。肥 大性 者 ,于矢 状 位T  ̄权 像 ,相 当于 椎 间 序列 :自旋 回波 序列 s 1 (R 0 ~ 0/E 5 2m ) L S 隙水平硬膜囊和脊髓前后缘均有受压,使之变细,如糖葫芦或 ET wIT 5 0 60 1— 0 s,F A H T 串珠 样外 观 。骨 质增 生 ,韧 带 的肥 厚 和骨 化均 表现 为 低信 号 。 准T WI R 0 /E 8F 1 。) 2 ( 4 0 1/L 5 ,矩阵 = 5 ×12 T T 26 9。
成份。
社 .0 23 3 0 . 2 0 .8 -4 8
作 者 单位 :4 50 河 南大 学淮河 医院 影像科 70 0 4 50 河 南大 学医 学影像 研 究所 70 0
参 考文献
[ ] 王 云 华 . 发 性 纵 隔 肿 瘤 的C 诊 断 . 用 放 射 学 杂 志 , 1 原 T 实
2 0 ,1 ( ) 2 4. 0 1 7 2 : -9 9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颈椎病的诊断必须具备的条件:
1. 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 影像学证实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变;
3. 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一致。
如果仅有影像学表现、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变, 而无临床症状,应该诊断为“颈椎退行性变”; 因为55岁以上人群80%影像学表现有颈椎退行性 变,而大部分无临床症状.
14
钩椎关节:由下位椎体外侧缘中后部向 上突出的钩 突(唇状)及与其相对应的上位椎体的外缘构成; 正位呈“托盘状”,左右对称。
15
8、颈椎的生理曲度: ☆ 颈椎前突,最突点一般位 于C4,
故颈椎病多发生于 C4上下方;
☆ 颈椎的前突距离测量:枢椎齿突后上缘向下至第 七颈椎体后下角划一连线,该线至C1—7椎体后线 的最宽距离,正常为12mm+-5mm。
之间基本平行。
18
9、颈椎韧带:颈椎周围的韧带对维持的内外平衡 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颈椎病无骨质改变时,而血
管、神经、韧带(尤其是黄韧带)受压或扭曲
(如某一椎体旋转)产生充血水肿,病史长者可 以纤维化,出现颈椎病症状。
椎体前有前纵韧带:
椎体后有后纵韧带:
椎体两侧有椎旁韧带:
椎弓间有黄韧带:
横突间有横突间韧带:
切凹增生征 正常下关节突
40
(五)椎间孔变窄变形:骨性椎间孔变
形、变小的原因主要是上关节突肥大和钩椎关 节增生; 平片斜位能显示椎间孔的骨性狭窄, “8”字形(系钩椎关节和上关节突同时增生) “3”字(系钩椎关节增生) 反“3”字形(系上关节突增生)。 CT和MRI可清楚显示椎间孔变窄;
41
椎间孔变形:主要表现前后径变小。 C4上关节突肥大、
35
小关节积气,关节面硬化 C3下关节突变尖硬化
颈椎病鉴别诊断
1,脊髓肿瘤可同时出现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对非手术治疗无效,可应用MRI鉴别两者,脊髓造影显倒杯状阴影,脑脊液检查可见蛋白含量升高。
2,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以上肢为主的四肢瘫是其主要特征,本病发病年龄较脊髓型颈椎病早10年左右,且少感觉障碍,其发病速度快,很少伴随自主神经症状,而颈椎病病程缓慢,多有自主神经症状。
另外,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的肌萎缩范围较颈椎病广泛,可发展至肩关节以上。
3脊髓空洞症多见于青壮年,病程缓慢,早期影像上肢,呈阶段性分布节,其感觉以温,痛觉丧失为主,而触觉及深感觉则基本正常,此现象称感觉分离,颈椎病无此症状,由于痛,温觉丧失,可发现皮肤增厚,溃疡及关节因神经保护机制的丧失而损害,即夏科关节。
通过CT及MRI 可以发现两者的差异。
颈部MRI检查
颈部MRI检查颈部MRI检查介绍:颈部MRI检查是对颈部和颈部周边进行MRI扫描,用于诊断颈部的病变。
颈部MRI检查正常值:皮下脂肪和骨髓在T1WI、T2WI和质子密度像上均呈高信号;骨皮质、空气、韧带、肌腱和纤维软骨呈低信号;肌肉和关节透明软骨呈中等偏低信号。
液体,如关节内积液,炎症或水肿和肿瘤组织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
血肿则依出血时间的长短而呈现强度不同的信号。
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肿块和区域。
颈部MRI检查临床意义:异常结果:颈部MRI检查适应于:颈部良恶性肿瘤颈部血管性病变颈部的囊肿性病变颈部的肉芽肿性病变颈部的淋巴结肿大颈前软组织血管丰富,为消除血管搏动伪影可于近心端和远心端分别加饱和带;严重动脉搏动伪影,可采用心电、脉搏同步采集技术;颈部血管病变,可采用2D(3D)TOF法或PC法血管成像技术,或加增增强对比剂采用3D-CE-MRA技术。
需要检查的人群:颈部酸痛,颈部周边有异常疼痛的人群。
颈部MRI检查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1、安装人工心脏起博器者及神经刺激器者禁止做检查。
2、颅内有银夹及眼球内金属异物者禁止做检查。
3、心电监护仪不能进入MRI检查室。
曾做过动脉病手术、曾做过心脏手术并带有人工心瓣膜者禁止做检查。
4、各种危重病患者:如外伤或意外发生后的昏迷、烦躁不安、心率失常、呼吸功能不全、不断失血及二便失禁者等等。
5、检查部位有金属物(如内固定钢针钉等)不能检查。
6、妊娠妇女慎做检查,如有可能怀孕者,请告知检查医生。
检查前禁忌:成像检查前4小时禁食禁水,训练患者屏气。
检查时要求:检查放松心情,听从医生吩咐进行检查,请将病历、X线平片、CT片、既往MRI片等资料随同带来MRI室供参考。
颈部MRI检查检查过程:采用头颈部联合线圈或颈部相控阵线圈或颈部表面柔线圈(视扫描部位而定)。
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头部正中矢状面与XO平面一致;双侧眼裂连线平行于ZO平面,双侧颞部及耳部予以固定防止运动。
颈椎磁共振操作方法
颈椎磁共振操作方法
颈椎磁共振是一种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观察和诊断颈椎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颈椎磁共振的操作方法:
1. 病人准备:病人需脱下所有金属制品,如首饰、手表等。
医生会询问病人有无心脏起搏器、荧光剂过敏等情况,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
2. 机器调试:病人躺在磁共振机的检查床上,医生会调整病人的身体位置,使颈椎部位处于扫描范围内。
3. 执行检查:一旦病人就绪,医生会启动磁共振机进行扫描。
病人需要尽量保持不动,以获得清晰的影像。
4. 完成检查:一般来说,整个检查过程大约需要30分钟至1小时不等。
待检查完毕,医生会根据观察到的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颈椎磁共振是一种无创伤且安全的检查方法,但由于病人需躺在狭窄的扫描仪内,可能会令某些人感到不适。
因此,在接受检查时,病人需尽量放松心情,以帮助顺利完成检查。
颈椎病患者的颈椎CT与MRI检查解读
颈椎病患者的颈椎CT与MRI检查解读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颈部僵硬、头昏眼花等。
为了确诊和评估颈椎病的病情及其影响范围,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颈椎CT或MRI检查。
本文将对颈椎CT与MRI检查的解读进行详细介绍。
一、颈椎CT检查解读颈椎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X光成像技术来生成颈椎横断面图像的检查方法。
在进行颈椎CT检查时,患者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配合呼吸指导,并保持颈椎处于放松状态。
通过扫描仪器的旋转探测器对颈椎进行逐层扫描,从而获取具有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图像。
在颈椎CT图像解读中,医生会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颈椎骨结构:通过颈椎CT图像,可以清晰观察颈椎骨结构的形态和密度。
正常情况下,颈椎骨结构整齐、密度均匀。
而在颈椎病变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异常现象。
2. 椎间盘状态:颈椎CT图像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椎间盘的状态。
正常情况下,椎间盘均匀,具有适当的间隙。
而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椎间盘突出、退化等异常现象。
3. 神经根受压情况:颈椎CT图像可以显示神经根的位置和受压情况。
当颈椎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等问题存在时,可能会导致神经根受压,出现相应的症状。
二、颈椎MRI检查解读颈椎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来生成颈椎横断面图像的检查方法。
与颈椎CT不同,颈椎MRI 采用的是磁场和无线电波的组合,不使用X射线,并且图像分辨率更高。
在进行颈椎MRI检查时,患者同样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保持颈椎处于放松状态。
通过磁共振仪器产生的磁场和无线电波,从而获取高清晰度的颈椎横断面图像。
颈椎MRI图像解读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骨骼结构:颈椎MRI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颈椎的骨骼结构。
与CT检查类似,医生可以观察颈椎的排列和形态,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2. 椎间盘状态:颈椎MRI图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椎间盘信息。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一 定义及分型
❖ 定义:系指颈椎间盘变性及其继发的一系 列颈椎退行性病变刺激或挤压邻近的血管或 神经所引起的临床表现称颈椎病.
❖ 分型:脊髓型 神经根型 交感型 椎动 脉型
正常颈椎的影像表现
❖ 大体表现 ❖ 平片 ❖ 常规脊髓造影 ❖ CT及CTA ❖ MRI
三 颈椎退行性疾病
❖ 颈椎间盘突出症 ❖ 颈脊椎关节病
颈椎间盘突出症
❖ 占椎间盘突出症的10%,好发于C5-6及C6-7 ❖ CT表现:椎间盘膨出,膨出间盘边缘超出椎
体后缘2mm。 椎间盘突出,分为“软突”和“硬 突”。 MRI表现:突出物与变性间盘信号一致,有
窄颈与椎间盘相连或与间盘分离, 和CT所示软突对应;突出物呈不 均匀低信号,与CT所示硬突对应。
四 颈椎椎管狭窄及颈椎病
❖ 颈椎狭窄症系指椎管及椎间孔狭窄压迫了脊 髓或神经根所引起的临床表现。
❖ 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椎管狭窄症即为脊 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
❖ 椎管狭窄分类
先天性
合并于全身骨骼发育障碍 合并于先天性脊柱畸形 发育性椎管狭窄
后天性
退行性病变 、骨折或脱 手术后 、OPLL 、氟骨 症、强直性脊柱炎 、 肥 大性骨关节症。
水肿---长T2,略长或等T1信号。病灶边缘模糊。 坏死---不均匀长T2信号,略长T1信号,病灶边缘欠清
楚。 囊变---信号同CSF,病灶边缘清楚。
神经根型颈椎病
常规脊髓造影:一个或几个水平神经根鞘袖充盈 不良、变形、缺损或消失。
CTM及MRI: 前根及/或后根,联合后的神经根 受压,水肿增粗。
于4mm
硬膜囊及脊髓呈新月形,脊髓矢状径小于等发育性椎管狭窄Fra bibliotek颈椎病密切相关。
X线平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郭旺明
X线平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郭旺明发布时间:2023-05-14T06:16:02.959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6期作者:郭旺明[导读] 目的:观察X线平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北京年轮中医骨科医院影像科北京 100025摘要:目的:观察X线平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目标,按照检测方法分为X线组(30例),CT组(30例),MRI组(30例)。
分别采用X线平片、CT、MRI检测方法,对比三组检测方法诊断结果。
结果:MRI组应用MRI方法检出率均高于X线组和CT组(P<0.05)组间数据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X线平片、CT、MRI方法对诊断颈椎病均应用价值,但MRI诊断检出率更高,实际临床中可根据患者情况不同,联合多种检测方式,可提高诊断结果,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保障,值得推广。
关键词:颈椎病;X线平片;CT;MRI;应用效果颈椎病是骨科最常见的疾病,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运动量少,久坐工作者较多,使颈椎病发病率逐年提高[1]。
其临床症状有头昏目眩、疼痛僵硬、颈椎脊柱弯曲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早期诊断对治疗有积极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为X 线、CT、M R I [2]等方式,不同检查方法结果有所不同,而本次研究皆在于观察三种检测方式对颈椎病患者的诊断结果,具体方法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颈椎病患者,选取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
分为X线组(30例),CT组(30例),MRI组(30例),分组依据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中女性46例,男性44例,中位年龄(43.5±2.1)岁,平均病程(4.1±0.9)年。
纳入标准:符合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且已签知情书。
采取SPSS22.0软件对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的差异进行分析,得出P>0.05,实验可行。
颈椎间盘突出的MRI诊断价值
( ) 髓 型 : 于颈 椎 骨 质 增 生 , 间 盘发 生 改 变 ( 间 隙 4脊 由 椎 椎 狭窄 等 ) 压 迫 脊髓 , 得 支配 肢 体 活 动 的神 经 功 能 失 常 , 表 , 使 常 现 为行 走 不 稳 、 足 笨 拙 , 至 出 现大 小 便 困 难 、 肢 瘫痪 。好 手 甚 下
法。
( ) 免 长时 间 的伏 案 工 作 。一 般 工 作 一 小 时左 右 就 要 抬 3避 头 活 动 颈椎 或 起 身 活 动 一 下 , 以缓 解颈 椎 的疲 劳 。 () 当 的颈 部 功 能 锻 炼 , 部 前 屈 后伸 , 右旋 转 。颈 部 4适 颈 左 肌 肉 锻 炼 的方 法 有 2种 :() 站立 或 坐 位 , 手 交叉 紧抵 头 1取 双 后 枕部 , 颈 用 力 后伸 , 手 则 用 力 阻之 , 持 1s 放 松 1s 头 双 坚 0, 0, 1 为 1 . 天 做 1 ;2 取 坐 位 , 手 托 下颌 , 颌 向下 0次 组 每 0组 ( ) 双 下 用 力 , 手 则 用 力 阻之 , 双 坚持 1 s放 松 1s 1 为 Ⅱ , 天 根 型 : 现 为 颈 、 、 臂 、 臂 、 指 麻木 、 痛 1神 表 肩 上 前 手 疼 剧烈 , 放 射性 , 从 颈部 开 始 , 步 按 肩一 臂 一 肘 一 手 一 指 呈 可 逐 的顺 序 发 展 。好 发 于 中 老 年人 , 往 会 因受 凉 、 累 而诱 发 、 往 劳 加
维普资讯
・
8 8・
诊断治疗
版权所有 侵权 必究 举报有奖 文责 自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 0 年 第 6 总 22期 07 期 6
和缓 , 频 有 序 , 全 身 锻炼 相 结 合 。 根 据 自身 情 况 可 以 长 期 频 和 锻炼 , 别适 合 中 老年 人 。 特 ( ) 物 疗 法 : 物 在 颈椎 病 的治 疗 中 可 以起 到 辅 助 的 对 7药 药 症治疗作用 , 可选 用 止 痛 、 炎 药 , 口服 阿 司匹 林 、 炎 痛 、 消 如 消 三 乌 胶 囊 等 。可 运 用 营 养 和 调 节 神 经 系 统 的 药 物 及 扩 张 血 管 药 , 谷 维 素 、 生 素 B 、 生素 B 2 香 丹 注 射液 、 塞 通 注 如 维 1维 1、 血
颈椎病患者的X线、CT、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颈椎病患者的X线、CT、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总结颈椎病在X线、CT、MRI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
方法收集近十年来关于颈椎病的影像学文献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X线平片可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特别是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间隙狭窄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CT能更准确地显示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直观的看到椎间盘对硬膜囊、脊髓的压迫。
磁共振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椎动脉的改变。
结论任何一种影像学检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优势,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体征检查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颈椎病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1],是因颈椎间盘变性所致病变节段不稳定,或外伤等因素造成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临近的神经与其他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2],好发部位为C4-5.C5-6C6-7[3]。
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4],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变,愈来愈多的从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群如学生、教师等开始出现颈椎病的相应症状,颈椎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重视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高中青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防止中老年人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X线、CT、MRI检查已成为诊断颈椎病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1.方法通过万方,知网,维普三大数据库,以颈椎病为关键词,文摘中以X线、CT、MRI为索引,年限定在2001年- 2012年,进行搜索,对所得的文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结果2.1 X线平片表现:A)生理曲度变直[6-9]:颈椎成保护性的变直、后凸、前凸或反弓。
改变原因可能是颈部附近肌肉因神经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痉挛所致。
B)椎间隙变窄[10-11]:椎体间隙变窄、不对称或休蒙氏结节,椎板密度增高等。
颈椎动态MRI对早期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诊断价值
166
[8] 梁硕, 关 海 山 . 多 节 段 脊 髓 型 颈 椎 病 髓 内 M R I T2W I 高 信 号 强 度 比 值 分 级 与 预 后 相 关 性 分 析 [ J ] . 实 用 骨 科 杂 志,2019, 25(7):588-591.
[9] 矫健航,张善勇,陈曦,等 . 胸腰椎骨折分型的发展过程及临床意 义 [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6):1226-1229.
1 月就诊的 210 例颈肩部不适或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主诉颈肩部不适患者 70 例为第一组,临床体征和症状检查符合但 M R I 检查无异常
患者 70 例为第二组,确诊的 C S M 患者 70 例为第三组,全部观察对象均接受颈椎动态 M R I 结合临床表现检查,对比三组检查结果。结果:第一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 X 线片检查与 JOA 评分结果比较 第一组患者的前凸角、椎管矢径、椎体 / 椎管矢径均
明显大于第二组和第三组,且其 JOA 评分结果也明显高于 第二组和第三组,三组观察对象数据差异对比明显(P < 0.05),见表 1。
表 1 三组患者 X 线片检查与 JOA 评分结果比较(x- ± s)
第三组 70 6.32±0.92 0.87±0.12 5.11±0.63 0.89±0.23
t
14.304
21.882
18.703
4.1
0.000
组别 例数
第一组 70 第二组 70 第三组 70
t P
椎管矢径 /mm 9.81±1.48 8.72±1.66 6.41±1.02
综上所述,早期脊髓型颈椎病(C S M)实施颈椎动态 M R I 结合临床表现检查和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颈椎磁共振成像在颈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图像处理及后处理技术
图像预处理
01
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如去除噪声、增强对比度等,以提高
图像质量。
图像后处理
02
运用后处理技术,如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对图像进
行三维重建和定量分析,为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图像分析与诊断
03
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对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
的诊断。
04
颈椎磁共振在各类颈椎疾 病诊断中应用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通过非手术治疗或手术 治疗,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 生活质量。
案例二:复杂型颈椎管狭窄症评估策略分享
患者病情介绍
患者因颈部外伤导致复杂型颈椎管狭窄症,伴有脊髓受压症状。
磁共振成像在评估中的应用
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全面评估颈椎管狭窄的程度、范围及脊髓受压 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颈椎磁共振成像 在颈椎疾病诊断 中的应用
目录
• 颈椎疾病概述 • 磁共振成像技术原理及设备介绍 • 颈椎磁共振检查操作规范与注意
事项 • 颈椎磁共振在各类颈椎疾病诊断
中应用
目录
• 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 • 影像学检查在颈椎疾病治疗中辅
助作用
01
颈椎疾病概述
颈椎疾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颈椎疾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 性变、颈椎骨质增生等原因所引 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扫描参数设置与调整技巧
扫描序列选择
根据颈椎病变的特点和诊断需求,选 择合适的扫描序列,如T1WI、T2WI 、STIR等。
扫描时间掌握
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 扫描时间,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运 动伪影。
对比分析颈椎病的MRI、CT影像学诊断价值
临床探索对比分析颈椎病的MRI、CT影像学诊断价值马民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山东青岛 266400)摘要:目的:分析颈椎病的MRI、CT影像学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颈椎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方式检查结果。
结果:两种检查方式诊断颈椎病方面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在诊断效能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T检查在固性椎管狭窄、颈椎屈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方面的检出率低于MRI,P<0.05;CT在钩突增生、小关节突增生方面检出率高于MRI,P<0.05。
结论:CT与MRI在颈椎病诊断中均具有一定价值,在不同方面的显示各有优劣性,临床应酌情综合使用两种检查方式,为后期医师治疗颈椎病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MRI;CT;影像学;诊断价值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的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其中包括颈椎骨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以及增生性颈椎炎等[1]。
主要发病原因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其次为慢性劳损、先天性畸形以及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等因素[2]。
并可根据受累组织,分为神经根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以及椎动脉颈椎病这4中类型。
颈椎病临床常表现为上肢无力、手指发麻、颈背疼痛等,严重时亦可导致患者四肢僵硬、痉挛甚至截瘫或四肢瘫痪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3]。
早期诊断颈椎病,及早进行干预治疗意义重大。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疑似颈椎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所所有患者均采用CT 和MRI检查,其中男49例、女43例,年龄31~57岁。
1.2 方法多层螺旋CT检查: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时确保为同一台CT机,取患者头后仰卧位,电流220~250 mA,层厚5 mm,准直为5 mm,螺距为1.5,将原始图像与重建图像进行结合,多平面、多方位、立体的显示颈椎及周边组织结构,使医师更加准确的对患者颈椎病情况进行判断。
颈椎病在DR、CT、MRI检查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防治
颈椎病在DR、CT、MRI检查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防治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在颈椎病诊断检查中影像学特点,探索其诊断限度及临床防治对策。
方法分析120例经临床及DR、CT、MRI检查确诊的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DR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特别是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但CT及MRI能更准确地显示椎体骨质增生,前后纵韧带钙化、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更能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
结论 DR平片在颈椎病的初步诊断及临床防治中有重要意义;CT及MRI对颈椎病的诊断及分型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影像学资料,为临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颈椎病数字化X线摄影(DR)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 核磁共振成像(MRI)【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100-02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群正常的生活与工作;近几年临床证实,发病的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临床表现除颈肩、臂酸痛、麻木、头疼、头晕外,还有许多特殊的症状。
本文收集经临床和影像检查同时确诊的颈椎病120例,对DR平片、CT与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中有65例做DR检查,35例做CT检查,20例做MRI检查;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7.5岁,病程半年~30年。
其中18~20岁12例,20~30岁20例,30~40岁30例,40~60岁33例,60岁以上25例。
临床上以颈肩部不适、疼痛,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眩晕,上肢麻木,甚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为主要症状。
1.2 方法X线摄影采用PHILIPS DR摄影机,常规摄取颈椎正侧双斜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寰枢关节
寰枢外侧关节 寰枢正中关节 寰椎横韧带 寰椎十字韧带
实用文档
寰齿关节与寰枢关节
寰椎与枢椎之间形成由寰椎前弓和枢椎齿 突构成的寰齿关节和是由寰椎侧块的下关 节面与枢椎的上关节面构成寰枢关节。
1.关节囊 侧方的寰枢关节囊,薄而松 弛,连接寰椎侧块的边缘与枢椎的下关节 面。
2.前寰枢椎韧带 从寰椎前弓下缘至枢 椎椎体前面之间。
实用文档
韧带
(1)、前纵韧带 (2)、后纵韧带 (3)、黄韧带 (4)、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 (5)、横突间韧带
实用文档
颈部韧带
1.前纵韧带 它起自枕骨的咽结节,向下经寰椎前弓及各椎 体的前面,止于第1或第2骶椎的前面。前纵韧带坚固附着 于椎体,但疏松附着于椎间盘。
2.后纵韧带 位于椎管的前壁,其作用为限制颈椎屈曲运 动。它起自枢椎,向上移行为覆膜。
实用文档
前纵韧带
环枕前膜
前纵韧带
实用文档
后纵韧带
覆膜
后纵韧带
实用文档
韧带
实用文档
覆膜 后纵韧带 前纵韧带
翼状韧带
覆膜深部
实用文档
齿状尖韧带 翼状韧带
实用文档
椎体间连结
脊柱后面观
实用文档
椎体 椎间盘 后纵韧带
椎弓间连结
黄韧带
实用文档
黄韧带
黄韧带 向上附着于上位椎板下缘的前面, 向下附着于下位椎板上缘的后面,薄而较 宽。黄韧带向外延展至椎间关节囊,但不 与其融合。黄韧带有一定弹性,颈椎屈曲 时,可使相邻椎板稍分开,过伸时可稍缩 短,而不致发生皱褶突人椎管内,这样其 弹性张力可协助须部肌肉维持头颈直立。
实用文档
椎间盘
成年人的椎间盘除纤维环的周缘部外,无 血管和神经,其营养主要靠椎体内血管经 软骨板弥散而来。椎间盘的弹性及张力取 决于软骨板的通透性和髓核的渗透能力, 椎间盘这种吸液性能如果发生改变,不仅 影响椎体间的稳定性,而且与椎间盘的变 性有关。
实用文档
椎骨间连接 椎间盘
髓核 纤维环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特珠颈椎的结构特点
第二颈椎(枢椎)枢椎的齿突,是限制寰 椎水平移位的枢轴。枢椎上关节面呈凸形, 而下关节面是典型的颈椎关节突关节面, 参与颈椎关节柱的组成。椎体的前下缘呈 唇状突起,遮盖其下的椎间盘和第3颈椎椎 体。
实用文档
颈椎的连接
一、颈椎椎间关节 颈椎椎间关节又称为关节突关节,有引
椎体的横径约为矢状径的1.5倍,上面略小 于下面,后缘略高于前缘。
实用文档
颈椎上面观
实用文档
棘突
椎孔 上关节面 横突孔 钩突 椎体
颈椎前面观
上关节突 钩突 下关节突 椎体
实用文档
颈椎左侧面观
上关节突 钩突 棘突 下关节突
实用文档
第七颈椎棘突:
实用文档
寰椎atlas •无椎体、棘突、关节突 •组成:前弓、后弓、侧块
实用文档
颈椎的骨性结构
颈椎共有7块,第1、第2和第7颈椎因形状 有所差异,称为特殊颈椎;其余4块颈椎形 态基本相似,称为普通颈椎。
实用文档
颈椎整体观
实用文档
关节突关节
(1)、颈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水平位。 (2)、胸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冠状位。 (3)、腰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失状位
实用文档
颈椎的横突短而 宽,较小,中央 部有椭圆形横突 孔,横突末端分 成横突前、后结 节,两结节间的 深沟通过脊神经 的前支。第7颈 椎前结节长而肥 大,形成颈助。
颈椎病
临床与MR诊断
实用文档
一、颈部脊柱相关解剖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交感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是交感神经节后 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可分为椎旁节和 椎前节。椎旁节纵行排列于脊柱两侧,有 22-25个节,节与节之间由神经纤维(节间 支)相连,形成交感干。交感干在颈段有三 个节,即颈上节、颈中节和颈下节,颈下 节常与胸1交感节合并成星状神经节。交感 干在胸段有11-12个节;腰段常有4个节; 骶段有4-5个节,
颈椎
实用文档
关节突
关节突呈短柱状,与椎体轴呈45度角。这 种结构形式在遭受屈曲外力时易产生脱位 和半脱位。其前方直接与脊神经根相贴, 因此,当发生增生、肿胀或脱位时,易压 迫脊神经根引起压迫症状。
实用文档
普通颈椎的基本形态
普通颈椎每块椎骨均由椎体、椎弓和 突起三部分组成。
(一)椎体 椎体自第2颈椎至第6颈椎椎体逐渐增大,
实用文档
枢椎axis 齿突
实用文档
特珠颈椎的结构特点
(一)第1颈椎(寰推) 该颈椎由前后两弓及两个侧块相互连成环状,
上与枕骨髁相关节,下与枢椎构成关节。 1.前弓 约占寰椎的1/5,为连结两侧侧块的
弓形板,向前隆凸,中央有小结节,称为前结节, 为颈长肌及前纵韧带的附着部。后方正中有圆形 的齿突关节面,与枢推的齿突构成寰齿关节。前 弓的上下缘分别有寰枕前膜和前纵韧带附着。
棘突
椎间盘结构
髓核 纤维环
实用文档
钩椎关节
钩椎关节钩椎关节是由于适应颈椎运动功 能的发展,屈伸运动时,上位椎体向前或 向后滑动,钩椎关节的关节面之间也有相 应的滑动,这时钩椎关节起引导颈椎屈伸 运动的作用。钩椎关节常骨质增生,钩突 骨赘对神经根和椎动脉会产生直接压迫。
实用文档
寰枕关节
寰枕关节关节囊松弛,此关节借寰枕前、 后膜加强稳定,这两个膜将寰椎和枕骨间 的裂隙封闭。椎动脉由寰枕后膜穿过人颅, 而第1颈神经由此穿出,有时寰枕后膜远侧 部分可以钙化,在椎动脉及第1颈神经的后 方形成一个骨弓,在头后仰时可能压迫椎 动脉引起头晕。
导和限制运动节段运动方向的作用。椎间 关节构成椎间孔的后壁,其前方与椎动脉 相邻近。下部颈椎的椎间关节所承受的压 力较上部者大,引起骨质增生的机会也较多。
实用文档
椎间盘
颈部的C1—2之间没有椎间盘,因而在颈椎 只有6个椎间盘。颈椎椎间盘前缘高度约为 后缘的2—3倍,颈椎间盘高度的总和约为 颈段脊柱高度的1/4。髓核多在椎间盘中 部稍前,颈段脊柱运动曲线由此通过。从 矢状面来看,纤维环在后部较前部为厚。 椎间盘不伸展至钩椎关节的内侧边界。
实用文档
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血管
椎动脉是由锁骨下动脉左右各发出 一支,从第6颈椎横突孔进入后沿 各横突孔上行,至环椎侧块有一 个迂曲,然后进入大脑汇合成基 底动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支配大脑后1/3与小 脑。